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发展史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理学发展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法理学发展史

篇1

一、理想成现实

人类很久以前就有飞往太空的理想,流传于人们中间嫦娥奔月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曲,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力学的发展,这个理想已经变为现实。1969年7月16日早晨9点32分阿波罗11号飞船连同它的三十六层楼房高的土星5号火箭在肯尼迪角的39A综合发射台发射了。当时飞船上载有三名航天员,当飞船与“土星5”火箭第三级分离,飞船沿过渡轨道飞行2.5天后,便开始接近月球,此时飞船服务舱的主发动机减速,使飞船进入环月轨道。接着,两名航天员进入登月舱,并驾驶登月舱与飞船分离,这时飞船指挥舱内的一名航天员继续驾驶飞船绕月球轨道飞行,而另两名航天员则乘登月舱在月面着陆。登月后航天员采集了岩石和土壤(22千克),展开了太阳电池阵,安装了月震仪等。任务完成后,他们乘登月舱的上升级返回月球轨道,与飞船对接,最后返回地球。人们可以听到首次踏上月球表面的船长阿姆斯特朗的名言“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开罗广播电台将阿波罗登月称为“人类最伟大的成就”。我国也于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左右,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一号”(Chang'E1)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制、发射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实现了我们的探月梦想。

二、发展中的力学新学科

力学工作者研究了新型的动力机械,使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飞速向前发展。目前各种新型的动力机械正在不断地研制出来。

力学的分支工程――热物理就是一门专门研究新能源的利用方法以及各种新型动力机械的学科,在能源转换为动力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则是这门学科的主要内容。

实现高速飞行,除了要有新型的动力机械外,还有许多困难要克服。比如当高速飞行器的速度达到声速十几倍时,飞行器的表面温度可高达摄氏一万度左右,在这种情况下,飞行器表面空气分子已经部离解,如沿用一般的动力学知识研究显然已不行,于是产生了力学的又一分支――高速空气动力学。这是一门专门研究在高温情况下空气动力学物理现象的学科,这门学科揭示的规律能真实的反映各种实际情况,因此是设计高速飞行器的重要理论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约有二十架英国的重型轰炸机接连失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故呢?经过对飞机残骸的研究,发现这些事故都是由于金属“疲劳”造成的。

“疲劳”问题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所有的现代工业。比如航空工业、机械工业、原子能工业、造船工业等都普遍存在着产品“疲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固体力学的一个分支――“疲劳”学诞生了,这是一门专门研究“疲劳”的成因、“疲劳”裂纹的产生、裂纹的扩展以及“疲劳”预防的学科,我们运用“疲劳”学知识可以把构件的“疲劳”寿命计算出来,还可以设计出抵抗“疲劳”破坏的新的结构。

二十世纪30年代以来,一系列的由于寒冷而引起的脆断事故,特别是桥梁和船舶的破坏,引起人们的极大注意。为了探索这类事故原因,诞生了固体力学的另一分支――断裂力学,这是一门专门研究结构和材料的断裂规律以及放断措施的综合性学科,它主要研究外部条件和应力间的关系,确定材料的抗裂性能参量、指标及测试方法,提出合理选材的原则,建立起新的设计概念和安全措施,以控制和防止结构的断裂破坏。

三、力学的新贡献

现代飞机的速度增加得很快,由于空气动力加热造成的高温使飞机常用的铝合金和镁合金的机械性能急剧下降,当温度持续上升到260―315摄氏度时,这两种合金就完全不能使用了。与此同时,飞机结构还将承受更为严重的冲击和振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力学工作者研究出了一种新型材料――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由两种或多种具有不同性能的材料经人工复合而成,具有相当优异的力学性能,例如,高强度、高硬度、耐高温,可在1100―1300摄氏度下正常工作,此外,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电绝缘性能、减震性能和抗磁性能也都很好,并且易于成型和加工。由于复合材料具有如此优异的力学性能,它在宇航和机械制造业中得到十分广泛地应用。现在已经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造火箭、导弹和发动机壳体,用玻璃钢制造汽车机车的机身及配件,制造石油管道、煤矿支柱、电机护环、带电操作工具等。

四、生物体内也有力学

尽管我们对宇宙空间和微观世界已有一定的认识,相比之下,对生命过程的了解却很不够。青少年朋友们,你们可知道水里动物为什么会游泳?昆虫、鸟类为什么会飞?血液为什么会流动吗?原来,生物中存在着许多力学问题,我们如果掌握了生物中的力学规律,就有可能拯救很多人的生命,为人类谋福利。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流行性感冒蔓延,许多人并发肺炎形成肺脓肿,医生怕病人感染,就在患者的胸壁开孔排脓,结果却使不少人死亡。经研究才明白这种手术违背呼吸的力学规律,后被制止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篇2

一、正确的理念保证实验教学的开展

理念先于行动,只有生产的理念才能催生正确的行动。一直以来,我们都高度重视实验教学,认为实验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高度重视,加大实验教学的投入,保证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

1.专题调研,摸清底数

为了掌握北京市顺义区实验教学的情况,我们开展了实验教学状况的专题调研,了解学校的实验室建设情况,了解学校的实验教师的配备情况。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全区的实验室装备基本上能够满足教学的要求,但个别学校实验室不足,实验教师队伍不容乐观,实验室的使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出台文件,规范要求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全区的实验室装备基本满足要求,实验室的使用进一步加强,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小学实验室规程》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工作的意见》,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出台了《顺义区关于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

《顺义区关于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从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教学的实施规范了开展实验教学的规定,提出主管领导要经常深入实验室、深入实验课堂,监督检查实验室使用情况和实验开出率。

3.加大投入,保证装备

为了更好地开展实验教学,我们首先保证实验室的装备。以创建示范校为契机,我们将高中的实验装备进行了全面更新与提升,配备了高标准的实验室,装备了先进的实验仪器。以初中校建设工程为契机,我们高标准落实《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使全区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得到了显著改善,实验教学质量得到较大提高。

二、有效的举措保证实验教学的深入

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理念的更新,更需要有效的措施加以保证,我们的举措有4个方面:一是展示活动;二是课堂视导;三是督导检查;四是活动推动。

1.展示推动

为了促进实验教学的开展,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我们开展了中学生实验技能展示活动。展示活动分为笔试和操作两部分,根据初中实验教学要求,列出题目,由参赛选手现场抽签,选定试验项目,实验技能操作,所有参赛学生都要参加笔试,根据抽签结果做一个化学或物理实验。展示活动顺义区有900余名学生参加,为促进各校实验教学的开展,我们还组织了实验创新大赛和实验评优课大赛,以竞赛促进教学。

2.课堂视导

强调教师尽可能将演示实验变成学生操作实验,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如在物理实验课当中,我们调整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实验思想实验方法的教学;突出测量性实验的实验设计,加强探究性实验教学。

3.督导检查

为了促进实验教学,我们坚持督导与检查相结合,督导是在教育教学督导过程中强化对实验教学的专项督导,中小教科的常规检查对实验教学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以督导和检查促进学校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保证实验教学开展。

4.活动推动

实验教学研究课能够有效推进实验教学,我们倡导学校开展实验教学研究课。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牛栏山第一中学、顺义区第一中学分别承担了“北京市教科版普通高中物理教学研讨会”,各校都进行了实验教学的展示与探索,促进了新课程下实验教学的推进。

三、持续的研究保证实验教学的成效

实验教学的落实关键在学校,我们强调学校加强实验教学管理和研究,要求教学领导深入实验室,规范实验室管理建设,鼓励学科教师开展实验教学专项研究,促进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

1.开发实验校本课程。在长期的教学中,倡导学校开展实验课程,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很多的学校都开展了这些课程。

2.开放学校实验室。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倡导学校开放实验室,高标准的设备服务学生发展。

我们探索了3种开放方式:一是将学生分组实验做完后保留3天,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继续做实验;二是学生将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交实验员审批,由实验员准备相关物品并负责辅导学生实验;三是由实验员和任课教师一起研究开发新的实验,选择与生产、生活、环境保护有密切关系的课题向学生开放。几年来,每年平均有700多人次参加开放实验活动。

3.开发实验简易教具。为了最大限度地开展实验教学,我们鼓励学科教师和实验员结合教学的实际,进行教具的设计与研发。我区实验员开发的,编辑出版了100例自制教具。我们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的科学与设计,照片是学生设计精美的教具。

篇3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关于科技发展是利大还是弊大这个辨题,我方辨友一致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于弊。

对方辩友,试问可以发展给了了我们多少好处。几千年来,从马车变成了轿车、火车、飞机;从煤油灯变成了白炽灯、霓虹灯、节能灯;从海角天涯变成了近在咫尺、视频聊天、鼠标一点尽知天下事。我认为科技发展是推动人类进程的主要力量。没有了科技的进步,我们哪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没有科技,我们哪来的舒适的物质生活与精神享受?没有科技的进步,我们哪能吃到杂交二号?我们哪能穿上全棉衣服,我们哪能住进高楼大厦?所以,我方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于弊。

对方辩友,你们认为科技发展弊大于利。我也确定,是有一些负面影响。但是,所有的事物都不可能十全十美,总有些不好的影响。但你们不能光凭这一点就断定科技发展弊大于利。再说,之所以科技有发展,才能发明出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空调、太阳能电池……这麽好的节能环保的产品。虽然有弊端,但是比起造福人类,那就无关痛痒。

对方辩友,如果你说科技发展弊大于利,请问,你能在一周之内不坐车来上课,不用中性笔、不用圆珠笔、不用钢笔?你能在一周之内不看电视、不听新闻,不看报纸,不读书,不上网?你能在一周之内不吃研发的杂交水稻?不吃面食?不喝饮料?不能不能,你不能也不可能能,因为科技已经和你息息相关,已经和你密不可分!

所以,我方坚持认为:科技发展利大于弊。

篇4

加强队伍管理,激发工作动力

学校的教育管理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高速发展的知识时代,为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管理工作本身是一种社会活动,所以学校的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

打造活力勃发的管理团队 明德小学确立了“一切服务师生”的工作理念,着力培树中层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强执行效率,提高工作的主动性和创新力,建立起领导层尊重信任、坦诚以待的工作关系。

建设充满激情的教师队伍 为了打造一支充满激情的教师队伍,学校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工作:一是做好教师后盾。充分掌握教师工作生活状况,为教师排忧解难,增强教师“学校是我家”的责任感和幸福感。二是搭建发展平台。建立了学科沙龙、教师论坛、班主任讲座等活动平台,开展多层次、多方位的交流学习,以活动促学习,以学习促教学。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实施了青年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校内名师等阶梯式人才成长激励机制,推广教师知名度,增强教师荣誉感。实施了多带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机制,为教师提供劳者有所得、能者有舞台、优者受厚待的公平环境。

加强学生管理,激发自主活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充M活力和探究精神的生命个体”,新世纪的人类更渴望发展自己的特色,张扬个性,从心理学本身来说,受教育的学生本身就具备自我管理的欲望。因此,学校要激发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组建学生管理组织,发挥自主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少先队的教育功能,学校组建了以少先队为依托的学生管理组织――队委。由队委成员负责值勤值周、卫生检查、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等日常监管工作,让学生成为学生管理的主体。无形中培养了一批人格品行优、责任意识强、自觉主动有活力的优秀学生,同时带动周围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管理的行列中,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规范行为的养成。

抓实习惯养成教育,培养良好风貌 学校坚持开展多形式、多措施的养成教育活动。一是开展专题检查评比。每旬设定一个行为养成专题,如仪容仪表、文明言行等,由学校“队委”直接评比,引导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性,培养学生个人与集体相统一的荣誉感。二是组织德育竞赛活动。结合德育专题,组织举办系列活动;结合仪容仪表专题,举办了“美丽的我”绘画比赛;结合感恩行动专题,举办了感恩励志演讲互动活动;结合文明言行专题,举办了“文明在我心”作文竞赛。三是强化规范行为督管。学校奠定了“做好小事才能成就大事,注重细节才能造就伟业”的指导思想,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人管,培养学生主体责任意识。目前,从课间操有序下楼到迅速列队、有序退场,从课前诵读声到课堂激励口号声,从自主督管卫生打扫到注重个人仪表、讲究文明礼仪,学生的精神风貌有了明显改变。

丰富校园文化,彰显文化教育力

优雅文明的校园环境,不仅让学生精神愉快,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心旷神怡,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进而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学习,从而收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

学校充分利用区域角落、楼层空间,打造文化氛围。如培养师生激励文化,利用区角楼层,设立名师名生标语标牌,让身边的人激励大家,让身边的事教育大家;丰富班级文化,设置了室内板报和师生展示台,由师生共同设计,突出班级特色,为学生精神世界打造一个彰显空间;开展活动文化,从诵读演讲到歌唱舞蹈,从手工制作到书法绘画,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文化的感染力。

加强安全管理,确保生命成长力

学校安全工作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安危、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为此,学校开设了法制安全课,教学有计划,学习有教材,任课有教师,课时有保证;开展安全教育周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小品剧、微电影等多种形式宣传安全知识;定期开展逃生演练,让学生切实掌握逃生和自护自救基本技能。同时,学校成立了学生文明督导员队伍,形成了自主管理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上下学时段在校门口执勤,维持进出校门秩序;课间在各个楼层执勤,负责上下楼梯安全,制止学生在校园内追逐打闹等行为。

篇5

客观地讲,在现代教育发展变革的洪流中,我市师范学校的生存 越来越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地位。从3+2过渡到五年一贯制,从五年制大专到三年制大专,从简单的挂靠发展到向独立的专科学校迈进,仅仅几年的时间,师范学校就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痛苦的变革。如何在变革中生存,如何在生存中超越,历史已经将重任摆在我们面前。

但对于师范教育来讲,问题远远不止这些。就业分配的计划型体制打破了,师范毕业生何去何从;一方面是教育厅对招生计划的强制性规范,一方面是社会对师范毕业生的市场化需求,我们应确立什么样的办学理念;教师队伍中,授课型教师居多,睿智型、创意型、学者型的教师比重较少,我们应如何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等等。

思想先于行动,思路决定出路。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有科学的态度,需要我们有发展的理念,需要我们有理性的思考,需要我们有创新的魄力,更需要我们有敢于面对诘问的勇气。

新的教育形势呼唤新的办学理念。

新的办学理念需要新的人才培养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教育质量关键在于教师。但在今天有威严、知识渊博、嘴皮子利落、善辩论这些标准已经远远不够了。随着知识经济、信息化的到来,对教师职业道德标准、业务素质以及知识更新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如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所说:“教育是事业,其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 新时代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几年来,汾阳师范学校以培养高学历基础教育人才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加强基础课程教育,突出专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教育的思想,服务社会的意识。清晰的办学理念,大胆的改革创新,使汾阳师范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学校的办学规模由20XX人扩大为4000人,实现了学校跨越式发展,20XX年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为我校记集体三等功。

正是理想,信念与开拓的勇气,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师范人努力奋斗。

汾阳师范从建校以来,为吕梁乃至三晋大地输送了一批批优秀合格的小学教师,立足实际,放眼未来,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在科学发展的前进道路上,我们将一如既往,奋力开拓,创造更大的辉煌。

今天,全市上下正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掀起我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的新,对于教育工作者,我想说得是,科学发展观赋予我们更多的不是激情,不是冲动,而是一种理性的思辩。师范学校是名师荟萃的舞台,师范学校是教师培养的摇篮,今天,当我们站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高度,去全面理解教师这一职业的时候,我们看到更多的

的不是光辉与神圣,而是它的普通与平凡。教师不是伟人,不能象伟人一样受人景仰;教师不是英雄,不能像英雄一样树碑立传;教师不是明星,不能像明星一样耀眼夺目,正如雨果所言:“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最优秀的品质不在于他的敬业与奉献,而在于他的平凡与谦逊,在于它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一位普通中学教师在他的演讲中这样说到:

也许从教育产生的那天起,教师就与责任紧紧连在了一起。传承文明是责任,塑造灵魂是责任,启迪未来也是责任。孔子选择了责任,就放弃了车马华服,疏食饮水,门徒三千;陶行知选择了责任,脱下长袍,挽起裤管,用生活教育的理念塑造新人;马卡连科也选择了责任,放弃了教条的教育理论,开创社会主义教育的新篇。能载上史册的毕竟是有限的,而一代又一代众多教师只是默默的担负责任,传递火种,播种希望。他们剩下的只有一肩明月,两鬓清霜。

因此,我要说得是,走下神坛的教师最光荣,走下神坛的教师最伟大。真正的教师需要的不是神圣的光环,华美的赞誉,而是它朴实中迸发的坚强,平凡中孕育的执着。请不要用奉献一词给教师套上枷锁,更不要用无私去泯灭他们生存的欲望,教师身上已肩负着神圣的责任,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就是要让我们把教师当作普通人一样看待,解放他们的身心,给他们更多生存的自由,创造的自由,发展的自由。

今天,我以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的身份,参加演讲。我刻意地淡化了华丽的演讲技巧,努力使自己澎湃的心平静下来,我的演讲没有更多符号式的表达,也没有更多的歌颂与赞美,我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传达对科学发展观最朴素的理解,那就是,发展呼唤理性,发展需要理性。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教师,更需要理性地看待教育事业,我们要为教师的生存与发展创设更好的条件,教育不是产业,不能带来最直接的利益,但却需要更多的投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篇6

【关键词】学习习惯;语音教学;语篇理解能力

正如小儿听见大人讲话时牙牙学语一样,英语的学习也是从“听”开始,并在听的过程中不断模仿、进步,直至学会。因此,“听”是学习英语的基础。高中阶段正处于学习英语的重要时期,教师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听力学习,科学施策,是提升高中生英语成绩的关键所在。笔者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多年,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一、培养听力学习习惯,提高听力学习效果

在听力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教育学生:先看听力材料再听录音或边看听力材料边听录音的学习习惯,都是无助于听力成绩提高的。为了真正地提高英语听力能力,我们应在听力训练中尽量排除视觉的参与和干扰,养成边听边记录、边听边记忆的学习习惯。对于听力训练中暂时没有听懂的单词或句子,我们应教导学生不要纠结于局部,而是应继续听下去,争取从前后信息中推测出没有听懂部分的意思,从而促进听力能力的发展。同时,我们还要让学生意识到:课堂上的时间毕竟有限,课堂上听过的内容应在课后抽空复听,养成复听的习惯,以巩固和强化课堂上所学的语言知识和听力技巧,促进英语听力水平的提升。

二、重视英语语音教学,强化朗读教学

学生听力水平的提升依赖于准确的“听”的信息输入,如果学生对单词的读音印象与听到的读音一致,就能迅速地将听到的内容影像为意义的情景画面,理解所听到的内容。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英语语音教学,使学生获得标准的读音。笔者在听力教学的起始阶段,往往是先让学生模仿标准发音,然后在形成正确语音、语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辨音练习。如学生在掌握/s/――/z/、/n/――/l/、rice――rise、light――nigh等音素和单词的标准发音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对话或朗读短文等形式,认识和辨别连贯表达中语音的变化,对于学生辨音中出现的错误,教师既要从理论上加以解释,丰富学生的语音知识,还要对学生的发音加以纠正,帮助学生突破辨音。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容易辨别相似音素,我们还要强化朗读教学,让学生通过大声朗读,体会单词在快速语流中发生的音变,形成规范的语音、语调,储存于大脑中,久而久之,当听到这个读音时就能从大脑中迅速地提取相应的信息,从而提高英语成绩。

三、加强英语词汇学习,夯实语言基础

词汇的学习是我们进行语言技能学习的基础。为了提升学生的听力水平,我们同样需要加强英语词汇的学习,让学生夯实语言基础。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词汇教学时,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要让学生预习生词表,能够达到“读其音,知其意”的程度,然后对于重现率较高的词汇,教师可在生词教学时,将有关的文化背景与其对应起来,从而增强学生对异域文化的了解,体会生词使用的语境、用法和意义。为了增强学生对生词的掌握程度,教师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单词听写训练,以加强学生对单词拼写和读音的记忆。笔者认为,提高学生词汇量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学生多听、多读一些语言表达简练、内容风趣的材料,从而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学习的信心。如此进行反复的“听”和“读”,单词就会重复于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中,从而做到“耳熟”和“眼熟”,最后做到熟记于心。

四、锻炼英语语篇理解能力,形成英语思维习惯

当学生具备一定的词汇、语法、语音等方面基础之后,我们就要加强学生从语音到语义的映射能力,锻炼学生对英语语篇的理解能力。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如果学习者在听力训练中反复接受英语语音的刺激,那么长久下去,将会对该语音形成快速的语义反应,从而养成用英语直接思维的习惯,缩短英语信息在大脑中的处理时间。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在给学生设计听力任务时,应精听和泛听相结合,两者都要抓,缺一不可。通过精听训练,我们可以增强学生对语篇中关键词句把握,突破辨音难点,迅速捕捉语篇中的具体信息,提升对语篇的理解能力;通过泛听训练,我们可以增强学生对语篇整体的把握能力,丰富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增加体验地道英语的机会,培养较好的语感,从而更快地将语音转化为语义。一般来说,精听都是安排于课堂时间,泛听都是安排于课后时间,无论是精听还是泛听,我们教师都要精选听力材料,并给学生布置一定的听力任务进行检验,只有让学生有层次、多角度地锻炼其听力,才能让学生不断地提高其听力能力,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总而言之,听力能力是高中生英语整体水平提升的基础,亦是学生用英语进行正常交流的前提,我们高中英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英语听力教学的不断优化,创新听力教学方式,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我们同时要意识到,听力水平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师生反复实践,艰苦训练,才能有所成效,但我们只要方法得当,施展教学良策,就一定可以事半功倍地发展学生的听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初中历史 发展性评价 方法

针对成长中的学生,我们的发展性评价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初中历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标准和发展目标进行精心选材,选取真正适合有利于学生的评价,最终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目的,下面五种方法值得借鉴。

一、课堂行为观察

最好评价方式是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每节课在教学中都通过师生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观察,都是在自然而然的状态下进行的。教师要积极而且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爱好。因此,教师就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各种机会如课前检测、自学导航、精讲探究、课后练习等进行观察,以获取试卷难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比如,观察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做出的书面答案和答题的技巧;自学时对教材的合理使用,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参与的程度,如何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与合作,以及在展示答案时的表现;巩固练习中如何有效地展示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成果;课后如何运用所学观点解决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帮助,学生的兴趣和收获之所在。通过不同的课堂如:新授课、复习课、活动课等观察学生,长期坚持,正确及时的评价,既可以为教师客观评价学生提供最有说服力的第一手资料。又可以激发教师积极进取,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

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是根据学生在已有的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的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的心理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是一种认知活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判断水平同他所掌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水平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同他的知识和能力也是密切相关的。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事件和现象对其在素质全面发展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之所以能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中自觉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为,同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我们历史课的教学中,老师有必要经常性地采用情感态度价值观评价的方法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三、情景体验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重理论轻实践,注重道德知识的再认识,忽视对道德能力的要求,很难反映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水平。为了克服这个缺陷,教师可以采用情景体验的特殊评价方式,创设适当的情境,让学生置身在情境中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为教师提供学生素质发展状况的真实资料。为教师的教学有的放矢。当然,要现实的教育教学生活中要真实有效的反映这种能力,教师就必须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让学生在恰如其分的情境中进行。正如加德纳所说:“除非把评价置于现实生活和社会环境联系中,否则,我们怀疑它能否恰当地代表人类的智能表现。”因此,了解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必须在课堂上设置恰当的情境来了解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发展水平。例如,在考查文成公主入藏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在事先准备的好的情况下表演课本剧,然后设置以下问题:(1)假如你是文成公主,你愿意到去吗?为什么?(2)假如你是文成公主你到之后,能为人民做些什么事呢?(3)假如你是文成公主你到之后,能为松赞干布做些什么事呢?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可以让学生从多方面表现自己,各抒己见,提交答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是否形成了正确历史观的情况对学生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

四、肯定性语言评价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和日常行为表现,要适时的给予肯定性评价,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例如,在每一节课的课前检测中,根据学生的成绩对学习好的学生、中间水平的学生和学习差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评价,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受到老师的肯定性评价,使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即知道了自己的优势又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还能确定今后努力的方向。但老师在评价的时候,综合学生一系列表现,例如,根据学生的课内检测成绩,给他们一个恰当的、富有个性化的明确评价,以使评价真正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促其发展的作用。例如,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教师既要表扬同时还要提出更高的要求,防止学生安于现状。教师应这样评价学生:课前检测中你是优秀的,老师相信你是最棒的,但在接下来的自学导航中,你是否是最棒的,老师拭目以待;对学习水平居于中间的学生,教师可以这样评价学生:聪明的你在这次检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老师相信你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一定会再接再厉的;对学习差的学生,老师也应该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进行肯定,而不能因为与老师的期望值有差距就打击挖苦或讽刺,鼓励学生:尽管你的成绩与理想还有一定的差距,但老师已经看到了你的进步,老师正在观注你的进步,相信你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有惊人的表现。鼓励性的评语如“春风化雨”般的促进了师生感情,激发了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在促进学生素质发展、教师积极进取方面,效果非常显著。

五、设计多元个性化作业

篇8

资源富集 草原明珠

在傅铁钢如数家珍的介绍中,记者了解到:通辽市位于东部,科尔沁草原腹地,始建于清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原为哲里木盟,1999年撤盟设市,辖科尔沁地区、霍林郭勒市、开鲁县、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库伦旗、奈曼旗、扎鲁特旗、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我国实施西部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地区,通辽市人口较多,全市总人口319万人,是第二人口大市,其中蒙古族人口152万人,分别占全区、全国蒙古族人口的1/3和1/4,是我国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通辽具有典型的民族地区特点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著名的红山文化、富河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清代国母孝庄文皇后、爱国将领僧格林沁、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的故乡。长期以来,蒙汉等各族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科尔沁文化,通辽被誉为“中国安代艺术之乡”、“中国民族曲艺之乡”和“中国版画艺术之乡”,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傅铁钢在参加全国“两会”时,记者就多次采访过他。此次采访,记者与他有老友相见,彼此心悦之感。谈及通辽的发展,他娓娓道来,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深情婉转。言谈之间使记者感觉他到对通辽的热爱,对通辽发展充满了自信、激情和乐观。

傅铁钢告诉记者,这座城市正如它的名字一样,区位四通八达,土地肥沃辽阔。通辽交通便捷,地处吉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交汇处,距沈阳260公里,距长春280公里,距大连、营口、锦州等港口较近,是东北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6条铁路交汇,4条国道贯穿境内,通赤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通辽至沈阳、通辽至长春的高速公路已开工建设,民航机场可起降大中型客机。

通辽市总面积6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650万亩,常年粮食产量100亿斤以上,约占全区粮食总产量的1/4,牲畜头数维持在1500万头(只)左右,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境内已探明煤炭、石油、硅砂等矿产41种,煤炭探明储量130多亿吨,霍林河煤矿是中国五大露天煤矿和国家重点规划建设的13个亿吨级大型煤炭基地之一。石油远景储量8亿吨左右,天然硅砂储量550亿吨,居全国之首。旅游资源丰富,通辽市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青沟4A级景区,富有民族风情的珠日河旅游区及山地、草原、历史古迹等。

傅铁钢说,近年来,通辽市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管理城市。按照把通辽建设成蒙东地区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实施了“一河两区,西程北扩”的城市发展战略,按照这一宏伟战略,通辽各族人民用大手笔描绘地市发展蓝图。主城区建设呈现出“一河两区,组团发展”、“双心三区,一带一轴”的强劲态势,地市面貌日新月异,先后建成了哲里木广场、文体广场、森林公园、通辽植物园、科尔沁历史文化长廊、孝庄河景观带等一批城市标志性景观。通辽实施净化、亮化、绿化、美化、硬化工程,使城市溢彩流光。现在通辽市主城区人均公共绿地突破10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8%。

产业多元 跨越发展

傅铁钢作已在通辽工作近6年多。2010年6月,他任通辽市委书记,这说明党委对他的王作的认可,更能说明他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通辽市人民信任和支持。谈起通辽近年来的发展,他既低调又透出冷静:“通辽过去是传统的农牧业经济类型区,突出的问题是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不高。总书记2003年视察通辽时,鼓励通辽探索走出一条符合地区实际的发展路子。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中央和自治区的精神与通辽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把科学发展和加快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苦干实干和巧干会干有机结合起来,把按规律办事和按规矩办事有机结合起来,在破解发展难题上下功夫,在推进结构调整上求突破,在更高层次上推进“三化”互动,发展思路不断深化和完善。在2006年市三次党代会上,我们明确提出了打造“三大基地、一个中心”,实现率先崛起,争做自治区东部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的思路和目标,就是加快打造自治区和东北地区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材工业基地和交通物流中心,“十一五”末实现“双一”目标,即到2010年,GDP达到10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00亿元,二产比重超过50%,城镇化率达到45%。”

“经过近些年的努力,通辽市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在农牧业资源富集地区推进工业化的新路子,实现了经济结构由农牧业主导向工业化引领的转型,经济发展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区的位次不断前移。2010年,主要指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60亿元,增长19.6%;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102.9亿元,增长24%,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131.5亿元,增长28.9%;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650亿元,增长17.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亿元,增长20%;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4899元和6295元,分别增长16.3%和17.5%。我们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也为我们“十二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辽的快速发展是通辽市各级党委、政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是依托优势、科学谋划、理性推进的结果,才得以形成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通辽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傅铁钢高兴地说。

利用优势 寻求突破

傅铁钢到通辽市工作6年多来,足迹走遍了通辽市的山山水水,他任通辽市长的五年间,是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五年。这五年,通辽市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优势资源,在培育优势特色产业上求突破,按照高起点起步、集约化开发的原则,在煤炭,玉米等优势资源开发上走产业延伸、转化增值和上下游配套、循环利用的新路子。其中,通辽市大力培育煤电铝及铝后加工产业,按照“以煤发电一以电炼铝一以铝做深加工”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延伸煤电铝产业链,实现煤炭资源的多次增值,形成了6000万吨煤炭、440万千瓦火电装机、200亿度发电量、95万吨电解铝、55万吨铝后加工产能的规模。大力培育煤化工产业,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创技术――金煤化工煤制乙二醇项目落户通辽,使通辽煤化工产业在起步阶段就站在了世界的顶端。该项目总投资100亿元,是我国煤化工五大重点示范工程之一,一期年产20万吨乙二醇生产线去年投产,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形成12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实现产值120亿元,税金15亿元,届时通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煤制乙二醇生产基地。大力培育玉米化工产业,玉米化工产业链条长、增值空

间大,非常适合通辽的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通辽市选准这一突破口,大力引进玉米化工企业,快速形成了以梅花生物为代表,以顺通生物、中科天元、万顺达淀粉等玉米深加工企业为支撑的玉米化工优势产业集群和大项目带动、基地式建设、集群化发展的格局。全市玉米化工产业已经具备了年转化玉米450万吨的能力,基本实现了就地转化增值。

为了破解农业大市、工业小市、财政穷市的难题,通辽市审时势,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通过做好“三转三增”三篇文章,改造提升传统农牧业,为富民强市夯实基础。一是抓转化增值,做好产业化发展这篇文章。依托龙头企业,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突出抓好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的种养业基地建设,探索用工业化思维和企业化模式开发农牧业资源,真正把原料基地建成第一生产车间,把农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重点培育了以科尔沁牛业为龙头的牛产业、以蒙牛为龙头的乳产业、以天红椒业为龙头的红干椒产业、以清谷新禾为龙头的有机食品产业、以蒙鹅为龙头的鹅产业、以金锣为龙头的生猪产业,使这些主导产业全部实现企业十基地十农产的紧密链接的产业化链条,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二是抓转移增收,做好减少农牧民这篇文章。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三个找出路”,即解决农业问题从发展非农产业上找出路、解决农村问题从推进城镇化上找出路、解决农民问题从减少和转移农民上找出路,重点做好以非农产业带动农村、增加农民收入的文章,突出外输、内转和培训三个环节,外输就是稳定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内转就是向城镇、向二三产业转移,培训就是突出抓好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使全市年劳务输出稳定在60万人次以上,年实现劳务收入30多亿元,农牧民人均劳务收入1500元以上。三是抓转型增效,做好发展设施农牧业这篇文章。通辽市将设施农业作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服务力度,注重在扩大规模、培育特色、增加效益上下功夫。目前,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0万亩,实现产值60亿元。同时,通辽市大力推进科左中旗的蓖麻、开鲁县的红干椒、库伦旗的荞麦和菌类、奈曼旗无籽西瓜、科尔沁区的沙地葡萄等特色农产品的规模化种植、品牌化发展。

通辽的交通区位优势比较明显,既属东北经济区,也置于环渤海经济圈,铁路、公路、民航四通八达,具有发展大物流、承接非资源产业的有利条件,通辽市委、市政府经过科学调研,提出了打造蒙东乃至东北地区区域通物流中心的目标,做好“买全国、卖全国”和“无中生有”的文章,加快物流业和非资源产业发展。在交通物流业发展上,抓住通辽被国家列为东北地区四大区域物流中心之一的机遇,构建立足东北、承东接西、辐射全国的大物流格局,启动实施了“两个内陆港、五大园区、十大重点项目”物流业规划,重点发展以煤炭、建材、粮食等为主的大宗物流,抓好煤炭物流中心续建、瑞丰汽配物流园、五金建材城等投资10亿元的13个重点物流项目。目前,通辽内陆港和集装箱中转站项目已投入运营,实现了无海有港、陆港联运。在非资源产业发展上,牢固树立依托但不依赖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便捷、劳务成本低、电力供应充足等相对优势,在融入东北振兴中加强产业对接、政策对接、基础设施对接,高起点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着力引进大项目、培育大产业,使全市非资源产业形成了医药、铜熔炼、染料化工、风机制造、轻工纺织等几大产业竞相发展的格局,全市非资源产业实现了较快发展,

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通辽市高度重视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标,坚持富民为先、民生第一的原则,坚持一手抓关系通辽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一手抓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把更大的精力、更好的政策、更多的投入落实在改善民生上,每年确定一系列重点民生工程,今年的十项民生工作总投资达70亿元,比去年增加20亿元,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大好局面。

通辽是一个正在崛起、转型升级的城市,目前已开始步人工业化中期,也是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按照中央提出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的要求,从通辽的市情出发,今后一个时期,通辽经济发展的主线就是继续把经济结构做优、把产业链条做长、把企业集团做大,发展的目标是力争三到四年内实现总量翻番,进入2000亿GDP行列,推进新一轮的又好又快发展,在自治区发展的大格局和东北振兴的大战略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辽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也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

篇9

[关键词] 区域 经济 社会 发展 城市群 中部崛起

科学发展观是总书记站在时代的高度上在揭示过去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总结以往历史经验教训,规划未来科学发展道路的基础上所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它主题鲜明、内涵丰富,强调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对于湖北这样一个地处内陆、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中部省份来说,具有鲜明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湖北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肩负着促进中部快速崛起的重大历史使命,在新时期、新阶段,保持湖北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湖北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湖北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对于湖北省各地区发挥自身优势,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湖北区域发展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近几年来,湖北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特别是去年以来,以武汉为中心、周边城市共同组成的大武汉城市圈申请成为国家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获国务院正式批准后,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不仅大大加速了武汉城市圈内区域一体化进程,极大地促进了圈内各城市的经济发展,而且对于湖北加快经济建设、实现早日崛起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据有关部门统计,武汉城市圈占全省总面积的31.1%,圈内人口占湖北总人数的51.6%,城市圈2007年实现的GDP超过了全省的60%,其中仅武汉一地GDP就达到了3142亿元,约占湖北的35%,而到2008年,武汉的GDP更是突破4000亿元大关,一年之内GDP增长1000亿,成绩喜人。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在武汉城市圈加快发展、加速腾飞的同时,鄂中、鄂西等城市由于历史、地理、政策等原因,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城市发展远远落后,可以想象,随着城市圈内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武汉为中心的城市圈将继续加速鄂东地区单极经济快速发展,鄂中、鄂西大片地区可能被单极强势经济吸纳、抢夺而不断被弱化、边缘化,形势严峻。

湖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仅极大地制约了湖北区域一体化统一大市场的形成,造成了严重的区际贸易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更为重要的是,它可能影响到湖北加快经济发展、早日实现中部崛起的重大战略目标,因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问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2003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城镇建设工作的决定》,首次提出,将宜昌和襄樊确定为我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并提出了发展策略:宜昌和襄樊要充分发挥区位交通和周边城镇相对密集、人口与产业较为集中的优势,优化和整合资源,做好大都市区发展规划,实现区域内城镇合理分工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形成强有力的群体效应,更好地发挥其对省域西北部地区和西南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与武汉一起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带动全省城镇整体发展。宜昌襄樊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确立改变了湖北以往“一特五大”的经济发展战略,形成了“一主两副”的经济发展格局,从战略布局上极大缓解了湖北区域发展不协调问题,随着武汉整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特别是在圈内资源整合速度不断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愈加明显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好好思考,如何才能更好的发挥宜昌襄樊的省域副中心城市作用,让他们能够真正肩负起带动和辐射周边城市和地区的职责,进行跨行政区域的资源整合和辐射带动,以防止广大鄂中、鄂西南、鄂西北等城市在鄂东城市群快速发展的同时被迅速边缘化,事实上,某些城市经济虽有些发展,但边缘化趋势也已经凸显。

二、对于解决湖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政策建议

城市群战略是现代社会保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效途径。对于现阶段,湖北区域经济发展而言同样具有现实的意义。城市群组合一般具有三个基本条件:即地理空间形态紧密、交通发达、经济联系密切,我们认为,湖北可以依此建立另两个城市群,即以宜昌为中心、兼顾荆州、荆门和恩施的荆宜荆都市圈和以襄樊为中心、兼顾随州、十堰和神农架襄随城市圈,这样的城市圈构想不仅涵盖了省内所有的二级城市,防止了鄂西部分城市的边缘化趋势,更重要的是,它将有效的整合省内各种资源,消除地区贸易壁垒和地方保护主义,促进地区的优势产业重组和结构升级,最终形成三个城市圈之间优势互补、良性互动、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1.荆宜荆城市圈:在地理位置上,除恩施以外,其余三地同处长江、汉江流域,域内形态多样,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油生产基地。交通方面有汉宜高速、长荆铁路、荆沙铁路和正在修建的沪蓉高速和汉宜铁路,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立体域内交通网,未来几年中,随着交通网的不断完善,圈内各城市均可覆盖在一小时交通网络内,恩施到宜昌也只需两小时,符合城市群引力半径,同时,各地之间的产业互补性也非常明显,宜昌以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机械电子为特色,荆门以石油化工、医药为特色,荆州以机电、纺织、水产品加工业为特色,恩施则以烟草、旅游为特色,这些产业完全可以重新调配布局,实行资源优化配置,另外,由于地理位置比较接近,这几个城市之间有相似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底蕴,而在观念上、文化上和风俗上的趋同性也可以让各城市之间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建立统一开放的区域大市场。就目前而言,都市圈内各城市之间的区域合作可以从阻力最小且各地均能获利的旅游业下手,积极做好旅游这篇大文章。湖北省今年提出要建立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重点打造这一片旅游产业,四地可以此为契机,把三峡――三国文化统一规划,打包推出,鄂西南各市均能从中获利,如果多方共同努力,可望在不久的将来形成一个有巨大影响的的旅游目的地,使鄂西南丰富的旅游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益。随着圈内优势资源的重新整合,产业结构的互补性将使四地之间的合作充满着巨大的潜力。

2.襄随城市圈:对于襄樊、随州、十堰和神龙架而言,建立襄随城市圈,整合资源,抱团发展同样具有现实的意义,四地同处鄂西北地区,地理位置相邻,除神龙架以外,襄樊距十堰和随州的距离均在200公里以内,虽然与宜昌等圈内城市间距相比偏远,但四地之间的交通非常发达,域内有襄渝铁路、汉丹铁路、襄荆高速、襄十高速、孝襄高速,以及正在规划的十宜铁路 ,这些立体交通网将四地串联在一起,方便了各地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在产业结构上,除了神龙架重点打造旅游而以外,其他三市均有一个相似点,即重点发展汽车工业,在省委省政府2005年制定的《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把襄樊建成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支持十堰建成全国重要的商用汽车生产基地,支持随州加快发展专用车及汽车零部件和高新技术产业,三地之间可重点打造汽车工业,实行资源的优势重组、产业分工和结构升级,对于三地而言,发展汽车工业,共同打造鄂西北的新车城,前景广阔。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襄随城市圈属鄂西北地区,与河南陕西两省邻近,特别是十堰、襄樊和随州分别与河南的南阳、驻马店和信阳毗邻,区位地理优势让这种省际贸易和边际贸易具备了可能性,事实上,各地之间的交往由来已久,襄随城市圈的建立可以摆脱过去那种分兵作战、力量过于分散的弱点,真正走向一条互利双赢之路。

另外,倡导建立荆宜荆都市圈和襄随城市圈,也是基于宜昌和襄樊虽是省域副中心,但其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对鄂中、鄂西地区缺乏辐射能力的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笔者认为,城市的首位度优势能够有效的整合圈内资源,协调相互关系,避免贸易摩擦和恶性竞争、强化中心城市的经济实力与辐射能力,只有建成城市圈,形成城市圈中的首位城市,宜昌和襄樊的省域副中心地位才能真正确立,才能拉动周边地区经济增长,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对于保持湖北经济社会较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是湖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平稳、健康、较快增长的客观要求,也是湖北构建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紧迫需要,我们相信,荆宜荆都市圈和襄随城市圈的建立必将对缓解湖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现状、最终实现湖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通过三天来的深入学习和认真领会,我深深地感到自己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对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自觉性有了更进一步的增强,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水利实现科学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理清了水利实现科学发展的治水思路。这些收获,必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有力地指导和推动水利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前,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水利在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农业农村、生态建设、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力地支撑和保障着全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论重新审示市情、水情,全市水利发展还面临着四大突出问题。第一,水利基础设施薄弱造成的山川资源型、工程型、管理型缺水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是现阶段全市突出水情。第二,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等问题是制约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第三,水利防灾减灾、群众饮水安全、农田水利建设、城乡环境改善等涉及民生的水利建设滞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突出障碍。第四,水利干部职工思想解放不彻底、改革创新精神不够,水利单位自身负债较重、发展不快等问题是影响水利跨越式发展的突出因素。

结合当前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重大战略,我认为当前水利实现科学发展应该牢牢把握住以上四大突出问题,从以下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在抢抓机遇中实现发展,在加快发展中破解难题。

(一)工业水利要围绕“两城五园”,在供水服务和保障安全方面实现新突破。围绕“两城五园”扩容升级,为工业发展提供水利服务。进一步完善太阳山供水工程,建成金积供水工程,提高供水保证率,确保工业项目建设用水。协调做好太阳山盐湖、庆华园湖面、金积工业园区昊盛湖等6项工程的蓄水。争取尽快实施王家坟沟导洪工程、苏尖山防洪工程、小河防洪工程,完善太阳山开发区防洪体系,保障太阳山能源化工基地防洪安全。

(二)农村水利要围绕“两个率先”、“十大基地”,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实现新突破。引黄灌区坚持“节水、挖潜”,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人大议案水利工程、灌区节水改造等工程,保障川区率先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重点保证利通区、__市100万亩粮食基地、全市50万亩设施农业基地用水。扬黄灌区围绕“调整、高效”,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实施扁担沟扬水泵站改造工程、中部干旱带节水补灌工程,发展红寺堡、孙家滩、甘城子等扬黄灌区50万亩葡萄基地、50万亩高酸苹果基地。中部干旱带围绕“水源、特色”,增加补灌面积、改革灌溉模式、发展特色农业、加快生态移民,在山区率先建成节水旱作高效农业示范区,从根本上解决中部干旱带“十年九旱”的问题。重点保证同心50万亩红枣基地、盐池100万亩甘!草基地用水。

(三)城市水利要围绕滨河生态水韵城市建设,在推进城市建设进程方面实现新突破。围绕打造沿黄城市带上最具特色、最有魅力、最富活力的滨河生态水韵城市,做好“水系活城”大文章,黄河东岸充分挖掘现有湖泊和湿地资源,完善城市水系,新建双向六车道标准化堤防24.4公里,市区内规划开挖城市防洪排涝河道28公里,使城市水系面积达到1万多亩,形成“一环五湖”(即环城水系、东、西、南、北、中五湖)城市水系新格局。黄河西岸依托标准化堤防建设和罗家河等水系整治,巧借河渠水面的自然风光,力求将各条水系和标准化堤防两侧建成观光风景带。计划砌护、整治穿城渠道水系11公里,开挖、扩整城市防洪排涝水系12公里,新建双向六车道标准化堤防14.5公里。把黄河流经__段69公里河堤建设成为防洪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经济命脉线、生态景观旅游线、特色城市线、黄河文化展示线,全力打造黄河金岸。

(四)生态水利要围绕水土流失治理,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实现新突破。全力实施盐池县、同心县淤地坝坝系工程、太阳山盐湖扩整工程、暖泉湖续建工程,争取尽快实施苦水河下段整治工程,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水保骨干工程和淤地坝建设项目落实力度,实现全市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的目标。尤其是要以固海扬水、固海扩灌、盐环定扬水和红寺堡扬水为水源,力争在同心县新开发水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