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水产养殖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水产养殖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水产养殖技术

篇1

文/ 马沙1 孙慧慧2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水

产养殖技术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备

受关注,也直接影响着水产养殖者

的收入,但是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

由于种种原因仍存在的一些弊端亟

待解决。本文先简要说明了现代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存在的弊端,然

后根据这些弊端提出对应的对策,

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水产养殖技术是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重要

措施,其推广在农业技术推广中占据着不可

或缺的地位,它是水产养殖事业的重要组成

部分。只有水产养殖者充分掌握养殖技术才

能提高水产养殖效率、增大利润。

然而在现代、科学的水产养殖技术推广

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弊端,这些弊端需要我

们相关部门和水产养殖者共同的努力,提出

相应对策才能得以解决。

1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存在的弊端

当今社会的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虽然已经

做了许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

养殖者增加了收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

也有一些弊端需要解决。

1.1 水产养殖者科技知识匮乏

由于很多水产养殖者的文化水平不高,

他们缺少水产养殖专业的知识,也缺乏获取

科技知识的意识,所以他们仅仅依靠养殖经

验和习惯,没有科学合理的技术做支撑,工

作效率低,而且污染和浪费严重。一旦水产

品出现发病甚至死亡的现象,也只是怨天尤

人,不查找造成水产品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

和自身原因,极大的影响了水产养殖者的收

入。水产养殖者的科技知识匮乏是阻碍水产

养殖技术推广的根本。

1.2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者素质偏低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者素质偏低直接影响

推广效果。如今大多数的水产养殖技术推广

者都不是专业人员,其年纪都较大,知识结

构体系也比较老旧。他们并不能很好的把握

先进、科学的新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起来的

效果不言而喻。另外,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不足,缺乏创新能力,使得水产养殖技

术推广工作水平不高。

1.3 水产养殖者营销经验不足

水产品的销售问题也是水产养殖者最关

心的问题,水产养殖者营销经验不足也是阻

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一个弊端。

水产养殖者养殖水产品就是为了销售出

去赚钱,改变家庭的生活条件。但是大多数

的养殖者都缺少营销经验,仍然采用原始的

销售手段,并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的眼球。

销售渠道过于单一,水产品的销量并没有提

高,影响了养殖者的收入,这就直接影响了

新养殖技术的引进。

2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弊端解决对策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存在的弊端直接影

响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笔者根据对一些文

献的阅读和深入研究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对

策,希望能为水产养殖行业提供参考。

2.1 加大水产养殖技术知识培训力度

由于水产养殖者对于养殖技术的了解很

少这一现象制约了养殖技术的推广,所以当

务之急应加大对水产养殖技术知识的培训力

度。各级政府机构和部门也应提高对水产养

殖技术推广工作的支持,把发展水产养殖业

作为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培训方面,第一,由于现有的水产养

殖技术推广者的素质普遍偏低,为加强他们

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应采取“派出去”

的方式。同时也应采取“请回来”的方式,

积极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水产养殖技术推

广人才,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技术推广团队,

做好技术推广工作;第二,在政府和相关部

门的扶持下,每年都应如期举行水产养殖技

术的讲座和培训,免费赠送给水产养殖者一

些实用的水产养殖技术资料;第三,要加强

和学校以及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和交流,积

极与国内知名的养殖企业保持沟通,学习养

殖技术。一旦水产品出现病害,共同商讨处

理方法,确保水产养殖者在出现问题的最短

时间里得以解决。

2.2 大力推广水产养殖新技术

大力推广水产养殖新技术、新品种、因

地制宜能够大大促进水产养殖业内部的结构

调整,确保养殖者增收致富。

首先,在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过程中,

我们应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新的水

产养殖技术,如毕节市利用丰富的冷水资源

养殖鲟鱼、鲑鳟鱼等名优鱼类和冷流水养殖

技术;其次,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鱼类资源

和现有的研究成果,加快水产养殖技术推广

的速度,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水产养殖业之

路;再次,应加大推广养殖力度,逐步形成

苗种繁育、饲料渔药销售和养殖技术为一体

的水产养殖技术配套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加

工、休闲观光渔业的发展,使水产养殖者真

正实现增收的目的。

2.3 加强水产养殖者的营销战略

为使周围水产养殖者能够提高水产品的

市场竞争力,,从市场需求的角度出发做好

水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加强水产养殖者的营

销战略、做好营销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作为水产养殖者来说,不仅要了

解周边城市水产品的市场行情,还需密切关

注一些大中城市的市场行情,抓住机遇迅速

抢占水产品批发市场,使得市场份额大幅度

提高。

其次,要提高水产品的质量,提倡健

康水产养殖。对于鱼、虾等产品要处理好药

物残留问题,贝壳类要处理好体内的有害物

质等,满足消费者对于质量的要求。只有质

量安全提高了,才能培养起水产品的客户群

体,扩大销售量,打出属于自己品牌的知名

度。另外,产品包装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

节,设计好产品包装也有利于吸引消费者的

眼球,促进他们的消费。

最后,也要积极地利用网络的效果,做

好产品的宣传。开展网上销售,充分展现水

产品的营养、质量和保健的功效,提高消费

者的认知,销售成本也有所下降。并且每年

举行几次水产品促销活动,刺激消费者的消

费。

结束语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飞速发展,水产养

殖行业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高。笔者通过上

面的分析和阐述充分说明,虽然水产养殖技

术已取得进步,但在推广过程中仍不理想。

我们应通过加大水产养殖知识的培训力度,

大力推广水产养殖新技术,发挥科技示范园

的示范作用,并推行健康的水产养殖来解决

技术推广存在的弊端。笔者相信在政府的扶

持和相关专家的指导下,水产养殖行业一定

能增产增收,促进我国的农业发展。

参考文献

[1]詹会祥. 毕节市水产技术推广的现状、问题及对

策[J].乌蒙论坛,2013,(4):38-40.

[2]郝彦周,任中纪,景广振.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现

存问题及对策[J].水产养殖,2011,(2):30-31.

[3] .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现存问题及对策[J].

农民致富之友,2013,(7):141.

作者单位

1马沙 平度市水利水产局渔政渔业技术推广站 山

东青岛 266700

篇2

安徽省宣城市朱桥乡是农业大乡。为了壮大乡村两级集体经济,帮助农民增收,朱桥乡从比较优势明显的渔业经济入手,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改革开放以来,该乡渔业经历了“只捕不放—人放天养—集约养殖”三个阶段,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该乡渔业发展步了快车道: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养殖领域不断拓宽,养殖品种不断增多;渔业产量大幅度提高,渔业经济效益增长明显。渔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成功地解决了的“吃鱼难”问题,而且已成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1、渔业是该乡的重要产业。朱桥乡辖7个农业村,2.67万人口,2.9万亩耕地,1.27万水面,可是全乡水产养殖面积竟然达到3.4万亩,也就是说有2万余亩耕地被改造成了鱼池,由种殖业改为了水产养殖业。已形成渔业专业村5个,年村级集体渔业收入达200万元以上。发展稻田生态养殖已成为该乡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业增效、渔(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

2、渔业比较效益优势明显。朱桥乡水产养殖亩均纯收入愈1500元,超过2000元的达30%,是常规种植业的3倍以上。该乡每年有几千万元民间资本投入水产养殖业,渔业人均收入也已占农民人均收入的60%以上。

3、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日臻完善。朱桥乡建成1.8万亩稻田虾蟹生态养殖基地,2006年,该乡虾蟹生态养殖被评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病害预防示范区和安徽省河蟹标准化生态养殖示范区。朱桥乡稻田生态养殖技术曾引得省内外专家、学者及客户前来参观学习。

4、建成无公害水产品牌。朱桥乡致力于水产品质量建设,申报获得了1.5万亩农业部“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和产品认证。

二、朱桥乡水产养殖业发展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1、管理落后于生产,资源环境影响日益严重。走进朱桥乡,举眼望去,除去养殖池塘之外,大多是成片的,由钙塑板围起的水产生态养殖基地。塘口附近则林立着一栋栋精美的楼房,这皆得益于朱桥乡水产生态养殖的发展。自本世纪以来,朱桥乡稻田生态养殖业迅速发展,养殖面积由2000年720亩发展到现在的1.76万亩,占全乡耕地的61%。朱桥乡水产养殖规模是在不断扩张,养殖产量在不断提高,但是其管理还是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造成水域环境呈现富营养化,渔业资源亦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由此养殖出的水产品质量呈下降趋势,这大大制约了该乡水产养殖业向纵深方面拓展。

2、病害防治问题突出,易引发药残。水产品生活于水域当中,其生病与否我们很难查知,当我们发现所养水产品发病之时,病重的养殖品种已很难摄食,而且,水产品无法实施隔离治疗,所以对水产品病虫害防治要遵守“防治结合,以防为主”方针。在现实生产中,大多养殖户,仅注重养殖产量,于是大幅提高放养量,加强投喂,而在水质调控、水草种植、残饵清理、疾病预防等方面做的不够,所以养殖的水产品易发病害,一旦发生病害,养殖户又大量用药、长时间用药,这样容易造成养成的水产品存在药残。

3、养殖方式相对落后,思想观念亟待转变水产养殖技术更新很快,几年前养殖模式还算先进的朱桥乡,目前已戴上落后的帽子。2003年,发端于朱桥乡的以“大规格、低密度投放,种草移螺,营造优良生态环境,科学投喂,综合防病”为核心的稻田生态养蟹技术逐渐在宣州区推广普及并进而在全国掀起了生态养蟹的热潮。由于朱桥乡原先养殖技术先进,养殖户不思改进了,不再创新了。当微生态制剂和微孔管道增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得到应用之后,朱桥乡的水产养殖技术确实有些落伍了。因此朱桥乡养殖户的思想观念亟待更新,要在生产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水产生态养殖内容。

4、中介组织缺失,市场竞争力不强朱桥乡从事水产养殖的户数众多,但是没有建成自己的专业合作组织,呈现在客户面前的是小而散的养殖户。小而散的养殖户在购买苗种、饲料及鱼药时缺乏价格谈判基础,这无疑会增加养殖户的生产成本。小而散的农户养殖的产品在市场上难有竞争力,难有话语权,更有甚者,农户之间还会发生互相杀价的恶性竞争。

三、朱桥乡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1、完善养殖规划,全面推进养殖科学管理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践行科学发展观,制定朱桥乡“十二五”渔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水产养殖结构,控制水产养殖低层次发展,从做大规模养殖和提高水产品质量着手,促进水产养殖向高层次发展。引导养殖户改变养殖观念,改追求产量向追求规格与效益转变,改追求短期效益向追求环境与长期效益转变,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促进渔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加强渔业及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合理使用水域和水产资源。积极发展市场需求大于供给、销售价格良好的休闲、旅游、观赏渔业,发掘渔业的新功能,实现渔业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2、大力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和生态养殖模式,保障水产品安全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食品安全与健康,因此要想提高养殖收益,就必然在水产品安全与健康上下功夫,因此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也就是发展水产养殖的题中应有之义。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不但可以提高养殖产量、水产品质量,而且还可以促进渔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引导农户转变观念,及时更新养殖技术,并且鼓励从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当前,朱桥乡渔业部门就是要将微生态制剂和微孔管道增氧技术结合到原有生态养殖技术当中去,并大力推广普及。积极引导农户做大养殖规模,力争实现规模养殖的群聚效益。加大渔业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力度,解决群众发展规模养殖的后顾之忧。要注重水产技术的更新与推广,不断提高水产科技人员与从业人员的科技水平。要加大水产实用科技培训推广力度,将培训重点放在村级。鼓励技术人员搞技术承包、从事水产服务业等方式,使其推广技术和提供服务与利益联结起来,激励其做好服务与技术推广工作。实行水产技术人员联系规模养殖基地制度,使群众水产养殖科技水平得到质的提升。加强源头管理,确保水产品从“池塘到餐桌”的全程安全。做好生产日志,保证整个养殖过程有据可查。加强对鱼用饲料与鱼药的监管,杜绝水产品药物残留。

3、推进全价饲料的运用,保护生物资源。要想提高养殖产量、质量及效益,就必然要实施集约化精养,集约化精养必须使用营养全面的全价颗粒饲料。使用全价颗粒饲料有以下几大优点:一是符合养殖产品对营养的需求,养什么品种,就选用为其专门配制的全价颗粒饲料;二是减少对水域环境的污染,全价颗粒饲料分解慢、易清除;三是可有效保护渔业及生物资源;四是可省更多的人力与物力。

4、抓好中介组织建设,提高水产品的竞争力。要着力解决一家一户小生产难与大市场对接的局面。一是大力发展壮大水产经纪人队伍。二是组建水产经济合作组织。水产经济合作组织是联合同类养殖农户的最佳形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资源、技术与信息的共享,达到互助目的。要引导水产龙头企业、养殖大户、经营大户积极创建水产经济合作组织,渔业部门要在技术、服务、管理上给予支持。三是继续发展壮大水产行业协会。积极引导乡水产专业协会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吸纳养殖大户、营销大户等水产能人加入,充分发挥其在技术、管理、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做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充分发挥其内联养殖户、外联市场的优势,联结起小生产与大市场,切实增强农户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四是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利于水产企业做大,利于解决农户销售难的问题,同时也是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的有效措施之一。积极引导水产龙头企业推行订单生产,依托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农户按公司要求进行生产,然后“贴牌”销售方式,做大公司生产规模,增强公司和农户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篇3

以校企协同育人理念,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用等几个方面的改革实践,探索了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在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途径,并对企业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验证了方法和途径的可行性。

关键词:

协同育人;校企合作;水产养殖技术

协同育人是指各个育人主体以人才培养和使用为目的,在系统内共享资源、积聚能量的有效互动[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2015年12月第九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上着重探讨了如何通过教育改革来推动产教融合以及校企合作。从以上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新成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持核心竞争力,应突破传统模式,建立长效稳定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我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下同)在大力推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把校企协同育人作为建设的重点工程,予以大力实施。

1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我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能在水产养殖场、饲料或渔药生产等相关企业从事水产养殖及相关水产品销售与服务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专科层次高级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从2000年开始尝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近几年,在各企业行业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本专业拥有5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验室,2个校内实训基地,2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虽然校企合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当前我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在校企合作上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在2+1的培养模式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本脱节,无法进行充分融合。(2)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大部分专业教师只有理论知识,无行业工作经验,导致无法从社会需求开发科研项目。(3)学生顶岗岗位技术含量低,导致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没有创新创业意识。

2校企协同育人实施途径

2.1校企协同育人在课程建设中的应用根据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水产养殖及相关水产品销售与服务等技术服务岗位工作,学校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课程的制定,基于企业行业真实工作过程及工作要求来开发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课题体系[2]。整合企业资源,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组织教学活动。通过与本专业相关的校企合作企业:秋雪湖现代渔业示范园、上海农场、海辰集团等,参照水生生物疾病防治员、饲料化验检验员等国家职业标准,把《鱼类学》、《水生生物学》、《水环境检测与保护》、《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等专业课程融为一体,重新排序,基于典型工作过程来进行教学,例如鱼类、虾类、贝类的品种鉴定工作任务对应的学习领域就是水产生物发育与鉴别,充分体现了课程的职业性,同时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校企协同育人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优质专业技术人才。工学结合,交替式教学来达到理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3]。介于水产行业的特殊性,4~8月份是水产行业生产的主要季节,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实践活动,同时充分利用了暑假时间,打破了传统2+1的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状,采用交替式教学,按照理论—实践—理论循环学习,不断融入行业新动态,更新课本内容,达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教学与课堂设计。在高职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通过企业行业提供的生产现场图片以及视频,为校内课堂教学增加了学科立体感,让学生在教室中感受到企业文化以及水产养殖技术的生产过程。同时,通过与企业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师生与企业技术骨干可以在线进行交流,互通有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2.2校企协同育人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针对市场对于渔业养殖人才的需求,我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与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通威集团联手开展“雄鹰人才计划”,分成育鹰、展翅、搏击、翱翔四个阶段。育鹰阶段:这一阶段也是企业文化渗透阶段。大一的第二学期,在每年的3月份建立40人左右的校企合作“通威班”,学员在校期间的4~6月份、次年9~1月份,与学校的课程衔接,企业的讲师、外聘专家每月至学校讲授行业动态、管理、专业技术类等课程。每年的7~8月份,利用暑假时间,大一“通威班”的学员经公司培训后到企业生产一线跟班实践,学习饲料生产工艺,实现从书本到实践的转变。通过在企业的培训和生产实践,学生对于所学专业有更直观的认识,了解饲料生产工艺、销售、品质管理等基本流程;对于未来就业前景充满信心,坦然面对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展翅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基地学习阶段。大二的第二学期,水产科技系学生按实践的安排,4~9月份由学校专业老师带队到公司的养殖基地统一培训,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测水、投喂、用药巡塘等水产专业技能;带队的专业老师也能从企业流程中意识到市场需要什么从而改进在校教学,使之更有针对性,并且可以联合企业的专业人才,进行学术交流,技术研究,更好地为市场服务,开拓专业。搏击阶段:这一阶段也是生产实习阶段。根据校方与企业的协议,企业可以直接留用优秀毕业生。根据大学三年的培养及发展,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胜任不同部门工作。翱翔阶段:这一阶段其实就是一次质的飞跃。经过3~5年的时间,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2.3校企协同育人在产学研用中的应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是校企协同育人的手段之一[4],也是对创新驱动和“一路一带”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营造了创新创业氛围的新型校园环境,师生通过企业资源能够使得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对于高职学生,产学研用促进了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多个合作企业在校园共同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激发了其社会参与感。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真正快速提升高职学生技能,使之成为企业所需的有用人才。例如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利用创新创业基地,研制的悬浮式增氧曝气盘获得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设计大赛三等奖。对于高职教师来讲,产学研用同样是高效地对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培养。高职专业教师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但是却没有直接参与产品研发的经验,通过产学研用与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例如《长江口甲鱼仿野生生态养殖技术研究》课题就是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与企业的校企合作项目),不仅为教师成功申报省市级课题做好背景技术储备,而且将专业知识融入产品研发中,深入推进了高职教师参与企业研发的步伐。

3校企协同育人实施后的成效

根据行业发展及社会需求,本专业建立了由水产养殖场、水产研究所、水产饲料及渔药公司、各级水产技术推广站以及水产营销等企业行业专家组成的水产养殖技术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是进行专业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课程建设等内容的研讨。通过专任教师带队进工厂,邀请行业专家到校授课,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鼓励教师参与到企业产品研发等方式,基于协同育人理念,将企业行业生产过程与学生培养过程紧密联系,师生以及企业都同时收益,双方达到双赢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对市周边地区水产企业以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企业满意度90%以上,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毕业生愿意推荐母校比例达到82%。充分证明了该专业进行校企协同育人理念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徐平利.试论高职教育“协同育人“的价值理念[J].职教论坛,2013(1):21-23.

[2]刘革丽.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1,13(3):58-61.

[3]朱艳,曹元军.高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研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4):25-27.

篇4

关键词:水产养殖;规划现状;分析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134

1 我国水产养殖现状

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水产养殖的产量在1988年占水产品总量的50%,之后水产养殖的产量占比不断上升,2013年我国水产水产品养殖的产量为4547万t,2014年便又增加了200多t,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水产计,2015年我国养殖的水产品的产量在世界全部养殖产量中占有61.7%的份额,且我国2015水产年1―11月期间累计水海产品的总出口量为347万t,金额达到了1743655.2万美元。

近些年,我国的养殖方式发生了改变,网箱养殖是近些年出现的一种科学的养殖方法,将纤维或金属网片等不同材水产料制成的箱体架设在水体中,使水体形成一个天然的渔场形式,网箱养殖投资的资本少,水产但收益比粗放养殖要高,而目水产品的更为优质,因此在国内的应用范围不断的扩大。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产量虽然居世界首位,养殖水域的面积也比较广阔,但是我国的水水产产养殖模式、水域管理、养殖技术、人员培训等方面较国外发达国家落后。水产在追求水产养殖产量逐年增长的同时,由于我国水产品的养殖水域范围愈来愈大和水水产域管理的不善,在养殖过程中不断增加养殖的密度,并为防止水生物因病害或密度过大死水产亡,大量的投入鱼药、饵料,这些饵料、鱼药以及水生物的排泄物不断在水中堆积,造成水产了水质的富营养化和养殖水域及周边水域的污染,水体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 提高水产养殖规划的对策建议

2.1 建立良好的水产养殖环境

强化对水产品质量的监管。政府必须大力推广国内外的各类水产品质水产量标准,大力推广无公害水产品生产技术造作规范,从苗种的生产放养、饲料、水产肥料、药品等的使用、再到产品的捕捞、包装等各个环节,将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水产量控制在允许范围内。完善各地区的水产质量检测设施,提高检测水平和检测能水产力。对检测结果采取奖惩措施,保护和奖励优质水产品,曝光质量不合格产品,水产提高社会舆论对水产品质量的监督。

加快水产养殖标准的建立,推广先进养殖技术。同时,加强水产品养水产殖过程中育种、捕捞、包装等各个生产环节的技术研究与开发,确保水产品符合水产无公害水产品标准。

采取措施积极扶持本地水产品牌的发展,不断扩大水产品牌的生产规模,形成市场经营优势。

2.2 深化养殖结构、优化养殖品种

促进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还要不断深化养殖结构、优化养殖品种。水产改变养殖结构,可以从养殖属性和养殖方向着手。在发展滩涂养殖的同时,也有必要尝试工厂化作业养殖或水产者深海养殖,将养殖空间最大化扩张。利用养殖业天然的地域优势来吸引消费,带动地域化养殖业的发展,继而带动该地域的相水产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水产在养育品种上,除了选择一种稳定性较强的鱼种,类似于草鱼、鲈鱼、大白水产鱼等需求量较大的淡水鱼类大规模养殖外,另外也可以引进其他有优势的鱼种进水产行实验性养殖,例如一些高蛋白低脂肪的鱼种在市场上就颇受欢迎。需要注意的水产是,养殖珍稀或者外地鱼种过程中必须有相关技术专家的监督和指导,尽量避免水产因鱼种养殖的技术性问题所造成的资源和资金的浪费。

2.3 制定科学的养殖容量和养殖密度,促进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

科学的养殖容量和养殖密度是指在不破坏养殖水域生态环境和水产不削弱养殖能力的前提下特定养殖环境中所能承受的养殖容量和密度。当养殖规水产模和密度在科学范围之内,水产养殖才有可能顺利而持续的发展。为单纯提高经水产济效益而盲目加鱼苗的投放,导致养殖密度远远超出合理范围,是部分水产养殖区生态环境恶化和养殖能力不断减弱的主要原因。因为养殖容量受到养殖品水产种和水域的影响,应当不同的水产养殖生物在特定养殖水域的养殖容量和密度进水产行深入研究,针对不同养殖区域制定单独的科学养殖容量,为确定不同养殖阶段、水产规格下,水产养殖生物的合理养殖容量和密度提供科学的依据。逐步降低因为养水产殖密度过大而导致的水产养殖产品质量下降、水产养殖区养殖能力减弱的问题。

3 结语

面对我国目前的水产养殖现状,一定要不断加强水产养殖的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健康顺利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水产;鱼类;自然条件;生产现状;发展思路

1荣县水产生产的现状

全县107座水库已有80座水库实施了集约化养鱼,养殖面积713hm2,产量1810t,2550kg/hm2;池塘10258口,只有少数进行了规模化投饲技术养鱼,养鱼面积1172hm2,产量5888t,高的达22500kg/hm2,低的750kg/hm2;河沟养殖面积354hm2,采取投放鱼苗、安放拦鱼设备、落实承包责任制的形式进行养殖,养殖产量446t,1260kg/hm2;稻田养殖面积6972hm2,基本都是粗放养殖,产量4520t,645kg/hm2。现有水产养殖企业4个、渔业专业合作社22个,拥有水产养殖面积1866hm2,获得“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的4个;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4个,面积1127hm2,渔业生产发展潜力极大。

2荣县水产发展存在的问题

2.1机构不健全,产业投入太少县乡水产技术推广及渔政机构不适应水产发展的需要,乡镇基本没有水产科技管理队伍,影响了水产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及渔业法律法规的执行,对水产业投入太少,造成原良种体系、技术推广体系、质量标准体系、渔政执法体系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水产的快速健康发展。2.2基础设施差,环境不优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垮塌、淤积、渗漏严重,公路、电力设施不完善,影响了蓄水和渔业生产的正常发展;有些乡镇对水产业发展不够重视,养殖环境差,没有处理好水面资源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关系,渔业水域污染严重,破坏渔业生产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养殖户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2.3水产科技及品牌意识差水产养殖户及企业整体素质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加工、服务、休闲渔业、游钓等二、三产业所占比例小,产业化经营水平低,缺乏品牌意识,种质退化,病害问题严重,养殖过程中存在滥用药物的现象。2.4水产养殖单位生产资金普遍不足水产养殖单位实施产业化经营,在修建维护鱼池、道路、电力等设施设备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致使生产经营管理中缺少饲料、渔药等流动资金。

3荣县水产业发展思路

3.1制定水域规划,落实承包责任制政府应把发展水产业作为振兴荣县农村经济的“兴奋点”,制定水产业的发展规划,将越溪河流域规划为名特优水产养殖基地;沙溪河流域规划为常规水产品养殖基地;旭水河流域规划为休闲渔业水产养殖基地;双溪水库片区规划为种苗及冷水性水生生物养殖基地,进一步完善发展水产业的政策措施,把原来的部门行为变为机关、厂矿、企业、个体户承包塘库及新建无公害养鱼基地的社会行为,全面落实各类水域承包责任制,从政策上推动水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3.2推进水产示范基地建设,发展名特优水产养殖一是依托项目,拓展水产养殖基地。近年来,水产业依托项目在双石、望佳、度佳、长山等地新建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200hm2。水产部门须进一步加强与财政、农办、国土、各乡镇的联系和协调,以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项目和省级优势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为契机,利用低洼地、荒滩、下湿田等宜渔资源,科学规划,整合农综项目、财政支农资金项目、扶贫项目、土地整理项目、微型水利项目、小农水项目,新建无公害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现代渔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二是政策引路,发展养殖销售大户,建立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3.3抓水产养殖新技术培训,促进现代渔业发展充分发挥县乡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的主体作用,加强与渔业协会、渔业合作社、科协、科技局、广电局等组织的沟通与合作,结合科技入户工程、科技兴农项目、科技下乡、举办培训班、广播电台宣传等形式,广泛开展水产养殖新技术的普及,全面更新水产养殖户的生产观念,引导水产养殖户开展无公害饲料养鱼、生态养鱼和新品种养殖,全面提高水产养殖户的养殖技术水平和效益,促进现代渔业的发展。3.4强化管理,确保水产品食用安全在稳定池塘传统养殖种类的基础上,不断优化10258口池塘养殖结构,切实保护水库水域生态环境,加强河流的增养殖,实行禁渔区、禁渔期以及人工放流制度,切实做好留佳、长山、双石、度佳、新桥1127hm2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及苗种基地的建设,养殖单位严格按照无公害水产品质量要求进行生产,建立《苗种投放记录》、《生产记录》、《用药记录》、《销售记录》,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达到现代渔业园区建设标准。禁止使用违禁药物,严格实行水产品渔药、鱼饲料、渔机具、水生动植物及渔业船舶等检验检疫制度,保证水产品有效供给,确保水产品食用安全。3.5依托专合组织,培育市场,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以荣县水产协会为龙头,玉章、越溪、杉溪、先雨、富民、朝阳等21个渔业专合社和水产养殖企业为基础,进一步强化渔业专合组织及养殖企业的管理,定期组织考察培训,举办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培训班,提高水产养殖户的科技及品牌意识,培育市场,建立生产、销售一体化经营机制,实行订单渔业,完善良种服务、技术服务、渔药鱼饲料服务、水产品加工销售服务,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格局,使水产养殖与市场销售融为一体,走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之路,提高水产养殖单位产业化经营水平。3.6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强化科技投入,发展生态渔业政府应把水产发展目标作为各级党政领导的考核内容,拿出部分农发资金,以水产项目的形式,奖励渔业生产发展好的乡镇和养殖单位。以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项目为契机,完善我县县乡两级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及渔政执法体系,建立县乡水产技术推广服务网络,采取各种形式筹集水产发展资金,推广先进适用的水产新技术,发展生态渔业,大幅度增加无公害水产品产量,推动荣县的水产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永安.福建省水产加工现状及其发展思路[J].福建水产,2006(,3):91-94.

篇6

关键词:水产养殖;养殖结构;水产体系

1 太湖县水产养殖业现状

1.1 基本情况 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地处大别山余脉,105国道、合九铁路、沪蓉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境内地表径流丰富,河川密布,溪流交错,有大小河流20条,长河纵贯县内81公里;池塘水库星罗棋布,山川秀丽、风景宜人,气候温暖湿润、水量充沛,年均降水1368.4毫米,水资源丰富,南有波光万顷的泊湖,北有风景秀丽的花亭湖,水质清新,总水面积39万亩;渔业资源丰富:全县定居性鱼类67种,其中有不少名贵的地方品种和国家保护品种。全县可养鱼水面25万亩,水产养殖业潜力巨大。

“十二五”以来太湖县把水产养殖作为农业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加大对水产养殖业的扶持力度,取得了较大成绩。截至2013年底,全县完成养殖面积20.33万亩,生产鱼苗0.87亿尾,其中名、特、优0.21亿尾,生产鱼种2108吨;投放鱼种9650万尾、4250吨;河蟹870万尾。全年水产品总量达到3.23万吨,渔业产值5.18亿元;水产养殖以鱼类为主,主要养殖青、草、鲢、鳙四大鱼种,占水产养殖的89.65%。养殖经营方式以公司、专业合作社为主,占经营户的80%。全县渔业从业人员超过1万人,人均收入1.02万元。

1.2 合理规划,科学布局,积极实施水产大县创建工作 一是合理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县水产局颁布了全县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渔业部门确立了生态渔业、精养渔业、特种水产品养殖三项渔业重点工程发展目标,制定了苗种基地、大水面鳙鱼、水库群白鲳、池塘精养、网箱养鳝五项支柱产业发展措施,经过“十一五”和近些年的切实工作,已在水产品产量和渔业经济总量二项指标达到水产大县创建标准。二是科学布局,根据水域所在地的功能制定合理的养殖品种和养殖规模。8万亩花亭湖是我县的饮用水源保护地,库周山高林密,植被茂盛,饵料丰富,坚持纯天然养殖为主,同时控制网箱养殖和拦汊养殖面积。10万亩泊湖为跨界水面,为保护水草和底栖生物资源,严格控制河蟹和草鱼苗种投放数量,重点发展二龄鳙鱼种养殖,已成为重要的二龄鳙鱼种生产基地;为提高湖区丰富的低值野杂鱼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发展了网箱优质鱼养殖;利用泊湖水产品资源鲜活、丰富特点,建设休闲渔庄。针对本县山塘水库较多,重点引进水库群白鲳,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养殖户养殖,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精养池塘特种鱼类养殖业。今年太湖县在全省水产大县绩效考核中有望进入前20名。

1.3 大力发展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完善水产养殖的经营模式 大力发展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全面提升群众性养殖水平。目前已完成22家渔业合作社建设,通过省渔业局对口扶持为各合作社配备了电脑相关硬件设施。县水产局和县农委经管科组织了渔业专业合作社法人和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了渔业经济合作组织规范管理能力,有力保障了我县群众性养殖健康发展。例如太湖县共和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建成精养池塘210亩,年产优质商品鱼200吨、大规格鱼种4万公斤,所有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论证,实现利润80万元。并组织成若淮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100余户农民发展水产养殖,仅此一项养殖户人均增收2000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壮大水产龙头企业和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充分利用县金融担保公司,多渠道筹措资金扩大规模,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水产品加工流通业发展,推进水产系列食品加工开发,扶持壮大水产品批发、配送交易市场,强化水产品牌整合和推广,提升“花亭湖”牌水产品市场知名度。

1.4 紧抓良种体系建设,满足优质种苗要求 徐桥水产良种场是我县的市级水产良种场,实施了池塘养殖倍增计划,开展了50亩池塘微孔增氧养殖试验,引进了黄颡鱼、鳜鱼、乌鳢、大口鲶苗种养殖,良种养殖效益日益明显。为解决水产良种供应的不足,花凉亭农林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吸收社会资本投资500万元,利用珠珊湖低洼湖田资源建设了800亩水产良种基地,引进团头鲂、乌鳢繁育设施,争取2―3年时间建设为省级水产良种场,将显著提高我县渔业经济发展水平。

1.5 加大渔业招商力度,提升养殖水平 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方努力,县水产局和县委组织部已和江苏盐城裕达饲料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意向协议书,客商计划在我县创业圩和汪家港投资亿元开发万亩精养池塘。2013年11月客商正式进场,全面实施投资计划。该项目完成后,将推动我县渔业生产方式、养殖技术、经营观念、产量效益等更好更快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2 太湖县水产养殖业存在的问题

2.1 传统粗放养殖为主,科技含量低 我县水产养殖品种及养殖模式单一,粗放型养殖模式、传统型养殖品种主体地位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渔业企业经营理念、经济实力和带动作用不强,离现代渔业发展要求差距较大。县水产局虽然在渔业养殖技术推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基层渔技推广机构缺乏,集约化养殖技术很难幅射个体养殖户;盲目建设、盲从养殖,严重制约养殖效益提升。

水面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泊湖粗放式经营,花亭湖拦汊和网箱治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泊湖养殖户靠用天然饲料(鱼草、树叶等)喂养,往往是年初投放鱼苗,年尾捕捞,疏于管理,抗灾能力弱,靠天吃饭,粗放经营。花亭湖养殖户使用有机肥料培肥水质,如施用牛粪、人粪尿或施撒无机肥如氮肥等,污染了县城的饮用水源,破坏了环境也影响了水产品的品质。从事精养池塘养鱼的渔(农)民的养鱼技术知识有待提高,特别是对大力推广的名特优品种养殖技术知之甚少,大多数人养鱼是摸着石头过河。水产品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从而严重制约了太湖县水产养殖业的效益。

2.2 扶持不到位,机制不健全 县政府虽已把水产养殖作为我县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但财政扶持资金投入不足,政策不配套、体制机制不健全;实际实施过程中流于形式,不注重实际效果。同时,管理机构、服务体系、投入机制等缺乏连续性,妨碍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池塘养鱼绝大多数还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池塘养鱼的渔(农)民水质管理意识弱。在精养池塘工程建设上,存在速度慢、标准不高、措施不力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效果。良种繁育体系、病害防治体系、市场信息传递体系、产品流通体系不完善、不配套。晋熙水产品交易市场还在建设中,市场信息和流通体系不健全,水产养殖户主要通过收购商收购,虽然因为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条件,太湖县的水产品品质优良,口感好,产品不愁销路,但由于养殖户自身规模小、产量不高、分散经营,不能形成合力,销售环节大部分利润无法分享。

2.3 资金投入不足,影响生产扩展及产业升级 养殖户除了在技术上感到自身严重不足外,对资金的需求也难以满足。在受访的10个养殖户中都感觉融资困难、资金不足难以扩大生产规模。首先是政府扶持不足,财政补贴、周转资金支助相对于其他农业产业是严重不足,比例极不协调;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贷款困难,时间过短,不能与渔业的生产周期相适应。由于资金不足,养殖户从饲料到药品,真货不好买,假货到处有, 制约本地渔业健康、快速发展。技改资金投入不足,新建池塘标准不高,设计不规范,对养殖病害和自然灾害抗御能力差。渔政执法机构,人员配备不齐,力量不足,往往不能及时查处偷盗、偷钓等各种渔政案件,难以有效维护养殖户利益。

2.4 稻田养鱼优势拓展不够 稻田养鱼是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适宜的鱼类有鲤、鲫和泥鳅等,可以稻鱼兼作和稻鱼轮作,提高生态效益。太湖县现有水稻种植面积61万亩,在稻田养鱼方面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例如新仓花园的个体养殖户李祚霞在发展猪鱼混养的同时,今年拿出两亩水田利用当地猪粪多的资源优势开始试验种稻不施化肥、不打农药,鳅稻共生的养殖模式,达到了稻香、鳅肥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他本人表示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他认为如果技术条件成熟的话,亩产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完全可以实现。太湖主要的农作物是水稻,种植面积广,具有稻田养鱼的天然优势。由于传统习惯的影响,农民对于稻田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对稻谷增产的认识不够,很少在稻田养鱼。虽有少量养殖户稻鱼混养,但品种单一,依靠稻田中的自然饵料和稻花为食,收割稻谷时即全部捕捞,水田利用效率低。

3 发展壮大太湖县水产养殖业的一些思考

针对以上问题,为使太湖县水产养殖业更好更快发展,真正成为我县农业的支柱产业,笔者就此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思考,以期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有所裨益。

3.1 调整养殖结构,提高科技含量 青、草、鲢、鳙四大家鱼,是太湖县养殖户生产实践中选定的优良种类,是任何时候也不能丢弃的。在稳住“当家鱼”的同时,要根据市场需求,引进销路好 、价格高的新品种(如已经引进的鲳鱼、鱼、黄颡鱼、黄鳝、泥鳅等品种),发展特色养殖。建立养殖示范户,为群众树立榜样,做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推进渔业增长方式转变, 努力实现“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数量渔业向高效渔业、常规渔业向科技渔业、生产渔业向生态渔业”的四个转变,不断提高渔业附加值,促进渔业效益的快速增长,

加强渔技培训,提高养殖户的科技、文化素质;实施创业指导,改变养殖户小富即安、知足常乐、安于现状、知难而退、不思进取的不良心态;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增强他们为社会创造财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设基层渔技推广机构,渔技人员向养殖户手把手传授科学养鱼技术,大力提高鱼苗的成活率,及时防治常见的鱼病,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从而增加产量和利润。在鱼塘改造上,要逐步实现自动排灌、自动化的施肥投饵系统、增氧系统及水质监测系统。拓展稻田养殖及池塘种养轮换的养殖方式,达到渔农双丰收。同时加强渔政管理,切实做好野生渔类资源保护工作,确保生态平衡和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发展生态、精品、休闲养殖上下功夫。

3.2 转变经营方式,走集约化发展之路 整合养殖资源,走联合经营、统一品牌、集体采购养殖饲料、龙头带动股份制道路,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及服务一条龙的产业化模式。扩大滩涂沟圩池塘建设,增加养殖面积。

探索土地流转新方式,稳定承包关系。在今后的水面承包过程中,建议在自愿的基础上合理进行水面资源的流转,选择有资金实力、懂技术、会管理的承包主体,以确保在投入和水产品产量、质量上有一个明显的提高。承包期应依据水产品的生产周期合理确定,以避免一旦经营不善改变难的问题。在签定承包合同时,要明确投入标准,根据承包水面的资源情况合理确定投放量和捕捞量;每年投放鱼苗时,水产主管部门都应进行现场指导,引导其按生产需要的数量和质量合理投苗;对于经营、管理好的养殖户要稳定承包合同,鼓励长期承包。

对于山塘、水库的养殖户要合理调度灌溉用水,让农业保险同时覆盖养殖户,确保养殖户利益。

制定落实各种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吸引域内外的企业和个人进行承包开发,投资水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

3.3 加大资金帮扶力度 资金不足一直是制约水产养殖发展的一大瓶颈。首先要加大对水产养殖业的财政扶持,进一步加强中央、省对支农惠农措施的贯彻力度,使文件中的各项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银信部门,应加大对水产养殖户的信贷支持力度,根据养殖规模和生产周期,合理确定信贷额度和归还时间,最大限度地保证水产养殖户的资金需求。担保公司也可拓展水产品担保以便水产养殖户获得更多融资渠道;开发渔业保险产品,降低水产养殖风险。

篇7

[关键词]越南;岛屿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越南岛屿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主要解决方案研究,这一课题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具有很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越南水产养殖业的生产起着重大作用。

1越南岛屿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机制的解决方案

1.1投资与信贷

继续优先投资建设发展海洋经济的水产基础设备,比如海鲜开采、海岛上养殖的设备等。加大对于向工业化、集中生产方向建设海岛上水产养殖的重要基础设施的投资。在繁殖生产海鲜特别珍稀种类和健康的种苗高科技技术,饵料生产,水产疾病,海带加工制品,海鲜制作功能性食品、药物,收获后保管技术等研究方面,不断增加投资资金。制定出吸引海岛上水产养殖外资、私营企业资金,尤其是公私合作(PPP)投资形式的激励政策,从现在到2020年期间,优先配置基金并加以吸引外资、政府开发援助等资金,激励经济成分参与发展海岛水产养殖业。为工业化现代化的海岛水产养殖业创造动力,提供技术设备。继续研究制定发展海岛水产养殖业的优惠贷款政策,例如给企业、合作社、渔民贷款投资发展海岛水产养殖业、海鲜开采物流服务加工、海岛养殖生产实施套期保险的政策。政府应当投资建设岛屿、海湾、海上集中养殖区域里必不可少的工程、技术设施如电力系统、浮标系统、养殖区与海上交通线边界或其他区域的警报灯、主要网箱的锚系统、废水处理厂。

1.2水产养殖水面、土地的使用政策

继续实施发展海岛水产养殖业的激励政策。鼓励投资开发未经过使用的岛屿、海水面、土地来进行水产养殖。研究制定给各经济成分按商品生产方向租赁水面的政策,发展岛屿与海上水产养殖经济。根据渔业法推进对沿海水面的使用,并将其分给各地方各级政府管理。

1.3环保政策

实施支持水产养殖业中清洁养殖规程技术、节约水资源、环保技术、废物处理技术等研究与应用的激励政策;帮助改造、新建海上集中养殖区的废物处理系统;对海产养殖良好实践养殖模式的应用继续给予支持的政策。鼓励水产加工企业建设废水、废物处理厂,研究先进的技术,从而对环境污染加以控制、预防。

1.4培训开发人力资源政策

优先培训生物技术、高科技应用、海洋研究以及海洋、岛屿养殖先进技术等方面的工作人员。给从事水产业的年轻工作人员、学生以及渔民孩子在国内外提供先进的海岛海鲜养殖技术的大学学习,帮助其进修本科学位或研究生学位。

2联结产业价值链、提升产品价值的方案

海岛水产养殖以及水产加工、包装、出口的经营活动是一个包括筹备养殖系统、种苗、水环境管理、喂养管理、鱼药、饵料、伴随配套服务(金融保险、银行)、包装、国内外产品销售等环节的产业价值链。水产加工、包装和出动是给水产养殖者包括海岛海鲜养殖者提升产品价值和增加利润的最重要关键环节。实践证明生产以及其伴随服务的封闭能力对水产企业有着很大的作用。水产企业的生产过程越封闭,其原料自给自足能力和经营效率更强。反之,企业生产以及其伴随的服务之间的封闭性低、松散、单一,导致其必须依靠其他企业,因此就会造成被动生产情况,降低了生产效率和利润。由于对于海岛海鲜养殖的发展需求以及在销售市场上很难应对、具有严格的进口标准市场对其质量、信誉、打造品牌的要求日益提升,所以需要质量检验机构和金融组织参与海岛海鲜养殖活动,从而使越南海岛海鲜养殖业价值链的环节之间更加紧密。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并降低成本,政府应当出台鱼药、生物制品、饵料营养研究应用的方案,寻找可代替鱼粉、鱼油的生产饵料原材料并研制成本合理、食品系数低的饵料。同时开发、进口从水产提炼出来的功能性食品、药品的生产技术。对水产加工厂进行规划并加以监察,保证这些加工厂满足环保护标准;而新建的加工厂要按规定在生产原材料的工业区里建设,以降低生产费、废物处理费,减少环境污染。促进海鲜向多样化的种类、包装、易用方向进行研究、生产、加工,使得海鲜产品能够尽量满足销售市场和消费者的要求,不断提升海岛海鲜养殖产品的价值,扩大国内外销售市场;大力推进越南岛屿海鲜养殖业的现代化与工业化,并使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成为一个大型产业。积极实施上述方案以提升价值链的效率,同时恢复资源,设立海洋保护区,恢复一些典型生态系统,按照联结价值链中的环节方向去重组生产过程,建立未经过中间媒介的养殖者、饵料供应者、药品供应者、加工销售企业相联系的封闭型生产模式以减少生产费,提高产品价值,制定使得生产中各环节紧密联结的激励政策,采用有证书的养殖、捕捞活动,保护水产资源,尽量防止水产病害,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从而使得具有巨大潜能的越南海洋岛屿海鲜养殖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3分析并提出越南岛屿水产业向生态养殖趋向可持续发展的方案

篇8

一、水产健康养殖的内涵

(一)水产健康养殖理念的提出和演变在国际上,水产健康养殖理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972年联合国有关会议上提出的“水产品健康养殖与生态养殖”,这个时候,国际上对水产健康养殖的认识水平还很低。当时在中国,养殖技术水平不高,产量较低,长期存在“吃鱼难”问题,政府在政策上鼓励增加产量,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水产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还未被重视,水产品质量对人类健康影响的认识还不到位,同时,养殖动物健康问题也不突出。20世纪80年代,海水养殖业较发达的日本因受到养殖环境和养殖病害问题的困扰,开始重视并加强了健康养殖方面的研究,特别是网箱养殖的残饵、粪便等堆积物的处理方法,特定区域(海湾)内的养殖容量及养殖对环境的影响等。20世纪90年代初,在亚太水产养殖网组织(NACA)的推动下,以“主要水产养殖方式对环境的影响”为主要内容的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研究提上了日程,该课题推动了亚太地区水产健康养殖理论的研究和普及。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养殖对虾病毒性疾病暴发,养虾业受到重创,人们开始重视水产健康养殖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当时,在探索和研究对虾病害防控技术上存在两条技术路线,一是研究新的药物防控技术,二是研究生态措施防控技术。最终选择了以生态防控为主,药物防控为辅的技术路线。1995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在第29次大会通过的《负责任渔业行为准则》中,明确阐释“负责任水产养殖”的内容:对国家管辖内发展水产养殖、涉及环境水生生态系统的水产养殖、利用生物遗传资源、基层水产生产行为与产品质量等负责。该论述大体上体现了水产健康养殖的基本框架要求。近年来,水产健康养殖理念已被人们全面接受。由于养殖规模扩展、养殖容量扩大、养殖效益下降、病害频发、养殖水质下降、外来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对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程度提高、水域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人们更加积极主动地研究各类水产健康养殖技术,并运用到实际生产活动中去。综上所述,水产健康养殖理论的提出、发展、完善和在全国广泛推广应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有教训,非常深刻;有经验,推动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类健康需求的提高以及养殖生产实践的深入,健康养殖理论的内涵和外延还将不断充实和发展。

(二)水产健康养殖内涵的几种表述水产健康养殖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生态复杂性和环境不稳定性,是贯穿于养殖全过程的技术和方法;水产健康养殖同时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理论,随着技术创新和实践验证而不断积累、发展和完善。因此,不同时期和不同的着眼点,对“水产健康养殖”有着不同的论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水产健康养殖(healthyaquaculture)的概念为:为防止暴发性水生养殖生物疾病发生而提出的从亲体选择、苗种生产,到养成阶段水质管理、饲料营养诸方面均有严格要求的养殖方式。详细说来就是选育优良水产养殖品种,繁育无疫病苗种,在可控养殖环境下,可循环利用资源的一种科学养殖模式,包括养殖水域环境影响的评估,养殖系统水质调控,优质饲料使用,病害的综合防治,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技术关键。已达到养殖系统内部各种资源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的减少养殖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和对水环境的保护。在取得良好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最佳环境生态效益,为人类提供优质安全的水产品。水产辞典给出的定义为:选育优良水产养殖品种,繁育无疫病苗种,在可控养殖条件下,可循环利用资源的一种科学养殖方式。包括养殖水域环境影响的评估,养殖系统水质调控,优质饲料研制,病害的生物防治,水生生物遗传多样性保护等技术关键。以达到养殖系统内部各种资源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养殖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和对水环境的保护。在取得良好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取得最佳环境生态效益,为人类提供优质安全的水产品。当今学术界对水产健康养殖的内涵定义有多种,主要是从养殖环境、品种、投入品种、疫病防控、生产管理等方面进行描述。比较有代表性的定义为:水产健康养殖应该是根据养殖品种的生态和生活习性建造适宜养殖的场所;选择和投放品质健壮、生长快、抗病力强的优质苗种,并采用合理的养殖模式、养殖密度,通过科学管水、科学投喂优质饲料、科学用药防治疾病和科学管理,促进养殖品种健康、快速生长的一种养殖模式。我认为这一描述是比较科学的。水产健康养殖的内涵与动物福利有着较多相同之处。动物福利由五个基本要素组成:生理福利,即无饥渴之忧虑;环境福利,也就是要让动物有适当的居所;卫生福利,主要是减少动物的伤病;行为福利,应保证动物表达天性的自由;心理福利,即减少动物恐惧和焦虑的心情。根据动物福利的基本要素,人类在养殖水域、苗种、模式、饲喂、病防、管理等环节中,都涵盖了动物福利的内容。根据这几个方面,可以归纳出水产健康养殖的六个关键点:适宜水域(水):适合养殖品种生长的水域环境(池塘、大水面、网箱、工厂化养殖设施等)。健康苗种(苗):优良品种、苗种不带致病菌(生物)、无药物残留。合理模式(模):适合养殖品种生长的养殖模式、合理的养殖密度,以及混养、套养、轮养等养殖方式。优良饲料(饵):营养全价、无不良添加成份的配合饲料和符合健康养殖要求的鲜活生物饲料。标准药物(药):科学的预防疾病措施、符合国家标准的渔用药物和科学的用药方法。水产健康养殖的六个关键点(水、种、饵、模、药、管)与我国传承至今的“八字精养法”(水、种、饵、密、混、轮、管、防)是有所不同的,主要区别在于“八字精养法”主要是从养殖稳产高产的角度进行高度概括,而水产健康养殖的六个关键点主要从提供优质安全的水产品的角度进行剖析,是规范性的、指导性的,是倡导健康养殖的六个方面。

二、我国水产健康养殖现状分析

进入新世纪,国际上先进的养殖理念、管理体系和严格的质量安全标准,促进了我国水产健康养殖水平的全面提高。自2006年以来,农业部和各级渔业主管部门更是把推进健康养殖作为发展现代渔业的重大举措,积极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现在,水产健康养殖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下面从“水、种、饵、模、药、管”六个方面分析我国水产健康养殖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适宜水域(水)从适合健康养殖的主要水域环境看,目前我国拥有淡水池塘245万公顷,其中标准化池塘约占1/3;海水池塘40.5万公顷,其中标准化池塘约占1/2;工厂化养殖1490万立方米,全部符合健康养殖标准;海水深水网箱723万立方米,全部符合健康养殖标准;普通网箱(海淡)17780万平方米,大多数不符合健康养殖标准;筏式、吊养45.6万公顷,基本符合健康养殖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适合进行水产健康养殖的养殖面积占养殖总面积的比重偏低,特别是适合健康养殖的标准化池塘所占的比重低。如果再考虑养殖废水要经过处理,符合标准后才能向外排放这一环境保护要求,符合水产健康养殖的面积就更少了。

2.健康苗种(苗)健康苗种要符合三个条件:优良品种、苗种不带致病菌(生物)、无药物残留。优良品种现状:我国目前大部分水产养殖品种仍处于使用野生种的状态,即原种状态。如青、草、鲢、鳙都是在使用原种。目前通过国家审定的水产品种共109种。其中:选育种46个,杂交种31个,引进种30个,其他2个。从这些审定种看是“小品种”(总产量较少)多,推广普及面积还偏少。苗种不带致病菌:就是苗种不携带某特定的致病的病毒、细菌等致病生物。如白对虾的白斑综合征病毒等。无药物残留:仍有少数育苗单位使用违禁药物,在苗种中形成残留,如孔雀石绿、抗生素等残留。农业部已正式开展苗种检疫工作,药物残留和致病生物的检出率已非常低。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选育(遗传改良)的优良品种少,大部分使用原种。苗种携带致病生物和有残留药物的现象时有发生。

3.合理模式(模)选择适合养殖品种生长的养殖模式、将养殖密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目前主要的健康养殖模式有:80:20养殖模式:池塘养殖中投放80%主养品种(多为投喂品种),搭配20%滤食性品种。混养模式:海水养殖的虾贝、虾鱼、贝藻等混养,淡水养殖中的蟹鱼等混养。轮养模式:虾鱼、鱼鱼一年一轮换等。全人工控制模式:养殖环境、投喂、疫病防控等全部人工控制,达到最佳养殖状态。等等。存在问题:一是养殖密度过高,有的为了片面追求产量,放养殖密度过大,超出了池塘、水域的承载能力。二是采用不健康的养殖模式,有些养殖模式没有考虑养殖生物的生活习性,有的方式不利于疫病的防控。

4.优良饲料(饵)主要是营养全价、无不良添加成份的优质配合饲料和符合健康养殖要求的鲜活生物饲料。配合饲料要营养全价、无不良添加是指对养殖品种营养全面,没有激素、违禁药物等添加。尽量使用膨化浮性饲料。鲜活生物饲料要不带致病生物、不腐败变质。养成环节应尽量使用配合饲料。存在问题:一是在养殖阶段使用鲜活生物饲料太多,且质量差,有害致病生物无控制。二是配合饲料“小作坊”多,质量难以控制。三是饲料生产、流通、使用比较混乱。

篇9

【关键词】福建;水产养殖 良种化 现状 发展前景

一研究现状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有着发展渔业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全省海岸线长达3324公里,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岛屿众多,河流纵横交错,水质良好,气候温和,发展海洋与渔业经济的条件非常优越。根据省海洋与渔业局统计的资料,2005年全省海洋经济增加值924亿元,占全省GDP的14.9%;水产品总产量已达602多万吨,渔业经济增加值517亿元,占全省GDP的7.86%;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福建省确立了2010年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主要经济新目标:海洋经济总产值4550.7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1900.2亿元;水产品总产量725万吨;水产品总产值1585亿元,渔业经济增加值822亿元。福建水产业被确定为本省国民经济“九五”期间至2010年着力培育和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近几年,福建水产养殖业在良种培育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鳗鲡、大黄鱼、九孔鲍、罗非鱼、坛紫菜、对虾等是我省水产养殖中最重要并具有特色的种类,已经被农业部确定为我国六种最具优势出口水产品。除了鳗鲡外,其余种类人工繁殖都已经过关。1999年起在省科技厅和国家863计划资助下,福建省有关单位已经先后开始了对大黄鱼、日本对虾、坛紫菜和杂色鲍的遗传育种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中大黄鱼全雌育种研究已经突破了各项关键技术,初步建立起功能性雄鱼选育群和两个原系雌鱼选育群,并培育出一个生长较快、抗病力明显提高、外观性状良好的雌核发育二代群体。日本对虾抗病良种选育研究已经培育出了在抗病力和生长方面有明显提高的子三代。由国家863计划、福建省科技厅和厦门市科技局资助的坛紫菜细胞工程育种技术研究,已经培育出生长快、产量高、藻体薄、品质好的优良品系,在生产上得到养殖业者的高度赞扬和广泛应用;由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863计划资助的杂色鲍杂交与选择育种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2004年以引进的日本杂色鲍与台湾九孔鲍杂交,杂交组育苗成功率和成活率比台湾九孔鲍自交对照组大大提高,抗脱板病选育群繁育了子二代,其育苗成活率也比对照组明显提高。

虽然,福建省水产良种培育取得一些成绩,但仍存在着一些主要养殖品种退化、养殖技术含量不高、病害频繁发生和产业效益较低等严重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在预防病害和保护环境的同时,加速实现水产养殖的良种化,尤其是水产养殖动物优质高效抗逆的良种培育。

我省现有的水产养殖产业结构简单,在同一海区往往是一、两个种类长期占主导地位,一方面难以满足市场对产品多样化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种类的更替而不利于养殖环境的优化。长期在同一海区进行单一种类的养殖,使养殖对象容易受到病原生物的侵染,并诱发流行性疾病,造成大规模死亡,致使产业处于剧烈的波动之中。迄今为止,我省水产养殖生物用于繁育的绝大部分亲本还是天然野生型。一方面这些种质生产性状的稳定性差,但另一方面,在生长速度、抗病能力以及产量等诸多经济性状方面遗传改良的潜力很大。

因此,开发新的适于我省不同海区养殖的名特优良品种的养殖技术,特别是突破种苗培育技术迫在眉睫。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并结合有效的传统技术,开展优质高产抗逆养殖良种的培育,将对我省海洋生物资源的合理、有序、高效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重要保证。一个好的新种类的种苗开发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我省近几十年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每次大的飞跃也都是与新的种质资源进入产业和种苗培育技术的突破密切相关。藻、贝、虾三次养殖浪潮的兴起,无一不与种苗人工繁育的解决相关。

二发展前景

多年的养殖实践证明,使用优良的养殖品种,可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大幅度地提高养殖的产出,并减少风险和提高养殖的生态效益。因此,水产生物品种改良的研究深受各国的重视,纷纷对主要经济种类遗传改良开展研究,已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供养殖利用。例如,前苏联培育出罗普莎鲤等优良品种;日本对几乎所有人工繁殖获得成功的养殖对象都进行育种研究;美国长期选育虹鳟,培育出了凡纳滨白对虾无特异病原品系;挪威培育出生长快、品质优良的三文鱼,其产品畅销全世界。水产生物的性别控制也是水生生物育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日本已培育出全雌牙鲆、樱鳟、大鳞大麻哈鱼等近10种全雌鱼,美国培育出全雌草鱼投放到天然水域以控制其繁殖。近年来发达国家纷纷对重要的水产生物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的基础研究,日本对虹鳟抗IPN病毒IHN病毒病、牙鲆淋巴瘤、大鳞大麻哈鱼入海洄游习性等性状分子标记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用所获标记进行辅助选择都取得成功。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对淡水养殖鱼类进行遗传改良研究,已经培育出单性罗非鱼、异育银鲫、建鲤、湘云鲤、湘云鲫、全雌鲤等一批优良品种应用于生产,大大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海水品种选育除了海带和条斑紫菜较早培育出几个品种外,海水养殖长期以来一直依赖对野生种的直接利用。近年来农业部和科技部都对水产育种表现出极大地重视,科技部在国家863计划资源与环境领域中,将海水养殖对象的遗传改良列为海水养殖种子工程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已经资助启动了中国对虾、牙鲆、大黄鱼、皱纹盘鲍、杂色炮、扇贝、海带、坛紫菜、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SPF、SPR品种培育)等部分种类的遗传改良技术研究。

针对当前制约我省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的“种子”问题,集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和传统技术的综合优势,科学合理地开发我国名特优良养殖种类的苗种繁育技术,对主要养殖对象进行遗传改良,实现养殖种类经济性状的定向改造,培育优质、高效、抗逆的水产养殖新品种(品系);研究开发水产养殖动植物种质库,建设相关的支撑技术,建立海洋生物核心种质库,筛选和克隆核心种质中的重要功能基因并予以有效利用。通过5~15年的努力,除了人工繁殖技术尚未过关或者由于某种原因难以进行人工育苗的种类外,实现所有主养种类都有不止一个人工选育的优良新品种或者品系,并建立良种场,用于继续选育和保持这些品系,实现主养种类的良种化养殖;通过继续开展坛紫菜、大黄鱼、日本对虾、罗非鱼、鳗鲡的遗传改良研究,培育出品质好、生长快和抗病力强的优良品种或品系,并分别建立良种场,进行良种的培育、维持和推广;开展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的良种选育和选配,提高杂交后代的生长速度和雄性化率;开展九孔鲍快速生长和抗病良种的培育研究,解决脱板病问题;开展真鲷、鲻鱼、香鱼、锯缘青蟹的遗传改良和良种化养殖。建立良种场,同时开展新出现养殖种类的遗传改良研究;建立主要养殖品种的良种繁育中心,使我省水产养殖优良、健康种苗的覆盖率达到80%以上。

综上所述,未来5-15年我省水产养殖良种培育的研发内容如下:

1、利用杂交育种、定向选育、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技术,对养殖生物进行遗传选育,主要针对大黄鱼、真鲷等鱼类,鲍鱼、扇贝、牡蛎等贝类,中国对虾等虾类,坛紫菜、江蓠等藻类选育养殖新品种(系);优良品种的规模化及健康养殖管理技术研究,包括建立良种养殖技术服务和监督体系,保证良种养殖效果;

2、育种的遗传学基础理论和育种新技术的研究,如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3、建立重要海水养殖鱼类配子和胚胎的低温保存技术及其种子库,发展实用化的海洋动物的种质细胞超低温保存技术,建立较系统的种质分子遗传性评价方法;

4. 重要养殖鱼类、贝类、虾类生殖调控和胚胎发育、抗病和抗逆重要功能基因的筛选、克隆和应用;

篇10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养捕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用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和认识渔业,充分利用沿海浅海滩涂面积宽广、内陆水资源丰富、水生物种类繁多、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优越条件,实施一系列鼓励养殖开发的政策,引导广大渔农民积极调整种养的产业结构,参与鲍鱼、青蟹、对虾、罗非鱼、中华鳖等水产养殖开发,引进和推广养殖先进实用技术,水产养殖面积和产量迅速攀升,养殖产量和捕捞产量比例从建市初期的3:7提高到6:4,养捕产业结构性调整显著。

(二)特色水产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经过几年来渔业结构性调整,我市沿海和内陆水资源丰富的村、镇,至少拥有一个水产养殖主导品种,形成了对虾、鲍鱼、蟹、中华鳖、罗非鱼等为主导养殖品种的生产区域。目前,全市拥有地都青蟹、前詹鲍鱼、云路中华鳖、埔田青蛙、白塔淡水鱼等10个无公害产地认证养殖基地、面积1200公顷。并建设了较大规模的海淡水六大养殖:①惠来县前詹镇沿海一带30万立方水体鲍鱼养殖基地,年可生产商品鲍1000吨、培苗1亿粒、产值1.2亿元;②揭东县地都镇1万亩青蟹养殖基地、年产量2000吨、产值1.5亿元;③揭东县云路镇4000亩中华鳖养殖基地、产值3亿元,年可获利超过1亿元,为我市目前特色养殖业经济效益最高的优势品种之一;④揭东县白塔镇1万亩淡水鱼养殖基地,年可生产优质商品鱼1万吨;⑤以揭西县为主3万亩罗非鱼养殖基地,年可生产优质商品鱼2万吨;⑥*市*镇一带2000亩水产种苗生产基地,年可生产种苗20亿尾。全市形成了沿海、沿榕江两个重点水产养殖带和*市*镇及揭西县平潭镇两个特色渔业生产区。这些特色养殖品种的发展,挖掘了生产潜力,调整了产业结构,带动农民增加了收入,推动了水产养殖业向“一乡一品”、专业镇的方向迈进。据*年渔业生产统计,全市水产养殖面积22万亩、产量91054吨;主导品种草鱼产量15040吨、青蟹2357吨、对虾3879吨、鲍鱼574吨、罗非鱼15770吨。主导品种养殖快速发展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亮点和新的增长点。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发挥当地渔业资源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海水名特优品种养殖。我市沿海位于南海突出部,海流交换快,陆上工业污染源少,底质平坦,多泥沙,水质清澈,是我省少有的鲍鱼、西施舌等贝类的天然生长繁殖场所,也是贝类资源原种供给地;榕江口浅海区及下游潮盛带,水温高、温差小、咸淡水交汇处,水质肥沃,浮游生物丰富,是河海鱼类混栖繁殖生长良好场所,盛产的地都青蟹远近闻名。近年来,我市沿海各地充分利用当地渔业资源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采取加大资金和技术扶持力度,积极培育、总结、示范和推广当地较具竞争力的青蟹、鲍鱼等名优品种养殖。为把我市的“惠来鲍鱼”、“地都青蟹”两大主导品种做大做强,制订了青蟹、鲍鱼养殖技术规范,创建了揭东县青蟹、惠来县鲍鱼两个省级无公害养殖示范区,打响了养殖品牌,提高了市场竞争力,促进了我市海水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二)实施种苗工程,丰富养殖新品种。“物以稀为贵”的经济法则告诉我们,要取得较好的收益,就应当以市场为导向,适时引进外地、外国的优良品种,提高名优新品种的养殖比例。加快实施种苗工程,提高良种覆盖率,适合市场发展的需要。*年,全市淡水鱼苗繁育场27家、面积120公顷,当年产鱼苗16多亿尾,是粤东地区鱼苗集散地,鱼苗远销*、*、*、*、*等省市。

近几年来,我们加快种苗工程建设,确立了新的发展思路,建设了以市水产良种繁育中心、*市鱼苗场为龙头,连结*、*、*、*、*、*等十家鱼种繁育场,加强对水产科技信息的收集和名优新鱼类的引进、论证、繁育与推广,先后引进国内外名优新鱼类20多个品种。引进品种有苏丹的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泰国露斯塔野鲮、笋壳鱼,*加州鲈鱼、*大口胭脂鱼、巴西鲷、奥尼罗非鱼亲本,以及从*转入的红尼罗非鱼(原产地以色列)、淡水白鲳(原产地南美亚马逊河),此外还在国内移入散鳞镜鲤、兴国红鲤、高背鲫、彭泽鲫、东北鲫、桂花鱼、叉尾鮰、建鲤、四倍体鲫鱼、水晶巴丁、光倒刺鲃、斑鱯等。大大丰富了养殖品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三)调整优化淡水养殖品种结构,发展地方特色品种养殖。我市水产养殖快速发展,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吃鱼难”问题得到解决,渔业发展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市场水产品供求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渔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养殖业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传统四大家鱼养殖逐渐被名优新品种代替,养殖布局向朝区域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目前我市特色养殖品种有:①淡水白鲳。该品种*年我市开始引进,*年人工繁殖获得成功。从首次人工繁殖成功以来,孵化量逐年增加,现年产鱼苗2亿多尾,鱼苗远销*、*、*、*、*等省市。制订了《淡水白鲳养殖技术规范》,加快标准化建设,推广面积5000多公顷,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②中华鳖。我市现有养殖面积约300公顷,年产量3000吨、产值超3亿元。中华鳖无论从养殖规模、还是经济效益在当地渔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产值占整个淡水渔业15%以上,其仿生态养殖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产品在上海、*等城市占据着很大的市场份额。③罗非鱼。我市现有罗非鱼养殖面积2000公顷、产量1.5万吨,是我市淡水养殖业发展最快的主导品种之一,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此外,桂花鱼、鳗鱼、*青蛙、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等品种养殖也初具规模。目前,全市特色品种养殖规模占总面积25%、产值超35%。

积极发展地方特色渔业。我市揭东县云路镇中华鳖养殖业发展较快,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周边地区农户养鳖业的发展,成为当地较有特色的产业;揭东县白塔镇万亩商品鱼养殖基地,其优质商品鱼占有较大市场份额。揭西县大力发展罗非鱼产业,积极推进“一条鱼”工程,创办罗非鱼出口加工基地,走产业化经营路子,成为山区农民脱贫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惠来县依托*鳗鱼出口企业,大力发展鳗鱼养殖生产,现有养殖面积1000亩,年产量超1000吨。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鱼、虾、鳖、鳗等特色渔业生产的区域化分布格局。

(四)因地制宜,推广*水库立体种养模式

我市内陆山区*水库众多,约有800宗,面积约1万公顷。水源充足,植被良好,水质清新无污染,是发展牧渔业的优良基地。多年来,我市水产科技人员、养殖专业户经过认真实践探索,成功摸索出*水库复合生态种养模式:实行水面养鱼、周边养鸭、山坡种果、果林养鸡。达到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使鱼、禽、果配套复合生态种养,逐步形成专业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生产基地,推动山区农业经济的发展。这种养殖模式通过自然界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物质消耗和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去年实施*水库复合生态种养模式139宗,面积616公顷。年产鲜鱼2310吨,新增产值1179万元。上市肉鸭51.5万只、肉鸡35万只、生猪1.6万头,总收入4813万元。同时还节约养鱼饲料4132吨、578.5万元,节省投饲料等劳务工23.4万个,单养鱼一项可增收1792万元。该模式的成功推广为山区农业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五)开展山坑田改造和旧鱼池整治,拓展渔业发展新空间

我市内陆山区山坑低产田多,面积约有8万亩,种植效益差。我市各地渔业主管部门把大力引导农民改造山坑低产田,挖池养鱼和旧池塘整治作为当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列入当地的发展计划。近年来,我局在揭东县白塔镇和揭西县平潭镇创办了旧池塘整治和改造山坑低产田二个示范点,并以市政府名义召开了全市现场会予以推广。揭西县充分利用当地山坑田多、环境资源良好等优势,通过开展一系列宣传以及举办技术培训班,多渠道筹集资金,落实各种优惠扶持措施,鼓励农户自发改造山坑田,发展罗非鱼养殖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年至*年,累计改造山坑田养鱼16000亩,仅此一项年可增加水产品8800吨、产值8000多万元,农民增收2500万元。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我市发展水产养殖业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周边兄弟市相比,还存在着产业规模小、标准化低和投入资金不足等问题。要把我市渔业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还是要向兄弟市学习,克服存在的薄弱环节,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开展旧基池塘整治,建设标准化鱼塘养殖基地。计划从今年起,用3-5年时间对全市10万亩老鱼塘进行改造,全面提高养殖池塘的初级生产力。今年计划对揭东县地都镇的半咸淡水养殖基地和白塔镇宝联无公害养殖基地的池塘进行改造,建设一个青蟹标准养殖示范区和无公害淡水鱼养殖基地示范片。

(二)搞好“一乡一品”优势品种养殖,增加渔民经济收入。重点扶持揭东县的地都青蟹、云路中华鳖、白塔宝联商品鱼,惠来县的前詹鲍鱼、周田对虾,揭西县的平潭罗非鱼和*市*种苗等养殖品种,力争水产优良品种覆盖率达80%以上,水产养殖标准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程度达到70%以上,农民在水产养殖方面年均收入增长10%以上,促进当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