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阅读教学的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阅读教学作为文本解读活动,它是一场多向度的对话,即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确认,以及对单词意义和音像视图的解码,然后进行意义重构和综合,使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这一互动过程激活了读者的社会知识、先前经验、期望以及直觉,使其与文本进行交流、碰撞和对话,并理解文本,从而获得精神参与的愉悦。然而,在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似乎很少产生这种愉悦。这是因为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把阅读教学局限在课堂、课文和各类语文知识点上。其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尽可能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构。
2 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营造平等、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
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追求共性,忽视个性,强调统一,回避差异,出现了教参为教师导读,教师为学生导读,基本上把教参视为唯一标准的现象。所以,要使语文新课程阅读理念付之于教学实践,必须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淡化教参、教师的权威意识,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分享彼此思考体验观念、实现教学相长的互动过程。在具体实施策略上应注意以下两点:
2.1 提问设计要有开放的意识。在开课之初,教师习惯于设计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思维的差异,设计具有开放性的提问,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和更自由的思维空间。例如在《狼》的教学中提问:①课文的主人公究竟是“屠户”还是“狼”?②你是喜欢“屠户”还是喜欢“狼”?
2.2 教师及时介入,引领、促进及提升。民主、开放的课堂,并不等于课堂是放任自由的,是天马行空的,甚至是一盘散沙的。一堂课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放与收的尺度的把握。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在细心聆听学生对文本的感受与见解的同时要及时介入,善于评价、总结、拓展、补充、提升,不能整节课都让学生说了算,因为虽然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感受、体会,但对文本的理解是不同层次的,甚至是肤浅的。例如在学习《心声》一课导入后,进入整体感悟阶段——
师:下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
(生阅读课文。师巡回指导。)
师: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在你心中油然而生?或者说此刻你有什么心声想与老师、同学们说呢?
生1:我特别同情李京京同学的生活处境,因为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虽然刚才我已经说过了,但是我还是想再强调一次——那感觉特难受。
生2:我很敬佩李京京。我觉得他很自信。遭到老师拒绝后,敢于站出来指正其他同学的错误,结果又遭到同学的数落,即使如此,在公开课上居然还有勇气站起来。
生3:课文中的赵小桢,她虽然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但在我的心中她却是一个没有勇气、缺乏自信的人。
生4:我觉得文中程老师的做法不对。他不应该有偏见,应该平等对待,给大家同样的机会!
生5:通过读这篇课文,我想对所有的老师说一句话,那就是对所有的学生都要公平、一视同仁,不能把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我相信其实每个人都有他闪光的一面。
生6:我觉得除了李京京希望老师能对学生一视同仁的心声外,还有就是李京京希望有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而不是每天回到家都听见父母的吵闹声,甚至迁怒于自己的家庭。
生7:我觉得还有的就是这是作者的心声。我读了他这篇文章后,觉得他好像想告诉我们:人生不如意的事情有时在所难免,但我们要像李京京一样,面对冷漠,面对挫折,敢于自我肯定,永不言弃,最后一定会成功的。
3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拓展延伸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3.1 善于挖掘教材。教材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利用教材中的学习资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价值。特别是在学校图书资源、学生家庭藏书严重不足的落后山区,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把其变为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内容。
3.2 加强课内外学习资源的有机结合,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由学习到实践的拓展与延伸。
篇2
传统的对学生阅读态度的培养,多来源于外界压力,即家长和教师的要求。这使很多学生产生不快之感,勉强为之,不得不读,缺少主动参与的乐趣。而阅读教学中的专题阅读,则利用单元重点作为必要的阅读主题,允许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文本;在阅读时间上,除每周固定安排的阅读课外,可在其他一切适宜阅读的时间内进行;在活动组织上,不定期地组织一些读书心得交流会,如“我读、我感、我思”及其他衍生活动。不管是必修课本还是选修教材,都可以创设专题阅读情境。如人教版必修二的第一单元是散文单元,有《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囚绿记》三篇著名散文,可以要求学生专门阅读现当代作家的优秀散文,如沈从文的《湘行散记》、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像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的《聊斋志异》单元,可让学生以此为主题,参阅古代神话小说《山海经》《搜神记》等,丰富学生这方面的知识。
当然,这种专题阅读活动并不强调阅读的结果,没有硬性指标要求,所关心的主要是阅读活动的过程与主体参与程度。但这并不表明它没有目的,即通过引导学生主动阅读,以检索、体验、发现,对大量信息进行采集与分析判断,进而增进学生的思考力和创造力。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学校的阅读教学,由于语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因而在很多时候呈现群体性阅读现象。实际上,真实的无组织的学生课外阅读,虽不排除特殊情况下的群体阅读现象,如跟风阅读、时尚阅读等,但在更多时候呈现的是一种个体性阅读。因此,教师要承认并敢于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也是一种阅读常态。虽然这很可能会对教师的指导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困难,但尊重个体阅读的差异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必须认识到,现代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作者及其身后的文化背景和时代背景的一次对话,也是呈现千姿百态的个体生命体验运动。每个阅读者个体的生命意蕴是不同的,这体现了阅读者生命个体的独特性。在这种情况下,阅读活动呈现为阅读者与文本作者的对话,并借此来发现“真实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精神的体验与升华,使自我生命的独特性获得更高层次的提升。这也是前述允许学生自由选择阅读文本的一个原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不要为阅读教学定下种种清规戒律,去标准化学生个体的阅读,不去做这种徒劳无功甚至于对学生有害的事情。
阅读的第一要义是学生喜欢,是学生精神上的需要,这就直接决定了阅读的趣味性。借助乌申斯基的原话:“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正面表述即是,有兴趣的阅读会激发学生掌握知识、获取信息、提高技能的意愿。这里,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并鼓励学生自由进行与文本的对话,即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感受到阅读之趣,而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与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需求与审美情趣,允许其依据自身兴趣、需求而选择不同层次、类型的文本,自主决定阅读的方式与程度等。这也是“因材施教”内涵中的应有之义。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一切都要以学生为准,而是说教师的指导要顺乎情合乎理,循序渐进,必要的引导和等待、耐心与爱心,也是必需的。
所以,有的学生喜欢小说,有的喜欢诗歌,有的喜欢散文,要尊重学生的这一不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样式阅读,培养学生多阅读的习惯。
三、重视阅读方法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方法指导是不可或缺的。古语“授人以渔,可享一生”,即说明方法的重要性。《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此也有明确的要求。教师的阅读方法指导要注意时机和程度。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说明了方法指导的最佳时机是学生处在“愤”和“悱”状态时,这时学生的需求最强烈,教师的指导效果也会最佳。至于指导到什么程度,则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与要求而定。
篇3
【关键词】英语阅读;高中英语;英文报刊;英语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为英语教育指明了人文教育方向,对高中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学生要在具备阅读能力的基础上,提高阅读速度,增加阅读量。在这种情况下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英文报刊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成为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英文报刊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有一定时事性、趣味性,能够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对英语教学是一种必要的补充。
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展英文报刊阅读的意义
1.扩宽学生知识面
英文报纸详尽导报国外发生的新闻事件,内容丰富,时代感强,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给学生提供获取信息的另一条渠道,有利于学生了解社会背景知识,增加见闻,拓宽视野。
2.扩大学生词汇量
英文报刊贴近生活,词汇量丰富,不但有课本上学习过的词汇,也增加很多新语义、新词汇,让学生接触新鲜词汇、学习优美句子。
3.提高学生文化修养
英文报刊中传递着英语国家的文化气息,承载着他们的文化内涵,经常阅读英文报刊,能够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和英语语言的理解,帮助他们用英语的逻辑思维去 阅读材料,在学习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分析。
二、在教学中阅读英文报刊的策略研究探讨
1.培养学生阅读英文报刊的习惯,在阅读中帮助学生掌握不同内容,不同题材的阅读策略
1.1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英文报刊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阅读的,学生要培养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并养成阅读的习惯。一些同学虽然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但是在阅读过程中不得要领,该深入理解的部分草草了事,该略读、跳读的部分又研究过深。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对学生在文章阅读策略上加以引导,根据不同内容,不同题材制定不同的阅读方法和策略。
1.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掌握将难句、长句转化为简单短句的能力。英文报刊有长句多,新语汇多,句子结构复杂的特点。一些长难句中包括比较复杂的定语从句、插入句、同位语、状语从句等多种不同的语法,很多同学在阅读时候面对这种句式常常感觉迷惑,不容易掌握要领,时间长了,就丧失了阅读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简化语句的能力,以提高报刊阅读的质量。
1.3学生在阅读英文报刊时,教师指点学生根据不同题材(文体新闻、时事新闻、社会新闻等)进行跳读、泛读、略读以及精读等方法。例如:人物通讯类文章,这种资讯时事性较差,比较适宜的阅读方式就精读,通过精读学生会在字里行间品味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态度,把握文章中人物内心的活动和处事原则,然后在抓住梗概的基础上进行跳读,这样有利于提高阅读水平。
2.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布置阅读英文报刊的任务,展开任务驱动教学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教师帮助学生围绕一个阅读学习的任务,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和相互合作的学习,将学习资源解读透彻。这种学习模式,让学生阅读时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设计英文报刊阅读内容和任务,让学生参与寻找阅读资源,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这种驱动教学由以下四个步骤完成。
2.1建立任务。教师在建立驱动教学任务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让学生既可以顺利应对,又有相当大的空间进行自由发挥。制定任务可以多种多样,例如,一小组于规定时间内在英文报纸刊物上寻找有关财经的新闻,文章长短、数量不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份财经的PPT展示(涉及文章内容、背景、动态、意义和其他延展内容),在课堂上派该组学生代表展示发言,其他组学生可以自由提问。通过这种任务设置,让学生的阅读有方向性、挑战性,每一组想取得良好的成绩,必须全力以赴阅读大量的资料。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阅读积极性,阅读能力也大幅度增强。
2.2小组分配。教师在布置任务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一组要求成员搭配合理,学生水平相仿,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启发。实施组长轮流制,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够得到足够锻炼。
2.3课堂展示。学生经过自主学习,需要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这个展示过程,教师是辅助角色,学生把控课堂气氛。
2.4任务质量评估。课堂展示后,教师和学生要对展示内容和展示效果进行评估,表扬成绩优异者。
总结
学生通过英文报刊阅读,增长见闻,积累词汇,拓宽知识面,提高文化素养。英文报刊提供了大量的语言素材和新词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同时积累语言素材,这不但可以提高阅读能力,也会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仿写、改写或者缩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篇4
一、语文阅读教学要素及其关系
教师要明确自身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和角色,首先要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的三个要素及其关系。语文阅读教学的三要素即教师、学生、文本。教与学是一对矛盾,教师和学生各执一方,文本是师生共同的研究对象,是教与学的中心。中学生的阅读侧重于“一般的阅读”,而不是“国语科的阅读”,首先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同样要走入文本之中,去感受作者的情思流转。在共同的文本体验中化解和理清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矛盾,从而发挥教师主导教学与辅助学生学习的作用。
二、教师是美感效应场的缔造者
如何使学生全神贯注地走入阅读教学的内容中,以最快速度走入文本之中,需要教师建立美感效应场。调动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去认知文本内容和思想,去感受文章中美的存在。美感效应场应是教师、学生、文本间融合互动而自然形成的一种和谐、愉悦、怡情的课堂对话过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不是僵化的课堂灌输,不是沉闷的程序化过程,师生同为语文教学的要素,从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师生教与学的活动并不是一个等级森严的主客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的、开放的、辩证的和谐共促关系。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理应创设一个以文本为依托的师生之间能够进行精神交往和情感交流的美感效应场。
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为全面快速进入文本营造氛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平台,创设环境,从阅读一开始就想方设法拨动学生丰富情感的琴弦,伴着极具亲和力的语言引导,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将情绪和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
教师可以对文章背景资料进行充分的介绍,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情思流转,作者为什么要写此文章,写此文章的想法和目的是什么。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往往过度强调作者的思想和观点,而忽略作者写作背后的思维世界。而这一点正是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教师在阅读教学之前,加入此部分环节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作者的思想和观点,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文章的整体美感效应。
三、教师是学生审美需求的引导者
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有其自己个性化的审美体验。所以,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审美能力。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篇章整体的审美认知和感受应当居于首位。对于中学生而言,教师对字词句的分析和讲解为其次。
在当下语文阅读教学实际中,为了取得更高的分数,教学偏离了重心,将字词句的分析作为教学重点,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热情。学生在作者的思路是怎样发展的,感情是怎样表达的等篇章整体审美认知之下,对词句的分析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和掌握的。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在这个“一定程度”上给予引导和深化,从而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样既保证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又给予学生信心,也就为不需要教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正如叶圣陶所说:“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
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仅是学习,还要有发现和再发现,也就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的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上的,学生的成长力与发展力的重要体现是探究性思维的强弱,这是学生的深层次心理需求。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扮演的是审美需求的引导者。美从何处来?教师借用阅读文本,创造一种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引导学生在文本探究中有所发现,在思维整合和建构的过程中有再发现,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现成的答案。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发问、对话、建构、解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师需树立民主开放的教学思想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路径。换言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建立民主开放的教学思想。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同处于一个系统之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经常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而不是跟着文本走。这样势必造成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发散思维和主观能动性,只是被动地学。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教师建立民主开放的教学思想是非常好的方式。学生阅读的是文本而不是带有教师分析的内容和思想,教师的分析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都不能强加于学生。
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等各个方面,教师都要始终坚持民主开放的教学思想。教师首先要保证学生能够在不受任何干扰的情况下,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淋漓尽致地进行个性化的分析与解读。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班级教学,开展集体讨论,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课堂阅读学习积极性。学生能够发出不同声音,不断地与文本进行对话,不断地与同学相互对话,不断地与教师相互对话,在全体学生充分阐述、分析、辩论的情况下,开始对文本进行整合,这是一个复杂的思维体验过程,学生的思维将会达到一种高度的活跃状态。
在此过程中的多重对话是以尊重个体的原初体验为基础的,是科学的对话。在体验文本的过程中思维展开了多重美互动,体验、品味、探究、整合、重建文本的意义,丰富自己的审美体验,把人的阅读活动提升到了一个审美的自由世界,是有效的对话。这样的阅读教学思路,可以保证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这便是民主开放的教学思想。
篇5
【关键词】阅读教学;主体作用;发挥
新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在阅读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下面就这一问题,谈几点认识:
1.适时导入,激发学生参与意识,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形成
学生个性的弘扬是在老师课堂教学中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方法下形成的。因此,适时导入课文,激发学生参与意识,让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能动的认识主体尤为重要。如教学《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时,可让学生看图,说说云雀的家在哪里,可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画一画,说一说,教师把语文课的触角延伸到课外,通过学生画和说巧妙地运用了语文课外资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是大语文教学观在语文教学上的反映。由此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形成。
2.激情导趣,让学生乐于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改进阅读教学策略,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落到实处。其中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培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使小学生感受阅读的兴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就要注重关注人文精神的开掘,让学生阅读兴趣长久地保持下去。如教学《泉城》这篇课文时,教师事先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泉水形成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对济南为什么被称为“泉城”产生了兴趣,使学生直接面对文本,潜心读书。通过自读、自悟得出四大名泉的来历,以及济南泉水闻天下的原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由于学生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及思维能力的局限性,学生在学习中的理解和感悟带有个性化色彩,教师自己要准确地把握课文内涵,准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才能对学生的“节外生枝”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反应与引导。如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课文时,让学生评价事故中的两个重要人物――主神宙斯和普罗米修斯。让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认为普罗米修斯触犯了天规,所以宙斯他是公正、无奈的,从而不能认定宙斯凶残冷酷。这与文本所蕴涵的人文精神和价值取向显然是违背的,但有其合理成分――普罗米修斯触犯了夫规,审斯惩罚他是合法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以呵护一个学生的独特思维火花为满足,而应以此为燎原火种,激活全体学生的思维,形成合理、清晰的个性化体验,获得积极思维的乐趣。让学生围绕产生分歧的焦点问题:“宙斯到底是不是一个凶残冷酷的神呢?”形成“愤”、“悱”的学习情境,引导全体学生在与文本的再次对话中,在学生和师生间的再次交流中,丰富对文本和自我逐渐接近,认识事物的实质,使学生乐于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3.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得和学法的掌握应该是的,要做到在学会某种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这类知识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加以培养,从而让学生有能力做学习的主人。如在教学《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紧扣“森林太重要了”这一点,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这是为什么。让学生读出“森林太重要了”的感叹,读出“一定……让沙漠重新变成绿洲”的决心和期盼,并把说的话写下来,培养了学生动脑、动口能力,从而让学生悟出人类必须要维护生态平衡,爱护身边的环境,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悟情传情,培养语感。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的事物”。这个教学片断的训练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平台和切入点。让语文教学和学生的生活衔接起来,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从而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情感世界,激活心灵感受,培养学生优秀的表达品质,完全符合新课标精神。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人人认真读书,独立思考,读后有感受,会质疑。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有效地合作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茹红忠.平等对话:凸显主体地位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01:129-132+140
篇6
关键词:合作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用
所谓合作教学法,就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利用共同的资源,就某一课题或者问题进行讨论。合作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探讨,提高学习效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合作教学法非常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营造积极的阅读气氛,提高学生兴趣
在小学阅读学习中,兴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心理上建立起对阅读学习的信心与渴望,才能让阅读学习事半功倍。在传统教学中,经常采用填鸭式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学生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但是如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学生就变被动为主动,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兴趣自然而然地也会提高,从而能更加深刻理解文章的含义,语文学习也就变得容易。在教材中,有很多阅读问题让学生采用小组学习,进行问答比赛,这样会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加轻松愉悦地投入到阅读学习中。
二、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及方向
这主要是指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讨论教材文章,同时小学语文老师要明确该文章的阅读教学目标,文章内容及其难度要充分把握好,不要偏离小学生阅读学习的轨道,帮助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提高阅读能力。
三、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小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必经之路,只有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积累大量的文字词语、好句好段及对文章内涵的理解,才会取得一点一滴的进步。所以,好的阅读习惯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小学语文老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重视对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四、采取多样式的阅读教学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应该通过不断地变化教学方式和手段来吸引小学生阅读的兴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只有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制定出吸引小学生兴趣的教学方式,小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过程中,并且把阅读文章当作学习的乐趣,这样的教学方式会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五、通过不断的阅读练习,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篇7
在小学学语文阅读中,教师要设法开拓学生思维,把握阅读规律,关注学生的读写实践,教师的引导要做到心中有数。
关键词:
阅读
教学
教师
主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求知、主动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叶圣陶先生在谈到教师的主导作用时,曾这样说过:“我意如能令学生于上课之时主动求知、主动练习,不徒坐听教师之讲说,即为改进教学之一道。教师不宜以教课本为专务,教师指示必须注意之点,令自为理解,彼求之弗得或得之谬误,然后为之讲说。如是则教师真起主导作用,而学生亦免处于被动地位矣。”这些精辟而高明的见解对我们贯彻《语文课程标准》有现实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受知识层次、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的局限,学生的主体地位似乎很难把握,但也绝不能把学生变成接受知识的机器“默默聆受”。有些教师认为,一节课下来学生将课文读了若干遍,师生回答也接连不断,似乎教师的主导地位发挥得不错。其实这些并不能作为断定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优劣的根本依据。语文教学有两大中心任务:一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一是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阅读教学就是让学生学会知识点,掌握读懂类似文章的方法,而不仅仅使他记住这篇文章的字词句段及其他。
1、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开拓学生的思维。
如在阅读《乌鸦喝水》一文,教师是否可循着该文的思路(乌鸦到处找水喝它喝不着,怎么办呢它想出办法来了它喝着水了;)再设计几个情景让学生去思考①瓶子旁边没有石子;②瓶子很高,乌鸦站着嘴伸不到瓶口;③乌鸦已经累得没有捡石子的力气了。学生也许会想出许多可笑的甚至是荒唐的办法,让乌鸦喝上水。学生回答的是否合理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的多向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中,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者,还应该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启动者,学生思维领域的开拓者。这时教师的“导”就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向性。孩子的灵活的思维方式、宽阔的思维领域、多维的思维取向是靠经常训练而自觉形成的。
2、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勇于吃苦的探索精神。
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明确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要相信你的学生具有做学习的主人的能力,能让学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千万不能包办代替,不能抑制学生的自觉性和创造力。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是教师无法取代的,只有靠学生自己在读写实践中逐渐转化。教师的作用是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他们的实践联系起来,起一个桥梁作用。
阅读教学中教师真正发挥主导作用,是要求教师花大力气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自己。单靠“拿来主义”,借助于“教参”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课堂上的每一个质疑都是精心研究后设计出来的。而决非漫不经心地随口而问。要抓住每篇文章的关键点,找准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金钥匙。所以,教师只有不怕吃苦勇于探索,乐于创新,才能取得成功。
3、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握阅读的规律。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知、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教师对教学的设计都应具体地体现出学生语言实践的过程性和有效性。柳斌在“21世纪中小学语文教学座谈会”上讲话中指出:“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不能靠教师对词法、语法、学法的讲解,讲解出来,也不能靠教师对课文的详尽分析,分析出来;学生的语文水平提高只有在学生包括读在内的听、说、写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只有学生在自身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实现。把感悟、体验、欣赏、想象等融合在包括读在内的听、说、写的语言实践当中,使学生在不断地分析、比较、判断、概括、想象等思维活动中,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引导要做到心中有数。
为了避免课堂中学生漫无边际地发问,乱撞乱闯的现象,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紧扣课堂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无论“自读”、“导读”、“品读”、“熟读”中的哪一个环节。学生由于原有的知识水平的差异,总会出现课堂提问漫无边际、有的滞后、有的超前、提不到点子上一现象,这时就很需要教师“扶”一把,把学生“导”到课文中来,“导”到具体的教学目标上来,如果脱离了教学目标,让学生盲目地“主体“,课堂教学就迷失了方向,将全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课文内容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层次的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训练朗读,提高阅读能力。如在以读为主的课堂中,可分以下几个层次进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品读课文,领悟中心;朗读课文,体会感情;熟读课文,积累语言。这样层层深入,既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学习时不会有吃力的感觉;又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保证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5、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读写实践。
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在于课堂上要有足够的早间给学生读书进而进行思考。阅读教学,“读”是最基本的活动。“以读为主,以学生为主”,历来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活动,学生非亲自多读不可。叶老有句耐人寻味的话:“教学语文课本和文学课本,几个重要项目里面有一个项目,就是好好地读。读得好,就可以深切地传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就领会了它的思想感情;读得好,就可以受到很好的语言教育,因为课本里的语言是近乎规范的。”课堂时间不是教师展示问题、检查答案的时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大量进行读的训练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把“思”和“议”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完成他的思考过程。这种“思议结合”的训练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的好机会。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自己“思”,同时也必须要求学生参加“议”。这样“七嘴八舌”以后,同学间也会收到“取长补短”的效果。这对于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听“和“说“的能力将会大有益处。
篇8
关键词:阅读 数学教学 作用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习效率。数学阅读是学生个体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数学材料建构数学意义和方法的学习活动,是学生主动获取信息,汲取知识,发展数学思维,学习数学语言的途径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将来要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想使素质教育目标落到实处使学生最终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就必须重视数学阅读。下浅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在数学教学中养成学生带问题阅读的习惯。
很多时候,老师让学生“读数学”时,只是仅仅要求“请同学们把×××读一遍”,等学生读完后,老师再和学生一起分析。所以当老师提出读的要求后,很多学生就是按照老师的要求仅仅读书而已,而不在读的过程中主动地去体会,去发现所读的内容中所蕴涵的数学知识。
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就是教师在提出读的要求之前,要先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读,在读的过程中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疑问去读,读完后再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只有明白了读的原因后,才会带着目的去读,有意识地在读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不是莫名其妙地读书。所以在“读数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读很重要,就好比是学生“读”中的指向标,给学生指明了阅读的方向,才能更好地发挥“读”的作用。而“读”恰恰可以被我们的教学所利用。对于一些比较适合的内容,“让学生有感情地读”,让学生把自己的感情渗透到“读”的过程中。读后自然能有所感悟。对于数学中这些恰当的内容,学生也自然能在“有感情地读”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其中蕴涵的感情。由此可见“读”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数学阅读要求细致认真
数学语言的特点也在于它的精确性,每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没有含糊不清或易产生歧义的词汇,数学中的结论错对分明,不存在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断言,当一个学生试图阅读、理解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他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术语和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视或略去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因此,数学阅读要求认真细致,浏览、快速阅读等阅读方式不太适合数学阅读学习。
三、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有助于个别化学习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实现这个目标仅靠集体教学是办不到的,其有效途径是集体教学与个别学习相结合,而有效个别学习的关键是教会阅读。通过观察和与学生谈心发现,构成一些学生学习数学感到困难的因素之一是他们的阅读能力差,在阅读和理解数学书籍方面特别无能。因此,必须重视数学阅读教学。其独特作用甚至是其它教学方式所不可替代的。
四、阅读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积极性
就数学而言,因其普通文字语言较其它学科而言相对少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吃力,特别是表现在如何把所学的知识转化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当遇到学生询问老师问题或发现学生作业中出现解题错误时,不应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引导他们阅读教材中与问题相关的内容,帮助他们读通、读懂、读会,当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能解决某个疑难问题时,他们的心情是很高兴的,因为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书上的知识点变成自己解题的注意点,尝到了成功的滋味,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五、重视数学阅读,培养阅读能力,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教育思想
众所周知,未来社会高度发展,瞬息万变,这决定了未来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更需要有较强的自学功底从事终身学习,以便随时调整自己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而阅读是自学的主要形式,自学能力的核心是阅读能力,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重头戏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培养其阅读能力。值得指出的是,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社会越来越数学化,将来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书”,没有良好的数学阅读基本功是不行的。因此,面向未来,数学教育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以阅读能力为核心的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使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非常符合现代教育思想。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中英语 分层教学 教学质量
引言: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理解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一直以来,我国都十分关注阅读理解的教学。但是根据历年高考学生考试的反馈信息却发现,阅读理解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难点,传统的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方法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分层教学是因材施教理念下的教学方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该方法,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竞争性,而且还能够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了解学生能力。对其实施分层
教师要想运用分成教学达到理想的教育目标,就要对学生自身有充分的了解。其中包括学生的智力、职能和思想水平以及认知发展。可以在教学未开始前,对学生展开一次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组,再把英语阅读教学目标进行分层,A层是教育大纲规定的内容,这层适合基础的磨合。B层是高于教育大纲的,可以将教学难度适当地有所提高,这也是能力的提高。再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来对照A、B这两种教学方式,或提高难度或降低要求。具体的教学设计还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进行,将问题和练习设计成不同难度的题型再进行分解教学。假如是实施A教学方式的学生,要求他们会阅读基本课文和单词即可,再根据课后的练习题进行巩固。实施B教学方式的学生,首先快速阅读是基本要求,尽量将读出和原文相同的意思,尤其是读好教材中中Reading和Workbook中的短文,能够准确概括和推断文章大意和作者意图。所以实施A、B两种教学方式可以让不同能力程度的学生根据自身条件来进行学习,使学生能更好地在英语阅读中有所提高。
二、因材施教。分层设计教学内容和提问
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层就是因材施教。A、B两种教学法都能使学生的自身素质有所提高,学生的情况不同教师的教学内容就要因此转变。对于实施A层次教学方式的学生教师应该让他们在自身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而对于实施B教学方式的学生,应该让他们向高难度的目标挺进。因此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进行调整,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才能有助于自身提高。其次,对于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提问,教师也要根据教学的需要来明确提问的对象。满足学生取得成功的心理就要让他们有所表现。对实施A层教学方式的学生的可以提问关于课文的基本内容以及细节等问题,让学生回答一般难度的问题,如文中简单生词的含义和课文的中心思想。对于实施B层教学方式的学生可以向他们提问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这个时候也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最好时机,如文中是否隐藏着和文章表面思想不一样的内容。A、B两个教学方式都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着重处理Reading和Workbook中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处理。当然,对于A层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鼓励来增加他们对学生的自信心。
三、采用阶梯原理。分层布置课后作业
正如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都应区别对待。”为此,对学生课后作业的分层布置,阶梯原理是所要运用的,同时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步骤,学生前面取得的学习成果只有通过作业的布置才能进一步巩固。根据A、B两个不同的学生层面,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和布置作业。对于A层面的学生,一些较为简单的基础题是必要的。只要稍加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而巩固基础知识也可通过训练加以提升。对于B层面的学生,在基础的层面上加以提高,可是适当向高难度进行挑战,调动其积极性,提高其自学能力。
篇10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合作学习的优异性不断得到验证,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正广泛使用于各学科教学中并深受师生好评。文章将从合作学习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特性等方面分析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
关键词 合作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尝试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089-02
小学语文作为母语学习的基础学科,是学生学习的必备基础,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实现语文基本技能提升的重要部分正越来越被广泛关注,而合作学习则是当前比较新颖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能十分高效地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并能够很好地实现阅读教学的情境性,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实践性等,不仅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还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技能。下文将对合作学习的概念及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不断通过实践来充实合作学习的内容。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合作学习的概念首先出现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并因其在实践教学中的新颖性、高效性、开放性的特点而盛行于一时,一改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教学理论。合作学习一般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学业水平等因素以5~8人为一单位作为一个小组进行的教学与学习活动,合作学习可以有效地将各教学动态的要素整合起来,以此促进学生学习。考核的成绩是以团体为单位的,因此,每个团体成员为了使所在团队取得良好成绩,必须积极参与到团体合作中来,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而团体成员都是有个体差异性的,每个人都有其优缺点,这样整个团队就能做到优势互补,更加有效地实现学习目标。当前,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已普遍使用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与学生的语言交流中要格外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丰富和培养,使学生在形成团队意识的同时发展自身个性,提升语文素质。
二、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阅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一个部分,但以往在阅读的教学方法问题上往往采取填鸭式的灌输以及宣教的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丧失了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难以感受文字中所要表达的美妙元素,还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而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师生、生生间互动交流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能让学生自主、自由地去体验文字中所展现的生命活力,并自觉去完成团体要求自己完成的任务,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进而有效地实现语文阅读教学目标。
一是合作学习能有效改变教学思维方式。传统教学里面的宣教形式的教学方法不仅极大地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合作学习则是应新课改对教学模式的改善而出,它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从而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二是合作学习强调体验语言的情境性以及实践交流。小学阶段语文学科学习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并不在于对语言的含义理解上,而是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所形成的语言敏感度,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强调如何去读、怎样去读的方面,创新式的阅读能让学生体验到文字的感染力,而合作学习则是教师给学生架起的阅读引导桥梁,其能够有效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的累积,这也在无数教学实践中得到论证;三是合作学习是以团体为依托,探索、合作、进步的过程。团体的每个成员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充分发挥个体的优势能有效实现团体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不仅团队合作精神得以培养,还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技能,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或与其他学生交流,可以获得其他启示,从而更好地实现阅读教学目标,使整个团体成员得以共同进步。
三、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特性
合作学习首次出现于上个世纪的美国,其发展时间尚短,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系统理论,因而还有很大的发展和延伸空间。作为一种新式的教育教学理念,既是一种新颖的有待完善的教学方法,又是一种开放式的学生学习方法,传统的教与学更突出于教师知识的输出和学生知识的接纳,这是单向且单调的,学生很容易对语文阅读丧失兴趣,教师也习惯于此种教学方法而阻碍其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的创新和提高。而合作教学则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统一起来,使两者能在动态的教学活动中互动交流,及时反馈,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探讨,既能集思广益,开阔所有成员的思路和眼界,又能养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所产生的能量是很大的,此外,合作交流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为其提升语文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兴趣基础。
另外,合作学习的教学与学习方式能够广泛推广于所有学科的教学活动中,任何一门学科教学都可以借鉴合作教学的理念来实施教学活动,但要注意的是,在借鉴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该学科自身的特点,而不是盲目套用。以下将对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特性进行分析。
1.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体现了突出注意学生身心变化的特性。在合作学习模式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除了重点关注学生在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时的情绪变化外,还要由学生的情绪反应来判断学生在合作学习各个阶段的心理变化过程,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心理,才能更好地把握合作学习的细节,并最终形成有益的经验用于改善下次合作学习的开展模式中,因而,合作学习的模式能更加高效地实现阅读教学目标,学生能更有效率地提升自身语文阅读技能。
2.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更强调师生关系的特性。合作学习模式能否取得显著效果,其前提是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自由、民主、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传统的师生关系主要有专制型和放任型,这两种模式与合作学习的理念相悖,而现代教育理论提倡民主型的师生关系,即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该模式能够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促使合作学习模式顺利开展。民主型的师生关系突出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起主导作用,对整个教学模式和进程进行引导和控制,而学生则是合作学习的主体、合作学习模式的主要参与者,学生以主人公的形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心理上更加认同合作学习,从而提高阅读学习积极性。
综上可知,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尝试中不断地体现着其优越性,同时,合作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也在不断积累经验、完善自身的理论系统,相信在新课改不断深入完善的大前提下,合作学习模式的探讨研究将会进一步提升合作学习在阅读教学甚至其他教学中的重要性,未来将成为教育教学的新焦点。
参考文献:
[1]桑红兵.分析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考试周刊,2013,8(103):39-40.
[2]王文静.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教育研究,2014,1(6):48-50.
[3]黄杨.分析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尝试[J].新课程导学,2013,7(16):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