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发展史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细胞生物学发展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创新办领导班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于2009年5月27日下午在生物创新办副主任办公室召开,创新办三名领导:赵志春、谢斌、叶红敏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县创新办主任赵志春同志主持,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指导小组成员车建忠、唐慧生指导。会议的主题是紧紧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班子成员向会议汇报交流学习和工作调研情况,分析问题,查找问题及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下一步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
二、民主生活会的准备。
为了认真开好这次领导班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我办领导高度重视,首先会前领导班子各成员都进行了充分准备,各自都按要求形成了书面发言材料。二是开展“三问三访知不足活动”进一步征求意见。我们于五月中旬,在主任的带领下,组织全办职工,一是深入到工作联系点白水镇直邑村委会,同镇领导、村干部及群众座谈,帮助镇上解决10000元扶贫款,全办八名职工还每人捐款100元,合计800元,为四户农民送去200元,补助一点化肥、农药款;二是深入服务对象,到千山生物发展龙头企业同公司经理、副经理、职工围绕中央、省委、州长委、县委有关政策的落实情况,如何发展我县生物产业进行座谈。三是开展回头看,结合调研做到“四对照、四查找”。在调研阶段召开了全办职工会,重点按照“三照三查”找出个人和单位存在的不足,找出机制、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于五月二十日又印发意见梳理表,按照“四对照、四查找”,向职工再次对班子、单位征求意见。四是认真设计问卷表,向部门、单位、服务对象广泛征求意见。印发了120份调查问卷,从单位解放思想发展生物产业等八个方面进行调查。五是五月二十日下午开展交班子心谈心会,查找班子和个人存在的不足。
三、是针对查找问题,加予认真分析和总结。
民主生活会上谢斌副主任对查找出来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通过走访、座谈和开展“三问三访知不足”活动。共征集到59条意见和建议,经过梳理归纳为:
县创新办干部职工好打交道,服务态度好;工作务实高效,不拖拉推诿;乐于助人,无私奉献,不会吃拿卡要。
存在的问题分为三方面:一是班子:(1)深入调研不够,服务不到位。(2)抓学习不够。(3)关注事多,对职工关心不够。(4)抓党建工作不够,支部活动少。二是单位机制:(1)机制不够顺,只局限于工作中见子打子。(2)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工作纪律不够严肃;(3)岗位责任体系不健全,科室间责任不明确。(4)生物产业创新意识不够,宣传办度不够。(5)激励措施不够,难以调动职工积极性。三是单位队伍:团队意识差,职工互相合作干事精神差。建议:一是希望办领导进一步转变作风,多到公司和基层群众中走访指导;二是请创新办领导进一步加大对全县生物资源产业的开发创新力度,着力在培植、引进和创新上有新突破;三是希望县创新办广泛加强与周边县市和企业的横向交往联系,加强产业发展沟通交流,拓宽视野,加快发展;四是要切实加强产业管理,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发展质量,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五是多搞一些有利于增进同志间沟通交流互动双赢的活动,使职工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亲密、团结和战斗力更强。
四、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在这次领导班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创新办领导班子3名成员认识明确,态度端正,都从各自的分工和系统工作的实际出发,认真分析汇报和交流了学习、工作和调查研究情况,既总结了经验,又查找了存在问题及根源,思想剖析深刻,问题查找准确,意见建议中肯,落实措施有力。这次领导班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专题民主生活会始终在积极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会议民主空气浓厚,大家都畅所欲言,有针对性地展开了汇报和交流会议,主题突出,紧扣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课题。最后县学习科学发展观指导小组车建忠和唐慧生作了指导发言。
篇2
1.1有助于医学生理解外科学的本质
通过对AndreasVesalius的《人体结构学》,JohnHunter的《论血液、炎症和火器伤》等不朽巨著的认识,使医学生了解到人体解剖学、实验动物外科和比较病理学是外科学的三大基石;当代的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先进技术都是这三大基石的扩展和补充;一切的外科问题最终都要转化为解剖学问题、病理学问题和病理生理学问题。Bassini的疝修补术就是用解剖学解决外科问题的最好例证,而Billroth胃大部分切除手术则体现了外科手术通过改变病理生理过程治愈疾病的原则。通过对外科学基础学科发展史的认识,可以提高医学生对于外科基础学科学习的主动性,为更好地学习外科学打下坚实的根基[1]。
1.2有助于医学生掌握手术的指征
回顾外科学的发展史,医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早期外科的“残忍”和“野蛮”;意识到外科手术是不得已而采用的手段,应该尽一切可能避免手术,能做小手术的情况下不做大手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治疗手段由胃大切手术变为质子泵抑制剂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以及胆囊切除术和保胆取石的百年之争等实例说明外科手术的指征是不断变化的,其根本方向是用尽可能小的损伤换取患者的最大获益。另一方面,通过回顾RoswellPark等学者对化脓性感染外科引流治疗的认识及外科感染百年来的研究进展,又可以使医学生认识到在具有明确指征的情况下,外科手术是不可或缺的。通过正反两面的学习,可以帮助医学生正确把握手术的指征,既避免盲目扩大手术适应症;也避免一味忌讳手术,或滥用药物从而延误治疗。
1.3有助于医学生提高外科技巧
通过对外科学史的学习,使医学生意识到AmbroiseParé创立的止血原则、JohnCollinsWarren的无痛原则、JosephLister的无菌术原则是外科手术的金科玉律,而WilliamStewartHalsted的Halstedprinciples则是这些原则的集大成者。使医学生们了解到现代外科尤其是普通外科大部分的术式都基本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电灯刚刚发明的年代Billroth如何成功施行胃大切、Langenbuch如何运用胆囊切除治愈胆囊结石;在输液剂尚未广泛应用的年代Whipple如何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外科学史上的大师们在医疗设备十分简陋的条件下能够完成复杂疑难的手术,告诉我们损伤控制是外科学的根本原则和终极目标。通过对医学史的学习,有可能促使医学生重视基本功的练习和外科思维的积累,从而自觉地不断提高手术技巧,摆脱对先进器械的依赖。
1.4有助于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
通过外科学史的学习,使医学生认识到外科学是注重传承同时又讲求创新的科学,培养尊师重教的品格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对老一辈外科学家如黄家驷、金显宅、裘法祖、严济邦……等前辈的学习,树立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和一丝不苟的严谨医风。
2外科临床教学中开展医学史教育的方法
2.1通过医学史案例,帮助医学生正确理解外科问题
通过实际的医学史案例分析,使医学生在外科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并更好地上升为理性认识,从而指导实践。如通过Bassini、FerguSon、Mcvay、Halsted等对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不同认识,使医学生了解到如何根据解剖学去分析外科疾病,以及如何通过改变解剖来治疗外科疾病。[2]同时也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在当前广泛应用的无张力疝修补术中如何贯彻外科原则,提高疗效和减少损伤。通过对Langenbuch“温床切胆”理论的复习帮助医学生理解胆囊切除术的指征和胆道系统疾病治疗的一般原则,提高医学生对保护胆道、避免医源性胆道损伤重要性的认识。
2.2结合外科学史的发展关注当前外科学的热点
篇3
进行生物技术工程类课程群的模块化教学
大多数地方高校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偏重文理,工程类课程实践教学硬件不够,办学经费不足,师资力量有限,生物技术本科开出的工程类课程除了基因工程、生化工程、微生物工程(发酵工程)和细胞工程为必修课程外,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等工程类课程大多作为选修课程开设。由于工程类课程不能全部开设,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成为空谈。因此必须保证生物技术全部工程类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正常进行,将工程类课程整合,大力推进工程类课程群的模块化教学。
在以前的生物技术专业教学中,虽然很多的工程类方面的课程业已开设,但课程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课程与课程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松散、脱节,有些课程的教学内容甚至出现重复,比如生物制药技术课程里面的细胞培养部分和细胞工程里面的相应内容重复。学生没有形成核心技能,没能把生物技术工程类课程从理论到实验再到实践整合为一体,将来会有较长的时间不适应实际的工作岗位。因此,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教师应将专业实验课与实际工程密切联系,使学生能较早地接触工程实际,了解和熟悉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3]。为了使学生举一反三,学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可以进行典型工程教学。因此,我们在进行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中,把相关的课程集中起来,形成多个教学模块,工程类课程方面的基础课程(主要是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和专业方向课程就很容易形成一个教学模块。为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勤于动手、自觉学习的习惯,形成核心应用能力,我们可将教学模块内部的知识连贯有序起来,系统化,将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实践训练有机结合。这样学生学习的时候就不会感到枯燥,知识易于掌握,学习时能循序渐进,同时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使学生能明显感到可以“学以致用”[2]。模块化教学,将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将社会上的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与模块化教学一一对应。学生进行模块化学习之后,通过参加相应的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某种资格证书,进行上岗。如参加工程类课程模块学习之后,参加发酵工种的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这样学生就能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率先找到工作,并很快适应工作岗位,刚刚工作就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再通过一定的工作、实践锻炼,发挥自己的专业素养,逐步成为工厂的工程师。
加强生物技术工程类课程的工程化教学
生物技术工程类课程实验、实践教学比重极大,极为重要,课程之间联系紧密,为了人才培养需要,应强调课程的工程化教学。传统的专业实验一般是单纯用于理论验证,要从根本上改变它与实际工程脱节的现状,我们就应该将实际工程中所涉及的实验作为实验课的内容,这些实验课一般都具有很强的探索和研究性质。同时由于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实验更具有针对性,更接近工程实际,学生更能从全局上把握,这样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积极地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聪明才智,提高创新能力。作为大部分面向工厂企业一线岗位的地方高校毕业生,通过强化工程教育,在校期间,加强学习基础课程,夯实基础,增强后劲,工作之后参加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训练,增强工作能力,适应工作环境。
生物技术本科工程类课程模块设置
生物技术工程类课程实行模块化教学,体现工程化特征,结合工业的实际需要,培养学生核心应用能力。我们认为在生物技术工程类课程模块内需设置理论、实验和实践课程的教学环节(见表1)。
以应用型为基点,加快推进生物技术工程类课程理论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篇4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marine industry, marine pollution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erious. The traditional physical and chemical methods have been difficult to meet the governance needs for dealing with these marine pollution, and biotechnology is increasingly used in ship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due to high efficiency, safe, inexpensive, non-toxic superior characteristics, so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biotechnology in the marine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
关键词: 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船舶防污染;生物技术应用
Key words: modern biotechnology;marine pollution;biotechnology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Q8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6-0109-03
1 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概述
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是一项以DNA分子技术作为应用基础,在生物的个体、细胞甚至分子层面上运用生物技术手段,严格遵循要达到的目的,以生物学知识为应用基础对生物进行设计和操作,实现其预期额目的和作用的现代科学方法,主要包括微生物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基因工程等诸多系列的生物高新技术。
生物工程技术作为一门具有综合性和应用性的学科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直到90年,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才真正产生,通过发挥其独特作用渐渐造福人类。生物工程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的主导技术,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作用也不断显现,正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生物工程技术将为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资源、人口、能源、粮食危机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持。
现代生物工程技术不仅在作物改良研究、医药、食品工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能有效控制日益严重的污染问题,在环境和生物监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处理海洋污染中常用的生物技术通常涉及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生殖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等学科,可以通过研究这些学科来实现生物工程技术在船舶防污染中的应用。
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处理污染问题与运用传统方法相比,生物控制方法明显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生物工程技术通常情况下是以酶促反应为基础的生物化学过程,同时反应过程所需要的反应条件通常是常温、常压和近乎中性的条件,所以一般情况下这些生物处理技术都是能够实现的,并且还不会因为条件苛刻而影响其他反应的正常运行,这与物理化学处理方法技术需要高温高压的反应条件相比,大大简化了程序和反应过程,同时所需的设备也简单便于操作,整体工艺稳定安全等优点。
2 船舶航运对海洋造成的污染
海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海洋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之一,同时随着海上货运量的逐年增加不可避免的在船舶运输中产生了一系列的污染海洋环境的问题,使海洋的生物资源遭受严重破坏,甚至危害到了人类的健康和生存。
随着船舶事业的蓬勃发展,无数的船舶在海洋上航行越来越频繁,随之而来的是与日俱增的船舶和各种有害物质品种进入海洋,使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海洋污染。在一般情况下,带来物质污染可分为油性污染物和非油性污染物。
2.1 油性污染物 一般情况下,船舶带给海洋的油性污染物主要是船舶在营运作业期间向海洋中排放的油性混合物和船舶在遭受海难事故中产生的溢油问题,这两类问题都不同程度的造成了海洋中有毒污染物的增加,对海洋的生态环境改变具有直接作用,因此需要慎重对待和分析。
船舶在营运期间向海洋中排放的油性混合物主要有:油船的压载水、洗舱水、船舶机炉舱的含油舱底水和分油机排出的油渣。其中油船压载水是指油船在卸货后空载返航时,为保持船舶有一定的吃水和稳性而注入货油舱的海水或淡水;油船洗舱水是指油船在进坞修船、通过运河和狭窄航道或换装不同品种油料时,为清洗货油舱所用的清洗水;船舶舱底水是指船舶动力装置运转期间,由于燃油系统、滑油系统等的渗漏,船舶检修时漏入舱底的油料,擦洗机器的破布棉纱等,当混入机炉舱舱底水中,未经处理排放时将造成可观的污染;分油机排出的油渣是指主副机锅炉烧用的燃油所产生的渣料。
船舶由于海上事故原因所产生的事故性溢油主要有船舶因触礁、碰撞、搁浅和失火等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油船货油舱、货船燃油舱等破损的大量溢油,这类污染的特点是:常常发生在近岸或港湾内,往往在短时间内把大量石油类突然倾泻海中,对海洋生物资源,沿岸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港湾设施危害甚大。[1]
2.2 非油性污染物 船舶所产生的非油性污染物主要指散装运载含有有害物质的液体或固体货物所产生的货舱洗舱水和舱底水,船舶生活污水和各种垃圾。
船舶在运输中产生有害洗舱水、压载水和舱底水的原因是随着油气运输船和化学制品运输船的数量越来越多,吨位越来越大,船舶所运载的含有害物质货物产生的货舱洗舱水和舱底水排放时约含0.6%运输量的有害残液,船舶从一港驳入的压载水可能带有有害生物到另一港排放时将给当地的海生物带来危害,这些有害残液或压载水排放时将危害海洋生物和人类健康。
船舶所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包括盥洗水、粪便及厕所冲洗水、厨房和医务室排出水及运送动物舱内的清洗水等,这些污水带有大量的细菌和传染病毒,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具有重要影响。
船舶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垃圾主要来自运输货物而产生的包扎和垫舱材料、船舶维修保养而产生的废弃物,比如油漆、铁锈、废纸、玻璃及纤维、生活食品废料及食品包装等,这些垃圾排放入海也将造成污染。[1]
3 船舶防污染的传统方法
对于处理船舶所带来的污染问题,传统意义上一般采取化学和物理两种方法,按照所使用方法的原理来分主要分为化学分离法和物理分离法以及其他方法,下面简单介绍以下这三类方法。
3.1 化学分离法 化学分离法按照所使用方法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类:沉淀法和电浮分离法,这两类方法使用条件不同,但是所达到的效果则相似。
沉淀法是利用使油污沉淀或上浮的原理,通过向含油污水中投放絮凝剂或聚集剂而达到油水分离的一种方法,其中所使用的两种沉淀剂又有细微的区别,絮凝剂可使油凝聚成凝胶体而沉淀,而聚集剂则使油凝聚成胶体使其上浮。
电浮分离法的原理是把含油污水引进装有电极的舱柜中,利用电解产生的气泡在上浮过程中附着油滴而加以分离、从而实现油水分离的方法。[1]
3.2 物理分离法 物理分离法按照分离原理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3.2.1 重力分离法 重力分离法是利用油和水的密度差,使水中油滴克服水流阻力上浮与水分离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油粒直径、油和水的密度、温度,其中一般认为油粒直径小于50um的情况下这类方法就不再起作用,比如重力分离法就很难分离乳化油,另外重力分离法如按其作用方式的不同,还可分为机械分离、静置分离和离心分离三种。
3.2.2 过滤分离法 过滤分离法的原理是让油污水通过多孔性介质滤料层时,油污水中的油粒及其它悬浮物被滤料层截留,而水可以通过滤层排出,这类方法的特点主要有:一是油水分离的过程主要靠滤料层阻截作用,将油粒及其它悬浮物截留在滤料表面;二是具有很大表面积的滤料对油粒及其它悬浮物的物理吸附作用和对微粒的接触媒介作用,增加了油粒碰撞机会,使小油粒更容易聚合成大油粒而被截留。
3.2.3 聚结分离法 聚结分离法的主要原理是运用润湿理论和碰撞聚结理论,当微小油粒通过多孔材料时,让这些细小微粒互相碰撞促使油粒聚合增大从而上浮和分离,这类方法最大的特点是精细化,但是在使用聚结分离法时影响粗粒化程度的因素主要有聚结元件的材料选择和材料充填的高度密度等,决定聚结分离程度的关键是材料和油粒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只有材料和油发生润湿,聚结才能发生。
3.2.4 吸附分离法 吸附分离方法的原理是用多孔性固体吸附材料作为滤器,当污水通过滤器时微小油粒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从而使油水分离,这类方法的特点是由于分子间普遍存在着引力,所以这类吸附方法没有选择性,并且可以吸附多层粒子。
3.2.5 气浮分离法 气浮分离法的原理就是通过产生气泡将污水中的细微油粒吸附上浮,从而达到油水分离的目的。[1]
3.3 其他分离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除了常用化学分离法和物理分离法之外,经过方法创新,还有其他的一些分离方法,这些分离方法主要有:电解分离法、凝聚分离法、活性污泥法(生物化学法)、超滤膜过滤法、反渗透法。
4 生物工程技术在船舶防污染中的应用
以上部分主要列举出了一些传统的物理法和化学法在船舶防污染中的应用,虽然化学法处理污染的效果好,但因其操作条件差,腐蚀性高,还存在着二次污染又不能满足环保的要求,物理法也存在着一定缺陷,因而可以考虑在船舶防污染中应用生物工程技术,在船舶防污染中引进生物工程技术的原理是由于被污染过的海洋污水中存在着许多成分复杂的有毒物质,而运用生物技术中的微生物自身的降解作用可以降解海洋污水中的有毒物质,将其转化为无毒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
将生物技术运用到船舶防污染中,可以有效保护海洋环境,目前,在该领域得到应用的生物工程技术主要包括生物修复、防生物附着、生态毒理、环境适应和共生等,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应用方面:
4.1 处理油污染 船舶带给海洋的油性污染物都不同程度的造成了海洋中污染物的增加,对海洋的生态环境具有严重的破坏作用,生物工程技术在处理这类污染过程中采取的原理是运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将石油中的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最后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这种方法具有高效、经济、安全、无二次污染的独特优点,对于海洋环境没有副作用。
4.2 处理有害防污漆污染 为了防止船底生物附着造成污染,减小船舶航行的阻力,节省燃料,提高船舶运营效率,运用生物工程技术的原理就是利用海洋生物的自身防污损机理,确保海洋生物污染预防机制正常运行,加大对有益微生物的筛选,从而提取和分离防污活性物质,制备天然生物防污剂用于海洋附着生物的防除。[4]
4.3 防治海洋大气污染 一般情况下,船舶运输过程中都会产生一定量的废烟废气,故而会向海洋大气中注入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烃类污染物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会对海洋大气造成严重污染,也会对动植物及人类造成极大危害,故而可以运用生物技术来处理海洋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生物技术治理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化作用,首先将大气污染物进行分解然后转化为无害或少害物质,从而达到治理的目的。[4]
参考文献:
[1]佚名.船舶防污染技术技术[EB/OL].百度文库.
[2]段怡萍.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和前景[J].科技创业月刊,2005(5).
篇5
关键词:实验动物学;创新性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9-0150-02
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使得实验动物学在科学研究和相关产业发展中的支撑与促进作用不断加强,实验动物科学的重要性在于:一方面它是医学、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支撑条件,直接影响着许多生物学、医学研究课题的确立、实施和结果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它的提高和发展又把许多领域课题的研究引入新的境地,其发展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所医学院校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1]。本文就南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理论知识丰富、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强的实验动物专业人才,对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的创新性改革总结如下。
一、更新教学理念,体现创新思想
创新教育理念从根本上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即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念及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价值观念。要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必须彻底转变传统的“三中心”(课堂、书本、教师)教学观念,将创新教育的思想渗透在教学中。学生在校时间近80%是在课堂教学中渡过的,自然而然,课堂教学就成为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那么,如何在实验动物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
首先,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角色行为,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其次,实验动物学本身是一门综合性新兴学科,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不断产生新技术,不断出现开拓性、前沿性和应用性较强的知识,这些知识信息量大、内容丰富、涉及学科广泛,如实验动物的居住涉及建造学,空调送风系统涉及到电子信息学,动物的饮水饮食涉及营养学等。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更加关注本学科最新的科研动态、进展,吸纳最新科研成果,把握专业知识的前沿。或通过自身的学习、或通过进修、或通过实践环节完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教师在课程教学时,才会有最新的视角、最充实的内容,让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大大提高课堂的创新性效果。
二、整合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
实验动物学学科特点在于专业性强、应用性强,但系统性较差,理论课的教学往往比较枯燥和晦涩。因此,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修订,对实验动物学传统理论进行了必要的删减及压缩,围绕学习目标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兴趣和疑问,并最终在教师的引导下解惑。
我们开设本课程的专业学生在其他基础课如生理学、病理学、细胞生物学等课程中,都已经使用到部分实验动物。但我们的调查表明,这些学生对实验动物理解并不是很透彻,对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认为“实验大、小鼠必须在屏障环境中饲养,操作很不方便,费用也大,不就是用个老鼠做实验,需要那么复杂吗?”我们在教学中将这样的问题留给学生去思考,归纳分析实验动物使用清洁级或SPF级的必要性,配合多媒体课件展现不同等级实验动物对于饲料、垫料、生活环境等的差别,最后再总结实验动物微生物等级分类。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一系列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学生均反映这种教学方法使“教条化”的理论变得生动,贴合实际,易于接受。“动物实验很残忍,是不是应该终止动物实验?”“终止动物实验医学发展会不会停滞不前?”对此开展一个实验动物伦理专题,通过实例论证动物实验的重要性、动物实验和动物福利的辩证关系,或者让同学分为正、反方,分别查阅相关资料,利用课堂进行辩论,这样不仅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动物伦理道德教育,还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合理整合教学内容的同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还需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实验动物环境控制这一部分,涉及空调温湿度调节系统、通风净化系统、消毒隔离系统,录像监控系统以及屏障系统中的人员流动、物品流动、动物流动等知识。纯粹在课堂上讲解理论知识既抽象又枯燥。我们根据教学目的采取“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对屏障设施、普通设施、隔离设施进行实地观察,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整个环节,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教材建设总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和局限性,难以反映当代科技发展的现状。在基因敲除动物、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胚胎移植、ENU诱变技术等前沿知识学习过程中,我们单纯以传统的讲授方式,学生会觉得既抽象又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很遥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引导学生对本章节相关内容进行文献检索和查询,慢慢过渡到由学生自主阅读医学、生物学发展史中与实验动物相关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文献或最新文献的方式,真正把学生带到实验动物学发展的前沿,加强对学习本学科意义的认识,了解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概念和最新进展。
三、转变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学习非常刻苦,书面成绩优秀,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传统的实验动物学实验教学模式多采用注入式,大部分实验是遵循传统的教师实验前准备、讲解操作步骤并进行示范、学生实验、形成实验报告的模式。因此学生仅需机械性、按部就班地“依样画葫芦”进行模仿,不需主动思维和创新。这样的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动物科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学生提供从事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2],需要学生不断动手操作积累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学生出于恐惧心理或觉得动物实验很残忍,只是在旁边观察同组另外同学的操作,自己却不动手;甚至还有学生听完老师讲解不做实验就开始急于写实验报告了。而对于一些大动物,只能在老师和几个学生的操作下完成,大部分同学只能是旁观者,只记下实验数据,这完全是实验的“大锅饭”,学生做这种实验自然无趣。机械、呆板、不够贴近真实过程的实验教学就不能与理论教学很好地结合互动,限制了学生创造力、想象力的发挥。通过对学校的办学定位、本科生教学目标、毕业生就业方向等问题的系统性分析,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
1.针对基础验证型实验进行“示范式教学”,如大、小鼠、豚鼠、兔、犬等常用实验动物的抓取、固定、雌雄鉴别、编号标记、常用给药及取血方法等,鼓励学生参与到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强调让学生熟练掌握这些技术的操作要点,更应该注重学生对实验原理、适用范围、影响因素等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触觉”、“视觉”,真正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此部分实验内容不仅要考虑到其经典性,更应注重科学的设计和周密的组织,在实验开始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门训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扎实的实验基础,对今后综合设计实验及研究创新型实验的完成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有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的逐步形成。
2.针对综合设计型实验进行“开放式教学”,通过实验项目的实施,使得学生主动地获取信息、查阅文献、搜集资料、做好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并将实验结果通过小论文的方式总结出来,成为自己的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学生通过对文献资料的筛选、思考,寻找研究的创新点,设计出有效可行的设计方案,并将自己的设想及时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变主动学习为创造性学习。
3.针对研究创新型实验进行“自主式教学”,借助本中心江苏省开放性动物实验中心及南通市动物实验公共服务技术平台等有利条件,为学生搭建参与创新型实验的平台。针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支持其参与课外科研训练,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个人兴趣、发展方向、今后从事专业等),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和时间主动学习。一方面提高学生科研能力,另一方面又可“反哺”教师科研,促进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相关课题。
以上综述了本教研室近年来实验动物学教学改革创新的具体内容与取得的效果,供同行评议、参考。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将不断完善理论知识和创新实验技能,发挥好医学实验动物学支撑医学、生命科学研究的学科职能,使学生深入领会实验动物学在生命科学、医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培养更多具有较高动手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当然,我们的探索还处于初步阶段,通过什么途径、方式、策略进一步完善实验动物学创新教育内容和体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模式、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还有待实验动物科学教育者们不断的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篇6
依法维权操胜券
威尔曼是一家现代医药生产企业。多年来,威尔曼以高科技为动力,不断推进民族医药工业的发展和进步。同时,也视法律为企业的生存依据与发展利器。为了能够确保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威尔曼聘请了一批专业素质极高的法律顾问,专门处理产品商标、知识产权等相关事务。
在法制社会中,法律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维护秩序。在工商业领域中,必须保证合法的竞争,以利生产发展、社会进步。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规定,人用药品必须使用注册商标。威尔曼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从不松懈。
威尔曼自主开发出一种新药,在提出商标注册申请前,经查询得知,国内外尚无任何一家企业有商标局申请注册这一商标。于是,威尔曼公司于1998年5月20日向国家工商总局提出商标注册申请。同年6月2日,商标局受理了这一申请。
由于该药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无序竞争一时风起。研制新药的前期风险是行业中众所周知的,很多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刻意仿制。同时又慑于法律的制裁,因而希望能够抢注商标,将威尔曼的成果据为己有。他们不知道或根本就无视威尔曼已经申请有先的事实,纷纷提出注册申请。商标局依照规定,对这些申请也都予以受理,实际上,企业的商标注册申请被商标局受理,并不表明注册成功,只是进入被依法审核阶段而已。由于这一商标的含金量非寻常可比,以至于国外的同行企业都染指其间。一场商标之争达7年之久,众多局外人争得不可开交,威尔曼却只顾埋头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创新管理方式,商标问题似乎已经置之脑后。有人以为威尔曼对知识产权过于漠视,这也让众多争夺者多了几分信心,暗笑威尔曼为人作嫁妆还浑然不知。实际上,董事长孙明杰对《商标法》的理解比常人更为深刻。他说:“我国《商标法》规定:‘两个或两个以上,以相同或近似的商标申请注册的,初步审定并公告注册在先的商标,驳回其他人的申请,不予以公告。’依照这一规定,我们的权利必将得到承认和尊重,如果不抓紧时间改进和完善产品,只是热衷于打笔墨官司,岂不本末倒置?”
事实证明,孙明杰的见解是完全正确的。2002年6月2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在当年第二十三期商标公告中,依法确认威尔曼对“伟哥”这一商标的合法使用权,其后于2009年最高法院终审裁定威尔曼对该商标的法律合法权益。法律的尊严是不容侵犯的,也是任何人抗拒不了的。威尔曼开创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依法维护民族知识产权的一个十分典型的范例。
产学联动开新路
翻开威尔曼的历史,每一页都记载着创新的成果。威尔曼自身有强大的产品研发能力,但却并不因此而固步自封。孙明杰认为,要发展,就不能封闭。现代工业文明绝不是个别企业单打独斗的结果。威尔曼坚持开放,不断扩大社会合作领域,取得了一连串的新成果,其中尤以威尔曼与中国药科大学的合作尤受人称道,因密切的合作与双赢的结果,使其成为企业与院校之间产学联动的典型范例。
威尔曼和中国药科大学之所以能够成为战略伙伴,根本原因在于孙明杰对中国药科大学科研力量与开发能力的了解和中国药科大学对威尔曼的充分信任。
中国药科大学,地处以“六朝古都”而著称的南京,是我国最早独立设置的药学高等学府之一,学科广博,门类齐全。它坐落在风景如画的玄武湖畔,校园内花木扶疏,绿草如茵。因其美好、洁净,被江苏省命名为“花园式校园”。
中国药科大学现有在校学生18万多人,教职员工1500余人,下设药学院、中药学院、生物学制药学院、国际医药商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基础学科部、社会学科部、体育学科部及6个研究所和7个研究中心,还有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6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和包括6个专业学科的博士后流动站。这所院校是教育部指定的接受药学学科外国留学生、进修生和高级访问学者的基地,也是国家教育部批准可接受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省学生的定点院校。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中国药科大学就建成了独具特色的药用植物园,几十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中草药药用植物栽培经验和深加工技术。然而,在过去计划经济的体制下,这些技术大多被束之高阁,未能进入产业领域,只有科研之花,没有效益之果。与此同时,很多药品生产企业却因为缺乏新产品、新技术,长期以来,只能仿制,不能开发,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产业界与科研界,竟如牛郎织女,遥遥相望而不能结合。
为了应付这种捉襟见肘的局面,很多企业不得不自办教育。企业的专门教育和专业培训,是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固然是企业教育的一个特色,但相对基础教育来说,它又成为一种局限。企业不可能有充足的条件和专业师资力量来组织基础教育,而且员工进入企业之后,要以生产和经营活动为主,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在企业内接受基础教育。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教育仍须以院校的基础教育为前提,这就决定了企业与院校合作的必要性。
我国有着数量众多的大专院校,这是极为宝贵的教育资源。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之前,工业企业以生产为主,并不担负研发任务,这就使得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向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集中。在多年的学习探索和教学实践中,他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高深的理论知识。同时,很多高等院校与国家的专业科研基地合二为一,长年担负着重要的课题研究。这些院校不但为国家培养出了大批的优秀毕业生,而且也创造出很多科研成果。
即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专院校仍然常常因为缺少资金和中试条件,致使科研成果无法与市场对接。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曾经是领先一时的科研成果因老化而遭淘汰,成为昨日黄花。这不但造成人、财、物的大量浪费,而且也严重地挫伤了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同样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对科技成果的需求也更为迫切。产学联动,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大专院校来说,都具有同样的重要意义。这种合作,不但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
企业的改革和院校的开放,使产学联动成为现实。企业由于得到大专院校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支持,新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出现了投入少、产出快、效益高、风险低的局面。另一方面,大专院校的科研成果也获得了转化的空间,从而解决了科研经费不足的困难。企业则因产品档次的提高,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除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企业效益的提高外,产学联动还具有双向的人才流动效应。大专院校将科研成果和科技、教育人才向企业输出,同时也可以从企业引进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这种双向的输出和引进,使产业界与学术界优势互补,构建起更能适应现代市场竞争的经营联合体。
威尔曼与中国药科大学之间的合作,自1989年开始,至今已有20多年,其中大规模的合作项目就有十几个,包括威尔曼出资与校方合建的中国药科大学威尔曼国际新药开发中心,以及威尔曼向学校捐款千万元设立的奖学金。每次成功的合作,都收到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
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是迅速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的有效途径。而产品科技含量的高低,往往体现出企业在市场上的生命力。多年来,威尔曼与中国药科大学的合作,使双方都感到非常愉快,也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孙明杰说:“人无完人,企业的研发力量相对薄弱,而且学校在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方面确有不足之处,我们的合作将充分发挥各自特有的优势。”
慷慨助学献爱心
金秋时节,新一届大学生又进入大专院校。莘莘学子,将在仰慕已久的高等学府中学习各类文化和科学知识,以便今后在不同领域中回报国家。我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有些成绩优异的学生,因家庭生活困难,面临着考上大学读不起书的困难。面对这种情况,威尔曼从发展的大计出发,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每年资助贫困优秀大学生,并设立了奖励基金。这种公益性的活动,体现出威尔曼重视科学知识的睿智目光和回报社会的操守和情怀,也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威尔曼的产品质地精良,在市场上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威尔曼并不把赢利看作是企业的惟一目的。对威尔曼这样的现代企业来说,教育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人的素质是企业发展最根本的因素,而人的素质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教育水平。从企业角度来看,企业也离不开教育。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企业赢利的根本目的还在于回报社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从根本上说还是离不开教育。
在威尔曼,重视教育的不仅孙明杰一人,而是以他为代表的一个庞大的群体。制药企业是技术密集型的生产单位,离开高科技和文化底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威尔曼的高层领导、中层干部,甚至员工,对教育问题都有着足够的认识。公司内部,学习风气非常浓厚,教育也受到广泛的重视。
孙明杰说,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教育给予了空前的重视,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大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使国民经济在各方面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目了然。
从地域分布来看,教育和经济的关系也非常明显。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城镇,毫无疑问是教育水平不高造成的。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和东南沿海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又截然不同,也是教育水平不同所致。“老、少、边、穷”地区是教育的低谷,自然也是经济发展的低谷。
无论是纵向的历史比较,还是横向的地域比较,得出的结论都是相同的: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对一个民族来说是如此,对一个地区来说也是如此,对一个企业来说,更莫能外。
孙明杰说,威尔曼和所有的工业企业一样,是发展生产力的载体。而在生产力诸因素当中,最具根本性作用的就是人。劳动者如果没受过最基本的教育,不能掌握相应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生产力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企业的发展,总是随着时代前进。在威尔曼这样的现代工业企业当中,九年义务教育水准早已不能满足最基本的要求,大、中专院校的毕业生只能算是一般学历。越来越多的硕士和博士进入了企业的中高层,他们除具备基础知识以外,还掌握着大量的专业知识,能够承担重大科研课题,并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从生产实践来看,企业的素质取决于员工的教育水平。威尔曼重视教育,是对自身安危的重视。
众所周知的是,企业投资教育,很难得到有形的回报。威尔曼资助的学生,毕业后并不能保证就到威尔曼工作,孙明杰说,投资期待回报,这是可以理解的。教育的回报不是不存在,只是其表现形式往往是间接的和无形的。我们出资培养出来的学生,即使到其他企业,甚至其他行业工作,也不能说和我们毫无关系。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代企业,不能再走小而全的自我配套之路。那种落后的做法,不仅是不可取的,也将被事实证明是不可能的。处于全球化竞争之中的企业,工艺、技术、设备的引进,原辅材料和燃料、动力的供应,外委零配件的加工,产品的运输、保管、销售、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外部联系。在其他领域中工作的毕业生,也在间接支持着我们的生产和经营,这是世界统一性的表现。这种回报,尽管不能计算出确切数值,但它的存在确是客观的。企业助学,其社会效益远远大于企业效益。但企业也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效益转化为社会效益,是企业对社会的贡献。而社会效益又将惠及全面,企业自然也会从中受益。由此可见,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不但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
硕果累累靠创新
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的孙明杰,现任威尔曼国际新药开发中心(集团)董事长、湘北威尔曼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同时兼任广州威尔曼新药研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南京湘北威尔曼药业有限公司董事、上海维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中国药科大学董事局副主席、优秀大学生基金会主任。他曾长期致力于医药科技理论的研究工作,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曾发表过很多篇医药专业论文,九十年代转入医药新产品研究、开发,并兴办实业,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及其他药品专利,解决多项“抗超级细菌”的细菌耐药性专业难题。这些专利产品每年创造产值数亿元,1999年进入全国所有药品销售排序前100名,企业名列医药行业第89位,2002年已名列我国医药行业第72位,2009年统计口径工业总产值达20亿,年创利税亿元。
威尔曼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导,成功开发研制出了一系列新药,目前已开发出改善人体生活质量的新一代专利药品及治疗胃溃疡的新型药物、治疗艾滋病的新型中药、治愈糖尿病以及抗“超级细菌类”一类创新药等22个具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领先水平的专利新药,获得授权证书4个,目前在研品种70余个,范围包括全新结构创新化学药物、化学药和中药新制剂、化学药物新适应症、植物提取药等,其中创新药物(药品注册分类为一类)10个,已申报发明专利19个。此外还包括国家专利产品抗β―内酰胺酶抗菌素复合物的头孢类、青霉素类产品以及其他中西药、生化药品和复方制剂,还有治愈糖尿病划时代的新药“唐哥”,国际知名精神类新药“莫达非尼”,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同行业中均处于领先地位。
湘北威尔曼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长沙成立了多个新药研发中心。核心科研人员是一群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华人科学家,其中有:首席科学家、国际著名细胞生物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中国科学院顾问袁钧瑛博士;国际知名分子生物学家、生物化学家、美国印地安那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傅新元博士;国际知名化学生物学家、世界著名三维杂交小分子药物筛选法发明者、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终生教授刘钧博士;国际知名分子生物学家、分子药理学家、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兼职教授、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俞强博士。新药研发中心现有50多名科研人员,三分之二以上研究人员具有硕士以上学历。
威尔曼科研成果和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如今已硕果累累,为现代人21世纪追求新的健康运动和生活质量做出了贡献。与此同时,股份公司的成立也预示着威尔曼步入了企业自身发展的辉煌时期,谱写出威尔曼近期发展史上最灿烂的篇章。
孙明杰领导下的威尔曼,诞生于改革开放的年代中,更具有创新精神。依靠这种创新精神,威尔曼书写了一部光荣的历史。
不断超越为人民
九曲十八弯的浏阳河,造就了这一地区的特色风情。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也深深地吸引着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的威尔曼。在浏阳医药园区内,占地200亩总投资3.575亿元的湘北威尔曼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专利创新一类药10个,现已建成的一、二、三、四、五期工程全部通过了GMP认证,拥有青霉素类粉针、片剂、硬胶囊剂,头孢类粉针、片剂、胶囊、普通固体制剂、抗肿瘤类药、精神类药、糖尿病类药等十多条生产线,实现了生产自动化控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现有青霉素类和头孢素类抗生素品种30多个,其中抗耐药抗生素类产品,如:国家一类新药“新特灭”、“新克君”、“新治君”等为国家发明专利新药,具备多种无可替代的产品优势和品牌优势。现代化的生产设备,高水平的质量检测中心,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先进的科研开发能力,将威尔曼打造成中国的品牌企业,先后被评为“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化企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外商投资先进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湖南医药生物产业基地骨干企业”、“湖南省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奖”、 “科技进步一等奖”、“优秀技术创新奖”、“名牌产品奖”、“税收贡献奖”、“工业产值过亿元企业”、“年度利税过5000万元企业”、“湖南医药工业十佳企业”、“湖南省纳税信用等级A级单位”、“湖南省名牌产品”、“湖南省纳税过千万企业”、“长沙市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长沙市小巨人企业”、“2009年长沙市科学技术进步奖”、“长沙市目标管理奖”、“长沙市纳税信用等级A级单位”、“长沙统计先进单位”、“浏阳市十佳诚实守信企业”等众多荣誉。威尔曼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威尔曼的精神与理念。
市场竞争能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医药产品在市场最为引人注目的因素就是质量。威尔曼在产品质量的监控方面,有着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威尔曼在企业教育中,一个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让员工长久保持不懈的质量意识。由于这种高度重视质量安全意识的普遍存在,威尔曼的产品质量一直保持良好纪录,从未出现任何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