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发热护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生儿发热护理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生儿发热护理措施

篇1

【关键词】 产前发热; 分娩; 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6-0114-02

产妇在妊娠的早、中期出现发热情况,如果症状严重会导致产妇出现死胎和流产等[1]。在妊娠的晚期以及产前发热还会导致胎儿出现宫内窘迫和新生儿窒息的情况[2]。采取必要而合理的护理措施,避免和防止产妇在产前出现发热十分重要[3-4]。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对产前发热产妇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共收治分娩产妇30例,年龄22~38岁,平均(25.3±2.1)岁;孕周35~44周,平均(38.6±3.1)周;在分娩之前,对所有产妇都进行两次的体温测试。其中胎膜早破10例,人工破膜15例,未破膜5例。顺产15例,剖宫产10例,钳产5例。使用腰硬联合麻醉分娩镇痛25例。发生轻度窒息5例,未见重度窒息情况。将产前有发热症状产妇15例设为试验组,产前未发热产妇15例设为对照组。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这些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试验组产妇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措施,详细如下:(1)围生期保健。导致产妇产前发热的因素有很多种,因此需要对产妇进行卫生保健的教育指导,并且要重视引起胎膜早破等相关因素。告诉产妇在产后要严禁性生活。避免对产妇的腹部造成压力。积极治疗产妇的牙周炎,并且积极治疗和预防感染。如果产妇出现胎膜早破,则应立即住院进行观察。产妇破膜之后,时间在12 h以上者,则需对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鼓励产妇在分娩时不使用药物进行镇痛,可以选择其他一些转移精神等方法进行镇痛。(2)加强产时监护。对产妇的体温和呼吸以及脉搏进行重点监护,每隔两小时进行记录。根据产妇的病情进行治疗和护理。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给予产妇吸氧,另外还需要给产妇补充必要的能量并进行静脉注射营养。密切关注产妇产程,观察其胎心变化,注意羊水的性状,对胎儿缺氧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尽量减少对产妇产道的损伤,避免和防止产妇在产后出血。(3)新生儿的护理。对于产前发热的产妇,在分娩时需新生儿科的医生在现场进行指导,做好新生儿抢救的一切准备。胎儿分娩之后,应及时清理其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另外还需进行供氧等处理。(4)产妇产后的护理。由于产妇在分娩之后,体力消耗过多,很容易疲劳,导致其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出现感染。因此,在其产后要对产妇进行积极的抗感染处理。另外还要对产妇的会进行护理,及时清洗切口,避免切口被污染。(5)心理护理。产妇在分娩之后,心理和生理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另外由于产前发热等会导致产妇出现恐惧、紧张、焦虑、不安等。因此,护理人员要耐心地解释并安慰产妇,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而增强产妇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护理,使得产程得以缩短,减少并发症的出现[5-8]。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试验产妇者羊水污染、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羊水污染、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比较 例(%)

组别 羊水污染 剖宫产 新生儿窒息 产后出血

试验组(n=15) 10(66.7) 12(80.0) 8(53.3) 9(60.0)

对照组(n=15) 4(26.7) 4(26.7) 3(20.0) 2(13.3)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产前发热的试验组产妇羊水污染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率均高于产前无发热的对照组,可以显示出产前发热对孕妇分娩会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增加了孕妇生产危险率,增加了新生儿窒息率,增加了孕妇转剖宫产的比率。

以往曾有研究报道产前发热的主要影响机制,导致产妇出现发热的原因有多种,而在临床上发热主要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种。胎膜早破引起逆行性感染发热是产时发热的重要原因[9]。胎膜完整性对羊膜腔有保护作用,是预防羊膜腔感染的一个重要屏障,胎膜破裂后病原菌可直接经阴道、宫颈口进入羊膜腔造成逆行感染[10]。对胎膜早破进行及时的处理和预防,并对胎膜早破产妇正确而合理地使用抗生素,能够有效地降低产前发热率。产妇在产前发热,会使得新生儿窒息、羊水污染以及剖宫产的几率明显提高。据文献[11-13]报道,产妇的口腔温度比宫内温度高0.8 ℃。产妇出现发热,就会使得子宫内的温度升高,胎儿在温度高的环境下会出现散热困难,就会心动过快,对其血液循环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导致胎儿出现窘迫和死亡的情况。所以,护理人员需要对产前发热的产妇进行积极的抗感染处理,对产妇的胎心进行及时的监测,将及时发现引起的病因并控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的流程,对产妇进行精心的护理,并做好消毒工作。

对产前发热产妇综合采用护理措施,可降低产前发热所导致的产妇及新生儿不利影响,提高母婴安全,促进产妇顺利生产。

参考文献

[1]汪洁云.围产期孕母感染与新生儿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1,28(1):95-97.

[2]张慧珠,郭芳,何超,等.产前发热对产妇分娩的影响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5):11-12.

[3]卢钺成.产前发热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2,33(3):331-333.

[4]郭志平.产妇产前发热的原因分析及分娩时相应护理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3):98-99.

[5]王艳,张军,王金元.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的发育支持护理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48-49.

[6]张芸,陈丽珍,江滢,等.心理教育及生活方式干预指导胎儿脐带绕颈复位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55-56.

[7]艳.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作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69-70.

[8]杜琼英.子宫峡部剖宫产切口部位妊娠治疗方法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105-106.

[9]张砚媚,葛雪英.剖宫产产妇泌乳量影响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67-68.

[10]张敏.100例初产妇分娩期心理护理的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2):113-114.

[11] Klemetti R,Che X,Gao Y,et al.Cesarean section delivery among primiparous women in rural China:an emerging epidemic[J]. 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10,202(1):1111-1115.

[12]刘贤菊.产妇分娩中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6):94-95.

篇2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272-01

发热是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自然防御反应,是机体抵抗疾病的防御机能。在儿科门诊,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是各种疾病的重要病理过程。患儿发热或出现高热时,除做病因治疗和对症处理外,患儿的护理工作也不容忽视。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其占新生儿疾病死亡病历的12.6%左右,由于新生儿期器官功能发育尚不完善,受宫内窘迫和特殊生理、解剖、免疫状态多种因素的影响易出现窒息、呼吸功能不全和循环衰竭,因此在新生儿学科中越来越重视。经综合治疗和护理,治疗效果满意观察及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65例新生儿肺炎患儿,男35例,女30例;其中早产儿13例,足月儿52例;生后72h内发病者26例;吸入性肺炎37例(包括奶汁、羊水及胎粪吸入),感染性肺炎28例(包括产前、产时及产后感染);合并窒息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5例,低体温13例,败血症3例。通过采用维持体温,合理喂养,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病情,防治并发症和预防交叉感染等综合护理措施,本组患者痊愈58例,好转5例,死亡2例,总有效率96 9%,效果满意。

2 护理措施

2.1 基础护理:保持病室空气新鲜,经常通风,避免对流风,温湿度适宜,保证充足的热量与水分,喂养宜少量多次,一次不要喂得太饱,以防引起呕吐,呛咳重或拒奶者可鼻饲,保持皮肤清洁,预防臀红及皮肤感染。

2.2 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肺部瘀血:因新生儿不会咯痰,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予以吸痰。但要避免频繁而无目的的吸痰操作,以减少刺激,防止加重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黏稠者可给蒸汽吸入或超声雾化吸入[2],稀释分泌物,以便于清除。

2.3 吸氧:合理吸氧,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改善酸中毒,减轻缺氧引起的脑细胞水肿,促进脑细胞恢复,减少后遗症的发生。一般采用面罩给氧2~4L/min。吸氧期间应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口周青紫及末梢循环情况。对早产儿吸氧应遵医嘱。避免长时间吸氧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2.4 雾化吸入:肺炎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加上患儿幼小,无力将痰咳出,临床上常用生理盐水5ml给予氧气雾化吸入。本文每天对患儿进行雾化吸入1次/4h,每次15~20min,在雾化吸入中加入 -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及相应的抗生素,使药物随吸气吸入到较深的终末支气管及肺泡,对消炎、止咳、化痰、湿润气道有较好的效果,并可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有利于痰液吸出[2]。

2.5 预防和控制感染:由于患儿机体抵抗力低下,交叉感染也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消毒隔离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病房严格控制人员探视,加强室内空气及地面消毒,定时通风,保持病房环境清洁,每日坚持空气消毒1次,定期监测空气,以防发生并发症。做好患儿口腔、脐部、臀部及皮肤的护理,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2.6 合理喂养:新生儿能量储备低,在病理情况下,反射及反应低下,食欲及胃内纳功能差,进乳少,同时,病理情况下的机体热量消耗大,易造成患儿低血糖及低蛋白血症。为了供给足够营养和水分,增强机体力,应尽可能的给予母乳喂养,每2h1次,注意发生呛咳和溢奶,如病情严重,吞咽反射差,拒奶或进食时呛咳严重,应给予鼻饲,每次10~30ml,每2h1次到恢复期,每次喂奶可30~50ml,每3h1次,喂奶后轻轻叩背,使胃中空气排出,以免发生溢奶。

参考文献

[1] 范玲,林晓云.儿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篇3

【关键词】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55-01

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多因出生时胎儿通过患有淋病的母体产道时直接感染,少数患儿可经淋菌感染的手、纱布、棉球、被褥或衣物等间接感染,它是新生儿眼炎中最严重的一种疾病,若不及时诊治、护理,将会导致双眼失明。我科对46例新生儿淋病性结膜炎患儿进行了早期诊治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于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淋病性眼炎46例,其中男28例,女18例,均为出生(24~48)小时发病后入院。

1.2 方法 诊断:患者的双眼眼睑和结膜严重水肿充血,结膜囊内伴有大量的脓性分泌物。实验室检查:对46例患者结膜囊分泌物涂片检查,每位患儿分泌物涂片可见到革兰氏阴性淋病双球菌。治疗:(1)局部用药:先用生理盐水100ml 内加青霉素钠50万U 的青霉素液行结膜囊冲洗,之后滴用浓度为:生理盐水100mL+青霉素G 20万U―50万U的滴眼液。(2)全身用药:肌肉注射或静脉点滴菌必治,按照每公斤体重50毫克计算,每日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2次,连续注射3―4天。临床治愈标准:双眼结膜充血消失,双眼结膜囊的脓性分泌物消失,化验室结膜囊分泌物涂片检查,结果呈阴性。随诊时间为每例患者坚持随诊6个月至1年。护理:常规护理、新生儿眼部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健康宣教。

护理

1 常规护理

(1)入院护理:安排单人间病房或同病种病人住一间病房,以便隔离;协助医生取眼部分泌物并及时送检。(2)测体温每天2次,发热者按发热常规护理。(3)保持眼部卫生,用无菌棉棒撩除眼部分泌物,避免用手或不清洁的手帕擦眼。(4)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用药后的反应。

2 眼部护理

2.1 眼部处理 配制生理盐水100ml内加青霉素钠50万U的青霉素液行结膜囊冲洗,每天2次。冲洗双眼前用一次性治疗巾铺在患儿枕下,将消毒纱布垫放在患儿面颊,由陪护固定患儿头部及纱布垫,防止冲洗液流入外耳道。洗眼时,用一次性输液器接冲洗液,护理人员左手持去掉针柄和针头的输液器,距眼约2厘米进行冲洗,右手持无菌棉棒擦除睑缘处分泌物,直至洗净分泌物。洗眼后,擦净面部,清理污物。

2.2 局部用药的配制 遵医嘱配制青霉素滴眼液,最佳浓度为2000―5000U/ml[1],100ml注射用水加20~50万单位的青霉素,做到现配现用,在瓶子标签上注明配制时间和浓度, 2小时后重新配制。配制好的青霉素液分装在清洗干净的空氯霉素眼药水瓶内,第一天每30分钟给患儿滴一次,第二天1―2小时滴一次,第三天后2―4小时滴一次。

3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患儿床边备快速手消毒液。患儿所用物品包括棉签、纱布、手套、分泌物、血、粪、尿标本等要用专用医疗垃圾袋装好,标注“淋病”字样后由保洁员送医院医疗垃圾存放处,由相关公司集中销毁,防止病原体传播。医务人员要注意自我防护,避免接触传染,接触患儿前一定戴手套,操作完毕后要流水清洗双手并用手消毒液消毒双手。为患儿检查和做治疗时,必须戴防护镜,以避免分泌物溅入眼内。病人出院时做好终末消毒处理,拆洗被服用专用袋装好标注“淋病”字样后由被服室收回消毒液浸泡后清洗,床、柜、椅、地面、门把等用含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4 健康宣教

加强宣教工作主要针对患儿父母,指导其父母进行检查,如有淋病及时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指导家长密切配合治疗及护理,耐心向家长解释淋病性眼炎的相关知识、治疗过程及用药情况,指导家长实行眼部护理的有关措施和注意事项。患儿使用过的物品要清洗曝晒或煮沸消毒。注意家庭卫生,家人生活用品要分开。患儿出院后在医生指导下用药,若患儿眼部出现红肿、分泌物的情况及时眼科门诊就诊。

结论

新生儿淋病性眼炎潜伏期短,来势凶猛,病情发展迅速,是盲童的主要致盲原因,应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护理方面必须细心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密切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对病人家属进行淋病的健康宣教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我科收治的46例新生儿淋病性眼炎,住院天数为3―5天,疗效显著,治愈率达100%,出院后经6个月到1年的随访无复发者。

篇4

【关键词】纸尿裤;新生儿高热;高热降温

发热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症状,新生儿对高热耐受力较差,当体温持续较长时间高热时,不仅可引起全身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变化,还可产生永久性脑损伤,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无论新生儿何种原因引起高热,都应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在诸多降温措施中因药物退热易产生不良反应,临床上常用安全且有效的物理降温法[1],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我科对218例住院高热患儿采用了冷冻后的纸尿裤代替传统冰袋对高热的新生儿进行冷湿敷的方法,不仅在降温退热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且在其它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冰袋降温退热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11月——2011年11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高热的新生儿为对照组,对照组高热患儿210例,高热患儿210例,其中男142例,女68例,年龄2天-28天,平均年龄—天,疾病种类:肺炎132例,败血症19例,脓疱疹33例;其它34例,均适宜行物理降温2011年12月——2012年12为观察组,观察组高热患儿218例,其中男146例,女72例,年龄3天-28天,平均年龄—天,疾病种类:肺炎132例,败血症19例,脓疱疹33例;其它34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疾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1.2方法

1.2.1观察组取质量合格的舒雅纸尿裤注入一定量的清水(小号100ML中号200ML大号300ML),置入冰箱冷冻三个小时左右,达到冰冻效果后。使用时,视孩子个体的大小取所适纸尿裤枕于发热的患儿的头部即可,30分钟后开始观察并记录体温及生命征的变化。

1.2.2对照组采用传统冰袋冰敷,将碎冰装入冰袋内,去除尖锐棱角的冰,再加入少量凉水,去除空气,盖紧盖子,擦干袋子后,装入套中或用干净的双层布巾包裹后枕于发热的患儿头部。30分钟后开始观察并记录体温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两组患儿均在室温24-26度的环境下行物理降温,连续监测体温四次,前两次体温30分钟监测一次,后两次每小时监测一次。

2结果

从整体上对比两组患儿降温效果发现,观察组患儿降温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发热可使中枢神经兴奋性增加,使患儿表现出不安、睡眠障碍、头痛、幻觉和谵妄等新生儿对温度的感觉很灵敏,尤其对冷的反应[2],当高热的孩子接触到冰冷的物体时,会做出很强烈的反应—不自主运动,尤其是头部的转动,而坚硬的冰块与薄嫩的头皮摩擦则很容易造成患儿头部的损伤。皮肤是机体重要的保护屏障,皮肤完整性受损造成病菌的侵入产生并发症甚至死亡。冰袋与空气相遇迅速形成冷凝水,冷水将患儿的衣被弄湿或水流入身体其它部位,容易造成孩子再次受凉。传统的冰袋为塑胶材质,不易消毒,反复多次使用,易引起交叉感染。而用冰冻纸尿裤却能弥补传统冰袋行物理降温的上述不足,新生儿是一类特殊人群较成人有更多的易感因素,包括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正常菌群尚未建立,抵御外来微生物侵袭的能力较低,易发生院内感染,而发热的患儿当中大多是存在病菌感染。使用冰冻的纸尿裤代替传统的冰袋降温更有利于院内感染的控制。凝胶状的纸尿裤具有能塑形的特点,冷敷时比传统的冰枕明显增加接触面积,面积的增加更有利于传导散热。

纸尿裤的主要成分有高吸收水性树脂、绒毛浆、PE膜、无纺布。纸尿裤的内容物为高吸水性树脂和绒毛浆,这两种物质都具有高吸水能力,水能均匀分布在纸尿裤的内层,吸水后成为凝胶状,十分柔软[3],不会挫伤新生儿皮肤,能充分接触患儿体表面积,即使患儿在躁动、离床、哭闹时,也能保持持续头部降温,故效果好。纸尿裤内层即贴近患儿皮肤的是无纺布,无纺布具有弹性好、透气防水、柔软等特点;纸尿裤的外层PE膜吸水量少,不易潮湿、有绝缘性能等特点,冰霜不易溶化,持续时间长,同时也可以保证冰霜融化后不会弄湿床单元或衣服。

物理降温是通过蒸发和传导散热降低机体体温,短时间内效果明显,是高热新生儿首选的降温方法。利用冰袋或冰枕效果明确,经济实用,制作纸尿裤冰枕疗效肯定又能克服传统冰袋的缺陷,且取材方便,制作简单,经济实用,适合在家庭和各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黄雪波.纸尿裤凉水枕在新生儿物理降温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08,15(3):68.

篇5

【关键词】母婴同室;新生儿安全问题;护理对策;护理宣教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339-02

母婴同室作为一种新的医院管理制度已在我国广泛开展,因其可明显增进母子感情,为以后的持续母乳喂养奠定坚实的感情基础。但亦有一定的缺陷,由于新生儿神经调节中枢及各器官脏器功能不完善、生活能力较差、机体抵抗力低下等诸多因素,导致母婴同室时新生儿意外伤害事件时有发生。有调查显示:对产妇就20个新生儿安全护理知识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普遍缺乏安全护理知识,具大专及以上学历者答案准确率为61.3%,中专或高中为49.41%,初中及以下为43.5%;而产妇最喜欢接受知识的方式是专业人员进行讲解和示范[1]。因此,对产妇进行新生儿安全知识的宣教,提高产妇对新生儿安全知识的知晓率是降低母婴同室时新生儿意外伤害事件发生的有效措施;而由于产妇分娩后体力消耗、进食减少、身体内环境急剧变化等综合原因,需改变以往宣教方式,采取个性化、人性化、具体化的健康教育路径,提高认知,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1 母婴同室常见的新生儿安全问题及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1.1 呛奶窒息:呛奶是新生儿喂养时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最主要的不安全问题。护理措施:应特别嘱咐产妇根据需要及时给新生儿喂奶,不可定时定量,避免新生儿由于过度饥饿吸吮过急而发生呛奶窒息。宝宝侧卧休息,防止吐奶或呕吐后误吸、窒息。喂奶后,可抱宝宝伏在肩上,轻轻拍背,促其呃气,可避免溢奶。如宝宝发生呛奶或呕吐,立即告知医护人员,以保证宝宝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不得在宝宝头面部上方用衣物遮挡。

1.2 中暑:我地区一般夏季温度均于30℃以上,多数病人家属受旧观念的影响,认为新生儿怕冷、怕风,常给新生儿铺盖过厚、过严,致其中暑或全身出现皮疹。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在外界气温高,身体散热不好的情况下极易引起高烧,颜面潮红,多汗,若不及时纠正,易导致婴儿嗜睡,脱水,黄疸等。护理措施:根据室温及新生儿体温及时增减新生儿衣服被盖,注意房间通风散热,气温过高可开空调调节室温。

1.3 脐部感染:新生儿脐部是一个开放的门户,很容易受细菌感染,感染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的发生。护理措施:不要让尿布上的大小便污染脐部,洗澡后用安尔碘清洁脐部。包尿布时,不要将尿布包盖脐部,以防尿布摩擦和污染脐部,凡接触脐部的一切物品要清洁、干燥。

1.4 烫伤:气温转低时,家属用暖水袋或瓶子给新生儿保暖,因为婴儿皮肤较嫩,而且不能表达自己的感受,所以易导致烫伤。护理措施:应用保暖措施应尽量以调节室温为主,并适当增加衣服和被盖,避免应用暖水袋或瓶子。

1.5 新生儿被盗:产妇与家属因劳累过度,而呼呼大睡.部分护士思想麻痹,认为有父母照看而忽略新生儿的安全。护理措施:护理人员应加强巡视病房。每日母婴分离不超过1h。宝宝一般不离开病区,遇有特殊情况,外出时均需有家属陪同。宝宝沐浴时,请家属陪同至沐浴室外等候,不要让陌生人抱宝宝。

1.6 低血糖:因产妇与家属对母乳喂养知识特别缺乏,而且受旧观念影响,认为婴儿出生24小时后方能进食,导致新生儿面部发绀,手足发抖,大小便次数减少。护理措施:宣教尽早进行新生儿喂养的好处。指导产妇产后半小时内给婴儿喂奶,一定要按需哺乳,因产后最初几天乳汁分泌不多,每天喂奶次数不少于12次,尿布24小时湿6次以上。

1.7 压伤:产妇产后劳累过度,疲劳易睡,甚至在喂奶时入睡,而致压伤。护理措施:宝宝不得和妈妈同睡,喂奶结束后抱回婴儿床。

1.8 碰伤:产妇及家属较长的指甲,宝宝床上任何有露尖的物品,因新生儿皮肤比较稚嫩,都可能导致新生儿碰伤。护理措施:防止碰伤,产妇及家属剪短指甲,宝宝床上不放任何危险物品。

1.9感染:新生儿对细菌的防御功能差,机体抵抗力低下,接触病菌后易发生感染。护理措施:探视人员接触宝宝前请先洗手。喂奶前用温水毛巾擦净。产妇不要给其他宝宝喂奶,也不要请她人给自己的宝宝喂奶。严禁患传染性疾病或病菌、病毒携带者探视陪护,如感冒、发热、有感染病灶等。母婴物品分类放置。住院期间统一使用医院提供的抱被衣物,不要使用患者自己的衣被。每天开窗通风1~2h,保持空气新鲜。病房配有循环风,定时消毒病房空气,不要自行关闭。

2 护理宣教的时机与方式:

2.1加强产前教育:对产妇的健康教育仅靠住院期间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应该从加强产妇产前教育,制定一个完善的健康教育计划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产妇的认知与重视程度。

2.2 住院期间宣教:孕妇入院时由责任护士在执行入院介绍时,向孕妇和主要的陪护人员详细介绍新生儿安全告知单的具体内容,孕妇及家属理解后,护患均签字,一份交产妇,一份保存在病历里。住院期间对产妇的健康宣教依从性最好,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不定时给产妇及家属详细讲解并示范如何安全护理新生儿,教会产妇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增加巡视病房的次数,反复强调注意事项,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3 其它宣教:可通过医院宣传栏,设置醒目的宣传画张贴,摆放科普读物等措施,让产妇尽可能多的掌握新生儿安全知识,提高认知。

参考文献:

[1] 曾迎迎 张燕丹.母婴同室产妇对新生儿安全状况认知分析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24卷第21期:2589-2590

篇6

关键词 新生儿 安全问题 对策

安全问题

院内感染:母婴同室区内空气、物品、工作人员的手消毒不严格;新生儿使用的物品未做到一人一用;终末消毒不合理;新生儿使用的衣物、被褥、毛巾未经消毒;母婴同室区内通风不好,造成空气不新鲜;床单清洁、消毒不严格;新生儿易发生皮肤感染、消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医院内感染疾病。

护理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护理人员对新生儿观察不仔细;专科知识掌握不够,缺乏对产妇进行指导的能力;新生儿出现异常表现不能准确判断及给予相应措施;因责任心不强,操作手法不规范,动作粗暴不细心造成新生儿抱错、坠床、窒息、烫伤、冻伤等现象。

母婴同室管理制度缺陷:护理人力安排不合理,排班公式化,出现了人力不足的薄弱时间段,护理工作偏重于治疗,忽略健康教育,减少了对病房的巡视和对新生儿的观察。

产妇及家属不科学的喂养方法:产妇及家属不重视清洁卫生;缺少喂养新生儿的经验;对医学知识不了解;少数祖父母辈会采取传统而不科学的喂养方法,如给新生儿喂开口汤,出生后最初几天不喂初乳等;缺乏对新生儿观察知识的了解,对新生儿可能出现的常见症状如呕吐、发热、青紫等无法判断而延误治疗时间。

社会因素:在偏远落后的地区,有的家属将新生儿抱出院外进行封建迷信活动,因重男轻女思想引发性别歧视给女婴带来的危险。另外,由于利益驱使有违法犯罪人员在母婴同室区内偷盗新生儿的恶性事件。以上事例为罕见案例,但这些现象可能成为母婴同室区内新生儿不安全的潜在危险。

对策

加强母婴同室区的感染管理:①加强卫生洗手:由于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手是医院内细菌的主要传播媒介[1],洗手是临床操作中广为提倡的手清洁措施。据调查,国内医院仅有20%的护士能正确洗手[2]。针对这种现象,采取张贴正确的洗手程序及认真执行洗手规范的提示语,使护士掌握正确的六步洗手法,并成为其自觉行为,在接触新生儿时做到一接触一洗手;接触早产儿时应戴无菌手套。②重视区域内环境卫生:母婴同室区室内每日通风换气2~3次,每次15~20分钟;每日湿扫地2次;床旁柜每日用1%消洗灵擦洗1次;认真落实晨晚间护理,保证床单的整齐, 新生儿床单用品一旦污染立即更换。母婴出院后对室内空气、物表全面彻底消毒,每月对母婴同室区的空气、物表、工作人员的手进行院感监测。③新生儿用物处理:新生儿使用的物品均应经过消毒处理;保证一人一用一消毒;新生儿使用后的布类应分类放置于污物袋内,不得随意丢弃;统一进行清洗、打包消毒处理。

加强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从不同角度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3]。严格掌握护理工作制度和护理操作常规,熟悉护理安全制度及风险防范预案。

不断完善母婴同室护理管理制度:①建立各项制度。②定期检查母婴同室的设施。③母婴同室区护理人员坚持规范着装,保持服装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护理人员不留长指甲,不染指甲油,不戴戒指,一律穿平跟防滑工作鞋,不穿高跟鞋,以免不慎伤及新生儿。④护理质量持续改进。⑤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加强产妇及家属健康教育,纠正产妇及家属不科学的育儿观念。

加强对产妇及家属安全知识的宣传:①对产妇及家属履行告知义务。②严格执行探视制度,以免发生意外。③教会产妇及家属防范新生儿坠床、窒息、烫伤、冻伤等情况的护理方法;告知新生儿鉴别标记的意义,严格执行新生儿核对制度,新生儿沐浴或治疗需要暂时离开返回时,应请产妇核对新生儿鉴别标记进行确认;通过防范措施的落实,控制护理缺陷、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牟玉英,王新,等.不同病区医护手监测调查与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5):440-441.

篇7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新生儿肺炎;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2013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肺炎新生儿200例,所有新生儿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均确诊为肺炎患儿。将200例患儿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100例患儿。观察组100例患儿,其中男55例,女45例,患儿的年龄为0~24d,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2.6±1.2)岁。100例患儿中,有36例患儿为细菌性肺炎,有32例患儿为病毒性肺炎,有20例患儿为支原体肺炎,有12例患儿为衣原体肺炎。100例患儿中,早产儿32例,足月儿68例。对照组100例患儿,其中男53例,女47例,患儿的年龄为0~26d,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3.5±1.0)岁。100例患儿中,有38例患儿为细菌性肺炎,有30例患儿为病毒性肺炎,有18例患儿为支原体肺炎,有14例患儿为衣原体肺炎。100例患儿中,早产儿29例,足月儿71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肺炎种类等方面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之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在治疗期间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①心理护理,新生儿肺炎患儿往往会出现烦躁不安,哭闹不止,通过护理人员轻柔的语气和温柔的动作感受到安全感,产生愉悦的情绪。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与患儿家长进行积极沟通,一方面对其进行新生儿肺炎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另一方面要家长积极配合临床治疗[1];②营造舒适的治疗环境,首先要保持患儿病房的清洁、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患儿病房内的温度保持在22℃~24℃为宜,湿度保持在55%~60%为宜;③加强保温,对不部分体温不升的患儿,护理人员需使用热水袋给患儿进行保温,热水袋里灌装40℃的温水,在热水袋外加棉布外套,防治烫伤患儿,每隔1~2h更换一次热水袋。也可以通过调节暖箱的温度,使患儿的体温保持在36.4℃~37.5℃[2];④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新生儿肺炎患儿的呼吸道会出现黏膜充血、气管狭窄现象,因此十分容易发生分泌物阻塞呼吸道,从而导致患儿发生呼吸急促,甚至是呼吸暂停。因此,护理人员需定期对患儿的呼吸道通畅情况进行检查,要使用柔软较细的吸痰管给患儿及时的进行吸痰,确保患儿的呼吸道畅通。在进行吸痰时,要注意不能够使用较大的负压,同时吸痰时间以不超过15s为宜,以此来避免吸痰对患儿的呼吸道粘膜造成伤害。为了使患儿的痰液更好的稀释、吸出,给予患儿4~5次/d左右的雾化吸入,雾化吸入的时间以15~20min/次为宜,同时在雾化液中加入合理的抗生素和抗炎药物[3];⑤指导患儿家长进行合理喂养,在患儿能够进食的情况下,鼓励患儿多饮水,同时给患儿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电解质。指导患儿家长对患儿进行喂养时,给予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并且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进行喂养,并且叮嘱患儿家长尽量给予合理的母乳喂养;⑥发热护理,患儿如果出现发热症状,首先考虑使用物理降温的方式进行降温,可以采取在患儿额头敷20℃~30℃的毛巾进行降温,或者可以采用酒精对患儿的四肢进行擦拭的方式进行降温。但是在降温的过程中需注意,要防止患儿的体温出现骤然降低的情况。对于采取物理降温没有效果的患儿,可以与医生进行沟通,按照医生嘱咐给予相应的退热药物进行治疗[4]。

1.3临床观察指标及胸片改善疗效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新生儿的体温恢复时间和肺炎复发率;观察两组新生儿的胸片改善情况;在出院时对两组患儿家长的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新生儿的胸片改善临床疗效判断标准按照以下标准进行判断,痊愈:患儿的肺部炎症吸收,肺部阴影基本消失;显效:患儿的肺部炎症有显著吸收,肺部阴影显著缩小;好转:患儿的肺部炎症部分被吸收,肺部阴影有部分缩小;无效:患儿的肺部炎症没有被吸收,肺部阴影没有显著的变化[5]。

1.4统计学方法 临床研究所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其中以(x±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和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儿胸片改善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儿的胸片改善总有效率为82.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61.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25,P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临床护理的服务质量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一形式下,人性化护理模式应运而生,人性化护理模式指的是将各种专业的护理知识融合到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中,全面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临床护理满意度[6]。肺炎新生儿由于年龄幼小,无自主意识,同时肺炎疾病具有病情复杂,病情进展较快等特点。这就对肺炎新生儿的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治疗性护理很难满足这一需求。本次研究中,笔者就对肺炎新生儿应用了人性化护理干预,根据患儿的不同具体情况给予了人性化临床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万秀艳.小儿肺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18):127.

[2]曾秋萍.肺部物理疗法在新生儿肺炎中的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2002,1(18):37.

[3]何梅.新生儿肺炎护理应当注意的问题[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0):891-892.

[4]赵明.健康教育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2):311-312.

篇8

方法:将50例新生儿黄疸随机分配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分配人数相同,观察组合治疗组都采用蓝光照射的方法进行治疗,并且对治疗组予以优质护理的措施,而对照组只是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及时统计数据和治疗效果,最终比较两组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以及群众对新生儿护理的满意程度。整理50例给予优质护理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

结果:治疗组的效果明显比对照组强很多,同时家长对服务的满意度也很高。

结论: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过程中,优质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和提高新生患儿家长对患儿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优质护理是治疗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成功的关键保障。

关键词:优质护理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1.374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1-0260-0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最为常见的并最常易得的一种疾病,新生儿对胆红素的代谢能力比较的弱,不到成人代谢能力的2%,很容易患上黄疸,如果不能够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含量较高的胆红素就会对新生儿的神经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现在对新生儿的黄疸采用蓝光进行治疗是一种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并且这种方法比较的安全、治疗的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因为在进行蓝光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治疗环境会有一定的要求,新生儿进食的方法也会发生改变,这样种种因素就会造成新生儿的舒适度,进而会影响到蓝光照射的治疗的效果,因此,为例提高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效果,就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并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临床资料

选择5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其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都在7-30天之间,实验室检验查出来这些新生儿的胆红素含量都比较的高,并且都符合蓝光治疗指证。将随机选择的新生儿患儿随机均分成两组,每一组各25例,两组新生儿患儿的性别、出身体重、胎龄和血清胆红素等方面,均无较为明显的差距,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2治疗及护理方法

2.1常规护理方法。两组新生儿患儿均采用母婴分离的方式进行喂养,并且两组同时采用蓝光照射治疗的方法,照射治疗时间为每天24小时,连续治疗5天。治疗组实施优质护理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的措施。每天对两组患儿进行及时观察,准确记录观察数据,将新生儿患儿的失眠时间和质量,黄疸指数、胆红素的含量和新生儿体重等等,5天后进行总结。

2.2优质护理的方法。优质护理的方法包括健康教育、外部环境准备、增加喂养次数、抚触按摩和密切观察病情等方面。

健康教育:及时向患儿的家长普及健康知识,向他们宣传相关方面的常识性问题,并及时向新生儿患儿的家长介绍蓝光照射的治疗的原理和治疗效果,以及蓝光治疗的流程和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事项,此外还应该同婴儿的家长阐明母婴分离时应该注意的相关事项,对新生儿家长存在的问题应该及时予以耐心细致解答,及时开导患儿家长,打消他们所有的疑虑,采用积极有效的措施稳定新生患者家长的心理情绪,从而获得新生儿患儿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外环境准备:医护人员应该随时保持病房的卫生,保持室内清洁,能够进行良好的通风,保持室内温度在25摄氏度左右,空气的湿度保持在57%-64%。蓝光治疗的温箱温度保持在31℃左右,蓝光治疗的温箱覆盖软棉布,将患儿的头部放于箱内的一侧进行治疗,以避免婴儿在活动过程中碰撞受伤。再放入箱中治疗之前,应该及时为婴儿修剪指甲,并带上小型手套,以防止婴儿抓伤皮肤。

增加喂养次数:对新生儿每间隔4个小时喂奶1次,在对婴儿进行喂奶时应该选取右侧卧位,这样能够使奶水充盈与奶瓶的颈部,能够有效地避免空气进入婴儿胃中,喂奶结束后应该帮助婴儿选择好侧卧的方式,避免婴儿溢奶和窒息情况的发生,若果婴儿有呕吐物应该及时进行清理,保持箱内环境清洁。

抚触按摩:将新生儿患儿放到蓝光治疗箱内后,对婴儿的头部进行轻轻地抚摸,这样让婴儿能够自然的入睡,并且给与婴儿一定的安全感。等到婴儿平静下来以后,将婴儿正确的放到箱内以后,在对应的背部和腹部进行轻轻地的环形抚摩,有效地刺激皮肤神经,从而能够是脊髓神经兴奋有利于中枢排便,促进肠内蠕动,同时还能够促进婴儿体内胃泌素和胰岛素的分泌,有效地促进婴儿的食欲,摄奶量增加,不断地加速肠道内有利菌群的快速增长,不断促进尿胆原的生成,没有结合的胆红素含量减少。在进行抚摸的过程中,同时播放婴儿睡眠曲,同婴儿进行思想感情交流,这样能够有效地改善婴儿的睡眠质量。

3结果与结论

3.1观察项目。观察记录婴儿患儿的皮肤、黏膜黄染消退情况,在治疗5天以后复查婴儿血清中胆红素的含量;同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患儿家长对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的满意度。

3.2治疗标准。治疗无效:皮肤粘膜黄染无明显消退,血清中胆红素含量下降不明显;治疗有效:皮肤粘膜黄染有部分消退,血清中胆红素含量有所下降但未下降到正常范围以内;治疗痊愈:皮肤粘膜黄染完全消退,血清中胆红素含量下降到正常范围内。

3.3结果与讨论。通过对50例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优质护理的实施,使40例新生儿患儿全身皮肤红润,没有任何其他病发症状,优质服务效果比较满意。出院一周后,回院复查血清中胆红素含量,其含量均正常范围,同时调查问卷结果表明:通过优质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中的实施,改变了患儿家长的传统观念,彻底打消了其顾虑,这样不但增加了新生儿及家长配合治疗黄疸的信心,也顺利的为患儿进行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边文玲,薛情杰,牛慧军.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年16期

篇9

解析“脱水热”

什么是“新生儿脱水热”?

简单地说,脱水热即当室内温度过高时,新生宝宝皮肤蒸发的水分增加,母乳摄入不足,血液浓缩,短时间内体温骤然上升,通常可达到39℃~40℃,且无其他自觉症状,我们把这种暂时性的发热症状称为新生儿“过性热”或“新生儿脱水热”。

宝宝为什么会得“脱水热”?

水是人体组织的主要组成部分,新生儿体重的80%是水,1岁以内的宝宝每日每公斤体重需水量为150毫升,体温每升高1℃,体内的水分就要蒸发掉10%。夏天气温高,宝宝会随汗液排出大量的水分,如果不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就会因脱水而发生发热。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新妈妈在夏季对环境、宝宝体温的控制不当。如室内温度过高过于闷热;怕新生宝宝受凉,而包裹过多、过紧等。

因为这种发热是由于新生宝宝体温调节功能发育不完善,或是生活环境突然改变,室温过高或保暖过度,而不是病毒或细菌引起的,因此新妈妈不用太过担心,只需按照我们列出的护理和预防事项进行就可以轻松搞定。

如何区别脱水热与一般发热

症状一:体温突然升高。宝宝突然发热,一般可达39℃~40℃或更高,但般情况良好,并无其他感染症状。

症状二:宝宝周身皮肤出现潮红或是口唇干燥。

症状三:睡眠不好,无故哭闹。新妈妈容易因为缺乏经验,往往以为宝宝哭闹就是肚子饿了,于是就迫不急待地给他们吃奶、喂奶粉,结果宝宝因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糖过多,水分相对不足,体内细胞缺水,从而导致“脱水”出现。

症状四:尿少体重锐减。宝宝排尿次数明显减少,体重会出现明显下降,但通常不超过出生时体重的10%,且在症状减轻后体重会很快回升。

脱水热急救护理

如果妈妈们突然发现宝宝无病痛的突然高热时,可先松开衣服,进行简单散热。或用酒精加等量水擦揩颈部、腋下、腹股沟和四肢。

给宝宝喂温开水或5%浓度的葡萄糖水,每隔2~3小时喂10毫升~15毫升,一般24小时之内即能退热,如果高热持续不退,或退热后情况不见好转,并且宝宝还伴有其他反常现象,那就需要立刻去医院就诊。

TIPS

宝宝脱水热如果不及时处理,危害性极大。严重时宝宝则会出现昏迷、甚至死亡。但只要妈妈及护理人员了解了宝宝的体温调节特点和护理知识,细心耐心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脱水热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对于乳汁分泌不足的妈妈,可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哺育宝宝,保证宝宝有足够的水分摄入,一定要坚决杜绝人为造成的体液摄入量不足而产生的脱水热。

预防脱水热

招数1:注意开窗通风

良好的通风总是能让人神清气爽,小宝宝们当然也喜欢新鲜的空气及大自然的天籁之音。一定要在风和日丽的时候开窗通风。改善家居环境。这样避免了诸多病毒在室内长时间停留。也可以打开风扇进行急速换气,室温可能会随之降低。但是同时千万要注意不要把风扇的风直接吹在宝宝身上。切记,风扇要对着天花板或地面吹。瞬间的骤冷骤热是很容易让宝宝感冒的。

招数2:避免强光照射

“万物生长靠太阳”,此言不虚,但是宝宝皮肤娇嫩,对强光带来的伤害,缺乏像成人那样的该有的抵抗力。所以千万要注意,一定不能让强光长时间照射在宝宝身上。每天上午10点至下午3点这段时间应严格避免带宝宝外出。

招数3:注意室内降温

屋内放置冰块,或在必要时打开空调,带走部分室内热量,从而达到整个屋子降温的目的。在宝宝突然出现高热情况的时候可解妈妈们的燃眉之急。

招数4:喂食少许薄荷水

中医上讲薄荷为辛凉类解表药,具有消风散热的作用,热的时候喝上几口薄荷水,可以帮助身体加速新陈代谢,排除废物和毒素,让人觉得浑身舒畅。

薄荷在药店或超市都能方便地买到,一旦宝宝出现轻微发热情况,给他喂少许几口,宝宝会顿感清凉的。

招数5:勤洗澡勤喂水

宝宝体内水分占了整个体重的80%,所以一定要让你的宝宝体内保持足够的水分。而且有资料表明,多喝水,保持体内的湿润,对预防疾病有不错的疗效。并且喜欢喝水的人患病几率比不喜欢喝水的人小得多得多。

洗澡不仅可以为宝宝身体降温,还可以帮助宝宝全身放松。所以宝宝在你给他一个清凉的温水浴之后,精神一定会有所好转。轻微发热也会随之消退。

招数6:随时检测体温

炎热夏季,担心宝宝发生脱水热的妈妈们,可以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每隔半小时测量一下宝宝的体温,并做好相关的记录,一旦宝宝需要去医院就诊,妈妈的记录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医生准确地了解宝宝病情,为宝宝接受及时的治疗争取宝贵的时间。

篇10

【关键词】新生儿 健康教育 管理措施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国策的稳步推进通过对与新生儿管护相关的重点人群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消除或减轻影响新生儿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新生儿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1 新生儿健康教育

1.1重要性

新生儿,从胎儿脐带切断、结扎开始直至生后第28天,这一阶段医学上称为新生儿期。新生儿的28天是极为短暂的,但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胎儿过渡到新生儿,随着第一声啼哭脱离母体后,他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各器官功能要通过一系列适应性调整逐步健全起来。据世卫组织网站媒体中心新生儿降低死亡率实况报道第333号报统计:新生儿死亡占五岁以下儿童死亡总数的37%。绝大多数(75%)新生儿死亡发生在生命第一周,而且这些死亡中,25%-45%发生在生命最初24小时内。故如加强新生儿健康教育,做好新生儿管护措施的实施,对降低新生儿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

1.2健康教育内容

新生儿的家庭做为管护新生儿的基本单位,要积极争取他们参与到健康管理干预中来,这样有利于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但多数家庭缺乏管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不利于健康干预,所以掌握相应知识技能是必要的。

1.2.1基本知识

出生时的平均体重为3200克左右,出生体重达到或超过4000克为巨大儿;出生后由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可导致生理性体重下降,但一般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约7~10天体重恢复;满月时,体重增加600克以上为正常。生理性黄疸一般7~10天左右消退。脐带脱落时间一般在出生后1~2周;假月经、乳房肿大与泌乳、“螳螂嘴”与“马牙”等都属于新生儿期正常的生理现象;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纯母乳喂养可满足6个月内婴儿所需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0~6个月的正常足月婴儿如果采用纯母乳喂养或者配方奶喂养,一般不用额外补充钙剂,但应于生后15天开始,每天补充维生素D400~800国际单位。满月内的新生儿能看清楚的最佳距离为20厘米左右;充足的睡眠有助于促进婴儿发育,满月内的新生儿一昼夜的睡眠时间一般为16~18个小时;新生儿疾病筛查是在婴儿出生72小时后采集足跟血,进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等疾病的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在出生后3~5天内进行,如果初步筛查有问题或可疑,应于3个月内进行复查或转诊到专科医院,以便及早发现听力异常; 前囟(在头的顶部)是由4块颅骨相接处形成的空隙,出生时对边距离约为2.5厘米,一般在12~18个月时闭合。

1.2.2技能

婴幼儿发热时体温超过38.5℃,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如物理降温或给予退热药物。新生儿发生腹泻后,不需要禁食,可以继续母乳喂养,调整饮食,并及时补充液体,避免发生脱水。数呼吸次数,有助早期识别肺炎。在相对安静状态下,2天至2个月的婴儿呼吸次数不应超过60次/分,2个月至1岁的婴儿呼吸次数不应超过50次/分。 避免儿童发生摔落、烧烫伤、溺水、中毒、触电等意外伤害。

1.3健康教育实施措施及开展形式

疾控机构开展新生儿健康教育基线及需求调查,制定健康教育方案,对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进行评估为开展好新生儿健康教育提供实施的基本方向。

妇幼保健机构根据疾控机构提供的健康教育基本方向,为新生儿家长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及时更新及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

2 管理措施

2.1建立新生儿健康档案

在辖区内建立新生儿健康档案,分析新生儿健康信息,开展病情和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及社会、心理、行为等危险因素干预。

2.2定期健康检查

专业卫生工作者在妇女分娩后立即进行家访,是可以提高新生儿存活率的卫生战略。这一战略在死亡率高的环境中已显示其积极效果。新生儿访视,于新生儿出生28天内家访3~4次,高危儿应适当增加家访次数,主要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妇幼保健人员实施。家访的目的是早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处理,降低新生儿的发病率或减轻发病的程度。家访内容包括:了解新生儿出生情况;回家后的生活情况;预防接种情况;喂养与护理指导;体重测量;体格检查,重点应注意有无产伤、黄疸、畸形、皮肤与脐部感染等。咨询及指导。如在访视中发现严重问题应立即转医院诊治。

2.3护理管理

2.3.1出生时的护理

新生儿娩出后应迅速清理口腔内粘液,保证呼吸道通畅;严格消毒、结扎脐带;记录出生时Apgar评分、体温、呼吸、心率、体重与身长;设立新生儿观察室,出生后观察6小时,正常者进入婴儿室,高危儿送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提倡母婴同室,尽早喂母奶。新生儿出院回家前应根据要求进行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筛查和听力筛查。

2.3.2新生儿居家管理

有条件的家庭在冬季应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0~22℃左右,湿度以55%为宜;保持新生儿体温正常恒定。提倡母乳喂养,指导母亲正确的哺乳方法。新生儿皮肤娇嫩,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损伤。父母应多与婴儿交流,抚摸有利于早期的情感交流。应尽量避免过多的外来人员接触。注意脐部护理,预防感染。应接种卡介苗和乙型肝炎疫苗。

综上所述,新生儿的健康教育及管理措施应该受到重视,新生儿时期罹患的各种疾病的后遗症将可能影响孩子今后一生的幸福,如能在疾病早期进行干预,就可能防治或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沈晓明,王卫平编.儿科学,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