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产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养殖水产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水产养殖废水中存在着很多的污染物,如果这些污染物不能快速地解决掉,就会对水产品造成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危害到消费者的健康,更大的问题就是造成了水污染,导致环境慢慢恶化。所以,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找到合适的解决水产养殖业排污水的办法。
1.1有机物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一些有机物,这些有机物有的是可以溶解的,有的却是不可溶解的,那些不可溶解的有机物不断地积累沉淀就会大量的繁殖,这样就会使氧气消耗量增大,从而让水产品因缺氧而死亡。死亡的水产品又会产生一些感染性的疾病,导致水质量开始恶化,阻止水生物的不断繁殖。
1.2氨氮在废水之中氨氮是一种很常见的污染物,在水产养殖中氮主要是由于一些饲料和水生物的粪便等分解而形成的。而氨却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种氨气很容易和水反应形成NH3•H2O。氨氮在水体就会使得水体营养化丰富,这样就会使水生物大量的繁殖,破坏了水体的生态平衡,使鱼的生活空间变得狭小,影响了水产品的生长和繁殖。在水体中,当氨的含量高于0.5mg/L时,就会影响到鱼的生存,对水产养殖造成严重的危害,导致水生物不仅不能生长而且还会面临死亡的危机,这都是会影响水产养殖的发展和环境水污染的。
1.3其它污染物在水产养殖中,如果养殖的水生物大量增多,养殖业主就会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这样就会导致水的质量出现问题,从而让环境也受到极大的污染。当水质量出现问题时,水体里面就会出现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鱼类死亡,酸碱度减低,对鱼类会造成更大的影响。
2水生植物组合净化技术
2.1水生植物组合净化技术的原理水生物组合净化技术就是利用水生植物的根、茎、叶来吸收一些水中的污染物。植物的根茎叶是可以吸附大量的气体的,比如说我们常常说“保护环境,就要多植树”,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也就是因为树可以吸收二氧化碳而释放出氧气,人们呼出二氧化碳被树木吸收,而它释放出来的氧气还是我们所需要的,这就形成了一个循环系统,让生态平衡。而在水产养殖中,我们同样也可以利用这一原理,将水生植物种植在水体里面,这样就可以很直接地降低水体的污染。而且,水生植物还可以将水里面存在的氨态氮、亚硝态氮和磷等有效除去,让水质量得到改善。
2.2水生植物组合净化组合技术水生植物组合净化不仅成本比较低,而且操作比较简单,这样就能提高经济性。在水生植物组合净化技术中,水生植物有一些沉入水里的、漂浮在水面的、还有飘在中间的。对于沉入水底的植物来说,它主要的作用就是抑制一些水藻类植物的生长,抵制水藻类植物对水体空间的占据;漂浮在中间的有净化水体质量的作用,还可以供消费者们观赏,为水产养殖业带来一定的收益;漂浮在水面的水生物,一般生命力极其旺盛,繁殖速度也非常的快,这样就会降低很多的成本而且也达到了净化水污染的作用,可以吸收水里的氮、磷等,根系也可以为微生物提供一个栖息的场所。这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水生物一般都是水葫芦,能为水体提供富营养化。这种水葫芦生长速度快,所以我们就要不时地为水葫芦进行修剪,不能让它无限繁殖,不然也是会影响到水产养殖发展的。
3结语
篇2
【关键词】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现状;发展;策略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主要包括池塘清淤机、水质净化杀菌装置、高效生物净化器、过滤机以及水质自动监控系统等,其技术的最终目的是分离和净化水体中的有害物质。养殖水体净化技术是我国现阶段水产养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可控制的人工措施来优化养殖水体条件,根治鱼类疾病、资源环境问题以及增强水产生产力等。
1水产养殖现状分析
据调查研究表明,2008年开始我国的水产养殖产量就已经达到上万吨以上,虽然水产品的养殖促进了经济发展以及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质量,但也产生了大量的水体污染,给部分江河湖海等水资源环境造成压力和困扰,为国内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阻碍,同时逐渐形成中国水产生产中难以突破的瓶颈。由于这种现象长期存在会对人们的生活及国家带来影响,因此,人们也开始认识到养殖水体净化技术的重要性,这也使得水体净化技术在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
2水体净化技术物理方法及生物方法
2.1物理方法
在养殖业中,最常见的物理方法是在水底微孔管道中应用增氧技术和耕水机、在水池中应用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以及改进养殖水体的设计。其中,在水底微孔管道中应用增氧技术和耕水机是水体净化技术中最重要的物理方法,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在水底引入管道增氧技术和耕水机能够有效消除水体中的氧跃层,以充分的供给氧气,并改善水池环境,其优点不仅耗能低且具有产量高以安全性能好等特点。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的应用则是净化技术中最关键的物理方法,在国外,纳米材料在水体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可观的,通过纳米技术可以对水体中的水质进行净化、消毒和杀菌,对进一步完善水体环境非常实用。而改进养殖水体的设计则是水体净化技术中最根本的物理方法,专家可以通过改进养殖水体的设计过程,采用不同的实验进行检测,然后根据水流的形势进行水体构造,其目的是提高水体空间的利用率,使水体环境进一步优化。
2.2生物方法
水体净化技术的生物方法包括生物滤器、微生物制剂、人工湿地净化技术等。生物滤器的作用主要是免疫养殖水中的有害物质,它主要在封闭的环境下不断的循环水处理系统进行作业,它的耗能量和投入资金最高。而微生物制剂则是水体净化技术中最有效的生物方法,主要由最常见的枯草芽抱杆菌、酵母菌以及光和细菌等菌类组成,其中光和细菌微生物制剂应用最为广泛,由于其本身具有脱氢和氧化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水体中的有毒物质,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进一步促进水体中有机物的循环和利用。人工湿地净化技术是生物方法中最重要的净化技术,该技术能够同化水体中的污染物和有毒物质,完全避免了二次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现象,不仅能够在水体中自给自足,同时为水产养殖业节省了大量能源,它是一种经济、环保且便于操作的最佳技术。
3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研究成果及发展策略
3.1研究成果
水产养殖是引发水体环境污染的源头,只有解决水体污染问题,才能进一步促进养殖业的发展。在增加水产养殖密度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同时也要重视水资源保护。现阶段,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在尝试和探索新的水体净化技术,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深入研究水体净化技术的再创新高,主要注重生物技术方面的探索,并已经研制出了许多新型技术,为打造全封闭健康式养殖系统不断努力和尝试。[2]
3.2发展策略
3.2.1合理利用现代技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产养殖业也越来越重视水资源和能源的节约,我国针对诸多问题已经投入了大量的物质和人力,利用现代科技的优势不断优化水体净化系统。与此同时,我国也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协作,借鉴外国经验将水体净化技术推向更高的水平,这种做法为日后水产养殖的发展打下扎实基础,通过现代技术、新型材料与水产养殖的进一步统一,不仅降低了成本上的投入,同时提高水资源生产质量,使养殖生产力有了飞跃式的发展。3.2.2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水体净化技术主要是为了消除水中所好友的污染物,我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国外专家在技术方面的研究更加深入,因此,国外的先进技术也非常显著。我国可以借鉴国外技术中的生物膜处理、自然生物处理以及活性污泥处理等方法作为基础,不仅可以应用于水产养殖中,同时也可以应用于工业水的处理,只要能在相关领域中发挥其最大价值,就要加以利用。[3]3.2.3完善养殖管理系统任何技术的进一步研究都离不开物理和化学作为基础,因此,要想进一步完善养殖管理系统并充分发挥水体净化技术的优势,就必须要重视基础研究,通过不断深入探索研究出更实用的水质改良技术,并在原有水体净化技术的基础之上加以改造,一方面要汲取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作为铺垫,另一方面也要研制出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先进技术,以此来促进水产养殖净化技术的发展,同时促进我国经济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产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小觑,为了有效改善水产养殖水体的水质,降低水产养殖业对水资源的影响非常重要,就连世界各国的专家们对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也做出了相应的尝试和探索。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过硬的水体净化技术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目前,通过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更为直接,具有实际性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玮,陈军,刘晃等.中国水产养殖水体净化技术的发展概况.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3,19(1):41-49.
[2]刘瑜.海水养殖水体模块化净化技术.中国水产,2012,(9):68-69.
篇3
罗非鱼作为云南省元谋县的主要水产品养殖品种之一,是元谋县渔业养殖主推品种。2014年,元谋县的渔业产量为2530t,全县渔业养殖面积746.67hm2。其中,罗非鱼养殖面积大,养殖户数多,养殖方式主要有池、坝、塘高产精养示范养殖和水库生态养鱼。因此,认真做好冬季水产养殖管理,提高渔业产值,确保元谋县渔业生产丰收,关乎到众多养殖户的利益。
2罗非鱼养殖管理技术
2.1稳定池塘水位罗非鱼养殖首先应注意保持水温在寒冬季节相对稳定,并合理改善水质条件。通常鱼池水位需保持在1.8~2.0m,而当水位下降10~15cm时,应及时补充新水,以保持水位和水质稳定。
2.2定期调节水质一是给有水源的池塘每隔10~15d应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注20~30cm,并要适当排放旧水。二是泼洒石灰浆15~20d/次,以提高水体钙质浓度。三是约20d增施一次磷肥,使水体含磷浓度得以提高,从而增强鱼体的抗寒力。四是配备增氧机的池塘在晴天12:00-14:00开机,以促进底层水与表层水的循环,使溶氧量满足罗非鱼的生长需求,增强罗非鱼的食欲和抗病力。
2.3管理养护硬件设施一是要及时修复保温棚等受损的渔业设施,做好渔业生产设施的防冻工作,尽量减少越冬水产养殖的损失。二是及时检查保养生产用电设施,将闲置的网具及时入库。同时,要尤其重视采取增大水量、搭建越冬棚等措施,保护罗非鱼等热带鱼越冬场所,确保罗飞鱼安全越冬。
2.4控制养殖密度养殖中需合理调控养殖密度,一定程度下适当降低鱼类养殖密度,以防因鱼群密度过大而出现缺氧死鱼的现象。
2.5合理投饲对于罗非鱼养殖来说,寒冷冬季应适当补充投喂精饲料,补充鱼类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提高其成活率。一般水温5℃以上时,3~5d投喂1次,日投量为鱼体质量的0.5%~1.0%。而在连续晴好的天气,若水温上升到8℃以上,此时鱼类活动会增强,因此应适当增加投饲量。
2.6尽量减少各项操作除了保障市场供应的特殊要求外,应尽量减少各种生产作业。例如,在严寒天气状况下,需暂停捕捞作业,避免对罗非鱼进行拉网等操作,以免造成鱼体损伤,影响罗非鱼的存活及经济价值。
2.7病虫害防治病虫害防治对于罗非鱼的无公害养殖尤为重要。对于水产养殖来说,冬季水温低是极大的问题,一旦水温降低,不符合罗非鱼的生长要求,其免疫力就会下降,抗病力相应地减弱,此时寄生虫(斜管虫病、黏孢子虫病、三代虫病、小瓜虫病和锚头蚤)和真菌(水霉病)等的感染和侵袭就会猖獗,致使鱼病更为严重。因此,要采取严格的预防病虫害的有效措施来加强管理,对水体定期进行消毒处理。同时,严禁向养殖水体直接泼洒抗菌素,首选不危害人类健康及破坏水域生态环境的高效、长效及副作用小的药物。这样才能在寒冬季节保障鱼的生命力。
篇4
[关键词]水产养殖技术 推广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S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650(2013)07-0141-01
一、引言
水产养殖是发展新型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方法,传统的水产养殖技术存在不科学,效率低,污染和浪费严重等缺点,现代科学的水产养殖技术对提高水产养殖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然后种种原因导致现代养殖技术的推广存在着诸多障碍,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相关部分及水产养殖户的共同努力才能很好的解决。
二、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问题
1.养殖户专业知识问题
不少养殖户相应的养殖专业知识缺乏,更缺乏这方面的意识。他们并且不太相信科技和专机,习惯凭借自己经验去养殖,方法比较随意。喜欢用蛮办法,最后收益不佳,往往是怨天尤人,但不会发现问题的本质所在,不会找自身的问题。专业及科学知识以及意识的淡薄严重阻碍了养殖技术的推广。
2.专业培训问题
一旦部分水产养殖户因为利用先进技术收益提高,尝到甜头后。其他养殖户也会很快跟进,并且想学习。那么现在就有个问题了,他们该怎么学,从何处学呢?很多养殖户就会去请教会专业技术的亲朋好友,跟着朋友们做,然后因为各种具体情况不同或者细微的差别却导致结果差别很大,此时养殖户们就不知所措了。因此,怎么组织专业的培训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3.示范区问题
建设养殖示范区为带动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及提高专业养殖意识具有很好的作用。因此示范区具有极大的社会效应。
4.销售问题
养殖水产最终目的是为了出售赚钱,改善自身生活,然后大部分养殖户缺乏营销及市场推广知识及经验,他们往往凭借最原始的方法,这样产品的销售会成为阻碍他们引进新技术的一个因素。
三、解决对策
1.加强专业知识培训
养殖专业知识培训需要定期开展。养殖合作社在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扶持下,常年都按期举办多次的水产养殖技术实用讲座或培训,统一免费赠予各种实用的水产养殖技术资料,将请进来与走出去的办法很好地结合起来,设法时成员的专业知识得到提高。并且需要强化与学校及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交流。合作社从成立至今,始终将提高养殖户的专业技能、提高养殖户的的经济收益为根本,并常年与国内几所顶级养殖户研究高校有着广泛性而深入的合作及交流,尤其是当夏季高温持续、病害频发等时候,合作社立即与各大院校的权威专家、教授联系,共同商讨处理方法,确保养殖户的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
2.注意研究养殖的发展趋势及关注养殖户心理
密切关注养殖业发展趋势,适时对养殖户技术的推广进行调整。最重要的是注意掌控好“两性”:一便是养殖业的预见性;简单地说就是科学合理的对养殖业需求进行预测,展望养殖业发展趋势,对养殖业发展过程中或许会出现的情况有深入的把握,时养殖户提前知道获得高效益,减少损失的技术和措施。近年来,伴随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正广泛兴起和推广名、特、优水产品高效养殖技术,不难想象,病害会慢慢成为阻碍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发展和推广的重要因素。养殖业病害预告及其防治工作,是养殖户技术培训和推广单位先进及至未来相当长时期的主要的公益性任务,其是确保养殖户收入增加的可靠手段,也是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使其市场竞争力提高的有效措施,且其也为政府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今后要逐步增加测报点和测报面积,改善测报手段,规范测报程序,使测报速度及水平得到提高,真正起到化解养殖户的养殖风险,降低防治成本,提高水产品的安全性和养殖效益的作用。所以,推广养殖业实用技术应先示范,应理论联系实际,用典型说话,当前普遍开展的养殖业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的效果尤为明显。四是逆反心里。所谓逆反心里,是指部分养殖户对养殖业技术推广作出的反应,恰恰与我们期望的相反。造成这种心里的原因,主要是工作失误和片面性造成的,当报刊、广播、电视和某些养殖业技术人员片面地强调和夸大某一技术的作用时,而养殖户采用后达不到所介绍的效果,会认为是被欺骗了,久而久之,产生了逆反心里,这是养殖业技术推广工作之大忌,要引以为戒。当然,强调研究养殖户的心里,并不是说养殖业技术推广工作要跟在他们后面跑,而是要根据此类情况确定合适的内容和恰当的提前量,选择适宜的时机送给广大养殖户最需要、最适用的注意对新型养殖户的培养研究,充分发挥其在现代养殖业发展中的作用。要发展现代高效养殖业,关键是新型养殖业。
3.做好示范项目的推广
当前,要继续做好养殖业示范项目的支持以及推广工作,最大程度的将养殖业科技到家这一“惠民工程”利用好,做好科技下乡政策、措施,对新型的养殖户的照顾力度需加大,积极扶持照顾科技示范户,将其辐射带动作用发挥好,做好大规模化的经营主体建设,使广大养殖户的专业知识经营经营能力得到切实提高,提升养殖产业的产业化和规范化程度。
四、结束语
随着生物学等各学科和技术的发展,水产养殖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后由于以上论述的种种原因,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并不很理想。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还任重而道远,但相信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政府政策的引导下,其必将迎来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郝彦周,任中纪,景广振,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现存问题及对策[J].水产养殖,2011,02:30-31.
篇5
关键词: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问题及对策
对于农村水产养殖地来讲,大力推广先进养殖技术,不仅有助于水产养殖效率的提升,也能够发挥减少浪费、优化环境等积极作用。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水产养殖技术在实际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1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现状分析
首先,对于推广队伍来讲,其整体素质还有待提升。大部分地区的农村水产技术推广队伍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都存在层次不齐的现象,各项技术推广工作也未得到认真的落实。同时,开展的相关技术培训活动也比较简单,难以满足当前养殖新理念、新技术的推广需求,从而难以真正达到水产技术推广工作目标;其次,在推广方式上,在政府机构进一步改革背景下,水产技术推广工作在筹集水产技术资金、销售推广水产品,以及市场预测分析方面的管理都存在诸多问题。推广体系的教育、科研和水产间的联系也不密切,不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也很少有渔民能够接受到高层次的教育和技术培训;再者,在推广资金方面。养殖技术的研发、推广往往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由于资金筹集渠道不完善,资金严重匮乏,同行由于无法给予推广工作人员相应的资金与奖励,从而难以调动其工作热情,也无法保障各项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1]。
2优化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策略
2.1注重推广人员培训
农村水产科技队伍力量较为薄弱,成员知识结构也有待优化,难以适应水产业的发展需求,所以,必须要重视起水产科技队伍建设,对科技队伍结构域培训机制进行不断优化。首先,对于在岗人员的培训,应侧重于专业知识结构的优化,引导其掌握更多的新技术,进而从整体上提高技术推广队伍的专业素养。其次,对于基层水产养殖养殖技术人员的严重匮乏,水产部门应定期安排技术专家到基层去开展专业知识、技术培训,并积极为农村养殖户示范新技术。此外,应积极鼓励技术推广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加强对新思想、新技术的掌握,全面激发人员的工作热情,进而确保各项推广工作、政策的高效落实[2]。
2.2建立完善的水产技术推广体系
在建立推广体系过程中,应不断扩展水产技术的推广范围,重视对市场的预测和分析、水产品的销售推广,大力开展水产技术资金的筹集与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同时还要弱化行政方面的干预力度,不断加强对推广机构的资金、政策支持,确保其技术推广部门能够充分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同时,各项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也要充分考虑到农村水产养殖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并使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工作真正做到与市场发展需求,以及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相适应。此外,还要不断探索科学、多样的技术推广手段,形成多样化的技术推广模式。加强水产技术科研、教育和推广的科学整合,对其运作方式做出进一步规范,推广物资、经费也要做到协调统一分配,加强水产科研、生产的有机整合,而相关教育机构也应准确把握人才、技术需求,从而真正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3]。
2.3加强技术推广资金投入
首先,面对基层水产养殖技术推广资金的匮乏情况,应适当加大推广资金的投入,国家也应该结合农村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需求,制定出相应的扶持政策,并针对当地水产业的具体情况,给予充足的资金投入,进而使农村技术推广部门开展的各项推广工作能够获得有力的资金支持,并在一定程度上带动起其他产业的发展。其次,乡镇等农村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在进行财政预算过程中,也要对相关技术推广资金的投入做出科学安排,并科学整合社会的闲散资金,在不断拓展资金筹集渠道的基础上,对其渠道进行灵活妥善的运用,进而获得足够的技术推广资金,为农村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2.4构建技术推广服务平台
首先,要想使先进的水产养殖技术得到更好的推广发展,水产主管部门就应该积极领导农村水产推广机构,加大技术指导与培训,进而为农村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比如,大力引进新品种,加强集约化的发展,注重健康养殖,强化鱼病的科学防治等技术的科学示范与引进,从而进一步拓展良种的覆盖率,以及优秀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另外,还可以通过积极组织科技交流学习,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养殖技术相关的专题培训,在为水产养殖企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同时,逐步提升农村养殖户的养殖技能。其次,水产技术推广机构还应不断丰富和完善信息服务手段,如,广播、电视,以及相关水产信息网站等,进而使广大农村养殖户能够通过多样化的信息渠道,获得苗种、病害防治等方面的信息,并获得更多新颖、先进的养殖理念与技术。
3结束语
水产养殖极易收到气候、水质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养殖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农村水产养殖业来讲,为了进一步提升农村水产养殖的发展水平,确保养殖户的收益,应不断加大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积极建立养殖示范园与合作社,重视行政部门相关工作的开展,进而为农村水参养殖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条件。
【参考文献】
[1]张凯.农村水产养殖技术推广中的问题和对策[J].农业与技术,2015(3):121-122.
[2]魏明伟,何军功,杨道松等.利用废弃坑塘开展水产健康高产养殖技术[J].河南水产,2011(1):16-17.
篇6
以校企协同育人理念,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用等几个方面的改革实践,探索了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在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途径,并对企业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验证了方法和途径的可行性。
关键词:
协同育人;校企合作;水产养殖技术
协同育人是指各个育人主体以人才培养和使用为目的,在系统内共享资源、积聚能量的有效互动[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2015年12月第九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上着重探讨了如何通过教育改革来推动产教融合以及校企合作。从以上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新成员,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持核心竞争力,应突破传统模式,建立长效稳定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我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下同)在大力推进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一直把校企协同育人作为建设的重点工程,予以大力实施。
1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我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主要是培养能在水产养殖场、饲料或渔药生产等相关企业从事水产养殖及相关水产品销售与服务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专科层次高级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从2000年开始尝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近几年,在各企业行业以及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本专业拥有5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实验室,2个校内实训基地,2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虽然校企合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当前我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在校企合作上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在2+1的培养模式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本脱节,无法进行充分融合。(2)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大部分专业教师只有理论知识,无行业工作经验,导致无法从社会需求开发科研项目。(3)学生顶岗岗位技术含量低,导致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没有创新创业意识。
2校企协同育人实施途径
2.1校企协同育人在课程建设中的应用根据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水产养殖及相关水产品销售与服务等技术服务岗位工作,学校邀请企业行业专家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课程的制定,基于企业行业真实工作过程及工作要求来开发水产养殖技术专业的课题体系[2]。整合企业资源,基于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组织教学活动。通过与本专业相关的校企合作企业:秋雪湖现代渔业示范园、上海农场、海辰集团等,参照水生生物疾病防治员、饲料化验检验员等国家职业标准,把《鱼类学》、《水生生物学》、《水环境检测与保护》、《水产动物疾病防治》等专业课程融为一体,重新排序,基于典型工作过程来进行教学,例如鱼类、虾类、贝类的品种鉴定工作任务对应的学习领域就是水产生物发育与鉴别,充分体现了课程的职业性,同时凸显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校企协同育人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培养了优质专业技术人才。工学结合,交替式教学来达到理论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3]。介于水产行业的特殊性,4~8月份是水产行业生产的主要季节,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进行实践活动,同时充分利用了暑假时间,打破了传统2+1的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状,采用交替式教学,按照理论—实践—理论循环学习,不断融入行业新动态,更新课本内容,达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信息化教学与课堂设计。在高职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通过企业行业提供的生产现场图片以及视频,为校内课堂教学增加了学科立体感,让学生在教室中感受到企业文化以及水产养殖技术的生产过程。同时,通过与企业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师生与企业技术骨干可以在线进行交流,互通有无,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
2.2校企协同育人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应用针对市场对于渔业养殖人才的需求,我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与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通威集团联手开展“雄鹰人才计划”,分成育鹰、展翅、搏击、翱翔四个阶段。育鹰阶段:这一阶段也是企业文化渗透阶段。大一的第二学期,在每年的3月份建立40人左右的校企合作“通威班”,学员在校期间的4~6月份、次年9~1月份,与学校的课程衔接,企业的讲师、外聘专家每月至学校讲授行业动态、管理、专业技术类等课程。每年的7~8月份,利用暑假时间,大一“通威班”的学员经公司培训后到企业生产一线跟班实践,学习饲料生产工艺,实现从书本到实践的转变。通过在企业的培训和生产实践,学生对于所学专业有更直观的认识,了解饲料生产工艺、销售、品质管理等基本流程;对于未来就业前景充满信心,坦然面对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展翅阶段:这一阶段也是基地学习阶段。大二的第二学期,水产科技系学生按实践的安排,4~9月份由学校专业老师带队到公司的养殖基地统一培训,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测水、投喂、用药巡塘等水产专业技能;带队的专业老师也能从企业流程中意识到市场需要什么从而改进在校教学,使之更有针对性,并且可以联合企业的专业人才,进行学术交流,技术研究,更好地为市场服务,开拓专业。搏击阶段:这一阶段也是生产实习阶段。根据校方与企业的协议,企业可以直接留用优秀毕业生。根据大学三年的培养及发展,学生们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胜任不同部门工作。翱翔阶段:这一阶段其实就是一次质的飞跃。经过3~5年的时间,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2.3校企协同育人在产学研用中的应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是校企协同育人的手段之一[4],也是对创新驱动和“一路一带”政策的贯彻落实,同时营造了创新创业氛围的新型校园环境,师生通过企业资源能够使得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对于高职学生,产学研用促进了个人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多个合作企业在校园共同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激发了其社会参与感。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紧密结合,真正快速提升高职学生技能,使之成为企业所需的有用人才。例如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利用创新创业基地,研制的悬浮式增氧曝气盘获得了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设计大赛三等奖。对于高职教师来讲,产学研用同样是高效地对具有创新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培养。高职专业教师具备较强的理论基础,但是却没有直接参与产品研发的经验,通过产学研用与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例如《长江口甲鱼仿野生生态养殖技术研究》课题就是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与企业的校企合作项目),不仅为教师成功申报省市级课题做好背景技术储备,而且将专业知识融入产品研发中,深入推进了高职教师参与企业研发的步伐。
3校企协同育人实施后的成效
根据行业发展及社会需求,本专业建立了由水产养殖场、水产研究所、水产饲料及渔药公司、各级水产技术推广站以及水产营销等企业行业专家组成的水产养殖技术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该委员会主要是进行专业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专业课程建设等内容的研讨。通过专任教师带队进工厂,邀请行业专家到校授课,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鼓励教师参与到企业产品研发等方式,基于协同育人理念,将企业行业生产过程与学生培养过程紧密联系,师生以及企业都同时收益,双方达到双赢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对市周边地区水产企业以及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企业满意度90%以上,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毕业生愿意推荐母校比例达到82%。充分证明了该专业进行校企协同育人理念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徐平利.试论高职教育“协同育人“的价值理念[J].职教论坛,2013(1):21-23.
[2]刘革丽.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1,13(3):58-61.
[3]朱艳,曹元军.高职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研究[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4):25-27.
篇7
1投喂次数
每一天中分几次投喂关系到提高饲料利用率和促进养殖鱼类的生长问题。我们知道现有水产养殖品种最佳生长水温大多是在24~28℃,在这个温度范围内鱼类在饱食状态下的消化吸收时间是4~6个小时,以此为依据,每天的正常投喂次数应该是三次,在实际应用中,每天的第一次投喂时间上午在日出后2~3小时,下午在日落前3小时投喂,中间时间点就是第二次投喂时间,这期间池塘溶氧较高,鱼类摄食后消化利用率较高。如果第一次投喂时间过早,会因光照时间短水体溶氧低,鱼类抢食不积极;第三次投喂过迟,在日落后溶氧逐步降低,鱼类消化吸收负担加重,在低压闷热天气极易缺氧浮头。
2投喂数量
以池塘中养殖鱼的重量来确定日投喂量,即日投喂量=池塘鱼的重量×投饵率,目前,我国的池塘养鱼对几种主要养殖鱼类的投饵率一般掌握在2%~6%为宜,当水温在15~20℃时,可控制投饵率在1.5%左右;水温20~25℃,可控制投饵率在2.5%左右;水温在25~30℃,可依据养殖品种、天气、水质的状况控制投饵率在3.5%左右;在持续高温阶段应在原有投喂量基础上适当控制。此外,还应该根据鱼的生长情况和各阶段的营养需求,在10天左右对日投喂量进行一次适当调整,才能较好的满足鱼类的生长需求。实践证明,在正常天气情况下,每半个月左右停喂1~2顿是有积极意义的,一方面在停喂时鱼会到处寻食,将池底残饵和有机碎屑消耗一部分,另一方面在停食后方便调整投喂量。在以投饵率为基础确定每天的投喂总量后,每天三顿的投喂量分配是:第一、三次分别占30%,中间一次占40%。
3投饵机控制技术
在每一次的投喂管理中,要通过投饵机的喷料口大小、喷料频率、喷料时间长短综合控制,最好控制在每次40分钟内投喂完,以达到最佳投喂效果。具体的说,在每年开始训化投喂时要将喷料口开到1/3大小,喷料频率在10秒左右,每次喷2秒,这样目的是把养殖品种逼到水面抢食,减少浪费,便于观察;当水温达到20~24℃时,把喷料口开到一半,喷料频率调整到6秒左右,每次喷料时间在4秒左右;当水温达到24℃以上时,将喷料口开到最大,并根据鱼的多少适当调整喷料频率和喷料时间,灵活把握。原则上每台常规箱体式投饵机(使用硬颗粒饲料)可以满足1.5万斤左右养殖品种的正常需求;投饵机的设置要离开岸边4米以上,这样鱼在抢食时才能转的开,大小鱼均能吃到,粉料不会浪费,有效提高总产量。目前通过管道风送式投饵机效果很好。
篇8
在水产养殖的水体中,由于水池内很多有机物的发酵反映,会让水体中生成许多的还原性中间产物,例如硫化氢、亚硝酸盐以及氨氮等等,这些产物对于很多养殖鱼类来说会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同时在水体中存在很多水生生物,特别是一些微生物如细菌或寄生虫,这些相对来说容易造成危害的微生物绝大部分是条件致病菌,在水体稍微恶化的情况之下,很多鱼类产品由于自身抵抗能力降低会导致致病菌的毒性左右更大,从而对水产品形成更大的伤害。因此我们必须要控制好水体中的有毒物质。解决对策:第一,要对养殖区域进行定期换水,适当的加注新水;第二,要有计划的科学的进行施肥或者投饵,合理的使用药物,避免水体自身形成污染;第三,尽量多选择使用微生物药剂,例如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利用微生物的特性将水体中的各种有害物质进行分解,从而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微生物药剂的同时必须注意避免使用杀菌药物,以免同时将微生物杀死,减少其使用效果;第四,对老化的养殖池塘进行适度的改良,可以在每个生产周期之间的冬闲时候,将水体中多余的淤泥进行清除,同时对池塘进行消毒,将残留在淤泥中的有害物质消灭;第五,对水体直接进行消毒,进排水渠道必须分开,建造蓄水池,通过一些过滤消毒等步骤,让水体能够达到相关标准。
二、PH值高低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一方面,PH值太高或者太低对养殖鱼类会产生极大的危害,甚至造成鱼类成批死亡;当PH值偏低时,水体为酸性,这时养殖鱼类的血液PH值会随之降低,鱼类的载氧能力不足,容易导致生理缺氧,虽然水体并不缺氧,但是还会看见鱼类浮头的现象,耗氧量降低会让鱼类的新陈代谢速度减缓,虽然提供了充足的事物,但是鱼类始终保持在饥饿的状态;另一方面,当水体中PH值过高或者过低,对于水体的水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当水体中PH值小于6时,水体中大约有90%左右的硫化物以硫化氢的形式存在,这样就加强了硫化物的毒性,而当PH值超过8点之后,很多氨离子会产生有毒的氨气,不利于鱼类成长。总之,如果不好好控制PH值,那么其对水产养殖的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大的。解决对策:首先是PH值过低的解决对策,在水体内要尽量避免使用漂白粉,而是选择使用生石灰来提升水体的PH值,用量大约是平均水深1米使用生石灰1.5到2kg左右;此外还可以选择将生石灰进行定期播撒,以改变水体PH值不平衡的现象,此方法每次使用生石灰的量大约是每平方米200到300克左右。其次是解决PH值过高的解决对策,当水体中PH值过高时就不能使用生石灰来处理,而是应该选择漂白粉或者醋酸等来降低水体PH值。此外,对于水体PH值过高的情况,必须经常注入新水,还应该及时定期的对水体的PH值进行检测。
三、蓝藻对水产养殖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到水产养殖的中后期,水体中蓝藻增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一问题的解决必须要从蓝藻不同的生产阶段来进行治理。蓝藻喜欢在温度较高、偏碱性和含有较多有机质的水体中生长。蓝藻的生命周期通常会达到30天,其中分为生长期、高峰期及老化期。如果水体中蓝藻过多会让水体呈现出蓝绿色,当蓝藻泛滥时水塘的四边会形成一层浅绿色的油膜,让水体变得更加清瘦,遇到天气突然变化时会造成水质更加恶化,严重时导致水产成批死亡。解决对策:首先是蓝藻的生长期,在这一阶段蓝藻是很难被发现的,但是遇到高温的天气时,水体的透明度如果比平时低,那么蓝藻就可能会大量爆发,这一阶段要特别注意放养的密度,最大限度的降低水体中有机物的残量,或者可以使用微生物药剂让有机物加快分解;其次是蓝藻的高峰期,这一阶段会导致水体更加恶化,造成鱼类死亡,而唯一的处理方式就是泼洒硫酸铜、强氧化剂,再配合增氧气机双管齐下,同时注意观察水体的变化;最后是蓝藻的老化期,在这一阶段,池塘中的水体会呈现暗黑色,在下风口产生黑绿色油膜。这时蓝藻正处在新老交替的过程中,其活性不高,可以选择加注新水或者喷洒微生物药剂来进行处理。
篇9
关键词:物联网;水产养殖机械;应用;思考
中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投饵机、增氧机等水产养殖机械在日常的渔业生产中得到了较为普遍的推广与使用。近年来,随着农业机械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也逐步实现了与水产养殖技术的融合。2015-2017年,江苏省农机化服务站在组织实施省农机三新工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自动投饲增氧一体化系统试验示范”项目的过程中,对当前物联网技术在江苏水产养殖机械上的研究情况进行摸底调研,并对未来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分析。
1发展现状
物联网是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互联网或局域网等通讯技术把感知设备、控制设备、操作设备等联在一起,实现远程化、信息化、智能化控制的网络,简单理解就是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相连的网络,是一种集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传感器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电子应用技术和无线通讯技术等为一体的复杂技术。当前,在机械化水产养殖领域,物联网技术的典型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养殖水体的水质监测
主要是利用不同类型的水质传感器,现场实时检测pH值、溶解氧、氨氮、盐度、亚硝酸盐、硫化氢和水温等影响水产品生长与发育的水质参数,并通过有线或无线等方式传送到手持设备和服务器终端,供养殖人员进行参考,以便及时对水体进行管护,改善水质环境,提高养殖效率。
1.2水产养殖机械的自动化或远程化控制
主要是利用自动控制理论按照养殖人员的设定,定时定量启动和关闭投饵机、曝气增氧机等设备,或是根据水质监测的数据按需控制增氧机、换水泵及补水泵的启停,也有的是利用zigbee或6Lowpan等技术搭建无线网络,由主控计算机集中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人工或自动发送远程指令,对各类水产养殖机械的运行进行精确控制。
1.3水质水情的实时预警
主要是按照设定的具体数值构建预警模型,实时跟踪监测养殖水体的水质水情变化与养殖设备的运行情况。当发生意外灾害、水情骤变或渔机设备故障时,及时向主控计算机发送预警信号,并利用GSM/GPRS/CDMA等模块向养殖人员发送提醒短信,确保各项应急措施能够迅速启动,从而保障渔业生产安全。
1.4水产养殖的决策指导和追踪溯源
主要是利用高精度摄像等设备实时监控水产养殖的整个过程,并配合水质监测等系统,依托主控计算机和服务器,构建水质数据库、饲料数据库、种苗数据库、气象数据库、养殖数据库、鱼病数据库等,按照模糊推理和统计决策的理论对多源信息进行融合,形成不同需求的养殖方案和智能化管理决策系统;还可以在互联网上对外进行,为远程专家指导和产品安全监管及溯源提供技术平台。
2存在问题
综上所述,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已经逐步实现了与机械化水产养殖的融合。但是,在实际的生产实践中,大多数的水产养殖户,特别是中小型养殖户,对这些技术的应用积极性并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技术工程体量较大,示范效应难以体现
从走访调研的情况看,目前江苏水产养殖机械物联网技术的示范应用主要集中在规模化水产养殖中心,依托省、市科技项目支持,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完成。养殖系统通常由主控计算机进行控制,功能囊括水质水情监测、自动化精确投饲、智能水体增氧、远程控制、实时预警和专家决策等多个模块,整体工程体量较大,现代化程度较高。对于普通的中小型养殖户而言,门槛过高,学习、复制难度较大,示范辐射效应不明显。
2.2过于追求“私人订制”,设备投资成本过高
目前,各地使用的物联网水产养殖系统,大多是以项目形式,根据自身情况重新设计或在传统水产养殖机械的基础上改造完成,属于订制产品,无法规模化批量生成,也无法享受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因此,设备制造成本和工程预算较高,超出了普通养殖户的预期。
2.3缺乏统一的标准,产品定型和推广难
众所周知,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初期,曾由于技术封锁造成推广困难,随着一系列标准化协议的签订和友好接口的开放,市场才逐步走向繁荣。同样,目前物联网水产养殖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各研究院所和企业开发的物联网装备尚不能实现友好互通,很难定型推广。如果对系统进行拆分,其中大多数装备又属于通用性电子设备,很难享受农机补贴政策。因此,目前除了溶解氧智能监控设备等水质监测仪外,基本上没有其他成熟的物联网渔业机械通过农机推广鉴定。
2.4技术本身存在一定瓶颈,设备维护相对繁琐
水产养殖机械物联网技术和其他领域的物联网技术一样,核心技术主要包括感知技术、传输技术、处理技术和控制技术四大模块。其中传输技术因通信工程的迅速发展相对成熟,加上农业物联网中无线局域网的范围相对较小,传输速率等要求也不高,基本上能够满足应用要求。而其他三项核心技术在实际使用和推广中均存在一定问题。感知技术和控制技术的最大问题在于高灵敏度、智能化、小型化传感器十分缺乏,这也是整个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瓶颈。目前,进口传感器价格昂贵。国产传感器产品制造工艺技术相对落后,品种少,质量较差,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保养,还很容易损坏和出现检测误差,给养殖户的日常使用带来了很大麻烦。处理技术方面,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日益完善,技术本身已不存在大的问题,主要是缺乏相应的水产养殖研究人员,缺少数据积累和稳定的算法模型,智能决策尚不能对渔业生产形成科学有效的指导。
3思考与建议
虽然该技术在应用领域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在当前农业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时期,高效化、智能化、节约化、精准化仍是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方向。近年来,水产养殖业人力成本逐年增加,养殖效益下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科学化水产养殖经营逐渐成为发展趋势,物联网技术依靠其多技术融合的巨大优势,理应在提高渔业生产效率、提升水产养殖管理水平、加强水产品质量监管力度等方面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为此,水产养殖机械生产企业和渔业物联网研究机构应多从推广应用的角度思考未来产业发展,逐步培养用户群体,使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领域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1丰富产品序列,控制销售价格
农业机械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从简到繁,从功能单一到复式作业的渐变过程,水产养殖机械物联网技术发展也应如此。在跟踪科技前沿的同时,也要丰富自身的产品序列,既要研究完善水产养殖智能化管理信息系统,也要加快对普通物联网渔机的开发。如能够定时定量投饲的投饵机、能够检测溶氧量不足并自动开启的增氧机、能够追踪灾害天气并发送短信的预警器等。这些功能单一的水产养殖机械,能够有效控制物联网技术的运用成本,更符合普通养殖户的实际需要,同时也更方便推广鉴定,便于农机部门示范宣传,逐步培养物联网渔机的市场用户。
3.2简化操作模式,提高设备质量
目前的物联网技术在水产养殖机械上的运用,绝大多数以主控计算机为中心构建管理系统,大多数的操作控制和信息、资料查询都需要在计算机上完成,而传感器等设备设施还需要定期进行清洗、养护,这对于当前科技意识差、文化素质低、接受新事物能力不强的农村劳动者和水产养殖户而言,接受起来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开发操作更加便捷的人机界面,研制精确度更高、灵敏度更强、可靠性更好、成本更低、安装维护更加方便的传感设备,解决自组织网络和感知节点合理部署等共性问题,也成为物联网行业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
3.3加强产学研结合,搭建合作平台
积极引进水产养殖、自动控制、农业机械、物联网和信息化等方面专业人才,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通过委托研发、联合研发、购买技术等多种方式进行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作用,形成更加完善的水产养殖物联网研究体系,建立更加紧密的产业技术联盟和技术创新平台,加快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为物联网技术产品的批量生产、大规模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为更加科学、系统、高效的指导渔业生产提供支撑。
3.4建立统一标准,争取政府扶持
篇10
关键词: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应用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旨在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根本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笔者根据近几年信息技术与水产专业教学的整合实践,现就如下几个方面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信息技术在课堂导入中的应用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可优化前置教学。由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展示实例、故事等,引出新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探究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中国对虾亲虾》一课中,上课伊始给学生播放在水中畅游的形状颜色各异的各种对虾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既能唤起学生的经验感受,又能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以进行观察。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述和电脑模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讲解中的应用
讲解是对教学内容由实践逐步引入理论的过程,也是学生最容易出现思维障碍的时候,因此,好的讲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具体做法是: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当涉及到理论性强的内容、不易或无法做的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时,可随时采用双向教学控制系统,利用遥控键盘将电子备课室中电脑上的相关视频或模拟动画调入教室的显示屏上进行播放。通过几年的实践,笔者总结出如下几点结论:
1.利用信息技术和实验相结合,展示实验过程,可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图景,加深对实验的认识,从而总结出实验规律和结论。例如《中国对虾亲虾》一课中,通过现场操作和多媒体演示日本对虾和南美白对虾,比较判断不同种类虾的异同点,便于学生观察区分,加深印象。
2.在教学中经常涉及到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现象或概念,由于条件限制无法进行实验,还有些现象不能用实验演示,我们可以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虚拟实验过程,将宏观现象缩小,将微观现象放大,让客观存在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变得形象逼真,营造一种真实氛围。例如在《合理捕捞》一课中,捕捞强度对种群的影响是不可见的,但我们通过计算机模拟出不同捕捞强度对鱼类种群结构的影响模式图;又如鱼病学中,常见的致病微生物,很多都是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病毒,它们的形态结构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模拟出来。通过计算机我们就可把这些不可见的实验,微观现象展示出来,最终使学生明白。
3.利用信息技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展思维。信息技术集多种媒体于一身,利用它对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信息的处理能力,使教学成为图、文、声并茂的教学系统。通过模拟,放慢或加快速度、闪烁、定格、重放及色彩鲜明的动态形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教学中的重、难点在形象直观的演示过程中得以解决。
三、信息技术在习题课中的应用
习题课教学和练习是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建立情景能力的重要一环;对问题的规范性思考、理解和表达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一步。如何落到实处呢?
课堂师生共同分析问题、建立生态情景及相关模型和板书相关内容,是引导学生理解、思考和培养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其灵活性和应变性要比现代教育媒体大得多。以往的做法是,分析题意占用了好长时间,如再详细板书规范化的求解过程,45分钟解决不了几个问题;如要扩充容量,就只好省略了规范化求解过程的板书。为了兼顾两个方面,我们将规范化求解过程输入和存入电子文档(DOS,PRS,SWF或PPT),上课时,利用双向教学控制系统将规范化求解过程调入教室中的显示屏上进行播放。另外,我们制作了针对具体音量的情景动画,如精养鱼池的“八字精养法”之间的关系、鱼类性腺的发育过程等,都可以通过适当的硬件设施展现于学生面前。这样,可适当扩充习题课的教学容量,即可培养学生的分析建模能力,又能培养其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规范化的表达能力。
四、信息技术在实验课中的应用
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大有好处,在新课中应较多地强调实验的重要性。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进入实验室后无法管住自己,因而也不关注老师对实验的讲解。因而应将信息技术的强大吸收力引入到实验中来,根据学生实验的不同特点和难易程度,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选择在学生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或者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配合演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探究实验,提高实验的效果和效率:实验前的演示――模拟作用,实验中的演示――指导作用,实验后的演示――总结作用。
笔者在进几年的实践中总结出如下经验:针对不同的学生分组实验,采用先播放相关的实验实录视频,再让学生具体操作的方法;或采用先具体操作,再播放相关的实验实录视频的方法。同时,可让学生在网络教室的机器上自己控制视频或动画的播放,并对重点部分和难点部分重复观看。
总之,信息技术以其崭新的观念、生动的形式、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我们展示了美好的前景,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善于利用多媒体、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它必将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晓霞。“做中学,做中教”在水产养殖专业课教学中的探索与运用[J]。教育学文摘,2012年9月总第64期
[2]张欣明。浅析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1年03期
[3]陈勇,李莉,谢利民。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