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体能训练培训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少儿体能训练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少儿体能训练培训

篇1

【摘要】通过对浙江省多名市体校教练员,及少儿武术培训教练的调查与访问,对竞技武术启蒙训练内容及训练方案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对比大量体育学科的文献资料后,把少儿竞技武术启蒙训练的内容、要求、手段进行了初步的梳理、总结。对少儿竞技武术启蒙训练内容、方法及手段进行研究,为基层培养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少儿 启蒙训练 竞技武术

在大量现代竞技体育在我国不断普的冲击下,武术作为我国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因其技术动作内容复杂多样、基础训练时限长等项目特性,逐渐的在少儿培训方面体现出了劣势。同时在国家现行规则的促使下,越来越高的难度动作和更加苛刻的技术要求,迫使现代的竞技武术运动员需要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好的体能。因此,少儿武术启蒙训练的重要性凸显的更加明显了。

1少儿的生、心特点

根据现有资料表明,7~12岁是目前公认武术启蒙训练的适合年龄,而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少儿生心特点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差别。 其骨骼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完全骨折,但容易弯曲变形。关节伸展性与活动范围大,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都易发展,但牢固性较。差肌肉收缩能力较弱,耐力较差,易疲劳,但恢复快。红细胞、白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大心脏重量体积小,心率快,血血压较低。呼吸肌弱,肺通气的阻力大。表现呼吸浅快,肺活量、最大吸氧量较低。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发展不均衡,兴奋占优势,并易扩散,表现为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动作准确性差等特点。另外,心理活动过程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迅速发展。集体意识和个性的逐渐形成。无意注意主导向有意注意发展等。因此,我们在组织少儿武术启蒙训练时应依据少儿生、心的发展特点。

2少儿竞技武术启蒙训练的内容和实施

武术启蒙训练阶段以一般的身体素质训练为主,以增加少儿运动员运动能力和培养运动兴趣为主要任务,为系统良好的开展基础训练奠定基础。其训练内容包括有:运动兴趣的培养、一般身体素质、柔韧和武术形态神态的训练。经多名教练员建议这一阶段的训练时间为一年到两年之间为佳。

⑴运动兴趣的培养

在运动训练中,运动兴趣是影响训练积极性和自觉性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基础训练的前期就着重培养运动员对运动项目的训练兴趣,不仅利于整个基础训练过程中训练方案的实施,而且对于更高武术技术水平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价值。按运动兴趣的形成因素将培养兴趣的训练方法分析如下:①明确训练动机:主要的训练实施手段为直观或言语性的对运动员思维观念上的影响,如:讲授一些优秀运动员的事迹故事,利用电视、电影和技术录像等多媒体教学以及言语鼓励等等。②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变化多、内容丰富为原则选用教材,不仅能培养运动员的训练兴趣,同时也能提高训练效果。比如时常编排一些武术韵律小体操、初级步型手型组合、各种素质内容的花样式结合等训练手段的运用。③提高认知和情感的联系:训练中应控制良好的训练气氛,使其形成积极的训练情绪。如根据少儿运动员的心理认知特点进行形象生动的教学、多给予表现机会和动作独立思考的机会、在训练中多参插评比及竞赛等训练手段。

⑵一般身体素质

这一阶段的体能训练是进行以提高运动能力为目的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为主,主要任务是提高活动能力。要求训练量不宜过大,身体负荷强度不宜过高,循序渐进,适量安排训练计划。在已有的研究中已证明目前青少年的体质普遍下降,同时考虑到儿童身心的特殊性,过分的大负荷训练容易使少儿训练导致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这阶段训练我们应更注重训练量与强度的掌控,合理分配体能训练内容和训练手段的运用。

7~8岁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虽逐步快速的向成人转变,但在初期阶段都还处于幼儿状态。因此,在训练手段运用上我们应多采用具有引导性、趣味性的训练方法,如:跑、跳、爬、滚、翻、钻、攀、拉等游戏成分高,强度小的素质训练。同时这些训练手段丰富、内容多样则更容易激起运动员的训练兴趣,提高训练热情,从而改善训练效果。具体训练方法和手段:(见表3)

柔韧素质的提高是少儿竞技武术启蒙训练最为关键的身体训练内容。它不仅是武术运动的基础,必备的体能条件,也是技术发展层次高低的关键。因而,在少年儿童时期各部关节十分柔软、灵活,骨骼的弹性大、硬度小,肌肉也较柔软等生理特点的有利条件下,是发展柔韧素质的最佳时期。在训练时不易发生骨折、肌肉韧带拉伤等现象,也没有青年时期拉韧带的痛苦感。只要方法得当,少儿的柔韧练习一般只需要经过7~8 周,身体各部位就能够达到灵活自如的程度。实施方法:(见表4)

⑶武术形态、神态训练

其内容包括有基本站姿和坐姿以及手型、步型、身形以及神态部分。武术套路中的每一个动作无不是由这些动作经转变或组合后形成的,是通过武术中的“形态”和“眼神”的有机结合,在一系列的有次序、多变的动态静态中,才可将武术套路表现的淋漓尽致,出神入化的。由此可见,抓好这部分训练不仅是有利于开展后续的基础训练,也是运动员今后技术发展的必要条件。(见表5)

在武术形态训练中常见的方法:①重复练习法:以集体训练的形式为主,进行原地或者行进的对动作反土废坝杏谛纬啥作定型。②持续练习法:主要是指对每一动作有一定的持续时间的练习,目的在于加深动作静止时的本体感觉。但独依据少儿生理特点,在进行步型训练时用此训练法需要慎重处理持续时间,以免造成运动员下肢骨骼变形、弯曲。③组合训练法:对上肢、下肢或上下肢结合的几个或多个不同动作进行组合训练,以及五步拳套路的训练,有利于武术规格的提高和步型手型的配合运用。④变换训练法:几个或几组动作,通过口令及顺序变换训练内容。⑤直观法和言语法:因启蒙训练期的少儿运动形象思维强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心理特征,运用动作示范和多媒体等的直观性教学手段效果较佳。同时训练时应反复强调正确动作技术要领和及时纠错、攻防含义讲解。使其大脑在外界信息不断的刺激下形成正确动作概念。

同时,武术套路讲究“形神兼备”,所谓的神就是套路演练中所表现出来的精、气神,是武术动作中潜在的攻防含义的体现。而眼神是武术精、气、神的核心和窗口。因此,武术的神态训练主要也就是眼神的训练。在武术神态方面训练有三法:①眼神本身的训练:即为眼睛瞪、转、追、开合的的训练,要求精神饱满,目光如炬,且练到收缩自如。②头部灵活性训练:主要个各方位的甩头训练,利于形成目光定位和提高甩头动作是的神态展现。③眼神动作训练:眼神动作训练是典型的武术动作与眼睛的配合,眼到手到,手眼相随是武术运动中眼与手配合的基本原则。如并步穿手亮相(注重甩头和抖腕的配合)、前点步架掌(注重点步架掌和甩头的配合)等,建议在练习中应反复强调手眼配合,并作为此阶段武术专项技术训练的重要部分。

3小结

根据少儿与成人生、心特点的不同,在武术训练方法的选择上也存在着差异。如体能训练应采用一些自然的源于本能的动作练习,将青少年运动员导入自觉的运动状态中,激发他们的生理潜能和参与热情。同时技术训练中也应根据少儿的生心特点,运用变化多、内容丰富等训练手段,初期训练中以模仿动作、简单的武术手步型体操和简单攻防格斗动作等游戏成分较重的训练内容来进行,而后根据训练时间和训练水平的积累逐渐减少游戏成分。少儿的武术启蒙训练必须要以少儿的生心发展为中心,做到训练和成长的有利结合,才能使其训练效果得以保障。

参考文献:

[1]林小美.武术基础训练与儿童生理_心理发展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6):851-853.

篇2

一、少儿舞蹈的培养教育要体现社会的责任感

目前,我国大部分家庭为独生子女,孩子是家庭的核心,是家庭的宠儿,其活动的空间和交流的范围小且较为封闭,常常是上网、电脑游戏充斥了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爱心意识淡薄,集体观念缺失。我们大家都懂得,儿童时期的孩子是天真的,心灵是纯洁的,如同一张如玉的白纸,期待着能够描绘上美好健康且积极向上的蓝图。所以,身处此时的孩子是爱心和社会公共道德意识培养的最佳教育和形成时期。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是中国的未来。作为从事艺术创作的我们,完全而且应当有义务用好的作品、美的事物去做好培养和教育他们,这也是国家赋予我们的责任。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他可以让孩子们在学习、排练和表演过程中,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他可以孕育和激发出孩子们的爱国家、爱生活、爱他人和爱亲人的美好情感,这也就是舞蹈艺术所赋予我们培养和教育少年儿童的社会责任感。比如舞蹈《泥娃娃》,描述的是一个没有爸爸,没有妈妈,也没有家的泥娃娃,谁来关心爱护哪?通过这个舞蹈的排演过程,就可以大大激发出孩子们的同情心,让他们懂得关爱,懂得助人;再如少儿舞蹈《我为噢运加把油》,曲调欢快流畅,歌词朗朗上口,排演中,孩子们的爱国意识就在边唱边跳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培养。在舞蹈作品的选择方面,要特别注意选材和主题的寓意,在注重孩子的童乐,兴趣的基础,要突出以“爱什么”、“模仿什么”为重要内容,其目的就是要用舞蹈艺术本身所包含的文化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思想情感。比如《采茶舞》中,通过舞蹈表现小姑娘清晨去茶园采茶,与小伙伴们一起劳动,然后跳起了欢乐的采茶舞,最后带着劳动的喜悦回家的场景,以此培养孩子们爱劳动、团结友爱的好品质。因此,只有正确了解儿童的特点,选择健康主题的好作品,才能陶冶少年儿童的情操、促进孩子们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少儿舞蹈的培养教育要注重开发孩子的想象力

儿童的心底非常纯真,其世界丰富多彩且充满幻想。少儿舞蹈动作欢快明朗,恰恰符合孩子们爱唱、爱跳的心理。我们要通过感知和表象,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动作和节奏加深对外界事物的理解。经过多年的舞蹈教育实践,儿童舞蹈从创作规律和技法上与成人舞蹈虽有相同之处,但却更难于成人舞蹈,其主要表现就在于舞蹈的主题方面。主题就是舞蹈的灵魂,是一个舞蹈所要弘扬和表现的精神,所以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定要符合优良的“童真”,符合社会倡导的主旋律。儿童们天真活泼,对世界充满爱。他们爱野地上的小草和花,爱天上的月亮和星星,爱天空中飞翔的小鸟和白云,爱江河上跳跃闪映的小鱼和帆影。“心镜万象生”,人的思维与感情皆附丽于大千世界、万象自然。而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更有着丰富多姿的艺术想象力和模仿力。天生的好奇会使他们看到原来空无所有的地方有着美妙的图画,模仿着记忆或梦幻的景物,所以儿童舞蹈创作的特殊规律和特点是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不开的。只有把握儿童认识客观世界和反映客观世界的特点,洞析儿童微妙的心灵,儿童舞蹈才会从成人看来不足为奇的事物中,产生无穷的情趣和丰富的想象,从而更好地用舞蹈形式准确地表达出儿童世界。

三、少儿舞蹈的培养教育要注重突出孩子们的身心健康

玛格丽特・米德在她的《萨摩亚人的成人》里,有一段对舞蹈的作用是这样描述的:“舞蹈在萨摩亚儿童的教育以及社会化过程中的意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它有效地冲淡了儿童在通常状态下由于所受的严格的支配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二是降低儿童对羞怯的敏感性。”可见舞蹈不仅给每一个孩子以充足的发展空间和时间,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了更多地学习机会和表现机会。因此,舞蹈不仅是一门运动的艺术,还会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素质的培养起着非常有益的作用。少年儿童处在身体发育得早期,骨骼以及韧带都没有成形,开展适量的体能训练可以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发展。舞蹈练习尤其对少儿身体灵敏度的提高,肢体的协调和耐力的提升都显得非常重要,通过舞蹈培训能够增强少儿的体质,有效地改变少儿躬胸、驼背等不良习惯,塑造出少儿形体的优雅姿态和外在气质。少儿舞蹈形象优美,动作有趣,能够较好表达出孩子的心理特点。孩子们每排练一个舞蹈节目,都是动作和音乐节奏的融合,其过程就是对他们智力的一次有效开发。我们知道,音乐是舞蹈的亲密伴侣,在少年儿童的舞蹈训练中音乐的配合一定要有少儿特色,那些旋律流畅、节奏鲜明,具有动感,充满趣味和联想的音乐很容易让少儿理解并接受。伴随着动听优美的音乐,少年儿童在排演舞蹈时可以冲淡恐惧的心理,充分放松心情,更加大胆地表现自己,他们的身心健康就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所以,通过舞蹈的不断训练,少年儿童的气质、体形都得到了塑造,肢体更灵活,身体各部位更加协调,自信心大大增强,同时活泼的节奏训练有效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忍耐力,坚强了孩子们的意志,增强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最终培养出他们自尊、自爱、自强和自信的健康身心。

四、少儿舞蹈的培养教育要注重提升孩子对美感的认知度

舞蹈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人体语言来表示人和物的深刻内涵是进行美育教育的一种良好的形式。在少儿舞蹈的学习中可以引导孩子们全面认识舞蹈中得美。比如在给孩子们辅导舞蹈学习时,启发他们在舞蹈作品中寻找舞蹈中舞姿的美,画面的美,服装道具的美,灯光的美,集腋成裘,孩子们就会在积聚大量关于美的直接体验下,进一步认识到美,感受到美,从而更好地培养出儿童的美好情感世界。少儿舞蹈教育就是要通过其艺术的讲授,正确反映出作品的主题、情感以及社会生活,使儿童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更好地激发出孩子们对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鉴赏力。比如在示范《大雁》时,可以把脚下比喻成茫茫的草原和一望无际的大海,让孩子们想象自己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眺望,跟随雁群变化排列队形的情景。儿童时期对美的感受还处于低层次直觉感受水平,但孩子们的好奇心、易冲动等特点却极易产生感受美和表现美德情趣。在舞蹈当中动听的音乐、奇异亮丽的服装、翩翩起舞的肢体语言、开心感人的情节都能让孩子们欣赏到美的表现。比如在排演《中国结》这个舞蹈时,首先,要对孩子们进行一些生动的讲解,启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同时展示出美丽的中国结,让孩子们在内心留下中国结的美好印象;其次,要展示有关中国节日中关于中国结的故事和情结,了解中国人对中国结的情怀,奠定孩子们对中国结的热爱之情;再次,要展示有关民族大团圆场景舞蹈表现形式,体现出整个舞蹈的主题思想。通过这些铺垫,大大激发了儿童的强烈感情和对舞蹈浓厚兴趣,这样不仅有助于孩子们在排演舞蹈时能够准确表达意思,更能够孕育出孩子们团结友爱,奋发有为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