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智慧校园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智慧校园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学智慧校园方案

篇1

>> 基于合作博弈的CPS通信资源分配算法 例谈中学生物学基于CPS模型的STSE教育 CPS的感悟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校园系统设计 基于网络的智慧校园技术分析 基于android平台的智慧校园应用研究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云平台智慧校园建设 智能电网的CPS混合控制方法 CPS:决胜智能制造的“棋子” 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移动智慧校园”设计与实现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3D智慧校园设计与实现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智慧校园总体设计 基于体感技术的智慧校园控制系统设计 基于J2EE技术构架的校园网核心平台研究与设计 基于虚拟化技术的校园网站群平台设计 基于无线网络的定位技术及校园LBS平台设计研究 基于移动技术的高校数字化校园移动教学实践平台设计 基于云服务的智慧校园设计方案 基于Zigbee的无线智慧校园网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校园快递智慧服务系统设计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 张永波. RFID技术在“智慧校园”中的应用[J]. 软件导刊,2011,5:132-134.

[4] 张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方案探索[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2:61-65.

[5] 阮旭.物联网络智慧校园[J].信息系统工程,2011,10:144-146.

篇2

1.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覆盖面。实施学前教育第三期行动计划,共投入1600余万元,新改扩建3所幼儿园,小区配套1所幼儿园,新增班级24个,新增学位720个。

2.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各项政策。实施《区中小学布点规划(2013-2020年)》,投入1.4亿元,新建小学2所、初中1所,撤并学校5所,促进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

3.坚持普通高中优质化发展战略。投资2.6亿元新建的二中分校,完成2届招生600人,目前,已初步形成封闭式、小班化、分层式教学的办学特色。

4.加快构建继续教育体系。成立区社区教育学院,拥有3个分院、3个实践基地。组建太极剑、民乐、黄梅戏等10余个学习团队,年参加学习者达6000余人次。

5.大力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累计发放边远薄弱学校教师交通、生活补贴约250万元、乡村教师午餐补助400余万元。深化校长职级制和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共评定职级校长41人/次,核定支教、交流教师1024人/次。

6.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互联网+教育”新模式,根据区智慧学校建设规划方案,至2020年完成13所学校智慧课堂建设任务,并推进设备常态化应用工作。

7.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加强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等教育。连续举办中华经典教育、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戏曲进校园”等活动,累计参与学生逾万人次。

8.健全教育督导机制。建立覆盖中小学、幼儿园的责任督学队伍,划分督学责任区3个,配备督学13名,常态化开展日常办学行为监督。

9.大力实施教育民生工程。成立区教育民生工程领导小组,加大政策宣传。每年投入100余万元资助全区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及幼儿,做到应助尽助。

10.全力办好特殊教育。通过医教结合、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实现“三残”特殊儿童入学率100%。年均开展课外教育活动126次,送教上门平均30次/人。

“十三五”规划短板工作:“十三五”期间,因实施条件不足,试行班主任职级制改革工作搁置。目前,我局已根据2020年全区教育座谈会精神,结合制定《区中小学教师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对实施班主任职级制改革工作做了统筹考虑,即将随《分配方案》印发一并实施。

二、2020年度重点工作总结

1.稳步提升育人质量。进一步加强实践教育,先后组织开展区中学夏令营活动和第五届留守儿童夏令营活动,参加学生220余名。深入推进校园体育工作,中心学校女子足球队获全市校园足球联赛第三名,创我区女子球类运动新记录。

2.深入推进教育融合发展。大力推进江宁—跨界一体化发展战略。丹阳中心学校与南京市百家湖小学联合成立南京市百家湖小学分校。建立宁博教育一体化发展领导推进机制,以两区名义共同印发宁博教育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成立文件。《“宁博一体化”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宁博一体化”教育创新改革发展意见》等一揽子政策正抓紧制定,保障宁博教育一体化发展行稳致远。

3.不断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规范民办学校发展,首次实施民办学校七年级学生摇号派位政策。做高中招生政策宣传,今年,志愿填报二中分校人数大幅增加,录取分数线较上年上升约30分,生源质量明显改善。

4.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制定出台《区教育人才引进实施办法(试行)》,成功引进公费师范生、“教坛新星”等高层次教育人才6名。缓解结构性缺员矛盾,通过省招、选调、招聘等方式补充新教师48名。开展教师“大练兵”,先后举行教师基本功、三字一话等比赛10余次,参赛教师1000余人次。

5.扎实推进惠民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校园标准化建设,总投入约11000万元,建成并交付丹阳中心学校,按序时进度推进新市初级中学移址新建项目正。全面完成校舍维修民生工程任务,耗资474万元,完成维修面积约53345平方米。

6.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认真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为7所学校配备智慧课堂设备25套,为4所学校班级教室更换智慧护眼灯1008盏,更新班班通设备近100套等。

7.持续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制定《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今年以来,出动检查人员35人次,下发整改通知单5份,整改问题70余个。

8.全力参与防疫防汛工作。疫情期间,全系统排查人员约8万人次,在线直播教学140节课,800余名教育参与构建线上+线下“双师课堂”,保障全区16000余名中小学生“停课不停学”。防汛期间,招募348名教师全面参与防汛工作,组织局机关26人员轮流防守大堤和水库。

三、2021年度重点工作安排

1.继续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新市初级中学建成投入使用,完成年度校舍维修任务,全力推进新博初中移址新建工作,启动丹阳第二幼儿园改建和荣博幼儿园扩建项目。

2.抓实学生德育工作。加强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开展经典征文、诗歌创作比赛,举办“百年光辉历程全面建成小康”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

3.深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对接南京市江宁教师发展中心,谋划2021年宁博一体化教师发展和培训工作。持续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继续落实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活动和月报制度。

4.巩固强化校园安全。督促学校进一步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通过制定奖惩机制,探索学校保安管理新方法,提高学校保安规范履职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5.全力做好教育资助。加大资助政策宣传力度,做好资助资金发放工作,开展资助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活动,提高业务水平。

6.深入推进宁博教育一体化发展。推进“南京市百家湖小学”与“丹阳中心学校”、“南京市竹山中学”与“新市初级中学”、“南京市东山小学”与“新市中心学校”合作办学,打造融宁发展示范学校。创新教育科研机制,建立“1+x”教科研联合体。

7.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继续推进智慧课堂等项目建设工作,装备新市初级中学等设施设备,做好学校设备采购指导工作。加大力度推进智慧课堂等设备常态化应用工作,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

8.持续做好中小学招生工作。全力做好2021年中考相关准备工作,包括机构设置及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考场的设置和建设、工作人员的安排和培训、分数线的划定方案等,确保我区2021年中考顺利进行。

四、“十四五”时期总体安排

1.着力提升学前教育品质。启动学前教育能力提升工程,总投资约8000万元,实施碧桂园东苑幼儿园改建、荣博幼儿园扩建、新城中心幼儿园新建、三杨幼儿园新建等8所幼儿园新改扩建项目,新增学前教育学位约2000个。

2.大力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义务教育能力提升工程,打造标准化校园,总投资约1.4亿万元,启动新博初级中学移址新建、新城小学新建、新博中心学校扩建、薛津九年一贯制学校改建工程,全力保障本区域公共教育服务质量提升、均衡发展。

奋力推进宁博一体化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江宁名校在区设立分校,提升全区学校办学理念、管理水平、校园特色、队伍素养和办学品质。积极搭建宁博教科研联合体,联合开展跨区域教科研活动,努力提高全区教学质量。高效实施师资队伍素养提升工程,实行教师跨区域支教交流、挂职锻炼和专题培训,促进学科骨干专业发展;选派管理和教学骨干到江宁学校跟岗学习。积极探索宁博师资双向流动机制,等高落实教师考核待遇保障。

4.加快提升德育水平质量。就近依托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基地开展研学旅行实践教育;把“一校一品”特色德育纳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培育一定数量的学校德育品牌;提升德育工作研究水平,每年申请不少于1项以上市级德育研究课题。

5.不断发挥社区学院协同作用。融合社区教育资源,建设开放融合、相互衔接的社区教育体系。拓展成人教育平台,加大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满足各类人群的教育培训需求。提高社区教育的覆盖率,实现社区教育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6.持续重视特殊教育。建立残疾少年儿童入学评估长效机制,落实有效分类指导入学举措;完善特殊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篇3

课堂上学生们分成多个四人小组,每组同学都围坐着,人手一个iPad。数学课上算旅游出行日期,科学课上看学生在家做的小实验视频,检测大气压的存在,社会课上为波斯湾地区画石油输出路线图,语文课上探究苏轼写短文的背景知识……这是近日宁波东恩中学智慧课堂展示研讨课课堂一景。

当天的社会课,1716班每个学生都在使用iPad参与学习活动。学生们运用iPad进行互动学习已经驾轻就熟了,做题、表达、搜索信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都可以通过iPad呈现。

这节课,谢景备老师上的是地理课“石油宝库”。“同学们,请你们通过画路线的形式,给波斯湾地区的石油进行输出。想好输出去哪个国家,请画出经过的海峡和路线。”谢老师的话刚落下,在大家的手里,iPad也开始大显神通了。一会儿工夫,就看到讲台前的白板上已经有小组同学上传了第一份作业,接着是第二份、第三份……

5分钟过去了,所有同学的作业都传了上去。谢老师随机点击作业,大屏幕上显示这小组石油输出去日本。谢老师请小组同学进行了介绍,课堂讨论环节开始……

“平板电脑课堂可以当堂呈现学生课堂作业反馈,还可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价也是很好的补充。”谢老师说出了她最大的感受。

数字环境改变传统教学思维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学校教学也开始从传统的数字校园向更高阶段的智慧校园迈进。数字环境下,改变的是老师的传统教学思维模式和评价模式。学生分组而坐,传统课堂上的课本、粉笔、黑板用得较少,取而代之的是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当老师提出问题时,不再是单一学生作答,全班学生都可通过点击屏幕,输入各自的答案。“智慧课堂最大的好处是通过测评系统能够在课堂上实现学生答题,选择,并能快速生成统计结果。对数学学科而言,及时呈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个很方便。”一位数学老师坦言,“能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及时调整授课方案,从而能更有针对性的教学。”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智慧课堂让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立体和动态化。”东恩中学校办负责人介绍道,“以往传统的评价模式比较单一,智慧课堂最大的亮点就在于能用直观的数据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水平,让老师对学生的认知度更加清晰,评价更立体和具体化。通过智慧课堂建设,信息技术和课堂教育高度融合,让学生个性化发展。”

信息技术推动课堂与时俱进

“这是我们小组的解题思路,讲解完毕。”台上的一名同学上传完他们组的解题思路,刚讲解完,不用等老师点名,其他小组的同学都已经看到了,进行了及时的回应和补充。“我们小组有补充,这道题是这样的……”

授课的老师可以看到每个小组的解题思路,每个小组都能看到其他小组的解题思路。智慧课堂上,小组发言讨论积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良好。崭新的课堂合作,让学生朝气蓬勃,自信满满。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点亮了,教师时而是观察者,时而是引导者。这真的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智慧课堂上运用iPad可以搜索大量资料;学生的小组讨论下开展合作学习;以生为本的课堂开展自主学习……智慧校园建设引领下,东恩的智慧课堂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今年,宁波市智慧教育提出“人人,时时,处处”可学的泛在学习环境的蓝图时,东恩中学提出了“基本普及信息化教育,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培养一批适应信息化教育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的智慧得到应有的发展”的方向。

据了解,东恩中学自2014年1月开始构建智慧校园蓝图以来,从最初的在几门学科中构建空中课堂,让学生可以在家里进行在线答疑,及时拓展学习的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学校的空中课堂成为海曙区的空中课堂基站,寒假将至,空中课堂又将成为学生自学的热门平台。2014年11月,东恩中学被评为宁波市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在今年的教学研讨月中,学校以智慧课堂为切入点,推出语文,数学,英语,社会和科学等5门智慧课堂课展示。借此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当信息技术撬动了课堂,课堂就必须与时俱进。智慧课堂建设,关键还是在教师自身。要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的融合,既要排除机器的干扰和牵制,又要最大限度发挥智慧课堂的优势。新技术用与不用之间,掌控全在老师。”学校负责人坦言。

电子书包让自主学习更有趣

“要是当初我的老师是这么教的,我就不用死背数学公式了。”在杭州采荷二小的报告厅里,一堂以电子书包为载体的课堂教学课,学生全程用平板电脑上课,而且所有练习都在Pad上完成,让前来听课的老师和学生都惊叹不已。

Pad课堂、未来教室、翻转课堂、智慧课堂……“同学们,你们昨天通过微课预习《梯形的面积》这一节课的内容了吗?”上课伊始,主讲的采荷二小陈春良老师就没有如传统课堂上那样,直接切入主题开始上课,而是询问了学生是否已用提前录制好的微课进行预习,接着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开始讲该堂课的知识点。

在现场引起骚动的练习题环节。陈老师在讲完知识点后,通过电脑将练习题发到每个学生手中的Pad上,学生可以在Pad上计算、打草稿、擦除错误的答案。而在最前方的大屏幕上,每个学生完成题目的进度都看得一清二楚。甚至在学生提交练习后,陈老师在第一时间就通过电脑得出了每道题的正确率,以及学生答题情况的统计。早在1998年,采荷二小就在杭州率先进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尝试,在当时引起轰动。如今,采荷二小更是将信息化工作重点放在智慧课堂的打造上,在数学学科方面制作了大量的微课放在网上供学生学习,并于2014年9月引进电子书包,率先在五六年级学生当中开展相关课程。

篇4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内涵发展;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2-0023-03

五年制高职教育是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施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于一体的专科层次职业教育。

作为一种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五年制高职具有独特的学制优势:它通过对人才培养系统的设计规划,提高了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益,有利于培育学生良好的技术技能与职业素养。江苏五年制高职教育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比较瞩目的办学业绩,也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同。时至今日,五年制高职教育已从规模发展进入全面内涵发展阶段,回顾、总结、审视其发展历程和办学经验非常重要,也非常迫切。

一、标准是基点――制定科学、规范的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系列标准

有专家指出,现在是一个“标准驱动的时代”,质量标准已成为与人们生产生活、学习工作各领域密切相关、必要且重要的元素。要提升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制定科学、规范的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系列标准”不仅是题中之意,更是应有之举。作为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标准”将引领五年制高职校的发展方向,明确学校改革发展的内容,增强学校的治理能力和办学特色,承载并表达属于五年制高职特有的教育哲学;“标准”将规范五年制高职校的办学行为,树立学校改革发展的信心,规避学校发展中的失谐与偏越,推动学校管理走向现代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

围绕教学质量这一学校工作的灵魂与生命线,五年制高职校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形成合理的发展期待,并在充分研究借鉴与实际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估要求和学校发展实际,制定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师资建设”“教育教学评价”等一系列适合自身、规范科学的质量标准系统。质量标准制定过程中学校要积极吸引五年制高职的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要鼓励和邀请教师员工、学生家长、专家学者、行业企业代表等共同参与到学校质量标准的研制中。同时要妥善处理好“标准”指导性与操作性、连续性与应用性的关系,并以“标准”为依据完善、健全学校教育教学评估体系,推动学校系统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例,应围绕“服务产业、依托行业、联合企业”进行专业调研,全面了解区域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及高新技g等产业的用人需求,根据调研情况绘制学校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吻合度图表,并分析对比专业岗位与学校教学间的差异,依托相关行业的职业岗位标准进行人才培养方案标准的制定。建设中要以重点专业为抓手,围绕专业标准进行重点建设,并在优势累积中形成特色。学校与企业都作为办学主体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核心课程及配套校本教材,共同实施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方案要以实践教学为重点,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连贯性,并构建与之适配的文化知识教育、专业理论教育体系。

二、课程是核心――构建中高职衔接、多元互通的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

提升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必须抓紧课程这一“核心”。实际办学中,对五年制高职长学制优势的认识模糊不清,对五年制高职办学规律与人才培养规律的研究探索不深,致使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因此,我们要以课程为核心,积极构建中高职衔接、多元互通的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

构建中高职衔接、多元互通的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必须充分认识与发挥五年一贯长学制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五年一贯长学制有利于培育学生良好的技术技能与职业素质。江苏五年制高职以初中毕业生为教育起点,五年连续的学习时间为学生职业意识的树立、职业素养的养成、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长学制也能够有效延长技能训练的时间,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相关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较复杂的技术技能。五年一贯的长学制也有利于提高五年制高职校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五年一贯制能够对人才培养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便于根据专业特色优化教育教学过程、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的训练,增加有效教学时间,避免教学过程中无效的淘汰选拔、教学内容的重复等造成的学时浪费,利于中高职课程的有机衔接,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我们要在办学实践中提高对“五年一贯制”的认识,加强研究,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与规律,系统总结五年制高职育人经验,建立与五年一贯制相适配的课程体系和教学管理常规,并在实践中走向规范、形成特色。

构建中高职衔接、多元互通的五年制高职课程体系必须明确专业与课程建设特色化的方向,主动对接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实际要求扎实推进专业与课程建设。学院要从整体出发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围绕“服务产业、依托行业、联合企业”优化升级学院的专业与课程,在工学结合与产教融合中促进专业与课程的品牌化发展。应牢牢抓住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培养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为高质量的人才培养保驾护航。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体现中高职有机衔接、多元互通的要求,体现文化与技能并重的方向。在学习吸收国外课程开发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地区特点着力构建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情境化”五年制高职课程教学体系。通过行动导向,以情境教学带动五年制高职专业课程的开发。同时要加强顶岗实习的管理,使之紧密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展开。校内实训基地“引企入校”,校外实习基地“领校进企”,通过实境育人,校企融合加快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三、师资是关键――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五年制高职教师团队

如何推进师资建设是提升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在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下,五年制高职在师资培养方面开展了许多活动,也取得不少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反思。比如,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相对薄弱,优秀教学团队的建设仍需加强,师资培训的有效性尚待提高,教师个性化发展及学校特色发展的关联度还需加强等。

破解这些师资建设中的难题,首先要充分发挥学院联合办学优势,依托学院专业协作委员会等平台,加强协作交流,提升学术素养,打通职称评审瓶颈。第二,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内培为主,外育并e”的方式加强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育。通过参与五年制高职教育研讨班、学术会议,参加五年制高职教学技能大赛,引导教师做好职业规划等多种方式拓展教师事业,提升教学能力,增强教学实效。第三,通过创建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优秀教学团队评选等活动,积极发挥名师与优秀专业教学团队的示范引领作用。第四,加强师资建设研究探讨,基于“终身发展”理念、构建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吻合、与学院品质发展适配的长效校本培育机制。

具体的做法:依托学院搭建的平台,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按照“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名师引领、骨干支撑、专兼结合”方针,培育高素质、专业化的五年制高职教师队伍。各分院应完善骨干教师培养绩效考核制度,鼓励在职教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引导骨干教师参与部、省、市级教科研项目,在课堂和车间的“两栖”状态中打造专任教师的实践技能。建设分院、学院、市、省各层级“名师工作室”,使其成为承担行业内技术攻关、技能研发、成果转化、传艺带徒、技能培训等重任的重要载体,把工作室建成名师成长的摇篮、热点问题研究的中心、优质资源整合的基地、优秀成果展示的舞台。制订完善优秀教学团队实施意见,以骨干教师为核心,引进能工巧匠,形成优秀教学团队,并采取与高校知名学者、教授组建联合教学团队的方式,以项目、课题为载体,实现优秀教学团队的“借梯攀升,快速成长”。

四、智慧校园是推手――促进五年制高职教育深层变革

篇5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A-0013-03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看似很平常的话,其实内涵丰富。校长的“好”体现在自己的实践中,体现在自己的学习中,体现在自己与师生的成长中,体现在管理的创新中,体现在努力构建和谐校园的教育行为中。通过在校长岗位的多年工作实践,我的体会是:校长要在办学中成长自己,在感悟中创新办学,在创新中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一、善于学习。成长自己

我们都知道,要办好一所学校是靠多方面因素的,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靠的是校长的智慧。校长的智慧可谓重要。校长的智慧来源于校长的成长。何谓校长的成长?校长的成长是在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学习,是在追求办学质量的整体效益不断提升中学会读。我们遇到困惑,而我们能积极学习,努力思考,大胆探索,然后产生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的顿悟,我们自己仿佛找到了要追寻的东西,仿佛自己长高了,仿佛自己站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这样的螺旋式的不断追求、不断提升中,校长生成了智慧,学校在不断发展。这就是校长的成长。

积极学习是校长成长的基础。校长要让自己有读书的习惯,有阅读的热情。努力思考,是校长成长的途径。校长的深层次思考最重要,它起到让学校寻找到一条优秀办学之路的基础作用。

大胆探索是校长成长的关键。没有探索就无发展可言。尤其课程改革,没有模式,没有前例。怎么走,如何做,都要靠我们去摸索,去探路。但是,学生如此现实地存在于我们面前,我们不可能用他们的学业发展来做“试验”。因此,这种探索必须是成功的。由此,校长的这种探索要求具备更多智慧和科学精神。

二、创新管理,构建和谐

(一)积极实施管理文化,创新性地办好学校

我校的管理文化内涵为:以人为本,刚柔相济,制度管事,榜样育人。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校长师生都在此经历生命的历程。以人为本是我们的管理核心。机制上,我们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到人,行政人员人人有责任区。制度上,我们经过教代会制定并完善了一整套适合现代办学的管理制度。如在制定《管理文化构建实施方案》前提下制定了《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教育教学科研总体方案》、《课程纲要》、《校本教学研究制度》、《教职工期末等级评估细则》、《“免检教师”评比细则》、《首席教师评比方案》、《奖励补充细则》、《聘用教师实施方案》,还制定了“师德一票否决”等规定。我们注重总体管理与分项管理相结合,使制度的落实做到“常规从严,措施从新,突出实效,落实到位”。我们注重倾听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注重各项工作管理的刚柔结合。制度是文本性的,但人却是情感性的。一方面,校长注重关心教师们的工作生活及学习需要;另一方面,我们积极采用各种激励措施。例如,开展“免检教师”评比活动,评选教学和考勤方面的“免检教师”。几年来,已有近40人次获得“免检”,有的教师发展成为“双免检”教师,有效地树立了榜样。我们坚持开展“十节好课”评比活动和“随堂听课、课后评课、评后叙课”的常规教学管理,把科研管理与教学管理结合起来,促进了教育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二)努力构建教师文化,创建教师人与职业的和谐

我们将教师文化内涵定为:“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宽知识、大信息、高水平、显风格”。我们把人格教育作为师德教育的主要内容。让教师们充分认识到,我们既然选择了这样的道,就必须遵守这个德。把驾鹤路小学的教师培养成为具有优良人格魅力的专业人,是我们的师德教育目标。我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活动,其中有:“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我校的发展向何处去”问卷活动,“人格教育从小节做起”的讲座活动;组织教师们和学生一道开展了“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心声自我反思;在学习型小组中开展了生动活泼的“我们离好老师有多远”的论坛活动;等等。促进了我校教师形成优良的职业道德。

我们制定了《教师文化构建实施方案》,把教师队伍引向了专业化道路。我们出台了《教师分层培训方案》,纵向分层和横向分层相结合积极开展校本培训。

1.校本教研模式。

我校构建的校本教研模式为:让教学研究“在提出问题中进行、在学习培训中进行、在开展分析中进行、在交流展示中进行、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在解决问题中进行”,即“问题研究”模式――把学术形态转变为教学形态,把理念落实到行为中。

2.建立机制。(见图1)

(三)构建班级建设文化,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我们的班级建设文化为:人人为班级争光,班班为学校添彩。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园地,让每一个班都成为独具发展风格的优秀集体,让每个孩子在班集体中健康成长,是我们的追求。

我们把“外倾、随和、负责、创新”和“生活上自理、行为上自律、学习上自主”作为培养健全学生的目标。在这个培养目标下,以“实、活、新”的理念开展德育工作,并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抓班级建设,培养学生优良品质。

班级是学生优良品质形成的重要基地,我们设制了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制,班级管理的具体事务落实到人。结合学校的特色文化,通过各班自己制定《实施“美的教育”班级建设方案》,做到既有统一的常规管理,又有各班个性化的实施“美的教育”的好办法,做到一班一风格,班班有特色,充分体现以班为本的发展思想。

2.寓德育于特色活动之中。

学校在各班各项活动中,注重渗透美的教育,制定了《美的教育实施方案》,综合体现在四大块:读书活动、学生论坛、社会实践活动、艺术教育。读书活动:塑造高尚灵魂;学生论坛:培养外倾、负责、创新品质;社会实践活动:培养探究、创新精神;艺术教育:熏陶品质,净化心灵。

3.内拓外延,落实阵地建设。

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好坏,与家长本身的言行和对子女的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我们学校在每届新生入学时,都举办家长讲座,向家长讲解未成年人心理特征与正确的教育方法,努力提高家长的科学教育水平。我们分阶段发放《家校联系卡》,常规性加强了学校与家长的紧密联系。此外,我校还开展评选“好家长”活动。这样,把家庭教育的积极因素引进学校,增强了学校的活力。

加强学校、社区“教育合作伙伴”活动管理,及时召开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听取来自家长们对学校发展的建议和意见。同时,每学期及时做好教师访百家的工作,与鱼峰区巡警大队、鱼峰区交警大队紧密联系,开展了大量活动。尤其是在与鱼峰区交警大队联合开展的“新交法与我们”的主题式实践活动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柳州电视台的“红绿灯”

栏目两次做了专题报道,我校得到了鱼峰区交警大队的赞赏,并成为了交通安全示范学校。

以上活动构建了稳固良好的学校与家庭、社区的教育合作伙伴关系,使我校德育工作得以蓬勃发展,并充分体现了我校“活的教育+美的教育”中丰富的内涵。

(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积极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文化

我们的课堂教学文化内涵为:实施课题化教学,凸显“双基落实、师生互动、思维活跃、情感交融”。“课堂教学有活力”是我校课堂教学文化的积淀,如何更有效地拓展和提升,使我校的课堂教学成为实施“活与美的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一直在积极思考和大胆实践。

一直以来,我们走课题化教学的发展道路,将科研课题研究与问题行动研究相结合,将教师个人研究的主题与集体研究主题相结合,形成了以“教师学习型小组”、“教研学习小组”整合形式开展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的良好氛围,建构了适合我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模式。教师们形成了在研究状态下的工作方式,逐步实现教学科研一体化,抓教学、促质量、创特色、求发展,感受并共享教育的快乐。

我们通过以下几方面打造课堂教学文化特色。

1.以常规推进创新。

我们重视教学常规的落实,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中,关注平时的检查和实效。我们根据课改新理念自行设计了“框架式、理念新、设计巧、交互性”的备课册,把“随堂听课、课后评课、评后叙课”纳入课堂教学常规管理中,在常规检查中注重课堂教学三环节:即备课三看(一看设计理念,二看教学教法,三看创新亮点),上课三显(设计显理念,细节显素质,双基显效果),叙课三讲(一讲教材教法,二讲目标达成,三讲教后反思)。

2.以科研提升文化。

三年来,我们借助课改,以科研为先导,积极开展了“儿童解决问题思维策略研究”、“创新教育――自主:指导学习”、“学会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能力发展”等课题研究,构建了我校前后两个阶段开展科研的模式: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3.以理念构建模式。

在课改中,我们以新的课改理念作支撑,注重把理念落实到办学行为中。我们构建了“活的教育+美的教育”办学特色。我们坚持把科研与校本教学研究整合开展,构建了校本教研模式。近年来,我们又在“读讲精练”教学法上作了有效探索,促进了课堂教学不断朝着“基础实,教法新,学得活”发展。

4.以校本课程促进发展。

我们在改革学科课程的同时,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我们把“思维训练、艺术教育、综合实践”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三大模块”,通过借助周边企业建立“劳动基地”,组织学生开展大量综合实践活动,对艺术教育常抓常新,有效地对国家课程培养学生能力的不足部分进行了补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几年来,我校毕业生受到许多初中学校的欢迎,许多初中的教师对我校学生的评价是:思维非常活跃,学习习惯优良,综合素质很强,发展前景可观。

(五)努力构建校园建设文化,因地制宜建设美好校园

校园可以理解为人与物、软件与硬件建设、外显与内涵文化融为一体的广义概念,也可以是一个狭义的学校之园的概念。教育人的地方,就应该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相结合的地方。我们的校园建设文化内涵为:建设一个融育人、艺术、园林、娱乐为一体的优美校园。

篇6

一、智慧融通,确立学校发展特色

大学教师的长处在于以学术思维为基础的具有穿透力的理性审视,中学教师则侧重实践应用,以熟练掌握具体问题的解决策略见长。如何在具体工作情景中激活这两种不同类型的智慧并使之有效结合起来,是合作双方面临的首要问题。

对话是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在有效的交流与沟通中可以促进大学智慧与中学智慧的融合贯通。我们召开了一系列由校领导、骨干教师和驻校专家共同参加的研讨会,畅谈学校的发展历程,总结和传承历史经验;列举当前存在的问题,会商解决方略;畅想未来,探讨学校发展的潜力。

我校始建于1946年,经过60多年的发展,学校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20世纪80年代末,陈家忠校长就带领全校师生进行了“校园文化建设”;20世纪90年代末王琪校长提出“绿色生命教育”的理念,并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进入新世纪,学校领导班子又提出了“幸福校园建设”的办学理念,引导师生享受教与学的过程所带来的欢乐和幸福。在多年的发展中,汉沽一中把“校园文化”、“绿色生命”、“幸福校园”的理念逐步落实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形成了“以人为本,和谐共生,全面发展”的办学风格。

在广泛对话、沟通与交流的基础上,在天津师大专家张明琪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理清了学校的发展脉络,并确立了学校发展的特色―――“生态教育”。狭义的生态教育是指生态知识、生态理念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属于生态学教育的范畴。广义的生态教育是指在生态理念指导下进行的一种育人模式的改革。它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及其所处环境视作一种特殊的生态即教育生态。它强调以生态的理念来观照、理解、阐释复杂的教育问题,并以生态建构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实践。它整合并优化学校的各种要素,在错综复杂的交互关系中建构平衡稳定的教育教学系统,创设和谐共生的教育环境,以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均衡、可持续发展。这是一种基于生命与环境交互关系的育人模式。我们特色学校建设所引用概念是指广义的生态教育。

“生态教育”发展特色基本确立之后,我们又邀请天津师大的学科教学论专家仲晓敏教授、教育学专家康万栋教授以及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教育理论专家王毓研究员,与天津师大驻校专家张明琪老师和全校骨干教师一起论证汉沽一中生态教育发展特色的内涵和外延。来自不同专业、不同院所的专家对学校特色发展所做的不同角度的论述,丰富了我们的教育思想,使我们的办学方向更加明确、清晰,也更加执著、坚定。2011年年底我校“生态教育”特色高中建设获得天津市教委的高度肯定,成为首批市教委支持建设的特色高中学校之一。

二、视域融合,审视课堂教学生态

中学教师常年生活在相对固定的学校环境中,视域往往受限于本学校或本地区的教育现实,逐渐形成某种固定的思维路径与认知方式,这是一种“惯习”。惯习的存在,使教师们在理解教育现象时常常出现偏差,也会形成“偏见”,而偏见的存在又导致了视域盲点,对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视而不见。相比较而言,在专业领域内大学教师的视域更宽阔。促进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的视域融合,就可以打破对工作的惯习式理解,消除视域盲点,消解偏见,使教师们有机会走进学者的世界,立足于“他者”审视“自我”,立足于“他校”生成“本校”。

我们开展了教育经典阅读活动,用学者的全球性视野引领我校教师审视具体问题的眼光。我们在全校开展阅读同一本书活动,学校购买了《有效教学最需要什么》一书,人手一册,探讨有效教学最关键的步骤,有效教学最需要关注的细节,有效教学最需要关注的问题,有效教学最重要的因素,有效教学最核心的取向。在全校教师阅读、研讨的基础上,我们请天津师大驻校专家张明琪老师进行了题为“有效教学设计”的讲座。

2011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后,学校按预定计划分阶段分层次渐次实施教学改革方案。学校制订了“汉沽一中学生课堂行为规范”和“汉沽一中教师课堂行为规范”两个文件,并且研制了“课堂教学规范程序图解”,让全体教师学习贯彻、使用。推行集体备课,既要求教师各自承担独立的任务,又有组织地进行交流、合作和研讨,并在一定时期进行系统整合。此外,还重点开展了“有效教学的课例研究”活动。

为了使课例研究活动取得实效,除了要求学科组教师群策群力精心准备外,我们还特别聘请了天津师大的专家来汉沽一中听课、评课,畅谈教学规范与教学艺术。全校所有教师都聆听了专家们面对面的直率而坦诚的评课,宽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度的理性阐释令教师们折服,对课程的熟悉程度与敏锐的洞察力又令教师们惊喜,批判理性的光芒和超越陈规的胆识更是深深地震动了教师们按部就班和习以为常的惯性思维,大家认识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2012年春季新学期开始后,更加注重生态课堂的建设。针对学生的现有水平,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取分层教学、学案导学、合作探究、讲练结合等教学方式,逐步探究符合我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而构建以生命、生本、生活、生动、生成为核心的“五生课堂”。生命课堂,强调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关注学生终身学习,是在师生间开展充满生命活力的思想、文化和情感交流的课堂。生本课堂,提倡以学生为本,是顺应学生天性、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和主体性地位的课堂。生活课堂,强调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贴近学生生活、充满生活情趣的课堂。生动课堂,呼唤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是充满灵动、灵活、灵性的课堂。生成课堂,追求教学的开放延伸,是学生自主地对知识与观点进行同化与顺应的课堂。就“生态教育与特色学校发展”的问题,我们请天津师大驻校专家张明琪老师进行了专题讲座,并在今年3月开展了“五生课堂教学的课例研究”活动,继续聘请天津师大的专家来校听课评课,这一次专家团队的力量又增强了,在服务滨海的专家成员之外又邀请了英语教学论专家王静教授、物理教学论专家许静教授和政治教学论专家姜瑞华老师参加了活动。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经常性地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在对话中视域悄然融合,而多重视域的融合又产生了“共振”效应,教师们感到收获很大。

三、力量聚合,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我们非常重视多种力量聚合之后所形成的新的力量对教师和学校的影响。每次备课、说课、讲课、评课活动之后,我们都要求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以此激发其内在力量的生长。“有效教学的课例研究”活动和“五生课堂教学的课例研究”活动之后,都要求教师在学科组内部就课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同时提交3000字以上的教学反思总结报告,并进行评奖,召开典型经验交流会。

在学校外部力量的引入方面,我们除了重视天津师大专家的自身力量之外,还特别倚重天津师大这个教育界的高端平台,倚重师大专家团队在教育界因广泛联系而生成的隐性资源。例如驻校专家张明琪老师在论证我校课堂教学生态问题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广泛的调查访问活动,然后将调查的结果反馈回来,拓展了我们思考的空间,在学校生态教育问题决策时起到了重要作用。

篇7

而江宁区的德育,就如同这片大地孕育的金箔手艺。德育工作的开展如同金箔工艺品的制作过程,需慢慢地打造、雕琢;教育人拥有的德育情怀就如同金箔手艺人对这项手艺执著的坚守与探索。不过德育这项“手艺”比金箔制作要求更严格、更细致,它是全员出动、全过程参与、全方位推进。它的理论不断创新,它的工作机制更健全,它的育人模式更丰富。

把握时代脉搏,推进德育创新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灵魂。社会转型期的学校德育要赢得主动,就必须把握时代脉搏,推进德育创新。

学校德育是主体参与的德育。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学生、发展学生。因此,德育必须摒弃“高大全”的德育目标,远离“假大空”的德育活动,使全体学生由德育的边缘走向德育的中心,由德育的客体变为主体,由德育活动的旁观者成为德育活动的实践者、体验者,使学校德育真正成为学生主体参与的德育。

学校德育是珍爱生命的德育。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川教授曾说:“用生命教育超越和提升道德教育。”学生是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人,学校德育应当唤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尊重、珍爱、欣赏和敬畏;引领学生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教会学生远离意外伤害,学会自我救护;尊重他人权利,维护集体利益;善待自然生物,保护生态环境。

学校德育是走向生活的德育。道德存在于生活之中。学校德育绝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德育内容及开展的活动应当符合学生的需求。但学校德育又不能简单地还原学生的生活,而应当是对学生生活的提炼和超越,从而促进学生道德潜能的最大限度发展,引领学生主动、快乐地生活,理智、有创意地生活。

学校德育是全员育人的德育。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和学生潜能的激发者,学校的教职员工都应当成为学生生活的楷模;应当引领学生参加愉悦身心的活动,激励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教益;应当通过不间断的“点拨”和“告诫”,引导学生自我矫正,修正不足,战胜挫折,走向成功。学生的成长还需要家庭的精心呵护和社会的高度关注,通过家校联动,实现合作育人。

学校德育是面向全体的德育。人的智慧是多元的,语言智慧、音乐智慧、逻辑数学智慧、肢体动觉智慧、空间智慧、内省智慧、自然观察智慧,构成学生才智世界的“七彩阳光”。多元智慧,多样人生;因材施教、人人成才。每一位学生都是可堪造就的“良材”,德育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价值,开发自身潜能,发挥“材质”极限,使所有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优化工作机制,强化专业引领

有效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创新、优化德育工作机制,实现德育工作诸多要素的最佳组合,发挥德育工作的引领作用。

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估制度。我们修订了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估方案和评估细则,每年对全区中小学进行一次德育工作的全面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校长评优、晋级,评比先进学校的重要依据。

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的激励制度。积极开展优秀班集体、优秀班主任的评选活动,在每年一度的全区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上给予表彰。同时大力提高班主任津贴发放标准,加大对优秀班主任的奖励力度。

建立健全德育专业化的引领制度。为了引领德育工作者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我区在全市率先设立了德育研究室,抽调经验丰富、有较强研究能力和理论功底的德育工作者担任德育研究员,专门开展德育研究工作。同时,在全市又率先建构了“德育带头人”的评选机制,下发了《江宁区“德育带头人”“德育骨干”评选办法》,引领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从事班级管理、团队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及学校德育管理与研究的教师走专业发展的道路。目前,我区已进行了三届“德育带头人”的评选,共评出德育带头人150名,每人每月给予专项津贴200元。

建立班集体建设制度。班级是学校教育的“组织细胞”,是学生成长的文化、制度环境。充满生命活力的班集体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展示每个成员独特价值和个性的舞台。多年来,我们把班集体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的重要抓手,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确立良好的道德观念。为此,我们积极推出了《江宁区中小学班集体建设实施意见》,制订江宁区班集体建设实施方案和先进班集体评比标准,并通过现场展示、典型引领等方式,在全区逐步推开,以全面提升我区班级管理水平,为全体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更加和谐的环境。

江宁高级中学熊代厚老师潜心研究班级管理工作,将自己从事班主任工作十多年来的经验汇编成书—《守望成长》,把一位班主任守望成长、守望教育的真实写照奉献给了大家,为班主任工作增添了爱的底色。

丰富育人模式,彰显德育魅力

几年来,我们不断总结我区德育工作业已形成的特色和经验,不断丰富育人模式,以期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彰显德育的魅力。

活动育德—构建以活动为载体的养成教育模式

学校依托各级各类学生组织和社团,通过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寓德育于活动之中,让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承载育人的功能,使学生的良好品质、良好行为习惯在活动中得以养成。

活动育德,对学生而言,是亲身体验、经历、感受,是一种自内而外的自我教育;对教师而言,更多的是策划与指导。活动育德的核心是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引领学生投身实践活动,让道德教育植根于生动、丰富、现实的生活世界。这种内心体验的积聚,内化为自我意识,进而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竹山中学、天景山小学、谷里小学等学校通过开展体验式主题班会、野外穿越、少年军校、安全体验馆等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一次自内而外的内心情感体验,经历一次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铜井小学、上元小学等学校通过“学校技能岗、家务劳动岗、社会服务岗”以及“按需设岗、由事定岗;技能设岗、竞争上岗;按人设岗、轮流换岗”等方式,积极开展育人活动,使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获得体验、得到锻炼、受到教育。秦淮中学、淳化中学、上峰中学、东山外国语学校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引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通过竞争上岗、任期考核、轮流换岗,实行班级部门化、学生公约化管理以及班级值周制,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并在自主管理中丰富体验,实现自我发展。

此外,禄口小学、百家湖小学、实验小学积极开展读书活动,通过“书香学生,书香教师,书香家庭”等系列读书活动的开展,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育人教书、读书做人”的特色,提升了学生、教师、家长的文化素养。铜山小学、科学园小学、上坊小学、土桥小学组织开展科技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科技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科技活动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设想,勇敢实践,密切人际交往,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品质。

文化育德—构建以学校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育人模式

教育需要文化来滋养。江宁高级中学、天印高级中学、翠屏山小学十分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把学校文化视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通过省市实验小学、示范初中、星级高中的创建,建设“绿色校园”“文化校园”“平安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营造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

百家湖中学、东山小学围绕班级形象设计和学生群体的个性追求,着力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班级文化。班徽、班花、班歌、班训由学生根据自己班级的特色进行设计,体现了学生们的成长愿望和价值追求;小小图书角、图书橱、生物角、知识角为学生了解课外知识提供了“窗口”;大家轮流在“小小气象站”公布今日气象,提醒同学们注意天气变化;“才艺大比拼”—展示的是学生们引以为豪的作品,包括优秀作文、书法绘画作品等;“飞扬的青春”—抒写的是同学们青春的激情,展现的是同学们青春的风采;“心得感想区”—供学生把当天所学的心得与感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出来、画出来,与同学分享……

课程育德—构建以德育课程为主渠道的道德学习模式

寓德育于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教书”的同时更关注“育人”,注重发挥课程实施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专业教师进行德育的主渠道是系统的品德与生活课、品德与社会课、思想品德课及思想政治课;班主任进行德育的主阵地是活动化的主题班会课;学科教师则在各自的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学校结合自身优势,形成独特的校本课程,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提升教育水平。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资源,从而汇聚、提炼和彰显学校德育亮点。校本课程的实施,满足了学生成长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了“千校千面”的良好格局。

上元小学构建了一个从品德课程出发,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为一体的课内外整合的德育模式,即“德育大课堂”。在课内外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重建学校公共生活,为学生创造一个践行道德的平台;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开通课程走向课堂以外生活的渠道,让学生在生活中“躬行践履”。

临江高级中学针对高中学生身心特点,编写了《心灵成长十堂课》校本课程,从生活上、心理上、学习上关心和帮助学生,使他们找到自信,防止他们因隐性伤害而对社会和自己失去希望,走上自暴自弃的道路。

评价育德—构建以多元评价为导向的激励教育模式

构建各种形式的学生自评、同学(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一系列多元化评价体系。在评价的定位上,将评价作为改善教师的指导、改进学生学习的手段,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理念,突出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在评价的内容上,重视过程化、多样化(主体、角度、尺度)和质性评价,强调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不是只重视活动结果的验收式评价,而是重视学生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学生在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是否积极投入,努力探索、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主动地与同学讨论,等等。在评价的原则上,坚持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知情意行结合原则、民主性原则、个性差异原则。在评价的方法上,采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成长资料袋、学生作品分析等。上元小学、竹山中学的“新三好”评价,实验小学的“三卡”评价,东山小学的“七色花”评价,科学园小学的“五星争章”等展示性评价模式,全面营造了一个竞争、合作、创新的评价氛围,多角度、全方位地引导每个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评价活动,形成了人人奋进、个个争先的良性竞争机制。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得以展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得以认可。

篇8

AMD推出中文版Activate!网站,近500名中学生将接受培训

本报讯 7月5日,AMD正式宣布推出中文版Activate!网站,并将在北京市第一所专门为农民工子女创办的中学―北京蒲公英中学开办研修班。Activate!是一个在线互动平台,主要面向13~15岁青少年,致力于帮助和指导青少年轻松设计及编写视频游戏。Activate!通过校园网访问,网站内容包含游戏制作教程、游戏范例,以及用户制作游戏的图集。

此次Activate! 活动的开展是AMD公益旗舰项目AMD Changing the Game计划在中国的首个重大举措。该计划旨在帮助青少年提高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各方面技能,并通过培养青少年开发与生活相关的具有社会内容的数字游戏,来鼓励他们提高在日常生活中的创新能力。AMD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郭可尊女士表示:“蒲公英中学的这次活动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合作,它将教会学生掌握重要的技术技能,并可能最终帮助他们成为未来中国不断增长的IT经济领域的卓越贡献者。”

此次活动中,AMD还为蒲公英中学捐赠了30台基于AMD 速龙II X3 425处理器的方正电脑,并安装在该学校的电教室中。

郭可尊(左)向蒲公英中学郑洪校长捐赠电脑

网商岛岛加入惠普“惠商计划”

本报讯 近日惠普宣布,经营“桃之夭夭”系列美容美体产品的网商岛岛正式加入惠普面向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惠商计划”。岛岛选用的是价格为900余元的HP Officejet 6000商用喷墨打印机。据岛岛介绍,HP Officejet 6000不仅提高了打印员工培训手册、采购清单、销售报表等文档的效率,强化了员工培训和内部管理,更重要的是,它出色的色彩表现力还成为营销推广的重要工具。惠普“惠商”系列商用喷墨打印机在速度、品质、成本控制,以及打印负荷等方面均有出色表现:15000页/月的打印负荷,能轻松满足节点型中小企业由于规模扩大催生的打印需求;黑白35页/彩色34页每分钟的打印速度,能快速打印文档;比同规格的激光打印机节省打印成本超过50%,而且更加省电,既节能又环保。

MSC.Software公司任命 ERIC FAVRE为亚太区副总裁

本报讯 仿真软件及服务供应商MSC.Software日前宣布任命Eric Favre为MSC.Software亚太区副总裁。Favre将负责继续推进MSC产品在亚太地区的快速应用,同时确保用户持续得到最高水平的服务支持。Favre在此行业有20多年的经验,其中包括在CAD/PLM业务领域的16年经验,尤其是在亚太地区的6年多经验。在被任命为MSC.Software亚太地区副总裁之前,Favre曾担任Dassault Systemes公司亚太区副总裁,负责管理DELMIA (数字化制造) 业务。

用友R9财务软件入选中央国家机关协议采购产品目录

本报讯 近日,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公布了《中央国家机关2010年计算机等产品政府集中采购协议供货项目》中标产品目录,用友政务软件公司的拳头产品―用友R9系列财务软件成为中央国家机关财务管理软件惟一入选产品。

联想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推介会在京举办

本报讯 近日,联想在北京隆重举行了以“创新应用,智赢未来”为主题的应用解决方案推介活动。联想向与会的近百名重点行业客户和合作伙伴代表,介绍了联想为世博构筑的信息化系统,并同与会嘉宾深入探讨了企业IT管理及企业数据安全等解决方案。同时,联想移动互联战略的旗舰产品乐Phone以及联想面向商用客户的全线明星产品也在本次推介会上精彩亮相。据悉,本次推介会是联想行业应用方案全国巡展活动的一部分。本次全国巡展将历时2个月,随后还将在沈阳、上海、长沙、青岛、广州、南京、成都等其他30余座城市陆续开展。

2010年度数字影像王者诞生

本报讯 “2010数字影像年度盛典”于近日举办,本次盛典公布了“第五届中国数字摄像机全能大赛”与“第四届中国数字相机全能大赛”的获奖名单,大赛分为DV和DC两大产品线,共计推出8项大奖。一直引领数码DC产品潮流的索尼T系列获得广大用户好评。大触摸屏、超广角,索尼诠释了“小机身大智慧”这一理念,囊括了数字相机时尚消费级全能王、家用消费级全能王、数字摄像机家用消费级全能王、准专业级全能王和四防消费级全能王5项大奖,成为当之无愧的人气王。

“上海交大爱立信校园俱乐部”成立

本报讯 近日,爱立信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宣布成立“上海交大爱立信校园俱乐部”,搭建爱立信与上海交通大学在校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并通过促进互动和鼓励创新,为中国ICT行业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爱立信校园俱乐部”是爱立信与中国高等院校共同发起成立的由大学生自行管理的高校学生社团。目前,爱立信已陆续在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等8所国内一流高校成立“爱立信校园俱乐部”。

篇9

校园安全以人为本,首先从宣传教育做起。主席说过:“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安全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关注人本,确立安全意识是校园安全的前提与保障。要定期组织“安全”专题宣传栏、广播、墙报,让学生投稿、编撰,在活动中培育他们的安全意识;通过开讲座、播专题影片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传授各种自救措施,如火中自救、触电救护、饮食中毒抢救,特别是遇到犯罪行为如何处理以及消防知识等,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推行“安全教育周”,举办丰富多彩的安全主题活动;举行消防、安全知识竞赛以及安全主题的作文竞赛;组织教师为校园安全工作进言献策,并对有价值、有创意建议予以奖励;组织学生为校园安全拟警示语。在活动中,师生的人本意识得到了激发,积极主动地关注校园安全,如安全警示语征集活动中,涌现了诸如“不挤不拥不打闹,怀文校园更美好”“轻声慢步不打闹,上下楼梯要走好”“楼梯非跑道,上下勿奔跑”等等学生自拟的安全警告语,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校园安全以人为本,注重校园安全的制度化,以制度促安全习惯的养成。把以人为本抓安全的理念施诸于学校生活的每一时段,贯穿于怀文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教学区:楼梯墙壁贴有文明提示语,规定学生上下楼梯的顺序。如“过走廊轻声慢步,上下楼靠右缓行”等等;老师上课实行交接班制度,引导学生不在楼梯上奔跑,并控制学生班与班之间流动次数。

活动区:初中学生普遍好动,学生在一起活动难免发生碰撞等不安全事项,并且我校的活动区远离教室,也就远离了老师,学生就会在活动区干一些违纪的事情,对此一方面要予以“控”,加强活动区的巡锣,及时处理突发事件;更主要的是予以“引”,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特点,由政教处、各分部、年级、班级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实他们的课余生活。

生活区:食堂是饮食重地,高度重视,率先垂范,实行领导、老师尝饭尝菜制度,确保饮食安全;食堂员工定期体检,服装整齐、配证上岗;学校严格控制进货渠道。宿舍管理更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领导、老师深入宿舍与学生一齐就寝,既营造了如家庭般安全温馨的氛围,又可及时掌握学生动向,确保校园安全。

消防器材设施齐全,摆放位置固定。因学生常对其感兴趣,易导致损坏;一方面注意疏导,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其作用,班级设立安全员,学会正确使用消防设施;另一方面经常检查,及时更换并制定应急方案。

篇10

一、学校图书馆参与“书香校园”活动的现状

“书香校园”的核心是阅读。学校图书馆装备有丰富的阅读资源,理应是“书香校园”的主导者和师生阅读的主阵地。但在“书香校园”构建过程中,涉及图书馆的都是一些传统的业务问题,如图书馆经费不足、队伍建设有待提高等,甚少研究如何切实发挥图书馆资源优势、引领校园文化发展等问题。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工作过的帕夫雷什中学,通常被教育界称为 “书香校园”构建的典范。但在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没有关于学校图书馆参与构建“书香校园”方法的论述。纵观国内外,更多学校的阅读活动从全校角度出发,图书馆只是处于被动的资源提供者的境地,未能对“书香校园”的构建发挥实质性作用。2008年的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首次同步对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的阅读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达到81.4%,有9.6%的教师和6.6%的家长因担心耽误学生学习而反对他们阅读课外书。2012年4月20日《人民日报》公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1年我国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1.2%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7.6%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50.7%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另有40.5%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量“一般”。

校园是学生成长、发展的主要空间,“书香校园”的构建是通过系列读书活动促进师生阅读,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它的特点就是主张师生科学、自主地阅读,感悟文化与知识的魅力,推动学生德育、智育、美育全面发展,达到师生健康成长的目的。目前,学校图书馆开展的各类阅读活动仍然存在阅读理念陈旧、资源匮乏、阅读时间紧张、活动形势单一等不利因素。

二、学校图书馆在构建“书香校园”中的举措

近年来,学校图书馆在“书香校园”构建活动中,利用馆内的资源、空间等优势,通过不断地创新与实践,在“书香校园”方案的制订、资源建设、信息渠道建设、师生共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进一步发挥图书馆在“书香校园”构建中的作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1.积极参与学校“书香校园”活动方案的制订

方案是活动的纲领。活动之初,图书馆要积极配合学校各职能部门,就活动的开展出谋划策,参与方案的制订工作。方案制订中,要把馆内的资源优势、空间优势和师生的自主阅读等先决条件充分融入方案的每个环节,为图书馆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语文科组计划在“书香校园”活动中开展古诗文朗诵大赛,图书馆在第一时间得到这一信息后,就可提前做好古代诗词和一些朗诵知识与技巧方面的图书的采购计划,以供师生在活动中阅读使用,增强馆内资源建设与使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参与制订方案,图书馆不仅可以“通晓”学校“书香校园”活动的意图,重要的是图书馆相关人员能意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作用,提高参与的积极性。

2.加强资源动态建设,提高图书吸引力

阅读的保障是资源。如何实现资源保障率和使用率的最优化?根据当代学生读者要求图书内容好、上架时间短的特点,针对以往图书采购滞后的弊端,图书馆要从资源采购的途径与方式入手,在做好年度采购计划的基础上,参照公共馆和大学馆的做法,采取“多批次+网络实时采购”的措施,增加图书采购批次,缩短新书、好书的到馆时间,提高读者到馆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资源动态建设可以较好地改变图书馆藏书“脏、旧、破”的现象,提高师生的阅读兴趣和到馆率。例如,广东广雅中学图书馆近年来采取资源动态建设后,馆内图书的借阅总量、读者到馆人次等,较以前均有了明显提高,体现出图书馆良好的办馆效益。该馆近三来的使用情况统计见表1。

3.拓展活动形式,提高图书馆的关注度

“书香校园”活动形式是多样的,学校要从文化“大阅读”角度出发,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专题讲座、影视欣赏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的参与,开阔视野,提高认识。在方案制订阶段,图书馆要建议学校在组织学生看好书、多阅读的基础上,策划一些高质量的阅读活动,如专题讲座、经典影视欣赏等,丰富“书香校园”活动的内涵。针对中小学图书馆规模较小、人才缺乏,本身不具备开设专题阅读讲座的能力的现状,必须借助外部力量,开展相关的科学文化活动。例如聘请知名作家、教授或图书馆专家等,定期给师生作阅读讲座,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书香校园”活动的吸引力与知晓率。促进图书馆持续发展。

4.建立“立体”信息渠道,实现图书馆与读者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