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专业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司法行政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 青年职工是公司发展的生力军,如何进一步激发青年职工投身和谐矿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程度的发挥他们的潜力,在我公司当前转型发展面前显得尤为重要。涌鑫矿业公司28周岁以下青年职工现有214人,35周岁以下青年职工252人,占职工总数的77%,新形势下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做好这些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青年职工把握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当前涌鑫矿业公司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维护公司稳定、推动公司和谐发展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 青年职工 转型 思想政治工作
一、深挖根源,查找梳理青年职工的思想症结
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对基层青年职工的思想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做好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的特点和难点,一是职工队伍结构的复杂化,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80后,90后,青年职工加入涌鑫这个公司大军,他们的政治素质,学习能力,业务能力与老职工有很大差别。二是职工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新老职工的价值观导向和对形势、事物的认知,判断都与老职工有着很大的差别。三是职工流动性增强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涌鑫矿业公司地处偏远,使得青年职工在收入、待遇、个人发展等诉求得不到满足时,往往选择跳槽,流向其他行业或者公司,特别是一些新招聘的青年职工,工作一两年后,掌握或者储备了一定技能,在公司效益不好时会毫不犹豫选择辞职,使得公司成为免费的培训或者实习基地,在公司人力资源流失的同时,也造成技术力量的流失,这就给公司文化和职工思想的融合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二、突出形势任务政策教育,激发青年职工工作热情
受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煤炭市场疲软,青年职工的心理预期与现实落差陡然拉大,部分干部职工表现出焦虑、迷茫、无奈、浮躁,这种现象若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必然会对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造成影响,因此,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更要把形势政策教育摆在思想政治工作的突出位置抓紧抓好。一是要客观地、准确地摸清和掌握青年职工所关心、所期盼、所焦虑、所困惑的问题,认真分析客观原因,有的放矢做好职工思想工作,帮助职工释疑解惑,解放思想疙瘩。二是要牢牢把握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以学习宣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以贯彻陕煤集团,陕北矿业公司“两会”精神为主要内容,充分利用现有的厂务公开栏、LED大屏、形势报告会、班前会宣讲、热点问题讨论等多种形式做好正面宣传教育,力求给广大干部职工把形势讲清、把困难讲明、把政策讲透、把办法讲细,用公司党政的战略决策引导职工把握前进的方向,增强共渡难关的信心,为公司发展转型发展建功立业。
三、加大感情投入,取得青年职工的心灵共鸣
加大感情投入,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是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在煤炭公司里,做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加大感情投入。其一,做青年职工的贴心人。对待“另类”青年职工,要善于从他们复杂的心理和言行中发现积极因素,看到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承认和尊重。其二,真正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稳定队伍、梳理情绪方面做工作,要时刻不忘给青年职工注入“清醒剂”,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以后“一岗多责,一责多能”必定要取代多层次、多环节的人浮于事的臃肿状况。其三,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光要会唱“红脸”,也要会唱“白脸”,因事而异、因人而异地做工作,将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和制度考核的刚性相结合。事实证明,“刚柔相济”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做青年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以情感人,通过情感上的交流产生心理上的同步共振,达到思想上的共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青年职工的思想观念、情感需要,开展富有成效的工作。
四、打通青年职工能上能下通道,激励青年职工在岗位上出彩
篇2
一、当前我县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不断发展,司法行政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干警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善。但从适应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要求的高度,用科学发展观认真审视司法行政队伍,发现还存在很多的缺点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专业知识缺乏。司法行政机关肩负普法依法治理、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管理、人民调解等与法律运用密切相关的工作职能,决定了我们的队伍必须是一支对法律掌握的比较透彻的队伍。然而长期以来,我县司法行政队伍普遍存在法律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系统在编干部中具有法律大专以上学历9人,局机关90%是大学专科学历,但多数是成人教育半路出家,学的知识不系统,不细致,运用到工作中都显示出明显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个别乡镇的工作人员书写法律文书都相当困难,因此要在人员准入、业务素质培训等方面狠下功夫。
二是进取心不强,动力不足。司法行政部门职能相对公检法比较弱,部分干警受经济大潮的影响,对现状不满,没有理清有为与有位、务虚与务实的关系,总是埋怨司法行政记挂在政法系统中地位低、职能软,缺乏一种以有为争有位的思想基础和争创一流业绩的工作干劲,对待工作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有些务虚职能例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还需要进一步虚功实做,避免流于形式,有些职能例如人民调解工作还缺乏务虚之功,缺少在实践基础上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索,这都影响了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个别干警存在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不想学习新知识、新技术,靠吃老本渡日;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在工作上存在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事业心、责任感不强。
三是思想闭塞,开拓意识不强。由于司法行政部门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与外界接触较少,思想相对较封闭,特别是乡镇司法所的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一线上,经常起早摸黑,整天泡在农村村屯,经常加班加点,节假日不能正常休息,整天面对的都是一些生活琐事,娱乐和放松心情的时间很少,使思想逐渐变的闭塞,局机关干部和乡镇司法所普遍存在一个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加之,经费紧张,组织干部走出去请进来学习课开阔眼界一直很少,也可以说没有,局机关和各乡镇所至今办公电脑配不齐,上不了宽带,最现代快捷的信息工具至今没有用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了干部创新意识,导致了干部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固步自封,在原地打转转,很难有所创新。
二、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
作为司法行政机关,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条主线,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工作,把十七大确立的目标任务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集中解决突出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队伍素质,把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成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队伍,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用科学发展观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班子建设是队伍建设的关键。 强化司法行政队伍的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是履行司法行政部门“三大职能“的政治基础和能力保障,必须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政策水平和领导能力,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捷的思维,充分理解掌握指导司法行政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刻把握大局,准确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司法行政工作实践,服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1、率先垂范,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人。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干部既是领导者又是服务者,既是决策者又是实践者,要以身作则,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深炼内功,率先垂范,敢于向广大干部树旗帜、立标杆,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用正确的言论引导人,用模范行动教育人,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人。
2、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积极性。班子成员应自觉树立服从大局的意识,从大局工作要求出发,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责任制,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精诚团结,相互信任,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形成整体合力,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突破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瓶颈,共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司法行政队伍建设。
(二)用科学发展观加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以民为本、执政为民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司法行政机关作为法制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坚持执法为民、服务于民,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1、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使广大司法行政干部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 切实在头脑中树立一切工作服从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的意识,时刻想着大局,随时了解掌握新形势新任务下对政法工作的新要求,自觉地把各项工作融入大局中谋划和部署,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文明服务,把执行党的政策与执行法律服务、相结合,更好地承担起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
2、利用典型引路,发挥舆论导向功能,深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典型是方向、典型是标杆。我们要在系统内开展学习典型活动,学习他们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政治觉悟,增强
顾全大局意识;学习钻研业务,永无止境的学习态度;增强崇尚科学的意识;学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强工作的责任意识;学习清正廉洁,不循私情的自律能力,增强拒腐防变的意识;学习执法为公,体恤民情的工作作风,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充分利用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带动全体干部,培养干部甘于清贫不埋怨、力扛重担不叫苦、成绩突出不邀功、乐于奉献不索取的精神,以争创“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争当“人民满意的政法干部”、争当“文明标兵”、创建“五型机关”等活动为载体,激发干部争先创优的热情,培养干部良好的工作作风,使每名干部都能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不断地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展示自我,提高自身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为群众排忧解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三)用科学发展观加强队伍业务素质能力建设
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着力点在于司法行政队伍的业务素质能力。我们要内强素质,不断提升内在动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1、创新机制,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坚持培训与使用相结合,把业务培训作为上岗、任职、晋升的必要程序,按照“重要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优先培训、年轻干部全面培训”的原则,更新理念和强化能力意识培养,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一是以职业培训为平台,广泛开展继续教育。鼓励干部善学、好学、博学,进行高层次的自学考试和函授培训,同时,扎实开展创建“学习型”司法行政机关活动,实行传帮带教育,新老结合,在工作实践中言传身教、互助、互补,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良性机制,使年轻干部得以快速提高、进步,培养更多的高、精、尖人才。二是强化重点人员培训。把业务骨干和一线司法干部作为重点,全力培养优秀司法干部。三是加强专题培训。根据司法行政业务内容和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难点、热点,进行专题培训和专题讨论、分析,开展好“分类分批分层次”的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在干部工作实践技能培训上下功夫,努力提高队伍的专业素质。
2、搭建平台,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坚持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通过开展轮岗锻炼、实战训练和岗位练兵,培养大批业务能手和岗位标兵。一是搭建横向交流平台。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制定不同岗位的司法干部岗位练兵计划,明确训练内容、方法及标准,形成钻研业务的浓厚氛围。二是搭建自我展现平台。通过不同岗位交叉挂职煅炼等活动,加强对司法干部业务能力的实战训练,为司法干部搭建增长阅历、锻炼自我、施展才华的平台。三是搭建公平竞争平台。建立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考核奖惩体系,完善竞争激励机制,营造“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的和谐工作环境,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拼搏、创新、进取的良好氛围。
篇3
为切实屐行司法行政职能,全面推进依法治县,进一步提高司法行政执法和法律服务水平,规范法律服务市场秩序,从2015年10月20日至10月29日,县局组建3个案件质量评查小组对东河、加川、尚武等6个司法所和苍龙律师亊务所,加川、普济等7个法律服务所,以及援助中心的社区矫正人员案卷、法律服务诉讼案卷进行了全面评查,现将评查情况通报如下:
评查工作组通过听取汇报、抽查案卷、集体评议等方式对14个单位116件案卷进行了评查(具体评查情况见附表),案件类别涉及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对案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分析,提出了整改意见。
总体来看,2015年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服务案卷质量比较好,资料齐全,内容规范,从案卷中可以看到,大多数所均使用电脑记录,用打印机输出,有效的提高了办案效率和案卷质量。但也有部分所档案用纸不统一,不规范,档案整体质量差。
1.法律服务所案卷共抽查49件,其中2件无收费凭据,2件无批办单,42件全部未经集体讨论,22件无办案小结,37件无阅卷笔录。
2.社区矫正,安帮共抽查46件,均为合格。
3.法律援助案卷共抽查20件,其中1件未经集体讨论,1件无出庭通知书,2件无庭审笔录,1件无词、辩护词和法律意见书。
4.卷宗档案方面,一是个别所没有按照“一案一卷,一卷一档”的规定及时归档;二是部分所评查案卷数不够或没有评查;三是有部分所存在案卷管理不规范的情况,有的所案卷档案仍然是办案人员自己保管;四是所与所之间案卷归档水平存在差距。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积极整改。各所要高度重视此次案卷评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梳理分析,对照评查标准,结合工作实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整改,使案卷评查真正达到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目的。
篇4
一、以活动为载体,不断提升干警思想政治素质和为民服务能力
在队伍建设工作中,我们坚持重实效、求进步、谋发展,坚持以提高思想素质、完善工作机制、转变工作作风、强化能力建设为目标,立足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群众使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工作有机结合,互为促进,共同协调发展。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新突破,取得了新成效,使干警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
1、充分利用中心组学习、支部会等形式,组织干警深入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系列丛书和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干警集中观看《的四个昼夜》、《焦裕禄》和《刹“”戒贪欲》等系列群教影片,进一步加深了广大干警对“为民、务实、清廉”的理解认识;我局组织全体干警参加了8次全省“政法大讲堂”专题教育讲座,集中学习了多位知名教授专题电视讲座,进一步强化了司法行政干部职工的思想理论武装;局政治处在群教活动中遴选出1名先进个人,送报市司法局组成了“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典型”报告团。于5月22日在我局作了“市司法行政系统践行群众路线司法为民先进典型报告”,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发了全系统干警干事创业的激情。
2、扎实开展“转变作风司法为民”活动。①结合政法系统开展的“交心谈心”活动,局领导班子成员间、各基层司法所长及干部职工充分发表了个人看法,交流了心得,并结合自身工作的具体情况作了交流发言,大家认为在活动中一定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努力转变自身工作作风,实践“枫桥经验”,做人民满意的司法行政人,为营造良的的法治工作环境作出贡献。②认真组织开展了四项专题教育。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深刻认识苏联解体的原因和惨痛教训,深刻领会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结合我局实际,要坚持不懈抓好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认真查找、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理论武装,排除思想干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开展好载体活动,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深化雷锋精神系列教育活动,扎实开展走基层活动;要边学边改,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深入开展自查自纠,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到位,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2014年1月6日组织干警认真学习了省政法干警违法违纪典型案例选编,切实筑牢“不敢违、不愿违、不能违、不必违”的思想防线。通过开展四项专题教育,使队伍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工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3、结合“走基层”扎实搞好五项集中整顿。组织民意调查组,由纪检组和政治处带队,采取随机现场走访群众、电话随机抽访群众、问卷调查等形式,深入乡镇、街道开展明察暗访,调查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和满意度,听取对平安建设的意见和建议。活动开展以来,已开展明查暗访3次,走访群众56人次,收集意见、建议7条,发放调查问卷50余份,群众满意率达到95%。对所有警车驾驶员进行了一次教育谈话。使机关干部和法律服务工作者两支队伍在深化服务“八件实事”,在提升司法行政队伍公正执法、廉洁执法、文明执法的工作水平有效大改善。一是干部作风得到改善。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有了新突破,法律服务行业展现了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新面貌、新气象。二是窗口建设成果显现。我局三家司法所、横山司法所等部门作为示范窗口在制度、服务、管理各项制度建设和硬件建设中迈出了坚实步伐,整体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三是创先争优活动落到实处。做到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法律援助服、法律服务行业的工作特点、队伍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四是服务群众的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积极探索法律服务行业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在为民服务中不断拓展法律服务工作新思路、新领域,服务群众的能力,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得到提高。五是干部队伍思想稳定,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无一例违纪违法事件发生。
4、扎实开展好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今年2月群教活动开展以来,该局党组高度重视,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紧密结合区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谋划,全面部署,迅速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制发了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层层深入,稳步推进,切实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特色。①以“三有”为标准,深度研学,打牢根基。一是量化学习安排,做到学习质量有保证。细化明确了学习内容,并精心准备了学习资料,据统计全局已开展专题学习23次,形成心得体会36篇。二是丰富学习形式,做到学习方法有讲究。先后组织干警观看了8期全省“政法大讲堂”专题讲座及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张希贤的系列讲座宣讲片;举办了2场“先进典型巡回报告会”等等。三是开展交流研讨,力争干警心灵有触动。组织党员干部从区委群教办指定的十专题讨论进行深入研讨交流,全局有针对性地开展交流讨论2次。②以“三听”为内容,开门评风,广纳谏言。一是走到群众中间听取意见,做到“深听”。局党组班子率先垂范,主动“走上门”、“沉下去”,依托党员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深入基层司法所、法律服务机构、联系点社区(村、企业)开展了专题调研。二是征求不同群体的意见,做到“兼听”。活动中全局党员领导干部调研走访走访基层司法行政干警、法律服务工作者、服务对象45人,召开专题座谈会2场,向区直各单位和前来我局窗口单位办事的群众发放教育实践活动问卷调查函30份,认真听取不同群体提出的意见建议。三是运用多种渠道征求意见,做到“广听”。畅通群众提意见的“绿色通道”,将传统方式和新媒体方式相结合,在一楼设置意见箱,在官方微博和门户网站上开辟征求意见平台,广泛征求办事群众和网民的意见。③以“三严”为尺子,查摆问题,逗硬批评。一是严格对照群众意见,保证查摆问题不跑偏。针对各种渠道汇总的12条原始意见,局党组组织专门力量,认真分析每一条意见建议,深刻剖析每一条意见所指向的思想根源,梳理归纳出党组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5类共计9条。二是严格进行对照检查,保证剖析问题不走虚。局班子和党员干部对照工作实际,对照“”表现,深挖根源,确保对照检查材料剖析认识到位。材料严格经过五轮把关,其中局班子材料反复修改了4稿,局长蒋艳平同志对照检查材料修改了4稿,其他班子成员也分别修改了3-4稿。三是严格开展谈心批评,保证提出问题不落空。广泛开展谈心交心活动,领导干部做到“四必谈”,局班子、各支部分层分类谈,推心置腹地沟通思想。8月13日,局党组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8月22日,局党支部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党员干部以精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以敢于揭短亮丑、维护全局团结的觉悟,把缺点和不足讲透,把问题和意见谈开,仅局党组成员间就相互提出批评意见47条。4、以“三全”为要求,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一是坚持“”导向,整改问题“全动员”。针对查摆出的问题和民主生活会上提出的问题,制定了《市区司法局领导班子问题整改方案》,提出切实整改措施8条。二是坚持分门别类,建立台账“全方位”。对收集到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建立了《“”问题整改台账》、《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整改台账》等共计五本台账。针对省委提出的解决政绩观不正确、执行不力等“9个突出问题”,召开专题会议,制发了《深化正风肃纪工作切实解决“”突出问题9+6专项整治方案》,定时、定责、定人进行专门整治。三是坚持活动长效,制度建设“全覆盖”。按照“废、改、立”三种类型,全面细化了机关管理制度、规范了议事决策制度、创新了业务管理制度、强化了风险防控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以制度全面推进司法行政工作。据统计,建章立制环节梳理全局制度共计44个,其中废止制度3个,继续有效制度24个,修订完善制度9个,新建制度8个。
二、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
1、做好队伍建设与稳定工作。2014年,我局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用编及考录工作,对考入我局的两名人员进行政审,完成了下半年考录用编的申报。目前,我局编制由38个增加到40个,在编人员由36人增加到38人,同时做好了干部职工思想工作,使干部队伍能保持稳定,各项工作扎实开展。
2、强化业务能力培训,提升队伍战斗力。搭建学习交流平台,选派干部参加各类专项业务知识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干警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认真做好干部集中教育培训工作。今年以来,组织局内中层干部和司法所长培训6期,共计180人次;人民调解员骨干培训3期,共计54人;法律服务人员执业培训2期,共计37人次;安置帮教、社区矫正业务知识培训4期,共计144人次;1人参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人民满意公务员”主题培训,同时选派干部参加了省市司法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确保干警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同时,完善了教育培训奖励机制,鼓励干部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在经费和时间上给予保障和支持,今年,我局1名干部通过了司法考试。
三、深化纪律作风建设,树立队伍新形象
充分履行司法行政法制宣传、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职能,全面落实“畅通工程”导办员制度,开通了“148”24小时法律服务热线,利用“12345”政府热线平台做好了法律援助咨询。强化党风、行风、队伍、业务建设有机结合,促进司法行政事业健康发展。一是抓好了党风与行风建设相结合。坚持抓党风,促政风,带动行业作风建设。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全体干警和法律服务人员爱岗敬业,以党员带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带头联系群众、真抓实干,带头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带头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促进政风建设,带动全系统行风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加强。二是抓好了行风建设与队伍建设相结合。坚持“以人为本、从严治局、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队伍建设方针,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司法行政队伍素质,树立行业良好形象。三是抓好了行风建设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各级各单位都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业务指标,狠抓措施落实,圆满完成上半年各项工作任务,以出色的工作促进了行业作风建设。逐步完善惩防体系建设,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和关键岗位人员的监督。
四、存在的问题
1、专业人才和法律业务骨干短缺。司法行政机关肩负着普法依法治理、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管理、人民调解、社区矫正等与法律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工作职能,决定了司法行政队伍必须是一支专业的法律队伍。然而,我局法律专业人才考入少,其他非法律专业人员多的情形比较突出。
2、基层司法所条件较差,人员配备较少,少数人员工作缺乏动力。随着司法行政工作职能的转变,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量呈不断上升趋势,基层司法行政干警普遍感到工作任务较为繁重,加之职级待遇难解决,一心想调离到党政机关等容易解决职级的部门。加之近两年干警因人员借调、调动等原因频繁流动,绝大多数是基层的一线司法助理员,造成了部分基层司法所人手不足,对司法行政的业务发展和便民服务带来了一定困难。
3、工作主动性有待提高。少数干部对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的地位和职能作用认识还不够充分,认为司法行政工作属于“软职能”,缺乏有力的措施和手段,工作热情不高,进取意识不强,满足于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对新时期如何进一步推进司法行政工作缺乏研究和探索,开展工作还习惯于老思维、老办法,缺乏新意。
五、明年工作打算
1、学习贯彻党的十精神,立足全区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大力加强司法行政干部队伍建设。
2、进一步开展各项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局内活动开展的宣传报道,加强先进典型的塑造。
篇5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工作,司法所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继续发展的空间,因此,笔者想根据基层工作的需要,对司法所建设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途径进行一些探讨。
一、司法所建设的成效
一是实现了司法所立户列编,完成组织机构建设。目前,司法所立户列编问题基本解决,就我县而言,各乡镇全部建立了司法所,名称统一为“*土家族自治县司法局**司法所”,平均每所配备司法助理员2-3人,并解决了办公用房,司法所办公房达到了60平方米以上,新建成的司法所达到了150平方米以上,分设了办公室和调解室,实现了司法所法律地位明确、机构名称统一和硬件建设规范的全新局面。二是统一了司法助理员的身份,队伍素质有所提高。司法所正式列编前,司法助理员的身份极为复杂,有政法编公务员、地方编公务员,这种状况导致了人员年龄偏高、素质偏低,不利于管理的松散混乱局面。正式列编后,将司法助理员统一为占用政法专用编的公务员身份,编制得到了确认,将有一批年富力强,有专业知识的同志担任司法所长,并通过培训等方式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建立了统一的工作制度,规范化管理初步形成。为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建设,各地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司法所的规章制度,对司法所各项主要业务工作的开展给予了具体要求和明确规定,同时还对工作程序、标准进行了明确,初步形成了规范的管理模式。四是硬件投入加大,为工作开展提供了保障。司法所正式列编后,各地通过财政拨款或司法行政系统自筹等方式,对司法的硬件建设进行了投入,除办公桌椅、文件柜外,全部配备配备了电脑,有的地方还配备了数码照像机、打印机等现代化设备,逐步形成了适应形势发展,具有现代化特色的司法所。
二、司法所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管理体制不顺。目前,虽然司法所人员都是政法编制的公务员,但实际上是以乡(镇)管理为主,司法所人员经常被乡(镇)领导安排去完成一些突击性的工作,不能集中精力做好司法行政工作,造成专职不能专用的局面。
二是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虽然经过调整和培训,司法所人员的素质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
三是考核制度不到位。对司法所的年度百分考核是年度评价司法所工作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司法所其他各项制度落实到位的重要保证。但在实际考核中,轻平时考核,未能真正做到真抓实管;平时考核的标准不具体,未能如实的体现绩效内容;在实际工作中检查、督促不到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考核的作用。考核测评的科学化程度不够。存在“定性多,定量少”的问题,未能根据考核对象的类型、层次及其工作性质的不同,因事制宜,针对性、科学性、指导性的程度尚不能完全符合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的要求,从而削弱了考核的激励作用。
四是发挥职能意识不强。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能听到得司法所的一些同志抱怨,领导对司法所工作不重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司法所人员主动发挥职能,以为争位的意识不强,工作上还是等、要、靠,缺乏主观能动性。
三、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开辟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新途径
篇6
我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自启动后,迅速在我市两个试点区展开。从两个区的开展情况来看,基本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思想认识到位。两城区被确定为全省社区矫正工作试点市(区)后,区委、区政府均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进行研究。两个区司法局均制订了严密的计划,确定了专人专职负责此项工作,并派专人随省厅和市局同志一起到兄弟单位进行了学习考察。
(二)领导机构健全。目前,两城区的33个街办(乡镇)都成立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机构,各项工作机制建立。
(三)社矫工作者队伍加强。两城区各司法所多是一人所,为适应工作需要,两城区采取聘用社区矫正辅人员的办法,选聘具有法律经验、心理学专业知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员充实到社矫办公室,确保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同时,还积极挖掘社区资源,发动退休老干部、知识分子、有威望的同志加入到社区矫正志愿者行列,使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目前,两城区33个街办(乡镇)司法所共有专职人员33人,社矫辅人员39人,社矫志愿者147人。
(四)工作措施有力。两城区各司法所均能坚持对每名矫正对象实行一人一档,详细记载了矫正方案、监护人协议书、公益劳动记录、每月小结、谈话记录、电话汇报等方面的资料,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基础性台帐。在管理机制上,充分发挥街道(镇)、社区(村、居)两级管理网络的作用,明确各自的工作地位和工作任务,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长期发展和司法所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制度上,两个区都出台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方案)》、《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工作职责》、《矫正对象须知》等规章制度,力求工作规范。
从试点的情况来看,收到了预期的效果。矫正试点期间两个区共117人接受社区矫正,经过矫正工作人员扎实有效的矫正帮教,没有发生一起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现象。矫正对象能够较快地融入社会,部分矫正对象在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帮下还走上了致富路。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看,目前我市社区矫正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主要是:
(一)、社区矫正工作相关法律法规不尽完善
立法的滞后给工作开展带来了统一认识、统一做法、全面推进等方面的一定的难度。目前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的依据是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下发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客观上存在名义主体和实际主体分离现象,公、检、法、司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衔接,省际、市际之间的衔接都存在一些困难。
一是在目前立法依据不足情况下,有关部委的现行规章中针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规范缺乏系统性。致使社区矫正各成员单位在工作衔接、责权划分等环节上存在困难,无形中加大了工作难度。
二是工作主体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刑法》、《刑事诉讼法》、《监狱法》、《人民警察法》以及有关规章中涉及社区矫正的条款存在着滞后的问题。例如从现实看,社区矫正按照两院两部的通知精神是由司法行政机关来实施,这无疑是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的,但现行的法律未赋予司法行政机关执法主体权,这不仅与公安机关既有的执法主体权产生法律冲突,而且使得司法行政机关在开展工作时责权不一,处于十分尴尬和不力的地位。矫正对象大多对司法所的考核奖惩持无所谓的态度,有的矫正对象以经济、生活等种种理由不参加有关矫正活动,有的迁居或离开居住地根本不向司法所报告,由于司法所执法主体权,社区矫正工作者对这些现象也无计可施,严重影响刑罚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是程序方面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监狱办理假释、监外执行的手续繁复;管制、缓刑、假释、监外执行的信息不能及时;对人户分离的对象,户籍地与居住地之间缺乏衔接等。目前,两城区的矫正对象基本上是由本区所在法院判决后通知各司法所接收,而对于外地法院判决到本区的社矫对象,两城区司法局至今未收到过相关的法律文书,导致这部分矫正对象漏管、缺管现象严重,矫正工作也就无从开展。目前多数街办的社矫对象人数已呈逐年萎缩的地步。常此以往,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可能将难以为继。四是矫正工作还缺乏有效的法律手段支撑。目前,在矫正对象的日常管理帮教工作中,由于缺少法律赋予的强制性手段,对那些拒不接受矫正或在矫正中表现不良的矫正对象,社区矫正组织一一特别是负责具体操作的司法所往往因有责无权,不能及时予以惩戒;而对那些积极配合矫正、表现良好的矫正对象的奖励,也因程序过于繁琐、规定较原则操作性不强、社区矫正组织没有法律授权等因素,实施起来难度较大,不能很好体现出奖惩结合的矫正方针。
(二)、社区矫正工作基础建设薄弱
社区矫正是一项以司法行政机关为主的新工作,从外省先期开展社区矫正试点的地区经验看,要保证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司法所须有3人或3人以上才能兼顾工作,须有独立的办公室实施矫正和存放档案,须有通讯、交通装备和工作经费以保障工作开展。但由于客观原因,两城区各司法所基础建设均较为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司法所人力相对薄弱,社矫辅人员偏少且队伍不够稳定。司法理员普遍存在“一人一所”的状况,且司法理员在承担司法行政多项职能工作的同时还兼有街办(乡镇)安排的任务,人手少、任务重,使司法行政机关在社区矫正工作中难以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二是缺少基本装备,有的街道办公经费较为紧张。目前,两城区大多数司法所无车辆、无电脑、传真机、打印机等工作装备,个别所连基本的独立办公用房也未解决。在办公经费上,我市社区矫正经费与兄弟省、市相比相差较大。上海市人头经费定的标准是6000元、苏州市社区矫正经费标准为3000元。我市两城区矫正对象均无人头经费可言,由于经费的紧张,导致一些工作流于形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矫正质量。
(三)工作过程中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还未到位。社区矫正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单位,需要公、检、法、司、人事等多个职能部门就工作衔接、经费保障、矫正对象就业等方面加强合作,认真履行职责,才能形成较强的合力,确保社区矫正对象零漏管、脱管。但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两城区社矫工作大多是由司法所独立承担,有的职能部门对这项全新的工作不熟悉、不了解,存在着一些配合不到位的地方,而仅仅依靠司法所单打独斗,矫正工作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三、对策及建议
在全省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启动会上,省、市领导强调: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要按照“做表率、走前列”的要求,振奋精神,扎实推进试点工作的开展,努力探索出一条具有贵阳特色的社区矫正之路。为进一步推动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针对目前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和困难,提出如下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领导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党委政府加强领导,形成强有力的工作机制来推动这项工作。建议市、区两级成立党委分管领导为主任、分管副市长(副区长)为副主任、公、检、法、司、财政、人事等部门为成员的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司法局,以贯彻落实上级社区矫正的政策和工作部署,研究制定本地区的社区矫正工作规划,协调相关事宜,指导、督促、检查本地区的社区矫正工作。各街办(乡镇)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贯彻落实上级社区矫正的政策和工作部署,落实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管理和改造以及考核工作;同时建立经常性的工作汇报机制,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情况,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二)明确权责
法院应当准确地适用刑事法律和刑事司法解释,充分使用社区矫正措施改造罪犯。检察院依法加强监督,确保公正。司法行政机关积极开展社区矫正的管理和考察以及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帮工作。乡(镇、街道)司法所承担日常管理工作。公安机关配合司法行政机关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和考察,对违反规定的社区服刑人员依法采取必要的措施。为加强社区矫正的衔接工作,建议将社区矫正内容纳入公、检、法、司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政府年度考核目标。财政人事部门加大财政和人员保障,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三)重视基础
当前要做的是搭建好具体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司法所这个平台。社区矫正需要一支懂法律政策、熟悉犯罪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精神医学等专业知识的队伍。根据现在的条件,社区矫正依赖三类人员:专业社区矫正工作者、辅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建议党委、政府根据司法所承担工作任务的现状和将来的发展趋势,加强司法所力量,配备专业社区矫正工作者,由懂业务的人员担任。其次,配齐辅社区矫正工作者,现在云岩区配备辅社区矫正工作者的做法是一个司法所招聘一至二名社区矫正辅人员,经过培训后上岗,但因待遇太低(每月每人500元标准)而无法稳定队伍。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建议可借鉴兄弟省市的做法,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由各区安排一定的事业编制,用于招聘社区矫正辅工作人员,根据实际配备到各镇(街)司法所。编制不足的可以考虑招聘合同制的人员加以落实。此外,壮大社会志愿者队伍,尽量招募一些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离退休干部、青年学生、村(居)社干部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从事社区矫正志愿工作。
(四)加大财政保障
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没有一定的物质技术支持是很难完成的。从两城区试点情况来看,经费显得严重匮乏。建议可以借鉴外地做法,在保证车辆、通讯、电脑等办公设备齐备、社矫辅人员工资福利到位的基础上,按社区矫正对象人均1000元或以上的标准由区(县)财政安排工作经费,用于培训、指导、管理、奖励等,并列入财政预算。
篇7
司法鉴定中心的属性不好准确确定,它既不是国家机关,也不是事业单位。虽然属于企业化管理,但还是真正的企业;虽然多为司法机关或司法行政机关设立或接受某一司法机关的管理,但它还不是司法机关或隶属管理的机关。
司法鉴定中心是指在诉讼活动中接受委托人鉴定委托,遵循法律规定的方式、方法、步骤以及相关的规则和标准,对诉讼涉及的专门性问题运用科学技术或者专门知识进行鉴别和判断并提供鉴定意见的机构。或者说,司法鉴定机构是指在诉讼过程中,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接受司法机关或当事人委托,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依照法定程序作出鉴别和判断活动的专门单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社区矫正制度随着新的刑诉法的颁布进一步引起了注意,这一制度是连接刑事司法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恢复性刑事执法措施,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在我们的实际调查中,发现了一些关于这一制度在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如资金短缺、人员不足、公众对这一制度的认识不足等。本文结合在实际调查中的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希望对社区矫正以后的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社区矫正;制度;机制
一、社区矫正概述
关于社区矫正的含义,各国都有不同的理解认识。根据我国《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对社区矫正概念的界定,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主要是指司法行政机关,也即司法局等)在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社区矫正是开发型、有利于犯罪人回归社会的改造方式。社区矫正作为连接刑事司法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恢复性刑事执法措施,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在社区矫正过程中,被矫正人员在人际关系上,信息交换上,都能与社会保持较好的联系,避免他们产生对社会的报复心理,也极大地帮助其适应社会生活。此外,社区矫正制度还可以大大提高刑罚效益。刑罚的运作其实是一种高消费性的活动,监禁刑的执行更是费用高昂。在相当有限的刑事司法资源条件下,社区矫正无疑可以有效地缓解监狱的超负荷,且以较小成本的刑罚执行方式来预防和控制犯罪,提高刑罚的经济性,也是十分符合我国的财政能力现实情况的。
二、社区矫正的现状——以对武汉市洪山区社区矫正的调查为依据
武汉市的社区矫正工作的主体是司法局,目前正在洪山区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的人员是34名,其中未成年人两名。洪山区的社区矫正的程序是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社区矫正的启动程序如下:首先,法院在准备判缓刑之前发审前立项调查函到武汉市司法局,武汉市司法局要求被告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司法所对他的家庭情况、在社会上的表现、单位或者学校的表现进行调查,完成调查之后做出书面报告交法院;然后,法院根据司法所呈交的调查函和具体的案情来做出判决,如果做出符合社区矫正条件(如监外执行、缓刑、剥夺政治权利等)的判决,这些罪犯在判决后的7个工作日之内到所在地司法行政机关报到,也可以直接到司法所报到,但必须通知司法局,报到之后由司法局将回执单发到做出判决的法院,以示证明;最后,司法局的工作人员对被矫正人进行社会危害性的风险评估、心理测试,做完这些准备工作后由社区矫正科要求其到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的司法所报到,报到之后需要司法所进行宣告,必须有所长、工作人员、接受社区矫正人员等参与,经过宣告社区矫正工作正式开始。
被矫正人每个月要求交一份思想报告,每月必须至少见一次面,特别是第一次见面,我们会对他们进行重点谈话,介绍社区矫正的好处,谈具体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比如说交通肇事者,被矫正人给受害人身体造成了伤害,虽然主观上是过失,但是法律是必须对他的犯罪行为作出适当的判决,使其得到法律的追究,而考虑到这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等方面的因素,判决他们在社区服刑。大部分服刑人员是乐意接受这种形式的,但是个别的还是有抵触情绪,如判有期徒刑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员,在主刑执行完毕之后还有附加刑需要在社区服,这类人员相对不好管理,考虑到现实的情况,也为了将社区矫正工作做到更好,现在这类人员分配给公安局来负责了。另外关于公益劳动的问题,按要求是每个月必须有八小时的公益劳动,但是成年人要上班,青少年要上课,周内到哪里干公益劳动是不好办的,实事求是的说,他们不可能说辞职或请假来做这个事情,辞职了生活没保证,经常请假老板不高兴也可能辞退他,工作也做不好,所以我们是灵活处理公益劳动这件事的,要求他们回报社会,服务社会,服务他人。这样的事例还是很多,而且对他们本人也是很乐意的,在单位工作勤快了,老板认可,我们认可,自己做这样的事情既服役了也不丢面子,如果是真要在哪里集中做公益劳动,可能他们自己觉得丢面子,效果也不好。
洪山区社区矫正工作的效果是比较好的,工作人员对工作非常认真负责。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期间违反相关纪律的人员,首先是批评教育,如果情况很严重才会重新进入司法程序,进入监狱服刑,到目前为止洪山区还没有重新进入司法程序的先例。对一般的社区居民而言,他们对这种人员了解很少,工作人员也尽量在公众场合回避这件事,如果不服从管理,会请单位或社区的人员协助管理,当然一般都不会,这是考虑到具体的实际情况而做出的具体做法。
三、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一)基层司法行政机关难以堪当社区矫正的重任
我国的基层司法行政机关是司法行政机关的最基层的组织机构,是县(区、市)司法局在乡镇(街道)的派出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和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基层司法行政各项业务工作。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四万多个司法所,工作人员达到九万多人,平均每个司法所有二至三人,在一些司法所只有一人。司法所作为基层司法行政机关,担负着面向基层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法律保障、法律服务、法制宣传教育等项重要任务,工作繁重,而我国的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目前正式人员编制少,显然不能满足当前各项工作的需要。我国目前的社区矫正工作主要由基层司法行政机关承担,司法所原有人员的配备较少,更加缺少接受过专业训练予以社区矫正的人员。因此,设立专门的社区矫正管理机构是十分必要的,在基层可以用社区矫正工作站来取代司法所承担的社区矫正管理工作。由社区矫正工作站来直接承担全县的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工作,同时也承担少量的行政管理的职能。这样不仅减轻了司法所的工作压力,而且更好的保障了社区矫正制度的执行。
(二)理念上的滞后
一是社会公众对社区矫正的实施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治乱世用重典”的重刑主义的价值取向,在这种重刑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有相当一部分的社会公众对社区矫正对象存在着偏见,在社会公众重刑观念的背后,是对犯罪人的排斥憎恶,这种社会氛围会促使罪犯习惯周遭的冷落、排挤与歧视,逐渐认同自己的罪犯身份,逐渐自暴自弃、自我放弃。社会公众的这种憎恶情绪也会促使矫正对象极度排斥社区矫正,促使他们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二是司法机关的重刑理念。人们往往把监禁刑作为对付犯罪问题的首选对策,认为只有隔离罪犯与社会公众才可以起到真正威慑犯罪人、降低犯罪的目的,才能真正保护社会公众的安全,才可以避免交叉犯罪。在重刑观念的影响下,司法工作人员在狱外行刑的问题上往往是慎之又慎。因此,对假释比例控制很紧,不希望多办假释,宁可多减刑,因为办理减刑无须承担风险责任,以致我国罪犯假释率多年来很少超多3%。这样既浪费了刑罚资源,也不利于这些人改造。
因此,转变观念,加强社会公众对社区矫正制度的理解尤为重要。首先,要合理扩大假释的比例。我国司法机关应该在了解社区矫正制度的重要性的前提下,严格审核,对于满足条件的假释人员大胆办理假释,有利于社区矫正的目的真正发挥作用,使他们尽早的回归社会,走上正常生活。其次,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要转变观念,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帮助被矫正人员重回社会,所以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中要避免使自己带有歧视眼光看待被矫正人员,由监督管理者的心态转变为帮助辅导者的心态。最后,在尊重社区矫正人员隐私的前提下,社区矫正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媒体、法制宣传等多种形式宣传社区矫正制度,消除公众对于社区矫正制度的不理解,改变周围对被矫正人员的排挤和歧视,愿意重新接受被矫正人员,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
(三)社区矫正缺乏必要的人力资源和财政保障
在社区矫正工作过程中,基层司法行政机关承担着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但是由于司法所人员编制少,工作力量不足,因此社区矫正需要另一重要主体——志愿者。志愿者起到了补充社区矫正人员不足的作用,根据调研表明,目前社区矫正工作的志愿者多为一些年老的退休老人,虽然有爱心却不能很好的完成矫正工作。社区矫正工作作为一项较专业的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志愿者,还有高校的相关专业的学生来充实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队伍。
社区矫正经费短缺是制约社区矫正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社区矫正是一项刑罚执行和对特殊群体的监督帮扶,因此社区矫正应有必要的工作经费保障,而且所需经费应有国家财政足额承担。但通过调研显示,很多地方财政仅仅下拨了启动经费,没有将社区矫正的日常工作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对政府机关而言,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额外的增加预算用于社区矫正工作还不能引起很多政府部门的重视。社区矫正工作如果没有足额的经费支持,不仅会影响志愿者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而且会使这一新型的刑罚制度改革处于停滞不前,因此各地要加强工作力度,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的经费保障。
参考文献:
[1]孙强.社区矫正人员法律指导手册,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2.
[2]吴宗宪.社区矫正比较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葛炳瑶.社区矫正导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4]丁寰翔,余建明,陈立峰等.社区矫正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9.
[5]张建明主编.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6]郝小云.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理论研究.燕山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11.
篇9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工作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夯实矫正工作基础,建立社区矫正领导小组工作机制。充分认识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高度重视矫正工作开展,切实的加强组织领导,把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头上,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层层实施。同时完善工作体系,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及时的转发省市区有关矫正工作管理规定,领导小组和社区负责成员积极配合。
(二)认真摸底,强化管理监控
摸清矫正对象情况,加强管控,促进矫正与安置帮扶无缝对接。积极探索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工作有效结合的新思路,落实四个同步:一是解除矫正与签订帮教协议同步;二是个人档案材料移交同步;三是矫正帮教人员衔接同步;四是管控教育与帮扶救济同步。使社区矫正工作与安置帮教工作顺利衔接,保证矫正对象解矫后不脱管、不漏管,有效避免了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做好对矫正人员监管教育和社会帮扶工作
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在管理方式方法上有相互借鉴之处,多方联动,不断开拓新的就业渠道。社区矫正人员的安置工作是搞好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环节,做好此项工作有利于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了切实加强此项工作,给社区矫正人员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结合我区实际,社区矫正领导小组与各社区进行沟通交流,积极为帮教人员寻找并提供过渡性就业岗位,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并对其开展思想教育和帮教管理活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无司法行政机构,无行政执法权
当前,国家级开发区没有设立司法局,没有司法干警,对矫正对象无执法资格,没有司法机关的支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社区矫正对象配合的积极性,不利于矫正工作的正常开展,也难以应对繁重的工作任务。
(二)社区矫正机构工作经费无保障
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深入和工作量的增加,经费需求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很多地方社区矫正工作经费投入有限,配套设施跟不上。大多地方达不到标准工作经费,有些地方经费甚至无法落实。导致部分地区办公设施简陋,没有活动场所,容易导致社区矫正工作只是简单停留在转接材料、建立监管档案阶段,难以进一打开工作局面。
(三)司法所无司法助理员
社区矫正工作既是执法工作,又是教育矫正人的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政策性,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而目前司法所无司法助理员,缺少社区矫正工作专业人才。很多地方普遍存在社区矫正工作专业人员不足问题。而且现有的工作人员大多是经过简单的培训便上岗工作,相关专业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与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不能有效地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开展工作。目前能够开展社会工作又懂法律的社区“义工”十分稀少,尤其缺乏“心理矫正”人才。
(四)相关部门工作衔接不畅,管理模式单调
一是部门衔接工作不到位。社区矫正工作涉及到法院、检察院、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及社会组织。但是目前相关部门工作配合不够主动,在矫正对象接收、监管、执法和生活保障、外出务工等方面衔接存在欠缺,有相当一部分的矫正对象因无档案材料或材料不全或去向不明等情况无法按时移交,可能形成谁都管不着、谁都不想管的灰色地带;二是现有对矫正对象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单纯“以人管人”的管理方式上,缺乏现代化技术支撑。加上矫正对象分布面广,监管很难到位,不可避免地存在脱管、漏管隐患。
三、对策及建议
(一)成立司法行政机构
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法制保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设立司法行政机构,促进矫正工作有效开展。完善社区矫正衔接机制,建立全程化网络管理和监控制度,建立矫正机构与公、检、法机关相互协调、配合机制,建立对社区矫正对象的考核奖惩办法。以便明确社区矫正的性质以及在我国刑罚体系中的地位和适用对象,明确社区矫正的执法主体、适用条件、适用程序、执行方式、经费保障以及执行机关的权利分工,使社区矫正工作在法制轨道上运行。
(二)委派专人管理社区矫正工作
可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一支专门的社区矫正队伍。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建立专业队伍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通过招收一定比例的犯罪学、心理学等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发给他们社区矫正执业资格证书,同时加强培训上岗,充实矫正队伍,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
(三)经费问题解决方案
篇10
1.加大人民调解工作力度。按市、县综治委安排部署,按期完成我县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调处机构项目建设,早日完成建设任务;扩大矛盾调处覆盖面,完善人民调解网点建设,强化人民调解队伍建设,提升化解能力,进一步维护基层稳定。
2.围绕服务民生,深化法律服务工作。一是整合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等职能作用,扩大影响力,提高服务质量,为我县经济社会建设和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和保障。二是进一步推行和规范政府法律顾问工作,加大指导和管理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法治社会氛围。
3.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工作,提升全民法律素养。今年是完成我县“六五”普法工作目标关键的一年,要在总结过去几年普法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不足的原因的基础上,吸取经验,再接再厉。一是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在全县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的工作要求,落实好今年法宣工作要点;二是抓好重点对象的普法教育,增强工作实效;三是推进“法律六进”工作,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四是丰富普法载体,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五是加强重要节日、重要活动等敏感时期的法制宣传教育,整合力量,联合推进,引导群众依法诉求,依法办事,努力化解矛盾纠纷。
4.加强特殊群体管理,构建和谐社会。一是进一步健全社区矫正工作,不断提高矫正质量。积极搭建平台,探索建立社区矫正公益性劳动基地、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和劳动技能培训基地,开展好教育矫治工作;积极做好社区矫正对象的困难帮扶工作,争取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整合社会资源和力量,协调相关部门为符合条件的社区矫正人员解决后顾之忧,帮助其提高就业和谋生能力。二是积极做好安置帮教工作,预防重新违法犯罪。进一步完善刑释解教人员衔接机制,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的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和基础信息录入工作;强化帮教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建设安置帮教基地;通过远程帮教视频会见系统平台,把工作预先延伸到监狱,部门通力协作,联合服刑人员亲戚朋友共同鼓励他们积极改造,早日回归社会。
5.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打造一支过硬队伍。一是抓好宗旨意识教育。开展宗旨、法制和廉政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素质、理论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素质。二是改进工作作风。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和中心工作,强化作风建设,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在创优中争先,在争先中进位,真正让人民群众满意。三是加强业务培训。组织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素质,以熟练的专业知识为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不断提高队伍推进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