空气污染治理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空气污染治理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空气污染治理建议

篇1

1

尊敬的居民们:

你们好!

最近连续一个月没下雨,空气污染指数一直很高。走在街上,风里都带着一阵阵灰尘。听别人说,这就叫做空气污染。所谓空气污染,一般是指人为原因所引起的大气污染。我很讨厌空气污染,它不仅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还会带来很多疾病。(1.写明存在的问题,也就是存在的不良现象)

我发现,空气污染指数这么高,主要来自于工业企业和交通运输。人类无节制地向空气中排放废气和固体废弃物。工业企业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大气卫生防护工作的重点之一。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

近几十年来,由于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城市行驶的汽车日益增多,火车、轮船、飞机等客货运输频繁,这些又给城市增加了新的大气污染源。其中最严重的是汽车排出的废气。(2.写明污染问题产生的原因)

由上可知,空气污染所造成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人们要想尽终其天年,必须保持和创造一个干净的空气环境,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应采取以下必要的措施:(3.写出解决问题的若干建议,至少3-5条,每条略带解释)

1. 植树造林,美化环境。

人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当你在闷热的夏季来到凉爽的海滨或喷水池边时,会感到心旷神治。雷雨之后,到屋外走一走,也会感到空气清新,呼吸舒畅。因此,植树造林,可以有效治理污染的空气,美化环境。

2. 发展新能源,减少或防止污染物的排放。

新能源在自然界大量存在,我们熟知的太阳能、风能、潮汐能、地热等,都是干净的新能源。目前,发展这些新能源,能够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3. 尽量环保出行,少开车。

汽车尾气的污染是主要空气污染的原因。如果能提倡市民少开车,尽量环保出行,使用公交、自行车或者步行,应该会对治理空气污染有好处。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为此, 让我们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造福自己的子孙后代吧!

建议人:XXX

20XX年X月X日

2

亲爱的市民朋友们:

碧水蓝天、健康宜居的生态环境,既是城市科学发展、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指标,也是建设一区一城新房山、实现房山梦的重要任务。然而,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正影响着你我身心健康,更与我们的生态宜居梦想背道而驰。

为了有效优化城市环境,让广大市民呼吸上更新鲜的空气,房山区率先行动,全民动员,集全区之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我们大家既是现在的行动者,更是未来的受益者。为此,我们向全体市民发出倡议:

1、做低碳生活的引导者。为了城市更加宜居、生活更加健康,希望广大市民朋友改变饮食习惯,减少烹饪用油,拒绝露天烧烤。倡导绿色家居,多用节能家电、环保产品。树立绿色生活方式,随手关灯、少用空调、节约用电。

2、做绿色出行的践行者。大气质量事关群众身心健康,也事关房山投资环境和整体形象。为尽早驱散漫天阴霾,出行时少开私家车,多采用公交地铁、骑自行车和步行的方式,给房山的交通减轻一些负担,让房山的空气减少一些污染。

3、做环境保护的宣传者。蓝天你我共有,美丽要靠大家。大气治理从小事做起,绿色生活从身边开始。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宣传绿色生活知识,用实际行动影响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为建设生态宜居新房山汇聚正能量!

市民朋友们:你出力、我出力,蓝天更美丽;你添彩、我添彩,房山更精彩。我们是房山的主人,我们工作在房山,住在房山,热爱房山、建设房山、美化房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万众一心,迎难而上,为把房山建设成为一个竞争力更强、知名度更广、文明程度更高、人居环境更佳的首都高端制造业新区和现代生态休闲新城而努力!

建议人:XXX

20XX年X月X日

3

尊敬的市长:

您好!

我是**市的一名小学生。济*是历史名城,山美水秀,72名泉享誉中外,被称为泉城。但是,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我谨去信向您指出济南市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建议,供您参考。

济*南部是秀丽的山区,北部是黄河的滩区,地势的特点造成了济南空气流通不畅,再加上济南最近几年空气污染严重,因此,济南的空气质量在全国47个重点城市中一直排在倒数第一!您还记得9月26日的那场狼烟吗?那天泉城弥漫着烟雾,能见度极差,人连10米内都看不清,引起道路堵塞和多起车祸,飞机更是没法起飞,民航山东空管分局局长说:因为跑道能见度低于350米的起飞标准,有12架飞机延误起飞半个小时,另外到港的14个航班,因为跑道视程不到150米,只能在空中等待降落,其中一个航班在空中待了一小时。

您看,市长,空气污染的危害有多大啊!它不但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而且还给市民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刺鼻的烟雾,使许多老人呼吸困难,有的还发生气管炎。

这起狼烟事件的原因是烧秸秆和汽车排放尾气造成的,因此,我提出以下建议:

1.把秸秆回收,做成工艺品。

2.倡议大家外出如果目的地不远的话步行或骑车去,这样既锻炼了身体又保护了环境。

3.严禁烧秸秆。

4.秸秆可以加工成肥料入土。

5.秸秆还可以加工成为一些动物的饲料。

6.多植树,让树来净化空气。

7.把秸秆绞成碎末,涂抹在广告牌上。

8.改进公交车排气气管,减少公交车的尾气排放。

9.增加公交车。

希望以上意见您能慎重考虑。

篇2

关键词:大气污染分析变化规律防治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敦化市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腹地,是吉林省区域面积最大的县级市,隶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近年来,随着敦化社会经济和现代化工业的发展,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消耗日益增大,城市人口逐年密集,各类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导致尾气污染加剧,大气污染从构成到防治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气污染防治已成为敦化市一项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五年(2006~2010)环境空气质量年度对比分析

(一) 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分析

根据2006~2010年敦化市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统计表分析,全市三个监测点位的五年各项污染物年均值均没超出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限值,三项空气污染物浓度均呈现下降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二氧化硫年均值从2006年的0.028 mg/m3下降到2010年的0.025 mg/m3;二氧化氮从2006年的0.028 mg/m3下降到2010年的0.026 mg/m3,可吸入颗粒物从2006年的0.098 mg/m3下降到2010年的0.095 mg/m3。

根据各年度采暖期与非采暖各污染物浓度数据变化来看,采暖期各污染物浓度高于非采暖期,市区两监测点位(国税局、进修学校)的污染程度要高于江东地区,呈现出市区人口密集区污染程度在采暖期明显增高的环境空气污染特点,可吸入颗粒物在2006年度采暖期的0.106 mg/m3下降到2010年的0.093 mg/m3,说明敦化市在空气污染防治效果呈现逐年好转的趋势。变化趋势详见折线图。

(二) 污染物综合指数及构成变化情况分析

通过对敦化市2006~2010年大气污染综合指数比较结果可知,5年来敦化城镇综合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06年较2010年下降了0.130,详见表1-2-1。

表1-2-12006-2010年敦化市大气污染物构成统计表

从大气污染物构成变化情况来看,2006-2010年大气污染物构成不相同,但可吸入颗粒物仍为各年度的主要污染物,2006-2009年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负荷比保持平稳,在2010年出现五年来负荷比增大,由43.6%增加到47.1%,主要原因一部分供热取暖锅炉老化,设备有等更新,另外敦化市机动车辆由2006年的27226辆增到2010年的50037辆,因此市区环境空气污染有所加剧。

二、分析结论

(一)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根据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敦化市大气污染物在时间上呈现明显的变化规律,冬季采暖期各污染物浓度值高于非采暖期各污染物浓度值。在空间上,市区两处环境空气监测点污染物浓度高于江东监测点位,可吸入颗粒物(PM10)污染成为本市区域环境空气污染的特征污染类型,呈现出市区人口密集区污染程度在采暖期明显增高的环境空气污染特点。

通过对敦化市2006~2010年大气污染综合指数比较结果可知,5年来敦化市城镇综合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06年较2010年下降了0.130。

从大气污染物构成变化情况得出结论,2006-2010年大气污染物构成不相同,但可吸入颗粒物仍为各年度的主要污染物,2006-2009年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负荷比保持平稳,在2010年出现五年来负荷比增大,由43.6%增加到47.1%。

敦化市上述环境空气污染的主要问题是一部分供热取暖锅炉老化,设备有等更新,部分小型洗浴锅炉的烟尘排放也为敦化市环境空气污染做了很大“贡献”,几处存在于市区的全年生产企业及医疗机构生产性锅炉烟尘,也是导致市区非取暖期可吸入颗粒物难以下降的原因所在。另外敦化市机动车辆由2006年的27226辆增到2010年的50037多辆,因此市区环境空气污染有所加剧。

(二) 环境空气污染原因分析

除上述社会因素外,气象条件起到很大的作用。敦化市属于中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非采暖期与采暖期几乎各半,因此采暖期长为这一地区的空气污染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敦化市市区所处地形为山间河谷冲积平原,大气稳定度多以中性和偏稳定度情况出现,不利于空气污染物的扩散。通过对这一地区逆温发生频率统计分析,无论是非采暖期还是采暖期,该地区的逆温出现频率较高,非采暖期为75%,采暖期为80%,导致市区污染在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污染特点,因而控制人为空气污染源成为影响敦化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首要。

三、大气污染防治建议

根据对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的五年评价结果,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非常接近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年平均的标准值,因而控制此项污染物的产生量是确保敦化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关键。根据敦化市污染源分布情况,建议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严控燃煤污染,实行集中供热,推进脱硫、除尘改造工程建设,控制烟尘、二氧化硫排放量。

2、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取缔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对违规“小炭窑”等大气污染源依法予以,强化环境源头治理力度。

3、加强餐饮油烟污染治理,开展餐饮行业专项治理和检查,加强对经营性小煤炉、露天烧烤等行为的执法检查,治理低空污染。

4、深化扬尘污染治理,对市区内工业企业的原材料堆放推行仓化、棚化储存;对建筑工地采取渣土车加盖遮篷等多项措施,禁止道路遗撒。

5、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严格在用车排放监管,鼓励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6、推进生态工程建设,扩大城乡绿化面积,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改造城区土路,提高城区硬覆盖率和绿化面积。

7、广泛利用宣传、教育等手段提高民众的环保意识和法制观念,动员全民参与,共同改善空气质量。

[参考文献]

[1]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篇3

关键词:室内空气污染;来源;浓度;治理

大量资料表明室内空气污染程度往往比室外还高,是继“煤烟型”“光化学烟雾型”污染后的第三污染时期。所以,建设部于2002年颁布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并与2006年进行了修订,对建筑工程室内污染物甲醛、苯、TVOC、氡、氨进行进行控制。

室内空气污染物来源于装修材料。甲醛的来源:室内装修或家具中使用的材料,诸如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贴墙布、壁纸、化纤地毯、油漆、涂料、粘合剂等等均不同程度地含有甲醛或可水解为甲醛的化学物质。这些残留的或分解出来的甲醛会逐渐向周围环境中释放,最长释放期可达十几年。苯及甲苯、二甲苯的来源:①作为有机溶剂,如油漆的添加剂和稀释剂;②防水材料添加剂;③装饰材料、人造板家具等使用的粘合剂的溶液。因为国家对苯含量控制比较严格,所以很多材料以甲苯、二甲苯替代苯,苯对人体的危害性大于甲苯和二甲苯。氨主要来源:建筑材料中的混凝土外加剂,在我们南方地区,防冻剂使用较少,所以氨的含量相对较少,还有来自于室内装饰材料中的添加剂和增白剂;总挥发有机化合物TVOC主要来源:各种涂料,粘合剂和各种人造材料等。氡是一种放射性气体,主要在水泥、沙石、砖块中形成后,一部分会跑到空气中来,各种污染物对人体都造成一定的危害。

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室内环境甲醛、苯、TVOC、氨浓度进行检测时,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毕1h后进行。门窗只关闭一小时时,时间太短,室内污染物浓度一般不会超标,但是人们在房间睡眠时间一般不会低于8小时,此时房间大都是紧闭的,所以家庭室内环境检测时,建议门窗关闭关毕8小时-12小时,这样才能真正代表室内污染物的浓度,因为门窗关闭时间直接影响污染物浓度的积聚。夏季,是甲醛、苯等装修“隐形杀手”活动最为猖獗的时期。高温、高湿、低压的环境加剧了潜藏在木地板、橱柜、墙面等各处的污染气体的散发,释放量比平时高出50%~70%。所以夏天7、8、9三个月是污染浓度最高的时候,一般建议新房装修后避开这三个月入住,至少空置3个月以上在入住,并且时常保持通风状态。

此外,虽然现在很多人装修时都打着“环保”的旗帜,但往往污染隐患也是层出不穷。这就涉及到一个家装污染的新概念“叠加污染”。据了解,目前很多人在装修时都以为采用环保材料就没有问题了,殊不知,即使采用是国家认定的环保板材,还是有一定释放量的,大量使用环保材料制作家具、吊顶、铺设地板等,过多地使用会令室内有害物质累积量增多,不利于有害物质挥发,加大空气污染,造成“叠加污染”,从而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元凶。

目前,市场上流行竹炭、活性炭、光触媒、负离子等多种室内空气污染治理方法,不同的治理方法有不同的利弊特点,哪种治理办法适合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要盲目选择。

1.光触媒

光触媒技术是新近从国外引入,应用较多的一种,对重度污染具有治理见效快的显着特点,但价格也最高。而且,据资料,光触媒在进行光合作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少量二次污染,对壁纸、木制家具的油漆表面等会有所影响。

2.臭氧

另一种被较多采用的治理技术是利用臭氧强氧化性,净化空气,杀除空气中的有害成分。这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室内空气治理的一种常用、安全的物理方法,适用于中度、轻度污染。现在这一技术已经被医院等公共场所广泛采用。其最大的特点是不会生成任何残留物及二次污染。但采用这种技术对居室进行治理时,人要暂时离开房间,避免臭氧中毒。

3.高压电负离子

还有一种利用高压电离分解苯、甲醛等有害气体的办法,主要是用一种产生高压电的仪器,使苯、甲醛等有害气体经高压电离,快速氧化成负离子,与空气结合后,还原成氧气、水和二氧化碳。这种办法有见效快,无污染,不留死角的特点。可以定期采用,作为定期集中治理室内空气超标问题的选择。

4.炭

竹炭、活性炭等都是利用炭的吸收异味、吸附有害气体的原理,来治理室内空气污染。成本低廉,无毒无副作用,但是见效较慢。建议这种办法可以作为室内空气轻微超标的房间长期治理采用。

此外,常打开窗户通风换气是清除室内废气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如果不是有害气体严重超标,一套居室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三个月左右,就能挥发掉大部分有害物质。另外,在居室内放一些抗污染的花草,也能起到“空气净化器”的作用。如:常青藤能让90%的苯消失;吊兰能“吞食”室内96%的一氧化碳、86%的甲醛和过氧化氮等;天南星的苞叶能吸收80%的苯、50%的三氯乙烯,仙人球、芦荟等都具有空气净化功能。

篇4

室内空气污染物来源于装修材料。甲醛的来源:室内装修或家具中使用的材料,诸如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刨花板、贴墙布、壁纸、化纤地毯、油漆、涂料、黏合剂等等均不同程度地含有甲醛或可水解为甲醛的化学物质。这些残留的或分解出来的甲醛会逐渐向周围环境中释放,最长释放期可达十几年。苯及甲苯、二甲苯的来源:①作为有机溶剂,如油漆的添加剂和稀释剂;②防水材料添加剂;③装饰材料、人造板家具等使用的粘合剂的溶液。因为国家对苯含量控制比较严格,所以很多材料以甲苯、二甲苯替代苯,苯对人体的危害性大于甲苯和二甲苯。氨主要来源:建筑材料中的混凝土外加剂,在我们南方地区,防冻剂使用较少,所以氨的含量相对较少,还有来自于室内装饰材料中的添加剂和增白剂;总挥发有机化合物TVOC主要来源:各种涂料,粘合剂和各种人造材料等。氡是一种放射性气体,主要在水泥、沙石、砖块中形成后,一部分会跑到空气中来,各种污染物对人体都造成一定的危害。

根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室内环境甲醛、苯、TVOC、氨浓度进行检测时,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民用建筑工程,检测应在对外门窗关毕1h后进行。门窗只关闭一小时时,时间太短,室内污染物浓度一般不会超标,但是人们在房间睡眠时间一般不会低于8小时,此时房间大都是紧闭的,所以家庭室内环境检测时,建议门窗关闭关毕8小时-12小时,这样才能真正代表室内污染物的浓度,因为门窗关闭时间直接影响污染物浓度的积聚。夏季,是甲醛、苯等装修“隐形杀手”活动最为猖獗的时期。高温、高湿、低压的环境加剧了潜藏在木地板、橱柜、墙面等各处的污染气体的散发,释放量比平时高出50%~70%。所以夏天7、8、9三个月是污染浓度最高的时候,一般建议新房装修后避开这三个月入住,至少空置3个月以上在入住,并且时常保持通风状态。

此外,虽然现在很多人装修时都打着“环保”的旗帜,但往往污染隐患也是层出不穷。这就涉及到一个家装污染的新概念“叠加污染”。据了解,目前很多人在装修时都以为采用环保材料就没有问题了,殊不知,即使采用是国家认定的环保板材,还是有一定释放量的,大量使用环保材料制作家具、吊顶、铺设地板等,过多地使用会令室内有害物质累积量增多,不利于有害物质挥发,加大空气污染,造成“叠加污染”,从而成为影响人体健康的元凶。

1.光触媒:光触媒技术是新近从国外引入,应用较多的一种,对重度污染具有治理见效快的显著特点,但价格也最高。而且,据资料,光触媒在进行光合作用,发生化学反应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少量二次污染,对壁纸、木制家具的油漆表面等会有所影响。

2. 臭氧:另一种被较多采用的治理技术是利用臭氧强氧化性,净化空气,杀除空气中的有害成分。这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室内空气治理的一种常用、安全的物理方法,适用于中度、轻度污染。现在这一技术已经被医院等公共场所广泛采用。其最大的特点是不会生成任何残留物及二次污染。但采用这种技术对居室进行治理时,人要暂时离开房间,避免臭氧中毒。

3. 高压电负离子:还有一种利用高压电离分解苯、甲醛等有害气体的办法,主要是用一种产生高压电的仪器,使苯、甲醛等有害气体经高压电离,快速氧化成负离子,与空气结合后,还原成氧气、水和二氧化碳。这种办法有见效快,无污染,不留死角的特点。可以定期采用,作为定期集中治理室内空气超标问题的选择。

4. 炭竹炭、活性炭等都是利用炭的吸收异味、吸附有害气体的原理,来治理室内空气污染。成本低廉,无毒无副作用,但是见效较慢。建议这种办法可以作为室内空气轻微超标的房间长期治理采用。

此外,常打开窗户通风换气是清除室内废气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如果不是有害气体严重超标,一套居室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三个月左右,就能挥发掉大部分有害物质。另外,在居室内放一些抗污染的花草,也能起到“空气净化器”的作用。如:常青藤能让90%的苯消失;吊兰能“吞食”室内96%的一氧化碳、86%的甲醛和过氧化氮等;天南星的苞叶能吸收80%的苯、50%的三氯乙烯,仙人球、芦荟等都具有空气净化功能。

篇5

据初步统计,截至昨日20时13分,优酷网点播401万次,9088条评论;腾讯视频网站2620万,32760条评论;乐视网站305万。新浪微博这一话题截至昨日21时25分,阅读数6616.2万,精准讨论16.5万。

调查的念头

源于未出生已患肿瘤的女儿

追溯上一次柴静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是在美国生下了一个女儿。美国产女事件还一度引发轩然大波。而在昨日的视频中,柴静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2019年初,柴静被爆与摄影师赵嘉结婚。同年10月底,据《南都娱乐周刊》报道,柴静在美国生下了一个女儿。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柴静透露当时未出生的孩子被检查出患有良性肿瘤,一出生就要进行手术,所以她从央视离职并谢绝了一切工作邀请打算陪伴照顾女儿。但生活在一年竟有175天污染的北京,害怕女儿有一天会问“什么是蓝天”、“为什么老把我关在家里”。

拍摄《穹顶之下》的想法便是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照顾她(女儿)的过程中,对雾霾的感受变得越来越强烈,职业训练和母亲本能都让我觉得应该回答这些问题: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该怎么办?所以就做了这个调查。”

《穹顶之下》全片长103分钟,柴静拿出她两年前出书所得的稿费,总共投资了差不多一百万用于该纪录片国内外的拍摄和后期制作。她亲自走访中国、美国、英国多个污染现场,如伦敦、洛杉矶等曾经污染严重的城市等寻找雾霾根源,还拜访了研究大气污染的学术机构,并实地拍摄他们的治污经验。

事实上,柴静过去在央视也曾制作过污染治理报道,还曾获选了2019“绿色中国年度人物”,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理事。但柴静称,相比于《穹顶之下》,这些污染报道“就事论事,停留在监督某些排污企业和地方政府GDP冲动上,我自己也停留在一种‘要发展还是要环保?’的简单思维方式上”,《穹顶之下》则是对过去问题的再回访,这一次回访使柴静意识到,“环保与经济发展并无冲突。大气污染并不是改革开放带来的,恰恰需要更充分的市场化改革才能解决这一问题”。

调查的初衷

这本是我和雾霾的私人恩怨

起初,柴静的调查只是想解开自己的疑惑。柴静说:“我调取了十年来华北上空的卫星图片,可以看到空气污染早已存在。我就在北京生活,怎么没意识到?我找了奥运空气质量保障小组组长唐孝炎院士,她提供给我2019某个月的PM2.5数据曲线,相当于今天的严重污染,首都机场也关闭了,只是当天新闻报道是雾。可见今年1月,当时整个社会对空气污染缺乏认识。”

她在今年1月纪录片首发的公开演讲中说,“这是我和雾霾之间的私人恩怨”,没有想到要公开。然而随着调查的深入,她认为“作为一个媒体人,有责任向大家说清楚,不耸动,也不回避,尽量说明白。”

柴静花了一年的时间拜访了国内外多家研究大气污染的学术机构,去了一些污染严重的现场调研,调查了背后的执法困境。接触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能源所、工信部产业司、环保部等职能机构,也去了伦敦、洛杉矶这些曾经污染严重的城市,想找到一些空气污染治理的教训与经验。柴静说:“我想回答三个问题: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

她背负空气采样仪采样送检;她用数据视觉化展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前卫生部部长陈竺与专家合作发表于《柳叶刀》杂志的报告,估计的中国每年因室外空气污染导致35万至50万人,处理得通俗、形象、警醒;她经历了无人机因雾霾过重而无法记录污染情况的尴尬;为考察同样恶名昭著但污染源主要是汽车尾气的洛杉矶光化学污染现象,她在直升机上俯瞰这座车轮上的城市摊大饼式的道路模式和对汽车的高度依赖,在公路边直击加州空气资源管理委员会的官员向没给重型柴油车加装空气颗粒物过滤器的司机开出罚单;她还把官员和业界已知的秘密推到公众视野之中:一艘海轮排放的PM2.5几乎等于50万辆货车。

在《穹顶之下》中,柴静指出,中国的空气污染60%以上来自煤和油的燃烧,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问题,我国燃煤和燃油大概存在“消耗量大”、“相对低质”、“前端缺少清洁”、“末端排放缺乏控制”四大问题,在该纪录片中柴静还尝试揭示这些问题背后的管理与执法困境。

公布的目的

为了自己的爱惜而行动起来

面对这些问题,柴静在采访中表示,公众不能低估了治理的艰巨和复杂,更不能不当回事,听之任之。从对英美的污染治理经验的调查中,她认为“我们怎么办”还是有路可寻的。她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希望空气清新已经成为了中国人强烈的社会共识,而公众是空气污染治理的核心力量之一,这也是她的信心来源。

看到家门口有一片工地裸露,柴静试着与施工者交涉,结果扬尘的土堆得到覆盖;楼下的餐馆没有加装油烟处理装置,她打了举报电话12369,餐馆老板果然装上了法规要求安装的设备;加油站的加油枪汽油挥发严重,她又向环保部门举报,加油站答应马上修好防挥发装置。她的体会是,如果不打,12369就只是一个数字。她建议网友:表达你的不满、维护你的权益。

篇6

关键词:地理;课堂;案例;探究;反思

活动案例:

丹阳市第五中学周边环境污染状况调查。

探究目的: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丹阳五中(以下称为学校)周边的环境污染状况,学校周边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是一块学习的净土,要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因此,对治理污染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探究内容:

学校周边的环境污染有哪些类型?

学校周边的环境污染会造成哪些危害?

对学校周边的环境污染提出合理化建议。

探究过程:

分组调查学校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分别有什么环境污染问题,然后汇总、补充。

查阅资料,了解这些环境污染问题的危害。

研究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提出合理化建议。

探究结果:

学校四周的环境污染状况和造成的危害:学校东侧九曲河的水污染严重,河水呈现黑绿色,下半年高温天气河水发出腥臭味,通过取样分析,河里的水质现在已经达不到四类甚至五类的标准。不止一家企业向河里排水,开发区的电镀厂、皮革厂的水污染严重,河里的鱼全部死光了。

学校南侧大门正对着皮革商城,我们对皮鞋产业的生产过程做系统全面的调查,对其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噪音污染和固体废弃物等污染进行研究分析,该行业生产过程中用苯作为氯丁胶黏合剂,而生产所得的边角料大多直接焚烧,既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焚烧后的灰烬直接倾倒在土地上,造成寸草不生等污染现象;最后的喷光使用的材料也含有大量的苯,这既对生产工人造成严重危害,导致红血球、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同时,工厂周围的居民深受噪音污染的困扰,受到空气污染的困扰。

学校西侧是火车站,高速列车除了传统的噪声和震动的影响之外,还有在列车高速运行过程中机车与空气摩擦造出的噪声。世卫组织和欧盟合作研究中心也了一份关于噪音对健康影响的全面报告《噪音污染导致的疾病负担》。其中,指出噪音危害已成为继空气污染之后的人类公共健康的第二个杀手。

学校西北方位丹化集团也是一个巨大的污染源,主要从事对氯甲苯、邻氯甲苯、邻氯苯甲醛等的生产加工项目。化工厂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冬春季节,傍晚时分学生们经常能闻到刺鼻的酸味。

学校周围的环境污染可谓“四面楚歌”,生活在这里的居民和学生深受其害。

治理学校周边环境污染的合理化建议:在政府和环保局的支持下,分别采取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等对制造污染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整治丹阳市环保部门近期将以化工行业整治为重点,通过依法关停、限期搬迁、着力改造、重点监管等办法,以全面提升企业达标排放等级。对各类经济集中整治仍不符合生产条件的、地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及国家明确规定应当关停的27家化工生产企业,将坚决实施关停并转。化工企业,要求立即制定搬迁计划,限期完成搬迁任务。以印染、电镀、化工行业为重点,通过督促企业加大污染治理设施改造力度,提高废水排放标准等措施,减少水污染物排放。对于噪声污染,应建设隔音墙。皮革商城应搬迁到交通条件便利的城郊地区。

对学校自身来说,要多植树种草,在操场建设天然草坪。建设绿色校园,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宣传环保,响应环保。

探究反思:

篇7

摘要:随着长江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发展导致空气质量持续恶化。抑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推动空气质量的改善,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中亟待治理的重大问题。本文初步探讨地方政府环境监管和企业排污的博弈关系,并将声誉成本和政治成本等非物质成本都考虑在内。最后,本文对长三角地区各政府环境管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空气污染;博弈分析;管制政策一、长江三角洲空气污染的现状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也随之增长,特别是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近年来雾霾天气连续不断,大气污染物PM2.5(可入肺颗粒物)这一指标也正式进入公众的视线。在这一背景下,长三角地区各级政府亟需治理大气污染问题,充分改善空气质量。

(一)工业是长三角地区的主要大气污染源。由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推动经济增长的多数是高污染,高能耗产业,江浙两省的工业废气污染物排放量占比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就是说,长三角地区主要大气污染源是工业生产。根据绿色和平国际组织的报告表明,2012年整个长三角的水泥产量和钢铁产量在全国都位居前列,随之而来的是庞大的煤炭消耗。这些煤炭消费所产生的废气污染物严重污染了环境,导致空气质量趋于恶化。

(二)酸雨、灰霾天气频繁。长三角地区的空气质量不断恶化,发生酸雨的天气频率高达75%,而且酸度较高。作为全国酸雨的高发区,江苏、浙江、上海等地频频发生严重的雾霾天气,其主要污染物PM2.5引起公众的重视,长三角多个城市均及时公布PM2.5的监测数据,PM2.5又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二、区域空气污染管制的博弈分析

(一)空气污染管制的现状。目前我国在控制工业废气排放量方面主要采用命令控制和经济管制这两种手段。命令控制政策有两种方式:一,政府制定具体污染排放的执行标准,如果不达标,政府可采取限量限产、强行关闭及罚款等强硬措施。二,对生产的过程进行管制,要求企业必须按规定使用原材料;或强令企业安装废气处理设备。经济管制手段主要是排污费制度和排污许可证交易制度。然而这两种方法均存在缺陷,命令控制缺少对排污总量进行控制和降低排污的激励;经济管制则容易产生寻租现象,而且初始许可权的市场交易率低。

实际上,空气污染治理问题是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间的博弈关系,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地方政府直接监管企业的排污行为,二是地方政府与企业出于短期利益的考虑达成“合谋”来应对中央政府的监管。假定在此博弈中企业和政府都是理性的经济人,行为主体都追求各自效用最大化,本文认为该效用即包括物质收益也包括非物质收益。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要考虑因污染对当地居民与消费者产生的负面影响等非物质损失。同样,政府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同时,也要考虑成本问题,一是因企业污染导致公众责问的成本,二是上级政府对其环保业绩考核的影响成本。

本文主要研究地方政府对企业排污问题的监管行为,初步探讨地方政府环境监管和企业排污的博弈关系,在博弈工具分析中将物质成本和非物质成本都考虑在内,以便为长三角地区各政府环境管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二)博弈分析:对现实的经济解释。假定在一个经济体中,所有的排污者抽象为一个企业,且当地所有的财政收入均来自这个企业。而政府环保部门代表政府对空气污染进行管制。在博弈中,双方都按照收益最大化原则选择自己的行动。我们将企业的经济收益记作R,企业排污后的利润为;不排污的利润为,由于企业进行污染处理,会增加生产成本,进而影响利润的水平,因而有成立。随着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增加,环境污染的危害越来越严重,当地居民会责问政府官员、上访或控诉该企业,同时引发公众对污染企业的质疑并作出负面评判。这种因放任污染而导致的负面效应、竞争力的丧失等主观损失,本文将这种间接成本其定义为声誉成本,记作。鉴于企业需要考虑自身的声誉,企业的实际污染后的收益为排污后利润扣除因污染造成的声誉损失,即。当声誉成本增加时,企业会相应地减少污染排放。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的收入主要来自企业的税收,企业不排污的情况下,政府的收益是;企业排放污染物的情况下,政府的收益是。显然当企业放任环境污染一味扩大生产,政府会获得更多税收收入,即。本文将政府对污染企业征收的环境税或罚款收入记作,将政府因环境监管而产生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支出定义为监管成本,将地方政府因放任污染而导致对其政治业绩的负面损失定义为政治成本。本文构建了地方政府与当地企业在在不同策略情况下的收益矩阵图,如图1所示:图1博弈双方的收益矩阵

该博弈表明:(1)政府对污染企业的罚款小于政府环保监督执法成本,即时,政府争取的最优策略是不监管;(2)当排污企业不进行处理时的收益大于不污染,即时,不管政府如何监管,进行污染才是企业的最优策略。(3)当,并且时当政府预期企业的最优策略是进行污染的时候,政府会选择进行监管,此时形成一个纳什均衡。

三、长三角地区空气污染的管制政策探讨

环境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在于相关博弈主体间的互动决策过程,而博弈中的利益结构决定该项政策能否最终达到预期目的。我们认为,削减政府监管成本、增加政府在企业污染情况下的非物质成本等措施,能促使环境得到改善。本文从以下几点提出政策建议:

(一)以技术创新推动企业降低治污成本和政府的监督管理成本。主要有以下几点表现:首先,治污技术进步可以降低治污成本,使得成立,推动企业主动处理污染排放物。其次,技术创新可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水平,使得能源消耗减少的同时增加产出;再次,监测技术创新可以降低政府的管制成本。

(二)加强官员政绩考核中的环境权重,即提高政治成本。构建以绿色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和监督体系,首先,对任期之处的良好空气环境所创造的收益流享有追索权,建立地方官员的声誉机制。其次,加强对环保业绩的考核,加大对不作为的政府官员的处罚。

(三)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提高政府的政治成本和企业的声誉成本,同时降低政府监督成本。第三方约束组织有公众、环保机构和新闻媒体等,引入第三方对政府和企业进行监督,可以减少博弈主体的环境机会主义行为,实现帕累托改进。

参考文献

[1]张学刚,钟茂初.政府环境监管与企业污染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2):31-35.

[2]包群,邵敏,杨大利.环境管制抑制了污染排放吗?[J].经济研究,2013(12):42-54.

[3]杜小伟.节能减排的政策构建――基于环境管制的视角[J].生态经济,2013(006):67-71.

[4]霍艳斌.长三角大气污染物排污权交易一体化研究[J].生态经济,2012,12:040.

[5]傅京燕.产业特征,环境规制与大气污染排放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制造业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19(2):73-77.

[6]王斌.环境污染治理与规制博弈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篇8

微信朋友圈里,整天都是对雾霾的吐槽,“大雾弥漫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空气污染指数竟然不断爆表,除了仙境般的楼阁把你我围绕,我依稀看到了满街满眼的口罩……”网友自创的大雾版《北京北京》,透露出人们对雾霾天的无奈。为了我们的生存家园,一场全民动员,与雾霾污染、大气污染做殊死决战的“全民战争”已经悲壮打响。不妨用经济学的眼光,看看十面“霾伏”的影响吧。

霾成因?

自然原因

大气空气气压低

空气不流动

空气湿度大

人为因素

地面灰尘大

汽车尾气重

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冬季取暖排放的CO2等污染物

霾影响

2月21日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

我国中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灰霾影响面积约为143万平方公里

重霾面积约为81万平方公里

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山西、山东、河南、辽宁等6省份

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个城市发生了重度及以上污染

霾消费

淘宝网数据显示,2月下旬雾霾中的7天内,淘宝网上口罩成交人数增长110%,成交笔数增长了134.7%,有21.7万人购买口罩。

淘宝网数据显示,雾霾中的7天内,空气净化器成交人数增长了79.6%,有超过4.6万台净化器被买走。2月19日至25日,北京市的空气净化器交易笔数为13.4万笔,全国排名第一,与之前一周相比较,交易笔数翻3番。

北方雾霾,福建推广“洗肺之旅”、“森林氧吧”生态旅游产品,福建省财政下达旅游专项资金1300万元,支持省内50家3A级以上(含3A级)生态景区设立空气质量监测点,在全国率先50个生态景区空气清新指数(涵盖PM2.5指数、负氧离子指数)。

霾投资

雾霾天的数天,A股市场继续大幅低开,而受国内遭遇大范围重度雾霾的影响,空气治理概念股普遍高开。概念股的飙升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对该概念进一步深度挖掘。不过,天气不可控,建议投资者注意巨量后的技术性风险。

对于“远离雾霾,海滨公寓33万元/套起”,购房资金较为充裕的投资可以考虑在远离雾霾的地区投资购房。作为自住,既远离了雾霾,又能借机旅游。作为投资,雾霾天或将给环境优质地 区的房地产市场带来利好。需要注意的是,投资之前,要了解考察相关资质、产品质量以及周围配套情况。

目前还没有关于雾霾的专项保险推出,与雾霾天气相关的险种包括重疾险、普通险和意外险。因雾霾引起的重大疾病,保险公司会按照重大疾病的约定责任,进行一次或多次提前赔付;因雾霾引起的普通疾病,保险公司会按照医疗费用报销的责任和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金额进行赔付。雾霾天气里,交通事故发生频率的提高难以避免,通过购买交通意外保险,可为出行增添几分保障。

雾霾罚单

辽宁省根据《辽宁省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暂行办法》,2013年首次给沈阳、大连等8个城市开出“雾霾罚单”,罚缴总计5420万元。

沈阳 3460万元 大连160万元 鞍山780万元 抚顺160万元 本溪20万元 营口40万元 辽阳500万元 葫芦岛300万元

全国治雾霾

据报道,环保部正在牵头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保部污染防治司汪涛处长表示,预计整个行动计划的投入将达到1.7万亿元。其中仅脱硫脱硝一项,新建项目投资需求将达到1350亿元。

河北大气污染治理第一期,即5年的投入预计要达到5000亿元。这笔资金的大小,可从一个参照系比较得知:2012年河北省全部财政收入完成3479.3亿元。根据石家庄市提供的数据,仅10项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未来3年的投入就需要近220亿元。

“笑”侃雾霾

高晓松:

20岁站在德胜门能看见西山,30岁站在德胜门能看见西直门,40岁站在德胜门,连德胜门也看不见了!

网友:

经过北京2000万人几天几夜的呼吸,北京的空气质量终于有所改善。 新的北京精神由此诞生:“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再创灰黄!” 事实再次证明,雾以吸为贵啊!

防霾小妙招

1 避免雾天锻练。可以改在太阳出来后再晨练,也可以改为室内锻炼。

2 尽量减少外出。如果不得不出门的话,最好戴上口罩。

3 患者坚持服药。呼吸病患者和心脑血管病患者在雾天更要坚持按时服药。

4 别把窗子关得太严。可以选择中午阳光较充足、污染物较少的时候,短时间开窗换气。

篇9

关键词: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

中图分类号:X5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

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既是有效破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日益尖锐矛盾的根本途径,也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由之路。只有公众真正行动起来,积极参与到大气污染治理中,向这场输不起的关系全人类生死存亡的战争宣战才能取得最后胜利,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对公众参与含义的不同阐述

目前,学术界对公众参与的概念,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1969年,美国学者谢里・安斯坦(Sherry Arnstein)认为公众参与是权力再分配,提出了公众参与阶梯理论,他把公众参与从低到高分为八个阶梯:操纵、治疗、告知、咨询、展示、合作、权力转移、公民控制,为公众参与成为可操作的技术奠定了基础。

在国内,学术界对公众参与概念的界定也存在差异。俞可平认为公众参与“就是公民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一切活动。”这是非常广义的概念,认同这种观点的学者较多,如贾西津认为:“公民参与在经典意义上主要是指公民通过政治制度内的渠道,试图影响政府的活动,特别是与投票相关的一系列行为”。而注重公众参与和其它利益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学者,如蔡定剑认为:“作为一种制度化的公众参与民主制度,它是公众通过直接以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互动的方式决定公共事务的过程。公众参与所强调的是决策者与受决策影响的利益相关人双向沟通和协商对话。遵循‘公开、互动、包容性、尊重民意’等基本原则”。潘岳认为它指的是群众参与政府公共政策的权利。刘红梅等认为公众参与具有共同利益和兴趣的社会群体对政府设计公共利益事务的决策的介入,或者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活动。黄德林认为公众参与的本质是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一种民利。显然,公众参与社会各种公共事务的政策制定、决策实施以及结果反馈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国外对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研究述评

据史料记载,1837年2月伦敦爆发了最早的有毒烟雾事件,随后发生的世界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中就有五件(比利时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美国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和多诺拉事件、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是大气污染事件,可见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巨大危害;特别是9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加速恶化使生态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外在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研究方面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对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法律保障方面

在发达国家,完善的法律机制为保障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与监督提供了强大的武器。在英国,公民参与国家环境决策是公民维护自身权利的表现之一。如1985年《地方政府法》和1990年《城镇和乡村规划法》规定公众有咨询和参与的法定权利,在民事诉讼中个人违背环境法的行为已成为可能;1992年颁布《环境信息条例》规定,除了某些例外,任何寻求环境信息的个人都有从任何公共机构获得环境信息的权利。工党执政后,公众参与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加拿大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较好成就,也离不开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如1999年修订《环境保护法》中体现了个人参与节能减排的渠道和形式,即是说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公众监督、举报的权利,公众有权监督与环境有关的法律文件从草案提议到最终通过的全过程。与此同时,德国在2002年颁布《节省能源法案》、2005年推行的《电器设备法案》等法律法规中均对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起到了法律保障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情方面

在英国使环境法得以有效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由环保主义者和环保团体所采用的非法律和法律战略。如NGO在参与大气污染治理中表现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宣传和普及相关知识。二是通过咨询服务解决实际的环境问题。三是对政府和企业的环境行为进行监督。学者A.B.Bishop认为就公众参与方法而言,在双向沟通、公共接触程度、处理特定利益的能力等性质上有强弱之别,在告知教育、解决问题、意见反馈、评价与建立共识等目的也又不同,针对具体计划的性质作出最有效的安排选择。1964年卡森的《寂静的春天》出版后,美国公众参与大气治污的环保运动推向了。

3.公众参与环境评价方面

1951年,美国学者哈根・斯密特博士提出了光化学烟雾的理论,为公众参与环境评价奠定了理论基础。美国对公众参与的程序和规则有一套较完备的做法。如通过新闻媒介或张贴广告,让公众了解建设项目情况;公布公众听证会的时间和地点,请公众按时参加等。美国公众不仅享有充分的知情权,且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各个阶段都可以参与其中。同时采用意愿调查价值评估法在生态和环境价值评估中的广泛应用,已成为一种评价环境较常用的工具。

4.公众参与大气治污的宣传教育方面

发达国家以经济利益为动力,通过大力宣传教育,让公众认识到资源的重要到,提高公众对资源稀缺的敬畏,引导公众自觉参与到节能减排的队伍中。如美国比较注重培训与推广,再加上节能减排方面的鼓励政策,大大提高了公民的节能意识,从而养成公民节能的良好习惯;通过开展技能技术培训教育推广,对使用节能的家庭给予财税方面的优惠,从而普及节能运动。日本成立了节能活动推进协会,协会举办节能减排讲座,以提高公众参与节能减排的意识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5.用排污补偿政策来解决大气污染方面

美国联邦环保局创立的补偿政策是美国最早投入运行的排污权交易形式之一,要求新建或改建的污染源必须要安装最严格的污染控制设施,同时还必须提供附近污染源的有信用的减排量作为补偿,有效减少区域污染总排放量。在美国政府的推动下,这种方法得到欧洲其它国家的认同和应用。1997年全球气候变化会议形成的“京都议定书”,确定了38个国家和欧盟的温室气体削减量。2005年1月1日起欧盟也开始执行大气排污权交易制度。

近几年来学者们研究的内容更加深入,研究的方法更加多样,研究的范围也更加广泛,逐步形成了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清洁生产理论在我国得到了较好借鉴和实践,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三、国内对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研究述评

我国对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方面主要涉及的研究领域有以下几个:

1.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学术梳理

1974年兰州西固地区发生了中国的第一起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我国大气环境保护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唐孝炎带领其团队和甘肃省环境保护研究所对该事件开展了课题研究。1981年―1983年,中国环科院、北京大学、甘肃省环保研究所等单位联合进行了《西固地区光化学烟雾污染规律及综合防治》研究,提出了具体合理化建议:“兰州钢铁厂、兰州焦化厂陆续搬走,燃煤取暖也逐渐变成燃烧天然气,而新建的工业区更慎重选址,避开了不利污染物扩散的地形。”1986年,南京大学气象系教材《大气环境质量评价》(讲义)明确把兰州西固与美国洛杉矶、日本东京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事件并列比较和区别。2005年,黄美元和徐华英编写的《大气环境学》一书系统地论述了大气污染的种类、源、扩散和输送、物理和化学过程、危害、管理和治理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吴开亚和王玲杰则应用资产价值法估算出2002年巢湖流域大气污染造成的损失为4.3亿元,约占当年GDP的0.84%。今年2月28日,前央视记者柴静拍摄的环保纪录片《穹顶之下》通过网络播映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些案例都充分体现了学者、名人以公众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大气污染治理的实践行动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2.公众参与环保的主体性研究

刘红梅、王克强等认为“没有任何组织或者团体可以比利益相关者本身更关注和了解相关环境,与环境有关的公众是环境价值主体中不可缺少甚至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田良认为承认和重视公众的环境价值主体和环境影响评价、决策与监督的主体地位,尊重其价值选择,是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其次,公众参与的不可替代性,在一定意义上讲,公众的评价主体地位是不可替代的。也有专家提出“空气污染预报应成为防治城市空气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空气污染预报要像天气预报一样每天在新闻媒体上”,接受公众监督。

3.公众参与大气治污的角度研究

唐孝炎认为“周边的污染会迁移”、“没有一个城市可以独善其身,必须采取联合的行动。”代伟,李克国认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中公众参与度低的因素,提出转变观念、完善机制、加强教育、支持环保社会组织,促进公众参与的多元治理模式的形成。黄岩和吴克昌从政府回应的角度来研究公众参与,他们认为听证制度是一种公众事前监督和政府事前回应,而相应的市长热线是一种事后监督模式。因此,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增加群众的参与效用、降低参与成本,才能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4.公众参与环保的法律、制度保障研究

一方面,1996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检举揭发各种违反环境法规的行为。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3年发出《关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实行公示》,使公众参与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程序化、制度化。2003年9月1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法》首次对公众参与做出了明确规定,保障了公众的合法环境权益。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环境保护法》第五条规定:“公众参与”作为环境保护五个坚持原则之一。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已经有了法律的保障。另一方面,公众参与环保的我国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主要通过来信来访、领导接待日以及座谈会等形式,但对于普通公民来说直接参与的机会较少。如张洁就指出“没有公众参与的具体规定和具体的实施程序,且未明确公众在环境影响评价活动中应有的地位,对公民的环境权、知情权、监督权等权利的规定具有狭隘性和不明确性。”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从制度上保障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问题也将会逐步落实和细化,正如环保部长陈吉宁所说:“加强和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建设,重点要攻克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着力健全立法执法、政府履职尽责、改革环境治理、完善社会共治和强化市场机制五大制度”。

因此,综上所述,进一步增强公众参与环保意识,畅通与公众沟通渠道,健全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的法规制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节能减排的实践活动中,对完善生态环保治理体系、改善公众参与大气污染治理现状都值得我们进一步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俞可平,贾西津,主编.中国公民参与―案例与模式.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代序1-2.

[2]贾西津,编.中国公民参与―案例与模式.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3.

[3]黄岩,吴克昌.论公众参与和政府回应机制的重构[J].甘肃社会科学,2005(1).

[4]刘红梅,王克强,等.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研究综述[J].甘肃社会科学,2006(4).

[5]袁端端.中国首次光化学烟雾污染“遗产”―“霾”世前传从兰州到北京[N].南方周末,2013(2).

篇10

2007年3月,世界银行《2007世界发展指标索引》,报告对全球111个主要城市的空气污染状况做了统计,中国被列出的有24个。从报告披露的数据可以看出,这二十多个城市污染指标居高不下。据新加坡媒体报道,世行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全球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了16个。

外媒的报道是否准确?世行对中国污染状况和治理力度究竟如何评价?为解答这些问题,世行驻中国代表处环境及社会发展部主任李安度(Aliebenthal)先生接受了《财经文摘》专访,以国际权威机构的专业视角解答了相关问题。

客观看待中国污染

财经文摘:世行的《2007世界发展指标索引》,囊括了全球较大的100多个城市,其评估范围是怎么界定的,数据来源是什么,有哪些关键性指标?

李安度(下称李):对有关城市,我们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空气污染,没有考虑其他指标。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气象污染是最容易测量的,因为分布比较均质。河流就不一样,测量必须要分段,各段间的污染情况可能都不一样。

世行每年对全球100个城市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估,其中有很多城市在中国。这说明中国至少在空气污染方面确实很严重。

从数据来源看,我们主要的考察指标,都是根据各国政府环保部门公布的数据,经指标口径统一汇总而成,以便具有可比性。我们对空气污染的统计口径包括三项内容,一是可吸入颗粒物,二是二氧化硫含量,三是二氧化氮含量。这是全世界测量控制质量的通行指标。

同时,空气中的其他污染物也很重要,比如铅,很多地方都没有测量,这种污染源以汽车尾气排放为主。

财经文摘:评估的精确度如何?外媒根据世行报告对全球污染最大的20个城市进行了排名,您对此如何评价?

李:至于全球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国是不是就占16个,我们认为,将不同国家的城市进行简单对比的难度很大。例如,我们在北京的测量点有二十几个,像飞机场、天文台等,后来发现这些地方的污染较少,而城市中心地区的测量点就相对严重一些,于是就在城市中心地区多设了几个点。这样平均下来可能情况比较严重。

此外,郊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污染相对较少,在这些地方设点,又会将平均值拉低。所以,在什么地方测量,以什么方式测量,这些都会对结果产生很大影响。这种测量方式其实在别的国家也是一样的。我们所做的对比只是大致“意思”一下。

合作喜与忧

财经文摘:世行和中国的合作项目涉及到哪些范围?

李:事实上,世行每一次研究的范围都不太一样。比如西安,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善交通管理。经研究发现,和很多城市一样,西安空气污染中很大部分与交通有关。

我认为,在污染比较严重的时候,应该通过交通管理减少污染排放,对入城车辆加以限制。具体措施在实施上,可以让车辆环城行驶,不能进城。如果要进城,应该改坐公交车。这种交通管理办法比较灵活。

在与中国的合作中,世行帮助一些地方改进污水处理系统,帮助他们获得贷款以便改善相关设备,比如排污管道、污水处理厂等。改善供水条件也是工作的重要内容,让处理后的污水达到饮用标准。

雨水集中处理项目也是合作内容之一。还有一些项目涉及到河流环境的改善,比如,我们帮助贵阳改善河道,美化城市。这不仅要求要处理好工业污染排放,对河道周边的污染也要限制。

为解决好这些问题,世行帮助中国地方政府修建和改进了垃圾处理厂、填埋点等。

财经文摘:在合作中,您认为中国污染治理的难点和问题都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

李:至于污染治理的难点和问题,我认为,造成中国污染问题相对严重的原因,还是管理问题。举例来说,只有污水处理厂是不行的,怎么把处理厂办好也很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一些企业确实配套了污水处理厂,但为了省钱或其他原因,污水处理厂和相关设备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有的企业在兴建污水处理厂初期,一些设备就没有落实,如建了污水处理厂却没有配备相应的管道。如果所有设备都配备完整,还会涉及到工程开挖和征地搬迁的问题。这对企业来说是很麻烦的事情,这恐怕也是造成污水处理设备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

据我所知,中国一些地方的污水处理厂利用率只有20%、30%或者50%,水污染处理自然很难达标。这个问题在中国很普遍。我听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官员说,中国所有污水处理设备中,有三分之一得到了充分利用,三分之一从来没有使用,还有三分之一偶然使用。

财经文摘:在与中国政府的合作中,世行对中国的投资占比多大,资金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李:世行和中国政府在很多方面有合作,其中一半以上与城市发展和改进相关的环保项目有关,如污水处理厂及其相关设备,供水系统改造等。在农村,世行和中国政府合作建设生态农场和森林恢复工程,防止沙漠化。我认为,世行在这些方面和中国合作得很好。

不过,中国是一个大国,世行对中国的投资只占很少一部分,不到1%。但我们希望,这些项目能在中国发挥出示范效应,从而证明中国能在这些项目的建设上取得成功,收获效益。这就是世行的目的,而不是直接拿出多少钱投到中国。

财经文摘:合作是否都能顺利进行,有没有失败的案例?

李:合作中当然也有不成功的情况。中国水污染的一大部分是非点源污染,主要来自农村使用的肥料和农药。普通污染来自某一个点源,包括工厂、发电厂和污水处理厂,技术上可以成功做到减少点污染源。但非点源污染很难控制,这种污染源对水源质量影响很大。

最近,滇池和太湖水域出现的污染情况比较突出,富营养化问题严重。在太湖周边,我们帮助减少了诸如无锡、苏州等地的城市污染,但来自农村的非点源污染还是无法根除,所以,太湖的污染问题仍得不到很好解决。

滇池也一样。尽管昆明的工业污染有所控制和减少,但由于城市周边农业产业发展很快,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越来越大,非点源污染很难得到有效控制。

执行方式突破

财经文摘:中国在环保立法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作为国际权威金融机构的专业管理人员,您认为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对污染成本及其后果的重视程度,还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李:从法律角度说,中国环保方面的立法已经够用了。最重要的是要能利用法律武器管理好环境。这不但需要中央政府在立法方面多下功夫,地方也应该严格执行。问题的主要环节还是在执行方面。

在经济发展中,目标太多、相互之间掣肘的情况不时出现,环境保护与其他经济目标有时会发生冲突。而地方政府在发展中要考虑吸引资本,因此在权衡利弊时有自己的取舍标准,不一定将环境保护当作最重要的事情。这是很自然的。

对地方政府来说,环保成本很容易把账算清楚,比如建设一个污水处理厂的投资成本、运作成本,都很容易计算出来,但污染防治对健康、生态和经济发展带来的效益却不好计算,从短期来看并不明显。

我们前几天看到,中国一些疾病在增多,这应该和污染有关。现在中国的畸形婴儿增加了50%,这肯定和污染有很大关系。但要证明这二者存在必然的关系,在统计和技术上还有难度。

财经文摘:现在,有人对“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思路提出质疑。中国有必要付出这么大的社会成本吗?

李:至于“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思路,不光是中国,世界上差不多每个国家都走过这条路。比如建设水泥厂、发电厂,其成本和利润很容易计算,但对生态、空气、水资源、健康、卫生和其他社会发展成本却很难确定。很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在这个问题上都没有考虑清楚。

中国现在还是比较聪明的,因为中国看到其他国家经过了这个阶段,吃了一些苦头。早期的日本,由于化学工厂排放的含汞产品污染海水,鱼类因此遭殃,并且导致婴儿出现一些病状。后来,日本对污染的控制力度加强,这些问题有所改善。这是上世纪70年代的事。

美国也一样,一些河流受污染的程度也比较严重,事情被发现后,引起民众的强烈反对。不过在中国,老百姓可能要“老实”一点儿。

污染对中国产生了很多影响。但我认为,中国不需要付出这么大的污染成本,中国可以通过学习国外的经验教训,将污染问题的解决纳入更高层次的目标,没有必要再走高污染之路。这应该是中国的聪明之处。

中国现在正向高污染阶段靠近,与此同时,污染社会成本的测算会越来越科学。所以,对中国来说,污染防治的成功不需要等待很长时间。

财经文摘:为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提出“节能减排”战略目标和规划。您对中国的这项举措如何评价?有何建议?

李:中国政府已经提出“节能减排”战略,这很好。我相信,中国一定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但我认为,战略的执行方式还有待改进。

中国的战略计划主要是靠命令管理方式实现的,在这种方式下,领导叫怎么做就怎么做。这种管理模式多用在中央计划型经济体中。与过去不一样的是,中国已经发生了变化,地方政府和企业都拥有一定的自,他们可以怎么高兴就怎么做。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将与污染有关的因素,例如,让能源和水资源在使用中造成的污染,在价格和成本中体现出来。

在增加能源污染税的同时,应减少其他清洁能源的税赋。从总体上来看,税赋水平并没有增加,但资金的环保激励效果却体现出来了。如果没有约束性和激励性税收的合理搭配,只靠命令式管理,要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比较困难。

此外,太阳能、风能等也要大力扶持,做大这些新型能源的市场。

要将污染治理好,把“节能减排”落到实处,应该用市场工具进行调节,改进能源使用方向。

中国在利用市场工具防治污染、改善能源结构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不过,提高油价会遇到一些行业和个人的反对,对他们来说,任何提价的行为都是不愿意接受的。

后发优势

财经文摘:世界其他国家在发展中有没有低污染、高速度的先例?有没有值得中国汲取的先进经验?能否举例说明?

李:越进步的国家污染防治管理越好。像欧洲、日本,它们也经历了高污染阶段。在其他发展中国家,没有那么多规模巨大的城市,工业发展速度也相对较慢。而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密度高。同时,中国发展太快,相对来说,污染也比较突出。

值得高兴的是,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样的政府,不是每个国家都有的。在发展中国家中,恐怕很难找到在环境方面有特别建树的国家。据我所知,有的发展中国家政府混乱,社会问题缠身,无法考虑污染治理。

对中国来说,恐怕不太需要从其他发展中国家去学习经验,而应该以先进国家为榜样,学习更进步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

财经文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上,西方发达国家对中国指责和要求较多。能否在这个问题上谈谈您的看法?

李: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上,中国的角色很重要。

中国目前是温室气体排放第二大国,随着中国经济加速发展,估计不久会排名第一。同时,中国也是受温室效应影响很较大的国家。这是因为,中国的水资源相对缺乏,气候干燥,人口密度高,生态破坏严重。

历史上,中国将大量富涵水源的湿地变为农田,自然生态的抵抗力遭到破坏。中国的沙漠戈壁分布很广,这种自然条件也分流了一部分水源。

中国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国家。在这种条件下,我认为中国在防止气候变暖的问题上,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同别国合作,不要等着别国来帮助和补贴自己。这不仅能对别国有利,对中国自己也有好处。

财经文摘:有专家认为,北京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地区,现在北京已经发展成为近两千万常住人口的巨型城市,能否具备相适应的环境容量?

李:世行对北京的空气污染治理情况还缺乏资料。不过我认为,要将北京空气污染控制下来难度还相当大。北京周边多山,通风条件不好。这样,来自海洋的潮湿空气和来自北方的干燥空气混合,容易形成多雾天气,对污染的扩散很不利。

不过,也不是毫无办法。我觉得解决问题的思路应该考虑得宽泛一些。

从长期来看,北京应该尽量以城市公交和地铁替代非公用型汽车。在新加坡,进城需要付费。北京也可以尝试这样做,比如进入三环和四环采用付费制,这是从源头上的治理办法。此外,还要增加公交专用车道,保证公交车行驶速度快于普通车辆。同时,公交车站应该设在专用道边,这样,有利于缓解因拥堵造成污染集中、难以扩散的问题。

从产业分布来看,北京已经打算将一些汽车和钢铁企业迁移出去,但这个城市现在还是集中了太多的工业企业。北京的水资源禀赋条件不高,在生态方面比较敏感,空气方面也是处于海洋和大陆气候的交汇点,空气污染不容易扩散。

北京目前已经承载了首都的功能,人口太多,没必要将商业、工业和金融中心全部都集中在这里。

从长期来看,北京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将城市建设成适应自我生态敏感度的城市。作为首都,再结合商业中心与文化中心的功能也就够了,不需要在每一方面都去争做龙头和中心。

财经文摘:总体看来,您对中国环境问题还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李:中国现在的污染情况确实比较严重,这一点每一个人都可以感受出来。然而,我相信,中国不是一个穷国,有资金也有技术解决好这个问题。

最根本的一点,中国应该改进自己的管理战略,超越命令管理的思维方式,尽快多地使用市场工具进行管理和调节。对各种自然资源,比如水资源、能源的使用,要计算污染的社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