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舞蹈教育的认识和看法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舞蹈教育的认识和看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舞蹈教育的认识和看法

篇1

[关键词] 普高生;中专生;心理;差别;舞蹈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3-100-3

随着教育制度的抛进与改革,从事艺术之母——舞蹈这个专业的人员越来越多,各大高校也频频扩招舞蹈专业生,从小学习舞蹈专业的中专生一部分进入歌舞团参加工作,而更多的人选择迈进高校继续学习。在普通高校中也有部分学生为了能继续进入大学学习,通过学习舞蹈专业参加艺考的方式进入大学,但对于现如今同在的各所高校中的中专生与普高生来说,中专生通过了几年的专业艺术的训练进入大学,已经有了很好的专业基础,相对于普高生他们是不是觉得自己已经很满足了呢?而对于仅仅学习了几个月就进行艺术考试的普高生来说,他们相对于中专生的基础差距是可想而知的,他们是不是就自此自暴自弃放弃学业呢?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展开了研讨。

一、调查统计

为了使调查尽可能的有更高的可信度,更全面的可比度和全面性,我们分别对西北民族大学舞蹈专业的学生、山西大学舞蹈专业的学生、西北师大舞蹈专业的学生、甘肃商学院舞蹈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部分调查分析与研究。这类高校中舞蹈专业通过艺术考试进入大学的普高生和专业生人数比例大致为3:4。从中可以看出许多高校内舞蹈生的来源主要是普高生,舞蹈的普及在许多普通高中已有了较好的普及趋势。部分高校还从舞蹈专业中下设了舞蹈学和舞蹈表演两个专业,舞蹈学专业中普高生占据的比例较多,舞蹈表演专业中则中专生较多,这些无疑看出作为身心合一的舞蹈,受到学校、学生们的青睐,使他们积极投身于它的建设学习传播中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国内部分高校舞蹈专业中普高生有48%的学生是因为亲戚朋友的各种影响而选择舞蹈专业;52%则是因为喜爱舞蹈专业而选择舞蹈;对于从小学习舞蹈专业的中专生来说,有40%是喜爱舞蹈的;60%是受外界影响进入大学继续学习舞蹈。但进入大学以后中专生约有33%的人主动参加早晚功的训练,普高生越有41%的人主动参加早晚功训练。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的中专生占总人数的40%,而普高生则占总人数的53%。大学是个自主学习的地方,能否主动学习舞蹈专业知识是决定大学专业水平的关键,一部分普高生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专业和文化知识会让他们在四年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而另一部分普高生因为基础差而产生自卑心理,认为专业水平不如中专生便放弃了对舞蹈的热爱。大部分进入大学的中专生由于进校时有着一定的基础经常受到老师同学们的夸赞,这些学生很容易产生自负的心理,一部分甚至认为自己已经学有所成大学可以放松自己了。这些现象在各类大学舞蹈专业中均有出现,尤其专业水平上较为突出。

在就业上从某高校的已毕业的、将要毕业的学生中看出,就业趋向主要是四个方面:1.各类学校的艺术教师;2.专业团体演艺人员;3.企业单位;4.其他。而且从这些调查中看到就业的严峻性:2009年毕业人数50人就业85%,10毕业58人就业82.8%,11毕业50人就业82%。12毕业60人就业78%这无疑加大了学生学校该如何发展引发了思考。

二、中专生和普高生出现心理差异的原因

通过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中专生与普高生在进入大学之后,普高生会比中专生学习更为主动对舞蹈的热爱程度也相对较高,出现这一现象是由于中专生与普高生对舞蹈学习有不同的认识看法,以致影响到他们对舞蹈专业的学习态度。根据报告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引起的。

(一)入学基础差异(专业与文化水平之差异)

文化:中专生一般在十二岁到十四岁进入中专学习舞蹈,中专类学校大部分是三年制到五年制,也就是说他们要在三年到五年里学习完普高生初中到高中六年才能完成的学业,学习文化课的内容就会相对减少,由于每天要进行刻苦的专业训练,学生就很难再静下心来学习文化知识,时间一长就会对文化课持有一种疲惫心理。这样中专生与普高生在文化成绩上的差异就显而易见了。因而在中专生的心里就有了“重专业,轻文化”的思想。

专业:在中国现代化的教育制度中,虽然已经提出学生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但舞蹈专业在普通中小学还未能得到比较完善的普及,一部分学生可能通过业余学习接触过舞蹈这个专业,从而喜欢上舞蹈选择大学继续就读;另一部分学生由于文化课相对较差,为了迈进理想的大学校门走近路参加考前舞蹈培训进入大学。不管是哪一种,他们的舞蹈专业水平和差距都是有目共睹的,中专生经通过三年到五年的规范训练大部分中专生已经解决了软度的问题,而普高生却只懂皮毛,基本上一切归零,从而出现了“重文化,轻专业”的现象。

同时迈进大学校门的普高生和中专生他们的基础是不一样的,无论是重文化轻专业还是轻文化重专业对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都是有影响的。

(二)年龄的差异

篇2

在家长们看来,上舞蹈班可以让孩子锻炼身体、培养气质、增强审美能力等等,这是他们对舞蹈培训的最基本的需求和认识。在这个阶段,大多数的家长还无法预见到孩子接受了舞蹈培训之后,未来所能达到的程度和走向,只是受到周围人群的影响,在从众心理的驱使下为孩子报名舞蹈班。当孩子真正开始学习舞蹈,继而几年之后爱上了舞蹈,并从中体会到舞蹈带给她们的乐趣时,这时的很多家长却因孩子升初中学业繁重、多个特长班时间重叠等种种原因放弃了他们认为相对而言不太重要的舞蹈培训。那么,舞蹈培训就真如家长们认为的那样不重要么?我认为不是。我觉得少儿舞蹈培训不但非常重要,而且应当全社会普及并持续和全面发展。下面我具体谈谈对少儿舞蹈培训几点看法:

一、启蒙阶段舞蹈培训的持续发展

接受启蒙舞蹈培训的孩童大多都是幼儿,年龄在4-6周岁之间。在幼儿时期,舞蹈培训主要应该在软开度及兴趣培养上多下功夫。所谓的兴趣培养主要就是让孩子们对舞蹈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这个了解和认识大多是通过一个或多个生动活泼的小舞蹈组合来完成的,老师不必苛求孩子们手脚的位置是否准确,让她们喜欢舞蹈、爱跳舞蹈才是最重要的,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想象力和肢体的表达能力,这就达到了兴趣培养的目的。与兴趣培养相比,幼儿的软开度训练似乎要略难一些,这个难度体现在老师与幼儿的沟通和耐心上,在这里,幼儿和老师将面对他们之间的第一次配合和考验。幼儿软开度训练,说白了就是压胯、压腿、压腰等等,需要老师辅助、幼儿配合的练习。在老师给幼儿压腿或者压胯的时候,幼儿往往因为承受疼痛的能力差,拒绝老师辅助甚至反抗大声哭闹,如果在幼儿启蒙阶段的舞蹈培训过程中能够顺利地完成兴趣培养和软开度训练这两大项,就意味着可以成功步入下一个阶段了,少儿舞蹈培训的持续和全面发展阶段。

二、少儿阶段舞蹈培训的持续和全面发展

1.少儿阶段舞蹈培训的全面发展

幼儿在经过了几年的舞蹈培训之后,逐步成长为少儿,也对舞蹈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理解和兴趣,在这个阶段,作为老师首先应考虑到的是少儿舞蹈培训的全面发展。所谓全面发展,我将它大体笼统的分为两大部分,舞蹈表现力的发展和舞蹈动作规范性的发展。前不久我的班刚转来一个学生,在排练节目的过程中,我发现她的舞蹈表现力非常好,情绪拿捏准确并始终贯穿于整个舞蹈中,但在之后的基训课上,这个孩子却令我大跌眼镜,她几乎连最基本的站姿都站不准确。后来,我通过了解得知,这个孩子之前学习的学校演出机会多,因此练就了孩子“人来疯”的舞蹈表现力,而恰恰也正是因为演出机会多,荒疏了舞蹈基本功训练,导致孩子把杆站位撅屁股、腆肚子。此外,还有种情况是老师过分重视舞蹈动作的规范性和基训课的训练,导致孩子们表情木讷,动作死板,双眼无神。以上这些,相信奋战在舞蹈培训第一线的教师们都曾遇到过,那么,如何解决“偏科”的问题,让学生们能够全面发展呢?我认为,学生从少儿阶段开始,就应循序渐进的将基训课引入深化,逐步渗透给学生动作的规范标准,另外,每堂课要专门有民族民间舞蹈的组合训练,重点培养学生们的舞蹈表现力。只有将这二者合一,既不失动作的规范性又有超强的舞蹈表现力,如此培养出的学生才能算是全面发展的典范。

2.少儿阶段舞蹈培训的持续发展

舞蹈培训事业就如一条锁链,环环相扣,哪一环节都不能懈怠偷懒,都必须倾注心血、用心思考,从启蒙教育到深入教育,从兴趣培养到全面发展,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过来,才能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这个目标就是一少儿舞蹈的持续发展。

篇3

关键词:音乐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舞蹈编排

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部分,目的是为培养更加优秀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单纯地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表演能力。尽管普通中小学尚没有专门设置舞蹈课程,但在实践中,丰富多彩的载歌载舞表演、天真活泼的少儿舞蹈,以及各种与此相关的竞赛和专题活动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舞蹈成为艺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小学录用教师,往往将舞蹈表演乃至即兴创编作为对应聘者的重要考评项目。

在中小学的舞蹈教学中,要求教师不仅会跳,还要有一定的编导能力。因此,在学生积累掌握了一定的舞蹈语汇和舞蹈知识后,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编导知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编创能力。

在我担任舞蹈教育工作的几年后,对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谈几点浅薄的看法和建议。

一、遵循青少年舞蹈创编的原则

舞蹈创编的构思是客观生活通过人的头脑,经过加工后的再现。当编舞者找到了适当的体现形式――动作、姿势、造型等,就产生了舞蹈形象。青少年舞蹈创编既要遵循艺术创作的共性规律,又要遵循舞蹈创作个性特点。由于青少年身心特点决定了青少年舞蹈与成人舞蹈相比更具天真、单纯、活泼、形象、夸张和拟人化等特点。所以青少年舞蹈创编要了解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点,注意观察青少年的生活,反映青少年的情趣,达到感染青少年与教育青少年的目的。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才能更好地为青少年所接受,要克服和避免青少年舞蹈创作中的“成人化”“专业化”的倾向,从而创作出使青少年感到亲切、易学、好记、愿意接受的大量优秀的舞蹈作品。

二、舞蹈动作的编排

青少年的舞蹈动作不宜过多过难,要简明、形象、直观性强。对于初学者来说,寻找动作好像是最难得了,针对这一难点,一开始可以从队形变化入手,以求突破。起始阶段不能复杂,只要简单的直线、横线、斜线就可以。如此,在每次学完一个适于变化队形的组合后,都可以去做这样的练习,直到熟练把握,从简单到复杂,这样既熟练了所学的动作,而且起到了强化训练的作用,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有了队形变化的练习之后,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思维也随之活跃起来,这时可以要求各个动作或句子的顺序发生变化,并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绪,在不改变组合训练性的条件下,可将动作重组,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兴趣。

随着舞蹈知识的积累和舞蹈素质的提高,这时进行舞蹈动作元素的寻找、变化练习,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而且思维的灵敏感也会得到很大的锻炼。当学生已经掌握了组合动作的创编方法,并且能够学以致用后,可选择一段音乐,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构思编排,以两个八拍节奏为基础,不断发展,表达一定的思想情感。也可选择一首歌曲,启发学生根据歌词内容构思,再给予指导纠正,并让学生相互观摩学习,取长补短,逐步提高编舞能力。通过这些练习,可以让学生的身体更大程度的解放开来,不再拘泥于课堂所教的知识,而对舞蹈的认识也更有自己的独立的见解,从而使编排的能力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

另外,青少年舞蹈动作的创编可以从民族民间舞的动作中吸取营养,寻找适合青少年的舞蹈动作。也可以根据青少年的思想情感,生理特点把成人舞蹈的动作加以简炼,使其成为适合青少年跳的舞蹈动作。此外,从国内外民族民间舞、电影电视、杂志画报等中寻找适合青少年动作的素材,从中选择有青少年特点并且有代表性的反映时代气息的动作,加以提炼和美化,也会创作出许多优美舞蹈来。这样的加工创作,动作就会新一些,效果也就会更好一些。

青少年舞蹈创编来源于青少年的生活。热爱学生、善于捕捉他们的情趣和心灵特点,才能获得创作的好素材。青少年舞蹈是演给青少年看的,也是青少年直接参加表演的,这一点十分的重要。因此,舞蹈的音乐、动作设计都要考虑到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这些将决定着舞蹈的成败。青少年舞蹈的题材要主题鲜明、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富有教育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学生进行青少年舞蹈录像观摩,选择各个不同风格、种类的舞蹈节目进行赏析,同时讲授了少儿舞蹈的特征、主题、选择、结构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分析作品、理解作品,把握作品的内涵。还可以用少量的课时,让学生做简单的青少年集体舞的编创练习,将理解的东西表现出来。实践结果,大多数学生能把前面所学的编舞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小舞蹈里,基本上能做到主题鲜明、层次清楚、动作清晰,收到良好的效果。

律动的创编和选择音乐非常重要,音乐的节奏要鲜明,形象要突出。由音乐节奏激感,同时又把这种感情变为有规律的节奏动作称为律动。律动的训练能发展舞蹈动作的正确性、连贯性、协调性和优美性,并引发对音乐的兴趣。有时是先有音乐再编动作;有时是有了动作再创编音乐。但动作总要与音乐密切结合。如果先有音乐,那么创编时必须将音乐反复唱熟,再根据音乐的速度、力度、情绪、节奏等编排动作。反之,如果先有动作,那么就要依据准确有规律的连贯动作,确定主题,创编出符合动作特点和节奏的音乐来。律动可以是单一动作的反复,也可以有一定主题,在一首曲调中变换几个动作,并要求连贯起来。比如《骑马》前奏音乐是在一个晴朗的早晨,小牧民眼望辽阔的草原,骑上了马,音乐开始,马儿慢步出发,接着,越跑越快,回来时,马儿越跑越慢,最后走回家来。了解了音乐的主题内容之后,就可以根据内容创编出符合音乐主题的动作。

三、充分利用电教设备

篇4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教学方法

1引言

作为我国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育在塑造人格、提高审美等方面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儿童是我国的花朵,是我国的希望和未来,为了更有效地健全我国少年儿童的人格及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就必须要加强对儿童的艺术教育,从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所以,当前幼师在进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时就必须要跟随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地创新其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推动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2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2.1未正确认识学前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的学前舞蹈教育舞蹈教学中存在部分的幼儿园在设计教学课程时并设置独立的舞蹈教学,且舞蹈教材也相对较为落后,幼师在开展儿童的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时仅在一些音乐游戏的活动中进行一些简单的舞蹈教学,而未真正地发挥出舞蹈教学的具体作用等问题。幼师在开展音乐游戏时,一般对儿童的动作具有一定的要求和规则,这些动作的作用、内容及形式等在某些程度上与幼儿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有一定的关联,虽然幼师们在把握音乐的节奏、性质等属性进行培养儿童的音乐素质和节奏感,能够有效地提高儿童的表演能力、想象力、记忆力及感受力等,但如果幼儿园过度地采用音乐游戏来代替儿童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就说明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2.2教学方法相对落后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儿童学前教育的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且对学前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了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灵活的组织进而安排教学任务,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们的全面发展[1]。但在当前我国儿童的学前教育中,部分幼师在教学时仍然采用相对落后的教学方法,且教学模式也较为单一,在开展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时无法跟上时展的步伐,满足当代小朋友们的需求。

2.3幼儿园舞蹈教育师资力量不足

优秀的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质量与幼儿园自身的舞蹈教育师资力量息息相关,幼儿舞蹈的创作、训练、辅导及演出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舞蹈老师的教育与指导。当前,虽然我国的学前教育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幼儿园内舞蹈教育的师资力量依旧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幼师们缺乏系统的舞蹈教育、缺乏专业的舞蹈教材及缺乏必要的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化的教育知识,从而难以满足当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要求[2]。

3提高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质量的主要方法

3.1幼师们在教学时要树立正确的舞蹈教学观念

虽然儿童的年纪较小,但幼师们在教学中也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3]。同时,幼师们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在教学的过程以鼓励和表扬为主,从而有效地激发儿童学习舞蹈的积极性与自信心。此外,幼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也要加强与孩子们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与学生们之间的感情,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3.2幼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要不断地提高儿童学习舞蹈的兴趣

学习兴趣也就是学生们的学习动机,它是学生们主动学习的一种较为特殊的情绪状态。由于儿童的控制力较差,所以幼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要有效提高儿童学习舞蹈的兴趣,从而提高儿童学习舞蹈的动力。此外,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时也要采用较为简单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使儿童更加容易理解。例如幼师在舞蹈教学时可以通过利用讲故事的方式肢解舞蹈动作,方便儿童更加容易理解记忆。

3.3选择合适的舞蹈教学教材

幼儿园在设计舞蹈教学课程时也要结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等实际情况来选取合适的具有教育性及艺术性的舞蹈教学教材。另外,幼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也要结合班级儿童的实际情况选择从结构到风格、从体裁到形式及从歌词到音乐等都合适的贴近儿童生活认识的教学内容[4]。同时,教师也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仔细地观察学生,从而更好地引导他们去学习舞蹈。

4结束语

总而言之,舞蹈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它对儿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所以,幼师在进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时要加强对幼儿审美心理、审美能力以及对舞蹈兴趣等方面的培养,加强对幼儿创造性及自主性等方面的培养,从而更有效地完善儿童的人格、净化儿童的心灵及陶冶儿童的情操,让孩子们在学习舞蹈时去发现美、感受美。同时幼师在进行学前教育舞蹈的教学时也要不断地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不断地提高幼儿们学习舞蹈的兴趣,促进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文斌,周念丽,方俊明.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J].学前教育研究,2014,(1):11-18.

[2]朱妍妍.论学前教育专业民族舞蹈创编与素质教育舞蹈推进的意义[J].大众文艺,2014,(13):225-226.

[3]田萍,田丰,熊金波.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音乐的选用[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6):71-73.

篇5

关键词:舞蹈;民众;传承和发展;舞蹈文化;多样化

一、中国舞蹈在民众中的传承

民间舞蹈是传统的,同时也是民族的,在针对民间舞蹈的传统的看法上,通常存在这样一点认识:如同只有是在民众中广泛传承下的舞蹈才能称作是民间舞蹈,否则就只能成为创作舞蹈。有这样一点认识的人是注重舞蹈的原汁原味。站在美学理论的角度来看,这些人更偏重于坚守传统,因此在我们耳边时常会响起“民间舞蹈走得太远了”的声音,所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民间舞蹈的创作实践产生了影响,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的一些具有演义性质的舞蹈的发展步伐。何为传统?这并不是简单地代表具体的某个时间段,而是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逐步得到丰富。随着社会的进步,舞蹈已经逐渐渗透到民众的日常生活,甚至有些舞蹈发展成为具有演艺性质的舞蹈艺术。所以,民众在传承舞蹈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其进行适当地加工,以提高舞蹈的魅力,如果依然过于追求舞蹈的原汁原味,就只会严重阻碍审美的发展和舞蹈技艺的提高。

在民众对舞蹈的传承过程中,千万不能过于随意,因为民间舞蹈具有其自身的风格、地域、民族等特征。比如,舞蹈《云南映象》,这是一部将原生的乡土歌舞和民族组经典整合重构的演艺性舞蹈,整个过程向人们展现了云南的民族风情。该舞蹈把传统的舞蹈美和现代舞蹈美有效地结合起来,是成功的典范。众所周知,民间舞蹈是彰显民族文化的重要的活化石,因此,舞蹈在传承和演变过程中必须要适当地尊重传统,引用传统之美,让舞蹈既充满民族文化色彩,还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舞蹈在民众的传承过程中,要与时俱进。社会的变化是十分快速的,民族在传承舞蹈时,要结合新时代的文化特征和人们的审美观,以发展的眼光对舞蹈进行适当的改造,进而增强舞蹈的生命力,让其在考验中进一步顽强。民众还需以认真学习、妥善继承和勇于创新的态度来传承舞蹈,正确认识舞蹈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并且在传承时删减与时展不适应的舞蹈元素,同时增加新的具有文化内涵的舞蹈元素,让舞蹈在民众的传承过程中不断提高。

二、舞蹈在民众中的发展方向

1、舞蹈的发展应走向娱乐性、群众性、健身性

传统的舞蹈只是用于欣赏,只是由舞蹈专业者来演绎。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身体健康和情感陶冶,于是舞蹈开始在民众中广泛流传。同时,这也对舞蹈的继承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因此,舞蹈在继承中要加以改变提高,应该走向娱乐性,让民众在舞动的过程中切身体会到快乐和舞蹈的魅力。其次,舞蹈还应走向群众性,适当地降低和分解舞蹈动作的难度,让民众操作起来更简单。此外,随着我国全民健身的实行,舞蹈已经在大街小巷中随处可见,民众开始将舞蹈作为一种锻炼身体的有效方式,并且在舞动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舞蹈带来的快乐。这样就会加大舞蹈在民众中的普及范围。

2、舞蹈的发展走向通俗文化方向和精英文化方向

舞蹈是由一代代人传承下来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其舞蹈自身也得到不断地丰富并日趋完善,祖国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均为舞蹈在民众中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基础。舞蹈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舞蹈的外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更为深刻地是舞蹈内在的文化底蕴。只有文化丰富的舞蹈才能经久不衰,源远流长。因此,舞蹈在民众中的发展过程中,应注重文化的发展,现主要都两种方向:(1)通俗文化方向。舞蹈不分演艺性和自娱性,其主要的特点即是通俗,尤其注重舞蹈的自娱性,这是由戴爱莲先生提出的观点;(2)精英文化方向。这是以演艺性的舞蹈为主,其主要特点是高贵文雅,注重舞蹈的技艺表现,从民间舞蹈中吸取精髓,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精心提炼舞蹈动作元素,这是由以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间舞系为代表的“学院派”民间舞。

三、总结

舞蹈是体现民族文化特色的重要工具,传统的舞蹈仅用于欣赏,这已与时代的发展不能相适应。因此,舞蹈在民众的传承和发展中,要加以适当的改造,既要保留传统之美,还要渗透现代元素,最重要的是要只有民族文化的表达,只有这样才能让舞蹈在时代变迁的浪潮中依然顽强地生存下来,得到进一步地升华,绽放出永恒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陈芬.舞蹈教育的大众传播媒介——电视与舞蹈[J]. 大众文艺(理论). 2008(08).

[2]徐航.中国民族舞蹈艺术的传播研究[D]. 华南理工大学 2010.

[3]欧光艳,梁传诚.民间舞蹈、民间体育竞技与广场舞蹈[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6).

篇6

自进入了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对物质、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舞蹈作为一门高雅艺术已经逐渐融入了社会大家庭,并且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理解、接受、认可和喜欢。舞蹈是以姿体动作为语言作“心灵交流”的一项表达艺术,甚至在很多社交场所都能发挥作用。少儿舞蹈作为舞蹈艺术的一个小分支,也在被更多的少年儿童所接受和喜欢。由于年龄的特征,少儿舞蹈不同于成人舞蹈,他们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很特殊,模仿教师的舞蹈动作,却不易理解教师对动作所作的理论讲解和分析,因此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理解。在此,我结合本人在舞蹈学习和少儿舞蹈教学相关经验与体会,根据少儿特殊的生理和心理情况,就少儿舞蹈教学中的情景教学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基本内涵

要想运用情景教学法,我们必须先了解它是什么概念,总地来说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将情感、言语、行为融为一体。对于少儿舞蹈教学而言,情景教学法有着更直接、更有力的作用。因为在少儿舞蹈教学中,学生对作品的感受、理解,往往需要借助情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引起内心的共鸣,并用肢体语言、表情、音乐等把它再现出来。

情景教学法目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效能,给我们解决目前少儿舞蹈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以新的启示。情景教学法要求创设的情景就是要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也使人深深感到: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情感高涨和欢欣鼓舞之时往往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

二、创设情景的方法

在少儿舞蹈课堂中,尤其是基训课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的内容,但从艺术这个角度来看,适当地运用一些教学手段和方法,完全可以缓解这种技能训练所产生的疲劳和单调。教师应当以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为首要任务, 向学生传授舞蹈审美方面相关的舞蹈知识,引导学生进入舞蹈艺术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使抽象的、枯燥的、机械的动作变得生动有趣。舞蹈教学的情景创设方法有很多,可以通过概要生动的语言,结合相关舞蹈知识进行讲述,使学生明确此次教学所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手段,播放优美的舞蹈画面,引导学生先获得视觉上的感知,产生丰富的联想,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以便在教学主体的积极参与下,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展开。

三、如何创设情景

1.运用语言创设情景。

语言是人类传达信息和情感交流主要工具,是一种最普通又最特殊的教学手段。一段优美生动的语言,可以把人带进梦一般的迷人境界,一段中肯鼓励的语言,可以增加人无限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事实也证明,教师美的语言能使学生 “耳醉其言,心醉其情”,磁铁一样吸引学生们神游在美的课堂教学之中。因此,这就要求舞蹈教师在有足够的舞蹈修养之外,也要有相当的语言修养。

2.运用表演来创设情景。

创造力要借助于充分的表演来表现。因此,除了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为少儿提供大量的表演机会外,教师还可以在走廊里创设音乐角,投放手巾花、腰鼓、小乐器等供幼儿自由选择。放音乐,幼儿听音乐即兴表演,或三五成群地创编新的舞蹈,都可以积极为孩子们争取更多感受成功、表现自我的机会。

3.运用游戏创设情景。

舞蹈训练对儿童来说,不同于其他学龄前的直接辩物训练和一般思维训练,具有学习、游戏双重特点,它本身是一个世界,一个独立的系统。课堂所需教授的内容,儿童通过游戏舞蹈就掌握了。舞蹈是一种形象的符号系统,它不仅对儿童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对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舞蹈的全部知识是在对动作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获得的,这种动作教学形式是最具有计划性和成效性的。这种教学可以促进一个对舞蹈完全陌生的人迅速地进入到舞蹈的世界里,并能形成舞蹈者全新的对动作的认知方式和运动方式。

4.运用问题创设情景。

好奇心和自我表现欲是学习的内部动机,少儿学生的好奇心和自我表现欲特别强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创设问题情景,能提高教学质量,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这在少儿舞蹈教学中表现的格外突出。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思维的研究成果表明,思维过程通常由问题情景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为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每堂课教师都应精心设计问题情景,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调动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特别是上课伊始,教师在引入问题时要给学生以惊奇和疑惑。

5.运用多媒体网络创设情景。

篇7

(甘肃景泰县第五中学,甘肃白银730900)

【摘要】舞蹈教学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他们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舞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从兴趣、合作和竞争意识培养、严格训练、恰当鼓励、采用多种教学等方面入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关键词】中学;舞蹈教学;有效课堂;构建方法;素质教育

开展舞蹈教学教育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中学的舞蹈教育教学不仅可以丰富中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而且可以为高校输入更多优秀的学生。而在舞蹈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舞蹈的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尤为重要。因此,本人根据教学实践与探索,就中学舞蹈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兴趣有利于舞蹈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学生对学习舞蹈有兴趣有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所以,要通过培养学生对音乐舞蹈的感受力来培养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而对于音乐舞蹈感受力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感受音乐旋律中的舞蹈动作之美,从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舞蹈的兴趣。所以,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教师应根据舞蹈的风格特点,腾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欣赏一些舞蹈作品。学生在欣赏舞蹈作品中,必然要调动感觉感知舞蹈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比如学习新疆舞蹈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欣赏舞蹈《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欣赏中不仅看到的是舞蹈中新疆小姑娘看、摘葡萄时的喜悦心情、欢乐情景、优美舞姿,在欣赏舞蹈作品的过程中还获得新疆舞蹈中的转手腕、动肩、摇头等一些舞蹈技能。这样长期欣赏舞蹈作品,学生对各种舞蹈语言的理解能力也能得到不断提高,学生慢慢也就对学习舞蹈不害怕了,丰富多彩的舞蹈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有利于舞蹈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中学生都有一定的展现自我的心理,在进行舞蹈排练的时候,教师一般都会选几个舞蹈功底比较好又有领导能力的人站在前排,或者选平时跳的比较好进行独舞以及领舞。舞蹈队伍中的排站位以及队形的设计往往使前排的同学可以获取更多的展现机会,这样一来,学生便会通过竞争站在前排,因此,学生就会认真学习舞蹈。当然,集体舞蹈是多人的合作,讲究整齐划一,全员配合才能够完美完成每一个动作。所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舞蹈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舞蹈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在舞蹈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中,教师可以组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一是进行同质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把水平大致相当的学生编排在一组进行教学。这一组学生如果水平都比较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可以让他们学习有难度的舞蹈。如果分在一起的学生水平都属于一般,老师就要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给予充分指导,适时点拨,让他们理解和掌握舞蹈技巧,努力提高他们能力和水平。二是进行异质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将不同水平的学生混合分配在同一小组进行教学。如一个舞蹈组合教完后,可以进行异质小组合作学习,让那些对舞蹈掌握较好的学生来带头练习,中等的学生在跟随其后练习,这样可以通过当小老师的形式以强带弱,以弱促强,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一定的成就感,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学习基础有所进步,这样也会形成比较好的课堂效果。

四、恰当鼓励有利于舞蹈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中学舞蹈教学,尤其是高考辅导教学,教师要抓住每个学生在学习舞蹈中表现出来的特点、优势进行鼓励,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发挥自己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成绩。在训练过程中,学生做得到位、做得好的时候,要及时表扬、鼓励,对于做得不规范的同学,要及时鼓励指导,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训练中,我还认真做了学生训练档案记录,一些训练中需要完成和改正的地方以及评价我记录在笔记上,下一次训练的时候进行重新检查,争取有所提高。另外,在训练过程我也做一些视频记录,完了让学生自己看看、自己纠正自己练。长期下来,效果也很明显,学生都提高不小。

五、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舞蹈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安排,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考试的内容来选取舞蹈的欣赏内容。舞蹈教学不仅是动作的纯熟,关键是要通过恰当的舞姿表现一定的文化内涵。教师要积极通过网络搜取适合教学的舞蹈作品,比如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人鹅湖》,古典舞《思路之花》《梁祝》,现代舞《大河之舞》等,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满足教学需求,引导学生进行赏析,对学生进行审美辅导。其次,适当让学生参加学校或者外面的舞蹈比赛或文艺演出。学校组织各项文艺活动以及比赛,目的使学生的活动能力、创造能力能够获得培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所以,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者外面的舞蹈比赛或文艺演出,这样有利于舞蹈技能的快速提高。而将课堂教育与课外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将为教学效率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创造有利条件。

另外,要构建高效的舞蹈教学课堂,学校要提高对舞蹈教学的资金投入。舞蹈教学能否顺利开展,舞蹈教学的深入和广度要得到拓展,还是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缺少舞蹈教学的基本硬件,要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是一句话。所以,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舞蹈教学的意义,学校要克服困难,增添体育设施的规划设计,投入足够资金,逐步完善场地器材的设施,保证舞蹈练习的基础需要,从多方位、多途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李雪.浅谈中学舞蹈教学的意义[J].语数外学习,2012,(10)

篇8

知识舞蹈要促进舞蹈家以生活、传统、舞体的多样性为目标,来提高舞者的肢体文化素质。过去的创作模式大都在继承民间舞蹈形式,并以它为素材来改编的。诸如汉族舞蹈《红绸舞》、《荷花舞》、《跑驴》、《打花棍》等都是经过这种加工改编而成的。在五、六十年代大都是以改编民间舞的大一统的编创模式,但是舞蹈家们都积极地深入生活向传统学习积累知识并运用知识进行分析研究,筛选创新。

知识舞蹈的价值取向

知识舞蹈也是对舞蹈家价值取向的定位。它体现在智力与知识的占有和艺术质量的提高,我们要改变观众对舞蹈演员“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看法。我们不能容忍把歌舞艺术降低为在歌舞厅里卖弄,我们必须加以正名,树立好自己的形象,因此要加大教育的力度。

舞蹈编导家和舞蹈教育家都应该把知识运用在精品舞蹈与精英人才的把握上。同时行政领导与艺术管理者应给予人力、物力和经济上的保证,给予有成就者以奖励来促进知识舞蹈的成功率,达到优秀作品的成功与优秀人才的真正实现,并引导社会观众对舞蹈审美的正确认识,唤起民众对舞蹈审美的积极性。好的舞蹈,观众喜欢看,就必然产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那么舞蹈精品也可以与商品名牌那样树立自己的名牌走向市场,通过演出扩大影响。

知识舞蹈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提出是对广大舞蹈工作者一种新的呼唤。我们要加强舞蹈学的研究,提高认识,探索知识舞蹈的规律,去充实丰富它的内涵。这个问题应该引起舞蹈界特别是舞蹈教育界的关注与重视,使更多的编导、教师的智能在生产力上发挥作用,为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和培养出智能型的人才做出贡献。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舞蹈的发展空前的繁荣,特别改革开放以来,大批的创作,大批的人才涌现出来,样式之多,手法之新,新生代之好是过去所不能比拟的,但是有许多编导、演员,并非自觉认识自己缺乏知识与修养,还仍然停在浮浅的创作和冷漠的表演上,更多的带有盲目性,他们更多惯以动作思维方式而忽略艺术思想性去取代逻辑思维。我们常常看到有的舞蹈文不对题,无病,莫明其妙,而不讲内容的满台滚爬搂抱,背举,衣着露透瘦,肚脐眼普遍露。显然这是一种难以理解的又缺乏知识的艺术现象,这种无不和舞蹈编导有关。

在舞蹈创作中相互模仿甚至抄袭的倾向也层出不穷。显而易见,这种缺乏创新精神的症结是:(1)缺乏知识,(2)不讲艺德,(3)艺术功力不到家,(4)不深入生活、不积学储宝、不能厚积博发。知识是创新的动力,知识是打开智力的钥匙,知识舞蹈是以艺术道德为导向的,知识舞蹈是促进编导想象力创造性的舞蹈,编导演员必须要有文化知识,要有文学修养。没有文化知识,没有文学修养创作出来的节目很难成为精品。创作表演,知识、智力、名人效应是无形的资产,精神产品好与不好,编导、演员是起决定性的作用,当然在作品成熟时,知识舞蹈也需要资金的投入。而精品的形成是要看编导的艺术功力和他的全面知识和艺术修养。

知识舞蹈强调有知识的创作,重视审美与观赏,并应用专业知识的积累在创作实践中产生影响,知识舞蹈制约着作品的质量、水平高与低。编导、演员文化艺术水平越高,需求信息量的欲望越强,而且能从信息库中提取所用的资料融合吸收。

加快创新进程,首先必须解决观念问题,转变思想观念不仅是领导的事,也是广大舞蹈编导、演员、艺术家们的事。因此舞蹈家们要强化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技术素质,二者不可缺一。因此要力培养出知识型的舞蹈家(智能型的人才)。有了知识型的舞蹈人才,才能创作出知识的舞蹈。

我们应该集中智力资源、信息,知识和精湛技术,创作表演高水平的作品,没有知识的开发就不能进步,创新也就难以实现,创作质量也难以提高。

知识舞蹈的提法目的,是要求作品真正达到精品的高度。是以知识积累创作规律为基点的,这是时代所需,也是促进舞蹈的精品最高目标迈进。

知识舞蹈及其价值取向

知识积累要靠人的大脑记忆来完成的,人脑极其重要是储存,人脑里的信息被记住了,在实践中就产生效应,因为人脑支配着人体多器官的运作,并向各部位发号施令,它所记忆的特定信息,必然会对人体行为产生特定的极大的影响和作用,做为意识形态的舞蹈艺术何尝不是如此呢!只要我们用心总会有所发现有所出新和突破,只要我们倾心尽力就能有所进步,就能取得成功。我们要认真解析,中国众多的民族,舞蹈之丰富如同大海,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风俗、不同信仰、不同风格、不同形态,动律、节奏、生态影响都应以科研精神来研究。这是一门相当复杂的舞蹈学科。

舞蹈作为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如果不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必然满足不了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要求。因此必须提高舞蹈创作的水平。我们现在进行舞蹈创作,在舞蹈语言的拥有还居于传统为多,是把已有的动作重复组合。知识舞蹈要求创作者有新的发现去营造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语言,但是必须重视舞蹈的人民性,大众性,同时要加大发展性和开放性的力度。我们不仅继承利用现在已有的传统,我们还要去探索去发现提炼生活中的精华,不仅如此,还要去发现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所以要积极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没有积极的态度和热情是什么也干不成的,因此我们要重视知识创新。江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由此可见知识创新对提高艺术质量,教学改革都具有重大意义。

论文知识舞蹈及其价值取向来自

培养高素质的舞蹈家这是时代的呼唤,这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是别人所替代不了的。相信不久知识舞蹈的洪流会滚滚而来,新苗的茁状成长一定会高于旧竹枝的。让我们踏着时代的节拍来迎接世纪的辉煌。

知识创新与舞蹈人才培养

21世纪即将到来,我提出知识舞蹈这一问题,与舞蹈界的同行们进行砌磋。不管对与否我总认为,舞蹈家应做到自编自演,当然不排除别的编导给自己编的节目。不过舞蹈家不应该只等编导来编似乎也应该学习编导学了。我国有56个民族,舞蹈极其丰富多彩,我们如何利用这些艺术宝藏,是我们大家应该认真思考的。只是继承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睡在宝藏中,不从生活中开掘创造,只从传统中求发展也是不能适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审美要求的。我们既要继承传统还要发展传统建立新的传统,同时既要借鉴更重要是创新,二者不能偏。我想建立知识舞蹈的关键还是培养出优秀的舞蹈人才来。

培养优秀的舞蹈人才是当务之急。如何把培养舞蹈人才放在首位并与国际舞林相媲美与之抗衡竞争。应该首先在观念上来个转变,人家有的我们有,人家没有的我们独领,要有自己的名牌,自己的尖子,自己的精品,不能只在赛场上求人家,走后门,求人施舍,争不实之名,那是一种最没出息,没骨气,没志气,懦夫无能的表现。我们应提倡大智大勇,拥有知识正气,勤奋好学,去积累新的知识,去寻找新的资源,开展舞蹈交流合作与竞争。

人类的未来,国家的繁荣比任何时候更加依赖于知识的创新和知识的应用。而作为舞蹈艺术要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作用,就必须使它立足于舞蹈者观念的不断更新,特别是舞蹈编导更需要知识的不断丰富。没有文化知识,只是从动作本体去获取精品的成活,显然是不够的。创新首先要立足于知识的积累和人才的培养。所以,舞蹈教育改革要有突破性的创新和定位,要有针对性和方向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特有的视觉变异思维方式去观察发现学生的进度和成绩的优劣,科学地改进教学机制。为此编导、教师首先要有知识积累,并能获取大量的信息,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如何改造、发展、创新,这是舞蹈教育培养人才战略研究的课题。特别要重视国内外的信息及其教育机制的变化和先进的传播手段,那么了解因特网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以开放的视觉去接受新鲜事物,去引进我们所需要的东西。封闭就意味着落后。对此我们不能等闲视之。

教育成果与培养人才、技术创新如何上一个新台阶是我们当前所关心的问题。我们要培养出一批智能型、全面的舞蹈人才,能编,能演,有文化,知识广泛,能总结,品德好,那么学校就要加强智能培养学的研究。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能驾驭独创的能力,使他们有办法在艺术实践中发挥才智,让他们能灵活地运用知识。

教师们教给学生成套的技术本领,不能只是让学生们去重复延伸,在旧动作中去演变画面,应该教学生在继承中去发展创新,只有创新才具有生命力。教师应该有培养学生点石成金的本领。

严格的说教师首先要有创造性和启发学生的能力,学生才不致于停留在模仿上。老师看学生的成绩,不能只看在课堂中的效果,还应在平时观察他们的灵性,观察他们的舞蹈知识的程度。课堂中的技术教练是重要的,但不能忽视平时对学生们的了解。比如学生的接受能力,自学能力与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文化水平。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智能教育所必须注意的。只重视学生的业务能力而忽略了解智能和品德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

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当他们到社会去工作时,他们的智能会进一步得到发挥。因此教师传授给学生的本领,提高学生们的知识水平是非常重要的。由此看来知识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开掘学生舞蹈智能是摆在日程上的时候了。而老师自身的修养开发知识就更为重要。学生是老师教出来的。青出于蓝,胜于蓝,首先要有好蓝才能培养出好青,当然也要有好青才能把蓝发扬光大,这是相辅相成的。因此要开掘学生的智力,老师是责无旁贷的。

知识舞蹈及其价值取向

我们要培养出智能性的舞蹈人才,并非轻而易举,是需要下大力气,花大功夫,要创作好剧目就需要培养出优秀的编导家和演员,如要做到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那么就要教导学生深入生活,去继承传统,去了解群众对时代的审美趣味,编导不能只停留在重复传统编舞的模式上,千人一面,老一套人民群众是不喜欢的,因此必须发挥知识舞蹈的作用。有了知识就能开掘新技术、新境界,新能更好地继承、发展、借鉴与创新。所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创新环节,加强创新识。有了创新才能进步,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这是对经济、科学界讲的。对我们舞蹈创作来说也指明了方向,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原地踏步就是落后。因此要开掘智力向生活学习,向外来好的经验学习。同时让学生懂得用辩证的观点,从实际出发,立足于本国、本民族、本地区,把外来的精华化为我们的养料,“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鉴别筛选,推陈出新。

创新最高层次即是系统的观点,强调思想、技能、知识、信息和多种手段的汇合,特别要利用传播工具的沟通是十分重要,一件成功的作品没有宣传媒体,没有广泛群众的认同,影响是不大的。

舞蹈教育要重视知识应用的教学,并对知识舞蹈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北京舞蹈学院在教学方面是非常重视知识应用。他们以科教兴舞为指针,进行全面地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同时积极地进行教学机制的改革,学校从单一式教学向复合型教学方面转化,做了非常有益的尝试。如中国民间舞系不仅是让学生学习传统的民间舞而让学生们能从事编舞创作,他们创作的《我们一同走过》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响,中国古典舞系也如是创作出一台崭新的舞蹈晚会,他们表演的《踏歌》获得中国首届《荷花奖》比赛创作金奖,名列榜首,编导系学生们不仅创作而参与表演实践,他们创编的《情殇》、《葬花魂》获得及大成功。《情殇》获得1998年文化部举行舞蹈展演荣获大奖,王玫、张守和领导现代舞创作做出了优异的成绩。这些学生们不仅是具有专业知识而且都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准。他们的创新意识很强,不固守旧,在老师指导下,他们集中智力资源,信息知识和精湛技术表演,从而创作出精彩的剧目。因此看来,我国的社会主义舞蹈应向知识舞蹈方面发展,没有知识开掘的创作是难以深化主题,更谈不上什么艺术感染力了。

知识舞蹈的提法,是要求作品真正达到精品的高度,而创新是指舞蹈编导实行对创作高文化艺术视觉的全面思考。并能将社会主义之新立民族之异。可以说创新是知识舞蹈的灵魂。

高水平的艺术创作应该有独到的想象,并把它变成直观有效的艺术张力而能达到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舞蹈学院的成功的创作给我们启示,即:领导、教师、学生们有一种敢想、敢干,冲刺拼搏,不怕风险,求新进取的精神。咬定创新是舞院领导的指导思想。要求创新是众人所盼,但是冒有风险的。新东西一出来便伴着各种不同的舆论观点蜂拥而来,所以创新既要科学也要有勇气。而舞院的领导是在科教兴舞的思想指导下开掘创新领域的。科学的决策,宏观的调控,方向的把握,领导的作用是十分的重要。

篇9

一、基本内涵

要想运用情境教学法,我们必须先了解它是什么概念,总地来说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将情感、言语、行为融为一体。对于少儿舞蹈教学而言,情境教学法有着更直接、更有力的作用。因为在少儿舞蹈教学中,学生对作品的感受、理解,往往需要借助情境,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引起内心的共鸣,并用肢体语言、表情、音乐等把它再现出来

情境教学法目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情感对认知活动的增力效能,给我们解决目前少儿舞蹈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以新的启示。情境教学法要求创设的情境就是要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心平气和、耳目一新,促进学生心理活动的展开和深入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也使人深深感到:欢快活泼的课堂气氛是取得优良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学生情感高涨和欢欣鼓舞之时往往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

二、创设情境的方法

在少儿舞蹈课堂中,尤其是基训课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乏趣味的内容,但从艺术这个角度来看, 适当地运用一些教学手段和方法,完全可以缓解这种技能训练所产生的疲劳和单调。教师应当以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为首要任务, 向学生传授舞蹈审美方面相关的舞蹈知识, 引导学生进入舞蹈艺术的学习状态。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使抽象的、枯燥的、机械的动作变得生动有趣。舞蹈教学的情境创设方法有很多, 可以通过概要生动的语言, 结合相关舞蹈知识进行讲述, 使学生明确此次教学所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也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手段, 播放优美的舞蹈画面, 引导学生先获得视觉上的感知,产生丰富的联想, 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 以便在教学主体的积极参与下, 使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展开。

三、如何创设情境

1.运用语言创设情境。

语言是人类传达信息和情感交流主要工具,是一种最普通又最特殊的教学手段。一段优美生动的语言,可以把人带进梦一般的迷人境界,一段中肯鼓励的语言,可以增加人无限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是架起“教”与“学”的桥梁。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事实也证明,教师美的语言能使学生 “耳醉其言,心醉其情”,磁铁一样吸引学生们神游在美的课堂教学之中。因此,这就要求舞蹈教师在有足够的舞蹈修养之外,也要有相当的语言修养。

比如,教授学生舞蹈时要求手形漂亮,不要太僵硬,常用“白骨爪”来形容僵硬的手,学生们一听到“注意手”的话时,就会想起“枯数枝”,谁也不愿自己的手像“白骨爪”那样难看。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少儿好奇心强、又活泼好动,所以在少儿的舞蹈教学中,“无声情境”的引导有时也显得格外必要。   2。运用表演来创设情境。

创造力要借助于充分的表演来表现。因此,除了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为少儿提供大量的表演机会外,教师还可以在走廊里创设音乐角,投放手巾花、腰鼓、小乐器等供幼儿自由选择。放音乐,幼儿听音乐即兴表演,或三五成群地创编新的舞蹈,都可以积极为孩子们争取更多感受成功、表现自我的机会。

这一点,本人在少儿舞蹈教学中就深有体会:我会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演出,让学生参与舞蹈创作。通过演出,学生和学生家长都看到明显的进步,树立了继续跳舞的信心,学生对舞蹈的兴趣更浓了,表现力与创造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3。运用游戏创设情境。

舞蹈训练对儿童来说,不同于其他学龄前的直接辩物训练和一般思维训练,具有学习、游戏双重特点,它本身是一个世界,一个独立的系统。课堂所需教授的内容,儿童通过游戏舞蹈就掌握了。舞蹈是一种形象的符号系统,它不仅对儿童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对儿童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舞蹈的全部知识是在对动作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获得的,这种动作教学形式是最具有计划性和成效性的。这种教学可以促进一个对舞蹈完全陌生的人迅速地进入到舞蹈的世界里,并能形成舞蹈者全新的对动作的认知方式和运动方式。

在少儿舞蹈教学的课堂中,可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游戏类的舞蹈活动,鼓励学生充分参与,自主探索,以学生为中心,变被动为主动、变单纯模仿为创造、变线性思维为跳越性思维、变单一为多元。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所起的重要作用。

4。运用问题创设情境。

好奇心和自我表现欲是学习的内部动机,少儿学生的好奇心和自我表现欲特别强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创设问题情境,能提高教学质量,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这在少儿舞蹈教学中表现的格外突出。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思维的研究成果表明,思维过程通常由问题情境产生的,而且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为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每堂课教师都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调动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特别是上课伊始,教师在引入问题时要给学生以惊奇和疑惑。

如学习新动作时,教师先说出动作名称,提出设问:“这是个什么动作,怎样做呢?”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示范动作一次,再提问:“你看了这个动作后有什么样的感觉?”、“你还能用其他的词语或句子来形容这个动作的特点吗?”等等。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预定的教学情境中来,让学生们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你一句我一句地谈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再稍微点拨一下。这些悬念能激发人的好奇心,引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5。运用多媒体网络创设情境。

篇10

【关键词】幼儿园;舞蹈教育;舞蹈;素质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4-0021-04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人心,幼儿园教师在组织舞蹈教学活动时逐渐摒弃了重技能、轻感受,重训练、轻表现,重模仿、轻创造等弊端,将舞蹈教育看作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一种手段。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有些教师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还存在偏差,忽视了幼儿舞蹈素质的培养。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就如何开展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幼儿园舞蹈教育的原则

1.整体性

幼儿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对幼儿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促进幼儿的整体、全面发展。〔1〕 素质既包括个体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基本素质,又包括个体在特定领域里表现出来的特殊素质。基本素质和特殊素质既矛盾又统一,彼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舞蹈素质显然是一种特殊素质。幼儿的舞蹈素质与幼儿的基本素质以及其他领域的特殊素质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舞蹈教育中一定要秉承整体观的理念,以舞蹈教育为核心,多方整合,既培养幼儿的舞蹈素质,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整体观的理念还体现在教育内容和途径的多样化、教育手段和方法的综合性等方面。教师应从舞蹈艺术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出发,把握舞蹈教育的核心内容,深入研究教育方法,开辟有效的教育途径,激发幼儿的舞蹈潜质。

2.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和艺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康德说艺术像游戏一样,都是“自由的”活动。〔2〕游戏和艺术都是情感补偿的需要;同具有虚拟性,让人们在假象中寻找快乐;都是自由的活动;强调过程的体验性;具有愉悦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游戏和舞蹈应融为一体,幼儿园舞蹈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等都应体现游戏化的特点,让幼儿在游戏化的舞蹈活动中快乐成长。

3.创造性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其创作、表现和欣赏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个体的想象和创造。可见,舞蹈活动能满足幼儿想象与创造的需要,是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大量想象与创造的机会,引导幼儿积极展开想象的翅膀,享受创造的乐趣。

4.生活化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舞蹈教育内容。教师要努力在幼儿的生活中寻找教育契机,提高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引导幼儿用舞蹈的眼睛看世界,发现舞蹈素材,启发幼儿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用舞蹈的方式表现出来,从而提高幼儿的舞蹈感受力和表现力。

二、幼儿园舞蹈教育的目的和内涵

幼儿园舞蹈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幼儿对舞蹈的感受力和表现力以及引导幼儿学习简单的知识技能,引导幼儿通过审美感知、想象和创造,感受、鉴赏和表现舞蹈美,从而积累审美经验,掌握简单的动作技能,并引导幼儿将获得的新经验同化到原有经验之中,循环往复,不断积累,最终促进幼儿舞蹈素质的不断提高。〔3〕因此,幼儿园舞蹈教育的内涵可概括为以下五方面。

1.感知、想象和创造舞蹈美

感知、想象和创造是幼儿理解舞蹈美、获得舞蹈美感、积累舞蹈审美经验的前提。幼儿对舞蹈美的感知是审美对象动态形象在他们头脑中的反映。教师要逐步引导幼儿以舞蹈的视角去认识事物,感知事物的动态表象,为想象和创造舞蹈形象作准备。“幼儿的舞蹈想象是幼儿调动以往所感知到的各种事物的动态表象,对此进行加工改造,再现或创造舞蹈形象的心理过程。”〔4〕创造伴随着想象而生。创造性想象具有首创性、独立性和新颖性等特点。在舞蹈教育活动中,教师要营造轻松快乐的氛围,以提高幼儿的活动兴趣,引导幼儿依据主题线索展开想象,鼓励有创意的想象,引导幼儿将情感、舞美等因素融入想象,以弥补肢体表达能力的不足。

2.体验幼儿舞蹈独特的美

“舞蹈美是舞蹈的内容美和形式美的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舞蹈美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5〕舞蹈美既指向客体,又指向主体。舞蹈美既外化为物质形式的客观存在,具有形象性、情感性等特点,是可知可感的;又内化为主体的主观意识,主体会对客观的舞蹈美进行判别和评价。由于对象的特殊性,幼儿舞蹈具有独特的美。

(1)内容美

舞蹈以表现生活、抒感为基本内容。舞蹈作品的内容美是舞蹈作者审美理想的形象体现。幼儿舞蹈作品的内容美表现为以童心、童趣为出发点,真实地反映幼儿的生活,抒发幼儿的情感,促进幼儿朝着积极向善的方向发展。

(2)形式美

舞蹈的形式美包含动作、舞姿造型、技巧、舞蹈构图等方面。受年龄特点的限制,幼儿舞蹈不宜追求复杂的动作和高难度的技巧。

动作与舞姿造型是体现舞蹈形式美的最基本要素。动作的幅度、力度、节奏又是动作的主要要素。简单、形象、夸张、富有童趣的动作与舞姿造型是幼儿舞蹈形式美的主要特征。

舞蹈构图主要由流动的或静止的队形组成,是舞蹈形式美的要素之一。由于幼儿的空间知觉尚不够精确,对方位、距离、形状的感知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幼儿舞蹈构图以简洁、顺畅、动静结合为宜。

舞蹈音乐是舞蹈的基础,是舞蹈形式美的重要因素。生动的音乐和明快的节奏是幼儿舞蹈音乐美的主要特征,这是由幼儿思维的形象性等特点所决定的。

舞蹈美术主要包括服装、道具、灯光、布景,是幼儿舞蹈形式美不可或缺的部分。幼儿尚缺少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对生活的感知既有真实的一面,又有虚拟的一面,对色彩的感知能力也较差,因此生动而夸张的造型、鲜艳而和谐的色彩应是幼儿舞蹈美术的主要特点。

3.获得初步的舞蹈美感

“舞蹈美感是指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动觉等感觉器官在感知、想象、理解舞蹈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愉悦和欢快的心理状态。”〔6〕舞蹈美感的获得是一种由感知、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活动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心理过程。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较低,审美活动又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所以幼儿的舞蹈美感最初往往是盲目的、零散的、无序的。舞蹈美感与审美活动和舞蹈美密不可分,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所以教师可以根据幼儿舞蹈美的特点,通过舞蹈审美活动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帮助幼儿获得初步的舞蹈美感。

4.积累舞蹈审美经验

“什么是经验?我从做过的事情中获得的信息就是经验。”〔7〕 幼儿在舞蹈审美活动中所获得的有关感知、想象、创造和感受、表现、鉴赏的经验就是幼儿的舞蹈审美经验。

5.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技能

幼儿舞蹈的动作技能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它是指各种受幼儿喜爱的身体基本动作、简易步伐及各类模拟动作。受生理发展水平所限,幼儿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以及动作的协调性较差,但弹跳力相对较好,因此幼儿舞蹈的动作技能训练要顺势而为,以简单、形象、易学、富有童趣为宜,切不可盲目模仿成人化的动作。此外,虽说动作技能并非舞蹈教育的主要内容,但因为它是舞蹈形式美的载体,所以幼儿也应该适当接触和学习,否则离开形式去谈内容,幼儿园舞蹈教育将无所依托。

三、幼儿园舞蹈教育的实施途径

1.舞蹈教学活动

舞蹈教学活动是培养幼儿舞蹈素质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途径。舞蹈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需要在活动时间、师资力量和物质条件等方面获得充分的保障。舞蹈教学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选择。下面以律动活动“蝴蝶飞”为例加以具体解析。

(1)感受、表现内容美

在舞蹈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学会观察是引导幼儿感受和表现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习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一是引导幼儿关注周围世界,从舞蹈的角度去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现象,捕捉物体的动态形象,包括形态、色彩、动作的节奏和幅度变化等。二是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观察教师和同伴的表现,借此积累舞蹈经验。

在律动活动“蝴蝶飞”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和感受蝴蝶的美,包括蝴蝶的外形美、色彩美、动态美等,然后启发幼儿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初步感受、表现蝴蝶的舞蹈美,进而形成充满童趣的舞蹈内容。例如,可以让有的幼儿表现“蝴蝶”的悲伤,以体现蝴蝶看到有人乱摘花朵时的伤心;让有的幼儿表现“蝴蝶”的勇敢,以表明“蝴蝶”在与风雨顽强搏斗等。

(2)感受、表现动作美

教师可以启发幼儿采用小碎步与双臂侧飞来表现蝴蝶飞行的动作;引导幼儿大胆想象,通过双臂幅度大小的变化表现蝴蝶飞行高度的变化,通过双臂摆动节奏的变化表现蝴蝶飞行快慢的变化;也可以两人一组,让一人扮“花朵”,一人扮“蝴蝶”绕“花朵”飞行,并产生高与低、动与静的对比,帮助幼儿初步感知动作的对比变化;还可以让幼儿自由组合,做同样的飞行动作,以表现整齐统一的美。

(3)感受、表现舞姿造型美

蝴蝶停在花丛中采集花粉,属于相对静态的动作。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感知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千姿百态的采花粉舞姿造型。例如,可以引导幼儿摆成错落有致的造型,以帮助幼儿体会平衡美;也可以让幼儿三人一组,两人扮“花朵”蹲于两边,一人扮“蝴蝶”立于中间采花粉,让幼儿感受和表现对称美。

(4)感受、表现舞蹈构图美

教师可以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感知经验想象蝴蝶飞行的各种路线,并将自己想象的蝴蝶飞行路线画到纸上。如此,各种各样的舞蹈构图跃然纸上,有的可能是整齐划一的线条,有的可能是线和面的巧妙组合,有的则可能是线面交错等。教师可以让幼儿相互交流,开展审美评价活动,引导幼儿从中感悟舞蹈构图美的规律。

(5)感受、表现舞蹈音乐美

教师可以选择节奏明快的音乐作为舞蹈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调式、曲式结构等,并进而用舞蹈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美。例如,节奏较强时“蝴蝶”飞的动作幅度大一点,节奏弱时飞的动作幅度小一点;当两段体音乐响起时用两种动作来表现等。

(6)感受、表现舞蹈美术美

教师可以让幼儿自带纱巾,将彩色纸片左右对称粘贴在纱巾上,用以表示蝴蝶的翅膀,并引导幼儿感受对称美;还可以引导幼儿选择与纱巾颜色较为协调的彩色纸片(一般要用对比色或同类色),引导幼儿感受对比美或调和美,如在白色纱巾上粘贴黑色和灰色纸片,在黄色纱巾上粘贴橙色和红色纸片等。

从“蝴蝶飞”的教学案例看,教师从蝴蝶的动态形象入手,巧妙地引导幼儿观察、模仿、探索、创造,进而全方位地感受和表现蝴蝶美,借此积累审美经验,并在感受和表现的过程中引发幼儿愉悦和满足的情绪反应,从而获得舞蹈美感,同时也提高了幼儿舞蹈动作技能的表现力。幼儿的舞蹈素质在这样循环往复的审美过程中得以提高。幼儿的基本素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和其他方面的素质也借此得到了相应提高。

2.其他艺术教学活动

在实践中,多种艺术教学活动可以有机整合,以互为表现手段,实现艺术教育的多元目标。例如,舞蹈活动可以延伸至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活动中,如在文学欣赏活动中引导幼儿用肢体语言表现对人物心理、作品意境的理解等。

3.区角活动

教师可以在区角创设“小舞台”主题活动区,引导幼儿自发开展舞蹈活动,如创编与表演舞蹈、制作舞蹈道具、欣赏舞蹈视频和图片等。

4.角色游戏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小剧院”的角色游戏活动,引导幼儿开展文艺演出活动,并吸引其他幼儿前来观看。

事实上,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处处蕴藏着提高幼儿舞蹈素质的契机。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全程参与幼儿园为庆祝大型节日而筹备的文艺演出,以便让幼儿更深刻、全面地体验舞蹈美,借此提升幼儿的舞蹈素质。

但愿幼儿园舞蹈教育能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土壤、充足的阳光和心灵的营养,促使幼儿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56,35.

〔2〕〔5〕〔6〕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92,206,445.

〔4〕〔7〕邱正伦.艺术美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39,134.

On Preschool Dance Education

Zhao Youzhen

(Hangzhou College for Kindergarten Teachers,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