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行业研究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物制品行业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商业银行;服务品质;金融创新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09-0118-03中图分类号:F832.33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今信息技术引发的金融创新浪潮的冲击下,各个商业银行之间试图通过网点优势、人缘优势、技术优势、产品优势拉开与竞争对手差距的时代已成为过去。我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已逐步由金融产品创新扩大到服务内涵的深化,服务已成为金融市场营销组合中举足轻重的要素。因此,银行服务品质的优劣将成为银行竞争成败的关键。服务品质的提升,可拓展商业银行的服务领域,强化服务质量,从而使得银行打造的品牌深入人心,客户纷至沓来。
一、实施金融产品创新
(一)开展网上银行服务项目
进入信息时代的商业银行,必须把握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探索传统银行业务与网上银行业务的整合,拓展银行服务的渠道,延伸银行服务的领域。一方面,通过IT技术的通道可以分散一部分服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以及终端支付设备的增长,实现网上产品资讯服务、电子支付服务、客户远距离操作及结算(如电子信用证)等。网上银行业务的开展,还可以对传统金融工具进行电子化改造,提供传统业务的办理速度,提高客户服务质量,降低经营管理成本,提高商业银行的收益率。例如,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的电子承兑汇票、电子抵押担保等业务的开发与运营,无疑会给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二)开展预约服务项目
对于一些时间比较长的业务,银行业需要培育客户的预约。预约是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工作方法。现在通信技术非常发达,较为复杂的业务或超过15分钟的业务,均可通过预约得到满意的服务。预约服务形式,可以使服务的提供方与接受方都能实现时间管理的计划性,商业银行在复杂产品或者针对高端客户时,通过预约服务可以获得客户较高的满意度。
(三)提供增值服务
商业银行要积极开展与非金融企业的合作,为客户提供广泛的增值服务。目前,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企业利用成熟的网络技术和低廉的费用优势,广泛吸引客户开展金融服务,触角已经涉及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更使商业银行需要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积极寻求协同发展,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增值服务。从国内的实际情况看,银行理财产品和股票、基金已基本形成了个人理财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中,公司理财成为继个人理财之后商业银行拓宽中间业务的又一增长点。如何为客户提供超值的服务,就成为赢得竞争的一大法宝。
二、开展客户关系管理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花旗银行导入了客户关系管理的理念,以此维持与客户的良好合作关系,以技术、创新和大胆决策作为提高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在国内,特别是金融行业的关注度非常高,但应用范围有限,仍属于起步阶段。中国工商银行在建立CIS (客户信息系统)和MIS(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在总部和所有分支机构中建立起客户关系管理。招商银行在建成呼叫中心之后,就将工作重点转向客户关系管理的建立。
(一)按照80/20法则管理大众客户与大客户
“80%的业务来自20%的顾客。”这句通常被称为80/20法则的格言,出自美国质量管理大师约瑟夫・朱兰(Joseph Juran)。这个原理经过多年的演化,已变成当今管理学界所熟知的“80/20原理”,即百分之八十的价值是来自百分之二十的因子,其余的百分之二十的价值则来自百分之八十的因子。
1.两种客户不可偏废。商业银行的业务开展,要让大众客户与VIP客户都满意。大众客户即多数人(80%的顾客),是“有用的多数”(useful many),没有这些人,商业银行会遭受损失,但仍能生存下去。VIP客户即少数人(20%的顾客),是“关键的少数”(vital few),即使只失去少量这部分顾客,商业银行也会陷入困境。无论是大众客户与VIP客户,均是商业银行的“衣食父母”,不能偏废。如果仅仅把注意力集中于“关键的少数”,并逐渐放弃其他顾客,这会导致银行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当客户需求改变时,银行就会自食其果。如果只专注“关键少数”,放弃大众客户,那么,不仅当初的开发工作失去价值,而且一旦再想把他们争取回来就需要花费双倍甚至多倍的力气,得不偿失。
同时需要特别注意,不能以牺牲小客户的利益为大客户提供服务。有消息报道,某银行工作人员置正在排长队的中小客户于不顾而去服务一位VIP客户。由此在社会上引起广泛争论。从我国国情来看,商业银行是无法脱离公众而存在的,银行在进行客户划分的时候还应考虑公众效应。银行应当采用一种更有效的方式为VIP客户服务,而不应侵占大众客户的利益。
2.理性看待大客户,实施动态管理。两种客户是处于动态变化中的,环境的改变可以使两种客户发生本质性地转化。同时,大客户并不一定就是优质客户。从短期看大客户确实能为银行带来较高的业务回报,但大客户一旦出现问题,给银行造成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在现实中,银行一方面受内部存、贷款及利润目标考核的强势激励和鞭策,加上领导层出于“政绩”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各家银行进一步加大信贷风险责任考核力度的现实情况下,小客户的信贷风险一般要直接追究到责任人,有的甚至受到下岗清收等处罚,而大客户的信贷审批权一般在二级分行甚至一级分行或总行,一旦发生风险,因层层审批,责任被“分化”,一般很少直接追究到个人。再加上信贷风险尤其是大客户的信贷风险,具有隐蔽性、滞后性和长期性的特征,很少即期暴露。因而,在对大客户的竞争上,银行容易出现非理性的竞争行为。如果不顾自身对客户的了解和把握,一味地跟“风”,争抢大客户,无论企业曾经给银行有过多大的业务回报均难以弥补在其破产倒闭时给银行造成的损失。
(二)实施数据库营销
1.数据库营销可以正确区分有价值的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库营销(Network Database Marketing),是一种典型的交互式营销策略。它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将商业银行业务过程中丰富的交易信息和与客户相关的数据搜集并存储在数据库中,经过数据的挖掘和深加工后,精确地了解客户的需求、购买欲望及购买能力等信息,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更加符合客户需要的、个性化的营销方案和营销策略,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服务,达到满足客户需求与银行盈利的双赢目的。
对于已在银行开户的大客户和潜在客户来说,银行可以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将客户给银行带来的收益,以及银行为维护客户交易及客户关系所付出的成本计算出来考核该客户对银行的贡献――客户贡献度,以此作为划分银行大客户的依据。在这种划分方式下,那些对银行利润贡献度处于上升的企业,则是银行应该予以特别关注的企业,银行要积极主动与他们建立友好关系,加强合作,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对于尚未同银行建立关系的大客户,银行也可以进行收集相关行业或企业信息,同样利用数据挖掘方法,从收集到的数据中,抽取出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数据。再通过这些数据分析行业前景,预测行业发展的生命周期,主动与处于上升阶段的企业进行联系,将他们培育成银行的大客户。每个行业和企业都要经历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发展演变过程,即行业的生命周期――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因此,银行在对大客户进行有效识别后,还要选择适当的时机进入企业,对发展前景明朗,有潜力的企业进行重点营销。分析企业的理财需要,制定出真正的个性化服务,以达到客户满意度为出发点,推出更多产品和服务,以强化价值定位,实现在客户利益最大化下的银行效益最大化。
2.差异化营销传递商业银行品牌。在银行数据库营销资源持续挖掘的基础上,可以不断地为客户提供其特定需求的服务项目,和客户结成长期的、相互信赖的关系,用网络的在线服务来发展客户与银行之间新的连接交往,传递商业银行品牌的文化、价值和个性,使客户享受到满意和超值的利益。由此,使得品牌植根于客户心中,客户反过来又会赋予银行品牌某种人格特点,强化对品牌的信任和口碑传播,形成其他商业银行难以模仿的核心竞争能力和可以获取收益的无形资产。因此,网络数据库营销还是对抗竞争对手的有效壁垒,透过“一对一”营销服务,实施差异化营销,创造出良好的品牌效应。
(三)开展体验式营销
从目前来看,从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利率政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来说,银行产品的差异化或者很大的差异化是比较困难的。在过去的2007年,理财产品人人都会去买,卖打新股产品大家都会去买,银行的同质化在未来的一段时期里会继续下去。因此,利用服务的差异化来弥补产品的同质化的不足就成为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抉择。对于银行业来说,客户的体验实际是客户选择银行一个重要的因素。随着技术的发展,电脑、互联网、手机的普及,有越来越多提供信息服务的通道供银行业选择,通过加强信息化服务,给用户以美好的感性体验是有效的提升服务品质的路径。
1.体验营销首先要做好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客户服务中心和现场服务中的理财分析在购买前,最重要的就是吸引新的客户光顾银行。可由专业理财规划分析师为客户提供理财规划分析,能够让那些准客户有购买产品的打算。在购买中,客户总是希望交易能够完成得便捷、快速。这一环节的关键点是对客户满意度进行分析。但是,由于客户数目庞大,银行的个人银行业务部门很难总是提供让客户满意的快速服务,客户在分行排长队司空见惯。银行可以使用以下几个方法来改进:将客户进行细分,并且根据他们的需要和对银行的价值来分别对待;将常规的分行服务部门改为特定的服务部门,比如按揭顾问中心、日夜服务中心等;改进自动化服务渠道,比如ATM网络、网上银行、24小时电话银行等。在购买后阶段,客户咨询为客户服务关键点。可以设立日夜服务中心,处理客户向客服中心提出的问题。
2.体验营销带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它将客户的注意力从产品转移到消费过程中,在所提供的难忘体验中确立自己的独占领域,为银行树立核心竞争力。而留住客户的根本是使客户对银行的产品、服务和价位都感到满意,以此建立起对银行的忠诚度。因此,银行应努力发现并且力图符合那些带来高额利润的客户的要求与期望,让他们感受到银行的特别关心与照顾。这种良好感受的产生,需要借助客户体验的管理方法,找出业务流程的关键点,加以改进和完善。
3.网站体验营销。网站可以通过为用户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交互体验提高网站黏性。网站体验营销应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浏览体验。浏览体验主要指用户浏览网站所产生的心理感受,主要取决于网站的版面结构、色彩搭配、文字排版、图片等网页要素,浏览体验到高低一般由网页设计决定。二是交互体验。交互体验指用户在网站的访问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感受,这里的交互体验不同于浏览体验,浏览体验更注重网站的外观,而交互体验更注重网站的功能、流程等。三是真实体验。由于网站是比较虚拟的产品,这就要求商业银行网站在用户的访问过程中给予其真实性,让用户在感到与网站的交互过程就像在与真实的人交流一样。浏览体验、交互体验、真实体验是网站体验营销实施过程所不可或缺的三个环节,只有三个环节都做好了才可能具有高的网站转化率。
在产品与服务越来越丰富的环境中,人们对营业环境、服务设施等高度雷同的条件已经不再敏感,而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心理上的效益却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所以,商业银行服务品质的提升,远不止是简单的使客户感受产品和服务,而是给客户一种感觉,一种情绪上、体力上、智力上甚至精神上的美好体验。换句话说,就是以银行产品为素材,以优良的服务品质,传递商业银行品牌的文化、价值和个性,赢得客户的感官体验和思维认同,使客户享受到满意和超值的利益。商业银行在为客户制造出值得回忆的美好感受的同时,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优质品牌的无形资产,并为自己的产品找到新的存在价值与空间。
参考文献:
[1]邵守愚.中资银行服务营销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信用卡,2007,(3):56-59.
[2]田俊荣,杨丽娟.银行的队,为啥总那么长[N].人民日报,2007-4-2.
[3]余丽霞,朱明.论国有商业银行服务营销战略[M].成都:天府新论,2006,(2):78-80.
[4]杨米沙,石飞.汇丰银行客户“金字塔”及体验式营销[J].企业活力2006,(12):42-43.
[5]窦荣兴.商业银行大客户风险识别退出机制研究[J].企业活力2006,(5):48-49.
[6]何东方.试论提升商业银行服务水平的长效管理机制[J].现代商业银行导刊,2006,(4):57-60.
篇2
关于禽用疫苗行业基本趋势基本可以总结成七部分。
第一部分就是现状——畜牧业的稳定。畜牧业在整个农业发展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现在就业的快速发展使中国的产业结构发展存在着多种形式,导致在疾病控制方面造成很多困难。从生物制品行业角度讲,国内有70 多家企业,现在这个数量还在上升,每一个企业生产的文号都比较多,平均一个企业大约有19 个文号,化药企业会更多。从产品的布局来看,禽苗占的比例或者禽苗的文号占的比例非常高,但是它在市场销售比例不如猪苗占的比例大,它占到了47%。从生产能力来看,在中国生物剂品企业非常多,尤其是最近几年,因此导致生产能力过剩。无论从活疫苗还是从灭活疫苗来讲,生产能力都过剩,平均的利润率只有不到一半,就某一个具体企业或某一个生产企业,可能只有20% 的生产能力,就造成了大量的生产设备闲置和浪费。生产生物制品方面概括上面来讲存在下面几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产能过剩,使我们很多的资源闲置、浪费。第二个问题就是产品的种类居多。第三个方面,工艺相对的落后,影响了生产效率。第四个是研发投入,因为过于分散造成了研发投入的不足。第五个方面就是服务不能满足现代意义发展的需要。现在畜牧业发展非常的快速,而且这种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非常快,但是服务很多方面还是停留在网络,甚至一些散户在服务的理念上,不能为大企业的服务提供保障。
第二个方面探讨一下生物制品将来的一个走向。首先讲企业的问题,我们生物制品企业非常多,而且每个企业的产品所拥有的文号也非常多,对每个企业来说都应该思考的一个事情就是企业应该做什么?国内很多企业做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导致企业之间有强烈的竞争,如果每个企业能把自己的定位定准了,可能每个企业之间能形成一个很好的互补,这样可能对每个企业的发展都非常有利。
第三个方面就是锁定域体领先的理论。也就是某一个产品或者说某一类产品在这个行业做得最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如果说一般的企业,选择在某一个领域我要做得最好要比做几十个产品更有利。第二个就是要考虑到中长期的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因为在选择方向的时候有很多诱惑,但是一定要找准定位,打进一个单一的项目把它做到精致,做得最好。第三个,走产业化道路,就是企业之间要形成不同,这样才能把整个行业做得有所特色。
第四个方面,先进的资源怎么样充分的利用。在国内生物制品企业还没有实行委托加工等等,在国外有很多的企业是委托加工,就是有文号,但是不生产,委托另外一个生产好的企业来给代加工,这样就保证了资源。第五个方面,科研的创新。新产品无疑是生物制品的一个火车头,它可以带动我们这个行业的发展。在中国,生物制品行业的发展,与饲养方式的状况是密不可分的。就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发病或者变异的这种现象可能比较多,使得养殖发展也越来越重要。这几年生物制品研发的产品可以看到一个趋势,就是企业和研究所、大专院校联合的研发占到了相当高的比例,这一个趋势符合行业发展的规律,也符合实际的规律。也就是说研发实际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整合资源。研发不是有钱就能做到,而是需要观念,需要积累,需要英才,需要机制,它是花比较少的钱可以获得最好的效益。做企业的一定要考虑投入、产出的比例,从这个效益上看也是看到这种趋势。
篇3
卫生部网站9月15日消息,疹疫苗强化接种以来,面对“为何要招标低价的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疫苗”的疑问,近日,卫生部发文称,此次强化免疫用的麻疹疫苗,主要由国内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等4个大型国有疫苗企业提供。卫生部称,疫苗和注射器经费由中央转移支付,下拨给各省。疫苗由各省组织招标采购,疫苗的招标价格统一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定价,不存在“低价”或“高价”问题。
钢铁行业
节能减排风暴的威力在钢材价格的走势上得到了显著的体现。继行业风向标宝钢股份于9月14日出台10月份板材价格政策之后,15日,包括武钢、首钢在内的其他大型钢企亦陆续出台10月份的价格政策。而从最新的价格政策看,这些主流钢企此次提价幅度基本相近,在100-400元/吨之间。对此,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虽然目前钢价上涨,但鉴于三季度铁矿石价格仍较高,因此仍会平抑钢厂的利润。若减排风暴能持续到四季度之后,钢价才能得到支撑,再加上四季度的矿价降13%,那么钢企盈利将有较明显的好转。
农业行业
第四届国际玉米产业大会15日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逾400家企业参会。国家粮食局副局长曾丽瑛在会议上表示,玉米价格稳步小幅上涨是合理的,但从全年的供需基本面上不支持价格大幅度上涨。下一步国家将继续通过批发市场投放临时存储中央储备玉米来保证储粮的需要,严厉打击市场投机行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全国夏粮总产量达到了2,460亿斤,比上年减产了8亿斤,秋粮的产量虽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但从现在来看,玉米增产已成定局。
航空行业
长期以来需求旺盛而又竞争激烈的沪港航线,又将迎来新的竞争者。近日,国内首家低成本航空公司春秋航空宣布,计划于2010年9月28日开通上海浦东到香港的往返航线,与此同时,一直在沪港航线上有较大市场份额的港龙航空,也继东航和上航之后,于9月初正式开通了上海虹桥机场至香港的航线,此前,这家公司运营的沪港航线必须使用浦东机场。这是春秋航空开通的第二条境外航线,上海到香港的航线每天一班,依然使用180座全经济舱的空中客车320飞机,并且同样推出了极低的特价票。
煤炭行业
一直以来,兼并重组都是煤炭行业的关键词。自今年8月下旬以来,国务院两度发文推动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工作,探索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有效方式。综合来看,当前煤炭行业的重组和集中度的提高涉及大矿重组小矿、大矿之间的联合重组以及纵向产业链之间的重组融合三个层面,而推动重组的手段有两种:一是政策主导,二是市场手段。目前,我国煤炭行业的整改依然主要依赖于政策主导推动。从全国来看,山西、河南、山东等省已陆续依靠政策强制重组小煤矿,陕西、贵州等地仍有一定数量的乡镇煤矿。
食品行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15日联合下发《关于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通知》(下称《通知》),要求依法严惩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通知》提出,对于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累犯、惯犯、共同犯罪中的主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以及销售金额巨大的犯罪分子,要坚决依法严惩,罪当判处死刑的,要坚决依法判处死刑。《通知》要求,全国各级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司法行政机关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切实形成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活动的合力。
汽车行业
15日,上汽集团宣布推出安吉二手车品牌,以打造国内航母级二手车服务企业。在当日举行的品牌会上,上汽集团宣布将旗下二手车业务整合至安吉品牌名下,并成立上海总部。作为国内首个二手车全价值链平台,安吉二手车成为一家集汽车收销、经纪、置换、拍卖、评估等为一体的专业机构,并在传统营销模式外推出了电子商务平台。抢跑二手车服务市场,上汽集团信心十足。未来5年内,安吉二手车将在北京、广州、成都和西安等核心城市建立区域总部,辐射周边城市并在国内建立100家二手车收购服务网点。
造纸行业
国务院国资委15日通知,同意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增加林浆纸生产、开发及利用为主业。诚通获得国资委颁发“资格证”后,与中冶在纸业领域的竞争再次升级,由两家引发的纸业重组潮也将继续高涨。作为国资委旗下第二大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诚通此前获准的主业仅限资产经营管理、综合物流服务和生产资料贸易,但诚通却早已将触角伸到造纸行业。2005年以来,诚通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中国物资开发投资总公司,先后控股了两家纸业上市公司――粤华包B和冠豪高新,并通过粤华包B控股珠海红塔仁恒纸业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15日,工信部公布消费品行业1-8月的运行情况显示,期间太阳能电池产量同比增长200%以上,远远高于其他消费品20%左右的增长速度。工信部数据显示,1-8月,太阳能电池累计完成产量296.2万千瓦,同比增长200.4%。工信部当天并未公布1-8月消费品工业的平均增长数据,但是1-7月,消费工业的增加值只增长了15%。工信部运行监测局局长辛国斌预计,“下半年消费品工业增长约在12%左右。”这意味着1-8月消费品工业的平均增速在20%以下,与太阳能电池的三位数增速形成了鲜明对比。
篇4
一、动物疾病防控问题
与世界上很多畜牧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动物疫病的控制程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目前在动物疫病的监测、诊断、预防和扑灭等各个环节还存在着体系不太健全、设备简陋、技术手段比较落后等问题,特别是与国际接轨的防检疫体系尚未真正完全建立。在动物疫病防制和兽医卫生管理工作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动物疫情时有暴发,新病不断出现,仍然是威胁畜牧业生产和畜禽产品安全卫生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影响着我国畜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因此,规模化龙头养殖企业应注意畜禽疫病的防制,注重生物安全措施的落实,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减少畜禽疫病的发生,减少用药,这样就可以不被分散注意力,专心致志地搞生产经营,减少治疗疫病的投入,保障畜禽产品无药物残留、无污染,安全卫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当前应着重研究我国各地不同规模化、集约化养殖条件下动物疫病防制的系统工程,包括各种主要疫病疫情的监测预报、免疫程序、疫病净化、环境卫生监测与消毒,以及各种防疫卫生配套措施。当然,大型龙头养殖企业除了搞好生产经营管理外,建立疫病研究防制实验室或研究中心也是不可少的,这样才能更及时有效地防控本单位所饲养动物发生疫病。此类研究或实验同样可以纳入整个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共同为防制动物疫病出力。企业里面建立研究中心,可以研究制定出符合当地疫情的防控和诊断技术。事实上,国外一些著名的畜牧养殖企业,都建有自己的实验研究中心,包括动物疫病的控制、饲料营养的研究、产品的研发等。
二、畜禽产品质量问题
畜禽产品质量问题关乎全局。现在全球范围越来越多地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作为人类食品的主要供应者的畜禽产品的安全尤其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如何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广大龙头养殖企业考虑的主要问题之一。畜禽产品只有做到安全环保,才能被消费者接受。我国加入WTO后,国内畜禽产品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肉品卫生方面,动物传染病以及药物残留的矛盾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形象和产品的出口。目前国内养殖企业大量使用国外进口疫苗很普遍,必然会对国内的生物制品行业造成冲击,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定的生物制品安全问题。国内的生物制品生产厂家或者养殖户在借鉴、引用、购买国外生物制品时,要注意疫苗毒株的传播、交叉、重组、排毒问题,因为有的国外生物制品(如疫苗)所针对的病原类型有时并不是特异性地针对我国的流行株,如果不注意,就可能引起病原的交叉重组。大型养殖企业特别是动物保健品生产厂家,在消化、吸收、合资、合作的同时,在生物技术问题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另外,在饲料源头和饲料生产环节上,也应充分重视污染源和添加剂的问题。保证饲料源头的安全卫生,保证不使用违规添加剂,也是保证畜禽产品安全的重要方面。
三、树立科学养殖观
所谓科学养殖主要是指在产前、产中、产后,在研究与推广,在上下游关联行业,在国内外市场上,都应该坚持科学化、专业化、配套化、循环化、可持续化,让养殖业成为新兴的有生命力的朝阳产业。科学养殖观应该贯穿于养殖全过程中。在养殖业,大型养殖企业实体更应坚持科学发展的观念,积极开拓、培育市场,提升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如何使我国特有的畜禽产品优质化和标准化,怎样依据国外市场以及国内市场不同消费者的不同消费习惯和消费口味,推出适合不同消费者的产品或者深加工食品,这些均需依靠外向型的具备规模化生产经营条件的养殖企业努力为之,均需要进行综合的、科学的规划与研究才能实现强大的市场认同。大型旗舰型养殖集团企业应该努力树立全面的科学养殖观,更积极地运作这样的科学养殖行为。
四、坚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观念
篇5
“尽可放心,我们已采购并储备了400多万支禽流感疫苗。”当《新财经》记者致电北京市农业局了解北京地区防疫情况时,还没等听清问题,刘亚清副局长已向记者报出上述数据。据其介绍,400多万支禽流感疫苗并不包括部分郊县区的采购情况,而大量的疫苗还将源源不断购入。
这些疫苗的供货方几乎全部来源于一家企业――中牧股份(600195)。在全国,中牧股份禽类疫苗产品市场的占有率为30.3%,居第一,并且是2月以前国内获得批文定点生产禽流感疫苗的两家企业之一。一场意外之“喜”,能够多大程度改变其投资价值?
获益禽流感
2004年1月27日,继韩国、日本、香港、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广西隆安县丁当镇发现了中国首例高致病性禽流感,并迅速传播。截至2月22日,我国内地确诊发生禽流感疫情的县市有46个,分布在16个省份,另有1处疑似。
危机也预示着商机。
据农业部最新统计数据,我国目前家禽年出栏83亿只,存栏47亿,共130亿只;按照防疫要求,每只家禽每三个月需要注射一次禽流感疫苗。若全国推行强制防疫,不包括鸽子等飞禽,理论上应产生年224亿羽的禽流感疫苗的需求。尽管现在只是疫区强制注射,但据禽流感防治办公室宣传组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由于疫情警示,2004年禽流感疫苗已纳入政府采购计划和或增加防疫拨款。
2月之前,国内定点生产禽流感疫苗(获得批文)的企业只有两家――中牧股份旗下的郑州药械厂和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其中郑州药械厂年产畜用和禽用生物制品30亿头(羽)份。虽然目前又有内蒙古金宇集团(600201)旗下的内蒙古生物药品厂和江苏、山东、辽宁等7家企业接到农业部通知生产禽流感疫苗,但只是在准备阶段,最快也得3月份开始生产。
禽流感在中国内地出现不久,2004年2月4日、2月lO日,中牧股份分别接到农业部两份文件,郑州药械厂及公司持股50%的南京梅里亚动物保健有限公司被紧急安排为生产高致病性禽流感灭活疫苗定点企业。后者另50%的股权由法国梅里亚公司拥有,每年可生产44.4亿羽(份)家禽疫苗。
中牧股份证券事务代表张菁桦告诉《新财经》记者,公司以前销售的禽流感疫苗并不很多,但近期已向全国27个省大量供应禽流感疫苗,工厂在加班加点组织生产。
国泰君安分析师瞿永祥预计2004年1月中牧股份禽流感疫苗销售量预计可达1亿羽份(2003年全年销售量约为2亿羽份),新建的GMP厂房即将投产,预计2004年禽流感疫苗销售量在10亿羽份以上。按0.1元/羽份计算,2004年仅禽流感疫苗销售额可达1亿元以上,禽流感疫苗成为公司2004年业绩回升的一大亮点。
据中牧股份年报,该公司2002年总共销售了115亿羽禽用疫苗,市场占有率为30.3%。而今后禽流感疫苗的销售将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申银万国农业分析师赵金厚在2月初发出的一份报告中预计,仅2004年1月,中牧股份禽流感疫苗销售量即可达到1亿羽份,接近2003年全年销售量约一半,新建的GMP厂房即将投产,禽流感疫苗将成为公司2004年业绩回升的一大亮点。国泰君安分析师瞿永祥则表示,中牧股份禽流感疫苗的叭肖售量从过去的100箱左右,增加至300多箱,估计单单禽流感疫苗就会为公司创造5000万元以上的净利润,该公司2004年每股收益有望达到0.25至0.30元。
掣肘之处
2004年“遇喜”,但是中牧股份2003年的经营实无太多亮点。据申银万国的赵金厚分析,影响该公司2003年业绩的一是“补货”――公司以前年度已经拿回国家有关疫苗拨款,但实际疫苗并没有发给相关用户,主要为口蹄疫疫苗,所以,2003年生产的部分疫苗要用于“补货”,会令销售收入减少;此外,公司还要在财务上对一些投资损失、坏账准备等进行“计提”,修补“窟窿”。
据2003中报披露的数据,中牧股份拥有联营企业及控股子公司23家,涉及饲料、生物制品、生化产品、维生素生产、房地产、证券、风险投资等众多行业,其中仅风险投资类公司就投了3家。这些被投资公司遍布国内外,而中牧股份到2002年才设立仅有3名人员的投资管理部门,对这些投资公司的管理实际长期处于失控状态。这些大大小小的公司绝大部分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其中证券、风险投资类公司风险很大。例如,中牧股份持股10.86%的万通证券曾在2002年发生巨亏,净资产由5.5亿元减至3.1亿元,于是中牧股份当年不得不提取减值准备2595万元。
而新“亮点”禽类疫苗业务也有隐忧。
2月4日,中牧股份的竞争对手金宇集团也接到国家农业部通知,批准该公司生产禽流感疫苗。此外,金宇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内蒙古药品厂年产100亿羽禽疫苗GMP工程已经在2003年9月投产。如此看来,在禽类疫苗市场上,中牧股份将面临强有力的挑战。
而在特种疫苗(主要为口蹄疫疫苗)市场的较量中,金宇股份已逐渐取得优势。2002年数据显示,特种疫苗方面,中牧股份已经由原来70.1%的市场占有率变为42.8%,而金宇集团由原来的12.8%变为34.2%。此外,另一竞争对手兰州兽研所也由原来的17.1%增长为23%。
金宇集团在生物制品领域表现出了强有力的增长性,在2000―2002年的三年间,销售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分别由原来的1909万元和377万元增长至8838万元和5292万元。对比中牧股份,虽然毛利率保持稳定,但生物制品的销售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分别由原来的2.07亿元和8471万元下降为1.24亿元和5407万元。
在主营收入停滞不前的情况下,中牧股份费用却快速增长,2003年中期费用与收入的比例达到19.1%,尤以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增长最明显。
此长彼消
除了兽用疫苗的业务之外,据2003年中报,中牧股份还有近64%的收入来自饲料业务。公司证券事务代表张菁桦向《新财经》记者透露,公司目前生产的饲料中,禽类饲料占40%。由此看来,禽流感在提振禽类疫苗的同时,也会给中牧股份的饲料业务带来负面影响。
对于禽流感的影响,饲料行业的龙头企业通威股份感同身受。该公司负责饲料产业的总经理管亚威告诉《新财经》记者,此次禽流感给饲料业带来的影响将超过去年的“非典”。就他所知,东南亚的商用饲料销售额近期下降了40%,从而他预计国内市场的下降幅度将会接近50%。
显然,中牧股份未来的发展前景取决于如下三个方面:饲料业务能否增加收入的同时提高利润贡献的比重;能否提高生物制品所占公司收入的比重及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能否有效化解投资潜在风险。
生物制品方面,按照农业部要求,现有生物制品厂,应按照GMP要求进行技术改造,并规定若在2005年达不到GMP要求,将令其关闭。由于GMP改造需要投入约4000万元以上的资金,相当部分的企业根本无力投入。据《新财经》记者掌握的资料,中牧股份旗下的南京、兰州生物制药厂已通过GMP认证,郑州药械厂的GMP项目在2003年已基本完工,目前正待检,而其它竞争企业中只有金宇集团在内蒙古的一家药厂通过验收。这样,在2005年之前,公司的生产成本虽然仍可能会高于一般企业,但2005年之后会逐渐显现优势。
篇6
目前,我国动物疫苗通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产品质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相比较西方国家疫苗企业的产品质量还是有差距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工艺创新水平上,国内的很多企业不重视工艺创新,导致研究出来的产品和国外的产品质量差距很大。
决定工艺水平的因素包括理念、标准、资金、技术力量、机制等等。做企业要有一个长远的打算,有好的理念和耐心才会在工艺创新方面下功夫。同时,理念也决定了疫苗的标准,企业做疫苗的目的是为了通过评审标准还是为了做有强大竞争力的疫苗完全取决于理念。另外,要进行一个重大的工艺改革,如果没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很难承担巨大的人力物力支出。当然,工艺创新同样离不开技术和机制,企业如果没有一套系统的机制,那么工艺创新可能就会相对比较落后。对于企业来说,工艺创新是一个企业的责任,关乎着企业的生存发展,而且这也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只有通过工艺改革提升产品质量,才能提高竞争力,以重大的工艺创新推动企业腾飞。目前,禽流感疫苗竞争很激烈,要培养一个好的禽流感疫苗成本是很高的,实际上利润是很少的,但是通过工艺改革以后成本大部分都下降很多,所以,一个企业如果在工艺创新方面找到一个突破口,那么这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一笔收益。作为一个企业,可能做不到揭开整个行业工艺创新的牌子,但是一定要抓住弱点,如果在大家做的都不太好的疫苗上找到了突破点,这对企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另外一个就是抓盲点,抓一些大家都没有看到的机会,一个疫苗究竟好不好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如果通过工艺改革能让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达到一个明显的效果指标,这对产品来说将是一个很好的卖点。
工艺创新的要点主要是:毒株、培养基质、培养方法、培养条件、灭活、纯化、佐剂、乳化、冻干、保存、检验方法。
篇7
一场空前的甲型H1N1流感(下称“甲流”)病毒正在全球肆虐。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甲流病毒肆虐之祸,却给国内相关医药股带来了意外的“福气”,一批医药股在二级市场异军突起。10月26日,国家工信部对多家企业下达甲流疫苗生产订单的消息,更是引爆资金对甲流概念股的炒作之火。
不过,在游资们疯狂炒作的背后,医药股的整体价格已明显偏离其实际价值,尤其是甲流概念股,其炒作背后的风险正随着盲目炒作而逐渐隐现。
数据显示,10月以来的近20个交易日中,申万81个二级子行业中,生物制品行业板块的涨幅高居第2位,涨幅达到27.66%,仅次于第一位塑料行业28.22%的涨幅。在生物药品行业内的30只个股中,包括海王生物、星湖科技、达安基金等在内的7只个股涨幅超过30%,远远超越大盘同期10%的涨幅。
市场上公认的14只主要的甲型流感概念股涨幅居前,10月初至11月2日期间,这些股票的平均涨幅达到32.51%。其中,海王生物、白云山A、普洛股份等几只股票的涨幅居前,其涨幅大多接近或超过40%。
在生物制药行业中,此轮甲流概念龙头股――海王生物一马当先,涨幅居于首位,达到62.54%。星湖科技位居其次,10月以来的涨幅达到43.83%。尚未获得甲型流感疫苗订单的海王生物,已然成为甲流概念股的一匹黑马。资料显示,海王生物所处行业属于生物制药领域,其产品包括预防制品、血液制品等。部分主导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40%以上的市场份额。公司拥有110多种产品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重要生产基地。但目前尚未获得国家下达的甲型流感疫苗订单。
泰然九路领衔广深游资
虽然像海王生物等甲流概念股尚未拿到国家下发的甲流疫苗订单,但是游,资已经迫不及待,开始借着在全球肆虐的甲流病毒而疯狂入场炒作。
据统计,在10月以来甲流肆虐的形势下,沪深交易所龙虎榜上开始频繁有甲流概念股现身。截至11月2日的近20个交易日内,已陆续有24只甲流概念股及医药类股票登上龙虎榜。其中,海王生物现身龙虎榜次数最多。此外,莱茵生物、白云山A、普洛股份等也频频亮相。
交易龙虎榜信息显示,此轮甲流概念股的炒作以游资为主。机构席位仅仅现身在科华生物、华兰生物和云南白药等有明确甲流概念和绩优的几只股票上。近期市场涨幅最高、爆炒最厉害的医药股海王生物,几乎没有机构参与。在对24只医药股的炒作中,又以广深游资为主。其中,国信证券深圳泰然九路参与的金额最大。统计结果显示,该营业部在10月以来,针对上述重点医药股,合计买人金额达1.64亿元,卖出金额达2.04亿元;其次为光大证券深圳深南中路营业部。这两家营业部也是今年4月底炒作莱茵生物的主力。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广深游资,如世纪证券深圳深南大道营业部和华西证券广州江海路营业部等,也是此次炒作甲流概念股的主力。
其中,参与金额最大的国信证券深证泰然九路营业部,主要炒作的股票是海王生物。在10月9日至30日海王生物的6次交易信息披露龙虎榜中,每次都有该营业部的身影。此外,国信泰然九路近期参与炒作的甲流概念股还涉及莱茵生物、康恩贝、白云山A等。
此前,在4月份与其一起炒作莱茵生物的营业部――光大证券深圳深南中路营业部,此次再度和其联手,炒作海王生物和康恩贝。
炒作手法惯用“对倒拉抬”
在炒作过程中,国信证券泰然九路依然使用了惯用的伎俩――对倒拉抬。这从其10月以来主要的炒作股票海王生物和莱茵生物中可以略窥一斑。
根据深交所提供的交易信息,国信泰然九路对于海王生物的炒作,自10月9日即长假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就已经拉开帷幕。当日海王生物大涨8.31%,换手率高达20.52%。
深交所公开交易信息显示,当日国信泰然九路成交总额是所用营业部中最多的,其买人金额为1524万元,卖出金额为1560万元,边买边卖。而其频繁的买卖也成为当日海王生物20%高换手率的一大主因。
市场中一般认为,边买边卖的操作手法是庄家“对倒拉抬”的表现之一。而其后续在海王生物上的连番炒作,更是增加了其“对倒拉抬”的嫌疑。
此后一段时间,甲流概念股有些沉寂。直到10月26日,工信部对多家企业下达甲流疫苗订单,且甲流传播越来越迅速,甲流概念股在市场上再掀一股炒作狂潮。海王生物这匹黑马由此“应运而生”。10月26日至11月2日期间,该股由14.51元暴涨到20.35元,在6个交易日内有5个交易日股价涨停或者逼近涨停,且5次登上交易所龙虎榜。
深交所公开交易信息显示,在10月26日至30日的5个交易日,国信深圳泰然九路每天买卖海王生物的金额都几乎相当,并且其在海王生物上的总成交金额都在前列。如在10月26日,海王生物涨停,国信泰然九路在买人1298万元的同时,卖出了2272万元,合计成交3571万元。次日,该营业部加大资金筹码,买人2969万元,卖出2730万元,合计成交5699万元。此后,10月28日至30日的情况几乎是对前几天交易的重复,该营业部一直遵从“边买边卖”原则,并且其成交金额都居于海王生物炒作席位前列。
这种边买边卖、类似对倒拉抬的操作手法,其实是该营业部惯用的炒作伎俩。资料显示,在今年4月对莱茵生物的炒作中,国信证券泰然九路也用到了这一手法。
据业内人士介绍,该营业部的典型风格就是快进快出,而边拉边出也是其常用招数。
医药估值高炒作风险骤增
在甲流概念股短时间内动辄大涨30%的背后,其价格已远远偏离其价值轨道,炒作风险渐行渐近。
事实上,在经历了20多个交易日的爆炒之后,11月3日的一则消息,成为带动甲型流感概念股调整的导火索。
当日,市场传闻,北京甲型流感病毒的快速散播和甲流疫苗接种有关。言外之意,甲流疫苗大面积接种是导致甲流暴发的罪魁祸首。此后,虽然卫生部高调对此澄清辟谣,但甲流概念股还是纷纷借此调整。
在11月3日市场大涨37.58点,沪指攀升3100点大关的喜气景象下,所有行业及概念板块几乎全线上扬。唯独曾经爆炒过的创业板和甲型流感概念板块两个板块指数下跌,其下跌幅度分别为5.84%和0.29%。在14只甲流概念股中,仅白云山A继续涨停,其余13只个股中有10只下跌,另外3只涨幅也在1.8%以下。
篇8
我国海水增养殖科技创新现状
我国海水增养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起步较晚,但是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单位为基础,以“973”“863”等国家大型科研资助项目为依托,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如国家“973”项目“海水重要养殖生物病害发生和抗病力的基础研究”,开发培育出了中国对虾新品种“黄海1号”并进行了普及推广,和凡纳滨对虾、日本对虾一起成为我国对虾养殖业的三大优良品种。开发培育了“蓬莱红”栉孔扇贝、虾夷扇贝杂交种等新品系,为我国扇贝养殖和增殖放流提供良种。国家“973”项目“东、黄海生态系统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以东海、黄海生态系统研究为切入口,对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对策建议,并促成了我国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国家“973”项目“我国近海有害赤潮发生的生态学、海洋学机制及预测防治”则首次对我国大规模有毒赤潮的毒性、来源,以及对海洋环境的潜在威胁进行了研究,建议建立我国近海有害赤潮预测预防机制,对我国近海海水增养殖灾害预防与防治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海水增养殖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建立。在海水增养殖良种培育技术方面,已掌握了大型海藻良种克隆提纯培养及保存技术、海藻生物反应器育苗技术以及对虾、牡蛎、扇贝等的多倍体诱导培育技术,培育成功“浦江1号”团头鲂、“黄海1号”中国对虾以及新吉富罗非鱼、“蓬莱红”扇贝等一批优良品种;在海水养殖病害防治与控制技术方面,最早在国际上完成了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开发了用于疾病诊断的生物芯片技术,研制的对虾免疫增强剂和微生态制剂明显提高了养殖对虾的存活率,发现了栉孔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在海水增养殖良种推广方面,“黄海1号”中国对虾已在河北、江苏大面积推广养殖,“大连一号”杂交鲍从黄海北部扩展到我国南方,“中科红”海湾扇贝目前已推广养殖面积超过1000hm2,无特定病原凡纳滨对虾繁育技术已实现产业化,“海优一号”珍珠贝新品种在多个地区得到推广应用,耐高温高产“荣福”海带在山东、福建和广东等地大面积示范推广;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捕捞技术的基础上,发明了适应本国渔船生产特点的大型拖网渔具扎制方法并被广泛应用,研制的渔用高强度聚乙烯材料也在狭鳕拖网渔具中得到应用;成功选育了耐海水蔬菜“海芦笋”和“海英菜”,累计种植面积已达100hm2以上,实现了对海水的直接利用,并达到了产业化规模。
我国水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创新现状
我国水产品加工业已发展成为一个包括水产品冷冻以及冷冻品、干制品、鱼糜制品、罐头、腌熏品、鱼粉、鱼油、藻类食品、医药化工和保健品等系列产品的加工体系。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先进生产设备和加工技术的开发与引进,水产加工的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也不断提高,我国的水产品加工技术、方法和手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正逐步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但也存在着精深加工水产品比例较小、产品技术含量较低、废弃物综合利用水平不高、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较多、行业标准体系不够完善、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目前,我国水产品加工科技创新现状从产品上看,主要应用于烤鳗加工、冷冻鱼虾加工、鱼粉加工、鱼糜加工和紫菜加工业等领域。科技创新与技术改造体现在不少企业引进了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上,如冷冻调理食品、鱼糜及鱼片加工生产线、烤鳗生产线、紫菜精加工生产线、干制品生产线、盐滞海带及裙带菜生产线等。同时许多企业也逐渐参与产品质量管理、卫生标准制定等方面,完善生产操作规范和标准加工程序等,确保产品的卫生与安全。此外,近年来随着加工技术的突破,海洋药物和保健食品加工业也迅速发展起来,如提取河豚素、DHA、EPA、DPA、鲨鱼软骨素、壳聚糖、壳寡糖和多肽类等生物活性成分应用于保健和治疗疾病,目前都已经进行了工业化的生产,并且成为水产品精深加工应用科技创新成果的主要领域。从技术上看,我国水产品加工技术发展较快,攻克了一批海产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取得了一批重大技术成果,如海参精深加工技术、海带高值化综合利用技术、大宗海洋捕捞低值鱼类精深加工技术等;在滩涂植物开发利用技术方面,耐海水蔬菜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耐海水蔬菜深加工技术、耐海水植物新品种筛育及滩涂栽培技术等都取得进展。在海洋生物制品开发利用技术方面,海洋生物酶开发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均有突破,已经筛选到多种具有较强特殊生物活性的酶类,克隆获得了一批新颖海洋生物酶基因。海洋绿色农用生物制剂的研究与开发起步晚,总体水平处于起步阶段;在海洋药物研究方面,主要是建立了海洋生物活性筛选、活性化合物提取分离、化合物结构鉴定、结构优化及活性评价的技术平台和技术体系;在海洋生物功能基因技术方面,已经积累大量海洋生物基因数据,建立了多种海洋动植物基因库,展开了与疾病相关的基因研究,克隆了大量与海洋生物发育、疾病、免疫等相关的功能基因。海洋药物开发目前已成为我国水产品精深加工业科技应用最高的领域,并且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有5种海洋药物、10余种海洋保健品获国家批准上市。一批新药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研究;海洋生物医药和化工制品开发成效显著,海洋生物碱性蛋白酶应用目前已初步实现了产业化,由我国自主研发的“04型创伤急救包”和“99型急救烧伤敷料”海洋抗菌止血复合材料已投入应用,海洋寡糖生物农药、海洋微生物农药、新型海洋寡糖饲料添加剂等均实现了产业化,在养殖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利用海参精深加工技术已开发出多种海参制品,在保健品行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以新型海带综合利用系统为基础,研究开发的岩藻聚糖硫酸酯等新型海带产品,实现了高附加值的海带加工产业。
山东省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创新现状
山东省是海洋资源我国海洋资源最为丰富的沿海省份之一,所辖的海域面积与陆地面积相当,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海洋渔业一直是山东海洋经济的重要支柱。近年来,山东省的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拓展了海洋渔业的产业链条,增加了几十万人的就业机会,成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山东省还具有雄厚的科技资源,是海洋科技力量的聚集区,拥有国家驻山东及省属副县级以上涉海科研、教学单位40个,科研院所3所。其中涉及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方面的有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等,建有种质资源库5个,样品标本馆(库、室)6个。山东具有资源和科技两大优势,发展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加工业条件得天独厚。
1山东省海水增养殖科技创新现状
山东省海水增养殖业从20世纪70年代大养海带,80年代掀起养虾热潮,90年代起扇贝筏式养殖发展迅猛,到近年来海参、鲍鱼等海珍品养殖浪潮,经历了40多年的历史,各养殖品种无论是养殖规模还是产量上均居全国首位。特别是随着“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的战略实施,海水增养殖业已成为山东省渔业生产和渔业经济的主体,并成为沿海地域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振兴地方经济和促进渔业增收增效的主要途径,海水养殖业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愈发显现。据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山东省海水产品总量664.4万t,同比增长2.8%,其中海水养殖413.5万t,同比增长4.3%[1],占海水产品总量的62.2%。增殖方面,投放苗种43.2亿单位,增长54.3%,建设人工鱼礁区43处,新建渔业资源保护区7处,新改造开发老旧鱼塘4300hm2余[2]。目前,山东省海水养殖产业涵盖了我国海水养殖的鱼、虾、贝、海珍品、藻类等主要优势产业品种,并在山东省形成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化突出、集约化程度高、特色分明、带动性强、影响力大、助飞经济发展的海水养殖产业特色,其极具代表性的品种包括:大菱鲆、牙鲆、鲈鱼、鲽鱼、对虾、梭蟹、牡蛎、贻贝、扇贝、蛤、蛏、鲍、海参、海胆、海带和紫菜等。科技一直是山东渔业发展的一大优势。近年来,山东省一直坚持大力实施科技兴渔战略,渔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成果创新和科技成果推广方面,山东省都走在全国的前列,特别是科技成果的应用推广为渔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成为山东海洋渔业发展的动力和潜力。在海水增养殖科技创新方面,目前山东省已建立海洋药物、水产饲料、生物制品、海藻良种、海水养殖新品种培育、盐碱地渔业综合利用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0多处省市名优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和15个国家级、省级水产原良种场。近20年来,山东省共获得重大海洋科技成果1500多项,其中近300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海洋生物工程技术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良种培育、生态渔业、设施渔业和海洋生态保护等方面,海洋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逐渐兴起,绿色无公害养殖正成为目前海水增养殖的发展主流。
2山东省水产品精深加工业科技创新现状
水产品加工业是海洋渔业生产的延续,在渔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促进渔业产业升级、实现产业增值、增加就业等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山东省水产品加工业普遍存在着初级加工品多,精深加工品少、保鲜保活技术落后等一系列问题。山东省水产品加工业近年来以产品增值为目的,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动力,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资源,不断引进先进加工技术和设备,提升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有了大幅提高,并迅速发展成为山东渔业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水产品精深加工业是科技成果应用较为广泛的行业,其对科技创新的依赖性较强。山东省水产品精深加工业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省科技攻关计划和“科技兴海”技术开发计划,两大计划以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加大项目设立和资金倾斜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海洋水产品加工水平的提高。开发出了海参胶囊、即食海参、牡蛎沙司等一大批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水产品加工正在由传统的单一冷冻品、干制品、盐渍品,向目前多品种、多功能、高附加值的方便、风味、健康食品转变。随着科技的发展,山东省水产品精深加工已经不再局限于食品行业,而是在附加值更高的医药和保健品行业崭露头角。如2005年中国海洋大学的崔建洲和宫庆礼利用D201大孔树脂层析、超滤、离子交换层析、分子筛层析和反相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假晴东方的肝脏中分离纯化得到河豚素(TTX)晶体,得率为81.1%[3]。提取的高纯度河豚毒素结晶,目前已获得美国HAD认可并进入了国际市场,结束了日本公司独霸市场的局面。另外从海洋生物中提取DHA、EPA、DPA、鲨鱼软骨素、活性多糖和多肽类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保健和治疗疾病,目前都已经在青岛进入了工业化生产阶段,为中国水产品精深加工的发展开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山东省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山东省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及科技成果应用和产业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国内沿海地区中也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但与沿海海洋经济发达地区如广东、上海等,特别是与国际海洋科技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1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基础性研究薄弱
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调查研究随机性比较强,没有建立周期性调查机制,致使基础数据积累缺乏连贯性和完善性,因缺乏长期的观测和资料积累,无法满足沿海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要求;海洋生态系统研究仍存在比较大的不足,针对山东省近海生态资源衰退、生物关键种的资源变动、赤潮的产生与消失等重要生态过程缺乏系统的模拟和预测能力;海洋微生物种质保藏研究和种质库建设处于起步阶段,海洋微生物资源开发保护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深海生物研究刚刚起步;缺乏统一的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信息管理系统,数据集成度、信息化和网络化程度低,信息交流渠道不畅,影响了水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
2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差
受工业基础、工艺条件、配套能力、原材料等条件制约,仪器设备的整体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存在一定差距,一些新的重要海洋有机污染物缺乏相应的检测方法和设备,海水中营养盐和无机污染物监测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还需要改进完善,缺乏大面积养殖水体水质、养殖品种监测能力;海洋立体观测系统建设刚刚起步,在海洋环境的立体化监测技术、数据同化技术和数值预报技术、计算机数据处理和计算能力等方面存在比较大的不足,海洋观测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海水增养殖日益增长的需求;对养殖生物免疫基因研究目前仅达到猜测或初步理解相关功能基因的水平;海水养殖病害疫苗开发滞后,缺少统一的候选疫苗效力评价标准化实验动物模型,缺乏统一的候选疫苗安全性评价标准规程;海洋药物先导化合物应用基础研究薄弱,导致新药先导化合物发现几率较低。海洋生物的分离、纯化技术与国外有较大差距,设备落后,质量差,速度慢;海洋生物基因的获取手段落后,尤其是深海生物资源的采集技术落后;海洋生物酶应用技术研究滞后,应用领域较窄。酶制剂技术落后,颗粒酶、液体酶产品质量和国际标准相差甚远;海水产品加工研究不足,缺乏自主创新的技术和装备。
3海水增养殖和水产品精深加工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低
篇9
长三角地区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现状
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高度活跃,孕育着众多新兴创业企业。同时,长三角民间资本雄厚,民众投资意识较强,国内外私募股权基金纷纷将业务拓展至长三角地区。作为全国最早引入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机制的区域之一,长三角地区私募股权基金市场发展迅速,正逐步成为全国私募股权基金的聚集地。主要表现在:
(一)长三角地区私募股权获投比重显着,增长势头强劲统计数据表明,2011年长三角地区私募股权投资发生较为密集,上海、浙江和江苏分别获投65、49、47起,合计案例占全国交易总数的23.2%;在融资规模上,江苏省以36.73亿美元位居次席,上海和浙江分列第四、五位,三地共吸引私募股权投资74.8亿美元,占全国私募基金投资总额的27.1%。从动态比较来看,长三角地区获得私募股权投资案例和投资规模在2011年均有大幅提升,地区私募股权投资交易案例同比增加77%,上海、江苏和浙江获投规模分别同比增长1.51、4.12和5.54倍,长三角地区合计融资规模是2010年的4倍之多。据不完全统计数据,2012年前11个月,长三角地区共发生私募股权投资案例157起,涉及金额70.45亿美元,案例占比和金额占比分别上升至25.2%和39.5%,凸显长三角地区作为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洼地。
(二)长三角近半数创业板企业获PE/VC支持,全国占比显着2009年10月23日,深圳创业板正式启动,这也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快速发展。作为私募股权投资最主要的退出渠道,创业板的存在有助于创投行业实现良性循环。从地域角度看,在创业板推出后的两年时间内,北京和深圳地区创业板获PE/VC支持的上市企业数量分别为24家和21家,占总数的16.3%和14.3%,位列第一、第二位;长三角地区,浙江、江苏和上海在创业板上市企业中获PE/VC支持的各有13家、13家和8家,合计获得PE/VC支持的企业数量占长三角地区创业板上市公司总数的46.0%,占全国创业板中PE/VC支持上市公司总数的23.1%。私募股权投资正在迅速成为长三角地区发掘企业价值、创造资本神话的重要力量。长三角地区私募股权投资发展迅速,正逐渐成为私募股权投资的前沿阵地。但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私募股权市场的资金配置效率、行业投向情况,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资便利是否得到有效识别,成为检验私募股权投资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成效的重要参考。
长三角地区私募股权投资的行业流向
本文对公布的私募股权融资事件进行逐条的审核筛选,按照各获投企业的注册地和所属行业整理出长三角地区获得私募股权投资企业的行业分布信息,并统计出各获投行业的发生案例和融资规模。本文所采取的行业属性划分标准主要参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分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将样本公司划分为23个行业。鉴于统计的私募股权投资交易涉及到人民币、美元、港币、欧元等不同标的币种,作者按照融资事件发生当天汇率收盘比价将其统一换算为人民币金额。样本区间为2009年12月1日-2011年12月1日,所有数据均取自WIND数据库。
(一)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成为私募股权基金高频投资领域长三角地区私募股权投资事件行业分布的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样本期内长三角地区共发生私募股权投资事件436起,其中,机械、装备、仪表,信息技术业,节能环保、新材料分别以60起、48起和39起投资事件成为长三角地区私募股权投资频率最高的前三位行业,社会服务业领域同样受到私募股权基金的青睐,获投37起。其他获投频率较高的行业依次还有金属、非金属,电子商务,电子器件设备,互联网,医药、生物制品,传播与文化产业。采掘、建筑业,房地产,电力、煤气及水的供应等传统行业获投交易发生较少,均仅获投2起。
(二)现代服务业、医药、生物制品和先进制造业成为私募股权投资的主要集聚地长三角地区私募股权投资规模的行业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据已公布数据统计发现,在样本期内长三角各行业共获私募股权投资579.3亿元人民币。其中,电子商务以119.6亿元融资规模成为私募股权投资的首要集聚地。此外,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贸易,医药、生物制品行业的融资金额均超过40亿元,同样构成私募股权投资长三角地区的重点领域。相比之下,电力、煤气及水的供应,教育培训,纺织、服装、皮毛,木材、家具等行业在私募股权市场的融资规模明显较少。
(三)各行业获投频率与融资占比匹配参差,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策略分化显着为了检验长三角地区私募股权投资案例与规模的匹配效率,我们构造长三角地区各行业私募股权资金获投频率与融资占比的 值指标:获投频率-获投比重,并从侧面分析私募股权基金在长三角地区各行业间投资频率和投资比重的布局特征。若偏差超过一定区间范围,说明该行业私募股权获投频率与融资规模之间存在错配。正偏差过大表明该行业通过高频率的投资事件却仅获得较低比重的融资;负偏差过大则表明该行业通过较少的投资交易就能够融通到相对充足的资金。如图4所示,选定偏差范围[-5%,5%]为基准区间,电子商务(-14%),房地产(-8.92%),金融、保险业(-8.77%),批发和零售业(-5.47%)四个行业指标偏差均超出基准区间的下界,说明私募股权基金对这些行业的投资特征是“低频率匹配高金额”,即这些行业通过少量的融资机会就能实现较好的融资效率。鉴于网上零售贸易带动电子商务较为稳健的投资前景,以及房地产,金融、保险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行业资金需求特征,私募股权基金对这类行业的单笔投资规模较大不难理解。
同时,信息技术业(8.04%),机械、设备、仪表(7.79%),清洁环保、新材料(5.71%)三个行业的指标偏差均超出基准区间的上界,说明虽然这些行业的获投频率较高,但融资规模却没有相应地很突出,实际融资效率不足。也从侧面反映出私募股权基金对这些行业的投资策略出现分化,表现出“高频率匹配低金额”的投资特征。
主要结论
长三角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就是基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中资源重点发展代表国家竞争力和话语权的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争当价值链的“链主”。私募股权投资对长三角经济转型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发展地区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动效应。分行业统计结果表明:
(一)私募股权基金投向能够与长三角地区经济转型升级方向保持较好的一致性首先,从投资案例上看,信息技术、清洁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行业,以精密机械、高端装备和电子配件(半导体)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以及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成为私募股权基金的高频投资领域。其次,在融资规模上,现代服务业成为私募股权投资的主要领域,电子商务、金融、保险、房地产、批发和零售贸易行业占据地区融资总量的半壁江山。总体上较之传统金融业态,私募股权基金能够更为关注目标企业的成长性和自主创新能力,在融资过程中,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得到有效的识别,应当对私募股权投资作用于长三角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效应给予较高的肯定。
(二)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策略依旧较为谨慎,转型升级的推动效应仍未完全释放统计结果还表明,信息技术、清洁环保、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行业的融资优势并不显着,主要表现为“高频率匹配低金额”融资特征,虽然这些行业获投频率较高,但融资比重尚未匹配。鉴于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在成长初期或者重大技术研发阶段,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加之战略性新兴产业良好的行业前景,宏观层面积极的政策推进,私募股权基金对于这些行业单笔投资规模不足的事实的确值得关注。这也引发我们猜测私募股权基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策略———表面上响应宏观产业政策导向,实际上却象征性地、试探性地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最终投资规模尚待夯实。这种投资行为短期化、波动化,甚至畏缩不前,直接削弱了私募股权投资对于长三角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动效应。
政策建议
为了进一步加快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充分发挥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独特作用,支撑长三角地区经济率先转型升级,本文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私募行业监管规范以及货币金融环境等方面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篇10
随着我国集约化养牛业的发展,肉牛(包括牦牛、水牛等)屠宰加工副产品也随之大量增加,其加工利用必须跟上肉牛养殖业和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步伐,才能满足市场需求,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减少资源浪费,降低环境污染,保障食品安全,促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 我国肉牛副产品加工利用现状
1.1 我国牛体各部分占牛活体比例
在肉类屠宰加工业中,因家畜的种类、品种、年龄、肥瘦等不同,宰后家畜副产物占其活体重或胴体重的比例也存在较大差异。一般产净肉量大的家畜,宰后副产品占其活体重或胴体重的比例相对较小。肉牛副产品占牛活体的比例如图1所示。
1.2 近年来我国肉牛副产品产量
随着国内市场对肉牛副产品的重视,我国肉牛副产品产量呈上升趋势,其中牛骨的上升比例高,产量增加幅度较大;牛血经历了先下降后又上升的阶段,产量变化幅度不大;牛脏器产量有所增加,但幅度相对较小。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循环经济政策的实施,以及有关肉牛副产品的最新实施规则的批准,我国肉牛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将会不断提高。
1.3 牛骨副产品加工利用现状
畜骨占家畜活体重的6%~12%,占胴体重的13%~20%。主要包括骨组织、骨髓和骨膜,主要的化学成分为水分、蛋白质、脂肪和灰分。牛骨的主要特点是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矿物质含量较为丰富,富含钙、磷、铁及铜等金属元素,在食品添加剂及生化制药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1]。
1.3.1 在食品中的加工利用
牛骨可经过简单清洗、加工、包装等工序制成食品基料,如流变型食品基料、膨化食品基料;也可用于生产加工强化食品,如即食骨汤、畜骨乳液饮料、即食骨泥、黑米骨泥饼干等产品;牛骨还可用于制作保健食品,如壮骨粉、骨胶等产品[2]。
1.3.2 在食品添加剂生产中的应用
牛骨可用于生产营养强化剂,如多肽骨粉、离子化钙、纳米级牛骨粉等;还可用作香精香料的生产原料,用来生产浓缩骨汤调味料、调味骨粉、酶解畜骨咸味复合肽等产品。
1.3.3 在生化制药等方面的应用
我国牛骨主要用于生产生化药物如硫酸软骨素,牛的杂软骨中主要含有硫酸软骨素,在调节体内阳离子浓度,防御细菌或病毒感染、抗凝血、脂质净化及调节骨胶质纤维的生成和增强血管壁弹性发挥重要作用;还用作生化材料,如骨胶原蛋白、生物填充材料磷酸三钙、骨胶黏合剂等。此外,牛骨还可用于生产饲料。
1.3.4 国外牛骨加工利用情况
国外牛骨副产品也具有广泛用途,如德国、英国、意大利和法国等国利用经破碎、蒸煮及分离浓缩工序处理的牛骨提取牛骨食用蛋白、骨胶原蛋白及动物明胶;美国将超微粉碎骨粉添加到婴儿食品、牛肉糜、牛肉饼、腌肉等食品中;巴西、印度等牛肉大国将牛骨与骨髓分离,分别加工成工艺品、首饰和食品原料出口世界各国;牛尾骨还可经软化后用于炖汤食用[3]。
1.4 牛血副产品加工利用现状
畜血在肉制品行业中,是较重要的副产物。畜血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用途非常广泛,具有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因此,畜血的深加工利用产业的社会价值较高,产业政策效应优势较明显。但目前我国对畜血的加工利用率和深加工程度较低。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猛发展,畜产品加工的副产物也随之增加,其中以牛血为代表的畜禽血液资源非常丰富,增长量较大,增长速度较快。牛血液营养丰富,且各成分的含量较稳定[4]。牛血分别由80.9%的水分、17.3%的蛋白质、0.23%的脂肪、0.07%的碳水化合物及0.62%的矿物质组成,是含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分的动物蛋白资源;除了矿物质铁以外,牛血的组成与肉的组成非常相近,牛血除含较高的蛋白质外,还含有钙、磷、铁、锌及锰等适量矿物质,同时还含有核黄素、硫胺素及泛酸等生理活性物质,营养较为丰富[5-6]。牛血中还含有丰富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血红素等。
1.4.1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牛血液在食品加工领域的加工利用较多,利用牛血浆制备而成的血浆蛋白粉,是一种很好的发泡剂和乳化剂,可用于糕点的制作;从牛血中提取血色素,作为香肠着色剂;利用牛血制成蛋白质补剂和补铁剂,或用血粉代替肉作为香肠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将牛血制备成具有营养、保健功效的血粉;利用牛血制备酶水解血粉,将产物添加到果粉、蛋糕等产品中作为营养强化剂;利用牛血开发出牛血豆腐和血布丁等产品[7]。
1.4.2在工业原料中的应用
可将牛血液制备成工业用血粉,应用于粘合剂、稳定剂、抛光剂、催化剂;也可将脱纤维蛋白牛血浆,经加酸、压榨、干燥等工艺,做成塑胶,用作电器零件。国外牛血粉也被广泛用作工业原料。在法国,每年有4630吨血粉用于脲醛,1000多吨血粉用于酚醛,血粉还被作为酒类澄清剂用于葡萄酒工业[8]。
1.4.3在饲料方面的应用
利用牛血液制备饲用血粉,如挤压膨化血粉、微生态血粉、酶解蛋白粉等饲料,不仅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适口性和可吸收性,也是牛血最简单的加工利用方式之一。同时,我国牛血加工成饲料的技术也较成熟,且所制产品质量较优[9]。日本首先培养出VPA菌种,将发酵血粉广泛应用于畜牧业及水产养殖业[10]。
1.4.4在生化制药中的应用
牛血在国内医药工业中主要是应用于提取制作凝乳酶、血酪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犊牛血清、血肽素(血红蛋白肽)、凝血酶、免疫球蛋白等物质。国外也利用牛血制备各种生化药品及制品,如利用经过抗凝处理的犊牛血,除去某些蛋白质,添加激肽类物质,可制成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利用牛血清或血浆制取抗炎类药物;利用牛血浆制取人体组织黏结胶;利用小牛血制取胰岛素类似物用于医药行业。
1.4.5牛血综合利用价值
对牛血的有效利用,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传统血粉加工技术生产的血粉吸收利用率低,生物安全性较差,且对环境污染较严重,而现代牛血加工企业通过先进的生物技术手段,生产出的蛋白原料营养均衡、吸收率高、生物安全性较高,极大地降低了屠宰企业的环保成本;同时,通过充分利用过去被浪费的、利用率低的血蛋白原料生产优质蛋白,可以缓解我国饲料原料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畜血深加工产业能够生产大量优质蛋白源和可以替代抗生素、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产品,从源头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1.4.6国外牛血加工利用情况
国外牛血液在食品加工上的应用历史比较长,除制作血肠外,还将血色素作香肠的着色剂,将血浆用于肉制品中,或作为食品粘结剂和乳化剂,从牛血浆蛋白中制取血纤维组织制品等。法国是畜禽血液利用较好的国家,畜血在血香肠中的量占畜血回收量的25%,利用范围比较广;在美国、俄罗斯等国以血浆作为香肠原料,将血粉添加到大麦面包中起到营养强化的作用;德国、保加利亚等欧洲国家用牛血制成血肠和罐头;英国和丹麦等国用牛血制备黑香肠、布丁和甜点心等;在瑞典30%~40%的牛血用于制作布丁食用。
1.5 牛脏器副产品加工利用现状
牛内脏包括心、肝、胰、脾、胆、胃、肠、脑等,各脏器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如牛肝嫩度高,口感良好、保水性好,水分不易流失、熟肉率较高,加工过程中不易损失;牛肝中的蛋白质含量与牛肉接近,矿物质及糖原含量丰富,脂肪含量较低,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11];牛肝中的脂肪酸种类较丰富,主要由饱和脂肪酸中的棕榈酸、硬脂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为主,尤其牦牛肝中含具有保健功效的EPA、DHA等脂肪酸;同时牛脏器中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有左旋肉碱、牛磺酸、肝素钠及谷胱甘肽等。
1.5.1在食品行业的应用
目前,国内对脏器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重视,牛脏器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广泛。利用牛脏器为原料可加工预制食品如生鲜类食品,汤料类食品(即冲即食羊杂汤料、方便全牛杂、全羊杂)及腌腊类食品(腊牛心、腊牛肝等);也可利用牛脏器制成熟食品如酱卤制品(酱牛心、酱牛肚、卤制牛筋等),酱制品(冷食肝酱、牛肝酱等),熏烤制品(烤牛肚、烤牛舌等),肠制品(牛肚盐水火腿、牛筋香肠等),干制品(复合牛肝、蹄筋的牛肉干、灯影牛舌等);利用牛脏器加工保健食品如药膳羊肚、妙香牛舌等。
1.5.2在生化制剂方面的应用
牛脏器在生化制剂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可利用牛脏器开发多种生化制品。可从牛肝脏中提取肝浸膏、水解肝素和肝宁注射液等;牛心脏可用于制备细胞色素C、柠檬酸合成酶、谷草转氨酶、磷酸肌酸激酶、柠檬酸合成酶、乳酸脱氢酶等制品;胰脏中可提取胰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胰岛素、胰组织多肽、激肽释放酶等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药物[3]。
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上海阿敏生物公司、兰州金阳生物科技公司、甘肃农业大学等从牛胰脏中提取高活力的弹性蛋白酶、胰蛋白酶,用于食品添加剂、皮革鞣制剂等;从牛肺中提取肝素钠作为抗凝血药物应用于临床;牛胸腺素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可作为免疫增强剂,用于原发性及继发性免疫缺乏症以及肿瘤辅治疗,牛脏器还可制成医疗器械,如肠衣线、牙填料、隆胸填料等。虽然制药学的原料来源在不断扩大,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动物脏器,但脏器来源的药物仍占相当的比例和重要地位。
1.5.3国外牛脏器加工利用情况
美国及欧洲各国规定,可食牛脏器有肝、心、肺、肾、胃、大脑、胰脏、肠等。牛胃和肠常被加工成香肠原料和肠衣应用于食品行业,某些牛胃部分还用于制作奶酪;牛肠以加热煮制的方式软化后,调味加工成汤,或以油炸方式食用;牛肝是许多墨西哥菜肴中的主要原料;俄罗斯、埃及在日常膳食中以牛脏器作为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廉价来源;牛胰脏在英国被制成肉酱后添加到调味酱、面包中;在美国则通过煎炸、水煮等方式直接食用;牛心、肝、肺在欧洲、美国等国家,通过烹饪手段熟制后食用,或添加于燕麦粥中,也作为香肠和肉馅饼原料;牛肾可通过焙制、炖、油炸、熬汤等方式直接食用,也可做熏肉;其他牛副产物,如牛脑可用油炸或烤、炒、煮、炖等方式食用,食道作为香肠原料,牛舌可以加工腌制、熏制食品、罐头、血舌肠;牛脂肪可添加到甜馅、软糖、布丁、糖果中,也可加工成人造黄油、金属用油等。在日本及欧美等国也研究了利用牛脏器制备食品添加剂,如国外把β-半乳糖苷酶和淀粉酶固定于肝粉,用于生产糖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4]。
2 我国肉牛副产品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率低
我国肉牛副产物利用存在产业链长、生产周期长、产业问题复杂、长期被忽视等诸多问题,尤其是副产物综合利用率较低。从目前肉牛产品加工现状分析,我国活牛屠宰后产生的骨、血液和脏器等副产物,70%~80%以原料的形式直接上市,不宜食用或口感较差的副产物经初级加工成饲料或肥料等附加值较低的产品,牛副产物加工率还不到5%[4]。同时,我国肉牛屠宰企业对肉牛副产物加工利用的意识不强,80%的肉牛屠宰加工企业在建厂设计时,未考虑到肉牛副产物的综合利用。
2.2 工程化技术不够先进成熟
我国肉牛副产物利用的成套工程化技术不足,特别是用于食品及饲料添加剂、医药等天然活性物质的骨胶原蛋白肽、凝血酶、胰蛋白酶、膨化牛血饲料、血氨基酸、血红素等技术成果以单项的居多,集成程度低,未能很好地实现工程化。同时,成套的副产品综合利用核心技术还未掌握,特别是缺少超滤纳滤膜、离子交换、柱层析等先进的生物分离技术及设备等。
2.3 缺少规模化的副产品分级及综合利用体系
我国肉牛养殖、屠宰的规模化程度低,散户多,副产品产量低且分散,原料的标准化收集、保鲜和贮运较困难[3]。屠宰点(厂)的副产物不能及时加工利用,企业又面临原料短缺,原料未建立可追溯及冷链保鲜体系,无法保证原料安全优质,不能按订单生产,产品产量和质量不稳定。副产品分散,规模化的副产品分级及综合利用体系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肉牛企业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和对先进技术的资金投入。
3 可采用的关键性工程技术
随着国际市场对动物福利、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副产物综合利用及质量安全等方面重视程度的提高,我国在肉牛副产品综合利用方面应采用食品加工高新技术、生物分离、发酵工程等技术手段,从食用、药用、饲用等方面对肉牛副产品进行综合开发利用,使我国肉牛副产物利用向工厂化、无公害化、商品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3.1 牛骨加工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与产业化
研究以牛骨副产物为原料,利用超微粉碎、酶解、低温浓缩和微胶囊包埋等现代环境友好型加工专业技术和装备;开发应用品质优良的骨胶原蛋白肽、高档明胶、骨髓抽提物、蹄筋产品及新型、自动化、高效节能及环境友好型技术与装备;建立主要牛骨产品加工生产线及产业化示范基地。
3.2 牛血副产品加工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与产业化
建立我国牛血、脏器原料的收集体系,保证原料数量及质量。研发离子交换、层析、膜技术等高新技术,实现我国牛副产品活性物生化分离技术的规模生产。将已完成的挤压膨化牛血蛋白粉、微生态血粉等饲料加工技术以及犊牛血清制备技术产业化,推广并实现规模化生产。进一步熟化和优化凝血酶、血红素、血氨基酸、血清蛋白、免疫蛋白等生产技术和设备,形成生产线和批量。建立主要牛血产品加工生产线及产业化示范基地。
3.3 牛脏器加工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与产业化
从内脏提取食品饲料添加剂和医药用原料是“十二五”期间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探寻牛副产品应用于食品化工、保健、医药等行业的可行途径。
3.4 牛副产品熟食开发与产业化
依托现有牛肉屠宰加工企业,将现代化技术及装备与地方名优牛杂食品技艺结合,提高质量和档次;研发有害物残留控制技术,保护开发传统发酵畜产品微生态的多样性;开发生产清真牛杂碎、藏式血肠、血豆腐、发酵调味品等特色风味熟肉食品,制成各种休闲、方便和营养保健食品。
3.5 副产品加工质量标准体系研究与示范
建立适于我国牛源性副产品加工企业的GMF、SSOP及HACCP综合安全控制体系和PACCP品质控制体系;副产品细化的质量标准要不断进行优化与创新,进一步系统研究我国动物源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基于科学基础的标准或增加标准的国际采标率。
4 对我国牛副产品综合利用的政策建议
4.1 增加科技开发投入
建议政府加大动物屠宰加工副产物利用的科技投入,特别是针对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产业化和推广的投入,保障实用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人员培训与教育投入。鼓励相关部门、企业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对动物副产品加工与动物源食品安全的投入,在财政和金融上进行支持,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在科技开发、贷款等方面给予倾斜。
4.2 开展技术创新,以示范企业带动副产品综合利用
选择有优势、有特色的龙头企业(食品、食品及饲料添加剂、生物医药)为示范,推动其成为副产品加工业科技创新主体,以点带面推动综合利用。建立和完善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发挥国家级中心、重点实验室、大型企业等平台的作用,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动物副产品加工利用技术创新与升级。
4.3 完善和建立产品标准及技术规程
借鉴发达国家畜产品加工与动物源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体系的特点和建设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系统构建并完善动物源性副产品加工与动物源食品安全标准及法规体系,及时制订畜血、骨、脏器系列提取物(活性物)的相关质量标准,完善和强化定点和就近屠宰法规,完善畜产品产业链可追溯法规及制订动物福利相关法规,制订畜产品及制品致病微生物限量标准,制订畜产品消费“碳排放”标签标注或认证。
4.4 加强副产物利用的调查研究
在行业内充分调研,掌握我国动物源性副产物开发利用的第一手资料,了解国内外市场、资源及贮运、加工技术、产量质量、经济分析及评价、产业链等状况,实事求是地提出产业发展报告,为政府决策服务,引导行业和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带动“三农”问题的解决,提高畜产品加工业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