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检测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安全检测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科学仪器设备;需求
中图分类号:TS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138-01
在此研究的过程中,对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进行相应的借鉴,对食品安全保障体系进行充分的完善,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分别是体系的完备、法律和法规及标准的健全、机构与人员及装备的完善、检验检测技术和仪器设备的先进、监控和检测的及时和有力。其中,重要的技术支撑是科学仪器和测试技术。
一、在确保食品安全中科学仪器和测试技术面临的挑战
(一)食品安全自身有着鲜明的特点,主要包括复杂性、多样性等,正是因为这些特点的存在,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和科学仪器带来了非常重大的挑战。
对食品安全的检测进行相应的阐述,主要指的是,在基质非常复杂的动植物产品和加工产品的样品中,对多种有毒有害的残留物等的成分进行全面的检测,它的含量是非常低的,同时,也有着部分的污染物,其同为异构体的毒性差异是比较大的,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分离、萃取和分析,有着非常大的难度。通过相应的总结和分析等,从中可以发现,测试领域对仪器和方法的检出限平局值每五年都下降一个数量级。从食品安全检测的角度来说,形势是非常不容乐观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一方面对于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出于对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随着问题的不断出现,对其的重视程度的提高,国外的相关食品安全标准发生了相应的改善,对其进行了重大、快速的修订,同时,在这种形势之下,我国要与国际接轨,对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进行了相应的修订。
(二)在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的过程中,对于食品安全的认知和理解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越来越深入,同时,对检测技术和仪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这有着相应的来源,主要包括农药残留中毒事件和致病菌对人的侵害。对于兽药残留的潜在危害的认知也有着相应的提高。在最近几年中,发现了有毒有害元素的价态不同、毒性的差异也是比较大的。在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相应的认知和了解,以及对人们本身的健康的关注和重视是没有穷尽的,那么,对于有毒有害残留物和污染物检测方法和仪器的要求也有着相应额提高,需要做到实时更新。
(三)目前,我国有着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对食品的伪劣进行相应的鉴定。对于我国的食品安全的鉴定来说,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对农药和兽药残留、其他的有毒有害化学残留物、有毒有害元素等进行有效的检测。与此同时,还有着一项非常大的难题,主要就是目前的法制并不健全,生产者的道德观念和自律意识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强化,对于消费者的健康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恶劣的。
二、食品、农产品安全检测中科学仪器的需求
(一)对农药残留进行相应的检测的仪器
将农药残留化学组和结构作为重要的依据和参照进行相应的划分,所需要的分析检测的仪器和设备主要有[1]:
1、有机氯农残检测的仪器
对其进行充分的应用,并且使其朝着广泛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对电子捕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和毛细血管柱进行相应的应用,从而使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其中,毛细血管柱具备了鲜明的特点和优势,主要包括灵敏度高、高分离和定量准确等。在基质或者是成分有着一定的复杂性的时候,在对其进行定性的过程中,如果将GC保留时间作为重要的依据,是难以实现此目标的,那么,就需要对质谱检测器进行充分的应用,同时,使离子检测模式发挥辅助的作用,从而实现定性的目标[2]。
2、有机磷农残检测的仪器
广泛使用配以火焰光度检测器或氮磷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GC-FPD或GC-NPD或GC-ECD),为了准确定性,也常用GC-MS。对于高沸点或热不稳定性的有机磷农残,应该用配以紫外―可见光检测器的液相色谱仪(HPLC-UV)。美国AOAC有机磷农残的检测标准方法使用HPLC。近年来也有使用液/质联用仪(LC-MS)进行有C磷多残留分析。
(二)食品、农产品安全速测技术与仪器
为确保食品安全,急需能从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并至消费环节都能现场、快速、准确地检测农(兽)药等化学残留物、致病菌、有毒有害元素、毒素等。现场(便携)、快速、准确为速测仪的特点,发达国家将其视为源头快速筛查的手段予以重视。对于我国农产品、食品生产企业(者)数量大、规模小、分散的状态,而且生产者法治和自律意识很弱的当今,速测仪有着特殊意义,虽然速测技术的原理和仪器很多,但是至今在我国已产业化、商品化的和成熟仪器不多。主要包括免疫分析方法与仪器。
包括放免、酶免、荧光免、化学发光免和胶体金标免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残酶免疫检测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美国AOAC已将其与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并列为农残检测三大支柱技术,在国外应用相当广泛。酶联免疫法(ELISA)由于具有高度特异性、准确性、快速,不仅能检测农药和兽药残留,也能检测致病菌、毒素以及转基因检测,应用范围广,其检测仪器主要是酶联免疫仪(酶标仪)和洗板机,产品很成熟,我国已有多家厂商生产,如雷勃、上海三科、北京拓普等。该方法在国内尚未能得到广泛使用的原因,我认为是进口试剂盒这种消耗品太贵,而国内又处在研发和试用阶段,未能形成商品化[3]。
今后宜深入研究ELISA方法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向重组抗原、多项目标物、酶的定向改造和体外分子进化以及自动化酶联免疫技术方向发展。
三、结束语
对于所有的国民来说,食品安全是最让人担心的问题,同时,当下我国对相应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是非常重视的,并且制订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等,同时也采取了很多的有效的措施和手段。
参考文献
[1] 《国产食品药品安全检测仪器设备专集》问世[J].中国仪器仪表,2013,07:57.
篇2
据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介绍,2011年,卫生部深入推进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与预警工作,成立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正在全国建立食品添加剂、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等6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参比实验室和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网络。
卫生部研究并提出食品中非法添加物和易滥用食品添加剂“黑名单”及其检测方法,及时将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塑化剂)纳入“黑名单”并明确了临时限量值。现已公布6批“黑名单”涉及非法食品添加物64种、易滥用食品添加剂22种。
卫生部还会同有关部门成立了由油脂加工、食品安全、卫生检验、化学分析等领域专家组成的“地沟油”检验方法论证专家组,开展检验方法研究论证工作。
2011年,卫生部新公布21项食品安全标准,包括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农药残留限量、复配食品添加剂、预包装食品标签和营养标签等基础标准,针对6种真菌毒素的28个限量标准、54种农药的118个限量标准等安全使用作出了严格规定。根据监管工作需要,公布《速冻面米制品》、《不锈钢制品》等重点产品标准,制定、指定216项食品添加剂产品标准。修订公布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明确规定了23类、
2 314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依法撤销了39种食品添加剂。对行业提交的3 000余种食品包装材料进行系统清理,公布了107项包装材料用树脂名单,公告禁止双酚A用于婴幼儿奶瓶生产。
篇3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TS207 文献标识码:A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各种危及食品安全的事件时有发生,如“毒生姜”、“染色馒头”、“瘦肉精”和“地沟油”等恶性事件,给人们的健康与生命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分析食品安全监测现状与对策,对推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食品安全检测的现状
1.1 安全水平较低
虽然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非常关注,但是在实际的生活中,食品检测的安全水平却比较低,使得食品安全问题形势严峻。例如有些生产者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抗生素、激素、化肥和农药等,造成农产品污染严重,给人体健康带来了很大安全隐患;有些小作坊违法进行食品的生产与加工,并在其中添加违禁的物质,造成食品有毒或者有害,严重威胁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有些消费者缺乏一定的食品安全知识,无法辨别或者不注意辨别有毒有害的食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危及到其自身安全;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新的添加剂未经过长期的风险监测,国家的检验方法又不太完善,如果冒然用于食品生产中,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1.2 检测技术落后
食品安全的检测设备是开展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基础,但是很多食品安全的检测结构因资金短缺问题,无法及时更新检测设备,使得食品安全监测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无法得到保障。同时,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食品包装材料、添加剂与加工工艺被研发出来,并用于食品的生产和包装等环节,不但使得食品中化学物质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加,而且有些新型的化学成分无法被现有的检测设备检测出来,无形中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
1.3 检测体系不完善
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我国食品安全检测体系还不太完善,没有形成统一的检测标准,其原因为制定安全标准的管理部门较多,各部门多各行其是,没有进行有效地沟通,使得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与行业标准存在标准不一、相互矛盾和重复等问题,让执法部门在工作中无所适从。同时,食品安全检测标准中定性指标较多,而定量指标较少,使得食品检测工作的操作性较差,部分企业利用检测标准和法律法规中的漏洞进行违法经营,这样既危害到人们的生命安全,又影响了食品行业的整体形象。
1.4 安全检测监管不力
在食品安全检测中,主管部门不但需要承担起推动食品行业发展的责任,而且需要对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进行监管,在职能上扮演着“裁判”和“运动员”的双重对立性角色,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无法完全做到公正。同时,食品生产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多,食品安全检测的任务繁重,主管部门受到检测设备、检测技术和检测人员等方面的制约,在监管方面难免存在疏忽和漏洞,从而给违规企业以可乘之机。
2. 食品安全检测现状的对策
2.1 增强企业与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
保障食品安全的工作不仅任重而道远,而且涉及很多领域与行业。因此,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做好食品安全重要性与食品安全标准的宣传工作,增强企业与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首先,政府需要积极宣传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让企业认识到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违规生产和销售有毒有害产品需要承担的严重后果,增强企业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做到依法经营,承担起企业应付的社会责任,不因过分追求经济利益而做出违法违规的行为。其次,政府主管部门需要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广播电台与宣传栏等各种渠道宣传食品安全方面的知识,让消费者学会识别有毒有害的食品,并向消费者公布维权方法与维权方式,在提高消费者的责任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同时,让消费者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的监督工作中,遇到食品安全问题后可以采取合理的手段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以及保护自身的生命健康。最后,政府主管部门需要食品安全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查处,做到违法必究和执法必严,并与广大媒体进行沟通,将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曝光,在保证消费者知情权的基础上,引导消费者正确看待与处理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从而保障社会舆论导向的正确性。
2.2 注重更新检测设备与技术
首先,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增加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资金投入,帮助其及时更新检测设备与合理配置检测的精密仪器,充实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力量,加快对检测设备与检测手段的完善步伐,增加食品安全检测的项目,逐步实现食品安全检测设备的标准化、速测化与便携化。其次,食品安全监测机构需要加大检测技术的研发力度,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水平,掌握食品中添加剂、农药、违禁化学品、植物冰原与生物毒素的快速检测技术,如气相色谱,液相色谱,质谱,现代生物学等检测技术,保证食品安全检测的质量。最后,食品安全检测机构需要引进高素质的检验人才,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薪酬待遇,提高检测队伍的整体水平与食品检测质量。同时,检测结构需要对现有的技术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鼓励其自学或者以半脱产方式到高校深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与专业检测水平,更好地胜任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保证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2.3 健全食品安全的检测标准
首先,原来实施的《食品安全法》已经无法完全解决食品安全检测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政府需要对其中的内容进行完善。例如2014年5月通过的《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中修订了如下内容:加大对食品安全中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重视婴幼儿的配方食品安全;对食品电子商务平台的销售行为进行规范;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方式进行创新等。国家通过一系列的修订措施,对食品安全的标准体系进行了完善,确保食品安全处于全程监控中。其次,政府主管部门需要统一食品安全的检测标准。在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中,卫生、检疫检验、工商、食品监督和农业等各部门需要做好沟通工作,对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与行业标准进行确认与统一,消除其中存在的矛盾、重复和交叉等问题,使执法部门在工作中不会陷入到标准不一的困境中。最后,政府主管部门需要注重农产品认证体系的建设工作,如HACCP体系认证和GMP体系认证等,将无公害的农产品、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等认证工作纳入到规范化与法制化的轨道中,并从法律层面明确认证的地位,保障合法企业的正当权益与经济利益,让消费者可以通过认证标识采购安全食品。
2.4 引进第三方食品安全检测机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的“裁判”和“运动员”的职能分离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政府主管部门需要适当放开食品安全的检测范围与权限,让第三方的检测机构参与到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由于第三方的检测机构可以采取多种经营方式与市场化经营手段,依据市场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食品安全检测项目与检测范围,有着高效、专业和独立等方面的优势,所以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将会承担重任。同时,为了保证第三方的检测机构在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做到公平客观,以及检测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政府主管部门也需要加大对第三方检测机构的监管力度,促进其健康发展。
结语
总之,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其重要性毋庸置疑。政府监管部门只有正视食品安全检测的现状,并做好增强企业与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注重更新检测设备与技术、完善食品安全的检测标准和引进第三方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等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为社会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进一步推动食品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在.食品安全检测现状与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14(11):62-65.
[2]吴明.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现状和发展探究[J].北京农业,2015(9):280.
[3]李春飞.食品安全检测现状及对策分析[J].食品安全导刊,2015(18):62.
[4]廖新艳,赵龙.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究[J].科技视界,2015(25):323+331.
篇4
关键词 食品安全;食品检测;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T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5-0081-02
0引言
食品检测与分析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大,既包括各种食品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检测与分析,也包括各种食品添加剂、食品佐料、辅料的检测和分析,食品所具有的特点是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因此对不同食品进行检测的目的与要求也不完全一样,本文将对目前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做综合性论述,希望对读者会有所帮助。
1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分类
目前,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技术大体有以下几种:
1)仪器检测法;
2)化学分析检测法;
3)免疫分析检测法;
4)定性、定量、在线监测检测法。
本文主要对仪器检测与免疫分析检测法做简单介绍。
2 仪器法检测流程及细则
下图1为仪器方法的检测流程:
仪器检测法中,最为核心的步骤就是样品的采集,所谓样品采集就是在大量的需要检测的食品中,有针对性的选取特定量的具有代表意义的食品作为分析检测的样品,进行检测。
在进行样品采集时,要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实时性, 同时,样品采集应遵守以下几点细则:
1)采集的样品要均匀、有代表性,能反映全部被检食品的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
2)采样方法要与分析目的一致;
3)采样过程必须要保证样品自身具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样品水分、气味等组成成分的消散;
4)防止带入杂质或污染;
5)采样方法要尽量简单,处理装置尺寸适当。
3仪器检测技术类别
1)色谱检测技术;包括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
2)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技术;包括气相色谱—质谱、气相色谱—串联质谱、高效液相色谱—质谱、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毛细管电泳—质谱;
3)痕量无机物定量检测技术;包括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4)无机元素形态分析检测技术;包括气相色谱或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
3.1气相色谱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目前气相色谱检测技术被主要应用于:
1)反式脂肪酸的检测;
2)苯,氯苯,氯酚类的检测;
3)有机氯农药的检测;
4)有机磷农药的检测;
5)食品添加剂的检测;
6)食品包装物中挥发物的检测;
7)食品中香精、香料的检测。
3.2气相色谱与质谱的联用分析
气相色谱分离与质谱定性定量结合可进行如下分析:
1)对食品中残留物尤其是农药残余进行分析;
2)对未知物分析;准确测定未知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
3.3高效液相色谱仪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仪可分离热不稳定和非挥发性的、离解的和非离解的以及各种分子量范围的物质,其可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苏丹红、三聚氰胺、合成色素、生物毒素、敌敌畏、双酚A 等物质及其所含量。
3.4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的联用分析
1)适用于高沸点、大分子、强极性和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分析检测;
2)适用于复杂基质样品,特别是食品、生物样品中的农兽药残留的定性定量分析检测;
3)适用于多组分分析检测。
3.5高效毛细管电泳色谱检测技术
电泳技术和现代微柱分离相结合的分析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高分辨率,高速度,样品用量少,成本低;
2)非常适合水溶性或醇溶性成分的多组分分离分析。
高效毛细管电泳色谱检测技术目前在食品功能成分的分析和添加剂的检测上有广泛的应用。
3.6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技术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当时建立了第一台将等离子体与四级质谱仪相连接的分析检测仪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所具有的主要特点有:
1)灵敏度高,一般检出限可达ppb级;2)线性范围宽,一般浓度范围跨越五个数量级;3)选择性高,元素之间测定相互干扰少;4)操作快速,并能进行多元素分析;5)有同位素信息;6)在一定质量数范围内, 仪器能提供稳定均匀的响应。
3.7快速检测技术
快速检测技术也是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体系中的一种,免疫检测是快速检测技术中最主要的方式,目前免疫检测已经是食品安全监管中主要应用的技术,在未来,便携式、高集成度的快速检测装备是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发的重中之重,以芯片技术为代表的新型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并将会引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体系。
3.8免疫分析检测技术
免疫分析检测技术的特点是:
1)特异性强、灵敏度高;2)方便快捷、分析容量大、检测成本低;3)可提供系列化的产品以及技术,产品可以商业化;4)选择性及抗干扰能力强、响应快;5)实时监测到表面的抗原、抗体反应。
疫分析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
1)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检测;2)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3)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4)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4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食品质量问题的逐渐突出,人们越来越关心食品的安全问题,社会相关检测与管理部门也日渐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各种安全检测设备与技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与更新,先进,精确的仪器设备也极大的提高了食品安全检测的效率,是人们百姓受益匪浅,至少可以放心的食用通过检测的安全的食品。目前,大部分食品农药残留的检测都是通过选择性的检测器,如电子俘获检测器、氮磷检测器、火焰光度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等,在未来,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免疫学技术、蛋白质技术、农药残存检测技术等各种技术将会得到越来越深入的发展与运用。
5结论
食品安全关系到民计民生,牵涉着黎民百姓的身心健康,因此我国政府已把食品安全问题的地位等同于国家安全的地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肩负着保卫国家安全的重任,必须要给予大力的研究与发展,以确保国家与人们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董亚萍.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5).
[2]张素霞.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09(5).
篇5
关键词:食品检测 实验室 检测
中图分类号:TS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3(b)-0230-01
1 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检测现状及政策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食品检测工作有了较大的提高,无论在硬件上还是在人才队伍建设上都取得了显著进步。硬件方面由于国家大幅度增加了食品安全方面的投入,不仅将食品检测实验室的规模加大了,而且实验室环境得到了很大的优化,实验室布局趋于合理化,诸如液相色谱-质谱仪、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等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检测仪器投入使用,增强了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全面性和精确度。硬件的加强,促进了检测工作的快速和准确,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打下了基础,使得检测结果具有权威性。
我国针对食品安全制定有《食品安全法》,这是全面规范我国食品安全生产的根本大法,我国的食品检测实验室通过了国家规定的食品检测规范,检测手段更加规范,检测结果更加权威,国家规定检测实验室“检测要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来展开工作,依据国家食品安全标准和规范检验食品,在科学的规范下,遵守食品检测人员道德要求,为社会出具客观、公正的检测数据和检测结论,坚决杜绝造假检测报告”。食品检测实验室要进行检测报告负责制,要有检验人的签字,确保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
2 我国食品检测实验室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2.1 食品采样的制备问题
开展食品检验工作对食品进行采样是一个必须做的工作,这是进行食品检测工作的第一个步骤。我们通常称这个过程为“采样”,对食品进行一定代表性样品的抽取就是采样。不论什么食品,自身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了获取均匀一致的样品,进行样品的制备成为一个必要工作,通过各种样品的混合,得到均匀一致的样品,这样就可以对样品进行检测,从而得出相对准确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进行采样制备是获取食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先决工作,样品不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制备,后续的检验过程再细致,设备再先进,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也是不现实的,也极易导致错误的检测结论。当前,很多的食品检测实验室不能正确认识采样制备工作的重要性,对样品的采样还用各自制备的老办法,然后再进行样品的后续处理,这是一种不科学的做法,对于样品的均匀性和检测结果都不能保障。
食品安全检测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我们可以将样品的采样制备作为一门学科对待,必须专人负责,尽可能地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误差,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因此进行采样制备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2.1.1 选择有代表性的采样方法
通常,进行随机采样是食品采样的普遍做法。由于食品都有各自的包装类型和状态,利用不同的容器和采样工具进行采样工作非常关键。采样时要确保容器洁净、无异味和干燥,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且质量必须得到保证。一旦采集好样品,要立即到实验室进行相关检测工作,不能立即检测的要做好样品的温度和湿度等控制,保证样品不受到影响。
2.1.2 均匀的缩分操作制备
在进行食品检测分析时,通常样品的量不大,仅仅不过几十克,这些样品种类繁多,既有液体的也有固体的,例如像一些糕点类食品,在进行检测时不可能全部进行检验,所以对样品进行相应的分割后再进行均匀处理,得到一个扁平的圆形,进行四等分后取出对应的两个四分之一再进行缩分处理,然后再取出对应当四分之一后,放在各自的密闭样品容器里等待检测工作的开展。
2.1.3 低温、冷冻条件下的保存样品
很多的样品在采集后,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马上进行检验分析,因此,考虑样品的保存方法是必要的,确保其在检测过程不发生质量变化。通常情况下,要将采样制备的样品先放入专用的密闭样品容器里,这样可以有效应对样品水分挥发和吸收额外水分,而且也不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且一些容易受到温度和光照作用的样品,必须在低温和冷冻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保存,这样就能防止样品中的微生物和酶作用于样品。
2.1.4 保证样品存放的容器洁净无污染
保存样品的容器要保持干燥、无污染,确保容器经过处理后,不会使样品发生化学、物理及生物性质的变化,确保样品与原食品品质一致。假如对食品中的金属元素进行测量,容器中的金属元素可能混入样品中,所以在进行相关检测时,考虑容器中的元素影响也是必须的,进行相关测定工作也是必要的。
2.2 食品检测方法要有规范化程序,制定相关指导书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证要有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利用合理的程序和方法开展相关检测工作,必须依据相应的作业指导文件。开展食品检测工作,不同的食品具有不同无机物和有机物的组成,存在的差异很大,必须根据当前我国的GB/T5009系列标准来执行相关指标的检测。通过长期的实验检验实践,这个标准对很多的食品类型进行检测时需要完善的地方还很多,没有经验或者刚刚参加工作的检测人员依据此标准很难得出一个准确的检测结果。
例如在食品检测中对脂肪类的检测依据GB/T5009.6《食品中脂肪的测定》的相关规范开展检测工作,该标准对于脂肪的检测有酸水解法和索氏抽取法两种方法,这对于食品种类繁多,各具特色的性质,根据标准可以对样品进行准确的检测,操作必须严格按照实验室制定的作业指导为依据开展检测工作。然而,实验室的GB/T5009.6标准在制定指导书时还要特别注意做好食品样品干燥程序的制定;样品容器的选取要依据相关规范;无水乙醚及石油醚必须保证无水化;在处理过程中保证不含过氧化物等问题,这对于加强食品检测实验室的检测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3 结语
食品安全是国家当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确保食品检测工作的准确对于食品安全意义重大,提高当前食品检测实验室检测水平,对于实现食品安全监督工作是一个基础性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问题;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方法。承德市2014至2106年食品检验合格情况统计。食品抽样方法依据《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1号)进行样品批次抽样检查。按着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中的检验方法进行检验。严格遵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应当采用食品安全标准等规定的检验项目和检验方法。1.2人员培训和问卷调查。2014-2016年对食品安全执法人员采取年度培训制度,由食品药品监督稽查局组织每年举办承德市食品卫生监督员培训班1期,对监督员进行全面培训;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在从业人员办理从业人员健康证时,利用视频资料、发放宣传手册,食品安全标准知识手册,现场答题合格者发从业人员健康证等方式进行培训;制定食品安全标准调查问卷,对食品安全监督执法人员和从业人进行问卷调查,35个选题,考评100分制,了解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标准知晓率。1.3统计学方法。本研究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数据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014-2016年承德市食品安全样检验结果
2.13年间食品抽检样品合格情况。3年间承德市共抽检样品合计为5397份,合格率为91.6%,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调查发现检测过程中存在检验报告结果年底没有出来,出来时已经跨年度;有些不合格产品如果公告,对企业会造成不良影响等问题。2.22014-2016年食品安全法相关知识培训效果。3年间食品监管员对食品安全法相关知识培训效果,经过培训的食品监督执法人员调查问卷得分合格率为98.0%,未培训人员合格率为2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接受培训的食品安全法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问卷得分合格率78.8%,未接受培训的接受培训的合格率为12.0%,经过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3讨论
3.1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机制建设。食品安全标准是食品检测的基础文件,而监管部门则是这一职能实现的载体,两者缺一不可。加强人员、设施、经费的投入是落实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3年间食品安全抽检信息表明,食品达标率基本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但承德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投入不足,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食品检验需求;食品安全检测制度仍需进一步完善;需要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检验机构建设,配备先进的检测设备和快速检验设施。监管部门要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检测机制。3.2加强宣传培训。食品安全标准相关知识问卷调查表明,培训是提高食品安全标准知识知晓率的有效途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该加强食品安全标准的宣传贯彻与培训工作,要组织监管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和考核,培训考试成绩与人员奖惩挂钩;要采取媒体宣传、社会宣传、专业宣传等多种形式组织食品生产企业的工作者、质量检查人员等进行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宣传贯彻与培训。使企业可以更好的掌握食品安全标准的要求,在准确理解以后可以有效使用。3.3加强食品监督抽检信息的管理和使用。准确适用标准,当国家食品安全标准与企业标准发生冲突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选择适用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来判断这一食品是否合格。食品安全标准具有技术性法规的属性,是有效开展食品安全监管的基础和技术保障,将食品检验信息纳入信息库统一管理,可以节省资源,发挥其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艳海 辛明霞 赵丽霞 封燚 单位:河北省承德市食品药品稽查局 河北省承德市中心医院营养科
参考文献
[1]杜敏.食品卫生标准在卫生监督管理应用中的问题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31):22-24.
篇7
【关键词】食品检验检测;现状及问题;完善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5.74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5-2988-02食品检验检测是依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对食品的质量、卫生安全进行检验检测,系统评价食品的安全及卫生质量水平,对稳定食品市场监督、促进食品贸易、改进食品生产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的安全问题一直是国民关注的焦点,也是国家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
1食品检验检测的重要价值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繁曝光,比如苏丹红辣椒、三聚氰胺奶粉、工业明胶、硫磺大米等食品安全事件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深度热议,食品安全问题一度成为重大民生问题。当前我国经济贸易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食品出口安全问题关乎国家贸易经济,食品检验检测是监督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为国家经济和人民生命安全起到保障的作用,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因此,建立完善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严格监督食品安全生产、安全流通、安全食用,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广大食品消费者的利益,实现国家经济稳定发展。
2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现状及存在问题
2.1食品行业迅速发展,体系建设不完善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食品行业呈现多元化发展,各种新加工食品层出不穷,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更新和完善的速度远远不及食品行业的发展,检验检测体系涉及食品产业范围不全面,导致各种新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发生,危害范围越来越广,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极大的损失。此外,当前食品检测体系侧重对最终出厂成品的检测,忽视对食品加工原材料、中间产品、市场流通及食品消费过程的安全检测,极易造成过程环节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可见现有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已经不能有效的满足当前食品安全检验的要求,不利于食品安全生产的监督。
2.2检测标准制定不健全,检测实施缺乏科学依据在2000年以前,我国对食品制定了食品工业国家标准1070项、食品工业行业标准1164项、食品进出口标准578项,形成我国食品生产标准的主要依据[2]。但对于大部分的食品缺乏明确是国家或地方标准,不利于地方食品的管理、监督、检验,造成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极大困扰,加大食品检验检测标准贯彻化实施的难度。
2.3我国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水平总体落后,技术发展不平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食品检验检测技术水平也获得很大的提高,但是当前我国食品检测技术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经济发达地区掌握先进技术,经济落后或偏远地区技术革新速度慢,检验设备老旧,设备不完善,技术水平与发达地区相差甚远,无法满足当前丰富的食品市场安全检测需求,不利于国家检验检测整体水平的提高。检验技术落后不仅表现在检测设备落后,同时也表现在检验方法的传统、单一,比如筛选技术不成熟、速测法灵敏度不高、检验结果准确性差等方面,极大的限制了食品检测更新。
3建立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有效措施
3.1依据食品行业发展需要,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当前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呈现“重尾轻头”的现象,对于食品加工源头和过程中间产品缺乏有效的监督,未形成食品加工全过程的监督体系,极易造成过程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改革食品检验检测制度,开放竞争式食品检测市场,大力引进民间资本的投入,介入民间检验检测机构,刺激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完善和改革形成食品加工从原材料到消费者食用全过程的监督体系,扩大食品监督涉及面,建立完善的科学合理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3.2健全各级检测标准,促进食品检测有效实施国家或地方各级相关部门应当依据行业的发展趋势,制定和完善各类食品的检验标准,为食品检验检测实施提供有效的依据,促使企业食品加工的自觉按照标准进行监控,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可以通过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成功经验,充分融合先进检测技术,充分考虑食品行业的发展需求,以食品安全为主导,研究或制定符合我国、地方实际情况的食品标准,促进食品加工行业安全稳定发展。此外国家应当加强重点影响食品安全因素的检测标准,比如农药、兽药、食品添加剂、生物化肥等,建立严格的检测标准,强化食品加工源头的监督工作,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效率[3]。
3.3创新食品检测技术,提高专业人员素质对于经济技术比较落后的地区,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加大扶持力度,引进国内外先进检测技术,并有选择性研制部分先进的检测方法,加快食品检测技术朝高端、精准、创新、先进的方向发展,全面提高食品检测技术。同时政府相关部门或检测机构应当加强检验人员专业素质的学习和培训,包括食品加工行业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法律等,并制定相关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规范食品检验检测行为,确保食品检验检测的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全面提高检验人员专业能力。此外国家还应当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借鉴发达国家相关食品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行业法律法规,规范我国食品检测标准,促使我国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快速发展。
总之,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是监督食品安全生产的必要手段,对保障我国食品安全供给,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应当借鉴国际先进检测技术,加强各级食品检测标准的制定,创新检测技术,形成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对于减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周园园.对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科海故事博览,2010,9(10):121-122.
篇8
关键词:食品检验检测 加强 现状
前言: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对食品安全方面的监测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国家进出口食品贸易有着积极的意义。然而食品安全检测体系的多头化、检测体系的不完善、检测标准的混乱已严重制约了食品安全监管效力的发挥。
1.我国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
(1)食品检验检测制度不够完善
当前, 由于政府承担了制定检验监管食品质量的职能多,部门分头管理,从而导致检验监管缺位, 陷入了监管定位模糊的困境。目前, 我国涉及到食品安全监管的政府部门有农业、卫生、食品、质量监督、工商、环保等多个部门, 各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信息交流, 协调联动性不强, 出现问题时相互推诿, 形成了一种大家都监管,但大家都管不好的情况。
(2)食品检测的方法不如意
就食品监管来说,对食品的控制监测可谓说是贯穿了从播种收获到制成食品整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很严格且有效的,但并不是相当完善,因为国家对于食品监测体系相关方面的投入有限。在实际的检测工作中,传统式、突击式以及运动式的抽查比较普遍,这也致使监管监测工作不能达到全程化、日常化以及系统化,最终难以杜绝有害食品在生产销售领域的流通。而且食品检测方式存在差异性,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标准,使各个地区食品监测出现疏漏,使食品安全存在潜在危害。
(3)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差强人意
目前由于受到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的限制,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例如苏丹红、三氯氰胺等事件,不仅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更严重挑战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水平。特别是一些地区资源匮乏,相关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的建设仍然比较滞后,基层综合性的食品检测机构十分缺乏, 食品监管的重点大都放在了放在最终产品的出厂监督环节,而对相关产品的过程控制不够重视。只在最后出厂时有大型企业进行最后的监测,单丝这种检测效果力度可以说是微小的,会出现严重失误的。
具体来说,目前我国食品检测技术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多残留检测方法较少、快速检测方法开发利用率低下、检测技术手段单一、待检测样品检测前处理方法落后、检测方法不适用于现代食品安全生产标准、检测项目不完善等等,严重降低了我国食品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实效性,造成食品检测方面不到位。
(4)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力量薄弱
目前出现了两极分化严重。省级、地市级检测机构设施先进,技术能力强,检测效率和水平较高,而县级检测机构设备老化,专业人才匮乏,直接导致开展的检测项目少,范围窄,检测水平低,检测的结果只能作为参考数据,缺乏法定性和权威性。有的检验检测机构人员较少,相关经费不足, 严重制约了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监管的范围与技术方法的推广虽然, 我国对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的投入逐年增加, 但缺乏对一些重要食源性危害的检测技术。如食品的农药残留分析技术方法的推广难以满足目前食品质量安全的技术需求。一些县级及其以下检验监管部门无能力购置必要的检测仪器和设施, 使检验监管工作流于形式, 检测能力差、检验周期过长、检验检测不准的情况时有发生。
(5)重视程度不够。
检验检测工作的强度较大,一个样品的检验检测流程比较长,前期准备工作比较繁杂。管理部门对检验检测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就不能真正认识到检验检测工作对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这样容易打消检验人员的工作热情,致使人浮于事,不利于检验检测工作的开展和进一步发展。
(6)检测机构对于检测方式,结果选取不同
由于国家法律对于食品检测结果的认定没有统一的标准,致使各地区对食品安全的认定有了不同的选取而导致对食品安全的认定结构出现差异性,部委认定和行业主观认定并存,重复的而检测认定给检测实验室带来了负担,不利于认定工作的开展,而且为“有心人士”创造了条件,成为食品安全又一隐患。
2.如何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1)增加检测投入
提高检测水平和能力的关键在于加大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的投入,完善设施建设,引进专业人才,特别是注重加大对县一级的基层检验检测机构的投入,改善基层检测机构的各项硬件和软件设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2)改善对食品的检验检测
由于食品的检测方法存在不合理,所以我们须加强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改革,从传统式的抽查,突击查,运动查这种闭路式的检查方式改革为现在开放式、竞争式、并且对责任负责式的检测市场进行重点投入。逐步消除行业垄断和壁垒现象,加快民营性质的食品检测机构的力量注入,将食品检测工作引入到规范的市场竞争模式当中。
民营性质的食品检测机构的存在,不仅可以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设立有力的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屏障,更可以为我国政府的食品检测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促进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准确性和实效性的提高,有竞争就有发展,民营与国营共存的经营模式将会使食品检验检测体系进入另一个。
(3)提高检验技术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自我检验检测对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基础力量,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加强企业自身食品安全检验室建设;积极培训企业员工,提高人员素质,通过一系列措施,确保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储运等各个环节不出差错,尽最大可能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无论是源头管理、市场准入、产品
抽检等都要有相应的检验技术。当前,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也对质检机构的检验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挑战, 对质检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新形势下的食品质量检验工作, 质检机构一
方面要加强硬件建设, 不断充实新的检验设备、先进的检验手段, 另一方面还要配备高素质的专业检验人员, 为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监督寻找到最直接的保障。
(4)统一检验标准
我们知道,由于检验认定标准的不统一,使监测环节出现纰漏,造成检测室和检测人员的双重压力,因此健全检验标准迫不及待。我们可以结合我国食品行业监测体系的特点,借鉴国际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加强食品检验检测先进技术、方法、标准的研究。积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检测技术。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资质认定,明确准入条件、法则等。除法律明文规定外,不再将检验检测机构的资产性质、部门隶属关系等作为检验检测市场准入的前提条件。建立国家级的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管理制度,开展食品检验检测能力验证活动。
(5)检测资源和检测信息共享
在有效控制和合理解决检测机构重复建设的同时,国家应加紧构建国务院各部门间检测信息沟通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互联互通。其
快捷有效的方法是整合当前各部门的检测信息和资源数据库,形成国家统一的、全面的食品检测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并通过对信息的电子化、网络化加工,实现检测活动的电子监管,再辅以科学合理的信息机制,可保证信息及时准确的传递和共享。
结语
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存在的问题之多,让我们看到,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的完善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广大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步步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顺应经济发展,顺应市场要求,最大限度地健全中国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把好百姓生活的第一关。
参考文献
篇9
“民以食为天”粮油食品安全问题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着经济健康发展、关系着国家安定和社会发展与稳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整个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日趋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厂家商家诚信不到位、老百姓自我保护意识不到位、监管部门监督不到位、总体处罚不到位等。然而,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粮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不到位,致使粮油食品在源头上出现问题,而气相色谱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所谓的气相色谱法是色谱法中最广泛使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它是利用惰性气体的颜色变化为原理,通过将惰性气体加载样品后样品带入气相色谱仪进行分析,再利用气相色谱仪对气体或液体样品比照色谱进行结果分析,从而得出相关含量信息的一种技术手段,这种检验方法在粮油食品安全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气相色谱技术的优点
(一)高选择性。可对恒沸混合物、沸点相近的物质进行快速的分离和分析;能够分离分析性质极为相近的物质,如氢的同位素、有机结构的同分异构体等;对顺式与反式异构体,邻、间、对位异构体,旋光异构体等进行分离与分析。
(二)分析速度快。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同时分离和检测多种混合物。例如只需要两个小时就可以将汽油这种复杂的构成物分离出至少200个色谱峰,而对于一般的成分组成简单的样品分析,可保证在20分种内完成、空心毛细管柱一次可以分析轻油中的200个组分。
(三)样品用量少,检测灵敏度高。利用气相色谱方法可以采用最少的样本,达到最好的检测效果。例如气体样品用量1毫升,液体样品用量0.1微升,固体样品用量几微克就可以完成检测所需检测要求。由于使用了高灵敏度的检测器,检测浓度可达到ppt级,能检测出含量在百万分之十几至十亿分之几的杂质,实现了少量样品,精确检测的特点。
(四)应用范围广。在一千万个化合物中,大约有20%的物质可以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气象色谱分析法常用于分析各种气体和易挥发的有机物质,有时也用于分析高沸点物质和固体样品。在石油工业、高分子检测、纳米技术、环境保护、临床化学等方面应用广泛。
二、气相色谱技术在粮油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广泛应用
根据被检测物质结构结和存在位置的不同,气相色谱技术在粮油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食用油中脂肪酸成分的分析、食用油的浸油溶剂残留检测分析、农药残留检测分析、食品贮藏过程产生毒素的测定、食用植物油中抗氧化剂的测定、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测定等。
(一)食用油中脂肪酸成分的分析。采用GC/FID法能够完成对食用植物油中的30多种脂肪酸的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的任务,植物食用油中含有的芥酸如果超标,就会对人体的营养状况产生不良影响、抑制生长并引起甲状腺肥大等副作用。利用GC/FID检测能够很好的将各种脂肪酸进行分离,并精确检测。
(二)食用油中溶剂残留量检测分析。按照我国关于食用浸出植物油的卫生指标,浸出食用油的溶剂残留量要小于50mg/kg。溶剂残留物对于人体的危害很大,长期接触超标的溶剂残留不仅会损伤皮肤屏障功能,造成呼吸中枢麻痹,而且还会损害周围神经和造血功能,严重的会导致死亡等后果。因此,控制食用油生产过程中的浸出原油和成品油中的溶剂残留量,对改进食用油生产环节的改进和食用油质量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对食用油进行残留检测时,一般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用这种方法进行测定具有效果好,分析时间短和检出限低的特点,在实践中被广泛运用。
(三)粮食农药残留的检测分析。近年来绿色粮食食品以其低污染、标准化生产和加工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然而,真正的绿色食品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粮食产品依然存在农药残留问题。农药残留对人们的健康构成极大的威胁,快速、灵敏、实用的农药残留分析技术的研究和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气相色谱技术在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中的核心是在样品提取液中加入除水剂和净化剂,以除去多余的水分和杂质,净化液经离心后直接进行分析。目前, 可采用GC/NPD气相色谱检测有机磷和有机氮农药残留;可采用GC/ECD气相色谱检测有机氯农药残留;有机磷和有机硫农药残留等的检测可采用GC/FPD气相色谱法。
(四)食品贮藏过程产生毒素的测定。在淀粉类、谷类、豆类、坚果类和土豆类食品等得贮藏过程中会产生化学变化,生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粮食储存过程中也会出现真菌生长,造成食品的腐败变质现象,同时由于部分霉菌产生的霉菌毒素,具有较强的毒性和耐热性。这时,就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测定:首先充分洗涤溶解残留物后,倒入10mL离心管中, 静置或离心分层后,下层液经0.45m微孔滤膜过滤后, 按色谱条件进行测定,按照标准进行比对后,获得贮藏物的霉菌含量测定。
(五)食用植物油中抗氧化剂含量的测定。油脂在贮存时受氧气、水、光、热和微生物的影响,会逐渐水解和氧化变质,生成醛、酮、醇、碳氢化物、环氧化物及酸之类的低分子物质,也有可能经聚合作用生成深色、有毒的聚合物,同时还会促使色素、香味物质和维生素氧化,生成的这些杂质不仅将影响油脂的质量,而且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油脂中加入的抗氧化剂能够有效阻碍氧化反应的进行,达到阻止或延缓油脂氧化,,从而提高油脂的稳定性,延长油脂的贮存时间的目的。但是,就经常使用的丁基羟基茴香醚(BHA) 、二丁基羟基甲苯(B HT) 和叔丁基对苯二酚( TB HQ) 等集中氧化剂来说,他们对人体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在含量超标的情况下,毒性会加倍,所以研究食用油中的抗氧化剂含量就显得非常重要。用乙醇提取食用植物油中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羟基甲酚(BHT)、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等3种抗氧化剂,考证气相测定条件。结果在色谱柱,HP-525m×0.32mm×0.17μm柱温160%,进样口、检测器温度250℃,柱流量:2.0mL/min。BHA、BHT、TBHQ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检出限在0.041-1.22μg/mL之间,相对标准差小于4.8%。回收率在89.5%~104.2%之间。结论操作方便、快速、准确度高。能实现多种抗氧化剂的同时测定。
(六)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的测定
过氧化苯甲酰(Benzoylperoxide)简称BPO,作为面粉改良剂对面粉有着显著的增白作用在酸性条件下用碘化钾还原过氧化苯甲酰为苯甲酸,经有机溶剂提取后在5%(m/m)DEGS+1%(m/m)H3PO4固定液的60―80目Chromosorb W AW玻璃柱上分离,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建立了气相色谱分析过氧化苯甲酰的新方法。检出限为6.0×10^-4g/kg。该法用于样品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四、结束语
气相色谱技术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随着相关领域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和耐高温的极性高效开管柱和灵敏度高的检测器的研制,色谱分析平台对于研究色谱定性和定量分析规律,进一步提高检测精度和缩短检测时间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后,气相色谱检测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粮油食品的安全检测,更会在医药、环保、石化、精细化工等诸多领域的质量监督与检测都大有可为,气相色谱技术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谭庆斌,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28)
〔2〕林景雪,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及进展.化学分析计量.2008(6)
〔3〕范怡君,浅析气相色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今日科苑. 2010(12)
篇10
中图分类号:F426.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9-0001-03
1.引言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食品的自然生产方式在不断地减少。目前,大规模的工业化制造食品充斥着我国的市场,使得我国的食品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是目前,国内对于食品安全方面虽然投入了很多精力,但是对于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我国仍然还有许多事情要做。食品安全科技创新方面的研究对于我国的食品安全领域具有重大的意义。只有保障了一国食品之安全,才能够使得我国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2.中国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体制发展现状
2.1中国食品安全科技创新机构分析
中国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促使了中国在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体制发展上的关注和对于发展力度投入的加大。目前来说,中国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体制发展的现状还是比较令人担忧的。
中国食品安全体制在整个的发展历程中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从卫生部门统一主管食品安全阶段到食品安全多部门共同主管体制阶段以及现在的一个部门协调、多个部门具体监管阶段。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体制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以前由单一的部门统管到现在由多部门有针对性的监管,体制上的进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一些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中国食品安全体制中也存在着分工不明确、监管和督查部门管理混乱的情况。对比与美国,其现阶段的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体制在世界上都有着优越于其他国家的优势。美国的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体制最大的优点是:各个部门之间分工明确、多部门之间职责清楚。美国联邦及各州政府具有食品安全管理职能的机构有二十个之多,但是各个机构之间所负责的方向明确,职能清楚。在处理和预防以及监管上,都有着很强的执行力度。而中国在这方面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发展。
中国食品安全科技创新机构主要有以下几个:
2.1.1各个科研院所
科研院所在中国食品安全科技创新领域占着极大的比重。中国的食品安全科研院所往往都有着明确的研究方向和任务。在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中,有着一定水平,并且也有着一定数目的高水平研究人员。同时也具有有开展研究工作的基本条件。可以长期有组织地从事研究与开发某一类的研究课题。这些机构,大多都有政府在人员和资金上的支持。科研设备上也有着一定的优势。
2.1.2各级高校
中国的各级高校除了在教育上有着突出贡献之外,在科研创新上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很多高校都有国家级的实验室,并且这些实验室每年都有较为先进的科技创新成果。各级高校有着充足的人才储备,往往通过吸纳社会资金支持,在科技创新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
2.1.3各级监管机构
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主要由政府某些部门担任。在食品监管方面采用分段管理的模式。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监管食品生产环节,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督食品流通环节,由食品药品监管局监督食堂、餐饮消费环节。此外,各级政府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综合协调各部门。
2.1.4食品生产企业
食品生产企业在整个食品安全体系内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食品生产企业的经营和变动必须符合相关的国家规定,在质量安全体制中处于主体地位,因此建立企业的管理制度对中国食品安全体制至关重要。
2.2中国食品安全科技创新情况分析
说道食品安全科技创新,就不得不说一下有关食品安全专利的注册情况,下图显示了世界范围内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专利申请量的地区分布情况
由上图可以看出,美国和日本在食品安全监测领域所拥有的专利申请量最大,同时这两个国家的技术最为成熟;国际上每个国家以及总体上的申请数量较大,这就表示了一个道理,即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国际认证方面具有一定的产业价值;同时,另一方面中国专利申请量的数额也比较多,表示了中国政府对于食品安全检测这一块其实是十分看重的。
在食品安全监测技术上的专利申请数他国家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但是,美国或者日本对于食品安全科技创新的体制上是与中国不同的。中国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大部分是国家的研究机构,每年有着固定的经费支撑。所面临的社会压力以及需求是很小的,所以这导致了在技术上的落后和不进取。美国以及日本的食品安全检测机构大部分是公司式的企业,为了盈利以及配合社会需要,在技术以及监管体制上是在不断创新和改进的。
中国每年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上的专利申请数量是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的,虽然我国的食品安全科技创新体制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但是,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于此方面的关注,出台了一系列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和鼓励政策,推动了国内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我国技术人员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更加注重对科研成果的专利保护,近些年来,我国的专利申请量的势头一直良好,也就是说一直在增长。
3.中国食品安全科技体制创新对策分析
3.1建立统一和明确的食品安全体制以改变分段式管理
从上文分析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现状来看,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主要采用的是分段式的体制形势,而从美国,日本,韩国等相关的发达国家来看,其相同点都是拥有较为完整和统一调控的监管体制,并且通过立法使其具有强制力,因此,必须首先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3.2建立和完善权责明确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第一,探索多种管理模式,使“品种”管理和“划段”管理相结合,做好信息沟通和共享,明确边界和衔接的方法方式,避免职能上的交叉。
第二,加大对执法部门的监督力度,老话说得好,法律不是制定出来的,而是执行出来的,我国的食品监管体系采取平级部门的模式,是权责无法明确,责任和义务落实不到位,即使再严密和再完善的法律,都不能发挥它的作用,只有各级政府明确职责,才能保证体系发挥它的强大作用。日本和韩国都对政府部门的权责划分明确,才会是食品监管体系不断完善与进步。
第三,充分发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和过程中的领导作用,从日本经验的发展来看,日本安全委员会在食品质量监管中就发挥了主导和领头羊的作用,集权和分权的结合使各部门以及内阁政府都发挥了其本身的相关职能,因此,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应当在实际工作中更加有效地协调食品安全管理的相关部门,改变目前相关行政部门协调不力,各自为政,执法软弱,重复管理的局面。
3.3逐步完善食品安全信用体制
我国食品安全信用体制不健全才会导致各种假冒伪劣现象层出不穷,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同时也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和无形资产。信用不仅仅是个人和企业的行为,也要政府在信用体系方面加大建设力度,通过法律约束和道德约束相结合,塑造公平的市场氛围。
3.4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网络体制
通过对美国,日本,韩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信息的透明度和公开度是其中的重要特点,在我国,目前的信息现状却令人担忧,不仅不同部门的信息不一致,甚至同一部门的信息也会出现差错,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的食品安全信息大多是各部门自行公布的,因此,尽快建立协调统一的食品安全信息获取,检测,通报和的网络运行体制,是保证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之一。
4.结语
从近些年的重大安全事故我们可以看到,对食品安全的逐步重视是在付出了无比沉重的生命安全与社会成本代价之后才得来的,作为消费者,我们所希望的就是可以安安心心的使用各类食品,而不会陷入到“停杯投箸不能食”的惶恐中。法制的健全是食品安全卫生的保障,国家只有不断健全法律,群众热情参与监管,食品安全问题才能得到有效地遏制。
参考文献:
[1]李怀.中国食品安全规制机制的构建与探索[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
[2]程青.我国食品安全规制体系研究[J].经济与管理科学辑.2011(S1).
[3]刘畅,赵心锐.论我国食品安全的经济性规制[J].理论探讨.2012(5).
[4]滕月.美国食品安全规制风险分析的启示[J].经济纵横.2009(1).
[5]时洪洋,廖卫东.食品安全规制的制度变迁以日本为例[J].全球视野.2009(1).
[6]刘畅.日本食品安全规制研究.吉林大学[D].2010.
[7]薛庆根,褚保金.美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2006(3).
[8]滕月.食品安全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
[9]张峰.借鉴与启示:对发达国家食品安全规制模式的考察[J].天府新论.2012(2).
基金项目:天津科委战略规划项目“中国食品安全科技体制创新与综合改革研究”(14ZLZLZF00069)
作者简介:张婷婷(1978-),女,天津市人,规制经济学博士,副教授,从事社会性规制的研究。
- 上一篇:安全教育生产培训制度
- 下一篇:兽医的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