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转变,老年群体也发生较大的改变,大部分老年人具有较好的经济实力,同时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存在丰富分价值取向与兴趣爱好,有着较高的环境品质要求。老年社区设计者应该将这些因素融入到设计方案中,充分满足新时代老年人的各项需求。
1老年人居住环境设计分析
1.1老年社区概述
首先,老年社区平面组合的基本单元是老人家庭套型,具有温馨的家庭氛围,可以充分保障与尊重老年人的尊严;其次,老年人住宅套型与公共设施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特点,满足其生理与心理的需求。如无障碍设计、防滑设计及防撞设计等;最后,老年社区室外公共环境设施满足老年人需求,方便其交往,营造良好的室外环境。同时具备餐饮、医疗等设施,有各类应急措施。老年社区中生活的老人,在保留家庭温馨的基础上照料其生活,保证生命安全,一旦出现突况可以及时采取救护与医治措施。
1.2人性化设计
考虑到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需求,其在饮食、住宿、交通、医疗和娱乐方面都需要特殊照顾。特别是住宿方面,随着老年人岁数的增加,体力逐渐下降,活动范围减小,只能在居所附近转悠,在设计老年建筑时,还要考虑到老年人社交、锻炼和出行等实际问题。虽然目前我国关于老年建筑的研究已经颁布了相关的规章制度,但大多是偏向于室内设计的,对于社区功能和室外环境的研究和规划相对较少。而社区功能的划分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其对生活的要求,有助于区分养老产品的同质化,达到精细化养老;而对于室外环境来说,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空间过小,老年人一半时间都停留在其中,却没有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的环境和设施,不能满足老年人对生活需求。
1.3环境设计
(1)老年社区空间人性化设计。一般情况下老年社区室外环境与普通住宅区室外环境的功能分区类似,大致可以分成以下部分:健身区、游览区、休闲区等,但老年社区设置这些功能区时大多采用普通住宅设计方法,并未针对老年人特点展开设计。接下来以老年社区交流空间人性化设计为例进行分析。交流空间可以分成偶然与约定两种类型:①偶然交流空间就是人们在室外环境巧遇后随机交流的场所,这类场所具有不确定性,但设计时可以通过巧妙使用设计手法让老人不期而遇,强化老人间交流,重点在于组织与设计社区道路。这是因为一般情况下小区内部道路像树的枝干,小区入口为主干,所有人都要经过,随着深入小区人流逐渐分散,彼此相遇的概率逐渐减少。因此可以在小区入口处设置具有一定面积的小空间,方便老人彼此交流且不阻挡其他出行者。这种偶然的交流空间既能是社区入口的小广场,也能使道路旁的小空地等;②约定交流空间就是数个老人不约而同的前往并进行交流、游戏等活动的场所。这类场所位置固定,人流量较大,使用存在规律性,利用率较高,因此设计时应该重点关注。此处空间需要设置遮阴避雨的场所,将其与外界隔离开来。(2)老年社区环境要素的设计。同样环境要素内容较多,这里以道路系统为例展开人性化设计的分析。相比于普通住宅小区的道路,老年社区道路承担着更多的功能,如安全、识别等。人性化的道路设计既能保证基本出行需求与安全,又能引导老年人积极参与户外活动。①车行道。老年社区内部路网结构为了减少外部车辆的干扰,应该尽量采用相对封闭式的形式。基于老年人很少使用汽车的情况,车行道可以在满足国家规范的基础上适当收窄,将更多的土地用到老年人活动场所与绿化面积上;②步行道。大部分老人都喜欢散步,但老人本身存在跌倒与滑倒的风险。因此基于人性化考虑,要将大多数步行道设置在视线清楚的地方,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可以及时获得帮助。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将步行道设置成环路,通过一定的引导将老人引向目的地。此外,增加必要的辅助设施,如扶手、标志设施等。
2设计实践
白鹿溪岸位于陕西省蓝田县城西南方向约3.0km的白鹿原东坡,整个基地西靠塬坡,东临辋峪河河堤路,南临榆林村路,北临108省道(见图1)。项目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为23000m2,总建筑面积为300000m2。居住人数3366人。总户数1202户,其中低层住宅共490套,老年公寓300套,花园洋房412套。共设1567个机动车停车位,全部地下。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抗震设防烈度7°。从功能上分,整个地块分为三种不同性质用房:低层住宅区域、老年公寓区域及花园洋房区域,满足居家养老和自助型、陪护型、特护型养老的不同需求。社区配套有河边广场、购物中心、老年大学、康复医院等服务设施,满足老年生活的全方位需求。在社区环境方面:充分尊重场地原有肌理,利用场地原有的自然水、林生态资源,形成特色鲜优美宜人的空间结构;以护理中心工作流程为指导,合理安排各项生活服务配套设施,形成科学合理的总体功能布局;形成人车分流的道路交通体系,形成独立的步行游览交通体系,方便老人休憩、游览与健身;景观上通过将社区内的树荫、建筑、人、滨水小路以及私密、半私密、开放的各种空间要素进行统筹策划,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提供尽可能多的途径。在建筑公共空间环境方面:宅前采用5%坡道,铺设防滑材料,设置连续扶手;扩大入口空间,楼内安排活动室和观景平台,加强老人交往;电梯为担架电梯,公共走廊具备轮椅和行人并行通过的宽度并沿墙设置连续扶手。
3结束语
总之,我国老龄化程度愈发严重,对社会各层面产生影响。老年社区应充分考虑老年人特点与需求进行建设,在满足居住需求的基础上,给予老年人更多的帮助与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参考文献:
[1]李锋,祁素萍.基于老年人行为心理的空间环境探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4,(Z1):112-114.
[2]张倩.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的有效运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3):57+66.
篇2
本项目的研究力图通过对老年人生活和居住特征的分析,结合老年人特殊的心理和生理需求,总结老年住宅户型设计的参考原则,从而,为老年人提供安全、方便、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及外部空间环境,以延长老年人在住宅中生活自理的时间,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和居住品质。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社会调查和收集现有的资料基础上,找到目前老年住区与环境存在的问题,结合社会学、环境心理学、人机工程学、景观设计学等多学科理论,对老龄化居住空间的设计做一系统全面的分析与研究。从不同学科角度去审视老龄化居住空间与外部环境的设计,并借鉴国内外优秀案例,设计出切实符合我国老年人的空间与环境,为相关设计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其次,杭州市作为浙江省省会以及国家一级城市在居住开发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面对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居住问题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居住状况不容乐观,备受社会关注。随着本世纪初老年住区在杭州的落成,老年人在养老问题中又有了新的选择。老年住区虽然早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但是在我国出现仅仅几年时间,属于一个较新的课题,相关研究滞后,理论指导缺乏,实践中暴露了诸多问题,因此应对杭州市目前老年住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规划和设计建议,不仅对杭州市老年住区开发建设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还能为其他城市老年住区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另外,老年住区在居住区室内外空间与环境设计研究领域之前较少涉及,本研起到一定程度的现实意义。同时对老年人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2国内外养老居发展现状及借鉴意义
2.1发达国家探索养老居住模式的历程
1)美国:在处理社会老龄化问题时,采用的方式是社区养老。它们在规划养老社区时,一同考虑了社区的使用功能以及社会学、医学、美学等对老年人的影响。
2)德国:德国对于国家出现的老龄问题采取的姿态是积极的。德国处理养老问题是由政府、老年人利益维护协会以及德国的建筑界合作一同提出了一种全新的住宅照料护理养老模式——“照料护理式住宅”。这种养老理念表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是多个单位、集体为老年住宅提供便利周到的服务。
3)亚洲:日本采取的方式是设计、规划并且建造名为“高龄者集和住宅”。在日本把老龄设施统称为高龄者设施,大致分为9大类:护理型老人福利设施、老人保健设施、介护疗养型医疗设施、护理院、养护老人之家、生活援助小规模老人之家、全自费收费老人之家、认知症老人之家、面对高龄者的优良租赁住宅。
2.2国内外老年住宅户外环境设计的现状分析
1)中国:首先中国老年住宅只仅仅针对室内活动空间进行了一些无障碍的设计,但大多数疏忽了老年住宅户外环境。在老年住宅的环境设计方面,不仅仅要强调环境的优美,更要创造便于老人与社会生活相融的、便于老人活动的室外空间环境。经过资料的调查分析,发现在老年住宅户外环境细部设计上存在的问题很多,例如建筑的出入口缺少无障碍设计,休息座椅旁没有考虑轮椅停留的位置;视觉标志设置位置、字体的大小都没有考虑老年人的需要。这就给行动不便的老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障碍。栽植的种类较少,植物配置层次单调,景观类型单一,可观性差。在路径设计上,步行路线过直、过长没有考虑中途休息的细部设计。道路广场铺装大,铺装材质缺少防滑处理,造成空间利用率不高。无障碍设计缺乏栏杆扶手的考虑,连贯性差。健身器械种类尺度缺乏对老年人的考虑,座椅铺面、扶手等缺乏季节性特殊性的考虑,如北方的冬天铁制扶手较凉等。水体景观方面,没有考虑到老年人的需要,只是一味的去追求目前时髦的做法,导致浪费很大。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预示这中国老年住宅外环境的严峻。
2)国外:美国加州莱克伍德的老年人独立住宅,距离洛杉矶市中心大约20公里。该住宅成功之处是主入口的位置靠近室内活动中心,并可从管理看见,增添了安全感。主入口处多样化的细部设计和非正式外观大大增加了人们的视觉兴趣。次入口直接靠近停车场,过往和上下都、很方便。不足之处是主入口和庭院没有与发生在停车场和上下客区的活动相联系。日本住宅的室外居住环境设计中,非常注重对老年人住区室外环境的布局。日本在设计上做了细致的规定,确保移动环境的连续性,各公共空间的综合一体化设计,街区空间及绿化景观在配置上确保多样性和易于老年人活动交流。首先,注重居住环境设施与地区特性的结合,室外及室内的环境设施都由使用者自主管理,并且以住宅的尺度来进行空间设计。其次,创造出多样化的停留、休憩空间,设计注意创造出具有多样视角、能够欣赏到各种风景的场所。而各个空间之间又存在着有机联系,能扩大使用者的行动范围、诱发其行动,增强老年人参与的欲望,也便于工作人员对居住者的照应和居住者之间的交流。最后,在室外环境设计中为了激活老年人的五感和记忆力,设计中考虑到了诸多让老年人与动物植物接触的机会,使老年人感知季节的变化,让小动物成为“护理成员”,给生活带来生机。
2.3杭州市老龄化居住空间与外部环境现状调研
杭州老龄化居住空间体系还未成熟,整体过于商业化,没有设计出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的居住空间。整个体系较为零散,没有结合杭州当地老龄人的特色,只是按照模式,复制黏贴。在外部环境的考虑上,杭州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设计可以完整体现。现有的老年居住空间缺乏外部空间的营造,与一般小区没有什么两样,浪费率极高,使用率低,没有更好地加强老年人的户外运动。中国普遍的模式是通过广场舞,但其噪音大等劣势值得设计师好好思考。
2.4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篇3
【关键词】老年人;居住状况;住宅设计;设计要点
老年人作为国家成长过程中功不可没的一批人,他们为我国的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老年人的生活状况直接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因此,在为老年人设计住宅建筑时,必须针对老人的特点,充分尊重老人的要求,使他们能够安享晚年。本文通过对于目前我国老年人居住状况的简单阐述,分析了老年人对于住宅建筑设计的需求,并着重谈论了在进行老年人住宅建筑设计时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及设计的重点。
1 老年人生活的特点产生的对于居住环境的需求
随着老龄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加剧,老年人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生活问题成为人们极为关注的一个话题。当今时代,我国的独生子女家庭逐渐增多,每一个青年人所要负责的老人供养需求提高,再加上青年人工作、生活及子女的压力,老年人完全依靠自己孩子度过后半生的生活方式必须有一定的改变。否则,中国的老年人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落入孤独寂寞的生活境地。而老年人生活方式改变的要求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老年人居住建筑建设的发展,国家必须加大力量为老年人建设一个适合养老的居住环境。
老年人是比较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在走过了壮年之后,已经不能做到对于自己的照顾,再加上有些老人失去自己的伴侣,他们的老年生活很多都会在一种寂寞孤单的环境中度过。为了能更好地赡养老人,使老年人幸福的走过后半生,我国在建设过程中设立了许多老年救助机构。目前,我国最为常见的老年人居住环境就是养老院,养老院发展到今天不仅是社会上一些孤寡老人的家,在现代社会很多忙于工作的子女也将自己的父母托付给了养老院。这样以来,老年人的居住建筑设计就成为了我国下一步应当完善的一项工作任务。
老年人在未来的居住趋势是与儿女分离的,他们安度晚年一般都是要在公共的老年人居所内度过,而这些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老年居所的设计主要不是为了使老年人获得一个居住的地方,而是为方便老年人之间相互照顾,加强老人之间的娱乐交流,使老年人能够处于愉快的生活环境中,这就给我国建筑设计人员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2 老年人的特殊性及其对于居住建筑建设的要求
人一旦进入老年时期,其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许多的变化,老年人不但会失去照顾自己的能力,还会变得像孩子一样别扭固执,他们极需要社会对于自己的关注。因此,青年人对于老人的赡养不应该只注重物质方面的供给,还必须加大对于老人精神的关怀。从这个方面而言,加强对于老人特殊性的研究就成为合理赡养老人所必须具备的一个前提。本文接下来就简单分析一下老年人的特殊性:
首先,老年人对于自身健康的需求非常高。老年人在进入老年时代以后,各部分的器官以及组织等都会逐渐老化,其自身对于疾病的抵抗力也会逐渐降低,老年人能够明显地感觉到自己的衰弱,那种怕病的心理会逐渐形成他们生活的一种困扰。因此,老人对于身体健康的需求比任何群体都要强烈,他们的居住建筑周围应该具备社区医疗救助以及体育健身等场所。而且,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的下降,还使得他们的内心产生了极为强烈的依存感以及归宿感。老年人在不能自理自己的生活时,就会希望有人来照顾他们,尤其是愿意得到自己子女的亲自照顾,以便于寻得心灵上的寄托。因此,老年人心理上产生的变化也是为人子女之人必须估计到的。
此外,老年人走过许多波折,对于财富名利问题已经看得非常淡薄,他们最为渴望的就是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能够和自己的老板子孙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看着自己的子孙健康平安的成长,成为他们老年时代最为强烈的一个愿望。老年人的生活里需要互相的关心和照顾,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减轻一些孤独寂寞的衰老感。由于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许多不同于其他群体的特征,老年人的生活居住环境设计也就必须不同于其他人,因此,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必须注重老年人的要求。老年人住房设计时应当注意的问题,也就是老年人住宅建筑设计的要点大致可以分为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必须注重老人居住空间环境设计的问题。老年人喜静不喜动,他们虽然害怕孤独,但是绝对不喜欢喧闹的环境。因此,在选择建筑地址以及进行建筑设计时,必须充分地保持住宅的安静,在住宅温暖干净安全的前提下,使他们的住房靠近远离车辆喧嚣的公共服务场所。而且,在进行老年人住房建筑设计时还必须注重住宅外部的环境设计。人老了以后会变得比较别扭,他们对于事物的需求及眼光会变得挑剔,再加上他们自身身体健康状况发出一定的指令,老年人住房对于外部环境的需求非常高。这些住宅不仅要建立在安静干净的地方,还需要有充足的阳关、良好的通风效果、开阔的视野,以及高程度的绿化环境。此外,最好还能有适合老年人运动的一些运动设施。
其次,老人的居住空间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私密性,保证他们能够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空间,而不会轻易受到外人的干扰。家庭型的老人院起居室不应该小于14平米,卧室也不要少于10 平米。而且最好不要设计合住的老年公寓,就合居型的居住场所而言,最好也每间不超过3人,每个人的使用面积还应该在6平米以上,否则极其容易因为老年人的个人习惯不同,而造成他们相互之间的摩擦。但是,这种私密性的设计必须避免老人脱离人群,他们害怕孤独寂寞,必须在保证私密的同时,还能方便于其他老人的交流娱乐。设计师可以将老年人群居的地方设计成套间、四合院等的样式,既方便老人独处,又方便其于外界交流。
最后,在进行设计时,还必须保证老人居住环境的无障碍性。老人的身体状况极端下降,很多时候他们不能像常人一样进行活动,因此,在设计老人的居住空间时,必须加强对于建筑设计安全性及灵活性的考虑。设计师可以设计一些适合老人生活的设施,并在老人的居住空间内布置一些防止老人摔伤、碰伤的设备等。设计师要尽量将老人的住房安排在比较低的楼层,稍高楼层都要设置电梯,还要在电梯内设置一些方便手扶或者是坐的设施。此外,老人的房间要避免不在一个水平面上的情况,还可以将楼梯的台阶换成一些比较缓和的坡道,缓坡台阶踏步的梯面比应当高于120mm,而且踏面的宽度不适宜小于380mm,坡度不应大于十二分之一,同时在坡道一侧安装一些既有观赏价值又能防止跌倒的设备。同时,一些需要日常使用的东西,比如门把手、水龙头、马桶、电器开关等,都要按老人的需求来设置,而且这些常用的东西还一定要具有温暖舒缓的感觉,避免使老人在使用时产生不愉快或者紧张的心情。
3 老年人住宅建筑的设计应当注意的问题分析
老年人在生活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在年老之后理应得到悉心的照顾,因此,在住房这个问题上,住房建筑设计一定要符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以及审美需求,使老年人的生活时刻处于一种比较轻松愉快、温暖温馨的氛围中。本文接下来就针对老人群体的特殊性,对老人建筑设计的一些细节问题做一些简单地谈论:
3.1 要制定符合老人需求的设计原则来指导建设
老年人建筑设计的原则一定要体现以老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使这种设计原则能够完全地将老人的特殊需求涵盖在内,为老人住房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指导,使建筑在建成以后能够保证老人生活的舒适、安全、方便。具体来讲,这种设计原则首先要考虑老人休息时间的特殊性。老年人睡眠质量不好,而且睡眠时间相比一般人而言都要少,他们需要极早入睡,早晨又会醒得特别早,这之间和普通人的时间差距大致都在两三个小时内。因此,老人的作息时间特别容易和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活动产生冲突,这样就会导致家庭生活的摩擦出现,影响家人之间的感情。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一定要注意房间的隔音效果,并尽量和厨房卫生间靠近。此外,在设计老人的住房时,还一定要征求老人的意见,尽量按照他们自己的要求来进行设计,使他们生活的空间带上他们自己的元素,给他们的生活增加一些活力。再者,老人住房的设计还必须考虑到其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心理距离,一般老人都比较喜欢和自己天真活泼年幼的孙辈更为靠近一些,在安排住房时就要将他们的住房更靠近一些。
3.2 在建设专门的老人居住住宅时要将各项功能考虑在内
随着年轻人供养老人压力的增大,以及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将来老年人的群居生活会变得更为普遍,国家对于老年人的照顾会上升到一个比较专业合适的阶段。比如建立一些老年公寓、养老院等,这样可以充分得保证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帮助,使他们能够更好的生活。因此,设计师必须顺应这样的潮流,对这些专门的老人居住场所进行合理的设计,将各项功能需求涵盖在设计目标内。首先,这种住房建筑必须具有合适的房间尺度,方便老人活动,但不会使其产生空旷寂寞的感觉。同时,要选择一些比较温馨的家具,并对这些家具进行合理的摆放,使他们既能满足老人行、走、坐、卧等的需求,又能够愉悦老人的身心。还有,房间光线以及房间内部各种事物色彩的选择也一定要满足老人的需求,既保持一定的生命活力又不会让他们觉得难以承受。此外,住宅的设计还必须保持安全、健康以及隐私性,使老年人住得贴心舒适。
4 结语
老年时期是一个比较漫长的阶段,在这一个阶段内,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自己难以控制的变化,这会在一定程度造成人在心理上的难以承受。因此,对于老人的赡养工作是极其细致的,必须兼顾生理和心理各方面的需求。老人的住宅问题,在老年阶段是与他们的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所以,必须重视老人的居住问题,对他们的住房进行合理的设计建设,给老人提供一个幸福温馨的晚年居所。
参考文献
[1] 刘国佐.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设计——以山西省老年公寓二期项目设计为例[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15)
[2] 龚文晔,白飚.探讨适合老年人的居住区户外环境设计——以郑州21世纪社区为例[J]. 住宅科技, 2010(09)
[3] 陈东博.云南“卧云仙居”老年公寓景观设计[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4] 周金梅,宫敬利,辛丽红,王凯.老年公寓户外环境空间要素设计浅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9(20)
[5] 洪艳,濮东路.基于老年人心理行为需求的老年公寓设计探索——以普陀颐乐山庄一期为例[J]. 华中建筑,2007(09)
[6] 曾婷婷,李之吉,蔡琦,解武志.寒地老年居住建筑外环境设计探讨[J]. 低温建筑技术,2010(01)
[7] 张伟,唐文.老年居住建筑的门户空间景观研究[J].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6)
篇4
关键词: 老年人 健康家居环境设计 基本原则
当前中国已经开始迈入老年型社会,老年人作为弱势群体,需要他人的关怀、爱护。我们在室内设计中更应该体贴老人、关爱老人,在设计细节上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精神,在设计语言上多考虑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为他们创造一个舒适、便利、和谐的生活环境。同时,当代老年人所体现的是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我们应该根据他们的行为模式特点为他们设计满足他们精神、心理需求的一种特定养老模式下的老年住宅模式。让老年人安度晚年是天下所有儿女最大的心愿,也是设计人员在设计老年家居空间时所要达到的目标。设计人员应根据老年人家居设计的基本原则,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作出合理的引导,并结合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对老年人居住的空间进行系统的、科学的设计。
1.老年人健康家居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
人到老年,其社会角色和经济地位由主导变为辅助,生活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发生变化,闲暇时间大幅增加,主要以社区居住环境空间为主体,脱离了原来的社会工作环境空间,所以,老年人的健康家居环境的设计应与其自身的生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息息相关,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1健康性
老年人在室内的停留时间较普通人要长,因此,老年人的居住室内环境应有良好的朝向、自然采光和通风,确保空气新鲜,降低细菌的存活率,提高环境的健康性。
1.2安全性
由于生理机能退化,对自身安全的维护能力有所降低,因此,老年人需要较大程度的安全感。老年人的住宅必须考虑安全防范的要求,从平面布置、房屋结构到设施配套、技术设备等都要细致考虑,进行合理的设计,为老人创造安全的室内居住空间。
1.3方便性
在空间的安排上要以老年人的行为模式和人体功效为出发点,凡是老年人生活中需要的都应有所考虑,尽量让老年人在生活中感到方便。
1.4舒适性
舒适性是一个相对综合的概念,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随着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安静、空气和绿化这三个有关舒适的要素最为关心。就目前来说,只要上述各项都实现了,就基本满足了舒适性的要求。
2.老年人健康家居环境设计
2.1对生理健康有益的家居环境设计
对生理健康有益的家居环境就是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合理有序地进行室内空间的划分,为老年人提供健康和低污染的生活环境。
2.1.1合理的空间布置。
良好的自然通风和采光是室内空气质量的基本保障。研究表明,室内空气质量是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的居住空间要尽量朝阳以满足自然采光的需求,前后门窗的设计要满足自然通风的需要。例如,大玻璃落地景观窗,能创造极佳的室内空间效果和开阔的视野,但不足的是窗扇不易开启,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室内通风效果。因此,应尽可能在设计中做到可活动窗与固定窗相结合,门窗拉手位置应该适当降低,高度应取75―95cm之间为宜,方便老年人活动。卫生间应设置机械通风装置,保证在任何环境情况下都能通风良好,确保将污浊之气能迅速排出,这样才能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2.1.2装饰材料的环保安全。
健康环保的老年人家居环境第一大因素是环保材料的使用。装修所用的材料如:密度板、胶合板、刨花板、复合地板、大芯板及各种乳胶漆和新的家具等绝大部分都含有有害的化学成分,这些物质可逐渐释放出甲醛、苯、氨、氡等有毒气体。人长期生活在装修污染的室内环境里,会恶心憋闷、头晕目眩、咳嗽哮喘、皮肤过敏、神经衰弱、长期不孕、免疫力下降,甚至会引发癌症。
在设计老年人家居时,要尽量采用优质聚酯漆和环保型硝基漆,减少在空气流通较差的房间使用醇酸油漆的数量。油漆、胶合板、刨花板、泡沫填料、内墙涂料、塑料贴面等材料均含有甲醛、苯、甲苯、氯仿等有机挥发物,对老人身体有害,设计中应少用此类材料,减少装饰材料带来的污染,保证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2.1.3有效控制室内辐射。
室内产生辐射的主要原因是大量使用含有放射性辐射元素的装饰材料和不当使用家电产生的电磁辐射。
2.1.3.1在装饰材料的选用。如果使用了具有较高辐射性的装修材料,人会出现头晕、白血球降低等症状,人体长期受到高浓度的辐射,可导致癌症、白血病等疾病。因此,老年人居室装修时应避免大量使用瓷砖、马赛克、大理石、花岗岩等含有放射性辐射元素的装饰材料。
2.1.3.2室内电器产生的电磁辐射。人体如果长期暴露在家电所产生的辐射中,就可能会产生恶心、头疼、肌肉疼痛等症状,这种症状被称为“电磁辐射超敏综合症”。以前人们曾认为这些症状是由心理作用造成的,但是英国卫生防护局在仔细研究了关于“电磁辐射超敏综合征”的科学文献后,认为这的确是一种病症。
根据科学检测,冰箱、微波炉、电脑等电器产生的电磁辐射是非常大的。冰箱在运作、发出嗡嗡声时,冰箱后侧或下方的散热管线释放的磁场要高出前方几十甚至几百倍(冰箱前方为1―9mG,后方正中央可高达300mG)。与其他家电不同的微波炉,即使仅是接通电源没有使用它,有的机型前方按键板的磁场仍可高达30―60mG,使用时的磁场则超过200mG。至于电脑主机,一般人容易忽视而常常放置在腿边的位置,以方便插入磁盘。实际上主机前方磁场可超过4mG,越靠后面磁场越高。
设计人员在设计老年人家居时要尽量避免电磁辐射对老年人带来的危害。在冰箱的摆放上尽量不要将冰箱后侧正对老年人经常活动、休息的地方,以免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在设计厨房厨柜时要充分考虑到微波炉的摆放位置,减少微波炉所发出的磁场对老人身体的伤害。在安装电脑时,主机离老年人越远越好,离得越远磁场越小,对老年人的伤害越小。
老年人家居环境中测量电磁场的重点区域是卧室。如果卧室内磁场过大,对老人的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所以电视、电脑、电冰箱等电器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原则上是少摆放电器,尤其是不要将电视正对床脚,不使用时要拔掉电源。另外床铺附近尽量不要放置音响、电暖器、电风扇、空气清新机、空调等,否则会影响老人的睡眠质量。
2.2对心理健康有益的家居环境
对心理健康有益的家居环境是根据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兴趣爱好来设计家居环境,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
2.2.1色彩要“沉稳”。
老年人喜欢回忆过去的事情,所以在居室色彩的选择上应偏重于古朴。色彩平和、沉着的室内装饰色与老年人的经验、阅历有关。如果墙面用乳白、乳黄等素雅的颜色,可配上富有生气、不显沉闷的家具。也可选用以木本的天然色为基础,配上涂上不同色剂的家具。还可选用深棕色、驼色、棕黄色、珍珠白色、米黄色等人工色调的家具。浅色家具显得轻巧明快,深色家具显得平稳庄重,可由老年人根据自己喜好选择。墙面与家具一深一浅,相得益彰,只要对比不太强烈,就能有好的视觉效果。
2.2.2老年人的兴趣爱好要有所体现。
老年人大多有各自的爱好,如喜欢书画、乐器、花鸟鱼虫等,在进行空间设计时,可以把收藏品与生活起居空间组合穿插。具体体现在某房间既有功能需要,如起居室、客房、书房等,又是收藏品的主要展示、保存空间。室内墙面除去柜橱家具遮挡外,还会有相当面积的空白暴露,因此墙面要适当进行布置美化,挂画、挂盘、壁毯、工艺品灯都能给老人增添情趣,有纪念意义的东西更可以唤起老人的美好回忆。
2.2.3合理的室内植物配置。
老年人经过几十年的工作和生活,退休后都喜欢安怡、幽静的环境,渴望田园式的生活,所以有生命力的绿色植物、山石盆景等都是最好的装饰。因为这些自然的景观可以缓解老年人的紧张和压力,使他们充满活力和朝气,同时又能调节室内空气,减少污染。阳台往往是最好的休闲空间,如墙面可以铺上文化石,地面的一角铺设白色的米石,摆一些盆栽植物花卉,再摆上几把简单的滕编椅子和茶几,老年人在这里享受绿色,享受阳光,放松心情,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2.2.4安静、私密的需要。
老人一般都喜欢宁静、怕吵,尤其是儿童的吵闹,因此,室内的环境应保持高度宁静。应做好老年人住宅的隔声降噪处理,可以在墙面上铺设富有弹性的材料,以便吸收能量,也可在地面上铺地毯、做橡胶或塑料地面等。
“家”是老年人个人生活的领地,从某种意义上已成为私密的同义词,如果在家里私密性都得不到保证,势必会引起老年人的心理压抑,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或引起与他人的矛盾。因此,老年人室内居住环境设计要保证和满足他们对私密性的要求。
2.2.5照明的要求。
光线的强弱不仅影响老年人的视觉效能,而且影响他们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感受。老年人视力较差,室内照明照度应比普通住宅高,灯具的布置可按功能区域的划分,来满足不同的照明要求。
客厅是居室活动的中心,有多种功能,所以要选择多种照明方式,如落地灯、顶棚灯等。陈列柜小型投光灯能烘托展示陈列品,增加室内温情,减少老年人的孤独和寂寞感。
卧室不要用强烈的照明,台灯、床头灯要柔和,以免影响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卫生间的光照尽量采用自然光照,这样就能够使老年人感受到自然的温暖,体会到人与自然的沟通与交流,使心情得到放松。
在室内居住环境中,除考虑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因素之外,还可以通过居住环境的刺激性,来达到延缓其生理和心理衰老的目的。在老年人居室中,可以通过不断更新色彩、陈设和综合环境效果,使老人感到生活有生气。老年人的生活趋向沉静,但在居住空间上不宜“迁就”,而应创造出富有活力的环境,调动和诱发其生机,促使其在生活、心理上充满信心。环境的更新会促使老年人心理“返老还童”,从而增强抗老化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敏,李永辉.住宅设计中部分老年人因素的体现[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5.
[4]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现行建筑设计规范条文说明大全[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
[5]亓育岱.老年人建筑设计图说――现行建筑设计规范图说大全[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
[6]张绮曼,郑曙.室内设计资料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版社,1991.6.
篇5
关键词:老年公寓;公寓环境;环境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养老观念也越来越现代化,老年公寓已经成为了很多老年人养老生活的首要选择,在很多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大城市,高级的老年公寓也慢慢的进入大家的视野,带动了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相对于之前老旧的老年公寓只注重老人的衣食住行,现代化高级的老年公寓更注重老年人心里需求和生活需求多方面,以老年人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建立有助于老年人居住的生活环境,增强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心理培养,下面从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对老年公寓的环境设计提出建议,希望可以有助于老年公寓的更好发展。
1老年人的心理及行为特征
1.1老年人的生理老化特征
生理的老化表现在身体已经出现明显的老年人体态的特征,身材尺寸开始变小,出现弯腰费力和弓背现象,运动能力减弱,耳背眼花,睡眠质量不好,不能进行强度比较大的活动,对环境适应能力下降。
1.2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随着年龄的增大,身边的人也越来越少交往,儿女不在身边往往会感觉到孤独,对社会的需求高,渴望交到更多的朋友,喜欢参加社会活动。喜欢怀念过去,不喜欢吵闹,渴望身边人的关怀和理解,有时候会变得情绪波动比较大。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和身体的状况很容易让老年人产生孤独和失落感,之前忙碌的生活一下子变得无所事事,会变得很空虚,需要能够充实的事情来填满内心的不足,结交更多的朋友,这也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2老年公寓设计措施
2.1老年公寓室内居住环境的设计
老年公寓的室内居住环境是老年公寓最主要的功能性建设,需要从老年人心里特点出发,建立方便、实用的居住空间。房内空间不宜过小,影响日常活动,也不易过大,造成心理缺乏安全感。设计者需要根据老年人自身的特点,为老年公寓的设计更人性化,既要方便老年人的使用,还要做到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健康和独立性。(1)厨房的设计,厨房往往是一个单独的小空间,操作时人体保持站立,由于老年人体能下降时常会感觉疲累,在设计时需要根据老年人的特征将厨房设计到合适大小,还小增加防护措施。(2)卫生间的设计,卫生间是老年人每天都需要用到的地方,首先地面应该是防滑地面,防止地面有水造成老人跌倒的现象,设置坐便器,保证老年人的安全,坐便器周围安装扶手和呼救装置或者电话,这样在老年人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联系到服务人员。(3)室内居住空间的设计,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户外活动的能力减小,每天活动主要在室内进行,卧室设计应该有一定的私密性,有助于老人的睡眠,而且通风要好,阳光照射充足。周围铺设绿化带也是公寓设计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缓解视觉疲劳和紧张的情绪。
2.2老年公寓的户外环境空间设计
(1)健身锻炼空间,这是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老年人的身体虽然已经老化了,但是还应该有适当的活动来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素质,空间设计按照活动类型可以分为专用运动场和一般健身器材的建设,按照规模的大小、空间的不同满足实际生活中的需求,设计专门的运动区和休息区,运动区需要保证空气的流通性和日照条件,休息区应该设置在运动区周围,放置休息座椅还可以添加储物柜。公寓区的健身锻炼空间,不易距离过远,可以在周围种植绿化或者树木进行场所分区,布置健身器材应集中活动场所,老年人可以在场地里跳一跳广场舞,练一练太极拳,下下象棋组织小群体活动。(2)社会交往空间,社交空间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在绿化点树下、活动室、餐厅、老年公寓建筑物出入口及有座椅的室外空间进行,这些都是老年人比较喜欢活动的地方,也可以让外界更清楚的看到老年人在公寓内的生活情况,住入老年公寓以后老年人还需要和之前社会人际关系存在必然联系,老友探望、家属成员交流都是经常遇到的,根据自身需要可以设计单独的社交空间,提供安静和私密性的要求,为了减少资金投入和资源利用可以将活动室或者餐厅灯封闭式空间,修整为多层次的应用。(3)休闲活动空间,老年公寓的休闲活动空间在设计时根据老年人的日常活动可以设计以下几点:①垂钓区,垂钓可以使人心情愉悦、陶冶情操,老年人不适合体力比较大的活动,老年公寓可以你根据自身条件创造湖面、池塘等,结合公寓内的自然环境和园艺区布置,同时还要确保互动的安全性;②园艺种植,有一些老年人比较爱好花草,设置小园区的种植地可以满足老年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种植地需要设置在有足够采光和水源的区域;③赏鸟区,鸟也是老年人非常喜好的一种小动物,平时养个猫猫狗狗的对于老年公寓的环境也不太好,而小鸟正好弥补这一缺憾,可以避免老年人的孤独感,老年公寓内有条件可以设置小型的赏鸟空间,周围设置座椅方便休息。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哪种活动项目和空间都应该设置专人管理,照顾老人日常,时刻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4)服务管理空间,服务管理空间主要立志于满足老年公寓公共建设、服务人员休息或提供咨询解答,服务管理空间的建设是对于老年公寓主题主体建筑的附属空间,日常应用可以设置晾晒衣服场地、车辆停留的空间、日常杂物的堆放、公寓独立出入口等。
3结束语
老年公寓的改变对于老年人的居住水平和心里影响都很重要,对于老年公寓的建设在我国还在初期阶段,很多方面都不成熟,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作为老年人养老居住的地方,活动这主要是岁数比较大的老年人,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自身特点,为老年人建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还要做到全方面设计,满足全方面的生活需要,希望可以完善不同阶段老年人的使用。
参考文献:
[1]缪敢作.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探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3):222+252.
[2]喻欣.交互设计理念在老年公寓环境设计中的运用[D].湖北工业大学,2011.
篇6
关键词:持续照护;老年人社区;环境设计
1 老年人社区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
1.1 健康性的原则
老年人社区的持续照护旨在为老人提供一个符合不同阶段的老年人特点的、有益身心健康的场所。在社区环境的设计中,除了要符合常态居住区设计特点外,更要注重老年人的特殊性,配备符合老年人特点的绿化园艺、健身器材和场地等,符合老年人的要求。
1.2 安全性原则
由于生理和心理的退化,老年人在理解能力、识别能力、行动能力等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要采用无障碍设计的方法。为了帮助视力和记忆力较差的老人在社区里进行方位识别,建筑设计的颜色差别要大,体现差异性,譬如雕塑采用浅颜色、入口采用红颜色等,而且每一种设施尽量集中于一个地方,避免由于缺乏方位感而在社区里迷失方向。
1.3 舒适性原则
社区只有让老人的身心全部放松,才能起到修心养性的效果,除了要有舒适的优美环境之外,还要根据不同年龄阶层的老人,设置不同的活动领域,譬如高龄老人的活动领域在院落,而低龄老人的活动领域在广场、绿地、健身场所,并且根据老人的生活习惯,将当地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等也融入到建筑设计当中。
1.4 持续性原则
老年人社区本身综合了绿色、生态、节能、环保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让老年人在社区生活中感受到回归和亲近自然,这一点体现为山、水、绿化等自然风光的融入,在满足老人居住环境基本需求的同时,满足他们情趣和情感的寄托,正符合我国传统养生之道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也是持续照护老年人社区的特色。
2 老人社区环境的设计方法和对策
2.1 适应“持续照护”的无障碍设计
首先是方便不同健康状况老年人的出行设计。如每个通道与居住场所、公共场所和绿地景观等建立安全便捷的连接途径,地面选择摩擦力比较大而且防滑的材料;地面之间避免落差的出现,如果遇到类似于长廊台阶的,可在台阶一侧用坡道进行过渡,并在坡道两侧增设扶手,方便轮椅通过。其次是针对记忆力衰退的老年人的识别性设计。按照功能的区别,社区内的建筑要赋予独立的外观形象,除了绿化设施之外,住宅、健身场所、广场、长廊等要用不同的颜色烘托,突出其外观形象,方便识别能力较差的老人确定方位,也可以利用道路、绿地和水体空间等形态,进行邻里单元的视觉区分,形成立体型的空间设别指标。再次是针对老年人的细部环境的无障碍设施。如住处的内部,均设置坡道和电梯。墙转角采用圆角处理,地面采用防滑处理。在休闲场所设置足够的椅、凳,供以老年人休息,露天的椅、凳尽量使用木材,并利用人体工程学进行设计等。
总之,细部环境的无障碍设计务必结合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做到周全细致,实现老年人社区环境与老人持续变化的生活需求的零距离。
2.2 适应“持续照护”的系统景观设计
首先是符合持续照护的不同主题的社区活动区域,提供形式多样的娱乐和社交场所,并使场所更容易被识别,譬如小花园和院,在这些地方,可以用遮荫树、修剪灌木等限定公共区域的范围。其次采用多种形式的亲水空间,流入社区之内的水体,采用规则的池岸铺装和植物种植方案,如果水体没有和居住、公共建筑等直接相邻,就可以形成自然特性较强的水体形式。再次是景观走廊可以通过收放、引导、屏蔽空间,以及特色花卉树木在水体空间中穿插等方式,形成富有变化的景观走廊。最后是绿化生态系统体现的不仅是景观元素,而且要体现系统的可持续性,包括雨水管理系统、废水处理系统等,利用植物改善社区的气候条件,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环境生活品质。
总之,系统的景观设计是利用社区内部空间的资源,进行资源的重新整理、添设等,使得各种景观元素结合为一体,共同起到优化环境的作用。
2.3 适应“持续照护”的场所设计
首先是健身锻炼场所的设计,老人普遍喜爱散步、晒太阳、练拳和跳舞,这些场所的设计要综合考虑细节部分,譬如步行的园道要控制好坡度,尽量平缓,路型呈曲线状,提高锻炼的乐趣,在路边适当设置椅、凳供以休息;活动的广场应适当减少台阶和高差的设计,提高健身时的安全性,铺装的材料要粗糙有规则,并放置简单的健身器材、椅、凳等基础配套设施。其次是交流场所的设计,设计中融入可以提供给老年人闲坐交流、下棋、打牌等设施,譬如小亭、桌凳等,这些设施尽量设置于林间较为安静的地方。再次是老年人对灯光的要求相对比较高,设计时考虑老年人对照明的基本需求,而圆灯、门灯等采用小巧精致模式,增加居家气氛,在一些台阶、斜坡等高差地势的位置,灯具要有高亮度的要求。最后是增设报刊亭、电话亭、垃圾箱、邮筒、饮水机、厕所等便民设备,这些设备不但不会占用太大的社区面积,而且可以形成景观的识别点。提供不同阶段老年人健身、活动、交往的场所是老年人社区的特色,也是老年人社区实现持续照护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篇7
关键词:老年社区; 居住环境; 配套设施
我国自上世纪末已经进入老年型国家。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以达到1.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根据我国人口普查资料对21世纪人口老龄化过程的预测,我国已提前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第二阶段,即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阶段。2010~2040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时期。老年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是我国即将面临的严重问题,因此解决老年人居住问题迫在眉睫。
1老年居住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居住模式除少部分选择传统的养老院等福利设施外,大部分老人的居住模式可归为以下几种:(1)合居模式,即传统的家庭养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几代合居的养老模式已经逐渐在减少。(2)独居模式。健康状况良好的老人由于种种原因常独自居住。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老人独居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3)毗邻模式,即老人和子女毗邻而居,既保持了各自的独立生活,又能方便照顾老人。
在这几种养老的居住模式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以下问题:家庭住房面积不足,导致老年人居住条件无法改善,不利于老有所养;缺乏有组织的精神慰藉活动和提供这些活动的室内外公共活动空间和场所;环境设计和建筑的细部节点中缺乏对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的考虑等。有资料表明有54%的老年人对小区没有专门的老年人活动区表示了不满;有45%的老年人对小区或街道上没有设立医疗机构表示不满①。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日益严重,现有的社区居住环境已越来越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从上世纪末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里除了政府兴办的福利院外,陆续出现了商业化的专门的养老设施,如托老院、老年公寓等。这些设施提供老人的住宿、医疗、卫生、娱乐等众多生活的方便。他们从建筑模式上可分为:成套老年公寓住宅;合居老年公寓住宅;护理和医疗型老年住宅或机构。
各种养老设施作为新兴事物,存在着一下一些问题:
a.布局不尽合理。老年公寓和养老机构的建设还没有列入城市的总体规划。目前存在着一些老年公寓虽然环境和物质条件都很好,但地点远离社会、远离亲友,交通不便。各级政府所办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敬老院、老年公寓等)有些虽然设在社区附近,但相对来讲占地小、活动场地有限,环境较差。这也是许多老年人不愿入住的缘故。
b.价格对老年人收入水平来说相对较高。这也是许多老人不选择这些养老设施的一个重要原因。
c.空间单调、缺乏人性化设计。犹如筒子楼的设计,缺乏交往空间,老人的生活空间很小,生活面也很窄,导致了许多老人不愿入住。
笔者在对朝阳区的不同档次的老年服务设施进行了考察,从大的环境看,他们老年公寓所处的位置都处在或邻近社区中心,但相对封闭、独立,自成一体。高墙大院、铁门紧闭,给人以与世隔离的孤僻感,整体气氛压抑。
2国外老人居住环境的发展
国外的老龄化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老年住宅的发展也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发展比较成熟。逐渐从对老年人单纯的生理扶助转向生理、心理的并重。现在国外老人居住环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养老设施在居住模式上多样化发展,根据老人的独自生活能力和健康状况以及经济能力有多种居住模式选择: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疗养院等。同时在规模上趋向小型化、社区化,以利于住户间的相互认识和护理者的照顾。
第二,以促进老年人与外部社会的交流为目的进行合理规划,灵活布置各种设施。
如日本发展了混住型老年公寓。根据混住的状态不同又可分为横向布置、纵向布置和混合布置三种③。这种住宅型式又可分为 横向布置型、竖向布置型和混合布置型。横向布置型是指在公寓中至少布置一层老年人住宅,通常布置在一般住宅的下面。这种布置方法使老年人住户与其它住户混住在同一栋住宅之内。竖向布置型是指在楼内某一端沿竖向至少布置一列老年住宅,使各层都有至少一户老年人住户,一般考虑布置于临近电梯的位置。这种布置方法将老年人住户分散在各层中,稍好于横向布置型,但有的老年住户所居楼层偏高。混合布置型:在公寓适当位置布置老年人住宅,使之被全包围或半包围在一般住户之间,并临近电梯。这种类型较好地解决了老年住户与一般住户之间的混住化的位置关系的问题,避免产生“孤立化”。
另外,本着老年服务设施支持老人在社会中的自立为目的,在规划设计中将其置于老年社区与外部结合处,将其向周围社区开放,使周边社区的人有机会利用他们,从而促进老年人与外部社会的交流。或使老人设施于其它公共设施相连或接近,或者将社区的公共设施与老人居住设施穿插布置③ (如图2)。
第三,重视老年室内居住环境的功能和细部设计。除建筑功能和指标满足老年人需要外,在细部处理上更是依照老年人的特点进行特殊设计,如墙地面、门窗等材料及处理;家具和厨卫设施的尺度及安全设施借助轮椅等设施的便捷性;室内灯光、色彩等的运用都考虑了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需要。
第四,提倡个性化服务和个性空间。社区机构既可对年龄和身体状况不同的老年人提供不同的服务,老人亦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调整接受服务的项目。尊重老年人的个性,营造家的亲切感觉。在空间设计上为自立的生活行为提供必要的空间。
第五,尊重家庭观念的习俗,设计适宜国情的老人住所。像日本的两代居、新加坡的多代同堂组屋计划,都是以家庭养老为基础,改善居住环境的范例。
3着眼于中国国情,促进我国老年居住环境的发展
我国有着优良的尊老敬老的传统,传统的亲情观念导致的居家养老仍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然而,老年人口的基数大,政府的投资有限,旧的管理体制等导致了老年设施的发展相对落后,因此,促进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发展应立足我国国情,充分考虑到我国老年人不同的需求,体现养老社会化、居住亲情化,真正使老年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创造优良的综合养老环境。
首先应树立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养老的责任意识,使老年居住模式呈多样化发展。从中国老年家庭的实际出发,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可以有两种途径:第一,针对老年人不愿离开熟悉环境的特点,改善现有居住条件和环境;第二,依据不同需要,在新开发的居住区内建设老年住宅。就设计角度而言,应切实从我国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出发,使不同收入,不同阶层的老人家庭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采用“租”或“买”等方式来选择理想的养老居住环境。
a.针对老年人不愿离开熟悉环境的特点,发展通用住宅。也就是注重住宅潜在的可变性设计,在设计和建造时就把老年人的需要考虑进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在使用中实现,从而满足家庭和人生年龄变化对居住环境可变性的要求。据日本估计全部考虑这些要求所增的投资不会超过房屋造价的10%④。针对我国人均收人较低(老年人尤其如此),政府补贴不足,建设用地紧张,人口基数巨大,以及传统的与子女同住的家庭养老模式等现实问题,我们应把这种通用住宅作为现在住宅设计重点,如室内空间考虑轮椅通行的需求,楼梯间考虑安装升降椅的可能性等。
b.发展和探索新的合居型住宅。我国传统的亲情和家庭伦理观念,使多数人选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父母毗邻而居。
这种毗邻而居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子女和老人在就近的小区内居住,如新加坡的乐龄公寓就是在成熟社区中兴建的老人公寓以供社区老人使用。政府应当鼓励在小区规划设计中,设置一定数量的老人住宅。可单独设置几栋,使其位于小区自然环境相对好的位置,可毗邻幼儿园设置使老年人不致被孤立。这样,老年人能和小辈住在一个小区,既互相照应方便,又相互不干扰。另外也可设置混住的住宅,即在一栋一般的住宅中,拿出几个单元来作老龄住宅,同时在住宅楼内设有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并可向附近的老龄住宅提供服务。这种居住形式,可增加老年人住户与其他一般住户之间的交往。
另外就是考虑到两代人不同的生活习惯,在户型设计和配比上采用适宜的配比,设计老少居的户型模式,即一套相对大面积的普通住宅和一套面积相对小的住宅,可捆绑作为一套住宅,也可分为两套住宅。这是一种具有传统大家庭模式的现代家族型住宅。这样老年人和子女能真正毗邻而居,生活上互不影响,又可方便的相互照应。一家人隔而不离,共享天伦。
篇8
关键词 外环境 参与 无障碍 人文关怀
一、对中国目前养老环境的认识
老年问题在中国有自身的特点。中国和日本代表了东亚老年居住形态,与欧美国家不同的是,东亚国家亲属和家庭观念很强。具有子女照顾老人的传统。同时由于人口基数大老年人数量也相对更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养老机构,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居。
有资料显示,北京、上海、沈阳、苏州等地区,通常是单调的内廊式空间,简单统一的室内外布局,构成了缺乏人性化的养老居所。从整体设计上,也是“重室内而轻室外”,大部分养老院的空间布局上,室外环境简陋,很多老年人娱乐项目单一,部分娱乐项目只是流于形式。
二、养老院外环境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园林设计中的人文关怀是福利社会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
我国已进入老龄型社会,目前老龄人口以年均3% 的速度递增,预计再过1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的1/5。这表明,老龄化将是我国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问题之一。所以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如何在园林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中,体现对老年人的关爱,尽可能满足他们生活的基本要求,是十分紧迫的研究课题。
(二)老年人自身的特点,对室外环境有特殊的要求
老年人在生活上有体力弱、感官衰退、反应迟缓等现象,在心理上有重人情、重世情、重乡情的要求,老年人在起居上有迫切走出居所,到自然的园林环境呼吸新鲜空气、沐浴阳光、锻炼身体、与人交流、愉悦身心并积极参加各种社区活动的强烈愿望的特点。
(三)园林设计中的人文标准来自老年人的心理和生活的需要,应视不同的社会条件和对象给予合理的照顾
从目前来看,关键的问题是规划设计人员的人文意识以及实施过程中细部构造处理的问题。因此,只要我们在园林规划设计初期能认真考虑这一问题,应该无需花费很多精力和财力,就完全能够消除游赏和人际交往过程中给老年人带来的不便。
三、外环境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怀、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的解放与自由的追求。
考虑老年人的户外环境设计特色。在老年社区,首先要考虑弥补老年人减退和丧失的机能,住宅区的道路系统应以保护老龄人的行动为基础;社区内应采用人车分流的道路交通结构,增加社区的安全感;合理安排适合老年人的公共服务项目,有足够面积的室外活动场所,保证老人户外活动的需要;适当布置绿化、喷泉、亭子、长廊等建筑小品;在庭院或绿地的局部设立自然的屏障或遮挡视线的树木,配以桌椅、灯具等,为老年人提供一个有私密、隐蔽、安全的场所用来休息、交谈。在具体设计中,要考虑室外环境的开阔平坦。无障碍物的绿地则为老人行进、散步、晨练提供了场所。其次是小区应有良好的通风、日照条件,防止噪声和空气污染,给老年人一个卫生、健康的生活环境。
四、园林空间的设计原则
(一)无障碍性:指园林环境中应无障碍物和危险物。老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变化,自身的需求与现实的环境时常产生距离,他们的行为与环境的联系就随之发生了困难。因此,园林规划设计者必须设身处地地为老弱病残者着想。
(二)易识别性:指园林环境的标识和提示设置。设计中要充分运用视觉、听觉和触觉手段,给予对方以重复的提示和告知。并通过空间层次和个性的创造,以合理的空间序列塑造鲜明的标识以及悦耳的音响提示等,提高园林空间的导向性和识别性。
(三)易到达性:老年人行动不便,有重返社会和渴望享受绿色园林环境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这就要求园林场所及其设施具有可接近性。为此,设计者要积极提供参加各处活动的可能性,从规划上确保他们自入口到各园林空间之间至少有一条方便、舒适的无障碍通道,并配备必要设施,保证他们有通过付出生理上的努力而使行为得以实施的心理满足感。
(四)可交往性:老年人愿意接近园林自然环境,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这里可以消除一些孤独感和抑郁感,宣泄心中的失落、急躁和烦闷。所以,在具体的规划设计上,应多创造些便于交往的空间,以便老年人相聚、聊天和健身等活动,尽可能满足他们对空间环境的特殊要求和偏好。
五、园林中的细部构造设计
(一)出入口:宽度至少在120 厘米以上,有高差时,坡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坡道两边宜加棱,并采用防滑材料。出入口周围要有较为合适的水平空间,以便轮椅使用者停留。另外,入口处如有牌匾,其字迹应使弱视者可以看清,文字与底色对比应强烈。
(二)园路:路面要防滑,且尽可能做到平坦无高差、无凹凸,如必须设置高差时,应在2 厘米以下。路宽应保证轮椅使用者与步行者可错身通过。另外,应十分重视盲文地砖的运用和引导标志的设置,特别是对于身体残疾者不能通过的路,一定要有预先告知标志;不安全的地方,除设置危险标志外,还须加设护栏,护栏扶手上最好有盲文点字说明。
(三)坡道和台阶:坡道是帮助老年人克服地面高差、保证垂直移动的手段,对于轮椅要防滑而坡缓,坡长超过10米时,应每隔10米设置一个轮椅休息平台。台阶踏面宽应在30~35 厘米,级高应在10 ~16 厘米,幅宽至少在1 米左右,踏面材料要防滑。坡道和台阶的起点、终点及转弯处都应当设置水平休息平台,并且视具体情况设置扶手和夜间照明。厕所、座椅、小桌、垃圾箱等园林小品的设置要尽可能让轮椅使用者容易接近并便于使用,并且其位置不应妨碍视觉障碍者的通行。
六、园林中的绿化设计
园林的绿化设计首先要以绿为主,即除了园林建筑、小品、道路外,其余均应以绿色植物覆盖。要充分利用垂直绿化,来扩大绿色空间、改善生态环境、丰富园林景观。让老年人在视觉、嗅觉、触觉和生理上都充分感受到园林植物景观的千姿百态和丰富的生态景象与季节相变化,激发他们的生活热情。
篇9
关键词 老年公寓;适居;设计;
中图分类号:G35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家庭规模越来越小,老年人口负担越来越重,人口老龄化问题开始突显出来。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面对与日俱增的高龄群体,老年公寓的出现为大量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了保障。目前我国老年公寓的需求与日俱增,很多地区供不应求,面对大量老人的新型住宅,我们有责任为老年群体设计高品质、适居性的居住环境。为了能提供给老年人符合他们身心需求的老年公寓居住环境,更为了弥补和改善老年人因生理衰退和自身变化而产生的失落情感,应充分考虑他们的心理行为特点,探索更加适合老年人生活的老年公寓居住环境。
一、我国老年公寓现状
1. 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农村城市化,人民群众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现有的养老设施总量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老年公寓作为专供老人居住的专有住宅,是一种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模式,满足了老年人对居住的特殊需求,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有效对策之一。如何为老年人提供设施完善、环境宜人的老年公寓,成为建筑师关注的热点课题。
2.现存老年公寓不足
2.1 布局不合理
目前老年公寓和养老机构的建设还没有列入各个城市的总体规划,缺乏从中国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出发而制定的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市面上现有的老年公寓大多并未考虑老年人的生理行为特征,从选址规划,户型设计到相关服务设施的建设与实际意义的老年公寓相去甚远。
2.2 建筑老化,设施不全
大部分单位和个人资助的养老机构,如福利院、敬老院的环境、条件和服务则较差。即使是专为老年朋友开发建设的老年公寓单在物业管理方面也存在不足。
2.3 类型单一
目前我国的老年公寓类型单一,多为单人间和一室一厅的小套间,缺乏家庭气氛,难以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总的来说,我国有关老年公寓规划、设计和建设方面的资料很少,说明这一领域的工作尚处于初步研究和待开发阶段。
二、适居性老年公寓设计的主导思想
适居的设计理念是以安全性为根本,需要建筑和环境为老年人提供足够的安全性和保护性措施; 以便利性为前提,最大程度地实现建筑环境的无障碍,并且为老人提供各种便捷的服务设施; 以舒适性为原则,提供适宜的尺度感,以及充足的日照、良好的通风、新鲜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满足感为目标,为老年住户提供家的感觉,使老年人生活丰富充实,心理上愉悦满足。
三、适居性老年公寓设计思路
1.老年公寓公共空间设置
1)建筑层数
老年人居住建筑层数宜为3层及3层以下;4层及4层以上应设电梯。
2)出入口
老年人公共建筑的出入口造型设计,要着眼于老年记忆衰退的特征,突出标志性特色。缓坡台阶踏步踢面高不宜大于120mm,踏面宽不宜小于380mm,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 12。台阶与坡道两侧应设栏杆扶手。
3)楼梯、坡道和电梯
老年人居住建筑和老年人公共建筑,应设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缓坡楼梯。不设电梯的3层及3层以下老年人建筑兼设坡道。设电梯的老年人建筑,电梯厅及轿厢尺度必须保证轮椅和急救担架进出方便。
4)过厅和走道
老年人居住建筑过厅应具备轮椅、担架回旋条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户室内门厅部位应具备设置更衣、换鞋用的橱柜和椅凳的空间。2) 户室内面对走道的门与门、门与邻墙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应保证轮椅回旋和门扇开启空间。3)户室内通过式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00mm。老年人出入经过的过厅、走道、房间不得设门槛,地面不宜有高差。
5)居室
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起居室、卧室,老年人公共建筑中的疗养室、病房,应有良好朝向、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室外宜有开阔的视野和优美的环境,老人院、老人疗养室、老人病房等合居型居室,每室不宜超过3人。
6)卫生间
老年住宅、老年公寓、老人院应设紧邻卧室的独用卫生间。独用卫生间应设坐便器、洗面盆和浴盆、淋浴器。卫生间宜选用白色卫生洁具,平底防滑式浅浴盆。冷、热水混合式龙头宜选用杠杆式或掀压式开关。
7 )生活智能化
配备紧急呼叫对讲系统,安防系统,网络系统、消防系 统等保障老人安全。
2.丰富多样的公共交流活动空间设计
老年公寓的公共交流活动空间是供老年人集会娱乐交往和进行多种闲暇活动的场所,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不受气候影响的活动空间。
1)娱乐休闲空间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老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精神需求更加多样。因此为老年人创建一个满意的娱乐休闲空间十分重要。设计中这些房间应相对集中,减少对生活区的干扰。
2)安静的学习与工作空间。
对于业余时间很充分的老年人,除了进行各种休闲活动外,还应根据不同的文化层次进行一些学习活动,例如老年大学阅览室书法室绘画室电脑室等。创办各种学习班级和兴趣小组,让有不同特长的老年人发挥其优势,将自己的技能专长进行传授,使他们仍感到自己的价值和作为,实现老有所为; 满足老年人学习及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使他们对社会有贡献有作为。在学习用房里,供老人使用的桌椅都应略微降低高度,以适应老人身高; 且空间开敞,保证良好的采光与通风; 装修风格亲切宜人,利于形成愉快的学习气氛学习用房里交通走廊内还可安排适当的空间陈放老人的作品,以激发老人的学习热情。
3.室内装饰装修
3.1装修材料的选择
老年人随着生理、心理的变化, 动作变得迟缓,反应不能随心, 事故易发率较高。为防止不测事故的发生, 墙地面饰面材料的选型和构造处理尤为重要。一般应选用能防止老年人打滑、磕碰、扭伤、擦伤的材料, 不可采用易滑、易燃、易碎、化纤及散发有害、有毒气味的装修材料。老人一般都喜欢宁静, 怕吵, 尤其是儿童的吵闹, 因此室内的环境应高度宁静。应做好老年人住宅的隔声降噪处理, 可在楼面上铺设富有弹性的材料, 以便吸收能量, 如铺地毯、做橡胶或塑料地面。
3.2室内墙角处理
老年人生理上的变化导致了视力下降、行动缓慢、反应迟钝等, 有的还要借助于拐杖或轮椅行动,所以老年人在室内活动时难免发生一些跌跌撞撞,容易造成身体或墙体的损伤。因此, 老年人建筑内部墙体的阳角部位, 宜做成圆角或切角, 且在1. 80m高度以下做与墙体粉刷齐平的护角。
3.3室内照明
室内照明布置及灯具造型的选择, 对于室内装饰效果和气氛渲染起到重要作用。老年人视力较差, 室内照明照度应比普通住宅高, 灯具的布置, 可按功能区域的划分, 来满足不同的照明要求。客厅是居室活动的中心, 有多种功能, 所以要选择多种照明方式, 如落地灯、顶棚灯等。陈列柜小型投光灯能烘托展示陈列品, 增加室内温情, 减少老人的孤独和寂寞感。而卧室不要用强烈的照明, 台灯、床头灯要柔和, 电源开关要设在老人开启方便的地方,各种开关、按纽均采用大型号,避免老年人因视力下降而使用不方便。
四、建筑规划设计
1.建筑艺术化
老年人均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和欣赏要求,建筑设计要有较高的艺术水平,给视觉以美感,使之由美感产生吸引力。
2.建筑规划特征
老年人建筑设计的规划应低密度、低容积率、高绿化率;全区无障碍设计,以多层为主,辅之以少量低层;有相的配套服务设施;整体建筑风格以的新中式为主,通过体块、片、构架等几何化的建筑元素的组织,在比例、韵律、构图、秩序等方面,运用多种建筑语言展现田园风貌,同时在立面细部处理上,要避免中式风格的过度细部,注重神似形简,创造性的展现新中式现代建筑形象。装饰在色彩、造型和用料方面要独特,丰富建筑立面的质感,与周边建筑物有鲜明的色彩对比,突出本项目的独特性。建议采用坡屋顶,充分展现现代,简洁的新中式风格。满足以上这些要求的同时,采用建材环保、装修美观大方、功能分区明确等基本建筑标准。
结束语
发展老年公寓,既迎合了老年人的心理,又能有效减轻家庭养老负担。既可以为老年人创造一个适合养老的居住环境,又可以节约住房资源。老年公寓设计必须满足适居性原则,当然老年公寓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还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刘美霞,娄乃琳,李俊峰老年住宅开发和经营模式[J]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陈晓明休闲养老建筑设计初探[J]重庆: 重庆大学,
篇10
关键词:老年社区;居住环境;配套设施
我国自上世纪末已经进入老年型国家。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以达到1.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以上。根据我国人口普查资料对21世纪人口老龄化过程的预测,我国已提前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的第二阶段,即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阶段。2010~2040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时期。老年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是我国即将面临的严重问题,因此解决老年人居住问题迫在眉睫。
1老年居住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老年人的居住模式除少部分选择传统的养老院等福利设施外,大部分老人的居住模式可归为以下几种:(1)合居模式,即传统的家庭养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几代合居的养老模式已经逐渐在减少。(2)独居模式。健康状况良好的老人由于种种原因常独自居住。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老人独居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3)毗邻模式,即老人和子女毗邻而居,既保持了各自的独立生活,又能方便照顾老人。
在这几种养老的居住模式中,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以下问题:家庭住房面积不足,导致老年人居住条件无法改善,不利于老有所养;缺乏有组织的精神慰藉活动和提供这些活动的室内外公共活动空间和场所;环境设计和建筑的细部节点中缺乏对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的考虑等。有资料表明有54%的老年人对小区没有专门的老年人活动区表示了不满;有45%的老年人对小区或街道上没有设立医疗机构表示不满①。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日益严重,现有的社区居住环境已越来越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从上世纪末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里除了政府兴办的福利院外,陆续出现了商业化的专门的养老设施,如托老院、老年公寓等。这些设施提供老人的住宿、医疗、卫生、娱乐等众多生活的方便。他们从建筑模式上可分为:成套老年公寓住宅;合居老年公寓住宅;护理和医疗型老年住宅或机构。
各种养老设施作为新兴事物,存在着一下一些问题:
a.布局不尽合理。老年公寓和养老机构的建设还没有列入城市的总体规划。目前存在着一些老年公寓虽然环境和物质条件都很好,但地点远离社会、远离亲友,交通不便。各级政府所办的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敬老院、老年公寓等)有些虽然设在社区附近,但相对来讲占地小、活动场地有限,环境较差。这也是许多老年人不愿入住的缘故。
b.价格对老年人收入水平来说相对较高。这也是许多老人不选择这些养老设施的一个重要原因。
c.空间单调、缺乏人性化设计。犹如筒子楼的设计,缺乏交往空间,老人的生活空间很小,生活面也很窄,导致了许多老人不愿入住。
笔者在对朝阳区的不同档次的老年服务设施进行了考察,从大的环境看,他们老年公寓所处的位置都处在或邻近社区中心,但相对封闭、独立,自成一体。高墙大院、铁门紧闭,给人以与世隔离的孤僻感,整体气氛压抑。
2国外老人居住环境的发展
国外的老龄化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老年住宅的发展也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发展比较成熟。逐渐从对老年人单纯的生理扶助转向生理、心理的并重。现在国外老人居住环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养老设施在居住模式上多样化发展,根据老人的独自生活能力和健康状况以及经济能力有多种居住模式选择: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养老院、护理院、老年疗养院等。同时在规模上趋向小型化、社区化,以利于住户间的相互认识和护理者的照顾。
第二,以促进老年人与外部社会的交流为目的进行合理规划,灵活布置各种设施。
如日本发展了混住型老年公寓。根据混住的状态不同又可分为横向布置、纵向布置和混合布置三种③。这种住宅型式又可分为横向布置型、竖向布置型和混合布置型。横向布置型是指在公寓中至少布置一层老年人住宅,通常布置在一般住宅的下面。这种布置方法使老年人住户与其它住户混住在同一栋住宅之内。竖向布置型是指在楼内某一端沿竖向至少布置一列老年住宅,使各层都有至少一户老年人住户,一般考虑布置于临近电梯的位置。这种布置方法将老年人住户分散在各层中,稍好于横向布置型,但有的老年住户所居楼层偏高。混合布置型:在公寓适当位置布置老年人住宅,使之被全包围或半包围在一般住户之间,并临近电梯。这种类型较好地解决了老年住户与一般住户之间的混住化的位置关系的问题,避免产生“孤立化”。
另外,本着老年服务设施支持老人在社会中的自立为目的,在规划设计中将其置于老年社区与外部结合处,将其向周围社区开放,使周边社区的人有机会利用他们,从而促进老年人与外部社会的交流。或使老人设施于其它公共设施相连或接近,或者将社区的公共设施与老人居住设施穿插布置③(如图2)。
第三,重视老年室内居住环境的功能和细部设计。除建筑功能和指标满足老年人需要外,在细部处理上更是依照老年人的特点进行特殊设计,如墙地面、门窗等材料及处理;家具和厨卫设施的尺度及安全设施借助轮椅等设施的便捷性;室内灯光、色彩等的运用都考虑了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需要。
第四,提倡个性化服务和个性空间。社区机构既可对年龄和身体状况不同的老年人提供不同的服务,老人亦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调整接受服务的项目。尊重老年人的个性,营造家的亲切感觉。在空间设计上为自立的生活行为提供必要的空间。
第五,尊重家庭观念的习俗,设计适宜国情的老人住所。像日本的两代居、新加坡的多代同堂组屋计划,都是以家庭养老为基础,改善居住环境的范例。
3着眼于中国国情,促进我国老年居住环境的发展
我国有着优良的尊老敬老的传统,传统的亲情观念导致的居家养老仍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然而,老年人口的基数大,政府的投资有限,旧的管理体制等导致了老年设施的发展相对落后,因此,促进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发展应立足我国国情,充分考虑到我国老年人不同的需求,体现养老社会化、居住亲情化,真正使老年人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创造优良的综合养老环境。
首先应树立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养老的责任意识,使老年居住模式呈多样化发展。从中国老年家庭的实际出发,改善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可以有两种途径:第一,针对老年人不愿离开熟悉环境的特点,改善现有居住条件和环境;第二,依据不同需要,在新开发的居住区内建设老年住宅。就设计角度而言,应切实从我国老年人生理和心理需求出发,使不同收入,不同阶层的老人家庭都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采用“租”或“买”等方式来选择理想的养老居住环境。
a.针对老年人不愿离开熟悉环境的特点,发展通用住宅。也就是注重住宅潜在的可变性设计,在设计和建造时就把老年人的需要考虑进去,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在使用中实现,从而满足家庭和人生年龄变化对居住环境可变性的要求。据日本估计全部考虑这些要求所增的投资不会超过房屋造价的10%④。针对我国人均收人较低(老年人尤其如此),政府补贴不足,建设用地紧张,人口基数巨大,以及传统的与子女同住的家庭养老模式等现实问题,我们应把这种通用住宅作为现在住宅设计重点,如室内空间考虑轮椅通行的需求,楼梯间考虑安装升降椅的可能性等。
b.发展和探索新的合居型住宅。我国传统的亲情和家庭伦理观念,使多数人选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父母毗邻而居。
这种毗邻而居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子女和老人在就近的小区内居住,如新加坡的乐龄公寓就是在成熟社区中兴建的老人公寓以供社区老人使用。政府应当鼓励在小区规划设计中,设置一定数量的老人住宅。可单独设置几栋,使其位于小区自然环境相对好的位置,可毗邻幼儿园设置使老年人不致被孤立。这样,老年人能和小辈住在一个小区,既互相照应方便,又相互不干扰。另外也可设置混住的住宅,即在一栋一般的住宅中,拿出几个单元来作老龄住宅,同时在住宅楼内设有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设施,并可向附近的老龄住宅提供服务。这种居住形式,可增加老年人住户与其他一般住户之间的交往。
另外就是考虑到两代人不同的生活习惯,在户型设计和配比上采用适宜的配比,设计老少居的户型模式,即一套相对大面积的普通住宅和一套面积相对小的住宅,可捆绑作为一套住宅,也可分为两套住宅。这是一种具有传统大家庭模式的现代家族型住宅。这样老年人和子女能真正毗邻而居,生活上互不影响,又可方便的相互照应。一家人隔而不离,共享天伦。
c.注重老年设施的产业化发展。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老龄化产业已成为我国房地发展的一大商机,在一些大城市纷纷开始出现老年住区。这些老年社区通常选址在郊区,环境优美,交通方便,有较完备的医疗服务、文化娱乐设施,同时,社区的服务更加全面细致。如位于北京小汤山温泉疗养区内的太阳城,是集住宅、医疗、购物、酒店、休闲和艺术于一体的大型的老年生活社区。在这里各种不同消费阶层的老人都能找到合适的住宅。它位于潮白河畔,占地234hm2,基地原为河滩林地,植被良好,规划后的绿化率高达80%,在社区中心配备了综合服务设施——社区中心,其中有农贸市场、超市、餐厅、多功能厅、图书室、各类活动室等,另外还有健身中心、社区医院、零售中心、银行邮局等服务设施。同时在各小区内还配备了小型的服务中心。完备的服务设施是老年人放心、愉悦的生活的前提,在此养老的老人可以享受较好的环境和精神文化生活,以及必要的医疗服务。如它的老年大学旨在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场所。同时健康状况允许、具有一定专长的居民还可在此任教,充分发挥老年人的经验、优势,从而真正达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用的目的。
这种大型的老年社区在规划设计上应更加注重从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出发,适当缩小服务半径,增加标志性节点设计、注重空间的多样化设计、采用无障碍设计等。在户型配比上也应更为多样化,以从自理型到完全护理型住宅单元,各式住宅公寓、别墅、花园洋房等均应合理配比,以满足不同身体状态、不同阶层老年人的居住需求。老年社区的服务设施应全面,或者临近附近的公共设施,以满足社区内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另外应处理好老年社区与其他普通社区的关系,在确保老年社区的安静、安全的前提下,加强老年人与其他人群的交流。比如通过老年设施的开放、或将老年设施与其他公用设施穿插布置,或将老年社区、老年设置布置在其它公用设施附近,达到促进交流的作用。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镇一侧的绿地21城·孝贤坊作为绿地21城中的一个尊老社区,它和其他的度假社区、国际社区、商务社区等,共同组成了绿地21城这个人文新镇。在孝贤坊社区的周边与其它社区相邻处设置各种商业、服务设施,增加代际间的交流,使老年人能感受到社会的各项活动,不致产生孤立感。
d.继续完善老年福利设施并利用网络扩展其服务对象,发展社会养老网络体系。老年公寓、养老院或护理院等不同老年福利设施应依据老人生理特点,各有侧重,改变现在单一的集中式管理模式,实施灵活多样的开发、经营和管理方式,让更多的老年人可根据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在设计中应遵循尊重老人的自主、个性和隐私,营造家庭氛围的公寓和养老院的原则,以延迟老人需扶助的时间。
针对老人不愿离开熟悉的环境,和我国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的特点,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提倡养老设施社区化。也就是在小区内设立养老点,结合就近的公共养老福利设施,将其便利周到的医疗、家政服务通过设在小区的养老设施点、网络系统扩大到整个社区。小区的养老点可以采用灵活的形式,如全天托养、半天托养、临时托养、上门服务等形式,并结合老年活动中心、医疗保健室等形成社区的老年人活动中心。
注重老年整体居住环境的营造和配套设施的完善。这包括了社区整体及住宅内部的设计,也包括了社区周边或内部有关老年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
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创造灵活、多样并富有层次的室外活动空间。老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不同的室外活动,空间的多层次和过度空间如人际交往、娱乐活动、体育健身和户外休闲等。过度空间、小型化的社交场所。在室外空间环境的设计中,安全性是规划设计的首要因素,提倡人车分流的模式,以保证小区内居民活动的安全和安静。在道路系统设计中,针对老年人对散步的偏好,应在设计中应加强步行系统的设计,使其满足老年人健身、锻炼的需求。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室外空间的设计上应采用无障碍设计。其次针对老人生理机能的下降如记忆力减退、方向辨别力减弱等,在总体规划上要加强各空间的识别性、加强节点空间标志性的设计。再者,注重室外空间的功能性,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室外空间的设计应做出相应的变化。对于健康的低龄老人他的活动类型以自我为中心的休闲、娱乐、社交健身为主,而随着年龄增高,活动也由动为主逐渐转向以集体或护理员为中心、以静为主的社交、健身、治疗等。因此户外空间的设计要有所针对,应能提供多种户外活动的空间,且在尺度上要有所变化,既有大的开放空间也有小的角落,并应提供可进行单独和团体活动及业余爱好的各种设施。如在社区中结合老年活动中心、幼儿园等设置足够的室外健身、休闲娱乐、邻里交往场地和设施,并注意场地应具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动静区分离,良好便捷的联系和保持视线的通透。在有条件的社区还应辟出园艺场所,丰富老年人的业余爱好,既可锻炼身体也可以享受劳动的乐趣和满足感。如东方太阳城辟出一块农庄,供业主认领种植。提供丰富的业余活动和学习机会,一方面促进了老年人的交流、同时也可以发挥老人的优势,继续为社会服务。
提升老年人居住环境的重要部分还应重视建筑的细节设计。首先应增加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强化室内外过度空间、走道、入口、电梯厅、过厅等公共空间的设计,和促进老年人因偶然相遇而产生的交往。其次增加阳台、露台、连廊等空间设计,将阳光、绿化、人的活动引入到建筑内,提供更为丰富的交流、活动场所,并注重视线的交流,以此来引发老年人参与其中的愿望。⑤
三、注重细部设计,遵循《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注重室内光线、过道扶手、地板、色彩等细部设计,
四、鉴于老年人的衰老变化是个较长的时期,住宅设计应考虑到
这一变化,做合理的隐蔽设计、便于增添设备、设施改造等工程,及时为老人提供协助,延缓其衰老过程。
第三,要不断健全管理体制,使开发体系逐渐成熟。政府管理部门应尽快建立一套完整的、保障老年居住环境建设标准的法规体系和监督评价体系,可建立老年居住环境指标评价体系,纳入居住区的重要部分和评价标准。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开发部门关于老年居住建筑开发的宏观控制和指导,注重开发的质量和水平,避免盲目和不规范。在法律指导下,使老年居住环境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
总之,基于我国人口基数大,设施陈旧的现状,面对滚滚而来的银潮,我们一方面应当不断发展完善老年福利设施,本着人文关怀的精神,改造原有的老年设施,加强软件、硬件的建设,努力改变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同时兴建多样化的老年设施以满足大量性需求。另外利用现代科技和网络技术,充分发挥老年福利设施优点,由点向面辐射其作用力,使它的服务能波及普通社区老人,提高其服务效率。其次针对老龄化严重的小区应当努力改造。同时,也要积极倡导、促进老年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探索产业化养老的道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