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质量检验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质量检验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食品质量检验方法

篇1

关键词:食品检验;质量控制;细节问题

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为强化食品安全管理,必须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基础上进行严格检验。目前,人们的生活习惯由吃饱向吃好转变,更注重营养和安全。为确保食品安全,食品检验员必须利用专业技术和专业设备严格按照检测程序进行检测,确保食品质量

1食品检验中的取样技术

随机取样法和差异性取样法在食品检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机取样原理是指对食物样品进行随机取样,应保证采样器具的清洁,确保采样器具不会对食品的内部状况和结构造成任何影响,且在抽样过程中不会造成样品破损等问题。如果样品损坏,将会对最终的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差异性抽样主要是指研究者基于不能统一地抽取不同种类食品的抽样方法。如果待测的样品是固体形态的,研究人员需将其制成粉末。若所检测的食物样品为液体,研究人员必须均匀摇动液体,在此基础上进行试验[1]。

2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食物种类越来越多,对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应加大对食品的检测力度。目前,我国食品检验的标准还不够健全,影响了食品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无法使食品检验工作的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加强对食品质量的管理,掌握和控制好细节问题,可以使食品检验工作更加规范,使食品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保证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和生命安全,从而推动我国食品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食品检验方法

3.1微生物检验技术

微生物食品检验技术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利用显微镜进行镜检,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并与相关的卫生规范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准确、客观的结论。微生物、水、空气等必需的生活环境对微生物的存活起着重要作用。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可以为微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微生物在食物中的生长繁殖会对食物的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进行微生物检测保障食品质量。

3.2快速检测技术

快速检测是一种可溯源的检测方法,该技术是提高食品安全水平的有效手段。快速检测方法具有明确的应用对象、必要的检测设备、等效试剂和样品处理方法。快速方便是快速检测技术的特点之一,在使用快速测试方法时,整个分析过程所需的时间比相应的标准方法要短。快速检测方法广泛应用于样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快速筛选和鉴定。快速检测技术能够及时检测样品,目前主要用于食品市场研究和各种突发事件的检测。

4食品质量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4.1食品检验技术相对滞后

为了保障食品的品质,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必须加强食品的检测力度,并运用现代的检测仪器,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然而,目前我国的检测机构普遍存在检测设备不足、检测技术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检测工作的质量。

4.2检测人员缺乏专业技术

在食品检验过程中,检测人员的专业技术的熟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食品检测的质量。目前,我国对食品安全问题十分关注,并持续加大对食品检验机构和机构的投资。然而,在实际的食品检测工作中,由于检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较低,在食品检验中对相关流程规范掌握不全面,严重影响了整个食品检测工作的质量。

4.3未按检验程序进行食品检验

在食品安全检查和检验工作中,所有的检查工作都要以标准规范作为实施依据。目前大部分的公司会设立专业的化验实验室,但是在工作过程中,却没有科学的测试系统规范和限制测试的仪器和程序。此外,在食品检验过程中,许多检验环节要求检验人员拥有更高的技术含量。然而,由于一些检验机构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不够,在具体的检验过程中,往往都是“走过场”,从而导致检验的结果产生很大的偏差,难以对食品安全的管理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4.4控制措施不健全

目前,我国大部分食品检验机构的管理体系不健全,在实施食品检测过程中缺乏切实的监督,而且职责的划分不明确,导致各个部门之间互相推卸责任。同时,有关部门间的协同管理措施也存在问题,如部门间不能及时协调、沟通,难以实现对食品检测的实时监控,从而严重影响食品检测的效果,导致大批不合格的食物进入市场[2]。

4.5检验体系不够完善

在食品检验过程中,除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外,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检测体系,以保证检验工作的正常进行。由于控制和鉴别涉及到不同的食品生产过程,各个行业的公司都参与其中。从食品原料供应商到食品原料加工、食品生产、食品进出市场,在所有情况下都需要严格进行质量控制。

4.6检测监督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食品检验工作正处在发展与进步的时期,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食品检验的质量管理,进一步扩大监督的覆盖面和连贯性。由于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内部组织比较复杂,各部门承担的责任也各不相同,监管工作中采取的法规、标准也各不相同,监管机构存在执法力、职责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不同的监督管理部门存在重叠执法机构,不仅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而且不利于明确监控和管理目标[3]。

5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方法分析

5.1食品的采集和制备环节

取样时,检查人员必须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检查食品的实际质量,并处理细节以识别。食品通过随机取样采集,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必须根据食品的特殊情况选择采样区域,使样品可以表示大部分食品的特性。取样人员在确定样本数量时,必须坚持科学取样的原则。取样时,应避免不合理工具引起食品中微生物或物理化学指标的变化。制作样品时,必须注意均匀性。根据食品的形式,食品主要分为液体食品和固体食品。为了完成样品处理,需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液体食品的检验检测工序相对比较简单,将液体食品放置在无菌环境下,并挑选适宜的检测液体进行混合,便可以对液体进行检测观察。而对固体食品进行检验时,需要先将固体食品粉碎,再利用检验液体进行检测。对于同一种食品而言,检测不同的指标,需要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因此,在进行检测前需要明确检测的具体项目,根据项目的要求来完成食品的样品处理,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5.2仪器和试剂的选择

在食品检测时,需要选择和校准设备,选择合适的化学试剂,以进一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一般来说,很多食品检测装置具有自动校准功能,为了便于下一个工作的进行,在上一个工作完成后会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但在一些手动操作设备中,需要手动校准指针以恢复原始尺度并提高检测精度。使用自制蒸馏装置进行检测时,为了避免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必须注意仪表的密封性。此外,食品检测的仪器设备需要定期维护。如果检测到机器运行中的问题,应立即进行修理或更换,以免测试结果出现较大偏差[4]。在食品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化学试剂,其中一些试剂易挥发,并与空气发生反应。如果不注意试剂的储藏,会对测试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对易发生变质的物品,要密封保存。较易与大气反应的化学物质,最好现配现用,而不要预先准备。

5.3加强食品检验的工作队伍建设

鉴于人们对食品安全日益关注,需要进一步完善食品检测体系和检验工作队伍的建设,设立专业性强的食品检验小组,做到专业素质高,纪律严格,作风优良。要加强对质检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质检员的食品检验能力,鼓励质检员学习先进的食品检验方法,提高质检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同时,要根据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鼓励职工不断提升自我,认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精神,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5.4建立完善的食品检验标准体系

为确保食品安全的有效性,技术研究者必须持续改进和创新现行的食品检验技术,并制定与当前食品检验标准相适应的方法和准则,改进食品检验标准,加强对食品检验的质量监控,完善质量管理制度,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防止违规操作。

5.5加强对食品检测程序的关注

在食品安全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要加强对食品检验的关注,从而提高食品检验的质量。提升食品检测技术,必须加强对食品检测仪器的管理,对仪器设备定期维护,保证仪器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保证食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保证产品的质量检测达到标准[5]。

6结语

进一步加强食品质量管理和检查的详细工作流程,是确保消费者生命安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食品安全管理过程中,需加强对食品样品的采集、制备、仪器和试剂选择的质量控制,注意检查每个细节问题,减少错误的可能性,提高食品检验水平。同时,要加强食品检查队伍的建设,提高食品检验人员的职业素质和道德素养,建立食品检验人员的责任感,确保食品安全。

参考文献

[1]倪世峰.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及细节问题分析[J].现代食品,2020(10):37-38.

[2]姜庆新.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及细节问题分析[J].科技风,2020(9):205.

[3]赵雪村.食品检验检测的质量控制与细节问题分析[J].科技风,2020(1):232.

[4]汪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J].现代食品,2020(24):146-147.

篇2

关键词:食品安全 质量检测 准确性

中图分类号:TS2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b)-0089-02

当前,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加上近年来食品安全屡屡出现问题,食品质量的普遍状况不容乐观,因此食品安全已经上升为一个全民关注的民生话题。文章结合食品质量检验的特点,对如何有效提高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期促进食品安全问题的改善。

1 影响食品质量检验准确性的因素

当前,我国食品质量检验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其中的原因除了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外在的制约因素。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限制了食品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程度。

1.1 人员因素

检验人员承担着食品检验的主要任务,而检验人员自身的操作和专业的素质都会对检验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人员因素是影响食品质量检验准确性的一大要素。从专业知识的角度来说,食品质量检验人员必须拥有丰富的食品检验学知识,并且懂得灵活运用书上的知识。但是一些检验人员存在着自身专业技能不足或者不能很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高效结合的问题,这就会大大地降低食品质量检验的准确性。同时,检验技术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步,食品检验工作也会不断碰到一些新的知识、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如果检验人员不能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心态,不断充实、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话,那么就可能出现无法顺利处理工作的情况[1]。从具体操作上来说,部分食品检验人员缺乏对检测工作的认真态度和积极热情,这就会导致工作人员在进行严肃的检验工作时没有做到谨慎仔细,疏忽大意很容易造成检验结果的错误。即使食品检验人员的工作态度足够端正,但是由于人类的动作永远不可能做到像机械一样准确客观、分毫不差。因此在实际的检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超出标准之外的误差,这就会影响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总的来说,工作人员是食品质量检验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参与要素,其操作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较大的影响。

1.2 环境因素

由于食品质量检验是一个十分精密的实验过程,因此对检验环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事实上,实验环境的温度、湿度、粉尘等因素都会通过对实验对象及实验仪器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达到影响检验结果的最终效果。而光度、温度等条件都需要十分严密的控制,一旦出现微小的偏差,都会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就拿温度来说,实验环境的温度必须始终保持在理想度数上,如果不能则会影响到电子仪器的敏感程度和正常使用。

1.3 硬件因素

食品质量检验的进行离不开硬件设施和检测技术的支持,硬件因素实际上包含了很多可以影响检验结果的具体方面。首先,检验仪器和试剂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例如,天平能够衡量样品等的重量,PH测量仪能够得出食品检验的相关参数等[2]。食品检验中所需要用到的其他仪器也都会对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如果缺乏对这些精密仪器的检查、校准、维护、保养,则在使用过程中就无法保证仪器得出的数据都是真实有效的。其次,检验方法也十分关键。食品质量检验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可以采用,其中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甲醛测试仪法等。不同的检验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适合于不同食品的检验。如果检验方法选择不当,则很难保证检验数据的有效性。具体来说,检验方法还包含了仪器读数、滴定检测等,方法的不同可能会使检验结果产生不同的准确度。最后,样品的采集也是检验技术的一项内容。如果没有严格按照采样的标准流程进行工作,或者采集之后没有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保存,那么就会导致食品样本达不到作为检验对象的标准,检验也无法真正体现食品的性质。

2 如何有效提高食品质量检验的准确性

食品质量检验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任何一处微小的差异都会降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食品检验部门应该结合食品安全的现状和检验工作的实际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食品质量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1 提高人员素质

既然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对食品质量检验的结果有重要的影响,那么检验单位就应该重视提高操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和专业素质。一方面,必须不断加强食品质量检验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也就是说,针对少数工作人员态度不端、缺乏责任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改善。这就需要质量检验单位针对员工开展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可以采取讲座、活动等形式使员工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在检验工作中体现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只有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检验人员才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且认真积极的完成检验工作,从而有效提高食品质量检验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另一方面,检验单位也要重视提高工作人员的检验能力。这就需要不断引进尖端的检验技术,或者通过外派学习、举行知识讲座、开办学习班等形式来为检验人员提供一个接触外界、沟通交流、学习技术的平台。食品质量检验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检验工作人员拥有过硬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让工作人员保持学习的奋进精神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础之上,检验单位还要尽力营造一种以创新技术、良性竞争为核心的氛围,提供物质条件上的必要支持,以促使检验人员自发地采取提高自身素质的行为,从而促进食品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得到提高。

2.2 控制检验环境

为了让样品检验的环境符合标准条件的要求,必须在检验的过程中严格控制实验环境。对实验环境的控制主要是指要控制好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清洁度等。当然,不同食品样品的检验强调的环境重点有所不同,而实验人员必须结合实际调整环境。比如,对食品中病菌的检验需要保持周围环境的绝对清洁,以避免粘附了周围空气或物体上的细菌而造成检验结果的误差。而其他样品的检验则可能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温度。总而言之,必须使检验环境完全符合食品检验环境的要求,才能够有效保证质量检验的准确性。

2.3 优化检验过程

食品质量的检验过程中包含了较多的细节,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只有优化食品检验的过程,保证每一个环节的正常运转,才能够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无误。而要实现检验过程的优化与提升,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2.3.1 选用恰当的仪器和试剂

必须保证仪器的质量达到标准,能够发挥其检验功能,从而达到食品质量检验的目的。同时还要在平时的工作中重视对仪器的定期保养和检查,确保仪器的精确性,也能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对于试剂则需要注意添加时的操作必须规范,进行适量的、缓慢的添加,尽量避免操作上的失误。还要对试剂的性能进行提前检查,以免由于试剂变质而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3.2 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

根据食品质量检验对象的不同,以及检验环境的差异,检验方法的选择也存在着多种可能性。检验人员应该综合考虑,采用最为恰当的检验方法,进行样品检验的时候也要选择合适的具体方法,才能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3.3 严格控制实验误差

食品质量检验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产生一定的误差也是经常发生的事。但是,如果误差过大就会降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必须全方位地防范误差,将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从而减小实验误差对食品质量检验准确性的影响。

参考文献

篇3

人们的生存离不开食品,食品的质量直接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生命安全,所以,我们要加强对食品的检验工作,并且要做到保证对食品的检验结果准确无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食品添加剂就是指通过在食物中加设天然物质或者是化学合成物质来改善食物的色泽、味道和气味等等。而目前我们经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主要包括了防腐剂、抗氧化剂、合成甜味剂、食用香料等。对食品添加剂的含义了解以后,我们就对它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我们不能不肯定食品添加剂的积极用途,但是它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它的安全性,更值得我们注意。所以在食品添加剂使用之前,我们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查,确定其是否符合相关的质量保准和使用是否安全。现在有很多食品使用违规的添加剂或者是过量使用添加剂,这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对儿童成长造成很大的伤害。很多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更加香脆可口,卖的更好,就在生产中,使用非食用的添加剂,而不是用天然的添加剂,而且还不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添加。这些小食品由于使用了过量的添加剂,很有可能造成食用者出现畸形、过敏、细胞组织突变或者癌变等现象。所以,我们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提高食品的检验工作,并且提高其准确度。在对食品进行质量检测工作中时,要按照规定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控制。所以,通常来说,在对食品的质量进行分析时,由于工作中采用的仪器和使用的方法存在差异,另外在分析的时候还要受到分析的环境和分析者的主观因素等多方面的限制。其中这些误差有的是因为仪器的测量不准确,试剂中含有杂质,蒸馏水的质量不好,还有是因为采样不科学没有表现出平均值,在操作过程中不仔细掺有杂质,计算的时候出现不能消除的误差等因素。还有的误差是由于环境造成的,比如说气压、温度、湿度的偶然波动,和仪器的性能、分析人员对各个式样的处理过程中的不一致而造成的偶然误差。

2全面提高食品质量检测工作的若干做法

2.1安全的选择使用仪器。食品检测的仪器是否达到标准,这直接关系到检测的结果是否准确。那么我们就要选择那些符合标准的仪器进行质量检测。我们可以采用能自校的仪器(如天平、酸度计等)应保证每周进行自校,自制的蒸馏装置要确保气密性,另外还要注意对仪器的保养工作,定期对仪器进行维护保养,使仪器的质量得到保障。另外要及时发现仪器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解决,防止因为仪器损坏而造成的测量误差。使仪器在使用时更加精确,这就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做好了第一步。

2.2合理的选择检验方法。在食品检测过程中,检测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采用了科学合理的检测方法,才能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检验人员应根据产品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检测,有时方法标准中会有多种方法,需要根据检验性质、实验室条件及样品中待测成分的含量来选用检验方法。检验方法中的第一法为仲裁法,对结果有争议的也可选用第一法;实验室条件不容许用仪器分析法的可选用化学分析法;不同食品中含某种成分含量不同时选用的方法也不同。这样通过不同的方法使得各种食品都能够得到科学的检验,得到准确的结果。

2.3提高检测人员的工作技能和素质。食品质量检测工作是否科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验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和基本素质。首先,作为监测人员必须接受过正规的培训,并且检验合格的人员才能走上工作岗位,同时需要进行定期的业务考核,确保检测人员能够熟知不同食品类型的不同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其次,检测人员要及时做好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检测结果最终要以形成的数字和文件作为最终的参考,这就要求检测人员在检测的过程中能够准确的记录相关数据,并熟悉计算机系统,能够在网络上进行数据的更新和快速检索;最后,要熟悉国家相关的食品检测法律法规。为了确保食品检测工作公正公平,国家制订了一系列的可以参照的法律条款,作为监测人员必须熟知这些文件以及细则,才能保证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进行准确的判断。总之,食品质量检测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理论知识,还要能够快速学习和吸收一些先进的检测理论和检测方法,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业务水平。

2.4选择适宜的检验环境。有些食品即使是达标的,但是在错误的检测环境之下也可能被错误检测,因此,为了确保检测工作是科学而严谨的,是对百姓负责任的,一定要选择科学合理的检验环境。所谓的检验环境包括温度、湿度等。由于不同的食品对于检测的环境要求也有所差异,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当然,即使检验环境是合理的,但是在检测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空气等影响,因此检测的结果一定会存在误差,只要误差值在允许的范围内,我们即称之为是适宜的检验环境。现在我国出现很多食品安全问题,比如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等等。这些不合格的食物给消费者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不仅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而且也危害到了他们的生命安全,所以为避免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再次发生,就需要加强食品质量检验的监管,提高食品质量检验的准确性。食品质量检验检测是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手段,为行政执法、市场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加强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对保护消费者利益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都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篇4

【关键词】食品质量检验;检验方法;实验误差

在如今经济体系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这促使和人们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的食品重量检验工作也越发的严苛,相关政府部门也开始对于食品安全工作加以重视。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矛盾的环节在于,部分食品生产商为了能够得到更大的经济利益,而忽视了食品安全,随意在食品中添加了超标的违规成分,滥用一些对人体不健康的添加剂,再加上我国近几年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事故,直接导致公众开始质疑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公信力开始大幅度下降。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加大食品的质量检测力度,最大限度的保障之间准确性,也就成为改善食品安全危机,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下文主要针对提高食品质量检验准确性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1.严格规范抽样样品以及样品制备

1.1抽样样品

样品的抽查工作实际上具备了明显的代表性作用,在针对食品样品进行抽查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的对于其中的相关理化指标加以控制,进而使得原本的微生物现象得以稳定;执行抽样工作的过程中,相关的摄取工具要确保自身洁净性,防止任何有害的物质将抽样对象污染;在完成抽样工作之后,要使用洁净的容器、专业样品袋等进行盛放,但需要在这之前做好相关的处理工作,最大限度的保障样品本身表现出的原生态,同时,还应当要确保样品的环境能够得以达标;除此之外,所有的样品都应当要做好详细的信息记录工作,确保每个环节都被清晰的记录下来,并且拥有清晰的标示。

1.2样品制备

食品本身的样品在进行制备的过程中,要严格的按照多种不同的项目、形态等,执行不同形式的制样工作。例如对于一些具有固体类属性的食品来说,就需要通过样品制备处理措施,将其完全粉碎;而液态形式的样品,在进行制备的过程中,在制备之前要确保均匀性,使得样品各个环节都能够符合检测条件;除此之外,一些啤酒类的挥发物质,要针对浊度进行制备处理。

2.选用恰当的仪器和试剂

2.1仪器

仪器的选择应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确保其检测时的准确度,应严格按照仪器功能选用,并定期做好检查工作,保证其在任何状态下的精确性,如天平等仪器应每周做好自校工作。另外,所有的仪器均应做好维护保养工作,不仅利于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且能更好地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再次,在仪器的选用上,应大胆选用科技含量更高的新型仪器,通过更加严格的对于检测过程的控制,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2.2试剂

试剂通过与样品发生化学反应来完成对样品的检测,试剂剂量的恰当使用将对结果的精确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要严格按照检测要求的用量标准使用试剂。另外,在使用试剂前,应做好检查工作,有些试剂的保质期较短,如标准滴定溶液需要每两个月标定一次,切不可将过期的试剂用于检测,影响结果的精确度。对于一些不宜存放,容易与外界发生氧化反应等化学类反应的试剂,也应定期做好检查。

3.选择合适的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应严格根据实验室的条件以及实验的性质和待测样品的成分进行选择。对于相同的食品,在检测其所含的不同成分时,所选用的检验方法也有差别,应严格按照相应的标准要求执行。如,根据实验室条件的不同,可分别选用仪器分析法和化学分析法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再如,在检测样品的成分时,应选择具体的恰当方法,对于牛奶中含钙量的监测,可以使用火焰法,即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检测。只有严格选用合适的检验方法,才能为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再添砝码。

4.严格控制实验室环境

实验室的环境包括温度以及清洁度等因素,应确保检测项目在符合检测标准的条件下完成检测。比如,在进行容量法分析时,应尽量将实验室温度控制在20℃,标准滴定溶液在标定时,应消除温度对体积产生的影响,以保证试剂的合格。在检测食品中致病菌和菌落总数时,应在高度清洁的微生物室中进行。对于不同食品检测环境也有差别,应尽量在合乎要求的实验室条件下完成各种食品检测,如此才能够最大保证检测过程中环境稳定性,避免出现结果过大浮动的可能性。

5.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

检测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后收到相关操作人员自身技能水平的影响。很多的技术操作人员在技术的专业程度以及熟练程度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偏差,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掌握和熟悉情况也有着很大程度上的不同,同时,对于相关基础操作方法和理论知识的学习程度、对食品标准检验的理解等都存在着不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对食品检测的结果产生影响。

除此以外,很多的操作人员在职业道德和个人素质水平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和个人的责任感也有着明显的不同,而在实际的操作监测过程中,不同操作人员对监测结果精确度的要求也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其中细小的差别都会都对最终的监测数据和监测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加强对水平检测操作人员个人素质的训练、职业道德的培养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食品检测标准的理解、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等等都有着什么重要的作用,从操作人员入手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严格的控制,加强监管力度和审核要求,才能够使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同时促进食品安全市场的建立。

6.对实验误差进行有效防范

所谓的实验误差,一般分为系统的实验误差和偶然性的实验误差。前者主要指在测量仪器的选用以及测量方法的使用和测量过程的把控方面引起的误差,这种误差主要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后者则主要指实验室环境的突变等客观条件的作用引起的误差。在进行监测时,操作人员应尽量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检测误差,应在平时的检测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做好基本的防范误差措施,在检测过程中,应认真细致,对于一些细微的检测差别,也不能疏忽大意,监测工作本是一件细致工作,应尽量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另外,对于实验室环境波动这种不可控因素的出现,为确保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应尽量进行多次检测,通过平衡几次检测结果,来尽量减少误差。再次,相关领导应加强对于检测过程的监督,并随时抽检部分检测过的样品,通过复检来确保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并通过此种方法提高操作人员的工作质量。还应通过制定适当的法规对于操作过程进行相应规范,以将操作中人为误差降到最低,并尽量降低客观因素造成的误差度,最大化地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7.结语

保证食品质量检测的准确性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有着特殊意义,对于提高食品安全性,消除人们对于食品的信任危机,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我国整个经济的良性进步,均有不可小觑的重要意义。应从检测仪器和试剂以及检测方法的选择,到实验室环境的控制、操作人员技术水平的保证,再到实验误差防范措施的采用等,全方位做好细致工作,最大程度地确保食品质检结果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1]赵启卫.对影响食品检验准确性因素的分析[J].大众标准化,2011(S2).

篇5

关键词:食品安全 检验检测 资源整合 支撑系统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的中心环节,规范、科学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配置结构能够保障检验检测工作的高效运行,进行有效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对于提高检测效率、维护公共利益、优化资源结构及增强检测能力等方面都有好处。同时,构建多维度的支撑系统可以实现检测资源的高度整合,从而进一步的提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效率和水平。本文就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及其支撑系统作一下粗浅研究。

一、做好食品检验检测资源的优化整合

(一)成立领导协调机构

各地区领导要成立专门的食品质量检验检测小组,以质监、工商、卫生、农业、检验检疫及食品药品检验部门为组成单位,以分管领导担任组长,推动食品安全检测资源整合工作顺利开展。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组织协调当地的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的工作有:制定食品检测年度计划和经费预算、协调好部门关系、举办学术交流活动、开展质量控制、编报简报通讯、传输信息动态、汇总检测资料等等。

(二)调整投入渠道,实现经费投入效能最大化

只有保证工作经费和检测经费的投入,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整合工作才能顺利进行,主要有如下途径:其一,各级政府应将设立食品质量检验检测领导协调机构、组建检测网络、构建信息平台、统一并规范检验方法等所需的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其二,当地政府要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专项经费中拿出一部分作为建立检验检测体系、开展突发重大应急检验检测等所需的工作经费和检验经费。其三,财政部门应按照当地政府食品安全领导协调机构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安排检测专项经费,食品领导小组则根据各检验单位承担的检验工作量,通过任务带经费的方法来核拨检验补助经费等。

(三)整合分散的检验检测资源

鉴于我国的生产企业和中介检验尚未形成规模,所以目前食品质量的检验检测工作主要是由政府部门承担。但是由于部门众多,导致食品检验检测机构重叠严重,职能交叉又缺乏统一的标准,再加上设备简陋,经费欠缺,真正具备检验检测水平的检测机构不足,使得检验检测整体水平偏低,仅有能力进行常规检验项目的检测,又由于检测信息不能及时共享,导致出现了大量低水平的重复检测,最终大量浪费了资源。由此可知,尽快整合各检验机构的资源,采取网络监测的手段实现食品检验检测的统一管理已迫在眉睫。

(四)规范检测方法,统一标准

近年来,食品工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显著提高,但食品标准化的发展却严重滞后。诸如标准不统一、标准存在交叉、重要标准短缺及实施状况较差,甚至连强制性标准都未能很好的实施。因此,理顺标准体系已是当务之急。具体可由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努力,开展针对现行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的大清理,确保在开展食品检验检测的机构中做到统一检测标准,在检验方法上做到规范。

(五)转变工作观念,明确责任

在做好整合资源、调整投入模式、组建监测网络、统一标准以及规范检验方法的基础上,要积极转变工作观念,在检验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积极加强协调,加强交流和沟通,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既要做到分工明确,又要学会积极配合。真正实现并逐步推进分段检测与品种检测相结合、定量检测与定性检测相结合、本地检测与前瞻性检测相结合等新的食品质量检测模式。

(六)重视检测过程中的资源共享

实现检测信息的资源共享,可以避免重复检测的出现,提高了检测的效率。也是进一步加快食品检验检测信息化建设、构建部门信息沟通平台的最终目的。在一定的计划时期内建成安全可靠的食品检验检测数据中心和适应食品安全监管需求的社会服务系统能够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信息传输,从而实现食品检验检测信息的资源共享和快捷应用。

要做好食品检验检测监管信息工作,需要加强领导,做到分工明确。农业部门做好初级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工作;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做好协调检测部门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等工作;工商、卫生、质检等部门负责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的食品检验检测信息收集工作;实践证明,畅通的信息监测体系和统一、科学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评估对于正确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形势意义重大。

(七)建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检验检测的工作体系,为开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鉴定提供技术方面的保障

统一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检测报告网络是由质监、卫生、工商、农业、商务、食品药品检验等有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日常管理协调工作由食品药品检验所负责。

在具体工作中,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检测报告单位要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品种、重点场所和重大活动的食品安全检测,特别是对食品养殖各个环节的日常检测,要建立健全重大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保证信息的畅通,结合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规律和主要特点,对食品安全进行分析,建立统一、科学的食品安全信息评估体系,要做到早发现、早预防。

食品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流通、消费等环节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时,相应的监测报告单位承担现场调查、试验室检测、样本采集、提供检验报告等技术鉴定工作,得出的相应数据为制定现场抢救方案提供参考。

二、重视构建多维度的支撑系统,实现检测资源的高度整合

在分析国内外食品检验检测领域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我们发现:要实现我国检验检测资源的高度整合,就必须构建合理的多维度的支撑系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职能机构系统。要进行检验检测资源的有效整合,必须要有相应的职能机构去具体实施。构建集中、有效的职能机构系统才能最大限度的整合相应资源;第二,资金保障系统,进行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的整合需要经费投入效能达到最大化,资金保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第三,设备配置系统,进行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需要拥有先进而且配置科学、合理的检测设备,构建良好的设备配置系统可以提高食品检测资源整合工作的效率;第四,制度支撑系统,构建完善的制度支撑系统为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整合提供了制度保障;第五,人才培育系统,开展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离不开人的参与,构建该系统为资源整合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第六,网络信息系统,从上文可知,构建完善的网络信息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对于资源的高度整合具有重要进作用。

总结:

综上所述,进行食品检验检测资源的整合及构建多维度的支撑系统能充分发挥检验检测机构的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已成为开展食品安全放心工程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胡超君.食品安全检验检测资源整合与支撑系统研究[J].浙江大学,2012(05).

篇6

关键词:食品检验;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D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115-02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深刻的认识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要求越来越高。食品质量检验是依据某食品执行的产品标准所进行的符合性检验,出具公正性检验报告,检验结果判定为合格或不合格。如果检验项目全部符合产品标准要求时,该批产品判定为合格;检验结果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不符合产品标准要求时,则该批产品判定为不合格。食品质量检验是技术性很强的一项工作,反映实验室的能力水平。检验结果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具体流程是这样的:

一、抽样过程的控制

抽样是食品检验工作的头道工序,也是关键工序,如果抽取的样品没有代表性,那么检验数据再准确,结论也不可能准确。因此,抽样工作直接影响到检验报告的准确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不同的产品,在抽样前应制定合理的抽样方案,明确抽样依据及方法、地点、数量(包括检样与备样的数量)、封存、运输方式,抽样人员至少两人,应亮明证件,填写抽样单,被抽样单位确认后,双方签字、盖章。如果在市场上抽样,应当场与被检企业联系,取得对样品的确认。(2)加强对抽样人员业务素质及道德品质教育,如对抽样方案进行认真培训,掌握要领。抽样时还要坚持原则,不弄虚作假。(3)食品抽样一般采取随机抽样的原则,但要在整批产品中上、中、下几个位置取样。同时,为满足微生物检验,取样时要保证样品不受污染,特别关注运输、贮存温度的要求。如冷冻饮品、速冻食品等样品在运输、贮存时,温度应在-18℃以下。(4)抽样人员不得参与检验,做到抽检分离。

二、食品检验过程的控制

1.指定有资格及能力的检验人员。

2.样品实施盲样。

3.使用有效的检测方法。(1)使用食品标准中所规定的相应的检验方法,并随时更新,保证其有效性。(2)标准中有两种以上方法时,首选第一法(一般为仲裁法)。

4.仪器设备要求。(1)选择标准中必备的检验仪器设备,其精度和性能应满足检验标准规定的要求。如,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高效液相色谱仪就不能检验,“婴幼儿奶粉”,因其最低定量限为

5.标准物质和试剂的要求。(1)选择相应的标准物质和试剂,其纯度和有效期必须满足规定要求。(2)标准物质要索取标物合格证书,有可追溯性。如果是进口标准物质,通过实验室比对进行验证。(3)按要求贮存标准物质和试剂,防止失效。

6.环境要求。化验室环境指实验室内的温度、湿度、气压、空气中悬浮微粒含量及污染气体成分等。其中有些参数影响仪器的性能,有些参数直接影响样品测定结果。例如,温度过低,使天平的变动性增大;湿度过大,使电子仪器和光学仪器的性能变差;空气中的微粒和污染成分对微生物检验影响很大。因此,天平室、标准溶液室温20%左右为宜,仪器室一般温度应在18℃~25℃为宜,微生物检验室为无菌室(一般为100级洁净)。

7.合理的检验流程。收取样品登记编号(加贴唯一性标识、状态标识)下达检验计划领取样品样品制备二次编号(盲样)样品前处理(按检验项目不同分别处理,微生物除外)按项目分别进行分析实验(理化分析、仪器分析、微生物检验)数据处理提交原始记录汇总编制检验报告按规定审批、盖章发放报告三、实验室误差控制。我们进行食品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准确的分析结果,然而即使我们用最可靠的分析方法,最精密的仪器,熟练细致的操作,所测得的数据也不可能和真实值完全一致。这说明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如果我们掌握了产生误差的基本规律,就可以将误差减小到允许的范围内。为此必须了解误差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以及减免的方法。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和性质,我们将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两大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三、检验结果质量的控制:检验结果质量的好坏常以准确度来衡量

准确度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之间相符合的程度,通常以误差的大小来衡量。即,误差越小,准确度越高;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要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必须考虑在检验工作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误差,采取有效的措施,将这些误差减小到最小。重点注意两点:(1)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2)消除测定中的系统误差。

总之,要提高食品检验结果的质量,保证其准确度,除做好以上几个方面工作外,检验人员还要及时了解标准的发展,学习新方法,新技能,不断提高业务技术素质,确保所出具食品质量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和可靠性,保证食品检验结果的质量。

篇7

为加强我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工作,规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工作行为,提高食品质量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的决定》、《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规定,制定本工作规范。

第一条 本规范所指食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并用于销售的供人们食用或者饮用的制品。食品加工企业是指有固定的厂房(场所)、加工设备和设施,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加工、制作、分装用于销售的食品的单位和个人(含个体工商户),食品质量安全指标包括标准规定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指标和标签标识。

第二条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企业设立条件,持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工商营业执照,纳入食品生产许可证办证目录的食品还必须有食品生产许可证、有出厂检验资格证书、标准执行证书、与质监部门签订的质量安全承诺书。

第三条 环境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的环境条件,生产企业周围不得有有害气体、放射性物质和扩散性污染源,生产加工场所内外环境应清洁、整洁,车间地面为应用防无毒、防滑的硬质材料铺设,不得饲养家禽、家畜。生产车间、库房等各项设施应根据生产工艺卫生要求、原料储存等特点,设置相应的防鼠、防蚊蝇、防昆虫侵入,生产场所内的排水沟渠应为密闭式,无异味。坑式厕所应建在距生产车间25米外。清洗、洗手、消毒、更衣等卫生设施运转良好。

第四条 生产设备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和持续满足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相关辅助设备,具有与产品质量相适应的原材料处理、加工、包装、贮存和检验等厂房或者场所。生产加工食品需要特殊设备和场所的,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规定的条件,企业应建立设备档案。

第五条 原材料要求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加工食品所用的原材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均应是无毒、无害、符合相应的强制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企业应将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报县(市、区)质监部门积案,并建立《食品添加剂进厂登记簿》、《食品添加剂使用登记簿》、《原材料进厂登记簿》、《原材料投料登记簿》、《不合格原材料处理登记簿》,采购原辅材料必须验证供货单位资质并索证索票,索取法定部门的质量检验报告,经过进厂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六条 加工工艺及过程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采用科学、合理的工艺流程,加工过程应当严格、规范,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生食品与熟食品、原料与半成品的交叉污染。有完整的工艺流程图,并标注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工序,并实施有效检验和记录,建立《关键控制点控制记录》。加工人员操作时应换鞋穿戴清洁工作服、帽,戴口罩,经常性进行手消毒。

第七条 产品标准要求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按照现行有效的产品标准组织生产,有企业现有生产品种的所有卫生质量标准文本和相关的检验方法标准,不得无标生产。食品质量必须符合相应的强制性标准以及企业明示标准和各项质量要求。企业采用的企业标准必须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要求,且应在当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备案。

第八条 人员要求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有与食品生产加工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和质量检验员。企业法人代表和主要管理者必须了解与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知识,明确相应的责任和义务。技术人员应具有与食品生产相适应的专业技术,检验人员应当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取得规定的资格,能独立从事检验工作。生产操作人员上岗前应经过技术培训,并持证上岗,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应持有健康证明。

第九条 检验能力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具有与所生产产品相适应的质量检验设备,检验所用计量器具必须经计量检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生产纳入食品生产许可证产品目录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具备出厂检验能力,其它食品生产企业可以委托法定检验机构进行出厂检验。

第十条 质量管理要求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制度中明确规定对质量有影响的部门、人员的质量职责和权限,规定检验部门、检验人员能独立行使的职权,在企业的产品质量管理制度中应有相应的考核办法,并严格实施。在生产过程中实行标准化管理,实施从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与检验、产品售后服务全过程质量管理,实施质量否决权。

第十一条 产品包装标识 出厂销售的食品应当进行预包装或其它形式包装的食品的包装材料必须清洁、安全、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出厂销售的食品应有食品标签,标签的内容必须真实,食品标签标识中应标明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代号和食用说明,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产品还应在最小销售单元的食品包装上标注《食品生产许可证号》,并加印(贴)qs标志。

第十二条 产品储运要求 食品生产企业应将原料库、成品库分设,食品存放应隔地离墙。原辅材料、成品库(半成品)及包装材料库房内不得存放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等物品。

企业应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产品在基贮存、运输过程中质量不发生劣变,需低温保存的食品应在冷库内存放,冷库温度应符合要求。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包装、工具、设备必须符合要求,装卸时食品受污染。

第十三条 出厂检验要求 食品生产企业生产加工的食品出厂前必须进行出厂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企业检验机构必须严格按规定进行出厂检验项目的检验,应建立完善《检验原始记录》、《出厂检验报告》,并出具出厂检验合格证。检验机构每半年与质量检验部门进行一次比对试验。

第十四条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必须建立《食品生产企业产品销售登记簿》,并及时召回不合格产品。

第十五条 文件管理 企业应制定文件管理制度,有专(兼)职人员负责专业的文件管理,将各种记录、设备档案等进行归档管理。

第十六条 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应当在证书有效期内,每满一年前的一个月内向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年审申请,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效期届满,企业继续生产的,应当在食品生产许可证有效期满6个月前,向市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换证申请。

第十七条 已获得

《食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在已获证单元中增加规格,应向质监部门提供对生产条件进行核查的申请。增加申请单,企业应向质监部门提出申领生产许可证的申请。

篇8

(1)要严格的按照食品相关的法律法规、现行有效的标准,正确的检测方法,完成对食品的检验,并保证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在食品检验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并定期的参加技术培训、提高检验水平、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同时实验室的每一位成员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在质量管理的工作中,都要全身心的投入,将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看待。只有在根本上增强自身的质量管理意识,才能确保食品检验能够准确顺利的完成,从而保证食品是合格安全的。

二、加强完善整体化方针机制的确立创设

1.在实际工作中,要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按照实验室评审准则的要求,建立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将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细化,真正的将责任落实到每个质量管理人员身上,确保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同时进行维护和完善。

2.要合理的分配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对岗位的职责进行明确。对于实验室体系管理的相关文件,要定期的培训给每一位实验室工作人员,并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标准规定开展检验工作,并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

要对实验室的客观环境进行严格管理。对所采用的标准品和比对样品进行严格的控制,采购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要一起进行严格监督。对进入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要严格把关,进行质量对比,质量低劣的物资品类不能进入实验室,从而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三、将质量控制贯穿于实验室全部质量活动中

1.对检验样品进行科学管理

要使检验结果准确无误,首先要对检验样品进行严格的管理,检验人员要对检验品进行标识,确保其唯一性,这样就可以避免样品与其他物品发生混淆。其次,对检验样品进行严格的登记,这种登记记录要安全保存,不得丢失。无论是检验前还是检验后,都要有专业的检验人员对检验样品进行处理,这样就可以使样品检验顺利有效的完成。在对样品进行备样时,必须进行相关的记录、保存。

2.合理确认检测方法

检验方法是否合理,直接影响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食品检验方法也在飞速的前进中,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在对不同食品进行检验时,需要运用多种检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因此,在选择食品检验方法时,检验人员要根据实际需要检验的食品特点,选择合理的食品检验方法,并规范的开展检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确保实验室人员的综合素质满足检验要求

要想食品检验结果准确,离不开食品检验工作人员,因此,食品检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检验结果也有着密切联系。实验室要对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引起重视,不仅要求检验人员的检验技术过硬,还要求检验人员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另外,要对检验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使检验人员能够不断的学习先进的检验技术和方法,并将这些先进的检验技术和方法合理的利用到实际的实验中去,从而从根本上增加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控制

对实验仪器、设备按照规定要求,进行定期的检定、校准,确保使用的每台实验仪器、设备都是符合标准规定要求的。并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状态标签的粘贴进行检查,保证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

5.对相关设施和环境条件进行有效监控

在进行实验前,要检查环境条件和相关设施是否满足实验要求,是否满足样品储存和配置的要求。同时,检验人员对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记录,记录的内容要严格按照规定来做。在进行实验过程中,发现环境不符合实验要求时,就要停止实验,并制定相关的解决措施,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6.做好检验记录

即使在检验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操作,并获得了准确的检验数据,没有对检验结果进行认真记录,就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因此,做好检验记录是很重要的。因此要求工作人员对检验过程进行严格记录,保证记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此外,还要求管理人员对记录进行严格的管理,保证记录的完整性,可追溯性。

7.检验结果质量的保证

在对食品进行检验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情况,工作人员要采取合理的监控方式,定期对监控计划、方法、结果进行审查,对监控的数据进行定期详细的核查,及时的发现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进行纠正,并严格执行,进而从根本上杜绝错误报告的产生。

四、结语

篇9

关键词:马钱子;油炸法;炮制;含量测定

马钱子为传统中药,始载于《本草纲目》,其药性寒,苦,有大毒,具有通络止痛,散结消肿之功效。作为散血热,消肿,止痛的要药,临床用于治疗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打损伤和痈疽肿痛等疾病[1]。由于马钱子有剧毒,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临床上使用的马钱子基本上都要经过炮制。炮制后不仅降低了毒性,而且扩大了临床应用。

马钱子的炮制方法在明代有豆腐制、油炸等;在清代有用甘草制、用固体辅料炒等方法。现代多采用砂烫法和油炸法。有研究表明,油炸法和砂烫法二者在减毒及增效方面有较大的差别,油炸法的制品较砂烫法毒性更低而且抗炎及镇痛作用更强,故认为油炸法值得深入地研究[2]。

在部分地区一直沿用油炸法,并有在油炸后以面裹煨制的炮制方法,在民间应用多年,被认为毒性低,疗效稳定可靠。本实验采用HPLC法测定了马钱子生品、油炸品、及油炸后煨制炮制品中士的宁及马钱子碱的含量,以此考察炮制后马钱子主要毒性成分的变化。

1 仪器与材料

1.1仪器 高效液相色谱仪(四元泵,美国 Agilent 1100 Series,二极管阵列检测器),Licrospher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

1.2材料 马钱子药材购于广东省,经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王延年副教授鉴定为马钱科植物马钱(Strychnos nux-vomi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士的宁与马钱子碱对照品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2 方法与结果

2.1色谱条件 色谱柱::流动相: 乙腈-0.01 mol/L庚烷磺酸钠溶液与0.02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的等量混合液(10%磷酸调pH2.8)(21∶79);检测波长:260 nm;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 μL 柱温:25 ℃。

2.2生马钱子粉 取生马钱子,粉碎,过三号筛,备用。

2.3油炸马钱子 取市售的麻油,倒入铁锅中加热至235 ℃,投入马钱子炸至老黄色为度(约3 min),取出沥尽油,晾干即得[3]。粉碎过三号筛,备用。

2.4油炸煨制马钱子 取以上油炸马钱子粉,以湿面包裹,投入定量预热的麦麸中,煨制1 h,取出,剥去面皮备用。

2.5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以上三种马钱子粉,各约0.6 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氢氧化钠试液3 ml,混匀,放置30 min,精密加入三氯甲烷20 ml,密塞,称定重量,置水浴中回流提取2 h,放冷,再称定重量,用三氯甲烷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分取三氯甲烷液,用铺有少量无水硫酸钠的滤纸滤过,弃去初滤液,精密量取续滤液3 ml,置10 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4]。

2.6方法学考察

2.6.1标准曲线制备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士的宁对照品6mg,马钱子碱对照品5 mg,精密称定,分别置10 ml量瓶中,加三氯甲烷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5]。分别精密量取2 ml,置同一10 ml量瓶中,用甲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ml含士的宁0.12 mg,马钱子碱0.1 mg)

分别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1.0,3.0,5.0,8.0,10.0 ml,置10 ml量瓶中,分别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各吸取10μL进样,计算出峰面积(M)与质量浓度(X)的线性回归方程,马钱子碱的回归方程为y=14835x-98235;士的宁的回归方程为:y=19486x-15870。马钱子碱在0.1~1.0 μg、士的宁在0.12~1.2μg范围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2.6.2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以上对照品溶液各10 μL,分别重复进样6次,按以上色谱条件测定峰面积。结果:马钱子生品、油炸品、油炸煨制品中马钱子碱RSD%分别为1.56%、1.87%、1.99%,士的宁RSD%分别为2.1%、1.88%、1.74%,表明方法的精密度良好。

2.6.3稳定性试验 分别取三种样品的同一供试品溶液分别放置0、2、4、6、8 h,进样检测,分别测定峰面积,结果:马钱子生品、油炸品、油炸煨制品中马钱子碱的RSD%分别为1.45%、1.98%、1.88%,士的宁的RSD%分别为1.54%、1.96%、2.03%,表明供试品溶液在8h内稳定性良好。

篇10

关键词:产品;质量监督;对策

作为政府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者,对产品质量实施监督是日常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同其他工作一样,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不断的改进,以提高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下面就产品质量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做简单的论述。

1 产品质量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权责不明确,职能混乱

在我国有产品质量监督职责的政府部门较多,比较复杂,各政府部门间的权责不明确,监督范围有重叠处,也有遗漏处,常会出现监督管理职责不清、监督范围不明的情况。致使有些问题多个部门监管,有些问题没有部门问津,产品质量管理混乱,不利于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由于权责不清,还存在出了问题互相推诿的现象,政府部门间相互排斥,都想把责任推出去,不愿承担责任,这样也不利于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开展。

1.2 产品质量监督的难度大

近些年来,一些大的、有影响的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如三鹿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染色馒头事件等,这些事故的不断发生也折射出我国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存在的一些问题,权责不明确、处罚过轻、质量监督方法单一等,这也给监督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据有关问题调查,一些企业检验合格放行的产品,在投入市场后,通过质量监督部门的抽样检验,有3%的产品不合格,不合格产品的使用,即给消费者的利益造成损害,又增加了质量监督部门抽检、监督的难度。还有,一些商家为了获得较高的利益,制造假冒伪劣产品,这也给监督管理带来了难度,政府部门打假任务增多。

1.3 产品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很少跟随消费者的需要提高检测能力,更新产品质量评价体系,这使得消费者的权益就可能受到伤害。而对于消费者而言,也很少有消费者会主动采用高科技去检测产品质量,且有一些产品质量缺陷是国家或行业等标准中没有规定的,可以称作是产品质量的一种“缺陷”,而对于这种产品质量“缺陷”缺乏有效评价体系。当进行质量监督检验时,对于质量缺陷的判断也只是依据国家相关的强制性法规标准进行对照判断,而生产者完全可以说此产品是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对照判断的相关标准的内容对本产品并未有明确规定,或是不能用于本产品质量缺陷的判断等,这些说辞对于消费者的损害也蛮大的,且不能以此要求生产者承担法律责任。

2 加强产品质量监督的策略分析

2.1 健全和完善质量监管机制

从以上列举的一些食品安全事故可以看出,产品质量监督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行政部门监督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健全和完善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使监督管理能够发挥作用。首先,明确各政府职能部门间不同的职责,界定好职责范围,不再出“容易监管的问题人人管,不易监管的问题无人管”的局面,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监督管理的职能;其次,利用先进的检验技术手段加强产品的监督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追究,及时处理,充分行政监管权利;再次,针对于监管过程中发现的法规规定缺陷,政府部门要加快改进的步伐,努力健全和完善监督管理法规,严格执行监管工作;最后,建立有效的事故预防机制,尤其对于初次发生的事故,需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实施监督,以保证质量监督工作顺利而有效的进行。

2.2 加强产品质量认证和监管

随着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引入我国,我国各企业单位为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也争相进行质量体系认证。随着认证机构的增多,作为质量监督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对于认证机构的监督,从而最终保证产品质量。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国外贸易逐渐增多,很多国外大客户要求企业生产的产品要经过权威机构检验,这些机构往往也是由国外进入中国市场的,例如SGS检测中心,为了使我国检验机构不落后于国外企业,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不断学习先进的检验方法,引入先进的仪器设备,以提高质量监督管理水平。

2.3 不断加强对产品质量检验技术机构的监管

在产品质量监督工作中,加强对产品质量检验技术机构的监督是十分必要的。在产品监督运行系统中,产品质量技术检验机构应该是独立的。首先,保证产品质量监督机构与企业、科研院所相分离,保证各自的独立性,相互不能干扰,独自开展技术监督,从而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的准确无误。其次,要保证产品质量技术检验机构的非营利性。在产品监督检验过程中,监督检验机构可以通过承担国家检验工作,接受社会相关部门的捐助来保证部门的运转,不能以营利为目的;最后,杜绝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如果有些检验结构已经实行企业化管理,要及时转变为第三方组织,要彻底与企业脱离联系,实现自身的独立,保证监督工作的合理运行。

2.4 积极采用科学先进的产品检验方法

在产品质量监督过程中,采取科学先进的检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情况下,产品监督检查的方式主要包括三种:统一监督检查、定期监督检查和监督检查。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品数量的不断增加,产品监督检验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相关质量监督部门应该把三种检验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用质监部门统一监督检查来对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进行整治,用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质监部门应该加大对产品的监控和惩治力度,采用暗访、跟踪等方式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维护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2.5 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

首先,相关部门应该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坚持“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基本原则。要严格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的相应规定,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惩,保护消费者的根本利益;其次,要加强相关部门的法律监督职能。法律监督一般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相关部门要把三者有效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出法律监督的预防、控制和治理功能,保证公平有序市场环境的构建,使违法操作的企业和个人受到法律的严惩;最后在交易过程中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为了从实质上保障公平,政府应适当更多的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对企业采取严格责任原则,加大惩治的力度,一切依法办事,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为市场经济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3 结束语

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对于保护消费者利益,提高产品质量有着重要意义,通过政府部门监督管理,能够促进企业更严格的要求自己,严格检验与放行程序,尽量降低不合格品出厂的几率。健全和完善产品质量监督体系,解决产品质量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加快企业发展也有重要意义。政府监督管理部门,要定期在市场中抽样检验,以监督产品质量情况,及时与企业沟通,加强监管与处罚力度,以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提升,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产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