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药学专业的理解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药学专业的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 对职业道德的要求
作为美容主诊医师,要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中心,改善服务态度,尊重就诊者的生命价值,平等对待每一位美容就诊者。遵守执业医师法,在医疗工作中,以患者为中心,建立医务人员与患者双向性对等的新医学伦理。
2 对专业技术的要求
2.1重视对医学美容学、医学美学的认识,加强医学审美修养、增强医学审美创造力。
2.1.1医学美容学是以手术、药物、理化等医疗手段,纠正影响形体与容貌美的身体缺陷,是增进人体美的健全的美容学分支,也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医学角度分类,医学美容学包括:美容整形外科、美容皮肤科、美容牙科等,从美容学角度可分为外科美容、皮肤美容、口腔美容、药物美容、理化美容及中医美容等。医学美容多为治疗性美容,专业性强,而医学人体美是以人健康为基础的现实人体美,以形式美作为指导,以人体测量学、解剖学为基础,注重人体美的定量研究。
2.1.2医学美学是医学和美学交叉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型学科,是美学原理在医学领域的运用。包括:一切医疗活动中的美及美感问题,美容医学的人体美及有关美学问题和医学科学美。
2.1.3医学美重视与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和谐统一。医学美与社会美关系密切,因为医务人员人格与形象美是社会美的一部分,医学服务的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最低要求的职业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美,医学实践对人体美所创造的效果增加了社会美。医疗活动对患者身体缺陷进行医学矫正,从而患者心理上也得到调理。医学美出现的艺术美的客观体现更好地使医学美具备医学科学美、技艺美、服务美、环境美。
2.1.4了解医学审美有关内容:医学审美是指人类在医学科学体系及其完成活动的发展过程中逐步积累和不断形成发展起来的审美情感,思想观点受哲学、政治、伦理等影响,在物质美学上受医学实践活动水平的制约和影响,是离不开医学对人体生命运动美的反映。树立科学的审美观及良好健康高尚的医学审美趣味,高度发展的医学审美感以及尺度感,善于理解医学审美客体的特征和品格,使审美趣味与审美客体达到客观审美价值的相符。
2.1.5培养医学审美能力,包括医学审美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审美处理和操作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提升医学审美价值,以达至善至美的医学审美理想。
2.2临床医疗技术的要求
2.2.1掌握皮肤医学美容学等相关知识:保持和恢复红润、光滑、柔软富有弹性的皮肤,是医学美容和皮肤保健美容临床和科研重要课题。熟练掌握皮肤毛发美容护理、皮肤老化、化妆品的应用相关知识是基础等。加强皮肤病专业知识,掌握皮肤结构功能,病理免疫、生化、诊断、防治的学习。
2.2.2掌握与皮肤美学密切相关皮肤疾病的诊治。
3加强医师对医疗风险防范的学习
篇2
药学英语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任选课,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专业相关英文材料的能力,为本专业的语言交流打下坚实基础[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药行业对学生英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背景下,掌握足够的药学英语知识相当重要。1999年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明确提出: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达到英语四级或六级后,都必须修读应用提高阶段的专业英语。所以,药学专业英语对于药学专业学生而言是一门重要的课程,目前,全国大部分设有药学专业的高等院校都开设有此课程[2]。通过药学英语的学习,要求高等院校培养的医药人才能够阅读药学专业的英文文献、专利、国外药典、药品说明书等,能撰写相关的学术论文,能参与药学专业的国际性学术交流等。药学英语教学不仅提高学生英文水平,更培养学生应用英文检索和收集专业文献资料的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英语进行教学、科研及其相关活动。
然而,在转型中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对于药学人才的培养更多关注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的学习,而作为了解世界的工具——专业英语既未引起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又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学科的发展。而且目前我国高校专业英语教学普遍采用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方式,教学效果不佳。因此,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为了使药学英语发挥应有的作用并让学生真正受益,为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专业人才,本文针对本校药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探讨药学英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革意见,力求提高药学英语教学质量。
一、地方院校药学英语教学现状
1.开课学期设置。
药学英语课程大部分开设在大三或大四,此时,大部分学生已通过了四六级考试,对英语的重视性有所降低,甚至很多学生在准备考研、实习或找工作,作为一门考查科目,大多数同学对药学英语的学习不够重视,从而积极性也不高。
2.药学英语老师缺乏。
兼具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和英文教学能力的人才不足。目前,要么是大学英语部的老师担任药学英语任课老师,而这些老师往往缺乏专业的知识;要么是专业老师,但这些老师的英语教学水平有所欠缺。
3.教学方法不合适。
目前的药学英语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大部分就是单一的阅读和理解,学生听起来无趣,也没有多好的效果。有些学生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并没有抱着一颗学习的心来到课堂。
二、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的改进举措
1.合理安排药学英语的授课时间。
药学英语的时间安排最好是在大三,此时学生英文能力和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进行药学英语的学习,既可以通过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加深对药学英语的理解,又可以通过学习药学英语复习巩固专业知识,两者相辅相成,鱼与熊掌兼得。此外,院校在相关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提倡有能力的教师进行双语教学,至少进行一定的专业英文教学培养,这样专业英语的学习便能贯通在整个大学学习阶段,应该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突出药学专业英语的特色。
医药学英语词汇很大部分来自于拉丁语、希腊语的词素,很多专业词汇利用它们作为前后缀。因此,在药学英语教学时,可结合一些前缀、后缀等进行理解,有助于掌握专业词汇[3]。许多药学专业词汇是由词缀、派生、复合等方式组成的,如果教授一些构词法的基本规律,就能够使记忆复杂单词的过程化繁为简。例如micro-(微小)是一个常见的词缀,通过它可以构成诸如像microorganism(微生物)、microenvironment(微环境)、microanatomy(显微解剖学)等专业词汇,学生甚至可通过前缀和熟悉的词干自行推测出专业词汇的含义。也可把单词归类,将属于一个系列的单词放在一起讲解。如gastritis(胃炎)、pulmonitis(肺炎)、myocarditis(心肌炎)、appendicitis(阑尾炎)、arthritis(关节炎)、bronchitis(支气管炎)等,有助于对比,加强记忆,加深理解。通过构词法的学习,学生可以逐步举一反三,加深对单词的理解。在熟悉了足够量的词缀与词根后,学生就可以逐步举一反三、自行剖析地记识单词,词汇容量将不断增加。
3.教学方法改革,调动学生对药学专业英语的学习积极性。
在我国,文献报告研讨的教学模式多见于研究生阶段的汇报总结,而在本科生学习中比较少见。笔者在2010级、2011级和2012级学生的药学英语教学中尝试引入了文献报告教学模式,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在药学英语课程中的参与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使其不但成为知识的接收者,而且成为知识的研究者,通过专业文献的阅读与汇报,培养学生的兴趣。要想成功实施这种模式,必须提前一个月通知学生准备,由教师提供或协助学生选定目前科研前沿话题。因为本校没有开通外文数据库,所以笔者必须事先查找一些英文文献提供给学生进行选择,或者学生有方法的也可自行查阅自己感兴趣的文献。做好充分的文献调研后,包括文献翻译及文献主要内容的提炼后,再准备好PPT进行英文的文献调研汇报。汇报后,报告人还可与其他学生围绕此内容进行交流和探讨。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既锻炼了查找文献的水平,又培养了阅读英文专业文献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与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此种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但是也有小部分同学不太接受这种方式,觉得有难度,还需要继续对此种教学方法进行完善。除此之外,老师也可准备一些小短文,让学生做翻译训练,或者让学生试着用英文写一份英文的实验报告,为日后的应用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课堂上还可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当今社会的药学热点设定几个话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总之,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药学专业英语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在高等院校,专门从事药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老师还是相当少的,小部分是教公共英语的老师,但更多是由专业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这就存在一些问题,专业教师除非具有相当好的英文基础,否则不可能在词汇语法上面讲解得那么到位。因此,可适当组织英语、药学方面的资深老师进行培训辅导。这样,英语老师可以增加专业知识,专业老师可以提高英文能力,相互促进,从而打造出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引进归国留学人员作为专业的药学英语老师,他们既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又有较高的英语水平。
5.可适当编写一些合适的药学英语教材。
结合学生当前和就业的实际情况,适当地补充教学内容。笔者选用的教材是史志祥主编的《药学英语》,该教材于2011年出版,至今已有5年,因此知识上有一定的滞后性。该教材由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药理学、药物化学、天然产物、药剂学、药物分析、生物药剂、药典、药品说明书等多个方面的单元文章组成的,所描述的是该方面的概括性的介绍,其内容相对较简单,逻辑性强,学生易于学习,但同时存在内容单一、实用性不强等缺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补充讲解了药学英语的词汇特点及常见的前后缀、词组短语、句法特点等,以便学生对于词汇的掌握,从而易于加深对专业文章的理解。另外,由于撰写毕业论文时需要撰写英文摘要,而毕业后继续深造的学生还涉及专业英语写作(发表科研论文),但教材中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补充了这一教学内容,对于英文论文的结构、摘要的写法、关键词的撰写、常用语法、时态(多用被动句)及常见的表达方式等进行了讲解并举例说明。通过这些教学内容锻炼了学生对英文摘要撰写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
目前本校正在实施五个一工程建设,其中有一个便是校本教材建设,在学校的政策支持下,可适当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校本教材,补充词汇与论文写作教学的内容,引入国外近期的文献,增加法律法规、药品说明书等英文教学与实践。
三、结语
药学专业英语教学对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和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专业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态度,不断提高自信心,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从而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此外,学校还应该形成从上至下重视药学专业英语授课的学术氛围,从上级教学管理部门到教师以至学生,都应该引起对药学专业英语的足够重视,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篇3
【论文摘要】 《物理化学》作为药学专业基础课,与药学专业课和药学研究关系密切。通过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特别是药学实践的联系和融合,不断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物理化学是从研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人手,探求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的一门科学IlJ。对于高等医药院校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物理化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是继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之后的一门理论化学课程。其内容除了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的知识外。还与物理学、高等数学和生物化学等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又为后继课程如药物化学、药剂学等的学习提供方法和理论指导.它在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并且药学研究的整个过程都与物理化学密切相关。由于该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较为突出。同时物理化学理论性强、公式多、逻辑性强.教师感到难教,学生觉得难学。学生觉得难学、枯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缺乏与实际应用特别是药学实际的密切联系,致使学生觉得不能学以致用,导致缺乏学习的兴趣。因此要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加强物理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特别是药学实践的联系和融合是至关重要的。
1理论联系实际.强化药学特色
1.1与药学实践相结合
物理化学理论抽象、概念多、公式多,初学者不易掌握。如果在授课时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应用概念、公式去解题。学生往往会感到课程既难学又似乎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结合药学方面的实际问题进行讲授.把抽象的物理化学原理与药学实践相结合.注意用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一,物理化学可为药物新剂型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混悬液、乳状液、胶体等剂型的药物配制都需要应用表面化学和胶体的知识点。例如。固体分散体是提高药物吸收效果和生物利用度的有效方法,利用物化中的低共熔相图原理,使药物与载体以低共熔比例共存时,制成的药物具有均匀的微细分散结构。可大大改善其溶出速度。如灰黄霉素一酒石酸低共熔混合物的溶出速度比纯灰黄霉素的大2.7倍:48%尿素与52%磺胺噻唑制成的低共熔混合物的溶出速度是纯磺胺噻唑的12倍田。微乳作为新的给药系统之一,近年来被用于多种药物制剂的开发.其突出优点有增溶,促进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过敏反应等。如抗肿瘤药喜树碱在微乳中的溶解度提高23倍。在介绍胶体分散体系时,通过给学生引入“微乳”的实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学生对物理化学中枯燥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为药物研究和病变检验提供实验方法。人的体液均为胶体,利用胶体粒子带电的特点,通过电泳方法可分离体液,判断某器官是否病变等。例如在电场作用下.可将唾液中的消化酶分离出来,这对单独研究酶的活性提供了方便。又如当人体的脂质代谢遭到破坏时,血液中红细胞的电泳率就会低于正常值.通过电泳的测定就可判定人体的肝功能是否正常网。这些实际应用均与胶体知识相关。
第三,为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指导。化学药物中合成路线选择、工艺条件确定,反应速率及机制的分析,这些都需要化学热力学及化学动力学基础,而产品的分离和纯化又需要相平衡的理论知识;相平衡中结晶、蒸馏和精馏、萃取等方法为天然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指导基础等。
第四,为专业课程学习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实际上物理化学各章节的内容.都与药学专业主要专业课如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和药剂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药理学中有关药物的稳定性及体内代谢等直接与化学动力学规律相关;药剂学中溶胶的性质需要电化学知识;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首先要确定模型是一室、二室还是三室,应用的则是化学动力学中一级反应和零级反应的知识等。
1.2与教师科研相结合
高校中的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缺一不可的,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将教师成熟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编写为教材,保证实验内容新颖,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学生把掌握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实际中,把枯燥、抽象的知识变成了生动易懂的实验,激发了学生的求学欲望,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笔者在教学中,结合有关抗氧化剂的构效关系研究与设计方面的科研工作。将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等理论内容与科研实际结合起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外,通过布置课程小论文,以物理化学原理知识在药学方面的应用为题.让学生主动搜寻资料,阅读参考书,促使他们在论文撰写中更进一步地理解理论知识和相关方法,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基本的科研素养。
1.3与学科发展前沿相结合
物理化学作为基础理论化学。往往给人一种远离科技前沿的错觉。实际上,物理化学原理是许多高新技术的基础。且在高新技术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因此。教师要密切关注物理化学领域的最新发展,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学校的科研特色,介绍基础知识在相关领域的应用趋势,引导学生思考,要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反观基础、改造基础、重建基础。如在学习拉乌尔定律时,将拉乌尔定律与渗透、反渗透方法结合,讲解其在宇航员制造太空水过程中的应用.使学生了解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明;又如在学习表面现象这一章时,结合举例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埃特尔有关一氧化碳在金属铂表面的氧化过程的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从而了解表面化学的研究领域对制药、化工产业影响巨大,物质接触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对工业生产运作至关重要。加深学生对表面化学在物理化学学习中的相关内容的理解。通过这些前沿概念性的介绍,使学生在开阔眼界的同时启发了创新性思维。通过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前沿科学知识。不仅使物理化学教育富有生命力、感染力与时代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质,使他们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教师在介绍前沿科技时表现出的热爱化学、崇尚科学的情感和价值观。也会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1.4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比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气泡,液滴,肥皂泡为什么都是球形的?在江河人海处为什么能够形成三角洲等,通过与这些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在物理化学的学习中得到解答。
2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的途径与手段
2.1加强药学知识学习,提高教师药学知识水平
要实现物化理论知识与药学专业的融合,教师的业务水平至关重要。教师只有具备深厚的药学和生命科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才能理解物化课程在药学中的作用,在教学中将物理化学与药学融为一体。目前从事物理化学教学的教师大多毕业于化学专业,缺少必要的药学知识背景,而药学专业的物理化学教学是要能更好地服务于药学专业课的学习和药学科学研究。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备课外,还需要对药学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药学知识学习,提高自己的药学知识水平。有的学校要求化学基础课教师必须听完一轮药学专业的相关课程,甚至参与某些专业课程的教学,这的确是非常有效的举措。物化教师一旦了解和掌握了药学专业知识,对于自身知识结构的优化,实现物理化学与药学专业的融合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的药学知识水平外,加强与药学专业课教师的联系和合作也是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的重要途径。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与药剂学等专业课程教师交流。开展集体备课,了解物化基础知识和理论在药剂学中的应用,从而明确了教学中的重点,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突出了物理化学的基础课地位和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设立专题讲座
结合药学特点,开设与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生物电化学、药剂学等药学专业密切相关的系列知识讲座,也是加强物理化学与药学融合的一个重要途径。
2.3开设综合性、开放性实验
理论知识与药学专业的融合也体现在融合药学特色的物理化学实验的设计上。通过改进实验内容,开设综合性、开放性实验,体现面向药学专业的特色。例如,根据旋光法测定蔗糖转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实验,可增加研究药物有效期的实验;将凝固点降低法测萘的分子量改为测葡萄糖的分子量,同时利用该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测定中药注射液的渗透压等。
在学习化学动力学章节时,教师结合药学专业特色,参考药物稳定性和代谢动力学知识,给出学生明确的提纲,让学生查阅文献,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开设开放性实验。让学生在开放性实验的设计、完成过程中,将物理化学理论知识更好地运用到药学研究中,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科研思维。
2.4吸纳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篇4
关键词 临床药物治疗学;药学专业;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6-0108-02
临床药物治疗学是药理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研究如何通过药物手段治疗疾病,消除或控制病因与致病因素,减轻或解除病人的痛苦,并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从而缓解或治愈疾病,保护或恢复劳动力,保持病人生活质量以及预防疾病复发[1-2]。临床药物治疗学与药理学、内科学等密切相关,而药学专业的学生对于现代医学如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内科学等的知识较为薄弱,因此,药学专业的学生学习临床药物治疗学就显得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增强临床药物治疗学的教学效果就很值得探讨。
1 认真备课,把握好重难点
要讲好课,提高教学质量,首先就要认真备课,从目的要求、教材内容、讲授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准备。
1.1 要分清全书内容的框架
如临床药物治疗学全书的内容主要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与药物治疗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共性规律,包括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疾病、特殊人群及遗传多态性对临床用药的影响、循证医学与药物治疗等内容;第二部分以常见病为纲,对每一种疾病,依据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再对应药物的作用机制,阐述药物治疗疾病的目标和切入点,重点讨论在各种疾病状态下,该如何选择药物,如何使用药物,包括疗效评价及用药注意事项。全书内容多,而课程开设的课时并不充足,这就要求分清主次,把握教学重点,找出难点和关键,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并对知识结构进行重新优化组合,使之成为能为学生接受的知识框架。
1.2 要准确把握临床药物治疗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任务
要注意区分临床药物治疗学的教学内容与药理学、内科学等课程的教学内容。药理学主要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主要讲药物的药效、药动及作用机制等内容。内科学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等知识。而临床药物治疗学的知识涉及面更广一些,包括药理学和内科学等的部分内容,但知识的详细程度比药理学和内科学等要略微浅一些。这些区别也主要体现在临床药物治疗学第二部分的内容上,如果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准,就会造成知识侧重点的偏差和重复,使学生不能掌握真正所需要学习的重点。因此,教师需要明确临床药物治疗学第二部分的教学目的,要针对患特定疾病的特定病人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及药物治疗。
例如,在讲述精神病时,药理学侧重介绍治疗精神病药物具体作用机制、应用、不良反应等,内科学则侧重讲述精神病的临床表现、诊断等,临床药物治疗学则应侧重讲述不同类型的精神病应该用什么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是什么,不同的病人应该用不同的药物等知识。所以,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决不能把这门课讲成药理学或内科学。
2 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想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讲授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这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临床药物治疗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药学专业课程,适当地的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是重要的。在讲到某种疾病时,可以举一个实际的病例,通过对病例的分析来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决策的能力。分析案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找到某个疾病的药物治疗的解决方法。通过对病例问题的解答、大家的讨论,学生通常会理解得更深刻,对知识的掌握也会更牢固,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要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在适当的教学环节中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于药学专业的学生,临床知识比较薄弱,在讲授临床药物治疗学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更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习”到主动的“我要学习”。
糖尿病这种疾病大家都比较熟悉,至少听说过,那么在讲到糖尿病时,就可以首先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1型糖尿病的病人只能用胰岛素来治疗?学生就可以围绕这个问题思考,去想原因,从而一步步引出糖尿病的原因、分型、药物治疗等内容。总之,在课堂讲授临床药物治疗学时,应该根据情况,合理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来增强教学效果。
3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药学专业的学生对于现代医学的知识较为薄弱,因此对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学习,学生普遍感到有些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和知识水平,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通过药学学生熟悉的药学知识,补充他们不熟悉的医学知识,讲述疾病的药物治疗。其次,教师要给予必要的肯定与表扬,使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还可以通过指出学好临床药物治疗学的重要性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现在大家都比较熟悉一个问题,那就是抗菌药大量的滥用,结果造成细菌对多种药物耐药,以至于原本一个很普通的感染,用很多种抗菌药都无效。
为了减少诸如此类事情的发生,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给病人带来的危害,减少药物资源的浪费,医学院校的学生不仅需要医护专业的学生要学好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而且也需要药学专业的学生要学好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临床药物治疗学可以给学生提供这些基本的知识,药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对临床药物治疗学的学习,能合理地把完善的药学知识和必要的医学知识有效协调地结合起来,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合理地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尽可能减少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的发生,减少药物资源的浪费,减少或延缓不良反应的发生。
4 结语
总之,要通过认真备课,把握好重难点,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及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等措施,来增强临床药物治疗学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以回报社会。当然,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不断地思考总结,不断地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进一步讲好临床药物治疗学这门课,提高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5
对于中职中专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来说,“一专多能”是最终的培养目的。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就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过硬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要对行业的运作情况十分了解,同时还要掌握有效的教学规律。在当前的中职中专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就目前来说,我国各个中职学校为了扩大生源,学校大量引进没有经验的刚毕业的教师,而且不断开设新专业。通常教师多在本科学历层次,而硕士毕业或者以上的毕业生少之又少。同时,在教师队伍中普遍缺乏专业理论知识人才和实际操作人才。还有一些学校倾向于向企业聘请专业的药学人员,但是这类人员对于灵活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并不擅长,虽然自身拥有知识,但是却不能有效地把自身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当前多数中职学校的药学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不够,其培养的专业人才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资源的匮乏严重阻碍了中职药学教育的发展。除此之外,因行业信息不明、专任教师知识面不广和操作技能不强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原因。中职学校部分兼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松散,缺乏归属感;专兼职教师之间的技术、信息交流不够。在中职中专药学专业的教学中,要重视专任教师的培养,加强兼职教师的引导。如学校应有重点、有计划地组织教学一线的专任教师至医院、药企进行学习和实践;支持专任教师参与医药行业的技术服务工作;为行业中聘请的兼职教师提供教学培训,合理评定其教师系列职称;尽可能让兼职教师参与技能竞赛、学术交流等活动,既有利于提高活动的效果,又能增强兼职教师的归属感;积极倡导专兼职教师共同开展一些关于教学研究、技术开发等方面的研究项目,在合作过程中达到信息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这样才能真正地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建设一支以专任教师为主导,专兼结合,教学水平高的中职教育教学队伍。
二、注重实践教学
在中职中专教育药学专业的教学中,必须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对专业课程的系统体系进行整合,进一步优化中职中专药学教育教学的内容。在中职中专教育药学的发展过程中,课程指导老师的观念里或者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总是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印记存在。通常对于实践教学来说,它从属于理论教学的范围。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办法彻底冲破学科性和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进而对中职中专药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一般来说,实践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的知识技能。同时,只有结合专业实践课程中所涉及的各种实验操作原理,发现课堂中的问题,分析问题,最后提出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案,才能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巩固指导。可以通过以下的途径实现:
(一)在药学专业的教育教学中,学校应及时构建以课堂实践教学为核心,以基础理论教学为辅助的教育教学体系。同时还要加强各种扩展药学理念,对行业人才需求的具体情况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及时掌握社会上关于药学专业人才的各种需求,并针对上述的调查,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根本上保证药学专业理论教学的可靠性和专业性,为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学校在课程的设置上,要避免基础课程之间的重复率,针对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及时对现有的药学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例如在药学专业的课程选择上,分析化学与药物分析、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人体解剖与生理学、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药理学与疾病概要、药剂学与制剂技术等专业课程都有不同程度的内容重复。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作用,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尽量减少课程中基础理论知识的重复率,进一步提高药学专业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除此之外,在适当减少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增加专业学生的具体实践课程,进一步满足社会对于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保证专业人才的质量。
篇6
《人体结构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以及生理功能的科学,是我校药学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是学习《病理学》、《药理学》、《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以及专业临床后续课程的基础,在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课程由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生理学3部分内容组成,目前该课程存在以下问题:(1)《人体结构生理学》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的制定没有突出药学专业特点。(2)教师教学方式单一,主要为教师讲授,填鸭式、满堂灌,课程内容没有结合专业特点,学生缺乏学习兴趣。(3)实验教学中学生按教材实施操作,缺乏发挥个性的余地,学科间知识交叉渗透少,忽视了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课程改革的方法
我们根据药学专业特点制定符合其专业需求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打破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学习兴趣。随着当今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我校建立了完善的校园网、FTP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系统。我们借助于网络来辅助教学,这样充分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促进了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我们也注重加强教师的培养,努力建设优质的教学团队,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为更好地为专业服务创造良好的条件。
2.1教学内容改革
突出为药学专业服务的特点,根据药学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药学职业资格标准,制定符合专业要求的大纲,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采取实例教学和多学科综合化教学,实现教学内容由形态到功能、由基础到临床,建立完整的知识序列,注重学科间垂直与水平的联系。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注重其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我们为药学专业开设了《机能实验学》,将生理学和药理学实验整合在一起,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2教学方法改革
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打破以往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人体结构生理学》的授课对象是刚刚接触医学的低年级学生,因此需要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我们采用从功能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授循环系统时,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循环系统对人体的重要意义,再展开授课内容。在教学中注意将形态学基础知识与临床病例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促进其个性发展。我们建立了《人体结构生理学》精品共享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为在校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2.3考试方法改革
改变以往考试方式较为单一的做法,注重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测试。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根据药学专业的要求,选择有针对性的《人体结构生理学》知识作为重点成绩考核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试相关知识、要求相结合,通过口试、笔试、讨论、网络测试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学生还可以通过精品课程网站进行自我测试并与教师进行在线交流。
2.4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是课程建设的主力军,教师不仅要熟悉本专业的知识,还要掌握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做到一专多长。为此要有计划地安排他们与专业课教师多学习和交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通过研究师资队伍所必需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我们建立了健全的师资评价和约束机制,采用与专业课程教师集体备课、专题学习、课题研究以及专业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水平。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教学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均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临床实践,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将临床病例引入教学中,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先后承担了安徽省教育厅的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共5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
3改革的主要特色
3.1突出药学专业特点,科学地对本课程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促进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3.2以坚持技术先进、布局合理、覆盖面宽、资源共享为原则,有机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寓理论教学于培养科学思维和提高职业能力之中。
篇7
1农药学科的发展
农药学科在我国仍是一个新兴学科北京农业大学于1952年创建了第一个农药学专业.距今仅有50年的历史。却得到了快速发展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有关学科专业进行调整时,将农药学上升为植物保护学的二级学科:国家在“九五”和叫一五”规划中加大对农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投入]:各农林院校也纷纷建立了农药学硕士点、博士点,培养农药学高级人才。农药学科的发展已经成为农业院校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绝大部分植保专业本科生毕业之后所面对的就业岗位,往往与农药有很大关系,如农药营销、农药技术服务、农药管理、农药残留检测、农药应用和农药开发等。但在国家本科招生专业目录上没有农药学专业.因此,许多高等农林院校都在尝试开办与该专业相近的专业.开始了农药以及与农药相关专业的本科招生_3]。从2002年开始,山东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及莱阳农学院等.陆续在植保系或植保学院下招收制药工程专业农药学方向的本科生同时西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和海南大学(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也在原植保专业中招收农药学方向的本科生而更多的农业院校则是通过加强《植物化学保护》课程来系统介绍农药学相关的知识体系这些举措对农药学人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也说明农药学在我国现代化农业中的作用和地位不断提高。
2海南农药现状及农药学科的建设
海南热区对农药的需求量巨大.但海南农药企业基础较薄弱,科技含量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农药市场较为混乱.应用管理方面严重滞后及存在盲目促销等现象。同时,农民施药水平低.综合防治观念薄弱.病后过分依赖化学农药.不注意清理田间病虫源及采取各种农业的、生物的防治措施,滥用和乱混农药现象严重,使得防治效果差.又污染环境这些都直接导致海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较大隐患.农产品农药残留污染所致的人畜中毒事件屡屡发生2010年初的水胺硫磷等高毒农药残留超标所致“毒豇豆”事件.再次给海南农业生产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敲响了警钟2010年底.海南颁布了《海南经济特区农药管理若干规定(修订)》,规定在海南禁用的农药品种多达52种要解决海南农药的诸多问题.除了政府制定禁用高毒农药加强农药管理的决策与举措外.还需发展高效、经济、低毒、低残留的环境友好型农药品种以替代高毒农药,需要提高科技含量、提升研发能力及加强农药的科学使用与管理而解决问题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完善农药学科体系.培养合格实用的农药学专业人才。
2.1海南大学农药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
农药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直接影响到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和竞争力.同时也影响到用人单位对高校的社会评估。为了适应农药学科的发展以及培养专业人才的需求,对农药学科系列课程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进行规划、改进和完善,就成了当务之急。《植物化学保护》作为研究和指导科学合理应用农药的一门学科.在农药学人才的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植保专业的学生对于农药的认识和了解主要通过对植物化学保护课程的学习_4]海南大学于1965年创建化保实验室.主要承担农学类本科专业的《植物化学保护》课程。进入21世纪,随着高校本科教育计划的调整.我校相关学科的设置及教学计划进行了很大的调整及改革.植物化学保护总学时从100缩减为5O.其中实验学时却增加了3学时.并增加了0.4周的课程实习.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针对市场需求和社会需要.在原有化保实验室基础之上.于2000年创建农药学实验室随着高校的扩招计划.2004年增加了植物保护专业农药方向:2005年又设置“制药工程”专业农药方向.同年开始招收农药学硕士研究生2008年建立了“农药学省部共建实验室”近年.我校植保专业的教学计划出现较大的调整.在农药学科的建设、农药学课程体系的设置方面紧跟时代步伐.开始全方位的改革我校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研、资料收集.结合本专业实际提出改革实施方案根据植物保护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培养目标.在新设多门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的基础上.对本专业的部分专业课程进行整合.重新修订教学大纲.并根据本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生产实际.更新和补充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了科学无害化控制技术及农药的安全使用方法研究目前我校已开设的与农药学科有关的课程除原有的《植物化学保护》外,还包括《杂草识别与防除》、《农药生物测定》、《农药毒理学》、《生物农药》等专业选修课程。针对农药方向本科生新设专业课程有:《农药学》、《化学制药工程》、《农药分析》、《农药剂型与加工》、《农药残留检测》、《田间药效试验与分析》、《农药合成》和《生物制药二『=程》等。农药学的系列课程所涉及的专业,包括植保、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及园艺、农学、果树等农学类专业。
2.2农药学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必需紧跟时代步伐时代在前进,社会在不断进步.教学改革的步伐也不会终止.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教学改革是推动教学质量提高的动力但是教材的编写和修订需要较长时间,不可能将本领域最新的研究动态、进展以及一些与课程密切相关的“边缘知识”都汇集到一本书中。因此在理论教学中.需要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使其更加充实、新颖、结构更为合理,更好地将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在教学手段方面.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把农药加工、田间施药及毒理学研究等学生不能亲自实践的内容,以及一些比较枯燥乏味的、难以理解的章节,通过图片、动画、穿插的视频等更加生动、直观和形象地表达出来。优秀多媒体课件提高了教学的直观性.并调节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学习的感性认识和趣味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E8]。但是.多媒体教学并不意味着课堂讲授只是播放幻灯片.我们强调的是以多媒体为主.适当辅以板书;以课堂讲授为主,讨论及作业为辅,建立多形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借鉴其它学校的il女革经验.改变以往老师一味灌输的方式.充分运用启发式、互动式、研究式、实地考察式等多种教学珏;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索学习的兴趣.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参照华南农业大学等的方法提供学生登台讲解机会.培养学生查阅专业文献资料、提高分析问题和表达能力:以专题形式向学生介绍农药研究的最新动态.对社会大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采取辩论式教学.对存在争议的内容进行探讨;通过对实验室、农药厂的参观、对农药实验方法、生产技术的了解。可以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农药老师在理论教学中可以结合实验实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通过实验操作环节.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提高教学质量。
2.3农药学实践教学的改革
农药学专业课程具有实践性强、与生产紧密联系的特点。我校不断探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是新开设了许多实验、实践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实验和实践.充分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激发其创新意识,以提高学生独立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二是设置了独立的课程实习.课程实习是在授完理论知识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一门实践课程.并专门建立了课程实践操作基地.紧密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开展实习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学生积极性很高,认真执行并主动对出现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三是教学计划中还安排了l周的植保综合实习可以利用现有的实验设备条件和海南知名的农药厂、农药经销部门等校内外教学基地.通过在农药企业实习、参观、市场上常见农药品种调查等了解生产实际.并通过大量的实例及实践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与实际应用的掌握四是与老师的科研工作相结合.利用科研来促进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机会.使学生能够亲身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通过实践环节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充分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提高在生产实际中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8
【关键词】独立医科院校;物理化學;药学专业;教学反思
药学专业开设的物理化学课程,不仅包含高等数学、化学、物理学等基础知识,还为后续开设的专业课,如药剂学、药代动力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等提供思路和方法指导,具有承上启下的指导地位;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也已渗透到药学的方方面面,反思合理、合适的教学方法对药学生的专业发展也必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当前独立医科院校“物理化学”教学现状
1.1生源特点
我校药学专业学生由全国高考统一招生,招生录取分数线为三本院校分数线,录取分数普遍偏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参差不齐,相当数量学生初高中物理、化学基础不够扎实;极个别学生对化学物质基本性质不够熟悉;部分学生对学习物理化学准备不足;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薄弱,表现在高中数学学习基础较为薄弱;高等数学学习难度大等。尽管近年来,部分省市取消了三本录取批次,并为本科二批次招生,但生源质量仍然与一本、二本排名靠前的学生存在较大差距。学生在学习中,一方面表现出思维活跃,发散性强;喜欢自我表现;对较高的专业技能渴求强烈等优点,另一方面也表现出缺乏自信心;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低;缺乏自主学习习惯等缺点。且由于近年来的高考扩招和社会对医药人才的大量需求,我院药学专业招生逐年稳步扩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一部分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储备严重不足,而一部分学生的化学基础却相对较好。二者在化学基础及理解能力上的明显差异,使教学进度及教学方法都难以统一。
1.2课程设置特点
作为独立医科类院校,我院培养学生均为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药学专业是四年制专业,“物理化学”是第四学期开设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是整个药学学科专业基础知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化学研究的是化学中原则性、普遍性的规律,大量采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推导,由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出发,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相关理论和数学表达式。
该课程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概念抽象、公式定律繁多以及不同的公式又有特定的使用条件和范围等特点[1],是被教师认为“难教”、学生们公认为“难学”的课程。
根据我院药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药品研究、开发、营销的专业人员,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的体魄。”;依据物理化学“理论抽象、逻辑性强”的课程特点;结合“为后续开设药物化学、药物设计学、药物动力等课程提供基础理论”的理念;以“必需、够用”为尺度,突出该门课程的专业基础性,弱化公式的逻辑推导过程,降低物理化学中对高等数学的要求,对药学专业开设的“物理化学”学时数做了新的调整。课程设置为63学时,由于独立医科院校设备、人员、经费等原因,暂未开设实验课。课程内容包含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现象和胶体等模块内容,既涵盖了热力学、动力学重要概念和基本知识,又涉及与药品研制、生产、应用等相关的化学知识。
课程内容较多,实际授课课时较少,实验教学缺乏、教学任务重是当前独立医科院校“物理化学”课程面临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1.3师资特点
我院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由基础教学部化学教研室承担。教研室教师均毕业于综合性大学或师范类大学的化学专业,具有较扎实、系统的专业知识,但对医药学知识尚需完善,导致教学中主要采用化学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割裂了化学与医药学的紧密联系,造成“学”、“用”分家,因加强教师药学专业性知识学习,以学生为主体,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增强职业能力,培养合格的药学专业工作人员。
2独立医科院校医学化学课程设置模式探讨
2.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药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物理化学不能把它作为一门纯化学课程,更重要的是将之灵活运用在药学、医学等应用领域[2]。现行高等医学院校“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可概括为热力学、动力学两大部份,有些内容如药物合成反应可能性及现实性讨论、药物有效期预测、热力学中三磷酸腺苷的体内代谢等可在基础医药研究及实际工作中直接应用;有些内容如相平衡、胶体分散系统的原理与药物剂型改良等则是后续课程的必要基础知识。针对教学时数不足的实际情况,根据“物理化学”课程教学内容,我们首先针对学情需要,合理安排理论讲授学时,其次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精选,即明确“物理化学”在独立医科院校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在不违背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对现行教材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删减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纯化学知识,弱化对公式的推导过程,强化与药学紧密联系的应用化学知识,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实际工作需要奠定“必需”、“够用”的理论基础,适当引伸,开阔学生思维。
在热力学部分,删除“无机化学”中讲授内容,如:气体性质、原电池的构造与电池符号、电动势与电极电势的计算等;对与后续课程学习和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化学基本知识与理论,包括热力学第一、二、三定律等内容,不仅局限于讨论公式及适用条件,更进一步扩展到药物合成反应中可能性、人体能量代谢、非平衡态热力学、电化学与热力学的联系及表面现象中如何讨论药物剂型与吸收关系等内容;此外在介绍理论知识时,也注意延伸扩展,如讲解“熵”相关知识的同时,延伸出熵与生命、健康与疾病的本质等。
在动力学部分,重点讨论解决药物合成反应中现实性问题,削弱对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的讨论,适当扩展到后续医学基础(如生物化学、药理学)和专业课程(如药物化学、药物设计学、药物动力学)的应用。通过恰当精选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时少、内容多的矛盾。
2.2开设实验录像课
实验课作为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应与理论课并行开设。在课堂上学生只能学到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只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简单数学公式的推导和计算,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对学习没有兴趣。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化学基本原理知识,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環节之一。通过实验教学使得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鉴于笔者所在的独立院校因设备、人员、经费实验条件限制,尚不能广泛开设学生实验课,因此,采用教师实际操作实验,制作成录像,以微课形式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并通过课前预习进行提问交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统一。
2.3优化课程实施
课程实施需要师生双边教学活动达成目标。对独立医科院校药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要想在一个学期内把物理化学知识学懂、学透并会应用,难度非常大。为使学生能在有限的课时中学好、会用,在课程实施时教师必须因材施教,以“必需”为准,“够用”为度,结合专业要求对教材酌情讲授。针对基础较好学生群体,做到一旦有问题个别解决,形成带头效应;对基础较差学生群体应引导其发挥文字理解的能力理解概念与原理,根据原理记忆公式;对个别学习意愿不强的学生先引发其兴趣,再言明利害供其选择。总之,对所有学生均不抛弃、不放弃,扬其长避其短,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尽最大可能让其获得应有的知识与技能。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观,坚持“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除采用问题教学法、形象教学法、类比教学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外,还需强化使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自学合作教学法等,甚至还可结合药学专业实际需求,采用恰当的案例教学法,做到融“教、学”为一体,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除了紧扣教学内容外,还应联系相关药学知识,从而使教学内容得以补充和延伸,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化学的重要性[4]。
2.4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对教师评价采取同行评价、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评价、学生评价方式,并将结果以书面纸质形式反馈至任课教师,针对出现的常见问题,进行反思、交流、集体备课、加强业务学习等形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更好地服务于“物理化学”教学。
对学生评价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进行综合、全面、科学的考评,即采取卷面考试、实验录像讨论、随堂小测验、撰写综述等多种考核方式,突出学习过程的考核,培养符合现代信息社会的创新性、实用性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实际,制定出“物理化学”课程的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其中实验讨论占15%,随堂测试占5%,撰写综述占5%,平时作业占5%)和期末考试成绩(占70%)两部分组成的评分体系。该评分体系使学生既重视期末考试,也重视平时学习。实践证明,该评分体系对学生成绩的评价比较客观、全面、合理。
3结语
通过多年来我院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我们对独立医科院校“物理化学”教学研究有上述一些体会,对该门课程设置作了初步探索和尝试。目前独立医科院校“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探索和尽快解决,如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教材及教辅建设的积极性、师资培养的持续性、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性等问题。特别是在当前独立医科院校药学专业学生的来源、质量不理想,课程内容较多,学时较少,学生学习困难较多的情况下,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教材及教辅建设,同时也呼吁独立医科院校的同行们与我们共同研究、解决这一问题。
作者:杨婷等
【参考文献】
[1]印永嘉,奚正楷,张树永.物理化学简明教程[M].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杨文,沈理明药学专业物理化学课程实例教学研究[J].化学教育,2015,(14):58-60.
篇9
(一)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体系设置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药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目前药学专业的实践课程设置主要有素质基础课程实践、专业基础课程实践、专业课程实践以及毕业实习4类实践课程模块组成,而且前3类实践课程模块均有不同部门的课程教师承担,毕业实习一般是10周时间,由实习单位承担,承接实践教学的单位大多是相互独立的,彼此之类很难形成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教学内容相互脱节的现象。此外,由于药学专业建设的教育投资的局限性,导致了高校对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上很少从社会、企业及学生的需求角度考虑,而照搬照抄国内外的药学人才培养方法,根据本学校的师资状况和教学条件安排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一成不变,导致各个学校的实践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千差万别。
(二)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在药学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实践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很少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仍然沿用以往的“填鸭式”和“注入式”教学方法,师生之间互动少,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自主创新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仍缺乏实质有效的行动。而且药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理论性强且较为枯燥,导致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依赖性强,不善于动脑筋,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显现出来。当前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是套用老师操作步骤进行操作,当遇到问题时学生马上求助老师,如此反复直至实践课程结束。由于传统的实践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单一,导致药学专业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表现为简单化、模式化,影响学生对药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方法的形成,也无法达到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目的。
(三)实践教学基地落后药学实践教学的实施需要通过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共同完成的。校内实践基地主要是建设学科实践教学实验室、GMP(药品生产管理规范)和GSP(药品经营管理规范)模拟车间。但目前由于资金投入的缺乏,药学专业的教学实验室缺乏先进的技术设备作支撑,设施设备质量不高,数量不足;GMP和GSP模拟车间的建设投入大,而国家无专项资金投入,学校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国内大部分药学院校至今没有建设模拟车间,即使已建成GMP和GSP模拟车间的院校,由于设备仪器运行成本高,往往因资金不足而举步维艰,因而模拟车间真正用于药学实验教学的较少,仅仅停留在教师示教和学生观摩学习上,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较少,校内实践基地建设就成为一纸蓝图。而国外的药学院校几乎都设有自己校内的模拟车间和模拟实验室,供学生在校内开展全真环境下的实践教学活动。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也不理想,校外实践基地主要通过个人关系,例如:依靠同学、朋友、熟人、行业等关系到企业进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以松散型为主,紧密型教学基地严重不足,学校对基地无可控性,导致实习基地不稳定,更换频繁。同时实践单位因受经济效益、安全生产等因素的影响,校外实践基地逐年减少。此外,由于实践单位缺乏指导学生实习的带教老师以及实习基地设备仪器等条件的限制,校外实践基地质量参次不齐。这些问题的存在,困扰着药学实践基地的建设。而由于受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多种因素的影响,药学专业的学生实践效果不理想已经凸现出来。
二、新型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新型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内容如何突破药学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瓶颈,进一步完善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是药学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也是构建创新型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突破口。笔者根据多年药学实践教学经验,针对目前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突出性问题,以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提高药学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尝试性地提出了一套新型药学实践教学模式(见图1)。
本文构建的新型药学实践教学模式着重培养的是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素质教育为重点,以企业为中心,将实践教学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具体而言,以医药企业的人才需求作为药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实行高等院校与医药企业的双向合作,共同参与药学专业实践教学培养计划、任务和目标的制定与实施。医药企业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实践基地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实践基地的建设,并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对药学专业学生提出具体的培养目标,通过岗位培训和实习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医药院校通过加大GMP、GSP模拟车间和学科实践教学实验室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力度,向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指导,以更好地服务企业;通过项目合作与开发,以开拓更多的实践教学基地。从而使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与医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药学专业学生通过在学校和企业两种实践教学环境的学习和锻炼,实现教学与实践的良性循环。
(二)新型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实现途径新型专业药学实践教学模式得以实施并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通过以下途径才以实现。
1.转变实践教学观念新型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实现首先应从转变实践教学观念入手,更新教师和学生对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认识。一方面要更新教师的实践教学观念,要把药学专业实践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树立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把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教师对药学专业实践教学观念的更新,可以提高教师对新型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认识,提高教师自身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要更新学生对药学专业的实践教学观念,使学生摆脱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束缚,在实践活动中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只有教师和学生在实践教学观念和思想上达成共识,才能在教学过种中更好地贯彻新型药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2.优化实践课程体系一是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实践教学时数是完成实践教学内容和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前提基础。在国外很多药学院校把模拟实践课和校外实践课作为一门课进行考核,并且占总成绩的60%。而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医药院校对模拟实践课和校外实践课程没有具体规定和要求,且实践课时的安排偏少。因此,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基础上,可以对药学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时数,使实践教学时数和理论教学时数之与接近1:1。二是按照药学就业岗位的要求设置实践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按学科体系设置课程的模式,将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成四个模块,分别是社会药房、质量检验、制药车站和医药营销。每一个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均有所差别,根据药学市场人才需求的特点,调整实践教学内容设置,并对实践教学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进行调整,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不同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
3.改革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是传统药学实践教学形式的主要弊端之一,我们针对药学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四大模块所涉及的课程内容与课程特点,以就业为导向、以项目为驱动实施实践教学。一是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以真实的项目精心设置项目驱动任务,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探索,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开展讨论、对话、归纳和总结等活动,使实践教学重点在活动中得到巩固和深化,实践教学难点在学生讨论中得到突破,从而达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二是通过项目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采用“工学结合”,将学校和企业的相关项目引进药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中,每大模块的课程均聘请了相关企业的专家和学校项目的主持人担任部分理论及实践课的教学工作,通过“工学结合”,全面提升了药学专业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以项目为驱动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4.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药学实践教学基地是开展药学实践教学和培养药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药学实践教学基地包括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校内实践基地主要通过引进先进的实验设施设备、先进的实践技术以及教学软件等,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共同建设。一方面,在学科实践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网络教育技术创建三维性和交互式虚拟实验,虚拟药学实验不受实验室实验材料和仪器设备的限制,以较低的消耗完成设计性、综合性以及创新性实验。另一方面,通过学校投资、企业投资或者校企共建等多种形式建设GMP、GSP模拟车间,GMP、GSP模拟车间由所在学院经营管理,主要用于学校承担药学专业的校内实践教学活动。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是以企业投资为主,主要是通过学校与医药企业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而实现的。校外实践基地由于管理规范,而且具有实战训练性的特点,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式、综合型的实践场所,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加速学生的成才,同时也是学校与企业进行“工学结合”的交流平台,是培养药学专业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结束
篇10
【摘要】
结合药学专业的特点,在大学物理实验中选择若干针对性较强的实验项目,通过有效改进和编排,培养学生成为基础扎实、操作熟练、知识面广且结合专业的药学人才。
【关键词】 教学高地; 物理实验; 物理光学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它反映了自然界科学实验的共性和普遍性问题。笔者所在的教研室承担了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中药教育高地建设课题的子项目物理光学的课程体系建设。针对高等医学院校的药学专业的特点,我们精选了若干个与药学专业关系密切的物理光学实验内容,通过有效的实验训练,使学生在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中既充分理解各种药学仪器的基本原理,又能更科学地掌握其使用方法和技能。同时,在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及科学世界观方面,实验也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系列一仅从当今药学研究中常用的光学分析仪器与物理学相关实验内容出发,从几个方面比较宏观地介绍我们的设想和具体实施框架以及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接下来的系列中我们将针对若干个具体的实验项目和方法进行重点探讨。
1 实验体系的构建
1.1 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议
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强调各学科的自身体系,往往是各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形成相对独立的实验教学格局。其结果是引导学生完全孤立地一门门去完成各学科的实验实践,这完全背离了当今社会倡导的要着力培养综合性和创新性人才的目标。为此,为避免实验内容的重复,加强学生的药学实验的整体观,按教学体系和学科特点使相关学科的实验互相渗透和融合,我们对物理实验进行了整体构想和设计,建立学科间“立交桥”式的交互连通体系,增加专业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开出率。
1.2 实验教学内容的建设
首先对已经开设的实验进行精选,保留其中实用性强,重复性好、结合专业多的项目;其次设计和整合物理光学实验;再次,由教研室教师任主编的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物理学实验》即将出版,它紧紧围绕药学专业的特点,以物理学的原理和定律为基础,增加了若干实用性和研究性都较强的实验。通过实验来测量和解释药学问题中有关数值和现象,力争使学生基础扎实、操作熟练、眼界开拓,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梳理好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提升综合能力。
1.3 实验教学方法的建设
在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进行新的尝试。比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运用,建立实验课的多媒体考试系统;增加学生参与实验设计的机会,由老师统一布置实验目的及要求,其后利用课余时间让同学们自行准备,互相讨论,基本达到让同学们边动手实践,边开拓思路,边查阅有关方面的资料,初步构思设计性实验方案,并熟悉仪器及元器件使用,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点评,这样拓展学生的综合思维,开阔了视野,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
2 实验内容的设计
本教育高地建设重点放在药学专业物理光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模式的研究,我们本着对学科负责,对学生负责的精神,发挥了集体的智慧,经过反复认证和调整,决定了以下的物理光学实验项目:
1 阿贝折光仪测量物质的折射率;
2 旋光仪测量溶液的浓度;
3 分光计测量光栅常数和光波波长;
4 光电比色计测量溶液的浓度;
5 光的干涉现象应用;
6 单缝衍射相对光强分布的测量;
7 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分振幅干涉研究;
8 光栅特性的研究;
9 激光散斑实验;
10 静物全息照片的摄制与观察;
11 不同介质中光速的测定;
12 液晶电光效应的研究。
3 实验教学和考核方法的探索
传统的物理学实验大多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即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运用物理学的原理和定律通过实验的结果加以验证。而考核的方法主要是学生的参与率和实验报告为主。本课题中我们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般的实验方法和技巧的前提下,在本学科范围内进行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探索。
比如测量液体的浓度有多种原理和方法,在实验前要求学生分析各种原理和方法的异同、结果的精确性等,即对同一现象要站在更高的角度进行综合分析。考试从考核传统的具体操作过渡到以多媒体模拟设计和操作,从而提高学生以现代化手段对理论和实践的灵活应用能力。
教学高地的项目从2006年1月开始启动,预定为3年时间,期间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诸如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和考试系统等内容,目前进展顺利。
【参考文献】
1 耿完桢. 大学物理实验.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
- 上一篇:儿童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 下一篇:少数民族文化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