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的内容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能训练的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能训练的内容

篇1

【关键词】 短跑 体能训练 内容 原则

在田径运动中,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在其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中居于主导和核心地位,良好的体能是运动员充分发挥技战术水平、创造优异成绩的保证。现代田径运动的高速发展,高强度的激烈对抗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加强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的研究,对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和竞技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体能及短跑运动员体能概念

我国1984年出版的《体育词典》和199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新词典》中对体能做出了解释:“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和柔韧等基本的身体素质与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如走、跑、跳、投掷和攀爬等两部分构成。田麦久等专家认为,体能是指运动员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和创造优异成绩所必需的各种身体运动能力的综合。这些能力包括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健康和运动素质,其中运动素质是最重要的身体运动能力,而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健康是形成良好运动素质的基础。

2.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内容

2.1身体形态。《田径运动高级教程》(1994)中对短跑运动员的形态描述为:形体外观一般是中等或中等以上身材,肌肉发达且成束形,皮下脂肪较少,下肢较长,大腿比小腿稍短;踝围细,跟键长或扁平,清晰;脚趾齐且较短。教练员可参考上述指标选材和指导运动训练。

2.2 机能。短跑机能评定的主要指标有脉搏、血压、血乳酸等。大强度或速度训练后即刻脉搏30-35次/10秒中等强度或速度训练后26-30次/10秒,均在2-3分钟即可恢复到19-22次/10秒,表明运动员机能好。短跑运动员大强度训练后收缩压上升或舒张压下降明显,且恢复较快,表明身体机能良好。教练员可参考上述指标在训练中加强相应指标的训练,以提高运动员的机能状况,提高训练成绩。

2.3运动素质。运动素质是体能的外在表现,是人体最重要的运动能力。体能水平主要通过运动素质表现出来,近年来国外常把运动素质称为体能,体能的训练也就是运动素质的训练。短跑运动员的运动素主要有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耐力素质。

2.3.1速度训练。速度素质是短跑运动的核心,运动员速度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短跑运动成绩。速度训练要安排在运动员体力充沛时。练习时间应控制在5-10秒之间,距离在80米以下,重复3-5次为宜,强度可在90%或接近全速进行。

2.3.2 力量训练(1)最大力量是快速力量的基础,爆发力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最大力量的水平。训练采用本人最大的极限负荷量的60-85%的强度进行练习,每组4-8次,做5组,练习持续时间通常在4秒左右,组织间歇3分钟。(2)快速力量是爆发力的体现,强调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动作表现出的最大力量。发展快速力量的负荷强度的变化区间很大,30%-100%都可。训练通常采用单双脚跳、台阶跳、蛙跳、身跳等练习下肢力量,这些超等长的练习速度快、强度大。

2.3.3 耐力练习。短跑运动员全程保持快速时间的长短,很大程度取决于速度耐力的发展水平。首先要注意发展运动员的速度水平,同时提高他的速度耐力。

3.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原则

3.1 遗传优势优先性原则。人们把短跑比赛比喻为运动天赋者的项目。运动员天赋越好,就越有机会在短跑项目上获得成功。曾经创造百米佳绩的欧文斯、刘易斯、贝利等全是黑人也说明了这点。教练员按特征选拔运动员并依据遗传优势制定出科学的体能训练计划,这样才能取得好的训练成绩。

3.2 渐进性原则。训练实践证明,人体参与运动的各项因素自身的改善需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在体能训练中,渐进原则是指动作结构从易到难,量从少到多,强度从小到大,训练时间从短到长。循序渐进的增加体能负荷的数量强度是逐步增大短跑专项负荷的前提,也是最终实现整体大负荷训练的基础。

3.3 个体化原则。个性化原则是指根据短跑不同项目的特征和个人特点有针对性地确定训练任务,选择训练方法及训练负荷。在训练中教练员要根据每个运动员的个人特点、特长、特定需要及发展目标来制定训练计划,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

3.4 专项化原则。教练员在训练中要根据短跑运动的特点,进行专项化的体能训练。一是要针对特定运动员的体能、技术状况、心理特征等,另一方面要针对短跑项目的动作结构、用力性质和参与作用的肌肉。因此训练的手段一定要有针对性。

3.5 激励性原则。在短跑体能训练中,教练员要激发运动员的动力,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运动员更加积极的参加训练。训练中教练员要加强训练的目的性教育和价值观教育,了解运动员的需要以满足,发挥运动员的主体作用激发运动员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兴趣等,以提高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 运动训练学.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M].北京:人民 体育出版社.2000(8).

[2] 袁运平.短跑运动员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学体系.[J]中国体 育科技.2004.40(2).P1-6.

[3] 关吉臣.田径训练短跑运动员生理机能评定及负荷诊断.[J].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6(4).P102-104.

篇2

【关键词】高校健美操运动员体能训练问题解决措施

体能训练是一种大负荷的体力训练,它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挖掘与发展运动员机能潜力,另一方面是促进与运动员机能潜力相关的其他因素的发展。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运动员需要在长时间、高难度、重复性、艰苦的环境中进行锻炼才能提高体能训练效率,达到较强的体能。

一、高校健美操运动员体能训练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基础性体能训练不足,系统性欠缺

首先,高校健美操基础性体能训练严重不足。基础性体能训练,诸如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性等的缺乏极有可能运动员导致体力储备不足,继而造成某些健美操动作难以准确呈现。因此,要强化基础性体能训练。其次,健美操体能训练的系统性不强。高校在体能训练中擅长突击训练,而不能基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系统、有针对性、循序渐进的规范性训练,这同样不利于其体能的增强。

(二)体能训练内容枯燥、形式单一

高校健美操教学所要求的体能训练内容十分丰富,但是在具体的训练中,枯燥的训练内容,单一的训练方式极大挫伤了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一方面,体能训练往往集中在对运动员耐力、柔韧等方面的训练,而忽视了健美操特有的技术性特征,体能训练的全面性得不到体现,久而久之,学生积极性大跌。另一方面,训练方式大多是单一、重复性的自我训练,枯燥乏味,难以真正提升学生的体能素质,使其以充足的体能辅助健美操学习与锻炼。

(三)健美操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脱轨

体能训练本就是一项枯燥乏味、艰苦异常的训练,在体能想训练过程中,教师如果加入一些趣味元素,学生很有可能会败下阵来。但纵观当下高校健美操体能训练现状,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脱轨已经成为严重的问题,亟待解决。诚然,如果在体能训练中加入一些技能训练,做到二者融合发展,体能训练不仅会变得有滋有味,训练效果也将大幅度提升。

二、高校健美操运动员体能训练面临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着重强化体能训练的基础专项训练

体能训练基础专项训练对提升远动员体能,增强运动员体质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诚然,运动员在掌握了基本健美操技能的前提下,必须要有充沛的精力和充足的体力作支撑,这离不开教师对运动员系统而有效的专项体能训练。强化专项体能训练,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第一,强化肌肉控制力训练。充足的肌肉控制力对运动员健美操动作准确性提高非常重要,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的健美操课堂教学中强化肌肉控制力训练。例如,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全身肌肉收紧,然后坚持一分钟后每一块儿肌肉从上到下的循序一个个慢慢放松。连续做10次。第二,灵敏素质训练。在健美操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音乐,对学生进行健美操基本步法、操化动作等的基础训练,锻炼其灵敏素质。第三,动作速度和力度训练。这两项训练是相对枯燥艰苦的训练,教师可借助一些趣味因素展开训练,最大限度提升训练效率。

(二)采用多元体能训练方法丰富教学内容

多元化的体能训练方法不仅能丰富体能训练内容,还能激发学生体能训练的兴趣与积极性,提高体能训练质量。具体来说,教师可运用以下方式开展体能训练:第一,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健美操体能训练虽然有伴随着健美操技术技能而展开,但时间长了学生依然会感觉索然无味,故教师可以运用声情并茂的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活跃训练氛围。例如,在学生训练即将放弃之时,教师可为学生播放一些“健美操趣味视频”,帮助学生缓解压力,调节氛围,这样学生心中阴霾便能被扫除,继而积极投入训练。第二,竞赛教学法。单纯的体能训练难免乏味,一方面,教师可以模拟健美操竞赛场景,让学生在激烈的赛事中锻炼体能,增强体质。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规定训练目标,让学生以比赛的形式展开训练,并对能及时完成训练目标的学生或学生组给予特别嘉奖。第三,科学仪器辅助教学法。可以引进一些先进的体能训练仪器,让学生运用仪器进行系统专业训练。诚然,现代化仪器的诸多功能极大辅助了学生的体能训练,是当下比较适合高校运动员体能训练一种科学的方法。

(三)体能训练与技能训练结合,增强系统性

单纯的体能训练难免枯燥,但是如果体能训练能实现与健美操技能训练的二合一,训练效果将大大改善。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肌肉控制力”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训练健美操基础动作技术来完成体能训练。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健美操操化动作、难度动作、弹动技术等进行训练。另外,健美操体能训练要增强系统性。也就是说,体能训练不仅要适当的强度训练,又要做到持续、不间断轻度训练。但事实上,一些高校健美操教师对健美操体能训练重视度不够,这导致了其不可能对体能训练进行系统规划。很多教师只是做针对即将来临健美操赛事的体能训练,虽然针对性提升了,但由于强度控制不当,很有可能出现运动员体力透支的状况,这显然不符合体能训练的根本目的。体能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一簇而就,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渗透w能训练,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体质,决不可妄想仅凭短时训练快速提升能力。

综上可知,高校健美操体能训练中存在着基础训练欠缺、体能训练系统性不够、训练内容方式单一枯燥、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脱轨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运动员体能训练质量的提升。鉴于此,高校健美操教师要对症下药,从强化体能专项训练、不断丰富体能训练内容、采用多元训练方法、增强体能训练系统性、实现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的结合等方式提高体能训练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小娜. 高校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5.

篇3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指导系统;研究指导

体能是源于竞技体育的专业词语,是一个非常广泛、非常开源的领域。泛泛地说,体能是除专项技战术之外,所有基础运动能力的总称。具体地说,体能可以是涉及身体形态、体成分、以及如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运动素质的综合属性。一场比赛需要有好的战术来使用会使球队的整体实力上升,但好多战术必须要有足够的体能来支撑,如果没有足够的体能就算你有大把的应对战术也发挥不出来。

一、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

体能是由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在篮球中我们熟知的乔丹、科比、詹姆斯等一些球员他们如何可以在球场上担任起球队的灵魂任务因为他们有过硬的技术以外还有充足的体能,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充足的体能能使你的投篮姿势不会改变只有你投篮出手姿势不变形的情况下才能增加你的投篮命中率,对于篮球这种以得分为目的的运动项目一切战术都是围绕着进球为目的以阻止对方进球为要求而开展的。我国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不明确。无论哪种运动项目在制定训练内容时,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其影响比赛成绩和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即项目特征或项目特点是什么。教练必须深刻理解自己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特点,它是实施正确训练的前提,否则将导致训练效果甚至事倍功半,事与愿违。我国对现代篮球运动竞赛制胜规律的特征认识模糊,重视技术战术训练,轻视体能训练,导致我国篮球运动员体能在高水平比赛中不能完全适应激烈比赛的需要,专项体能缺乏导致技战术发挥不好。(2)训练方法简单。当前我国篮球体能训练中训练手段、方法简单化,体能训练手段方法简单化反映在训练方法单一落后。如力量训练时杠铃挂帅。目前先进的力量训练方法除杠铃外,还有大强度的跳跃练习器、综合力量练习器、等动和电刺激力量训练,以及各种组合力量训练;对速度的训练单纯认为加速跑就可以提高了;耐力训练单纯采用田径式长跑。(3)体能训练的无计划性和欠系统性。篮球运动员体能的提升是需要周期的,只有坚持持之以恒的体能训练,才能达到体能素质的提高。但是当前,很多大学的篮球教练在学生的体能训练中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没有根据运动员的体能状况制定一个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体能训练计划。

二、篮球体能训练系统的实现

(1)丰富体能训练的内容,创新体能训练的方法。对篮球运动员来说,体能训练主要包括核心力量的训练、速度的训练和耐力的训练等。要根据不同体能项目训练的需求,丰富训练内容,创新训练方法。(2)制定科学的体能训练计划。首先,要制定科学的体能训练计划,这是保证体能训练持久进行的保证。这就需要篮球队的主教练和体能教练等对运动员的体能状况进行分析,对薄弱环节进行把握,然后根据运动员体能的普遍性问题制定体能训练的中、长、短期计划,并根据各个运动员自身体能情况的不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计划。这样有助于将体能训练具体化、系统化,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升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在制定体能训练计划时,要充分参照国内外关于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先进理论和科学方法。(3)模式化训练方法。针对球队的整体特点和技术战术风格,采取相应的体能训练模式,将个体素质经过训练使其融入到球队,提高球队整体素质。模式化训练方法要求以球队的整体技战术风格为原则,以提高球队的集体体能素质为目的,通过一定的内容练习,按一定的训练量度和强度控制球队整体体能训练。就目前我国篮球运动专项技术体能训练存在的众多问题,我们应认真学习和探索并及时做出科学的改善,从而促进我国篮球事业的快速发展。

篮球是一个对抗性很强的项目,所以体能的消耗也跟力量有很大的关系。即使你照这个训练方法练成了田径场小霸王,但是如果核心力量和对抗跟不上的话打比赛的时候还是会感到吃力,所以要把体能和身体素质的训练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做到在场上游刃有余。

篇4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根据体能训练的概念,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的要素、原则来探讨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内容与方法。

关键词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运动成绩

如何保证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在激烈的、高强度的比赛中具备良好的体能优势是当代竞技健美操指导教师和教练员在日常训练中所必须重视的问题,本文将对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研究。

一、体能训练的基本概念

体能训练是一种以发展机能潜力和与机能潜力有关的体能要素为目的的大负荷训练,是指人体长时间、高强度、大负荷持续工作能力的训练。它突出对人体器官和机能系统的超负荷适应训练,旨在产生体能和心理适应,以达到挖掘机能潜力,提高整体运动能力和培养顽强拼搏精神的目的。

二、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水平构成要素

结合竞技健美操的项目特点,以体能及体能训练的概念为理论依据,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水平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以下几方面:专项力量、成套耐力、高度协调性、动作速度、身体姿态、肌肉控制能力、动作力度和表现力。

三、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原则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原则主要有:从竞赛实战出发原则;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体能训练与技术训练相结合原则和体能训练的系统性原则

四、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内容与方法

结合体能训练的内涵,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两方面的内容。具体的内容及训练方如下:

(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一般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一般体能训练一般包括力量、耐力、柔韧训练。

1.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内容与方法

(1)上肢力量

横握杠铃做臂屈伸、负重屈腕、杠铃上举等一般力量训练;俯卧撑、俯卧撑击掌、倒立爬行等基础训练阶段专项力量训练。

(2)下肢力量

负重蹲跳、负重提踵、立定跳远等一般力量训练;原地连续纵跳、连续团身跳、10-20米的单脚或双脚连续跳等基础阶段训练。

(3)躯干力量

仰卧两头起、悬垂举腿、仰卧起坐等一般力量训练;专门性空腹训练、分腿支撑、直角支撑等基础训练阶段的专项力量训练。

(4)手腕关节的力量训练

小推车、控倒立、倒立爬行等。

2.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耐力训练内容与方法

竞技健美操是以无氧代谢为基础,机体在缺氧或氧供应不足的情况下,主要有磷酸原供能及糖酵解供能的代谢形式。训练时,我们要采用符合供能特点的一般身体训练如800米计时跑或一次持续12分钟的计时跑,且用80%-90%的训练强度,将心率控制在180-190次/分等方式。

3.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柔韧训练内容与方法

(1)上肢柔韧训练

各种徒手体操中活动肩、肘、髓关节的动作练习双手握肋木直臂压肩韧带双手体后握肋木向前探肩与同伴互扶俯身正侧压肩。

(2)下肢柔韧性训练

正压腿、后压腿、侧压腿劈等。

(3)躯干柔韧训练

体侧屈、体侧转、体后屈等。

(一)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

竞技健美操专项体能训练是指运动员在掌握专项基本技术后,通过对基本技术动作的多种形式、多种角度的多次训练以达到提高专项素质为目的的训练途径,即技术的发展促进体能的提高。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内容包括肌肉控制力、灵敏素质、动作力度、动作速度、身体姿态、表现力训练。

1.肌肉控制力训练

(1)操化动作训练肌肉控制力

原地纵跳训练、剪刀跳练习、改变动作幅度和方向进行训练。

(2)难度动作训练肌肉控制力

俯卧撑类难度可以加强上肢及腰腹躯干的力量控制力,如做标准的俯卧撑30个,接着保持俯撑姿势控制1分钟等。

(3)弹动技术训练肌肉控制力

健美操的弹动主要依靠躁、膝、骸关节的屈伸缓冲而产生的,而屈伸是通过腿部肌肉的协调控制产生的。因此,可以通过弹动技术的反复训练以进一步提高体能水平。如躁关节的屈伸运动主要锻炼小腿后部肌群的控制力,而膝关节、骸关节的屈伸运动主要是训练大腿、臀部、腹部、腰部肌群的控制力。

2.灵敏素质训练

灵敏素质在竞技健美操中主要表现为身体的协调能力。健美操是对人体协调能力要求极高的运动项目,在训练中以各关节的灵活运动为基础。其方法主要有:基本步法配合音乐进行训练;手臂的基本动作或组合动作通过音乐进行训练;上、下肢配合训练等。

3.动作力度训练

速度力量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就是爆发力,力度训练首先要进行加大肌肉力量的训练。如:可采用负重训练,把沙袋或重物绑在手臂、脚腕等需要练习的部位进行操化动作练习,所负荷重量以本人最大力量的40%以下为佳,有时也可不负荷。采用的动作要熟练,完成动作要快速;还可以用快速击掌引导练习,教练员可变化练习节奏,使运动员保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4.动作速度训练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进行动作速度训练时,必须建立在正确掌握技术动作的前提下,提高动作速度。训练方法主要有:专门性动作速度训练连续拍快速大踢腿,连续快速屈体分腿跳等;反复完成某一操化动作要求在动作技术正确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到达动作结束位置,练习肢体的爆发力及控制能力等。

5.身体姿态训练

健美操的身体姿态是根据现代人的人体与行为美的标准而建立的。其训练方法主要有:采用舞蹈训练法如芭蕾舞等;借助健美操动作的反复练习如在完全掌握操化动作之后,改变动作数量进行训练等。

6.表现力训练

篇5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思考

一、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

(一)体能训练缺乏专业化。篮球运动具有较强观赏性和对抗性,篮球队员必须拥有强大的体力支撑,因此,一个篮球队,除了配有主教练、助理教练、单项训练教练外,还需要一个体能训练教练,只有专业的体能教练才能带领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不断提高体能水平。然而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的篮球队都没有配备专门的体能教练,体能训练一般都是由主教练来抓。对于学生来说,体能训练未能得到专业的培训和指导;对于主教练来说,工作任务过于繁重,无暇全面兼顾,导致学生体能训练经常被忽视。

(二)体能训练缺乏多样化。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涉及方方面面,包括运动员的力量、耐力、速度等的训练,对于这些体能素质的训练手段应该是丰富多样的,而实践教学中,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却过于传统单一。例如,在进行力量训练时,总是使用杠铃和半蹲、全蹲的方法,其实,单纯依靠这些机械化的练习,效果并不理想。此外,还有部分教师在力量训练中,只重视上下肢力量的训练,却忽视了对运动员的躯干力量训练,或者只重视大肌肉群力量的训练,对小肌肉群力量的训练重视不够。这些都让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受到限制,很难实现全面综合性的发展。

(三)体能训练缺乏系统化。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必须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但很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都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规划,体能训练无章可循,使得学生养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不良习惯。同时,体能训练缺乏系统化,在篮球运动员力量、速度和耐力体能训练方面,教练往往有失偏颇,未能进行合理分配及协调。

二、提高学生体能训练水平的对策

(一)加大投入,增强师资力量。高校应重视篮球队教师力量的配备,除了主教练、助教、单项训练教练等,专业体能训练教练亦必不可少。在教练引进时,应选拔专业能力高、教学能力强、具备一定教育资格的高端人才。引进以后,还应重视对教练的培训和再学习,保证体能教练能够与时俱进,掌握最前沿的体能训练理念和方法,以充分发挥其对篮球运动员体能水平提高的积极作用。

(二)创新多样化体能训练的内容和手段。教练应该根据不同体能训练项目的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使得学生乐于学习、高效学习。

在力量训练中,可以运用瑞士球进行辅助杠铃训练。首先,让运动员放平或者倾斜身体躺瑞士球上,进行卧推杠铃练习,然后再让运动员在瑞士球上做深蹲、半蹲练习,重复做这样的练习可以让篮球运动员的上、下肢力量都得到锻炼。此外,级跳、台阶跳等也都是力量锻炼的好方法。

在体能训练中,可以要求学生每日保持3km以上的长跑训练,长跑是磨炼运动员意志,增强其赛场对抗性非常有效的手段,在长时间、不间断的长跑中,运动员可以练就出“跑不死”的体能。

篮球运动员的速度训练主要包括一般速度训练和专项速度训练两方面内容。

所谓一般速度训练就是要对运动员进行下肢力量的训练,以及步幅和步频的训练。而专项速度训练,主要包括运动员的反应速度训练、起动速度训练、变向的加速训练等。在速度训练上,教练除了依靠传统的田径训练手段,还可以进行短距离速度训练和长距离训练。不仅要要求运动员做好短距离折返跑步,还要让运动员熟练进行变向跑、曲线跑以及越障碍跑,增强训练的多样性。

(三)制定科学系统化的体能训练计划。制定科学系统的体能训练计划首先要求教师详细了解每名运动员的体能状况,对强弱环节有准确把握,然后再根据班级的整体情况和每名同学的个性化需求制定短、中、长期的学习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情况适当调整,做到体能训练既有具体化,又有系统化,兼顾每一名运动员的成长与发展。教练在制定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计划时,可以参考王卫星编写的《李宁篮球体能训练宝典》,同时还应明确运动员体能考核指标,并将体能作为素质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只有体能过关,才能允许其开展下一阶段的训练。

三、结语

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必须同时具备技术和体能两方面能力,只有强大的体能做支撑,篮球运动员才能在球场上做出各种高难度的投篮、上篮动作,才能在激烈的赛场上保持足够的体力。因此,各大高校必须转变观念,不断提高对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视,并增强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以满足运动员篮球学习和训练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罗永林.核心力量训练在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篇6

关键词:竞技网球 运动员 体能 训练特征 要求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b)-0231-01

竞技网球运动是一项非连续性、强度不断变化的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一场正规的网球比赛少则一个多小时,多则超过四个小时,耗时较长,比赛中的运动员在场上需要不断快速移动、击球,精神还要高度集中,根据对手的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防守与进攻策略,这些都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体能训练是重要的一部分。

1 正确认识体能训练的作用

竞技网球运动训练的四大内容为体能训练、技能训练、战术训练和心理训练,四大内容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体能训练是重要的基础部分,没有相应的体能作基础,一切的技能、战术训练都会成为空谈,没有高效的体能基础,网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就难以实现。

1.1 良好的体能条件是竞技网球比赛取胜的基础

竞技网球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隔网对抗性项目,但构成网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中,虽然技能、战术能力属于主导因素,但体能、运动智能和心理能力一样不可忽视。所以,在日常的专项训练中,教练员应该让运动员清楚网球比赛不仅仅是在比技术和战术,还是在比体能和心理。没有良好的体能条件作为基础,不可能在现代激烈的竞技网球比赛充分发挥自己平时掌握的技战术能力,竞技能力得不到良好体现。现时的竞技网球比赛中,特别是顶级男选手之间的较量,一场比赛要用到三小时以上,体力消耗非常大,没有很好的体能作基础,想取胜是不可能的。

1.2 体能训练既训练身体又锻炼意志品质

世界著名网球运动员阿加西说过:“没有一定的体能,就谈不上意志品质”。体能训练与意志品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提高体能所进行的一般或专项训练,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也在训练中不断得到提高。另外,运动员意志品质的提高,可以促使运动员自动积极去承受更大强度的体能训练。但在体能训练中运动员常会感到非常疲劳,有些体能训练的手段又比较单调枯燥。因此,在训练中应加强对运动员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对身体训练的重要意义的认识,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一个运动员如果体能水平很低,无论是在训练场还是在比赛场上都不可能表现出良好的意志品质。

2 竞技网球运动的特征

2.1 竞技网球运动供能属有氧代谢和ATP混合性供能

虽然竞技网球比赛耗时较长,但其是由许多不同的回合组成。根据统计,每一个回合的运动时间多在10秒以内,整场比赛10秒以内的回合占到80%左右,并且每一回合的强度大,需要动用ATP—CP供能系统来供能。但是,随着比赛时间的增长,身体运动越来越激烈,运动员的供能系统要不继满足肌肉对能量的需求,这就要求具有超强的有氧能力,在每一局和局间休息的时候需要有氧代谢帮助再合成ATP和CP。

2.2 竞技网球运动的力量要求的特征

竞技网球比赛中的球速可以达到每小时200公里以上,需要足够的力量才能完成爆发力挥拍的高速度击球。再者,在比赛中,运动员在攻防过程中,经常需要快速蹬地起动、到位后急停,快速引拍等,因此良好的力量素质是竞技网球运动员的重要特点,是运动员完成快速移动、急起急停、发球、击球技术环节的基础,没有足够的力量素质,不可能在竞技网球比赛中有上乘表现。再者,良好的力量也是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寿命的重要条件。所以,力量训练是体能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

2.3 网球运动对运动员柔韧要求的特征

运动员柔韧素质的良好发展,有助于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其它素质的综合发展,要想成为优秀的网球运动员,良好的身体柔韧素质在技术与力量中的含量是不可否认和替代的。在激烈的竞技网球比赛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运动员为救一个球,做出大胆大幅度的动作,如大劈叉救球等;运动员为了击出速度更快的球,经常大幅度引挥球拍,这些都要求网球运动员的身体柔韧素质要过关,否则不但救不到球或发不出更高速度的球,可能还会造成肌肉拉伤,以至影响运动寿命。所以,良好的身体柔韧素质对网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提高也至关重要。

3 体能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体能训练是竞技网球运动的四大训练内容之一,良好的体能水平是提高网球技战术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证,所以在竞技网球的体能训练中,体能训练应与技战术的训练相一致,主要目的就是为技战术的提高打好基础。同时,在有效的训练时间内,应该最大限度地去挖掘体能训练的有效性,为此,我们应该对竞技网球项目特点、运动员特点和场地设备有充分的了解。

3.1 结合项目特点

体能训练要有针对性才能有高效率,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必须考虑到竞技网球的项目供能特点,对网球动作技术结构以及参与工作的肌肉有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另外对各肌肉群参与工作性质和比例也应有所了解。只有充分了解竞技网球运动的项目特点,才能在制定体能训练计划时有整体宏观的控制,并且在选择训练方法和手段上有所依据有所指向,使所选择的训练方法手段更具有高效性。例如,从对网球比赛各个回合的分析来看,竞技网球比赛以ATP—CP供能和有氧代谢能力交替进行的供能方式,那么在进行耐力训练时,就应该多进行类似的练习方法和手段来提高网球运动员这方面的供能能力。

3.2 结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

发展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水平除了根据项目特点之外,还需要根据运动员个人具体情况来安排,特别是高水平运动员,更需要区别对待、因人施教,做到发挥其优点,弥补其缺点。

3.3 充分考虑到训练条件

在制定体能训练计划前,必须对训练场地的好坏、器材的质量与数量、恢复条件有全面清楚的了解,因为它们都是组织实施训练活动重要的物质基础。某些训练设备较差的地方,要充分考虑用当地条件的实际性,寻求可替代性的练习方法。

4 结语

良好的体能条件是竞技网球比赛取胜的基础,进行体能训练,既训练身体又锻炼意志品质。在安排体能训练时,要掌握竞技网球运动供能属有氧代谢和ATP混合性供能的特点,结合项目特点、运动员的实际情况以及充分考虑到训练条件,才能做到事半功倍,使体能训练更有实效性。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体能;网球比赛;训练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7-0286-01

一、前言

现代网球比赛中,不仅要比运动员的技战术,还要比体能、智能和心理,只有具备良好的体能,才能在激烈的比赛中充分地发挥水平。现代网比赛的通常采用三盘两胜制或者五盘三胜制,每场比赛耗时较长,2012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中,男单决赛耗时近6小时,在这近6小时的比赛中,除了对技战术有严格的要求外,对运动员体能要求更高,尤其体现在比赛的后半段。由此可见,只有充沛的体能,才能适应比赛的一切变化,克敌制胜。本文通过对体能在网球比赛中的训练学价值分析,以期为网球体能训练提供绵薄之力。

二、体能在现代网球比赛中的训练学价值

(一)体能是提高现代网球运动员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

根据网球运动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表明,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是建立网球技术的基础。网球技术水平的提高无疑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机体机能、运动素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一般来讲,体能水平越高,就越有可能创造优异的成绩。但同时也应认识到,良好的体能必须是在网球技、战术充分发挥的前提才有意义。通过体能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体能运动水平,而且可以让运动员更好地掌握网球的技、战术。在网球比赛中,运动员的体能、技术、战术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体能是形成运动技能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随着现代网球的高速发展,高强度的比赛对抗、高密度的运动赛事以成为网球运动的主流趋势,网球运动员常年在世界各国参加比赛,这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体能已成为了现代网球竞赛的新焦点。纵观当今世界的优秀网球运动员,都配备专业的体能训练师,非常重视体能训练,尤其对赛季前、赛中的体能储备相当重视。我国的网球运动开展较晚,对网球的体能研究和认识更是不足,制约了我国网球运动成绩的进一步提高。因此,要深入分析网球运动员的体能结构和它的功能,根据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制定科学的训练手段以及不断调校运动员体能最佳结构,最终取得最佳体能训练效果。

(二)体能训练是运动员适应现代网球训练与比赛要求的直接需要

实践证明,网球运动员训练与比赛等活动的特殊性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优良的身体能力,这种身体能力只有通过严格的体能训练才能获得;同时体能训练也是其它各项训练内容的基础,能直接促进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通过体能训练,可以较好地掌握网球运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一般技术好的运动员,学习和掌握网球各项基本技术较一般运动员要快而扎实;同时,很多体能训练内容(如各种跑、跳、等)本身就是网球实用技术或能对网球运动技术产生积极影响。因此,熟练地掌握其中的各种技能,就能直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研究表明,在网球竟技场上,体能水平高的运动员,其比赛的竟技能力和适应能力就强。鉴于体能在网球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各国运动员都常重视体能训练。如前女子世界排名第一的比利时名将—海宁,赛季前的体能储备想当充分,每天的体能训练占训练总时间的一半,足见其对体能的重视程度,这也是她成为世界最优秀运动员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先进的科学技术大量的渗透入网球比赛中,比赛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运动员要想获得运动佳绩,只有通过多年系统的训练,运动员有机体必须长期承受生物学的改造,并掌握合理的、适合个人特点的专项运动技术与战术才能达到。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运动员只有通过体能训练才能使其承受不断加大的专项训练负荷,并高质量完成网球训练和比赛对有机体的一切要求。

(三)体能训练对运动员延长运动寿命和预防伤病有着积极的作用

运动员在体能训练过程中,通过各种有效的身体训练,促使人体各项形态、生理机能和运动素质全面协调的发展,这既可为专项运动能力的提高打下雄厚的物质基础,又能提高运动员整体运动能力水平。实践证明运动员运动素质的水平越高,运动机能能力的水平越高,达到的运动成绩水平也越高,而且运动能力衰退的速度也越缓慢,保持高水平运动能力的时间就越长;同时,训练过程中的伤病也能大幅度减少,这样既保证了训练的系统性,又保证了运动员高水平运动能力的持续时间,从而也有效的延长了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三、结论

通过对网球比赛中体能训练学价值的综合论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现代网球比赛中,体能是形成运动技能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2)充足的体能是网球训练与比赛的坚实保障;(3) 科学的体能训练有利于延长运动寿命和预防运动伤病。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地方高校;国防生;体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674-9324(2012)10-0125-02

国防生是国家利用地方教育资源为军队培养基层军官的一个重要途径,地方高校国防生在经过数年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后,已经源源不断地走向军队的基层岗位,为全面推动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发展贡献着力量。但与此同时也为军队建设带来了值得研究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在对进入军队基层岗位任职和军校培训一年的地方高校国防生进行的调研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国防生的体能素质不适应军队建设的要求,而这个问题不加以解决将会对军队建设带来一定的影响。站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角度上看,地方高校国防生体能素质的强弱对军队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认真的思考。

一、新形势下强化地方高校国防生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地方高校国防生是当前军队基层军官重要的后备力量和培养途径,其体能素质的强弱对军队战斗力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现代战争条件下,军队战斗力的强弱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武器装备的优劣,但是军人的体能素质仍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如何发挥体能训练在增强官兵体质、提高部队战斗力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已经作为一个全新的课题摆在了世界各国军队面前,“体育出战斗力”已经是世界各国军队保持和提高战斗力的重要法则。近年来的几场局部战争提示我们,未来的战争已不再是人海消耗战,而是以小分队,甚至是以班、组为单位,依靠灵活指挥和机动的战术去争取胜利,对作战部队而言,体能素质的强弱已成为完成任务、夺取战争胜利的基本因素。

强化地方高校国防生体能训练对于我军适应未来战争环境是极为重要的,无论是执行海岛登陆作战、城市作战、高原寒区作战任务,还是完成急、难、险、重的抢险救灾等任务,没有良好的体能素质是难以胜任的。强化国防生体能训练的目的,要围绕我军肩负的使命去加深理解,要认识到体能训练不仅是为了强身健体,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未来战争对身体素质的需要,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部队整体战斗力和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否则在未来的战场上将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因此,强化国防生的体能训练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作用地位和重要性是毋容置疑的。

二、国防生入伍后体能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国防生参军入伍后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适应部队的紧张生活和严格训练,完成由青年学生向合格军人的转变,能否顺利完成这一转变与国防生的体能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根据近几年地方高校毕业的国防生在部队基层岗位任职和进入军校培训实际情况看,国防生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知识面开阔,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强,是促进部队建设的一支生力军。但是在体能素质方面的表现却不容乐观,距部队的实际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1.思想准备不充分,对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国防生完成大学校园的学习生活到部队后,除了正常开展各项工作以外,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是每天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此,部分国防生在认识上有一定的误区,过于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而忽略军事训练的需要,认为自身学历和文化知识水平都比较高,是干大事业的,是来为部队现代化做贡献的,不是整天在体能训练上耗时间的,因而对每天高强度的体能训练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由于思想准备不充分,对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也就会认识不足,自身也就缺乏了训练的内在动力,甚至不愿意参加体能训练。

2.体能素质普遍较弱,难以承受高强度的体能训练。国防生经过地方大学四年的培养,在校期间虽然也有体育课的训练内容,但大部分学生将主要精力都放在学习科学文化课上,进行系统的体能训练相对较少,身体的系统机能、耐力速度和灵敏性等都相对比较弱。2008年至2010年的三年中,我们对进入军校培训的500余名国防生的多个体能项目进行了摸底测试,其测试结果是令人担忧的,大部分学生达不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的及格成绩。其中男子徒手5000米跑的合格率仅为47.8%,女子徒手3000米跑的合格率仅为21.4%。在这种前提下国防生入伍后要参加部队的各项军事课目的训练时,体能素质难以承受,达不能到部队训练的要求。究其原因应该是在高校期间忽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体能训练不严、标准要求不高,缺乏长期体育锻炼的结果。

3.体能上的差异难以适应坚苦的环境。一方面军队因工作的特殊性和国家战略上的需要,决定了多数部队都地处偏僻,远离都市,甚至是大山深处、戈壁荒滩的位置,周边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另一方面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军人必须是在环境艰苦、管理严格,作风紧张,训练强度大的环境中生活,体力负荷也远远超出普通人的水平。多数国防生入伍前是在生活条件优越的环境中生长起来的,很少或没有经历过苦与累的生活磨练,当离开了物质文化丰富、生活条件安逸的城镇来到部队,在艰苦的环境生活和紧张的军事训练,自身体能素质与部队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很难适应这种环境,往往容易产生打“退堂鼓”的想法,工作和训练中怕苦怕累、不想干和不愿干,个别的甚至当了逃兵。

4.在高强度的军事体能训练中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当前的高校国防生的生源大都是“80后”的独生子女,优越的家庭条件、舒适的学习环境和传统的育才理念,使其在心理上已形成了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性格,在考上大学并成为国防生后,心理上有着较强的优越感,同时家庭和社会都给予较高赞誉。来到部队后其个人意志和表现欲望强烈,给军营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他们往往低估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在部队艰苦紧张的训练生活开始后,强烈的体能反差意识导致他们原有的优越感受到重创,尤其是对大强度的体能训练、吃苦精神、实干精神等方面不能正确认识,一旦遇到困难和挫折后其心理承受能力较差,极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出现厌倦甚至拒绝体能训练等问题的发生。

三、对地方高校强化国防生体能训练的几点建议

随着现代战争形态的深刻变化,对军人的体能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强健的体能素质是军队战斗力的物质基础和重要因素,是提高军事训练效果和增强部队战斗力的基础。作为地方高校传统的体能训练方法对国防生来说已不能满足军队建设的要求,应当站在培养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高度,优化设计地方高校国防生体育训练的框架结构,建立健全适合国防生体能训练的科学体系。

1.体育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要与军队建设相结合。现行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是把“健康第一”作为体育课程的指导思想,这对普通的大学生的体育训练是无可非议的。而国防生与普通大学生要有着明显的区别,对他们的体育训练就是要以提高军队战斗力这个核心为指导思想,要具有很强的军事指向性,就是要以“强健体魄”为出发点。

2.完善国防生的体育课程的教学体系。地方高校选招和培养国防生制度已实施多年,目前的体育教学体系仍然对应的是全体大学生,而针对国防生特点和要求的体育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应当与军队系统交流合作,尽快设置和完善适合军队建设要求的国防生体育教育体系。

3.体育教学内容设置上加强针对性。地方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是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制定的,其中明确规定:“各校应根据纲要和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大纲,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这对地方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有着宽泛的选择空间,概括起来有九大项41个教学训练内容,国防生除参加规定的训练内容外,应当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军队基本体能要求的体育训练内容。

4.加强教学管理力度,制定强制性的管理制度。地方高校在体育课教学中学生多以选项课为主,训练内容较为丰富,学生选择训练内容的自主性较强,对普通的大学生可以这样。但对国防生就不能如此了,应当将上述内容作为选项中强制性的必训内容,并通过强有力的教学管理措施加以落实。

5.保持体育教学的连续性,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目前地方高校的体育课教学一般都是在大一和大二两个学年中就基本结束了,而后两年安排得很少或不安排体育课程,对于一般的大学生可以这样安排,但是对国防生在体能素质的保持和提高上是极为不利的。而国防生的体能训练必须与军队的体能训练接轨,保持体能训练的连续性和持久的发展,如果失去了体能训练的连贯性,势必会影响体能训练累积的效果,也就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因此,对国防生的体能训练应当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军人体能标准[Z].2006,11.

[2]赵卫国,王志祥.初级指挥任职教育研究[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7.

篇9

【关键词】中学体育 加强 体能训练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发展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能行人才,体育素质的好坏决定了学生的身体机能优良,因此尤其是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成长期,体能锻炼不可或缺。完善中学生体能训练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强身健体,提高自身身体素质,而且对我国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非常必要。

我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对于体育课程的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指示,体育教学的目的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同时,我国中学生面临着沉重的学业负担,缺少课余活动的自由时间。所以要改善中学生缺乏运动量,身体素质整体下滑的现状,必须要加强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体能训练。

一、加强体能训练的出发点

(一)我国中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

随着学生成长环境的改善,加上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的现象,学生家长对于学生过于溺爱,导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做家务和体力劳动的机会。同时,升学压力带来的课业负担,学生的课余时间被补习班和业余课程大量占用,进行课外活动和娱乐的机会较少。种种原因导致我国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下滑,其中身体的爆发力、力量、肺活量下降严重。其中部分的学生由于缺乏身体锻炼,出现消瘦和肥胖的现象。

(二)强健体魄的重要性

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充分科学的体能训练是保证学生健康发育的保证。同时,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可以掌握多种身体技巧,提高身体的协调和敏捷性,通过体能训练还可以强健体魄,锻炼学生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增强人的体质和耐力。其次,现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节奏很快,通过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抒发内心的压抑情绪增强自身的自信心。现代社会对于青少年的压力很大,健康的身体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压力的承受能力,而且长期的体能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克服将来学习工作中的惧怕和厌倦的心理。

二、加强学生体能训练的几种措施

(一)重新认识体能训练的意义

不论是教师、家长还是学生本身,一定要正确的理解体能训练的目的,认识到强健体魄对于学生的长远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并且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同时,在认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后,还要对于体能训练的方法和过程有清楚地认识,体能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要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并且要达到体能训练目的,必须要采用科学健康的锻炼方法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进行。

(二)开发学生的运动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充分的理论知识,以及先进的训练方式开发学生对于体能训练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体能训练对于学习和人身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对于枯燥的体能训练的抵触心理,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变固定的训练模式,保证训练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增加体能训练的趣味性,优化体能训练的教学模式。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以及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进行系统的锻炼。中学体育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和身体素质,进行循序渐进的体能训练合理安排体能训练的强度。坚持个性化教学的方式,根据不同学生的体质,制定不同强度的锻炼模式,实现体能训练的可持续性。同时,在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过程中,根据学生对于不同训练项目的兴趣程度,引导学生培养体育特长,增强体能训练中学生的自主性。

(三)科学的体能训练模式

体能训练的目的是锻炼学生身体,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要实现体能训练的目的,必须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中学学生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自身的可塑性非常高,体育教师要根据一段时间的尝试和观察,了解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身体潜力,制定逐步发展的体能训练的教学方案。训练强度过高和过低都不能起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作用。科学的体能训练,要从基础做起,打好学生的体育基础,逐步提高训练内容的强度和难度,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平稳发展。同时不断地挑战和克服困难,可以增强学生的锻炼兴趣,改善体能训练枯燥乏味的情况。

(四)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中学生还处在心理成长的过程中,对于压力和困难的承受能力有限。体育教师要认识到情感因素对于学生训练成果的影响,在训练过程中善于发现学生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在增强学生克服困难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同时,根据学生的训练进展,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体能考核,改善教学的方法,督促学生的锻炼。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自身的成长,教师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和勉励,还可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参与的热情。重要的是,体能训练的意义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得一个健康的身体,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学生不断的遇到困难,并且不断的客服困难,长此以往的坚持下来,既培养了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品质,也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克服以后人生中的各种困难。

(五)构建科学的评价机制。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交流的有效方法。在进行评价时,师要多用鼓励性言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构建评价机制时一定要注意教学效果,不能将鼓励和惩罚唯一的教学手段。在高中学生体能训练时要安排一些阶段性的体质测试和技能评价,此时让学生明确自身身体机能以及掌握体能训练技术的具体情况,只有这样,学生充分了解自身,才能使以后体能锻炼目标更加明确,进而使体能训练效果达到最佳。

三、总结

加强中学体育课程中的体能训练,对于正在茁壮成长的中学学生有着非常的意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都将是学生受用一生的资本。中学体育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心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善于积累教学经验,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做好体育教学中的体能训练项目。同时,中学生的体能训练是一项长远的事情,体育教师自身也要具备积极的心态。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皮划艇 运动员 体能训练 特点与实践

一、皮划艇项目对于体能的要求

作为一个重要的体育项目,皮划艇运动员成绩的好坏与其竞技水平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所说的竞技能力可以将其解释为运动员参加比赛的能力,运动项目的不同该种竞技能力的表现形式也各有不同,它通常是由运动员的体能、项目技能、比赛中的战术应用能力及一定的智能和心理素质构成的,上述诸种因素在某一专项运动中综合体现出来。而运动员的体能则是其竞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动员的基本运动能力,与其身体形态及其身体素质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所指的是他的机体外部形态,而身体的机能则是对于其机体器官功能的关注,而身体素质则是在其活动的时候所表现的各种基本的运动能力。一般而言,对于一个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评价,我们常关注力量、耐力及其速度和灵敏度等相关指标要素,以此来判断其素质的好坏。身体的形态、机能和素质,三者间相对独立却又相互联系,对运动员的整体技能产生影响。

对于皮划艇运动员来讲,其身体特征是运动员选拔和训练时所要监控的主要内容。一般而言,皮划艇运动员会有身材高大、体型较为粗壮、其膀较宽、手臂较长等特征,并且身高也有一定的要求。只有符合该种身体特征的运动员,才能够在皮划艇项目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从身体的技能特征来讲,连续的长时间耐力是其基本特征之一,它要求对运动员的机体进行必要的适应性改造,使其能够储备更多的能量,并且提高其代谢能力,实现耐力水平的提升。而从身体素质来看,皮划艇需要高强度的有氧能力基础,在运动的过程中以无支点桨的滑动来带动船体的运动,它要求运动员能够完成一定的肌肉工作,实现身体力量的协调运用。皮划艇项目自身所具有的一些特点,便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体能,以满足皮划艇运动中对于力量和速度的要求。

二、皮划艇运动员体能训练特点

皮划艇运动是一个速度与技术有机结合的项目,需要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身体机能和竞技技术,在日常训练中,皮划艇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也便有一些针对性的特征。

在训练时,结合项目竞技的特点,运动员训练时会有针对静速起航的体能训练。皮划艇静速起航所需要的是力量所带来的速度,在通关该种初始的力量给予来获得船体运动的初始速度后,持续的力量给予是速度增加的重要保证。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要关注的是运动员的力量锻炼及其力量转化为速度的最快途径。训练中,以力量和速度的最快获取作为训练目标,最大限度的锻炼运动员的快速力量。对于身体机能的训练也是皮划艇运动员训练的重要内容,在比赛中对于运能员身体机能的要求也是相对较高的,需要在日常训练中以专项训练的形式来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能力,以奔跑联系等来提高其摄氧水平,使其能够具备竞赛所要求的身体机能条件。

皮划艇运动还要求运动员具有较好的身体协调性,在日常的训练中,将协调性训练与其他的体能训练相结合,实现协调能力与专项技术训练的紧密结合。在运动员整体素质训练的同时,注重其身体协调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以其综合技术展现的形式来考察该种训练效果,实现身体素质训练和协调能力训练的有机结合,实现体能训练的目标。此外,体能训练中还应注重运动员柔韧性的训练。运动员的身体柔韧性对于其动作的完成及其比赛结果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日常训练中,将柔韧性训练与身体素质训练等相结合,实现其身体肌肉群的协调运动,从而使其身体机能得到全面提升。

三、皮划艇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实现

皮划艇项目对于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及其素质有着较高的影响,其日常的体能训练也是多方面且相互联系的,在运动员体能训练时,便要结合该项目对于运动员体能的要求及其训练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皮划艇项目对于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要求较高,在体能训练中,要加强有氧训练项目,并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适当的增加运动量,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运动水平,使其能够适应比赛中的力量要求。通过增加力量训练,增强运动员的肌肉运动能力,增强其瞬间力量的突破应用。同时,将各项训练进行有机组合,以有序的形式展开身体机能训练,实现运动员自身体能的全面提升。

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注意训练的安全。皮划艇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所包括的内容是多样的,对于身体耐力等也有一定的挑战,但是在训练时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运动员的训练量,实现一种持续健康的发展状态。在训练过程中,针对比赛不同环节对于身体素质和力量的不同要求,展开针对性的专项训练,在这过程中使得各项技能和身体机能的训练都能达到最佳状态,同时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将每个环节的训练有机结合,提高运动员的整体体能水平。

体能训练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皮划艇运动不仅仅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体能条件,还要求其具备一定的技能水平,只有将两者完美结合才能在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在运动员体能训练中,将技能训练与之结合,将不同的技能体现在体能训练中,并采取针对性的训练,实现运动员体能和技能的综合提升。将两者有机结合,能够使训练的更具目标性和指导性,使得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各个环节更具专业性和连贯性,从而保证其更方面能力的综合提升。在体能训练中,针对运动员的身体特点和机能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从量到质来提高运动员的整体体能,使其在竞赛过程中呈现出较好的状态。

参考文献:

[1]姜泳,洪静.皮划艇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特点与实践[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2013(12)

[2]王季春,邵军.我国皮划艇运动员体能训练提高途径探究[J].运动,2012(14)

[3]叶小平.皮划艇运动员竞技能力及其体能训练模式构建研究[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