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重要性

篇1

关键词 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微生物检测技术;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TS2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0-0286-02

现阶段,在进出口食品检验检疫的实际工作中,微生物超标占据着不合格产品中较大的比重,而微生物超标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则是减少这种疾病的基础。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微生物的残留是现阶段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问题的重要部分[1]。目前,我国进出口食品安全微生物检测技术逐步走向标准化的发展道路。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检测方法的逐步完善,为我国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检测的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其安全意识也在逐渐增强,人们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在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中起着愈加重要的作用[2]。我国目前在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检测的方法比较多,该文主要针对部分重要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主要内容以及应用和研究状况进行论述和探讨。

1 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现阶段,进出口食品安全微生物检测技术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快速生化检测方法、微生物免疫学、蛋白质芯片、代谢学技术、免疫传感器技术、PCR技术等,对这些技术进行简要的介绍。

(1)快速生化检测方法。快速生化检测方法主要有生化试剂盒和生化鉴定管法、鉴别培养基法、快速测试片法以及快速生发检测仪器法。①生化试剂盒就是将多种细菌生化分析试剂、培养基集成在一个特定的装置中,这样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结果,起到节约样品分析时间、节约成本的作用。②鉴别培养基法是在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的试剂,使那些难区分的微生物呈现出明显的差别,从而快速鉴别某些微生物。③快速测试片法是用纸片等作为培养基载体,将特定的培养基附着在载体上,通过微生物在上面的生长以及显色来测定食品微生物。④快速生化检测仪器法是一种微生物的自动化检测方法,这种方法具有操作标准、简便、快速的特点。

(2)蛋白质芯片技术。蛋白质芯片技术是一种将捕获配基密集点阵于一特定的载体上形成探针,通过各种检测设备对试验结果进行定性分析的技术。这种技术具有高通量的特点,但是该技术芯片的制作过程比较复杂。样品的制备以及标记也相对比较复杂,因此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这种技术在病源微生物检测中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3)代谢学技术。主要有电阻抗法、微热量计法、放射量计法以及接触酶测定技术等。①电阻抗法的原理就是在细菌生长过程中将大分子物质降解成带电的活跃的小分子,通过测定器阻抗的变化,测出其细菌数量。②微热量计法是根据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变化来鉴别细菌。③放射量计法是根据细菌生长时将碳水化合物分解成CO2这个原理将放射性标记物引入到碳水化合物中。细菌在生长过程中会放出一些含有放射标记的CO2,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测定食品中的细菌。④接触酶测定技术是通过计算含有接触酶的纸盘,在盛有H2O2的试管中的漂浮时间来测定细菌的数量,接触酶腐败微生物多数为噬冷性细菌,而这些细菌呈阳性。因此,可以利用接触酶来测定食品中的噬冷性的细菌。

(4)PCR技术。PCR技术就是聚合酶链式反应,即无细胞克隆系统。PCR技术检测食品中微生物,首先要富集细菌细胞,从样品中获得微生物细胞,然后裂解细胞,让细胞中的DNA释放,接着根据微生物特有的特性来设计引物,最后利用电泳法来检测扩增细菌性的DNA序列。PCR技术具有快速、特异性强以及敏感度高等特点,可以检测出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多行李斯特杆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3]。因此,PCR技术在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2 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在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食品安全的概念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广义的食品安全主要包括卫生、质量、数量、营养、生物以及可持续性安全6个要素,而狭义的食品安全则专指卫生安全。食品安全是威胁全球卫生安全的重要问题,食品污染现象在各个国家都普遍存在,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也比较高,而进出口食品安全作为其重要的组成环节之一,在出入境检验检疫的把关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4]。因此,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检测是衡量进出口食品安全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1)免疫学检测技术在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免疫学检测技术的仪器装置造价相对较低廉,操作也比较简便,实用性比较强。在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应用比较广泛。检测的细菌主要有沙门氏菌、李斯特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真菌主要有黄曲霉素以及食源性寄生虫等。

(2)核酸探针技术在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利用核酸探针可以快速检测食品中存在的李斯特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志贺菌等。利用核酸探针可以不受待测样纯度的影响,能够直接进行检测,但是由于核酸探针的技术比较复杂,费用也比较高,所以大多数都只能在实验室中进行。

(3)蛋白质芯片技术在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蛋白质芯片技术可以一次性检测出多种潜在的病菌,能够对食品进行高通量的病菌检测,操作比较简单、快捷,其特异性以及灵敏性都比较高,进行一次检测花费的时间也比较短,往往只需要几个小时就可以全部检测。然而,蛋白质芯片比较复杂,该技术大多还处于试验阶段,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4)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在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污染食品的微生物种类很多,主要以细菌为主。该微生物主要分为腐败菌及病原菌。腐败菌主要是通过对食品成分的分解和破坏而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来对人体造成危害,其本身并不致病。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可以快速检测酿酒酵母、乳酸菌等常见腐败菌的数量。病原菌主要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等,生物毒素主要有细菌毒素、真菌毒素以及其他毒素等,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对这些病菌都可以进行检测。在实际工作中,生物传感器检测技术并没有真正地用于食品安全检测。

3 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在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现阶段,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主要是依靠高新技术,利用大量仪器设备,更加注重快速、准确与实用,这些都是现代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最突出的特点。食品微生物检测仪器具有微型化、低能化、功能专用化、成像化以及一体化的特点,是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载体。现代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核酸探针技术以及PCR技术在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检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虽然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在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仍然有很多技术并没有真正地应用在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中。因此,要将现代进出口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完全应用于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中,仍需要一个试验过程和发展过程,这些技术还需要进行继续开发和完善。在今后的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中,要大力发展那些无损的食品微生物检测技术。对于那些破坏性的微生物检测手段要进行淘汰。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于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的微生物技术会越来越多,这些检测技术对进出口食品安全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随着中国进出口检验检疫事业的迅速发展,进出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已备受国家、政府和人民的关注,而进出口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和研究作为增强中国国门进出口把关力度的一项利器,已越来越受到重视。进出口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可以消除进出口食品中的危险因素,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因此,对进出口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要进行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建立更有效、灵敏、简便、准确、廉价的微生物检测技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型的微生物快速诊断技术将取代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技术,为进出口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5 参考文献

[1] 杨喻晓,张瓅文,丁美会,等.基因芯片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粮油食品科技,2009,17(1):68-70.

[2] 李勤.微生物检测技术及其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9):217-220.

篇2

零售药店试点销售配方乳粉

活动现场,上海市食药监局介绍了零售药店试点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工作情况,公布了第一批试点药房名单;为试点企业代表――上海第一医药商店的婴幼儿配方乳粉销售专区揭牌,标志着本市零售药店开始试点专柜(区)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目前第一医药、雷允上西区、童涵春、复美、华氏、国大、上海药房等7家知名连锁药品经营企业的82家门店将开展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工作,门店遍及全市各区县。

试点药店达到“五个统一”(统一销售区域、统一标志、统一承诺、统一亮证经营、统一监督电话)和“四个规范”(经营主体资格合法规范、乳粉质量合格和入市退市规范、食品经营行为合法规范、各项制度健全规范)的要求,通过设置专柜(区)销售、存储婴幼儿配方乳粉,把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进、销、存纳入上海市药品零售远程动态电子监管范畴。在药店试点销售婴幼儿配方乳粉,有利于将药品经营领域有效的管理模式推广、运用到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管理中;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婴幼儿配方乳粉进货、销售、退市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上海市食药监局将及时跟踪、指导药店试点工作,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全市婴幼儿配方乳粉销售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举办“公众开放日”活动

市民代表在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市食品药品包装材料测试所,以及基层食药监所,参观了食品安全宣传展板,了解了检测机构的职责、食品安全检测项目、食品检验受理流程等情况;观看了蔬菜中农药残留、猪肉中瘦肉精含量以及生鲜肉、咸肉中亚硝酸盐等项目的快速检测活动;参与了部分快速检测项目的亲身体验,提高了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认识。

篇3

【关键词】:基层农产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相关措施

1、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技术推广的必要性

农产品作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其质量关系着人民的健康。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病虫害的原因,往往需要使用农药、化肥来消灭病虫害,保证农产品的茁壮成长。农药的使用导致农产品上往往留着农药残渍,这些残留物未经检验,一旦流入市场,被人食用后,往往会发生不可估量的事故。近些年来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与农药残留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各地的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水平层次不一,在检测设备、检测技术、检测人员素质上存在着差异性。就地区来说,东部地区较为先进,西部地区较为落后。这种地区性的差异,导致了我国的农产品检测存在着监管空白区域。农产品的基层检测机构是农产品质量检测的主力,如果这些基层机构的检测技术水平较差,则在检测过程中势必不能够发现一些较为隐蔽的农产品问题,而这些带着问题的农产品一旦流入市场,又会导致农产品质量问题的出现,出现检测合格的农产品也有问题的尴尬现象,使农产品检测机构的公众威信下降,使民众对政府的信服力降低,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为了提升基层的农产品检测机构的检测水平,需要对这些农产品检测机构,在检测技术、检测设备、检测人员的业务素质、思想素质等工作上予以支持和帮助,在资金上进行专项拨款,在我国的农业生产重要区域,建设一批高素质、高水平、高质量的农产品检测机构,做好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工作,为市场中的农产品质量进行保障。

2、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监管制度制定不合理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中,要求每月进行一次对产地成熟和即将上市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检测,这就造成监管空白期出现。有些农产品的上市流通并不是一次性全部成熟、采摘、上市,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有些地产农产品成熟期特别短,上市时间也不集中。这就造成一种现象,在抽样时抽取的样品检测结果是合格的,可在检测之后的生产过程中生产者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而在这个期间正是我们两个月采样的空白期,而这中间成熟并采摘的农产品没有经过检测到就流入市场。

2.2监管工作任务交接繁琐,而且有交叉

在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中,对上市之前到农产品产地进行抽样检测,在检测结果出来后发现有农药残留超标的样品要上报到上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对样品进行进一步检测,在确认农药残留超标后,通知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再由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上报到农业执法大队,由农业执法大队根据法律法规对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进行相关处理,在这过程中就出现监管的空白期,造成超标农产品偷偷流入市场,而且后期取证也造成极大困难。在检测过程中有些检测工作和质量监督局的检测工作造成工作交叉,出现重检现象。

2.3监管主体与监管措施有空白

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检测主体是,本地地产农产品对批发市场进行的检测是每季度抽检一次。地产主要是指当地县域露地和大棚生产。在现今这个交通便利,物流产业高度发达的社会,农产品跨地域的流通已经非常常见,县域各大批发市场每日的交易量已经大大超出了地产农产品,而这些农产品可能有未经过相关检测的农产品,一旦有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造成相当大的危害,这就造成了监管主体和监管期的空白。

3、积极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措施

3.1加大质量安全生产宣传力度

要在思想上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重要性,提高检测机构管理层的认知,增强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质量意识。在农产品的技术推广上,要针对安全生产进行思想上的宣传,提高管理者的重视程度,提高经营者的认识程度。要对农产品的经营者进行集中教育,定期对农产品经营者开展质量安全工作会议,向他们宣传农产品生产的各项质量标准,让经营者了解到国家在农产品质量上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白违法生产是要负法律责任的。县级检测机构要依据本县的农业生产实际,定期下乡向农民宣传农业的生产政策和标准,提高农民的经营意识。检测机构还要向社会宣传农产品的相关质量知识,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的认识水平,从而在社会上创造一个人人监督、人人负责的农产品质量监督环境。

3.2做好农产品检测实验室的技术推广工作

农产品检测机构主要在实验室中开展对农产品的质量检测工作,因此在推广农产品的检测技术时,要重点针对实验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推广。首先针对实验室工作,要更新实验室的检测设备,淘汰掉老化、落后的检测设备,建立快速检测技术平台,并采购相应的快速检测技术设备,例如无损检测技术中的红外线检测技术、X光检测技术等。这些技术的采用离不开专业的设备,因此要加强实验室的设备。其次要引进专业的人才,高科技的设备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操作,因此农产品检测机构要引进人才,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最后实验室工作要采用科学的检测技术,注意在实验室的日常工作中,运用快速检测技术、无损检测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检测,提升实验室对农产品的检测效率和检测速度,提升实验室质量检测的准确度和精度,将实验室工作落实到实处,创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实验室工作环境。

3.3做好农产品技术的研发工作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需要农产品检测技术进行检测,而先进的检测技术离不开技术人员的研发。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的研发工作就是要在原有的检测技术水平上,根据检测工作的需要,做好农产品安全检测新技术的推广研发工作。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快速检测技术成为了农产品质量检测的发展方向,在农产品技术的研发工作上,要以快速检测技术为主要研发方向。传统检测技术需要将农产品进行采样,研发工作者要在不破坏农产品外部品质的基础上,研发出适合快速、大规模、高精度、高准确度的检测技术。近年来,多学科融合的特点,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利用化学、物理、生物学科的优势,将其运用到农产品的质量检测技术上。在快速检测技术的研发上,要结合农产品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农产品检测的实际需要,进行有选择性的研发和改进现有的检测技术,利用设备,充分发挥出检测技术对农产品质量的检测水平。

3.4从一线检测人员方面提升整体专业素质

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有两个途径,一是增添优质的新鲜血液,二是加强内部管理,激发人才动力。要做到这两点,就需要通过社会途径,从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中择优录取,使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能够流入体制内;同时,要通过教、学、做三步将人才的内在动力激发出来。例如通过建立同级检测机构的交流与沟通,全面提高人员业务素质和检测技能;定期组织培训,在法律常识、检测手段、检测方法、指标指数等各个方面使人员达到熟练的程度,在面对具体问题时能够有可靠的依据;同时,对于与实际检测工作频繁接触的操作人员来说,还需要对其进行上岗前实习,将“生手”训练成“熟手”,减少错误和疏漏的发生率。除此之外,为了维护整个团队的稳定性和向心力,需要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增设鼓励和惩罚机制,以尽职尽责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出发点,根据员工个人情况奖惩结合奖励,在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以人才主观能动性调动检测机构的内生力量。

结语

综上所述,落实将大大增强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能力,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监控,促进农药、化肥、农膜、兽药等农用化学物质的合理使用,提高其使用效能,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促进传统生产方式的改变,做到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

【参考文献】:

[1]邵福君.浅谈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推广相关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5,22:183.

[2]张树秋,董燕婕,赵善仓,王本明,李祥洲,郎文培,王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安丘模式”探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5,06:63-66.

篇4

——__县工商局__*

20__年9月24日,第三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在北京隆重开幕,来自全国食品行业的各路精英济济一堂,共同为“确保食品安全、构建和谐社会”献计献策。在食源性疾病这个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日益严重的今天,食品安全问题无疑具有广泛的社会关注度,并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食品安全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已成为与构建和谐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势在必行。

一、我国食品安全及监管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提高食物供给总量,增加食物多样性以及改进国民营养状况方面的确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食品安全也有了明显提高,但也必须看到长期以来,中国的食品供应体系主要是围绕增加食品供给数量问题而建立起来的。到目前,我国在农业投入品供给产地环境、动物防疫、农产品生产、食品加工及销售等环节仍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假冒伪劣食品屡禁不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屡有发生、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检测体系、认证体系等方面尚不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分属食品药品、农业、卫生、质检、工商等部门,形成了多部门管理的格局,不同部门分管食品(食物)链的不同环节,这种以分段管理为主,品种管理为辅的监管体制,造成食品安全监管力量和监管资源分散,不能形成监管合力和长效监管机制。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刚刚过去的20__年是“食品安全年”,就在这一年里,经常听到、接触到各种与“餐桌”有关的诸如“安全隐患”、“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致癌物”、“假冒伪劣食品”类的食品安全消息;“蔬菜拌农药、陈米着靓妆、面粉兑尿素、海鲜泡甲醛、硫磺熏银耳、激素喂甲鱼、火锅添罂粟、矿油喷饼干”类的报道。同年,国务院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决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

二、我国食品安全现状

近年来,虽然我国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把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犯罪活动作为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点,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产业链中却依然危机四伏。首先,种植、养殖环节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农产品滥用违禁农药、兽药、有害添加剂未得到有效遏制,残留超标问题突出,导致食源性疾病发生;畜禽养殖业环境严重污染,造成的包括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性疾病等生物性危害日益突出。食品生产加工领域问题也比较严重,突出表现为食品生产单位多、小、散、乱,大多都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小企业、小作坊加工设备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低,管理制度和生产标准形同虚设,不按标准生产、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滥用添加剂、用非食品原料甚至用有毒有害原料加工食品等情况相当普遍。食品流通领域同样是乱,全国食品经营户众多,大多为个体工商户,缺乏必需的设施,经营管理落后;一些食品批发市场缺乏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使制造者有机可乘,甚至成为假冒伪劣食品的集散地;一些企业贪图私利,蓄意出售过期或变质食品现象等屡禁不止。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时常伪造标识、滥用标识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三、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食品安全法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等原因,在食品安全方面实行多头管理,常常导致职责不清、管理缺位和监管不力,出现政出多门和“都管,都管不好”的局面,也为一些部门渎职制造了借口。多头管理一方面造成执法过程中部门职责交叉,都可以执法;另一方面,则出现职责模糊或监管“盲区”,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20__年,在省一级区域,负责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就有,管理流通领域的工商,管食品加工环节的质检,管食品加工、销售卫生和餐饮等食品消费的卫生,管农产品种植、畜禽饲养的农业,管野生动物驯养的林业等多家。20__年3月10日,国务院宣布在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基础上,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其意图是要在政出多门的情况下,希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能起到协调作用。20__年4月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挂牌,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迈入了综合监管与具体监管相结合的新阶段。但由于管理机构、职责划分、行政成本以及部门协调等原因,仍未能有效解决多头管理的不足。

四、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途径

由于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需要,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进一步推进制度建设和监管方式改革,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作到快速反应、处置有力,确保广大消费者的食品消费安全。

(一)坚持监督、监管并重。

1、食品安全无小事。因为事涉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尽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一直致力于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然而“问题食品”仍然大行其道。至今,食品安全仍然存在诸多问题。食品安全被频频地曝光,并不是现在的食品比以前更不安全了,而是食品安全工作更加引起消费者、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机构的重视了,商家可以钻的空子更小了。曝光后问题就有解决的可能,就为消费者消除了不安全的因素,是件好事,并不是坏事,应充分发挥监督的 积极作用。

2、食品安全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方面,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不能过高估计食品安全工作所取得的成绩,要正视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漏洞,采取严格的监管措施,扎扎实实地把食品安全工作抓好。工商、质检、卫生等部门既要分兵把口,又要相互协作,加大执法力度,抓准典型案例,进行曝光。要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同时,要发挥广大消费者重视食品安全的积极性,鼓励举报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将食品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在食品加工生产、流通消费各个环节真正构筑起保障食品安全的“铜墙铁壁”。

(二)加强统一领导,整合执法资源。

食品安全需要一个切合实际的工作机制和执法机制,加强执法保障。20__年国家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以来,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如:在食品市场整治中,实行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近年来,县级以上政府部门都专门设立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20__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中分别具体明确了农业、质检、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等部门的监管段落、任务和责任。这些措施,对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衍生出两个主要问题。第一,职能交叉,配合困难。比如:食品生产领域和流通环节,分别由质检、工商、卫生三个部门监管,而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是流通环节的监管非常需要源头(生产)的信息、质量抽查信息等等。现在,各个部门基本是独立执法,各自为战,信息难以共享,执法配合则更难。第二,执法资源分散,监管保障不力。按说,面对食品市场执法的部门和力量是比较强的,但是由于多头管理的体制造成了执法资源分散,人员分散,设备分散,财、物分散,使得人力、物力、财力不能适应食品安全监管的需要。

面对食品安全这一天大的事,从中央到地方,应当痛下决心,动大手术,通过体制改革,对现有的监管体制进行调整,整合执法资源,最终实现管住管好食品市场,为老百姓提供安全放心的食品。当前,应着重解决食品监管职责过于分散的状况,将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相对集中,权、责进一步明晰,并通过建立一种有效和权威的协调机制,提高监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从行政执法监管实践来看,相对集中行政执法权是十分必要的,并且1996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六条:“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的规定为整合食品安全监管执法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现阶段,现实选择是保留现行分散监管的模式,在现有的管理体制基础上进行调整,仍然按照食品产业链的环节进行分工。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对监管方面存在交叉和重复之处进行明确的重新分工,只能由一个部门负责,其他部门退出;二是对无人监管的“盲区”,明确哪个部门负责,在制定分工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各个部门已经建立的监测网络的实力,实力弱的退出或充实到新的负责机构。这个方案最接近现有的管理体制,但是必须解决好分工后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和衔接问题。解决衔接问题的关键在于都应服从于一个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三)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技术体系。

打假首先要识假,食品安全监管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手段”,就像打仗得要有武器一样。承担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执法者,也应当有“武器”,除法律武器外,还应有与监管责任相配套的检测仪器、检测标准、检测方法以及控制标准等技术支撑。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等方面不能适应食品安全监管的需要,应尽快完善。以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1、统一食品安全标准。

目前,我国食品相关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并且水平偏低,部分标准实施状况较差,甚至强制标准也未得到很好的实施,并且现在的食品安全标准在实施中暴露出不少的矛盾问题。比如:20__年3月15日,沈阳市卫生监督所查处的24.5吨“毒黄花菜”事件,就因为卫生部与农业部各自制定标准中对SO2残留量的限量不同而引起的。总之,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检测方法的诸多方面已经到了全面清理、修改和完善的阶段,必须尽快统一。

2、加快检测技术研究和运用。

检验检测工作应随着食品工业技术的革新和食品安全控制标准的提高而不断完善和提高。检验检测作为食品安全控制和监督检查的途径和手段,直接影响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随着食品安全标准的不断升级和食品工业的革新,急需更加可靠、快速、便携、精确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发展食品生产、加工、储藏、包装、运输过程的安全性控制技术,建立起与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提高食品安全检测能力。

食品安全标准和检测体系的统一完整,将为我国大力发展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四)实行食品安全监管法制化。

目前,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无法覆盖食品产销的全过程,以《食品卫生法》为主导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已不能适应现代食品安全监管的需要。食品安全监管法制化亟待加强。

1、加强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行政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层次法律体系,探索和发展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的理论、方法和体系。尽快纠正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不规范,不够严密的缺陷,加速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法制化,从食品安全的全程监控着眼,把标准和规程落实到食品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努力消除食品安全监管中“无人管、无力管、无法管、不会管”等问题。

2、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①建立健全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提高食品生产企业入市门槛,制定食品质量市场准入标准,从源头上减少食品不安全隐患。

②建立食品安全责任追溯制度。按照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一个环节都可相互追溯的原则,建立食品生产、经营登记制度,实现食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

③建立食品安全承诺和不合格食品退市招回制度。在食品安全监管的任一环节,一经发现食品未能达到质量承诺和安全标准,生产、经营商家应立即将该食品下架退市并招回所销售的食品,实行行业自律。

④建立食品安全公共安全和食品安全预警制度。尽快建立独立的、公正的、权威的食品安全公共实验室,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的、严谨的技术支撑,并通过建立警示制度,及时将食品安全问题的信息向社会公布。通过向消费者消费警示和向经营者经营提示,改变当前那种当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或媒体曝光后才处理的情况。从源头上抓起,注重防范,将食品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

⑤建立食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对食品安全事故,除对当事人依法查处外,还要对具体负责的职能部门实行责任追究,使失职渎职行为得到惩处。

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社会信用体系。通过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和食品安全网络,对食品生产、经营商家进行跟踪监测,将食品安全问题利用网络向社会公开,逐步在食品行业形成全社会监督和优胜劣汰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