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环境治理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水环境治理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关于水环境治理的建议

篇1

一、政府重视,人人参予。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面宽,情况复杂,单靠某个单位、某个部门是不能达到从根本上治理农村环境污染保护水资源的目标的。政府要高度重视,将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纳入城乡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具体实施,纳入政府和干部目标管理,强化检查督促和考核奖惩。当前,部份农村群众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有的追求个人物质利益,讲究个人眼前实惠,对农村环境污染造成水资源水质恶化漠然视之,甚至以牺牲环境恶化水质为代价来换取眼前的短期利益。因此,一定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使每个公民都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投入到治理农村环境污染保护水资源的行动中来。

二、垃圾定点堆放,进行分类处理。农村群众居住相对分散,倾倒垃圾如果随心所欲,污染范围必然会更广。因此,对垃圾一定要定点堆放。同时,对垃圾要分类处理,能够送到地里作肥料的要尽可能送到地里作肥料,能够回收利用的,要尽可能回收利用,将其变废为宝,尽可能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保护水资源。各种养殖场排污要达到环保标准,将粪便和其它排污送到地里作肥料,或者结合农村沼气建设,变废为宝,尽可能做到排污零排放。

三、改革农业用粪方式,多用农家肥,少用化肥农药。由于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为了减少劳动用工,农村种地施肥以过去的施用人畜粪便和沤制农家肥为主变为施用化肥为主,不但使农村人畜粪便和可以作为农家肥的沤制物成了污染农村环境进一步污染水资源的祸根,而且影起农村种地化肥施用量巨增,导致化肥的残留物在山平塘、水库、石河堰和河道中巨增,污染水资源。由于农村环境污染,加之其它原因,导致农作物病害增多,随之而来的施用农药量增多,也对农村环境和水资源造成严重危害。为了保护农村环境和水资源,应当改变当前农业用肥习惯,把人畜粪便和沤制农家肥作为种地的主要肥料,尽量少用化肥、农药。这样,一方面可减少化肥、农药对环境和水资源的污染,另一方面还可减少人畜粪便及其它废弃物对环境和水资源的污染,同时还能增加和培育耕地肥力,一举多得。

篇2

伴随环境质量的不断下降,人们的出行、健康等多方面生活遭受严重阻碍,因此,如何有效治理环境问题已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然而环境保护和治理属于系统工程,没有充足的资金和技术投入,治理将陷入困境和停滞状态。本文将PPP模式结合环境治理领域特点,以及随之产生的法律问题,从完善税务征收、建立有效融资收益分配制度、加强监管等方面,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以期达到高质高效的治理环境问题的目的。

关键词

环境治理;PPP模式;法律问题

一、PPP模式概述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指为了满足公共消费而提供的公共服务,在特许经营协议的基础上,政府相关部门以设立项目公司或合同的形式对资产进行管理,通过与私人单位建构合作平台并给予其特许经营期内的资产管理权责。PPP的功能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对于政府而言,它可以缓解政府的债务压力,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并且承担部分融资功能;对于私人资本,参与PPP项目是一种投资行为,可以获得利润;对于广大群众来说,PPP能够供应更有效率和品质的服务。可知,PPP兼有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两大优点,体现了公私合作共赢的精神,可以引进到环境治理领域。

二、应用PPP模式治理环境的现状与前景

根据2015年年度及2016年年初全国环保类PPP协议签署的情况,可以发现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流域治理等环境领域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公私合作下的环境治理更为集中于水处理和水环境治理。PPP模式在环境治理领域的运用可见一斑。国务院办公厅于贰零壹肆年了《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该《意见》提出了关于构建由排污者付费相关的第三方治理的新体系,吸引和扩大社会资本投入环境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重要领域。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和政府投融资平台通过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参与第三方治理。由此可见,社会资本力量在开放式经济发展条件和环境问题日趋复杂的情况下参与治理的重要程度,特别是近年来旨在为PPP模式对于环境治理方面建构的良好法规政策面前,因此环境PPP模式将具有潜在的发展空间。

三、应用环境PPP模式的特点与困境

(一)环境PPP项目特点

1.公益性强:环境作为客观存在具备一定的公共物品特质,而且环保类项目多数不具有收取费用的体系,资金投入的同时缺乏有效的回报体制,其本身的属性也决定了不完善的渠道存在,并且大多数情况下现金流都处于波动状态。

2.复杂性强:环境本身具有广泛而且多元的定义,依据其存在特性决定了其具备较大范围的保护和治理领域,自然包含了日常生活中的水资源、大气层、土壤地质和噪声污染等,乃至生态环境保护等多元化的因素。事实证明,项目类型的差异也决定了其对环境保护的标准以及如何实施战略方案存在必然的差别,资金的来源渠道和投资的有效回报机制也具有复杂和不稳定的特征。

3.技术性强:环境保护的PPP投资项目类型以及运营管理等需要专业技术性要求,技术性程度越高,越有利于环保项目开拓。环保PPP项目在推行其运行模式的进程中必须以上述特质为依据,并且在实际情况和预期环境状况下,进行目标的澄清对质,确保在经济可行的技术方案下,实现最佳的效果。

(二)环境治理PPP模式存在的主要法律问题

1.欠缺具体的税务规定:现今关于PPP模式推行的税收体制方面,并未有系统性的法律法规及文件的出台,以便对PPP模式下的环保项目运营方式中的税收问题进行详细的阐释,很大程度上使得社会资本处理此问题时束手无策。据悉,财政部门《关于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已经面向社会征询意见,不无期待其对环保PPP方面的税收问题能有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首先,政府支付税收问题。当下关于PPP环保项目有3种收费的方式,如下:使用者自己付费、政府为其付费以及用户付费的方式+政府补贴形式并举。其后2种的付费体制种包括政府向项目运营公司交付款项,以及通过对特定领域和地方给予专项补助的情况。这些支付在税务上如何定性?税务是否定性在极大情况下影响运营项目的投资回馈情况?而我国却未制定相关具体文件明确何种项目该征收哪种税。其次,PPP项目税收优惠问题。依据现有的《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的通知》条例可知,关于环保PPP关联的项目在相关情况下可以享受优惠政策,即增值税、即征即退的流转税。中央颁布的关于环境税收方面政策法规,都提及了社会资本在参与环境治理领域享有的税收优惠措施。不谋而合的是部分地方政府也推行了关于PPP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然而二零一四年的《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明显对地方政府推行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了限定。可见我国税收优惠上多而乱的现象尤为突出。最后,项目移交时的税务问题。PPP环保项目作为一个不能预期结果的产品,在期限截至时其项目公司所具有的资产将有政府接手,意味着资产所有权的变更将直接产生征税结果的可能性增加。当前,该种情况下国税总局未对此做出一致安排,主要是这种合作模式在我国环境这一特殊领域属新兴事物,项目公司终止、资产移交为时尚早。尽管如此,税务处理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我国应尽早明确。

2.收费机制不完善导致融资困难:正如前文所述,环境治理需要大量的资金,引入PPP模式进行融资却非易事。原因主要如下:首先,PPP环保所需投入资金具有高门槛的特征,项目启动运营时必然需要借助大量的银行资金投入,也就体现着其高成本的融资方式。其次,环保项目所具有的公益性特征使得其利润回报率较低甚至没有。最后,由此衍生的是在周期较长、投资较大和复杂性较强所产生的担忧。这些都使得社会资本在环境PPP项目面前望而却步。现今,我国环保项目广泛欠缺收费机制,没有健全完善的资金投入的回报机制与渠道。例如,流域的保护,当社会资本投资流域保护后取得成效造福于民时,该如何制定收费机制才合理呢?在众多类似项目中,我国缺乏健全的定价与收费机制,因而导致很多社会资本的投入一定程度上不仅化为乌有,一些时候还可能拖垮企业使其破产倒闭。面对这种现象,不仅没有达到治理环境问题的效果,还以“杀鸡儆猴”般的方式告知更多社会资本投资需谨慎,最终造就了现今环保项目融资困难的局面。

3.监管不到位:在监督管理方面,环境PPP项目也与一般项目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其特征决定,作为辐射公众范围的环境PPP项目,政府毫无疑问要对该公共投资项目的全周期运营承担监管责任。因而,该模式下,地方政府将拥有履约与监管的双重身份,一方面对非政府主体参与方进行利润调节,保证其得到合理利益;另一方面,保障公众的利益不受损失。该种情形下,监管的效果将难以体现。除了监管主体上存在的瑕疵,在财政方面也有一定风险值得预防。例如:当前的预算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的分项预算方法,提供的数据仅是关于当前的收入和支出,而这些数据并不能完全说明资本融资和资本支出,也不能体现公共服务提供的全部信息。PPP模式早已在我国开展实施,但环境PPP项目仍是新型事物,实践中还缺乏具体的指导意见。急需制定统一的基础性、规范的法律体系,对环境PPP项目的立项、投标、建设、运营、管理、质量、收费标准及其调整机制、移交等环节做出监管规定,促进PPP机制的健康发展。

四、完善环境PPP项目的建议

(一)税务需明确具体

毫无疑问,PPP项目的经营活动必然与税务紧密相连。税务成本对项目公司的盈利性和现金流,以及最终对投资者的回报率、运营方式都有重大影响。作为项目发起方的政府,了解项目全周期的税务成本,对分析社会资本参与项目获得的回报水平以及税务筹划,财政承受能力论证和物有所值评价都发挥重要作用。因而,税务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就显得极其重要。我国目前在环境PPP项目中的税务管理还比较混乱,没有形成系统的条款。本文建议,应由财政部尽早制定相关税收征收、税收优惠等法规,具体措施应由国家税务总局颁布实施方法。从而使得项目公司和地方政府在项目运营中有法可依,尽早进行税务规划,以防出现税务合法性的问题;另一方面对于现有税收优惠,应充分合理利用以获取更好的回报率。故期望财政部所正在征求意见的《关于支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的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进一步明确。

(二)开发和完善收费定价机制

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将本不具有合理收费机制的环保领域开发出可行的收费机制,是深入推进PPP模式的基础。所以,环保领域推进PPP模式只有建立合理的定价和收费机制,私人资本才能获得合理回报,才会有动力进入实现公共物品的市场化供给。

1.以效果为导向使用环保资金:依效付费极大的提高了资金使用率。依据污染治理效果收费来保证项目运营的环保成效,即是推动环保绩效合同服务。推动改革投资与效益并重局面,转变财政支持工程为购买服务模式,依据环保效果与资金分配和付费挂钩,从而改变规模型为效益型本质。环保PPP模式通过设置绩效评价、结果机制构建绩效付费体制,以结果和和合同规定调整价格或补助。

2.PPP模式促使财政资金改变运营方式:依效付费方式是PPP模式和政府强化社会资本的财政投入必然趋势。PPP模式的特征与需求预示着政府购买环保服务的财政资金专项使用方式。一是政府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具有社会资本投入的推动性。二是通过治标方案中的价格收费和补助政策促使投资回馈的模式创新。

(三)加强监管是环境

PPP项目发挥环境效益的关键和其他PPP项目一样,环境PPP项目也需要监管,但是又有着明显的差异,为了保障环境效益的有效发挥,环境保护领域PPP项目需要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因为涉及到采用资源组合开发模式,故监管要求从合同设计阶段就要明确,才能较有利于社会资本对PPP项目的运行投入。首先在监管主体方面,政府履约将作为绩效评价体系的重要部分,从而督促政府加强责任感。其他方面如下:一是实施环境保护项目前置在资源组合开发模式PPP项目中,在社会资本实施资源开发项目之前,必须建成且保证环境PPP项目的正常运行。二是配套完善智慧监管系统建设完善统计、监管,确保付费有据,实现PPP项目政府回购数据清晰,项目效益直观,治理成果可视,确保运营成本可控。三是搭建一个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合作的具有专业、独立、透明、可问责特征的项目监管体系,实行信息公开,鼓励公众参与,形成多方参与的监督机制。四是强化项目成本监管:引进第三方机构,开展项目建设全过程的造价审计和财务审计,确保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施工量、施工质量等及时纠正的处理,减少人为可操控因素对项目运行品质的影响。

五、结语

借鉴于国际既有经验可知,当针对污染进行治理的投资所占GDP比例至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之间时,环境改观的质量才会有较大的可能性。2013年,中国GDP为56万亿元。以百分之二为衡量标准,意味着针对环境进行的污染治理所需要进行的投资起码要超过10000亿元。环境保护产业作为当下聚焦的市场,为PPP项目模式的运营带来了不可忽略的机会。环境保护领域PPP模式远景可观,因为环保设施本身具有公益性质、稳定特性及邻避性,通过政府对市场的回馈进行调节,实现盈利但并非暴利,特别时私营企业的运作相对于公共管理部门,其成本甚至低10%-20%。政府必然要以实际情况为考量,依据本国国情和市场自身选择的规律进行针对性的治理模式实现环境改善目的。

作者:候晓云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篇3

保护母亲河倡议书样本一

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朋友: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正迎来崭新的生态文明,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与共。州河是达州整个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赖以生存、不能离开的母亲河。近年来,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州河水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但随着我市城镇化、 工业化步伐的不断加快,若不注重节约和保护水资源,我们的母亲河势必难堪重负。为此,在3.22世界水日到来之际,特向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朋友发出如下倡议:

一、保护母亲河,珍惜水资源,从现在做起。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节约每一滴水做起,珍爱水源,杜绝浪费,遏制水资源过度开发,让我们的母亲河生生不息,永泽达州。

二、保护母亲河,爱护水环境,从自身做起。从我做起,用绿色行动向污染行为说不。带头做到不向河道乱扔垃圾,不向河道排放污水,不在河道内乱采乱挖,让我们的母亲河水草荇荇、鱼翔浅底。

三、保护母亲河,关注水生态,从小事做起。让我们自觉投身于水生态建设,积极参加低碳环保、垃圾清理、植被绿化、水土流失治理等环保公益活动。主动劝阻损害母亲河健康肌体的行为,勇于制止破坏、污染河道的不文明现象,让我们的母亲河水更清、景更美,岸更绿。

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共同关注,共同参与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州河,为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幸福达州做出应有的贡献。

达州市人民政府

20xx年x月x日

保护母亲河倡议书样本二

尊敬的嘉善市民朋友:

嘉善素来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河网众多,境内有大小河道2241条,总长1830公里,水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嘉善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把水环境治理放在突出位置,坚持源头治水、科学治水、联动治水、责任治水和攻坚治水,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水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为此,我们向广大嘉善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一、争做保护母亲河的倡导者。要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地宣传保护母亲河活动和绿色、环保、生态方面的知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全民爱水、节水、护水的自觉意识,在全社会倡导保护母亲河意识和保护生态环境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母亲河、保护母亲河的良好氛围。

二、争做保护母亲河的践行者。广大市民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自觉加入保护母亲河志愿者队伍,积极投身生态环保实践,广泛参与入户宣传、清理河道杂物、植绿护绿等保护母亲河志愿服务活动,为实现嘉善水清岸绿贡献力量。

三、争做保护母亲河的捍卫者。要坚决抵制一切污染、破坏母亲河的行为,一旦发现有水资源过度开采、工业企业偷排污水、乱捕滥捞水生动植物、随意向水体投放或在岸边堆放垃圾废物等行为,要及时制止并向环保部门举报,自觉捍卫母亲河环境安全。

朋友们,母亲河是我们的生命之源,保护母亲河是我们的发展之责。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用勤劳智慧和现代文明,共同呵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母亲河,让嘉善的天更蓝、水更清、景更美!

嘉善县志工办 嘉善县治水办 嘉善县文明办 嘉善团县委

20xx年x月x日

保护母亲河倡议书样本三

市民朋友:

这条河曾经碧波荡漾,生活在两岸的人们靠她滋养、生息,我们叫她母亲河;但由于长期以来的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改变,我们的母亲河水质锐减,污染逐日剧增。保护好母亲河,就是保护兰溪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为了我们心中那份难以割舍兰江情结,几十多年来始终没有放弃的让母亲河恢复昔日容颜的努力,同时为唤起和提高母亲河周边居民的环保意识,激发大家保护母亲河、打造活力兰溪的热情,我们特向市民朋友发出如下倡议:

一、保护母亲河,争做绿色理念的传播者。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带头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态道德,自觉关心生态环境,宣传普及环保知识和法律法规,努力带动家人,影响大众,在全社会倡导和树立保护母亲河意识、保护生态环境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母亲河、保护母亲河的良好氛围。

二、保护母亲河,争做生态环境的捍卫者。让我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带头树立惜水节水意识,自觉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要带头作到不乱扔废旧电池,不乱扔白色垃圾,不向河道倾倒堆积垃圾和废弃物,同时注意发现和勇于监督举报非法排污、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水利设施和水资源特别是地下水的滥采等行为。

三、保护母亲河,争做生态建设的实践者。作为公民,保护环境是我们的特殊使命;作为兰溪儿女,保护兰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我们自觉投身生态建设,积极参加植绿种草、清除白色垃圾、治理水土流失等环保公益活动,为治理母亲河污染、保护母亲河生态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篇4

关键词:荒地排河;现状;问题;治理;实施方案

1河道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1.1河道概况

1.1.1河道现状。荒地排河开挖于1970年,位于独流减河以北,起自石化泵站(乙烯泵站),沿独流减河左堤北侧,经大港发电厂,穿津歧公路,在大港发电厂循环河北侧,东至挡潮闸入海,全长16.7km,负责独流减河以北、北环路及上高路以南、八米河以东、海滨大道以西范围内的排水。排水范围内主要有天津石化公司、100万t乙烯、油建公司、大港发电厂、新泉海水淡化公司、古林街、石化园区、开发区、生活区、港东新城,正在建设的南港轻纺园,排水面积61.39km2。

1.1.2水利设施情况。现有六米河、十米河、城排明渠、板桥河4条河道汇入荒地排河;沿河座落石化泵站(16m3/s)、大乙烯排水泵站(13.8m3/s)、十米河泵站(16m3/s)、城排泵站(6m3/s),4座泵站的排水能力为51.8m3/s。南港轻纺园的雨水、污水的排水规划正在编制,如果不开辟新的入海河道,其雨水、污水只能入荒地排河。

1.1.3历年治理情况。荒地排河从开挖至今,对解决该区域的排水问题发挥了很大作用。近几年来,虽然先后建设了大港发电厂节制闸、海口挡潮闸,并对险堤段和入海口淤积进行了治理,但河道治理与大港经济社会的发展相比仍较为滞后。

1.2存在的问题

1.2.1设计断面小,排水标准低。原河道负责排除荒地、农田的积水,排水采取自流形式,设计标准低,排水时间长[1-2]。

1.2.2地权与河道管理分置,年久失修。该河上段占地属津南区,由三角地指挥部管理,长3.3km;中段占地属大港管理,长6.47km;下段占地属塘沽,由盐场管理,长5.43km。由于种种原因,3个行政区没有对河道实施有效管理,造成堤防及沿河水利设施破烂不堪。

1.2.3淤积严重,排水不畅。由于水土流失和海潮挟带泥沙沉积的影响,河道的淤积深度在1.5~2.5m之间;另外,汛期多发位时,河道水位被潮水顶托持高不下,水位抬高,雨水不但不能入海,反而会造成漫溢,淹泡临河低洼的区域。

1.2.4排水面积加大,增加了排水压力。由于沿河企业、园区、城区的快速建设,使地面截留、渗漏减少,而企业的外排水标准高,导致排水量大幅增加[3-4]。

2治理的必要性、目标及规模

2.1治理的必要性

2.1.1城区排水的需要。天津石化100万t乙烯、南港轻纺园、陆港橡胶等一批大项目相继落户大港,东部城区建设正在加速,原先的农田、荒地、坑塘,正在快速转变为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城市。由于用地性质改变,排水标准也应相应提高。初步测算,荒地排河的流量达到70m3/s时,才能满足排水要求,而现状荒地排河的最大排水能力只有10m3/s,远远满足不了城区发展对排水的要求。大港城区附近另一条入海河道是独流减河。独流减河全长68km,是大清河主要入海河道,担负着保卫天津市区防洪安全、渲泄大清河洪水入海的重要任务,大港段河道还担负着引黄济津和南水北调的引水任务,排水压力比较大。

根据有关规定和河道上下游的实际情况,大港城区及企业的雨水不能向独流减河排水。一是独流减河水质要求。根据天津市人民政府津政函[2008]9号《关于对海河流域天津市水功能区划的批复》的要求,万家码头至十里横河段日常期间2010年应达到Ⅴ类水水质目标(饮用水输水期间2010年应达到Ⅲ类水水质目标),十里横河至南北腰闸段2010年应达Ⅴ类水水质目标。由于各单位排水不能保证达到Ⅲ类或Ⅴ类水质要求,因此向独流减河排水不符合天津市水功能区划的要求。同时,该段河道是引黄济津和南水北调的重要引水河道,一旦入独流减河的水质影响引水水质,不但影响市区居民的引水安全,而且将产生极其不好的政治影响。二是独流减河汛期行洪要求。独流减河负责大清河水系的泄洪,遇有上游洪水经独流减河泄洪时,设在独流减河左堤的口门必须封堵,避免发生险情,以确保天津市区安全。三是对沿河企业单位的影响:

①对大港油田和北京地下储气库的影响。自大港电厂南北腰闸建成后,为保证大港电厂安全生产(水位要求、水中无杂物),除上游洪水下泄外,北腰闸不允许开启。因此,排入独流减河的水无法入海,只能囤积在河道内,抬高河道水位,造成漫滩现象,直接影响大港油田油井和北京地下储气库的正常生产。

②对大港发电厂的影响。由于大港发电厂机组按海水冷却设计,冷却水中若有大量的污水对机组的腐蚀非常严重,不利于机组设备的正常运行。

③对沿河生产单位的影响。沿河自然养殖户较多,苇地鱼池数千公顷,若排水造成污染,养殖户索赔损失,引起群众上访事件,引发社会不稳定。因此,荒地排河成为大港城区雨水排外的唯一河道,具有保证城区排水安全的重要意义。

2.1.2水环境治理的需要。当前,滨海新区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而荒地排河做为城区唯一的入海河道,河道的水环境与城市发展不协调。因此,必须对荒地排河进行综合治理。

2.2治理目标

完善设施,提高功能,确保区域排水安全;推进水环境治理,创造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实现人水和谐[5]。

2.3治理规模

2.3.1工程任务。全面治理荒地排河石化泵站(大乙烯泵站)至入海口16.7km河道。

2.3.2治理规模。根据企业排沥标准及各排水口入河流量,兼顾长远发展,进行分段设计:

①十米河以上段工程治理规模:石化泵站排水流量16m3/s,乙烯泵站排水流量13.8m3/s,河道排水流量按30m3/s考虑。

②十米河至板桥河段工程治理规模:十米河以上排水流量30m3/s,十米河泵站排水流量16m3/s(正常运行12m3/s),城排泵站排水流量6m3/s,该段排水流量按50m3/s考虑。

③T型河口至挡潮闸段工程治理规模:T型河口以上河段排水流量50m3/s,板桥河汇入排水流量20m3/s,该段排水流量按70m3/s考虑。

3工程实施方案

3.1设计依据

工程等级和排沥标准参照《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荒地排河治理工程按Ⅳ等工程进行治理。遵循的主要规范、标准及文件有:《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天津市大港区河道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议书》。基本资料来源是2008年12月实测带状地形图和纵横断面图地面附着物调查成果。

3.2河道纵向布置

(1)石化泵站(乙烯泵站)至电厂铁路涵洞(0+000~6+820)段:按现状河道的走向进行布置。

(2)铁路涵洞至板桥河(6+820~8+450)段:按新挖河道进行考虑。

(3)T型河口至挡潮闸(8+450~15+200)段:按现状河道的走向进行布置。

(4)挡潮闸以下2km段:按现状河道走向进行布置。

3.3横断面设计

(1)石化泵站至城排泵站(0+000~3+800):长3800m,按规划部门的要求,河道南侧预留10m宽用地,北侧预留60m宽用地,采用矩形断面,河道上口宽45m,占地宽55m。

(2)城排泵站至电厂铁路涵洞(3+800~6+820):长3020m,该段地形较为宽阔,采用宽浅式断面,河道上口宽80m,占地宽110m。

(3)电厂铁路涵洞至板桥河(6+820~8+450):长1630m,南侧为电厂住宅楼,北侧是建国村住宅区,建议采用矩形断面,河道上口宽60m,占地宽80m。

(4)T型河口至油田桁架(8+450~9+770):长1320m,河道向西侧扩挖,采用宽浅式断面,河道上口宽75m,占地宽100m。

(5)油田桁架至挡潮闸(9+770~15+200):长5530m,河道向北侧扩挖,采用宽浅式断面,河道上口宽95m,占地宽110m。

(6)挡潮闸到入海口(15+200~17+200):长2000m,以清淤疏浚为主。

3.4建筑物改造

沿途建筑物改造17处,其中:铁路方涵5处,需扩建3处,改建为桥1处,拆除1处;扩建节制闸2处;扩建导虹1处;左右堤需新建闸涵7处;新建交通桥1处、桁架1处。

3.5管道切改

需要切改管道19处、89条。其中沿河管道20条,跨越河道管道64条,穿越河道管道5条。

3.6工程占地

工程共计占地140.08hm2,其中利用原河道37.96hm2,新增占地102.12hm2。石化泵站至城排泵站共占地2.75hm2,新增乙烯项目部0.21hm2,新增津南区1.29hm2;城排泵站至电厂铁路涵洞共占地18.15hm2,新增津南区11.55hm2;电厂铁路涵洞至板桥河共占地33.22hm2,新增大港24.16hm2;T型河口至油田桁架共占地13.04hm2,新增占地13.04hm2,古林街上古林村、建国村12.19hm2,大港电厂0.85hm2;油田桁架至挡潮闸共占地13.19hm2,新增建国村9.23hm2;挡潮闸至入海口共占地59.73hm2,新增塘沽42.64hm2。

3.7工程投资估算

3.7.1主要工程量。河道治理:清淤土方92.47万m3,挖土方78.96万m3,浆砌石21.46万m3,砼1.08万m3,复堤土方65.04万m3。建筑物改造:沿途建筑物共17处,其中:铁路方涵5处,需扩建3处,改建为桥1处,拆除1处;扩建节制闸2处;扩建导虹1处;左右堤需新建闸涵7处;新建交通桥1处、桁架1处。管道切改19处、89条。

3.7.2投资估算。工程总投资约6.08亿元,其中,河道扩挖、堤防加固1.35亿元,建筑物改造0.47亿元,管道切改0.44亿元,地上物赔偿0.11亿元,工程占地2.95亿元(新增占地102.12hm2),绿化、景观0.32亿元,临时工程0.15亿元,独立费用0.29亿元(设计费0.04亿,建设管理费0.05亿,预备费0.20亿)。

3.7.3工程治理计划。分2期实施:一期工程投资4.85亿元,主要实施河道清淤、扩挖、筑堤,管线切改,建筑物改造,土地占用赔偿。二期工程投资1.23亿元,主要实施堤防护砌、绿化及景观建设。

3.8实施计划及投资匹配

按照谁受益谁出资的原则,根据区域内各单位排水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进行资金分配筹集,按排水面积计算,各单位需投入的资金情况在工程实施前另行计算统计。

4效益与管理

4.1效益

荒地排河治理工程实施后,可以带来多方面的效益,主要有以下几点:为各大企业的排水提供可靠的保障;完善原排水系统的功能,有效提高排水能力,最大程度减少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保持生活生产的正常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打造宜居的城市水生态环境,达到绿化、美化、环保的目的,实现人水和谐。

4.2工程管理

治理工程完工后,由大港水务局按照《天津市河道管理条例》的规定统一管理,并做好日常维护,以保持河道的设计排水能力;依法行政,严格控制排水口门,确保排水安全。

参考文献:

[1]周兵.试论淮河流域污染治理的对策及其改进[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5):194-195.

[2]李明生,肖仲凯,董小涛.石化行业排污口设置论证报告特点与对策[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0(2):7-8.

篇5

一、河北省农业水资源生态补偿政策的现状

近几年,河北省加大了对农业水资源生态补偿政策的研究与制定。特别是一些典型区域的示范效应,为河北省加快制定农业水资源生态补偿法规、构建跨区域合作的农业水资源生态补偿机制以及明确补偿主体、客体、手段等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跨区域合作层面

为了保障河北省农业水资源生态安全及北京的用水安全,京冀间加强农业水资源保护的合作尤为迫切。在规划制定上,1995年至2006年,京冀间共同编制了《21世纪初期(2001—2005年)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北京市与周边地区水资源环境治理合作资金管理办法》签署了包括水资源保护的《加强经济与社会发展合作备忘录》。这些规划的制定为解决京冀间流域生态补偿开辟了途径,也为建立省际间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奠定了基础。同时,河北省也实施了包括“稻改旱”工程等一批典型示范工程来推动农业水资源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以张家口赤城县实施“稻改旱”工程为例,2008年以来,北京按照每年每亩550元标准给予农民收益损失补偿,并增加每亩10元的管理费用。工程的实施不仅使该县出境水量不断增加,而且水质也明显提升,还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二)流域治理层面

2008年,河北省率先在子牙河水系实施跨界断面水质考核和财政部门国库结算扣缴为主要内容的生态补偿管理机制。该机制实行上下游市县和省环保部门3家共同取样、分头监测、比对确认等监测制度。依据每次河流入境水质超标倍数不同制定了不同的扣缴政策,而且水质每月随机监测,超标一次罚一次,连续4个月超标将被“区域限批”。该政策机制实施以来,流域水质大为改善。同时,针对白洋淀流域的生态补偿问题探索了多年,但有关白洋淀流域治理的省、市级政策比较缺乏,目前只有《河北省白洋淀水产资源管理办法》、《河北省白洋淀湿地保护区管理办法》、《河北省白洋淀水体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等。对白洋淀流域治理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采取管制型管理措施对经济活动进行直接或间接干预来解决,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该方式缺乏灵活性,政府的监督成本很高。

(三)地方政府层面

地方上对农业水资源生态补偿政策探索较好的是衡水市桃城区的“提补水价”政策。即 “提价+补贴”。“提”就是将水价提高,以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经济调节作用。“补”就是将财政补贴资金和水价提高部分作为节水调节资金,按承包地面积平均补贴给农民。该政策体现了“用水少受奖、用水多受罚”的节奖超罚激励理念。作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桃城区在全国第一家实行了地下水分水到户、分水到地。

二、河北省农业水资源生态补偿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法律法规不健全

河北省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保护水资源,但目前河北省还没有出台具体的农业水资源生态补偿的政策法规,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补偿立法已成当务之急,需要以法律形式明确生态环境补偿的原则、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范围、补偿方式和补偿标准等,以消除农业水资源生态补偿中存在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的弊端。

(二)补偿标准不合理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用水占到社会总用水量的70%以上。但在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农业用水一直没有收取水资源费,因而农业灌溉存在一些盲目用水的现象;部分农业企业为了节约生产成本,通过自备井过量抽取地下水的现象较为严重;对水库、自来水企业等供水工程的水资源费征收工作没有统一要求;水利工程的水价核定工作现在尚未到位,供水水价中都不包含水资源费部分。同时,河北省还缺乏相应的生态价值数量技术化的支持,水资源如何进行初始配置,依何标准计算补偿额,没有一个公认的测算依据,补偿金额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多方力量博弈。

(三)补偿资金渠道及支付方式单一

河北省农业水资源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渠道主要依靠政府,社会民间资本较少。农业水资源专项资金没有严格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使用,在资金来源上没有较好的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和农户参与农业生态补偿。并且其支付方式完全依靠政府财政转移支付补偿。尽管财政转移支付是生态服务补偿的主要资金来源,但生态补偿并没有被列入财政转移支付的项目。河北省虽然加大了对重要水源区的财政转移支付,但这些资金只能实现财政的收支平衡,而不能促进其发展。转移支付的用途并没有明确定位为生态补偿,资金多用于必要的财政预算,农户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对保护农业水资源的积极性并没有得到激励。

(四)政策实施执行效能较低

政策的核心是权责利益,政府公利与农户私利唯有共利包容并贯穿于政策决策、执行、监督到评价效能全过程,才能协调流域及城乡用水户、水管理各部门以及政府与农户间利益纠结。目前,河北省农业节水和治污政策瞄准机制欠完善,农民个体行为目标与政府政策目标错位,公共政策衔接出现盲区和重叠,政策与预期目标常偏离;政府部门层级在政策传递过程中常信息扭曲,决策常与基层脱节,政策周期不完整,利益博弈常使信息传递衰减、失效甚至“下有对策”。

三、构建河北省农业水资源生态补偿政策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农业水资源生态补偿管理机制

首先,建立农业水资源生态补偿的省、市级管理与协调机制。由省发改委、财政厅、水利厅与环保局等相关部门共同组建省级管理与协调中心,由市发改委、财税、物价、水务与环保等相关职能部门共同组建市级管理与运行办公室。协调中央、省、市各级政府和各部门,以及涉及河北省的跨省际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工作。

其次,加强京冀农业水资源协调配套机制。一要打破区域分割、部门利益和垄断状况,需要建立平等协商的对话机制。以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民主协商和科学决策,公平合理地进行水权初始分配,推进区域内农业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二要搭建有助于建立区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政府管理平台。建议以区域为基础,以生态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一体化管理为目标,成立由京冀二地政府组成的开发管理委员会,采取俱乐部机制,实行“一省(市)一票、多数决定”的投票原则,定期举行会议,就区域的农业水资源分配、补偿、重要水工程建设、重大投资项目等事宜进行磋商和谈判,在民主协商机制下对农业用水、环保合约及违约惩罚方法等做出决策,通过长期合作的动态博弈,增加相互间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逐步弱化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

(二)建立农业水资源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

农业水资源生态补偿政策的建立,需要以法律形式明确水资源生态补偿的主体、对象、范围、标准和手段等,进而消除农业水资源生态补偿中存在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的弊端。应先从国家层面上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可以先行制定《关于水资源生态补偿若干政策措施的指导意见》或规定,然后适时出台具有一般指导意义的《水资源生态补偿条例》,并结合实践探索尽早出台《水资源生态补偿法》。在此基础上,河北省政府也应加强立法工作,尽快制定《河北省水资源生态补偿条例》。与此同时,抓紧研究制定在产权明晰的前提下如何进行排污权和农业水资源使用权交易的法律规定,促进农业水资源生态补偿的市场化。

(三)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水资源生态补偿资金筹集机制

建立由政府公共财政为主体,集体、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拓宽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投入渠道,推进水资源生态补偿的市场化政策,建立农业水资源生态补偿专项基金,提高农业水资源费及排污费征收标准,在科学核定河北省水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建立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排污权有偿交易制度,适当征收农业水源地生态安全保险金,拓宽投融资渠道。同时,农业水资源生态补偿资金和征收的生态补偿费必须专款专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健全严格的审计和考评制度,完善事前、过程和事后监管,让农业水资源生态补偿资金使用透明。

(四)建立水环境生态补偿评估体系

加强河北省水环境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技术研究,建立水资源使用、水环境损益等方面的价值评估体系,对水生态补偿活动从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估,推进水环境生态补偿的有效实施,进一步减轻各补偿主体之间协商成本。

(五)强化公众参与

篇6

关键词:扬州;城市水休闲产业;区域经济板块;联动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关于扬州城水休闲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充分利用市场资源配置的优势,打造出完善的“水文化”旅游休闲产业

政府部门和城市旅游管理部门应该共同努力地做好水文化休闲的硬件配套设施以及市场运营的协调发展工作,使水休闲的旅游玩乐景点和营业场所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体系,充分利用扬州城内的水资源优势,打造出一条完善的水休闲旅游经营模式,并且在运营定位中,要对游客的水休闲需求做一个完整的市场调研,并最终形成了吃、行、住、购物、旅游、娱乐为一体的全面消费模式。同时,在建设城市水休闲场所时,要充分渗透扬州的城市文化特别是水文化,这能够让游客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还能切身感受到扬州城市的文化底蕴,进而起到了宣传扬州形象的作用。此外,政府有关部门应该放宽水休闲旅游的开发准入标准,尝试多元化经济模式的特色水休闲旅游产业,充分挖掘扬州的水休闲自然资源,同时可以进行招商引资和加大城市形象的宣传力度,积极提高扬州城市水休闲产业的发展进程。

2.完善水休闲运营机制,扩大休闲旅游的经营范围

利用扬州城内水资源的优势,大力推行休闲旅游、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扩大旅游服务经营范围,加强水休闲旅游的魅力,这就有助于挖掘传统产业的功能和调整区域经济结构。除了餐饮和旅游等消费外,政府还应建设联合娱乐、商务、文化为整体的旅游服务体系,提高休闲旅游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尤其是对于一些品牌知名度高的景点,要加强维护的力度,并不断的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水休闲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此外,还可以设计出一些能代表扬州城市文化特色的商品,这能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3.完善公共服务机制,增强水休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疏通水休闲旅游场所的交通网,科学合理地规划水休闲旅游的专属路线。在景区内,还要安排好停车场所,根据旅游淡旺季的不同合理变更停车的场地和费用。建立水休闲旅游服务网站,提供门票预订、酒店预订、汽车租赁、餐饮等全方位服务。以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为目的,完善相关的公共服务机制,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增强水休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扬州,切身体验水休闲旅游的快乐。

二、宁波、镇江、扬州等水休闲产业区域化联动发展的优势和缺失

1.区域化联动发展的优势

宁波、镇江、扬州等三个区域化城市有着比较丰富的旅游自然资源,其宁波的沧桑、镇江的雄奇、扬州的秀雅,这就为打造世界知名的水休闲旅游景点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此处,就可以参考环渤海、环太湖、长江三峡等旅游区域化联动发展模式,尽最大可能地打破传统体制和地域的限制,把大桥、运河、长江作为轴心线,促进三地水休闲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在打造水休闲产业时,要做一个整体规划,联手打造水休闲主体路线、共建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区域化经济板块的联动发展。

2.区域化联动发展的缺失

三地的政府之间对于水休闲产业的合作比较少;没有对区域化水休闲旅游做一个长远的规划,且产业之间没有融合;区域化旅游的形象缺少整体设计,还没有形成区域化水休闲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三地的水休闲旅游各具特色,但没有整体性,旅游品牌的打造也不具特森,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不够。这样就造成了三地的水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极不平衡,都各自为营,耗费大量的精力宣传各自的水休闲旅游特点,却并未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如果三地联合发展水休闲产业,将使旅游景区的整体性加强,还将全面提升水休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水休闲产业与区域经济板块的联动发展策略

1.加强宁镇杨区域的水环境治理力度

在整体上规划和展开三地的水资源环境的保护工作,扩大水源地的保护范围,严格监控污染物的肆意排放,一旦发现有污染源,就立即查处整治,确保生态平衡,保障城市居民安全用水,推动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社会的整体发展;三地联合提高区域河流的水质量,联合建设污水处理厂。严格遵循沿江打造生态风光带的规范要求,积极构建三地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一体化。

2.注重宁镇扬水休闲景区的游客接待工作

目前,宁镇扬区域的水休闲旅游的只要旅游群体是国内客源,这已经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因此,要将水休闲旅游品牌的形成推向国外,加大品牌的宣传力度,更为重要的是要不断地完善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和旅游服务体系,加强景区内的游客接待工作,提高服务人员的道德品质和专业素养,为游客提供最高效、最优质的服务,这样才能让游客有种留恋不舍、久久回味的感觉。

3.加大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

在设计旅游商品时,要注意三地的整体规划,其商品中要深深地渗透区域特色和文化特色,以此吸引更多的游客购买,这样就可以带来良好的品牌宣传作用和经济效益。

四、总结

由扬州水休闲和宁镇扬三地的水休闲旅游产业的区域化发展的模式可知,推动城市水休闲产业与经济板块的联动发展,既有利于提升水休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还能给该区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在联动发展过程中,要采取正确的策略,否则,将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蓝必华.建立区域经济风险预警与控制系统对策研究——以深圳市龙岗区为例[J].改革与战略,2006(08).

[2]刘清玉.福州市休闲产业的发展条件分析与对策研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10).

[3]覃盛栋,韦光辉,李荣贤.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滨海体育旅游市场营销现状与对策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2(02).

篇7

在调研的基础上,省水利厅形成了《江西省水利厅关于水利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并开始组织编制《江西省水利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为水利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提出积极的建议和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历史任务,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个字描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实现这一蓝图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使水利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__年5月10日-17日,我厅派出8个调研组,就“水利如何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赴全省11个设区市开展调研。厅领导高度重视调研工作,孙晓山厅长亲自带队赴南昌县、修水县、武宁县进行调研,朱来友副厅长带队赴吉安市进行调研,并在吉安主持召开了6个县区政府分管领导和水利局长参加的座谈会。

这次调研的主要目的:一是现场了解全省各地水利发展情况;二是进一步了解当地政府和群众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对水利的需求,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与当地政府和群众共同探讨解决相关问题的办法,就水利如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

这次调研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进村入户等形式,到了全省11个设区市、31个县(市、区)、44个乡镇、45个村,召开了38次座谈会,与县、乡、村670多名干部和群众代表进行了座谈。

一、水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

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农民生活环境改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近年来,特别是“十五”时期,我省水利在实现治水思路的深刻转变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截止20__年底,对2162座大、中、小型重点病险水库进行了除险加固,提高了水库的安全保障;解决了18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50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完成“十五”10个电气化县建设任务,新增农村水电装机62.74万千瓦,增加发电量15亿千瓦时,农村水电年均发电量45亿千瓦时;对6个大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了21个县级节水增效示范区。全省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10多万亩,新发展节水灌溉工程面积92.11多万亩,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4;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98.16万公顷,修筑小型水利水保工程2.35万座(处);20__年,我省启动了对上饶市的鄱阳、余干、万年县的机电排灌泵站应急更新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8711.4万元。20__年5月,省财政又列出专项资金2亿元,计划用2年时间对全省1980年以前投入使用的农村中型机电排灌泵站共117座进行应急更新改造,20__年已完成71座10.9万KW的泵站更新改造。这些成绩的取得,既为“十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建设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水利的发展,保障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水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生产发展首先指的是农业生产的发展,指的是以粮食生产为中心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调研当中,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水利建设的投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表示出由衷的感激,群众对调研组说的“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是解决我们农业生产条件”等言语是对水利与农业、与新农村建设关系形象和真实的表述。

(二)水利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水利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达到生活宽裕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一是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建设和改善与农民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调研当中,农民群众反映最多的就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通过工程的实施,使农民用上了卫生、方便的饮用水,带动了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条件的改善,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已喝上卫生、方便自来水的村民告诉调研组,祖祖辈辈都没有人过问过我们喝水的问题,现在党和政府不但让我们喝上了干净水,还用上了自来水,现在我们也用上了热水器、洗衣机,这要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

(三)水利的发展,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基础。近年来,通过水土保持、农村饮水安全、小水电代燃料生态工程、门塘建设、渠道整治等工程实施,改善了农 村的生态环境,提高了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调研组在赣州市兴国县调研时,江背村农民万耀宗给调研组回顾了他自己亲历的农村水利发展变化的历程。他说:“当年我们农民是靠水利部门解决‘命脉水’,才解决了生存问题,今天又是水利部门解决‘干净水’,让我们走上文明生活的道路,我们还盼望水利部门进一步搞好渠系配套,搞好农业灌溉,让‘致福水’帮我们农民走上富裕的道路”。大量生动的事例表明,农村水利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工作客观上承载着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对此,水利人要有高度认识,要有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水利工作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主动参与,当好参谋。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作,水利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工程。水利部门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实施,给政府当好参谋,是做好水利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赣州市水利局在新农村规划之初,及时组织调查摸清了全市水利设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联合市村建设办下发了《关于做好新农村建设改水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水利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和切入点。

(二)通过政府资金为引导,发挥农民自愿出资出劳的主体作用。萍乡市上栗县上栗镇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明确凡是经镇农业服务中心立项验收的工程,统一按工程总造价的30-50给予奖励和补助,取得了明显效果,20__年,镇财政投入90多万元,吸引和带动了社会和农民投入230多万元,对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参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积极推进农村水利改革,建立工程良性管理体制。德安县政府出台《关于鼓励兴建小型水利工程和改革水利设施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制定了“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的政策,成功引导和发挥农民群众自愿投资投劳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资主体,落实了工程管理的责任主体。在宜春市召开的座谈会上,万载县、潦河灌区工程管理局等介绍了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管理工作经验。宜春市针对小型水利工程产权不明、管理不落实、水费征收难的难题,已出台以组建农民用水协会为主要形式的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意见(讨论稿),计划在5月下旬开展试点工作,通过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来解决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后运行管理、维护和水费收取等工作。

(四)发挥村组集体的带动作用,开展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宜春市袁洲区寨下乡白沙村,原来是个村容脏、乱、差的村组,在20__年开展文明村建设以来,村组干部带领村民,通过集体出一点,群众筹一点,政府帮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修建了自流引水自来水工程,使全村村民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对流经村内的200多米渠道进行三面砼衬砌,并修建了排污渠网和化粪池;在乡财政资金的支持下,新建了400多平方米的门塘。通过这些工程的实施,村容整洁了,卫生条件好了,村民的环境意识得到了提高,农村水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三、当前水利存在的突出问题制约了水利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近年来,特别是“十五”期间,我省的水利工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具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程问题。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是调研组听到的最多的反映。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农村巨大的需求有较大的差距;二是渠道淤塞破坏,水资源利用率低,灌溉得不到保障;三是小型电排(灌)站老化失修严重,部分已瘫痪多年,农田灌溉与排涝得不到保障;四是还有众多的病险水库,还有大量没有加固除险的万亩圩堤,防灾减灾体系还不够健全;五是水利生态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任务艰巨;六是蓄水工程特别是山塘水库淤积严重,蓄水能力衰减;七是渍害田等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仍需加强;八是农村水环境亟待治理。

(二)体制机制问题。一是投入机制。一方面,我省水利工程量大面广,建设管理和维护投资需求巨大;另一方面,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逐步加大了水利的投入,但随着农村税费改革“两工”的全面取消,“一事一议”制度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农民自愿投资投劳办水利仍处于滑坡状态。据我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报表数据显示,20__年与20__年相比,政府投入增幅达到60,群众投入却减少了23。而我省农建投入的大头仍然是靠群众投入。水利工程建设投入不足仍是水利发展的根本难题。二是管理机制问题。从调研情况来看,造成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资金短缺是个原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还在于管理。面对工程管理的问题,基层干部及农民群众仍然希望国家包办。目前,大部分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水利工程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主体,没有形成一套良性的管理机制,工程水费收取困难,当前推行的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管理由于工程设施落后、思想认识不够等原因,也遇到了较大困难,造成工程日常管理维护经费短缺,水利工程使用周期缩短。

(三)水利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技术指导。农田水利建设涉及面广、参与建设管理部门较多,“多龙治水,群龙无首”是水利建设长期存在的难题,农田水利建设一直没有一个长远的综合规划。加上20__年政府机构改革后,乡镇水利管理站全部并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乡镇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受到削弱,农田水利建设缺乏一定的技术指导。造成许多水利工程无序建设、盲目建设、工程质量差等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工程效益发挥。

(四)当前水利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结合存在的问题。“当前水利工作如何更好地结合新农村建设试点开展?”是这次调研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与当地政府、水利部门和群众代表的座谈,调研组了解到了一些在工作衔接上存在的困难。一是试点建设与全面推进的问题。新农村建设是个需要长久持续推进的工作,水利工作也是如此。而目前新农村建设以示范点为推进,示范点多选择在经济条件较好,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好的自然村。这样一来,一些原安排在相对贫困落后地方的资金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集中,可能造成农村新的发展差距,不利于农村的平衡发展。二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与新农村建设试点的问题。由于农村饮水不安全地区主要在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规划工作早已完成,而目前正在开展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采取“统一扶助标准、择优选择定点、实行以奖代补、农民自主建设”的新模式,选择在交通、住房、水源等条件较好的地方,因此,客观上增加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新农村改水工程建设结合的难度。据这次调研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与农村饮水不安全地区相符的只有5-30,同时,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以自然村为基本单位,示范点相对分散,这样就必然造成今年大部分农饮安全项目不在规划范围内,且工程规模较小,影响工程效益和管理,并造成水价过高,工程难以长期有效地运行。

四、对策和建议

(一)水利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对策

我省东南西三面群山环绕,内侧丘陵广亘,中北部平原坦荡,整个地势由外及里,自南而北,渐次向鄱阳湖倾斜,构成一个向北开口的筲箕形地形。省境中、南部地形复杂,低山、丘陵、岗地与盆地交错分布。北部以平原和水域为主,间以丘陵、岗地。调研当中,在不同地区对水利工程的要求和重点也有所不同,如:普遍反映的农村饮水安全、防洪和农村水环境问题,赣南山区反映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治理,丘陵地区的提灌和蓄水工程建设,湖区排涝泵站的改造等问题。归纳起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水利建设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是以提高农村饮水保障程度为着力点,把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放在第一位。“十五”期间,饮水解困工程解决了饮水困难人口180万人。据20__年调查评诂,截止20__年 底,我省共有饮水不安全人口1340.41万人。调研中,地方政府和农民群众代表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对已解决饮水特别是喝上自来水的地方,为改善村容环境和树立文明乡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农民群众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目前没有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仍然在饮用不干净、卫生不达标水的村民,大多数表示,群众积极性很高,希望能得到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早日喝上干净卫生的饮用水。为此,水利要将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是以消除病险水库的安全隐患为着力点,坚持继续搞好农村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工程建设。继续加大病险水库和圩堤除险加固的推进力度,加强农村中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重视中小河流防洪建设和地质灾害防御,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和农村防洪安全。各调研组了解到,在全省各地,圩堤防洪标准低、病险水库需要治理、排涝泵站老化失修、河流淤塞、水土流失形成地质灾害等问题均不同程序地存在,严重威胁到防洪的安全。

三是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和粮食生产能力为着力点,坚持继续加大大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力度,继续抓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农业综合开发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和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建设,努力提高灌水效率和灌溉保证率。加大对我省中部丘陵山区提灌泵站工程、湖区易涝易渍地区排涝泵站的更新改造。同时,完善农村小型灌排设施,提高灌排效益。

四是以改善农村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适应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封育保护力度,提高生态自我修复能力。继续抓好赣江上游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长治"工程农发水保项目、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重点治理一期工程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和水土保持生态示范区建设及科技示范园建设。要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田林路统筹规划,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优化配置、综合治理,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高度重视对开发建设项目的预防监督,防止新的人为水土流失。

五是以扩大小水电代燃料试点规模为着力点,积极科学地发展农村水电。在农村水电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水电农村电气化县,扩大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规模和实施范围,解决部分无电地区生活和生产用电问题。改变广大山区农村烟熏火燎以柴做饭的状况,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六是以农村水利改革为着力点,建立水利工程管理良性机制和农村水利服务组织体系。继续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工程产权,落实管护责任主体,建立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积极推进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管理工作,实行民主决策、自主建设、自我管理,尽快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良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加强乡镇基层水利管理单位建设,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几点建议

1、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能不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整个进程中,特别是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和人与水和谐相处的理念落实到建设新农村的具体实践中,使农村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真正实现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2、新农村建设应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下一步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当中应以点带面、重在面上,要达到新农村建设20个字的目标,要尽早地拿出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来,避免出现农村新的发展不平衡。水利工作要根据水利的流域特性、区域特性,在积极服务于新农村建设试点的前提下,同时注重面上新农村建设的开展,按照国家有关项目投资和建设要求,推动整个面上水利建设。即要符合国家关于农村水利建设的政策要求,又要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建议省级用于新农村建设资金,在按照使用原则的情况下,由市、县统筹安排。

3、加强宣传,建立水利建设新机制。建立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是水利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必需。工作中要加大对国家五部委关于建设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的意见和三部委关于加强农民用水协会建设的意见的宣传和贯彻力度,结合当地实际,努力推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民用水户协会等改革,切实建立起水利工程良性投入、运行和管理体制。

4、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引导农民发挥建设管理主体的作用。针对我省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严重、农民承受能力有限的情况,要实施工程体制改革和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完善的工程体系是基础。当前,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省级应加大水利投入,承担一些基层政府无法解决的问题,解决做一些群众一家一户解决不了的事情。

5、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我省农村自然条件、水资源状况各不相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很大。水利在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应注意区别不同情况,强调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级水利部门尽快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综合规划的编制工作。在赣南山区,应重点抓好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打造生态赣南,减少地质灾害;在中部丘陵地区,要大力发展集雨节灌工程,抓好提灌和蓄水工程建设;而在北部湖区,要着力解决好排涝泵站改造和重点圩堤的建设。

篇8

造纸行业回顾与展望

近期造纸行业运行态势分析

1.国内纸业保持较快增长

造纸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较大的发展空间。1991年至2006年,我国纸和纸板总产量和消费量的年均增速分别为9.71%和9.83%,远远高于全球平均3%左右的产销增长速度,是近年来全球增长最快的国家。2006年国内纸及纸板生产量6500万吨,较上年同比增长16.07%,消费量6600万吨,较上年同比增长11.30%。规模以上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38亿元,同比增长19.32%;利润总额151亿元,同比增长22.56%。全年的生产与消费均呈现逐月攀升的态势,产销率有所好转,利润增长速度高于产销量的增长速度,纸浆等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压力已得到有效的遏制。

2007年1月至5月,国内纸业继续延续2006年的趋势,在产销继续快速增长的同时,木浆生产量的增速快于成品纸的增速,出口增速大大高于进口增速,且进口纸张与木浆量已绝对下降。利润的增长快于销售的增长,造纸行业累计销售收入为1386.68亿元,同比增长23.26%;累计实现利润64.46亿元,同比增长36.73%。

2.出口大幅增长,进口量略有下降

多年来由于原材料的制约与投资的不足,国内纸品特别是高档纸张长期依赖进口,但随着国内新建项目的陆续投产,高档纸张的供给能力大幅提升,产品不仅可以逐步替代进口,出口得到了可观的增加。

2006年纸及纸板进口441万吨,较2005年524万吨减少15.84%,出口341万吨,比上年193.9万吨增长75.8%。2007年1月至6月,我国纸及纸板累计出口量为177万吨,同比增幅为46.3%,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而同期我国纸及纸板进口量为211万吨,同比下降4.40%。进口量的持续下降,有利于国内企业占据更多的国内市场份额,而出口的大幅增长则为国内产能找到新的释放口。

3.纸浆进口保持增长

2007年6月,我国纸浆进口量为67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1月至6月累计进口量为421万吨,同比增长2.5%,但由于国际市场纸浆价格的上涨,2007年6月纸浆进口金额为4.33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86%,累计进口金额为26.44亿美元,同比增长25.4%。纸浆进口量在今年一季度曾出现下降迹象,但进入二季度后,纸浆进口量又呈现增长态势,表明国内造纸业还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纸浆进口。

4.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减缓

近两年国内纸业市场竞争激烈,不少产品供过于求,基本上与前几年国内造纸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过快有直接关系。但从2005年、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来看,增长速度已明显放缓。2006年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50亿元,同比增长18.4%,增速下降12个百分点。我国造纸工业从土建开始到建设竣工一般不超过18个月,从设备安装到竣工一般不超过10个月。因此,2007年下半年以及2008年国内纸业整体产能释放将处于较低的水平。

造纸行业运行趋势展望

1. 增长空间较大

国内纸业的消费与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密切的关系,预计近几年纸业的消费需求将不低于GDP的增长速度。2006年我国人均纸品的消费量达到50公斤,与发达国家人均300公斤左右的消费相比差距巨大,因此我国纸业仍然存在较大增长空间。

2. 出口逐步增加

近两年来,我国纸产品进出口比例已发生较大的变化,不仅在消费中的相对比重下滑,绝对水平也在不断下降。铜版纸、白卡纸等出口持续增长,2006年新闻纸也开始较大规模出口。随着我国造纸工业竞争力的逐渐增强,新生产线的陆续投产,单机规模、产品档次质量以及制造成本都有明显的改善,特别是新建的大型生产线已达到全球先进水平。另外由于全球性能源价格的上涨推动了发达国家纸品价格的上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竞争能力。可以预见我国纸产品的出口将逐步增加。

3.原材料价格趋势:浆价有望企稳回落

从浆价走势看,阔叶浆欧洲市场价格今年前四个月呈下降态势,5月份开始回升,6月达到517.16 欧元/吨,但7月又有下降,为507.14欧元/吨,较年初下降了0.43%。针叶浆继续维持高位,价格在4月呈小幅回落后再现升势,6月达到593.93 欧元/吨高点,7月略降至579.05 欧元/吨,较年初涨幅为4.48%。7月国际浆价呈现出的下降态势,符合业内关于2007下半年木浆由于供给增加价格将企稳并可能有所下降的预期,这将有利于国内造纸企业缓解成本压力。

4.产品价格趋势:白卡、新闻纸呈升势,铜版纸、箱板纸受抑回落。

国内白卡纸自2006年下半年起呈上升态势。由于下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对白卡的需求增加,白卡纸将延续升势。新闻纸价格虽仍处于低位,但今年以来价格已上涨了近300元,国内大型新闻纸生产企业正酝酿进一步提价。铜版纸由于受到美国开征反补贴、反倾销税的影响,价格升势预计将受到抑制,而箱板纸在国内产能增加的情况下将呈现回落。

5.产业政策加速行业整合

国家明确“十一五”期间淘汰造纸行业落后产能的详细目标,此举不仅有利于造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将推进行业的整合,使行业集中度提高。落后产能的淘汰还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行业供求及缓解资源紧张,有利于具有规模优势企业的发展。市场受供求影响自发调整和政府宏观调控的双重作用将使行业继续整合,产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中小产能所占比重将继续减小,一方面来自于更多中小厂商的退出,市场面临重新分配,另一方面来自于新增产能向龙头企业和大企业集中。

6.林浆纸一体化

中国造纸业原料对外依存度高,木浆和废纸很大程度上依靠进口,但进口木浆/废纸价高量少,因此,中国造纸业必须提高优质原料国产化率,从而在根本上原料获取问题。因此要走"林浆纸一体化"道路,广泛种植速生林,提高木浆自给比例。据国家林业部门信息,未来几年用于造纸的林木资源将迅速增强,“十一五”期间,造纸林基地达到4500万亩。到2010年基本进入轮伐期后,我国造纸林基地可稳定提供5600万立方米木材,竹材1350万吨,可配套木浆生产线1300万吨以上,竹浆400万吨,大大减轻对国际市场木浆的依赖,并最终彻底消除我国造纸工业原材料的瓶颈问题。

造纸业授信风险分析

市场风险分析

1.市场供求结构失衡风险

从1995年开始,中国纸制品需求的增长开始放缓,但是中高质量产品的需求量仍然飞速增加。目前为止,所有中高档纸品(包括涂布纸、瓦楞原纸、涂布白板纸、牛皮箱纸板及高强瓦楞原纸)的市场缺口仍然非常大。而低档产品(如书写纸、普通生活用纸)的市场供需则基本平衡。随着大量新生产线的投入,部分纸产品(包括铜版纸、普通新闻纸、普通箱纸板、印刷书写纸等)的市场需求已经实现供需平衡,由于生产经营企业众多,各家企业的产品品种与结构大同小异;为扩大市场份额,众多小型厂家不惜低价销售,有可能会对行业整体运行造成损害。

2.原材料供应短缺风险

原材料短缺是制约我国造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造纸原料长期依赖大量进口,目前我国已成为第一大商品纸浆进口国,全球五分之一的商品纸浆出口到我国。出于历史原因和成本考虑,我国造纸原料木浆所占比例一直较低,2003年仅为21%,而废纸浆占比高达49%,草浆等非木浆占比30%。由于草浆造纸所引起的环境治理难度较大,又不能满足需求增长较快的中高档纸生产的需要。从长期发展趋势看,木浆和废纸浆将逐渐替代草浆。但由于我国纸浆主要从国外进口,所以国际市场纸浆价格上涨对中国纸业影响较大。此外,随着我国纸业对产品结构的调整,中高档产品比例不断加大,对木浆和废纸的需求量日益加大,在增加了原材料供给压力的同时,直接拉动了国际市场原料价格的上涨,进而提升了国内造纸企业的原料成本。

3.市场竞争风险

纸产品关税大幅下调,导致国外同类产品和更多的国外企业涌入中国市场,对国内企业的经营造成影响。此外,纸张与纸板的出口退税被取消,对铜版、轻涂、双胶纸等大宗出口品种造成一定的冲击。随着造纸行业的集约度逐步提高,规模大型化正在成为制浆造纸企业新的发展趋势,这一趋势必将引发新的兼并重组热潮,首先是环保不合格的小企业将被淘汰出局,2万吨以下的以草浆为原料的造纸企业将陆续被关闭;第二是行业内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将吸引资本的注意力,一系列兼并重组将使行业集约度进一步提高。

财务风险分析

1.行业内部效益分化严重

造纸业效益分化严重,销售收入和利润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市场对纸产品的质量要求日益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导致市场份额逐渐向技术先进和具有规模经济优势的企业集中。在造纸业公司中,竞争力强的企业将脱颖而出,强者更强,一些竞争力弱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

2.造纸业资产负债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偿债风险

由于近几年造纸行业投资较多,企业负债相应增加,造纸行业的资产安全需要引起关注。从绝对值来看,资产负债率指标处于偏高的水平。对贷款银行来说,该行业的资产安全水平较低,行业总体具有一定的偿债风险。

3.国有造纸企业经营欠佳,财务风险相对较高

我国造纸行业中国有企业整体经营状况欠佳。依据有关数据,我国国有造纸企业部分财务指标不仅低于全国国有企业平均值,也低于国有轻工业企业平均值。因此,虽然纸产品具有良好的消费市场前景,但国有造纸企业整体经营效益较差,各项财务指标的比较表明国有造纸企业的财务风险相对较高。

环保风险分析

造纸工业是我国排放水中污染物COD的重点行业,草浆造纸是污染水环境的主要原因。仅仅2005年中造纸工业废水排放量为36.7亿吨,占全国工业废水总排放量的16.99%。排放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为159.7万吨,占全国工业COD总排放量的32.4%。为了有效控制造纸企业对于水环境的污染状况,近年来全国各地对环保不达标的中小型纸厂关闭的力度大为加强,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河北等对规模在2万吨,甚至3万吨以下纸厂、浆厂实行强行关闭,从数量上来看,关闭的纸厂数量占当地纸厂数量的80%以上。目前,山东、江苏等地的年产5万吨以下的草浆造纸生产线已经开始淘汰;河北、安徽、河南等地年产3.4万吨以下的草浆生产线淘汰速度加快。小草浆淘汰后,缺乏治污投资、没有治污成本的小企业也将被淘汰。我国一直以来强调不能以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尤其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社会的协调性。以目前技术条件来说,造纸行业的发展对环境造成较大破坏,未来环境的可承受能力越来越弱,造纸行业的环境保护风险越来越大。因此,商业银行在审批造纸业信贷项目时,要关注项目的环保风险。

造纸业授信政策研究

造纸业授信原则

近年来我国造纸业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投资机会,对商业银行而言,可以考虑对该行业进行信贷投入。我国的造纸工业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中高档是发展方向。但就投资而言,作为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造纸业存在进口产品冲击、国家环保政策变化以及企业经营效益下滑、偿债能力欠佳等财务风险和产品供求结构失衡、原材料短缺等市场风险,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对于造纸业的授信应坚持以下原则,不断调整造纸业的信贷政策,防范信贷风险。

实行“区别对待、扶优限劣”的原则

产业链的优化以及国家环保力度的加强,进一步加大了造纸业两极分化的趋势。大型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明显高于中小型企业,在具有规模优势的同时,在财务、经营方面比中、小型企业具有抗风险能力。中小型企业盈利能力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存在较大的亏损风险。商业银行应认真分析企业的财务指标与市场销售状况,选择行业中的优质企业介入。重点支持造纸业中资信优良、赢利能力强、成长性好的龙头企业。对于规模小、赢利能力欠佳、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应谨慎介入。

坚持“保护资源、保护环境”原则。

造纸业与资源、环境关系极为密切,国家在工业节水“十五”规划中将造纸业列为五大高耗水行业之一。对于龙头企业相对集中的东部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和环保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造纸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为避免造纸产业集群而引致资源和环境危机,在授信时应合理确定区域信贷投放规模。

客户选择建议

造纸业是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基础原材料行业,一般需要的资金投入较大,同时对技术要求也较高,股份制商业银行应按照《造纸产业发展政策》和《造纸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要求,扶持行业中的龙头企业,限制规模不达标的小型企业。

为防范原材料短缺风险,优先支持有稳定造纸原料来源的企业。

造纸原料是造纸工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造纸行业结构矛盾突出,其中原料结构的不合理及供给不足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按照国际惯例,不断提高木材纤维原料比重,是调整造纸原料结构和解决原材料短缺的主要途径。发展木浆造纸的关键是要解决原料的来源问题。大力发展人工速生原料林,实施林纸一体化是解决木浆造纸纤维资源的重要途径。因此,依靠经营纸浆原料林以获取原料资源的企业,将能够长期保持竞争优势,并具有抵抗资源风险的能力,应给予适当的授信支持。

为防范市场风险,在充分考虑企业现有生产能力及市场供求状况的基础上,区别不同类型客户的授信政策。

重点支持一批年产50万吨以上、销售收入在20亿元以上、技术先进的企业集团。例如江苏金东纸业、山东晨鸣纸业、东莞玖龙纸业、山东华泰集团、山东太阳纸业、宁波中华纸业、山东泉林纸业等龙头企业;适当支持年产30万吨以上、销售收入在10亿元以上的信用记录良好、增长潜力巨大的造纸企业。例如湖南岳阳纸业、芬欧汇川纸业、金华盛纸业、山东博汇纸业、珠海红塔仁恒纸业等;限制支持年产10万吨以下、销售增长乏力、环保不达标的企业。随着造纸行业集约化程度的大幅提高,部分中小型造纸企业由于受环保政策和规模经济的双重制约将被淘汰出局,应谨慎介入。

为防范资源和环保风险,对于不符合国家节水和环保要求的企业坚决不予授信支持,对已授信企业应加强贷后审查。

产品选择建议

鉴于造纸业技术依赖性强、市场需求变化快,加入WTO后受外资企业冲击明显,原则上股份制商业银行应以短期授信为主,并结合国家产业规划、政策要求及主营产品的发展前景选择企业。对于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的技术改造项目或新建项目可以适当给予中长期授信,建议以银团贷款方式介入。

重点支持符合“造纸业十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包括国家财政贴息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双高一优”专项、清洁生产专项和林纸一体化项目、外资项目及其他重点技改和基建项目。

在人工林建设方面,由于投入资金数额巨大,回报期限较长,存在一定的政策性风险,第三方保证或设备抵押都存在一定的难度,为防范风险,建议严格授信审批。

按照国务院进一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的要求,年产3.4万吨以下的纸浆项目禁止建设。

按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外商投资年产30万吨及以上化学木浆、年产10万吨及以上化学机械木浆和原料林基地的林木浆一体化工程的建设、经营项目以及高档纸及纸板生产(新闻纸除外)。

从造纸行业产品结构及上市公司业绩看,目前应选择需求量大、赢利能力强的高档生活用纸、轻量涂布纸、高强瓦楞原纸、涂布白纸板、白卡纸以及特种纸(如卷烟纸)生产企业。

区域选择建议

近年来,我国造纸业形成了三大造纸产业集群――珠江三角洲集群、长江三角洲集群和环渤海集群。作为我国三大造纸产业集群地的东部地区已成为我国造纸工业生产的主要基地。产业集群在对我国造纸工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同时,必然对集群内有限的水、电、原料等资源形成强势竞争。因此,应按照“造纸业十五规划”要求,依据资源和市场状况合理确定造纸工业区域布局。

为防范区域集中性风险,解决造纸产业集群带来的资源紧缺问题,在审批大型造纸项目时,必须结合当地实际,充分考虑原料和水电等资源的分布状况。

在制定区域授信政策时,对于龙头企业相对集中的东部地区应合理确定信贷投放规模,结合区域经济特点确定合理的目标客户授信量,区域信贷投放应综合考虑产业集群化与资源紧缺并存的问题。

重点省份的造纸企业财务指标显示,广东和浙江造纸业整体盈利能力明显低于山东和江苏,广东造纸业产成品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明显偏高,需引起关注。

资源与环保选择建议

资源选择建议:1、优先支持木浆新建项目。目前我国造纸原料以废纸和草浆等非木浆为主,木浆占比较低,适应造纸业“十五”规划调整原料结构要求,重点支持有稳定原料林来源的木浆造纸企业。2、支持“林纸一体化”项目。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支持下,“林纸结合”目前已进入实施阶段。一批拥有林基地的造纸企业将成为中国纸业的主要力量。因此,应扶持国家发改委林纸一体化规划项目,按照国家的产业布局,积极鼓励大型企业搞生态纸业,优化信贷投向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