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培训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能训练培训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能训练培训方案

篇1

关键词:大学体育;篮球课;体能训练;教学现状

篮球这一体育项目一直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其不但具有较强的娱乐性,而且能够增强人们的体能水平。学校为加强我国大学生身体素质,将篮球课作为选修课的一种供学生挑选。当然,大学的篮球课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课堂较为单调、学生缺乏积极性等。本文将就大学篮球课体能训练及其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1、体能训练

1.1、体能训练内涵

体能是人类身体的一项重要素质,想要完成好工作以及学习任务,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体能训练意在磨练人的生理以及心理极限,其能够开发人类潜能并增强对人意志的磨练。我国学生身体素质偏差,大学军训时很多学生都会出现体力不支的现象,而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的中坚力量其身体素质较差这一现状不禁令人担忧。因此,在大学体育的篮球课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体能训练,提高学生身体各项机能,从而让大学生能够从容面对日后学习和工作中的各项挑战。

1.2、体能训练注意事项

在大学体育篮球课中,体能训练需要注意以下三点:第一,教师对大学生的体能训练必须明确其目的,针对提高学生速度、力量等方面的内容制度具体的训练方案。第二,体能训练必须遵循几点原则,比如以力量和速度训练作为体能训练中的重点内容以及体能训练效率要高的原则。第三,体能训练需要因人而异,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制度出不同强度不同内容的训练计划。只有做到这些内容,才能使体能训练发挥最大的效果,最终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都能得到提高。

2、教学现状

2.1、课程设计不科学

目前,大学体育篮球课的教学过程中,其模式与内容都比较老,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仅仅是一些简单的篮球技巧和热身训练,而一些专业性的技巧教授以及对抗方面的学习并没有受到教师的重视。教师教授的内容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2.2、陈旧的教学模式

我国近些年来提倡素质教育,但由于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很好的贯彻这一思想导致教学模式较为陈旧。而大学体育篮球课的授课模式一般都是以教师的示范讲解为主,然后让学生解散自由活动,期末考核多数也仅仅以简单的测试进行考核评价,最终导致大学篮球课没有起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2.3、师资力量不充足

体育课一直以来都没有受到很高的重视,初中和高中甚至会发生主课占用体育课时间的现象,究其根本是学校思想观念上的错误。体育课的教学地位一直处于最底层,学校在这方面的教学投入有限,导致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体育课授课教师素质整体水平偏低,加之硬件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3、体能训练中的问题

3.1、体能训练缺乏针对性

我国大学体育课的教学通常都存在体能训练缺乏针对性这一问题。几乎所有的体育选项课都将跑步这一方式作为热身项目,体能测试也多以跑步的形式进行。跑步这种单一的形式显然无法满足所有体育课程的教学要求,篮球课有其本身的特性,对体能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篮球课教学时,其体能训练必须有其针对性,教师应制定符合篮球课具体要求的体能训练方案,这样一来不但能增加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3.2、模糊的教学目标

一直以来,我国高校对体能训练并没有投入过多的关注。学校开设体育课的目的也仅仅是让学生在学习之余得到一定的放松,而对体育课真正的内涵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此,体育课及其中的体能训练都没能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体能训练手段比较单一,不能充分发挥体能训练自身优势。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方向指导,明确的教学目标可以让体能训练达到其应有效果,真正意义上做到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3.3、学生积极性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意志力与耐力被逐渐消磨,当体育课上教师安排体能训练时,学生往往不愿遵从,教师面对这种情况束手无策,最终导致学生的放任自流。如今我们提倡素质教育,但这并不是让学生完全自由,一些学生由于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导致其自律性较差,而这时需要教师在一旁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完成体力消耗较大的训练任务。同时,教师也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寓教于乐,让学生能够愿意主动训练,最终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3.4、学生身体素质差

我国的教育自中学以来,学校大多对体育教学并不重视,学校往往更重视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学生在中学时期身体无法得到很好的锻炼,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较差,从而使体能训练工作也不能顺利开展。另外,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大多对体能训练并不能适应SPORTSANDTRAINING>>>竞技与训练良好,而且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更是参差不齐,教师需要考虑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不得不对体能训练的内容和强度进行调整。

3.5、不科学的时间安排

大学校方多数重视对学生专业课的培养,因此在课程表的安排上大学体育篮球课所占的时间很少,通常而言由于学生的闲暇时间较少,专业课压力大,校方会根据其他专业课程的安排决定体育篮球课的上课时间,这也导致篮球课的上课时间可能并不适合学生进行体能训练。由此看出校方不科学的课程时间安排导致学生体能训练效果较差。

3.6、没有形成训练体系

真正有效的体能训练往往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注意。首先,教师要制定系统的、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案,而传统体能训练往往形式单一,既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体能进行训练。大学体育篮球课对学生体能方面的要求很多,其体能训练必须满足对速度、力量、柔韧性以及延伸性等多方面的要求,才能提高篮球课的体能训练效果。

3.7、场地与设施的限制

大学现有的体育训练场地和器材无法满足学生们的需求。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增加,导致其与校方的现有硬件设施不能匹配,而体育课也没能得到大学校方更多的重视,因此在这方面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投入都有所不足,这些都给学生篮球课体能训练方面带来更大的难度。

4、优化篮球课体能训练方法

4.1、制定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案

想要加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需要教师制定出合理的体能训练方案。教师在设计方案时,必须注意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都是不同的,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让每一位学生的身体都能够得到适宜的锻炼。另外,教师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可以将训练过程分成几个小模块,这样一来,教师能够更好的把握学生在哪些环节的训练存在不足,并对其弱项进行针对性训练,最后使学生能够合理的分配训练时间,提升自己的短板。除此之外,饮食计划也是体能训练方案中重要的一环,教师可以在这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保证学生营养的同时提高其身体素质。

4.2、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有教师在一旁提供专业性的指导意见比起学生自己盲目练习的训练成效要高很多。第一,教师在篮球课上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要注意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清楚的传达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对体能训练的意义和方法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学生对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也可以得到提高。第二,大学学校可以聘请更多经验丰富、专业水平过硬的教师加入到本校的教师队伍中,加强学校的师资力量。第三,对于一些专业水平较差的教师学校应组织培训交流会,让教师们可以通过交流丰富自己的课堂内容,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4.3、创新训练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篮球课的体能训练也是如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制定符合教学要求的训练方式,同时,在训练方案中加入一些新思路,让体能训练变得更加完善新颖。传统的训练方式可能无法适应新时期的体能训练要求,这时教师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改变,从而使学生的体能训练达到更好的效果。4.4、训练方式与技巧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时,一定要使用正确的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使体能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常而言,体能训练需要重点训练学生以下几方面的体能:第一,耐力训练。一场篮球比赛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想要在篮球比赛中发挥出更好的水平和状态,需要学生有充足的体力进行支撑。同时,学生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体力恢复,教师们也要注意加强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能力。第二,速度训练。篮球运动需要学生有较快的反应能力,随时应对赛场上形势的变化,同时也需要增强学生的爆发力,这样学生不仅能看清赛场上局势的变化,同时也能根据具体情形做出身体反应。第三,柔韧性及伸展性训练。篮球这一竞技项目需要很强的技巧,换而言之篮球运动中有很多难度系数较高的专业性动作,这些都要求学生有极佳的柔韧性和伸展性,从而能更好的完成这些动作。体能训练对学生具有深远意义上的影响,其能够使学生释放在学习生活中受到的压力,改善学生情绪;同时能帮助学生提升道德情操,磨练学生的意志;另外其对大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因为体能训练可以提高大脑反应力以及思维活跃度,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毅力以及耐力,这样一来,学生能在专业课的学习中保持充足的体力和充沛的精力,并且能够对专业知识更好更快的理解。从这种意义来说,体能训练不但可以增强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其日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身体基础,还能提高学生智力,让学生更好更快的接受新的知识,由此可见篮球体能训练绝对是一种一举多得的锻炼方式。

5、结束语

大学体育课中篮球课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作为一项娱乐性和竞技性兼备的体育项目,它既能使学生在训练中得到乐趣,又能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大学教师要重视篮球课上学生的体能训练,同时校方也需要加大体能训练场地、设备以及师资力量方面的投入,让学生们进行体能训练时能够在良好的训练环境下进行,同时能够得到更专业的指导。另外,教师也要将体能训练方案设计得更加新颖有趣,最终使学生能够积极的投入到篮球这项运动中。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中体能训练与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5).

[2]黎振华.大学体育篮球选项课中体能训练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5(3).

[3]璩晓沛.上海市高中篮球选项课体能训练方法探讨[J].体育时空,2015(20).

篇2

1.训练手段和方法不科学

中学生篮球技战术水平的提高是靠不断的对抗性练习来逐步获得和完善的。通过技战术的对抗练习获得的体能水平无疑会使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在真正的比赛中受益。在体能训练时,要模仿比赛时可能出现的身体动作与供能方式来训练中学生运动员的体能,这样才能将训练和比赛紧密结合起来,保持训练时体能水平与比赛时体能水平的一致性。

2.要科学地安排训练内容

教练员和运动员应深刻理解到,高水平的有氧代谢能力是工作、运动和比赛的基础,也是中学生篮球运动员提高自己比赛能力的根本。而且在我国的中学生比赛中,都在有意识地加强紧逼防守的运用时间及强度。尤其到比赛的后程,不管是区域紧逼,还是半场、全场盯人,体能是破坏紧逼盯人、保证自己防守质量、加强防守反击的重要条件。

3.在力量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

力量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当前中学生篮球运动员体能和身体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篮球队训练器材极其简单,只有两个杠铃和几个垫子。而且篮球队只要进行力量训练就是杠铃负重。虽然杠铃负重能增加运动员的弹跳能力,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杠铃负重训练以后,运动员的身体会变得强壮,但他们的身体灵活性不会提高,甚至会有所下降。

4.速度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中学生篮球训练队的教练对专门速度训练的理论与方法还了解得不够,训练中有针对性的方法手段不多。大多数教练员只知道多跑步能提高速度素质,而不知道要用什么具体方法,甚至连一套系统科学的训练方案都没有,在训练中很难提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所以在比赛中出现了回防速度慢、防守跟不上等诸多问题。

5.耐力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有氧训练以长跑为主,是低水平的有氧代谢,而比赛要求的是高强度、高质量的有氧代谢,两者之间的差距较大。

二、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解决对策

1.训练手段和方法

通过各种途径的培训学习,提高初中篮球队教练员、运动员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认识,正确把握篮球运动项目的竞技制胜规律,加强对体能训练科学方法的研究,采用多种形式提高体能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在各级篮球队中,建议配置专职体能教练员,并逐渐推广,这样有利于运动员的各种运动素质得到均衡发展和相互促进。

2.关于力量训练

一是提高运动员最大力量的训练,在这种训练中一般以运动员自身体重100%~120%的重量,做提重、半蹲、挺举等,每次3~5组,每周2~3次。用间歇训练法、重复法进行。二是速度力量训练,训练中用运动员最大力量的40%~60%,快推、抓举、负重高抬腿等,一次做4~6组,每周两次。三是提高肌肉长时间工作的力量。训练中用运动员最大力量的80%左右,抓举、挺举、负重高抬腿、卧推等,直到身体达到最大负荷。

3.速度训练方法

第一,要把快速跑动与篮球专项技术动作练习衔接协调起来,确保运动员在运用技术过程中不降低跑动速度。速度练习中专项技术的难度不宜过高,必须把主要注意力放在提高速度上。

第二,中学生体能训练要有针对性。中学生篮球运动员一般的年龄大都在13~17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运动员各项素质发展得都比较快。必须注重增强肌肉的可塑性、可伸展性及肌肉内部和肌肉群间的协调性,发展移动速度练习。在各专项素质训练的安排中,速度素质应安排在力量和耐力素质的前面,以确保运动员能在较好的体能和精神状态下完成速度练习。

4.耐力方面的训练

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公共体育拓展运动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168-02

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将拓展训练课程引入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中,力图通过拓展训练的教育理念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拓展在企业培训领域已日趋成熟,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推崇,对于拓展运动及其教育功能的研究越来越多。在学界现有高校拓展训练的研究中,对学校拓展训练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课程理论体系构建研究较多,而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深层次的行业化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模式构建及实践教学设计研究几乎没有。因此,如何针对性地进行公共体育拓展运动项目的课程教学设计,适应当代职业教育发展教育理念,体现公共体育课程“育人”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是职业教育工作者应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体育拓展运动概述

拓展训练,也称拓展运动,从广义讲,拓展运动是让人们在高山瀚海中迎接各种各样的挑战,从中学会应对一系列困难的能力,尤其是运动身体的各种技能应对生存危机和心理压力的考验,从而获得全新体验改变内心的认知;从狭义上讲,拓展是将管理与心理游戏融入户外运动元素,按照体验式学习模式进行的一种团队教育活动。拓展运动最初的功能是用于海员求生技能和求生意志的培训。随着现代社会的科技进步发展的潮流,人们的思维和视野的也在不断扩展,拓展运动的功能与效果也不断地得到挖掘、扩展,当今的拓展运动已在社会各机构广泛开展,成了各大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项目,教育界人士也已开始对其是否合适校园开展进行理论与实践研究,其活动开展的价值已远远超出当初的求生技能培训。

课题组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得出公共体育拓展运动课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效果主要表现为:体验式的拓展训练活动给学生提供不同角色应具有的经验与素养;团队管理式的组织形式让学生体会到教育学科、管理学科、体育学科、心理学科等多学科知识理论的内涵,并从中学习体验如何去管理或配合,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而且,冒险与避险求生的探索、创新学习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去寻找新的激活途径和手段,加上多学科的理论综合应用给学生创造丰富知识与应用的平台。此外,拓展训练的锻炼价值给学生提供强壮的身心健康的基础。

二、公共体育拓展运动教学设计的构建

拓展训练活动项目丰富多彩,组织形式多样化,活动主题灵活机动,涉及多学科理论知识等,对参与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与职业素养的养成起着积极促进作用。本文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对公共体育拓展运动定义为:拓展运动是指在一定的情景和环境条件下,以大学生体能训练与运动保健技能为主线,结合现代与传统体育教育教学思想理念,运用体育学科及运动项目的丰富资源开展以行业人才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目标的一系列的体验式学习的体育与健康教育活动;从功能角度,项目分为体育能训练项目、体育游戏、综合项目、人文理论知识。

(一)课程教学目标。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特点,对课程提出的教学目标包含四大领域:运动参与领域、运动技能领域、身心健康领域、社会适应领域。首先,学生通过掌握一些基本的运动技术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通过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学会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与应用能力,通过社会、学校社团组织的文体比赛活动或老师以“主题形式”组织安排相关的课内外活动,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其次,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体育拓展活动过程中,在老师指导下,学生更合理更科学地明白如何应用技术技能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加强学生对体育运动与个人品德修养发展的认识,并使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借助体育拓展各项目活动,养成微细品味活动过程中自己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的习惯。

(二)教学设计遵循原则。教学过程应结合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学生不同个性特点,遵循“因材施教”、“个体差异性”、“整体发展性”、“平等无分别”等原则进行课程、课堂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拓展运动对“育人”的独特性与综合性。

(三)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专业化的教学目标: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导游系户外专业学生为个案,拓展运动课程目标在围绕上述四大领域教学目标外,还针对学生性格类型、不同个性提出具体的、特定的学习目标:(1)掌握户外活动中常见的各种运动技能,具备组织游客共同参与活动的能力。(2)提高体能,适应旅游事业的需要,提高应急处理和安全防范能力,保障自身和旅客的安全。(3)提高户外运动过程中包括外语在内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促进服务质量。(4)结合学生的性格、特长、身体素质等进行有计划、有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评价方法等“处方”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体育运动课堂中大胆去经历与体验身体、心理及精神上相互碰撞的一些活动,培养学生学会回归自我、发展自我、平衡自我,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从意识上明白“团体就是力量”。

模块式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安排上做到理论与技术相结合,分为三大模块:(1)理论知识。运动保健知识、体育与旅游、运动与职业素养的关系、道德品质培养等。(2)技术方面。体能训练,包括走、跑、跳、投、悬垂、支撑、攀登、爬越、平衡等一般发展练习的内容,对技术方面内容,一般不独立形成教学单元,可以安排在各个数字单元之中,达到寓教于乐。(3)定向拓展类,是指根据不同性格类型,专门开设的围绕“以运动技能为主、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的主题形式的定向拓展、成套组合的活动项目,这类活动主要发展学生身心灵的和谐平衡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实践性教学计划的设计。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学校课程的专业性强、行业岗位涉及面广,把体育拓展运动课教学内容分成体能训练部分、游戏活动部分、综合项目活动、人文理论知识。保留公共体育课程基本教育目标、任务、要求基础上,要求学生掌握相关人员对象的体能训练技能,掌握一些游戏的组织、规则,掌握项目综合活动的设计方案及实践组织。同时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中,培养其严谨、科学、求实、灵活、创新的学习、工作作风。例如,课程中的模块教学――综合项目活动,依据导游系户外专业职业岗位特点,为较好地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使“教、学、做”合一,我们根据户外运动专业要求,选择、设计1个贯穿整个模块的综合项目课程,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主要载体。具体教学计划设计见表1。

表1

项目名称 拓展运动 隶属课程 公共体育课程

教学目标 1.通过体能训练,掌握体能训练方法、训练动作技术技能,同时了解人体生理机能、运动养生保健等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项目活动策划报告书写及方案设计原理,通过拓展运动活动的开展、策划、组织等,了解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知识,提升职业综合素质,锻炼职业综合能力;3.通过体能训练、体育游戏、项目活动的训练,拓展学生思维意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能力,增强学生信心

学时 34学时(4个学时理论与30个学时实践)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训练要求与标准 方法 学时

理论模块 拓展运动的界定 了解本课程的内容、目标、任务、要求 讲授法、讨论法 4学时

技术模块

体能训练 掌握走、跑、跳、投、悬垂、支撑、爬越、平衡等一般发展练习 力量训练法、平衡训练、柔韧训练、速度训练 贯穿整个课程

体育游戏 围绕运动技能,结合职业素质培养进行游戏设计;学生掌握游戏设计的主导思想、原则、组织形式等 教师讲解、示范和提示,学生参与。处方式训练法(指根据学生个体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品质等方面分组分类进行练习) 6~8

学时

综合项目活动 各小组设计综合项目活动方案,并作为小老师进行实践操作。要求各组负责人统筹安排,充分利用各组员的特长,发挥每个个体积极性,让学生亲身体验自己策划、组织活动的经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主题情景教学法,示范指导法,评价考核法 14学时

课堂总结 通过课堂教学过程的点点滴滴,教师及时总结、分析、并给予学生积极正面教育,引导学生做自己独一无二个性的同时学会融合万事万物,顺应“以人为本,以德立人”的价值观 贯穿整个课程

项目活动报告的书写 能正确编制报告,内容完整、书写正确、清晰 教师进行总结 课后完成

考核方法和标准 1.800、1000米是公共体育课常规考核(30 分);2.综合项目操作(主要考查学生组织活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和考查学生指导学员活动操作的过程的规范和熟练度。(30 分);3.编制报告(规范)(20 分);4.实践过程中的学习态度(20 分)。(每小组2个学时考核含教师点评) 8~10

学时

分组要求 5~8 人1 组,组长、副组长各1人

场地器材 田径运动场、形体房秒,表、哨子、跳绳、毽子、绳子、球等

本研究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户外专业为例 ,遵循“因材施教”“个体差异性”“整体发展性”“平等无分别”等原则,对公共体育拓展运动课进行教学计划设计研究,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方法,为高职业院校公共体育教育跟上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从而从不同角度培养适应行业实际需要的高素质、高质量应用型、综合型行业人才,为真正达到“教书育人”、“职业教育”效果提供新视角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闫闯.我国高等院校拓展训练课程教学理论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2]钱永健.拓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2010年度新世纪广西高教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0JGA127 )

篇4

关键词:中职建筑设备安装专业;培优集训;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712?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190-02

随着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影响力逐渐扩大,人们对近几年实行的“以赛促教、全面培优”的赛前培优班的学生表示高度的认可。因此,在结合我校其他项目培优班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分析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赛项的各项考核指标,结合我校建筑设备安装专业多年来的教学成果,探索提出“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赛项培优班的教学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及领导机构

一个赛项是否取得好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规范化的制定方案和落实具体实施工作。我校在组织上首先确定指导思想,具体领导机构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领导培优班全面开展工作,土木科科长作为副组长负责培优班、集训队各项工作安排与协调,抽调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和多年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成员负责技能培训指导,启用心理教师负责学生心理辅导等工作,安排体育教师负责学生的体能训练工作,做到全方位、立体式地培训学生成为技术过硬、素质优秀的高技能型人才。

二、培训方案

1.资格审核。动员在校建筑相关专业学生报名参加培训班。结合专业课教师、班主任对学生的平时表现,对学生进行资格审核,择优选择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谦虚、谨慎、细心、活泼,严于律己、善于观察、服从指挥的学生。

2.第一阶段基本知识及绘图培优。此阶段主要培训学生以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技能比赛对建筑给排水和电气控制施工图的考核要求进行制定,先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培训,再对建筑给排水和控制电气施工图识读和绘制进行培训,实施时段为周一至周五下午第七、第八节课以及晚上,时间约四周。(1)给排水基本知识及识图训练。培训内容: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基础知识培训。建筑给排水平面图、系统图、大样图的识图与绘制,建筑水电材料工程量表和材料清单编制基础。考核方式:根据平面图结合提供的给排水设备,利用绘图工具快速、正确绘制建筑给排水施工图。(2)电气基本知识及识图训练。培训内容:建筑电气工程基础知识培训。建筑电气平面图、原理图的识图与绘制。考核方式:根据平面图结合提供的电气设备,利用绘图工具快速、正确绘制建筑电气施工图。(3)阶段考核。综合考核前四周所学知识点,重点测试学生给水排水、建筑电气识图能力,遴选出10~20人进入下一阶段培训。考试要求:试卷答题,独立完成图纸绘制。

3.第二阶段水电基本操作培优。此阶段主要培训学生对建筑给排水和电气控制施工考核要求进行制定,先对学生进行“管工”实操训练,再对学生进行“电工”基本操作训练,实施时段为周一至周五下午第七、第八节课以及晚上,时间约五周。(1)各种管材的加工与连接训练。培训内容:不锈钢复合管、镀锌钢管、PPR管、UPVC管下料、切割和连接。管材的螺纹连接、法兰连接、沟槽连接、卡压连接、热熔连接、粘结。考核方式:利用学校现有工具和设备完成管道的下料、切割和连接。(2)管道配件、附件的安装以及施工验收训练。培训内容:水泵、压力变送器、水表、信号蝶阀、湿式报警阀、水流指示器、闭式喷头、末端试水装置、水龙头、淋浴器、洗脸盆等水暖器材。管道水压试验、水冲洗、排水管道的通水试验、通球试验。考核方式:利用学校现有工具和设备完成简单器件的安装和连接,管道试验。(3)电气安装与接线训练。培训内容:信号蝶阀、压力开关、水流指示器、压力变送器、水表、液位传感器到控制箱端子排之间的连接;水泵到控制箱端子排的连接。考核方式:利用学校现有工具和设备完成简单自动喷淋系统安装和连接。(4)阶段考核。综合考核学生前五周所学知识点,以手动启动生活给水系统和喷淋系统为重点。考核完毕后,结合心理测试、体能测试、知识水平和动手能力,培优小组老师指定学生两两组合,力求达到一名水工和一名电工相配对。

4.第三阶段自动化操作培优。此阶段主要培训学生以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技能比赛对自动化仪器设置、调试考核要求进行制定,对学生进行PLC、变频器和接触器等器件的安装和连接,实施时段为周一至周五下午第七、第八节课以及晚上,时间约二周。(1)系统控制与调试训练。培训内容:电气控制柜PLC、变频器、接触器等器件的安装和连接,变频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抄表计费程序设计与调试,喷淋灭火控制程序设计与调试,给排水监控程序设计与调试,组态监控系统设计与调试。考核方式:利用学校现有工具和设备完成简单自动化控制程序设计以及组态设计。(2)阶段考核。综合考核学生手动仪器控制和自动化设计、调试技能,以PLC自动启动生活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重点。

5.培优强化集训阶段。此阶段主要培训学生以建筑设备安装与调控(给排水)技能比赛要求对前述考核过关学生两两配对进行综合集训,实施时段为周一至周五下午第七、第八节课以及晚上,时间约一个月。阶段考核: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测验,根据实际情况可调整配对。重点考核绘图准确性,材料表编制,水电系统安装快速,手动启动顺利,自动化程序编写快速,纠错查错准确,文明施工程序,队员配合默契程度,以及体能和心理素质。

6.体能训练及文明施工要求。以上训练计划需适当安排体能训练,如长跑训练体能,铃训练上肢力量,由专业体育老师具体制定体能计划。培训全过程贯穿安全文明施工重要性,训练过程做到佩戴安全帽、手套,材料、工具摆放,工作区卫生清洁,废料处理得当。

三、所需要设备设施条件

第一阶段需要40~60人多媒体教室一间,第二、三阶段需要10~20人建筑设备安装实训室,需要THPWSD-1型给排水设备安装与控制实训装置4套、PC电脑4台、配套管材、线材、电气元器件一批。

四、总结

全国技能大赛培优方案的制定是一个系统教学任务,随着越来越多的学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大赛呈现越来越强的竞争态势。上述是我校在交流总结各省队指导教师的经验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的培训方法与手段,以此保证培训的连续性与整体性,努力提高培训效果。同时,指导老师亦应结合学生技能水平、态度、素质等各方面进行科学系统全面的评价,加强培优班学员的心理辅导,增强选手的抗压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10[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S].GB50015-2003.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篇5

【关键词】高职体育 职业体能 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99-01

高职体育教学与普通体育教学有着明显的差别,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对专业性、实操性、定向性等方面的要求均较低,而更多的是以强身健体为目的。但高职体育教学却更多的注重专业性、实操性和定向性,这就使得高职体育教育中的职业体能教学要求更加突出。

一、高职体育教学中强化职业体能的作用

(一)提高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

一般的体育教学模式,由于缺少对学生机能的考核和关注,因此常常会出现身体机能下降、身体素质不足等问题,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更高,在体育教学上,由于教学过程中缺少对学生身体机能状况的关注,因此常常会出现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问题。通过职业体能教学的强化,就能够有效的避免因身体机能下降所造成的对身体素质的不利影响。高职院校的教育在职业技能上的要求是必然的,然而职业技能的基本前提就是身体素质的强大,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前提,那么各种专业的职业技能就会对学生身体造成负担,影响学生健康的成长。所以强化职业体能在提高学生身体机能与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

(二)促进职业技能水平提升

高校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人才,而学生在高职学校所接受的教育,也是为了拥有更加大的实用型技能,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完成单调而紧张的流水作用,并且长期以高水平的职业技能来适应这种工作环境。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更重要是以专业的体能水平为前提,因此从体育教学中强化职业体能,是培养学生高技能水平的重要前提。例如,学生职业技能培养中,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流畅性、协调性、反应能力等多方面符合标准,这样才能为其职业技能提供重要的保障。然而没有经过专业的职业体能训练,学生在这些能力的方面都无法达到标准,而只有接受专业的职业体能训练,学生的综合体能素质才能为其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提供必要的保障。

二、高职体育课程提升职业体能教学的路径

(一)树立职业体能培养意识

高职体育教学在职业体能培养方面,应当树立起明确的教育意识,对职业体能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落实提起关注。体育教师从自身树立起对职业体能培养的科学意识,并将职业体能培养渗透到每一个体育教学环节,这样才能将职业体能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化。职业体能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树立起重要的培养意识,还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职业体能意识进行顺利的引导和激发,才能使职业体能的教育效果得到更好的发挥。因此高职体育教师要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基础,融合职业体能教学观念,并将这种新的教学观念作为教学主要目的,增进与学生的课堂交流活动,使职业体能教学真正对学生形成深远的影响。

(二)建立职业体能教学模式

职业体能教学模式就是以职业体能作为主要教学目标,突出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职业体能的要求,并让学生在实用性的教学模式中,实现职业体能的增强。当前高职体育教学中教学模式所涉及的教学内容普遍存在实用性不足的问题,为了有效改进这种情况,职业体能教学模式就要以实用性为基本原则,并且进行针对性的职业教学。根据学生专业情况的不同,进行差异化教学,使职业体能的训练与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个性化的教学。教师可将体育教学的场地进行拓展,除了在学校场地外,还可拓展至社会环境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职业体能的训练技巧,就需要将职业体能训练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三)增强体育教学服务功能

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学要求不断提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得到了不断的推广。对于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职业体能教育而言,为了使其得到有效的强化,并且在职业教育中发挥出更加有效的作用,就应当从体育教学服务功能入手,不断增强体育教学与各专业教学的关联,使其服务功能得到全面的激发。一方面,教师可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及培养目标,建立起相应的职业体能培训方案,明确不同专业的职业体能目标,并以此为依据,开展职业体能教学。另一方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身体条件,开展相应的体育教学,使体育教学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高职院校学生更多的是专业方向的能力发展,对于高职体育课程而言,职业体能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目前高职体育教学中对职业体能的教育存在诸多的问题。为了使新课改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得到有效提升,实施职业体能强化是高职体育教学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袁国繁.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强化职业体能的对策分析[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10:161-162.

篇6

关键词 高尔夫运动 核心柱力量训练 运动员 协调能力 核心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G849.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6-000-03

高尔夫运动不仅仅是一项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项目,它整套运动动作形式比较复杂,看似简单的动作实际上需要很强的腿部爆发力和肌肉协调能力,同时还需要很强的空间预知感觉。近些年,很多高尔夫运动教练越来越注重对队员核心柱力量展开训练,这能帮助队员提高和维持体能,同时也弥补队员在专项力量上的薄弱。以核心柱力量训练的理论为基础,高尔夫球员击球的效率、准确性等都能因此而逐渐得到改善。不少研究文献均表明[1],过去传统的力量训练往往只能调动运动员60%的肌肉群参与运动,效率非常低,但是核心柱力量训练在60%的基础上却增加了肌肉群整体协调性的训练,而这些训练则是对其余40%未调动能量的补充,有助于运动员提高动作效率。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高尔夫运动

纵观世界性的体育产业,高尔夫已经逐渐与足球和网球成为了三大支柱性质的产业,而这种运动近些年在我国也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与发展。但是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高尔夫在我国兴起以及引发的潮流相对较晚,我国高尔夫运动员整体的技能水平还没有与体育产业水平相契合,尤其体现了体能上,严重限制了高尔夫运动员技术的提升和能力的提高。纵观世界级的知名高尔夫运动员,伍兹就是非常注重个人体能训练的代表之一,他专门高薪聘请体能专家为自己制定个性化的体能恢复训练,而在种种科学体能训练方案中,伍兹确保了自身体能的大幅度提升,从而也保证自己在高尔夫运动界超高的竞技水平。每一项竞技运动的发展都需要后备人才的培养和补充,如今,高尔夫对我国除了体育产业的带动外,作为一项休闲运动也给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发展,因此,新时期下教练员更要注重对高尔夫运动员的科学培养,尤其是体能训练,更是成为运动员的必修课。

二、核心柱力量

核心柱力量最早由美国AP体能训练机构提出,而其应用的初始领域是康复领域,出现于解剖学的教材上。医学家对核心柱力量做出解释,核心柱力量是指人体中间部位肌肉群的力量,包括腹肌、臀肌、背肌以及胸部的肌肉群。也有学者对人体核心柱部分和核心柱肌肉展开了研究,指出人体腹部与背部包含的绝大多数核心柱肌肉群,但并不是所有肌肉群的训练都对人体整体的体能产生影响,强调只有29块肌肉群能成为体能提高的重要训练对象[2]。

在核心柱力量训练实现全球范围的传播与推广以后,我国不少学者和教练员也更关注了核心柱力量所产生的作用。比如,人体在跑步时首先发力的不是腿部或上肢肌肉,而是腹横肌,所以关于核心柱力量训练并不是四肢肌肉群的首先发力,核心区肌肉群会优先,在稳定躯干后保持身体平衡才组织其他肌肉参与。再比如有教练学者指出,核心区属于人体的能量库,其提供的力量就是能力库中的有效动力,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首先是产生动力,推动人体运动并完成各项要求动作;其次是核心区深层小肌群起到的稳定作用,帮助人体支撑身体,保持平衡;再者是提高运动过程中神经系统对肌肉的协调控制能力,核心柱力量训练基本都处在不稳定的环境下,这才有助于激活神经对肌肉的协调支配能力,提高完成各项动作的效率;最后,核心柱肌肉群还能控制人体身体平衡,完成动作r保护躯干,避免脊柱损伤。

三、体能训练在高尔夫项目中的实践应用分析

伍兹曾将自己多年的高尔夫运动经验写入到一本《怎样打好高尔夫》的书中,术中提到高尔夫项目不只是运动竞技场和对手展开的竞争,还包括自己与自己的对抗,而这种对抗则体现在球员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技能和体能方面,这对运动员竞技场上水平的发挥是非常重要的,且与各要素的影响有着直接的相互关系。长期的实践表明,高尔夫运动员爆发力也影响着成绩,尤其是挥杆的动作,这与击球时杠头速度、球速和击球距离相关。此外还有柔韧素质,包括挥杆的幅度、做功距离等。比如高尔夫运动员躯干或关节柔韧性受限,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击球效果和竞技水平,还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在几年前,瑞士高尔夫球协会曾对运动员进行了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机能测试等方面的研究,发现高尔夫球运动员的躯干、肩关节和髋关节的力量与试验进行前比有非常大的提高,水平较高的球手与较低的球手之间在躯干、肩关节、髋关节、柔韧性、睁眼平衡能力方面差异非常大。台湾的高尔夫球研究学者也研究了全挥杆速度和运动员体能的关系,最终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员腹肌肌力和挥杆速度呈现正相关关系,而肌肉之间的协调性与挥杆速度有显著关系[3]。也就是说,当前对高尔夫运动员的培养中,注重球员核心柱力量的优劣情况,对专项能力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影响,而针对高尔夫水平不高的运动员,确保其体能素质改善后,挥杆速度才能受到正面的影响,线速度也会大幅度加快,也就是提高了爆发力。由此可见,高尔夫运动核心柱力量训练对运动员各方面提升的重要性。

四、高尔夫运动核心柱力量训练对运动员协调能力及核心稳定性影响的实例研究

(一)研究对象

笔者选取队伍中16名青少年高尔夫球员的情况,进行有关核心柱力量训练对其协调能力与核心稳定性的影响展开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各8名,青少年高尔夫球员的基本情况如下。对照组8名运动员平均身高(173.1±5.3)cm,平均体重(59.6±7.6)kg,平均年龄(18.4±0.5)岁,平均肺活量(18.4±0.5)ml,观察组运动员对应数据分别是(170.8±3.2)cm、(58.2±3.0)kg、(17.9±0.4)岁、(2498.8±62.8)ml。

(二)研究方法

本论文共采用3种方法展开研究。

1.文献资料法

笔者翻阅知网关于“高尔夫运动训练”“核心柱力量”“协调能力”“核心稳定性”等关键词,从国内外的文献中参考进行切入,整合消化相关知识与观点融入研究工作中。

2.问卷调查法

主要通过调查本校甚至城市内相关的高尔夫运动员、教练员以及高尔夫俱乐部相关人员在体能训练方面的意见,将其整合为问卷形式发放调查,发放21份,调查对象有效回收20份,有效率为95.2%。现归纳主要的问卷问题,集中于体能训练对高尔夫运动核心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是否满意高尔夫运动的核心柱力量训练,最终20例当中非常满意有10例,比较满意有8例,一般满意为2例,不太满意与不满意的结果均为0。证实参与的研究者均对高尔夫运动中核心柱力量训练有一定程度的认可。另外,笔者通过了问卷重复调查的方式,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法求出问卷可信度,最终r=0.92,这表明笔者所用问卷的有效性与研究指标相符,并由较高的可信度。

3.实验法

这是本研究论证观点的重点方法,以下进行详细的分析。

笔者在2016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对16名在校的高尔夫运动员进行8周时间的实验,得出相应数据和结果对观点进行论证。根据高尔夫运动员专项力量的特征以及年龄段内身心发展的特点,集合当前使用的科学先进的核心柱力量训练理念与方法,笔者特设计符合高尔夫运动员该年龄段中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将16名运动员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例。对照组运动员以过去相对传统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观察组则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调整,尤其是加强核心柱力量训练,对比训练后的数据和结果。训练的具体时间安排在2016年10月10日―2016年12月9日,共8周。对照组运动员每周只做专项的体能训练,观察组运动员则加入3次核心柱力量训练,每次维持的时间为1小时。具体的协调能力与核心稳定性指标测试内容如下:协调能力指标包括肌肉间协调和本体感觉,测试内容分别是侧抛实心球、击球、立定跳远、1分钟拍球、1分钟跳绳、闭眼前行、侧滚。核心稳定性指标包括核心柱力量和平衡能力,测试内容包括1分钟仰卧起坐、平板支撑、踩球和走板。

体能训练实施过程:(1)训练目标:提高运动员专项力量;促进肌肉整体发展。(2)训练任务:结合高尔夫运动探讨高尔夫运动核心柱力量训练对运动员协调能力及核心稳定性的影响,以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3)训练原理:扩大肌肉横截面与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能力,先训练形成大肌肉,再练习小肌肉,前者不易疲劳,后者容易疲劳。(4)训练量保持中等,训练强度也为中等。(5)内容简述:准备活动10分钟,运动员慢跑热身2圈,静态关节活动操,必要的拉伸;基本训练40分钟,俯卧撑10次,训练胸大肌、肱三头肌和三角肌,仰卧双腿蹬伸8次,训练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组合器械平推8次,训练背阔肌与肱三头肌,俯卧后折腿12次,训练半腱肌、股二头肌、半膜肌,坐立双手下拉8次,训练斜方肌、三角肌、大圆肌和冈下肌,背起10次,训练竖脊肌,坐立前摆小腿10次,训练胫骨前肌,仰卧起坐10次,训练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引体向上8次,训练斜方肌、肱二头肌和背阔肌;整理训练10分钟,慢跑1圈,拉伸。(6)效果评估:运动员每节课后做好训练笔记,针对每一次的表现进行记录与描述,根据效果适当调整训练。

核心柱力量训练实施过程:(1)训练目标:提高运动员核心柱力量;提高协调能力与核心稳定性。(2)训练任务:结合高尔夫专项设计进行相应的力量训练,提高体能水平。(3)训练原理:训练有助于实现运动员对自身力量的控制、协调与传递,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协调控制能力与力量训练效率,提高核心稳定性。(4)训练力量中等,训练强度中等。(5)内容简述:准备活动10分钟,慢跑热身2圈,动态关节活动操,动态拉伸;基本训练40分钟,仰卧顶髋15次,训练半膜肌、半腱肌、臀大肌、盆底和股二头肌;跪桥伸展8次,训练三角肌、臀大肌、竖脊肌;侧桥转体10次,训练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三角肌;俯卧双肘支撑1分钟,训练三角肌、股四头肌和腹直肌;坐立左右D体10次,训练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竖脊肌;弓步抬手蹲10次,训练臀大肌、三角肌和股四头肌;转体垃10次,训练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和股四头肌;俯卧背起15次,训练竖脊肌和臀大肌;转体抛球10次,训练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股四头肌;俯卧撑10次,训练腹直肌、肱三头肌和胸大肌。(6)整理部分:慢跑1圈,拉伸。(7)效果评估:运动员每节课后做好训练笔记,针对每一次的表现进行记录与描述,根据效果适当调整训练。

(三)结果分析

(四)结果小结

1.肌肉间协调性表现出运动的动作效率。侧抛实心球、击球以及立定跳远能够反映高尔夫运动员动作的效率,由表3可知,在8周训练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增长均超过对照组,P

2.空间感知能力是协调能力的重要判定指标,闭眼前行与侧翻能反映高尔夫运动员对空间的感知能力,由表3可知,在8周训练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增长均超过对照组,P

3.动作节奏也是协调能力重要的判定指标,1分钟拍球能反映高尔夫运动员动作节奏,此外还有1分钟跳绳(表中省略),表3的两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4.高尔夫运动员需要有力的核心柱力量支撑技术来实现竞技场上技术动作的完成,根据两组运动员身体素质情况并结合高尔夫专项体能需求发现,平板支撑和1分钟仰卧起坐(表中省略)能反映运动员核心柱力量评价指标,由表3可知,在8周训练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增长均超过对照组,P

5.根据运动员身体素质特征结合高尔夫专项体能需求确定走板与踩球(表中省略)符合训练标准,并将其作为高尔夫运动员平衡能力的评价指标,由表3可知,在8周训练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增长均超过对照组,P

五、总结

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一)核心柱力量训练有助于改善高尔夫运动员的平衡协调能力。对高尔夫运动员而言,平衡能力与协调性是其需要重视与训练的基础能力,也是核心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从运动学角度上看,平衡能力与协调性是人体重心在支撑面内或有外来力量时保持身体的稳定状态的能力。有研究显示[4],人体的协调能力与平衡能力与核心区肌肉相关,比如专家将人体核心区分为表层运动肌和深层稳定肌两个部分,前者参与人体运动,后者则负责运动过程中身体的控制协调与平衡。另外,深层肌肉群还被统称为稳定性肌肉群,成为人体维持平衡与协调稳定的重要部分。深层稳定肌肉只有在人体非稳定状态下才能有效激活,过去的训练方式过于注重四肢大肌肉群的训练,且训练的方式较为单一,运动轨迹相对固定,所以难以对肌肉产生有效的刺激作用。而核心柱力量训练的手段较多,更注重多关节肌肉的参与,且动作轨迹也不固定,同时加入非稳定状态肌肉训练方法,可以实现深层稳定肌肉群的激活,确保这些肌肉得到锻炼而提高,改善力量,提高人体身体平衡与协调的控制能力[5]。

(二)核心柱力量训练显著提高核心柱力量和核心稳定性。首先核心柱力量是核心稳定性的基础与保障,与传统训练相比,增加了核心区肌肉群的训练,细化深层肌肉群力量训练,达到促进核心区肌肉群整体发展的目标。很多研究文献表示,主动肌力量训练越大,肌纤维越粗,那么就会增大受伤的可能性,而不均衡运动会导致两块肌肉力量悬殊,将有可能改变关节力学结构甚至影响关节解剖结构,导致其错位而影响正常体态,严重限制高尔夫竞技中技术动作的发挥[6]。核心柱力量训练则更注重肌肉群的整体发展,有研究显示[7],核心柱力量属于人体最基础与最重要的肌肉群,从人身体处于发育状态开始,就应首先对这部分肌肉进行锻炼与管理,这也是人运动的基础,也是为后期培训运动员高水平竞技能力以及预防运动损伤而做好的准备。核心柱力量训练方法是对传统力量训练形式的强化,重点放在核心区肌肉群的强化上,采用了多维度、多平面与多关节的力量训练方式,更好地激活核心区肌肉群尤其是深层小肌肉群,这对人体的身体稳定性与平衡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多关节训练则使得更多的肌纤维参与工作,激活肌纤维比例大增,也有助于力量训练效率的提高[8]。

综上所述,高尔夫运动核心柱力量的训练对提高运动员协调能力和核心稳定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教练员要针对高尔夫运动员协调能力的提高与核心稳定性的发展积极采用科学的核心柱力量训练方式,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 郭云聪.青年赛艇运动员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1(22):11-17.

[2] 张莉清.核心柱力量训练对9-10岁高尔夫队员协调能力和核心稳定性影响[J].青少年体育.2015.3(25):41-42.

[3] 鲍杰.青少年男子游泳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对传统力量训练优化的实验研究――以河南省体工队12-16岁男子游泳运动员为例[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5.

[4] 张硕.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3.

[5] 李山.力量专项化训练的结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7(4):47-49.

[6] 赵佳.核心稳定性训练的研究综述[J].宜春学院学报.2012.11(4):108-110.

篇7

安徽淮南矿业集团救护大队(以下简称“淮南救护大队”)成立于1954年。2005年,淮南救护大队被国家安监总局命名为“国家矿山救援淮南基地”。2007年,淮南救护大队取得了国家一级矿山救护队资质,并连年保持“国家矿山救援特级标准化救护大队”等称号。

迎接新挑战

淮南矿区在历史上是瓦斯重灾区,多次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从1954年建队至今,淮南救护大队共参加事故救援3210起,救出遇难人员4135名,救活1958人。淮南救护大队先后支援了江西、淮北、山西大同等地的事故处理,特别是山西大同老白洞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时,淮南救护大队面对矿井毁灭性现场,毅然入井探险,救出34名矿工。

淮南救护大队主要为华东六省一市(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上海)提供矿山救援服务。该区域内煤层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较为严重的水害威胁。区域内煤层大部分具有自燃倾向性,绝大部分煤层为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极易发生火灾。另外,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顶板事故也层出不穷。同时,区域内存在众多非煤矿山企业,特别是皖南地区,毒气、水害、火灾、顶板、溃坝的灾害时有发生。

经过近几年的瓦斯治理,淮南救护大队服务区域内的瓦斯事故、特别是恶性瓦斯事故减少了。但随着矿井单产的提高,矿井采掘工作面的走向越来越长,有的已达到2500多m;开采深度的提高,地温越来越高,有的掘进工作面正常通风情况下温度就达到40℃以上。服务范围内的新变化,对救护队员的体能和知识面要求也越来越高。

练兵有新招

为应对出现的新要求和吸取发生自身伤亡事故的教训,淮南救护大队在练兵和提高指战员综合素质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提高体能要求

为了尊重科学,不搞一刀切,淮南救护大队在全国第一个分年龄段、分项目提高对指战员的体能要求的幅度,分别提高30%~100%。体能项目每天上、下午分别训练2次,小队每星期考核1次,中队每月全员考核1次,大队每月全员考核1次。按考核成绩分别采取扣考核分、待岗、调整前勤岗位等措施,保证全员参加体能训练和达标。为促进体能训练工作的正常进行,淮南救护大队全体指挥员风雨无阻地参加室内(中型室内体育馆)或室外体能训练。

加强万米训练

万米训练是锻炼指战员耐力训练的一种重要训练方法,淮南救护大队要求队员必须45min左右完成。每月小队、中队、大队各训练考核1次,每月共考核3次,以考代练。每年还举办不少于2次的万米背呼吸器和抬伤员跑步训练,极大地提高了指战员的耐力。

强化高温浓烟训练

高温浓烟演习训练是模拟井下救灾现场最有效、最实用的训练方式,是对指战员的指挥能力和队员的战斗力最有效的检验和锻炼。淮南救护大队选择了一条废弃的1km长的防空洞,坚持每季度在这里进行1次高温浓烟演习。每次演习分5个时间段,5个小队循环作业,每个时间段30min,模拟不同的抢险救灾节点或事故类型。演习一般分为2km急行军、灾区侦查探险、急救伤员,封闭火区,处理冒顶、塌方事故,搬运风筒2km、抬60kg沙袋行走5km等项目,每次演习有不同的侧重点和项目,轮流循环安排。

为保证演习效果,淮南救护大队每次演习前都制定详细的演习要求、评分细则及奖罚规定,每次演习都进行奖罚,最高与最低的奖金相差60%左右。淮南救护大队要求每个参演小队、中队每次演习前必须编制《演习行动计划和安全措施》。每次演习后实行小队、中队、大队三级战评,对演习中取得的经验在全大队推广和共同吸取教训。各个中队则自创条件每月开展一次以单项训练为主的演习,并纳入中队内部的劳动竞赛中。

开展拓展训练

为训练队员的团队意识,树立各司其职、共同克服困难的集体观念,同时训练队员挑战自我,把内心的恐惧变成无所畏惧,体会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喜悦,淮南救护大队坚持每季度一次全员参与的拓展训练考核,项目有空中抓杠、巨人梯、泸定桥、空中断桥、空中相依、高空绳网、缅甸桥、高空软梯、高空滑竿、梅花桥、绝壁墙、高空独木桥、荡木桥等种类。

多种多样的救援演练

应要求,淮南救护大队成立了民兵防化团,经常参与防化、泥石流、地震、抗洪救灾演习等演练工作;与地方政府合作,定期开展小煤矿灾害救援、化工厂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等事故的救援演练。

开展理论学习

淮南救护大队通过开展“五个一”(一日一题、一周一案、一月一讲、一月一考、一月一评)活动,推进自主培训工作。在学习《矿山救护规程》及救护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的基础上,学习淮南矿业集团《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关于采掘、通风、机电、运输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每季度进行集中考核。年底,组织开展救护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知识竞赛,对取得优异成绩的中队及个人进行奖励,进一步激发全体指战员的学习热情。

开展复训工作

淮南救护大队每年都坚持对全体指战员轮流开班复训一次,请有理论素养和实际经验的老师讲课,总结传授救灾理论知识和新经验、学习新装备和新技术,同时利用办复训班的机会,开展一次集中的全面体能考核和万米负重训练。

应用新装备

淮南救护大队对新装备一边采取科学的方法训练,一边积极投入到抢险实战中去。如配备生命探测仪后,针对不同的人对该仪器的反应不一样(有的人用起来反应很准,有的人则反应滞后),首先对全大队指战员进行人人试用,每个小队、中队选30%特别准确的人进入专门的生命探测仪操作人才库,并重点对这部分人进行专门的强化训练,要求其必须精通,保证无论什么时候处理事故,都有反应准确、训练有素的人来操作该仪器。

为利用好灾区电话,淮南救护大队除进行日常训练外,每次大队一季度进行一次演习时,要求每个小队都带一部灾区电话,随时向演习指挥部汇报演习进度和演习任务完成情况。指挥部指定专人记录,并就汇报内容、程序与现场对照,作为演习评分的一项内容。在井下从事排瓦斯、侦查探险等工作时,淮南救护大队要求小队直接把灾区情况汇报基地,基地随时汇报抢险指挥部,指挥部的决策再随时反馈到灾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用好起重气垫和多功能液压起重器,淮南救护大队利用废弃的屋顶铁水箱,装满10t水,然后在水箱下进行练习或在山上采石场寻找巨石进行训练。

为配合人体搜寻仪训练和锻炼新队员的胆量,淮南救护大队与淮南市殡仪馆联系,在夜深人静时进行模拟训练,要求队员利用人体搜寻仪寻找尸体的存放情况,并开柜寻找模拟人的位置,使新队员既锻炼了心理素质,又熟悉了人体搜寻仪的使用方法。

依靠科技手段实施救援

2007年12月11日,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繁阳镇的阳冲铁矿发生坍塌事故,7人被困。在救援行动中,淮南救护大队充分发挥生命探测仪、灾区通讯电话、防爆摄像机、抢险宿营车等先进装备的作用,搜索确定遇险人员的准确方位,实施科学、有效救援,成功救出被困矿工,救活6人。

2007年12月11日19时左右,阳冲铁矿突发坍塌事故。坍塌的泥石堵住了矿井安全出口,正在井下施工作业的7名矿工被困,生死不明。淮南救护大队受安徽省安委会邀请,于次日凌晨0点28分赶赴事故发生地点。经了解,事故发生在井下-13中段或-33中段,可能是井下顶板含水层长期疏松变形,导致破碎塌落,造成泥石流溃决,堵住了安全出口。

淮南救护大队到达井下后发现,溃决的泥石流距斜井下口大约只有20m,向里已无任何通道。淮南救护大队首先对人员可能工作和停留的地点进行了解后,在熟悉井下巷道布置人员的指导下,确定了4个方位,利用生命探测仪进行侦测。首先在水泵房对卷扬机房方向进行侦测。从生命探测仪探测的结果来看,井下存在5~6个生命迹象。接着又在水仓方位向卷扬机房方向侦测,有同样的生命迹象存在。后又到巷道转弯处测得生命迹象7次,接着又来到了主斜井下口向上30m处测得生命迹象存在7次。淮南救护大队在每次探测中一人侦测,一人观察,然后另外一人重复侦测,每个点都在2次以上,来确定具体方位,且每次在4个点的侦测方向指针均指向卷扬机房方向,随即向指挥部汇报。

救援指挥部制定了两套救援方案:一是救援人员轮换作业,开挖被坍塌泥石封堵的井下安全出口;二是在水泵房向卷扬机房方向增打供风钻孔,准备向井下遇险人员输送食物、供风。随着工作的进展,淮南救护大队每隔2h利用生命探测仪侦测一次。指挥部根据现场情况,决定加大清淤进度,同时,淮南救护大队不断地改变侦测位置。当清淤工作进行到巷道三岔口时,通过侦测,指针除了指示卷扬机房方位有生命迹象外,指针在-13m采场方向又发现有一次生命迹象。2007年12月16日凌晨 1时左右,淮南救护大队在探测时听到了遇险人员发出的声音,指挥部决定利用挖小巷快速清理淤泥的方法,接近遇险人员。凌晨3时,淮南救护大队与遇险人员取得了联系,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体状况和精神状态,确定遇险人员为6人。经过5 天5夜的奋战,16日12点10分,淮南救护大队成功把第1名遇险人员运出,陆续又将另外5名矿工成功救出。

篇8

长期以来,体育教学被认为是一项公共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只是对学生实施简单体育训练,并没有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及身体素质。因此,本文特提出了体能和职业双需求下的中专体育教学途径。

关键词:

体能需求;职业需求;中专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育是德、智、体、美、劳培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下祖国未来建设力量身体健康的发展。随着人才竞争和经济交流的不断加深,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全面,如何培养全面型的高素质人才就成了大学教育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而体育教育在素质人才培养中占有了一个重要的方面,所以在新时期对中专体育教育改革的探索就成了基于人才培养的中专体育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1体能和职业需求在中专体育发展中的重要性

对于学生职业能力来讲,职业体能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在目前市场竞争压力逐渐加大环境下,想要提高学生的社会发展适应能力,就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之前教学中[1],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不注重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培养,所以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实施相应的改进。职业体能培养对于学生的抗压能力具有一定的增强作用,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自然生活压力会随之加大,所以心理培训在中专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模拟职业化环境,提高中专体能训练专业化,同时注重学生的特殊性,良好实现职业和技能结合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2体能和职业双需求下中专体育教学的改革策略

2.1转变体育教学理念,重视职业发展:

基于体能和职业双需求,在中专体育教学中也需要对其传统教学理念实施转化。传统教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基于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双向需求,则需要转变传统教学思想,加大学生身体健康发展重视度,对于学生职业和体能实施双向培养,对学生之后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保障,促进学生之后的发展。高职业素养应用性人才也是中专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所以必须要基于职业发展,实施灵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性体育能力,依照学生职业差异性,实施针对性教学设计,提高学生教训内容和职业技能训练的针对性,促进学生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在激烈市场中的竞争力。

2.2构建合理教学体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基于当前职业发展需求,中专体育教学就必须采用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依照专业设置具有的差异制定相应的体育锻炼形式和锻炼强度等[2]。关于对中专体育教学的创新,也需要对学生毕业之后的工岗位设计进行综合考虑,以此制定体育锻炼方案,构建具有针对性的特色体育教学。在构建教学体系中,要注重职业教学特点的体现,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等全面提升,提高学生的事业能力,设置相应的培养目标,关于具体的教学课程要制定相应的能力标准,对课程、就业单位以及体育内容作具体分析,并将教学大纲和教学课程实施具体设置,在实际教学中也可以模拟具体的职业情境,以此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职业体能培训中,教学内容的设置则需要根据学生职业实施具体设计。比如说是流动变资类职业则也就需要甚至不断的实施运动,并且还需要对其姿势随时准备变换;如果是旅游专业或者市场营销专业等等,与之相关的关键体能要求以及持久力等,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可以强化学生的力量和耐力训练,并强化形体训练以及体育游戏等等;如果是静态站姿类专业,工作长期实践处于静止状态,这些专业有保安和酒店管理等等,培训重点应该集中在腰部、腹部和平衡能力等等,因此可以积极开展形体训练和健身瑜伽等方式;如果是静态坐姿类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长期处于静止坐立姿势,专业包括有文秘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等等,这些专业应该重点强化颈部、腰部以及上肢等训练,因此可以制定相应的形体训练和球类训练等;如果是车间操作类专业,则需要强化学生的四肢力量和身体灵敏度训练,那么在实际训练中则可以实施拓展训练以及球类训练等等。

2.3重视课外活动,完善考核模式:

在教学工作实施中,关于学生职业体能的提高,不能够单纯的依靠每周两节体育课实现,也能够明显看出来这是不可能的,可以在课外活动开展中,和课内教学相结合。关于学校的课外活动设置,则能够积极与社会仅仅结合在一起,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课外体育锻炼,例如课外技能竞赛和课外体能竞赛等等,让学生能够对体育和职业相关性有所了解,完善相应的课程结构,同时对学生的职业体能全面提升。考核方式在教学中也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想要检查教学体系的实施有效性,则也就需要对传统体育考核模式实施创新。在职业体能考试中建议分成三部分,分别是活动参与部分、体育理论部分和专项技能部分等等,首先理论部分考核能够对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有所了解,可以采用笔试方式;技能考试则是对学生技能了解,可以采用课堂考核方式;活动培训则是依照学生的日常表现实施合理评价。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目前中专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中专对于专项人才培养的培养不够重视,缺乏教学实践,对学生的技能培养力度不足。尤其在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中专体育教学必须紧跟时展,明确社会人才定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学生体能的全面提升,也为中专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范鸿艳 单位:云南省保山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篇9

第一章执勤工作

第一条认真抓好反恐防暴处突的政治教育工作,在处置工作中必须遵循全局性、合法性、系统性、安全性的处置原则,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第二条勤务组织领导:根据市局总体方案,按照勤务的规模、任务、警力部署、时间、要求和规定制定出相应的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由支队长任组长,支队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正职为小组成员。按照要求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第三条执行安全警卫、安全保卫勤务、反恐防暴处突、处置突发、巡逻等勤务,按照支队党委成员分工原则,实行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职能部门各司其责的领导责任制。

第四条勤务指挥系统实行市局指挥中心、支队指挥室两级指挥。勤务信息传递由支队现场执勤单位及时将执勤情况上报支队指挥室,由指挥室收集、掌握执勤动态,及时上报市局指挥中心,并及时传达上级指示、命令。

第五条各大队领导必须熟记市局、支队对各类情况的处置预案,做到分工明确,亲临现场。

第六条在处置工作中做到相互配合,协调行动,树立支队整体观念,具有严明的组织纪律、坚强的政策观念和法律意识,讲究策略方法,注意文明执勤。

第七条执行各类勤务,必须保证武器装备和车辆的良好性能。保证人员、车辆满员在位。

第八条接到出警命令,按照预案迅速到达现场,按照指令及时准确了解事件的基本情况,明确任务职责,做好警力部署、现场控制、果断处置的准备工作。在处置过程中,注意讲究政策、策略,做到教育疏导。

第九条执勤中保持警容严整,精神饱满,做到准时到位,纪律严明,严格执法,热情服务。

第十条执勤中始终保持高度警惕,细心观察,全面分析,正确判断,机动灵活,做到坚持原则不呆板,方法灵活有界限。

第十一条执勤中,执勤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随意脱岗、离岗,严守纪律,恪守职责,确保执勤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十二条执勤中遇有重大情况和问题,必须及时上报,不得擅自处置,并坚决执行上级指示和命令。

第十三条严格遵守各项勤务制度,做到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以严明的组织纪律,过硬的军事素质,确保勤务圆满完成,树立良好的特警形象。

第十四条执勤中违反勤务规定,追究直接领导责任。

第二章武器装备管理

第十五条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做到“动枪先验枪、用枪必擦枪”。

第十六条民警携带枪支必须同时携带《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用枪持枪证》,

第十七条建立职责明确的公务用枪管理制度,警务处为支队公务用枪管理的主管职能部门。

第十八条必须明确武器装备的管理责任,指定专人负责,建立完善的武器装备使用、交接、保养、出入库登记制度,严格执行“三铁一器”、双人双锁、双进双出和责任追究制度,有专人二十四小时值守,保证随时领用枪支。

第十九条公务用枪实行集中保管,由专人负责领退枪支和登记工作。定期清点整理,检查枪支弹药,及时向支队主管部门报告弹药保管、领用和消耗情况。

第二十条熟练掌握武器装备的使用性能,做到勤检查,勤擦拭,会使用、会分解结合、会保养,确保武器装备始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

第二十一条在实弹训练中,必须严格执行射击场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安全第一,做好武器装备的防护和射击场的分工负责。

第二十二条为加强武器装备的管理,警务处每月对各大队的武器装备进行两次检查,并在每周擦枪日活动中进行监督和不定期抽查。

第二十三条非警务活动严禁携带、使用枪支,不得携带枪支饮酒,非工作需要不得携带枪支进入饭店、商场和歌舞厅等公共娱乐场所。

第二十四条在执行使用枪支任务中,由枪支管理专人负责办理出库登记,使用后必须立即入库并填写入库登记

第二十五条发生违规使用枪支案件和枪支被盗、被抢、丢失或其它事故的,必须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六条所配枪支单位发现枪支有损坏的,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枪支损害部位及损害情况。

第二十七条枪支与弹药必须分库、分柜存放。

第三章执法工作

第二十八条为提高我支队防暴处突、处置暴力恐怖案件、突发性事件、大型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的能力,逐步适应新形势下公安工作任务,更好的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根据《人民警察法》及其它有关规定,结合支队实际制定执法工作规范。

第二十九条执法范围及方式

(一)各大队在巡逻执勤中发现的和群众扭送的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员,要作好登记及时移交给有管辖权的公安机关。

(二)各单位在处置各类群体性治安事件中,要依照《人民警察法》、《集会游行示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刑法》、《公安机关警戒带使用管理办法》采取响应的方法处置。

(三)各大队在工作中接受上级交办的案件时,要按照《乌鲁木齐市人民警察巡察条例》、《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进行办理。

第三十条执法监督与案件审批程序

(一)支队的执

法监督委员会负责对各单位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二)各大队的负责人要对本单位的执法活动进行全程监督。

(三)未经支队领导批准,各单位不得擅自协助其他单位查处案件或帮助其他单位抓捕犯罪嫌疑人员。

(四)各单位办理案件要严格审批程序,按照市局的要求,逐级进行审核。

第三十一条其它规定

(一)在办案中能要做到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二)民警在办案过程中讯问和询问要到位、证据固定要及时、文书制作要规范。

(三)规范民警执法行为,严禁民警随意执法。

特警支队正规化建设规范之四

教育训练工作规范

第一章教育培训

第一条基本原则

(一)确保质量的原则。教育培训要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基础抓起,要不断改革、开拓、创新、发展,教育培训,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完成各项培训任务,提高培训质量。

(二)服务工作的原则。教育培训工作必须立足于队伍基本素质的实际,立足于工作的实际,做到民警缺什么就补什么,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以此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

(三)分级培训的原则。支队的教育培训工作,在支队政治处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大队、中队两极负责,分级培训。

(四)全员参与原则。支队民警必须人人接受培训,各单位必须保证民警定期接受培训。树立人人培训,终身培训的思想

第二条教育培训的内容。

(一)警衔晋升培训。按照公安厅和市局的要求,安排本单位不同衔级民警进行脱产培训。

(二)专项业务培训。对本单位全体民警进行知识更新,学习政治理论知识,掌握法律法规和执法操作重点和业务知识,提高民警的政治素质、服务意识、法律素质、业务素质和协调能力。

(三)各级领导培训。针对工作中的难点、疑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法水平和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参加上级组织的相关培训。

第三条培训的主要方法

(一)课堂讲解法。针对培训的内容,聘请有关的专家和专业人员到我单位进行现场授课,详细讲解相关知识,解答民警问题。

(二)案例研讨分析法。通过实际的案例让参加学习的民警进行分析,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并找出不足,提高民警实际的水平。

(三)实际操作法。组织民警对学习培训的内容进行实际操作,使理论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

(四)参观学习法。组织民警到优秀的单位和场所参观,请先进模范人物介绍经验、报告事迹,参加法院有影响的案件旁听。

第四条培训工作制度

(一)教育培训工作要严格落实考核制度。支队的各种培训要实行严格的考核、考试,并进行末尾淘汰。

(二)教育培训要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支队的培训要实行逐级请假和“三级管理”(中队、大队、支队)的请假制度。

(三)教育培训要落实奖惩制度。支队的每期培训结束后要根据学员表现,评出优秀学员并进行表彰奖励。民警参加上级机关组织的培训未取得相关培训证的,年底不得评功受奖,并扣除当月的出勤奖。

(四)培训要建立培训档案,把培训情况纳入队伍管理当中,教育培训结果于民警的提拔使用相挂钩。

第二章训练

第一条为适应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加强特警支队民警的训练工作正规化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制定本工作方案。

第二条训练的目的是提高特警支队的整体素质,把特警支队民警培养成为政治合格、纪律严明、作风过硬、业务精通、执法如山的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第三条特警支队训练包括初级训练、专业训练和实战训练。

第四条特警支队人民警察训练坚持贯彻党对公安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从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为警务实战服务。

第五条特警支队人民警察必须保证每个人民警察接受训练。

第六条特警支队训练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工负责。

第七条特警支队警务部门是训练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规划、组织、指导、管理训练工作。

主要职责:

(一)制定训练计划、标准、规章制度,组织编发训练的研讨。

(二)指导、监督、检查、协调组织训练工作。

(三)组织评估训练工作效果。

(四)根据形势任务需要实施其他临时训练。

第八条初级训练是对特警支队新录用、调入人员的训练。

第九条经考试录用或者从非公安机关调入公安机关人员,初级训练时间不少于3个月。

第十条初级训练统一执行公安部政治部制定的训练大纲。

第八条所列人员初级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理论基础知识、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公安业务基础知识、警务技能和体能训练等。其中,警务技能和体能训练的时间,不少于训练总课时的50%。

第十一条专业训练是特警支队警务实战所需要的技能要求进行的训练。

第十二条专业训练内容和方式由警务处和业务大队共同确定。

第十三条根据新颁布的公安法律、法规、规章实施和形势发展的需要,结合专业训练组织开展知识技能更新训练。知识技能更新训练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与专业训练结合实施。

第十四条实战训练是特警支队业务大队根据案例及情况想定进行反复演练的训练。

第十五条根据训练任务的需要,建设训练基地。

第十六条加强训练基地的正规化建设,保证其能够完成相应的训练任务。

第十七条根据训练大纲、教学计划的要求,对参加训练的人民警察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和试题编制内容,根据训练种类由警务部门确定。

第十八条对全部或者主要课程(科目)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必须在限定时间内进行复训或者补训。专业训练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对训练课程(科目)进行考核。

篇10

每一个见到他的人都亲切地称呼他“博士”。

博士叫陈方灿,来自香港理工大学,作为中国奥委会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特聘专家,他从去年年底开始了常住北京的生活。

在国家体操队的训练馆,博士1米80的个头显得非常醒目。场地上,队员们正紧张而有节奏地进行着练习:场边上,陈方灿的目光追随着他们,并不时地和教练进行着交流。

一位运动员的旧伤发作,请博士为他治疗。

“又玩电脑了吧?”博士问道。

“你怎么知道?”小伙子的语气满是惊讶。

“我怎么不知道?我一摸就知道。”博士说,“我还知道你的椅子很舒服,坐上去人整个陷进去。”

“哎,你怎么什么都知道?”

博士笑了。治疗完毕,他开始模拟对方的错误姿势,“这样不行,要这样,靠后,身体坐直,明白吗?”最后,博士又教了他几个简单易行的加强肌肉锻炼的小练习。

“这些孩子很可爱。”博士微笑着说,“有时,他们很愿意跟我聊聊。”

这时,他的手机响了,同主人一样,它也处于非常忙碌的状态。

“我的意见是放弃比赛,”博士非常肯定地说。“打封闭只能暂时止痛,这种伤不适宜再参加比赛。”

原来,某个运动队的队员受伤,教练焦急地打来电话询问。在博士看来,对待伤病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和运动寿命,尽管有些人还会在伤病和比赛之间犹豫不决,然而,在各个运动队,较之前几年他所看到的,大家对待伤病的态度已经有了更为科学的态度。

在国家队,陈博士最著名的案例是帮助体操名将李小鹏进行康复训练。一名运动员从医院到赛场,这之间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我起到的是一个桥梁的作用,将医生和教练衔接起来。”陈方灿这样解释他的康复工作。

2006年1月,李小鹏的左踝关节接受了手术,游离的骨头碎片被清除干净。同普通人相比,运动员的康复训练要复杂得多,这是因为他们的受伤部位要承受高强度的动作负荷。拿体操运动员来说,在空翻落地的一瞬间,他的踝关节面所承受的压力是自身体重的五、六倍,因此,对骨头的愈合质量要求很高。运动员的特殊性还在于治疗的同时必须进行训练,以保证他们的各项身体机能不致有太多的下降。

陈方灿为李小鹏制定了长达六个月的康复训练计划,每三个月为一个周期,并且随时进行调整。康复训练是全方位的,从忍痛到适应疼痛,从医疗康复到功能恢复。白天,陈方灿指导李小鹏进行康复和体能训练i晚上,到李小鹏的驻地为他进行理疗。从下床走路,到基本功能的恢复,再到上力量上器械,李小鹏的恢复在预定的轨道中平稳地进行着。七月,他正式恢复训练:十月,传来了他在德国举行的世界杯赛上获得双杠金牌的好消息。

体能博士的“存钱之道”

其实,相比于康复训练师,博士更喜欢自己的另一个称谓:体能教练。也就是说,他不喜欢做“消防员”,端着水龙头到处“救火”,而更希望自己扮演一个“防患于未然”的角色。中医有一种说法:上医治未病。预防是医学的最高境界,这也是陈方灿一心追求的目标。

关于体能与训练,博士有一个很好的比喻,存钱和花钱。专项训练好比花钱,是在消耗一个运动员的身体资源;钱不是不可以花,但要适度,如果经常处于透支状态,肯定会有后患。这样我们就不难明白,所谓体能训练其实就是一个存钱的过程,多存钱才能多花钱。

博士的“存钱之道”可以理解为一种提高身体承受能力的训练。假设一个运动员每天只能跑十公里,训练量却达到20公里,长此以往,势必造成膝关节或者相关部位的劳损,以至产生病变。但是,如果以科学的手段加强小腿肌肉力量,就可以分担膝关节的受力,这样,既达到了训练要求又避免了伤害。比如赵蕊蕊这样的运动员,腿部承受力要是提高,在同等训练量的情况下骨骼所受到的冲击就会减小很多。

博士自己也在不断地“存钱”。一方面可以保证充沛的精力,另一方面,体能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同专项的结合,作为体能教练,他自己必须对肌肉的发力、劳损状态有所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为运动员提供个性方案。所以,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总是抓紧时间锻炼,一些特殊的项目和动作都会亲自进行尝试。

培训和授课是博士的另一项主要工作。在国家体育总局的一个康复训练室,二十位经过层层选拔的专业人士正等着他。没有讲台,没有黑板,学生们随遇而安;博士的身旁是一个哑铃架,上边摆放着各种型号的哑铃。

授课的主题是哑铃。一个普通的物件,经他摆弄,像魔术师手里的道具,充满了各种可能性。

“记住,力量训练绝不是越大越好,哑铃也不是越重越好,每一组肌肉群的锻炼方法都是不一样的。”这是博士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而每一个观点,他都不是孤立地解释,一定会配合动作来示范。

“看见没有?你现在锻炼的已经不是你想要锻炼的那块肌肉了。”同一组动作,他用了重量不同的两个哑铃,达到了截然不同的效果,现场的人恍然大悟。

课堂上的陈博士就像一个激情四射的演员,神采飞扬。不止他自己,所有的“群众演员”也被他调动起来参加演练:他本人不停地转来转去,随时停下来予以指导。一个岁数较大的学生,可能是疏于锻炼,刚举了几下便败下阵来。博士走上前,笑着拍了拍他的“将军肚儿”。

力学教授的回归之旅

2001年7月13日,纽约。同许多中国人一样,陈方灿在家中专注地收看2008奥运会申办城市揭晓的电视直播。

太太李嫣至今清楚地记得宣布北京获得成功那一瞬间的情景:陈方灿激动地跳起来和太太拥抱在一起。整晚,他都激动地像个孩子,整个人被渴望回国的热情点燃了。

回到中国、回到运动队,这是陈方灿多年的梦想;现在,他觉得机会终于来了。

1985年,25岁的陈方灿离开中国,开始了前往美国的留学生活。离开之前,他曾任职于广西水球队。广西梧州是陈方灿的故乡,那里遍布的河流给了他童年嬉戏的欢乐,也为他的未来人生打下了伏笔。长大后的陈方灿开始接受专业的游泳训练,后来成为广西省水球队的一员。然而,在一次力量训练中,他的腰部不幸受伤。

运动生涯就此结束,陈方灿转而投考北京体育学院,希望能够利用自己的所学实实在在地为运动队做点事情,但是学成归来的他失望了。

在队里,除了协助教练工作,陈方灿还利用自己学过中医按摩的特长为队员提供一些医疗帮助。可是,他觉得自己的工作是那样被动,永远是在别人受伤之后做一些弥补,却不能从根本上杜绝问题的发生。看到一些极有天赋的运动员就此告别,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抱着学习更多的想法,陈方灿赴美留学。他先后完成了两个硕士专业,两个博士 专业的学习,涉及运动训练、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生物力学等多个领域。

生物力学是一门实验室科学,它利用高速摄影机将运动员的动作拍摄下来,通过对图像的分析,看动作是否符合人体科学的规律,进而探寻运动创伤的积累。这从根本上解决了陈方灿多年的困惑,引发了他的极大兴趣和研究热情。

太太笑称:生物力学博士就是满脑子都是骨头架子的博士。平日里,他经常对太太讲:这个人颈椎有问题;那个人有腰伤,应该很痛。起初,太太很惊讶,以至总有一种冲动:想上前拦住对方,确认一下先生的结论。

作为力学博士,陈方灿的论文主攻方向是“鞋对身体的作用”。观察一双鞋的鞋底的磨损,可以判断出主人的用力方式,进而纠正一些不良习惯,达到对身体的保护:经过科学研究和论证的数据还可以为专业的鞋类制造商提供依据。2003年,陈方灿听说,国家女篮的队员由于鞋码偏大买不到合适的女鞋,只能穿男鞋,这令他非常着急。女鞋和男鞋差异很大,作为这方面的专家,他深知鞋对运动员是多么重要。多方联系,他找到瑞士的一家生产商,照着队员的脚模,免费为她们定做了鞋垫。

生物力学的研究使得陈方灿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伤病的成因、发展和愈合,为他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武器。然而,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这种科研性的工作使他远离了为运动员服务的初衷,于是,他把精力重新投入到康复、运动和医学的实际工作中。

2001年,任职于纽约大学的陈方灿受邀到香港理工大学组建康复医疗系。

走了一大圈,陈方灿终于回到体育本身,回到他一心眷顾的运动队。现在,北京给了他一个更大的平台。

微笑人生服务奥运

同陈方灿聊天,很久之后被他的太太告知他的听力有问题,语速要慢一点。这才注意到他的耳廓上有一个透明的人工助听器,博士笑称:“我是一个残疾人。”这才知道,他当年放弃运动的根本原因,“我听不清,没有办法和队友很好地配合。”他说。

先天性的高频耳聋让陈方灿的声音世界残缺不全,他只能听到一半的发音。初到美国,这加剧了他的语言障碍,每次上课,他都把录音机放到讲桌上:课下再反复地听、猜,连在餐馆刷盘子都是戴着耳机度过的。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生了一件让陈方灿终生难忘的事。

国际留学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看到陈方灿的困难,主动帮他联系了一位耳科医生,经过检查,他需要佩戴助听器。陈方灿根本拿不出这笔钱,于是热心的医生求助于一位经常向中国留学生提供赞助的美国人:对方从他的基金里拿出3000美金,为陈方灿购买了一副质量很好的助听器。

陈方灿第一次体验到声音世界的美好与丰富,当他想当面表达自己的感激时,却遭到了对方的拒绝。时至今日,陈方灿所能做的只是在每年圣诞节通过留学生办公室转交自己的一份贺卡而已。

这件事带给艰难求学中的他以莫大的温暖,也让他学会以一种美好的视角看待人生。在美多年,陈方灿始终拒绝享受给于残疾人的各种福利,并且竭尽所能地服务于社会。在香港,他坚持做义工,为此还得到了香港政府颁发的“服务大众奖”。这个时候也才了解,为什么在陈方灿的身上常常会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力量。

陈博士在北京的家位于体育总局的专家公寓,不大的居室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理疗室,检查床、几件简单的器械,整齐地安放在房间的角落:书柜上摆着几个人体模型。据说,经常有一些“大牌”运动员以私人身份来请他做治疗,问他有谁,他笑而不语。

陈太太每隔一段时间会从美国飞来看望先生,每一次都会预先收到丈夫的“订单”,其中大部分是小型的理疗仪器。身材娇小的陈太太于是当起了“搬运工”,每次来中国都是大包小包。不过,她发现这些东西很快就不见了踪影,这时,先生就会认真地告诉她哪个东西拿给哪个运动员了,因为对他的恢复很有帮助。

由于经常充当专家的授课对象,耳濡目染,陈太太的理论水平也是相当了得。不止是听众,她更是陈方灿的力量所在,“没有她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不可能坚持到今天。”陈方灿说。

在国家体育训练局的大院,经常会有运动员同他打招呼:“博士,晚上有空吗?我想让你帮我看看伤。”对于运动员的要求,他向来都是来者不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