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硕范文
时间:2023-04-01 15:23: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专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先在网上报名,然后在规定时间到报考点确认、缴费(部分报考点已经实现网上缴费)、照相,例如:网上报名时报考点选择的是某某大学,请到某某大学确认,经过确认后,报名才生效;
二、准备现场确认所需携带的材料:
1、第二代身份证原件、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承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网上报名序号;
2、在录取当年9月1日前可取得国家承认本科毕业证书的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颁发毕业证书的省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或网络教育高校出具的相关证明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3、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
篇2
关键词:会计专业硕士;区域经济;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2-0102-03
黑龙江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自然资源丰富,石油、煤炭开采加工企业较多,同时,由于地理位置与俄罗斯接壤,对俄贸易在全省经济中也占有相当份额,区域经济的特点非常明显,这些不同的行业对中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侧重点也有显著差异。因此,应针对黑龙江省地方经济的这些特点,构建适合黑龙江省发展的会计专业硕士(MPAcc)培养模式。
一、黑龙江省专业型会计人才供需现状分析
黑龙江省2012年财会类专业需求量处于第三位,仅少于营销类和服务类。通过调查发现,虽然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导致就业困难,但会计类专业的就业形势明显好于其他专业,在招聘职位需求中,财会经济类职位需求一直位列前茅。调查结果显示,基层的会计岗位比较喜欢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大多数单位都有长期需求,并且用人单位的行业很广泛。在会计人才供给方面,因近年来各大高校不断扩大招生,且黑龙江省各大高校基本上都设有会计专业,所以会计专业人才的孵化能力得到快速提升,这也就导致了会计专业人才供需条件发生快速转变。但调查发现,中高级会计人才比较稀缺,供不应求,尤其是高级管理型会计人才十分稀少。目前,黑龙江省严重缺乏知识层次高、职业道德好、开拓意识强、具有战略眼光、善于理财的高级会计管理人才,大多数单位的会计人员没有进入管理决策层,不能在单位的经营管理中发挥应有的参谋作用。所以使许多企业在规模化、集团化发展进程中陷入了高端会计人才匮乏的窘境。
二、黑龙江省高校会计专业硕士(MPAcc)的培养目标定位
全国会计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在《会计专业学位教育改革方案》中指出,全日制会计硕士(MPAcc)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为大中型企业、金融机构、会计师事务所、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输送高水平、应用型业务骨干和中层管理后备人才。黑龙江省高校会计专业硕士培养目标的设定要考虑市场需求,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适合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德、知、行、省的四合一人才,即将职业道德素质、专业知识、能力要求和自我省悟有机融合在一起的辩证统一体。首先,职业道德素质是培养目标的根基,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如果没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那么业务再好,也不可能给企业、国家和社会带来效益。其次,专业知识是MPAcc培养目标的基础,它既包括了会计领域的相关理论,也包括了工商管理、应用经济等各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再次,会计人员要具有可持续发展潜质的职业能力,其中包括战略意识、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应用能力等等。最后,自我省悟是必不可少的,在警醒与反省的同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因此,培养会计专业硕士(MPAcc)应顺应时代需求,培养具有高素质、拥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通晓市场经济运作规律、掌握专业理论、精通业务、了解国际惯例的应用型、专业化高端会计人才[1]。
三、黑龙江省会计专业硕士(MPAcc)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受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所制约,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更侧重于培养会计应用型专业人才,应注重职业导向,注重培养解决会计及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应用型研究生更侧重于获取程序性、专业性的知识,偏重于“怎么做”。重点培养的是在会计和相关领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术,以及合理解决会计与相关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应用型研究生将来主要从事实务性工作,还要考核其是否具备会计专业的从业资格。因此,依据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确定了校企所联合培养模式,突出应用型教育,同时与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考试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课程体系的设计
根据全国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参考性培养方案》和《关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办[2009]23号)文件精神,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体系目前包括3个部分:核心课、方向课以及自选课,其中必修课程为核心课,方向课和自选课为选修课[2]。
全国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规定核心课为学位必修课程。其中包括会计英语、社会思潮研究、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管理经济学、高级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高级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高级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等课程,其教学内容应紧密联系会计工作的实际,及时将新理论、新成果、新案例纳入课程内容之中。为满足会计硕士职业拓展和就业的需求,需设置方向课和自选课,课程的设置权归属于培养单位,也可以考虑将这两类课程合并为一类课程,即按专业方向设置专业方向课[2]。
根据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特点,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完成学位必修课程之外,由于黑龙江省自然资源丰富,石油、煤炭开采加工企业较多,同时,地理位置与俄罗斯接壤,对俄贸易在全省经济中也占有相当份额,所以在方向课和选修课中应还加入俄语、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关系、煤炭企业会计、石油企业会计、ERP实施方法论专题、项目管理专题、管理沟通与时间管理专题、企业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理论、内部控制理论与IT治理、AIS应用模块1(FI财务会计)、AIS应用模块2(CO管理会计)等课程。通过上述课程学习,可使会计硕士加深对企业实施ERP项目(会计模块)业务的认知,熟悉省内各大开采加工企业的会计工作流程,从而具备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
针对想要考取注册会计师(CPA、ACCA)职业资格的同学,可以开设注册会计师(CPA、ACCA)专业方向课程。主要课程包括: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专题、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专题、财务舞弊与识别专题、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专题、IPO财务与审计专题、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注册会计师应用文写作、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IT审计、管理沟通、中国税制与企业纳税筹划等课程,通过对上述课程的学习,可使会计专业硕士加深对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的认知,具备注册会计师(CPA、ACCA)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
在培养学员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同时,还要注重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把德育融入到教学的每个环节,营造良好的学风和文化氛围。培养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学生。为全面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高等院校要避免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安排和鼓励学员多参加各种学术报告,结合案例分析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能力培养过程中。
(二)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实践教学培养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在实践教学基地学习,可以掌握更加丰富的知识和提高能力水平。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不应只是寻找一些实际的工作单位,从单位中找几个导师,让一批学生到那里实习,而应是会计专硕培养必不可少的环节和系统工程,培养单位和实习单位要高度重视,密切合作,周密规划,并进行必要的投资。在选择实习单位时,不仅要考察备选企业的经营规模、地理位置、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也要考察其高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科研潜力,以及对于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热心和重视程度。被选中的实习单位,要有单独的管理机构和领导班子,负责组织和管理实践导师和实习学生。然而只让学生实习是不够的,要在培养过程中分层次教育,建立学校与企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即所谓的校、企、所联合培养,即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把学生需求调研放在第一位,学校领导、就业指导处和各专业教师有针对性地调研企业的用人需求,根据岗位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为学生的培养制订计划。另外,以校、企、所联合培养为导向的专业课程设置、学用一致的教学内容、产教相辅的实习体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高水平技能[3]。这样,在以学校为主、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为辅共同培养的模式下,学生所触发的创新灵感,更可能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黑龙江省有龙煤集团、大庆石油公司、中瑞岳华会计师事务所等典型企业。这些优秀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不仅为会计专业硕士学员提供非常好的实习基地,更为建立校、企、所联合培养模式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学员可通过实地考察、现场调研和交流、实际操作等培训方式,在企业中进行培训和实习,使会计专业硕士的教学课程内容更加丰富,不仅增强了课程的前瞻性、科学性、操作性、应用性、针对性,满足了会计专业硕士教育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同时也能让学员真正投入到黑龙江省的建设之中。
(三)教学内容的实施与保障
1.实行“双导师”制
优秀的导师是高质量会计硕士教育的前提,会计硕士培养目标得以实现,课程体系的顺利实施都离不开建设专职导师与兼职导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
现阶段会计硕士课程主要由高校教师承担,偏重于理论研究但缺乏相关会计实践经验的高校教师,在从事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也应主动到会计实验室等地间接实习,在实习过程中积累经验,提高会计实际工作能力。还应充分借鉴国外会计硕士教育的成功经验,吸纳一些具有经验的、资深的注册会计师、管理会计师、财务分析师、投资咨询顾问、企业咨询顾问担任校外导师,既可以让校外导师到高校为学生讲授有关实务课程,也可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由校外导师实施现场教学或进行相关指导。
2.尝试会计专业硕士国际化教育
由于黑龙江省地理位置与俄罗斯接壤,对俄贸易在全省经济中占有相当份额,所以要加快会计专业国际化教育的步伐。会计专业硕士培养的国际化教育,立足点是人才本地化,切入点为知识结构国际化。一方面,标准要和国际接轨,教学的过程要有计划、有步骤,培养学生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在一些方面广泛地开展合作交流。要与国际先进的财经教育接轨,在省内培养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通晓会计基本理论、精通会计业务、了解世界主要会计模式异同、熟悉国际会计准则与惯例、懂计算机和外语、具有较广泛的商业知识的国际化会计人才。
(四)人才评价标准与考核方法
为进一步完善课程考核方法和机制,针对会计硕士培养的特殊要求,如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除了可以采用闭卷方式考核学生外,还可让学生撰写评价方面的研究性小论文或文献综述;对专题讲座可安排撰写学习心得或调查分析报告;对于实验课程则可安排撰写实验分析报告;对于应用性较强的实务课程,可结合案例教学撰写案例分析报告。通过上述方式培养其学术写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
会计硕士分析和解决会计应用性难题能力、收集和处理学术资料能力、语言表达与逻辑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学位论文。为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全国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在《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参考性培养方案》和《关于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通知》(学位办[2009]23号文件)中对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写作提出明确的要求.要求“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要突出专业性、学以致用[3]。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学位论文应具有创新和实用价值”。
论文答辩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后关口。答辩委员会必须严把学位论文的质量关。委员会组成人员里,必须有1名或以上外聘专家。答辩过程中,会计专业研究生要阐述清楚本课题的创新之处,答辩委员会要就答辩者研究成果的可行性、是否有利于产学研相结合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提问并展开学术辩论。答辩后,研究生还要进一步分析和思考答辩老师提出的意见,对论文写作的经验教训加以总结,清楚知道通过这次论文的写作自己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在科研能力上有哪些提高,同时精心修改学位论文,以便在会计学术服务于实践过程中取得更大的成果。
结束语
会计专业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个复杂又系统的过程,确立以需求为导向的MPAcc教育模式,疏通供求双方的联系渠道,改革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根据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的特点,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导师配置等方面对现行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体系和机制进行创新,从而推动黑龙江省校MPAcc会计教育的发展,进而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曹昱.构建适应滨海新区发展的会计专业硕士(MPAcc)培养模式[J].劳动保障世界,2010,(11).
[2] 刘永泽,赵和喜.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培养模式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2,(2).
[3] 高明.会计专业硕士应用能力培养创新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
Research on the professional accounting Master training model in the universit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gional demand
TAN Xu-hong,LI Xin
(Management college,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Harbin 150022,China)
篇3
【关键词】 会计专业学位; 全日制; 培养改革
自2009年起,教育部决定开展以招收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开展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于完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加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目前对于会计专业研究生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四种类型:一是会计学术型研究生,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在职人员都可以报考但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要求参加每年一月份的“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命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录取分数线由国家统一划定(自主划线招生单位除外),毕业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二是在职单证研究生,以招收从事会计或相关领域实际工作两年以上的在职人员为主,要求在职人员参加每年十月份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简称GCT联考)”,联考命题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录取分数线由各招生单位自己划定,毕业时只能获得硕士学位证书;三是在职双证研究生,以招收从事会计或相关领域实际工作两年以上的在职人员为主,但要求在职人员参加每年一月份的“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命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录取分数线由国家统一划定(自主划线招生单位除外),毕业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四是全日制双证研究生,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在职人员都可以报考但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要求参加每年一月份的“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考试”,命题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录取分数线由国家统一划定,毕业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相对于会计学术型研究生、在职单证研究生和在职双证研究生,全日制会计专业硕士双证研究生在招生对象、培养目标、就业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需要我们在研究生招生、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一、全日制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特征分析
相对于学术型会计硕士研究生和在职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研究生有其独特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刘成立和陈淑玲,2011):
(一)生源不同
从2009年开始的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来看,学生主要来自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而且生源绝大部分是学术型硕士落榜考生的调剂,受考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并且收费较高限制了部分优秀学生的报考,因而生源质量相对不如学术型硕士。相对于在职的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全日制专业硕士完全没有工作经验,只是从书本中学到了有关的理论,而对实务缺乏了解。
(二)培养目标不同
根据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培养方案,会计专业硕士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会计职业,培养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了解会计实务,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而学术型会计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会计学理论,系统掌握会计学基本技能与方法,熟悉相关法规,能够运用会计学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进行会计研究和处理会计实务,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及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的高级专门人才。很明显两者的培养目标存在差异。
(三)就业渠道不同
与学术型会计硕士研究生很多就业于高等院校或进一步攻读博士研究生不同,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的主渠道是实务部门,即各单位的财务会计部门,很少有研究生会进行进一步的学术研究。如果是在职不脱产攻读研究生,无论是单证的还是双证的,都只能算作“定向或委托培养硕士生”,毕业后需要回定向或委托单位(即现有单位)就业,无法通过双向选择方式进行工作的选择,这是在职与全日制研究生一个很重大的区别。
二、招生方面的改革
2011年8月,教育部的《关于做好2012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继续推动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和优化。要加快评价方式改革,把对考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作为改革的重点。2012年管理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实行综合能力考试的试点扩大了会计等共7个专业学位,并且在初试中取消政治科目,即会计等专业学位硕士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由招生单位在复试中进行,在初试中只考核英语和管理类综合能力,其中英语100分,管理类综合能力由三个部分组成,包括数学基础、逻辑推理和写作,共200分。相对于以前的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初试,取消了思想政治理论和会计学考试,更加关注了对考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有利于选拔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但笔者认为在初试中还要进行两方面的改革:一是增加会计学基本知识的考查,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目标是培养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了解会计实务,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如果在初试中不考会计知识,只考英语和管理类综合能力,很多英语专业或数学基础、逻辑推理和写作等方面能力较强的考生在初试占有很大的优势,但在培养时可能存在很大的困难,不利于培养高层次会计人才,因而建议在初试中增加专业课的考查;二是适当降低英语的分值或取消英语的考试,会计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即拥有在会计实务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非进行研究探索,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到英语的可能性较小,因而建议适当降低英语的分值或取消英语的考试,或者把英语考查放在复试中进行,给招生单位更大的自。
三、培养方案的改革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教研[2009]1号)文件精神,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制定了《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主要包括如下几点:(1)鼓励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并逐步增加在教学中使用案例的比例;(2)开辟第二课堂,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企业家和政府官员开设讲座或承担部分课程;(3)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包括考试、作业、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撰写专题报告等;(4)成立导师组或实行双导师制,发挥集体培养作用,并适当吸收企业与政府部门中相关人员参加论文指导工作;(5)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习实践,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6)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论文要体现专业学位特点,突出学以致用,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论文形式上可以是研究报告、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等。
笔者认为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应进行如下方面的改革:一是积极吸收实务部门人员参与全日制会计硕士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课程体系设计,根据社会的需求制定适当的培养方案,引入企业、行业等实际部门参与专业学位教育的质量评价,保障人才培养和职业需求紧密结合。实务部门人员应参加培养方案的制定、培养计划的制定、论文选题与开题、课程学习与考核以及教学实践等各个环节。二是适当减少总学分要求,目前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总学分要求不少于40学分,远高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学分要求,而学习年限短于学术型研究生,一般只有2年。很多学校在安排具体的培养方案时,一般把学生的上课时间安排在第一学年内完成,第二学年的上学期安排实践课、下学期进行学位论文的写作,这就必然造成第一学年课程过于沉重、学生疲于上课的情形,不利于培养学生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的学校甚至为了迎合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培养方案,而把每学分的学时减少为10学时,因此建议减少总学分要求;三是加强学位论文方面的改革,真正发挥双导师制的集体培养作用。要根据学生在校外导师单位实习的情况,由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共同把握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共同确定研究生的论文选题,确保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论文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以解决在实习中发现的问题为研究的导向。通过论文写作,不仅能提高科研工作水平,而且能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增强研究生实践能力(郑冬梅,2009)。
四、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改革
在减少总学分的基础上,要大量减少核心课,适量增加专业实践课。现有的培养方案要求核心课要达到22学分,笔者认为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在课程体系方面应进行如下几方面的改革:一是适当降低专业学位研究生外语的要求,建议改为选修课,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二是由于在初试中已取消思想政治理论的考试,政治课的学习也可以在日常的管理中得到体现,不必列为必修课;三是在专业课设置方面,可以将每门专业必修课的学分降为2学分,减少理论知识方面的内容;四是原有方案要求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半年的实习实践,但实践课的学分只有6学分,建议学校应加大相关实物操作层面的培养,加大实习力度,增强竞争力,将学分增加到10学分,即每两个星期的实习为1学分;五是课程设置要与执(职)业资格考试相衔接,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而与会计密切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较简单,主要考虑注册会计师考试,建议应根据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科目调整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等课程,以使学生在毕业时获得相关资格。
为加强会计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建设,我国已出版了国家会计学院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系列教材,如《财务会计理论》等教材,笔者认为需要在下列方面进行改革:一是目前出版的教材多数是在2009年以前编写的,针对的对象是有工作经验的在职会计专业人员,但从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来,有很多教材并没有根据授课对象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应进行全面的修订;二是《全日制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明确指出,鼓励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并逐步增加在教学中使用案例的比例,但已出版的教材偏重理论的较多,介绍案例的较少,应进一步加强MPAcc案例课程建设;三是有一些课程并没有相应的教材,而是借鉴了学术型研究生或本科生的教材,由于本科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同于专业型研究生,因而可能达不到培养目标,需要进行相应教材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恒,胡体琴.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探讨[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篇4
会计考研有学硕与专硕之分,两者分数以及考试内容略有不同。
会计专硕学位,初试均为统考共两科总计300分,科目由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与考研英语二组成,分数共计300分。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又由数学、逻辑、写作构成,其中数学75分,逻辑60分,写作65分。合计200分。考研英语二单独100分值。
会计学硕学位一共考4门,总分500分,具体分配是考研数学和专业课分别150分,英语和政治分别100分。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关键词:全日制 专业学位 硕士研究生 就业 服体体系
中图分类号:C9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33X(2011)11-0000-00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社会对应用型研究生的需求正在大幅增加。为促进全日制专硕教育的健康发展,2010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构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服务体系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文件,要求必须做好全日制专硕的就业工作。如何构建全日制专硕就业服务体系?本文将从影响全日制专硕的就业因素及对策进行研究。
一、发展全日制专硕的背景及意义
过去,我国30多年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上,研究生教育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局限于学术性的训练和研究,为高校和科研单位提供和储备人才,我国在培养了大量“不会做实事”的“高级学位获得者”的同时,也使大量研究生丧失了基于职业发展的需求进行研究生阶段学习的机会。而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在这种情况下,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运而生。
我国自1990年设置研究生专业学位以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在2009年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职人员攻读比例偏大、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比例偏小,在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大力发展全日制专硕,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积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对于完善专业学位教育制度、增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能力、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加快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全日制专硕的定位
全日制专硕,指对参加每年年初举行的“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简称“统考”)的应届本科生进行招收,进行全日制学习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是根据社会需求,作为学术型硕士的“改良产品”。与学术型类型属于同一层次,报考条件相同,毕业成绩合格均颁发“毕业证”和“学位证”。全日制专硕培养目标是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其培养的人才不是从事学术研究,而是从事具有明显的职业背景工作,如会计师、律师、工程师等。
三、研究过程
1、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调查问卷、访谈的研究方法。从学生亲身的学习体验入手,依据北京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调查问卷(club.learning.sohu.com)拟订了一份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的调查问卷,调查影响全日制专业学位学生就业的因素。
2、研究对象
在自然情境下随机调查了江苏某省属高校中6所学院6种类别的全日制专业学位227位学生。其中一年级学生98人,二年级学生102人,三年级学生27人。
3、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
资料的收集是现场填写,当场回收。共回收有效问卷227份,其中其中一年级学生98人,二年级学生102人,三年级学生27人。资料的整理是采用SPSS Statistics统计软件按照样本研究的假设进行统计分析,对资料所呈现的某些观点和主题进行系统归纳和分类。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采用SPSS Statistics统计软件按照样本研究的假设进行统计分析。从表1的相关分析表明,社会认可度、专业实践的扎实程度、学校就业指导培训、学生个人的职业规划、就业了解途径与就业状况存在显著相关。
1、宣传不够,社会上存在着歧视专业学位现象
在专业学位和学术型相比,最大劣势的问题调查中,65.7%的学生认为社会认可度不高;和学术型相比,2.2%的学生认为比学术型更好就业。
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市场需求很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急需人才。从这个方面来说,专业学位应该会被社会所欢迎,被各行各业所重视,被广大考生所青睐。但因宣传不到位,社会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特点、就业前景、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了解不够,甚至歧视专业学位。许多家长和学生认为,能上大学的绝不读大专、职校,对不同的教育类型存在较为严重的等级划分,认为专业学位就是“山寨”学位,许多应届生往往会更青睐学术型学位。因此,一些高校的全日制专硕的生源严重不足,靠调剂来完成指标,生源质量较弱。另外,因全日制专硕入学考试难度稍低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且学习年限短,所以一些企业在用人政策上,仍传统地选择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思想观念有偏颇。
2、专业实践不够,全日制专硕就业优势不明显
在专业实践对未来就业的帮助调查中,86.7%的学生认为专业实践对未来就业的影响很大,希望强化实践、实训;在专业实践如何操作的调查中,65.5%的学生认为学校应制订计划、目标,强化考核,学生个人实施。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在全日制专硕培养过程中,一些高校与教育部的文件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在专业实践环节中没有形成全日制专硕培养机制的特点和特色。培养目标和模式不明确,一些高校因录取人数较少,为节约教育成本,只好将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一起培养;缺少多种形式的实践基地,特别是文科类的专业,对与工科专业,可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践锻炼的机会相对较少;学校、导师、企业对实践环节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一些学生主观上对专业实践教学的不够重视。以上现象的存在,使得全日制专硕专业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职业素养欠佳,在择业的过程中,优势不明显,竞争力不强。
五、解决全日制专硕就业问题的对策
(一)大力宣传政府相关政策,营造有利于全日制专硕的就业环境
国家和各省市的相关部门应给予全日制专硕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要大力宣传国家关于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各项政策,要有正确的宏观政策导向,宣传经济社会发展对于应用型、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为做好全日制专硕就业工作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招生单位可以通过门户网、报纸、博客等网络媒体,宣传介绍本单位全日制专硕教育的优点、特点和亮点,展示本单位独特的培养方案、教学方式、教学案例和社会实践,为全日制专硕的就业提供良好的平台和基础。
(二)成立高校全日制专硕就业工作队伍,完善就业信息系统
经调研,随着近两年全日制专硕人数的不断扩大,为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一些高校在研究生处(院)下设立了专门的专业学位管理机构。管理机构中专门从事全日制专硕就业工作的专职人员还不多,缺乏系统的、专业性的职业信息和岗位信息。高校应尽力建立全日制专硕就业工作队伍,应该不断实施“走访工程”,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和联系,了解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指导毕业生根据自身条件科学合理地加以利用,避免择业时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学校、学院还应努力健全和完善全日制专硕就业信息网络,建立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信息库,提供“双向”的信息查询服务平台,更好地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学校开展网上招聘会,及时、准确地向广大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向各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信息。同时可实行国家、地方、高校与用人单位三级联网,使教育、人事等网络和市场“互连互通”。
(四)科学、合理的自身定位,树立健康积极的就业观念。
全日制专硕就业困难很大程度上和个体素质相关,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全日制专硕的优势所在。全日制专硕要对自己科学、合理的定位,要从社会需要出发,不是考虑“我想做什么”,而是考虑“我能做什么”。在择业的过程中,要突出自己的专业优势,选择与自己专业和能力联系比较紧密的行业,用自己的理论基础与实习实践知识、能力、业务素质等优势去实现自己的职业选择,不应过分看重眼前的利益(例如公司的薪金、福利、待遇等),而忽略了日后的发展前途。另外,高校对全日制专硕加强就业教育,促进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牢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的就业思想。
参考文献
[1]洪成文.美国硕士生教育发展的历史考察[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2/3):69-71.
[2]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门户网站moe.gov.cn/edoas/website18/72/info1238053862111272.htm.
篇6
关键词:会计教育;顶岗实习;因材施教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各种各样的企业、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同时会计是每一个公司必不可少的工作人员,需要对公司的预算、核算、决算等进行严守把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公司的成本、收益、利润,影响着公司的生存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和公司对会计的需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企业为了获得长远发展,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果将会计教育会计招聘会计工作会计跳槽会计再工作……会计再工作会计下岗看做一条连续的链,会计教育将是整条链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节点。因此,对会计教育的研究具有不可忽略的现实意义。会计教育成为在整个链条中重要的一个。
一、会计教育基本介绍
目前会计教育主要包括学校会计教育和社会会计教育两个方面。学校会计教育包括高职技术学校会计教育、本专科会计教育、硕博会计教育,社会会计教育包括自学会计、公司组织会计员工再教育等。高职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在教育资源与就业机会都输给本专科学生和硕博学生的条件下,对高职的会计教育则需要更加缜密的计划与执行力,同时也需要一个比较合理的高职会计教育体系和思想作为引导。
二、“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下的会计教育
如今的会计教育,不能纯粹为了会计教育而实施会计教育,
更应有十分明确的目标与方向,有明确的基准点。在现阶段,高职会计教育最直接的、最明显的目标是就业,最明确的基准点是服务,只有明白“一个终极目标和一个基准点”,高职会计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沿着正确的教育道路走下去。
1.将企业知识与会计教育相结合
会计教育必须以“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很明显这就要求会计教育必须接受更多的企业所需要的知识与实践,而不是所谓的硕博会计教育对于会计理论深度挖掘与创新,更多是对企业所需会计知识的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
在教育过程中,会计学生必须掌握会计学、管理学以及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并且会计教师必须在教育过程中向学生传递出哪些知识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会经常用到,明确重点,学生通过学习务必熟练掌握会计实践工作所需要的知识与技巧。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会计知识,掌握实际工作的内容,高职会计教育的老师以及领导应该与公司做好对接,尽可能地将公司不保密的会计信息、会计任务、会计方法技巧等引入学校会计教育中去,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以后就直接接触他们将在公司里面会面临的会计问题;在此基础上,会计老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解决这些会计问题,做好总结:哪一类会计信息可能会引发哪一些会计问题,不同的会计问题最理想的解决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是否仍有改进的余地等等。在掌握以上信息、技术、技巧的基础上,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大量的正常运行企业信息的观察,找出其中可能潜在的会计问题,并且针对这些潜在的问题找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解决会计问题树立一定的信心,体验到作为一名会计人员享受的快乐和必须承担的责任。
2.加强学生的顶岗实习
为了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企业运作流程、接触企业的会计任务,除了在学校通过引进公司的会计信息以外,还必须做好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高职学生在理论上与本专科、硕博学生相比存在很大的弱点,只有在动手能力上加强锻炼,才能让高职学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顶岗实习是其中最好的选择。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被赋予特定的任务,并且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有直接的责任,这能够使学生将任务百分百地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完成,百分百地投入到工作中,在增强学生会计能力和技巧的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因此,加强学生顶岗实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因材施教,凸显“就业与服务”
客观地说,学生的能力总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这就要求会计教育的老师针对学生的不同层次的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甚至教学内容上也应该做出适当的增减。虽然不能针对每一个学生做出具体的教育方案,但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内容还是切实可行的。只有采用以上方式,注重因材施教,才能体现学校“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理念,凸显“就业与服务”。
参考文献:
[1]亓同进.对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思考[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
篇7
巧填提前批次志愿
辽宁文史类考生王艺璇,高考估分635分,预估2012年的一本线会比2011年高出20分左右。王艺璇不懂得该如何填报志愿,她和父母商量着向笔者咨询。考生告知自己的基本情况后,笔者分析道:根据王同学的估分,她志愿填报的重点应该在提前批次和一本A段。因为辽宁省是估分填志愿,所以首先要考虑估分的准确性。王艺璇平时模拟考试时都在练习估分,她认为自己的估分应该在上下10分浮动,也就是说高考成绩在625—645分。
笔者依据考生的成绩最大值和往年的录取分数分析,考生一本A段一志愿可以报考北京大学,但是依据最小值分析,被北大录取的可能性就会小得多。因此,笔者建议考生一本A志愿报考复旦大学或者中国人民大学,专业可分别选择填报自己喜欢的王牌专业、优势专业和一般专业。这样填报的目的是分数如果是最大值时,可以保证被王牌专业录取,分有所值;如果分数是最小值,可以被一般专业录取,尽量避免被调剂。当然为了避免退档,专业还应选择服从调剂。接下来是提前批次的填报。考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较好,我建议报考香港中文大学。该校近几年在辽宁省文史类的录取分数远远高出北京大学。这样布局志愿的原因是:提前批次“冲”院校,也有可能选到满意的专业;一本A段“冲”专业,即使分数是最小值时也可以保证不退档。最终王艺璇的高考成绩641分,被香港中文大学提前批次录取。
密码解析:
1.高考志愿填报如同战斗,要取得最终的胜利,就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战术。王艺璇属于高分考生,她的重点填报批次是提前批次和一本A段。如果考生的估分属于一本中低分数段,那就要填报提前批次、一本A段和B段,甚至还要填报好二本志愿。这样才能够保证没有被上一个批次录取时还有下一个批次接档。如果所在省份是知分填报志愿,没有达到一本线就不填报一本志愿,考生只需要做好与下一个批次的衔接就可以了
2.各批次同时填报志愿的省份的考生,各个批次都要合理填报,并且提前批次所选院校往年录取分数或者知名度应大于或等于一本院校,一本院校要大于或等于二本院校。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落榜,另一方面可以避免由于前一个批次填报的院校录取分数低或者知名度低,导致“高分低录”的结果。
3.在填报提前批次志愿时,一定不能够有提前批次院校都是好学校的有失偏颇的认识。各省提前批次录取的院校大致包含招收免费师范生的院校、军校、艺术类院校、港校等。考生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填报提前批次志愿。
4.提前批次院校或专业对考生要求较为严格,考生在填报时一定要认真了解。最需要提醒的是,提前批次中还有本-硕-博连读或本-硕连读的专业,这类专业培养周期长,录取分数高,如果考生不了解这类专业的内涵或者自己还没有较为清晰的专业倾向,建议慎重报考该类专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山西省文史类考生曾文沛高考成绩高出二本线4分。数学较差,英语也不是强项,最突出的是语文,尤其是写作,中学期间已经发表了很多作品。虽然成绩不如一本考生那样值得庆贺,但是,这次考试成绩已经是他高三以来发挥最好的一次了。一本录取结束后,看到班上很多上一本线却没有被录取的同学痛苦的神情,他顿感志愿填报的压力。笔者帮他分析:他的成绩属于二本压线,要被二本院校录取,报考本省的晋中学院、运城学院、长治学院、吕梁学院等希望大。专业选择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等较为合适,同时被录取的希望很大。曾文沛同学觉得即使二本批次不是平行志愿,也可以“冲一冲”,因为很多院校有“大小年”现象。的确,分数不高时可以尝试“冲”一些好的学校,但“冲”必然就意味着风险,即使“冲”成功了,也要有错失理想专业的心理准备。如果“冲”不成功,就要落榜或者读三本、大专了。曾同学一定要上二本院校,因为父母都是农民,家庭经济条件不好,自己不愿意给父母增加负担,再说文科生报考大专院校,很难找到合适的专业。笔者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建议他将上述三所院校中的任意一所填在二本批次一志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中文类专业。最后曾文沛的录取结果是晋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密码解析:
1.“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的道理在志愿填报时同样适用。考生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喜好、兴趣、特长等,再将其与家庭经济条件、就业等因素紧密结合之后,确立总体的报考思路。
2.在填报志愿时,很多考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尤其是各科成绩很均衡的考生,填报时的确有一定的难度。这时,应首先认真对自己进行定位、分析;其次对适合自己分数的院校和专业进行考证和了解;最后就可以找到相对适合的院校和专业。这类考生可以采取“冲一冲”的报考策略进行志愿填报。
3.建议各批次中低分段的考生报考本省院校或边远地区的高校,增加被录取的概率。同时,不论一本院校还是二本院校,甚至三本、高职(专科)院校,本省院校对本省考生投放的招生计划数多,各个专业的招生计划也相应较多。所以,考生只要合理填报,就可以达到院校和专业双赢!
有专业才有事业
陕西理工类考生李煜卿高考成绩652分,在填报志愿时,她与家长首先分析自身情况:一是各科成绩较为均衡;二是高考成绩很高,报考名校没有问题;三是根据平时表现和性格职业测试,专业选择面宽。
带着商议的结果,他们找到笔者。笔者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肯定,随后谈了自己的看法:填报志愿首先要确定的是优先院校还是优先专业。只有确定目标,才可以进行下面的步骤,否则很有可能南辕北辙。李煜卿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专业优先。
作为理科生,从就业考虑首选工科专业。而从性别角度考虑,财经类、外语类专业更适合她。李煜卿和父母决定优先选择财经类专业,如会计学、金融学、经济学等。笔者分析道:报考财经类专业首选财经类院校,其次是文史类较强的综合性院校。报考上海财经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可能会被录取,但无法满足学习财经类专业的愿望。报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被录取的可能性大,专业满意度也不大。根据往年录取分数分析,李煜卿的成绩接近西南财经大学的录取最高分,但会计学、金融学、经济学各专业在陕西只招1人,考生并没有100%被录取的把握。报考具有财经优势的综合性院校如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被财经类专业录取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通过整体分析后,笔者认为考生报考西南财经大学更容易被录取,但是第一专业要避开金融学(双语实验班),报考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会增大被录取的可能性。从招生计划分析,这两个专业一共两个招生指标,只要有一个比李煜卿分数高的考生报考,李煜卿的专业满意度就会降低。然而常规情况下分数高的考生第一专业填报金融学(双语实验班)的可能性更大,这样就不会对李煜卿的报考产生威胁。李煜卿一本A志愿填报西南财经大学,第一专业选择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最终的结果跟当初的分析一样,654分的第一名被西南财大金融学(双语实验班)专业录取,而李煜卿以第二名的成绩被会计学(注册会计师)专业录取。
密码解析:
1.每个人在填报志愿时的心态和想法都不尽相同,对自己将来的人生规划、期望值也不一样。因此在报志愿时,就应该采取不一样的策略,不能人云亦云,扎堆热门院校或专业,或把他人的报考策略“据为己有”等。
2.志愿填报时,很多考生都在院校和专业的取舍中纠结万分。报考名气大点的院校,专业就无法保证,报考满意的专业,院校的名气就要降低。李煜卿和家长在经历同样的苦闷之后,还是把终极目标作为报考的出发点。降低院校名气,保证专业录取愿望。
3.以专业优先为报考愿望的考生,在确定院校时要分析院校往年的录取分数,更重要的是要分析所要报考的专业往年的录取分数。因为院校的录取分数中,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较大,即使平行志愿填报模式,一般情况下也会相差20—40分。
4.以专业优先为报考愿望的考生,切忌以院校往年录取最低分来选择报考院校。平行志愿模式下,考生切不可以为平行志愿落榜风险小,就怀揣“冲一冲”的希望“跳高”选择院校,最终的结果只会是大大的失望。请记住:但凡“冲”的院校你都不会被该校的王牌专业录取。
脚踏实地,规划未来
陕西理科考生刘硕,高考成绩591分。开始报志愿的时候,他犯难了。因为查阅诸多院校与专业信息之后,发现院校和专业的选择总在两难的境地中,不知道该如何做出抉择。经过同学介绍他向笔者咨询。他的成绩属于一本中高分数段,各科成绩均衡,理综和数学成绩略有优势,希望将来出国留学或考研。针对刘硕的具体情况,笔者建议他:第一,一本志愿是关键,其中一本A志愿是关键的关键,同时还可以填报提前批次志愿,二本批次可以不填报。第二,根据考生的报考愿望,在分数允许的前提下,应该首选“985工程”院校,其次是“211工程”院校。第三,专业可以优先选择基础学科,这样将来出国留学或者考研都会很有利。
在“985工程”院校中,笔者向刘硕逐一分析了每一所院校报考的可能性,最后确定一本A志愿报考兰州大学。兰州大学是位于西部的“985工程”院校,基础学科优势明显,往年的录取分数与刘硕的成绩较为吻合,该校在陕西省理工类的招生专业多,选择面较宽。一本B、C、D志愿分别报考长安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北大学。提前批次由于没有合适的院校,没有填报。最终录取结果为兰州大学物理学专业。
密码解析:
篇8
申请就读硕士课程
首先,对于全日制三年大专的学生,直接就读硕士已成为可能。直接申请硕士,在目前的大专毕业生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花最少的时间、最少的费用达到高学历的目的。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大专生来讲,若想直接申请硕士学位,他们选择学校和专业的范围相对会小一些。目前,针对这类学生敞开方便之门的澳大利亚大学包括:纽卡斯尔大学、西悉尼大学、巴拉瑞特大学IIBIT分校区、科廷科技大学、塔斯马尼亚大学、中央昆士兰大学、天主教大学等。硕士学制一般为2年,一般雅思要求为6分以上。
如果是全日制大专三年毕业生,并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可以选择MBA这样的课程,这类课程具有很高的职业明确性和实践性。学制1.5年到2年不等,一般雅思要求为6分以上。
非全日制授课类大专,比如函授、夜大、自学考、成人教育等的学生,大多澳大利亚学校会要求学生在就读硕士课程之前先就读些过渡课程。诸如Graduate Certificate或者PQP (Postgraduate Qualifying Program)。这类课程对于弥补学生背景不足或者语言能力不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学制为半年至一年左右,主要学3至8门课程。学完以后,通过课程考试,这样就可以进入硕士阶段的学习。硕士的过渡课程雅思要求一般在5.5分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澳大利亚大学研究生课程一般都需要学生能够提供本科学士学位证明,所以只有部分学校部分课程接受大专生直接读硕士课程,有的专业还需要提供相关的工作经验证明。例如塔斯马尼亚大学,该大学在行政管理、国际商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信息技术方面提供专升硕,并为优秀的学生提供奖学金。
即使是全日制大专生,也可以选择通过硕士预科,再进入硕士课程,这样选择的专业面要宽很多。比如IBT教育集团中的PIBT、SAIBT和QIBT提供这类的研究生预科课程。学生在完成8个月的研究生预备课程以及一年的研究生文凭课程后,最后再读6个月的硕士课程,总体算下来,可以节省留学的时间。主要专业有: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国际商务、专业会计、计算机科学、大众传媒、信息技术等。
另外,足够的本专业工作经验,是研究生申请成功的重要砝码,可以抵充学位低、学术能力不足的弱点;如果万一失败,也可采取豁免课程的办法,读取本科,然后,进入研究生学习课程。
到澳洲专升本
澳大利亚一般大学都可接受在国内完成大专课程的学生读本科课程,二年制、三年制大专生如果想去澳洲留学读“专升本”,也有不同的路径可以选择。
首先,可以选择两年制学士学位紧密课程,即将三年的课程压缩在两年内完成。它的特点是缩短了一般澳洲大学的漫长假期,将一年两学期改为三学期,加大课程密度,节省出一年时间,同时也可以申请学分减免。这种方式可以认为是获得学士学位最快的一种途径。目前,澳洲的邦德大学、查尔斯铎德大学、科廷理工悉尼校区等设有两年制学士学位课程。
其次,可以选择文凭IBT的快捷课程。澳大利亚IBT教育集团提供的本科快捷课程,只需两年八个月即可完成本科学士学位课程,IBT学院与澳洲六家著名大学联合举办该课程,学费适中。学生可选择就读电脑IT类、大众传媒、旅游酒店管理、设计、工程、护理等专业。
篇9
关键词:保险专业硕士;实践导师;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056-02
一、问题的提出
2009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27会议审议通过了包括金融硕士等在内的19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的硕士专业学位已有40种类别。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是针对社会特定职业领域的需要,培养具有较强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所以在培养方式上注重实践环节的锻炼。为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各高校在专业硕士的培养上普遍采用“双导师制”,即校内理论导师与校外实践导师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一般采用两年制,第一学年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第二学年进行实践学习和毕业论文设计。在这其中,与传统学术型硕士最大的区别便是至少有半年时间在校外进行实践学习和实践导师的指导,所以说专业硕士的培养与实践导师的作用密不可分。安徽财经大学作为首批具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单位之一,早在2010年就开始了专业硕士的招生和培养工作,也率先开展了“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但实践导师发挥的作用却比较有限,究其原因还是对实践导师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本文基于此进行如下阐述。
二、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
1.马斯洛需求理论。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的需要按照其发生的先后次序可分为五个等级: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在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人们才会去追求高层次的需要。
2.赫兹伯格“双因素论”。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又称“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指的是工作环境中诸如组织政策、工作条件、人际关系、地位、安全和生活条件等外界因素,此类因素的满足会消除人们不满,反之则会招致不满的发生。激励因素则是令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多属工作本身内含的诸如成就、认可、晋升、工作中的成长、责任感等,这些东西如果能得到满足,则可提高员工满意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3.费罗姆“期望理论”。美国著名学者费罗姆提出,激励作用大小取决于两大因素:一是人对激励因素所能实现的可能大小的期望;二是激励因素对其本人的效价,即激励力量=期望利率×目标效价。目标越明确越具体,激励效果也就更显著。
三、保险专业硕士实践导师的作用
1.有利于培养创新型实践高素质人才。专业硕士实践导师的产生是基于研究生教育改革大背景下的重要举措。引进校外实践导师,与校内导师相结合,开辟“双导师制”,有利于拓宽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实践能力。实践导师的建立是对传统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创新,它调动了校外的企业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创新的平台,将理论研究切实落实到生产建设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工作方式和理论研究,有利于培养创新型实践高素质人才,满足国家的人才发展需要。
2.有利于完善现有研究生导师队伍架构。高校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全方位、多方向的教学和科研队伍,现有的研究生导师因为教学空间局限、思维方式较为传统等因素,研究方向和指导方式往往较为单一,长此以往必将致使整个高校学术水平的倒退。实践导师的存在恰恰能弥补现有导师架构的不足,他们能将先进的企业管理和发展理念带到高校和研究生中来,为学术研究提供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增强科研的实用性,明确理论的指向性。
3.有利于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创新发展。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导师数量和指导水平就显得远远不够,大大制约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研究生教育要想得到发展就必须拓宽教育方式和培养模式。实践导师的加入促进了研究生教育向企业实践层面拓展,即提高了导师数量,又保证了指导的实用性,而且拓展了研究生教育的固有思维,是对传统教学指导方式的突破和创新。
四、安徽财经大学实践导师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1.基本情况。安徽财经大学作为安徽省内老牌高校,在2010年率先开展了专业硕士的招生工作,与此同时建立“双导师制”培养模式。截止到2015年12月底,我校全日制专业硕士开设专业主要包括金融硕士(MF)、保险硕士(MI)、应用统计硕士(M.A.S)、税务硕士(MT)、国际商务硕士(MIB)、会计硕士(MPAcc)、资产评估硕士(MV)、旅游管理硕士(MTA)、法律硕士(JM)、审计硕士(MAud)等在内的10个专业。我校专业硕士累计招生规模达1200余人,毕业人数1000余人,平均在校人数300人左右;与此同时,我校专业硕士校内导师163人,校外导师约350人左右。校内导师与实践导师的数量与各专业的招生人数有关。由于经济金融的发展以及我校会计和金融的悠久办学历史和过硬的教学质量,在近些年的招生占比中一直位列前茅,会计硕士和金融硕士一般年均招生80人和40人,相应的这两个专业的校内导师一般为31人和28人左右,校外实践导师与现有招生人数相持平,相比庞大的招生规模,校内导师的师资力量远远不够,校外导师很好地补充了校内师资力量的不足,拓展了硕士研究生教育方式,提高了研究生实践能力和教育质量。
我校实践导师在社会地位、地域分布、所在行业等方面体现着硕士实践导师的共性和学校学科的独特性。首先,实践导师来自于企业或地方政府等社会机构,一般是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地方政府等社会机构担任处级以上职务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等,他们有较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一定的学术造诣,工作内容或研究方向与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所在的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基本一致。其次,实践导师工作单位一般位于本地或本省,以方便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当然随着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已将实践导师的范围到江浙等周边城市,一线发达城市北上广等领域也有所分布。最后,我校实践导师一般是现有专业领域的行业精英,涉及到金融、会计、保险、法律、财政、旅游等诸多领域,且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实践导师还发展到大数据和电子商务领域,紧跟时展潮流,把握时代脉搏,充分体现了实践的真谛。
2.存在问题及原因。我校自2010年实行专业硕士招生与培养以来,实践导师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实践导师在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极其有限,很大一部分学生与实践导师之间并没有很好地沟通和交流,相应的也没有得到专业指导和实践锻炼,实践导师资源大大被浪费。如何激发实践导师的工作积极性是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一项重大难题。从现代激励理论中,可以简要概括导致实践导师激励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对实践导师需求层次把握不够。马斯洛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们在满足了生理、安全、社交等低层次需求之后便开始追求尊重、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实践导师一般来自各领域的精英,一般的低层次需求早已满足,出任学校导师一般是希望获得育人成才的尊重感和自我价值实现感。我校在实践导师的聘任、评估、激励、和反馈各环节都缺少相应的制度规范,不仅没有提供基本的物质报酬,而且对于实践导师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激励都存在严重缺陷。
(2)专业硕士对实践导师作用认识不足。对于大多数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言,实践导师只是一个名字而已,他们在研究方向、论文写作甚至是在工作选择中主要依赖的还是校内导师。一方面是校内导师较为专业,能在学业生涯中提出较有针对性的建议,另一方面因为授课等原因,校内导师离学生较近,利于沟通。而实践导师一般在企业或者单位,工作较为繁忙、擅长领域各不相同而且思维习惯与学校大有不同,所以造成交流和沟通上的诸多不便。学生一般很少与实践导师联系,只有在学校强制要求的情况下,才会硬着头皮去联系,而实践导师由于工作繁忙很少主动联系学生,这对师生关系的交流和培养是不利的。
(3)校企之间建设缺乏科学的合作机制。实践导师一般来源于各个企业的科学技术骨干和高级管理人才,是各个行业领域的精英人才,在企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出任学校实践导师有的只是一个社会兼职或者学校挂名而已,自己的主业还是在企业或者公司,对指导学生缺乏动力。实践导师若想发挥作用,必须建立长期有效的校企合作机制,结合学校指导效果评估工作绩效,约束导师指导行为。但是目前我校在实践基地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严重缺乏科学合理的共赢发展机制,这也是导致实践导师激励不足的一个重要外在原因。
五、安徽财经大学专业硕士实践导师激励措施
1.完善学校内在评估与外在激励机制。首先,我校在实践导师问题上应该完善目前的导师聘任和评估机制,在源头上筛选负责任的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实践导师,及时更新淘汰实践导师队伍。目前安徽财经大学的实践导师管理暂行办法还是2009年提出的,只是对实践导师的任职条件、职责、权利、遴选和聘任、考核及管理提出了大概要求,没有具体的跟进措施,在导师质量和渠道来源上参差不齐,导师评估和激励措施未完善,权利和职责未明晰。我校应制定明确具体的实践导师聘任制度,将流程落实到实处,本着本人自愿申请的原则,学院、研究生处层层把关,对实践导师的指导能力、学术造诣、社会影响力等进行综合评估,遴选出优秀且富有责任感的实践导师,而且要签订聘任合同,事先告知其权利和义务,并且在官网上公布实践导师聘用名单。
其次,学校应该在研究生处设置专人专岗和专项资金,负责各学院实践导师和学生实践活动的对接工作。启用对学校工作熟悉且社会经验丰富的专人来负责专业硕士实践导师的安排工作,联系和安排学生进企业实习,导师进学校讲座交流,完善实践导师聘任和评估机制,定期接收学生反馈等等,为打造安财专业硕士的实践特色,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提供一个良好的内部系统。
目前我校专业硕士实践导师基本是零报酬,虽然他们不在乎一般的物质报酬,但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也没有得到满足。我校应该利用专项资金和人力资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设定科学合理的报酬体系,为他们开设课程或专题讲座或企业实践提供物质保障,使得劳有所得,劳有所获。其次,根据赫兹伯格“双因素论”,学校更应该注重人才的管理艺术,定期进行导师反馈,给予实践导师充足的尊重和社会荣誉。学校应该每年定期举办实践导师聘任和优秀实践导师授予仪式,以物质和荣誉的方式共同激励,同时还提供了机会,加强了校企之间以及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
2.正向激励与反向激励相结合。激励分为正向和反向,正向激励为鼓励和支持,而反向激励则是惩罚和淘汰,换言之,是一种约束机制。要想充分发挥实践导师的作用,就必须采用正向激励与反向惩罚相结合的机制。学生对导师指导满意度进行评价,学院对实践指导打分,学校根据学生评价、学院评价和企业反馈综合评估实践导师的指导效果,对积极参与指导的实践导师给与物质和精神奖励,延长聘用期限,给予优秀实践导师表彰;对懈怠和不负责任者提前解除聘用合同,以此来督促和约束实践导师的指导行为。
3.导师激励措施与企业绩效管理接轨。根据费罗姆的“期望理论”我们知道,实践导师缺乏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激励措施没有与他们工作直接挂钩,不能带来目标效价,只有在校企密切合作的基础上,将实践导师的指导评价直接与他们在企业的绩效相挂钩才能激发他们的指导积极性。学校应该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加强校企以及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实习基地签订实践协议,将实践导师的指导成绩与企业业绩和职位升迁相挂钩,指导合格者可以在企业绩效评估和职称考核中加分,除此之外,合格以及优秀的实习基地和机构单位可以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可以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
4.加强专业硕士的实践管理制度。实践导师作用的发挥光靠激励实践导师还是不够的,所谓交流指导是相互的,只有受众也即我们专业硕士充分体会到实践导师的重要性,才能主动去挖掘和利用实践导师这一丰富资源。学校要联合各学院制定完善的专业硕士实践管理制度,将专硕实践活动以及具体工作流程以制度的形式落实。学校应将学生实践学分计入培养管理的一部分,实践期间要确定适当,既不耽误校内理论学习,又不耽误最终的工作寻找和毕业论文设计,一般定在专业硕士第一学年末的6月-11月比较合适。在这期间既具备了一般的理论知识储备,又能够在实习实践中寻找工作方向和毕业论文选题方向,还能够为最终工作的选择提供实习经验,而且充分利用了暑假的时间,一举多得。专硕实践锻炼的最后评价除了写实践总结报告之外,还应进行实践答辩,结合校内和校外导师共同评价该学生的实践成绩,将实践的效用最大化。除此之外,专业硕士毕业论文设计应与实践相结合,建议以实践调研报告、案例分析等具有实际效用的论文形式进行写作,促使学生主动与实践导师进行交流,沟通心得,获得就业必备的工作技能和专业知识。将专业硕士的培养过程与实践导师紧密联合,防止只挂名没有实际指导的行为发生,才能促进研究生教育的质的发展。
六、结语
实践导师是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一大创新,在人才培养和导师队伍建设中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将实践导师效用最大化发挥,需要学校学院、企业导师以及专硕学生的共同努力。只有将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相结合、正向激励与反向激励共同作用才能促使实践导师在德、能、勤、绩各方面的共同进步,才能将实践导师资源最大化发挥。
参考文献:
[1]李阿利.建立研究生导师有效激励机制的系统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10):24-28.
[2]李占华,罗英姿.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思考――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背景下[J].学园(教育科研),2012,(24):29-30.
[3]郑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扬州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1):10-14.
Research on Incentive 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Instructors in Master's Degree of Insurance
-An Case Study of Master's Degree of Insurance in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LI Jia-ming
(Insurance Department, School of Finance,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Anhui 233030,China)
篇10
职场人士考研一般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不喜欢目前的工作状态,希望通过考研改变人生前进的方向;二是所从事的工作需要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需要学历的进一步提升。
后一种情况在工作多年的考生中很常见,这类人群往往是希望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在职场上的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案例:辞职考研决心大
考生概况:刘同学,女,1981年出生,未婚。2005年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至今一直在广东从事和会计相关的工作。目前为了职位晋升而提高学历,院校尽量选择广东省内高校或者相邻省份高校。
刘同学在电话中向笔者透露,她现在任职的单位的福利待遇、发展前景都不错,但因自己的本科学历一直没能更好地向上发展。机会是稍纵即逝的,必须提高学历,为长远职业发展规划打好提前量,提高自身竞争力。刘同学本着“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信念备考2013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
案例分析:考研大军中不乏已经毕业的考生,但以毕业时间较短的居多,像刘同学这样毕业8年再考研的还是比较少的。“时间是利刃”,虽然刘同学本科成绩不错,但工作长达8年之后,工作经验积累得倒是不少,可是课本知识却已经遗忘得所剩无几。她要一次性考研成功,显然有点难度。
刘同学联系到笔者时已经是2012年的5月底,既然有考研意向,就要将前期准备工作尽快完成,以便有更充裕的备考时间。准备工作中极为重要的环节是择校择专业。根据她的本科会计专业、目前从事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将目标专业基本敲定在会计。这样不论初试专业课学习还是复试专业课备考,相对于跨专业考试都有一定的优势。在确定会计专业的同时,问题也随之产生,会计学在初试考试科目中,要求考核政治(100分)、英语一(100分)、数学三(150分)及专业课(150分)的知识,这些学科知识在刘同学的现有工作中基本没有涉猎,给备考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为此,笔者向她介绍了会计硕士(MPAcc)的考试形式。
MPAcc的初试考试科目共两部分:英语二(100分)和管理类联考综合(200分),管理类联考综合中涉及初等数学(75分)、逻辑(60分)、写作(65分)三个部分;复试考试科目一般为:专业课、政治、英语口语听力及综合面试。这个专业的考试难度相对较小,院校基本按照地域要求划定为广东地区的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深圳大学,因为该专业初试考试科目各院校相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需要考核专业课),最终选择哪一个,可以依照进步空间和分数情况确定,也缓解了慌乱盲目选择院校的压力。
刘同学离开校园的时间较久,自身的学习状态、学习方法及学习规划都存在问题,因此选择辞职到北京全身心备考,报考了全封闭的辅导班,在辅导老师的指导下,与研友一起备考。
录取结果:刘同学最终以219分的成绩,成功被中山大学会计硕士专业录取。
规律总结:刘同学通过半年的集中面授辅导成功被中山大学会计硕士专业录取,她的成功经历,给辞职考研的考生带来不少启示。
第一,报考本科专业更容易成功。经过本科4年的学习,即使已经步入职场,原来的基础也还是或多或少存在的,选择本科所学专业,在专业课方面更容易过关,从而可以匀出更多时间复习公共课。
第二,院校专业选择要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刘同学本科学的是会计专业,8年来一直从事与会计相关的工作,她考研是为了提升学历,增加在职场上的竞争力,就未来的职业规划而言,与本科专业及所从事职业相关的专业是最佳选择。辞职考研的考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如果你打算继续从事目前的职业,那么就要报考相关的专业以增加以后纵横职场的砝码。如果打算把考研作为转行的起点,那么就要明确将来打算从事哪方面的工作,从而有目的性地选择专业。
刘同学之前是在广东工作,毕业之后仍然打算留在广东,因此选择广东或者相邻省份的院校,有利于积累人脉和经验,对毕业之后找工作会很有帮助。各位打算辞职考研的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及早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最好所选院校就在自己打算就业的地区。
第三,对自身水平有明确的认识。刘同学因为脱离学校比较久,完全没有备考思路和方法。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她参加了全封闭的辅导,按照辅导班多年的“五轮四阶”学习法完成学习任务,最终取得了理想效果。其他考生也应从实际出发,客观判断自身水平,选择符合自身实际的复习方法。如有需要,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辅导班,好的辅导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目前辅导机构鱼龙混杂,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擦亮眼睛,多从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服务体系、学习资料、历年成功案例等方面认真辨别辅导班的优劣,以保证辅导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