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体能训练的好处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坚持体能训练的好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射击项目;体能训练;体能需求
一、射击运动项目中的体能训练内容
(一)对肌肉力量的训练
大部分人眼里,射击运动仅是一项静力状态下的运动项目,训练项目也是静止的,不需在力量方面做过多训练,但事实上,射击运动项目训练中身体素质的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肌肉的收缩与放松的训练使肌肉力量得到加强,从而提高身体素质,从而实现长时间的持续活动,提高对关键动作的掌握能力,以及加强对身体平衡的控制力。体育运动中射击运动基础力量主要有以下几种:手部力量、肩部力量、腰部和腹部力量以及腿部力量。在射击运动中,力量的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技术动作的掌握和射击命中的高低。
(二)对耐力的训练
耐力训练是运动训练的一项必备训练,进行足够的耐力训练才能在运动过程中保持长时间的肌肉运动能力,射击运动项目中对运动员的一般耐力训练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对神经系统中抗疲劳训练的要求比较高。通过长时间重复对大脑内部单一动作模式的刺激,达到该动作抗疲劳能力的提高来达到在射击运动中对耐力训练的要求。
(三)对协调力的训练
在射击运动中,运动员身体各项部位的平衡和协调能力是在射击运动项目中的一项非常特殊的要求。射击运动员在射击运动过程中应该具备高度的动作稳定性和准确性,使思想意识与射击运动技能在进行射击运动项目中表现出高度的协调一致性和稳定性。使稳、扣、瞄三者的协调达到最佳状态。在射击过程中,保持稳定的举枪姿势,正确平正关系和瞄准,与扣压扳机的动作幅度以及时间都保持高度一致性,实现稳、扣、瞄这三项基本操作的高度一致。
二、体能训练在射击项目中的重要性
在射击项目中,优秀成绩与运动员高度的工作能力有关,而运动员的高度工作能力取决于健康状况,射手要想获得高环值关键有三点:即系统的科学的技术训练,健康的体魄和清醒的头脑。很多运动员做赛前计划方案时,往往把心理准备方面考虑得很细,而忽略了比赛时的体能计划和方案。射击运动员要求头脑控制身体去完成某一件事时,身体必须有被训练过的条件反射,身体条件是指射击运动员能够适应比赛过程紧张时的体能、精力及心态的要求。
射击运动项目的身体训练方法有很多种。如能正确的、熟练地掌握各种训练方法和技巧,并能贯彻在整个训练中,将对预防射手在射击运动中某些方面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发展射手特有的意志品质、提高神经系统获得较快地形成技能的能力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只有全面的技术技能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有效地保证运动员技术水平有更大提高。
射击项目的一般体能训练是寻找一个技术训练、心理训练和身体训练的平衡。提高体能素质的目的就是为了运动员的心理和技术相适应,当今射击界的优秀射手都是具备敏锐、清晰的头脑和强壮的身体,在训练中已将心理训练、技术训练和体能训练融为一体,对身体素质训练能提高专项成绩的重要性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认可。
身体训练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提高肌肉群弹性,建立肌肉的强度,增加耐力和快速恢复的能力。通过增加肺活量提高心脏和呼吸的耐力功能。提高全身血液循环系统的能力。提高心功能、心率减缓、每博输人量增大、使大量的血和氧在整个体内循环;通过过剩热最,控制脂肪。通过增加肌肉的弹性,降低肌肉的拉伤和腰背的损伤;减少心脏冠状动脉衰竭的危险。
三、如何在射击项目中提升自身体能
(一)注重体能训练和技术训练的结合
在射击运动的训练过程中,射击技术的训练和射击所需要的身体素质的体能训练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射击运动项目中的所特有的体能训练锻炼出较好的身体素质,是提高射击技术的必要条件。在射击运动项目的体能训练过程中,如果一味注重射击技术的训练或者一味只追求体能训练的话都是不平衡的,不可取的。要想实现射击技术的更大突破,必须要坚持射击运动过程中技术动作的训练和射击运动体能训练相结合,相互穿插训练,以达到射击运动中射击技术和体能素质的整体发展。
(二)营造良好的训练氛围
良好的训练氛围对射击运动项目的训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训练氛围不仅可以鼓励激发射击运动员的潜力,更能使射击运动员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达到最佳的训练状态。教练员和运动员都要共同努力,营造良好干净的训练场地,以及用张贴标语和名言警句的形式使运动员充满积极性,时刻都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充足的精力。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
运动训练中体能训练也是一项循序渐渐的训练,不能急于求成,不能拔苗助长。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合理,逐步强化的原则。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有针对性的训练,教练员在制定射击训练的整体训练计划的同时,也要根据每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射击技术能力因人而异的为其制定独特而合理的训练计划。使整体训练计划与运动员的个体训练计划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而使射击技术实现质的突破。
(四)重视体能测试的反馈信息
体能测试的反馈信息包括体能测试的成绩,以及教练员和队友对其体能素质的评价。这些成绩和评价都是对运动员上段时间体能训练所取得的成绩的评定,同时也能反映出来运动员近期体能训练的成绩。运动员应该针对体能测试的反馈信息,找出自身在体能训练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且针对不足之处采取弥补性措施,同时进行强化训练,使运动员在下一次的体能训练测试时取得更好的成绩。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射击项目中,对体能的要求是很高的,体能训练之于射击运动非常重要。本文综合分析了射击项目中体能训练的内容、体能训练在射击项目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射击项目中提升自身体能,在射击运动逐渐流行的今天,希望能够给专业人士和对射击运动感兴趣的运动者提供帮助。总之,在进行射击运动前一定要加强体能锻炼,将其作为训练的重点,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射击运动项目中的体能训练,这样才能更好的落实射击训练中的体能训练要求,培养更多高水平的射击运动人才。
参考文献:
[1]袁运平.运动员体能与专项体能特征的研究[J].2012.09.
[2]郭蓓.射箭项目制胜规律探讨[J].体育科研.2013.06.
[3]郭文.浅析射击运动项目的体能训练.[G].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06.
篇2
老年人运动要适度,运动不当就会对人身体有损害。下面介绍五种常见的运动方法以供选择:
体能运动:攀登、游泳、长跑
跑步、游泳是增加体能训练的运动,适合55岁以下的身体健康、没有严重器质性病变的中老年人。如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等方面的疾病,不适合此类运动。
建议:老年人运动时,心率不能超过100次/分钟,运动强度以微微出汗、不觉疲劳为宜。
歌舞热身运动:蹦迪、民族舞、扭秧歌
这种运动幅度不能太大,要时跳时歇。蹦迪、扭秧歌、老年迪斯科是全身的运动,关节的活动量较大,如果患有骨质疏松且韧带硬,就不适合这种活动,以免加剧关节劳损。进行扭秧歌、老年迪斯科等活动前,可先做一些打太极拳等舒缓活动,让关节先活动开,减少对骨骼的损伤。
建议:如出现心悸、胸闷、气促、头晕等不适时,应坐下来休息一会儿,待症状消失后再继续进行。
特殊运动:擂鼓、劲喊、嘘长气
老年人在心情郁闷或脾胃功能差时,适合打打鼓。但是,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需要控制情绪,激烈的鼓声可能刺激情绪,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长时间打鼓,可能造成听力损伤,还会使心情烦躁、不安,引起失眠。在公园里,经常会见到一些老年人“大喊”,这叫“虎啸功”,心情抑郁时可以练练,有助排遣郁闷,还能扩大肺活量。
建议:这两项运动都能很好地释放抑郁,但要掌握好度,注意保护耳朵和嗓子,打鼓时间不要超过30分钟。
柔和运动:太极拳、柔力球
太极拳是我国的传统锻炼方法,其好处自不用说。柔力球的套路表演及花样打法很多,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调节运动量和打法,长期坚持锻炼可以收到强身健体、祛痛、益寿的保健效果,尤其对关节病、肩周炎等有较好的疗效。
建议:对于不适应运动量大的体育项目的老年人,玩柔力球是很有效的锻炼全身的方法,半小时下来,保准会满身大汗。
室内运动:琴棋书画
书法、画画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而且还是一种健身活动。老年人手、脑都不如年轻时灵活,书法、画画不仅能锻炼手,练习时需集中注意力,还可以锻炼大脑,增强记忆力。尤其当老年人练书法时,通常全神贯注,会忘掉许多烦心事,能养神养心,有助延年益寿。
建议:练书法、画画半小时至一小时,要休息一会儿,通过眺望远方,缓解眼疲劳。(婕莹)
老年健身“七有”
有度 运动量既不可长期“不足”,更不可长期“过多”。
有时 活动的时间大体分晨间、晚间、自择的固定时间三种。不管选择哪种锻炼时间,均求相对稳定。
有道 主要包括“三符合”――使健身锻炼符合自身情况、时间特点、环境条件。
有养 坚持“练养结合”,适当营养,可以使肌体平衡,身心双健。
有恒 一定要坚持“全天候”和“全身心”锻炼,决不能三心二意。坚持数年,必有好处。
篇3
1、考前过分激动。考生对考试形势、任务的不正确理解,强烈的求胜欲望与现实情况的矛盾,有的则是训练水平、考试经验差,以及个性特征导致过分激动的心理状态。大脑皮质神经活动的兴奋程度过高,抑制程度减弱,归根结底主要是考生怕失败,想成功或技术不成熟等原因造成。
2、考前淡漠。考生对考试缺乏正确认识,平时抓得不紧,而且意志消沉,心灰意冷。因此导致情绪低落,全身软弱无力;注意力不能集中,反应迟钝;精神不振,心绪不佳,缺乏考试信心和决心,以致于不想参加考试。
3、考前盲目自信。考生平时训练对一些项目要领理解不够透彻,盲目自信,认为自己素质好,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似乎信心很足,兴奋性较高,总认为轻易能取胜,不认真分析和研究对策,盲目乐观等待考试。导致考试时注意力强度下降,知觉、思维和选择性减弱,动作反应迟缓无力。
4、考前战斗准备。它是一种积极性的运动情绪,不是自发产生的,是不断训练和比赛的结果,此类考生都有参加过多次不同规模性质的比赛经验史。心理过程反应良好,感觉的灵敏性提高,观察力深刻,注意力集中,注意范围扩大,思维过程清楚,敏捷,情绪稳定而深刻。
二、考前心理辅导调整方法
1、实战训练法。模拟正式考试程序和强度进行的训练方法,主旨在提高运动员比赛时的适应能力。特别是要让运动员对于容易引起精神过度紧张和动作失调的各种刺激逐步产生适应,提高其应付考试的心理能力,形成良好的考试定势。
2、对抗训练法。采取和其他兄弟学校的考生对抗性比赛。重在了解对手、正确对待对手,以消除心理紧张,保证其正式考试时运动水平的正常发挥。
3、现场考核法。在参加考试的前两个月,学校主管领导、教练要现场对考生进行抽查考核,一方面了解训练的情况,提出考试前要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对考生提高适应性的一次很好的锻炼。通过考核,客观地对每一个考生作中肯的评价,加深他们对自己的认识。
4、闭目静养表象法。训练后(最好是心绪平静下来),取一些垫子,考生静静地躺在上面,仔细回想当天训练中每跑一程、一圈,乃至整个全程的每一个细节,尽可能多地唤起参与运动时的各种感觉。比如:“看到了”场地、队友、教练以及奔跑时的情形。“听到了”训练或比赛场上出现的各种声响以及自己和队友正确与否的动作印象。
这样有两个好处:(1)使考生的运动过程得到反馈,尽快动力定型。(2)促使考生自我意想增强信心。
5、音乐调节法。这一方法主要是对情绪过激及情绪抑制的考生使用的。在考前,对这两种心理状态的考生,可用不同的音乐进行调节,前者用稳定法,听一些节奏舒缓悠扬的轻音乐使其心理平和;后者用激奋法,让其听一些铿锵激奋的进行曲或摇滚乐,以激发其心理功能,使其心理处于比考前的良好状态。
6、体会交流互激法。这种方法实质是通过各种方法调节心理后,每个人与队友进行交流,把自己良好的感受、体会,与队友分享,使之从交流中得到新的启示,产生心理互动和互激作用,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考前情绪和意志准备
考前教练员必须认真检查和鉴定考生的准备情况,由于运动的条件变化、运动量的大小、运动活动的结果和考生当时的生理情况及对运动意义的认识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及复杂的情绪变化。而情绪的变化又影响着运动的效果。考前心理训练可使考生准确地了解自己的实际技术水平和自己的优势,对正确估计比赛形势和自身技术力量,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心理调整,使自己对考试作出切合实际的估计,把计划方案建立在可靠的实力基础上。对未能在临考前达到最佳状态即最适于比赛要求的心理素质的考生,要采取心理激发手段,使其达到应有的水平,目的在于消除考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障碍。
考试的最终成绩取决于考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术和心理素质三个主要因素,其中身体素质是基础,运动技术是条件,而心理素质是两者发挥作用的内在动力,从某种意义讲,考生的临场心理状态,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
篇4
以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目标,不断完善素质拓展教育内容体系、保障体系、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完善智能结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是当前中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目标。体育教学对于培养中职学生基本身体素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推进中职体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凭借传统教学手段,很难发挥积极作用,坚持拓展训练,给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训练形式,促进学生更好强化自身身心素质。
二、拓展训练的应用意义
中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同时还需要有效推进体能训练活动的顺利开展,强化学生的职业体能,促进学生在未来走上职业岗位之后,能拥有良好的体能素质,应对各种较为辛苦的工作。
首先,拓展训练,是现阶段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式,其原本是一种极限运动,当前运用过程中,将体能训练作为重要基础,不断磨练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健全学生人格,通过开展大量训练,采用丰富、新颖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潜力不断提升。
其次,将拓展训练积极应用在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能够针对具体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和优化控制,丰富课堂内容,减少生搬硬套教学方式的出现,创新教学策略。教师能从学生的实际性格特征、身体素质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入手,适当性的增加体育项目,推进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促进体育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得到良好提升。
再者,在拓展训练过程中,学生能够寻找到自身较为喜欢的方式,并主动参与到其中,在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下,学生将能够通过相应的训练项目,不断突破自身的潜能,展现个性特征,为今后发展过程中良好处理各项事情提供重要的条理性。
三、应用方式
推进中职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强化其总体的作用,需要顺应时展潮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和手段,提升教学水平。实际开展相应体育教学活动,通过拓展训练,针对具体的活动内容进行有效控制,选择合理性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体育训练活动过程中。
(一)加大师资力量队伍建设
雄厚的师资力量,对于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很多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所存在着的普遍性问题在于其缺乏着大量的优秀教师,无法为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提供可靠的基础。中职院校需要不断加大师资力量的改革工作,为拓展训练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中职体育课程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想要实现良好的课程目?耍?提升总体的授课效果,需要发挥教师自身的优势和作用,全方位的把控课程内容,科学合理的设计具体的训练内容和环节,给学生展现出更为多样的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相应的活动中,强化总体的学习效果。当前中职院校体育教师多是由体育院校毕业的,他们在基本的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面掌握程度较高,但是对于拓展训练这类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方面,认识还不够十分的明确,需要积极采用科学合理的策略,强化自身的拓展训练能力和教学水平,融入较多的挑战性和创新性,强化训练活动的科学性,促进学生能够针对拓展训练过程中的各项环节进熟悉和掌握。切实加大师资力量队伍的建设工作力度,中职院校在引进教师队伍的时候,需要注重针对教学队伍进行系统性的、全面性的培训,提升教师在教学环节的总体掌握程度。同时,中职体育教师需要积极参与到相应的培训和进修活动中,不断强化拓展训练方面学习,用最新的知识武装自己,为后续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提供前提支撑。
(二)做好基础设施的准备工作
训练场地和训练器材会直接影响到中职体育拓展训练的效果,为了提升总体的训练水平,首先需要不断强化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和准备工作,给拓展训练活动的开展提供重要前提条件。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拓展训练活动中,通过采用足球场、篮球场等训练场地,都能够开展拓展训练活动,但是这类场地并不能够满足所有活动的需求,需要学校投入一定的训练经费,加大场地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其次,学校需要积极设置相应的训练项目,这就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结合教师自身的训练能力和教学经验,在满足学生训练需求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和合理性,充分发挥拓展训练的作用和优势,推进训练活动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再者,中职体育拓展训练活动进行过程中,想要提升整体的训练效果,需要明确具体的侧重点,选择科学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强化总体的教学效果。切实强化学生的身心素质,设置一些团体性较强的体育活动项目,促进学生的团队精神得到良好的培养。教师可以采用一些两人三足、趣味运动会的形式,给学生提供较多类型的训练模式,同时也可以采用分组对抗的形式,以球类小组赛形式为重要的依据,开展相应的训练活动,促进学生在这种类型活动中,不断强化自身的身体素质,形成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教师需要注重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明确训练重心的时候,需要保持良好的合理性,减少重心的偏移情况,因而需要积极参考相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保证训练拓展活动开展过程中能够具备较好的效果。
(三)实现传统教学的突破
中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积极采用拓展训练的方式和手段,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推进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全的人格。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充分采用科学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强化总体的教学效果,提升拓展训练的创新性。首先,更新和转变教学观念。教师需要充分重视到拓展训练在实际体育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更新教学理念,以先进科学的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工作。理论依据,能够良好指导实际的教学工作。教师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将会直接影响到自身的教学策略和方式,从而给后续的体育教学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教师需要注重将学生放置在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针对训练时间和内容进行合理性的安排,提升教学成果。其次,需要突破教学模式。教师注重拓展训练,需要注意到拓展训练模式的优势和不足,将其和传统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充分有效的融合,强化整体的教学效果。从学生学习现状出发,充分把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特征,通过设置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列举一些实际教学案例,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大型体育赛事,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参与兴趣。教师可以组织不同班级之间的比赛活动,设置合理的训练项目,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评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在团体活动的过程中,更好的认识到同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实现学生的共同成长。
篇5
学生体能下降已成为普遍现象,本文研究了农村小学在设施设备不占优势的前提下,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关键词
农村小学体育教学教学方法
1晓之以理,调动情绪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明显存在。如有的孩子活泼好动,性格开朗;有的孩子则文静纤弱,性格内向。针对他们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应该不失为一种好教法。应协同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家长进行全方位的指导,让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充分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意识到强健体魄是为社会做贡献的有力保证,如果身体健康得不到保证就失去了更多为祖国发展尽力、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机会。当然,教师采用谈话、讲座、问卷调查等方式与孩子们沟通,循序渐进、因势利导,或许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教师要用有宽容、博大的胸怀,孩子们不可能在短时间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我们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一味地苛责、抱怨,这样孩子们从体育这门学科中汲取到的就不仅是体育技能、技巧,而且能悟出为人处世之道。
2学高为师,身正是范
毋庸置疑,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更应严于律己,教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应该是自己必须能做到的,如果教师不能掌握动作要领,如何启发学生呢?当教师充分的示范后让学生从中发现、领悟动作的美感,那么,学生就会对教师甚至对体育课产生的兴趣,教师就可以适时进行点拨、指导。当然这需要体育教师在课前认真做好教学内容的准备,从教学内容、器材准备、环节设置、难度把握等方面下功夫,可想而知我们的教学效果会因为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发生巨大变化。
3趣味主导,方法引领
课标强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活动更富趣味性,让孩子们乐于参与并享受运动的快乐。
1)设计趣味性、实践性强的游戏。在课前活动设计时,坚持趣味性原则尤其重要。设计的活动富有生活气息、符合孩子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学生会更有积极性,愿意克服重重阻碍坚持完成系列活动。例如玩丛林鼠游戏活动时,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让孩子们活跃在设想的情境中,变枯燥的练习活动为学生生活、实践的场景。
2)营造适当的紧张气氛、增强紧迫感。在教学活动中,紧张气氛的营造是必要的,他们在富有挑战意义的活动空间里,会有不一样的精神体验,相对平静的活动印象会更加深刻。利用竞赛性质的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如“争分夺秒”活动,让学生在警报声拉响后,紧急运送饮用水,活动中设计对手或敌人形象出现,让孩子们在紧迫感中完成锻炼活动,增强了活动的韧性与实效性。
3)恰当运用语言激励、拉近彼此距离。在四十分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激励性语言应该贯穿始终,关注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适时运用小学生乐于接受的语言给予充分肯定,尽量避免单调的说辞,而要满足他们幼小心灵那种期望被赞许的心态。“不错,你是最棒的,再接再厉!”“今天你又有精彩表现,加油!”“你是怎么做到的,真了不起!”这样的语言可以拉近教师与孩子的距离,使他们觉得自己是被关注的对象,增强了自信心,更有利于激发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归属感更多来源于非言语性激励。孩子们在活动中有积极表现,教师非言语性动作奖励将会给他们极大大的鼓舞,一次微笑、点头示意,或走到身边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头,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无声的赞许;或在活动中经常与孩子眼神交流等方法,笔者认为对调动小学生活动的主观能动性都有积极的激励作用。
5)创设主动探索情境、培养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我们体育教学设计中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向学生展示任何一种器材,教师没有必要圈定玩法,而应让学生自己动脑筋,尽量自己创编游戏,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发展起思维能力。例如“同舟共济”活动的设计,教师出示小木块后,不用示范动作,只是讲解,看谁的办法多,谁的游戏更新颖、合理、有趣?接着让学生充分、无拘无束自由组合。这样的活动设计可以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提高参与运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可以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自信和独立性,培养创新能力与合作精神。
4给予空间,科学锻炼
要想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时间远远不够,必须给予学生足够空间,按照科学的锻炼方法进行练习。锻炼身体的方法有很多,这里的锻炼是基于课堂教学基础上的运动强化训练,使体能训练常态化。课间、运动会、各类体育活动竞赛就成了学生锻炼、展示的有效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把学生吸引到各项体育活动中,变要我参与为我要参与,在快乐中练习,在练习中快乐。教师利用体育课向学生传授各种基本技术、基本知识,并在课间教学生找到自己特别喜爱的项目,学会锻炼,在体育活动中加以强化、提高,变成学生自身的技术能力。并在各种体育竞赛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锻炼的好处,从理论上认识到健身的重要性,从而使真、善、美成为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增强体质、健全心理,并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
总之,小学体育教学要有所收益,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教师在各自教学中,具体分析实际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愿学、乐学,充分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快乐。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强身健体,从中获得美的享受,而且也能萌发创造美的意识,从而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任彦全 单位:重庆市彭水县桑柘镇中心校
篇6
由卫生部等单位发起的《致全国大众倡议书》中呼吁,自5月11日起,将每月的11日作为大众民间“步行日”,希望广大民众能在这天步行代替汽车,健康出行、低碳出行。
当然一个月才步行上下班一次,对身体健康是杯水车薪,但是对我们养成更科学的锻炼身体习惯不无裨益。
提醒我们要注意锻炼身体
现在社会高度发展,我们依赖各种交通工具,尤其是清晨,似乎坐在公交车上打个盹后才能完全醒来,才能胜任一天的工作。从床铺到餐桌,从餐桌到汽车,从汽车到办公桌,从办公桌再到汽车……许多人每天重复着这样的生活。长期不锻炼的结果是:每天都感到疲惫不堪、力不从心,对许多事情失去兴趣,甚至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产生了怀疑。常见症状是浑身乏力、头晕头痛、精神不振,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烦躁焦虑等。对此,最佳的解决方案就是制定出循序渐进的健身方案,上班族每周所需锻炼的强度为
保持心率处于每分钟100次的状态,1周2次,每次不低于30分钟。一般而言“治疗”半年左右就会有明显改善。
提醒人们要注意户外健身
许多新潮的青年人热衷于办张健身卡,然后一头扎进健身房,其实室内健身存在着一些局限性。第一,室内健身,空气质量相对不如户外,而空气质量恰恰是人在运动时最重要的因素;第二,健身房内的景观,大多是符合室内特点的,植物大多矮小、稀疏,而户外健身,运动者能够直接亲近自然,运动时的心境必有所不同:第三,若是在健身的高峰时段去健身房,人员较拥挤,锻炼者之间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都比较近,在这种环境下进行运动容易分心,多数运动性损伤都是由于运动时精神不集中,第四,健身房内的管理若是做不到器械、更衣柜专用,或是消毒不及时,都会导致疾病传播。另外,从环保角度上看,健身房较户外健身最大的缺点在于,其运行时占用了大量的电源――灯光照明、电视、SPA池,饮水机、泳池加热、电脑网络、电动器械。
根据时令巧步行
一年四季,气候变化无常。四季最大的特点是春温,夏暑、秋燥、冬寒。根据气候变化,进行有氧运动健步走,对预防疾病、保证健身运动质量,都是非常重要的。
春季
行走时要顺应天时,注意避开早晚气温较低的时段,有沙尘暴发生时,不宜外出锻炼。
健走中,身体发热出汗,不要轻易脱衣,以防邪风进身,受寒致病。
每次出行,应及时补水,缓解环境干燥带来的不利影响,行走中,遇到大风突起,不要在高层建筑林立的楼群或有玻璃幕墙的建筑旁停留,要警惕高空坠落物,如吹落的花盆,玻璃等对人的伤害。
夏季
午后是一天中温度最高的时候,健步走应避开此时段,选择早晨或傍晚为宜。中老年人最好选择傍晚。
夏季阳光强烈,外出健身应注意防晒并配备遮阳物品,如防紫外线伞、遮阳帽、墨镜等。
暑夏天气闷热,行走过程中,不宜贪凉喝饮冷,防止引起体内消化功能紊乱,诱发疾病。夏季人体水分蒸发较多,饮水对健身的人来说,尤为重要,最好随身携带仁丹、十滴水等防暑药品,以备不时之需,遇到雷雨,不要在大树下躲避,不要打手机,防止被雷电击中。
秋季
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增减衣服,预防受凉感冒。秋日早晚气温低,不可穿着太少。锻炼后,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
运动量不宜过大,应防止运动过度。秋天是锻炼的好季节,此时,人体阳气处在收敛内养阶段,运动也应适度,以防出汗过多,耗损阳气。及时补水。运动后要多喝水,以保持上呼吸道黏膜的正常分泌,防止咽喉肿痛。如运动时出汗过多,可在开水中加少量食盐,维持体内酸碱平衡,防止肌肉痉挛。
冬季
热身活动要充分。气候寒冷人体各器官系统保护性收缩,肌肉、肌腱和韧带的弹力和伸展性降低,血液的黏稠性增强,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如果不做热身运动就锻炼往往造成肌肉拉伤、关节扭伤。
衣着厚薄要适宜。出门锻炼时,不要嫌麻烦穿得太少,也不能怕冷捂的过多。冬季进行健身运动,开始要多穿些衣服,衣服不能过紧,热身后,就要脱去一些厚衣服。锻炼后,如果出汗多,应当把汗及时擦干,换掉汗湿的衣服、鞋袜,同时穿衣戴帽,防止热量散失,掌握适当的运动量,在身体遇有不适时,不可勉强为之,大雪过后,路面湿滑,有摔倒,骨折等危险,老年人不宜外出锻炼。
坚持步行塑身健体
有一个办法让我们在30岁后仍能保持健康体形,那就是步行。
30岁是开始步行的绝佳时机。
长久坐着不动,体内的新陈代谢减缓,燃烧的热量也较少。轻快的步行能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燃烧掉不少脂肪,有规律的锻炼可保持我们体内旺盛的新陈代谢。
建议:一天步行达1小时,一星期3至4次,另外再加上每星期2次,每次30~40分钟的体能训练。
步行的另一好处是带给我们全天的充沛精力,让我们整天都神采飞扬,意气风发。身体健康的人能提高体内氧气利用率,然后转化成更多的能量。
坚持步行减少患病概率
缓解压力:人到了40岁时,工作家庭的压力随之增大。人一感到紧张,血压就会上升,心率增加,大量的紧张荷尔蒙投入血液中。紧张会削弱我们的免疫能力,使我们更容易患上从普通感冒到癌症等各类疾病。步行促进大脑产生一种兴奋性内分泌物,帮我们摆脱抑郁和焦虑情绪。
防止疾病:研究表明,做适量运动(例如有规律的步行)的女人患癌症的可能性比那些整日坐着不动的女人小得多。积极活跃的女人得心脏病的概率只是常人的50%。适量的锻炼还能把脑卒中的危险降低一半。
锻炼肌肉: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上的肌肉逐渐萎缩、锻炼有助于改善年龄对身体肌肉的这种可怕的反比例影响。
科学步行好处多
1、选择合适步行路线。路面平整,车流量相对小的上班路线应该是首选,一方面不易跌跟头,另一方面不至于吸入过多汽车尾气。
2、掌握合理运动量。虽提倡步行上班,但对于上班路程过于遥远的人们也没必要凌晨4、5点就离开家,毕竟保持充足的体力工作强于保持充足的体力步行。合适的步行上班时间不超过1小时。
篇7
26种运动的比较
尽管这是一则旧消息,但还是引发了爱锻炼的人的担忧,仰卧起坐安全吗?另一个更让人担心的消息是,跑步也未必能让人健康。根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国际学术界2016年12月1日了一份延寿运动项目清单,跑步“谦虚地”位居末尾,跑步“对预防疾病无效”。
跑步和仰卧起坐等正在成为人们喜爱的运动健身项目,如果报道的准确性能得到证实,至少是对热爱跑步的人的迎头打击,尤其是长跑和马拉松正在成为中国人全民热爱的运动的时候。
由此也提出一个问题,运动是否有益,如果有益,什么样的运动最有益,体现为,既让身体健康,又延年益寿。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当然要依赖于科学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体育锻炼不足每年会造成超过500万人死亡,为了降低心脏病、Ⅱ型糖尿病、癌症及一系列慢性疾病的风险,推荐成年人和老年人每周至少需要进行150分钟的体育锻炼。这些结论和指导意见主要是基于对参与任何适度-剧烈运动的结果所得出的,如果这个前提是正确的,那么就存在运动的适度性和哪些运动才对人们有益的问题,同时也说明,并非所有运动对所有人都是适宜的。
幸运的是,另一项研究在某种程度上回答
了哪些运动更有益。
对80306名英国成年人涉及26种运动方式的研究发现,26种体育运动对健康效益有不同影响,其中,骑自行车、壁球运动和游泳能够降低个体死亡风险,降低的风险比率分别为15%、47%和28%。
另外,跑步和踢足球能够改善心脏功能、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代谢、平衡以及体重状态,踢足球还有益于肌肉功能的发挥。此前的另一些研究也观察到,踢足球和跑步能够降低个体死亡风险(分别为18%和13%),甚至另一项对美国人、中国男性和丹麦人进行的研究表明,跑步能够明显降低个体的死亡风险(27%~40%)。
运动为何受伤?
仅以对80306名英国人的调查看,以降低个体死亡风险作为有益标准,则壁球运动、游泳排在前两名,踢足球和跑步也不赖。不过,上述俄罗斯的报道却称,跑步“对预防疾病无效”,并且延寿效果最低。两项研究两个结果,难免让公众无所适从。唯一可以解释的是,并非所有人在同样的运动中均能达到同样的效益。
以否定跑步的结果来看,研究人员给出的解释是,跑步并不适合所有人,跑步会对膝关节和踝关节造成压力,尤其在离地、落地时,负荷特别大,会导致关节磨损,并引发关节病;并且多数人并不知道如何正确跑步。相似的解释也可用于仰卧起坐,由于方法不当,姿势不正确,容易受到伤害。例如,做仰卧起坐的时候采取双手手指交叉抱头,当髂腰肌或腹直肌力量不足的时候,会使颈部肌肉代偿发力,就有可能增加颈椎椎间盘突出的风险,继而有可能会压迫脊髓,导致脊髓损伤或出血,出现瘫痪。
即便如跑步这样很简单的运动也存在方式方法是否准确,甚至运动设备是否适合的问题,如跑步要穿专业跑鞋、常见的硬质沥青路面并非理想的跑步环境,其他稍微复杂一些的运动就更容易产生运动伤害了。统计表明,所有的业余和专业运动员每年的受伤率约为6%,但受伤的发生率、类型以及严重性则因不同运动而表现出明显不同,并且一些研究表明,公众在体育锻炼中的受伤率远高于6%,因为得不到专业指导。如果能得到运动医学和运动专业人员的指导,高达50%的体育运动伤害都是能够避免的。
这实际上也回答了是否需要运动以及选择什么样的运动的问题。运动当然是必须的,但是对于每个人来说,应当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项目。对于那些需要有一定技巧和专业性的运动,如各种球类、体能训练等,需要专业人员指导。
选择什么运动?
如果没有条件,就需要选择那些既简单易行,又不容易伤害身体的项目。一些项目已经获得大量研究的支持,例如游泳,水中运动对身体的伤害最小,对健康非常有好。
对于有肌肉骨骼伤痛问题、受过伤或有关节炎的人来说,游泳是最好的项目。因为游泳使关节受到的震动最小。但是游泳不像跑步那样能够减肥,不过游泳有助于塑身。当然,游泳也可以达到有氧运动的效果,例如,自由泳每周4~5次,每次20~30分钟。蛙泳则是中等强度、放松式运动的最好选择。通常情况下,最好在水温为24℃~27℃的游泳池里游泳。
此外,快走(竞走)、慢跑、散步都是一般人可以选择的简单安全的锻炼方式。世界卫生组织甚至提出一个每个人都做得到的锻炼方式,哪怕是做家务事或简单的散步,也是运动。另外,在冬季,滑雪也是一种不错的锻炼项目。
进一步而言,如果想通过运动来瘦身,则有氧运动是最好的选择。衡量有氧运动的标准是心率,心率保持在150次/分钟左右的运动量
即为有氧运动,此时血液可以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这种运动的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每次锻炼的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坚持3次以上。
由于氧气能充分燃烧(即氧化)体内的糖分,还可消耗体内脂肪,因此可以瘦身,此外还可增强和改善心肺功能,预防骨质疏松,调节心理和精神状态,是健身的主要运动方式。
有氧运动的较好项目有快走、慢跑和骑自行车等。
快跑容易伤害关节,所以慢跑和快走是较好的有氧运动项目,这两个项目都能减肥,因为慢跑和快走能够使身体脂肪燃烧,对克服沮丧也有好处。慢跑和快走能提高大脑中快乐物质内啡肽和5羟色胺的含量,并且慢跑和快走还可以代谢掉过多的肾上腺素以及使紧张的骨骼肌放松而减轻焦虑。
每周进行四五次3000米的慢跑(保持10分钟1000米的速度,持续约30分钟)能够有效预防肥胖和舒缓情绪。
当然,即便是慢跑,在过度跑步的情况下也会造成腿部关节的损伤。特别是在坚硬的地面上跑步,对关节的不断震动会使脚、膝盖或背部受伤。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来预防:一是穿合适的鞋子,这能使关节受到的震动最小,可以咨询运动医学专家的意见来选择跑鞋;二是尽可能在柔软的地面上跑步,如在草地、泥土地、小路或在硬化的海滩上跑。避免在混凝土地面上跑步;三是在开始跑步之前做些热身运动;四是不要天天都是慢跑,换换其他的项目。
骑自行车同样是一种既可以保护身体,又能达到有氧运动的锻炼项目,甚至骑车会带来许多比慢跑更好的健身效果,但不会造成关节和肌腱的损伤。不过,要达到有氧运动的目的,骑自行车需要较大的强度,要求在平坦的路面上以每小时大约15千米或者以上的速度行驶。天气好时,可以在室外骑车,并且可以欣赏沿途的风景,同样可以让大脑中快乐物质内啡肽和5羟色胺得到更多释放,让身心愉悦。
骑自行车有一个选择车型的问题,其实普通自行车比赛车更适合普通人群瘦身,因为骑车时直身坐要比弯腰坐更令人愉快和轻松。另外,为了减少运动损害,多花点钱买辆车座减震效果很好的自行车也是必要的。同时骑车的强度要慢慢提高,在几个月时间慢慢达到每小时24千米(每4分钟1.6千米的中等车速)。每周三四次,每次骑一小时,骑车时一定要戴上头盔以防意外,同时尽量不要在夜间骑车。
篇8
关键词:大众健美操;宿迁市;健身俱乐部;发展现状
一、前言
大众健美操肢体动作较为简单,健身效果强,锻炼成果较好,因此较社会所介绍,成为较为火热的体育健身项目之一,现在各大城市的健身俱乐部中开展大众健美操较为广泛。据调查,正规的健身俱乐部都开设了大众健美操课程。因此,大众健美操在宿迁市健身俱乐部中拥有非常大的市场前景,调查大众健美操在宿迁市健身俱乐部的开展现况,有助于促进大众健美操在宿迁市健身俱乐部蓬勃发展,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增强市民体质状况。
二、研究内容与分析
(一)大众健美操的发展
健美操作为一项独立的运动项目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源于人们对健康健美的追求,是竞技运动的一个项目。健美操最早是美国太空总署为太空人所涉及的体能训练内容。医学博士库伯尔设计了一些动作并逐渐加上音乐伴奏和服装,很快风靡世界。健美操兴起于70 年代末,其明显的标志是“简・方达健美操”的出现。
(二)大众健美操在宿迁市健身俱乐部开展的现状
1、宿迁市健身俱乐部场馆位置及规模
俱乐部的位置和规模是俱乐部经营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在被调查的6家俱乐部中,有2家坐落于商业区,有2家位于居民区,有1家在体育中心,1家在大学城附近。他们经营面积最大的有4000m2以上,最小的面积在600平米左右m2,每家健身房都会配备操课教室,单车房,器械区,休息区,洗浴区。大健身房还会配备乒乓球室,游泳池等。
2、宿迁市健身俱乐部的课程设置
随着大众健美操的不断发展,现在在俱乐部开展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大众健美操以及演化出来的新的形式成为健身房必不可少的课程。现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在健身房里,传统的有氧健身操最受欢迎,这也是健身房传统的操课课程,所以6家健身房都开设了此课程。
动感单车也是会员最喜欢的课程之一,它结合了自行车和各种迪厅级的灯光和音乐,跟着教练模拟各种单车动作,可以有效减少腰部和腹部的大量赘肉,消耗大量热量,提高心肺耐力,减肥的首选课程。
踏板操通过登山的原理利用上下缓冲动作来训练人的协调能力、平衡能力,训练臀部腰部的肌肉线条,减少腿臀赘肉,同时有治疗膝盖损伤的作用,所以踏板操也是深受会员喜爱的课程,健身房都有开设。
3、会员对健身俱乐部中大众健美操课程具体情况反馈
教练的上课水平是决定健美操操课质量的非常关键因素,教练的事先备课,上课的气氛,与会员的互动,教练的激情等等都影响着课堂的质量。教练水平的考核一直都是健身房难以重视的问题,教练的流动性大是健身房考核操课交流水平的重大难题,表中对教练不满意竟达17%,说明对于操课教练的培养和考核是非常重要的,还有很大一部分的提升空间。
上课的质量是会员对课程的总体感觉,设计合理,激情有趣,强度适宜是会员对课程是否满意的关键,由表1可以看出感觉不满意的有24%,这也证明了教练在课程设计的时候,没有周密的考虑,以至于会员对课程存在不满意。
4、俱乐部的基本经营状况及收费状况
每个俱乐部经营的模式都各不相同,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但总体上都实行店长负责制,大型健身房由一个店长负责,下面有教练经理,销售经理,客服经理等。中小型健身房店长也兼职经理的职位,负责的工作也比较多。健身房的业绩也有淡季和旺季之分,一般春天和夏天是旺季,来健身的会员多,而秋季和冬季来健身的会员少。
据调查,俱乐部销售的健身卡实行一卡通业务,即办一张健身卡就可享受所有的操课,器械训练,娱乐等业务,私教课程则另外收费。中小健身房的年卡可在500-800元,而大健身房月卡就在500-800元,年卡在1300-1600元,大的健身房课程的质量和环境都比中小健身房好,但中小型健身房价格实惠,也是不错的选择。
(三)宿迁市俱乐部120名健美操锻炼者的基本现状分析
1、大众健美操锻炼者年龄分布
图1 健美操锻炼者年龄分布基本概况
从图1中显示,如今的大众健美操运动者主要集中在26到30岁之间,他们大多是上班族,对美的追求是最强烈的是这个年龄段的运动者,大众健美操可以有效的减去多余脂肪,塑造良好的身材,因这个阶段的人群是比例最大的。
2、锻炼者参与大众健美操的运动动机
图2表明,大众健美操参与者参与的目的是不相同,强身健体比例最高,占总比例的34%。这表明强身健体是人们参与健美操的最大需求,人们接受健美操给他们带来的好处娱乐身心占到32%,大众健美操以鲜明的节奏、欢快的音乐和优美动作放松精神,让人们投入其中,身心愉悦。另外,集体类的健身项目也可以为大家提供一个良好的交友平台。
图表中减脂塑形的人占22%,还是有较多的人希望在健身的同时能够拥有一个良好的体型。个人兴趣所占比例较少,只有3%,表明大众健美操在实施中缺乏兴趣感,不能通过兴趣吸引大家,所以大众健美操的开展良好的趣味性是关键。
(四)宿迁市俱乐部30名大众健美操教练的基本状况调查
1、大众健美操教练的年龄构成
健美操操课教练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6―3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健美操操课教练相对比较年轻,上课时充满活力。20―25岁年龄阶段的教练占23%,他们大都是兼职的在校学生,他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较为牢固,但是教学技能较差,但如果以后继续从事教练职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且还会提高教练的总体素质。31岁以后的教练比例越来越少,这些教练经验丰富,但体力却不如年轻人,所以在31岁以后,教练都减少操课的数量,转型专业私教。
2、大众健美操教练的性别构成
图3的数据表明,女教练的数量明显大于男教练,这也是前面提到的对大众健美操性别误区是存在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女性教练虽然能迎合女性锻炼者的需要,并且女教练的曲线美会给锻炼者视觉冲击和健身的信心,但男教练的阳刚和活力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力量美也是大众健美操不可缺少的。
3、大众健美操教练的文化程度调查与分析
伴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度发展,体育事业的深入改革,体育产业市场逐渐稳定,体育健身市场占有较大比重,发展越来越快。体育健身作为人们的主要日常运动,已经发展成为人们主要的一种运动形式。中国的健身产业商属于初始阶段,因为发展的比较晚,整个市场没有规范化,健身环境参差不齐,教练水平参差不齐,多数教练水平较低,中小型城市的教练储备更是稀少。图七显示,初中和高中学历的教练较多,分别为40%和43%,他们大都是体育类学生,毕业后直接去健身培训学院学习,毕业后参与工作。本科生为17%,他们中有不少是在校大学生兼职工作,还有的是体育类本科学生,直接从事健身房工作。而硕士及硕士以上文凭的这次调查中没有数据,结此次调查的多项比例来说,健身房教练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提高,而且还有较大的生长空间。为大众健美操更好的发展,培养骨干力量,提高教练的整体水平和专业素养应当积极的提上日程。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第一,现在宿迁市健身俱乐部的大众健美操课程开展已初具规模,越来越多参与到健美操健身的行列中来。第二,对于大众健美操而言,无论是教练还是锻炼者,性别比例都是女性占大多数,男性相对较少。第三,俱乐部大众健美操教练的流动性大,会员长期坚持锻炼的人比较少。第四,宿迁市健身俱乐部大众健身操教练整体文化素质有待提高。最后,宿迁市大众健美操锻炼者健身意识不够,缺乏专业健身教练的指导。
(二)建议
宿迁市应加大体育健身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健身意识,通过多种形式普及和发展大众健美操。健身俱乐部应考核教练的水平,队教练进行定期培训,提高教练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完善教练管理制度。健身俱乐部应开展特色健美操,提高课程创新能力,吸引会员的兴趣,同时根据不同阶层和年龄的会员,以及会员的不同需要,合理创编课程。(作者单位: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 徐桂贞.论高校大众健美操的体育价值[D].山东师范大学,2002.
[2] 李玉玲.论大众健美操的教学艺术[D].山东师范大学,2003.
[3] 李先雄.我国大众健美操发展的社会学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4.
[4] 向凯麟.浏阳市城镇大众健美操项目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2.
篇9
内容提要:在我国监狱工作由安全模式向质量模式推进的前提下,必然要求针对监狱警察的培训也必须朝着专业化和职业化方向发展。而现行的监狱培训模式由于制度本身存在的诸如培训时间短、间隔时间长、教育培训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统编配置不合理、游击式的培训地点选择等缺陷,严重地阻碍了培训效果的有效发挥,给新形势下的监狱警察培训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因此本文从紧密结合本土实际并合理借鉴国外先进教育培训经验的情况下,提出了一系列针对现行培训机制的改良措施,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培训工作的迫切需要。
主题词:监狱警察培训思考
教育培训是世界各国提高警察队伍素质的普遍做法,旨在通过不同形式针对不同层次警察受众的教育培训,充分提高警察个人和团队的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以充分保证执法质量。随着我国对监狱警察专业化和职业化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监狱工作由安全模式向质量模式的转变,必然要求针对监狱警察的教育培训也必须朝着专业化和职业化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培训必须要转变先前那种游击式、点断式的培训模式,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职业化的监狱警察培训模式,从而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监狱警察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监狱工作发展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国监狱警察教育培训的种类主要有:学历教育、岗前培训、晋升(晋职、晋衔)培训、专业培训、更新知识培训以及专题教育培训(如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大学法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以及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活动)等几种教育培训形式。不同的教育培训形式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及不同的政工工作需要。在全国的监狱系统中一般由省(市)一级的监狱管理局主管所辖系统的教育培训工作,具体负责教育培训的实施,包括教育培训课程的设置、师资人员的安排、培训地点的选择以及培训考核的实施等工作。个别省(市)的监狱管理局针对教育培训事宜的具体需要成立了教育培训中心,具体负责教育培训的实施。
目前我国在汲取各国监狱警察教育培训经验的基础上,采取的是“逢入必考”、“逢晋必考”的原则,以期通过此种教育培训模式大力提高民警及警队的基本素质和业务水平。教育培训制度实施以来,在提高民警及警队素质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教育培训的效果也是明显的,但我们在具体的应用过程当中不难发现其制度本身也有其局限性,在具体的操作过程当中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必须改良现有的培训体制,以适应新形势下监狱工作发展的要求。
一、目前的教育培训模式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培训时间短,间隔时间长,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目前各省(市)监狱系统教育培训的授课人员多为监狱系统的“自家人”,一般是具有丰富授课经验或是在某一领域业绩突出的民警,而由专家型的院校教授授课的课时却相对较少。即便如此,教育培训的方式也主要停留在监狱工作基本理论上,实战警务和情景演练等实践课却相对较少。这样一来,由于教育培训授课队伍的专业程度及组成配置等方面的局限性,造成了学员知识源头获得上的欠缺。再加上培训时间短(此几种培训形式的培训时间多则一月、少则一周),使学员难以有真正意义上的知识获取。由现行的培训体制来看,晋升培训的间隔时间最短也有三年时间,也就是说,学员在前一个培训周期获取的少得可怜的知识更新最快也得在三年之后才有机会再次获得更新。这样一种现状使我们的监狱民警难以自如应对时时更新的工作环境的要求,从而造成业务知识储备严重过期,直接导致工作方式方法上的陈旧。即便如此,个别省(市)监狱主管机关为了尽快缓解由于民警参训而带来的基层警力不足,强行缩短培训时间,使原本窘迫的教育培训效果雪上加霜。
(二)、教育培训课程内容陈旧,课程统编配置不合理
目前针对监狱警察教育培训设置的课程主要是监狱工作基本知识以及其他与监狱工作相关的法律常识,却很少涉及心理学、管理学、信息学、计算机、刑事侦察、处理狱内突发事件演练、谈判技巧以及西方国家监狱管理比较研究等实用性和前瞻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如此一来,教育培训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对固有常识学习式的温习,造成理论及实践思维跳不出旧框框,难以有突破性的发展。从而致使大多数的教育培训都流于形式,参加教育培训的人员难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知识更新。往往培训完毕以后,知道的依旧知道,不知道的依旧不知道,往往学的知识用不上,真正想学的却又学不到,还有一些根本就不想学,不过是应付要求罢了,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极大浪费。
有的监狱系统自主开展的教育活动,如计算机教育培训、心理学教育培训等针对性比较强的培训,其出发点的好的,但由于学科本身独立性太强,造成民警学到的只是知识片段,没有有效地与其他关联学科形成完整的知识链条,难以形成具有完整体系的知识结构,学完反而会造成民警实际应用上的盲目,严重的会造成执法上的偏差。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构筑完整的监狱警察知识体系。
(三)、游击式的培训地点选择,弱化了教育培训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由于目前绝大多数的省(市)没有建设专业化的监狱警察教育培训基地,迫使我们的教育培训主管机关往往采取游击式的教育培训地点选择。通常是教育培训任务下来之后临时选择培训地点,一般是选择在稍有规模的系统内监狱或是临时租用驻地武警场地。这种培训地点由于专业功能的差异,从而造成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的先天欠缺,致使授课受局限,教学不系统,学员教育培训之余的业余活动匮乏,使学员们感到学习成为任务,业余时间的安排落了俗套,直接影响了教育培训良好效果的发挥。
二、当前国际警察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
纵观英、日、法、德、韩、澳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他们都注重在“内功”和实战上做文章,增强警察素质,提升自我保护能力,大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教育培训的系统性、层次性,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
具体的做法有:首先,建立了完善的警察教育体系,与国家教育部门完全脱节,只搞职业教育,不搞学历教育;其次,重视警察的正规化、系 统化培训,分层次,针对性强。如英国警察培训分三个层次:初级培训(新警培训),中级培训(晋级培训),高级培训(针对高级指挥人才)。法国警察培训的方式大致分为:警员培训、初级警官培训、中级警官培训、高级警官培训、治安辅助人员培训、行政、技术人员培训以及部分司法人员的培训。再次,充分保证了培训时间。法国警察培训时限:警员培训为期二年,初级警官培训为期一年,中级警官培训为期一年半,高级警官培训为期一年;治安辅助人员、行政、技术人员以及部分司法人员培训一般不低于二个月。理论学习与实践结合得比较紧密,在职培训与在校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体能技能锻炼和在实战部门实习时间,基本上是各占三分之一,并多次交替进行,达到相得益彰的目的。
(二)、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强化课程配置的动态性
如日本警察的职业教育强调培养警察如何做人,注意加强警察职业伦理道德培养,重视法律素质和警务技能培训。贴近实战的才学方式与课程设置,强调实践才学,注重能力培养,加强体能训练。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坚持以适应警务工作的实际需要为原则,并适时调整,突出实用性、针对性、实践性。美、法、德、英、俄,理论教学、实习各占1/2;日、意是理论教学、技能训练、实习各占1/3。美国有些警校实践课时间更长,如射击、驾驶等占70%。意大利宪兵学校每年要进行25万发实弹训练。法国的盘查课一般在校园或公路上模拟进行;由几名学员扮做犯罪嫌疑人开车在道路上行驶,其他学员在教员的指导下,拦截车辆,对嫌疑人进行盘问,对其车辆实施检查,整个教学活动直观、生动、贴近实战。另外,根据不同警种、不同级别、不同对象,培训内容也有所侧重、有所区别。
(三)、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实行开放动态的师资队伍模式
开放动态的师资队伍,教学与实战部门一体化。警校教师与实战部门经常交流,专业教师一般签1-3年的任教合同,然后到警察部门挂职锻炼。法国警察院校的师资有三部分即专任教师、聘任其他大学的教师、在职警官法官检察官等担任的兼职教师。韩国警界教师与警官实行互动,教学与实战人员的轮岗制是本着自愿的原则一年一次,轮岗制带来了学校地位的提升、一线最新实战经验与教训的总结、最新技术技能的操作与应用,其好处显而易见。英国警察院校教师1/3是长期聘任,2/3是来自警察实战部门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战经验的高级警官及社会名流。(四)成立专门的教育培训组织,做到人尽其责
法国国家警察总局对警察培训工作非常重视,内政部对这项工作也大力支持。为加强对警察培训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提高警察的整体素质,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97年成立了隶属国家警察总局的警察培训局,负责全法国警察的培训工作。警察培训局设局长和局长助理各一人,下辖教务处、人事财务处、培训处、计划和分析中心以及33所警校(其中30个警校培养巡警,3个培养警官)。培训处为有效加强对在职警察培训工作的指导,还在全法国七个地方设置了人数在20到70人不等的代表处,负责当地警察的在职培训工作。计划和分析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对警察培训效果进行追踪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
三、针对存在问题的改良措施
由国际警察培训的发展趋势来看,培训正日趋朝着专业化和实战化方向发展,师资也逐渐实行动态化,当然这都有着雄厚的国家财政和完备的监狱管理硬件设施做保障。我们的财政保障和监狱管理硬件设施和国外监狱相比虽然有一定的差距,但其先进的警察培训经验还是值得借鉴的。笔者认为,结合国外的警察培训经验,我们的培训模式应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良。
(一)结合本地实际,着力打造有特色的教育培训基地
在目前的状况下,建设大规模、专业化的监狱警察培训基地尚需时日,但这最终是大势所趋。在目前的过渡时期,我们在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和尽量减少培训成本的条件下,应当在外向联合上做文章。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由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省级司法警官学院和各监狱培训机构共同组成的监狱警察教育培训体系和网络,同时省(市)监狱警察培训中心应与当地有师资条件的政法院校进行联姻,借助院校有效的教学资源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着力把当地政法院校打造成监狱警察的培训基地。这样不仅可以充分整合教学资源,达到有限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还可形成院校和监狱的互动互学,实现监狱民警与院校师生知识与经验上的互补,即可查院校实践经验之漏,又可补监狱理论储备之缺,找到理论与实际的最佳切合。除此之外,学员还可利用学校丰富的学习资源来充实自己参训期间的业余生活。因此我们不仅要把这种联合培训机构 作为监狱警察职前教育和培养的前沿,而且要作为监狱警察接受和获得终身教育的阵地。
(二)、合理调节培训周期
由于旧有的教育培训模式没有连贯性,时间间隔太长,造成民警知识储备严重过期,难以和知识更新同步。因此我们在改良的同时,应在确保不影响基层警力的条件下,适当延长培训时间及缩短培训间隔时间,必要情况下可实行动态的培训时间调节模式。可以将单次培训时间延长,根据不同的培训形式及课程配置的需要将培训时间延长至两个月甚至更长,同时将培训间隔时间缩短。我们可以在两次晋升培训的间隔期内插入有针对性、分受众群体的专业培训和知识更新培训,并尽量使每名民警每年受训不少于一次。这样才可及时更新民警的知识储备,提高监狱工作效率。同时动态的培训时间调节模式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开展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在基层单位警力紧张时期可采取下基层式的培训形式。这样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合理调节培训周期,不仅充分保障了监狱民警受训的时间,而且切实更新了监狱警察的知识结构层次,充分保障了监狱警察受教育的权益。
(三)改良培训内容,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办有监狱特色的教育培训
由于现在监狱的管理已由过去的安全模式向质量模式转化,罪犯改造质量评估体系也正在局部地区的监狱系统开展试点工作。这就要求我们的监狱工作本身必须转换模式,监狱民警必须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以适应全新的监狱工作需要。同时要改革建立监狱警察教育培训新体制新内容新方法,大力改善监狱警察教育培训长期以来存在的特色不突出、理论脱节实践的状况。必须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建立完整的监狱警察教育培训体系,教育培训工作也必须进一步优化、完善模式和结构,如办学定位和任务的准确把握,学科专业结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和培养要求的合理界定,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教育教学环节的调整完善等等。课程设置要考虑其整体性和系统性,强化其实践性和前瞻性,并根据具体的监狱工作需要实行课程的动态调剂,尽量避免片段式的培训课程设置。创新对与监狱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学、监狱学、警察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生产经营管理等专业知识培训,强化心理学、管理学、信息学、计算机、刑事侦察、处理狱内突发事件演练、谈判技巧以及西方国家监狱管理比较研究等学科的培训,尤其要强化实战性科目的配置,以此进一步开阔民警视野,拓展民警工作思路,优化知识结构,增强工作能力,使监狱民警实现从“看守型”向“专家型”、“战员型”的转变。
(四)实现教育培训的制度保障
篇10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科研
[作者简介]顾健(1956-),男,江苏南通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校科研管理。(江苏南京211170)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及其实施方法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BLA010108)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2-0045-03
一、高职院校体育科研存在的问题
1.体育科研论文少。笔者对13家体育类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上刊载论文数量进行了统计,2005~2008年13家体育中文核心期刊上共刊载论文13783篇,而其中有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参与的论文只有444篇,仅占论文总数的3.22%;如果按照第一作者统计,高职院校被刊载的论文数量则更少,所占的比例则更小。从高职院校体育教师2005~2008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和所占比例来看,2005年体育教师的发文数93篇,仅占2.61%,2008年体育教师的发文数上升到133篇,占3.84%,虽然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科研热情和发文数量呈上升趋势,但体育科研的整体水平还很低,能被体育核心刊物刊载的论文数量还很少,比例还很低。
2.体育科研课题少。笔者对全国和江苏省数量进行了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中,仅2007年有3项高职体育课题被立项,占2007年体卫美立项总数的3.53%,占2001~2009年体卫美立项总数的0.85%;在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中,2009年仅有2项高职体育课题被立项,占2009年体卫美立项总数的28.57%,占2001~2009年体卫美立项总数的5.7%。
高职院校体育科研存在的问题说明:第一,由于高职院校的科研基础薄弱,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研究能力弱,低水平的重复研究、不实用的“形式科研”还未得到解决,这与高职院校应发挥的作用相去甚远。第二,高职体育有待研究的问题较多,有待开垦的研究领域较大。
二、高职院校体育科研问题出现的原因
1.体育科学研究管理的认识模糊。近几年,不少高职院校纷纷成立了体育科学研究所,这为高职院校的体育科研建立了组织保障,但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模式,不少高职院校在积极探索着,科研管理的指导思想比较模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浓缩论,认为体育科学研究所成立后的科研自增大了,但科研管理的主要任务还是琐碎的事务性管理,上传下达、课题的立项、中期检查、课题结项、成果统计、过程管理等,体育科学研究所的科研管理只是学院科研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是学院科研管理的浓缩和具体延伸。二是困难论,认为高职院校的体育科研既不如体育院校或本科院校的体育科研,教师的科研能力弱,难以申请到国家或省部级的体育研究课题,更不要说进行高层次的体育研究;同时,又不如本校其他专业系部的科研,缺乏专业系部与企业的密切的合作关系,与企业的横向科研合作比较少。这两种观念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对高职院校的体育科研认识模糊,没有积极思考体育科研管理创新的思路,疏忽了体育科研管理除了常规的课题管理外,还与高职院校体育规划、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体育社会服务等体育科研都有紧密联系。
2.参与科研的体育教师还不多。体育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参与科研,这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进高校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然而,高职院校大部分从中专校升格或合并而成,教师的科研基础和能力相对较弱,没有经过科研工作的历练,缺少科研工作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升格后体育教师们普遍对参与科研不适应,存在片面认识。教师对“要不要搞科研、是不是所有教师都要参与科研”的问题议论纷纷。有的认为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过重,还要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队训练,哪有时间搞科研;有的认为体育教师科研是弱项,让有科研能力的教师从事体育教育科研。结果是两极分化,一方面,大部分教师埋头教学,不愿意参与科研;另一方面,极少数擅长科研的教师远离教学,不愿意接受教学任务,出现教学和科研分离的现象。对体育教师来说,他们因为科研任务比较繁重从而感到一定的压力。特别是年轻的教师,他们的科研能力相对薄弱,对他们来说在申报科研课题方面感到一定的压力。
3.体育科研评价标准的重心偏移。目前,许多高职院校通常采用成果计数法,到年底按照体育教师的刊物级别、课题研究的级别,赋予不同的权重给予奖励,却没有设立相应的科研成果转化奖。有些体育教师在名利的驱动下,为了评职称而写论文,搞科研,其研究成果往往脱离体育教学实际,缺乏实用价值。有些体育教师进行“形式上的科研”,停留在理论假说阶段,得出的是未经实践检验的结论。加之一些机构卖书号、卖版面、卖奖项等做法,更助长了一些体育教师在科研中的投机行为。究其根源,在对体育科研评价认识上,科研是高职院校体育部获得声誉和资源的重要手段,科研是体育教师获得晋升的重要依据,科研是锦上添花,有科研成果总比没有强。在科研管理实际操作上,存在体育科研评价标准“重数量轻质量、重研究轻转化”的重心偏移现象。
4.体育教师科研的条件欠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从事教育科研要比单纯教学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良好的科研环境。然而,高职院校的体育科研启动难度大,一是缺科研队伍中的领军人物。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教授在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所占比例较低,体育教授则更少,有的学院无体育教授,体育科研团队的科研力量薄弱,很难研究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体育科研仅仅局限于体育教育教学科研,省部级课题极少,国家级课题更是凤毛麟角。即便是参与的一些高层次的课题,也只能在其中承担一个子课题或作为一般的实验院校参加,科研质量整体不高。二是缺培训。不少体育教师缺乏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的经历与经验,在科研项目的申报上往往无从下手,选题随意性大,难以形成高质量的体育科研项目。三是缺科研仪器。体育教师因仪器、设备等的严重缺乏,不得不以体育理论方面的课题为主,真正解决体育教学实际问题的科研则很难开展。
5.体育教师科研的高职特点不明显。高职院校的体育科研本应有自己的特色:其一,高职院校为企业第一线输送高技能人才,行业的定向性和职业性要求体育教育教学不同于本科院校,也不同于其他高职院校,结合本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理应具有鲜明的校本特点。然而,部分院校的体育科研脱离本校实际,没有体育改革研究的激励政策,久而久之,体育教师为了评职称而写论文,为了完成科研任务而进行科研,这样的体育科研成了做表面文章的集合地,不仅不会给学院体育带来好处,还会给学院的体育科研带来隐患。其二,高职院校与企业有着密切的往来和长期合作关系,理应有面向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服务的体育研究,然而,这方面的科研课题却少之又少。除了教学任务繁重,无暇走出去的原因外,更主要是缺乏体育科研为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服务的意识。
6.科研团队奖励的度难以把握。有些体育教师虽然有科研能力,但还停留在埋头于个人单一研究的层次上,缺少与人合作、沟通的意识,攻关意识不强。体育与许多学科的知识有融合,体育科研仅仅靠一个人的智慧和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个科研团队的集体努力,若缺乏合作与沟通很难成功,更不要说取得好的科研成果了。为了鼓励团队集体研究,如何引导教师们变个人研究为团队研究,如何组织和发挥体育科研团队的作用,科研管理的奖励政策的调整到位显得尤为重要。在具体操作上,团队集体研究的科研考核分比个人单干研究的考核分究竟高多少?科研团队的科研考核分如何分配?然而,几年的实践,这一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好。
三、高职院校体育科研问题的对策
1.营造讲实效的体育科研氛围。高职院校形式上的升格到内涵的升格需要一个过程,而内涵的升格必须以科研为依托。不是几个专家、学者就能完成过渡的,必须是全体教师的全方位提升。只有将营造科研氛围作为体育科研管理的突破口,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并建立激励机制,才能引导教育教学第一线教职员工积极参与科研、主动研究。因此,高职院校营造体育科研氛围须做好三个到位:一是舆论氛围营造到位,通过宣传、讲座、研讨会等形式,使全体体育教师充分认识体育科研与学院体育发展、与教学改革、与个人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形成人人积极参与科研的氛围;二是鼓励应用研究的制度政策到位,通过提高应用性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奖励力度,引导体育教师结合本校的实际搞科研;三是以校本研究、职业特色研究为目标的考核评价标准到位,形成有成效、能转化的研究有奖励,“假大空的形式科研”无市场的良好科研氛围。
2.树立重视应用的体育科研导向。一些体育教师参与体育科研有畏难情绪,认为普通体育教师搞体育科研困难多,找不到合适的课题,实际上,教师们要研究的课题俯拾皆是。这就需要体育科研的管理层去引导,一是引导体育教师增强科研的应用研究意识,掌握应用研究的科研方法,树立脚踏实地的科研精神,逐步提高体育教师群体的教育科研创新能力。鼓励体育教师将科研与体育教学改革相结合,围绕学校体育如何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进体育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研究。与大学生心理保健相结合,体育教师在研究学生心理的过程中,不断充实自身的心理学知识,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征和个性心理差异施教,使其身心健康均衡地发展。二是引导体育教师在问题中找研究课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研究和探索体育教育教学中明显存在的问题,研究和探索将教育理论和成果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时所遇到的问题,研究和探索教学反思中所发现的问题。总之,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科学研究,一旦解决了又会产生出新的问题,从而形成了一个推动高职院校体育科学纵深研究发展的“动力链”,形成不断创新良性循环的动力源。三是引导体育教师科研重点放在应用研究和推广研究上,坚持高职院校的体育科研“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在“小、实”上下工夫。“小”就是面向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着眼于小课题的研究;“实”就是紧贴体育教学实际,解决高职院校体育改革中的应用问题。四是引导体育教师重视成果转化,无论是科研课题的审批还是科研成果奖励,均将科研成果能否被应用作为重要指标。鼓励教师们实现科研成果的直接转化,将体育科研成果用于改进体育教育教学中,提高体育教育教学的效果;鼓励教师们实现科研成果的间接转化,由于体育科研成果具有境域性、特殊性、个案性,学生的基本情况不同,教学条件不同,体育科研成果的转化不能搞简单的模仿和移植,或盲目的照搬照抄,能给人以启迪借鉴并能促进教师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就是很大的贡献。
3.建立以校为本的体育科研运行机制。成立高职院校体育科学研究所,从信息收集、过程管理、考核评价、成果转化四个重要方面进行规范有序的管理,建立符合本学院实际的体育科研运行机制,以保障学院的体育科学研究质量。高职院校体育科研以校为本,不是简单地模仿本科院校,更不是机械地管理,而是以解决学院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第一线服务为目标,解决实践中亟须解决的难题。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注重教师科研意识的养成,将科研工作量纳入到教师业务考核体系中,给体育教师定科研任务,压科研担子,给参与科研的教师在时间上以及教学与科研之间以一定的选择权;第二,引导体育教师重点研究解决本校体育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选题、研究,其成果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可行性,使科研更有针对性,研究成果更具有推广价值;第三,鼓励体育教师参与应用研究和推广研究,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将一些改革方案、方法、手段,一些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创造性地具体运用到体育实践中去,进行检验、修正、完善,形成自己的学术观点,并在实际中解决各种突出问题。这种课题一旦得到解决,将会直接推动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深入发展。第四,建立以校为本的体育科研运行机制,科研管理人员做好超前服务工作,提供预测性情报,搜集和整理各种情报源,提出可行性调研报告,保障学院的体育科研落到实处,形成良性循环。
4.建设具有创新精神的体育科研团队。体育科研管理不仅仅是靠行政命令、规章制度及控制管理,还应在激励导向上做文章。在体育科研管理制度制定和执行中,充分考虑大多数体育教师的接受能力,以调动体育教师参与科研的使命感、成就感。尤其是要形成多支研究型教师团队,实现从零散的自发研究向有组织的团队研究的转变。主要抓好四个环节:第一,有团队目标,专门研究具有本校职业特点的课题,紧密结合本校的体育教育教学实际,每年研究和解决几个实际问题,发挥体育科研对学院体育工作的支撑作用。第二,有团队平台,为体育科研团队构建学术沟通和学习的平台,营造民主的学术讨论氛围,引导成员培养团队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解决本校实际问题的求实精神,实现资源和成果的共享。重视成员的培训和开发,开阔成员的眼界和思维,培养成员对研究领域的敏锐洞察力和对科研任务的高度适应性。让教师了解科研的诸多程序,包括开题、结题的方法、技巧,科研方法的具体操作程序等,切实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第三,有团队激励,将科研成果是否应用到本校的体育实践中,作为科研项目能否结题的重要指标。鼓励教师将新的理论新的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到体育实践中去,并在实际中解决各种突出问题,将科研成果适时反映到教材的更新上,反映到体育教学改革中。第四,有团队指导,将体育科研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引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尤其是结合职业实用体育教学,安排学生参与未来职业岗位的职业病预防体育保健的研究、职业体育锻炼项目的开发与研究。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职业体育训练的学习积极性,扩大知识面,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而且使学生有更多的锻炼机会,提高其动手能力。满足学生高层次的心理需要,增强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信心,培养实用型人才。
5.增加服务社会的体育科研管理内容。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在争取国家各类高级别的科研项目上处于明显的劣势。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联系非常紧密,普遍与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加强校企合作,及时了解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各种实际困难,力所能及地为企业排忧解难。这类横向课题的确立,为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职学院为办社会服务,具有深厚的行业背景和鲜明的行业特征,不同的高职院校具有不同的行业背景,凭借着多年与企业的密切联系,高职院校有着独特的优势。体育科研工作如何从自身实际和企业的需求出发,课题研究的设计和实施必须融入高职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中去。同时紧贴企业生产第一线,深入到中小企业、农村和基层服务,着眼企业预防职业病的体育保健和职业体能训练等应用课题的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体现高职教育为生产一线服务的特点。第一,管理体育教师深入到企业第一线,了解企业的不同岗位对员工的身体素质的要求,充分了解企业状况及职业病的预防与保健的方法与途径等,寻找新的研究课题,从科研立项的源头抓实效。第二,建立校企合作的互通渠道,从体育课题的立项、研究过程到课题结项,均有企业人员参与,使体育课题的研究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第三,搭建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平台,来自企业第一线的体育课题,最终又应用到企业第一线,研究只是服务的一种手段,应用才是研究的目的。体育科研所应积极为体育教师服务,在机制上打通选题、研究到应用的体育科研服务企业的通道。鼓励体育教师研究完成后去企业推广科研成果,指导企业的员工应用,使科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具有实效。
6.加大体育科研实效性考核指标的权重。发挥体育科研管理的实效性,还必须经常调整有利于体现体育科研实效性的考核指标。其一,增加体育科研任务的制订、紧密结合体育实践的科研立项、科研成果应用于体育实践、横向项目的完成情况、为企业服务的经历等考核指标。其二,通过与年度业绩、职称评聘结合等考核方式,让体育教师体验到压力与动力并存,认识到科研不仅仅是完成科研工作量,对学院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学生的教育与培养、教师个人的素质提升有着重要作用,从而真正解决体育教师参与科研的动力问题。其三,建立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改变以往简单地以论文和课题数量多少来评价体育教师的科研水平的做法,而将体育教师是否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应用科研成果,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是否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列入体育教师科研考核的范围。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定性指标尽可能进行量化,以便于评价工作简单、方便、节省时间和费用,便于计算机处理。
高职院校体育科研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在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科研管理重点,只有始终结合本校的职业特色,不断调整体育管理策略,才能发挥本校的体育管理特色,不断研究出新的体育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徐元俊.对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8(9).
[2]赵振东,袁芳,姜斌.我国高等体育院校术科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9).
[3]汪康乐,邰崇禧,陆升汉.创新是体育科学发展的主体精神[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8).
[4]金琼.体育信息的定题服务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
[5]郝登峰,刘梅.基于团队凝聚力结构的科研团队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