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的注意事项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能训练的注意事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能训练的注意事项

篇1

关键词: 足球运动员 力量素质 速度素质 耐力素质 柔韧素质 灵敏素质

体能训练是足球项目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训练课中加入体能训练的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地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即提高运动员力量、速度、耐力、柔韧与灵敏等方面的能力。

足球运动是一项节奏快、对抗性强和争夺激烈的比赛项目。所以,其本身特点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全面的良好身体素质,以保证在比赛中自始至终发挥较好的技术、战术水平。

高质量、系统的体能训练,对足球运动员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能全面提高竞技能力水平,增强肌体各器官和系统的机能。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这个系统在运作时,需要人体各器官和系统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配合。通过系统的身体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的健康水平,增强肌体各器官和系统的机能。二是能为提高技、战术水平奠定基础。身体素质水平与足球技、战术水平是协调一致的,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做铺垫,就无法有效完成技术动作,从而实现整个战术构想。加强体能训练,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综合身体素质,为提高其技、战术水平奠定了基础。三是能预防运动伤病,延长运动寿命。加强综合体能训练,不仅可以全面提高运动员健康水平和增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而且对减少运动损伤、预防运动伤病、延长运动寿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四是能培养运动员良好的意志品质。系统的、长期的身体训练过程,就是肌体在训练中不断承受超越原有机能能力运动负荷的过程。因此,它是培养运动员优异运动品质的过程。

一、力量素质

足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发展水平是身体训练程度的重要指标。据统计,一名职业运动员劲射所踢出的球,每秒可达30~35米,力量可达140~150千克,如果没有足够的力量素质,就不可能达到技术动作所需的质量要求。提高足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应根据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作出的启动、冲刺、转身、急停、冲撞及各种有球的技术动作来合理安排身体训练部位。在全面发展素质力量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胸部、腿部和腰腹部的力量,主要有三角肌、肱三头肌、胸肌、前锯肌、臀大肌、腰背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等肌肉群。

1.基本方法:

(1)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人体相应环节运动,肌肉张力不变,改变长度产生收缩力克服阻力的训练为动力性等张收缩训练。可分为向心克制性及离心退让性两类工作形式。

①动力性向心克制性工作:肌肉在做动力性向心克制性工作时,肌肉长度逐渐缩短,所产生的张力随着关节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因此,练习时根据专项运动的需要,掌握好发挥最大肌力的关节角度,可达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②动力性离心退让性工作:据实验表明,肌肉在做离心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比肌肉做向心收缩时所产生的张力大40%。与向心力量训练相比,退让训练能够克服更大地阻力,更加有效地发展“制动力量”,这是因为离心收缩能够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来参与工作。做离心收缩练习时,动作要慢,所需时间应比向心收缩的时间长一倍左右。

(2)静力性等张收缩训练:身体在固定地姿态时,肢体环节固定,肌肉的长度不变。改变张力克服阻力的练习方法,被称之为静力性等张收缩训练。运动员在完成静力练习时常常憋气,此时憋气有利于运动员表现出最大力量。在练习前应先做数次深呼吸,并且应该注意控制憋气时间,以免发生憋气时间过长致使胸膜腔内压过于升高,肺部的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导致脑贫血,产生休克的现象。

一节体能训练课中,静力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冬季训练中以20~30分钟为宜,夏季每次训练不超于10分钟即可。此外,静力练习应与动力练习结合起来,可按照1:5的比例安排练习。

(3)等动收缩训练:练习时,肢体动作速度应保持不变,肌肉始终发挥较大张力完成练习,等动练习集等长和等张练习之所长于一身,有利于最大力量的增长。

2.力量训练的主要手段

(1)负重抗阻练习:例如运用杠铃、哑铃等训练器械,可用于肌体某一部位肌肉力量的训练,是训练最常用的手段。

(2)克服弹性阻力的练习:例如使用拉橡皮带、拉力器等器具,依靠弹性物体变形而产生的阻力发展力量素质。

(3)克服自身重力的练习:例如倒立推起、立定跳远、引体向上等。

(4)利用力量训练器械练习:例如健身房中的大飞鸟机等力量训练器械,可以使身体处在各种不同的姿势进行练习,可以直接发展受训者所需要的肌肉力量,使训练更加有针对性。

3.发展力量素质应该注意的事项

(1)受训肌肉在做力量练习时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但是每组练习次数不宜过多,避免过度疲劳,事倍功半。

(2)注意安全。力量练习前应做好准备活动,如慢跑等;特别应使进行训练的各部分肌肉充分做好伸拉活动,避免训练中的拉伤和撕裂。

(3)力量素质增长得快,一段时间停止训练后消退得也快。要保持和发展力量素质的效果,注意训练间隔时间的合理安排,以每周训练2~3次为宜。

二、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足球运动员的基本素质之一,随着现代足球竞赛速度逐渐加快,对运动员快速位移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有关比赛资料统计表明:在当今的足球赛中,5~30米的短距离冲刺跑约占全场总跑次数的80%以上,速度素质对足球运动员至关重要。

1.提高位移速度的常用方法与手段

(1)利用最大强度进行重复跑练习,发展起动速度和位移速度,距离在50~60米之间,为保证每次练习达到最大强度和高质量,要严格控制好间歇时间。一般进行10秒的全速疾跑,中间间歇30秒,组间歇为5~6分钟。

(2)高频率的专门性练习,如全速原地高抬腿、冲刺高抬腿跑、小步跑、后蹬跑等。

(3)利用特定的场地或者器材,提高快速奔跑能力。例如斜坡跑、上(下)坡跑、绕杆跑及骑固定自行车(动感单车)等。

2.发展速度素质应该注意的事项

(1)发展最高位移速度每次练习时间不能过长,应以使每次练习均以高能磷酸原代谢为主要供能途径,一般每组练习时间应保持在20秒以内。

(2)多采用85%~95%的负荷强度进行练习,练习的重复次数不宜过多,以免训练强度下降。

(3)速度素质训练应在运动员兴奋性高、情绪饱满和运动欲望强的情况下进行,一般应安排在训练课的前半部分。

三、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工作的能力,其又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两大类。有氧耐力是一种长时间且强度较小的活动方式,而无氧耐力则是相反,它是一种强度大时间相对较短的活动方式。

1.有氧耐力的训练

有氧耐力素质主要是通过较长距离的跑和长时间的练习来提高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及肌体能量储备能力,因此有氧耐力训练的本质就是提高运动员的心肌收缩力。同时,心肌收缩力也是有氧耐力训练中首要的可塑因素,常有的方式如3000米、5000米、10000米等不同距离的定时跑或者越野跑,12分钟跑等。研究表明,有氧耐力的训练强度应达到最大负荷强度的70%,摄氧量应达到最大摄氧量的75%,这样才能使训练真正符合实际比赛的需要。

2.无氧耐力训练

运动员的无氧耐力水平取决于无氧代谢能力,即无氧糖酵解能力、肌体组织抗乳酸能力、ATP和CP的储备和支撑运动器官的功能。足球比赛中运动员5~15米的快跑冲刺约占整场比赛的80%~90%,比赛中快跑冲刺和慢跑与走的时间比率约为1:7~14,故而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非乳酸无氧能力。

发展非乳酸无氧能力,采用高强度小间歇的练习原则较为流行,间歇训练法是主要训练方法。一般采用多组数的短距离冲刺跑(如15米~30米~45米跑),并且控制间歇时间的大强度训练,以提高ATP及CP的快速分解和合成能力。如例有重复多次的20~60米冲刺跑、100~400米高强度的反复跑、进行5×25米折返跑等。

3.耐力素质训练中的注意事项

(1)耐力素质训练在基本训练阶段,每周安排2~3次左右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耐力训练是较为艰苦和枯燥,训练中应注意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采用多种多样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以提高运动员的兴趣。

(3)耐力训练的负荷应遵循循序渐进和区别对待的原则,训练中也应严格掌握好有氧和无氧耐力的临界值,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4)进行中等以上负荷耐力训练时,会出现耗氧量大于供氧量的现象,这时如果运动员用嘴进行呼吸就会出现横膈膜升降的浅呼吸,而用鼻呼吸则可避免这一现象。因此,耐力训练时应加强运动员用鼻深呼吸的能力。

四、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人体各关节活动的幅度及肌肉和韧带的伸展能力。足球运动员的柔韧素质,突出表现在足球运动所特殊需要的腰、髋、膝、踝等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下肢肌肉和韧带的伸展能力上(守门员职能更加凸显上肢能力),它对于足球运动员掌握和提高技术动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1.柔韧素质训练

(1)静力神拉法:通过缓慢的动作将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拉长,拉到一定程度后静止不动,其幅度和力量以本人承受能力为限,停留时间为8~10秒,反复练习6~10次。如体前屈、前弓步和侧弓步压腿、纵劈腿和横劈腿等。

(2)动力伸拉法:做速度较快、反复多次、有节奏的同一种动作拉伸练习。练习一般控制在15~25次之间,每个练习做6~8组。如前踢腿、后踢腿、侧踢腿和腿环绕等。

2.柔韧素质训练的注意事项

(1)柔韧素质练习一般应安排在训练课的准备部分后面或者基本部分开始,身体出现疲劳或者练习部位有伤时不宜进行柔韧训练。

(2)柔韧训练开始前必须做好热身训练,练习时动作幅度由小到大,节奏由慢到快。

(3)与其他身体素质相比,柔韧素质容易发展,见效也快,但是消退得也快。因此,要经常巩固已经取得的训练成果。

五、灵敏素质

1.灵敏素质的训练

足球运动员的灵敏素质是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和其他各种素质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如比赛中的各种虚晃、假动作、突然加速变向的跟进防守或摆脱防守等等,它是运动员在比赛中遇到突然变化的情况下,随机应变地采取快速、协调行动的能力。

2.练习方法示例

(1)各种跑的练习:如急停转身跑、快速倒退跑、快速跑动中看教练员手势改变方向跑、快速让障碍物跑等。

(2)两人冲撞躲闪:两人一组,在慢跑中试图冲撞对手,对手应尽可能地躲闪,避免被撞到。

(3)多种动作通过障碍物:如在一场地设置栏架、地垫等,要求队员做跳、翻滚、爬、跑等多种动作并尽可能快地完成练习。

3.灵敏素质训练的注意事项

(1)身体运动疲劳的状态下不宜进行灵敏素质训练。其练习一般安排在课的基本部分的开始阶段,且练习重复次数不宜过多。

(2)灵敏素质练习方法应富有趣味性和竞争性,练习时注意动作的多样化,尽可能结合比赛中各种动作的灵敏特点来设计,在练习环境中力求体现比赛中需要运用灵敏素质的背景和条件。

(3)灵敏素质是多种素质的综合表现,训练时也可以和其他素质训练相结合,但是练习的要求应着重在提高灵敏素质上。

六、结语

体能训练是足球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力求运用各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和方法,改造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提高有机体的技能水平,增进健康和发展运动素质。合理的安排综合体能训练可以全面地发展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与灵敏等运动素质,提高运动员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并使运动员身体各个部位得到均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志林,等.现代足球.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6.

[2]黄启能,等.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系列教材:足球.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1.

[3]徐本力,等.运动训练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6.

篇2

[关键词]普通高校 乒乓球 体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242-01

乒乓球虽然是一种以技能为主的运动,但是良好的体能是训练、提高技能的基础,更是比赛制胜的关键。目前,在高校里大部分体育教师不太重视体能的训练,主要是因为他们认为学生技能的提高和体能的关系不大,或者在体能训练时安排的运动量太小,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主要是因为他们不能认识到学生技能的提高和体能有莫大的关系。

一、体能训练的目的、意义

体能训练是指在运动训练中运用各种有效方法和手段,增强练习者的身体健康、发展运动素质、提高身体各器官机体机能的训练。体能训练是技术和战术训练的基础,健康的身体与高度发展的运动素质,可保证运动员更好地掌握先进复杂的技战术能力,承担大负荷训练和紧张激烈的比赛。

体能训练是乒乓球运动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许多高超的技术,必须依靠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技能做基础和保障。乒乓球选项课体能训练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全面和专项身体素质,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动作速度以及改善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以保证技、战术的充分发挥。

乒乓球技能的提高,除了要发展技能的身体素质,还必须发展专项的身体素质。专项身体素质的提高对促进乒乓球技能和比赛成绩的提高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二、体能训练的内容

(一)力量素质

力量素质是指人的机体或机体的某一部分肌肉工作(收缩和舒张)时克服内外阻力的能力。外部阻力是指物体的重量、支撑反作用力、摩擦力以及空气或水的阻力等。

发展下肢力量的素质练习:负重深蹲(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练习)、连续蛙跳(要求轻喝弹)、静蹲、抗阻伸膝、单脚调、负重跑等。发展上肢力量的素质练习:进行各种徒手的挥拍动作练习,俯卧撑练习,持轻哑铃进行会拍动作的练习,用执拍手进行抗阻练习,进行扣杀、击远的练习。

(二)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人体在各种突然变化的条件下,能够迅速、准确、协调、灵活地完成动作的能力,是人各种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在运动中的综合表现。大脑皮层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及分析综合能力,是灵敏素质的重要生理基础,因此,可通过训练改善和提高各感受器官功能,以增强灵敏素质。

发展灵敏素质可采用固定转换的练习,如各种穿梭跑、8字跑和折返跑等;变速和变向练习,在跑、跳过程中快速、协调、准确地完成各种动作,如变向、变速、急停、急起、转体等;在跑、跳中做迅速改变方向的各种跑、躲闪、突然起动以及各种快速急停和迅速转身等练习;变速和变向练习,在跑、跳过程中快速、协调、准确地完成各种动作,如变向、变速、急停、急起、转体等。

(三)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或在最短时间而完成某种运动的能力。速度素质作为重要的身体素质之一,它能够衡量身体的训练水平、竞技能力的高低。由于现在乒乓球技能的提高和器材的改进,乒乓球的速度越来越快,所以对学习者的速度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人曾近说过一句话:没有打不到的球,只有跑不到的脚步。充分说明了速度在乒乓球比赛中作用。

发展速度素质可以采用的方法:1.不同距离的直线冲跑练习;2.往返冲跑练习;3.接力跑练习;4.多球练习;5.快速跳绳练习;6.快速挥臂练习等。

(四)专项耐力素质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长时间进行工作或运动中克服疲劳的能力。也是反映人体健康水平或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一场乒乓球比赛有时会打一个多小时,运动员在这段时间内几乎是连续不停地快速移动,如果没有很好的耐力素质做保证,想取得比赛的胜利是不可能的。

耐力素质练习方法:1.分钟立卧撑;2.重复爬坡跑;3.连续半蹲跑;4.连续跑台阶;5.逆风跑或负重耐力跑;6.原地间歇车轮跑;7.连续换腿跳平台;8.后蹬跑;9.长距离多级跳;10.半蹲连续跳等。

三、体能训练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经常变换体能训练的内容和方法,才能增加练习者的积极性,提高其兴奋度,还应科学合理搭配训练的内容。在以上肢力量练习为主的同时,适当安排一些下肢或腰腹力量等方面的练习,使身体的某一部分活动时,另一部分可以得到休息。

其次,在体能训练时,应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慢慢增加运动强度以及练习的次数。可按疲劳—回复—加量—疲劳—再回复—再加量的方法,循序渐进加大运动量;同时还要注意将大、中、小运动量有机结合在一起。

再次,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必须做安全措施,避免运动损伤和伤害的发生。练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练后要做恢复和放松活动,并且注意加强营养和医务监督。

总之,在乒乓球的训练中技能是核心,体能是基础,智能是灵魂。但是,当技能和智能已经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制约其发展的应该就是体能了。因此教练一定要重视体能的训练,以更好地为比赛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德宇.关于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建设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1):17-19.

篇3

关键词:体育院校;高等学校;体能训练;通用教材;版本;比较;训练学

中图分类号:G80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6)02-0097-06

众所周知,现代竞技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不断发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潜力,以不断提高整体竞技水平。而作为竞技能力五大主导因素(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心理能力)的体能发展水平,对运动成绩的提高有着主要的决定作用。因此,“探索和研究发展运动员体能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寻求体能训练的最佳理论模式与途径,使体能训练系统化、最优化和科学化,是现代运动训练孜孜以求的要目标”[1]。张蓓认为,没有体能,技能则成为无源之水;没有体能,技术能力也无依附[2]。可以看出,随着竞技运动的发展,体能训练从传统向着现展的过程中,[JP2]如果要进一步创新,必须在传统体能训练的范畴和功能上进行拓展和延伸,结合多学科和科学的训练方法这两个平台。[JP]

近20多年来,通过学习和借鉴欧美竞技体育发达国家的成果和经验,从中国实践出发,借助《运动训练学》学科研究的分流、引申、拓展和创新,在吴谦、许玉茹、周子璋、杨兴权、唐思宗、杨世勇、唐照明、吴东明、王健、张英波、孙文新、王卫星、李少丹、胡扬、陈小平、李春雷、叶燎昆等为代表的学者们的努力下,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特点。但我们还应看到我国的体能训练研究还不尽完善,还没有上升到学科层面,还有很多理论、论点和方法是在重复引用和借鉴国外及主观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突出问题是,我国的《体能训练》教材与体能训练的国际国内环境还有差距,有待我们不断研究、补充和完善。从理论上讲,体能训练涉及到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虽然现在国内学术界对体能训练尚无统一的说法,并且国内外对体能概念的诠释也不尽相同,但这些都不影响我们对体能训练的探索和实践[2]。所以,体能训练理论研究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对《体能训练》的整体结构体系(特别是体能训练的概念、理论层次、主要分类及主要结构)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才能全面把握我国体能训练理论体系研究的重点与方向。

1 《体能训练》通用教材不同版本的整体结构内容历史溯源

1.1 《体能训练》通用教材不同版本各章节横向比较

在比较前,我们有必要了解1992年唐思宗等著的《身体训练学》,虽然该书不作为教材使用,但该书以身体训练“学”命名;在此前,北京体育大学与其他体育学院(上海、西安、沈阳、天津、广州)合作编写了一部内部教材《身体训练法讲义》。1999年吴谦编写了体育院校函授通用版《身体素质训练法》教材,该教材的使用对象为函授运动训练专业的学生、在职的教练员等,突出身体素质训练“法”(方法)。2001年杨世勇等编著的《体能训练学》认为,“本书是国内外系统论述体能训练学的第一本著作……”[3]

从表1可以看出,《身体训练学》《体能训练学》和《身体素质训练法》这三本教材,在内容和章节顺序上没有大的变化,主要围绕五大素质(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进行;不同的是《身体训练学》偏重训练,《身体素质训练法》偏重教学,《体能训练学》偏重综合。因此,唐思宗《身体训练学》用两章篇幅介绍了“各项群运动员身体训练”和“运动素质的转移”;杨世勇编著的《体能训练学》,也用了两章篇幅介绍了这两章内容。限于当时对体能训练的认知,我国理论界和训练界对体能的认识经过了“身体素质――运动素质――体能”三个阶段,这反映了对事物认识的发展规律和认识背后的阶段性,是客观的、不可逾越的,也是后续研究的基础。

龙斌等研究表明,2000版《运动训练学》教材将“身体训练”定义为“体能训练”并且提出了身体形体的训练[4]。张蓓认为,从形式上说,体能训练有效地避免了《运动训练学》将运动训练划分为五大素质带来的诸多问题,直观地表述了体能训练的主要特征,客观地反映了运动竞赛实际中的体能表现形式。由此看来,身体训练是体能训练的一部分,体能训练是对传统意义上身体训练的补充与发展,体能训练是更高意义上的身体训练[2]。因此,2005年高教版《体能训练》出版,正式以“体能”作为核心关键词贯穿全书。

从表2 可以看出:1)《体能训练》三种不同版本教材的编排目的、目标和适用对象不同:2005年高教版《体能训练》教材是“全国许多高校设立了社会体育专业,以培养社会急需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我们编写了这本教材”[7]。2012年体育院校通用版《体能训练》教材“是面向全国体育院校和有关师范院校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等专业学生学习用的通用教材”[1]。2013年高教版《体能训练》教材“本教材将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的特点,以竞技运动体能训练、儿童青少年体能训练的实践为切入点,突出教材的可读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体能训练的原理、方法、现状和发展趋势。”[8]

2)在第一章体能训练的生理学基础和绪论板块中,2012年通用版和2013年高教版教材的相同点:都论述了体能训练的概念、内容、价值、原则、要求及趋势。三种不同版本教材的不同点:2005年高教版教材主要偏重生物学科基础(生理学)的阐述。

3)在第二章板块中,三种不同版本教材不具有相同点:三种不同版本教材的不同点:2005年高教版教材主要偏重生物学科基础(生物化学)的阐述;2012年通用版偏重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其训练的阐述;而2013年高教版偏重儿童青少年体能训练的理论基础阐述。

4)在第三章~第七章板块中,2012年通用版和2013年高教版教材的相同点:两个版本都是按五大素质(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顺序进行编排,前者强调“训练”因素,后者强调“理论与方法”。而2005年高教版《体能训练》教材的第三章~第六章分别以“健康体能训练”“竞技体能训练”“体重管理及运动处方”“体能训练测量评价与恢复”编排,特别是第三章突然提出“健康体能训练”的概念,在逻辑上与第五章“体重管理及运动处方”和第六章“体能训练测量评价与恢复”不具有递进关系,偏重健身类的范畴;但是,第四章“竞技体能训练”的七节内容,在五大素质(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的论述上,第四节以“肌肉力量训练”代替“力量素质训练”,而“速度素质训练”没有作为一节单独论述,原因不详。因此,2005年高教版《体能训练》教材内容的编排逻辑显得比较独特。

5)在第八章~第九章板块中,2012年通用版和2013年高教版教材的相同点:两者都有各项群体能训练,2012年通用版是“各项群运动员体能训练”,偏重儿童青少年运动员;2013年高教版教材是“各项群儿童青少年体能训练”,对象明确,两者都按照项群的两大类八个亚类进行论述;2012年通用版和2013年高教版教材的不同点:2012年通用版在第九章增加了“运动素质的转移”,而2013年高教版教材在第八章增加了“核心力量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从表1和表3可以看出:1)在我国,2000版《运动训练学》教材将“身体训练”定义为“体能训练”并且提出了身体形体的训练。而当时,还没有全国体育院校通用版的《体能训练》教材,只有1999年体育院校函授通用版《身体素质训练法》教材,从“身体训练体能训练”,时间节点是从1999年到2000年之间。2001年,杨世勇等认为,20世纪九十年代末……直到现在,完整、系统地论述有关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学科――体能训练学,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系统完善的体系[3]。因此,为了尊重历史,我们以1999年作为我国《体能训练》教材的标志时间。

从1999年到2013年的14年间,以体育院校函授通用版《体能训练》教材为标志、体育院校通用版和高教版《体能训练》教材修订了三次,总章节数总体是增加的。以1999年体育院校函授通用版教材为基数标准,2005年版教材总章数没有增加,总节数减少3节,减少幅度为12%;2012年版教材总章数增加3章,增加幅度为33.33%,总节数增加7节,增加幅度为21.88%;2013年版教材总章数增加3章,增加幅度为33.33%,总节数增加9节,增加幅度为26.47%。可见我国的体能训练研究正在不断地深入和拓展,这也是我国体能训练领域的专家学者长期、科学、系统的研究的结果。

2)从1999年到2013年的14年间,国际体坛经过了2000悉尼、2004雅典、2008北京、2012伦敦四次奥运会。在这个阶段,国外体能训练发展处于“革新阶段”,其标志性的依据有以下三个:第一,20世纪九十年代末,美国来华讲学的专家把“核心力量”一词传入到中国游泳界[2]。第二,美国对对体能训练的概念和内涵重新认识,使得全球竞技领域掀起了“体能”热,对其定义为 “strength and condition training”,更强调力量训练,也就是把力量素质的训练从六大素质中单独提出来,更强调爆发力训练和快速力量训练[2]。第三,美国在体能训练中居领先地位,出版了代表性著作《体能训练指南》[4]。

3)从1999年到2013年的14年间,国内体坛经过了(2001广州、2005南京、2009济南、2013沈阳)四次全运会。我国体能训练研究处于“高起点、多角度、系统化与运动实践结合发展阶段”,其理论依据有四个:第一,1999年在北京建立了“国家教练员学院”,对全国一线初、中、高级教练员进行岗位培训,讲授内容按专题进行,经过6年的培训总结,2015年编写了《现代教练员科学训练理论与实践》教材,其中对“体能训练理论与手段”[9]进行了详细梳理,在我国竞技体育一线教练员队伍进行灌输与统一思想,效果反映好。

第二,国家体育总局举办了2007年国家队教练员体能训练专项培训班,其中国内培训3天,美国培训20天,美国体能协会安排美国体能训练领域的9位专家进行专题讲授和4位体能教练进行实践操作。考察了Dekalb国际体育训练中心、美国体能训练中心等地[2]。这次培训班,直接促进了我国有关项目教练员的执教理念、训练理论和体能训练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第三,2008年前,在北京体育大学建立了“国家体育总局体能训练与机能恢复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由体能训练、身体机能恢复和底氧训练三个实验室群组成。……该实验室不断创新,引进多种先进的体能训练方法与理念,创建有效的恢复手段,调动社会资源,全方位、大投入地开展奥运备战和科技攻关工作,取得瞩目成绩[10]。这种思路,为我国体能训练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实验支持,也值得其他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借鉴。

第四,北京体育大学王卫星教授著《高水平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新方法》,对(2004年雅典、2008年北京 、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10个运动项目备战工作进行了系统梳理,使相关项目体能训练理论进一步完善,运动实践经验得到进一步升华[11] 。

从上可以看出,我国体能训练起步晚,但是,在借鉴国外(特别是美国)经验的基础上,国家体育总局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双管齐下,起点高,目标准,进步快。在这14年间,我国运动员经历了四次奥运会和全运会的实战,一方面,我国运动员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体能训练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实践的需要也为理论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二者的结合对体能训练教材内容也会提出具体的要求。由此可以预测,体能训练教材内容、章节及顺序也会按实践和理论的需要而删减或淘汰。

2 《体能训练》通用教材不同版本异同点的内涵与外延的辨析

任何一门新兴学科的诞生都有其区分于其他学科的本质属性和其包含的研究内容,即该门学科的学科内涵与外延[4],也即一门学科发展的快慢与好坏,首先在于准确把握其内涵与外延。《体能训练》作为从《运动训练学》学科分流出来的一门课程,其内涵与外延也随着竞技体育的发展和运动训练理论的发展而不断拓展或浓缩。

就《体能训练》三种不同版本教材的相同点来看,是从传统训练理论(主要受马特维耶夫周期训练理论的影响)来研究体能。我们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体能训练》教材三个版本主体内容结构都是借鉴1992年《身体训练学》和1999年《身体素质训练法》教材,按五大素质(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顺序进行编排,原因有二:一是苏联训练思想对我国的影响;二是按照运动的类属划分,在教练员头脑中已经扎根形成了共识。换句话说,五大素质的发展与调控是体能训练中最主要的、共性的、普遍的问题。不同点在于《体能训练》教材三个版本只对体能训练的内容属性做出了规定,但对于《体能训练》这门课程的属性认识较模糊,还没有上升到“法”和“学”(即“学科”)的高度。目前,我国专家学者出版有《身体素质训练法》《身体训练学》《现代体能训练方法》等专著或教材,还没有《体能训练法》或《体能训练学》命名的专著或教材,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由此可见,《体能训练》三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其内涵上总体相同,但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体能训练的内涵的认识也将随着体能训练理论的发展不断深入。

《体能训练》三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其外延上,即从该门学科(不成熟)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全部对象上看,基本都包括了对体能训练的概念、基础、价值、原则、要求、趋势的认识,以及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及其训练、健康体能训练、竞技体能训练、体重管理及运动处方、体能训练测量评价与恢复、五大素质训练、各项群运动员体能训练、各项群儿童青少年体能训练、运动素质的转移、核心力量训练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内容。

另外,从《体能训练》三种版本教材所包含内容的微观细节比较发现,难能可贵的表现是:1)2012体育院校通用版在第九章增加了“运动素质的转移”,这是本教材的点睛之笔,也反映了体能训练内容的本质。正如王舸认为,体能最主要的内容应该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和协调几部分,而且体能也不是这几项素质的一个简单相加,而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各项素质既是相互促进,也是相互制约的[2]。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各项素质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就包含了各运动素质的转移。

2)2013高教版教材在第八章增加了“核心力量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反映了我国体能训练研究与国际的接轨。核心力量一词是伴随着核心稳定性概念的提出而出现的。Kibler首次将核心稳定性引入竞技体育领域。……随着核心稳定性概念在竞技体育领域的应用和实践,核心力量的概念便应运而生[1]。尽管如此,“核心力量”进入教材比欧洲晚了10年之久。

由此看出,我国体能训练理论的研究内容正朝着兼容并蓄与实践操作两个方向发展。兼容并蓄表现在与国际先进体能训练理念、理论的吸收与消化,实践操作表现在对一线优秀运动员的实验验证支持与理论纠正。

3 《体能训练》通用教材不同版本内容体系的训练学思考

3.1 《体能训练》的内容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3.1.1 对《体能训练》学科重要术语的概念存在一定程度的模糊与不规范

体能,这是一个竞技体育中广被提及的名词,也是制约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外在体能问题上的认识差异主要体现在概念、作用、分类、原理的科学化探索和指标体系等多个方面。[2]

由于体能,特别是现代体能,我国受前苏联传统训练思想的影响深重。面对美国八十年代对体能的重新认识,我们在这个问题上,首要的任务是对其概念的准确界定,抓住牛鼻子,结合我国的特点和运动员实际情况进行。这个问题解决好后的益处有三:一是促进学科发展,引领理论界对体能研究的规范、系统、持续发展;二是直接促进我国三级训练体制中“初级――中级――高级”各项目教练员的体能训练思想统一,缩短与以美国为代表的欧洲竞技体育强国的差距;三是形成中国特色的“体能训练”研究成果,参与以美国为代表的欧洲竞技体育强国的学术交流砝码。

3.1.2 对《体能训练》学科内容体系的统一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表4可以看出,《体能训练》三种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存在很大的相同性或相似性,主要包含了体能训练的概念、内容、分类、价值、原则、要求及其趋势;体能训练的恢复与注意事项;五大素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体能主导类(速度力量、耐力)项群运动员体能训练;技能主导类(表现性、对抗性)项群运动员体能训练。除了以上内容的相同性或相似性外,《体能训练》三种不同版本教材内容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或顾此失彼。也即不同版本还缺乏统一性,例如:2012年体育院校通用教材中,居然没有把“核心力量训练的理论与方法”作为单独章节进行论述,导致传统体能训练与现代体能训练的脱节;有“运动素质的转移”章节,却没有“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作为其的前期垫铺,在体系上显得不够严谨。

由此看来,不同版本在学科内容体系上的统一性需要进一步加强,但目前这三种不同版本教材作者的编写思路对以后《体能训练》学科内容体系完善提供了借鉴经验。

3.1.3 对《体能训练》学科的科学性的认识有待加强

科学,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12]。所谓体能训练的科学性是建立在项目的规律和特点上的,能够反映竞技运动项目的客观规律,也必须是符合竞技运动项目特点和要求的,离不开竞技运动项目本身,是运动项目所需要的。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完备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才能称之为学科,体能训练则由于涵盖了众多的基础训练学科,并系统的加以整合和完善而具有了学科特性。[2]

从《体能训练》三种不同版本教材看,由于对《体能训练》这门学科的本质属性及其研究对象认识不明确或欠准确,导致教材中的一些内容的观点、论据缺乏科学性。例如有些章节引用的是七十年代的数据,用七十年代的数据来论证说明现在的体能训练情况,值得反思。在《体能训练》三种不同版本教材中,还有一[JP2]些对体能训练的认识和把握上值得推敲和改进的地方,这些本质上都是科学性不强的表现。体能训练是一门应用学科,应用的前提是科学,这一点必须引起注意。

3.1.4 对《体能训练》学科的实效性的认识有待加强

体能训练是手段,应具有鲜明的专项特点,是为技战术服务的,具有基础性作用。这充分说明了体能训练的实效性。从《体能训练》三种不同版本教材看,在五大素质的论证和论述中,虽然有一定的的数据,但是,数据欠缺层次性,针对性不强,没有针对不同(项目、级别、训练时期、性别)的运动员的个体情况,导致其实效性不强。这也是体育院校和高等师范学校所编的大量教材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用一本实效性不强的教材去培养和培训我国的体育院校和高等师范学校以及体育系统的学生及各级教练员,其效果是不高的。

3.2 建立《体能训练》内容体系的对策

3.2.1 高度重视《体能训练》学科术语的规范与国际接轨

竞技运动中体能训练,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我国竞技体育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特别是一线的教练员。什么是体能呢?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定义。既然是世界性的难题,我们必须团队作战,在编写通用教材之时,一定要打破旧有模式,在人员配置上要考虑体育院校、师范院校、国家队、省市专业队的专家、学者和教练员的比例,使教材的编写符合国情,反映实际,服务实践。在此基础上,对现有体能训练教材中的概念、术语进行精准梳理,重视体能训练相关概念、术语的区分、界定与规范。从学科的严谨性出发,每一个版本对术语概念的解释应具有统一性,克服其重要术语的模糊性、片面性和不规范性,最后做到与国际范围的沟通与接轨。

3.2.2 高度重视体能训练理论体系的充实与完善

目前体能训练还未建立起完整和规范的学科内容体系,如何界定体能训练学科的理论框架与层次就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发现,目前理论界在以下内容体系已经达成共识:体能训练的概念、内容、分类、价值、原则、要求及其趋势;体能训练的恢复与注意事项;五大素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体能主导类(速度力量项群、耐力项群)运动员体能训练;技能主导类(表现性项群、对抗性项群)运动员体能训练。除此之外,还有国外先进的体能训练理论、未达成的共识的内容、章节能否补充到其内容框架?这个问题不解决,体能训练内容就不能上升到其理论体系,相应就会制约其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因此,必须加强理论研究,发挥体能训练界同仁的力量,从多学科、多角度去研究体能,完善体能体系。

3.2.3 以“科学性”和“实效性”来检验体能训练的理论与实践的两翼发展

“科学性”和“实用性”是当前运动训练学理论发展的两大趋势[13]。体能训练作为运动训练学理论的

一部分内容与分支,作为竞技能力五大组成部分之一,它是随竞技体育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理论上它要求 “科学性”,在实践上它要求“实用性”。因此,《体能训练》作为一门体育应用学科,也应该以“科学性”和“实用性”为发展的两翼,用科学性来保证体能训练理论的规范与准确,用实用性(实效性)来检验体能训练成功与否的标准。体能训练是否合理和科学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实效性是检验体能训练的唯一标准。无论是体能训练理论的创新,还是体能训练方法的创造,都应遵循这一基本规律,这样才能被纳入体能训练体系,才能被运动实践所接受[2]。这也是我们在体能训练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坚持和把握的一条根本原则。

4 结语

教材是学科的基本组成部分,一方面,一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必须有相应的教材与之匹配;另一方面,教材的成熟与完善,也促进学科的进一步规范和提升。作为竞技体育中竞技能力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能,是20世纪九十年代后竞技体育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是我国体能训练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是《体能训练》教材的机遇和挑战,更是我国体能训练领域专家、学者和教练员的机遇和挑战。

[HJ1.6mm] 参考文献:

[1]杨世勇.体能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1-2.

[2]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高水平竞技运动体能训练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3]杨世勇,唐照华,李遵,唐照明.体能训练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5.

[4]龙斌,张金华.体育院校《运动训练学》通用教材不同版本的比较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10):61-62.

[5]唐思宗. 身体训练学[M].成都:成都科技出版社,1992.

[6]体育院校成人教育协作组《身体素质训练法》教材编写组.身体素质训练法[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7]吴东明,王健.体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

[8]杨世勇,主编.体能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2.

[9]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现代教练员科学训练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5:4.

[10]胡扬.体能训练新理念新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1-2.

[11]王卫星.高水平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新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1-2,72.

篇4

回顾过去的一个学期,我能根据学校工作安排认真做好各项工作,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现就一学期来的体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线上教学工作。

1.协调班主任,组织学生在疫情期间认真学做大课间活动,包括健美操、广播操、体能训练等,让学生体验到居家学习时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 

2.因地制宜,开展适合室内的体育活动。利用钉钉、微信群等将体育运动项目和要求以及注意事项分期上传到网上,带领学生除了做好课间体育活动外,经常性的参加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健美操练习、武术操练习等各类体育活动。 

3.及时总结线上教学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内容。针对疫情对教学工作的影响,每两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紧紧围绕疫情期间体育线上教学困惑,体育微视频录制,怎样布置体育作业等问题进行探讨,并制定体育学科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方案。

二、两操工作。

带领学生重点学习广播操《七彩阳光》。一是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认真做操的良好习惯。二是正确运用示范。示范是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我的示范要做到了清楚、准确。三是讲解少而精。结合四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我在广播操教学时的讲解,主要是结合示范,用语尽量生活化,让学生易于理解。四是及时纠正错误动作,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手把手”地教,力求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学生们经过一个假期,对广播操有些陌生。在此后的全校广播操练习中,我重点抓了学生在动作规格上的一些经常出现的错误,保证了学生以健康的身体进行学习、生活。  

三、课余训练工作。   

带领学生复习健美操动作要领,做到训练有计划、阶段有测验、测验有记录、科学系统的进行训练。同时适度开展体能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耐力和心肺能力。

我的工作态度是:作为体育教师,对体育课和业余训练工作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增强学生体质做出应有的贡献,这样才无愧于我们的事业和责任。体育训练工作既是脑力劳动,又是体力劳动,工作时间长,体力消耗大,没有顽强的吃苦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是不行的。我要不断充实自己,要善于积累经验,总结成败得失,勇于思考敢于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四、今后教学的努力方向。   

1.备课方面。对学生了解不够全面,对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等认识不足,在有些时候未能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   

篇5

【关键词】篮球运动;专项力量;训练因素

Research on Basketball Strength Training

LI Jian-xin

(Henan Ball Games Administration Center, Zhengzhou 450044, Henan)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concept, physiological found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asketball strength training and the various factors affecting strength training. It also points out that strength training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raining of other physical qualities such as speed, resilience, sharpness, endurance and jump ability.

【Keywords】 basketball, strength training, training factors

篮球运动发展至今天,已成为一项复杂、综合性的运动项目。它是由运动员的技术、战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智力相结合的运动项目。篮球技术由疾跑、跳跃、投篮、运球、传球等专项技术组成〔1〕。体能的好坏,对技术水平的发挥有着极大地影响,特别是力量的好坏,对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发挥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激烈的对抗性是现代篮球运动发展的突出特点之一。比赛过程中大多数技术动作都是在快节奏和爆发力的情况下完成的。在高速和爆发力的情况下完成比赛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体能,而作为体能各项素质中最重要的力量素质的作用及对其他素质的影响,更是至关重要的。

力量素质对篮球运动员的重要影响及作用,近年来已得到了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认可和共识,同时教练员和科研人员也对篮球专项力量素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同欧美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相比,我国篮球运动员在力量对抗上的差距是明显的,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的训练,以提高我国篮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水平,已成为篮球运动训练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1篮球专项力量素质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特征

1.1力量素质的概念

力量素质指的是人体肌肉工作时,依靠肌肉紧张或收缩对抗阻力的能力。人体的运动几乎都与对抗阻力有关。较大的肌肉力量已成为获得优异运动成绩的重要基础。

力量素质可分为绝对力量、相对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3〕。力量素质是体能各项素质的基础,与其他各项素质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是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因此力量素质是一项基本素质。

1.2力量素质的生理学基础

1.2.1力量的大小与肌肉的形态及工作原理

力量的大小取决于肌肉的生理横断面积、肌纤维类型、肌肉的初长度以及关节运动角度。生理横断面积越大,力量越大。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能产生更大的力量。力量的大小取决于肌肉的体积。同时肌肉的发展潜力又取决于个人的肌肉初长度。关节运动角度直接影响专项最大力量的发挥。

1.2.2力量的大小和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调节能力有关

中枢神经系统发放神经冲动的强度和频率、肌肉工作协调能力以及肌肉内感受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都会影响肌肉量的发挥。

1.3篮球专项力量素质分析

篮球专项力量是指在全面发展运动员的力量素质的基础上,着重提高与专项技术特点相关的力量素质的训练。篮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主要包括:最大力量,指肌肉在进行最大随意收缩的情况下,肌体能够发挥的最大值;快速力量,指肌肉尽快和尽可能大地发挥力量的能力;力量耐力,指在长时间力量训练的情况下,肌体对抗疲劳的能力。这三种力量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篮球运动员最需要的是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但这两种力量的发展是建立在良好的最大力量素质的基础之上的。专项力量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促进运动员技术、战术及其他身体素质水平的提高,增强运动员的对抗能力。

1.3.1最大力量

最大力量指的是运动员以最大的意志力收缩肌肉对抗阻力时所发挥的最高力值。影响最大力量的主要因素有:

(1)肌肉白肌的纤维数量。

(2)肌肉生理横断面积的大小。

(3)肌纤维的初长度。

(4)神经肌肉的功能和肌肉的协调能力。

1.3.2快速力量(爆发力)

快速力量指的是在最短的时间里内发挥力量的能力。由于速度力量是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有机结合的一种特殊力量素质,具有速度和力量的综合特征,所以影响快速力量的因素主要有:(1)速度素质的发展。(2)力量素质的发展。

提高篮球运动员的爆发力是篮球专项力量训练的主要内容。跳深练习被普遍认为是发展爆发力的最好方法。研究表明,跳深时负荷强度一般为体重的20%。跳深练习主要发展被动缓冲的离心收缩快速转换成向心收缩的爆发力。在训练中应力求短的转换时间。快速力量是一种力量和速度相结合的特殊力量素质。发展快速力量既需要提高肌肉的收缩速度,又需要提高最大力量。运动员在完成动作时所用的力量越大,速度越快,则表现的快速力量就越大。

1.3.3力量耐力

力量耐力是指有机体肌肉持续进行工作的能力,主要是有氧供能能力,其不仅靠肌肉的力量的发展,而且要依靠血液循环、呼吸系统机能的改善和有氧代谢能力的提高,以满足长时间工作的肌肉所需氧气和能源的供给。最大力量与力量耐力有关,不同的运动员在完成统一负重时的重复次数取决于其最大力量的大小。最大力量大的运动员在练习中重复的次数多,表现出力量耐力好。所以力量耐力水平的提高也依赖于最大力量的发展。

2篮球专项力量训练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在激烈的篮球比赛中,突然启动、摆脱抢位、快速变向、连续跳跃、投篮和抢篮板等技术的应用,都要求运动员要有力量。篮球运动员所需要的力量主要是爆发性的快速力量。这就既要求肌肉有快速的收缩和伸张能力,还要求神经系统在兴奋时高度集中,兴奋抑制过程转变迅速。在进行力量训练时,不能采用只求重量而忽视速度的训练方法。应当在有一定速度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力量,这样才能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的调节作用。可采用的具体训练方法有:

(1)腿部力量与弹跳力训练

杠铃半蹲或全蹲;杠铃半蹲跳;杠铃箭步换腿跳;负重单腿深蹲起;单足跳或多级蛙跳;跳深。

(2)腰腹力量训练

仰卧举退;仰卧两头起;俯卧挺身;杠铃负重转体;悬垂收腹举腿。

(3)上肢力量训练

杠铃或哑铃弯举;杠铃或哑铃臂屈伸;杠铃或哑铃肩上推举;哑铃侧平举。

(4)手指、手腕、小臂肌群力量练习

击掌俯卧撑;握力器;握捏铅球等;双手握哑铃或杠铃杆直臂快速屈手腕练习。

3篮球专项力量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手段应与专向动作特点紧密结合,侧重于动力性练习;要与速度、弹跳、灵敏等素质和篮球技术的练习结合练习,使力量成为活力。

(2)在力量训练中,要注意集中与分散安排相结合,避免局部负担过重,注意大小肌群平衡发展,同时要考虑运动员特点、性别、年龄和训练程度,做到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

(3)力量训练时要注意安全,防止运动员受伤。在负重练习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训练时集中精力,要掌握正确的动作方法、要领,循序渐进,加强保护。力量训练不宜在疲劳状态下进行。

(4)专项力量训练要坚持经常性和注意训练间歇。力量增长快,停训后消退也快。每周安排1~2次力量训练,可以保持力量素质;每周3~4次力量训练,可以显著增长力量素质。可以用“超负荷训练”获得超量恢复,达到迅速发展力量的目的。

(5)力量训练中要注意训练内容的安排顺序,速度力量练习应安排在力量耐力练习之前进行;在综合课中,力量练习应安排在最后进行。

(6)力量练习后,要特别注意使肌肉放松。肌肉在力量训练后会产生酸胀感,肌肉酸胀是肌纤维增粗现象的反应,也是力量增长的必然。但应采取积极措施消除肌肉的酸胀感,以利于减少能量消耗,并更好地保持肌肉的弹性。训练时要按身体不同部位的肌肉交替穿行,同时注意安排放松练习。训练后要采取按摩、淋浴等必要的恢复手段,培养运动员自我放松的习惯。

参考文献

〔1〕全国体育学院教材编写委员会.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篇6

1.热身运动很重要 训练前如果身体没活动开,就立即投入剧烈运动,很容易出现伤病。所以,运动前一定要充分热身,感觉身体微微出汗、嘴唇微微发干时为宜。

腿部热身主要是拉伸大腿、小腿处肌肉。拉伸大腿前侧肌肉,可单腿站立,另一条腿折叠后摆,手抓脚踝,用力使脚跟接近臀部,大腿缓慢后摆,尽量使身体成弓形;拉伸大腿后侧肌肉,抬腿放在齐腰高的台子上,腰要直,身要正,身体前倾缓慢下压;拉伸小腿后侧肌肉,脚尖抬起,使脚底与地面的夹角尽量接近90度,身体前倾,持续十几秒钟,反复3~5次;拉伸小腿前侧肌肉,双脚与肩同宽,右脚向后撤30厘米,前腿弯曲,后腿保持正直,重心下压,直到小腿前侧肌肉有酸痛感觉。当然,也要注意训练后的放松,以增加肌肉的弹性,缓解肌肉疲劳。

2.跑步姿势要正确 大部分新兵入伍前,很少参加剧烈的体能训练,对于正确的跑步姿势更是知之甚少。如果跑步动作要领不正确,很容易造成骨膜疼痛。

3000米长跑时,上体正直,微向前倾,脚尖正直冲前,脚掌外侧着地,着地要有过渡缓冲,脚趾要有刨扒动作,小臂前后摆动,呼吸3步一呼,3步一吸;100米跑时,大腿向上抬,小腿迅速折叠,大腿积极向后下方下压,前脚掌着地,踝关节放松,两臂放松迅速前后摆动。

篇7

关键词:体育;高考;诉求;方法

体育高考生术科训练关系到学生的高考成绩,因此教师必须要认真学习强化新课程标准,转变观念,用现代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来指导体育工作,用创新的思维改革体育训练的模式,争取让学生有更为理想的成绩。

一、高中生术科训练诉求

1.获得了解

术科训练要求严格,但是每个学生身体素质、原有训练强度均存在不同,如果训练教师只是以同一个标准要求学生会使得高中生产生抵触心理。从这方面来讲高中生的术科训练诉求要求能够获得了解。这种了解包括这样几个方面:(1)获得身体状态的了解,训练教师了解了学生的身体状态就会对学生的逐步训练做出合理的挑战,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训练任务完成是可行的。(2)获得心理状态的了解。对于繁重的学习任务,训练教师要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避免在学生学习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要求学生完成高难度的训练任务。

2.安排时间

面临高考的学生学习压力较大,学习的内容也更多,这种情况下完成体育术科训练任务就必须要合理调整二者的关系。高中生多数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做出详细的训练安排,这也避免了学生为抽时间训练而感到烦恼,同时也解决了学习空挡的休闲问题。

3.科学训练

不论你是初学者,还是运动员,都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和训练水平,科学地安排训练,逐步调整和加大运动量。虽然术科训练时间短,要求完成的任务重,但是也必须要实现科学训练的目的,因为如果训练不科学造成的训练伤会伤害较大,反之如果开展科学训练就可以让学生喜欢体能训练,使每名同学都针对自己的弱项训练。

4.模式诉求

现行阶段,高考仍然是高中体育教学的指挥棒,因此学生对于高考模式的诉求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线教师必须综合参照学生的实际学情,分析其心理诉求,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模式诉求“身体素质”术科测试模式下的术科测试制度处于非均衡状态,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单位对制度变革存在普遍诉求,体育教育专业制度变迁的预期总收益大于制度变迁的预期总成本,存在较大的获利空间;“身体素质”术科模式下术科测试内容的科学性较差,难以考查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和体育特长,不利于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也不利于高校体育专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优化术科训练的方法

1.全面解决学生诉求

优化术科成绩训练的方法必须要全面解决目前高中生的主要诉求内容,具体来讲如下:(1)全面了解学生。术科训练教师要了解学生可以通过如下两个方法:一是要让学生填写问卷,通过基础信息和问卷内容了解学生的运动经历和身体状态;二是要与班主任和其他任课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2)正确处理好文化课与训练课的关系。训练时间安排要科学合理,根据训练、学习、高考的实际需要及特点,必须确保文化学习为主,坚持课余训练为辅的原则。每天训练安排,早练5:50~6:30左右,下午4:20~5:40左右,每天约用两个小时。这样安排处理,从体力、精力安排比较科学合理。同时这种训练要制定长期训练的计划,使得年度计划和具体计划相结合。例如,从高二开始至高三体育高考的考试,共有18个月的训练时间,把这18个月自然分成四个阶段,中间间隔两个月(春节和暑假)。第一阶段,开展活力和球类训练;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开展强度和耐力训练;第四阶段开展应对考核的专项训练。(3)开展科学训练。科学的训练开展要保证两方面:一是训练讲科学,保证体育考生的营养,通过网络沟通让学生家长更重视学生的饮食;二是要预防体育生运动损伤,专门开设运动损伤防止教学。

2.优化专门练习

体育术科教学的内容较多,包括100米跑,立定跳远,原地双手后抛实心球(男子6公斤,女子5公斤),800米跑等。针对这些训练内容必须要设立定期的专门训练,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成绩也更为理想。例如,100米跑的专门训练要做到:半高抬腿小步跑,练习中强化摆动腿屈髋前摆和快速伸髋下压大腿,加快脚着地的速度;下压式高抬腿跑:主要强调伸髋的动作与速度,练习中强化摆动腿上摆结束后快速伸髋,加快大腿下摆速度。优化专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专门研究各类训练方法,让学生增强体能,同时在专项训练前要鼓励学生查阅相关的运动注意事项,保证训练能够保护身体的同时实现能力的提升。

3.发展心肺功能

发挥心肺功能能够保证学生的测试成绩,同时对学生体能训练也至关重要。心肺功能的训练的优化对策包括:(1)阶段训练。阶段训练能够起到逐步增强强度的目的,保护心肺功能的同时完成目标训练。例如,800米跑的训练,可以依据考生个体800米最好成绩的一半和400米最好成绩,取算术平均值,再加上3~5秒,来确定800米节奏跑训练时跑400米的合理时间。(2)分项目训练。对于体育训练来讲,可以分为不同身体部位的训练。例如,100米跑最快速度的摆臂练习,持续时间5~10~20秒;最高频率的各种形式高抬腿跑,持续时间5~10秒;最快频率的小步跑、半高抬腿跑,距离30~40米。(3)音乐训练方法。准备4~6首你自己喜欢的音乐。选择一首节奏不是特别强烈的音乐,时长5~7分钟,利用踏步、短步幅以及中步幅跨步进行热身,目标心率是最大心率的60%~70%。训练目标是让身体预热,为下一步高强度训练做好准备。(4)运动后的调整。运动后的调整有利于调整心肺功能,保证训练能够更为科学。如,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5~10分钟,运动后不能马上就停下来,要做慢跑或散步或其他整理运动,慢慢放松。

4.强化心理训练

在高考体育项目考核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因为紧张而不能表现出良好的运动状态,进而影响了成绩。面对这些问题必须要强化考生的心理训练,保证学生能够转变降低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形成心理稳定感,取得更为理想的考核成绩。第一,要通过阶梯式训练增强自信心。训练过程中要保证训练内容从易到难,逐步提升难度的同时,让学生在心理层面认识到“我行”,进而形成自信心。第二,自我暗示训练。自我暗示的训练方法能够避免出现考核失误。在训练过程中要求学时随时在开始比赛时回忆自己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心理暗示自己要专心对待比赛。这样能够提高自我的控制能力。如在运动员上场前反复提示队员不要计较比赛的结果,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去,认真完成每一个技术动作。

上文是笔者在多年的一线教学中对体育高考生术科训练的诉求归纳及方法讨论。总而言之,当前体育术科训练仍需要正视一些问题,其中考生的心理诉求体系了他们对于体育训练的基本要求,训练教师必须要面对这些问题并能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认知能力,找出适当的解决对策,同时通过加强心肺功能训练、专项训练和心理训练确保训练方式的全面优化。

参考文献:

[1]王树宏.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现行招生考试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10.

[2]许红峰,朱昌义,吴秀琴.体育专业高考测试项目整体改革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2(03).

篇8

关键词:赛艇;柔韧素质;拉伸练习

中图分类号:G861.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7-0908-05

赛艇项目是一个体能类、技术性强的周期性动作的长距离竞速项目。在赛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表现当中,体能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国内有关体能的概念模糊不清,造成多数赛艇教练员在对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时只看重力量、耐力、速度三种素质,而忽视了如柔韧、协调、灵敏、平衡、稳定等重要素质的发展,制约了我国赛艇运动员放松、流畅、大幅度技术特征的形成与完善,也制约了运动员力量、耐力、速度等素质专项体能的最大化。

国外大量的运动实践以及研究表明,柔韧素质对赛艇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有重要作用,是赛艇运动员充分发挥其体能和技术的关键。而国内多数赛艇教练员从训练理念上没有对柔韧素质的训练给予重视,对柔韧素质没有一个完整、清晰的理论认识,在训练实践中也缺乏有效训练手段。在我国赛艇运动训练理论和实践探索过程中,柔韧素质的系统训练刚刚起步,亟需加强对其方法学的研究。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我国优秀赛艇运动员柔韧素质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1.2.2专家访谈法访问调查了相关项目的专家(包括国内外体能训练专家、国内外赛艇教练员等)、运动员,访谈问题涉及赛艇运动特征、拉伸练习、柔韧素质等方面。

1.2.3实验法

1.2.3.1实验对象我国现役优秀赛艇运动员39名,其中男子公开级16名,女子公开级23名,所有运动员均为运动健将级以上运动员,实验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

1.2.3.2实验内容及流程在冬训期间,针对受试运动员进行了拉伸练习8周,每天训练课前有热身拉伸练习,训练课后有放松拉伸练习,每周三次体能训练课中有专门拉伸练习,平均每天拉伸练习90 min,其余时间正常训练。在进行拉伸练习训练阶段前、后,分别对受试运动员进行柔韧素质测试、赛艇测功仪测试,并测量主观感受;实验期间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拉伸训练课后次日晨采运动员耳血进行CK酶测试。

此外,将男子、女子公开级赛艇运动员各8人设为对照组。对照组运动员除无拉伸练习外,训练内容和负荷同实验组运动员,实验前后只进行赛艇测功仪测试。

1.2.3.3测试指标及方法测试指标及方法如下:

1) 生化指标,见表2。

2) 柔韧素质测试方法:(1) 坐位体前屈,测量方法依据《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1]测试。测试两次,记录最好成绩。测试计0点以前为负值,0点以后为正值。记录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评定标准见表3。

(2) 下蹲伸臂距(专项柔韧素质测试)[2]。下蹲伸臂距动作(图1)是模仿赛艇运动员复位时的动作而设计,是评价赛艇项目运动员专项柔韧素质的一个指标,对于赛艇项目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评价标准见表4。

3) 赛艇测功仪测试:用测功仪进行2 000 m最大负荷测试。所采用的测功仪为美国产Concept 2系列赛艇测功仪。

4) 主观感受测试:采用自行编制的主观感受量表对运动员进行主观感受性测试。

1.2.4数理统计法用Spss10.0对测试数据进行检验,采用单一样本配对T检验,当P

2结果与分析

2.1柔韧素质训练方法-拉伸练习概述

2.1.1拉伸练习的基本概念拉伸练习是通过对身体各部位施加拉力或者利用自身重力、身体姿势、积极的动作以及内力等方式使肌肉伸展。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体软组织,特别是肌肉和肌腱的长度。

2.1.2拉伸练习的种类拉伸练习分为动态拉伸和静态拉伸两大类。其中动态拉伸包括弹动式拉伸、等长拉伸和“神经肌肉本体感受性拉伸”(PNF)。静态拉伸包括被动―静态拉伸和主动静态拉伸。动态拉伸影响动态柔韧性,静态拉伸主要影响静态柔韧性。[3-6]

2.1.3拉伸练习的基本要求

2.1.3.1拉伸的部位一般来说,在运动中受到压力的身体部位特别需要拉伸。根据赛艇项目的技术特点,赛艇运动员应该重点拉伸的部位主要是:背部、前臂、双肩、臀部、大腿、踝部。

2.1.3.2拉伸练习的安排顺序拉伸练习是身体训练的内容,也可以作为运动之前热身活动或训练结束后放松活动的一部分,所以作为热身活动或放松活动的拉伸练习最好是在运动前和运动结束后进行。对于赛艇项目来说,应该在每次力量训练课程之前的热身活动中安排一定的拉伸,在水上技术和专项训练前也应该在陆上进行拉伸活动作为热身;在每次训练课结束后都要有10~15 min左右的放松拉伸练习,以放松僵硬的肌肉[7]。

2.1.3.3拉伸练习的地点在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拉伸。就赛艇运动员而言,任何训练课前的拉伸练习都可以就地取材进行练习,如力量训练课可以用力量房的垫子进行,水上项目课可以在岸上的草地上做完拉伸练习在下水,也可以设计一些船上的拉伸练习动作等。

2.1.3.4拉伸练习的着装做拉伸练习时应该穿比较宽松的运动服。这样可以避免由于服装而使拉伸的幅度范围受到限制。赛艇运动员可以选择较有弹力的训练服进行拉伸练习,在水上训练课后进行放松拉伸练习时要注意防冷、防湿。

2.1.3.5拉伸练习的温度一般来说,机体体温较冷的情况下,肌肉粘滞性高,肌肉比较僵硬,这个时候马上进行发展柔韧性的拉伸练习是不可取的,如果拉伸练习不正确,还容易造成肌肉的拉伤。在赛艇项目中,可以先慢跑几分钟,让机体各组织器官“热”起来,然后活动关节,再进行拉伸。由于赛艇项目训练多在有水的地方,冬季可能比较冷,一定要注意气温,如果气温较低,在拉伸练习前一定要延长热身时间。此外,一般来说,由于进行训练课后身体都比较热,接着马上就可以进行放松活动的拉伸练习,而在赛艇项目中要注意:在水上训练课结束后,可能会出现衣服湿了,或者有较大的风,造成身体变冷,这时一定要注意迅速擦掉身上的汗水,更换衣服保暖后再做拉伸练习。

2.1.3.6拉伸的顺序建立一种固定的拉伸练习模式非常有益,这种模式不仅包括在热身中何时开始进行拉伸,而且应该包括拉伸各部位肌肉的顺序,这样会避免遗忘任何一块重要的肌肉。一般来说,把拉伸脊椎放在第一位非常重要,因为脊椎是人体骨骼结构的中心,是传输到臂和腿的神经的根源。如果脊椎没有准备好,处于僵硬状态,那么,过度拉伸胳膊或腿的肌肉,就会给背部或者颈部带来损伤。因此,首先应该拉伸背部和四肢的近侧,然后再拉伸四肢等远离脊椎的部位。

赛艇项目运动员必须首先拉伸整个脊柱,然后拉伸所有用力的肌肉,最后拉伸一下使用较少的肌肉,大概的顺序是:脊柱、腰背部――臀部、髋部――肩部――大腿和窝――上臂和前臂――小腿及踝关节――最后以颈部作为结束。

2.1.3.7拉伸时的感觉在进行正确的拉伸时,运动员会感到肌肉被拉紧,而且很舒服。在保持拉伸至少10 s之后,随着肌肉组织的拉长,会感到拉力在不断削弱。当慢慢放松拉伸状态时,肌肉会有一种变热和变松弛的感觉。而当拉伸不正确时,会有尖锐的酸痛、麻木、刺痛或者灼烧的感觉。如果在拉伸时感觉到太多的疼痛,而且拉伸结束后还不能消退,或者出现一些不常见的症状(如麻木,肿胀等),应该立即向教练员、运动医生或者理疗医师进行咨询。

2.1.4拉伸练习的技术体系

2.1.4.1拉伸的身体姿势拉伸练习有很多种姿势,一般分为三种:站姿、坐姿、卧姿,所有的姿势都需要肌肉或肌群间的协调配合,精心设计的良好的拉伸练习能够提高肌肉间的相互作用能力[8]。

2.1.4.2拉伸动作的持续时间在赛艇项目中,一般来说,拉伸持续的最佳平均时间为20~30 s,一般不超过60 s,如果持续超过60 s可能会阻碍肌肉中血液的循环,且有可能会因为过度拉伸而造成损伤。进行静态拉伸至少要持续10 s,如果能达到20~30 s则会更加有效。弹动式拉伸的动作持续时间很短,整个拉伸仅仅需要短暂的时间就能达到拉伸的最大限度,然后立即放松下来,频率大约为每秒钟拉伸一次。

2.1.4.3拉伸动作的重复次数在一个静态拉伸练习中,身体一侧肌肉的拉伸应该重复做2~3次。每块肌肉只拉伸一次可能不会获得预期的效果,特别是在柔韧性有所提高的情况下,更应该立即重复练习以巩固效果。赛艇项目运动员在放松活动中的拉伸练习应重复2~3次,尤其针对训练较多的肌肉,应多重复几次,以缓解肌肉的紧张。

弹动式拉伸练习同样也需要重复几组,每组大约10~20次,甚至更多,这取决于拉伸的速度和幅度。弹动式拉伸练习一般安排在静态或者PNF式拉伸之后进行。在PNF式拉伸练习时,一般针对一块肌肉重复做3次。

2.1.4.4拉伸练习的强度拉伸练习通常是在较低强度下进行。在这个水平下进行拉伸,可以提高肌肉――肌腱连接处的组织和肌肉组织的柔软程度。进行拉伸练习时,要避免因拉的强度太大而造成的肌肉疼痛。赛艇项目是一个力量耐力性项目,对力量的要求较高,所以在拉伸练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低强度,且要适当,不能过多的进行拉伸练习从而造成一定的专项素质丢失。

2.1.4.5拉伸练习的总时间在赛艇项目中,一般来说,训练前后的拉伸练习各需要10~15 min左右的时间。拉伸作为训练计划的一部分来发展柔韧性,在每周要安排两次,花至少45 min甚至更多时间。

2.1.4.6拉伸过程中的呼吸拉伸时要注意放松进行呼吸。一般在拉伸过程中要学会有意识的进行缓慢的呼吸,并尽量让自己感觉到放松。

2.1.4.7拉伸前的热身温度对拉伸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天冷温度低时,肌肉的粘滞性较高,比较僵硬,神经兴奋性不强,这个时候拉伸的效果不佳,如果强迫进行拉伸还可能拉伤肌肉。[7]热身是成功拉伸练习的重要基本因素之一。在做拉伸练习时,应该拿出一部分时间用于热身,以使肌肉适当加热。作为赛艇项目运动员,在进行水上专项训练后回岸上进行拉伸练习前一定要注意身体的温度,因为可能水上练习把衣服弄湿了,这时回岸后一定要马上换干爽的衣服,然后再进行拉伸[9]。

2.1.4.8拉伸前的关节活动在开始热身前,尤其是早晨的训练课前,应按如下顺序活动“”身体:手指――手指和指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颈部――躯干和腰部――臀部――踝/脚趾――膝关节。

2.1.5拉伸练习的注意事项在正确指导下,一般低强度地进行拉伸不会出现什么风险,但过度拉伸则有可能造成损伤。下列情况不宜进行拉伸[10]:

1) 没有做好热身运动,或者温度较低时,可能会拉坏或者撕裂肌肉; 2) 肌肉或者关节受伤,又没征求医师的意见时;3) 肌肉近期撕裂过或者出现浮肿、发红、撕破、严重擦伤以及疼痛发炎时;4) 大腿深层肌肉拉伤而没有征求医务的意见时,因为拉伤部位会严重发炎并且钙化;5) 开放式外伤,或者伤口皮肤刚刚愈合时,因为会导致伤口重新被撕开,延缓愈合;6) 赛艇项目运动员尤其注意在水上训练结束后可能会有衣服湿了的情况,一定要马上更换干爽的衣服后才能进行放松拉伸练习,以免出现着凉。

而如下情况则应小心进行拉伸:

1) 如果运动员正在利用药物来减弱疼痛,比如阿司匹林、消炎药或者止痛剂等,就应该非常小心地进行拉伸练习。因为药物会使人体对拉伸时的压力暂时性地感觉迟钝;

2) 在感觉到身体特别僵硬的时候,也应该非常谨慎地进行拉伸练习。

2.2赛艇运动员柔韧素质训练的设计

2.2.1赛艇水上训练前的热身拉伸练习在进行赛艇水上训练前,进行15 min热身活动。如果不是冬天气温特别低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进行拉伸练习;如果环境的温度特别低,则需要在拉伸练习之前进行5~10 min左右的慢跑让身体稍微活动起来,然后再进行拉伸。在拉伸练习中,所采用的方法以动态拉伸为主,因为这样能更好的让肌肉“热”起来,增加肌肉、韧带以及肌腱的弹性,以便更好的进行水上训练。具体的拉伸内容要根据这节训练课的主要内容来定,如果进行力量训练,则热身活动中的拉伸应该注重力量训练所涉及的肌肉和关节来进行。如果是水上训练,拉伸的顺序一般为:

脊柱、腰背部――臀、髋部――肩――臂和前臂――大腿和窝――小腿及踝关节(以上部分动作见图2)。

2.2.2赛艇水上训练后的放松整理拉伸练习在赛艇水上训练结束后,应该花10~15 min左右的时间来进行放松拉伸练习,或者同时配合一些按摩等放松练习。在进行放松拉伸练习时,所采用的方法以被动拉伸为主,或者用一定的PNF拉伸方法,尽量少采用主动拉伸和动态拉伸。因为一般训练结束后机体都比较疲劳,主动拉伸需要一定的肌肉力量。动态拉伸不适用于放松拉伸练习,故采用被动拉伸方法,使处于紧张状态的肌肉在外力的作用下被拉长,让其充分放松。在拉伸部位的选择上,要注意结合训练课的内容,原则上应该是练到什么肌肉,就放松拉伸什么肌肉,已经这些肌肉的对抗肌。比如在划船过程中腿部、肩背部和脊柱的肌肉用力较多,在放松拉伸练习中应较多的注重在这些部位的主动肌肉群和对抗肌群,以促进其放松。常用的拉伸方法见图3。

2.2.3在体能训练中专门发展柔韧素质的拉伸练习为了发展赛艇运动员的柔韧性,以更好的促进其他能力的增长,发挥更佳的竞技水平,需要专门制定发展运动员柔韧素质的拉伸训练计划。该训练计划应该根据全年,或者阶段性的训练计划来制定,根据专项特点对柔韧性的要求,以及各个运动员身体柔韧素质的具体情况来制定训练计划的多少。在具体的柔韧性训练计划中,应该较多的采用主动式拉伸方法、PNF拉伸方法、适当采用等长拉伸方法,因为等长拉伸方法对所拉伸的肌肉刺激较大,不宜多用,而主动式拉伸方法以及PNF拉伸方法对发展运动员的柔韧素质效果最好。表5为发展运动员柔韧素质的拉伸训练课内容安排。

2.3赛艇运动员进行专门拉伸练习训练后生化指标、柔韧素质等方面的变化

2.3.1生化指标的变化测试结果见表6。

由表6可知,在受测优秀赛艇运动员进行专门拉伸练习训练前期,第一次拉伸练习训练课后次日晨,运动员血清CK酶分别达到889.36和503.78;而在以往进行常规力量训练期间,同样的队员,其血清CK酶最高分别为609.5(男子)和372.1(女子)。可见,运动员进行拉伸练习之后,血清CK酶相比以往力量训练后的血清CK酶有显著性升高。经过8周拉伸练习后,再进行相同内容和负荷的拉伸训练后次日晨,其血清CK酶的分别为261.23和181.69,均低于以往力量训练后的值。本实验结果表明,由于长期只重视力量训练而不注重拉伸练习,使得肌肉长期处于收缩状态,进行拉伸练习后,肌肉被动拉长,造成肌细胞破损,大量的肌细胞中的CK酶流入血液中使得血清CK酶大幅度升高,甚至高于以往力量训练后值。此后经过8周的拉伸练习,再进行相同内容和负荷的拉伸练习后血清CK酶下降,这是由于经过8周的拉伸练习,肌肉的柔韧性得到一定的提高,肌肉的长度增加,肌肉对拉伸练习逐渐适应,造成血清CK酶下降。

关于进行拉伸练习后运动员血清CK显著性增多的机制,目前尚未见任何报道。本实验研究发现,在一次拉伸练习后,运动员血清CK显著性的增多,可能是由于拉伸练习造成肌肉细胞大量的破坏。

2.3.2身体柔韧素质的变化测试结果见表7。

x

由上表可知,在柔韧素质训练之前,39名赛艇运动员柔韧素质较差。在训练前的坐位体前屈测试中,分别只有15.31和17.89,在国民体质监测标准中只处于良好偏下水平;而在下蹲伸臂距测试中,分别为48.12和48.79,略高于第三级水平。这不是一个优秀赛艇运动员所应该具备的标准,在赛艇运动员选材指标中[2],优秀的赛艇运动员应该达到第五级标准。

经过8周的拉伸练习后,运动员的坐位体前屈测试分别提高至23.68和25.36,均超过了国民体质标准的优秀水平;而下蹲伸臂距分别提高至56.33和57.10,均达到了第五级水平。可见,经过8周的拉伸练习,运动员身体柔韧性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2.3.3运动员主观感受的变化调查结果表明,经过8周拉伸练习后,分别有78.79%、84.85%和72.73%的运动员认为自身的肩关节、髋关节和背部的伸展性有非常显著的提高,这与柔韧性测试结果一致,进一步表明了拉伸练习是提高身体柔韧性的有效方法。

此外,所有的实验对象均认为进行拉伸练习后感觉身体肌肉有一定程度放松;81.82%的运动员认为进行拉伸练习后疲劳感有一定下降,其中48.48%运动员认为疲劳感显著下降;51.52%的运动员认为拉伸练习后身体疲劳恢复速度显著加快;84.85%和87.88%的运动员认为经过8周的拉伸练习后,在划船时感觉自身的动作更舒展、动作幅度更大;在划船整体能力上,有81.82%的运动员认为有所提高,其中45.45%的认为有显著性提高;84.85%的运动员认为在拉伸练习之后,受伤几率下降。研究虽然没有统计运动员伤病情况,但是根据主观感受量表统计,运动员自我感觉其自身抗肌肉拉伤等伤病能力有所提高。

2.3.4专项运动能力的变化测试结果见表8。

由上表可知,运动员测功仪测试成绩,男运动员由385.19 s下降至371.79 s,女运动员由432.87 s下降至423.73 s,且两者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经8周训练后,测试成绩虽也有一定提高,但提高幅度很小,且经检验没有显著性差异。可见,拉伸练习能有效地提高赛艇运动员的专项竞技能力。

3结论

1) 目前我国赛艇教练员和运动员对拉伸练习重视不够,运动员柔韧素质普遍较差,对拉伸练习不适应。对39名赛艇运动员身体柔韧性测试发现,柔韧素质测试指标偏低,坐位体前屈测试只达到了国民体质标准的良好水平,而反映赛艇项目专项柔韧性的下蹲伸臂距测试中,只处于第三级水平,两项柔韧性指标均没有达到赛艇运动员所要求的水平。同时对这些运动员进行拉伸练习训练前后的CK酶测试结果表明,赛艇运动员由于长期的力量训练而不重视拉伸练习,结果肌肉长期保持紧张状态,初次进行拉伸练习后CK酶上升非常大,经过8周拉伸练习后CK酶趋向正常。

2) 拉伸练习是发展柔韧素质的基本方法,可以促进赛艇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通过8周拉伸练习后,运动员两项柔韧性测试指标均有较大提高,经检验具有显著性差异;且运动员自我明显感觉身体柔韧性得到显著性提高;前后两次测功仪最大做功能力测试也发现,经过8周拉伸练习的运动员测功仪成绩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经检验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运动员主观感受表明,经过8周的拉伸练习,运动员自我感觉划桨幅度提高,划桨时更加流畅、连贯。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编.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 钟添发,田麦久,王路德,等.运动员竞技能力模型与选材标准[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3] Jim and Phil Wharton. Stretch Book [M]. Three Rivers Press, 1996.

[4] Ann Frederick, Chris Frederick. STRETCH TO WIN [M]. Human Kinetics, 2006.

[5] Bob Anderson, STRETCHING [M]. Shelter, 2000.

[6] Michael J. Alter, SPORT STRECHING [M]. Human Kinetics, 1998.

[7] Steve Brown, DYNAMIC WARM-UP AND POST-WORKOUT RECOVERY METHODS [M]. Human Kinetics, 2005.

[8] Cray cook, ATHLETIC BODY IN BALANCE [M], Human Kinetics. 2003.

[9] Thor Nelisen, ZHANGXIUYUN 'S TRAINING MANUAL, 2002-2003.

[10] Michael Kellmann, ENHANCING RECOVERY[M].Human Kinetics, 2002.

[11] 刘爱杰,袁守龙,曹景伟,等.我国皮划艇科学训练的探索[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6):831-833.

[12] 《辞海》编委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13] 《体育大辞典》编委会.体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14] 刘爱杰,耐力性竞速项群专项运动素质的整合[D].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

[15]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 Medicine position Stand, SPORT MEDICINE[M]. Human Kinetics, 1998.

[16] 图多・博姆帕.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马铁译)[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

[17] Thomas B, Roger W, ESSENTIALS OF STRENGTH TRAINING AND CONDITIONING [M]. Human Kinetics, 1999.

[18] Jay blahnik, STRETCHING FOR ROWERS [M]. Human Kinetics, 2004.

[19] 曾凡星,丁轶建,彭希记.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3):344-347.

[20] 普拉托诺夫,等.竞技运动理论[M].武汉:武汉体院出版社,1987.

[21] Grosser, Herbert, FULL-BODY FLEXIBILITY [M]. Human Kinetics, 1992.

[22] 田麦久,主编.全国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篇9

摘要:论文通过对南昌市高尔夫球童的工作特征、培训过程等进行了调查,进而对南昌市高尔夫球童的现状进行分析。通常现状分析得出南昌市的球童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正式比赛的实践经验,以及诚信教育强度不够等,旨在为有关管理部门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高尔夫;球童;现状

1前言

高尔夫起源于15世纪或更早的苏格兰。苏格兰是高尔夫运动的故乡和摇篮。球童也称杆弟,最早产生于英国。现代的球童这个职业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服务性工作,是为球员和打球客人提供球场指南、记码、挑选球杆、查看球洞区的球场技术人员。随着高尔夫运动在中国发达地区的快速发展,在打高尔夫人数和高尔夫场地不断增多的情况下,高尔夫球童不仅数量增多而且服务质量越来越高。对球童工作的要求也愈加严格和规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南昌市高尔夫球童

2.2研究方法

2.2.1比较研究法

通过与发达地区的优秀球童对比找出不足

2.2.2调查访问法

通过与调查对象中的部份人及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座谈,了解到一些基本情况,知道了许多有关球童方面的知识

2.2.3统计分析法

运用Excel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

2.2.4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知网和图书馆查阅了大量的体育科技资料和书籍,为研究提供了所需的资料

3结果与分析

3.1南昌市高尔夫球童的发展

中国目前有高尔夫球场约500家,其中中国内地有332家,图表一:

高尔夫在南昌市的发展时间并不长,最早的是建于1998年的南昌翠林高尔夫球会总体规划为36洞的国际标准球场,其次是2005年的南昌保利高尔夫球会,设有18洞的标准球场。随着高尔夫运动的发展,球童也逐渐在赛事中受到关注,在发达地区,球童的服务被要求提高到更高的层次上,球童们有自己的会议室,更衣室,卫生间,休息室,甚至淋浴间,可以说比赛场馆的这些服务设施,体现着中国高尔夫赛事的发展,体现着中国高尔夫球童在不断的完善和进步中。但是,相对来说南昌的高尔夫运动引入的时间较晚,基本上处于发展初期,属于起步阶段再加上各种条件限制原因,可以说南昌市的高尔夫球场的球童服务水平以及整体素质较国内发达地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有待于进一步深造提高。

3.2南昌市高尔夫球童的组成

以南昌翠林高尔夫球会球童为对象,进行统计,得出图表二:

3.3对高尔夫球童的认识

3.3.1做球童的意义:对于征战于职业巡回赛的职业选手来说,球童已经不仅仅为球员保管球包,捡球等,实际上已经成为球员的左膀右臂,担当着向导、搭档、心里医生等多重身份,这是为什么球童有时能够成为球员制胜的因素。

3.3.2球童的收入情况:目前,一个球童的平均月收入在2500至5000元之间,少数超过5000,其收入构成为:基本工资+出场费+小费。基本工资: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800至1000元。出场小费:一般为50至100元每场。

3.3.3高尔夫球童的培训程序:培训内容课程安排:军训、体能训练、高尔夫的起源和历史、高尔夫的发展、高尔夫礼仪、高尔夫应用性外语、球童概论、高尔夫球车驾驶、高尔夫规则、高尔夫用具、高尔夫球场、高尔夫运动技术、高尔夫赛事、高尔夫草皮概论、球场基本运营、球童管理。培训细节决定球童质量:

一、岗前培训

体能训练:球童进入球会的第一堂课为身体素质培训。一个球童必须具备非常地迅速和敏捷,以及相当的精确性。需要耐力、毅力以及聚精会神。

礼仪培训:该项培训是主要针对球童自身形象、迎宾问候、与客沟通,要求动作规范统一,鞠躬行礼。自然微笑是每个球会员工的最基本的对客标准。

沟通培训:沟通就是在了解自己与服务对像各自的特点及需求的同时,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培训中,通过对球童暗示、提醒、强化训练等方式让及时沟通变成一种自然习惯。

专业培训:球童是指在球场上帮客人携带并管理球杆,并按规则帮客人打球的人。通过长时间的培训后,球童可以给球员及时的建议和帮助。

球车驾驶:在培训过程中,通过对球车结构和性能的了解,熟悉球车的驾驭方法与注意事项。

外语培训:主要内容是针对日常用语和球场服务中专业用语的培训。培训中让球童常开口,大胆说,采用单独对话,情景对话的方式来训练。保证在对宾的服务中不做聋哑人。目前进行的以英语培训为主。

二、日常培训

是针对日常服务中出现在个别问题而做的针对性培训。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让某个球童的问题成为整个球童群体的问题。当发生某件具特性的问题时,要同时为其它人敲响警钟。

三、管理培训

内容包括规则、理论知识、场上服务技巧等,球童部会分时间段,在考核前对有具有升级资格的球童组织培训。以晋升机会为激励方式,提升球童对培训的重视程度。

四、岗位培训

岗位培训是指球童在本岗位应具备条件和行为规范包括:对客语言的统一和工作流程顺序、表达方式的统一化过程。强调上岗人员的精神面貌和仪容仪表。该项培训持续不间断。

3.3.4高尔夫球童的诚信教育:做到在入学专业教育课中输入诚信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诚信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加强诚信教育,在职业规划教育中重点强调诚信教育,在实习实训中考核学生的诚信。

3.3.5对高尔夫球童的评估:球童会以评估卡的形式请客人对球童当场上表现做出评价,内容包括:礼仪礼貌、专业知识、服务态度、球场维护等多方面构成。当评估卡被投改进或者差的时,管理者会对该球童服务的客人进行追访,结合本组球童的反映来了解场上服务情况。做出处理。对于投诉属实(不排除球员因赌博输钱或恶意骚扰不成而故意刁难的可能性)进行停场加强培训,内容以投诉内容为主,加强巩固其它方面。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由于南昌市高尔夫球场均未举办过正式的高尔夫的职业比赛,只承办过一些业余的比赛,因此相对来说球童在正式比赛中的的实践经验比较缺乏。

4.1.2南昌市高尔夫球童岗前进行整体的集中培训课程,时间为一个学期即四个半月左右(校企结合的原因)。培训时间相对其它地方较长(一般为三个月左右)

4.2建议

4.2.1在培训期间应加强球童培训课程的针对性,诚信教育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诚信被认为是高尔夫专业学生专业入门的“奠基石”,是高尔夫专业毕业生应聘工作的“敲门砖,是高尔夫专业学生生活交际的“粘合剂”。外语培训时,多学习几句不同国家的日常用语。

4.2.2随着球会的发展,各种配套设施逐渐趋于完善时,能够争取职业比赛的举办权,从而让更多的球童增加职业比赛中的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王慧,高尔夫运动在中国的发展探究[j]。辽宁体育科技,2009,12

[2]刘芳枝,匡勇进,论高尔夫专业教育中的诚信教育[j]。湖北体育科技,2010,5

[3]孙瑾,球童―或者杆弟[j]世界高尔夫,2007

[4]姚振丽,中外高尔夫球童的“距离” [j]。环球体育市场,2009

篇10

无论是山野健行、挑战高峰,或是溯溪、攀岩、定向、独木舟,都是一种既经济又健康实惠的运动方式。既可以轻松达到锻炼身体增强身心健康的目的,又可以通过户外运动结识志趣相投的朋友们;拓展丰富自己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充实快乐的生活。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户外活动总结,请笑纳!

户外活动总结1丰富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内容,进一步探索户外体育活动的形式,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首先,此次活动幼儿园领导非常重视。各个班组都能积极认真地组织活动。一是抓得早落得实。各班组就把活动纳入教师的备课中,每班有专门的教师负责此项活动的开展;二是各班组教师都能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户外活动。

其次,我园活动形式多样将平时幼儿爱玩的游戏活动,音乐活动,及民间体育活动作为大的方向。让幼儿易懂,易学。例如小班活动主要锻炼幼儿的协调能力《蛇形跳》《打保龄球》《跳积木》等。

中班活动主要创设孩子的探索空间,用一种材料可以多种玩法《玩圈》套圈,滚圈,跳圈,等等。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大班活动传统的民间游戏《老鹰捉小鸡》《打鸡蛋黄》《踢口袋》《跳房子》等,孩子们百玩不厌,在游戏中奔跑,嬉戏,叫喊,尽情释放着他们的快乐。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在进行体能训练和规则教育。

这些活动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真正以幼儿为主体,活动面向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参加集体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再次,我园活动内容新颖,利旧利废。这次活动各班级的老师们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把身边可利用的各种废旧物品制成孩子们活动的器械,如饮料瓶、易拉罐等,还有的幼儿园一物多用将已有的活动器械重新改装又变成了另一种新的活动器械。

在幼儿自由操和器械操的音乐选择上教师们也独具创意,有的旋律激昂、有的欢快优美、有的轻快跳跃。

在队列队形的变换上也充分体现了幼儿的特点。孩子们走成三角形、圆形、蛇形等等。

总之,这次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园户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独特的魅力,增强了老师与孩子户外体育活动的认识,提高了本园户外体育活动的质量。

户外活动总结2星源电建公司与计财部共同组织部分员工进行了三天的户外拓展训练,虽然天公不作美,但同事们仍是热情高涨,斗志昂扬,尽情地享受着来自同事的关爱和鼓励,充分地体会来自团队的力量!

这是我们大部分同事第一次参加拓展训练,当我们驱车到达“味博士农庄”训练营的时候才知道,拓展训练是一项挑战极限的训练活动,是以磨砺团队、提升行动意愿、振奋士气、严肃态度、消除职业倦怠为目的的训练活动。采取准军事化的训练模式,严格谨慎,强调纪律。旨在激励人的斗志,激发人的潜在能力,创造性地开发团队战斗能力。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海上生存训练,而在战后则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面向现代社会的训练方式,综合提高受训者的人格品质、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

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天拓展训练时间,但给予我们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工作岗位,只要用心体会就能得到十分有益的人生感悟。在这里,让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目标一致、团结协作。

训练从一开始的“高空单杠”、“攀岩”、“智力电网”、“八仙过海”、“抢新娘”、“五人同行”、“胜利墙”、“快乐传真”、“一块五”“萝卜蹲”等;几乎所有的项目,我们每个成员都在积极的出谋划策、都在为完成一致的目标而努力。大家没有任何的隔阂和个人主义,而是相互帮助与协作。就如游戏中过“胜利墙”一样,4米2笔直的木板墙,近三个人高,没有任何工具,当时我就想着怎么过得去?肯定有人要拖后腿;不可思议的是,在全体队员的密切配合下,肩并着肩、手握着手,下面的撑起,上面的拉住,众志成城,所有队员都成功翻越。只用我们的身体,无任何工具!这就是我们的潜能吧!这个项目给我启发是:没有完美的个体,只有完美的集体,只要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克服所有困难。如果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能像过“胜利墙”一样,那我们必将成为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优秀团队。

二、树立合作意识,合理分配资源。

“智力电网”我想策划者的目的主要是强化人的合作意识和合理分配资源的能力,任何一个人让他站在一堵和自己一样高的电网面前,网中有很多个大小不规则的洞,而且看上去都不足够大。对个人来说看似不可能的事,在团队面前就能转化为可能。当看到一双双关注和相互鼓励着队员眼睛的时候,看到一双双有力地双手正托着每一个队员的身体通过适合自己体形的电网的时候,让我意识到个体和集体的差别,让我深深体会到人与人帮助与支持是多么的重要。在困难面前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的眇小,集体的力量是多么的壮大。面对困难我们必须冷静、理智地分析,全面、系统地看待问题,做出正确的规划,同时注意人力资源优劣互补,这样我们才能少走弯路,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高效地解决问题,圆满的完成我们共有的任务。

三、突破创新、迎难而上。

在训练中有一个很好安排就是,在项目完成的时候每个人做出的总结与感想,鼓励大家积极发言,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同时为自己和集体做出的突出表现给予肯定。在我们的生命旅程上都需要不断突破创新,我们在工作也需要不断的突破创新,才能挖掘出自己的潜力。

户外活动总结3在繁忙紧张的都市工作和生活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户外运动这一健康快乐新兴时尚的运动项目;特别是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如深圳、北京、成都、南京等城市地区。

近几年来,走进自然参加户外登山旅行活动的人群蓬勃发展,甚至成为一种主流的运动体验。走出家门、走向自然、走进户外,欣赏博大祖国的大地风景、大好河山,张开双臂拥抱大自然、体验新鲜宁谧的户外生活,是都市人烦琐工作之余快意人生的上佳选择。

无论是山野健行、挑战高峰,或是溯溪、攀岩、定向、独木舟,都是一种既经济又健康实惠的运动方式。既可以轻松达到锻炼身体增强身心健康的目的,又可以通过户外运动结识志趣相投的朋友们;拓展丰富自己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充实快乐的生活;并通过真实有效的经历,锻炼个人的意志毅力,学习与人沟通、合作和解决困难的方法;培养对他人的责任感和获取个人信心与自尊。

不过,很多人都把户外运动当作是跟团旅游或者旅行,在对户外运动的认识和了解上出现偏差。忽略了户外运动是以自然环境为活动区域,带有探险性质或者体验探险的运动过程。这个过程很多情况下在原始秀美、山崖海岸、荒芜人烟的自然环境中进行;而且运动时间长,体能消耗大,求救与救援困难;需要个人具备基本的户外知识与基础技能,同时,对参与者的装备、身心、体能都有一定的要求。甚至还要带上在野外生活的行、宿、衣、食等行动和生活的全部用品。

不可否认,再怎么安全的线路,都不可避免自然界天灾随时发生的可能;我们要做的只是通过在专业的机构培训指导实践下,系统学习掌握基本的户外知识和技能,了解领悟大自然规律有其一定的基本法则,从而让自己在走进自然山野看美景的同时,同样具备远离危险的良好判断力;走进自然,走进户外,风险最小化,收益化,对自然的最低限度冲击,是我们在户外一起的探索追求。

户外活动总结4丰富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内容,进一步探索户外体育活动的形式,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我园在初春四五月份为幼儿制定了一系列晨间体育活动。

首先,此次活动幼儿园领导非常重视。各个班组都能积极认真地组织活动。一是抓得早落得实。从三月份开始,各班组就把活动纳入教师的备课中,每班有专门的教师负责此项活动的开展;二是各班组教师都能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户外活动计划。

其次,我园活动形式多样将平时幼儿爱玩的游戏活动,音乐活动,及民间体育活动作为大的方向。让幼儿易懂,易学。例如小班活动主要锻炼幼儿的协调能力《蛇形跳》《打保龄球》《跳积木》等

中班活动主要创设孩子的探索空间,用一种材料可以多种玩法《玩圈》套圈,滚圈,跳圈,等等。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大班活动传统的民间游戏《老鹰捉小鸡》《打鸡蛋黄》《踢口袋》《跳房子》等,孩子们百玩不厌,在游戏中奔跑,嬉戏,叫喊,尽情释放着他们的快乐。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在进行体能训练和规则教育。

这些活动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真正以幼儿为主体,活动面向每一个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到参加集体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再次,我园活动内容新颖,利旧利废

这次活动各班级的老师们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把身边可利用的各种废旧物品制成孩子们活动的器械,如饮料瓶、易拉罐等,还有的幼儿园一物多用将已有的活动器械重新改装又变成了另一种新的活动器械。

在幼儿自由操和器械操的音乐选择上教师们也独具创意,有的旋律激昂、有的欢快优美、有的轻快跳跃。

在队列队形的变换上也充分体现了幼儿的特点。孩子们走成三角形、圆形、蛇形等等。

总之,这次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园户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独特的魅力,增强了老师与孩子户外体育活动的认识,提高了本园户外体育活动的质量。

户外活动总结5为增进行政系统人员的互动交流,提高团队凝聚力及协作精神,201x年x月__ 日,__x在董事长和蒋总的亲切关心下,组织了一次户外拓展活动。

活动筹备期,行政人事总监__x就传达了活动精神与原则。__x指出,这次户外 拓展培训是__集团行政系统难得的一次全家福户外拓展活动,希望大家要以此为契机 ,勇于接受挑战、敢于承担责任、突破自我极限、磨练提高自己,用实际行动来展示 “__家人”的风采,活动过程中要牢固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意识,要严格遵守组 织纪律与安全注意事项,高兴、愉快的结束本次拓展培训。

中午时分,各子公司行政经理依约陆续到集团汇合。一行共计20人,分坐5辆 车,兴高采烈地向目的地兰田出发。一路上,车队保持队形,控制速度,积极规避行 车风险,尤其在进入陡峭的盘山公路后,车队更是井然有序,配合默契。经过一个半 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兰田。兰田,位于临海市涌泉镇,是一个海拔680多米高的山 乡,山上地势平坦,酷似川北高原,有茶园、石屋、草坪、竹林、高山平湖等美丽景 色,被称之为“台州的香格里拉”。在欣赏过山水美景之后,我们就进入了户外拓展 主题活动。

拓展活动主要包括三项内容:无敌风火轮、我是最棒的团队及同心同步。分别 通过男女单项比赛、男女混合双打、三项大联盟等形式进行比赛。活动规则清晰、便 于操作,大家兴趣浓厚、积极踊跃。活动之初,有些人还因为初次认识而矜持腼腆;活 动之后,大家便开始称兄道弟、亲密无间。笑容放飞了心灵,汗水流出了压力,自然 找回了自我,协作拥有了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