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的介绍与理解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兽医的介绍与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兽医的介绍与理解

篇1

[关键词]开场课 介绍缺位 英语“结构―情景―交际”模式

一、目前的“开场课”存在的问题

“开场课”上哪些该讲,哪些不该讲,其边界又是什么呢?先看看往往缺位什么:

1.“相互介绍”缺位。在我校高一年级的英语“开场课”上,存在“不作自我介绍”、“自我介绍过分简单”和仅作教学任务的介绍等现象。

(1)不作自我介绍。教师绕过应有的自我、师生之间的介绍,直接步入授课程序。这样的教学程序设计,可谓是直奔主题。导致“直奔主题”的原因是,新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在“开场课”上向学生进行自我介绍,更没有必要组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认识。他们以为,开学伊始,互相不了解是正常的,慢慢相处之后,彼此之间自然就熟悉。于是就迫不及待、一板一眼地照本宣科,过早地进入教学程序,生怕耽误一点“宝贵”时间。这种做法看似珍惜教学时间,实则是走了弯路。

中国是个熟人社会,凡是认识的人之间,交流起来就容易,反之不认识、不熟悉的人之间就有障碍,这是屡见不鲜的。语言习得也是这样。因此,英语也有交流的需要。为了交流的需求,也同样需要培育交流的良好环境,也需要构建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否则,其教学效果会事倍而功半。

开场课的教学设计缺少了自我介绍,不仅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也是和“结构―情景―交际”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悖的。

(2)过分简单的自我介绍。开场课上,仅简单介绍自己的姓名,一句话就敷衍了事也是不恰当的。客观地说教师在开场课上作了自我介绍,总比压根不介绍要好,毕竟是进了一小步。但英语课堂上含蓄地、简单介绍,只能给学生留下一种非常冷淡、不愿意与学生多交流、不太容易亲近的印象,给日后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给语言学习设置了人为的障碍。

导致自我介绍过于简单的根本原因,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民主”的深刻含义,没有认识课堂教学上对同学们尊重不够;没有意识到教学是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事。没有从“结构―情景―交际”的课堂教学模式出发,因而没有认识到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学习的内在规律。要是这样的话,就做不到“听说领先,读写跟上”,而只能是会应试的“聋哑”英语。

(3)“仅作教学任务介绍”。有的教师不是向学生介绍自己或组织学生相互介绍,而是生冷地介绍了很多英语课上的进度、要求、纪律、考试、等第、分数等等。这种介绍显得规矩至上,笔者把它叫做“任务介绍”。

“任务介绍”容易使学生从开场课开始,就感到英语学习是一个沉重的负担,需要遵守很多纪律、完成很多学习任务,想必沉重而乏味的课程任务会接踵而来。这种开场课一下子就会把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降到了最低点。

导致“任务介绍”的原因还是思想认识。这些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并不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而是以任务为本。没有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任务的完成,归根到底要靠学生“学会”;而要过“学会”这条河,就要先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船或桥就是要“学会”变为“会学”。要“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就先要构建“结构―情景―交际”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得学生在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中越来越“会学”,进而乐学,直至志学。

2.开场课缺少自我介绍和相互介绍的弊端。中国传统政治奠基于商鞅,粗成于秦始皇,大成于汉武帝。独尊儒术就是独尊皇权。正因为这种背景,使得百年来中国多次借鉴西方的政治改革都半途而废。改革在其他领域都能大显神通,一旦延伸到政治领域,马上就寸步难行,最后总会爆发事件,使改革者措手不及,全军溃败。这种政治影响了社会文化,影响了教育,也传递影响了校园文化。使之自觉不自觉地成为社会认同,使社会成员崇尚“官本位”,(学校里的官也代替了学,也相应地剥夺了教师改革的主动权、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在培养人方面追求成龙成凤式的“龙教育”(与市场经济脱节,不愿作普通的工人、农民)。整个社会、学生、家长的传统其鼎礼膜拜的是天地亲君师,从而使课堂成了满堂灌、一言堂的地方。这种“政治―社会―教育―校园”的一系列的文化土壤上,生存出开场课“自我介绍和相互介绍”缺位的局面是很自然的事。

美国制度被诩为是“一种由天才们设计,使蠢才们可以运作的体系”。一种坏的制度可以使好人做坏事;一种好的制度也能使坏人做好事。其中,民主恐怕是最要紧的。没有民主,就没有持久的崛起。民主思想的传播不受国界限制,当然也不受历史限制。高楼万丈平地起,国家、民族的成功与崛起在教育。民主首先要从教育做起,学校的教育要以民主出发、要从课堂教学做起,课堂教学要从开场课做起,开场课要从介绍做起。

二、英语开场课“介绍”缺位归因

篇幅所限,本文仅从文化传统的影响,对影响学生学习兴趣认识不足,对英语学习规律的关注不够等方面作浅显讨论。

1.传统文化中落后因素的影响。在比较中西方文化时,社会学家得出这样的结论。以基督教文化为底色的西方文化为海洋文化,开放性是其特点。在爱“人”方面是这样表现的:海洋文化是商业文化为主体,有公平交易的诉求,追求自由平等博爱,要求公开公平公正,如此产生的自然是公民意识。

先生在1948年就提出,中国的社会结构就像一块扔进水塘的石头而形成的波纹,个体自我是中心点,它是其社会世界的中心,而其他人则如同大小不等的波纹围绕着中心。费先生理解的中国文化,是以儒道佛文化为底色的中原文化,属黄土文化。封闭性是其特点。黄土文化是农业文化为主体,倡导百善孝为先。对人亲疏有别,即使在“仁者爱人”方面也是先亲爱者、再父母、依次是兄弟、近亲、远亲、同事、好友……这样一层一层地爱下去,就像石头投入湖水中,一圈一圈地由内及外,这就是典型的熟人文化。它不是公正公平公开为价值诉求的。社会关系是由不断形成的私人联系所构筑的一张网络。由此产生的不会是公民意识,而只能是缺少公德的臣民意识。换句话说,今天的社会如此不公,也是此文化的必然结果。这种文化背景下,人们不太张扬,比较含蓄,见面不轻易主动自我介绍。它一定程度上不利于语言学习,不利于非母语习得。

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传统这么深广,在与人交流方面,在语言习得上,我们不可能不受文化中落后因素的浸染。

当然,古代四大古代文明中除中华文明外,其他三大文明也有不足。以基督教、伊斯兰教为例,其信仰的排他性就不如中华文明的(和而不同式的)包容性、创新性。这也是为什么包括印度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在内的古代其他三大文明至今全部断流、烟飞灰灭,而唯有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原因。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要传承发展,就不能在西方宗教面前有半点褊狭和局促的表现。而要继续包容地学习、吸收、消化蓝色海洋文明的精华。在英语课堂教学上,特别是在开场课上更是要引进、吸收、消化这种优良的基因。提出厘清英语开场课边界的本身,就是要与传统的落后文化因素决裂。只有提到公民意识高度,只有自觉养成公开公平公正习惯,才能汲取海洋文化的营养,才能在英语开场课上主动地自我介绍、相互介绍。也才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英语)语言的学习。这是本校倡导文化建设的原因;也是把“民主、进取、开放、创新”作为校风的理由;也是把“结构―情景―交际”作为英语课教学模式的初衷。

2.对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认识不足。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任课教师人格力量的影响不可低估。实践证明,如果学生喜欢某一位老师时,就容易喜欢这位教师所教的学科。几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与以前的教师相比,在开场课上学生并不是在乎新教师的业务水平是否更好,而是对此教师的接受程度有所不同。接受得越好,学生就越喜欢该教师所教的学科,反之亦然。因此华东师范大学的熊川武博士对这一现象做过专门的研究分析,并得出“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本人。”的结论。

开场课的效果如何,不仅关系到师生双方在彼此心中所留下的第一印象,决定学生们今后对这个教师的喜爱程度和在这门学科上的热情和投入程度,更会给接下来的整个学年甚至将来更长时间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影响,这是其一。第二,英语这门注重交流的语言学科尤甚,语言的交流是建立在情感交流的基础之上的,轻松、融洽和包容性强的课堂氛围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有效进行所必不可少的条件。那么,怎样才能从第一堂课就让教师在学生们心中留下一个好印象,让他们感受到英语课堂的生动性与包容性,鼓励他们在今后的英语课上畅所欲言呢?首先教师要有民主意识,其次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最后要强调师生情感及相互关系。

总之,只有注意到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认识到人格力量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凝聚作用,也才会特别关注开场课上的介绍,也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对英语学习规律的关注不够。学生对于不同学科的学习兴趣是不一样的,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除了学习者个人兴趣和历史外,英语课堂教学还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来设计。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语言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注重对语言认知能力的培养。据此,南外仙林分校为有利于交流,有利于语言学习,每个大教室旁都有个小教室,凡上外语课都有一半学生到隔壁的小教室上课。这样一个班只有20人,这就达到了欧洲、美国的小班水平。为此全校外语老师也超过了100人。其次,用“结构―情景―交际”的教学模式运作,上课时大家都处在一种对话、交谈、辩论、讨论的情景中,不停地操练、对话,可以使学生的听力处在较高水平。

因此,学生在此情景下,取得的学习成果各项指标都较为理想。由上述实践得出结论,在语言学习中,学生要认知学习内容,是与其发生的情境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的。良好的学习情景往往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明确问题,进而愉快地解决问题进而达到发展能力的目的。该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真实的情景,使学生更真实地融入到情景中去体验其过程,使他们产生学习的需求,并达到主动构建知识的目的。

总之,不注意学生学习英语情景,也是没有划分好开场课边界,就是不注意语言学习规律的表现;这也是造成开场课上“介绍、相互介绍缺位”的重要归因。

三、对英语“开场课”的建议

建议从提高认识,改革不合理的评价机制和注意具体工作方法几方面入手。

1.明确应有的认识。建议从文化的深层次、教师人格力量和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上提高认识。

(1)社会正由过去的笼而统之的“人民”,进化到“公民”这样一个新概念上来,“人民”带有某种抽象性与假设性,是意识形态的政治话语的表现,行政权力者所做的一切,都可以被视之为“为人民服务”,“人民”被动地接受一切权力服务,而自己没有权力主张与具体诉求。公民却是一个个具体的纳税人,不同的阶层、不同的利益团体都有不同的发展主张,公民社会的领导者需要调研公民意见,调研执政思路,满足社会需要。学生是未来的公民,现在就有学习的需要,学校应该满足这些合理的需要。

从文化的深层次提高认识,即既要发扬中华文明优良传统,也要剔除其不良文化的糟粕。只有从公民意识的高度来认识,才能把师生从上下关系转为平等关系。只有认识到位,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真正的教学民主;才能使“结构―情景―交际”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成为顺理成章;也才能厘清边界,使“自我介绍、相互介绍”成为开场课上的必不可少的事。

一个有远大理想和抱负的民族,绝不迷信一时的金钱、军事力量。它可以信赖的,是制度的力量。美国成功的秘密不在于华尔街,也不在于硅谷,真正的秘密在于长盛不衰的法治和法治背后的制度。其中,民主思想的传播既不受国界限制,也不受历史限制。更不受(教育这个)领域的限制。民主首先要从学校做起,学校的教育要从课堂教学做起,课堂教学要从开场课做起,开场课要从介绍做起。这就是英语开场课问候介绍必须到位的逻辑。

(2)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从尊重学生开始的。从理论学习中知道,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从尊重学生开始的。“要尊重学生”――这就是帕夫雷夫学校的校长和整个教师集体所确立的首要信条。“没有对受教育者的爱和尊重,就没有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的教育。”搞明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完成教学任务首要的是解决学生的学,知道学生学会不如会学;弄清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弄清教师人格力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从而真正弄清为什么开场课需要交流与介绍。建议教师在所做的课题研究中,把它列入目录。把这个小问题当作一个大项目来抓。“要成为孩子的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把心事花在学生身上,就能影响与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任课教师人格力量的影响不可低估,而它是从尊重学生开始的。

(3)继续深入对“结构―情景―交际”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让同学们进一步掌握英语学习规律,使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所创新,有所新的突破。为办对人民、对社会、对学生终身负责任的学校,彰显南外仙林的办学特色。从中找出在开场课中有介绍、相互介绍的设计的理论根据和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2.改革不合理的评价机制。长期以来,“应试本位的”的教育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分数本位”的评价观,使本应着眼于“人”的发展丰富多彩、充满生命活力与情趣的学习生活、校园生活,被妖魔化为见“分”不见“人”的机械的认知活动。课堂的“灌”,作业的“滥”,考试的“多”,管理的“死”,使学生成了学习的容器、考试的机器。要改变这种现象,使课堂教学回归到教育的轨道上来,就要从改革不合理的评价机制起始。特别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在对开场课的具体考评上也要有所作为。否则英语开场课上的自我介绍、相互问候就会腰斩、流产。

3.具体操作的建议。建议给学生创设一个情境。从开场课起始,不仅仅是为了介绍而介绍,而是教学要沿“结构―情景―交际”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轨迹展开、深入。给学生创设一个需要进行自我介绍和彼此认识的情境,让师生、生生之间的自我介绍、相互认识变得自然流畅而有声有色。这样,教师的自我介绍可以通过师生间的互动来完成,教师把与自己各方面情况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然后提出问题“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I am?”由学生们小组讨论,得出这位老师是一位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的爱好等等;而学生的自我介绍也可以先在小组内进行,然后以“I have a friend.”为题,让学生介绍一位他在刚刚的组内介绍中认识的新朋友,这样的生生互动,既发挥了学生们说英语的主动性,不会枯燥无味,又可以促进新的班级中学生们的相互认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景黎.让“结构―情景―交际法”在英语课堂中绚丽绽放[J].科学教育,2008,(4):38~40.

[2]刘亚洲.西部论[J].凤凰周刊,2010,(22):41.

[3]徐梓.天地亲君师流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01~108.

[4].差序格局[A].乡土中国[M].凤凰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4):21~28.

[5]谭军武.在自我与他者之间[J].读书,2010,(6):92~95.

[6]钱林森.和而不同――中法文化对话集[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151~153.

[7]罗素.中国问题[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6,(12):63.

[8]熊川武.学校管理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8):289.

篇2

诊疗技术是灵魂选用教材较关键

学习中兽医的目的就是为了诊疗动物疾病,保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人们提供优质安全的畜产品。动物病证治疗是中兽医学习研究的最终目标和中兽医各门学科的归结点,数千年的临床实践积累了浩瀚而宝贵的资料。在目前已经问世的高职高专教材均对病证进行了有益探索,其目的还是为了便于大家掌握、应用,更好地理解中兽医学。

作为世界上享有盛誉的中兽医学,在长期发展中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兽医学,应该按照传统分科模式教学较妥,我主编的《中兽医诊疗技术》(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畜牧兽医类规划教材、21世纪高职高专畜牧兽医类专业规划教材,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2011年1月第二版、2012年8月第三版)就是在继承于船(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已故教授)主编的《中兽医学》教材(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农业出版社1987年5月第二版、1979年7月第一版)内科、外科、胎产(产科)、幼畜四科基础上增加温病、虫证两科(合并胎产、幼畜两科)并侧重犬猫病证,由于中兽医内科是中兽医临床各科的基础和核心,因此还按照犬猫、猪禽、马牛顺序进行病证介绍,同时简略介绍了各分科发展历史,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兽医学,提高大家对中兽医学习的兴趣。

“中兽医诊疗技术”在已经公开出版的各种层次《中兽医学》教材中均有内容,如高职高专教材《中兽医学》(“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高等职业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高职高专规划教材、21世纪农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8月、2006年8月第二版、2014年8月第三版)、《中西兽医结合应用技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成果,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年4月)、《新编中兽医学》(全国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农业部兽医局推荐精品教材,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8月)、《中兽医防治技术》(高职高专“十二五”规划建设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高职高专规划教材、21世纪农业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2012年2月第二版)、《中兽医应用技术(中兽医学)》(高职高专畜牧兽医类专业系列教材,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2010年11月第二版)、《中兽医》(高职高专“十一五”系列教材,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中兽医学》(全国高等农林专科统编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3月、全国农业高等院校规划教材,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9月)、《宠物中医诊疗》(全国农业高等院校规划教材,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8月)、本科教材《中兽医学(精简版)》(普通高等教育农业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年1月)、《中兽医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科学出版社2013年7月)、《中兽医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8月第三版、2011年6月第四版)、中职中专教材《中兽医学(中兽医基础)》(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12月、2009年4月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中兽医学》(全国中等农业学校教材,农业出版社1979年8月、1995年10月第二版;全国农民中等专业学校试用教材,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5月),涉及病证的教材只有内科、外科两种三本,即中兽医专业教材《中兽医内科学》(中等农业学校试用教科书,农业出版社1961年8月;全国中等农业学校教材,农业出版社1979年6月、1998年5月第二版;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1年4月)、《中兽医外科学》(中等农业学校试用教科书,农业出版社1961年9月)、《中兽医外科及伤科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年4月)。

此外,科研院校编印的病证中兽医防治专著也值得参阅,个别虽然出版时间相对较早,但中兽医特点相对较强,如:《中兽医诊疗技术》(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农民技术员培训教材,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7年7月)、《中兽医诊疗手册》(金盾出版社2006年3月)、《中兽医治疗学》(农业出版社1963年1月、第二版1972年7月)、《新编中兽医治疗大全》(中国农业出版社1993年12月)、《中兽医临证备要》(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8月)、《中兽医临证要览》(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5月)、《实用中兽医诊疗学》(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年6月)、《家畜常见病中兽医诊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9月)、《中国兽医秘方大全》(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8月)。

初学者,建议首选中职教材(浅显易懂),有一定基础后才选用高职高专教材(侧重操作技能),如是高职高专毕业生,则可购买本科教材(理论较强)参考。执业兽医资格应试者,首选中国兽医协会当年组织编写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中国农业出版社在四五月公开发行,一般分上下两册),因每年需按照新的要求(如法律法规的变化、兽药使用的变化、考题的侧重变化等)进行适当修订,考试试题、标准答案均出自该书。笔者浏览了农业部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委员会历年印发的《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中兽医学部分相对稳定:2014年版与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相比,内容完全一样,考试均涉及中药151种、方剂54个、常见病证10个,与2009年版相比,针灸方面虽然少了猪的常用穴位及常见病针灸处方,但方药方面已全部覆盖。纵览2014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兽医全科类)书籍来看,中国兽医协会依据《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组织编写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兽医全科类)》被确定为国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唯一指定用书,部分出版社联合有关院校兽医专家根据此书衍生了许多辅导用书,如中国农业出版社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用书总计10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分上、下两册),并且针对不同考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按照系统复习、强化弱科、考前冲刺、考前模拟四个阶段进行分类,紧扣新考纲的变化,每本用书均有防伪标识;其中《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单元强化自测与详解(临床兽医、基础兽医、预防兽医)》、《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点精讲与答题技巧》均随书赠送考前冲刺模拟题和培训视频。化学工业出版社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必备丛书共计5册,其中《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通关宝典》三册(临床兽医学部分、基础兽医学部分、预防兽医学和法律法规部分)和《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综合模拟题及考前冲刺》、《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各科目考点试题解析与实训》。在已出的辅导用书中,题解类占了很大部分,其中以陈明勇(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主编本为主,2014年就有5种:《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仿真模拟试卷》(中国农业出版社)、《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点精讲与答题技巧》(中国农业出版社)、《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前自测模拟试卷》(中国农业出版社)、《国家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全真模拟标准试卷》(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及《执业兽医资格考试7天考点速记本》(中国农业出版社)。此外,还有孙卫东(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主编的《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综合模拟题及考前冲刺》(化学工业出版社)、孙永学(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主编的《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各科目考点试题解析与实训》(化学工业出版社)、刘娟、黄庆洲(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动物医学系)主编的《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点解析及考前冲刺练习题》(中国农业出版社)等几种。

篇3

关键词:中兽医,教学改革,教学模式,兴趣小组

《中兽医学》在畜牧兽医专业中作为一门主干课程,在中兽医教学中起著承前起后的作用,传统的《中兽医》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相对独立的不可缺少的临床理论和实践知识,而且在中兽医基础和专业课程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中兽医学包括了西医的全部各门类的内容,甚至有些是西医以外的内容,这就是中兽医的阴阳五行,八纲辨证,整体观念[1]等等.是中兽医学的特色理论.随著教学教育模式的转变及培养高职高专学生增强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应用型人才,适应社会的发展,更好的服务於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1.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育观念

传统的中兽医教学理论以教师讲授知识,学生掌握知识为核心,为了满足社会人才现代化要求,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目标,在新形势下的教学中不仅要讲授基本知识,更要把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几十年来我国的中高等中兽医学教育经历了以知识教育为主,轻视了实践教育培养人才动手能力较差於社会的发展很不相应,必须向知识—能力教育的转变,进入21世纪的教育模式是从知识—能力教育,转变为知识—能力—素质的教育.然而长期以来,《中兽医学》的课程教育实施的是一种计划体制办学的「应试教育,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2]重课堂书本的讲授,轻课外知识的拓宽,部分学生眼高手低或高分低能的现象普遍存在,不但脱离了临床实践,而且使新一代兽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受到阻碍,远远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新世纪人才的需求,因此,巩固中兽医学的基础理论,拓宽知识面,加强实践技能,突出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应该是目前《中兽医学》教学的明确目标和根本宗旨.

2.探索改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内容.随著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招生规模的扩大以及专业和专业方向扩展,现行的《中兽医学》教学模式显得过於单一,在满足专业目标培养方面优显欠缺.[3]《中兽医学》的教学虽然充分强调了基础知识趋同的教育指导思想,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拓宽知识,发展个性和激励创新的教育原则,忽视了能力操作的培养.因此,要强化目标教学,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科目设置.不能一律使用同一「大纲按同一进度授课,而应当区分不同专业,不同班级,根据学科的内容特徵,教师能力的专业特长,学生的层次和专业来选择和运用相对适宜,有所侧重的教学内容,制定不同的大纲要求授课.在实施前期趋同,打通基础教学的同时,针对不同的专业留有充分发展特色的余地,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特点,辅以相关的选修课,实验课,技能实训及社会实践等形式的课程.加强专业学科的基础知识,拓宽方向,发展个性和激励创新.在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调动与发挥,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现以我系所开设的《中兽医学》的课程为例,提出相应的课程设置和知识板块与同道共同探讨.

2.1畜牧兽医专业开设的《中兽医学》教学内容较多,阴阳五行,知乎者也学生不易接受,难以理解,给授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以中草药这一部分来说教学内容较多,学生要学习400余种中草药,从性味,归经,炮制,功能,主治,剂量等,其难度是很大的,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感和厌烦的心理.在目前的教学内容中,对辨认中草药标本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学生对药物形态缺乏了解,缺乏感性认识.[4]因此,中草药教学在使用彩色挂图和中草药原始标本,就地采集的中草药标本等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又增了中草药药性的鉴别.课堂讲授与直观教学相结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授课法,有助於加强学生对药性,药效的理解,能够变抽像为形象,增强感官认识,并可同时拓宽中草药的知识面;其次,有助於在未来的临床用药中,应对各种复杂,繁多的临床证中束手无策,辨证准确而方药疗效平平仄仄的现象.前人曰:「今之医者唯知定方,其药则惟病家取之肆中,所以真假莫辨,虽有神医不能以假药治真病也.医者不知药而用方,其难也将致实.所以临床用药犹如鱼水之关系.

3.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多文化教学课堂讲授是教学的窗口,是人才培养的主陈地,以往教学多以老师满堂灌为主,我认为这种传统的「填鸭灌输式教学方式不能完全适合现代的教学.应根据中草药的学科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1学习辨证用药,重在能力培养.辨证用药是临床用药过程,从辨证审因到选方用药是熟练应用中兽医基础知识转化技能,教学是对这种能力的培养.学习辨证用药的过程是:由功效引出适应证,通过教师讲证析因,落实於药性知识,此即大纲中要以功能联系主治,用法,有机地将几方面内容结合起来,并突出要点的要求.在这一教学过程中,相当多的内容属於基础知识范畴,特别是适应症,对学生来说是未知数,几百种中草药名,上千条适应症,涉及临床多学科,学生要一一熟记每味药物,每个适应症都相应地反映著一种或几种综合作用.这种从功能到适应症周密科学的推理演化决非单纯的对应组合,其中性能特点是关键的纽带,熟记药物功能是重要前提.学习辨证用药,重在能力培养,由功效引出适应证,由证认识药性,这种将功效适应症与药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施教过程实际是从逻辑思维入手,围绕讲授药物的中心,就客观实际临床应用联系主观抽像思维的过程.在这种思维方法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知识系统的能力,起到「明理得法,深入思考的效果,也会使相当多同类性质的内容转化自学内容.从教学目的的方法,效果等多方面来讲,学习并融会贯通「辨证用药是中草药教学的主要方法与任务.3.2认真开展课堂讨论会,采取启发式教学法.课堂讲授作为基本教学方法是必要的,对於中草药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重点药物的功能等作为课堂精讲必须内容,要讲深,讲透,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对这些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达到在课堂上即能完全消化吸收,但是,中草药学教学仅仅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课程讲授是不够的.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师主导下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教与「学的共同活动过程;就学习过程而言,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觉性是学好中草药的内因,教师指导是外因,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所以只有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在中草药教学中开展课堂讨论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具体教学的实施中要注重采用启式,以激发学生学习中草药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要善於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学生觉得需要解决而自己又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麻黄性温为什麼可以用肺热咳嗽十八反,十九畏,[5]现代研究中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不正确的等等.让学生带著问题去学习查找有关资料,认真思考,写出发言提纲,在课堂讨论中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锻炼学生自觉学习,查阅资料及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思维.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出现互相讨论,积极争辩的气氛,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有了生机了,教师也通过课堂讨论获得了新知识和新资料,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经验.3.3增加趣味,归纳条理,提高理解和记忆.学生接触中草药课的时候,往往感到药物名目众多,形式单调,内容深奥,难以领悟.针对这些问题,对於每种中草药就其外型特点,名称,含义和来源,以古代传说等作趣味性介绍,使学生对中草药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然后逐步引导,进入药物性能,功效,应用等方面的讲解,教师应善於在平时阅读中积累并合理的运用於教学中,对与大量功能相似的药物,不应照本科,而应采用对比的方法,比较,归纳药物功能的异同点,同中求异,从联系与异同的比较中达到对药物掌握的目的;另外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教材结机体系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记忆,对各章节的药物进行纵向和核向的分类顺序整理或归纳列表,提纲挚领,一目了然.

4.开辟第二课堂,理论联系实际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必须注重学生获得知识和掌握的实践技能比较完全的知识,要开辟第二课堂,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利用好课外时间及课外知识的延伸.

4.1社会实践,田间采药,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余和节假日时间,组织学生以社会实践的形式到药材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由学生亲自采集,制作中草药标本,一方面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所学中草药的生长环境,外观特徵,药用部位,使学生对中草药的学习增加了感性化的认识,加深了对药物认识的理解与记忆,巩固了课堂讲授的理性知识;另一方面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意志,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同时对中草药有了更深刻的感触,增加了学习及未来开发,研究的信心.4.2开设课外兴趣小组,培养实践研究能力.实验课是观察自然现象的运动变化,验证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教学形式.实验课可以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性知识,加深和扩大知识领域,了解现代研究的进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中草药学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出合格的中兽医医药人才,就必须增设中草药实验课.科研与教学互相促进,互为补充,有利於学生掌握知识,认识规律.科研是对某个尚未解决的问题,作深入的探索研究,而教学是对药物性能,功能及应用作系统的阐述.因此,教学要求知识面广,科研要求知识较深,他是知识点与面的结合.首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科研兴趣小组,对一些未知的东西进行实验验证,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科研思维的方法,其次,教师应积极组织科研题目,这是现代中兽医学教育对教师的更高要求,让同学们共同参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传授知识,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启发学生的智能,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出面向21世纪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兽医人才.

总之《中兽医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内容与教学方法涉及面广,难度大,只有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这项艰巨的历史性改革任务.

参考文献:

1.於船中兽医学上册农业出版社1929.777—78

2.钟章生传统中药教学的弊端改革探讨中兽医教育1994专刊128—130

3.胡涤心关於中药教学几个问题的探讨,天津中医学院报1995.443—44

篇4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content of Veterinary Pharmacology,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some methods and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quality of pharmacology animal, and some experience on Veterinary Pharmacology experimental teaching accumulated from practice, to provide experience for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关键词: 兽医药理学;实验教学;教学方法

Key words: Veterinary Pharmacology;experiment teaching;teaching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1-0268-02

0 引言

《兽医药理学》将生理生化、兽医微生物学以及免疫学知识与药物的作用和作用机理联系起来,因此,这门课程不仅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更是基础兽医学与临床兽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1]。为了更好的对兽医药理学理论进行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必须进行兽医药理学实验,从而达到在药理学知识的指导下进行临床实践,在实践研究基础上丰富药理学理论。由于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整个兽医药理学教学中,此门课程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建设以及改革实验课程体系,对于保证实验教学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和锻炼,首先,有助于验证药理学理论,能够具体化和形象化抽象难懂以及凌乱的知识点,促使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和理解药理学的基本知识;其次,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以及科学研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为在今后实际工作中运用兽医药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合理用药奠定基础。

1 丰富实验教学内容,突出实用原则

按照理论教学的要求,通过试验验证已知的结论,从而使得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即验证型实验[2]。验证型试验起到了提高学生兴趣、促使学生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作用。例如:对于小白鼠的保定方法、小白鼠的灌胃、皮下及腹腔注射法等,教师示范动作要领后,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教学内容。通过验证性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掌握正确规范掌握兽医药理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方法和原理,熟悉各种仪器设备的安装和使用。例如在探讨药物的理化性质与作用关系的实验中,选取硫酸钡和氯化钡作为研究对象。因钡离子的溶解度不同,观察到的毒性反应也有所不同。验证性实验的比重在教学体系中应加强,其对基础的知识点掌握有巩固作用。

综合性实验以验证型实验为基础,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多个知识点的运用和掌握情况。要求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必须综合运用所学的一门甚至多门课程的多个知识点,不仅是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很好的锻炼,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例如抗菌剂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的实验中选取磺胺嘧啶钠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即考察了磺胺类药物的抑菌作用机理,又涉及了这类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综合性实验不仅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且考验了学生对知识点整体运用能力。综合性实验应适当增加,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是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的转变。进行实验时,在拟定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技术路线、完成实验、分析结果等一系列的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指导老师只负责实验方案的可行性的审查和指导。教师也可以选出设计新颖、创新性强以及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组成科研小组参与到教师的科研课题[2]。为了使得实验教学成为技能和智能训练的小型科研,应当开设学生设计的综合性实验。

2 增加实验教学投入,加强实验室建设

更新和维护实验室作为试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综合规划实验仪器设备、正确选择仪器设备,提高使用率以及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等。充分利用药理-生理实验多用仪、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等现代电教设备。为了保证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能够规范化和制度化,应当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使得实验室的教学和管理做到有章可循以及有据可查。如:专人负责实验室的精密仪器、消耗物品、仪器说明资料、实验经费以及教学档案等;每月定期对电子设备进行调试,发现故障的时候及时进行维修;根据不同班次周密计算所需实验材料、药品、仪器、动物数等并保证供应。同时要求进入实验室的同学都必须穿实验服,严禁在实验课中大声喧哗,养成严谨的学习风气等[3]。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应当在现有基础上改进配套设施,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从而建立多媒体实验室。总之,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人才是高等教育的任务,而实验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其作用不可忽视[4]。

3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实验教师队伍业务素质的关键就是提高药理学实验教学的质量。他们除了要掌握本专业系统的知识技术外,还要掌握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同时将学科知识与技能进行有机融合。为了提高实验教师的业务水平,应当对其进行定期培训。科学管理实验室作为保证实验教学的重要环节,实验室人员应当分工明确、团结合作,既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潜力和专长,还要充分发扬集体精神,使之成为一个高效率的工作团体。为了帮助青年教师熟练掌握药理学实验教学和指导技能并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应当采取预实验、预试讲、集体讨论备课和举办实验技能培训班等方式。对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综合规划,正确地选择仪器设备,提高使用率。实验人员应充分地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的作用[3]。教师应提高对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意义的认识,积极投身改革,学校也要采取适当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这项改革。

实验教学作为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其作用不可忽视。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在长期的工作中进一步总结经验、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从而逐渐强化以及改进实验教学为理论教学服务的观念,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功政.《兽医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1(3):222-224.

[2]王孝威,曹慧.“四层次渐进式”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4):17218-17219.

篇5

摘要:根据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要求,介绍了对少数民族学生兽医内科学授课方法重新调整教学大纲,加强实践教学,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开设野悬疑讲堂冶以及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兽医内科学;教学方法

兽医内科学是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临床兽医学主干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主要研究动物非传染性的内部器官疾病。课程目标是运用系统的理论尧恰当的诊断方法尧合适的治疗手段研究动物内科疾病的发病规律尧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使学生掌握认识动物内科病尧分析动物内科病尧诊疗动物内科病的方法,成为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合格兽医,以达到国家对执业兽医师的要求。

1调整教学大纲

2010年在全国全面推开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给各职业技术院校和各高校兽医类专业的教育指明了方向。兽医内科学在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临床科目中所占比例较高,约占20%。本课程的知识点多,包含110多个疾病的发病原因尧机理尧临床症状尧诊断方法以及治疗措施,分散在临床和综合运用科目中,考点有400余个,非常繁多。另外,由于新疆少数民族大部分信仰伊斯兰教,所以原来在授课的时候没有讲授关于猪的知识。随着执业兽医制度的实施,在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大纲里增加这部分内容,缩减马属动物所占的比例,同时增加宠物和家禽的部分内容,为培养合格的执业兽医师奠定基础。

2加强实践教学本课程开设的实验课

以兽医内科学所授内容为基础,让学生掌握动物常见内科病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能力,为今后在生产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通过实验报告重新梳理一遍实验过程,以加深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学校动物教学医院每年接诊大量的病例,其中不乏动物的内科疾病。因此,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动物医院学习。实验课遇到动物医院的病例时,直接将实验课改为这种病例的诊断与治疗,加强学生对临床病例的了解。教师在值班遇到特殊的病例时,采取拍照或者录像等形式将这些宝贵的资料保存下来以便课堂授课时使用。学生大三结束后,大部分的兽医专业课程已经学完,学校会安排几个月的时间到新疆各地的牛场尧羊场尧猪场尧鸡场尧畜牧局尧兽医站尧动检所以及饲料厂等单位进行毕业生产实习,而且一些实习点还有教师驻点指导,这是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绝佳机会。

3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综合教学楼各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将购买的尧网络上收集到的尧参加学术会议时收集到的以及自己制作的图片和视频辅助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有一个更感性的认识和学习。同时,注意与学生们的互动,避免将多媒体授课扭曲成另一种形式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由于多媒体教学节约了板书的时间,使得课堂容量明显加大,授课速度也显著加快。因此,在讲授到一些重点内容时,放慢授课节奏,以便学生们记笔记,保证教学效果。

4开设野悬疑讲堂

冶野悬疑讲堂冶是动物科学学院针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开展的专题讲座,师生均自由参加。其主要内容为临床病例分析,即通过分析临床上搜集的实际病例,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以及教师自己的研究结果,讲述病例诊疗的全过程。之所以称为野悬疑冶,是讲述过程先以病例整体印象示人,对可疑之处提出多种问题,然后通过细致分析,层层剥茧,最终揭开病例的野神秘面纱冶。除了病例分析外,野悬疑讲堂冶还将兽医史尧兽医哲学尧兽医文化和兽医文学等国内外涉及较少的课题开展相应的讲座。目前,野悬疑讲堂冶已进行了25期,教师抽丝剥茧针对某一个特定疾病讲授地非常清楚,这其中也包含了一部分动物内科病,听讲的学生们都受益匪浅。

5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教学

建立QQ群和微信群等互动平台,邀请各授课班级的学生加入,鼓励其在群里讨论一些课堂上没听懂的问题,对于有分歧的部分,教师亲自指正;对于在动物医院见到的一些典型病例,鼓励学生将病历在群里分享,共同讨论,最后形成一个完美的病历记录保存于群共享。

6结语

因此,应根据新疆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完善本课程的各个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尧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时俱进,为新疆畜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培养合格的大学生。

7参考文献

[1]张辉,崔焕忠,杨春馥,等援基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的叶兽医内科学曳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

[2]刘俊伟,张海棠,李国旺,等.关于更新高校兽医内科学教学内容的探讨[J].农技服务

[3]杨笃宝,王振勇,刘建柱,等.叶兽医内科学曳实践教学改革[J].实验科学与技术

篇6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现状;人才培养;改革对策

引言

目前,我国畜牧兽医专业整体的教学质量水平不高,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例如,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课程模块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人才培养计划与市场发展实际方向相脱节等,加上近几年不断爆发各种类型的流感病毒,给人类和动物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对畜牧兽医专业实施教学改革是实现社会经济稳定增长的必然要求,教育部门应予以足够的重视程度,积极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来促进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

一、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就现阶段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情况来看,由于学生素质水平不高、教学设备落后、教材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师实践教学指导能力不强等原因,导致畜牧兽医专业整体的教学质量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畜牧兽医专业教师大多采用普教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很难直观地理解课本上一些抽象的专业知识内容,教师往往是为了教学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基础文化课和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学生专业成绩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导致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无法达到企业单位的实际用人标准。

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

(一)优化课程设置

近几年来,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迅速,企业和用人单位对相关职位的人才需求也有所改变。因此,学校应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基本宗旨,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要求重新优化整合课程模块的设置,尽可能地精简课程种类,以免出现重复交叉的现象。在优化课程设置时,学校应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结构,创新设计思路,重点突出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特征,结合专业技术领域以及企业用人单位相关岗位的实际任职要求,开发以专业核心课程和拓展课程为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精简课程体系,着重培养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教学活动的职业针对性,使学生将来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职业岗位。

(二)改进教学模式

学校要想对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实施改革,大胆改进创新当前的教学模式是关键,需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将培养学生综合技能作为教学重点内容。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引导、启发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畜牧兽医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课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大力推行现场教学,提高学生们的职业素养。例如,学校可以分批、分期组织学生进入当地一些养殖场参观学习,或者聘请企业生产技术人员来学校开展专题报告,向学生们介绍最新的生产经验和在实际工作岗位中所需运用到的职业技能等。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向学生展示饲养管理、人工授精、品N识别、设备观摩等实际场景,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还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高素质水平的教师队伍是促进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前提条件,学校要想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优质人才,首先要加强畜牧兽医专业师资力量的建设,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着手进行:一是加强教师道德与作风建设;二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三是培养教师实践指导能力,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四是重点培养青年教师,为其提供多渠道的实践锻炼与深造学习机会,使其尽快能够在教学活动中独当一面,培养出符合企业单位用人要求的高素质畜牧兽医专业人才。

(四)注重实践教学与实习培训

产学结合是指学校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根据企业生产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培养职业性人才的一种教学模式,是提高畜牧兽医专业教学质量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为此,学校应与校外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推行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对口人才,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和学校培养人才的优势,实现专业教学与顶岗实习相结合,以达到培养满足行业领域发展需求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目标。

(五)革新考试评价方式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畜牧兽医专业各个课程的考试形式基本均为单一的闭卷形式,成绩评定方法也都是统一的百分制,严重阻碍了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水平的发展。因此,学校应根据畜牧兽医专业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综合运用笔试、口试、论文写作、技能操作等多种考核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具体地,对关于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岗位核心能力的一些课程应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而关于能力拓展以及人文素质培养的课程则可以开卷考、口试、论文综述等较为灵活开放的方式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应根据市场实际需求来制定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不断优化改革课程设置和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致力于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改革实践中不断摸索更为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促进畜牧兽医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7

1.巧用微视频展示案例情境,有效导入新知。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导入不仅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讲授《兽医临床诊断学》中有关“肢蹄运动功能检查”时,教师先从多年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视频文件中精选出暗含重要知识点的三种不同动物(奶牛、犬、猪)运动障碍的微视频导入新课,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发现问题并进行自主探索,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洞察力,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随后针对每一段视频向学生进行提问,如你刚才看到的奶牛运动障碍的特点有哪些?平时的生活中有没有出现类似的情况?在与学生的互问互答后自然引出运动障碍的概念、分类(即支跛、悬跛和混合跛)、运动障碍临床诊断简易定位方法等内容,进而为动物运动障碍的下一步临床检查做好铺垫。

2.巧用系列图片剖析相似案例,启思导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可简要概括为“学和做”。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先学习了知识,才能应用到实际中,才能解决有关问题。那么在《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中,能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呢?如在讲授《兽医临床诊断学》中有关“建立诊断的步骤”时,教师以“某养鸡场的鸡出现运动障碍”为话题展开,将多年在家禽生产实践中拍摄地能反映鸡运动障碍案例全过程中的典型或非典型症状图片进行精选,按运动系统、被皮系统、神经支配系统、饲养管理系统、其他因素的顺序进行合理对比编排,在展示典型症状图片时提出与此图片相匹配的问题及时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在展示非典型症状图片时及时提醒学生应考虑不易想到或易忽视的症状、病史、致病因素等,这样既能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和探究后满足的心理,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最后抓住话题的核心问题———建立鸡运动障碍诊断步骤的三个重要问题(调查病史、收集症状,分析症状、建立初步诊断,实施防治、验证诊断),展开引导、启迪,由学生对鸡出现运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印象进行小结,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的畜牧生产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的学习和掌握。

3.巧用误诊案例,拓展思维发展。在兽医临床实践中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只要有诊断便可能出现误诊(据《误诊学》相关资料的统计,人类目前疾病的误诊率在30%左右),而现行的《兽医临床诊断学》教材,尚缺乏误诊内容的介绍,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批判和质疑精神,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遇到医疗纠纷时显得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处置。因此,在讲授《兽医临床诊断学》中有关“建立正确诊断的条件和产生错误诊断的原因”时,教师以“某地宠物医院的医生给狗下跪”的视频展开,迅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展开该案例的全过程。在展示的过程中,首先对医生所占有的材料(如犬呈现临床症状、病史、临床检查的方法及程序、实验室检验(血、尿、粪)结果、辅助特殊检查的结果等)逐一分析,对其客观性、真实性和可能存在的对诊断具有重要影响遗漏指标进行评估;其次审视建立初步诊断的程序(即按照常见病、少见病、罕见病程序去思考)和方法(即用发展的观点看待疾病,正确估计疾病每个阶段所出现的症状的意义,依据主要、次要、共性、个性的关系,阐明各个现象之间的联系,揭示疾病的本质),看是否打破了感性思维的定式,做到了科学思维。最后由学生从该误诊案例的纠误过程中总结出建立正确诊断的条件和产生错误诊断的原因,变教师课堂灌输为学生主动学习。与此同时,学生也学会了正确看待误诊和如何避免误诊的产生,了解了一个正确诊断的形成往往是医学理论、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三者综合运用的结果。

4.巧用媒体情境设题,巩固新知。思维产生于试题。但不是所有试题都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因此通过媒体为案例创设试题情境,让学生能感觉到试题中所谈到的发病情况与学生已掌握的概念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但试题的答案不能从记忆的知识中获得,也不直接存在于试题本身所提供的病史描述中,使学生出现求知上的“困境”,激发其“征服”欲望。由于《兽医临床诊断学》教学课时不足,教师可将在课堂上没有时间给学生展示的完整案例,下课后通过公共邮箱、QQ群、微信等发给学生一些相关案例,并附上思考题作为作业,让学生在不断突破“困境”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在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中巩固新知。与此同时,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可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因此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案例的应用

1.课前充分准备,便于学生接受。教师课前必须根据《兽医临床诊断学》特点、学习目标、学习对象、教学大纲及自身的教学和临床经验,准备好符合教学要求的案例,认真编写授课计划,进行问题设计。如,根据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掌握可视黏膜的病理变化之“发绀”时,引用案例:“某养殖户饲养的健康育肥猪在采食食物后15分钟至数小时相继发病,呈现严重的呼吸困难,脉搏急速细弱,全身(尤其是可视黏膜)发绀,体温正常或偏低,躯体末端部位厥冷,少数猪站立不稳,倒地而死”。教学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本案例的特点,拟定如下问题:①本病属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加,还是形成了大量变性血红蛋白?②本病伴随的其他临床表现有哪些?③通过对症、对因治疗后的疗效如何?我们以这些问题作为案例教学讨论的重点,教学时配合案例现场情景展示,结合学生讨论情况,做好时间分配,保证学生掌握可视黏膜发绀产生的原因,确保教学大纲的要求得以贯彻。

2.教师组织实施,便于学生理解。选择教学案例,应使其与教材内容、教学大纲紧密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根据学生之前所学课程的知识结构和掌握情况,选择能承前启后的案例,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前后知识的贯通。若随意选择教学案例,可能会导致学生讨论问题过度分散或过分集中,也可能会因内容生僻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教师因在课堂上用更多的时间解释一些相关知识而不能完成教学内容[1]。因此,《兽医临床诊断学》的案例教学一般应由有一定临床积累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织实施,发挥他们对案例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能更好地掌握案例教学的引入时机、提问方法,引导学生的合理讨论,减少不必要的争论而节约课堂时间,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3.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计划、合理地运用案例对《兽医临床诊断学》的内容进行讲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较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课堂主动思考和课后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应用多种案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以解决问题为切入点,重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案例,积极地查阅参考文献和自学,在讨论或自学中寻找最合适的答案,理解、消化新接触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学会运用并掌握这些新知识[2,3]。这样就把教学的重点从“教”转移到“学”上来,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起到提高本科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求。

篇8

关键词 畜禽营养代谢和中毒病;教学方法体系;研究性教学法;现状;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343-01

Teaching Status and Reform Measures of Nutritional,Metabolic and Poisoning Diseases in Animals

NIU Rui-yan SUN Zi-long LIANG Zhan-xue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gu Shanxi 030801)

Abstract Teaching method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alent training.With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results,based on the teaching status,a corresponding teaching method system of Nutritional,Metabolic and Poisoning Diseases in Animals was attempted to establish,and also strengthen the service function of this course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real society.

Key words Nutritional,Metabolic and Poisoning Diseases in Animals;teaching method system;research-oriented learning;status;reform measures

随着畜牧业生产的革新与壮大,动物养殖不断向规模化和集约化方面发展,导致群发病成为生产环节的主要制约因素。除各种传染病,畜禽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成为危害动物健康的主要群发病之一,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直接影响了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兽医内科学的重点从一般器官疾病的个别病例诊疗转向以群发和多发为特点的动物营养代谢病和中毒性疾病的防治[1]。

1 畜禽营养代谢和中毒病教学现状

畜禽营养代谢和中毒病是为满足防治动物群发性疾病中营养代谢与中毒病需要而在农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设置的课程,该课程与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兽医临床诊断学等课程相衔接,并与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产科学和兽医传染病学等课程同时开课。通过学习掌握畜禽营养代谢和中毒病中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要点和防治措施,培养学生学会认识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从事兽医工作的能力,当一名既懂专业知识又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兽医科技工作者。

由于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一直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且习以为常、根深蒂固,对新的教学方法持有抵触、消极的态度。因此,从传统文化上看,整个教育体系更多的是严格的师道尊严和循规蹈矩,而缺少勇于探索和开拓的精神。另一方面,现在大多数兽医学科高校教师具有博士学位,专业知识的自我掌握过关,但知识的传承能力受到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制约,如果教师自身对此不够重视,势必大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此外,动物医学专业课的特殊性在于对一种疾病的理解和掌握不仅仅包括简单的对知识点的记忆和背诵,还应该包括对具体的实际问题综合分析、对现有知识重新构建的能力。遇到难题后,如何获取、利用知识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才是高校教学的本质。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只要拥有能接入因特网的工具,如手机、电脑,很容易获取想要知道的知识点,然而一名优秀兽医的培养不是一台电脑、一个手机就能完成的,逻辑思维的训练与临床经验的积累至关重要。山西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为国家二类特色专业和山西省品牌专业,拥有国家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因此对动物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立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动物医学人才的需求,紧扣学校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框架,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动物医学专业多层次人才。遵循现代教育教学规律及人才成长规律,按照以人为本、突出个性、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教育教学体系,培养适应国家官方兽医体制和制度改革及现代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兽医基础理论和技能、思维和创新能力、信息管理、管理理念等健全知识结构的动物医学多层次人才。

其他高等农业院校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扬州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教研室针对各自不同的教学情况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考核等方面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与尝试[2-4]。

2 改革措施

2.1 构建内容丰富的教学方法体系

高校教学方法众多,但总的原则是以启发式为主,避免单纯的讲授法;选用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和研究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与科学方法相一致。

针对畜禽营养代谢和中毒病的课程特点,疾病的概念与病因宜采用讲授法授课,发病机理、临床症状、诊断、防治等内容要较多地渗透启发式教育,运用观察、类比、推理、讨论、实验等方法加深理解,提升能力。其中,研究性教学法越来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s,CM)、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法(Problem-solving Studying)、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下转第350页)

(上接第343页)

PBL),这些方法通过创设与现实相近的教学情境,使得教师从演员变为导演,从台前转到幕后,由运动员变为教练,学生作为主体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学习,由消极的等待变为积极的参与,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习能力,增强了创造力。然而,有时生师比过高、班级规模过大会制约某些教学方法的开展,如启发式教育更适合小班教学,将30余个学生分成5~7组,通过查阅资料、分析病例、小组讨论、教师引导、全班大讨论、总结提升等过程,实现对课本知识的进一步加工和整理。

总的来说,构建并优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畜禽营养代谢和中毒病教学方法体系,既不可完全放弃讲授法,毕竟其作为一种有效的知识传递方式,具有耗时少、效率高、直接准确的优势,尤其针对陈述性知识的传授;同时,又要大胆引进西方先进的教学方法,如研究性教学法和讨论课(Seminar),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跨学科和有深度的学习体验,继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和表达能力。

2.2 加强科学研究与服务社会功能

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四大功能,彼此之间形成了一个循环系统。传播知识、培养人才是根本,科学研究是基础,服务社会是目标[5]。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培养观念的转变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科学研究的独特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培养科学思维,使学生在工作实际中遇到问题时可以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要想充分发挥科学研究在教学中的作用,需要教师选择课程的相关内容作为自己的科学研究方向,通过检索并掌握最新的国内外研究动态,结合生产实际寻找科学问题,再应用现代生物技术解决,形成自己的科学观点,继而发表科研论文。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对教师能力素质的提升,将最新的知识带到课堂上,深有体会地讲述自己的研究过程,能够极大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展现教师个人魅力与风采。如果学生能直接参与到教师的科学研究中担当一定的任务,相比较教师传递所起到的循序渐进与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影响更加直接有效。本教研室成员选取畜禽营养代谢和中毒病中动物氟中毒作为研究方向,将科研信息与研究成果穿插于教学环节,收到了良好效果。

服务“三农”,体现了农业类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而且作为教学和科研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将学生、教师、高校、社会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从实验室走进田间,从课堂踏入养殖场,兽医专业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出真知,只有解决了生产中的畜禽营养代谢病和中毒病,对知识的传播才更有利,学生对疾病的理解才更深刻。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坚持“崇学事农、艰苦兴校”的精神,将教学融入实践。

3 参考文献

[1] 刘学忠,袁燕,任建新,等.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学的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9(3):260-261.

[2] 路浩,梅莉,赵宝玉.动物医学专业动物中毒病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2(5):14-15.

[3] 顾建红,刘学忠,袁燕,等.如何提高“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学”教学质量[J].北京农业,2013(15):301-302.

篇9

关键词 动物传染病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型人才;生物安全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6-0329-03

Reform and Practice in Experiment Teaching of Veterinary Lemology in the Mode of Cultivating Creative Talents

GU Min WANG Xiao-quan LIU Hui-mou CHEN Su-juan HU Jiao GAO Qing-qing XU Li-jun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Jiangsu 225009)

Abstract Veterinary Lemology is one of the major compulsory courses for veterinary students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of which experiment tecahing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for developing the ability of integrating theory with practice,and inspiring creative thinking.Based on the accumulated experience of our teaching group,we discussed the optimization in the mode of experiment teaching such as strengthening biosafety,integrating teaching resources,promoting interaction in class and opening the second classroom,to better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adapt for creating veterinary talents training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Key words veterinary lemology;experiment teaching;reform;creative talents;biosafety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兽医的社会职能已不仅仅局限于保障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由于人、畜禽、野生动物间不断增强的相互作用诱发的新发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和食用动物群体中存在的抗生素滥用与药物残留等问题的不断出现,以及“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One world,One health)”理念的不断深入,兽医在共患病防控和保障食品安全等公共卫生领域与促进生物医学科学研究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显[1]。因此,培养和造就基础扎实、善于思考、乐于探索、具有良好的专业发展潜质的创新型兽医人才[2],不仅是时代赋予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历史重任,也是应对我国兽医体制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动物传染病学作为兽医专业重要的一门综合性主干课程,主要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动物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诊断和防控动物传染病的基本技能,从而为预防、控制和消灭动物传染病,保障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健康服务[3]。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实验课教学对于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根据动物传染病学实验指导用书开设部分实验项目,由教师在课前准备好所需的实验材料,同学们在课堂上听取教师讲授、参照实验指导和观看教师示教完成相关实验操作来进行。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部分学生“依葫芦画瓢”,有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对实验设计和操作流程的整体性思考。因此,教学显得相对枯燥和乏味,较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教学效果和质量受到明显限制。

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始终将如何又好又快地实现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作为兽医专业发展的首要目标。在动物传染病学教学方面,一方面不断强化理论教学,由刘秀梵院士主讲的《动物传染病学》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另一方面依托学校动物医院教学平台,高度重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笔者所在教研室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加强生物安全、整合教学资源、促进教学互动、开辟第二课堂等方面对动物传染病学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优化,旨在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新形势下创新型兽医人才的培养要求。

1 注重教学中的生物安全

1.1 强化实验课前教育,树立生物安全意识

动物传染病学实验中必然要接触到一些病原微生物,有的甚至是共患的病原,如果操作者在实验过程中生物安全意识淡薄,即使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完全过关,也会造成生物安全隐患[4]。在以往的实验教学过程中,课前实验室安全教育主要是动物传染病学实验须知,用来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生物安全知识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内容,且多通过发放实验室安全手册让学生进行自学。这样,学生对生物安全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很难意识到会存在由于自己的一时疏忽而酿成生物安全事故的风险。现在,将实验的第一节课设置为实验室生物安全专题教育,邀请学院实验室管理中心主任走进课堂,从对本校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的功能介绍作为切入点,讲授生物安全的概念、不同生物安全等级实验室的划分以及实验操作规范等内容,并通过对生物安全事故典型案例的剖析来强化学生的生物安全意识。

1.2 重新改造教学实验室,使布局更加科学合理

高校的动物传染病学本科生教学实验室主要用于兽医专业本科生的实验教学,在建设和管理上不同于科研专用实验室,通常情况下并无具体的分区,同一区域在不同课堂上可以进行多种实验,容易形成交叉污染。为了充分兼顾教学和生物安全的双重需要,笔者所在学院启用专项资金对传染病学教学实验室进行了改造,明确划分出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并根据涉及的实验项目将临床解剖类、显微观察类、分子及免疫学检测类实验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区域进行,同时将各种规章制度上墙并张贴相应的安全标识。考虑到开设的某些实验内容(例如“布鲁氏菌病检疫”)中涉及到共患的病原,因此将普通的超净工作台升级为安全级别更高的生物安全柜,配备了高压蒸汽灭菌锅和防护消毒等设施,并借助学校动物无害化处理中心的平台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动物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以上措施,大大降低了生物安全风险,从硬件设施方面切实保障了师生的安全和健康。

2 整合教学资源,优化授课内容和方法

2.1 密切联系实际,精选实验内容

近年来,随着动物传染病的不断发展变化,例如某些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呈现出新的特点(猪瘟、新城疫等的非典型化)以及新发传染病的种类不断增多且危害严重(禽流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5],授课内容也在不断进行更新和扩充。本着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的原则,并兼顾课程体系和学时限制,实验课开设的内容主要是针对本地区畜禽养殖业危害较为严重的几种疫病进行诊断和检疫,而且学生在课堂上的所学可以通过在校内动物医院接触门诊病例不断得到强化。由于此前国内发生的实验室意外感染案例,如某研究所的SARS感染事件[6]和某高校师生感染布鲁氏菌病事件[4],使得高校对涉及共患传染病实验教学内容的开设异常谨慎,甚至是一刀切,不再开设相关实验;但这样做,虽然避免了教学事故的发生,却极大地影响了传染病学实验教学的整体质量,学生日后踏上工作岗位遇到此类疫病也可能缺乏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基础。而我们,基于校内实验农牧场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和改造后教学实验室的先进条件,继续保留了奶牛“两病”(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检疫的课程内容。

2.2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和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授课

多媒体教学可以综合利用声音、图像和文字等素材,有效地展现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达的课程内容,不仅信息量大,而且直观形象、趣味生动,尤其在讲解令学生普遍感觉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实验步骤时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7]。本教研室针对开设的每次实验,都精心制作了教学视频,包括从实验的准备直至结果的判定。例如在猪瘟的诊断视频中,涵盖了人工感染猪瘟病毒、监测体温变化、前腔静脉采血进行白细胞计数、解剖病猪观察脾脏等病理变化、制作组织触片、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的使用和荧光图片采集等一系列实验内容。尽管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作的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步骤,但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可以对实验的流程形成整体性思考,了解其来龙去脉;而且学生在开始独立操作之前已对本次课的内容有了初步认识,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操作过程中就不会显得畏首畏尾。

为进一步促进课堂上“教”与“学”的互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引入了显微数码互动系统。该系统具有强大的示教功能,尤其表现在显微观察类的教学方面,利于教师进行集中、合理指导,克服了传统显微镜下观察图像的独占性和非交互性的弊端[8]。例如巴氏杆菌病的检疫中,教师可以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两极”浓染短杆菌的典型形态通过图片共享到学生端电脑,使每位同学能同时观察到清晰的图像,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同时,教师通过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便于强调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共性问题,如瑞氏染色观察心血涂片时注意将巴氏杆菌菌体与折光性较强的染料颗粒进行区分。此外,通过该互动系统老师可以单独提问某个或某组同学,学生也可以单独向老师提问,而其他同学不受干扰,由于是针对性的一对一辅导,师生间互动交流的氛围较为轻松,更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2.3 注重实验结果的讨论和总结

一次实验完成后,及时地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显得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教师针对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总结,并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薄弱点进行强化,同时要求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展开讨论分析;课后每位同学需要提交一份实验报告并完成一道开放性的思考题,教师在下次实验课开始之前进行简要点评。这样,同学们既对每次实验的整体内容进行了复习巩固,又通过查阅资料完成思考题将实验操作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实验环节,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和记录结果,养成良好的科研素养;而且对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3 适度开放研究生教育资源,拓展本科生第二课堂

我国高校实施扩招政策以来,在校生人数持续增加,但教育设施、经费及师资力量的配置却未完全跟上需求,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本科生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在此情况下,适度开放研究生教育资源,对于拓展本科生第二课堂,提高本科教学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9]。笔者所在学院同时具有农业部畜禽传染病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人畜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以及动物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研究内容涉及禽流感、结核病、布鲁氏菌病、沙门氏菌病、新城疫等多种重大疫病并包括一些重要的共患传染病,科研设施完善,科研实力雄厚。在动物传染病学的实验教学中,鼓励感兴趣、学有余力的本科生参与科研,他们可以选择不同课题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或青年教师作为自己的“导师”。一方面,学生能够分担一部分基础性的研究工作,例如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疫苗免疫效力试验中实验动物的饲养和血清抗体水平的监测等;另一方面,学生在参与研究活动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巩固专业知识,并从“导师”处获取相关疫病的前沿科研动态,激发起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通过这一尝试,也使学院在有效地衔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方面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生长点,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 结语

当前,我国的兽医事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亟需一批更加适应行业需求的高水平实用型人才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推进兽医高等教育改革,而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以动物传染病学的实验课教学为例,探讨了扬州大学兽医学院在新时期人才培养模式下对该课程进行的部分改革举措,实践证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人才培养是一项常抓不懈的系统工程,作为兽医学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优化教学模式,钻研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兽医人才。

5 参考文献

[1] 刘秀梵.兽医公共卫生是兽医行业的重要社会职能[J].中国家禽,2008,30(11):28-29.

[2] 白宪臣.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河南大学本科实验班为例[J].大学教育,2015(7):32-34.

[3] 王晓泉,刘晓文,彭大新,等.动物传染病学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农业科技,2011(5):24-25.

[4] 曾祥伟,邢明伟,田丽红,等.动物传染病学实验中生物安全策略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9):135-136.

[5] 刘倩宏,周晓阳.动物传染病新形势下引发的教学思考[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3,22(2):49-50.

[6] 薛那,沈国顺,张雷雷,等.实验室生物安全探讨[J].中国动物检疫,2008,25(3):42-43.

[7] 张萍,魏萍.家畜传染病学实验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6):263-264.

篇10

关键词: 《动物传染病学》 音像库 教学应用

动物传染病学是预防兽医学的核心课程之一,而动物传染病是生产中需要重点预防的疾病,通过这门课程学习掌握临床中动物传染病的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便于学生更快适应兽医工作。在该门课讲授中如何让学生在有限学时中最大限度了解目前养殖中的重要疾病,掌握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防治措施,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掌握这门课程的要点,对学生就业和服务兽医临床都有重要意义。如果能把临床鲜活的病例搬回课堂,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音像教学中充分领会和掌握动物传染病的相关规律及防治方法,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将临床典型病例资料,包括患病动物的症状、辅助检查、实验室诊断等录制成音像视频资料,建立动物传染病学资料库并应用于教学中,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老师教学质量。在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资金支持下,我们创建了动物传染病学音像资料库并将其应用到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对动物传染病学音像资料库的建库和教学中应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探讨。

1.收集整理多种动物传染病的典型临床资料

收集临床资料的方法有多种,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1录制新的动物传染病音像资料

由于集约化养殖模式和长期免疫接种等影响,出现新的发病情况,包括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疾病甚至有较大变化。目前市场上现有传染病的光盘大多为十多年前或更早时候拍摄的,与目前发病情况有差异;通过网络获得的视频很有限且要花费不少时间寻找。为了获得形象生动的动物传染病视频资料,我们对临床上常见传染病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及诊断治疗进行收集并录制成音像资料。这是最新的重要资料,符合目前动物传染病的实际发病情况。这次建库最主要的方式是采用自己录制的方法,搜集山东及附近地区的临床发病病例,主要有动物医院、禽病诊所、养殖场发病病例,当有典型病例时先做初步确诊,然后开始录制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录制初步诊断和确诊方法,最后录制治疗方法结果。此次录制涉及不同地区的8家动物医院、3家禽病诊所、6家养殖场的临床病例,一部分病例是我们全程拍摄的,另一部分是由联系的动物医院将疑似病例送检到我们学校,由他们拍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由我们确诊后拍摄实验室诊断等内容。除此以外,让实习学生在实习的同时进行一些典型病例的拍摄。不同动物传染病音像资料主要反映其特征病变,便于学生掌握和认识疾病,通过拍摄视频、图片,建立音像资料库。

1.2通过网络获得资源

网络上有一些动物传染病的音像制品,可能在临床病例中未能碰到,可进行录制加以搜集和在建库中应用。

1.3光盘

尽可能多地搜集动物传染病光盘,对现有优秀动物传染病光盘进行剪辑,发挥最有代表性的部分。要求视频清晰,临床和病理变化典型、明确。

1.4书本

动物传染病有许多彩色图谱书,拍摄典型临床、病变、病原在显微镜下的形态等,汇总到PPT,并附以简要说明。有些病变不太明确的地方加入圆圈或箭头,便于学生识别。另外一些典型图片在视频录制时也可使用。

2.音像资料库的内容和后期编辑制作

2.1动物传染病资料库内容

动物传染病涉及内容很广,病也有200多种,因此建库必须制订可行的计划,争取做到新颖、实用,达到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选择教学大纲中的重要传染病,对临床中常见传染病进行重点录制,如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蓝耳病、伪狂犬病等。目前共录制了25种重要病毒病,23种细菌病的音像资料。

在与我校传媒学院音像资料加工剪接室的协作下,编辑加工采集的音像资料,加入相关解说力争形成高质量的音像制品。解说词提前整理好,请我校广播站的播音学生解说。当然动物传染病音像资料库的构建及完善需要较长时间积累、更新,需要做好记录,已录制的资料要及时编辑;存在的问题要记录,需要加入哪些内容等,需要在动物传染病临床实践中不断积累和认真研究。

3.动物传染病教学中科学利用建立的资料库

有了生动形象的动物传染病病例资料库,怎样用好它就成为关键问题。可采用以下三种方式:第一种,可采用多媒体音像资料与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ning,PBL)相结合的模式,未讲课之前先看音像资料,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重要的临床症状、病理变化,此次用什么方法诊断、治疗。同时要求学生在笔记中快速记录这些特点,以便课后复习。这种方法可使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提高感性认识。第二种,可先课堂讲解,等整个病讲完之后放映音像资料,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消化所学内容。这种适合大家都有一些了解的常见传染病。比如:在用PPT讲完大肠杆菌病后,放映一段自己拍摄的某养殖场的雏鸡发病情况,简要的临床和病变,重点介绍如何在实验室诊断这个病及怎么防制。放映时学生注意力集中,从后期掌握情况来看,学生理解记忆深刻。第三种,在讲到某个病中小的知识点时,当时就放映相关音像资料。这种适合于抽象内容理解。如讲到猪伪狂犬病仔猪有神经症状时,就放映约1分钟的视频,然后继续讲课。学生当时就理解,有明确认识,能极大调动学习积极性。

总之,通过多媒体音像资料库的构建,建立家畜传染病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研究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利用好这一资料库,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动物传染病内容,提高理论和应用实践能力。当然,动物传染病资料库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在现有基础上仍需不断补充和完善,今后工作还要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任联齐.略论秘书口语教学中音像资料库的开发[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2):81-83.

[2]谢琴秀,江晓平,夏玲玲,等.传染病学多媒体音像资料库的构建与教学应用[J].安徽医学,2012,33(4):487-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