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治理工程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环境治理工程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发言的题目是《精心组织,科学管理,全力打好清水工程攻坚战》。
刚才我们听取了刘爽书记的工作报告,受到了极大地鼓舞和鞭策。20__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组织实施中心城区水环境专项治理的第一年。作为我处水环境治理工程指挥部的常设机构--办公室,我们将认真落实局、处党委部署,提高认识,明确责任,精心组织,抓好落实,确保清水工程任务的圆满完成。为此,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提高认识,明确责任,集中精力抓开局
清水工程是今年20项民心工程之一,是搞好水环境综合整治,使生态环境得到新的提升,建设生态城市的重要举措,是各级领导关注和人民群众关心的利民、惠民工程。我们要树立机遇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从讲政治的高度,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第54次市长办公会精神,进一步加强中心城区水环境治理项目的组织落实。目前,我处建立了水环境治理工程专项组织机构,明确目标、落实责任、细化分工,建立完善工作制度,精心抓好组织落实,为确保中心城区水环境治理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我处水环境治理工程指挥部成立以来,我们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科学编制实施方案。在对我处现有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摸底的基础上,认真进行反复地论证和比选,坚持做到方案与日常养护管理相结合,与防汛排水相结合,与大中修工程、重点工程相结合,力争使每项工程的方案都要体现高水平、高标准,每项工程的实施都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积极做好水环境治理工程各项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各项工程如期开工。
截止目前,我们已经编制完成了20__年-2013年中心城区河道综合治理、排水设施改造等五大项目工程的实施计划方案。护仓河清淤调水等前期工程已全面启动,为下一步各项清水工程的顺利实施赢得了时间,创造了条件。
二、强化管理,精心组织,真抓实干建精品
清水工程是在水务一体化管理新格局下,我处首次承担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神圣。我们水环境治理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将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单位的密切配合,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启动,制定时间表,明确责任人,抢时间、抓进度、提效率。创新工作方法,积极主动解难题、抓落实,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增强管理手段,在强化管理措施上坚决做到“五个严格”、“五个强化”:
一是坚持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强化工程建设管理。我们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真履行立项、设计等建设程序,对每项工程建立建设档案,使工程管理实现标准化、规范化。
二是坚持严格执行工程质量标准,强化施工过程管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我们将紧紧抓住工程质量这一根本要素,以建精品工程为目的,严格施工程序,完善监理措施,落实责任制度,把好工程质量的每个环节,努力创建优质工程、一流工程。
三是坚持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工程环节管理。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制定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签订安全合同,分解安全责任,消除安全隐患,努力营造安全的施工环境,为清水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四是坚持严格执行文明施工标准,强化施工现场管理。文明施工是体现民心工程为民、利民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文明施工管理力度,坚持做到措施到位、动态监管到位,严格考核,注重实效,强调落实,防止污染环境现象的发生,确保百姓安全出行。
五是坚持严格行使行业职能,强化工程监督管理。作为排水专业管理部门,我们将认真行使排水行业职能,坚持“管理中服务、服务中管理”的宗旨,做好其他业主单位水环境治理工程的监管工作,建立相应的监管档案,准确掌握工程进展情况,充分发挥协调作用,确保清水工程的全面顺利完成。
三、营造氛围,强化措施,创先争优树形象
清水工程是我处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点工程。我们将努力发挥我处政治工作优势,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积极组织参建单位探索项目党建工作新模式,营造氛围,鼓舞士气,促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加大宣传报导,坚持内外宣传共同联动,形成正面舆论强势。在对内宣传上,利用我处排水报、党建网等宣传载体,开辟专题、专栏,以信息、简报等形式,全面、系统、及时地报道水环境治理工程进展情况,营造全员参与、干事创业的氛围;在对外宣传上,及时与天津市水环境专项治理工程指挥部加强沟通,利用工程例会、各种专题汇报会,以工程进度信息、每周工程讯息等形式,对我处开展水环境治理工程情况进行深层次、多角度的宣传报导。
切实抓好“四个融入”,提升项目党建工作水平,做到抓好党建促工程,服务中心强管理。一是在工作目标上融入。层层签订《工作任务目标责任书》、《党员岗位承诺责任书》,将党建工作目标、工作任务指标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岗位,压力传递到党员,做到工程建设和党的建设共同开展、同步推进;
篇2
关键词:河道治理;环境影响;环境保护
1河道治理工程的环境影响特点
1.1河道治理工程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一是河道改造及治理过程中会采用大量的建材物资,如砂土、石料等,施工组织设计时,为了减少造价成本,可能会采取就地取材的方式进行挖掘开采,从而对河道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形成河道环境污染,甚至会留下区域性的灾害隐患。二是河道治理工程会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河道治理工程的施工周期较长,长时间的施工作业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同时,施工中会采用大型的机械设备,还会进行爆破施工等,这些作业行为会对周围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三是河道治理施工会在一定程度上侵害耕地资源。我国的耕地资源非常紧缺,关于耕地资源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保护,然而河道治理工程的实施,会侵占一部分耕地资源,再加上施工中的保护措施不到位,会导致耕地资源流失。四是化学物资材料也是河道治理过程中需要采用的物资类型,化学材料的使用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土壤、空气质量,并且化学材料造成损害后,其修复起来较为缓慢,严重的还会造成不可逆的破坏。五是就河道治理施工而言,大多数的项目施工处于水域环境下,如堤坝施工、护岸施工、河道清淤等,都是具有破坏性的建设项目,从而会严重破坏河道的水环境,给水域中的动植物带来负面影响。1.2河道治理工程对环境的污染影响。1.2.1空气污染。进行河道治理要开采石料物资、运输施工建材、实施爆破作业等,实施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聚集在空气中的粉尘形成空气污染,而且持续作业的情况下,空气污染会更加严重。1.2.2水环境污染。河道治理施工产生的水污染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施工污水。在就地开采砂石材料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施工污水,污水如果没有进行处理就排放,会导致河道水环境污染。二是生活污水。河道治理施工时,通常施工人员采取驻地生活的方式,日常生活中的污水直接进行排放,也会使水环境受到破坏。三是机械保养废水。施工机械维护保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清洗机械设备时,产生的废水会含有大量的污染物,相应的污染性较强,排放到河流中会危害水体健康。1.2.3废弃物污染。废弃的土方、建材垃圾、清理河道产生的淤泥等,都是河道治理过程中存在的废弃物,废弃物的放置、处理不当,会给河道治理工程区域内的土壤带来污染,从而制约植物生长,影响到整体的生态环境。1.2.4噪声污染。由于时间特性的原因,河道治理有必要选择在非汛期进行施工改造,而为了在非汛期内顺利完成任务,施工单位会实施夜间作业,夜间作业势必给周边居民造成噪声影响,干扰到人们的休息和正常生活。
2加强河道治理环境的保护措施
2.1河道治理与生态保护相互协调与促进。实施河道治理工程,相关人员务必要认识到河道治理与生态保护协调促进的重要性,综合考量河道治理工程的周边环境,从多维度进行规划和组织设计,从而使河道治理工程顺利实现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保护。这就要求河道治理工程的管理人员在实施作业前对工程周边的河道情况和环境状况有所了解,进行全方位考虑与分析研究后,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及保护措施方案,并将其落实在治理工程的实践中。河道治理实施阶段,不但要保证河道清理、治理的有效性,还需对河道生态环境的完整性进行评价,一旦出现破坏,要尽快启动生态修复方案,确保河道治理与生态保护同步进行,共同推进。2.2加大施工控制力度。施工单位有必要在施工过程中保护河道治理工程区域土壤、水体等方面的环境。因此,要求施工单位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通过加大引导教育力度,使得施工人员在意识和责任方面具备较强的素质。针对水体保护,要保证污水、废水实施科学处理的情况下再进行排放。针对土壤保护,对开采挖掘做好合理规划,同时应尽可能减少梅雨季节的开采施工,以减少水土流失;废弃物堆积要集中管理,避免过多的侵占耕地资源,给植物生长造成破坏;另外,合理处理施工废弃物及生活垃圾;对已经造成土地资源污染的,要及时采取修复措施。针对噪声污染,要科学部署施工作业的时间,一些大型的、高噪声的机械设备施工选择在白天进行,而午间、夜间施工可以组织景观绿化、植被回填等一些低噪音作业内容,不但能够确保工期进度,还可以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噪声污染。针对空气环境保护,要在砂石、土方运输的过程中做好运输防护措施,避免出现扬尘,在施工现场设置抑制扬尘的喷洒系统,并对运输车辆进行及时清洗,可以减少扬尘污染,并避免其越来越严重。2.3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2.3.1种植水生植物。为了使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得到及时修复,可以采用种植水生植物的方式,避免河道水质出现富营养化的现象。例如,在河道中种植、投放金鱼藻、美人蕉、灯芯草等水生植物,其可以有效消纳河道中的有机营养物质,还可以发挥清洁、净化水环境的作用,为水体环境的生态平衡提供一定的保障。另外,也可以在河道浅水区域投放菖蒲、芦苇等植物,一方面发挥减弱水体冲刷、侵蚀河岸的作用,另一方面提升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提高河道的美观度。2.3.2建设生态护坡。河道治理施工对于周边水环境、土壤环境、生态动植物环境中的物质能量循环的影响是较大的,会导致河道水质降低。对此,应进行生态护坡建设,从而保护生态系统。通过选择透水砖、杉木桩、治理块石等材料,并配置适量的绿化物种,进行生态护坡建设,从而加强水体和土壤之间的生态循环,不仅确保了河道水环境具备良好的自我净化功能,还实现了河道生态环境保护。2.4加强河道治理环境保护的宣传。针对河道治理环境问题,不仅要从施工和修复保护方面着手,还需保证广大群众参与其中。因此,要加强河道环境治理保护宣传工作,特别是对于河道治理工程周边的居民,要提高其对河道治理必要性及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相关管理部门可以在宣传工作中采取微信推送、宣传讲座等方式,深化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提高居民参与河道治理及环境保护的责任感,从而使广大群众更加依从与配合河道治理工作,共同携手,实现治理与保护的“双赢”。
3实例分析
祖厉河三期工程是一项河道疏浚治理工程,要求在不干扰河道原有系统功能的情况下,建立生态化的河道体系,打造水体与绿化相结合的系统工程。因此,祖厉河三期工程非常注重河道整治过程中的环境影响问题,实践中对工程的兴建和运行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防止水土流失,最大限度地保护环境。一是科学组织施工,合理调配,尽量做到挖填平衡,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施工场地料场尽可能选在河滩上,以减少对青苗不必要的损坏。二是工程产生的废渣主要为水泥弃渣,在施工过程中应统一规划,及时进行现场清除,可在回填基础过程中,直接填入地槽内,以防污染土地。三是加强施工区、生活区生活废水及垃圾的管理,严禁向河道中倾倒垃圾。对施工废水应集中排入沉淀池,经沉淀后循环使用。洗砂料废水排至沉淀池中自然沉降,达标后排放,废水在沉淀池中停留时间在30min以上,出水水质要满足《污染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的要求。生活废水应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污水处理设施,达到(GB8978—96)一级标准要求后用作绿化用水,不外排。在施工人员的生活区设置排水沟,使得生活污水实现集中排放处理,污水排放到周边的农田坑中,采取沉淀处理后进行农田灌溉使用;工程施工的机械设备实行集中清洗管理,将集水沟设置在设备车辆等的维修停放区域,机械设备清洗后的废水由集水沟收集,再实施有效的沉淀、处理,达到标准后再排放到河道中。针对生活垃圾采取集中收集、集中处理的方式,统一运输到周边的垃圾处理场。四是在村庄近处施工时,可限制工作时间,禁止夜间施工,以防止扰民情况的发生。施工现场的车辆严禁高音鸣笛,针对大型机械设备要配置噪声消声器。与此同时,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也要做好噪声防护措施,可以采取轮换作业的模式,减少施工人员在噪声环境下受到长时间影响,避免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受到伤害。五是由于扬尘影响程度与路面种类、天气状况、设备完好程度、操作使用情况以及汽车运行速度等因素有关。因此,施工中要充分利用已有公路运输,对路况不好的道路加以修整,限制行车速度和车流量;对于不适宜行车的施工场地,采用人工推车运料;施工现场洒水降尘;对混凝土拌和机经常维护和检修,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在水泥运送、保管、拆包使用等环节,做好密闭措施。装卸可能造成扬尘的物资时,分析好受风方向,减少受风概率,避免产生过多的扬尘。
4结束语
篇3
一、过去两年以来工作进展情况
20**年以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按照上级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实际,我市政府将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作为政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高度重视大环境整治和源头治理。
(一)改善水环境质量
1.加强饮用水源保护。饮用水源是生命之源,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今年,市委市政府将“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积极整治水库保护区内生活和产业污染”列为市委市政府的主要工作任务。同时,又将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村庄的源头生活污水治理和梅湖水库上游源头综合治理试点列为市重点实事工程。近两年对饮用水源保护取得一定成绩。一是到目前为止完成了五个湖库合格饮用水源保护区创建。二是切实加强了梅湖水库上游源头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己召开梅湖水库上游源头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对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部署和安排,并完成各项任务的整治方案。三是于8月底前完成9个水库源头污染治理方案的制定,对9个水库源头污染源进行全面调查,为明年继续有效开展源头污染治理作好准备。四是加强饮用水源生活污染治理。今年要全面完成凤浦湖、灵湖、里杜湖、上林湖4个水库保护区内村庄(单位)的生活污水等的污染源治理,启动窖湖、长溪、外杜湖、白洋湖、邵岙湖5个水库保护区内村庄(单位)的源头污染治理。五是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餐饮经营点的打击取缔。六是加强畜禽养殖禁养工作。以属地管理为原则,以“严打”态势抓禁养。七是做好水库禁泳工作。今年将加大执法力度基础上,对水库游泳现象进行曝光。
2.水利工程有序推进。总投资7.8亿元、日引水20万吨的汤浦水库引水工程20**年9月初建成并正式通水;总投资8.4亿元、年引水量2.4亿立方米的曹娥江至慈溪引水工程(慈溪段)已圆满完成;总投资为2891万元的姚江引水配套工程已提前建成并通过试运行。有序推进东部三塘横江、潮塘横江二期及四灶浦拓疏工程等骨干河网建设,完成了新二江、周家路江疏浚工程和周家路江至长岭江贯通工程的建设。
3.加快市域污水治理工程及工程污水纳管工作。一是市域污水治理工程进展顺利。确保北部污水处理厂(10万吨/日)工程、东部污水处理厂(5万吨/日)工程正常投运和城市污水处理厂3万吨/日扩建工程的建设。继续推进与中心城区水环境治理配套的集污管网工程建设,完成新华路等10条道路(10公里)的污水管道铺设,确保今年城市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5%。继续推进镇域污水管网连接工程和支管铺设工程建设,完成市域污水工程C6包建设,完成C7、C8包工程量的70%。力争实现今年我市集中污水处理量增加6万吨/日的目标。二是全面推开排污接纳管理工作,对能接入市域污水管网的进行强制接纳,确保完成北部污水处理厂处理负荷达到20%以上、东部污水处理厂处理负荷达到40%以上,确保市域污水管网贯通区域内纳管率达到70%。
4.加大力度进行城河治理。新一轮城河治理进入实质性整治阶段。从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高度对城河治理作出了系列决策,制定了《慈溪市城区河道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力争用3年时间,投入1亿元,大规模疏浚浒山城区30km2内约35公里的河道(其中Ⅰ、Ⅱ类河道24条,Ⅲ类河道49条),改善城河水系流动状况,提高河道自净能力,提升城河水环境容量,力争使城河水质基本达到五类水标准,局部达到四类水标准。今年已实质性地启动了五大工程:1、在城区引水环通工程上,完成了《下姚江引水冲释城河引水调度》课题的调研,并对城河河网水系引水配置环通工程方案作了进一步优化。2、在河道疏浚工程上,引入了河道水下绞吸清淤技术,开展了周家路江北段,华陀殿江、三灶江等河道的疏浚,完成了宗汉街道的西六灶江等三条Ш类河道的疏浚,白沙路街道的Ⅱ、Ш类河道疏浚工作正有序推进。3、在城区污水管网铺设上,以新城大道等11条污水管线铺设工程正有序推进,教场山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3万吨的再扩建工程已全面建设,建成后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有望达到75%以上。4、在污染源整治上,完成了《浒山江、虞波江上游(横河轴承工业区块)区域环境治理可行性研究》课题的调研,组织实施了小印花行业、横河轴承油污染、漾山路江污染源、城区“五小”行业和原经济开发区二、三产业等“六大”整治工程。5、在河道两岸违章整治上,开展了虞波江-六灶江、华陀殿江-三灶江河道两岸违章建筑拆除,共完成拆违109户、面积15490平方米。
5.继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根据市政府下发的《关于鼓励城乡污水治理设施投入的若干意见(试行)》,制定了《慈溪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施细则》。一是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工程。20**年有13个村开展了农户生活污水的治理工作,20**年完成12个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今年继续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完成20个以上村生活污水生态化治理任务。二是粪便无害化处理。20**年有9个镇在建设粪便集中沼气处理站。目前中心城区已建成150吨/日的公厕粪便无害化中心并投入试运行,各镇己建(观海卫、天元2座还未建成)17座总处理能力415吨/日的公厕粪尿无害化中心。2009年继续推进2个镇的农村公厕粪尿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实现全市各镇公厕粪尿无害化处理中心的全覆盖,并确保各镇粪便处理中心投入运行,以切实解决公共厕所二次污染问题。
(二)实施“蓝天”工程,不断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1.落实节能减排指标。20**年二氧化硫净削减吨,比上年削减12.2%,20**年二氧化硫净削减394吨,比上年削减5.86%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2.宗汉镇铜熔炼集中区关闭,新浦镇铜熔炼集中区落后工艺改造,慈溪市热电厂异地改造,并组织开展燃煤污染、扬尘粉尘污染、秸秆(垃圾)焚烧污染整治和食堂油污染整治。实施燃煤锅炉脱硫改造工程,25家企业完成脱硫设施改造,废水中水回用率提高到80%以上。
3.积极推动节能项目的实施。组织开展重点节能领域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的推广,完善节能项目奖励政策,组织开展千吨标煤企业能源利用效率(审计)评估工作和1000万度以上重点用电企业电平衡测试工作,完成80家企业能耗对标工作。进一步强化工业、建筑、流通、交通领域的节能降耗等工作。努力降低单位GDP能耗,减少燃煤的消耗。
4.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鼓励清洁生产。慈溪杭州湾沿海49.5MW风电场已建成投用,33台风力发电机并网试发电,预计可满足我市近四分之一居民的生活用电。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完成20家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
(三)实施“绿色”工程,加快生态绿色创建,改善农村居住环境
1.扎实开展绿色创建活动,不断改善城乡生活环境。20**申报全国环境优美镇2个、省级生态镇2个、宁波市级生态镇3个、宁波市级生态村34个、宁波环保模范(绿色)单位44个、省级绿色社区2个。20**年有4个镇创建申报省级生态镇,有3个镇、56个村申报创建宁波市级生态镇(村),配合上级部门对32家单位创建宁波市环保模范(绿色)单位和8所学校创建省级绿色学校的现场考核验收,有10个村编制了国家级生态村创建规划,杭州湾大酒店荣获国家级绿色饭店。2009年组织2个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镇、4个镇创建省级生态镇、5个街道创建宁波市生态街道。开展国家级生态村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宁波市生态村、环保模范单位和省级绿色社区创建工作,力争创建成省绿色社区1个、宁波市生态村40个、宁波市环保模范(绿色)单位20个。
2.大力推进绿色工程建设。20**年新建了3个万亩以上的大型绿色产业基地和万亩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建设项目。20**年进行环境整治,新增宁波市级全面小康村6个,326个庭院整治示范村完成复评工作,新增环境整治村35个。全市新增造林绿化面积4397亩。2009年力争中心城区绿地率达到34.5%以上。环杭州湾沿海防护林工程,确保累计建设生态公益林8.26万亩、建成6.2万亩,确保全市森林覆盖率递增0.1个百分点。
3.加大废弃矿山治理力度。按照《省级生态市创建标准》要求,以城市周边、风景区和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侧等视野可及范围的破损山体为重点,开展废弃矿山生态治理,力争完成20座废弃矿山生态治理任务,完成美人山5座连体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全部工程量的50%。严厉打击非法开采和盗采矿产资源的行为,严防治理范围内出现新的采矿场(点)。
4.加大“青山白化”治理工作力度。开展“三沿五区”无坟化建设。完成全市经营性公墓园林化改造和公益性墓地生态化建设任务;完成观海卫镇卫山、掌起镇洪魏、横河镇上剑山等地的生态墓地建设;完成杭州湾大通道观海卫段、掌起段可视野范围内的坟墓迁移及生态覆绿任务。确保生态葬法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三沿五区”坟墓清理率达到95%以上、公墓绿化率达到80%以上。
(四)实施“清净”工程,强化城乡环境卫生管理
1.提高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安全处置危险废物。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继续贯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彻底消除乱堆、乱放、乱排现象。电镀污泥、医疗垃圾、废矿物油、废乳化液、废蓄电池等危险废物均按宁波市危险废物管理规定集中定点处置。
2.继续推进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市环卫作业中心和粪便处理中心建成投用,镇级粪便沼气处理中心和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加快建设,东、中部垃圾渗滤液处理站基本完成,管线铺设工程全面完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竣工投入使用。
(五)以强化环境执法监管为手段,着力解决一批突出环境问题
1.每年组织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和无证无照工作。20**年,环保部门会同有关镇和街道组织开展了9次“零点行动”,调处1973件环境投诉案件,作出436件行政处罚,罚款金额达到926.3万元,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达到210件,对9家企业作出限期治理,关闭或停产整顿55家,挂牌督办企业15家。20**年共检查企业3100余家次,作出行政处罚233件,罚款567万元,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案件257件,受法院委托对204家未履行环保处罚决定的单位实行强制执行,6名当事人被司法拘留,切实维护了环保执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杭州湾漂印染基地和电镀园区已建成并整体运行,分散于全市各地的36家漂印染企业全部进入漂印染基地,13家集中整治的电镀企业已整合成5家,并在新区配套建设了处理能力为3万吨/天的漂印染废水处理厂和3000吨/天的电镀废水处理厂。今年又完成漂印染园区污水处理扩建工程达标改造,力争年内完成污水处理厂2万吨/日扩建工程量的60%。
3.2009年底计划完成横河镇相士地区域轴承企业的油污染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并投入使用,辖区内小轴承企业产生的含油废水将通过收集并送至建成后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进行集中处理。基本完成全市51家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轴承企业的油污染专项整治。
4.有序取缔小印花加工业。全市共有小印花200家左右,其中城区范围内有128家,按照城河污染源综合治理工作部署和要求,依法取缔非法小印花加工,环保局联合工商局、公安局已下发取缔小印花的通告,要求业主6月底前自行拆除。
5.废塑料行业整治重拳出击。继续加大了对废塑料行业的规范与打击力度,全市42家加工企业被责令限期整改,14家污染严重的加工户被立案查处,全市五个重点镇(街道)的废塑料加工户己从3264户减少到2047户,减少了37.3%,同比案件由**年的247件下降到152件,下降了38.5%。已编制完成《慈溪市废塑料再生利用行业环境整治方案》,对废塑料行业的进一步治理作出了部署。目前,桥头镇废塑料再生利用产业基地一期工程已启动实施,完成了原废塑料交易市场的规范化整治任务。
6.开展周巷、长河铝浇铸整治行动,取缔一批村庄内离居民住宅近、有投诉及家庭作坊式的加工户,规范一批把焦炭燃料改成柴油或电的加工户,切实改善周边大气环境质量。
7.加强医疗废水和医疗废物的整治。完成了5家镇级以上医疗单位的医疗废水整治工作,全市746家医疗单位均与宁波市指定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签订了定点回收合同,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置率达到100%。
8.大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20**年,慈溪市委、市政府把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列为年度市“人人守望、呵护绿色家园”环保专项行动的内容之一,出台了《慈溪市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分与管理办法》和《慈溪市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20**年关闭、搬迁禁养区内46家畜禽养殖场,完成禁养区及非禁养区内15个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同时完成新建畜牧小区5个,实施排泄物治理工程的慈龙畜业有限公司养猪场成为污染治理示范场。2009年计划关闭、搬迁禁养区内79家畜禽养殖场,完成禁养区及非禁养区内7家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拟建畜牧示范小区5个。
(六)多种形式开展创模宣传教育,深入发动群众,营造全民参与环保浓厚气氛
以“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为载体,广泛开展生态环保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一是以新闻媒体宣传为主阵地,围绕污染减排、“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生态市建设和“人人守望、呵护绿色家园”环保专项行动等工作开展大力宣传,及时公布环境质量状况,各镇、街道生态建设考核结果。二是在各镇(街道)主要道路和公路出入口竖立环保公益广告牌,在城乡(镇、村)显要位置(车站、商业区、居民区、道路两侧、公众场所等)设立环保公益广告牌、宣传栏,张贴环境保护公益宣传画;编制和发放环保宣传手册,把生态文明、生态理念、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水利、节能降耗、环保常识、“两创”指南等相关知识汇编成通俗手册进行发放和宣传。三是倡导建立民间环保组织,成立村级环保自治组织193个。四是继续开展中小学环境教育和系列环保主题活动。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五是实现环境宣传教育进村入户、进企到校,形成全民积极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氛围,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参与率和满意率,力争市民的环境满意率达到90%以上。六是市生态办认真创办“生态简报”,生态建设工作进展信息。
二、两年多来,我市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与环境、发展与保护矛盾仍然突出
环境专项整治困难重重。废塑料回收加工污染、鞋业边角废料焚烧、废弃矿山生态治理进展不快、力度不够。部分河道水发黄、发黑等问题仍十分突出,市域水环境质量尚未得到根本改善。
(二)农业面源污染较为严重,超标使用农药、化肥的现象较为普遍,水环境质量的潜在危害较为突出,饮用水源水库蓝藻时有出现。农村生活污水直排现象普遍,公厕“二次”污染严重,建筑垃圾随处倾倒现象突出。
(三)农村环保工作基础薄弱,市镇两级环保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环境执法力量、监管力量明显不足。
(四)虽然畜禽养殖关闭和污染整治有序开展,但是慈溪养殖业在农业总产值中比重基本保持在14%左右,目前全市20个镇(街道)有1500余家养殖场,其中规模养殖(牛50头、猪300头、鸡、鸭、鹅5000羽)养殖专业户300家左右,如果按照现在的整治力度,畜禽养殖禁养区关闭和污染整治需要很长的时间。
三、针对我们慈溪环境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决议,确实改善城乡环境质量,下阶段重点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一)饮用水源保护是重中之重
今年市政府已把饮用水源保护区源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列入了市政府实事工程,并安排3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源头污染治理。我们应该以切实提高慈溪人民的饮用水质量为目标,着力解决饮用水源上游农业、生活、三产等污染问题,确保饮用水源保护系列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完善对各镇、各单位生态任务的督察和考核机制
加强对各镇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的督察和考核。市生态办以促进落实为己任,专门设立了督导组,将生态任务的督导工作列为日常工作,加大督查力度,提高督查频率,务求督查实效。将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列入市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生态建设任务书的考核,加强对各部门和镇、街道的考核力度,对不重视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出现严重生态破坏事故、未完成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的部门和单位,将在生态任务书考核中实行一票否决。
(三)加大环保“国策”的宣传力度
今年提出了4个环境教育基地建设。把市委党校建成各级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教育培训基地;把全市50%的中小学校建成青少年环境教育基地;把电视台办成生态文明传播基地;把《慈溪日报》办成生态文明建设指导基地。努力落实好这项艰巨的任务,扩大环保“国策”的宣传面和知晓率,扩大环境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四)扎实开展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保护工作
一是今年市政府安排1500万元专项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我们要确保相关工程的顺利实施。二是抓好生态系列创建镇、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农村公厕粪便处理中心服务范围外的村庄公厕生态化改造,努力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三是开展农村环境保护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力争在以点成线、多点成面上出成果。力争在农村环境整治、改善村(居)民房前屋后的环境质量、建设生态家园等方面上求突破,努力提升农村环境档次。
(五)进一步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篇4
(一)建组织,抓落实。制定我乡2015年度“五水共治”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年五水共治建设项目,建立五水共治作战指挥室。形成由乡党委书记孔华锋,乡长张晓伟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具体工作有人实际抓的工作格局。组织乡、村党员干部群众及机关志愿者参与到治水工作,不定期开展河道、环境卫生大整治等活动,发挥示范表率和战斗堡垒作用。从乡到村到户,层层落实、步步推进,有组织、有重点地织就一张覆盖全乡的“五水共治”网络格局。
(二)定目标,赶进度。一是加快污水治理项目建设。今年计划完成9个村的生活污水治理,目前基本完成培香、金村、岭西三个村的建设任务,接入农户225户、铺设管网4274米、新增化粪池41个,新建处理终端4个;塘田、杨树坞村已开工;岙里、__村已完成招投标工作;前山、后张村已通过评审进入预算编制阶段;横路村污水治理方案因涉及电改及古村落保护问题待重新调整设计方案。二是逐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6月组织今年要开展垃圾分类处理村的驻村干部、村主职干部到新渥镇参观垃圾分类工作,同时到永康市实地考察垃圾分类桶生产厂家。我乡今年计划启动横路村、__村、塘田村等10个村垃圾分类工作,塘田村、龙塘村、梭里塘村、丁界村、金村、__村、下周村已完成垃圾处理房工程招投标。三是扎实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发动乡、村干部、党员做好“全民清洁日”行动;不定期组织人员对卫生“后进”村开展突击整治;在我乡春茶采摘农忙期间,开展环境卫生整治集中推进竞赛活动,加大对乡、村干部、保洁员三级的奖罚力度,将督查评比结果列入村庄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四是稳步推进其它项目建设。一是小农水改造工程。2015年计划实施岭头、前山、岭西3个村的灌区渠道建设项目和6座山塘整治,开展__、前山、何家、培香四个村的饮用水改造工程,目前已有3座山塘完成施工便道建设。二是卫生改厕工作。横路村拆除露天粪缸50个,完成生态公厕化粪池建设。结合污水治理工程建设,全乡已有200多户完成了卫生改厕。
(三)强宣传,重长效。乡党委、政府以宣传教育为抓手,定期召开会议,树立治水典型,交流治水经验。营造宣传氛围。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全乡范围内积极开展“五水共治”捐款、“我为治水献一计”金点子征集和“五水共治”进企业、治水宣传进村入户、节水护水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充分借助横幅、标语、倡议书、黑板报、手机短信、微信、大型广告牌等宣传工具,全乡共刊出黑板报19期,张贴标语360条,横幅18条,制作大型宣传广告牌5块,发放倡议书6352份。在紧扣“问题在水上、根子在人上”的问题导向,向广大群众普及“五水共治”知识,提高群众爱水、护水、亲水、节水的认识,营造人人参与治理水环境、保护水资源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全面落实河长制,按“一河一长”原则,建立全乡9条河道河长、河段长、保洁员制度,逐级分解河道保洁任务,对各河道设立公示牌接受群众监督;增设村级副河长,成立党员护水队,对全乡范围内的河道进行共治共管;同时与各村签订“五水共治”目标管理责任书,对各村环境卫生情况进行月考核,将考核情况进行
通报,建立奖惩制度;结合“文明家庭”、“爱心家庭”评比活动,发动妇女带头做好“门前三包”工作。1、污水治理施工管理难。缺乏污水治理专业技术人员,施工单位存在挂靠现象,项目小,“五大员”到位难,同时上半年处于茶叶农忙季节,施工人员到岗率低,项目开展较为缓慢。
2.农村环境卫生常态,长效管理较难。虽我乡上半年重点抓各村环境卫生工作,但因个别村基础差,农户生活习惯较差,成效不够明显。
1、全面启动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建设,确保今年完成9个行政村农村污水治理目标任务,争取全乡18个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
篇5
【关键词】水环境;城区;综合治理
1引言
城市水环境是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然条件下河道内的水体可以通过能量和物质交换实现水体自身的净化。但是由于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严重破坏了原有水环境的平衡性,水体很快失去了自净能力,短时间内很难实现水体的修复[1]。根据生态系统的理念,在水环境的治理过程中应该统筹考虑生物的多样性、治理的系统性、协调性和可持续发展[2]。水环境的污染治理工作是我国大部分城市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效地改善城市市区内水环境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如今,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管理体制的制约,城市排水系统往往出现设施建设不系统、管理维护不及时、私接乱排的现象,雨污管线拥堵、冒溢等现象在雨季经常发生,河道的水质普遍较差,对居民的饮水安全造成恶劣的影响。本文以阜阳市为例,探究城市城区水污染特点、水环境治理规划、排水设施和治理方面对环境治理的影响,寻找水环境治理的思路和对策,提出城区水环境治理的管理和技术建议。
2阜阳市排水防涝基本情况
2.1地理环境
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淮北平原,是淮海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皖豫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阜阳城区现状地形高差较小,整体较平坦,具有大平小不平的特点。总体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高、东南低,地面平均坡降1/5000~1/10000,为典型平原地貌。
2.2城市排水防涝
根据《阜阳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3—2030年)》规定:阜阳城市内涝防治标准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30a一遇的暴雨;道路中一条车道的积水深度不超过15cm;内河水系排涝设计标准(同内涝防治标准)采用30a一遇。
2.3城市水系
阜阳市境内河流均属淮河水系,其中阜阳城区外河水系6条,城区内河70条。外河可分为颍河、泉河、茨河、茨淮新河、西淝河、小润河6大水系。阜阳城区处于沙颍河和汾泉河的下游,一旦上游河道破堤决口,洪水将顺势而下,对阜阳城区造成的损失将极为惨重。
2.4城市排水系统
阜阳市城区采取合流制与分流制并存的排水体制。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管,位于分流制区域的小区绝大部分没有从源头进行雨污分流,导致污水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入河道。另外,由于棚户区未改造、沿河无法拆迁等问题,还存在部分污水未进行截流的现象。
2.5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阜阳市城区现有颍南污水处理厂、颍州污水处理厂、颍东污水处理厂、泉北污水处理厂4座污水厂,总规模26×104m3/d。2.6城市水环境治理1)治涝方面。新建、扩建排涝泵站,消除易涝点;发生30a一遇降雨时,城市不能出现内涝灾害;发生超过30a一遇降雨时,城市运转基本正常,不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2)治河方面。通过疏浚、扩挖、水体连通等工程措施,进一步优化水系布局,建立满足水安全、水生态、水景观需求的河网水系,形成以主干河道为主、分支河道为辅,连接湖泊、湿地水流畅通的水系格局。根据城区水系功能、景观效果等实际情况,实施生态护坡护岸工程、水生植物和河滨生态湿地构建等生态工程,逐步恢复污染水体的自净能力。3)治污方面。结合阜阳市的地貌特点和排水设施情况,以流域治理为单元,以现状调查为基础,以污染控制为核心,通过对点源、面源、内源的全面治理,实现河湖水质达标,消除黑臭水体。4)管理维护。完善河道整治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河道管理河长制度、各项考核机制,排水河道管理部门和河长的责任明确分工,对城区河道实施全覆盖的管理。
3水环境治理难度较大的原因
3.1城市化快速的发展
城市化快速的发展和人口指数性的增长,以及城市人口的集聚对城市的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废水的排放量和工业总生产值成正比的关系,所以对水体的污染愈发严重。
3.2城市的废水治理力度不大
虽然政府近几年对企业环保的管理力度明显增大,但是由于城市传统的工业结构根深蒂固,无法短期内扭转,大中型的企业对废水的治理和排放一般是按照法律法规进行,但是小型企业由于位置分散、生产时间灵活、废水治理设备落后甚至不足导致其管理难度增加,对其管理力度不够。
3.3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的发展速度不一致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大都集中在地上建筑的建设,对城区内河道及地下管网的建设往往不重视,大多城市的排水设施建设的整体性较差,无法真正实现“雨污分流”,特别是一些老城区,没有改造的空间,实现雨污分流的难度较大。且排水系统的整体功能性无法保障。
3.4城市初雨径流造成的污染不能有效控制
由于城市路面硬化面积的逐渐增大,导致城市汛期时径流量增加明显。另外,由于路面污染物和汽车污染物的指数性增长,导致流入水体的污染物也较快增长。这样就导致城市水环境日益恶化。
4水环境治理对策
4.1水环境的治理思路和目标
对于城市水环境的治理应该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有步骤和分阶段地进行截污、治污,建立可行和完善的政策和法律体系,创造良好的水环境。将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成为集防洪、供水、景观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体系建设。
4.2水环境治理的原则
1)加强规划研究。统筹规划防洪、环卫、绿化、河道、排污和治污设施的建设,考虑到建设项目对洪涝、河道、交通和污染治理设备的影响。2)加大对占压棚盖河道现象的整改力度。严格落实河长负责制,确保不出现新的违章棚盖,然后对历史遗留的问题积极讨论解决方案和相应的处理措施,逐渐解决河道棚盖的问题。3)加快对河道截污治理的进度。从城市市区排水的主管单位到排水设施直接的维护和保养单位,应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计划安排加快河道截污治理的进度。4)充分调动社会力量,促进社会资金和力量的投入,建立共赢互惠的理念,让社会参与到水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中,减轻政府部门的压力。
4.3建立健全水环境治理的法规体系
虽然在国家层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城市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但是对于阜阳市而言缺少地方性的法律法规,没有能够结合国家的法律制定有当地特色的细则条例,有些规定内容不具体,可操作性较差,在水环境的管理和治理方面无法做到有法可依,处罚的依据不明确,执法力度不大。
4.4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科学的管理机制包括:完善的城市排水许可制度、加强属地管理、严格按照行政审批制度赋予的权限建设、对建设项目跟踪式管理、利用好媒体和舆论。具体来讲就是明确市、区各级的职责和权限,建立排水设施建设的技术资料、排水户的信息档案库,明确市区内的排水现状和管理难点,提高管理的效率,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4.5建立城市排水管理考核机制
根据法律法规明确水环境的监管标准、要求和程序,建立考核制度和相应的奖惩办法,实施定期量化考核制度。将排水行政审批、应急处理和设施设备维护方面的工作都纳入到日常工作的考核中。也可以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排水单位的服务态度、管理水平进行调查,了解社会对行业的满意度,了解市民的关心点和建议,并纳入到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中。
4.6建立长效的资金拨付机制
市区内排水设施的改造、建设、应急和抢险等经费计划和调度使用应该建立长效资金的拨付机制,按照轻重缓急安排资金的使用。
5结语
篇6
中图分类号:F294.1;F0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7)05-0119-05
Study on BOST Financing Model and Operatesubsidize
Model Design in Quasioperational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Take a River Channel Regulation Project in Xuzhou as an Example
WANG Linxiu1a,2, GUO Bin1a, YU Muxi1a, CHANG Jiang1b
(1a. School of Mechanics and Civil Engineering;
b.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Design,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2.Jiangsu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Building Energy Saving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Abstract:Based on the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PPP financing model appli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BOST model in the channel harness project on the basis of the PPP model connot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It takes a channel harness project in Xuzhou for example to build the framework of BOST model which is consist of operation process, system framework, contract structure, risk sharing and soon. By introducing the new ways of operation and subsidy to widen the financing channels, it provides valuable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guidance to accelerate the reform of prospective business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s.
Key words:BuildOperateSubsidizeTransfer model; channel harness project; project finance; Operatesubsidize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保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河道工程存在的防洪能力差、水污染加剧、河道功能单一、治理投入不足等问题严重阻碍社会进步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充分发挥河道治理工程在生态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基础作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和提升城市总体形象,对河道进行治理已势在必行。河道治理工程是纯公益性项目,难以吸引社会资本,融资渠道单一、融资规模小的瓶颈制约着河道治理进程。因此,如何创新融资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值得深思。
经文献研究发现[1~3],大量学者对PPP模式在水利工程
的应用做了相关研究,而针对河道治理工程盈利渠道拓展、补贴机制创新研究较少。本文立足河道治理工程PPP模式发展现状,从运营、补贴两个角度创新PPP运作模式,为提高河道治理等准经营性水利项目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项目可持续运作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 河道治理工程PPP模式创新――BOST模式
1.1 PPP模式内涵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通常译为“公私合营”模式。私人部门参与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始于19世纪,PPP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997年英国经济学界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项目管理会议上对政府特许经营与社会资本各类合作模式的总结[4]。PPP作为动态、不断演变的概念范畴,在国际上并无统一定义[5~7],为明晰研究思路,本文立足国内外相关研究,并结合中国PPP发展[8, 9],定义本文PPP模式概念,即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财政补贴、价格机制等实现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提供基础设施产品或服务,基于利益共享和风险共??建立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包括但不限于BOT、BOST等。
1.2 河道治理工程BOST模式
河道治理是为提高防洪除涝能力,提升沿河流域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供市民休闲娱乐,具有生态性和公益性,满足公共产品消费非竞争性和受益非排他性特征,具有政府付费基础。基于此,本文从PPP众多操作模式中,选择在水利项目应用较成熟的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并加入政府财政补贴环节,提出河道治理工程BOST模式。
BOST即建设―运营―补贴―移交,政府通过特许权协议授权社会资本进行项目融资、建设、运营和维护,建成后经营项目获得收益,同时政府以财政性资金或其他形式给予补贴,特许期满,将项目无偿移交给政府。
2 徐州某河道治理工程BOST总体框架构建
2.1 项目概况
2.1.1 项目背景
该项目是黄河故道流经徐州境内河道,黄河故道河床土质为砂性土,抗冲刷能力差,在以往治理过程中,由于拆迁等因素,有4.15km河段尚未防护。河道两侧房屋林立,建筑物众多,一旦发生塌坡,损失惨重,影响社会安定,为保障区域防洪安全,改善人居环境,迫切需要对其进行综合系统治理。
该河道治理工程已列入《徐州市铜山区段黄河故道干河治理工程》,2014年4月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以苏发改农经发〔2014〕311号批复了防护、水保、环保等工程相关内容。
2.1.2 建设内容
该项目工程内容包括针对提高防洪排涝能力的防护工程和水保工程;针对改善人居环境的环保工程、景观工程。其中,防护工程投资4742.56万元,环保工程投资11.55万元,水保工程投资41.90万元,景观工程投资14472万元,总投资19268.01万元。
2.2 徐州某河道治理工程BOST运作模式构建
2.2.1 运作流程
基于上文对河道治理工程以及PPP模式的分析,结合项目特点,将该项目BOST模式运作流程分为建设、运营、补贴和移交,如图1。
建设。徐州政府通过招投标确定项目投资者,投资者组建项目公司,对防护、水保和景观等工程进行招投标,确定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并按项目合同进行管理,确保项目按预期投资、规模、工程质量有计划进行。
运营。在运营阶段(即建设完成至特许经营期满)项目公司可自主运营或通过招标与专业运营商合作运营,项目公司基于特许经营协议创新运营方式,拓宽盈利渠道,回收成本并获得收益,并对项目设施进行维修与保养。
补贴。运营方式的创新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非经营基础设施没有现金流量的瓶颈,但并未彻底改变河道治理工程盈利能力差的局面,项目公司单靠运营收益难以维持正常运转,还需依靠财政补贴,综合考虑成本、运营费用等因素设计具有激励性的补贴模型,政府根据补贴模型给予投资方补贴以弥补其维护成本和投资期望。
移交。特许经营期满,政府根据特许经营协议,对河道治理工程项目进行验收,确保项目处于良好状态。运营收入和财政补贴满足了项目公司投资收益,项目公司将项目无偿移交给徐州市水利局。
2.2.2 系统框架
项目系统架构是指围绕项目联系在一起的各主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组合(如图2)。对于该BOST项目的实施,徐州市水利局发起项目,徐州市政府为其提供政策支持,投资者组建项目公司并负责项目具体投资、融资、建设和管理工作。徐州市政府委托授权徐州市水利局赋予项目公司特许经营权,项目公司基于特许经营权,结合项目特点,在景观、水保等工程建设内容基础上,开发旅游产品、户外广告、土地和房产等可经营产品,获得投资回报;项目公司还承担对防护、水保和景观等工程的日常维护管理,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好的服务,社会大众根据服务质量向有关部门反馈信息,市政府授权财政局等有关部门对项目公司进行监督,根据民意调查结果给予项目公司财政补贴。
2.2.3 合同结构
BOST模式作为一种投融资建设模式,其内容涉及投资、融资、建设、监理等一系列活动,涉及众多参与者,该项目利益相关者涉及徐州市水利局、社会资本投资方、项目公司、金融机构、保险公司、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材料设备供应商等,各利益相关者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均要通过合同加以明确。所涉及的合同包括特许经营协议、贷款合同、咨询合同、建设工程合同、保险合同等[10](如图3)。
2.2.4 风险分担
河道治理项目中,政府和社会资本基于风险共担原则建立的伙伴关系,政府关注公益性和社会性,社会资本关注经济效益,双方参与项目的目的和关注存在巨大矛盾。此外,BOST项目投资大、回报小、参与方众多、合同关系复杂的特点使项目在运作过程中风险无处不在,风险分担的合理性直接关系项目成败。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PPP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的风险因素,形成风险因素初步清单[11, 12];其次对该BOST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并访谈相关人员,根据项目特点调整初步清单;最后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归纳风险清单为前期风险、建设期风险、运营风险和补贴风险等(如表1)。根据风险分担与控制力对称原则,合理设计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分担(如表1)。其中,建设、运营风险,项目公司可通过合同谈判,与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运营商等进行风险分担。
3 徐州某河道治理工程BOST运营补贴模型设计
3.1 运营模式
河道治理工程因无直接现金流,社会资本参与程度较低,阻碍河道治理工程投融资模式创新发展。通过对项目运营,赋予项目现金流,有利于缓解财政资金压力,保障项目成功实施。项目公司可借力相关政策文件,创新盈利渠道,平衡项目现金流,弥补建设成本和运营维护费用。结合河道治理工程项目特点,可从以下角度创新运营方式。
(1)旅游产品。深入挖掘徐州历史人文背景,将其融入景观工程,优化组合艺术、趣味、休闲、观光,营造轻松的都市休闲环境;在不影响防洪功能的前提下,开发河道观光船、游艇等旅游产品,垂钓、儿童水上乐园等收费项目,实现有效?营,扩展盈利渠道。
(2)户外广告。通过特许经营获得两岸户外广告经营权,创新户外广告形式,如草坪广告、指路牌、垃圾箱、阅报栏、休息座椅等,通过授予企业冠名权,收取广告费用。
(3)土地开发。为稳定投资回报、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创造条件,国家相关政策文件规定可将其与经营性较强项目组合开发或按流域统一规划实施为其配置土地等经营资源。项目公司可以此为契机,与政府协商,争取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下获得部分沿岸地块开发权,与项目捆绑开发。
(4)房产开发。沿岸经济发展、环境改善将赋予沿岸房产得天独厚的开发价值,可利用环境优势,整体规划开发,设计低层商业房产,对外租赁或运营等。
3.2 补贴模型
BOST项目中,补贴方式的创新是项目成功的关键,河道治理工程的生态性、公益性决定“政府付费”的特性,政府以财政补贴弥补项目投资以及合理的投资回报。基于对项目的深入分析,建立以差额补贴为主,绩效补贴为辅的补贴模型。
(1)差额补贴
受消费非竞争性限制,运营方式的创新不足以使项目完全按照市?龉嬖蛟擞?,需构建具有激励性的补贴机制,以补偿社会资本的投资期望以及运营成本。依据维持项目可持续运作的要求,设计差额补贴机制,即将成本和运营收入的差额作为补贴额。
假设项目一次性投入总投资TI,特许经营期T年,借鉴固定资产折旧理念,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利用资本回收系数将项目建设初始投资按折算为特许经营期内等额成本支出,结合年营业收入和年运营成本,计算特许经营期内差额补贴额。
由资本回收公式A=P(A/P,i,n)=Pi(1+i)n(1+i)n-1得:
其中,I表示初始总投资年折算额;TI表示项目总投资;i表示投资者与政府协商的投资收益率;T表示特许经营期。
设项目特许经营期第t年差额补贴为St,则补贴模型如下:
其中,Ct表示特许经营期第t年的运营成本;Bt表示特许经营期第t年的运营收入;Smin 表示最小差额补贴额;Smax表示最大差额补贴额。
该差额补贴模型体现了社会资本期望投资回报与运营实际收入的差值,当项目公司运营不能实现预期收益,以致项目无法可持续运作时,政府给予其补贴;当项目自身盈利能力得到提升,政府则降低补贴额。此外,为防止项目公司投机取巧,仅靠政府补贴而不扩宽盈利渠道,补贴机制中设置了最大补贴额度Smax;为激励项目公司最大限度地扩宽盈利渠道,当项目公司收入充足时,设置了最小补贴额Smin,即:
(2)绩效补贴
为提高项目公司运营效率,完善补贴机制,制定长期持续稳定具有激励效应的补贴方案,在差额补贴机制的基础上,借鉴公司绩效考核制度,设计绩效补贴机制,对防护、景观工程等建设内容和项目建成运营管理质量进行绩效考核,动态调节对项目公司的补贴。本文以创新绩效考核方式为理念,采取政府考核与社会第三方考核机构相结合的方式。
政府考核。政府考核即政府相关部门对项目排洪、排涝、水环境治理等目标实现程度进行的考核,例如环境部门不定期对河道治理段水流进行取样检测,以检测水环境治理效率。
社会第三方考核。引入第三方考核机构,采取民意调查方式,对沿岸居民进行走访或发放调查问卷,调查附近居民对项目满意度,根据提供服务的质量,动态调整补贴。
3.3 运营补贴模型模拟
基于上文运营方式的创新以及补贴模型的构建,参照江苏省类似项目数据,结合本项目特点,走访徐州水利局等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社会资本投资方,该项目投资回报率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上浮20%(即i=4.9%×1.2=5.88%)、特许经营期为20年。本文为该河道治理工程项目设计了以差额补贴为主,激励补贴为辅的补贴模型,此处主要通过对运营收入和运营成本的估算,具体说明差额补贴模型的应用。
(1)运营收入和运营成本估算
上文中对该河道治理工程盈利方式进行创新,为其设计旅游产品、户外广告、土地开发、房产开发等多种可经营项目。营业收入根据项目盈利点估算,各计算指标均在参照国内同类项目经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该项目区域实际情况进行相关修正得到运营期第一年收入估算(如表2)。
篇7
时隔近一年,记者如约去金源集团拜访了毕惠川,他饶有兴致地谈起了这一年来集团的转型过程。石油化工不分家,从炼油行业看,民营炼油企业稳定油源,抓住国家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的机遇,继续提升企业效益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难点;无法充分改进现有流程,适应油品环保等级提升的要求;依托现有炼油基础难以发展新的产业类型;非炼油企业依托大型炼油企业项目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路途艰难……而金源集团却在探索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能源与环境事业”的发展思路和服务平台的崭新运行模式,并赢得了市场和社会的认可。
化工行业有发展但必须寻找出路
谈到化工行业,毕惠川说起了金源集团初期的组建和发展。1993 年底,金源集团就从节能环保、精细化工等领域入手,着力打造研发、生产、销售、工程和技术服务一体的专业公司。在研发过程中他们发现,产品技术含量精细度要求高的化学行业市场占有率并不高,直接面对的竞争对手都是国外的大企业,金源集团的产品因此遇到了国内市场品牌竞争力的软肋和技术成本高、出口困难的局面。国内的地方小企业由于生产成本低,排放也没有严格按照达标要求来做,成本自然也降低了很多,但金源集团没有放下道德的底线,承担起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以自己的生产技术标准和国际接轨的生产排放控制技术为出发点,从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入手开始了转型之路。
金源集团从2009年开始关注能源、环保和安全生产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尝试研发与化学企业生产环保排放控制相关的产品、技术和装备,如今他们的先进技术已经成为国内标准。他们坚信节能环保产业才是发展的方向,才是可持续的。随着国家对污染治理的力度不断加大,他们的技术和标准也被多家地方政府看好。
现在的金源集团在北京光机电产业基地建有1500平方米的工程技术中心,中心以博士后、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为科研主体,并配以先进仪器,研究开发有关煤环境、水环境和膜材料与分离技术相关的产品、技术和装备。金源集团在节能环保领域自主研发的系列产品和技术,已拥有近四十项发明专利,多项技术已实现工业化应用。能源与环境事业有关产品、技术和装备等研究开发、生产、市场推广、工程技术服务以及工程总承包分别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南京工业大学以及昊华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性合作伙伴协议,并聘请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姜标博士为金源集团首席化学科学家,聘请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徐炎华博士为金源集团首席环境科学家。
自2010年底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以及南京工业大学合作以来,业已基本形成煤环境事业节煤减排、水环境事业节水减排与膜材料和分离工程等节能环保业务。现正集中力量研发与生态环境事业有关的河流湖泊污染治理和土壤修复相关的产品、技术和装备,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相应的综合解决方案。
提到企业的文化时,毕惠川说,金源集团的口号是:能源与环境事业专业服务商。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他们是有信心做到的。专业支撑、技术整合、资源保障、服务意识构成了企业发展的四大元素,本着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宗旨,以“废物资源化、资源功能化”为目标,金源集团为化学工业企业提供了专业的节能环保综合解决方案和相关的工程技术服务。
英雄终有用武之地
2012年2月中旬,金源集团参加了由临淄区环保局组织的临淄区齐鲁化工区环境专项治理工程公司座谈会。这次会议双方就临淄区齐鲁化工区环境专项治理有关技术、存在的问题、双方分工等进行了详细交流。
“我们有信心将这个项目圆满完成。因为我们有之前精细化工生产企业的背景,在生产研发和排放控制过程中,始终都是按照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标准进行操作,技术人员对于化工企业的排放类别和成分都有相当了解,而且完全能做到从细微处入手进行个案化分析,对我们来说建立国内的企业生产排放控制标准不成问题”,毕惠川自信地说:“临淄区化工企业污染防治是金源集团踏上承担社会责任之路的起点。这应该是集团公司环保事业的一次跨越!”
篇8
一、目标要求
在街道全面推行“河长制”,通过努力,主动作为,使辖区河道乱占乱建、乱排乱倒、防治水污染源头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突发水环境事件得以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置,落实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全面落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满意度,为全市旅游转型提供坚实的水环境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把加强辖区河道、水污染源头、环境卫生、生活污水管理保护摆到建设生态强区、魅力双滦的首要位置,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理念,强化规划约束、红线管理,坚持预防保护优先,以绿色、低碳、循环为方向,努力走出一条特色化的绿色产业发展之路。
(二)把全面实行河长制作为街道水治理体系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的责任体系,落实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体责任,明确各级责任分工,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制度,形成河长主抓、层层落实的工作格局。
(三)按照“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要求,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逐级逐社区落实河长,明确河长职责,强化属地管理保护责任,调动社会力量联防联控,构建协调联动、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
(四)把解决河道行洪不畅、水体污染等突出问题作为河道治理的重要内容,针对辖区不同区域,统筹一个社区一个政策,精细管理。
(五)把加强法治建设作为根本保障,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切实纳入法治化轨道,建立健全河道、水污染源头管护等法律法规。依法治理,强化监管巡查,加强案件执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活动。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街道级河长主要任务
对街道内河道的水生态环境管理工作负主要责任。要充分发挥指导和协调作用,建立多部门合作的协调联动机制,将各年度工作任务分解到相关职能部门和社区级河长,组织开展检查、考核工作,协调落实解决治水工作中的矛盾和难点,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实现年度水质改善目标。
(二)社区级河长主要任务
推动辖区内河流整治工程项目,将治理和管理责任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在详细调查登记的基础上,将河道、排洪排污口、水污染源头、环境卫生、生活污水的治理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加强日常巡查和保洁工作,及时上报和处理污染隐患事件;提出有针对性的治理保护建议,落实改善和治理环境的各项措施,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和推进各项治理工程的实施,全力确保街道社区年度和阶段各项任务的完成,全面推进街道社区环境改善。
(三)街道河长制办公机构主要任务
主要协助河长顺利开展各项工作任务,组织协调各相关成员单位,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1、开展街道内河道、排洪排污口、水污染源头、环境卫生、生活污水现状调查摸底工作。开展全街道河道污染现状的调查摸底工作,建立污染排放档案,增强整治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2、制定具体河长制实施细则。按照尊重规律、科学治水、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因地制宜、“一河一策”的原则,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实施“河长制”的每一条河流制定科学系统、针对性强的“河长制”实施细则,明确河流治理责任人、水质达标时限、关键治理路径、主要工作任务及具体奖惩办法。
3、下达各年度工作计划,明确目标任务。根据河道治理实施细则下达年度治理目标及工作任务,年度目标任务应包括具体任务项目及水质目标。
4、建立考核评价制度。根据目标任务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考核程序,严肃考核纪律,确保“河长制”以考核为抓手,使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5、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总结河长制实施情况,及时总结全街道河长制实施情况并上报。
四、组织体系
(一)组织形式
街道设立双总河长,由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担任街道总河长;包社区副科级领导担任镇级河长;各社区书记、主任担任河段长社区分设专职专管员、巡查员或保洁员。同时对各级河长名单进行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街道成立河长制办公室,办公室主任一名,由街道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一名,由街道主管站长担任,工作人员一名,由街道工作人员担任。
因本辖区没有河流,实行一个领导包一个社区职责,要根据各自职责,负责各社区职能范围内的沿河流域及各社区排水排洪设施的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保护、治理、监督工作,并接受上级的业务指导和检查考核。
(二)河长职责
街道河长是所辖河湖保护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对分管的河道管理保护工作负领导责任。负责指导、协调所分管河道保护管理工作,检查督导下级河长和本级有关责任部门履行职责;组织研究加强河湖管理工作措施,协调解决河湖管理重大问题;组织协调进行联防联控;协调处理涉水突发问题;对河道管理绩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河段长职责负责督导所包保社区履行职责,协调处理包干辖区突出问题,开展水环境应急事件处置,协调处理河道两侧、排洪排污口、水污染源头的保护管理、水环境综合整治、环境卫生整治的重大问题。督促巡查员履行指导、协调和监督职责,定期开展日常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河长。
社区保洁员、巡查员职责,定期对排洪排污口、水污染源头、环境卫生、生活污水的日常巡查与维护,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街道河长制办公室主要职责是督导落实上级会议、文件精神、本级河长会议议定的事项及总河长、河长的指示批示,组织编制年度计划和工作要点,研究制定工作方案、计划和措施,负责组织协调、调度督导、检查指导、信息和意见反馈等工作,组织制定相关制度及考核办法,协同有关部门做好河长制工作考核。
(三)责任分工
实行河长对总河长负责、下级河长对上级河长负责和部门分工负责的河长责任分工制度。根据实行河长制工作需要,按照责任分工,对应明确责任部门和分工。
河长办公室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做好环境卫生整治、水污染源头、生活污水、河道保洁等工作防范与管控;协助相关部门依法打击危害河湖管理保护和危害水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协助相关部门负责饮用水卫生监督和监测的指导。
五、主要任务
(一)加强水污染防治。大力推进《河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承德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实施,针对河道水污染存在的突出问题,分类施策、分类整治。特别要加大源头区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持续开展“清河、洁水”行动,加大辖区黑臭水体治理。加强排查入河排洪设施及渗水井、生活垃圾等污染,改善水环境质量。
(二)加强水环境治理。强化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按照水功能区确定各类水体的水质保护目标,切实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达标建设,依法清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违法建筑和排污口。加强水污染、垃圾污染治理,以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为重点,综合整治辖区环境,为全市旅游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三)加强执法监管。认真贯彻落实河道管理,水污染防治,环境、饮用水水源保护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适时制定符合街道实际的实施方案或办法。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坚决清理整治非法排污等活动。建立日常监管巡查制度,实施动态监管。将日常巡查、问题督办、情况通报、责任落实等纳入网格化,力争实现一体化管理,提高工作效能,接受社会监督。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要切实把实行河长制摆上议事日程,对河湖管理保护事项进行专题分析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和改进措施。狠抓责任落实,建立总河长、河长目标任务责任制,充分发挥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职能,促进河长制全面落实。
(二)统筹推进落实。街道相关部门要抓紧筹划开展相关工作,落实具体责任,明确任务分工,按照要求抓好工作落实。组建河长制办公室,落实机构编制、工作人员,确保河长制工作顺利开展;制定本级、本部门河长制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表和路线图,细化阶段性目标任务,确保同步推进;根据辖区情况,及时研究制定各级领导分级担任河长的河道名录;协调相关部门认真组织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调研评估,进一步摸清辖区内河道等现状,细化实化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按照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因河施策的要求,研究制定河道管理保护方案及具体措施。
(三)创新制度机制。积极探索和构建六项制度、两大机制,为实行河长制提供制度保证。建立河长名单公告制度,向社会公告区级河道名称及河长名单,街道及社区分别向社会公告行政区域内各河道名称及河长名单;建立河道管理会议制度,包括街道专题会议、河长会议、部门联席会议等。专题会议每年至少召开1次或根据需要召开,河长会议至少每半年召开1次,研究协调解决河道管理保护重点难点问题,部门联席会议定期召开,通报河道管理保护情况,会商协调需部门配合的相关工作;建立河湖信息共享制度,由河长制办公室收集汇总河道管理保护基础信息,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工作督查制度,对河长制实施情况和河长履职情况进行调研督查;建立绩效考核评价制度,自上而下对年度河道管理保护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建立河道管理奖惩制度,依法依规对实行河长制、加强河湖管理保护进行奖惩;依托六项制度,逐步形成区级管总、街道、社区分级负责的责任机制和公平公正激励问责的奖惩机制。
篇9
2021年,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的决策部署,推动河长制湖长制“有名”向“有实”转变,我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扎实开展河湖管理保护和治理重点,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级河长履职情况
截止5月底,因人动等原因,我县县级河长共计18人,应巡93次,已巡94次,共计发现问题问题20个,其中倾倒垃圾2个、河面漂浮物等10个、水库周围养鸡场1个以及其他问题7个,目前均已整改完毕。全县召开专题会议2次,组织学习了《水利部进一步强化河长湖长履职尽责指导意见的通知》,审核通过了《市县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用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河长批示15余次,下发重点工作提示2次涉及相关重点工作推进4个。
二、水资源管理保护进一步加强
(一)推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落实。
截止目前已完成2019年最严格水资源考核工作任务,共计完成取水工程设施整改工作27户,配合税务部门完成上半年水资源税征收工作。
(二)推动水利建设扶贫工作。
一是实施镇安家村供水管网安装工程。投资19.6万元,项目建成将惠及77户(约245人)居民生活用水,改善项目县群众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从一定程度上提升项目县群众饮水安全状况。二是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投资81.37万元,致力于解决我县8个已建成的农村饮水工程供水设施及配套管网的维修养护工作,预计19483人受益。三是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大核查工作。进一步摸清全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现状,认真查找薄弱环节,查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根据核查的具体情况,制定整改措施,于6月30日前全面完成整改。
三、水域岸线管理进一步规范
(一)有力推动河湖管理范围划定。
2019年,我县投入资金174.95万元,对辖县内9条河道开展了河湖管理范围划定工作,目前、凯江划定工作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告示牌制作,后续将开始进行桩牌埋设;凯江已经完成成果修改并待交专家复核确认,其他7条规模以下河道成果正在修改中。
(二)加快推动河湖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
根据安排,我县积极开展该项工作,前期已根据《水利规划编制工作费用计算办法》进行测算并向县政府申请资金45万,待资金批复后,我县将尽快完成后续程序,抓紧时间落实规划编制。
(三)持续抓好河湖清四乱。
积极协调各级河长履职尽责,持续抓好河湖日常巡查,充分发挥河长制办公室问题分办、交办、督办职能职责,积极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抓好问题整改。截至目前县镇两级河长共计开展河道巡查583次,巡查发现问题35个,均已整改完毕。
四、水污染防治进一步加强
(一)持续推进小水电站清理整改工作。
根据省水利厅《关于印发〈省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综合评估指导意见〉的通知》要求,我县已完成县级综合评估报告编制、小水电清理整改管理平台电站信息填报、县级综合评估报告审查等工作。经分类汇总,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涉及我县共有7座小型水电站,其中列入整改类6座、退出类1座。截止4月底,6座整改类电站已全部编制完成水电站清理整改“一站一策”实施方案,1座退出类电站完成水电站退出实施方案。
(二)分类施策统筹推进“厕污共治”。
在原有农村沼气池覆盖面广、使用率高,卫生厕所建成率较高的基础上,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以“改厨、改厕、改卫”推进“厕污共治”。推进上:坚持新建与改造相结合,抓住脱贫攻坚“五改三建”、农村危房改造、新村聚集点建设等契机,按照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要求同步建设管网和处理设施,对于新建的乡村公共厕所和旅游厕所实行污水处理一步到位,对农户新建房屋非冲水厕所和三格化粪池一律不予审批,对老旧非卫生厕所改建给予补助。治理上:采用三种模式治理农村污水。对于地处偏远,对排放要求不高的独居户,采用分散单户模式,运用新(改)建三格化粪池处理后,排放水作为农业灌溉用水。对化粪池进行增补,对沼气池进行功能提升和改造。对于景县、水源保护地等水质排放较高的县域,独居户采用一体化生物处理设备进行处理,3-5户的采用小院散居模式。直接利用现有沼气池、化粪池、厕所坑等收集池,再用管道收集污水进入微动力小型净化槽分散式处理设备进行处理;对于水源保护地、景县等水质要求较高县域的大中型院落(15户左右),采用院落集居模式,通过建设污水管道直接收集农户沼气池、化粪池污水,采用污水处理站(点)集中处理或者“三格化粪池+小型湿地生态”两种处理方式,确保一般地县水质排放达到一级B,核心景县、水源保护县和重点流域达到一级A标准。截止2019年底,全县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6.65%,已有95个村37666户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村占比达87.16%。
(三)化肥农药零增长见成效。
2019年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53万亩,有机肥改良土壤10000亩。严格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实施柑桔、贵妃枣绿色防控,全县化肥农药施用量逐年减少,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
(四)废弃农膜回收利用持续推动。
在2019年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基础上,2020年农膜回收利用率稳步提高,农膜回收利用率达91%,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观。
(五)土壤污染防治。
2018年以来,我县连续三年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寻找污染原因,积极探索治理措施,为我县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有效依据。建立了四个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在农业大学专家的指导下,完成了《县农业地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方案》、《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案》初稿。另外,完成了《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方案》。
(六)加快推进畜禽资源化利用。
根据国家和省安排,县纳入了2020年省畜禽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县之一,项目《实施方案》备案总投资7139.73万元,建设任务为119个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改造提升、建设2个沼液收贮运专业合作社、2个有机肥厂,项目计划实施周期为二年。目前已完成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改造提升项目86个,已开工的110个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改造提升项目粪污收集池、沼气池、沼液贮存池、干粪棚等土建项目2020年计划项目已经全部完成,正在抓紧进行利用设施设备安装,2021年计划项目已经完成40%。
(七)抓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
我县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由市政府通过BOT模式统一打包给市旌辉公司负责实施,计划投资15981.45万元,新建污水处理设施7座,污水管网125公里(三级管网72公里)。截止2019年底,各个污水处理站已建成完毕,目前正在推进实施入户污水支管道的连接,预计2021年7月完成建设任务,7座污水处理站(厂)均能投入试运行。
(八)逐步改善城市道路配套雨污水管网。
城市雨污水管网建设主要包括我县太平路和西山路,不仅对老旧的城市道路进行改造新建,同时也对老旧城市雨污水进行改造和新建,即节约了建设成本,也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排水体系。截止本年度6月上旬,县已完成了太平路、西山路配套雨污水管网以及综合市场雨污治理,完成雨污水管网改造约4km,进一步完善了我县城市排水体系。计划在下半年启动镇团结路、土桥东路等道路沿线的雨污水管网新改建1.2km。
(九)城市雨污混流县域集中治理。
我县综合市场是我县城县重要的城市日常生活用品交易市场,不仅人口流量大、入驻商户多,而且我县的护城河从综合市场穿过,每日综合市场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基本上都是直接排入护城河中,不仅污染我县的城市水体,还容易造成城市内涝。对此我县启动了综合市场基础设施整治工程,对市场范围内所有排水管道进行改造,将市场内错接混接的雨污水管道从新分流,分别接入市政雨污水管道中,基本解决综合市场雨污水混流的问题。
五、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一)深化农村垃圾处理“五步走”模式。
按照“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五步走的垃圾处理“模式”,通过环卫设施覆盖到户、保洁队伍延伸到组、回收站点设置到村、中转设施覆盖到镇,使垃圾分类处理全域覆盖。通过实施“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项目”对全县主要垃圾收转运设施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增对接式垃圾车4辆,村组垃圾转运车103余辆、垃圾清扫工具1000余套,升级改造镇垃圾中转站7座,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除设施升级外,不断深化以户为单位开展的垃圾“三分类”(即把农村垃圾分为可卖钱、可堆肥、不可回收三类),通过院落培训示范、编排顺口溜、广播天天讲等多种渠道加强垃圾分类知识培训,以分类促减量;每个村设置再生资源回收站点,通过回收站(人员)定点收、到户收,让可卖钱垃圾(再生资源)“归好位”“回各家”;按照“六个好”标准大力开展“乡镇场镇及过境段、公路沿线、四好新村(景县)为重点和村抓组、组抓院落为示范”的“三重点两示范”环境集中治理。将每月28日确定为“全民清洁卫生大扫除日”,设立并全面推广卫生院落整治基金,开展星级卫生户评选,推动100个幸福院落和1000户卫生文明户建设。同时,进一步完善“631”经费投入机制,保障长效运行。即:60%由县财政兜底、30%由村民每月“一元钱”解决、10%农村垃圾产生大户(如农家乐、商家)缴纳;完善“4个一”撬动机制。即:一元钱知责任,村民通过缴纳每人每月“一元钱”清洁费,清楚垃圾处理有责任;一块牌给荣誉,每年评选一批星级卫生文明户并悬挂奖牌带动示范;一张表评结果,由村民每年对保洁员工作进行无记名考评,决定保洁人员奖励补助和是否续聘;统一挂勾抓督促,将环境治理(主要是垃圾处理)作为年度重点工作进行考核,与综合考评排名和相关经费挂钩,通过月晒、季考、年评+曝光、问责、奖惩等手段,督促乡镇主官抓环境整治,通过不断强化责任落实落地,提升了全域环境治理效果。
(二)强化河湖水环境治理。
按照属地原则,各镇及县综合执法局积极对境内河湖水环境问题进行清理整治,截止目前共计出动人力800余人次,出动打捞船350余次,累计打捞、清理水生植物等杂物50余吨,有效控制了水生植物的生长蔓延,确保水面干净整洁。
六、水生态功能进一步提升
水土流失治理有效防控。全县始终把预防监督作为水保工作的生命线,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严把水保方案审批关,依法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2021年一月至今,全县完成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13个,做到了审批规范、无偿服务、要件齐备。积极开展长江经济带水土保持执法检查,全县生产建设项目检查32余次,发现问题9个,并通知业主尽快整改完成,督促各类生产建设单位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护;加强镇幸福村的国家水土流失监测点日常管理,监测数据每季度上报省水土流失监测总站,能有效为水土流失监测提供科学的数据。上半年共征收水土保持补偿费64.5万元,并全部缴解入库,做到了审批项目应收尽收。
七、执法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
(一)河道砂石盗采乱点乱象整治“红黄绿”挂牌警示工作。
一是及时督促镇抓好落实河道砂石资源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强化网格化管理,建立分级监管机制,设置镇级监管人1名,村级监管人5名,组级监管人15名。二是严格按照巡查制度开展日常巡查、建立台账,2021年至今共开展巡查56次,其中夜间巡查8次,开展联合执法5次,及时封堵下河车道4条。三是巡查发现镇盗采砂石案1件,共计盗采量2立方米,给予1万元行政处罚,已结案。四是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农村饮水专项排查、日常巡查期间对群众宣讲《省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大力宣传我市、县打击砂石盗采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求最大发动群众力量进行监管。
(二)推行河道砂石采运管理单制度。
我县境内河道全面实行河道禁采,现仅有市县段(、镇)河道治理工程及省市县镇河防洪治理工程2处在建工程,为保障河道砂石采运规范,及时印制并向承建方发放《河道砂石转运证明》《省河道砂石采运管理单》共计200份,要求凡是未开具采运管理单及转运证明的河道砂石一律不得转运,一经发现全部视为非法盗采,将严肃查处相关人员的责任。
篇10
一、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机制的确立
新安江发源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六股尖,地跨皖浙两省,是钱塘江正源、浙江千岛湖最大的入境河流。新安江流域总面积11674平方公里、干流总长359公里,安徽省境内面积6262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53.6%。其中,在黄山市境内流域面积5545平方公里、干流长242.3公里,其入湖水量预占总入湖量68%以上,水质总体优良,且比较稳定。新安江流域上游的水质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千岛湖水质的好坏。2011年3月,财政部、环保部印发《关于启动实施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工作的函》(财建函〔2011〕123号);9月,财政部、环保部正式印发《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实施方案》,期限为2012―2014年。同年12月,开展第一期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联合监测工作。
二、安徽省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进展情况
自新安江流域实施横向生态补偿试点机制以来,安徽省、黄山市等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安排,创新机制,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落实资金、项目到位,全面推进流域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工程,确保了新安江流域水质持续稳定优良。
(一)“两个”到位
1、资金到位
截至2014年,安徽省累积获得补偿资金17.5亿元(其中,2010年0.5亿元、2011年2亿元、2012年5亿元、2013年5亿元、2014年5亿元),资金全部安排至黄山市和绩溪县(按照黄山市90%,绩溪县10%),其中,截止2014年9月,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资金到位16亿元。
2、项目到位
按照快实施、早见效,成熟一批批复一批,干一件成一件的要求,安徽省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为抓手,统筹推进新安江利用综合治理,围绕生态保护、污染防治、产业结构调整等12个方面,截止2013年底,已实施综合治理项目353个,其中,黄山市从2010年起重点支持生态环境领域当前亟待解决的重点工程,共计实施生态补偿项目194个,完工124个。
同时,在生态补偿试点机制项目基础上,安徽省启动了全面推进实施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截止2014年8月底共完成投资431.6亿元(见图1)。
(二)“六个”全覆盖
村级垃圾清洁全覆盖。流域67个乡镇“组收集、村集中、乡镇处置”的垃圾处置体系全部建立,年处理垃圾25万吨。建立村级保洁队伍,以流域84万农业人口为基数,每300人口核定一名保洁员,黄山市共定额2791名。
河面打捞全覆盖。建立河面打捞日常清洁管理―支流集中整治―干流河面打捞三级设计体系。其中,休宁至街口沿线成立了12支打捞队,配备人员48人、船只24只,常态化开展打捞清洁行动。
网箱退养全覆盖。试点机制实施以来,新安江干支流累积退养6088只网箱,2014年预计将继续退养支流网箱309只。保护水域生物多样性,严厉打击各类药鱼、电鱼等行为,共开展增殖放流50余次、投放鱼苗3300万尾。
主要干流支流综合治理全覆盖。对新安江及横江、率水、漳河、丰乐河、布射河、浮溪河等16条重点干支流,实施了以防洪堤岸、沿江截污、河道疏浚、生态修复及水土流失治理等16项重点河道综合治理工作。
采砂洗沙治理全覆盖。对流域125个河道采砂场进行规范清理,累积取缔采砂场989个(2013年73个,2014年25个),目前正对其余27个采砂场进行规范整顿,并查处了陆地违法采砂石企业15家。
重要支流水草治理全覆盖。根据重点区域水草滋长情况,实行专项治理与日常打捞相结合,及时清除河面漂浮水生植物,改善水体生态环境。
(三)“四个”强力推进
强力推进重点区域环境风貌整治。对新安江沿线30个关键区域环境风貌开展全面整治提升;以“三线三边”(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江河沿线及城市周边、省际周边、景区周边)为重点,推进流域66个美好乡村环境风貌整治;完成1336个绿色质量提升点建设;山场造林37.13万亩,退耕还林82.31万亩。
强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整治。通过雨污分流、沼气池和生态发酵床等治理措施,整治了53个规模畜禽养殖场,2014年将继续整治完成27个。实施了27个千亩以上生态农业污染整治项目,推广使用太阳能捕虫灯、捕虫黄板、有机肥等,进行减药减肥整治,2014年年内计划继续整治完成30个项目。
强力推进工业企业转型发展。在安徽省率先完成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黄山市累积关停淘汰污染企业170多家;整体搬迁企业90多家;优化升级工业项目450多个;拒绝进入污染企业180多家。2014年关闭企业1家、搬迁18家、优化升级60家;7个工业园区建成污水处理管网126公里。
强力推进城乡污水处理工程。实施垃圾渗沥液处理、污水配套管网等城镇治污工程,建成管网182.8公里;推进城区流域污水处理厂一级B至一级A提升改造;对新安江干流和13条支流102个入河排放口进行全面排查,实施截污改造49个,2014年年内预计继续完成25个;整治洗车店污水处理36家。
(四)“六项”机制创新
建立推动机制。安徽省委省政府确立新安江综合治理作为生态强省建设的“一号工程”,建立了常务副省长主抓,财政厅、环保厅等省直部门和地市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对黄山市弱化经济指标考核,加大生态环保考核权重。黄山市委市政府成立以书记、市长为组长的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专门设立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局(见图2)。
健全联防机制。在环保部和财政部的协调下,流域上下游建立互访协商机制,皖浙两省多次互访会商(省级层面2011年2次、2012年1次、2014年2次),致力顶层设计,协同推进试点工作,全面加强流域联防联控。黄山市和杭州市淳安县建立了联合检测、汛期联合打捞、联合执法、应急联动等机制,截至2013年12月底,共对新安江省界断面开展了24次联合检测。
落实综治机制。黄山市先后制定出台了《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决定》、《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意见》、《水环境补偿资金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河长制”实施方案、项目管理和延伸办法、国开行项目偿贷机制、全市禁磷、全面保护方案等40多项制度文件,为流域综合治理提供机制保障。
规范管理机制。编制了《安徽省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规范项目申报,资金跟着项目走;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和竣工验收制等。规范资金管理,严格分账核算、专款专用。
创新投入机制。按照“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原则,多渠道加大资金投资,省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200亿元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融资协议,黄山市城司作为融资承接平台、区县作为还款责任主体,目前已经发放贷款56.5亿元。同时,推进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模式,拓展和提升项目的联带效益、后续效益和经济效益。
完善参与机制。政府门户网站专门建立新安江保护专栏信息平台及微信公众平台,及时公布试点工作动态,开展意见征求和有奖举报活动。黄山市组建75支志愿者队伍,各级领导带头参与,常年开展“保护母亲河”支援行动。落实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实行分段保护责任制。
通过机制创新,推进部门联动协同,探索出能切实提高行政效能的部门联动协作模式,倡导、营造协同协作精神,强化大局意识、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通过建立各部门密切配合、运转协调、规范有序、优质高效的协同协作,形成有效的工作落实机制,推进形成促进流域环境保护的强大合力(见图3)。
(五)“一个”持续稳定
“一个”持续稳定,即保持了新安江流域水质持续优良和稳定。2011―2013年新安江流域总体水质为优,跨省界街口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环保部公布的监测数据显示,与2008―2010年三年均值相比,2013年街口断面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年均值分别下降1.2%、6.9%、11.3%,氨氮浓度略有上升但处于一类水质指标,连续三年达到补偿条件(2008年P值-2010年P值=0.850、2012年P值=0.833、2013年P值=0.828,见图4)。2014年初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对黄山市试点中期绩效评估报告中分析,2011年千岛湖营养状态出现拐点,营养状态指数开始逐步下降,并且与新安江上游水质变化趋势保持一致,表明试点对于保持和改善新安江水质的环境效益逐渐显现。2014年1―9月,根据安徽和浙江联合检查结果,新安江出境断面水质四项指标均值分别为高锰酸盐指数1.971mg/L、氨氮0.094g/L、总氮1.202mg/L、总磷0.019mg/L。2014年1―9月,新安江流域均值补偿指数为0.787,与2013年底相比下降了0.041,与2012年底相比下降了0.046,即水质在优于基本标准的情况下,持续好转。
三、面临的主要压力和问题
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与全国其他的大江大河治理一样,具有长期性、系统性、艰巨性和反复性等特点。在流域水质和环境治理过程中,正且将长期面临着来自资金保障、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等方面的压力。
(一)现有财力投入难以巩固提升保护成效
要实现新安江流域保护和发展目标,所需投入巨大。黄山市2011―2014年试点期间排定项目400个,投入达470亿,仅2014年就要投入125亿。黄山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可用财力有限,第一轮试点时间短、资金少,在可持续投入能力不足,投入回报效益低的情况下,通过国开行融资投入新安江保护公益项目的贷款偿还压力巨大(已经批贷56.5亿元,年还息3.7亿元),农村污染防治、企业关停搬迁等投入明显不足,已经建成的村级保洁、河面打捞、环境监管、污水处理等项目的日常运行维护成本需要持续投入。
(二)流域水质恶化反弹的风险依然存在
新安江流域内山区农村居民居住分散,两岸仍居住着18万农村居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加上新安江流域内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尚不高,农业生产对农业化肥依赖性较大,禽畜养殖场(户)污染治理亟待加强,农业及农村面源污染问题仍然突出。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导致水体自净能力降低、水质变差和各种污染物增加的可能性增大,一旦遭遇极端天气,水质就难以控制。如果试点停止,更将面临巨大的反弹压力。
(三)“饿着肚子”守护青山绿水
出于水质保护的需要,上游地区在工业企业关停并转、优化结构上付出了很大成本,牺牲了很多发展机会。例如,有3000多名渔民退养后面临新的生活出路问题;沿江大量搬迁农民纳入城镇体系后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现行的生态补偿主要补助污染防治工程,未涉及为保护而牺牲的成本性补偿。目前,上下游发展水平差距很大,黄山市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仅为近邻杭州市的1/3,城乡居民指标仅为杭州市平均水平的一半左右,几项指标甚至大大低于在浙江尚处于欠发达地区的淳安县(见表2)。上游居民脱贫致富的愿望极为强烈,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矛盾较为突出。
(四)补偿对象及范围有待扩展
目前生态补偿对象为安徽省政府,具体为安徽省黄山市的7区县和宣城市的绩溪县,补偿资金主要用于黄山市7区县和宣城市绩溪县的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项目,而没有将补偿区内的渔民、林农、山区居民等纳入到补偿对象里面。另外,自新安江流域实施横向生态补偿试点机制以来,没有专门针对林业生态保护与恢复实施有效补偿,但流域森林对于水土保持和涵养具有重大功能。
(五)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方式单一
当前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只采用了财政资金补偿的方式,补偿方式过于单一,与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的要求不相适应。财政资金主导的补偿项目实施主体大部分是地方政府,由于补偿标准低,大部分项目补偿资金不到项目投资额的50%,项目的实施需要地方财政大量配套才能完成。黄山市各区县本级财力严重不足,项目配套资金捉襟见肘,难以全面完成项目工程建设内容;一些针对群众个体的补偿项目(如网箱退养)的实施,造成一部分群众丧失劳动场所,彻底失去生活来源,又不能单一依靠财政资金补偿方式解决其后续发展问题。
四、对策建议
为确保新安江一江清水永驻,需要立足现存的压力和问题,加强制度设计,破除困境,加快促进从横向生态补偿试点转变为长效机制,同时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实现上游地区生态保护、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机统一。
(一)延长试点期限,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在2014年试点结束后,继续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试点期限与《千岛湖及新安江上游流域水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同步,即2015年至2020年,相关的项目建设可与《综合规划》和当地的“十三五”规划同步。通过试点,建立健全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制度,实现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的常态化和长效化,推动建立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推动全国其他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完善产权制度,进一步明晰补偿对象
建议率先在新安江流域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建设,通过完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进一步明确生态产品的“主人”,从而进一步明晰补偿对象。补偿资金除了侧重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程外,建议适当向自然资源资产的实际使用人(承包人)倾斜,可以对网箱退养的渔民以及异地搬迁的山民开展后期扶持,对将经济林转变为生态林的林农给予补助。
(三)加大补偿额度,积极拓展补偿资金渠道
建议在新一轮生态补偿试点中进一步加大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投入,中央财政补偿资金由每年3亿元提高到6亿元,安徽浙江两省补偿资金也同比例扩大,即各扩大到2亿元,形成共计10亿元的补偿资金总额度。除了财政资金之外,积极拓展补偿资金渠道,可以探索在下游地区的水资源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生态补偿。此外,研究将生态补偿资金转为生态补偿基金的可能性,为建立稳定的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奠定基础。
(四)引入市场机制,不断丰富补偿方式
建议除了财政资金补偿外,积极引入市场机制,探索水权交易、碳汇交易、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机制,推动全流域发展一体化。同时,以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为契机,依托现有的长三角合作机制平台,进一步加强安徽浙江两省在政策、技术、人才、项目等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例如在黄山设立浙商产业园,引导鼓励下游地区向上游输出高新产业、人才、资金等,该“输血式”生态补偿为“造血式”生态补偿,努力实现流域共建共享和互利共赢,走一条预防为主和保护优先的科学发展之路。
(五)增加发展机会,拓宽生态补偿范围
充分考虑上游地区为保护水生态环境而丧失的发展机会成本以及水生态的市场化价值,拓展补偿资金用于上游地区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加大体现生态补偿的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断提高流域上游地区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民生改善,以有效解决上游地区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矛盾,缩小上下游地区的发展差距。
注:
说明:本文未经特殊注明的数据均来自安徽省发改委、黄山市发改委等单位提供的资料整理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