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阅读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开放式阅读教学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探究性;开放式
在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教师肢解文本等不良现象,这些做法严重阻碍了小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到了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时,学生的阅读和生活都有了一定的积累,如果继续用那样的方式进行五六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肯定会对学生全面、整体、综合的发展有不良的影响。在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在情景中获得启示,在阅读中获得阅读经验,在赏识鼓励中获得自信,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
一、开放式与探究性学习的课堂教学
探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老师的点拨、引导下,以教材为载体,独立研究、独立思考,对问题进行分析并解决,从而逐渐获得探究知识和阅读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问题作为思维活动的催化剂,是探究性学习的内在动力,能够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要想通过语文教学达到这样的效果,需要有一定的情景设置,其中,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非常重要,教学设计教案的水平越高教学质量也就越高。如果没有教学设计,也就谈不上探究性学习,老师只有在按照预设教案进行教学过程中,才能随时捕捉到学的想法、疑问等精彩瞬间。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不断地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以实现教学目标。
开放式教学,就是指在实际教学中使学生不局限于课本,学生的思维时空不被规定的45分钟所限制,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讨论、沟通、交流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会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语文课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就是阅读,阅读是小学生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收集信息、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大多数学生还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都不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老师要把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重视学生的主动权,尽力给学生营造轻松、活跃的自主学习的氛围,从而使学生在开放式的阅读中获得阅读能力。只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采取新改革的教学模式,才能够达到开放式阅读教学的目标。
二、在开放式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办法
1.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挥主体性作用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关键。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主动阅读,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和老师之间应该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亲切的关系,使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在开放式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课堂上的主角,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做、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课本或老师,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无限潜力。和谐、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普通的学生融入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谐、平等相处、共同学习,这样才能营造出轻松、活跃、和谐的课堂气氛,才能使师生之间在感情上更融洽,在心灵上更接近。
2.引导学生自由学习
自由学习,就是指学生不被课堂框架所约束,在开放的环境中,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不能被几本教材所束缚,要引导学生自由学习,教学内容要广泛,找到大量、准确的信息资源,要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发掘学生的潜能。老师要给学生提供一切学生所需的学习资源,教会学生如何查找学习资料,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
3.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
开放性阅读需要学生开放思维空间,从阅读教材中挖掘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在开放式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使他们能够大胆想象、独立思考、相互争议、相互质疑,要鼓励学生大胆发问、大胆质疑。学生对于新知识、新问题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于接触的新事物都有很多问题,但是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才能够真正实施开放式阅读教学。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贯彻开放式阅读教学和探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语言的控制能力。可以使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的文字看到另一个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世界,开放式阅读教学能够提高我国语文教育甚至整个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兰芳.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探究性开放式阅读教学[J].金山,2010(8).
[2]庞国艳.小学高年级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初探[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0(5).
篇2
主问题设计是我国语文教育界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扬我国传统语文教学对课堂提问艺术不懈追求的优良传统,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问题设计策略。湖北特级教师余映潮在20世纪90年代借鉴北京特级教师宁鸿彬的提问设计思路,明确提出课堂教学主问题设计模式,以推动对学生的“板块式”读写训练。自此,主问题设计的实践探索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华东师大的倪文锦教授首次在高等师范教材(2004)中将“主问题”以教学法的形式予以肯定和确立:“主问题,指对课文阅读教学过程能起主导作用、起支撑作用,能从整体参与性上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理解、品析、创造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
借鉴主问题教学设计策略,笔者结合英语教学的课堂实践,总结出在英语教学问题设计方面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问题性原则
问题性是“主问题”教学设计的一个关键性特征,即教学内容是由需解决和探究的关键问题来呈现和组织的,语言、章法等方面的学习都成为达到“问题解决”这一目的的过程和手段,而不是目的。以关键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宕开枝节,对文本进行整体性的把握,使学生一旦进入作品就直奔情感目标领域,不纠缠于一词一句,然后再从整体加深对通篇词句的理解。
在教学新目标英语教材八年级下Unit 2 What should I do?时,可以用提问导入新课,结合新课,可先设计这样一个问题:
I want to buy a new bike, but I don't have enough money. What should I do?
让学生用已学知识回答,学生会给出You can ask your parents for money. You can borrow some money.等答案,然后补充说You can get a part-time job.或You could buy a used one.等答案,从而引出多种提建议的方式和could、part-time job、used等生词。
这样启发了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把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有助于排除学生理解新语言知识时的障碍,为新语言知识的教学创造了条件。
二、整体性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传统的自下而上(即部分到整体)的教学设计是使教学过于简单的根源,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遵循相反的路线,即自上而下(整体到部分)地展开教学进程。首先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首先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各级知识技能。这样,就能使学生更自觉地、更好地建构自己的内部知识结构,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如在教学新目标英语教材七年级上Unit 6 Do you like bananas?时,在教完生词及Do you like...?句型后,要过渡到第三人称单数句型的教学,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What do you like;Do you like...?
然后问其他同学What does he/ she like? Does he/ she like...?很自然地过渡到基本句子:He/ She likes…并通过p32第2d部分的Role-play找出John和Bob各自喜欢的食物,在表格中画出笑脸和苦脸。
然后要求学生回答What does John like? What does Bob like? Does John and Bob like...?这样,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问,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新知识,有利于突出知识的整体性。同时,在过渡处提问,可使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并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灵敏的思维能力。
三、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原则指问题设计要有启发性和台阶性。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我们应该根据认识规律来设计问题,使问题围绕课文步步深入,循序渐进,便于学生接受。在实际教学中,有时会出现学生对“主问题”的把握不准或理解不全面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师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将一个“主问题”分解成几个具有层递性的小的“主问题”。这样体现思维的层递性,降低了学生阅读和思维的难度,可以起到对学生阅读和思维的逐步引导作用。
在初中《牛津英语》7A Jobs people do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大部分学生要求一般细节性的问题:Who is Mr. Henry? Where/ when does he do the job? What does he do in the office everyday?
针对学优生则可以有进一步的拓展内容:How long does he spend in the office? Do you like his job? Why?
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的真实能力水平前提下进行问题分层,有效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参与性。切记问答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由此拓展,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大部分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显示出来的问题逐步理解文本、熟悉语篇,从而实现课堂内复述语篇,背诵简短的对话、改写短文等语用能力的提高。这样自然分层使得学生真实的表达自我情感,具有良好的学习状态。
另外,要注意提问的关键技巧不是问“why”,而问“what is it?”“why”的问题易导致学生们消极、抵触的应付,而“what is it”的问题则会鼓励学生在不必进行裁决的情况下细致地观察,并乐于开放式讨论。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他们的认知技巧,而且可以帮他们恰当地、健康地分析处理各种行为模式。
篇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与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21世纪的教育面临着一场“学习的革命”,其基点是终身学习。终身学习以信息技术作为强大的知识学习与运用的工具,而具有无穷的潜力。它将创造出一种尊重人的创造性,充分发掘人的潜力,促进人与人的交流、合作的崭新的教育观念,以及基于高新技术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在这场学习的革命中,信息素养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在新世纪的课程改革中居于十分突出的地位,也给语文教育开拓了崭新的天地。
2001年7月教育部制订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12处使用了“信息”一词:
于 “前言”、“课程的基本理念”、“总目标”、5-6年级“阅读”、5-6年级“综合性学习”、“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等处均有出现。
我认为,这无疑证明并提醒人们应该要注意到 “信息”已在语文学习中成为高频词语,更是为了说明:培养信息素养不仅仅是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而且已作为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分解到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各个方面,分解到教材编写、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各个环节,成为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有它基本的内涵和目标,无论在怎样的教学形态下,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一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分析评价文章和交流。而一些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的形成,往往必须借助适当的练习。在非信息技术环境下,这些环节,都是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出现的,它们虽然也可以使学生受到一定的训练,但相对来说,训练面较窄,效率较低。比如阅读资料,在传统形式的教学中,除课本外,我们也可以印发一些文章给学生,但决不会太多;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去借一些书或去买一些书,但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也不可能太多。又比如课堂交流,写黑板,费时费力,而且交流人数有限,除了有特定目的的小题目外,实在不是交流的好办法;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大都使用口头交流方式,但这种形式,当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人只能听着,不能参与,效益也实在高不起来;至如采用先写后说的办法,看似让每个学生都有了参与的机会,却因了说的关系,依然受到很大的限制。再比如一些有关语文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的训练题,在课堂教学时,实际上较难在第一时间给学生以具体、明确的指导。
信息技术环境的引入,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变化。它第一次使许多教师感觉到在学生面前不再具有绝对优势,而是与学生成为平等的、共同的学习主体,从而推进了师生间新型关系的形成,为语文阅读教学深层次理解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信息技术广泛而丰富的信息资源,又使语文阅读的平台变得更为广大。它拥有的快捷而强大的网络交流平台,使在课堂上让每一个学生共同就一个问题同时进行讨论成为现实。它的实物投影技术、即时转播系统,使得课堂内的即时评价变得可能。它的存储功能和网络体系,更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界限。可以说,信息技术环境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的,是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形式的整体性变革。
二、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课程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试验中,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语文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有效地获取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创造性地使用信息,有个性地探求和创建信息,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多方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探究情境,培养主动探索的学习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结合,也不是说用了多媒体课件就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而是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寻找二者的最佳结合点。这就要求我们树立开放的教学观:教学过程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是动态的开放系统,需要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流。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这一智能环境,能提供大量的信息。课堂上学生可以随时搜索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随时与同学探讨,随时向老师提问,自由开放的网络,四通八达的站点,使学生有了更多自由选择探究和利用信息的机会,也就能从中培养良好的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我以课后 “思考练习”提供的“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源状况,然后合作填写表格”题目为依据,借助多媒体网络技术,设计了一个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环节。首先组织学生收集信息。教学前,我为学生事先在网络中搭建一个资源库的平台,激励学生自己上网查询,展开“网上追踪”,搜集与地球有关数据,并做好资料记载;其次帮助学生整理信息。精心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网络上收集的信息资料按表格内容(森林、煤、水、石油的储藏量,居世界第几位,人均占有量等)分类填写;第三,指导学生运用信息。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根据占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因此,在学生合作填表之后,我让学生尝试从搜集的数据分析中得出初步结论,并以小记者的身份做一则“追踪报道”。这样,不但能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训练学生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应用信息和表达信息,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而且能使全体学生在自己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始终情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探索、发现中创造新知。
(二)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交流,培养协作精神
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的主旋律,也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开展合作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与人合作,与人竞争,与人沟通等现代意识。实践证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构建 “主动、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并充分显示信息交流的多向性、丰富性和快捷性。它可以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立体式的多向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学生在这种互相交流的合作学习中得到不同层次的锻炼和提高,从而喜欢合作、学会合作、善于合作,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也从中培养信息素养。
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我注意通过人 --机--人意义互动与师--生--机的交叉互动,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协作精神。
1、人机互动,引发学生质疑
教师不应该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传统的问答式教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教师预先设定好的问题展开,当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课文提供的信息之间发生冲突时,由于学生要全力探究教师所提问题,这种冲突则被淡化,忽略,学生认知结构中的顺应过程被人为取消,使学生无法实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纠正这一传统弊端。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时,腾出大量时间让学生自由学习、探索、发散思维,学生将不明白的问题输入计算机,在计算机上打出了各种问题: “美丽的东西”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些东西是美丽的?“幸福”是什么意思?透过“幸福”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为对课文提供的信息进行自己的体认从而培养了学习动机。教师通过教师机可随时了解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既为下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做到心中有数,又毫不影响每个学生的自主思考。
2、人--机--人互动,开展协商辩论
由于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多角度、多层次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加以处理:对于必须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解决的问题采取 “存疑”的方式,对于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指导学生通过“热键”的方式查询计算机中储存的与本课有关信息来处理;对于某些学生提出的贯穿全文,能够体现当前所学知识“主题”的问题,则利用交叉技术转播到其他学习机上,在小组合作,协商辩论中互教互学。
基于多媒体网络下的合作学习,处处充盈着创造的活力。突出了合作学习的多向化:课堂上借助网络,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学生和计算机,可以同时相互交往而不干扰他人。突出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实现自主化、个性化。自主化:学生可以掌握自己的学习进程,自由选择学习伙伴和学习信息。个性化:学生可以毫无约束地独立思考,独自处理和利用信息,都有发展自己个性的机会。这样,由于计算机特有的技术支持,在这种环境下的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能够 “发言”的机会,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品词析句,提高鉴赏评价的能力
1998年全美图书馆与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在其出版的《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中指出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其中就提到“作为一个独立学习者的学生具有信息素养,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可见对作品的鉴赏评价能力也是一种良好的信息素养。语文教学尤其要重视引导学生品味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如叶老所说“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从而使学生学会鉴赏作品,学会信息表达。
如《林海》中有 “云横秦岭”一句,这一“横”的的确确“言近旨丰”,是教学的难点。此时学生脑海里有关“云”的图式,“横”的图式都无法对之进行合理的解释。计算机即时提供录象资料:远景白云缭绕秦岭山腰,形态如“一”,分断山岭;近景白茫茫的云,又浓又厚,起伏翻滚。课件的播放过程,使学生凭借感性认识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实现了认识上的飞跃。继而领会到“横”字既写了云的姿态,又写了云的浓厚,恰如其分地表现了秦岭直插云霄的“险象”。有趣的是有个学生提出用“劈”字代替“横”,“云劈秦岭”,化静为动,多么形象,学生的语感得到怎样的加强!在多媒体所创设的情境驱动下,学生通过对文字的鉴赏品评,自主地、创造性地完成对知识意义的建构,又从中培养了对信息的处理能力。
四、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语文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活动课是课堂学习的拓展和延伸,是一种开放式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语文能力,也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因此,我常常借助多媒体网络,组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口、动眼、动耳、动脑,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
如:学生在学完了《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后,仍然处于一种 “曲已终,而意犹存”的情绪当中,我抓住契机开设了一节语文实践活动课,围绕“有人提议在遗址上重建圆明园,你们看法如何?”展开辩论。要求学生借助网络上的资料来作为自己辩答的依据。一番准备之后,学生纷纷发表看法。有的投反对票,以耗费资金大,不利经济建设为由阐述观点,并下载网上资料(当年建圆明园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作为自己的论据;有的则举双手赞成,他们认为重建圆明园有利于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发展,同样也列举了从网上查到的旅游景点收入情况作为自己的依据;有的则从思想教育的角度提出留下遗址才能“牢记国耻,振兴中华”的主张而持反对意见。在“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议过程中,学生不仅要从网上错综复杂的信息群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对有用的信息进行整理,而且要注意倾听对方的论述,从对方的言语中捕捉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作为反驳依据。参与争议的同学,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智慧火花竞相迸射。这样的思辩过程升华了学生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训练,也使他们的信息素质得到了培养。
我上《葡萄沟》这节课时,让学生通过看课件葡萄干的制作过程与品尝葡萄干结合,把抽象的说明讲解转化为多种感官的参与。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了解葡萄干与葡萄的关系,了解在葡萄沟制作葡萄干的特殊方法。通过多种媒体的参与,学生们在课堂上跃跃欲试,主体 “自求”的愿望非常强烈,实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合,学生们充分感觉到了课堂是快乐的、有趣的。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给我和学生都留下难以忘怀的新鲜与特别,使学生受益良多。
综上所述,基于信息技术的阅读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的信息优势,突出它的 “学科性”----即它只是语文课和“不可替代性?”----即运用这种环境的教学设计、教学手段、教学效果,是非信息环境所不能替代或不能取得的。帮助学生学会搜集处理利用信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完成对所学知识的体认,从中培养终身学习所需要的信息素养,为培养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所需的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创新学习论》红旗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2、《问题与对策》江明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版
篇4
而且,国外一些语言学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从不同角度探讨研究第二语言的阅读过程,创立和丰富了外语阅读教学理论。语言学家卢利亚认为:"复杂的阅读理解至少有三个环节组成区分单词的确切意义;把握词与词之间的句法关系以及由词组成的复杂的结构。"他的话指出了阅读理解过程中语言知识的重要性。1967年goodman借助心理语言学的观点,提出了崭新的阅读理论,他认为阅读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是作者,语言信息,和读者三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着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篇章语言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对阅读理论的探讨不断深入。20世纪80年代初,carrol等人提出了"现代图式理论"。它强调了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目前,在国内对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人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在阅读教学模式方面,则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是"自下而上"的模式,认为阅读教学的基本路子是先教单词,再讲句子,最后扩展到全文。另一种是"自上而下"的模式,强调"reading is a psycholingual guessing game"此外,国内的阅读教学理论也认为,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有目的的,有创造性的心理过程。倡导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通过对整篇文章的整体把握来获取文章信息,掌握语言知识,培养其阅读能力。随着国内外对阅读教学过程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将会变得显著突出。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使其能创造性地解决课文话题所引出的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由应试向素质教育转变,将成为一个备受注目的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本课题拟在外语教学法的范畴内,通过探讨如何运用课堂提问技巧,一方面为学生能够根据问题更快,更准确地把握对文章的综合理解,更好地获取文章的内在信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本课题的内容在目前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出现很少,而本课题的研究将弥补这一方面的不足,也为广大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技巧提供了一项参考。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将会十分显著。
2,研究目标:针对课文内容的不同,在阅读课堂教学的各环节中精心设计问题,为引导学生能够积极参与阅读教学,使其能够带着疑问对文章进行阅读,并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直接使用语言的机会,让学生回答问题,分析问题或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文章的内在信息,提高其阅读速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改善阅读课堂教学的质量。
3,研究的内容:主要探讨如何在阅读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设计课堂提问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参与阅读教学,在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课题研究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对阅读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来改善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2),根据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探索和总结适合于阅读教学的课堂提问的技巧特征。
(3),总结和探索在阅读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课堂提问的技巧能否有利于优化阅读课堂教学的各环节。
4,研究的方法和手段:(1),方法:调查法,归纳总结法,例证法,教学观摩法,查阅文献资料法。(2),课题的研究手段主要是以实际应用为主,兼以完善这一理论研究。
5,研究的进度安排:统一按照院系领导和指导老师的安排,并结合论文写作的实际情况,认真完成论文协作的每项步骤。
参考文献:
1。 程晓堂,郑敏。英语学习策略[m]。 上海: 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 XX
2。 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XX
3。 胡春洞,王才仁。英语阅读论[m]。 南宁: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8
4。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年10月第1版
5。 施建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五种问题设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XX(2): 41。
6。 迟克晓。设计创新问题 优化教学环节 培养创新思维[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XX(7): 128。
7。 沈正南。高中"开放式"课堂教学初探[j]。中小学外语教学,XX(4): 11。
8。何文琴。高中英语课堂提问艺术初探[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XX(2):18。
9。杨李花。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问题设计[j]。天津教育,XX(11): 54。
10。范煜华。精心设计课堂问题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中小学外语教学,XX(6): 22。
11。余冰清,谢建珍。充分利用新教材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XX(6): 21。
12。孙曼丽。高中阅读课导入与小结的创新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XX(9): 21。
13。 周春敏。谈谈高中英语任务型课堂教学设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XX(5): 20。
14。 林松青。创设教学活动情境 培养学生创造个性[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XX(9): 56。
15。 葛文山,朱俊爽。浅谈课文教学中问题的设置[j]。中小学外语教学,XX(3): 6。
16。 朱惠芳。研读《英语课程标准》调整阅读教学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XX(9): 24。
篇5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大学英语阅读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5.069
Abstract Reading competence can reflect one's language competence, so the cultivation of it plays a vital rol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Mind Mapping, as a teaching method,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reading, and can also enhance the English reading competence and comprehensive language competence of students.
Key words mind mapping;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application
0 引言
英语阅读在大学英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也体现了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巩固语言知识,提高以英语为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在英语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有效利用保存的信息,积极地去理解和分析文章作者的意图,从而最大限度获得新信息。通过阅读,学生不仅能提高阅读能力,还可以扩大英语词汇量、训练英文写作技巧等。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相关研究表明,思维导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辅助英语阅读。如:王宏(2011)关于思维导图在成人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功效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和学习,“完善了学生的阅读策略,加深了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记忆”;①乔春雨(2011)关于高中生英语阅读“思维导图”学习策略研究证明,思维导图“切实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激发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了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②思维导图作为一个实用有效的英语阅读工具,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阅读过程中容易混淆阅读线索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把握阅读材料的精髓。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更清楚地概括出文章的框架,明确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以及段落中的重难点,从而更好地分析理解阅读材料。本文结合实证分析,探讨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思维导图的定义及特征
思维导图是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所创。思维导图以直观的图像建立起各概念之间的联系,是放射性思维的一种表达。思维导图具有如下特征: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从中央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个关键的图形或者写在产生联想的线条上面的关键词构成,比较不重要的话题也以分支形式表现出来,附在较高层次的分支上;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思维导图在表现形式上是树状结构的。③思维导图具有可视化、发散性、浓缩性、系统性和开放性的特点,遵循大脑的自然思维方式,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大脑的无限潜能,能够帮助提高人们的理解力和记忆力,增进创造力,可以应用在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2 思维导图辅助大学英语阅读
首先,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教师使用未完成的、开放式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在旧知识点的基础上发散思维,师生共同进一步设计、修改、完善思维导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到阅读活动中,融入更多自我思考,使阅读成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创新性教学设计,提高学生的课堂融入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互动活动,可以帮助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再者,重点突出、结构清楚,作为思维导图的一个重要特点,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整篇阅读材料,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分析段落之间的联系,找出段落中的主题句及重点句子,分析句子中的重难点,不需要把精力过多地花费在那些无关紧要的知识点上,提高了自己的分析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此外, 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长期记忆。清晰的图式结构让学生对知识点一目了然,可互动的概念框架帮助学生对知识体系的长期记忆。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系统完整地梳理知识框架体系,对阅读材料中的知识结构进行有效整合和优化,使之更容易记忆,也有利于日后复习,进而大幅度提高学习效率。
3 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本文选用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三版)第一册Unit 6 Section A To work or not to work――That is the question 一文为例来说明如何应用思维导图辅助大学阅读教学。
步骤一:在预习和快速阅读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在阅读活动开始前,教师将事先画好的未完成的思维导图展示给学生,依据图中的提示逐步进行阅读活动,见图1。首先,根据文章的标题 To work or not to work――That is the question,让学生依据标题中的关键词预测文章主题。然后通过设计相应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即将进行阅读的文章主题为核心发散性思维,并要求学生通过头脑风暴的教学方式对与主题相关的词汇进行汇总,这个过程是启动头脑中的背景知识和认知结构,激发联想,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实现对即将阅读的文章的理解。然后引导学生开始快速阅读,让学生运用略读和寻读的快速阅读技巧从整体上了解文章大意并对全文进行结构构建和梳理,培养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的能力。接着引导学生进行段落分析,总结、归纳中心思想,然后分析文章文体特点,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步将相关的新知识点添加在思维导图上,进一步完善的思维导图涵盖了相关问题和词汇,文章结构分析,题材分析,中心思想等,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
步骤二:结合关于已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下一步精读,解析文章中各段落中的重难点句式和重点词汇,帮助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首先,指导学生找出段落中的重难点句式,通过转述、翻译、提炼句式、造句等方法加以分析,提高对复杂句式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提高对全文的理解。另外,词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点,没有词汇的掌握,根本谈不上阅读能力的真正提高。因此,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特点,要求学生对文章中的重点词汇进行联想记忆,如对文章中的生词resolve可以绘制出如下思维导图,见图2。
步骤三:阅读活动结束后,利用思维导图发散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设计一些依据文章主题延伸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进一步深度思考,进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阅读中所记的笔记重组各自针对阅读材料的思维导图,有利于日后复习和记忆。
4 结束语
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采用思维导图作为教学辅助工具,能帮助学生通过结构清晰、重点突出的图形更深刻地理解阅读材料,记忆阅读材料中的知识点,从而全面提高英语阅读的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联想力。总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可视化的思维工具,它的应用将有效提高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注释
① 王宏.思维导图在成人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功效[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篇6
1 农村中小学图书室管理现状
1.1 专业图书管理员缺乏,图书管理不规范,图书室开放率低
图书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科学性较强的工作,必须有专业的或经过培训的人员担任这项工作。目前,由于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薄弱,图书室工作得不到学校领导的重视等原因,造成农村中小学图书管理工作相对滞后,表现在许多学校配备专职管理员,有的甚至兼职管理员也未配备。图书管理不规范,兼职管理员能力和素颜不足,借阅不规范,有时找不到,有时收不回,图书随意堆放,而不少学校为避免麻烦和损失,干脆长期关闭图书室,致使图书室利用率很低。
1.2 藏书陈旧,破损严重
据了解,很多学校的图书室都是在“普九”期间创建的,“普九”期间,为达到人均图书数量的标准,很多学校往往只注重图书数量,不注重图书质量,致使一些知识陈旧、格调不高、严重破损以及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刊也被收藏到图书室中。
2 要大力加强农村小学图书室管理和建设
首先,要注重制度的建立与落实。制订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图书室管理制度和图书管理员岗位职责和考核办法,用制度促管理水平提高。
其次,着力提高管理员的素质。管理员素质是决定一所学校图书室管理好坏的重要因素。为加强对图书室的管理,学校配齐图书管理员,应选派至少一名工作责任心强、热爱图书室管理工作的教师为图书室管理员。
再次,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参与图书室的管理。学生是学校的小主人,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可安排一部分做事认真负责且对图书室管理工作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到图书室的管理工作中去。这既能减轻管理员的工作压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团体精神。
此外,还要增加投入,广辟书源,让学生有丰富、优质的精神食粮。加强破旧书刊的清理、修补工作。对于内容陈旧、格调低俗和不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刊,管理员应及时清理出图书室。
3 阅读内容的指导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优化课外阅读教学设计,推荐好适合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第一,经典性。名家名篇历来是教师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目的首选,之所以其经典,是因为它已经经过历史的检验,是优秀文化的沉淀。
第二,时效性。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佳作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老师要经常了解社会及文学动态,向学生推荐最新文学作品,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
第三,符合学生年龄特征。我们推荐课外书籍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尽量选一些内涵丰富而又不深奥难懂的书籍。
第四,符合学生兴趣特点。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情节曲折、内容浅显、贴近学生实际的作品,都是学生的首选。因此,我们在考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要全面选择多种文体供学生阅读。
第五,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我们在推荐书目时,还要充分考虑精读还是泛读的区别,如果是精读,其内容必须是少而精,如果是泛读,其内容必须是广而博,做到二者结合。
第六,指定阅读与个性阅读相结合。指定阅读就是规定阅读书目,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必须进行的课外阅读。个性阅读就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目进行阅读。如果仅以个人喜好来阅读,势必造成学生阅读能力上的偏缺,如果只硬性指定阅读,又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两者应相互结合,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
4 阅读方法指导
在读书时,首先让学生养成眼到、心到、口到、手到的习惯,指导学生用“心”来读书,在阅读的同时思考,在思考的同时阅读;定期举办读书汇报会、主题演讲会、故事会和知识竞赛、读书心得体会交流会等;读写结合,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要求学生养成动笔的习惯,圈、点、勾、画、批、注,及时记下稍纵即逝的感悟、理解,把书中精彩片段摘抄下来,做好读书笔记,以利深入钻研,独立思考,提高写作水平,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素养和品质。
5 创建多元化、开放式的图书管理模式,提高图
书利用率
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农村中小学图书室的开放式管理。
第一,学校领导和图书管理者要改变观念。多年来,农村中小学的封闭式图书管理主要原因在于学校领导者和图书管理者的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造成的。作为学校领导者和图书管理员,要以更加开放的观念,做好图书管理工作,形成开放的管理模式。
第二,改进图书室的借阅方式。农村中小学硬件条件有限,完全按照规范的借阅模式(即学生先到索书台前,通过索书卡由管理员取书。)显然是不合理的。笔者认为,首先应改进图书室借阅环境设施,藏书呈环形摆放,由借阅者自行选取,凭借阅卡办理借阅,由管理员将借阅卡记录。其次,培训多名学生任兼职图书管理员,每周轮流值日。最后,书架上的图书一定要按《中图法》进行分类排架。书架上摆放图书可以定期更换,并以小黑板或者其它形式公布推荐书目。这样,由于是多个人同时负责外借图书,一定会大大提高借阅效率,增大单位时间的图书流通量。
第三,上门服务。即图书管理员要改变被动地提供借阅服务的做法,开放借阅方式。要结合各年级的教学活动和读书活动,及时的为学生提供、推荐书目或图书,并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活动。
第四,开放图书流量渠道。现今农村中小学图书数量和质量在普遍提高,为了达标,盲目追求数量,复本率高、图书结构分布不均的情况正在改变。学校领导者要努力提供图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校际图书室之间有计划、有组织的交流,进一步丰富图书资源,提高图书利用率。
篇7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资料
传统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主要采用以老师讲解为主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不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也制约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提升。为弥补这些不足,探索及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是每个任课老师所关注的问题。翻转课堂的出现,给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提供一种新思路,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结合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基本情况,就翻转课堂的设计与应用进行探讨分析,希望能为教学活动开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一、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问题的提出
作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相关研究成果也相继涌现,并在指导课堂教学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一)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
张晓梅、王妍妍、马增林(2014)探讨翻转课堂的内涵,分析工商管理专业运用翻转课堂教学的可行性,并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阐述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谢朝阳(2015)从师生角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评价方法四个方面入手,就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进行对比,并分析翻转课堂在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应用的基本要求以及应用意义,同时就任课老师如何有效应用翻转课堂开展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提出相应措施。陈洁(2016)结合慕课的应用,探讨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的作用及特征,分析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并提出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模式构建及其在课前、课上、课后的应用策略。张爱琴、刘东霞、宿丽霞(2017)比较翻转课堂与案例教学方式的异同,分析“工商管理案例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工商管理案例分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策略,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就“工商管理案例分析”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提出教学策略。习波、杜钟(2017)介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提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教学应用翻转课堂的可行性,并就完善翻转课堂教学提出相应对策,主要包括:完善课前教学资源,整合师资队伍,应用多种反馈与评价手段等内容。
(二)本文的研究思路
虽然理论界已经就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展开研讨,相关研究成果也相继涌现,但缺乏实证调查与研究。究竟工商管理专业应用翻转课堂教学取得怎样的效果?存在哪些缺陷与不足?在哪些方面仍需改进和完善?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探讨,同时采用问卷调查以及与学生访谈的方式,就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及不足进行研讨,并提出改进策略,可为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提供一种新思路。
二、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工商管理专业有着丰富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技能,而翻转课堂强调自主与合作学习,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契合,将翻转课堂应用到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具有可行性。同时,为促进该教学模式得到有效利用,首先应该完善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教学案例,预习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任课老师准备教学案例,视频或幻灯片,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预习,并提交预习报告。首先由任课老师筛选工商管理教学案例,课前通过在线平台案例,由学生自主阅读和学习,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学生通过视频阅读教学案例,对案例内容有深入全面了解,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而加深对案例的印象,并提交预习报告。翻转课堂改变传统课堂讨论的模式,通过计算机的辅助作用,对教学内容进行详细和全面的分析,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任课老师利用幻灯片或微视频,对案例涉及的内容进行回顾,学生则在课前思考案例和相关理论知识。需要注意的是,整个准备阶段,任课老师要选择生动有趣的案例,提高幻灯片和视频制作技巧,为学生展示有效的教学信息资源。并详细掌握案例设计的理论知识,对翻转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与规划。
(二)课中———创设案例情景,开展合作学习
翻转课堂教学中,主要环节是讨论与互动,同时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关键。先由任课老师创设学习环境,明确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目标,然后开展小组讨论和班级讨论。根据学生的成绩、基础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内容,将每5~7名学生分为一个学习小组,每组安排一个组长,明确每个组员的任务,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并且每个小组讨论后要整理组员的观点,形成小组学习成果。班级讨论是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汇集每个小组的观点,最后形成结论和学习成果。在讨论与合作学习的基础上,任课老师应该加强指导,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从多个角度对翻转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深层次探讨和分析,进而深化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更为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有行业专家、优秀工商管理人员参与课堂教学。这样既能推动翻转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还能拉近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距离,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
(三)课后———整理教学资料,进行反馈评价
课后的主要任务是复习与总结,学生要汇总课堂讨论的观点,撰写总结和分析报告。任课老师通过交流互动平台及时答疑,帮助学生解答学习中遇到的疑惑。同时在翻转课堂教学完成后,任课老师还要结合学生的课堂出勤、课堂发言、幻灯片制作情况、分析和解答问题情况、讨论发言次数、分析报告撰写等内容,对学生作出客观、公正评价,给出相应的成绩,并计入学习档案。总之,利用翻转课堂模式开展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学习任务实现前移,课前由任课老师布置学习任务,学生借助互联网和视频自主观看并思考。课堂教学的重点在于小组讨论和自由发言,任课老师加强指导,帮助学生解答疑惑。课后由学生递交学习报告,任课老师进行总结与评价。
三、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及不足
为了解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结束后,对四个班级的200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其中回收有效问卷189份,有效率达94.5%。同时还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翻转课堂教学的认识与感受。
(一)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
问卷调查显示,翻转课堂满足工商管理专业教学需要,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调研过程中,在被问到“与以往的教学方式相比,你是否愿意接受翻转课堂用于教学”时,有186名学生(占93.3%)赞同将翻转课堂用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并且还能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加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有利于提高沟通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掌握工商管理专业知识。此外,对比分析翻转课堂实施前后的情况,可以发现翻转课堂在激发学生兴趣、增进团队合作与沟通、掌握专业知识方面效果显著。
(二)翻转课堂教学的不足
调查显示,翻转课堂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需要反思和改进。一方面,任课老师的教学观念有待改进,学生的主动性有待提升。任课老师要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启发和引导,帮助他们解答疑惑,推动翻转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中,应该发挥主体地位与作用,更新思想观念,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意识,主动获取知识。另一方面,优质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资源缺乏。工商管理教学内容丰富,知识复杂,有效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离不开微视频资源的支持。但目前优质教学资源缺乏,信息共享不足。因此,有必要提高视频资源的开发与录制能力,注重教学平台建设,推动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四、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
尽管翻转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然而,要想促进该教学模式取得更好的效果,必须完善教学设计,合理组织课堂活动。根据存在的不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改进措施:
(一)构建工商管理教学案例库
工商管理专业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取得更好的效果,离不开丰富的案例资源支持。优质的案例能反映企业真实场景,调动学生兴趣,推动翻转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因此,一方面,要重视现有案例资源的利用;另一方面,要增强案例开发意识,采用调查研究和实地走访企业等方式,挖掘典型案例,并不断完善教学案例库,促进资源共享。同时还要注重更新和完善,形成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的案例库,为翻转课堂教学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
(二)建立开放式的学习平台
目前,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以理论为主,关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以及师生角色转化等,但是对翻转课堂与慕课、在线课程、网络教育的联系的研究不被重视。事实上,互联网的发展为翻转课堂实施提供有利条件,尤其是慕课、在线学习、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为翻转课堂提供有效支撑。因此,有必要重视互联网的应用,建立开放式学习平台,推动翻转课堂与慕课、互联网融合,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
(三)调动学生参与并重视课堂讨论
灵活采用小组讨论、分组辩论、合作学习、班级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有效融入翻转课堂学习活动之中。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讨论氛围,让学生充分融入讨论活动当中。任课老师还要适当点评,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技能。
(四)开发学习资源并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任课老师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时,要重视视频、音频、动画资料的收集,提高微课制作技巧,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喜闻乐见的教学资源,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实现翻转课堂的深入参与和教学质量提升。要注重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堂讨论,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开阔学生视野。并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从而更好地引导教学,让学生从翻转课堂中学到更多有益的知识。
总之,翻转课堂不仅满足工商管理专业教学需要,同时也推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发展,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任课老师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应该重视翻转课堂的应用,根据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有效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并建立教学案例库,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开发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为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条件,最终促进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晓梅,王妍妍,马增林.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J].教育探索,2014(07):60-61.
[2]谢朝阳.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企业,2015(11):95-96.
[3]陈洁.慕课的翻转课堂在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电大学报2016(2):17-20.
[4]张爱琴,刘东霞,宿丽霞.基于案例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研究———以”工商管理案例分析“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1):58-63.
[5]习波,杜钟.“翻转课堂”在高职工商企业管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创办你的企业课程为例[J].管理观察,2013(7):133-135.
[6]周晓.基于翻转课堂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5(2):91-93.
篇8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高职;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10-0126-03
“活动单导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一)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现状与存在的不足
笔者利用一个月时间对无锡旅游商贸高职学校的英语阅读课进行了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听了英语教研组15位教师的课,观察学生的课堂反映,课后与15位教师进行了探讨,同时记录在课堂中暴露出的问题和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困惑,然后进行整理归纳,具体如下:
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大多数英语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还会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或是教师设计提问,学生被动回答,忽视阅读技能、技巧的传授,学生仅仅掌握了阅读文章中的一些信息、或是词组句型等,很少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渐渐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个别学生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学习积极性很难得到提高。如果不改变这种现状,必然会导致学习者在课内失去主动阅读实践的机会,课后缺乏自我阅读的能力。
对阅读教学目标认识不足,忽视阅读策略的指导 部分英语教师在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经常把阅读材料等同于阅读测验或语法和词汇的传授,认为学生只要正确答对阅读理解题,教学的目的就已经达到。教师很少根据不同语言材料的体裁特点,提醒学生关注不同的篇章结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篇章的衔接手段和方式。有时阅读教学中过于强调词汇和语法知识,忽略了文章的篇章结构和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有时在重视课文整体教学的情况下,又淡化词汇和语法教学,学生遇到生词及一些复杂句就束手无策。总而言之,缺乏对阅读策略的指导,致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知道用何种阅读策略去获取文章中的有效信息,阻碍了学生对阅读材料做出正确的判断。
纯粹进行阅读教学,忽视其他能力的培养 只局限于阅读本身,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作为课堂唯一的目的,不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对课文的理解应贯穿始终,而不是单纯唯一地读,还应包括听、说、写三大技能的训练。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以为学生只要多读、多做阅读题,增大词汇量就能提高阅读能力,忽略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很少从逻辑、分析、推理、判断等多个层次引导学生思考、质疑,较少利用生活中使用的各种英语材料作为阅读内容,使学生从观念、情感、文化、或者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有意义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深层阅读兴趣。
(二)高职学生英语阅读情况分析
为了解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状况,笔者对高职二年级两个平行班级2011旅游管理1班和2011旅游管理3班进行了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高职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对阅读有心理需求,但自信心不足 从“学生个人阅读情况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58%的学生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7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阅读能力是可以提高的,这表明他们主观上有阅读的心理需求。同时,86%的学生认为获取英语阅读信息的主要渠道是课堂,阅读能力的提高也主要依靠教师;但57%的学生怕做阅读理解,考试失分最多。这些情况表明学生在阅读课上不敢主动参与活动,回答问题不积极,害怕犯错误,平时做阅读理解题时有畏难情绪,导致最后考试时焦虑紧张,一些阅读理解的题目失分过多。
对阅读策略有所了解,但不能灵活运用 从“学生阅读策略和习惯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87%的学生知道读前介绍文章背景、读中讲解以及读后概括总结等对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54%的学生认为词汇量影响了他们的阅读理解,38%的学生认为语法、句式的不理解造成了他们的阅读困难。这表明学生对阅读策略有所了解,已意识到词汇量不足,语法知识掌握不全面,语言输入的匮乏等是阻碍他们阅读能力提高的一些因素。调查结果还显示:只有36%的学生经常用到一些阅读策略,如扫读、跳读、略读、查读等,有55%的学生偶尔用到,还有少部分(占11.5%)学生不知道或从来没有用过这些阅读策略。在阅读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正确的习惯,例如,87%的学生阅读时不出声,62%的学生阅读速度较慢。以上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没有灵活运用阅读技巧。
以上情况反映出在高职院校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扰。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周围师生的意见反馈,并研读了大量有关英语阅读方面的文献研究资料,认为“活动单导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且值得尝试的教学方法。
“活动单导学”英语阅读教学实例分析
“活动单导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设计。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活动单,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活动单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来学习和讨论所学知识,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指导、监督、反馈与评价的作用,整个过程是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该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课堂教学活动单的研制、班级学习活动小组的建立、基本活动环节、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与评价等基本构成部分。
(一)教学实例概述
本实例教学实践注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力求通过设计多层次的活动,丰富的阅读题材,大量的语言输入来提高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以及跨文化交流素养等,使他们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发展综合语言能力。笔者在所教班级开展教学实例活动,考证“活动单导学”模式在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并找出其不足之处,以便在今后教学实践研究中改进。
(二)具体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实例目的 通过“活动单导学”模式来优化高职英语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提高英语阅读技能及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实例对象 高职二年级的两个班级(2011旅游管理1班、2011旅游管理3班)。
教学内容 《英语》第一册第五单元阅读材料。
教学辅助手段 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更形象生动,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
活动单的设计与分析
(一)课题
《英语》第一册第五单元阅读:Sports Day in My School
(二)教材分析
设计这堂阅读课活动单时,考虑到教材中阅读内容涉及学生在运动会那天的所见所闻,于是,教师指导学生将所学的阅读策略运用其中,快速分析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及写作特点,及时巩固阅读策略和技能。等阅读任务全部完成后,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所学内容,为自己设计一次有意义的体育活动方案。
(三)学习目标
通过阅读两封写给青少年杂志栏目的信,了解信中作者的所见所闻并体会作者的心情。通过设计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提高略读、查读、详读等阅读技能。
(四)教学活动基本环节
一般情况下,“活动单导学”模式是遵循阅读的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进行的,每一个阶段有若干个子活动,三个阶段又作为一个整体来组织活动,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而不是单独分开的活动。
读前活动 活动1:引导学生自我反思并通过小组探讨思考作者将会在运动会那天做的事情和感受,以学生的真实经历和体会导入阅读课,使学生对即将进行的阅读产生兴趣。在讨论过程中,由于学生总会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所以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讲,学生原有的一些词汇知识如“prepare、field、take part in” 等一下子激活起来,在复习巩固原有词汇中自然而然地引出新词汇“decorate、sack race、egg-and-spoon race”等的学习。另外,此环节中还要求各小组写下各自在某种活动后的感受和心得,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换。活动2:进行“头脑风暴”,让学生思考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各种体育赛事。学生可通过报刊、网络、电视等各种形式收集相关信息,课堂上自然而然地导入阅读材料的主题。
读中活动 教师检查预习活动中的任务,由每小组代表汇报活动结果来导入课堂教学。在阅读过程中,教学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和策略,并使学生运用所学技能进行实践。活动1主要是培养学生预测、速读及查读等阅读技能。在速读阶段,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标题中的关键词sports和events,快速掌握文章大意。活动2训练学生细读的能力,细读后的三个问题难度设置由浅入深,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就较好地理解了文章内容和细节。活动3从本课“Reading strategy”入手引入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使他们明白并非文章中所有的情感都可以直接用词来表达,可以尝试运用多种方式来读懂作者的情感,尤其是从读字里行间的意义来理解和推断作者的心情与内心感受,阅读不仅是读者从写的书面材料中提取信息,更是与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
读后活动 学生阅读后可以就阅读材料进行讨论和写作,运用所学知识并联系原有知识,与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两个学习目标。第一个着眼于学生所读的信件,做出充分思考,为希望在体育方面能有所作为的青少年提出可行性建议;第二个更具实际意义,各小组可提出缺乏运动给青少年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通过完成学习目标,学生间加强了合作,增进了了解,获得了共识,并更进一步明白了运动的重要性。在阅读教学中贯穿说和写等技能的运用,训练学生口语和写作能力,同时学生可以对所学内容进行及时巩固,现学现用。学生只有在用语言做事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学会语言、用好语言。
(五)课后练习和巩固
阅读后要对课堂内容及时巩固和练习。练习要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通过练习,消化并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六)评价与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对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评价,同时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教学结束后,学生之间也可以互评互改学案,找出还未解决的问题,共同探讨,合作解决。一个单元学习完后,学生要对自己阅读课上所学情况进行评价与总结,教师也要对教学状况进行评价与反思,各小组要对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情况进行记录和评价并填好评价量表。
笔者利用课余时间对高二年级一个代表了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小组作了访谈,了解其对本学期课文阅读教学过程的感受(问题设计见表1),并总结出以下三种观点。
观点1:比较喜欢现在的阅读课,内容与形式丰富多样,通过阅读增长了很多知识。因此,学习兴趣比以前浓厚,积极性较高,自己能按时完成大多数活动。有些较有难度的任务对自己是挑战但也能展示自己的能力,如在开放式的讨论活动中能够代表小组进行汇报,会大大增强自信心及成就感。
观点2:依据活动单,学习思路更加清晰,课堂上能按照教师的教学步骤,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能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以前总是害怕阅读,在考试中阅读理解失分较多,通过现在阅读课上阅读策略的指导,了解并渐渐掌握了一些如预测单词、推断句意、提取文章主旨等阅读方法,知道了怎样有效阅读,课后也愿意主动找相关阅读材料学习。
观点3:英语基础不好,阅读的时候有很多单词不认识,因此读得很慢,看到组里其他同学在规定时间里完成阅读任务,自己没有完成,就会产生一定的挫折感,有时为应付检查,会去抄袭组内其他同学的答案。好在同学之间互相讨论的时候比较多,可以多向同学请教,及时弄清楚一些问题。现在课堂上同学们都比较活跃,自己想积极参与,但有时候能力有限。
“活动单导学”模式的英语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程度较高,优等生和中等生在这样的课堂上都有一定的收获。但对于潜质生来说效果不佳,并且很容易使他们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如果小组没有严明的监督机制,反而会使这些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导致成绩下滑。另外,要上好一堂“活动单导学”模式的课,教师在课前必须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不仅要备教材、教法,还要备学生、学法,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真正地活动起来,学有所获。同时要及时监督、评价学生,针对课堂生成问题及时调整方案。
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分析,可以看出“活动单导学”模式在短期实践中达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长期而复杂的,还应继续研究和实践。
结语
笔者从自身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际出发,研究了“活动单导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并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实践运用,以优化英语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试图解决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缺乏自主性、积极性以及良好阅读习惯和技巧等问题,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阅读课堂中来,真正做到互动。“活动单导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的确能提高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活动单导学”模式作为一种教学形态,不仅仅涉及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问题,更涉及教育观念的深层次变革。今后应继续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切实做到优化课堂模式,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陈国安,姜晶.初中英语有效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0(12).
[2]丁非.“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诠释[EB/OL]. (2009-10-19).http:///Html/Article/1241/.
[3]任光琴.构建高中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4]沈小兰.从阅读的心理过程谈高中英语阅读“三阶段”教学模式[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5]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6]王守仁,袁春艳.英语(第一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
[7]谢辉业.影响中学生英语阅读的非语言因素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
[8]张志远.英语课堂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10.
[9]左焕琪.外语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9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方法
1.引言
尽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传统的知识型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在阅读课上,教师是不厌其烦地讲解文中出现的重要词语、句型和表达法,把阅读课变成了语法及词汇课,阅读材料则成为了学习语法和词汇应用的范文。老师充当了语法讲解和翻阅字典的工具,而学生则成为被动容纳这些知识的容器。这种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完全背离了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学习语言。
2.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在七十年代就提出了“语言习得”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及其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指在已经掌握了一定母语系统的前提下,在目标语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
2.1习得与学习区分假设(theacquisition-learningdistinctionhypothesis)
克拉申认为习得就是下意识的、非正式的、自然的、甚至是拾遗式的语言学习过程。学习是指有意识的、正式的、明确的学习语言规则。习得方式比学习方式更为重要。有些第二语言理论家认为孩子是习得语言,而成人只能学习语言,根据克拉申的这一假设,成人也能习得语言。
2.2输入假设(theinputhypothesis)
输入假设是在区分习得和学习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克拉申认为这是他整个习得理论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输入假设回答了语言教学领域中最重要的问题,即我们怎样习得一种语言尤其是外语。克拉申把输入假设概括为如下四点:(1)输入假设与习得有关,与学习无关。(2)通过理解含有稍微超出学习者现有语言能力的结构的语言(i1),才可习得新的语言结构。(3)当交际成功时,即可理解输入时,i1就会自动包括在内。(4)说话能力自然产生,不能直接教会。
2.3情感过滤假设(theeffectivefilterhypothesis)
情感过滤假设认为情感因素直接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情感过滤的概念是杜莱(Dulay)和伯尔特(Burt)于1977年提出的。情感过滤因素包括动机、自信心和焦虑程度三大因素。情感因素只起阻碍或促进输入到达大脑语言习得器官的作用。情感过滤假设的意义在于我们的教学目的不仅要提供可理解的输入,而且要创造一种情感过滤很低的环境。
3.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3.1语篇教学法
现代语言学研究表明,儿童正是通过对语言输入进行反复的推理,提出假设并验证假设而学习语言的;而不是通过简单的模仿和练习学会语言的。从阅读材料中发现语言规律正好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也符合克拉申的习得与学习区分假设。
语篇教学法的基本教学原则在于阅读文教学应是课内外创设条件,让学生自我进行语言习得,把学生的自我习得和教师主导有机结合。在语篇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作者及写作背景,初步探测作者的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或课文的语用功能,促使学生联系实际,确立阅读的目的和动机;接着指导学生浏览文章的标题、开头、每段的段首、文章的结尾,以便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宏观结构。其次,联系语境和文章的整体结构逐段分析课文。段落分析中肯定会遇到学生不认识的单词,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从语境出发推测生词的意思。这也就是说,不是为理解单词而理解单词,理解单词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全文,为了语篇。最后,学生理解了每一段的大意,找出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和连贯,便可由段到篇建构起文章的结构网络,准确理解课文的宏观结构和中心思想。
语篇教学法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法有很大的不同:传统阅读教学法是先分后总,由局部到整体;语篇教学法则是先总后分再总,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这样,学生的脑子里就始终有个全局观,有种语篇意识。这种语篇意识的培养过程就是语言的习得过程。
3.2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的教学原则是通过以课文内容为手段,学生以脑、耳、口、手为工具,掌握阅读技巧,培养阅读能力。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1.学生与课文的互动。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到课文的思考中,产生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对话,达成学生对课文的逐渐理解。2.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是一种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实践性的最理想的教学方法。它是一种交际性的活动,学生在讨论时能真正把语言当作交际工具来使用,在亲身体验语言的实践中求发展。3.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为学生创设条件和机会,把时间和精力用于整个课堂互动中的疑问解答和促进学生学习上,而不是偏重于讲解。
讨论式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法的不同之处在于:1.发挥了学生的主观性、创造性。教师不再教死书,学生也不再读死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教师成为教学系统的倡导者和促进者,是重要信息的输入者和接受者。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3.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学生的积极参与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了自信和学习的动机,也创造了开放式的课堂氛围。
可以说讨论式教学法完全吸收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精髓。它注重了外语习得的重要性,也兼顾了学习的必要性;在强调语言输入的同时,也注重语言输出;在教学过程中也始终贯穿了创造较低情感过滤因素的原则。
3.3交互式任务型教学法
交互式任务型教学法是要从教和学两方面着手,在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从教的角度出发,教师应考虑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从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应考虑如何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求两个方面。(1)教学方法。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设定,做到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采取相应阅读策略;可以综合运用网络多媒体等高科技手段,结合课堂讲解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开展阅读教学。(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是阅读材料的选择。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材料内容相对滞后,不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机,这就需要教师在让学生阅读经典语言材料的同时,补充大量真实的语言材料,以保持教学内容静态与动态的统一;同时阅读的任务也应该尽量真实,向学生提供一些与现有知识有“信息沟”的材料,使学生不仅能接触课文中的一些经典篇章,又能通过英语阅读获得新知识,新信息,新语言,弥补自身某些知识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动能、兴趣,获得英语阅读的乐趣。(3)学习兴趣与情感需求。从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应考虑如何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需求两个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情感需求。当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时,他往往会有一种成就感,这样又进一步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交互式任务型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充分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情感动机差异,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以及“一锅煮”的状况。
4.结束语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对语言学习规律的探索,对研究促进英语阅读教学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教师应该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建立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动态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习得环境,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楼青青.Krashen二语习得理论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安阳工学报,2005,8.
[2]李迎冬.大学英语阅读讨论式教学探索.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3]李莉.克拉申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述评.郑州大学学报,1997,7.
篇10
信息技术与教育紧密结合是教育现代化和教学革新的重要体现,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普遍的运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来简要论述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多媒体技术 运用 措施
多媒体教学以图像、文字、音频、视频等为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教学、学习氛围,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水平起着积极的作用,并伴随着现阶段“微课程”教学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最终将打破传统教学的禁锢,突破学生学习的空间和时间限制,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帮助教学实现“以学生为根本核心、以建构主义为根本理念”的教学新模式。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将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以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理念以及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工作者不断实践验证得出的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核心、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都旨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为主动学习,从而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学、爱学、学好。因此要运用多媒体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交互性运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具有个性化、分众性、交互性等特点,其交互性是指媒体与受众间信息传递的双向性,即受众对信息的反馈。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交互性作用,充分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教学、享受教学。
(二)非线性运用:
适应学生差异性需求多媒体技术的非线性运用最能体现的是超文本链接,这就满足了教学内容的不同层次划分,能够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需求,尤其在对教学设计问题情景时可以通过提出多个问题来让学生进行选择性回答,不仅能创造出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还能让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二、以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境,突出教学难点
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是现目前被广泛运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其主要通过运用音乐做背景、用视频导入课堂内容等方式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立体的感官来读取内容传递的信息,这种创设情境的应用在小说、诗歌、散文、歌剧的应用中尤为有效。比如,在学习曹操的《观沧海》一文时,在课前播放一段曹操观海即兴赋诗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聆听海水汹涌澎湃的声音、观看海水雄壮的画面来进入诗歌所要表达的意境之中,让学生与作者更能产生共鸣,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并有效突破教学的难点、重点和疑点。
三、以多媒体技术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当今教育革新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因此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引发学生思考,以此来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际中不断拓展教学资源。比如,在学习《水浒传》中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中,课本的要求是让学生了解鲁智深的为人处世之本,因此在教学前期可以通过在网上截取若干关于鲁智深的小故事视频来播放给学生们看,让学生们在综合观看这些视频之后进行思考,并简要探讨“鲁智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通过这样的分析思考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才能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效果。
四、总结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运用,因此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要注重与时俱进,巧妙运用多媒体来丰富教学资源、扩大教学容量,并且在顺应“微课程”教学理念的兴起下进一步推进教学实践的“微课程”开发和运用,充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作者: 胡永利 单位:内蒙古呼和特和林格尔县第一中学初中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