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濒危动物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护濒危动物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区域定位 实时监控 数据采集 定位跟踪
中图分类号:TE933.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2-0160-01
引言: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很多珍稀动物濒临灭绝,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受到各个领域的关注。然而对于我国卫星定位导航领域的尖端“北斗”来说更希望为此提供帮助,北斗导航系统是基于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架构的动态监控系统,基本管理的内容有状态管理信息储存。可以对动物个体的动态监测信息进行唯一标识、采集、传输、接收、储存等。采用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BDS)与集传感器、GPS技术、GIS技术、无线通讯技术、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相结合,使的对濒危动物的跟踪和保护更具人性化、实时性和可靠性。
一、北斗导航系统的简介
在美国研制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国的GLONASS之后我国自行研制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BDS。北斗BDS的主要组成部分有空间端、地面端和用户端。BDS具有短报文通信能力,并且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区域定位、区域授时能力,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全天候、全天时的导航授时服务。其定位精度优于20米,授时精度由于100纳秒。2000年以来我国的4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已成功发射,北斗导航的第一代系统由此建立。并且具备了包括中国以及周边地区范围内的定位、授时、报文、GPS广域差分功能。目前中国已经建成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的斗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段,属于二代系统。包括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两种服务方式。在服务区内免费提供的定位、测速以及授时服务叫做开放服务,其定位精度为10米,测速精度为0.2米/秒。授权用户和享受更安全的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这也是授权服务的特点。
二、如何实现“北斗”对濒危动物的跟踪保护
要利用北斗导航系统实现对濒危动物的跟踪保护,可以运用BDS技术制作成无线项圈,这样可以了解到动物所在的位置和行程,是否会进入人类生活的区域等。运用BDS跟踪项圈可以让研究人员了解动物的情况,避免人和野生动物发声冲突,起到保护濒危动物的作用。无线项圈的标记范围从0.5g 用于鸟类和田鼠到460g用于大象、熊和大角麋,最小的标记电池寿命14天,最大的标记电池寿命长达1600天(>4年)。对没有明显颈部的动物(如爬行动物蛇、蜥蜴和鱼类),可使用可植入标记(Implantable Tag)。所有的标记均可配死亡率和行动传感器(Mortality and activity sensors)。可改变动物标记的峰值电流和功率输出,用来改变动物标记的使用范围。
三、利用北斗导航系统跟踪濒危动物的必要性
(一)从北斗的角度分析
北斗导航系统是基于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架构的动态监控系统,基本管理的内容有状态管理信息储存。可以对动物个体的动态监测信息进行唯一标识、采集、传输、接收、储存等。采用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BDS)与集传感器、GPS技术、GIS技术、无线通讯技术、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相结合,使的对濒危动物的跟踪和保护更具人性化、实时性和可靠性。北斗BDS具有全天候定位、高精度定位、观测时间短、测站间无需通视、仪器操作简便的优势。开放服务的定位精度为10米,测速精度为0.2米/秒。授权用户和享受更安全的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各个领域都应该提高濒危动物的保护意识,对于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来说更应发挥其特长,为濒危动物的保护贡献力量。
(二)从社会和自然的角度分析
人类在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大自然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环境也受到污染。动物的物种由此灭绝的速度加快,不少珍稀动物濒临灭绝,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已迫在眉睫。濒危动物保护对于社会来说耗资巨大又十分艰巨,需要采用多种手段来进行,涉及到法律、行政、经济、社会舆论等诸多方面。建立自然保护区、驯养繁殖、采用法律的手段禁止商业性开发、开展国际合作、采用先进技术等都是保护濒危动物的一些措施。目前濒危动物的保护涉及到物种的多样性,维持物种多样性有利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意识到濒危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四、北斗导航系统跟踪保护濒危动物的意义
人类在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大自然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环境也受到污染。动物的物种由此灭绝的速度加快,不少珍稀动物濒临灭绝,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已迫在眉睫。北斗导航系统是基于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架构的动态监控系统,基本管理的内容有状态管理信息储存。可以对动物个体的动态监测信息进行唯一标识、采集、传输、接收、储存等。采用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BDS)与集传感器、GPS技术、GIS技术、无线通讯技术、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相结合,使的对濒危动物的跟踪和保护更具人性化、实时性和可靠性。可以起到维持生态平衡,维护物种的多样性,对于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来说更是发挥其特长,为濒危动物的保护贡献力量,同时也体现出我国高新技术对于生态环境具有很高的保护意识。
五、结论
多种多样的物种组成了生态系统,每一个物种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人类,他们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物种多样性被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受到影响。大多数的濒危动物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以及医用价值。所以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受到各个领域的关注。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的出现,对野生动物的跟踪保护更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对濒危动物的活动范围和行动轨迹进行实时监控,对濒危动物进行定位跟踪,对跟踪动物的体温、脉搏等数据进行采集和传送。运用环境优化、刺激等手段引诱物种向有利的方向发展。北斗又是国卫星定位导航领域的尖端,利用北斗导航系统跟踪濒危动物能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 杜晓辉.施浒立.刘成.胡正群 CAPS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分析方法研究 [期刊论文] -电信科学2010(12)
[2] 李金金.应士君.刘卫.邱R COMPASS/GPS组合导航系统定位精度分析 [期刊论文] -航海技术2013(3)
[3] 万祥.张孟阳 北斗高动态双频相对定位技术 [期刊论文] -飞行器测控学报2010(3)
[4] 李聪明.王灵梅.冯林刚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GPS的比较 [期刊论文] -西部资源2013(1)
篇2
它地处东亚、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同时,该地区还是16个民族的聚居地,是世界上罕见的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和风俗习惯并存的地区。
2003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三江并流保护区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独特的世界景观
由于三江并流地区特殊的地质构造,欧亚大陆最集中的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人文资源、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观使该地区成为唯一的、独特的世界奇观。
20世纪80年代,一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在一张卫星遥感地图上惊异地发现在地球位于东经98°―100°30′,北纬25°30′―29°的地区并行着三条永不干涸奔腾的大江,这就是位于青藏高原南延至滇西北横断山脉纵谷之中的“三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地区。
4000万年前,印度次大陆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大碰撞,引发了横断山脉的急剧挤压、隆升、切割,高山与大江交替展布,形成世界上独有的三江并行奔流170千米的自然奇观。
三江同发源于青藏高原,携手并肩在云南崇山峻岭中奔流。由北向南,途3000多米深的峡谷和海拔6000多米的冰山雪峰。其中,怒江与澜沧江空中最短直线距离仅18.6公里,而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仅66.3公里,沿途从海拔760米怒江河谷到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地理落差巨大。
金沙江经石鼓镇天造奇观(长江第一湾)急转回头大江东去最终流入太平洋,而澜沧江、怒江穿流缅甸、越南、老挝、泰国最终流入印度洋。
地理
三江并流是一部地球演化的历史教科书,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造成青藏高原的隆起,构成了在150公里内相同排列的独龙江、高黎贡山、怒江、澜沧江、云岭、金沙江等巨大的山脉和大江形成的横断山脉的主体,这是世界上“三江并流”这一绝无仅有的高山峡谷自然景观。
在这片区域中随处可见高山,有118座海拔5000米以上、造型迥异的雪山,其中梅里雪山、白马雪山和哈巴雪山构成了壮观的空中风景轮廓。与雪山相伴的是静立的原始森林和星罗棋布的数百个冰蚀湖泊。海拔达6740米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峰上覆盖着万年冰川,晶莹剔透的冰川从峰顶一直延伸至海拔2700米的明永村森林地带,这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壮观且稀有的低纬度低海拔季风海洋性现代冰川。
温带生物的庇护所
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北半球生物景观的缩影。三江并流地区名列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十七个“关键地区”的第一位。三江并流地区是世界级物种基因库,是中国三大生态物种中心之一。这一区域拥有中国25%以上的动物物种,其中,许多是残遗群落和濒危物种。
许多中国的稀有濒危动物都生活在被提名区域范围之内,其中:有80种动物列在中国动物红皮书之上,这80种动物中有20种被认为是濒危动物;有79种动物被列在1997年的濒临绝种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附录之上;有57种动物被列在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IUCN)的世界濒危动物红皮书之上。
在靠近东亚、东南亚和生物地理分布区的边界位置上,这一区域同时还为每一地区众多的物种提供了一个满足并达到它们各自分布界限的走廊。大多数稀有濒危动物都生活在这一区域的西部地区,特别是缅甸边界上狭窄而悠长的高黎贡山脉以及位于澜沧江和金沙江之间的云岭山脉之中。
篇3
关键词:物种;保护物种;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1-0061-01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其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了一个复合系统,而在这个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要求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建立公平性原则,要求人类合理利用和保护生物种群,生态才可能持续发展,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并非耸人听闻的统计是: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近百年来地球物种灭绝速度超出自然灭绝速度一千倍。这种速度今天有增无减,还在不断加快,不少珍稀动物的数量已经到了屈指可数的地步,比如华南虎只剩下五十只,东北虎也只有二百余只。科学家警告:动物数量在一百只以内时,抢救难度相当大。因此,科学家呼吁:树立生态道德,重建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一种完全平等的朋友关系。1997年“世界环境日”这天,在位于北京大兴县的北京濒危动物训养繁殖中心,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面向全社会发出了《保护地球、保护大自然,拯救濒危野生动物》的倡议。
一、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每一种生物便是一个物种。生物界多种多样的物种是大自然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物种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还有无法以金钱估算的科学和精神方面的价值。物种为人类提供了食物的来源。在这个星球上,除了动植物,人类难以找到其他可以果腹的东西。
据统计,我国可供药用的植物有五千多种,常见的有人参、刺五加、三七、川贝、黄莲、七叶、一枝花等。不少动物也可入药,如牛黄、土鳖虫、蝉蜕、全蝎、蜈蚣等,都是重要的动物性药材。随着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物种被发现有药用价值。
物种资源能提供大量的工作原料。野生生物可制造橡胶、油、树脂、染料、蜡、杀虫剂等,其价值十分可观。芦苇、芝杆、龙须草等是重要的造纸原料;鲸类油脂在工业上被用作高级渍等。
物种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每一个物种都是一座独特的基因库。在遗传工种迅速发展的今天,野生生物基因库的作用越来越重要。1970年,美国的玉米由于受一种叶菌危害,导致农场主损失超过20亿美元。后来在墨西哥发现了对这种病菌有抵抗性的野生植物从而为改良玉米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此外,许多的野生动植物还有令人赏心悦目的观赏价值,可以美化人们的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
二、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
据生物学家估计,地球上曾经有过四十亿种生物,而现在只有400万―800万种。在过去的二亿年中,平均每年灭绝一个物种,而现在发展到每天消失一个物种甚至每小时消失一个物种的可能。物种灭绝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是不可弥补的。一个物种的消失,就意味着一座独特的基因库永远消失。
物种灭绝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而人为因素无疑是最重要的。栖息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是多数动植物物种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我国大熊猫的急剧减少就是一个突出的实例。对森林的乱砍滥伐,城市的发展,草地滥垦和过度的放牧等,都会导致动植物环境的改变,进而危及物种的生存。
对动物的滥捕乱猎,对植的滥采乱伐,是造成物种濒危或灭绝的又一重要原因。内蒙古草原上的黄羊,在20世纪60年代,一群可达上千头。后来由于大规模围猎,黄羊的数量迅速下降。尤其是近些年来野味店的兴起和皮草热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乱捕滥杀。
三、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面对人类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这呼唤是何等的迫在眉睫,何等的刻不容缓。面对自然界的物种加速灭绝的现实,人类不能再无动于衷。因为,物种的危机最终会导致人类的危机。
篇4
1.当前形势下我国野生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
我国生物性资源丰富,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下,破坏了生物稳定性,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就占据了25%。目前,我国野生动物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1.1栖息地的环境受到破坏
这是导致全球野生动物数量锐减的主要原因,很多物种被隔离在环境外,迁徙受到影响,导致近亲繁殖数量增加,加快了物种濒临灭绝的速度。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大面积森林被砍伐,土地开垦数量剧增,草场迅速退化,沙漠化速度加快,野生动物栖息面积锐减,导致大量野生物种濒危。
1.2过度使用导致资源枯竭
现代人过于重视经济的发展,大量使用生物资源,导致野外物种的数量锐减,同时资源面临枯竭。以爬行类物种为例,其面对的最主要威胁就是被人类作为食物进行捕猎。这种过度利用导致大量资源面临枯竭的境地,威胁到物种的生存。
1.3遗传多样性的丢失
遗传多样性的丢失严重威胁物种的生存,一般情况下,遗传多样性是对物种的进化能力及未来的适应力的一种体现,但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在不断缩小,导致近亲繁殖的数量在增加,使得野生动物的抵抗力下降,数量减少,生存受到威胁。
1.4环境污染
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受到破坏必然会影响到物种的生存,导致食物毒性增加,引发野生动物的肾脏、肝脏或生殖系统中毒,严重的话甚至会引起动物死亡,而且一些化学物质的使用会增加动物幼体畸形的概率,导致物种数量下降。
1.5外来物种侵入
受到环境质量的影响,大量物种被逼离原来的生存环境,这必然会使得一个地区的物种数量发生变化,导致生态系统紊乱。据相关报道,人类为了获取大量裘皮,采取措施将狐引入到阿留申群岛,为了生存狐开始捕食当地的海鸟,鸟粪数量减少,土壤肥力下降,导致植物群落发生变化,引发物种的生存危机。我国是遭受生物入侵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必须要引起重视,进而保护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1.6动物疾病种类增多
随着污染加剧,人为的破坏导致各类疾病的数量在增加,影响物种的正常生存,尤其是群发性的恶性疾病会对动物群体产生严重影响,导致种群数量减少。在2005年青海湖爆发的野生鸟禽流感,导致6000多只鸟死亡,造成巨大损失。
2.当前我国野生动物保护研究现状及获得的成就
近年来,我国对野生动物保护研究不断深入,中科院在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国著名野生动物研究专家秉志与其他研究人员就向相关部门提议建造自然保护区,强化野生动物保护。在1956年的时候,国务院批准中科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保护区,随后,我国野生动物保护事业飞速发展,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具体来说,在多年的保护历史中,取得以下几点成就。
2.1中国动物编目与资源调
中科院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一直十分重视《中国动物志》的编纂工作,到2009年的时候已经相继出版127卷,该书对我国动物种类、生存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描述。同时中科院还建立了动物数字化标本馆,先后编辑出版了多本生物多样性保护系统丛书。
同时,我国开展了全国性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针对生物多样性的情况进行调查,增加我国野生动物情况的掌握,便于有针对性的采取对策。
2.2建立物种濒危机制的必要性
近年来,物种濒危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诸多学者从遗传学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濒危物种的情况,揭示了当前物种受到威胁的情况,除了环境的恶化外,栖息地被破坏也十分严重,对此必须要建立濒危物种管理机制,引入到物种的保护模式,强化野生物种的保护水平。
2.3恢复濒危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与复壮种群
野生动物生存栖息地的保护工作不容忽视,要想使野生动物保持良好的生存状态,关键就要恢复其栖息地,多年来,我国实施了多种珍稀濒危动物的生存环境恢复与种群复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仍然要坚持这一发展模式,恢复物种生存环境,壮大种族,增强物种的抵抗力。
2.4提高野生动物疾病预防与控制技术水平
东南亚地区属于野生动物疫情高发地区,必须要引起重视,不断地强化野生动物疾病预防水平,采取对策提高疾病治愈水平,尤其是对禽流感的治愈水平,有必要结合当地的情况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制,为我国野生动物疾病预防奠定技术基础。
篇5
关键词:自然博物馆;兽类标本;整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003001
1 车八岭自然博物馆
车八岭地处广东韶关始兴县东南面,距始兴县城46km。1981年设建县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山势特别高,坡度大,处中亚热带季风候区,常绿阏叶林,森林覆盖率有80% 。物种资源极为丰富,植被类型多样,为各种野生动物的繁衍和栖息提供了保障。目前保护区已发现有1581种动物,其中38种兽类,25种爬行类,40多种两栖类,还有168种鸟类[1]。
车八岭自然博物馆于1991年筹建,馆内存放多年集聚的标本,但有些标本整理不到位,或没有鉴别、或没有标签、或没有介绍说明,甚至有些标本长期堆放在一处没有整理,连什么种类都不清楚,有些标本被老鼠、虫等破坏,这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动物标本可以形象直观地展示动物的外形,让人们了解动物,提高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其次为科研工作者提供研究的材料,特别是濒危或已灭绝的动物标本,尤其珍贵。所以整理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标本资源迫在眉睫。这对今后的科研、对科普教育有重要意义[2]。
2 整理方法
由于标本的种类多,对标本的整理要有序进行,步骤分为修补、完善、信息的录入、标本拍照、编号复对存档、建立电子档案库等5步。
2.1 修补、完善标本
部分标本年代较为久远,保存条件又简陋,标本残缺破损,进行适当的修补、整形,使其美观逼真。对没有鉴定或有疑问的标本进行及时鉴定或纠错,对于信息如采集时间、地点等不全的,及时补全。
2.2 信息的录入是标本整理最重要的一环
对于一份标本,需要录入表格的信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中文名,种本名或者种加词(拉丁文名称),种下名称,目名科名,标本号(自编号),采集人,采集时间,采集地,采集号(标本标签上的号码),性别,标本状态(完好或破损),标本来源(移交、采集、捐送、交换、购买等),海拔,生境,鉴定人,鉴定时间。录完一批标本还须复查,看是否漏录或多录,编号是否相符。
2.3 标本拍照
这是标本数字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要求拍到的照片明亮清晰不重影。实际操作时,加以钢尺,比色条等辅助物件,这样可以从照片中清楚地了解到采集信息、鉴定信息、采集号、标本号以及标本的尺寸、色差等等。此项工作穿插在信息录入中,工作人员边录边拍照,分工合作。
2.4 编号复对存档
编号就是之前所说的标本号,为了方便查阅,工作人员按顺序编的的,编号工作也是同信息录入,标本拍照一同进行。拍完照之后,复查照片是否有模糊的,发现须重拍。复对所录标本信息,补全缺失的信息,可根据相关采集记录以及鉴定记录进行补全,同时也可根据附近标本信息推测。做完这些工作,就可以将原标本放回原地存档,并整理所录的信息。
2.5 建立电子档案库[3]
标本信息建档之后,通过数字化处理并建立电子档案库,上传到网络共享,这样不仅方便保护区工作人员管理,同时想了解车八岭有关动物标本的人在互联网上只要进入车八岭的网页就便可查阅动物标本有关的资料。
3 结果与分析
对车八岭博物馆的兽类进行整理,其结果如表1。
3.1 物种多样性
通过整理该保护区动物标本,可以确认该保护区内共有兽类标本103份38种,隶属于6目15科。占广东省兽类种类[4]l24种的30.6%,占全国兽类种类607种[5]的6.3%。与广东省周边一些同类保护区相比,海南吊罗山自然保护区[6]和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7]分别有46种和40种哺乳动物分布,是略少一点。其中,食肉目的种类最多,有16种之多,占该保护区内兽类种数的42.1% ;其次为啮齿目,有11种,占种数的29.0%:偶蹄目的种类有8种,占种数的21.1% :翼手目、鳞甲目和兔形目的种类各1种,分别占种数的2.6%。
3.2 标本数量统计
整理发现该馆数量极其较少有7种,即水獭,金猫,云豹,豹,华南虎,毛冠鹿和黑麂,占种数的18.4%;数量稀少的有15种,即穿山甲,猪獾,狗獾,鼬獾,黄腹鼬, 貉, 红狭蠓,食蟹蠓, 斑林狸, 棕鼯鼠, 豪猪,银星竹鼠, 小麂, 苏门羚和斑羚,占种数的39.5%; 数量较多的有13种,即普通蝙蝠, 果子狸, 华南小灵猫, 豹猫, 华南兔, 红颊长吻松鼠, 隐纹花松鼠,中华竹鼠, 小家鼠, 黄胸鼠, 华南野猪, 水鹿, 赤麂, 占种数的34.2%; 数量多的有3种,即板齿鼠, 针毛鼠, 褐家鼠, 占种数的7.9%。
3.3 动物濒危状况
从国家保护角度看:有国家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5],即云豹,豹,华南虎和黑麂,占种数的10.5%。有国家II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种[5],即穿山甲,水獭, 斑林狸, 华南小灵猫, 金猫, 水鹿, 苏门羚和斑羚。
依据中国物种红色名录[8],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现有38种兽类动物中,有国际I级濒危物种6种,即水獭,斑林狸,金猫,云豹,豹,华南虎,占种数的15.8%;有国际II级濒危物种4种,即穿山甲,豹猫,苏门羚,斑羚,占种数的10.5%。
标本及时整理,有利于标本的长期保存,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动物资源越来越少,动物标本越来越珍贵,重视标本的保存,把标本上传到互联网上,以便能更多的人了解车八岭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动物资源,更好的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科研与科普教育。
参考文献
[1] 蔡达深,宋相金. 广东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资源及保护对策[J]. 生态科学,2005,24(3):282-285.
[2]张罗红.自然博物馆动物标本统计分析的作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2(1):59-61.
[3]李笑和.环球信息网与虚拟博物馆[J].自然博物馆学报,1997-1998(合辑):56-62.
[4]广东省地方史志编写委员会.广东省志・生物志[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240-258.
[5]王应祥.中国哺乳动物种和亚种分类名录与分布大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1-231.
[6]吴毅,江海声,彭红元等.吊罗山保护区哺乳动物物种多样性初步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505―511.
[7]李竹云,杨道德,王琅等.江西庐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多样性及评价[J].江西农业学报,2007,19(6):105―108.
篇6
【关键词】 实习教学;秦岭;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02
实习教学是高校动物学、植物学和生态学教学的重要内容[1]。一方面,可以将课堂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并学会基本的植物学,动物学和生态学调查方法,为以后的教学和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审美情趣以及提高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陕西师范大学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是26个国家级生物学实习基地之一,在多年的实习实践教学中也走出了自己的特色。
1 秦岭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
秦岭横亘中国中部,地处陕西省西安南部,是我国自然地理,水系,气候,土壤和动物地理的天然分界线。秦岭也是我国南北生物区系的交错和过渡地带。秦岭在陕西境内连绵约500km,是黄河、长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和我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其北坡为暖温带气候,南坡为亚热带气候。秦岭又是中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库。景观分界明显,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是我国17个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
陕西师范大学秦岭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主要包括三个基地:
1.1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习基地
太白山位于陕西眉县,太白县和周至县交界处,最高海拔3767m,是秦岭的主峰。也是我国大陆地区中东部第一高峰。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建于1965年,是陕西省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8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景观,第四纪冰川遗迹,古文化遗产和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为总目标的一个综合性的保护区。
1.2洋县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习基地
朱鹮(Nipponia Nippon)是全球濒危鸟类,从20世纪中叶以来,相继在前苏联,朝鲜等国灭绝。我国1981年在秦岭南坡的洋县重新发现,这是世界上唯一的朱鹮野生种群。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陕西省汉中地区,跨越洋县和城固县,其主体在洋县境内,于1983年建立,属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濒危物种朱鹮的种群及其生境。2001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保护区,2005年7月经国务院办批准成立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为山地向低山丘陵的过渡地带,坡缓谷宽,沟底溪水纵横,河谷两岸有成片的水田。保护区大部分为森林覆盖。植被主要为北亚热带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和次生灌丛。
1.3宁陕旬阳坝野外综合实习基地
基地位于陕西宁陕县境内宁东林业局驻地旬阳坝,地处秦岭中段南坡,东经108°16′16″-108°56′43″,北纬33°14′26″-33°50′32″之间。南北长约66.8km,东西宽约47.3km。区内最低海拔1250m,最高海拔2889m。旬阳坝镇距陕西省平河梁自然保护区13km,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300m,最高处为平河粱。境内山岭纵横,森林茂密,植被完好。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近20000ha,森林覆盖率达97%以上。区内有国家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30余种,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2 实习内容
实习时间为两周。由于学生日常的课程安排很满,因此实习一般选在暑假期间,也就是每年的7月或者8月。
2.1秦岭生物多样性的综合概况
秦岭人与自然宣教中心位于陕西省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所在地,被列入全国首批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中心建于2004年,有在秦岭分布的珍稀濒危动植物标本300余号。其中包括红豆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红腹锦鸡等珍稀动植物。中心建立的宗旨是旨在“探索秦岭奥秘,展示神奇内涵,领略原始神韵,关爱地球家园,人与自然共存,同谋持续发展”。通过参观人与自然宣教中心,可以对秦岭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和独特性有直观的了解。
2.2植物学
植物学以制作标本和植物的分类鉴定以及群落观察为主要内容。常规实习包括真菌、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主要的实习内容是标本采集、制作和野外记录。
植物群落观察以平河梁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垂直带谱和太白山北坡植被垂直带谱为主要内容。太白山保护区植被垂直带谱十分明显,北坡自下而上依次为落叶栎林带、桦木林带、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4个植被带谱7个亚林带。
2.2动物学
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部分。无脊椎动物以捕捉昆虫和制作昆虫标本并进行鉴定为主要内容。并参观旬阳坝雷氏蝴蝶馆以了解昆虫的种类和多样性。
脊椎动物以脊椎动物包括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啮齿类的物种组成调查为主要内容,由于两栖爬行类和啮齿类的种类较少,因此以鸟类观察为主,并辅助以鸟声录制和动物与环境的关系调查。同时包括珍稀濒危动物饲养繁殖中心参观,濒危鸟类朱鹮及其夜宿地观察。
(1)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
位于周至县楼观台,距西安45km。是陕西唯一在全省范围内对国家重点保护一、二级野生动物实施野外抢救、饲养繁殖、科学研究、宣传教育、开发利用的保护单位。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成立以来,以抢救繁育秦岭四大国宝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为重点。通过中心的参观,可以初步了解珍稀濒危物种的野外救护过程和方法;熟悉人工饲养繁殖是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重要保护途径之一;并了解珍稀濒危物种的人工饲养、繁殖和疾病防治的全过程。
(2)朱鹮夜宿地的观察
朱鹮是全球濒危物种,主要在高大的栓皮栎、马尾松上营巢和夜栖。并且在冬水田中觅食。洋县朱鹮保护区草坝保护站的营巢地和夜宿地站位于洋县县城东北4km的草坝村,朱鹮是大型鸟类,夜宿地主要在村庄周围高大的栓皮栎上。对于朱鹮的观察,可以对这一濒危鸟类有直观的认识,而对于朱鹮保护工作的了解,可以了解濒危物种种群急剧下降的原因以及物种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艰辛。
2.3生态学
以熟悉生态学调查方法,植物群落特征分析和物种多样性分析为主要内容。通过对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调查了解植物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并计算重要性值(相对多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反映群落组成的参数。
3 实习成效
3.1在实习启动之前,准备工作充分
实习之前通过动员开会,并通过视频,图片等内容,激发学生对于野外工作的兴趣和实习的热情。而且对野外工作的注意事项和安全问题做强调,为实习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氛围。
3.2实习内容丰富多彩,安排紧凑
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内,为学生们安排了丰富的实习内容,包括植物学、动物学野外工作的方法的讲述,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的讲述,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标本制作和鉴定,昆虫的15个目标本的采集,鉴定和制作以及应用检索表的鉴定。脊椎动物鱼类的捕捉鉴定,两栖爬行类的捕捉,鸟类的观察、鉴定和鸟类群落组成,铗日法和啮齿类的鉴定,种群生态和群落生态的调查和分析,当地生态、社会和经济状况访查,生物多样性知识的普及(视频资料和课程讲述)以及创新小实验的设计。
3.3实习报告要求严格
学生实习成绩的评价以实习报告的写作为主要参考。根据实习内容的安排,我们专门编著了秦岭生物学实习报告手册,包括蕨类植物、种子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生态学五大部分,并增加了实结和实习心得两部分。每一部分对实习内容有详细的要求,实习报告一般在每部分实习完成时候要求学生当时完成并提交。并且针对每一类群的实习以组为单位进行及时的考核,让学生对实习所学内容能够认真对待,并且能够及时吸收。
3.4实习指导教材丰富,教师经验丰富
指导实习的教师均在秦岭地区从事了多年的科研工作,对当地的动植物概况了解,并且在长期的实习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依托秦岭国家级理科基地项目,已经出版了图文并茂的《秦岭植物学野外实习手册》和《秦岭动物学野外实习手册》,而《秦岭生态学野外实习手册》也正在编写中。而且关于秦岭地区的动植物已经有《秦岭植物志》,《秦岭鸟类志》,《秦岭兽类志》,《秦岭鱼类志》,《中国陕西鸟类图志》,《陕西树木志》,《陕西植被》等专著的出版,为秦岭野生动植物的鉴定和生物生态学资料的收集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通过实习,学生不仅加深了课程的理论知识,对生物学野外调查方法和注意事项也有了初步的掌握,培养了学生野外生存及工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专业、团结合作、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对动、植物的保护意识。熟悉生物学野外工作的一般规律和注意事项。
实习基地从2007年以来,除了从事本校的生物基地专业、生物科学专业和生物技术专业的生物学野外教学外,已经先后接纳了国内包括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20余所理科基地兄弟院校的近300名师生,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与国内各高校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也在不断探索和改善实习条件和实践模式。
4 实习教学的改革和未来探索
随着高校生物学课程的改革,野外实习已经不止限于标本制作和采集,而是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2]。基于这样的要求,在野外实习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兴趣,依托实习基地的现有条件和设备,设立实习创新小课题,组织学生自由申请,并鼓励学生通过实际调查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自己的设计和想法。
总之,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探索,陕西师范大学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建设已经基本成型,实习路线的规划和内容充分体现了秦岭这一地区的生物多样性的独特性和丰富性,既关注珍稀濒危物种,也关注普通和常见物种,动植物区系,生态群落和整体生态系统。实习基地拥有实习所需的显微镜,解剖镜,单筒望远镜,双筒望远镜,单反照相机,摄录机,手持GPS,冠幅仪,测树仪,昆虫标本盒,捕虫网,粘鸟网等,捕鼠夹,捕鼠笼等野外实习设备,各种动植物志和图鉴。并且通过其他高校的相互交流和学习,实习基地会继续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丰富实习内容。
参考文献
篇7
论文摘要: 本文从教师要实现角色转变、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教学活动要注意的问题三个角度分析了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旨在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一个教育专家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藏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生活。”课堂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主要形式,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则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要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必须使教与学这两个最活跃的因素真正活跃起来。
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情感教育,创设和谐的合作气氛,而采用“任务型”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是国外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种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教学途径。我国在实施《新课程标准》后把它作为一种新型的英语教学方法加以引入。是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以完成具体任务的欲望为动力,以用语言做事为完成任务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来体现教学的成效。大量的论著和实验资料表明,任务型教学理念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能体现语言价值的、先进的、有效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实际上可以认为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形象地说,就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
《新课程标准》强调通过“任务型”学习活动,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新教材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围绕话题开展的活动,即在采用话题、功能、结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开展“任务型”的活动。新教材努力倡导探究式和发现式的学习方法,提供了内容丰富的“任务型”活动素材,其中有许多“任务”(Project)需要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集体合作和课内外结合才能完成。这就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首先,教师要实现角色转变。教师应从传统的外语教学中的“主讲”和“指挥”的角色,转变为充当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还应充当学生的“活字典”、“资料库”,成为一种媒介、桥梁,做学生活动的伙伴。此外,在“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其获得情感体验、知识积累,以及自我学习的内在需求,重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
其次,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从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从传递接受式教学向以引导、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多样化教学转变,形成以任务教学为主要特色的教学模式,即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理念并根据具体需要设计或选择任务与活动,每一个任务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学习者就知道自己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是什么,就会主动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实现发现式学习。如在教八年级“濒危动物”这个内容时,可以设计下面的任务活动:1.全班活动。师生讨论目前濒危动物的种类。2.小组活动。每组选取一种动物进行准备,小组成员通过各种途径(网络﹑图书馆等),收集资料(图片﹑文字等)。3.小组集中。小组成员之间用英语交流收集到的资料,然后整合﹑修改资料。4.各小组推荐一名reporter,向全班介绍所准备动物的生活习性、分布情况、濒危原因、保护措施等,并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这样一系列的自主学习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可见,任务型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化、交际化,还可以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互相配合,互相帮助,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责任意识、领导才能等都能得到培养。
最后,设计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要注意的问题:
1.任务型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各种活动的开展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不能为了形式而不切实际地开展活动。
2.活动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脱离生活的活动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
3.活动中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发展和提高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
4.教学活动中的任务设计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深入,逐渐呈现给学生,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5.活动要有延伸性。由于英语在我国是外语教学,因此,大多数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具备语言环境。所以,活动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中,还应延伸到课堂以外的学习和生活中,尽量创造语言环境,让学生学以致用。
“教”是为了适应“学”,而不是“学”适应“教”。英语教师最重要的是精心设计教学任务,营造不同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大胆地去交际,灵活地去运用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互相配合,互相帮助,学会合作学习。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的交往能力、表达能力、责任意识、领导才能等都得到培养,最终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张海清.关于“任务型学习法”在外语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课程教材教法,2002,(11).
篇8
【关键词】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发展;措施
0.引言
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是我国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的核心,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动物的根本措施,是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目前全球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保护野生动物和建设自然保护区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石。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召开了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讨论并签订了自然保护公约。从此,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建设已成为各国保护自然生态和野生动物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建设要求国家和地方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制定相应的法律和管理制度。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自然保护区数量不断增加,面积迅速扩大。自然保护区向综合化、功能多样化的方向发展。50多年来,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立法,形成了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逐步建立健全野生动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机构,初步形成行政管理和执法体系;自然保护区建设得到快速发展,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加强迁地保护工作,拯救、繁育了部分濒危动物稀有种类;开展动物资源调查、科学研究和国际合作活动,为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严格执行野生动物进出口管理制度,加强市场检查和监督,严厉打击走私和贩卖野生动物活动;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全社会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和法律意识。我区境内森林植被茂密、优越的生态自然环境繁衍、生息着名目繁多的野生动物资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区共有野生动物19目 38科 80余种,其中鸟类12 目24 科12种,兽类4目 9科56种,两栖爬行类3目5科12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重点野生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3种.
1.基本情况
面对如此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我们充分认识到,这主要是由于(1)我区地貌类型丰富,不仅具有比较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还有山地、丘陵、洼地、滩涂、农田、等生态系统。(2)丰富的植被类型,体现了生物多样性比较显著,多种生境类型,丰富了野生动物种类资源。(3)茂密的森林、湿地自然环境适宜野生动物种群大量生息,繁衍。
2.面临问题
我区野生动物资源种类丰富,全面加强保护管理措施,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解决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方面面临的一些社会问题,具体如下:(1)近年来,许多地方食用野生动物之风日渐盛行,随之而来的非法猎捕、捕杀、经营运输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日益增多,严重威胁我区乃至全市全省的自然生态平衡。(2)由于高致病性禽流感以及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疫情的形式严峻,我省周遍一些省份也时有疫情,加之我省又处在候鸟南北迁徙飞行的重要中转站,这必将对我区野生动物资源构成严重威胁。(3)前一时期,欧美一些国家对我国的毛皮革等行业制品进行抵制,原因归为对我国经营毛皮野生动物(兽类)的经营企业采用击打、敲击、血腥宰杀方法、虐待和侵害毛皮野生动物福利行为的批评,这些新问题的出现,都表明,社会的进步,为我们保护野生动物提出了新的课题。
3.解决方案的措施
我区作为陕西省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县区之一,站在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维护自然生态平衡的高度,针对前述面临的一系列社会性问题。我区目前应该认真研究、分析具体问题,逐步架构起我区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网络,遏制非法捕杀、经营运输行为,逐步提高我区的管理职能。具体思路:(1)首先加强人们的生态道德,所谓生态道德是指人们的观念意识行为与自然和谐,与社会和谐,具体是不去非法捕杀、不买、不卖、不用、不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改变人类自身的饮食不良行为,生态是生物和环境形成的系统,若一种生物灭绝消失,将使生物链短裂,生态系统受限,生态环境会遭到破坏,这对我们人类就是一场灾难。(2)建立健全野生动物疫情监测网络体系,定期监测,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和保障人民群众卫生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对野生动物种类疫情实施严密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定期向上级野生动物主管部门报告监测内容和结果,确保监测、运输信息系统化,为防控工作提供数据基础。(3)善待野生动物,野生动物被称为自然界的精灵,与我们人类一样,都有生存于地球的权利,在驯养繁殖和经营利用野生动物时,我们应该提供毛皮动物生存环境,必要的自由活动空间,运输笼具必须满足毛皮动物生活的基本要求,取皮时必须采用人道、安全的处死方式,如麻醉注射等,反观西方一些国家在这一点上的做法确实值得我们效仿。(4)加大执法管理,严厉打击非法经营野生动物违法行为。坚持对我区野生动物经营单位监督检查,杜绝以养殖名义进行非法猎捕、收购、销售野生动物违法行为,采取强制措施,从源头上遏制乱捕滥猎等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依法管理,震慑犯罪,同时教育广大人民。
进一步提高对野生动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保护、利用和发展的关系;明确野生动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责任主体;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野生动物原生地的保护管理工作,促进栖息地的恢复和栖息条件的改善,使野外种群得到良好保护繁衍;加强对已极度濒危野生动物的人工繁育工作,积极发展人工种群,确保物种不灭绝;利用各种市场监管手段,严格控制资源消耗,推进野生动物资源的人工繁育,促使利用天然资源向利用人工繁育资源转变。建立健全保护体系;因地制宜,发展地方各级自然保护区和保护小区;强化自然保护区资源管护,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推进“一区一法”建设,严格依法管理和治理自然保护区。了解资源现状,制定体系建设和管理规划;争取政府支持,加强机构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流通领域的监管;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加大执法力度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立法研究,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犯罪活动;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公众依法保护意识;扩大信息技术在保护、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范围。
社会在发展,管理在进步,全面构建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社会,实现我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的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用全新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理念,来建设我们的管理队伍,提高全民爱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使我们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步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科]
【参考文献】
[1]宋蕾,秦天宝.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制之完善[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4).
篇9
关键词:芦苇湿地系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1 芦苇湿地生态系统的概念
芦苇湿地生态系统作为湿地的主要形式,对地球的生态平衡发挥了巨大作用,就像肾之对于人一样,湿地对地球的重要作用使人们称之为“地球之肾”。
芦苇湿地生态系统不仅在抵御山洪、控制污染、调节地球气候、保护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发挥了其他生态系统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它还是一种自然景观。
芦苇湿地生态系统特点: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可以作为很多水上动物以及其他罕见动物的栖息地,可以生产水产品和畜产品,可以用芦苇进行造纸,还可以作为娱乐开发和科研技术的研究场地。
2 湿地的功能
2.1 维持生物多样性,提供丰富的产品资源
湿地是一种水与陆地的交接地段,这决定了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上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它的高稳定性。这里不仅聚集丰富的水上生物、陆地生物,更是两栖动物的理想生存地,因此湿地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性是其他任何生态系统所无法比拟的。湿地生态系统在地球所有的生态系统中仅仅占据百分之六的微小比例,可它却聚集了世界上百分之二十的生物,特别是很多濒危动物和珍稀动物都生活在湿地。
2.2 具有丰富的水资源,能够蓄洪防旱
湿地是人类淡水资源的主要来源,由于湿地生态系统土壤的特殊性,使湿地具有其他任何土壤所没有的超强的蓄水性和透水性,具有超强的防洪抗旱功能。人类日常生产生活所需要的水基本来自地下水和湿地水,而地下水也主要来自于湿地水,因此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十分丰富的水资源,具有蓄洪防旱的功能。
2.3 降解污染、净化水质
由于湿地生态系统水流速度缓慢,使它在污染物沉降上具有极大优势。湿地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也能够通过体内的物理化学反应吸收、分解和转化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污水,达到净化水体的功效,这些都使湿地生态系统成为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中自净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在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方面的作用使它还具有了调节区域气候的功能。
2.4 湿地的社会功能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十分复杂的自然和地理条件,成为了很多动植物和濒危物种的聚居地,这些生物资源和自然景观使湿地生态系统为人类的旅游度假、教育、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场所。一部分湿地还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具有很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3 湿地的开发和利用
湿地旅游的开发:由于当今社会日益严峻的生存压力,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将面临巨大的心理负担,加上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复杂,工业生产的发展也导致了人类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化,因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理想的生态环境成为了众多的现代人内心的强烈渴望。不过,要在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条件下开发旅游资源,就要求管理人员具有十分强烈的生态保护观念和生态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及管理技能。
4 芦苇湿地的保护和管理
由于目前地球环境被严重破坏,湿地作为地球之肾,在地球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下面提供一些芦苇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方面的建议:(1)加强对湿地保护法律法规的建立和完善,依法对芦苇湿地实施保护措施,虽然我国湿地遭到不断破坏的原因是来自各方面的,因此我国最好尽快颁布并实施湿地保护方面的法律,只有明确法律条款才能实现长远的发展计划。(2)合理安排芦苇湿地的水资源,水是芦苇生态系统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国家和政府必须加强对芦苇湿地上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当他们制定经济发展方面的计划时,一定要从气候、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制定计划,不可只顾眼前利益,只有目光放长远,站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高度才能保证湿地生态环境不被破坏,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3)实现经济的生态循环化,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由于芦苇湿地生态系统特殊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历史效益,人类在对湿地进行开发时,要特别注意平衡生态、经济和社会利益间的关系,不能鼠目寸光,只顾眼前暂时的经济利益,破坏湿地对于环境保护方面的巨大环境效益。因此,我们要努力实现经济循环化,将芦苇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到最大化。 (4)加大资金方面的投入力度,建立生态效益的补偿机制。
湿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一样,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和保护。近几年,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在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中得以实施,并且取得了巨大收益。
5 综上所述,为了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必须加强对芦苇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
主要可以通过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湿地保护相关的法律、加大经济投入力度、建立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对芦苇湿地生态系统的水资源实现合理安排、实现生态循环化和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等方式实现。相信在政府的带领下,芦苇湿地生态系统能够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对江苏盐城自然保护区药用兽类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报道药用兽类共18 种,其中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 种:Ⅰ级1 种,Ⅱ级2 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动物10 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的兽类5 种。文章还介绍了盐城自然保护区主要药用兽类的生态特点和药用价值,在此基础上对保护区药用兽类资源的特点进行评价,并提出了保护、管理和利用建议。
【关键词】 药用兽类 资源 调查 评价 盐城自然保护区
Abstract:A survey of the medicinal mammals resources in Yancheng Nature Reserve Area of Jiangsu Province was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The medicinal mammals cover 18 species. Among of them, 3 species are the national protective wildlife of China, 1 specie is the first rank category and 2 species were are the second rank category. 10 species are useful or important to economy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5 species are ranked in the list of China Red Data Book of Endangered Animals. Meanwhile th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medical values of major medicinal mammals in Yancheng Nature Reserve Area were briefed. In addi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dicinal mammals resources were appraised and the suggestions of protection,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about the medicinal mammals resources in Yancheng Nature Reserve we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Medicinal mammals; Resources; Survey; Evaluation; Yancheng Nature Reserve Area
动物药材是中国传统中药材中较名贵的药材之一,是历代劳动人民预防和治疗人类及动物疾病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中国动物药材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疗效而闻名于海内外。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了蜜蜂、鹿茸、麝香、蕲蛇等的药用。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有动物药67 种[1];到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已收载动物药461 种[2]。由于动物药活性成分具有药效作用强、使用剂量小、疗效显著而专一且毒副作用小等优点,加上药源广泛,在防病治病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国内外在新药研发中,均十分注重从丰富的动物资源中发掘和筛选新的药源,尤其是近年来动物药在防治肿瘤等方面的研究更显示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3,4]。
盐城自然保护区全称为“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这是我国环保系统的一个大型鹤类自然保护区,是全球最大的丹顶鹤越冬基地,也是亚洲最大的沿海滩涂湿地型保护区。保护区内区系成分复杂,动植物资源丰富,是我国优先保护的17个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因而吸引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有关本区兽类研究仅限于对某些特定种类的生态及保护等方面,就兽类的种类组成而言尚缺乏系统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关于药用兽类资源的研究至今仍是一片空白。为了全面掌握盐城自然保护区药用兽类资源现状,以便有效保护、科学管理和持续利用,笔者于2005~2007年期间,对盐城自然保护区药用兽类资源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盐城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概况
盐城自然保护区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沿海滩涂,地处江苏省沿海中部、黄海之滨(32°34' ~ 34°28' N,119°48' ~ 120°56' E),由盐城市东台、大丰、射阳、滨海、响水等5县(市)的海岸滩涂组成,海岸线全长582 km,总面积4 570 km2,其中潮上带1 700 km2、潮间带1 600 km2、辐射沙洲1 270 km2,约占江苏全省滩涂面积的3/4,全国的1/7,而且以30 km2/年的成陆速度向东延伸。保护区的核心区位于斗龙港与新洋港出海口之间,面积达173 km2。区内地势平坦,河道港汊纵横交错,多沼泽,气候属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类型,是我国南北方的连接区,且海洋性暖湿季风气候明显,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性、海洋性、季风性的气候特征。适宜的水文、水动力与气候条件以及由细颗粒物质组成的潮滩海岸,使该区发育了多样的湿地生态类型。其独特性和重要性表现在生态类型的齐全和面积分布的集中。在人类活动日益加剧的今天,仍基本保持了天然湿地的生态结构和功能,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典型原始滨海湿地之一,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全球意义。
2 盐城自然保护区的药用兽类资源
由于野生动物的野外调查难度较大,笔者在掌握保护区野生兽类物种组成、分布和数量的历史资料,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访问调查、实地调查和专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调查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并查阅相关文献[1,2,5~7],掌握了盐城自然保护区野生药用兽类资源的最新而全面的资料。
调查结果显示,本区共有野生兽类31种(不包括完全依赖海水生存的海洋哺乳动物),其中有明确药用价值的种类有18 种,它们分别是刺猬Erinaceus dealbatus,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大棕蝠Eptesicus fuscus,南蝠Ia io,草兔Lepus capensis,赤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赤狐Vulpes vulpes,猪獾Arctonyx collaris,狗獾Meles meles,水獭Lutra lutra,黄鼬Mustela sibirica,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河麂Hydropotes inermis,小麂Muntiacus reevesi。其中,麋鹿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水獭和河麂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刺猬、草兔、赤腹松鼠、貉、赤狐、猪獾、狗獾、黄鼬、豹猫和小麂等10 种是国家保护的“三有动物”(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动物);大蹄蝠、水獭、豹猫、麋鹿、河麂等5 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
3 盐城自然保护区主要药用兽类简介
3.1 刺猬刺猬又名刺团、刺猪、猬鼠等,是较原始的哺乳动物,隶属于哺乳纲食虫目猬科。刺猬是一种较珍贵的野生动物,广泛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等地区,盐城自然保护区也有一定的资源量,是当地常见的野生兽类。由于野生刺猬资源不足,不能满足药用和食用的需要,局部地区已开始人工养殖。刺猬主要栖息于森林、草丛、荒地等环境中,挖洞为穴,行动迟缓,自卫能力差,主要靠夜行、逃遁、躲藏或棘刺防御敌害。杂食性。有冬眠习性。
刺猬是传统的药用动物,猬皮和胆是传统中药材,《神农本草经》[1]《本草纲目》 [2]等对猬皮入药都有记载。其皮古称异香、仙人衣,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味苦、甘,性平,无毒,具有行气解毒、消肿止痛、收敛止血、固精摄尿等多种功效,主治痨伤咳嗽、反胃吐食、腹痛疝积、痔漏便血、子宫出血、遗精阳痿、遗尿尿频、肝硬化、高血脂、血栓等病。
3.2
猪獾猪獾又名沙獾,为食肉目鼬科兽类,在我国广泛分布于华南、西南、华东、华北、东北以及陕西、甘肃等地。猪獾曾是盐城自然保护区的常见种类,但由于其生存环境的恶化,资源数量正迅速减少。猪獾栖息于森林、灌丛、河流旁,挖洞而居,夜行性。性凶猛,勇于自卫,有冬眠习性。食性杂,喜食各种动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中尤喜食蚯蚓、青蛙、泥鳅、天牛、鼠类等;植物性饲料中尤喜食玉米、小麦、红苕、花生等农作物。学者们已开始对猪獾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繁殖特性等进行研究,以期为野生猪獾家养提供依据。
猪獾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兽类,其肉、毛皮有一定的利用价值,特别是药用价值较高。獾油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其药理作用中医认为有补中益气、消肿解毒、润燥,治疗中气不足、子宫脱垂、半身不遂、胃肠溃疡等;外用治疗烧烫伤、痔疮、皮肤皲裂,还可养颜护肤。
3.3 狗獾狗獾又名獾、天狗、山獭、山狗,隶属于食肉目鼬科。在我国,除台湾和海南省外,其它各省都有分布。盐城自然保护区的狗獾属北方亚种,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数量甚多,是冬季狩猎的主要对象,但由于当地经过大规模的农田整修和荒地开垦,适于狗獾生活的环境大多消失,其种群数量大为减少,目前已难觅踪迹,若不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估计该种群不久会在当地绝迹。狗獾主要栖息于森林、灌丛、荒野、沙丘草丛及湖堤海岸,挖洞而居,昼伏夜行,视觉、嗅觉灵敏,有冬眠习性。狗獾为杂食性动物,因危害农作物和破坏堤岸,一直被认为是害兽。
狗獾虽为农业害兽,但却是一种皮、毛、肉、药兼用的野生经济动物。其药用价值獾油具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润肠的功能,内服可治咯血、子宫脱垂等。外用可治痔疮、烫伤、疥癣、烧伤等,用其抹擦后,立即止疼,伤面复原速度快,并且不留明显瘢痕。
3.4 河麂 河麂即牙獐、獐子,为偶蹄目鹿科动物,是一种小型鹿类。过去曾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大陆近水区域,但由于环境变化和人类的干扰,其栖息地越来越小,目前我国河麂主要的4个分布区分别位于浙江舟山群岛、江西鄱阳湖地区、湖南湖北洞庭湖地区和江苏沿海滩涂,盐城自然保护区是其中分布最北的一个种群,数量已不足1000 头。河麂常栖息于河岸、湖边、海滩芦苇或茅草丛生的环境,也会生活在林缘灌丛,性喜水,能游泳,感觉灵敏,善于隐藏,独居或成对活动,性情温和。植物食性,主食青草嫩叶。
早在《本草纲目》以及近代的中药志等文献都有河麂的药性记载,其骨和肉均可入药。据《中药大辞典》载:獐肉“补益五脏”;骨“益精髓,悦颜色”,主治产后虚乏,五劳七伤,虚损不足,脏腑冷热不调。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河麂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衰老、促进溃疡愈合等多种功能[7]。
3.5 麋鹿 麋鹿又名“四不象”,隶属于偶蹄目鹿科,是一种原产于我国的世界珍稀兽类。麋鹿曾广泛分布于中国,由于栖息地破坏和过度捕猎,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我国灭绝。198608我国从英国伦敦的七家动物园引种39头麋鹿,在盐城自然保护区的大丰市沿海滩涂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麋鹿保护区——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着力麋鹿物种保护及种群恢复,目前已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种群(种群的个体数量超过1000头)、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麋鹿基因库,麋鹿也已从《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剔出,转为“珍稀”动物。
麋鹿体型较大,具有良好的经济性能,除了肉、血、皮等可供利用外,麋鹿茸是中国传统的中药材,根据现代医学研究,麋鹿茸对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性机能、外伤等有明显的疗效。另据北京市理化测试分析中心以现代医药科学方法实验研究证明,麋鹿角内含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激素等,具有提高免疫功能、抗疲劳、抗衰老、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改善体质等功效。相关临床实验也证明,麋鹿角具有滋阴益肾之功效,适宜于女子生理特征,虽短期应用,仍然收到了肯定疗效[8]。
4 盐城自然保护区药用兽类资源评价
4.1 种类不多但地位较独特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较为复杂的地形,保存比较完好的植被,灌丛、芦苇、草坡、沼泽、农田、水域交错分布,构成了生境的多样性,适应多种动物的栖息繁衍,使盐城自然保护区物种丰富度较高,尤其鸟类资源十分丰富,据记载保护区共有各种鸟类达394种之多。而保护区共有野生兽类31种(不包括完全依赖海水生存的海洋哺乳动物),其中有明确药用价值的种类18 种,种类虽然不多但其地位较独特。
盐城自然保护区在动物地理区划上属于古北界华北区和东洋界华中区的交汇区,兽类区系组成及地理分布相对复杂,在18 种药用兽类中,古北界种类8 种、东洋界种类9 种,另有1 种广布种,因而具有南北过渡的特征。同时,盐城自然保护区又是一些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的栖息地和保护地,药用兽类也不例外,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麋鹿自然保护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种群,并且从1998年起多次开展麋鹿野生种群恢复试验,2003年野外放养的麋鹿成功地繁殖出子二代,为拯救一度在自然界灭绝的珍稀动物麋鹿作出了突出贡献;这里还是我国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河麂的4个主要分布区之一,与河麂种群的保存与恢复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些都是盐城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资源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也是盐城自然保护区药用兽类资源地位独特之所在。
4.2
生态类型多样,是维系生态平衡的重要环节物种的分布及其丰富度与地形、植被、食物资源、气候等密切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适于开阔地生活的中小型兽类、草食性兽类等共同构成了盐城自然保护区药用兽类的基本种类组成,按其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的不同,这些兽类可分为以下4种生活类群。
4.2.1 空中类群主要是翼手目的大蹄蝠、大棕蝠、南蝠等,它们黄昏开始活动,在空中捕食各种小飞虫,凌晨前归隐,栖居于屋檐、墙缝、树洞等处。此外,树栖种类赤腹松鼠主要栖息于混交林、针叶林、次生灌丛等多种生境。
4.2.2 天然荒草地、沼泽芦苇地、天然或人工林地类群包括偶蹄目的麋鹿、河麂、小麂等草食性兽类,食肉目的黄鼬、猪獾、狗獾、赤狐、貉、豹猫等,食虫目的刺猬等以及兔形目的草兔等。它们适应于野外多种生境,构成了滩涂兽类的主要组成部分。河麂、小麂白天在白茅草地或大米草草地中休息和藏身,晚间出来觅食;黄鼬栖息于灌木草丛中,居于洞隙或树穴,捕食鸟、鼠等小动物;刺猬在野外草甸、土洞内、树木的翘根下、杂草、灌木丛中及居民区的草垛中栖息;草兔生活于荒草和灌木地带,白天躲在杂草及灌木丛中,晚上出来觅食,食性杂。
4.2.3 居室和农田类群 主要包括啮齿目的褐家鼠、黄胸鼠等,它们多活动于住宅、仓库、农田、草地及荒地等处,作为人类伴生动物,这是一类对人类健康和农业生产有害的小型兽类,但褐家鼠、黄胸鼠同时又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4.2.4 半水栖类群仅鼬科水獭 1种,主要栖息于河、湖泊岸边灌丛,善于游泳和潜水,昼伏夜出,以鱼类、鼠类、蛙类、蟹、水鸟等为主食。
由于盐城自然保护区药用兽类生态类型多样,它们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维系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环节。
4.3 种群密度过小,需要十分注重资源保护盐城自然保护区自然条件优越,药用野生兽类种质资源独特,这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但据调查研究和分析,本区许多药用野生兽类种群密度过小是突出问题。比如,这里是我国河麂主要的4个分布区之一,但目前盐城自然保护区的河麂数量也只有几百头,前景不容乐观;猪獾、狗獾曾是盐城自然保护区的常见野生兽类,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数量甚多,而目前已难觅踪迹;水獭、豹猫等在该地区均有分布记载,但此次调查未发现野生实体。即使是在盐城自然保护区数量相对较多的刺猬、草兔、黄鼬等药用野生兽类,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其数量也都有了明显下降,面临着商业性受危,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在盐城自然保护区的药用兽类资源利用中需要妥善处理好开发利用与资源保护的关系,要切实加强对药用野生兽类资源的保护,在进行开发与利用的同时,更应加强保护与恢复。为此,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4.3.1 根据不同药用兽类的资源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保护和利用工作对于濒危或珍稀药用兽类,要严格禁止或限制对资源的利用。比如,这里虽有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种群,麋鹿也已从《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剔出,转为“珍稀”动物,但麋鹿远没有恢复其野外生存能力,不宜开发利用。对于一般药用兽类,在资源丰富和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在保证资源不受威胁、能持续发展的情况下,进行有计划的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并且对动物的不同产品进行综合利用,提高利用效益。比如:黄鼬,其肉有治疗遗尿、淋病等药用功效,而黄鼬又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小型珍贵毛皮动物;水獭,其肝入药,有补肝和止咳功能,主治虚劳、盗汗、咳嗽、夜盲等症,而水獭的毛皮又极其珍贵;小麂肉有补气、暖胃、化湿、祛风的功能,茸有壮阳的功效,而小麂肉可食,麂皮可用以制革,所以在开发利用这些药用兽类资源时,一定要注意综合利用,避免资源浪费。
4.3.2 重视药用野生兽类栖息地的保护,实施生态恢复与物种保护工程对湿地生态系统生态过程、健康、恢复与评价是目前国际湿地研究的热点和前沿,盐城自然保护区滩涂湿地生态系统为种类和数量众多的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地。该区药用野生兽类种群密度过小,部分种类在当地面临灭绝。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围海造田和发展滩涂养殖业,不仅使滩涂湿地的自然景观遭到严重破坏,而且大大降低了滩涂湿地调节气候、储水分洪、抵御风暴潮及护岸保田等的能力;二是当地人口数量的增加和人类生产活动,直接挤占了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使滩涂湿地面积减少,导致药用野生兽类赖以生存的生境丧失和生境破碎;三是环境污染尤其是水环境遭受污染,造成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的恶化。因此,要进一步强化滩涂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规划,实施滩涂的适度开发、合理开发,严格控制污染源,着力滩涂生态环境的改造,更好地实施生态恢复与物种保护工程,为野生动物包括药用野生兽类提供充足的、良好的、和谐的栖息环境。
4.3.3 以科技进步促进药用野生兽类的保护和利用科学技术是保护和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基础。盐城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药用野生兽类资源地位较独特,但科研基础较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药用野生兽类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的研究。研究的重点是:滩涂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功能及其在药用野生兽类的保护和利用中的应用、保护区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规划及湿地生态环境改良、重要物种特别是珍稀物种的生态分布及其演替规律、药用野生兽类的人工驯养与繁殖、药用野生兽类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及综合利用等,以更好地提高药用野生兽类管理、保护、驯养和利用的水平和成效,使其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1] 王家葵,张瑞贤. 神农本草经研究[M]. 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
[2] 明·李时珍. 本草纲目,校点本[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2976.
[3] 孙 捷,高 莉,单保恩. 动物毒素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新药杂志, 2006,15(13): 1044 .
[4] 张霄峰,刘占文,党海珍. 几种动物药治疗肿瘤的实验与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07,34(6): 858 .
[5] 《中国药用动物志》协作组. 中国药用动物志,第1册[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1.
[6] 《中国药用动物志》协作组. 中国药用动物志,第2册[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