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电工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矿电工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煤矿电工基础知识

篇1

一、煤矿电工学一体化教学的内容

在许多与煤矿相关的职业学院中,煤矿电工学是机电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的内容,可以掌握煤矿井下采区供电系统的选型设计知识,了解如何维护以及维修综采工作面的电气设备,同时能够革新以及改造采掘运机的电气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的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应当制定出详细的专业技术一体化教学内容。一体化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了:煤矿专业电工基础知识以及基础技能;矿井供电设备、供电系统以及安全用电技术;采煤、掘进以及运输机械设施的电气化控制技术,另外还包括了矿井监控与通信、综采工作面供电系统设计等内容。一体化教学内容将“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作为指导思想,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二、煤矿电工学一体化教学法的有效实施

1.合理选材,确定一体化的教学任务

首先,要选择符合企业特点的教材辅助教学的进行,这同时也是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关键。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为社会提供服务。所以在确定煤矿电工学教材时,要以煤矿机电类专业岗位对技能以及基础知识的要求,把握企业的人才需求,充分考虑职业资格标准。教材要以实用、基础的知识为主,与当前煤矿电气新技术的应用相联系,帮助学生形成参加煤矿电气技术岗位工作的能力。其次,教师要将一体化教学内容需要完成的任务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搜集和整理,引导学生通过创新的方式来检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再者,要对每一个子任务提出详细的要求,比如电工仪表的正确使用以及电气设施故障检修、基本计算以及工程估算能力等。每一节课学习后,要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提交一体化教学实训报告,对自己进行评价,然后再由教师进行讲评及验收。

2.加强基础建设,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师资队伍

所谓“教学做”模式,指的是理论课学习教师与实训课指导教师一体化,理论课教材与实训课教材的一体化,理论课教室、实验室以及实训基地的一体化,所以,“教学做”模式实际是教师一体化、教材一体化以及教师一体化。首先,要加强基础建设,将授课教室与实训教室融为一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电工学》课程实训环境的设置应当打破传统的思维限制,在教室中安装多媒体设备,教师利用投影仪将内容讲解完之后,学生可以立刻进行动手操作。比如教师将叠加原理的内容讲授完之后,学生可以立刻进行实验对原理进行验证,这样能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掌握。其次,要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师队伍。在电工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开展“一体化”的教学离不开教师。为了能够适应“一体化”教学,教师应当既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要让每一位教师都具备“双师”素质。此外,可以采取各种培训手段,或者到生产一线锻炼,或者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合作交流等,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

3.改革教学考核方法,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实验模式

科学的考核方法不仅能够真实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法时,必须改革教学考核方法,不仅重视理论知识考核,同时还要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首先,可以将日常实践训练的成绩比例控制在40%左右,这样避免了仅通过一张考试卷来片面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做法。其次,应当增加考核内容。要坚持以技能与能力考核为主的原则,《电工学》课程的理论部分考核应占到40%的分数比重,技能部分占到60%的考核比重。其中理论考试既可以采取开卷考试的方法,也可以采取闭卷考试、案例分析、调查报告以及论文答辩等形式。技能考试侧重对过程进行考核,可以采取实际创作、实验设计以及课程设计等多元化的考试模式。第三,可以根据实践教学活动给出等级分数,期末成绩通过综合平时每一个学习项目的得分等级,最后得出平均等级,这样的评价方式更加合理。另外,要采取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自主规划学习目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选择自己该兴趣的实验进行研究,为学生提供施展个性的空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篇2

关键词:煤矿;机电;培训;策略

中图分类号: TP2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000-00

随着我国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以及企业的跨越式发展,煤矿机电设备也处在不断更新换代阶段,这就对煤矿机电设备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技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煤矿机电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就要做好煤矿机电工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工作。

1.煤矿企业机电工作人员技术培训的现状

1.1 对煤矿机电安全培训不够重视

煤矿机电安全培训工作没有提上议事日程,煤矿领导对机电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不重视,想起来一阵子,在管理上也没有制定相应的机电安全管理规范,甚至连最起码的煤矿机电安全工作标准也没有,这就造成了煤矿机电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出了问题没有标准可以衡量。不管是煤矿企业领导,还是一般职工,在潜意识中,总是认为煤矿事故就是顶板事故、瓦斯事故、放炮事故,而对于机电设备事故,顾及不多,因而忽视了对机电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有的煤矿企业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却没有能够贯彻执行下去。管理人员对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的认识不够清楚,没有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没有质量长存的管理理念,因而对工作怠慢松懈,忽视了安全培训的重要性。思想上的麻痹是造成机电事故的一个主要原因。

1.2 煤矿安全培训的难度大

有的煤矿企业,在利益驱使下,不想大动干戈,对煤矿机电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另外,在煤矿企业中,机电人员设计的范围广,需要培训的人员种类多,而大部分工作人员,又以工作繁忙,抽不出时间等理由拒绝培训,培训学习时间不能保证。再者,需要培训的机电安全知识种类特别多、技术要求高,理论性强,教学难点多,这些都给我们的安全技术培训造成相当大的难度。

1.3受训人员文化层次参差不齐

在煤矿机电方面工作的人员,他们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各有优劣,这些从业人员中既有大中专毕业生、技校毕业生,还有高中毕业生、初中毕业生,甚至有的煤矿还有小学毕业生;既有缺乏理论知识,但工作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老工人,也有刚刚参加工作,只有理论知识,缺乏操作技术的大中专毕业生;还有理论知识、操作技能都欠缺的技术工人。老工人对新技术接受能力不强,刚参加工作的新工人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技术不熟练,但对新设备、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强,理论水平相对较高。

1.4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在培训过程中,一方面没有具体的培训时间要求,一般都是短训的形式,培训时间一不能呢个保证,而另一方面需要培训的知识多,要求掌握的内容多。而参加培训的人员,大部分都是中年人,很多是多年没有碰过书本的人员,因而他们学习不习惯,自觉性差。甚至对培训产生厌烦情绪;有的学员不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有的学员培训过程中,事务多,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有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通过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讲解,课堂呆板,也有一些教师观念落后,对新技术,新设备不甚了解,照本宣科。这些因素都导致了煤矿安全培训的效果不理想。

2.应对策略

2.1建立健全煤矿机电培训领导机构和管理制度

煤矿企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机电培训工作的主体责任,加强组织领导,逐级明确工作职责,按培训的规定,建立健全培训管理机构和组织,配备专兼职职业培训人员;制定详细的培训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培训制度。

2.2提高对煤矿机电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煤矿企业要充分认识煤矿机电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明确机电工作在整个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启动煤矿煤矿机电工作人员培训,各企业要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制定计划,明确责任,确保培训计划得到有效落实。使工人认识到煤矿安全培训的重要性;提高作业工人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保护能力,防止违章作业。

2.3加强煤矿安全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煤矿企业机电人员培训的师资力量,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自己培养加上外部引进,也可以结合大专院校,建立一支既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又有具体操作经验的专兼结合的机电培训师资队伍。从而加强煤矿机电作业人员的技术培训,不断强化和提高机电作业人员的整体技术素质。

2.4分门别类,分层次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要根据学员不同的工种情况、文化程度和工作经历,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分门别类加以培训。如对那些有一定经验的老工人,重点对它们培训新的机电设备知识;对技术要求高的井下电钳工、主提升司机等工种,以提高技术素质和业务能力为主,增强安全意识为辅;对那些刚刚参加工作的机电工作人员,既要培训基本的理论知识,也要培训操作技巧,更要培训安全知识。在授课过程中,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实践操作上。

2.5培训形式多样化,培训方法灵活性

机电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内容较多,涉及面广,小到安全法律法规、抢险救灾以及自救、互救知识,大到通风仪器仪表、机电运输设备等等,要求学员必须掌握相关的安全基础知识,掌握本工种的操作规程及有关机电运输设备的日常维护、故障排除等知识,并且机电安全技术要求高,理论性强,这就造成教学难点多,备课难度大。因此我们应该使培训形式多样化,尽量避免“大锅饭”式、“一窝蜂”式的培训形式。尽可能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既可以以班组为形式进行培训,也可以以机电比武的形式进行培训;既可以采取授课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实地操作的形式;以老带新也是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总之,要不拘一格,不拘形式,只要能达到既增长知识有提高技能的学习目的皆可。

3.结束语

加强矿山机电安全管理方法与手段的培训,提高责任意识,就能不断地提高安全技术培训质量和效果,就能促进我们煤矿企业机电作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将对矿山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可以有效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手段,采取有效的奖惩措施,全面渗透安全管理观念,才能更好地保障机电设备安全、高效、稳定运行,推动矿山企业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猛.地方煤矿机电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煤矿机械.2003(12).

篇3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安全工程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3-0135-02

一、研究背景

中国政府历来重视煤矿安全工作,2006年国务院专门会议讨论瓦斯治理问题,加之煤矿安全的严峻形势以及安全欠账的实际情况,近几年数次拨专款投入煤矿安全(每年约30亿元),各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配套相应的资金,这些措施都会直接推动煤矿安全工作的发展。另外,《安全生产法》及其行政追究制度等的颁布与实施,也迫使各级政府及企业领导进一步重视安全工作。还有企业领导自身的觉悟及认识的提高,必将进一步推动煤矿安全工作的发展。鉴于国家对煤炭生产企业安全重视,因此,如何培养高素质、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安全技术与管理人才,如何将煤炭进行过程中事故率降到发达国家水平,加强煤矿安全与管理人才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十分迫切的,加强煤矿安全人才的培养,确保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促进中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生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培养目标

培养满足新时期煤矿安全生产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基础理论、实践技能、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安全工程系统理论,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开拓创新意识以及结合生产实际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煤矿从事工程设计与施工、科技开发与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与团队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的本科工程型创新人才[1~2]。

三、培养标准

1.掌握相关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理论基础知识。(1)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唯物主义哲学思想,具有社会责任感;经济、管理、法律、英语等方面的基础知识。(2)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并能应用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掌握安全工程所需要的工程力学、流体力学以及工程热力学等深厚的力学基础知识;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高级编程语言等现代工具与及相关信息技术;掌握电工、电子等相关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地质学基础理论及工程制图基本方法;具有系统工程知识及系统思维方法。(3)工程专业知识。掌握矿井开采工艺及相关设计与管理技术;掌握矿井通风技术基本原理及相关设计与管理技术;掌握井巷工程设计与施工基本知识;掌握矿井灾害防治理论及防治工程设计方法;掌握矿山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掌握矿山经济理论基础及矿山企业管理知识;掌握矿山安全与劳动卫生基本原理;掌握矿山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政策及相关技术;熟悉采矿技术规范,掌握矿山设计和数字矿山技术的基本方法。

2.具有运用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1)工程项目评价、分析与决策能力。具备认识和系统表述安全工程领域各环节设计、技术和施工管理等问题,以及初步系统规划研发的能力;具备建立本领域技术分析模型的能力;具备识别及分析影响矿山安全生产的不确定性因素、风险因素的能力;具备提出解决矿山安全生产问题的方法和建议的能力;具备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2)实验和分析能力。熟悉本专业国家和行业的标准与规范;具备查询相关资料或者电子文献的能力;掌握相关实验操作技能,具备分析实验数据、书写实验报告与归纳总结的能力。(3)系统思维能力。具备运用整体思维方式,全局性和系统性地考虑矿山通风与安全工程项目实现的能力;具备梳理矿山安全生产各环节的关键问题、难点以及影响因素的能力;具备针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论证、总结并得出结论的能力。(4)创新精神以及吃苦耐劳的敬业品质。积极探索安全工程领域的新问题、新发展;具有执着的工作态度,并能够结合具体条件善于运用灵活方式合理解决问题;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保持求知欲和终生学习的态度;高效、合理地管理时间和资源;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 [3~4]。(5)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正直,富有责任感;遵守职业行为规范,遵纪守法,遵守行业准则;主动规划个人职业方向与发展;与世界安全工程界保持同步,与时俱进。(6)进行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具备创新的意识;具备创新所需的专业知识;掌握一定的创新方法。

3.具有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的能力。(1)团队精神。培养合同协作的团队精神;具备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善于技术分工和协作,共同完成目标。(2)交流与沟通。具备交流与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建立与安全工程界进行交流的组织结构;具备运用写作、图表、电子和多媒体进行交流的能力;善于口头表达,能够作报告和会议进行交流。(3)国际交流。能够运用外语进行交流;具备参加国际专业合作项目的初步能力;熟练运用外语查阅相关文献。(4)团队管理及组织协调能力。具有丰富的团队管理经验,善于调动团队积极性,激发团队战斗力;良好的组织能力以及冲突协调能力。(5)项目评估能力。掌握正确的项目评估方法;了解项目评估的过程;具有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的能力。

4.具备在一定的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实践经验。(1)参与矿山安全国际化。了解矿山通风与安全的发展及矿业工程发展国际化趋势,了解相关国家矿山安全生产领域的政策和法规,具备参与矿山安全国际化的能力。(2)适应社会背景环境。应用矿山通风与安全专业基础知识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分析矿山通风与安全对社会财产、生命安全、矿山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能够利用专业知识为社会作贡献。(3)矿山通风与安全工程项目设计。应用学科基础知识和安全工程专业知识,进行矿山通风与安全工程项目的设计能力。(4)矿井灾害防治规划与设计。综合应用学科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矿井灾害防治规划、技术设计及施工设计的能力。(5)安全工程实施能力。应用安全工程专业知识及管理知识,进行矿山工程项目施工组织管理、质量控制及成本控制能力。(6)矿山企业运营与管理。熟悉矿山企业运营特征,确定矿山企业生产运行的方式和资源优化,规范企业职工培训与岗位管理,具备通风与安全技术管理、矿井灾害防治和矿山生产经营管理能力。

四、培养方案

培养模式为“3+1”模式:即三年在校培养,以及累积一年在企业的生产实训培养。第1~4学期按安全工程专业大类培养。第4学期末,采取双向选择的方式,在安全工程大类学生中选拔有志于从事“矿山通风与安全”工作的学生60名左右进入本计划,按本培养方案培养[5~6]。

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整个过程:除参与学生在企业实训期间的指导工作外,企业导师还参与学生培养方案的制定、教学计划的编制、部分校内课程的讲授以及毕业答辩等过程。

以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为: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物理化学、安全系统工程、煤矿地质学、采矿学、矿井通风学、煤矿安全管理、矿山安全法规、安全经济学等。特色课程为:矿井通风学、矿井瓦斯灾害防治工程实践、矿井火灾防治工程实践、矿井安全新技术讲座。

主要实践性环节:矿井开拓开采工程实训、矿山地质工程实训、矿井通风系统测控工程实训、矿井灾害防治工程实训、矿井灾害应急救援工程实训、矿井开拓开采与通风安全综合设计等。

学生至少应修满200学分,其中理论课程151学分,实践环节4分(含素质拓展环节4学分)。标准学制为四年,学分修满后授予工学学士。

五、结论

通过优化安全科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凝练基础理论课教学内容,更新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突出专业课新知识和实践教学环节、新技术;改革现有选修课的设置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构建既实用又可灵活衔接的专业课程体系,带动专业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形成安全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基础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鲜明特色。

参考文献:

[1] 窦培谦,胡广霞.安全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6):51-54.

[2] 宋守信,杨书宏,傅贵,等.安全工程本科教育专业认证的方法与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报,2008,(8):50-57.

[3] 袁昌明,谢正文.安全工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增刊):35-37.

[4] 田震,马小明.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多样性人才培养[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增刊):17-19.

篇4

关键词:特种作业 资格考试 考试内容 培训形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4(a)-0125-02

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如:电工、焊工、热切割工、架子工、冷库操作工、中央空调工等。《安全生产法》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在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作业。这类作业实行安全资格准入,其考核发证部门是当地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1 考试内容

和考取驾驶证的过程相类似,特种作业人员需要通过理论和实际操作两方面的考核。根据国家安监总局关于特种作业《培训大纲》和《考试标准》的相关要求,在考核中着重考察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1 基本安全知识和安全防护

这部分的考核内容要求考生必须具备从事某项特种作业的基本知识。体现在理论考试当中,如法律法规知识,特种作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等。而在实际操作中主要考核安全防护用品和安全用具,仪器,仪表的正确佩戴和使用等技能。如高处作业者是否会正确使用安全带等防坠落用具,电工是否会正确使用万用表、兆欧表等工作必需的仪器、仪表,有限空间作业者是否会对受限空间内的氧气含量、易燃易爆气体进行测量等。

1.2 专业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规程

所有的特种作业操作过程在前人经验不断总结的基础上都形成了安全技术规程和安全技术规范,这部分内容无论在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例,大约在40%左右。专业知识包含系统的理论知识,能够把这些知识正确运用到实践当中的能力就是技术能力,因此,对于考生来说应在实际工作中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操作能力的培养。比方说电工理论考试当中有关供电系统三相四线制(TN-C)和三相五线制(TN-S)的大量相关题目,死记硬背这些题目的答案虽能让考生得到理论考试的分数,但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能把供电方式的构成,供电线路的来龙去脉,这两种供电方式的区别,线路的侧量,防止触电事故发生的措施,漏电保护器的正确使用等多方面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结合起来,那么考生通过考试就会容易许多。

1.3 危险因素的辨识和隐患排除能力

隐患这个概念对于安全生产来说非常重要,特种作业人员大部分都是企业一线员工,他们是否具备隐患排查能力和危险辨识能力对于企业安全生产来说至关重要。这部分内容在理论考试中体现为一些判断题,即回答能不能这样操作。而在实操考试中则从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操作失误和管理上的缺陷三方面考察,即操作设备是否安全,人的操作是否正确,安全措施是否到位等内容。

1.4 应急安全知识和避险能力

事后应急处置也是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的能力之一,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作业条件,不同操作过程,能够发生的事故种类也是不同的。如高处作业易发生高处坠落和物体打击事故,所以高处作业人员应具备创伤止血、包扎、搬运和急救方面的知识。电工作业人员则要掌握触电急救相关的知识,如:心肺复苏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焊接与热切割人员要重点了解火灾爆炸应急方面的内容等。

2 培训形式

特种作业人员可以通过以下3个方面的培训获得国家安监总局《考试标准》所要求的安全知识和能力。

2.1 以企业安全培训为基础

企业内部安全培训和技术培训是特种作业人员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的基本手段,因为只有企业最清楚特种作业人员将面临的工作条件、工作要求、工作风险等。不同的企业,不同的行业对同种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机械加工企业中的电工和装饰装修企业中的电工,从作业上就有本质的区别。对于这种不同需要企业针对该企业的特点进行培训,其中包括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另外安监局相关文件中有特种作业人员要具备中级以上的技术水平方能参加特种作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在考核过程中遇到过进厂刚刚几天的员工来参加考试的情况,显然这样的考生连自己单位的工作情况都不了解,没有具备特种作业相关的安全知识、技术能力、安全意识,怎能通过考试。特种作业操作是国家认可的独立上岗资格,对于企业来讲新入厂员工在三个月试用期内可安排其跟随老师傅做辅工作,安排相关安全培训,技术培训,定期考试来作为促进其快速了解工作现场安全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手段。

2.2 以特种作业培训为提高

不可否认,特种作业人员理论、实操考核有其自身的特点,知识面广并以安全角度为出发点。所以安监局认可的培训机构以《培训大纲》为基础从事特种作业通用性培训,这类培训以特种作业通用的安全规程和规范要求出发,通过集中授课的方式,使考生把零散的知识点进一步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安全操作规范,要考生了解怎样操作才是安全的,为什么要这样操作,不这样操作会有什么危险,一旦发生了危险要怎样做等相关安全问题,以提高考生的安全知识水平和应试能力。

2.3 以专业技术知识为补充

在安全领域,有一句话叫“安全技术不分家”。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企业中管工程质量的部门也要在安全文件上签字,一个项目的安全措施也要通过技术部门的审核。在特种作业考核当中这句话也同样适用,安全与技术永远不能被完全的一分为二,安全管理手段需要技术的支撑,技术标准需要符合安全的需要。特种作业人员在本质上说是一种面临操作风险较大的技术工人,这就要求特种作业人员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只有技术水平提高了,才能了解“所以然”的问题。

随着国家安监总局对特种作业资格考试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对考试流程,考试内容的要求越来越具体,近一段时间以来,考生反映考试难度加大,不容易通过考试。但是,只要企业、培训机构、考生个人都能担负起自己的培训职责和学习义务,考取特种作业操作资格应该不是难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含金量也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人事司(宣教办).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实际操作考试标准(试行)汇编[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5.

篇5

【关键词】 机电管理 途径 发展

随着煤矿开采工艺的进步和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已显现出它的诸多弊端,从而为煤矿机电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煤矿机电管理发展的思路目前这个阶段要先从精细化管理入手。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管理的对象分解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在管理目标、标准、任务、流程等方面进行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是与现代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一种管理理念,是一种高效、节约的管理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耗费的资源,从而降低管理成本。

一、实施精细化管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1. 实现决策科学化、精细化,推动建立现代煤矿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公司制度为主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成分,它的基本要求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因此,煤矿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首先实现管理理念的精细化,使企业的每个环节都精密有序,让每个员工都成为追求精细化管理的自觉参与者。

2. 企业科学定位,逐步推进精细化管理。企业要通过纵向比较、横向比较,科学、准确地给自己定位,牢牢把握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扩大经济社会影响,增强市场的竞争力。

3. 充分挖掘人力资源,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要给员工讲清精细管理的科学道理,以获得全体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要建立精细化管理的用人机制,奖优罚劣,奖勤罚懒,建立规范化、系统化、制度化的奖惩机制。

二、当前煤矿机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许多煤矿机电管理基本上处于粗放式的层次,存在诸多问题。

1. 矿井机电管理没有实现现代化管理系统。安全生产是煤矿生存发展的永恒主题,而煤矿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一套规范科学的管理程序来管理好设备,会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隐患。

2. 机电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管理权威不强,管理职能没有正常发挥。煤矿机电设备选型是在设备规划工作中优化方案的过程,是设备前期管理的重要内容。当前,由于这一工作尚处于粗放式的管理,导致设备购置和使用存在着部分脱节现象,设备的买、用、修、改造方面各单位存在互相扯皮,各行其是的个别现象,职能部门权威性不强,会造成部分设备闲置、积压,使设备利用率没有完全发挥。

3. 设备管理工作效率较低。煤矿机电设备粗放式管理中,基础管理的总帐、台帐、明细帐部分为手工记帐,部分微机管理没有实现信息联网管理,工作量繁重,以物易物,帐、物不符现象时有发生,系统分析、汇总、统计均非常不便,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

4、随着矿井新型设备的不断投入及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煤矿职工的技术素质已不能适应矿井发展的需要。

5、机电管理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不到位,制约机电管理。机电管理部门虽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但还不够完善、全面。

三、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基本途径

对煤矿机电管理来说,只要遵循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循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进行统一规划,由部分到大局,从浅显到深入,从基础到精专,循序渐进,就一定能推动煤矿机电管理的创新性发展。

1. 建立系统规范的精细化管理流程。要推行微机管理,建立机电现代化管理信息网络系统,机电管理工作中,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注重设备管理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的质量。对全矿各单位大小设备摸清家底、摸清资源、科学预算、高效使用,要通过“机电信息化”找差距,确保基础平台建设为以后机电管理现代化开展奠定更好的基础,使设备购置、修理、资金结算都非常规范;做到设备数量清、状态明、属性准,账、卡、牌、物四对照,设备账、财物账两相符,规范设备进货、领用、库存的各个环节;使设备管理始终在有序、动态、透明的管理状态下,减少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量,确保其有更多的时间投入现场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2. 规范设备选购、维修等管理标准和程序。建立设备选购标准和规范。在订货前必须对订货厂家的资质进行审查、认证;设备到货后要现场验收,及时进行清点检查,对不合格的设备严禁入库,从源头上杜绝不合格设备投入井下作业,降低安全隐患;建立规范、科学的设备和测验标准,加强现场监督管理,切实保证承修质量,确保设备安全正常地运转。

3. 建立规范精细的设备选型、淘汰制度。煤矿机电设备选型是在设备规划中优化方案的过程,是煤矿机电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必须根据工艺技术的要求和市场供应情况,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的原则,建立对设备进行可靠性、操作性、环保性、节能性等综合分析调查的规范流程,确保设备选型的科学、合理,消除因设备不适用、闲置等产生的浪费现象,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

4、努力提高职工业务技术素质。要管好、用好、修好机电设备,必须有掌握先进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才能发挥先进设备的优势。业务技术培训是机电管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受培训的人员,既要学习基础知识,又要学习当前管理、使用和修理设备需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如评定技术职称(包括工人评定技师),结合企业经济能力,提高技术大拿的经济待遇。

5、 重视机电管理,这是加强机电管理的关键。机电管理人员要经常向矿领导汇报机电工作,多提工作建议,以获得领导的支持。当前考核机电管理工作质量的指标一般有设备完好率、设备待修率、机电事故率、设备使用率、设备负荷率、电耗费用成本率、设备费用成本率、配件费用成本率、维修费用成本率、配件储备费用率、维修人员效率等。机电管理部门要建立机电管理奖励专项基金,通过旬、月、季、年组织进行严格考评,奖优罚劣,促进机电管理。

总之,目前煤矿的机电管理,必须从基础工作做起,以提高矿井机电设备安全可靠性为中心,以“管理、装备、培训”为原则,以标准化统揽工作全局,以经济杠杆为手段,以机电现代化管理系统为平台,扎扎实实地搞好机电管理工作,确保矿井机电系统安全、可靠、高效。

篇6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电气自动化 电工考证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143-02

近年来,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模式研究已经有了很大进展,从2012年起,广西为畅通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加快发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推出了5学年一贯制、“2+3”学年制、“3+2”学年制3种形式的五年制高职试点班。现已有第一批5学年一贯制、“2+3”学年制学生完成中职阶段课程的学习,开始进入高职学习阶段。电工类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学生参加教学实践、持“双证”毕业要求等方面均起到关键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考取电工证的必要性和电工类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电工考证环节的一些教学具体实施策略。

一、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考取电工证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气设备发展迅速,作为技术工种的电工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几乎所有的企业都离不开电工。因此很多职业院校都把电工证作为电类专业学生必考的证书之一,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也不例外。电工证分为三大类,即电工职业资格证、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和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电工职业资格证:全国通用,分为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共五个等级,一般与工资定级挂钩。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俗称上岗证,国家从保证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角度出发,规定电工作业必须持证上岗,无证上岗是害人又害己。所以上岗证对于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和就业后从事电工作业有重大的意义,也是用人单位招聘和录用的首要依据。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由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颁发,只能在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确定的作业范围内从事进网作业(指在用户的受电装置或者送电装置上,从事电气安装、试验、检修、运行等作业),分低压、高压和特种三类。这对于想进电力部门(或企业)从事相关电工作业的学生来说,是一张必不可少的通行证。显而易见,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考取电工证是很有必要的。

二、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电工类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教学内容重复

通过比较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和中职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电工类课程的教学内容重复率相当高,比如都有电工基础、电气线路的安装调试与维修等课程,不仅教学内容重复,而且教材理论深度没有明显的前后递进和有效衔接, 无疑造成了教育投入的浪费和教育效益的低下。尤其是5学年一贯制形式的高职试点班,学生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5学年都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学习,可能由于学生学习水平不一,部分学生没有完全达到中职教育目标;或者由于教师对中、高职课程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到位,导致上到高职同类课程时会出现教学内容的大量重复,让学生有“炒旧饭”的感觉,也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不一致,评价形式单一

由于各所中职学校的教学资源完全不一样,教学硬件设施有的较完备,有的较落后,师资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所以不同学校的课程教学目标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教学硬件设施较完备的学校可能更重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有些学校由于教学硬件设施跟不上,就会侧重加强理论基础知识。正因为教学目标不同,课程考核标准也随之改变,有的学校侧重理论考试,有的学校侧重技能考核,对学生的评价方式缺乏统一标准。因此带来了中、高职教育相关课程的合理衔接问题。

(三)盲目追求考证通过率,为考证而考证

职业教育,无论是中、高职教育阶段,无疑都应该十分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由于国家推行职业院校学生实行“双证”毕业制度,所以考取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成了学生毕业的拦路虎,考证通过率也成了教师教学的指挥棒。然而现在许多中、高职业院校盲目追求考证的通过率,为了考证而考证,忽略了最初设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真正适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最终导致学生各类证书考试的通过率很高,但培养出来的操作工实际动手能力很差,职业素养偏低,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基于电工考证的教学策略

(一)做好与电工证有关电工类课程教学的有效衔接

1.明确中职与高职课程教学目标

由于中、高职教育都是培养工作在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人才,都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不同的是培养的层次不同:中职培养的是初中级技能人才(如初级电工、中级电工),高职培养的是高级技能人才(如高级电工)。所以在电工类课程教学目标上要分层次,并构建与课程教学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以电工类课程中电气设备这一知识模块为例,中职阶段重点学习电气设备的分类、用途及结构,电气设备的安装及操作使用,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而高职阶段重点学习电气设备的故障分析及处理,以及电气设备的专业实习等。这样安排教学内容,不仅与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相适应,遵循了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2.中职与高职课程教学考核体系多样化

由于五年制高职试点班的学生中职阶段在不同的学校接受教育,到高职阶段才接受统一的教学管理,因此中职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不一,给高职阶段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课程教学考核体系,以便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这也有利于学生在后续课程和专业进修中得到更好的发展。比如中职阶段电机与电气控制这门课程,考核办法可以有理论考试和技能操作考试,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直接以电工证通过成绩来作为该课程最终考核结果。当然通过初级电工职业资格证和特种作业操作证“双证”考试的学生总体评价又比通过“单证”考试的学生总体评价要高,而没法通过电工证考试的学生也要有一套评价方式,不能让单一且不合理的评价方式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落实电工考证环节的具体指导工作

1.中、高职阶段电工考证实施策略

前面谈到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考取电工证的必要性,这里有必要研究一下中职和高职阶段如何安排学生考取电工证,才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在中职教育阶段,学生已有资格报名参加初级(有些地区可以直接报中级)电工职业资格证和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考试,一般安排在中职第二学年进行。尤其是“3+2”学年制形式的学生,只要3年中职阶段所有课程成绩合格,即可获得中职毕业证书,也可以提前就业。对于这类学生,应该安排学生参加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的考试,以便学生在就业后或者在假期打工时能够更好地从事电工作业,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职教育阶段的第四学年,由于经过一定的电工专业培训,学生除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外,可以同时报名参加中级(有些地区可以直接报高级)电工职业资格证考试。有条件的职业院校还可以组织学生报名参加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考试,因为这类考试几乎成了电力部门内部相关作业人员的培训会。总之,在中职和高职阶段均安排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或上岗操作证,能够促使学生在顶岗实习和将来的就业岗位中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继续深造和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电工证考前培训阶段教学实施策略

在学生参加电工证考试前,一般都会安排为期2~4周的集中培训。安排这类培训的目的是使学生尽快达到国家相应等级电工的要求,满足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此项技能的综合性要求,而不仅仅是为了提高考证通过率。但不能因此就削弱了电工类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面的主导作用,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在电工类课程的教学中,若能把行业(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中,提高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水平,将为学生考证打下良好的基础。而在考前培训阶段,则重点针对考试应知、应会模块进行综合训练,加强对每个应试学生的学习指导,查缺补漏。理论基础不牢固的,操作技能较弱的,安全意识淡薄的,都需要加强学习和训练。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总之,为加快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更多的学生提供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我们的课程教学应以国家职业标准为导向,合理设计不同学习层次的课程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与其未来可能从事职业活动有关的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何建勇.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衔接探究[J].科教导刊,2014(8)

[2]曹艳莉.浅析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才智,2012(33)

[3]毛艳秋.中高职煤矿电工类课程内容衔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z1)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3JGB426)

篇7

工作计划的本身就是一个框架,只有把工作放在框架里,才能从各个方面进行全盘考虑和分析评估,对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设置应对预案。小编为大家准备了机电维修工个人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大家借鉴!

机电维修工个人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基本思路

(一)加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十二字方针的安全意识教育。安全意识教育就是通过对员工作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员工端正思想,提高他们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的认识。在提高思想意识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并积极贯彻执行相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自身的保护意识,不违章操作,不违反劳动纪律,做到“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二)将安全教育贯穿于生产的全过程中,加强全员参与的积极性和安全教育的长期性。做到“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安全教育。因为生产与安全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哪里有生产,哪里就需要进行安全教育。

(三)开展多种渠道、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形式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灵活多用,尽量采用符合人的认识特点的、感兴趣的、易于接受的方式。针对我矿的具体情况,安全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培训:由矿领导、安全技术人员、聘请专家等对全矿机电员工进行知识培训。

2.安全宣传。主要有:安全宣传横幅、标语、标志、安全宣传栏等。

3.现场实操。主要有:安全操作方法演示、触电急救方法演示等。

4.专题讲课。主要有:安全知识讲座等。

(四)严格执行先培训,先取证,后上岗制度,学习内容包括安全技术知识、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安全制度和严禁事项,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操作岗位,考核情况要记录在案,预计14年全年机电系统所有岗位职工业务技能及安全教育时间不少于36学时。

二、主要的培训内容

(一)培训人员范围:

机电系统所有岗位职工:包括机电科所有人员及各区队机电队长、机电班长等,主要涉及井下电钳工、绞车操作工、输送机操作工、乳化泵司机、信号工、高压配电工等。

(二)培训方式:

为真正使职工掌握知识,熟悉操作,提高技能,本计划原则上采用授课培训教育方式。

(三)培训地点:根据实际情况临时安排。

(四)培训要求:

1.凡参加培训学员必须遵守培训制度,按时上课,认真做好笔记,不迟到、早退、旷课,如有特殊情况者需提前与机电科长说明情况。

2.学习结束时,要统一参加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上班,每人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补考一次还未合格者将给予一定的处罚及停工学习,直到合格为止。

3.如若上班时间确实紧忙时,由矿培训办批准后,可自行按学习资料进行学习,按考试时间参加考试。

(五)奖惩办法

1.学员必须参加理论课学习。

2.无故旷课给予罚款20元/天,迟到、早退给予罚款10元/次,另根据实际情况对其主管队长给予一定的处罚。

总之,奖罚不是目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快的掌握基础理论技能和基础知识,提高我矿机电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处理故障的能力。

机电维修工个人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总则。

为加快机电系统安全、快捷、高效运行,提高设备运行率、减少损失、增大设备使用年限,提高设备重复利用率,提高机电人员安全操作水平,加强机电完好标准,加大设备检修规范,为实现安全本质性矿井打下坚实基础。

二、运行管理计划。

1、人力资源管理。

人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现代企业竞争,最终是人力资源的竞争。现代煤矿已经有过去的手镐落煤采煤工艺改为综合机械化采煤和综合机械连续采煤工艺,煤矿机电工人在以后煤矿生产中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加强机电职工归属感,责任感是机电系统重中之中,通过聘用机电技师工作。机电职工月度评先工作,机电职工内部比武提高机电职工责任感。通过技术培训工作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操作技能,通过对机电职工节能改造工作的表扬和奖励,对机电职工责任感和荣誉感的认可,提高机电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2、加强设备管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君若利其器,首当顺其治”讲的是企业要保持的核心竞争能力,必须要有先进的设备,要让先进的设备流畅运行,发挥功效,必须要实施秀的管理。设备管理的创新、模式创新让设备管理成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推进器。计划对机电进一步设备维护标准,计划出台机电设备完好标准、机电设备检修规范,机电设备硐室质量达标。

3、加强技术管理。

加强机电技术管理,加强采面掘进供电先设计后施工,在验收的程序。加强运输技术管理工作,加强运输系统的先设计,后施工,运输维护质量。

4、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

对机电硐室机电质量标准化,实现地面变电所,井下变电所、锅炉房、通风机房、空压机房、水泵房、以及机电系统质量标准化、运输系统质量标准化。

三、计划实施目标。

1、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加强企业职工凝聚力,向心力、提高机电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归属感。

2、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杜绝井下机电设备失爆现象,提高设备完好率,延长机电设备使用寿命。

3、加强机电技术管理提高机电管理安全管理意识,加强机电工程技术保障能力,提高机电设备抗矿井灾害的能力。

4、通过机电质量标准化的而建设,为实现矿井生产安全质量标准化,为小河一矿实现“五优”矿井打下夯实基础,为实现安全本质性矿井实现。

四、总则。

1、煤矿机电管理工作是煤炭生产管理中的基础工作。它牵扯和影响到煤炭生产的多个环节,直接影响矿井生产安全和任务的完成。矿井机电设备种类多,线长面广,移动性大,管理工作任务繁重且责任重大;矿井机电工作技术性强、业务范围广,全面管好、用好、修好机电设备,是矿井生产安全和经济运行的首要保证;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加强领导是搞好矿井机电工作的基本保证。

2、本标准制定的依据为:《安全生产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生产矿井质量标准化标准》、《煤矿机电设备完好标准》、《煤矿矿井机电设备检修标准》以及集团公司有关矿井机电管理的文件、规定等相关条文。

3、本标准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各生产矿井机电管理以及机电部门所管理的大型固定设备、采掘移动设备、井上下供电系统等。主要包括:

(1)大型固定设备(包括矿井主提升机、主扇风机、主空压机、主排水泵、锅炉等设备及附属设施、系统和控制等。)

(2)矿井主要变供电设备(包括变压器、高低压开关柜、供电系统线路、附属防护装置、控制装置和设备等)。

(3)井下变供电设备(包括矿用防爆变压器、防爆高低压开关、磁力起动器、防爆电动机、小型电气设备、矿用电力电缆等设备和线路及其保护、控制装置等)。

(4)矿井采掘移动机电设备和照明、通信、监测等设备设施。

五、矿井机电管理机构设置及责任。

1、各矿井必须建立矿、区(科)、班、组四级“机电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制”,明确工作范围和管理责任。

2、各生产矿井设机电矿长主管机电运输工作,负责矿井机电运输管理及安全运行管理工作。主要职责为:

(1)在矿长的领导下,负责矿井机电运输的全面管理工作。工作中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令;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决议,善于结合本矿实际作好矿井机电运输管理工作。并针对本矿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执行细则,督促贯彻执行。每年组织修订完善一次各种管理制度及细则。

(2)落实安全生产方针,认真抓好全矿机电运输系统和设备的安全、高效和经济运行工作,认真抓好机电运输系统的预防性定期检查、检测和检修工作,确保机电运输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3)定期主持召开矿井机电运输专业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机电运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组织讨论制订全矿的年度机电运输工作计划及设备检修计划并上报;还要组织制定好月度实施计划,对实施情况负责。

(4)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机电科编制全矿机电设备的购置,大修计划;组织设备的平衡,调拨,改造、报废及设备维修工作;按上级有关要求组织好设备安装及改造的竣工验收工作。

(5)对上级有关规定、指示、决议和文件的贯彻情况要留有记录;对矿上报的有关机电运输材料要核实、签字并负责。

3、设机电副总工程师协助机电矿长管理机电运输工作。主要职责为:

(1)在机电矿长和矿总工程师领导下,协助机电矿长管理全矿的机电运输工作,重点抓好机电运输技术管理和质量达标工作。主管机电矿长不在时,履行其职责。

(2)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技术政策,落实上级有关机电运输规章制度。全面掌握机电运输设备的技术状态,处理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对大型固定设备及主要供电系统的技术性能、图纸资料的准确性负责,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审核并签字。

(3)负责定期组织召开机电技术工作专业会议,总结和研究、布置和开展技术工作。搞好技术管理,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和技术装备水平。

(4)组织矿井年度及月度机电运输工作计划、技术措施、统计表报和有关技术资料的编制审查、修订等管理工作。

(5)负责机电运输职工队伍技术培训。协助机电矿长组织技术革新,技术改造,以及新技术新工艺的推广应用。

4、矿井设机电科,具体负责矿井固定设备和供电系统的`机电管理、矿井机电设备的安装、运行、检修、技术改造和设备资产管理等工作。机电科设科长一人主持全科工作;副科长若干人协助科长抓好分管工作;设主管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一人,负责机电技术工作;技术人员若干人,协助主管工程师抓好分管技术工作。

5、机电科长主要职责是:

(1)在机电矿长的领导下,认真抓好矿井主提升系统、供电系统、排水系统、主通风机系统、主压风机系统和锅炉的安全运行工作,确保各项机电系统和环节的经济、技术指标和机电工作计划的制订和落实。做到管理有序、组织严密、制度健全、措施到位、责任落实。

(2)认真抓好机电设备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设备管理制度,至少每年对机电科管辖范围的各种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组织一次修订完善,并负责督促落实。确保设备的购(租)、管、发、收、修、报废等环节符合上级要求和制度规定;确保对矿提供优质、完好设备;确保设备不流失,新度系数不降低。

(3)组织编制机电工作年度计划及设备年度检修计划、年度设备购置租赁计划和大修计划,待批准后组织实施。

(4)对主要机电设备的运行状况必须了如指掌,定期组织检查,经常深入现场和井下了解情况,督促和组织好预防性定期检修工作,确保机电系统安全、可靠运行。

(5)组织全科人员规章制度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提高业务素质。定期组织对全科人员进行遵章守纪和业务考评。

6、机电科主管工程师(技术负责人)主要职责是:

(1)在科长领导下,认真抓好机电科管辖范围的机电技术工作。要做到:技术档案齐全、规范,设备参数齐全、完整,技术资料准确、条理。

(2)负责起草编制机电工作年度、月计划和年度检修计划,负责按上级要求制定机电设备运行的各种技术管理制度和规定,并经常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3)对主要机电设备运行的技术状况必须了如指掌,对各种按规定必须定期检修、测试和更换的设备,必须保证按期进行。

(4)加强自身业务学习,组织全科职工技术培训,定期对全科职工进行遵章守纪和业务考评。

7、矿机电科必须设井下电气管理组、电缆管理组、设备管理组和小型电器管理组。其主要职责是:

(1)井下电气管理组。

①各矿井下电气管理组必须配备1名专职负责井下供电管理的、具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以上、从事本专业工作二年以上的技术工人。机电科必须明确一名技术人员负责井下电气管理工作。

②电管组人员必须经技术考核并取得合格证。否则不准上岗工作。

③电管组负责绘制井下供电系统图,和三大保护的计算、整定、测试,检查,负荷审批等工作。

④三大保护的计算、整定、测试、检查等工作,必须严格遵守“三大保护”细则的各项规定,并且有整定计算资料、测试的数据和记录资料,由科负责井下的技术人员签字审查。

⑤井下地区负荷增减.系统改变均应提前向电管组申请,接用或增加负荷必须有电管组批准的“用电申请书”。按批准的容量、接线方式和地点接用。

⑥井下负荷变化后,电管组负责对供电系统图予以修改.对继电保护重新计算和整定。井下供电系统图应随负荷的变化及时修改,误差不得超过三天。

(2)电缆管理组。

①电缆管理组对矿用电缆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并负责收、发、修补、试验等工作。

②电缆管理实行图牌板管理,做到条条电缆有编号,电缆帐、卡、物、板四对照,日清月结。做到数目清,状态明,使用合理。

③及时了解全矿井下电缆使用情况和地区设备负荷变化情况,确保修补质量,服务生产一线。

④及时对修补的电缆作好绝缘摇测,干燥和浸水耐压试验等工作,推广真空干燥法。绝缘电阻值符合《规程》要求,对测试试验数据等认真做好记录。

⑤橡套电缆修补用材料必须与电缆护套性质相同,具有不延燃性。

⑥按照电缆使用发放、回收等管理办法,认真做好现场使用管理及技术管理工作。

(3)设备管理组。

①设备管理组负责矿各项机电设备补充、购置等计划的编制与分配。

②设备管理实行所有设备的物、帐、卡、板管理,做到四对照。

③负责矿井所有机电设备的调配、验收、报废与租赁管理。

④对负责的所有设备必须按上级规定进行编号管理和保管,做好仓库管理工作。

⑤负责机电设备的大修理管理,提交设备修理计划和补充计划。及时上报各项报表,上报的各项计划和报表必须有机电科长和机电矿长的审核、签字。

⑥随时掌握设备的状态和使用地点,负责统计设备完好率和事故率。

⑦对修好和库存的机电设备必须确保完好和防爆性能,并填写检修合格证和入井许可证。

⑧对井下超过修理期需要上井检修的在用设备,及时向机电科汇报,确保按期上井检修。

⑨设备组的所有工作对机电科长负责。

(4)小型电器管理组。

①小型电器管理组负责井下小型电器设备及特殊机电器材管理,为管、修合一的专业化小组。

②小型电器管理组负责小型电器的统一领取、发放、回收、修理、安全检查和信息资料等管理。

③小型电器设备实行编号管理,必须做到账、卡、物、板四对照。出库、修理、发放手续齐全。对修好的小型电器必须确保完好和防爆性能,严格验收,并填写检修合格证和入井许可证。

④小件组应随时掌握设备状态和使用地点,作到日清月结。每季度进行一次帐、卡、物、板校对,每年组织一次设备大清查。

⑤对使用单位实行定额管理,制定小件设备使用定额和储备定额。并结合实际不断调整。

8、各生产矿必须设立防爆检查组,其主要职责是:

(1)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负责对井下电气防爆工作进行强化管理,杜绝电气失爆现象,保障井下电器安全运行。

(2)防爆检查员必须由责任心强,技术业务熟悉,坚持原则,从事煤矿电气工作时间不少于二年,并具有高中或相当于高中毕业文化程度,并经培训考试合格的人员担任。

机电维修工个人工作计划范文三

1、在综合总务(番禺总务)处的直接领导下,开展日常工作。

2、负责馆校供电设施(含馆校自管住房供电设施)的安装维护和检修工作。

3、负责馆校所属企业和外来用户(签定合同)供电设施的维修工作。

4、负责馆校所有用电设备以及线路的检查维修。发现不安全隐患及时排除,确保安全用电和做好防火工作。

5、负责电话线路和广播设施的安装和检修工作。

6、负责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检查和监督工作,保证总表与馆校用电量基本相等。对盗电和滥用电的行为坚决制止并进行处罚。

7、做好电工机械及馆校用电设施保养、维修和管理工作。

8、注意节约用电,与有关部门签订用电合同,实行节约有奖,超额处罚办法。

9、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保证一般用电故障能自己排除(其在工作中的业务水平和操作技能作为工人考工定级业绩考核的主要依据),做到小修不超过4小时,大修争取不过夜。

10、遵守劳动纪律,注意安全生产,树立为教职工学生服务的良好职业道德。工作中要做到四不,即工作不等领导分配布置,不依赖领导,自己本职工作不推诿,工作不拖拉。

11、配合房管员做好馆校电费收缴工作。定期与房管员一同查表,对表数做好记录并对表认真检查维修更换,如有人为问题急时向主管领导汇报。

篇8

Optimization of Mining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urse System Adapte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uizhou

杨军伟 YANG Jun-wei;艾德春 AI De-chun;陈才贤 CHEN Cai-xian

(六盘水师范学院矿业工程系,六盘水553004)

(Mining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Liupanshui 553004,China)

摘要:为了培养国家战略需求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所需采矿工程专业人才,从课程设置的层次性、专业课程设置的全面性、课程设置的先进性和适应性、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四个方面进行了课程体系优化,使采矿专业学生能够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也能够学到适应贵州矿业特色的课程体系,而且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适应贵州矿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

Abstract: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mining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which meet the demands of national strategic an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Guizhou, curriculum system is optimized from four aspects of the hierarchy of the curriculum, the comprehensive course design, the advanced nature of the curriculum and adaptability and curriculum design practice. It makes the mining professional students can learn the basic theory and basic technology of that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and learn the curriculum system that adapts to the mining characteristics in Guizhou. It als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trains the applied talents which adapt to the m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Guizhou.

关键词 :采矿工程;课程设计;层次性;全面性;实践性

Key words: mining engineering; curriculum design; hierarchy; comprehensiveness; practicalness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20-0244-02

0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增长放缓、能源结构不断调整,煤炭需求整体仍将呈疲软态势,但是作为占有全国煤炭资源储量7%的贵州省,对采矿工程专业人才还是比较急需的。如何培养国家战略需求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所需采矿工程专业人才,就是重点考虑的。

1课程体系优化

根据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专业规范和《六盘水师范学院关于制订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通过对水城矿业集团公司盛远工矿、大河边煤矿进行企业调研,适应贵州特色的采矿工程专业应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素质高、能力强、重实践、具有初步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并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

1.1 课程设置的层次性将采矿工程课程体系分成四个平台,即两个基础课程平台、一个专业教育平台和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平台。

第一个平台为公共基础教育平台,包括必须环节和选修环节。目的是使学生能具备良好的基本素质和一定的通用能力。必修环节包括政治类、外语类、体育类、计算机类、数学类、物理类、教育类。选修环节包括自然科学类、人文社科类和艺术科学类。公共基础教育平台课程体系见图1。

第二个平台为学科基础教育平台。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采矿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一般实际专业技术问题的初步能力;掌握力学类、地质类、机械设计类、学科基础数学类等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为了采矿工程专业的长远考虑,考虑了工程教育论证,从而加开了弹性力学、运筹学、矿业系统工程课程。学科基础教育平台课程体系见图2。

第三个平台为专业教育平台,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采矿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矿区开发、矿井开采、巷道开拓的设计方法;掌握矿山压力及岩体工程监测、矿井通风安全及灾害防治等基本理论与技术。包括必修环节、方向课程和选修环节。必修环节包括井巷工程、煤矿开采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矿山机械与设备和矿井通风与安全五门采矿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其他类课程;方向课程包括采矿工程方向和矿山环境保护方向;选修环节包括矿山灾害、矿山信息技术、矿山前沿讲座等课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体系及图3。

第四个平台为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必修环节和选修环节。实践教学环节课程体系见表1。

采矿工程课程体系进行这样的层次划分,有利于课程设置上的宏观控制和进行系列课程的改革与建设。

1.2 专业课程设置的全面性为了能够让学生全面、系统、经济的学习采矿内容,设置由液压传动、井巷工程、煤矿开采学、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矿山电工学、矿山机械与设备、矿井通风与安全组成的专业课程组,并设有两个方向的选修课程组,即采矿工程组(采场与巷道支护设计、矿山压力检测与预报、矿井瓦斯防治)、矿山环境保护组(开采损害与环境保护、环境科学导论、工程物探)。在专业教育平台选修环节设置了现代爆破技术、矿山灾害防治、矿山信息技术、煤矿特殊开采方法、采矿工程专业英语、非煤开采技术等保证采矿工程专业课程选修环节的全面性。

1.3 课程设置的先进性和适应性课程设置必须以当前矿产行业发展趋势、贵州矿业特色为基准。当前矿产行业的发展趋势是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安全性和高产高效。贵州矿业的特色是地质条件复杂、瓦斯含量高和矿山环境严重。根据贵州矿业的特色,开设了矿井瓦斯防治、矿山环境保护、构造复杂煤层开采、灾害防治等课程。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制作教学软件和电子课件,使学生更客观真实的掌握课程知识。

1.4 课程设置的实践性使实践教学环节在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达到25%以上。实验、实习和设计是连接理论和生实际需要的桥梁。为此,在优化课程设置、改善课堂教学的同时,教学计划还要合理安排实验、实习和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验环节,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培养适应能力强的应用人才。实践教学环节作用见表1。

2结论

通过课程设置的层次性、专业课程设置的全面性、课程设置的先进性和适应性、课程设计的实践性四个方面对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可以使采矿专业学生能够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也能够学到适应贵州矿业特色的课程体系,同时保证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国家战略需求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所需采矿工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其华,秦忠诚.面向21世纪的采矿高等教育[J].煤炭高等教育,1998(2):74-75.

[2]秦忠诚.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拓宽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2):180-181.

[3]“矿业类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与实践”课题组.采矿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04.

篇9

1.培养目标确定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变化,具有宽广性的基本教育,创新意识强、业务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备受欢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制定合理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个重要课题。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许多工科院校都设置的专业,但各院校专业各具特点。如重点大学定位于研究型教学,以培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型或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技术复合型高层次人才;而非重点院校通常以普及高等教育为主,以培养本学科工程技术型或职业应用复合型人才为主。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结合本校实际,因地制宜,确定有自身特点、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3]。我校具有矿业技术研究、开发及应用的独特优势,负责黑龙江省内煤矿管理者的培训工作。在材料成形及控制领域的众多专业方向中,我院铸造及焊接方向具有好的基础和自身特色,铸造方向具有丰富的工程教育经验,而且与鸡西煤矿企业有着广泛的技术合作基础,目前开展见习铸造工程师的培训工作;焊接方向具有国际焊接工程师技能的培训能力,这些是吸引用人单位的亮点。因此,根据黑龙江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我校大专业、大工程及大实践的特点,通过社会调查研究论证,认真听取专家、教师、学生及用人单位意见,分析总结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明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质要求和真正含义,逐步形成了服务于地方煤矿企业,重点具备在材料液态成型、固态连接等方面进行成型工艺、工装设计、产品制造、质量控制、试验开发、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和管理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实践技能的高综合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2.课程体系建设

依据所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力求做到厚基础同时保持专业方向特色。新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满足具有创新意识、实践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发展需要。

根据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在满足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基本要求条件下,增加学科与专业基础课程学时,如增加机械设计基础、材料科学基础等基础课程的学时,构建厚基础的知识结构;减少专业课程学时,如减少铸件凝固成形原理、焊接结构学等专业课程的学时,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扩大选修课程门数,如增加铸造车间设计、电子封装技术等课程,使学生具有个性发展的空间。去除一些内容陈旧的课程内容,增设一些学科前沿课程,如增加快速凝固技术、机器人焊接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建设后的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与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学科与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通识教育实践课程、专业教育实践课程五个方面,并同时修订了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使教学内容符合实际需要,获得预期满意的教学效果。

1)公共基础与通识教育平台课程。构造学生人文、外语、计算机、物理及数学等自然科学知识结构,充分体现厚基础的原则。在公共基础与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必修课程基础上,开设了艺术导论、工程经济管理、心里健康、环境保护概论、创造学等选修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意识。

2)学科与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为使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适应人才市场需求,体现宽专业的指导思想,学科与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涵括了材料、成型及控制的基本内容,构建了以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形技术基础、材料成形过程测量与控制及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等为支柱的知识体系。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知识面,同时开设材料力学性能、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及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等课程。

3)专业平台课程。专业课程设置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保持专业方向特色。开设了铸件凝固成形原理,铸造工艺设计、铸造机械化、焊接冶金学、电弧焊基础、焊接结构学等课程。在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了体现学科前沿的先进技术的选修课以及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索所感兴趣的专业方向课程,如快速凝固技术、非平衡凝固新材料、特种铸造、造型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压力焊、机器人焊接、电子封装技术、现代激光焊接技术等课程。

4)专业教育实践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开展专业实践教育。除开设实验课外,还进行认识实习、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铸造工艺课程设计、焊接结构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技能训练及毕业设计。

5)通识教育实践课程在开设专业实践教学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工程实践素质及创新能力,开设了工程教育、机械工程训练、电气工程训练、思想政治实践、职业生涯设计及军事训练等实践课程。

3.专业教学改革

为满足学生就业需要,与改革前对比,在专业教学改革方面,其显著区别是按铸造和焊接分别进行教学。无论是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体现铸造和焊接特色。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掌握具体的实际专业知识,培养利于学生就业的专业技能。

3.1 理论教学改革

进行专业教学改革,解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对人才需求的问题。在具体理论教学中,根据黑龙江科技学院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铸造和焊接教学内容的优化,将教师选派到企业生产一线,有助于增加铸造企业和焊接厂家实际应用性强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重视多媒体技术和课件等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和主动性,避免学生死记硬背专业知识,更加注重学生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3.2 实践教学改革

关于实验课建设,按铸造方向和焊接方向分别教学。对改革前以验证性和演示性为目的铸造和焊接方向实验课进行改革,可由学生自行设计、准备来完成实验,然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建成创新性实验课。为形成创新性专业实验教学体系,集中时间大强度强化铸造和焊接实验动手能力,全面提升实践意识。关于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选题及内容与铸造和焊接生产实际相结合,具体题目由材料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查确定。教研室主任专人统一管理毕业设计,全面负责毕业设计的开题,中期检查及毕业答辩的工作安排,做到了毕业设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此外,构建了适合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铸造和焊接方向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实际生产企业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及毕业实习基地。

4.结语

篇10

 

2016年6月2日,中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成员国,这将对中国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发挥极大的督促作用,促进中国按照国际标准培养工程师,提高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1]。国际上广泛应用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是在2004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联合研究提出的[2]。它主要由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四部分组成,目的是通过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整个过程的锻炼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按照CDIO的培养模式,工程毕业生的能力被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次,并通过12条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培养质量,这与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12条标准有异曲同工之处。

 

我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目前虽然已经制定了较合理的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培养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形成了较好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但是与CDIO工程教育标准的要求相比,在培养方案、教学体系、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现有机电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专业特色不明显、不同课程之间存在重复或相互冲突的地方等缺点,因此要依据CDIO工程教育理念,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全面地进行机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建立符合CDIO工程教育标准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我校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情况

 

目前的专业培养方案里包括的核心课程为: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自动控制原理、机电传动控制、传感技术、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互换性、工程材料等;主要实践环节为:社会实践调查、金工实习、电子电路实训、工程制图实践、创新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PLC与组态技术综合实验、测试技术与传感器综合实验、单片机综合实验、自动化生产线认知实践、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和机电专业综合课程设计等。

 

2.CDIO模式下的机电专业教学体系

 

根据CDIO工程教育标准的要求和我校办学特色,为适应煤炭行业和地方经济对机电专业高级技术人才的需求,结合重实践、重创新的培养目标设计新的课程体系。广泛吸取企业专家建议,深入探讨和修订机电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实践环节,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从而保证面向工程的课程体系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依据CDIO工程教育理念,选择典型的工程实践项目,采取“做中学”的方式,通过在项目中反复训练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践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能达到CDIO标准的要求,增强人才培养对企业的适应性[4]。近年来,主要通过以下措施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

 

(1)基于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构建了“一个核心、两个方向、四个阶段”的工程教学体系。

 

“一个核心”是以矿业领域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研发为主,覆盖了多学科交叉领域,主要涉及机械设计、机械传动、机械制造、机电传动控制、PLC、单片机、控制工程、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等多种技术;“两个方向”是指机械设计与制造、电气控制系统,选修课中增添“煤矿机电设备”、“工业控制网络与现场总线技术”等课程;“四个阶段”是指根据CDIO理念的构思、设计、实现、运行四阶段指导,学生要经历认知实习、基础课程实验、专业课程设计与综合实验及毕业设计、创新大赛等综合实训,才能更好地掌握本专业的工程应用技术。从第三学期开始,每学期均安排工程实践环节,按照核心知识点和要求来设定每个工程实践项目,在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过程中企业参与。

 

(2)依托产学研合作背景,通过专业综合实训和企业顶岗实习等环节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我校机械工程学院已经建立了电子创新设计实验室、慧鱼模型创新设计实验室、机电控制技术实验室、虚拟仪器综合实验室、动态测试技术实验室等实践创新平台,与淮南矿业集团、皖北煤电集团、淮南万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淮南润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平安开诚智能安全装备有限责任公司、凯盛重工有限公司、淮南阶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开展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从而可以保证给学生提供校内、外实践实习基地。通过单片机和PLC综合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训检验学生电工电路、单片机、PLC综合开发的能力,往往借助典型机电案例(如斜井跑车防护装置、皮带机集控系统、立井提升系统过卷过放保护系统等),让学生经历“构思—设计—实现—运行”四阶段的完整实训。与此同时,让学生积极深入到到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中,在相关机电系统中顶岗锻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缩短学生个人能力与企业要求的差距。

 

(3)通过创新团队建设、学科竞赛和大学生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

 

为进一步拓展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借助学院设置的创新团队、学科竞赛活动、大学生科研项目的平台,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融入紧密联系工程实际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等各种赛事,鼓励学生撰写学术论文和申请专利。

 

3.结语

 

CDIO工程教育模式与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标准是高度统一的,只有坚持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为指导,依据校企合作背景,不断创新改革机电专业的课程教学模式,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为国家和企业培养出能在机电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工程应用和运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