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的总结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能训练的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能训练的总结

篇1

关键词 警察 体能训练 深化 警察软实力

Abstract The soft power of the police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police repulsed in actual combat criminals, while police physical training is the foundation to enhance the soft power of the police, so the police to deepen the study on physical training of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subj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ublic security department, only to strengthen the police physical training, in order for China to build a the soft power of higher police force, which provides basis for the guarantee of social stability in China.

Keywords police; fitness training; deepen; soft power of police

0 前言

近年来,警察软实力问题逐渐引起公安部门的重视,由于部分地区公安部门领导干部与警察对体能训练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体能训练,进而使警察软实力有所下降,使警察在公众中的形象有所下降,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本文分析了警察体能训练建设对警察软实力提升的影响,并提出了警察体能训练建设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加强警察体能训练建设,提升警察软实力具体措施,为提升警察软实力,提高警察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提供了科学借鉴。

1 警察体能训练建设对警察软实力提升的影响

首先,警察体能训练建设能够提高警察队伍的生命力与战斗力,加强警察体能训练建设能够有效提高警察个人的体能素质,进而增强整个警察队伍的体能实力,以此提高警察队伍的实际作战能力,我国警察的整体实力有所上升会使不法分子闻风丧胆,以此减少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其次,警察体能训练建设能够有效提高警察防卫控制能力,良好的体能素质是警察提高实战技术的关键基础,警察体能技术训练中的擒拿格斗以及警械操作等技术都是警察在实战中所需的重要手段,良好的体能训练,能够使警察充分掌握实战作战中一些作战技巧与作战方法,对提升警察的作战实力十分重要。第三,警察体能训练能够有效提升警察的毅力与道德品质,由于体能训练项目具有一定的强度,需要警察具备一定的毅力才能完成整个训练,因此在体能训练过程中能够充分锻炼警察的毅力,同时体能训练比较艰苦,有效的体能训练能够培养警察不怕辛苦,敢于向困难挑战的良好品德,对提高警察的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 警察体能训练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科学的体能训练评价标准

目前在警察体能训练中缺乏科学有效的体能训练评价标准,由于警察体能训练内容较多,训练方法多样化,针对警察差异化特征应建立不同的体能训练标准以及体能评价标准,目前警察体能训中却没有建设相应的体能训练评价标准,在对体能训练进行评价时,通常以现场考核的训练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公安系统安排具体的体能测试时间,在规定时间内对警务人员进行体能测试,将这一次的体能测试成绩作为评价警察体能训练的主要标准,并将@一次成绩作为考核警察整体能力的重要标准,这种体能评价标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使警察体能训练不能得到公平有效的评价,甚至还会影响警察体能训练的积极性,评价中仅仅以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忽略了对体能训练内容与体能训练方法的评价,这会使日后的体能训练发展受到影响,使体能训练逐渐趋于形式化,不利于我国警察队伍软实力的提升。

2.2 体能训练机制建设不够完善

缺乏完善的体能训练机制,是目前影响警察体能训练的关键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如下:首先,在警察体能训练中缺乏有效的绩效机制,部分地区公安部门领导干部对体能训练重视程度逐渐降低,而在公安系统中没有将警察体能素质情况作为考核公安领导干部的绩效标准,使公安部门管理人员缺乏提高警察体能训练的紧迫感以及对训练的重视,还有些负责警察体能训练的负责人,在警察体能训练过程中没有切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将训练与实战相结合,使警察体能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存在较大的落差,严重影响了体能训练效果,其次,对于警察个人来说,一些警察在担任警务职位之前有过体能方面的训练,并在曾经在体能训练中取得很好的成绩,这部分警察以为自己曾经具有较强的体能素质,不需要继续艰苦训练,导致体能严重下降,同时公安系统对体能训练较差或者根本无视体能训练的警察没有采取相应的惩罚机制,这无法使警察时刻保持体能训练的积极性,最终将会影响警察队伍的综合实力的提升。①

2.3 对体能训练教官队伍的建设不够重视

体能训练教官队伍的建设是保证警察体能训练效果的关键,但目前公安系统对警察体能训练教官队伍的建设没有足够的重视,使整个教官队伍素质普遍不高,主要表现如下:在警察体能训练中存在一些训练教官虽然掌握了专业的体能训练理论知识,但这部分教官没有实战经验,在体能训练中过于注重基本训练动作与理论的讲解,而警察实战与体能理论训练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别,因此这样的教官培养出的警察体能素质在实战中的作用有限,此外,体能训练中有些教官则相反,这部分教官具备较好的身体素质,对体能训练也有独特的见解以及丰富实战经验,能够结合实战经验训练警察的体能,但这部分教官专业理论知识水平有限,在体能训练时,无法用专业的警察体育理论与运动学理论说服警察,在遇到问题时不知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来解决训练中的问题,正是由于负责警察体能训练的教官整体素质有待高,使警察体能训练难以达到最佳效果,严重影响了警察软实力的提升。②

3 加警察体能训练建设,提升警察软实力的策略

3.1 建立科学的体能训练评价标准体系

建立科学的体能训练评价标准体系,能够有效促进警察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使体能训练达到最佳效果,最终提升警察队伍的软实力,科学的体能训练评价体系,建立在公安机关领导干部与全体警察对体能训练重视的基础之上,领导干部与警察要深刻认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意义,了解不能以单纯的某一次体能训练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还应将体能训练内容以及体能训练方法以及体能状况不同的警察每一次在训练中的进步等等都建立在评价内容中,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需要领导干部设立专门的体能训练部门,指派相关负责人,定期监督与检查警察体能训练情况,并将每一位警察的体能训练情况做记录,每一次监督、检查、记录后与上一次进行比较,三次为一个总结周期,监督、检查、记录三次之后进行总结评价,评价内容为训练内容、训练方法、训练中警察的表现等,这种评价体系能够有效提高警察的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参与到体能训练中,同时还应对有进步的警察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使其不断进步,同时也激发其他成员以最佳状态投入到体能训练中,以此提高整个警察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警察队伍的软实力。③

3.2 完善体能训练机制建设

完善体能训练机制建设,将警察体能训练责任切实落实到位,提高领导干部对警察体能训练的管理积极性,使其对警察体能训练负责,将警察整体体能训练情况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标准,这样才能有效促进一些轻视警察体能训练的领导干部将体能训练工作重视起来,不断加强管理,提高警察体能训练工作效率,保证警察体能训练效果,对于警察个人,要将其体能训练情况作为绩效与其薪资以及晋升挂钩,以此提高其体能训练的积极性,同时还要定期对警察体能情况进行摸底检查,不断督促警察时刻保持较高的体能素质,随时为实战提供强大的体能实力,对在体能摸底中发现的优秀人才,公安机关要给予重任和物质奖励,以此激励警察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升警察软实力。④

3.3 重视体能训练教官队伍的建设

重视警察体能训练教官队伍的建设,需要加强警察体能训练教官的综合素质,不仅需要教官掌握丰富的体能训练理论知识,还需要教官具备一定的实战经验,在对警察进行体能训练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结合,以此提高警察对体能训练的积极性,使警察切实感受到体能训练对提升自己实力以及整个警察队伍实力的重要性,其次加强教官队伍的建设还需要在公安机关选择体能训练教官时,要切实做到全面了解教官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经验水平,使教官在体能训练过程中以较强的专业知识感染警察,以较高的道德素质影响警察,使警察在道德素质与体能素质等各方面综合发展。⑤

4 结论

综上所述,警察体能训练建设深化研究对提升警察的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公安机关应克服各方面的困难,加强警察体能训练建设,使警察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与体能,为打击不法分子提供基本保障,进一步提升警察队伍的软实力。

注释

① 汪盛坞.功能性动作筛查在防暴队员体能训练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

② 贾金斐,左建玲.反恐新形势下警察体能训练的科学化探索[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3).

③ 王涛,赵.公安实践工作视角下警察体能训练原则新探[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5(4).

篇2

关键词: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理念创新

中图分类号:G84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3612(2009)05-0111-03

A Study of Concept Innovation for Physical Stamina Training in C hina's Basketball

LIU Xin-zheng1, JIANG Chun-jin2, ZHAO Zhi-ming3

(1.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cience, South China Nor mal University, Guangzhou510631, Guangdong China;2. Hunan Institute ofTechnology, Hengyang421002, Hunan China;3.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 ion,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gtan411201, Hunan China)

Abstract: A study of problems in physical stamina training in basketball of Chin a reveals that there is a need to concept innovation on physical stamina trainin g, mainly in idea innovation of both physical stamina and tactics training devel opment at the same time; to keep a balanced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stamin a training and technique-tactic training; methods innovation of physical stam i na training and render in scientific manner; to promote a rational transformatio n between general physical stamina training and special physical condition train ing; and the training concept innovation of physical stamina consumption and rec overy. In this paper, som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for the physical stamina tra ining are put forward, which are expected to be helpful to the basketball traini ng in China.

Key words: basketball; physical stamina training; concept innovation

训练理念是训练主体对训练实践及过程进行思维的概念或观念的理性认识,是对训练实践自 觉反映,对训练实践具有指导性意义。没有正确、先进的训练理念指导的训练是无效的、甚 至是破坏性的训练。训练理念的落后必定导致竞技水平的落后。基于此,篮球训练要有科学 的理念为指导,并随着世界篮球运动发展趋势而不断创新。中国篮球训练需要高水平体能训 练,体能如果不能有效地体现在比赛中,说明在体能训练上存在脱节问题,要解决中国篮球 运动体能训练问题,训练理念亟待创新,故此本文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国家图书馆和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检索和收集有关篮球体能训练及现代 训练理论等方面的文献资料,掌握我国篮球体能训练的研究和发展的状况。在广泛阅读和整 理各类文献的基础上,根据篮球运动员的体能特点,对相关资料进行重点阅读和分析。为本 文的理论分析提供基础。

1.2 问卷调查法 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拟定访谈提纲,分别就中国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 题以及体能检测等问题访问调查一线的教练员、篮球理论的专家、运动人体科学以及运动训 练学的专家36人,访问调查的形式采用一对一访谈和开访谈会两种形式。问卷调查采用每轮 发放问卷36份,回收36份,用pear-son相关法得到信度r=0.96。文中的训练理念创新方法均得 到86%以上专家的认可。因此,所列出的研究方法视为具有较高的效度。

1.3 逻辑分析法 分析:结合系统理论对中国篮球运动员的体能系统进行分析,揭示其结构及特征。归纳:分析 相关资料,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在此基础上探讨篮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科学基础 和基本规律。整理出中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理念创新的关键所在。

2 分析与讨论

2.1 世界篮球强队体能训练理念现状

2.1.1 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同步发展1998年法国队对现代竞技篮球运动特征进行总结与研究后发现:技、战术与体能是篮球制胜 的核心因素,并提出技、战术与体能训练必须同时进行的理念。据资料显示: NBA球队的体 能训练计划贯穿整个赛季技、战术训练过程,并有专职体能教练严格执行,如NBA湖人队就 配备了8名体能教练员。

国外篮球强国教练员认为:篮球训练是一个系统的整体工程,经过系统体能训练的球员,更 能适应激烈的篮球比赛,也更容易获得成功。要想取得篮球优异成绩,必须使篮球体能训练 与技战术训练同步进行,保证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能合理运用攻防技术并准确地投篮得分 ,这与篮球运动竞技制胜规律与特点相吻合。

2.1.2 体能训练途径多样化 为了在长期、高强度激烈对抗的比赛中保持充沛的体力,世界强队体能训练不是单一形式的 体能训练课,而是形式多样化安排。体能训练在整个训练过程各部分中实施,主要通过训练 课中、训练课后和计划的体能训练课三种途径实施。最新的体能训练理念是在技、战术训练 课中准备部分进行体能训练、在技战术训练的基本部分也进行体能训练和结束部分3个部分 穿行的体能训练先进理念。目的是保持训练强度与实战的相似性,既增加体能又得到实 战的模拟训练方法。

2.1.3 训练方法手段科学化 目前先进的力量训练方法除杠铃外,还有大强度的跳跃练习、综合力量练习器、等动和电刺 激力量训练以及各种组合科学的、多样化的力量训练方式。 耐力训练不是单纯地长时间无 间歇的跑田径式跑圈,而是要求在合理时间段间歇的冲刺跑,这样的耐力才符合篮球运动特 点的需要。训练负荷的科学化就是对练习次数、组数以及次与组间隔等构成能体现篮球运动 速度、力量、耐力特殊要求的量化标准。突出科学的量化标准使机体能力得到有效的刺激, 训练负荷突出专项特点。

2.1.4 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合理转化 一般体能训练是专项体能训练的基础,专项体能训练又是专项运动能力改善和提高的基础。 当一般体能达到一定训练阶段后,就必须进行专项体能训练转化。青少年主要以一般体能训 练为主,专项体能为辅,成年的优秀运动员反之。NBA 职业球员体能训练的赛前12周体能训 练计划中,前8周是进行一般体能训练,而后8~12周是进行专项体能训练的转化。

2.1.5 赛期体能训练的小周期“板块理论” 小周期板块理论是小周期训练与板块结构训练的有机结合:其中小周期内涵为全年以若干 个小周期为主,准备期短,竞赛期长,以训练周或15~20 d加长周为小周期来制定训练计划,并 在小周期末参加比赛,在各个小周期都保持较高的训练水平。相对于传统模式在准备期中平 行发展多种身体素质,板块结构集中在3-4周内有选择性地确定较少的训练发展目标加以实现 (不超过2个),使高水平运动员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接受单一的或者两个比较大的训练刺激, 并且便于在每个训练板块结构中通过身体素质、比赛结果和生理、生化医学指标测试检查训 练效果,这就是板块结构的核心。小周期与板块结构从不同的角度印证了当前高水平运动员 的训练实践,小周期板块理论就是对这两方面的总结,即在周期形式上以预定的赛间间隔为小 周期来制定训练计划,在小周期末参加比赛,以赛带练,赛练结合;在训练方式上,在短时间内 有选择性地确定较少的训练发展目标加以实现(不超过2个),使高水平运动员在相对集中的时 间内,接受单一的或者两个比较大的训练刺激。简言之,“板块理论”两要素是要在相对短 的时期内,如4周-2个月,围绕着训练任务解决相关问题,取得整体突破,赛期的体能只 是保持、或者前期的一般体能应该分阶段逐步实现转换,如再笼统的安排比较大的体能训练 ,一是与本阶段的任务不符,二是在3~4周的比赛期内安排1~2次比较大的体能训练课,不 仅达不到提高体能的目的,反而会对比赛产生不良的影响。

现在NBA的常规赛在6个月内要打82场比赛,有时是“背靠背”的比赛,平常也是2~3 d打一 场比赛,“板块理论”可指导体能训练的运动员有充沛体能;始终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并 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先进的训练理念,结合我国运动员的具体实际, 解决好中国篮球运动的具体问题。

2.2 中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理念存在的问题

2.2.1 重技战术训练、轻体能训练 中国篮球运动训练存在重技战术训练轻体能训练的现象,调查显示:我国各级篮球队中只有 少数甲A几支俱乐部配有专职体能教练员,配置只有一两年的时间,训练经验不很丰富,而 且他们同时兼带二线和三线多支队伍的体能训练。如广东女篮配置一名体能教练负责训练, 同时还兼职青年队、体操队、跳水队的体能训练,各队对体能训练都处在观望态度中。再者 ,作为我国篮球教练员培养重要基地的体育院校,600~700个课时篮球专项课中只有2个课 时的身体训练理论课,有的甚至没有开设。思想上与理论上的不重视直接影响我国篮球运动 水平的提高,重技战术训练轻体能训练是我国各级篮球队普遍存在的现象。

2.2.2 采用技战术训练代替体能训练 调查发现,89%的教练员认为体能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但如何安排体能训练他们很迷惑。在 实际训练中总是把技战术训练代替体能训练,走进了体能训练在平时技战术训练中便可以涵 盖的误区。认为看到球员气喘吁吁、汗流浃背就已经是体能训练了;认为体能训练在技战术 训练中就可以完成。实际上这样仅仅可以解决一定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问题,仅仅是消耗体 力而没有补充最基础的、最关键的力量、速度和耐力素质,最后运动员的整体水平没有提 高,也保证不了实战的需要。尤纳斯指出:我国男子篮球国家队员平均卧推115 kg,而美国 职业球员平均为150 kg,这种差距是美国职业球员除每天技战术训练结束后还要加练1 h 力量,长期系统训练的结果。

2.2.3 训练方法手段“田径”化 我国篮球体能训练中普遍存在训练方法手段简单化与盲目加大训练负荷的问题。从《运动训 练学》的“生物适应”理论角度看,影响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训练手段和训练负荷。体能 训练方法手段简单化反映在训练方法单一,如力量训练以杠铃挂帅。在先进的力量训练方法 除杠铃外,还应采用大强度的跳跃练习、综合力量练习器等动和电刺激力量训练,以及各 种组合力量训练。 耐力训练单纯的田径式跑圈,篮球运动的耐力要求在合理时间段间歇的 冲刺跑,而不是长时间无间歇的长跑。诚然,就其任何一种训练手段和方法而言,本身并无 优劣、好坏之分;田径训练手段也并不是一无是处,问题出在教练员上,出在训练的认识水 平和操作水平上,一句话:训练理念如何创新?!

《运动训练学》明确指出:训练内容必须明确 “练什么、如何练、练多少”。训练负荷的 盲目性就是对练习次数、组数以及次与组间隔等构成没有科学体现篮球运动速度、力量、耐 力等专项素质的特殊要求和量化标准。没有科学的量化标准,机体得不到有效的刺激,专项 素质没有提高,运动成绩就没有突破。

2.2.4 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相脱离

我国篮球体能训练误区是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训练混为一谈。表现在一般体能训练过多,专 项体能训练过少,存在青少年体能训练成年化,成年体能训练青年化的误区,不了解各个时 期的过渡与转化。一般体能训练是专项体能训练的基础,专项体能训练又是专项运动能力改 善和提高的基础。当一般体能达到一定训练阶段后,就需要进行专项体能训练。而我国各级 球队体能训练方式与要求常年不变,训练没有针对性,使一般体能无法向专项体能顺利过渡 与转换,甚至会适得其反。如运动员弹跳高度取决与两个因素,即起跳力量与起跳速度。我 们采用的蹲杠铃方法发展起跳力量的一般体能训练要求,但专项素质要求起跳速度要快,专 项素质没有得到提高,变成无效训练,国外球员就特别重视专项速度力量的训练。我国篮球 运动员摸高指标不比外国选手差,但在赛场上显示不出来,实用性差。这就是过多一般体能 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少的表现。因此,体能训练一定要与专项特点结合。

2.2.5 错误理解赛期的体能消耗与恢复 我国篮球界存在赛期中不能进行体能训练的现象。调查显示,86%的教练认为一周两赛队员 奔波于主客场之间,耗损队员大量体能,没有可能训练体能,只能进行技战术训练。这种指 导思想导致在跨年度CBA联赛只消耗而没有体能补充,到比赛中期运动员就把准备期所储备 的体能基本耗尽,真正到了赛期的关键时刻,体能出现了亏空,高质量的技战术也就无法保 证。而NBA职业联赛采用“板块结构训练理论”保证球员的体能,高水平运动员在相对集中3 ~4周赛期的板块时间内接受一两个比较大的体能训练刺激,使NBA球员始终保持良好的竞技 状态,并且能延长运动寿命,这种训练理念是我们可以借鉴的。

2.3 中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理念创新1) 创新体能训练理念,高度重视篮球训练中的体能训练,高度认识良好的体能是取得优 异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2) 把体能训练作为一项重要的训练内容科学计划,改变以往技战术训练代替体能训练的 误区。正确把握篮球运动竞技制胜规律,根据篮球专项需要科学地安排力量素质、速度素质 、耐力素质、柔韧素质进行科学训练。

3) 采用形式多样的、科学的方法手段进行体能训练,改变单一、枯燥的“田径”式训练 方法。对体能训练的负荷有科学量化指标,对体能训练的生理、生化医学指标进行监控检验 训练效果。

4) 合理进行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转化,改变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训练常年不变 的理念。当一般体能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须加强专项体能的训练,这样才能在整体上有突 破,保证技战术的发挥,取得好的成绩。

5) 合理安排赛前、赛季中的体能训练,尤其是改变在赛期中不能进行体能训练的理念。 利用板块训练理论在赛期中进行体能训练,补充运动员的体能,使赛季后期顺利进行,同时 加强运动员的恢复。

3 结 论

1) 加强学习与交流,掌握当今篮球运动发展趋势及体能训练的先进理念,提高教练员、运 动员对体能训练重要性的认识,高度认识具有良好的体能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必备条件。

2) 通过聘请国内外专家讲学、体育院校开设专项体能训练课程等多种途径培训教练员,培 养我国篮球专职体能教练员,要求各级篮球队伍设置体能教练员,并实行体能教练员上岗制 度。

3) 正确把握篮球运动竞技制胜规律,根据篮球专项需要的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 、柔韧素质进行科学训练。

4) 科学安排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训练,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时期对两者之间合理转换 。改变青少年体能训练成年化,成年体能训练青年化的误区,加大专项体能的研究。

5) 加强对体能训练科学方法的研究,采用多种形式提高体能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在训练的 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进行体能训练。

6) 重视体能消耗与恢复,采用科学的先进的技术设备对体能训练进行调控。

7) 制定全面、系统的赛前与赛期体能训练计划,狠抓落实,这样有利于运动员技战术与运 动素质得到均衡发展和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论运动训练计划[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9.

[2] 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3] 邢文华.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5:46-50.

[4] 刘玉林.国外运动训练发展趋势[M].2005年全国篮球教练员培训班教材汇编. 中国 篮球协会,2005.

[5] 王守恒,薛正武,曾凡星,等.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机能和素质变化的研究[J].体育科 学,2000,20(1):36-39.

[6]2005年全国篮球体能教练员培训班教材汇编[C].中国篮球协会,2005.

[7] 孙欢. NBA体能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8] 袁守龙,刘爱杰,译.高水平竞技体能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9] 全美篮球体能教练员协会.NBA体能训练[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10] 赵志明.篮球运动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方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5).

[11] 陈小平.对我国体能类项目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1 ):10-13.

[12] 刘丹.球类运动训练理念批判[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13] 肖天.重视训练学理论对训练实践的指导作用[J].体育文化导刊,2006(7):3-5 .

[14] 于振峰,张建军,杨寿亭,等.我国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体能和基本技术评价标准及计 算机评价系统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0,18(1):54-55.

[15] 李颖川.球类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构成因素及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原则[J].中国体育科 技1997.(2):49-52.

[16] 谭朕斌.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理论与方法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 学学报,2002,27(8):37-39.

[17] 王保成,匡鲁彬,谭朕斌.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内容[J].首都体育学院 学报,2001,13(13):38-42.

[18] 张军,王家宏,徐建华.教练员现代篮球理念体系的构建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3):95-97.

[19] 刘新征.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06.5.114-116.[20] 郭清和.对我国部分优秀篮球运动员某些形态、体能、技能、心理特征的综合研究[ J].体育科学,1995,15(6):45-50.

[21] 邓成涛.运动训练周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J].辽宁体育科技,2004,26(6):1-2.

篇3

关键词:直招士官; 体能训练; 问题;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161-001

士官学员的体能训练是军事技能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体能对提高士官学员的健康水平,以及促进士官学员的军事技能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士官学院要重视士官学员的常规体能训练,在日常训练中不断的总结和借鉴其它兄弟院校先进的训练经验,并以之为基础。

本文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士官学院2013级学员为研究对象,按照士官学员体能考核的方式,得出七项体能(徒手五公里、单腿深蹲、100米、单杠引体向上、双杠屈臂撑、俯卧撑、仰卧起坐)考核的数据并进行分析、整理,并以此为依据。

一、士官学员体能训练现状分析

(一)速度素质分析

速度素质在士官学员的七项体能中占有重要一席之位,速度成绩的优异是能反映士官学员的综合素质的一大指标,因此在日常的体能训练中我们要重视速度素质的练习。

由表1可以显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士官学员参加速度素质体能考核的为207人,其中有21人因身体原因或请假未能参加体能考核,其中合格人数为147人,合格率占71%,不合格人数为60人,不合格率占29%。由此可见,速度素质达到优秀的比率还有一定差距。

(二)力量素质分析

力量素质的强与弱直接影响到七项体能考核的结果,因此力量素质是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中的核心。从考核士官学员的上肢力量、下肢力量及腰腹力量来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加全面的了解学员的整体情况。

由表2、3、4、5、6可以显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士官学员参加力量素质体能考核的人数分别为:单杠引体向上208人,双杠屈臂撑204人,俯卧撑207人,仰卧起坐206人,单腿深蹲206人,其中有部分学员因身体原因或请假未能参加力量素质体能考核。从以上的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仰卧起坐的合格率达到93.2%,单腿深蹲的合格率达到75.7%,俯卧撑的合格率达到77.8%,双杠屈臂撑的合格率仅仅只有48.5%,单杠引体向上的合格率仅仅只有31.7%。从数据上分析得出,士官学员腰腹力量素质已达到优秀,下肢力量素质良好,上肢力量素质比较差。

(三)耐力素质分析

耐力素质是指机体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1]士官学员要在徒手五公里全过程保持特定的运动强度或动作质量,就必须具备良好的耐力素质,那样成绩才能达到优秀。

由表7可以显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13级士官学员参加耐力素质体能考核的为206人,其中有22人因身体原因或请假未能参加体能考核,合格人数为62人,合格率为29.1%,不合格人数为146人,不合格率为70.9%。由此可见,士官学员的耐力素质非常差。

二、士官学员体能训练发展对策

(一)学院提高对体能训练的认识观和发展观

学院应充分重视体能训练的功能和价值,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不能只重视队列训练和军事基本技能训练,应该把体能训练摆在与队列训练、军事基本技能训练同等的地位。

(二)规划长期目标和制定多年度完整训练计划

士官学员体能的提高是经过阶段性、系统性的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的,因此,相关负责人和教练员要规划长期目标和制定多年度完整训练计划,如大一学员的体能训练以打基础为主,到了大二体能训练以提升为主,大三的体能以巩固为主。

(三)抓好对士官学员思想教育,端正学员的体能训练动机

学院领导和分管体能训练的负责人要经常与士官学员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他们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要帮助士官学员规划好体能训练的计划,培养吃苦耐劳和克服体能训练疲劳的惰性,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士官学院2013级的士官学员进行七项体能考核,整理并分析体能考核数据,并对体能训练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士官学员体能训练的发展对策,为士官学员体能训练朝着良性发展奠定基础。

篇4

关键词:警察体能训练;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5-0064-04

作者简介:尹双双,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警察体育教学;刘勇,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

从反恐防暴到紧急处突,从抗洪救灾到解救人质,警察的职责无时不与危险连在一起。面对危险,能否应对自如,最后全身而退不受伤害,完全取决于平时的体能储备与专业体能训练。平时训练多流汗,抓捕犯人少流血。打铁还须自身硬,没有行之有效的体能训练作为保障,警察在执法过程中的危险就会成倍增加。要提高警察队伍的整体战斗力,并且打造顽强的战斗堡垒,警察学院就有必要以加强警察体能训练作为切入点,制定科学并且人性化的体能训练计划。警察体能训练是维护社会治安的重要基础,如何做到科学、有效,并且为实战服务,需要我们客观地把握体能训练原则,认真研究制定体能训练计划,高度重视体能训练效果,从而使体能训练在提高警察战斗力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本文重点阐述了体能训练敏感期原则、力量、速度、耐力相结合训练的原则、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相结合等原则,为的是拓宽体能训练思路,改革体能训练,全面提高警察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以更好地为社会治安大局服务。

一、重视体能训练敏感期原则

力量是人体运动的首要素质,力量素质与速度、耐力、柔韧与灵敏素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同时也影响到与速度、耐力等素质的发展。速度、耐力等素质的发展影响着力量素质的发展。他们是相辅相成的。要想有效甚至高效率地提高体能素质,不仅要掌握体能训练负荷的增减原则、循序渐进式原则、与技战术相结合的原则、系统性和科学性训练原则这几个原则,还要了解和掌握并且重视体能训练敏感期原则。在不同的敏感期重点发展不同的体能素质。中国拳击队张传良等教练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研究,总结出了几条拳击项目制胜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其中,以体能为载体、速度为灵魂、以距离、时间差为突破口这几点充分说明了良好体能的重要性和速度素质培养的关键性。

反应速度是速度素质的内容之一。反应速度的敏感发展期是6~12岁,特别是9~12岁明显加快,到12岁第一次达到。12岁后反应速度增长减慢,16~20岁出现增长的第二次高峰。耐力发展敏感期,男子是10~20岁,女子是9~18岁。男子在10~20岁间,无氧耐力水平逐年增加,16~20岁增长幅度最大,也就是无氧耐力的良好发展时期。女子是15~18岁增长幅度最大。警察进行专业训练的时期一般是进入公安院校或参加工作以后,年龄段是18岁后。在此阶段,抓住敏感期结合专项训练进行有效地训练和最大效能地提高反应速度和无氧耐力。速度和耐力素质提高了,力量的爆发性和力量的持续性也就相应得到提高。入校的警员一般年龄在16岁以上,可以根据体能训练的敏感期原则,重点训练和提高警员的反应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

二、力量、速度、耐力相结合训练的原则

力量是基础,速度是灵魂,耐力是保障。力量训练一直以来是各类运动训练的重点内容。擒拿格斗中的“千狠万狠,力为根本”更是突出了力量训练的重要性。而在格斗中,警察要发挥出最大力量,需要捕捉战机,瞬间爆发出最大有效力量还击对手,在与对手相互的对峙中,能坚持到最后的就是靠力量的耐力。同时在擒拿格斗中,进攻、防守和反攻都取决于技术动作的速度,速度也是力理的补充和延伸。

从擒拿格斗教学实践中发现,有些警员力量素质相来说可以,比如在俯卧撑、引体向上的力量练习时表现均可,但在力量的运用上却有“有劲使不出”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采用新的训练方法和教学方法,要求学员学习和练习拳法时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放松练习找发力顺序的感觉。第二阶段,用很少的力量找动作终止瞬间的爆发感。第三,用较大的力量,练习力量与速度的结合。即首先全身放松练习,通过柔和的动作路线和动作终止的紧张感来感觉力量发力的顺序和发力的爆发感。在找到动作发力顺序正确感后,再慢慢将引体向上中练出的力量慢慢加大释放和爆发出来。确保动作用力的合理性、经济性和有效性。在掌握发力顺序正确和动作在接触目标能瞬间爆发力量的感觉后,将力量快速释放的感觉自然也就培养出来了。肌肉放松能提高肌肉、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使动作经济,轻松自如,具有良好的节奏感,从而加快动作的掌握过程。在学员的动作达到协调、轻松、熟练后,教官再加上几分力度示范动作,学员再反复练习,根据自己的感觉慢慢将力度加上去。特别是对协调性差、力量大、爆发力好的学员,此种练习的效果会更好。刚柔相济练习动作,该放松的部位就放松,该发力的部位就发力,这样发力就活而不僵了。学员在放松的前提下,再将力度加上去,练习次数多了,刚柔相济的感觉就会慢慢体会出来。笔者在教冲拳的实践中,将学生分为两组,第一组用一般的分解完整示范教学,第二组用“先柔后刚”、再过度到刚柔相济的示范教学。第二组的动作协调性、发力的寸劲和发力的经济性明显比第一组要好。快慢结合。动作的快慢练习应根据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的情况而定,对有基础、技术水平较高的学员多进行速度练习,对初学者或新授学员则应先掌握动作的发力顺序。擒拿格斗的速度训练主要练习爆发力和速度耐力,某一个技术动作的实施都需要爆发力,这种爆发力的培养必须结合实际对抗练习,所以要找优秀的陪练员陪练,以此来有针对性地提高专项速度素质和速度耐力。

力理、速度、耐力相结合训练,能使警员的体能训练得到最有效的提高,同时也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练习拳法的技术动作时,多次提到腕,肘关节疼痛的问题。笔者在观察动作练习后,发现出现此情况的缘由是学生的发力不顺,爆发点不干脆,也就是爆发的力量没有完全发出来,力量倒是通过自己的腕、肘关节反吸收了,震得关节发疼。在通过多次放松练习找到正确的发力顺序和爆发感觉后,学生的这种疼痛感就消失了。

三、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20世纪90年代,体能训练的理念被引入到我国,但长期以来,我国体能训练理念仍仅局限于耐力训练和力量训练,其训练形式主要是跑步训练和大强度的力量训练。这种训练的内容就是一般体能训练内容。专项体能训练是指根据不同的专项需要来进行的特殊体能训练。比如擒拿格斗的警员在专项上,对上肢肩带的收缩力量,腰部的左右旋转力量以及膝踝各关节的控制力量有较高要求。这些力量的获得和提高,不能通过简单的一般体能训练获得的力量来转化,而是要结合专项体能训练来获得。在散打对抗实战中,不但要全面抓身体素质训练,还要抓重点训练,“千狠万狠,力为根本”、“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因此要特别重视专项力量训练,特别是下肢的力量训练。“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精”,由此在训练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优点,练到极致,一招治敌。要练到极致,就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状况,结合专业特点,将某一种力量素质或者是速度素质练到超于常人。当然,战术在散打实战中也是占有重要地位的。比如“借他千斤力,不费四两功”,就是讲的战术中的借力发力法。狙击手不仅需要别的专业所具备的一切身体素质,还需要稳定和强大的心理素质,甚至心理素质在比赛中比体能专业素质更重要。因为,在训练中要把专业心理素质放在第一位。总之,专项体能的提高是在合理安排基本体能的原则下,加大实战训练中对抗的力度、强度和难度,同时紧密结合技术动作的路线、一定的速度及力量爆发的时机,加以针对性地加强部分专项身体素质的训练,结合警员不同的个性和身体特性来安排训练,将一般与专项相结合,达到提高警员专项素质水平和竞技能力的目的。

四、重视警察体能训练负荷控制的原则

在警察体能训练的方法和负荷控制上,由于受条件限制以及任务的突发性影响,警体教官在这两个方面存在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在训练负荷的把握上,更是恨不得一夜把警员训练成钢筋铁骨。笔者本着可行性和科学性的原则,全力探讨和研究警察体能训练过程中负荷的控制,不至于因训练负荷过大引发受伤事故。对于体能训练过程负荷的控制,采访中有部分警员表示,体能训练不能须到用时方恨少,为了在执行特殊任务时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体能训练再苦再累也要自觉承受,而进一步加大训练强度,可以更好地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有一部分警员则表示,警察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其性质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像专业运动员和军人那样有得天独厚的训练条件和环境。如果他们每天只是忙于训练,就没有时间来对犯人实施抓捕。再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体能训练不是一朝一夕之功,绝大部分警员在节假日都忙于值班,或者要执行重大任务,这样就决定了他们的训练没有系统性,更没有规律可言,如果突然加大训练负荷,身体一时半会承受不了,就有可能引起反作用。警察带着疲惫不堪的身躯去执行任务,只会增加危险。体能训练中,尽管不一定有受伤的事情发生,但仍要积极预防训练引发损伤事故的发生。体能训练的目的是为提高警察的职业素质服务,而不是让他们疲惫得完成不了任务。如何把握控制体能训练的负荷,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超负荷训练不行,那么不超负荷呢?从运动学原理看,如果参训者用肌肉轻松就能克服的阻力做力量练习,力量水平就无法提高。力量上不去,也就意味着体能素质无法适应警察的实际工作需要,这就说明了适度的超负荷体能训练,可以打破肌肉拉力与承载阻力之间的原始平衡,最终可以促使参训者的体能素质有所发展。因此,在进行体能训练时,采用极限负荷和逐渐增加负荷的训练方法,可以促使参训者更多的肌肉纤维达到力竭的地步,从而促进肌肉组织中收缩蛋白的增加,最终使肌肉的体积和力量得到全面增长。

警察体能训练应当遵循动作规范性是负荷增加的前提原则。美国体能专家在授课中反复强调:在进行体能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技术动作的规范性。这是因为整个体能训练过程都需要通过各种技术动作来完成,不规范的技术动作,不仅会影响体能训练的效果,而且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因此,从体能训练初期开始,就要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即使非常细小的错误动作,也要不厌其烦的反复予以纠正,使运动员形成正确的条件反射,打好技术动作的基础。在掌握动作后,才能逐渐增加训练负荷。这样就有效地减少了动作中的额外能量代谢,经济地使用能量,并且有效防止了运动损伤的发生。因此,作为指导者的教官或教练,要重视技术动作的规范性,不能只重视负荷的训练。在进行负荷的训练的增负时,要遵循动作规范性是负荷增加的前提原则。

警察体能训练应当遵循有序增减负荷的原则。进行力量和耐力训练时,开始阶段应当控制好负荷的增加量,身体适应一周后再增加一组练习,如此逐渐提升加大负荷,才能达到逐步突破自身极限的训练目的。体能训练的后期,训练负荷的减少也不能一减为零,应分层次地减少训练负荷,以给参训者提供适应的时间和过程。警察体能训练应当遵循循序渐进式原则。体能储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由人体肌肉功能变化和生理规律决定的。在体能训练中,肌肉承载阻力无论是总量还是强度的增加,短时间内不宜提高太大、太快。否则,不仅达不到预定的训练目的,还容易造成参训者肌肉的损伤。对于训练负荷的增加,只有遵循由少到多、由低至高的循序渐进式原则,才能保证体能训练的质量和效果。警察体能训练应当遵循系统性和科学性训练原则。体能训练是警察技战术训练的基础,而技战术训练对体能训练具有促进作用,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就会获得最佳的训练效果。当体能训练的系统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出现间断和停顿时,先前获得的体能训练效应就会消退。为了避免体能的消退,就一定要保持训练过程的连续性。警察体能训练科学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训练过程的方方面面,包括训练目标体系、训练计划与训练组织实施的科学安排与负荷控制等内容。科学化体能训练有赖于各个环节因素的有机整合,讲求整体效益。在设计体能训练计划时,警体教师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负荷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合理安排。

警察学院体能训练的目标,是为了提高警察在行使正当职权时取胜嫌犯的能力。警察的能力和战斗力来自于系统科学的体能训练。警察体能训练不是单纯的身体锻炼活动,除了其特殊性,还有警察职业性质的因素。没有良好的体能作为保障,警体技能也不可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再高超的技战术都是纸上谈兵。向体能训练要战斗力,加强警察体能训练,培养职业素质全面发展的警察,是时代的需要,更是国家的需要。依靠持之以恒的体能训练,可以使警察保持最佳的体能水平,从而将执行任务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减少到最低,并且尽可能地将损伤和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科学有效的专项体能训练结合体能训练终身锻炼习惯,可以帮助警察更好地、持久地胜任当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伤亡,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公安实战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海源.警察体能基础教育训练[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

[2]李阳.澳港警察体育教学训练之比较[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01,(5).

[3]杨世勇等.体能训练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4]陈博.警察体能概念、内涵与训练[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7,(2).

[5]陈博.论体能与警察体能[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03).

[6]周炳仙等.论警察体能及其训练[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8,(2).

[7]田文学.公安民警在职培训中体能训练问题的探讨[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9,(1).

[8]李阳.浅谈公安院校警察体能课的教学与训练[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9).

[9]王志章.中美两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6).

[10]陈博.警察体能训练与测试评价[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

[11]孙东辉.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现状分析与管理策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3,(4).

[12]刘晔.体能训练基本理论与实用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篇5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根据我园体能训练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幼儿的游戏与体能训练加以整合,并总结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布置环境,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幼儿的耐心是有限的,每一个游戏活动,幼儿玩过几次就失去了兴趣。这时,我们反复查找原因,通过谈话了解到,幼儿对同一环境出现了厌烦。于是,我们精心设计了游戏环境。如,在运动场地准备多面小红旗,比一比哪一队得的红旗多,或做几个小金牌,看一看谁拿到的金牌多。游戏形式多样化不仅调动幼儿参加游戏活动的积极性,还增强了幼儿的集体荣誉感,使幼儿心里想着集体,愿意和同伴共同分享喜悦。

二、体能训练游戏化

幼儿的本性是活泼好动的。但是如果让幼儿去做一些机械体能训练,他们会很反感,甚至不明白,无法完成,但如果把体能训练融入游戏时,幼儿将会表现得异常高兴,个个跃跃欲试,不甘落后。例如,在教中班走平衡木时,幼儿看到悬空的木板,听完和看过老师的示范讲解,幼儿还是不肯上去走。这时候,教师就讲一个故事,引起他们的兴趣。如,小红帽去看外婆,要经过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小桥。教师抬起手臂慢慢地走上去,边走边说儿歌:“小红帽,真勇敢,走过小桥看外婆。大灰狼,胆子小,磨磨蹭蹭不敢过。”孩子们看到、听到教师的示范演示,都自觉地跟着老师走过平衡木。反复几次,幼儿能标准的完成动作,达到了预期效果。在学习立定跳远时,孩子们兴致不高,你推我,我推你,乱成一团,这时,我们就换一种方法,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如,用谈话法,问幼儿你们长大后想当战士吗?通过问题和对未来的畅想,调动孩子参与体能训练的积极性。教师趁热打铁,随机调整,继续示范动作。接下来幼儿就会争先恐后地表演,要当战士,唯恐自己做得不好,当不上战士。以后,每天户外活动经常做这个游戏。通过游戏,孩子们逐渐喜欢上体育运动,并使体能训练游戏化。

三、及时和家长沟通,协调一致

为了让家长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把幼儿的体能训练情况都写在每日工作计划并贴在墙上,请家长回到家里和孩子一起进行体能训练。特别是没有来园的幼儿,我们会主动通过电话和网络与家长联系,使孩子在家里也和在园一样,保证体能训练的时间和质量。通过家长的问卷结果显示,99%的家长对我们的做法非常支持,也愿意配合我们的工作。还有1%的家长不支持,原因是担心幼儿在体能训练时受伤出意外。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加强责任心,心里时刻想着孩子,眼睛不离幼儿,把各项准备工作做到细致入微。其次,反复向幼儿讲解,示范训练要点,严格按要求去做,安全有了保证,家长就放心了,得到家长的支持,幼儿参加运动的项目也增加了。通过以上做法,我们和孩子的距离拉得更近了,真正成为了幼儿游戏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家长对我们更加信任。

四、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篇6

摘 要 本文对排球运动的特征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在排球训练中采用体能训练的要求和作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实际效果表明,对运动员采取特定的、适当的体能训练法可以帮助其有效提高竞技水平。

关键词 排球 体能训练 竞技水平

随着战术的成熟,竞争的激烈,当前的排球运动得到了快速全面的发展,运动员在排球比赛中的技术水平和战术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但这种技术和战术水平的提高是以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为基础的。实践证明,运动员个人能力的发挥除了需要全面贯彻的指导思想外,更需要良好的体能基础,没有足够的体能是无法实现排球比赛中的自我价值发挥的。因此在日常的排球训练中,必须注重对运动员的体能进行训练,促使运动员能够适应更激烈的排球比赛需要。

一、排球运动的体育特征

对排球运动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用如下几个特点对其进行描述:全面、快速、持久、高度。

首先,排球运动的协作特点决定了排球运动员需要在球场范围内进行多方位的跑动、多位置的发挥、多形式的动作,如直线或者曲线奔跑、腾空与支撑、旋转打击等。这就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如果运动员的关节和身体肌肉的运动搭配不协调,或者某一部分出现弱点和不足,就会直接影响到技术动作的发挥。

其次,排球运动的节奏和紧凑,因此运动员的可操作时间和空间较短,多数动作需要在瞬间完成判断和行动,这就要求运动员能够对比赛形势做出快速响应。例如排球比赛中,运动员不仅要跳得高,还要反应迅速,甚至是需要连续起跳。又如面对当前比赛的高强度、短时间要求,运动员的传球、发球、扣球等动作速度都随之加快了不少。在男子比赛中,球速低于30米每秒的跳发球已经无法对对手造成威胁。排球比赛正在向更快的方向发展。

再者,一场竞争激烈的排球比赛的比赛时间可以达到一个半小时,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持久性的体能以面对这种高强度、高持久性的竞技运动。一场比赛中运动员的起跳次数可能超过两百次,如果运动员没有持久的体能,就无法完成这种高强度比赛。

最后,排球比赛的规则特点决定了运动员必须在身高和跳跃高度上有更为强势的优势,提高和跳跃高度已经成为决定排球比赛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高的跳跃能力配合身高的优势可以完美完成一系列的发球、拦网、扣球等动作,增强动作成功率,增强主动得分能力。

二、排球训练中的体能特征分析

排球比赛的特点,也就是隔网对抗、集体对抗、高空对抗等,决定了对排球运动员的训练需要更为鲜明的专项体能特征。

排球比赛的看点和焦点在于网上争夺的攻防对抗,因此拦网和扣杀成功率是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影响因素。这就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弹跳能力和冲刺能力,同时弹跳的速度和高度、冲刺的精度和速度、运动的持久度也都是越优异越有竞争优势。

排球比赛的基础是运动员的接发球和接扣球能力。稳定的、优异的重心反应速度、变方向移动和速度爆发力都是这些基础得到良好发挥的保障。优秀的排球运动员可以快速控制自身对接球迅速做出判断,并根据判断快速做出反应动作。

排球比赛的取胜手段关键在于扣杀得分。扣杀角度和强度直接关系到能否通过扣球进攻得分并取得胜利。扣球效果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跳跃能力和击球挥臂能力。具有好的体能优势的运动员可以利用扣球的稳准狠实现得分。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排球越来越强烈的对抗对运动员的体能素质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运动员要同时具有优秀的弹跳能力、敏捷的反应能力、良好的身体协调性和身体控制性。因此,加强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体能训练的作用分析

对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进行训练主要集中在整体力量、弹跳力、反应速度和耐久力四个方面,通过这四个方面的强化,可以帮助运动员进行更强更高质量的排球比赛对抗。

(一)整体力量

对排球运动员的整体力量的训练主要是指将运动员身体各环节所能表现的各种力量类型进行统一协调,实现最佳综合力量的体现。如根据运动员自身状况,综合协调其身体各部位的最大力量、爆发性力量和持久性力量等可以帮助运动员在适应自己各力量协调发展的同时提高自身弹跳力、移动速度和扣球杀伤力等。同时,整体力量的提高和改善,还能够减少运动员在高强度对抗中的损伤。

(二)弹跳力

对运动员的弹跳力进行专项体能训练可以促使其在最适当的时机通过自身的快速反应进行多次高腾空进行扣杀和拦网。这种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建立良好的弹跳能力和弹跳速度,综合体现运动员力量、速度、反应等能力,有效调动各肌群,为战术的发挥和个人技术的发挥提供强力支撑。

(三)反应速度

由于排球比赛球速很快,留给运动员的反应时间很短,因此在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中进行反应速度专项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快更准确的对比赛做出反应,增强运动员的瞬时、短距离起动、移动和制动能力,适应战术安排,应对对手进攻。

(四)耐久力

虽然排球属于短时间爆发式运动,但是其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对运动员的持续体能要求较高。针对运动员耐久力的专项体能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增强其抗缺氧和抗酸性的耐受力,实现长时间、高强度对抗下的稳定发挥,提高运动员的抗疲劳能力。

四、总结

现代排球运动的发展趋势表明,良好的体能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承受高强度、高负荷、高持久力的比赛需求,保障运动员正常发挥,增强运动员的得分能力,减少运动员受伤情况的发生。在日常训练中进行科学的、有计划的体能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庞明,黄大华.刍议排球训练的体能训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

[2] 李永乐,杨彩虹,王东晓.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研究[J].甘肃科技.2009(25).

[3] 张保中.我国高水平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探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7(26).

篇7

关键词:大学生军事体能素质;提高途径

军事体能素质是作为军人的必备考核素质之一,虽然在近现代化下,高科技武器占据重要的地位,实际上军人与军队处于主要地位。据调查,在许多高校运作期间,出现许多学生军事体能训练成绩不达标情况,造成军事体能素质较弱现象。因此大多高校都十分注重于提高学生的军事体能素质,如何对高校学生研究出一套合适的体育教育对策,这就成了重要的研究方向。

一、 高校军事体能概况

(一)高校军事体能现状

随着高校军事体能素质训练的推进,高校学生军事体能素质不高,不适应训练节奏的问题日益显著,当前就学术界而言,对高校军事体能素质提高对策的研究并不多,学者的大部分研究都比较偏向如何建立体育教育体系,或者是针对体育的教学,但是对于系统性的研究军事体能素质提高的对策的文章算是十分鲜有了。

(二)研究军事的目的及实际意义

我国军队自建军来,十分注重军事体能的训练,从时代起至今,体能训练已十分普遍,如跑步、跳高、游泳和投弹等,体能培养是全面发展军人的指标,所以对高校学生的军事体能训练要求就是将高校学生培养出拥有军人的身体素质与品质,高校学生应抓紧军事体能训练的机会,去学习军事体能素质的基础,对推动我国高校学生关于体能素质的培养,产生积极效果。

二、 影响高校学生体能素质提高原因

(一) 针对军事体能素质的培养体系尚未健全

军事体能素质是学生拥有坚定身心的基础,在关于军事体能的体育教育中占据重点地位,相关部门早已对关于高校学生军事体能素质培养方面出台过相应文件,具有规范性和指导意义,但就实际而言,这些文件的出台对于培养体系来说还不能说是合理健全而科学的,一个完整的高校体能素质训练体系包括以下四种:培养课程体系、关于培养教师的制度体系、评估学生培养效果体系与学生素质培养管理体系。

(二)军事体能提高训练的课程项目不合理

就国防生的军事体能训练法来说,课程的设置更能决定体能素质培养的成败,由于现代条件的影响,如今对国防生即军队的后备培育力量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他们的身心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所以特别对于国防生而言,就军事体能素质提高培养就更为重要了。根据多方调查数据研究,国防生在高校期间,以力量训练、跑步训练和耐力训练这样的训练为主,在训练国防生的灵敏度和柔韧度方面鲜有涉及,但很多像关于武装越野、抗疲劳训练与攀岩类训练等却很少实施,所以应针对国防生训练多开发训练科目,让课程设置更加完善一些。

(三) 教育观念产生的矛盾

各高校的体育教育突出的是健康较重要,高校中军事体能训练是为了让学生建立完善的体格与健康的心理,通过军事训练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高校的训练方法较为多样,在提高学生体能素质上讲究使学生从体育中获取快乐,让学生自主地去感受体育带来的乐趣,而军事体育教育就比较单一了,而且相对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对学生下达命令造成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就造成了教育观念的矛盾了,所以需要平衡高校体育教育与军事教育两者间的矛盾,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

(四)教育人员的专项体育素质不足

高校学生的军事体能素质提高训练较为复杂,因此相应的教员个人军事专业能力一定得有说服力,因为其不仅要懂得专业的军事体育理论还要很好地掌握军事的技能。一个好的教员给予学生的是非常直观的印象,直接影响到后期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掌握。然而,据调查很多从事高校学生军事体能训练的教员并不具备以上条件,更甚者甚至因为日常工作较忙很少参与体能训练,这对学生是非常不负责的,给高校学生的军事体能素质提高造成了很大阻碍。

三、 应对学生体能素质提高对策

(一)树立正确思想理念

高校军事教育应该指导学生树立起 “练为战” 的思想理念,让其明白军事体能素质的提高关乎于打赢战争,在战场上取得主动权,从而在生活中给自己时刻提醒自己。高校学生特别是国防生,应该明确自己的身份与坚定信念,国防生是未来国家军队的强健力量,所以要树立好正确的思想理念。将教育中的指向性转变,在军事体育教育实践后结果增强同时,也要就这个结果来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转变军队战斗第一的宗旨。

(二) 注重在教育中对人才的重视

在军事体能训练中,不仅注重体能训练还要培养关于理论性的教育,还要注重人才的培养,在战争后,人们都把着重点放在枪炮弹药高科技武器上,而忽视了人的作用,人在战争中是真正取到决定性作用的,要充分清醒认识人才的重要性。对高校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消除其不良思想,强化关于优良作风的学习,使其带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 展开适宜的体育活动

体育文化节在近几年在各高校十分受欢迎,在高校学习工作之余,空出一天或几天时间举办这样的体育活动,主要通过以班级和年级为单位的划分进行多人竞技比赛,竞技比赛让体育精神发挥到极致,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也让班集体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同时促进了学生们喜欢上体育,养成了良好的体育习惯,通过体育文化节也促进了高校学生进行交流。

四、总结

军训是作为高校学生的一门特殊的课程,需要亲身实践,是我国国防教育的一种形式,既对高校学生关于身体素质与思想素质方面的培养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又对巩固我国的国防与现代化军队建设事业有着推动作用,因此需要全面地完善我国高校的军事体能素质提高的体育对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2009.

篇8

摘 要 体能训练,有其自身的原则和规律,教员在组织实施训练过程中必须遵循这些规律和原则,同时还应把握学员的心理活动规律,讲究心理学方法以激发学员的学习、训练动机,培养信心,增强意志力,使教与学达到有机的统一,从而达到训练的目标。

关键词 体能训练 心理学方法

体能训练是使受训者的机体从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生理状态等方面,通过训练而产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的过程。在其组织实施中,不仅要遵循人体生理机能的活动变化规律和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还必须遵循学员的心理活动规律,讲究心理学方法。为此,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即要注意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完成训练任务的信心,增强他们克服畏难情绪的意志力,还要善于把握和运用心理学方法的三个关键性环节。

一、动机激励方法及其在体能训练中的作用

动机是人类活动的心理因素,动机激励方法在体能教学过程中有着巨大的作用,以往人们只是把动机激励方法用于体能训练的初始准备阶段,以为只要教员三言两语讲清课程的目的要求,就可以激发学员们的学习热情,而忽视把动机激励方法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其实,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动机激励方法应当贯彻始终,学习动机在学习一开始具有原始的推动作用,在学习的全过程中它还具有不断的定向、引导、维持、强化和调整的功能。所以,只把“引起动机”作为上课的头一个环节,往往会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动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全部功能。

在体能训练过程中运用动机激励方法,必须弄清学员学习动机发生的机制,对此,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在动机的形成因素

教员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动机激励方法,对于学员来说,不过是外在的条件,学员学习积极性的调动,还需要内在因素的转化,否则,就无学习动机可言。学员产生学习动机的内部心理因素是很多的:如需要、愿望、兴趣、情感、信念、理想、世界观、自尊心、好胜心、责任感、荣誉感等等。体能教员的责任,就在于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学员内在的各种心理因素调动到体能课堂上来,使它们相互作用,从而调动学员完成本堂课程任务的训练激情。学员的内心需要,就是学员完成本课任务的最重要的内在动机,严格按教员的要求上好本堂课,就是学员内在动机的具体表现。一般来说,内在动机的“内驱力”较大,维持的时间也较长。一个学习兴趣浓厚,学习热情高,上进心和责任感强的学员,他就会有较大的学习动力,并且能长期发挥作用。

(二)外在动机的产生条件

学员学习的内在动机不是自发完成的,要靠一定的外在条件才能实现,这需要教员的引导。因此,在教学中组织恰当的竞赛,适当地进行表扬和鼓励,有利于激发学员提高训练成绩的动机,由外在条件的激发而产生的动机,可称为外在动机。当然,只有内在动机和外在条件相结合,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

(三)内、外动机相促相长

在教学中,当学员在某种因素的推动下进行体能学习时,渐渐地对学习体能产生了兴趣、热情,于是推动学员深入进行体能锻炼,这样外在动机便转化为内在动机了。同样,当学员因成绩进步而获得表扬,又激烈其继续深化训练,这样内在动机便转化为外在动机。周而复始,良性循环,从而促使学员不断提升训练效果。

(四)动机与目的相互依存

体能课的学习方法与别的活动一样,一般是要从一定的动机出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动机是学习的原因,目的是学习所追求的结果。更通俗地说,动机是出发点,目的是归宿处,两者的区别显而易见,却又是密切联系,相互依存的。就是说,有动机就有与之伴随的目的,反之亦然。没有无目的的动机,也没有无动机的目的。正因为动机与目的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正是由于动机和目的的相互转化、共同前进,才使二者贯穿于体能课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保证学习质量,提高学习效果。

二、信心在体能训练中的体现及其培养方法

体能训练过程中另一个主要的心理学方法,就是信心培养方法。信心是学员在掌握体能技能和技巧过程的汇总,从思想上确定自己学会课堂上所要求的动作并能顺利到达预期目的的信念,也是学员完成体能训练任务必备的心理条件。在体能训练中经常见到,有的学员在进行单双杠、四百米障碍等项目训练时,存在胆怯和畏惧心理,这主要是缺乏必要的信心所致,因而影响了完成动作的质量。相反,当他们充满信心时,动作掌握的速度会很快,水平也会迅速提高,从而会取得显著的学习效果。因此,体能教员要使学员树立掌握体能动作和技巧的信心,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如何培养学员体能课程学习的信心。首先,要做好引导,学员的信心是在教员的正确启发引导下,逐步树立起来的。其次,要提出要求,教员要针对每个学员的实际情况和特点,提出适当的要求。再次,要耐心热情,教员既要从严要求,又要循循善诱,要诚心、热情,适当予以鼓励,切忌冷嘲热讽,否则会使学员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导致信心丧失。

三、意志力增强方法

信心是个人心理状态的一个主要因素,然而,如果只停留在“有信心”上而没有把信心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话,那么,目标是难以实现的。因此,只有把自信心与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完成体能训练的任务和目的。在组训过程中,作为教员在增强学员的意志力方面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使学员明确训练的目的,激发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其次,体能教员要以积极的态度,引导学员克服外在困难和内在障碍。再次,体能教员在提高学员意志力的过程中,要反复告诉学员困难与胜利、失败与成功是不可分的,相互转化的,要总结经验,鼓足勇气,直到达到训练目的。

篇9

关键词:青少年足球足球运动员足球体能训练

1前言

现代足球竞技水平突飞猛进,使得青少年足球训练已成为各国足球竞争的战略焦点,任何一个国家都深刻的认识到:唯有抓好青少年足球训练,其竞争才有雄厚的基础;唯有青少年足球人才的优质,才有条件参与当代高水平足球队伍的角逐。但是青少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机体各器官系统生长发育的速度是不均衡的,时而快时而慢呈现波浪式地增长,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变化,也有连续性递增的相互作用的过程。青少年与成人相比在结构和功能上有许多特点,所以不能把青少年看成成人的缩影。因此,笔者认为在足球运动训练过程中,必须根据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合理安排负荷,才能有效的促进青少年队员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进而提高他们的足球竞赛水平。

2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内容

决定足球运动员体能水平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人体的外部形态结构、运动素质和系统的机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除应遵循该因素以外,其体能训练还必须适应这个年龄阶段的比赛要求,即在平时的训练中,体能训练应围绕技战术为核心展开,并遵循青少年阶段的特点高标准的实施。(1)专项速度和耐力。它是保证比赛中完成技战术的基础:高对抗、快速度和技战术的结合是现代足球训练所具有的基木特征之一。(2)整体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特别是下肢肌肉爆发力。它是保证技术动作的速率和突然摆脱、变向的能力;如射门力量或传球速度非常重要。(3)灵敏素质。主要在于快速、协调、准确。只有具备了这些素质,才能与足球运动所需要的反应速度快、应变能力强等专项特点紧密结合,从而促使运动员技术、战术水平的发挥。(4)协调性和柔韧性。它是完成高难技术动作的保证。主要是要加强运动员关节韧带特别是腰、胯、膝、腿、踝关节韧带的韧性强度,这对运动员适应实战技术动作强度、幅度,减少运动员机体损伤有着积极的意义。(5)适当的形体和心理训练是比赛中体能合理正常发挥的保证。体能训练应突出对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超负荷适应训练,使机体产生形态、机能和心理上的适应以达到提高整体的专项运动能力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的目的。

3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训练方法的实施

3.1 针对青少年运动员生心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首先要根据青少年阶段的不同心理、生理特点,不同训练阶段的训练任务和球员的运动水平进行考虑。青少年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因此掌握耐力、速度耐力训练的强度至关重要。实践证明:13-14岁是人体心肺功能增幅最快的时期,而15-17岁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其基础心率(指运动员晨醒后静卧2-3分钟后的心率)已接近或达到成年足球运动员水平。因此,在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进行训练时要组织一些像田径运动员那样的速度耐力训练,运用重复训练法练习短距离冲刺跑或减少人数、延长时间的分队比赛,这样才有利于足球运动员有氧和无氧耐力的迅速提高。在足球训练中,不同时期和不同周期的任务是不同的。如训练大周期的过渡时期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教训、调整队伍,通过小负荷训练、专项多样化训练、短期休假及伤病诊疗等手段,调整好球员生理、心理上的疲劳和紧张情绪,以便积极地投入到新的训练阶段中去。

3.2 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运动负荷,要逐步有节奏地增加

所谓逐步增加就是在足球训练或比赛中,无沦是运动训练强度还是运动训练量总要遵循从小到大的原则,加大适应再加大再适应的过程。当负荷保持在一定的范围条件下,机体的应激以及随之产生的一系列变化,都会保持在一个适应的范围内。这是负荷的量度越大,对机体的刺激越深,所引起的应激也越强烈,机体产生的相应变化也就越明显,人体竞技能力提高的也就越快,从而提高运动员对负荷的适应能力。如作为训练周期的开端,任务是使球员在技术水平、战术意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达到正常训练需要,就应使用一些小负荷的身体素质和专项素质练习,如练习颠球使球员迅速熟悉球性,找到球感,2-3人远距离的传接球练习,分组进行局部战术配合训练和整体进攻战术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球员身体、心理、技战术等方面则打破了原有的平衡,建立了新的更高的平衡。

3.3体能训练要注意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分配

训练过程中负荷的安排一般呈现一种波浪起伏的状态,负荷的量和强度的变化通常有三种搭配形式:1、既加量也加强度; 2、加强度减量;3、加量减强度。对青少年尤其18岁前如果进行大运动量单调的训练,容易使他们大脑皮层活动抑制,在过于疲劳的情况下容易使尚未成型的动作变形,对训练和提高技术是不利的。只有运动量适宜,在每组训练后有足够的时间来恢复,这样才有充足的体力和兴奋性来完成下一组的训练,才能保证动作的质量。

3.4 掌握好负荷与恢复的关系

没有负荷就没有训练水平的提高,但没有恢复,也就不可能安排新的负荷。足球运动是以间歇性、高强度的反复冲刺跑以及在剧烈的拼抢中进行频繁的混合型运动项目,对身体各种素质要求很高,在运动中体能的消耗尤为显著。只有在机体承担一定的负荷后,体能需要得到适当的恢复,消除疲劳,才能使体能逐步得到提高。所以训练中每次课的负荷安排应在运动员机体能力得到恢复与提高的基础上进行,训练课负荷之间的间歇过长或过短都不利于体能的提高。

4结沦

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是基础训练,没有良好的体能做保证,无论多么精妙的技战术也不会得到良好的发挥,尤其是处在技术动作还未完全定型的青少年阶段,这些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更应该结合其生理、心理特点,发挥现代训练理念和训练手段的优越性,做到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加强运动恢复,重视运动员心理状态,这样才能使青少年运动员在良好的环境中提高他们的技战术水平,理解和掌握足球运动的规律,提高足球竞赛水平,为中国足球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庆春等. 国外青少年足球训练理念研究[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 2

[2] 张晓春. 略论青少年现代足球体能训练[J]. 体育师友,2007.1

篇10

【关键词】学校体育 大学体育精神 教育文化

一、什么是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这个概念主要有两个关键点,首先是主体,体育精神的本质是建立在人的身体之上的。另外就是产生途径,体育精神是在体能训练的实践之中产生的。体育是指对人身体的锻炼,体育的根本也是唯一目的就是达到身心健康,而心理方面的健康就是体育精神。柏拉图曾经说,体育精神一种科学从实践中产生的连年,进行体能训练就是进行身心的锻炼。也就是说,人通过体能训练强化自己的体质,磨练自己的精神力,体能训练可以促进人全方面的发展。亚里士多德指出,体能训练可以增强人们的勇气和自信,自信和勇气是众多良好素质的基础。我国古代就早有记载,体能训练要做到内外兼修,这说明体育精神更这个理念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产生。体育存在于人行为活动的各个方面,工作学习、生活等等,无论是哪一个方面,都有体育的参与。也就是说,体育和人是共生的关系。在古老的原始社会中,机械技术还没有诞生,当时的劳动和生产主要通过人力来进行解决,这就是运动的起源,它一开始是为了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的需要。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运动逐渐转变为一种文化和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体育精神不是一层不变的,它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体育实践的进步而改变,大学体育精神建立在大学生丰富多样的运动之中,无论是定期举办的运动会,还是专业正规的比赛,都是对体育精神的发扬和传播。这些丰富多样的活动可以在大学之中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运动氛围,进而促进大学的进步和发展。

二、体育精神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体育精神本身就具有指引和导向作用,在当前运动理念的普及之下,大学需要体育精神中的坚持不懈、保持锻炼等等优秀品质。纵观现在的大学生群体,大多都缺乏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体能水平也较为低下,所以说体育精神的宣传教育在整个大学之中已经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把体育精神的宣传落到实处,培育身体健康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当前大学的重要任务。

(一)对教育思想的升级和改进。柏拉图曾经提出,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完美的?体能训练能够强身健体,但是缺乏内涵与深度;文化教育能够陶冶情操,但是不能使人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培养出适合社会适合国家的人才。国外在教育方面的理念是把体能训练和文化教育结合到一起,这是先进科学的教育方法;但是我国受到传统教育方法的影响,经常把二者分开,这就造成了许多大学生对体育重视程度不够,甚至不进行任何体育锻炼和身体活动。

(二)增强大学生的体质。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但是大学生的体质没有随着营养的增加而增强,反而呈现体质明显下降的趋势。从改革开放一直到现在,大学生的身体状况与日俱下。大学生的体质增强已经成为了大学教育中的重点之重,当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问题已经不容忽视。体育精神可以提高大学生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了解体育锻炼的好处,进而主动地进行体育锻炼。

(三)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无论是运动会和比赛还是相关的体育精神的传播活动,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首先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也就是忍耐力。忍耐和恒心是做任何事情的重要条件,有了毅力和恒心,即使在工作学习中遇到种种阻碍,也不会轻易放弃。其次就是良好的竞争品质,人不能害怕困难,也不能止步不前。体育精神中的不断向上精神可以激励大学生不断进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三、大学体育精神的传播方法

体育精神需要大学进行广泛和大力地传播才能真正被大学生所接受,除了日常的体能训练课以外,还可以举办各种有趣有吸引力的活动。鼓励大学生进行体能训练,进而传播体育精神。

(一)引入体育精神,完善校园文化体系

我国传统教育方法不重视体能训练,这导致很多学生和家长不注重体能训练。但是在国外,衣食无忧的家庭都对孩子进行了体育精神方面的教育,鼓励孩子多运动。在这个方面,我国无疑是落后的。大学是一个高素质教育机构,大学生不仅要有专业的技术知识,还应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但是体育精神的宣传和落实绝对不是短期的任务,它是一个始终存在于大学文化教育中的问题。大学要创新教育方式,争取做到学校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运动氛围。

(二)注重体育精神深层化教育

体育精神往往只是一个理念,它具体的内容往往可以随着实践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理解。许多学生对于体育精神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到内心。所以当前大学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加强体育精神的内涵教育,把它做成一个简单易懂的理论体系,让大学生把体育精神牢记于心,并且应用于具体的生活工作之中。比如重在参与这个概念,因为重在参与不仅仅是体现着对于运动的热爱,更是对于人的价值肯定,它在精神层面可以理解为鼓励人勇于尝试,不惧怕失败。人只有努力之后才会获得成功,即使没有成功,从整体上来说也是对自我的突破和提升。

四、结语

体育精神对于大学生人才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为大学生是推动我国国家发展的重要储备力量,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一定要把体育精神的宣传教育落到实处,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进而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友名.试论大学校园中的体育精神[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3):102-103.

[2][美]菲利普?科特勒,洪瑞云,梁绍明,陈振忠著,大学体育精神的现实意义及途径(亚洲版?第二版)[J].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11

[3]郭洪.培育大学体育精神的现实意义及途径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