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的水质要求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产养殖的水质要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产养殖的水质要求

篇1

[关键词] 发展方式 水产 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 S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5-0284-01

近些年来,有不少的养殖户并不按照规定的行为来经营水产方面,而是利用一些不正规的方式来将污水,残渣,小鱼小虾等来排进养殖场,这就造成了养殖场的污染。对养殖场的生物的生长发育也不好,造成水质的污染,底部聚集很多的污染物,另外还有水体的富营养化。这些都不利于水产的健康养殖,或许在短时间内不能发现这个问题,可是如果长时间放任不管就会造成水体严重污染,造成巨大的损失,如果不能及时的更新水质,这样不利于水产行业的发展。政府人员应该转变发展方式来推进水产的健康养殖。

一、水产养殖的现状分析

1.水产养殖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福建宁德的水产的支柱是大黄鱼,在大黄鱼的出口之量非常之大,远销到各个地区,在世界各个地区都有遍及,经营大黄鱼的企业现已经达到了上百家,这个现状是非常令人欣喜的。因为大黄鱼的畅销,已经使得交通运输,贸易,渔业,通讯等等各个方面都得到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也将一些经济相对贫困的地区的发展也起到推动性作用,缓解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的因素。

2.水产养殖中的不良因素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由于一些不法商家牟取暴利,在处理水产养殖的方面做得不全面,这就使得水质的严重污染,最重要的是水质的污染对很多的方面都有影响。水质的污染会造成水质的硬化,水底就会有很多沉淀的杂质,这样会导致水循环方面受阻,另外水质对水产养殖的方面也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水质好对水里的生物非常重要,对生物的生长也有影响。如网箱的布置过密,使得水里的生物在水底没有完全的吸收氧气,造成生物缺乏氧气,影响生物正常生长。

二、水产养殖的存在问题

1.政府的制度的不完善

在水产养殖方面,由于政府没有建立系统完善的体系造成一些不法分子钻漏洞,躲避法律。使得其获得最大利益。除此之外,由于不法商贩的不法操作,水产的养殖会被引导到歪斜的道路之上,长此下去各个渠道都会受到影响,这种影响还会对很多人造成伤害。因此,政府部门必须要给水产养殖业设定一个严格的界限,防止不法行为再次发生,同时整顿水产养殖方面不良风气、规范商家行为,使得水产养殖得到更好的规范,得到更好的发展。

2.养殖的方法存在问题

由于很多的养殖户对养殖方法并没有很好的掌握,只是大致了解,那么在养殖的过程中,就会由于方法的不适当,对鱼类的生产是造成很大影响。比如在养殖水产的时候,可能会因为网箱的位置不当,放置过密,而使得鱼类不能获得足够的氧气,缺少氧气,最后造成鱼类死亡。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在鱼类会得“白点病”,这种病会使得鱼类大幅度死亡,病好之后,还会引发细菌感染现象,同样也会造成鱼类成千上万的死亡。养殖的人员一般会在水里施药,希望减少鱼类的死亡量,但是实际效果却不理想,而且这种措施会加剧水质的污染。所以在全国对水产品的巨大需要之下,一定要改变发展的方式,这样才会推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3.养殖人员的自身问题

在养殖的过程中,对水产接触时间最多的是养殖人员,所以对养殖人员就会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在养殖的过程中不能偷工减料,要严格遵守程序,一道一道的做,不能因为工作的繁重就省略其中的一些步骤。这或许在短时间内不会出现什么影响,可是在以后的水产的产出的时候,就会凸显严重影响。最重要的是养殖人员自身也要规范自身的行为,要加强责任心,要对水产养殖有自己的见解。

三、改变发展方式来促进养殖的发展

1.渔业局的规范体系

首先在水产的养殖方面,积极改变生产方式、转变渔业的生产方式来加强渔业的基础建设,规范基地的生产,加强其标准化,规范化,认证制度的完善,还有就是培养鱼类合作社。这些制度需要大家一起来完善,每个人的想法都是独特的,将大家的想法聚集在一起,这对鱼类的养殖就会有更加系统的研究、规范研究方向都有益处,就会在水产的养殖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2.养殖的技术

水产养殖要讲究方法,一定要根据科学的养殖方法来进行水产养殖,比如平时要迅速解除水产生物体内毒素、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恢复正常摄食。此外还要调节、补充水产养殖中微量元素,有效促进鱼虾类机体代谢,防病抗病,提高成活率。降低鱼、虾、蟹、贝等体内的药物残留,协调生物体对氨基酸的平衡吸收,使其色泽光亮,肉质鲜美,提高产品品质等。

3.养殖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

在养殖的过程中,养殖的人员必须了解养殖业务,清楚水产养殖的过程,还要有很强烈的责任心。能吃苦耐劳、体质要健康、遵纪守法、尊重科学等都应该具备这些品质。只有具备这样的品质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也能从根本上缓解水产养殖业突显出来的问题。

四、总结

如今对水产养殖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产业,各个地区对此都很重视,所以每个地方应根据本地区的自身条件,调节合理的发展方式,促进水产养殖的发展,这不仅仅需要政府的在水产方面的支持,更需要全体养殖人员的共同努力,女里推进本地区水产养殖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曾令旗. 树立科学发展观 推进水产健康养殖[J]. 渔业致富指南,2009,06:4-5.

篇2

1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维持微生态平衡

(1)优势种群作用。微生态制剂中的有益菌筛选于水产动物体内,当使用微生态制剂后,水产动物机体内有益菌群便得到了补充,在数量上占了绝对优势,从而排斥致病菌使其难以生存,防止病害的发生。(2)生物夺氧作用。一般情况下,水产动物体内正常微生物菌群以厌氧菌为主,占99%,而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只占1%,某些好氧性有益菌进入机体后,消耗机体内大量氧气,有助于厌氧菌生长、抑制好氧致病菌的生长。(3)生物拮抗作用。拮抗作用包括化学拮抗和生物拮抗,有益菌群的代谢产物如乳酸、乙酸、过氧化氢和其他活性物质等形成化学拮抗;有益菌群有序定植于粘膜、皮肤等表面或细胞之间形成生物拮抗,抵御和阻止有害微生物的繁衍。

2补充机体营养成分及活性物质,促进机体生长,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

微生态制剂在水产动物体内可产生许多必需的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促生长因子等,并且产生各种酶类,如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纤维素酶等,促进饲料的消化吸收,有些有益菌群本身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可作为饵料添加剂,为水产动物补充营养,促进机体生长。同时,微生态制剂可产生一些酶类,如超氧化物歧化酶、氨基氧化酶、分解硫化物的酶类等,可以降低机体血液及粪便中氨、吲哚等有害物质的浓度,起到降解和去毒的作用。

3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力

微生态制剂是良好的免疫激活剂和免疫佐剂,刺激肠粘膜内淋巴组织,提高免疫球蛋白浓度和巨噬细胞活性,增强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防止疾病发生和恶化。

4参与生物降解,消除水环境中的污染物,净化水质

微生态制剂可作为水质净化剂,能发挥氧化、氨化、硝化、反硝化、解硫、硫化、固氮等作用,将水环境中的动物排泄物、残存饵料、动物残体、化学药物、有害气体等迅速分解为二氧化碳、硝酸盐、磷酸盐、硫酸盐等,为单胞藻类生长繁殖提供营养,而单胞藻类的光合作用又为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及养殖生物的呼吸提供了溶解氧,构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

二、几种常用的微生态制剂及用途

微生态制剂按用途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体内微生态改良剂,即通过注射、浸浴生物体或添加到饲料中以改良水产动物体内微生物菌群的组成,主要有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EM菌等;另一类是体外微生态改良剂,即通过投放到水环境中以改良底质或水质,主要有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EM菌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直接投放养殖水体的方式,内服的方式使用的还不多。在实际使用中要根据情况选择合适的微生态制剂,只有在使用环境和使用对象符合其生理及生态特性时,才能发挥其作用,否则很难获得预期的效果。

1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使用量最大的一种微生态制剂。光合细菌归属于红螺菌目,分为红螺菌科、着色菌科、绿杆菌科和绿色丝状菌科等4科2属80余种,其中应用于水产养殖中的主要是红螺菌科。从1965年起,日本就开展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研究,并取得了很大成功,研究成果已在日本、东南亚和我国大部分地区得到了普遍应用。光合细菌能在有光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光能,以硫化物和有机物作为氢供体,以二氧化碳或有机物作为碳源生长发育,也可在有氧无光的条件下,通过有氧呼吸,氧化有机物从中获取能量生长。它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不消耗氧气,也不释放氧气,而是通过吸收利用水体中的耗氧化合物,降低氧气的消耗而起到增氧的作用。光合细菌以上述独特的生理功能可以作为水质净化剂,降解池底有机污染物,增加溶氧,改善水体环境。但光合细菌不能氧化大分子有机物,对有机物污染严重的底泥作用则不明显。另一方面,光合细菌营养价值很高,其菌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生物素、类胡萝卜素、辅酶Q、叶酸等活性物质,它作为饵料添加剂可以有效提高养殖动物的消化吸收率、产卵率和成活率,除此之外,它还含有抗病毒因子及多种免疫促进因子,可活化机体的免疫系统,强化机体的应激反应,可以防治水产动物的烂腮病、肠道疾病、水霉病、赤鳍病等多种疾病。

2芽孢杆菌

芽孢杆菌是一类好氧性细菌,在环境不良的情况下可形成内生孢子,因此其制成的微生态制剂具有稳定性高、抗逆性强、耐高温、耐酸碱、耐加工、便于储藏和运输等优点。Kozasa首次将从土壤中分离的东洋芽孢杆菌孢子应用于水产养殖,此后芽孢杆菌制剂在水产养殖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水产养殖中,应用较多的种类主要有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芽孢杆菌能产生活性很高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同时还有能降解饲料中复杂化合物的酶,如果胶酶、葡聚糖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葡萄糖异构酶等,不仅可以迅速分解水体中的残饵、排泄物和动物残体等有机物,明显降低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净化水质,减少疾病发生,还可以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水产动物生长。

3硝化细菌

硝化细菌是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统称,均为好氧自养性微生物,需要在体内制造有机物供其生长,这使得硝化细菌繁殖速度较缓慢,过多的有机物反而会抑制其生长。亚硝化细菌把水体中的氨氮转化成亚硝酸氮,并从中获得能量,再从二氧化碳或碳酸根离子制造自身所需的有机物,而硝化细菌则把亚硝酸氮最终氧化成对水体无害的硝酸氮,并从中获得能量。硝化细菌主要与其他细菌一起制成复合微生态制剂使用。

4酵母菌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在有氧和缺氧的条件下都能有效分解水体中的糖类,迅速降低水中生物耗氧量,在池内繁殖出的酵母菌又可为水产动物的所利用。酵母细胞中含有多种必需氨基酸和必需脂肪酸,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多种消化酶免疫活性物质,特殊营养成分弥补了常规饵料的营养缺陷,主要做饵料添加剂,目前应用于水产养殖中的酵母主要有酿酒酒酵母、假丝酵母、海洋酵母和饲料酵母等。

5乳酸菌

乳酸菌是一种能使糖类发酵产生乳酸的细菌,降低肠道pH值,阻止和抑制有害物质,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在水产养殖中,主要是在饲料中添加。

6EM菌

EM是英文有效微生物(EffectiveMicroorgan-isms)的缩写,它是由光合细菌类、乳酸菌类、酵母菌类、放线菌类、醋酸杆菌类等5科10属80多种有益微生物复合而成,采用优化组合确定的比例和独特的发酵工艺将筛选出来的有益微生物混合培养形成的复杂稳定的能发挥多种功能的混合微生态制剂。

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篇3

关键词:斑点叉尾鮰;成鱼;养殖技术

斑点叉尾鮰,又名沟鲶,属鲶形目鮰科。原产于美洲,具有生长快、适温范围广、抗病能力强、肉味美、出肉率高等特点,深受广大养殖户和消费者喜爱。目前在我国主要以池塘养殖为主,具有投资小、见效快、收益大、生产稳定、不受面积大小限制等特点,适合我国大部分淡水水域养殖。笔者根据多年养殖与研究经验,现将斑点叉尾鮰成鱼健康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养殖条件

1.1养殖环境

要求生态环境良好、水源充足、排灌方便。在不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同时,还要兼顾到交通、电力方面的便利[1]。

1.2池塘条件

池塘为长方形,东西走向,面积在2 000~6 667 m2,水深1.6~2.0 m。池底平坦,淤泥少,有注排水设施,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ph值7.0~8.5,每口池塘配备3 kw增氧机1台,2.2kw潜水电泵1台。

2鱼种放养

2.1清塘消毒

鱼种放养前15 d,先清除池底淤泥,保持水深6~10 cm,用生石灰900~1 125 kg/hm2进行消毒。消毒2周后,施有机肥1 500 kg/hm2,然后逐渐加水至1.5 m,待池塘水体中出现大量浮游生物后即可放苗。

2.2鱼种消毒

斑点叉尾鮰鱼种必须到正规场家购买,鱼种要纯正,宜就地购买,以减少运输损伤。鱼种放养前用3%~5%的食盐溶液浸泡5~10 min。以杀灭鱼种体表的病原微生物,同时具有消炎作用,从而增强鱼种的抵抗力。

2.3放养模式

一般放养大规格斑点叉尾鮰鱼种1.2万~1.8万尾/hm2,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表无伤、活动能力强,同时可以套养规格为50 g/尾左右的滤食性鱼类(如鲢、鳙鱼)600~750尾/hm2。不宜套养吃食性鱼类,如鲤鱼、鲫鱼、草鱼,否则不利于斑点叉尾鮰的摄食和生长[2]。

2.4放养时间

斑点叉尾鮰宜选择春节前后放养,因为冬季水温低,伤亡小,能延长鱼的适应时间,增长生长期,有利于鱼苗早开食、早生长。最好于晴天现捕现放。鲢、鳙等滤食性鱼类的放养可在4月上旬进行。

3 日常管理

3.1投喂

斑点叉尾鮰属于摄食性鱼类,在实际生产中,应选用正规厂家符合质量标准的斑点叉尾鮰专用颗粒饲料,切不可使用霉变过期的饲料,以保证斑点叉尾鮰的体色和品质,并获高产。投喂时须做到投匀、投足、投好。鱼种阶段投饲量为鱼体重的3%~5%,成鱼阶段为鱼体重的4%~6%。具体投饲量应根据水温进行适当调整。

根据斑点叉尾鮰喜欢弱光摄食的习性,开始驯化摄食颗粒饲料的时间应定在黎明和傍晚,每天2次,经过10~15 d的驯化后,就可定于每天8∶00和17∶00定点投喂。投喂要坚持“四看”和“四定”。“四看”,即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鱼的活动和摄食情况,一般阴雨天少投或不投食,鱼摄食少时少投食。“四定”,即定位、定时、定量、定质。另外,为了观察鱼的吃食情况,应在池中搭设饲料台,这样既能掌握投饲量,也易于残饵清理和疾病防治[3]。

3.2巡塘

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查看水质,观察鱼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天要捞除池中杂草、污物、死鱼,保持塘口清洁卫生,并做好塘口记录。

3.3水质管理

斑点叉尾鮰窒息点低于四大家鱼,耐低氧能力相对较差,易浮头或泛塘,对水质要求较高,养殖过程中要长期保持水质肥、活、爽,透明度保持在25~30 cm。定期注排水,7—9月每10~15 d换水1次,每次换水20~30 cm。水色过浓,透明度低于25 cm,应及时冲注新水。每月用生石灰150~225 kg/hm2全池泼洒,使池水呈微碱性,以利于鱼类的生长和鱼病的预防。

养殖池配备的增氧机械,每天于午后和清晨各开增氧机1次,每次2~3 h,高温季节每次3~4 h。闷热或阴雨天气及傍晚下雷阵雨,提早开机,鱼类浮头应及时开机,中途切不可停机,傍晚不宜开机。

4鱼病防治

斑点叉尾鮰抗病力相对较强,患病少,很多情况是养殖水体环境不良、饲养管理不善而造成病原体侵袭所致。因此在饲养过程中要采取综合防病措施,以预防为主。主要措施有:①在鱼苗、鱼种入塘前,应严格消毒,用2%~4%食盐水浸浴5 min或20 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20~30 min。当鱼苗、鱼种下塘15 d后,1m3水使用1~2 g漂白粉泼洒1次。②在高温季节,饲料中按每千克鱼体重每天拌入5 g大蒜头或0.47 g大蒜素,同时加入适量食盐,每次连续6 d。③巡塘时,若发现死鱼应及时捞出,埋入土中。病鱼池中使用过的渔具要浸洗消毒,可用2%~4%食盐水浸浴5 min,或20 mg/l(20 ℃)高锰酸钾溶液浸浴20~30 min。④鱼体转运时温差不能超过3 ℃,池塘换水时换水量不宜太大,以免鱼体产生应激反应,降低鱼体抗病力。⑤平时除定期用生石灰消毒外,还可不定期使用水质净化剂改良水质,饲料中定期添加多维,预防鱼病的发生[4]。

5收获

5.1捕捞

到8月底部分斑点叉尾鮰已达上市规格,可起捕上市,让小规格斑点叉尾鮰继续生长,提高净产量。斑点叉尾鮰用网捕,拉网3~4次,上网率可达90%以上。捕前10 h应停止投喂。

5.2运输

长途运输前,斑点叉尾鮰应停食1d,排除粪便,减少运输途中对水质污染,这样可以提高运输成活率。

6 参考文献

[1] 曾庆祥.斑点叉尾鮰不同模式池塘主养试验[j].科学种养,2010(2):38-39.

[2] 高山,刘洋,闫长新.网箱集约化养殖斑点叉尾鱼鮰试验[j].水产养殖,2010(3):12-13.

篇4

关键词:池塘;鱼种;培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09-0240-1

1 鱼种池的条件、清塘消毒及施肥

1.1 鱼种池的条件

池塘面积一般为2-10亩,灌水深约1.5-2.0m。池塘埂要紧实坚固,池底平坦、无杂物,保证池底不漏水,池底淤泥10-15cm,池塘内不能有杂草。池塘要设置在背风向阳、水源充足、无枯水期的地方,池塘要保证水源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池塘的水质要符合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保证水质的溶氧量高,切忌不能含有毒物质。另外,如果池塘每亩有500kg以上的产量时,要配备1台3千瓦增氧机。

1.2 鱼种池的清塘消毒方法

生石灰清塘:在池塘中没有水的时候,每亩用生石灰50-75kg;在池塘中有水的时候,水深约1m,每亩用生石灰125-150kg。带水清塘可在池连及池角挖几个小坑,将生石灰放入坑中让其慢慢吸水化开,不待冷却即向池中泼洒。或者将生石灰放入大木盆等大型容器中溶解化开,然后,操作人员穿防水裤下水,将石灰浆均匀泼洒全池,生石灰的毒性消失时间为7-10d。

1.3 施肥

根据池塘情况、育苗的长势、鱼苗的种类,适时适量科学合理施用肥料。

2 鱼种要求、放养密度及检疫消毒

2.1 鱼种要求

放养的夏花鱼种体长规格要求在3cm左右,并且要求体质健壮、免疫力强、体表光滑、颜色鲜艳、有光泽,无病、无伤,鳞片完整,顶水力强,离开水后鳃盖不立即张开。

2.2 放养密度

养殖方式可单养,也可混养。每亩鱼塘放养夏花鱼种约8000-10000尾。夏花鱼种因为个体较小,其放养密度的大小也可以根据鱼塘的实际面积适当调整。

2.3 检疫消毒

5-7月当夏花鱼种全长达到3cm时就可放养,放养前用疾病系统检查方法进行检疫(见水生动物机体消毒方法),进行对症用药消毒,如果无条件或无技术人员进行此方面的工作则用3%的食盐水浸泡鱼种5分钟。

3 投饲技术

3.1 定质

饲料的质量一定要保证,饲料要保持新鲜、适口,尽可能提高营养价值,同时要根据鱼种的不同生长时期适当调整饲料配比。不喂腐烂变质的饲料,以防发生病害。

3.2 定位

投喂饲料须有固定的食场,应搭设食场或饵料台(框)辅以音响诱饲。要求在池边搭设一投料的站台(食台),伸向水中3m左右;一般10亩的池塘设1个食台,食台下周围水体是鱼的食场。

3.3 定时

每天保证同样的饲喂次数,并在确定的时间喂食。一般在每年的5-9月份,一天天饲喂2-3次,7-8月每天饲喂4-5次,中间间隔时间要均匀。

3.4 定量

每日投喂的饲料应该确定一定的数量,并且要求每次喂食的量均匀合适,不能一次多一次少,以免鱼饥饱失常。除明确制定每次、每天投饲量外,每次投饲时还要观察鱼吃食,等大部分鱼吃饱离开喂食范围后即停止投放。

3.5 颗粒大小

根据鱼的生长情况,不断调整饲料颗粒的大小,确保饲料的颗粒大小与鱼的口径相适应,以利于鱼摄食。

3.6 投食量与外在环境

在养殖过程中每天的实际投饲量还应该根据季节、水色、天气和鱼类的吃食情况而定。

4 日常管理

4.1 鱼塘水深

鱼种池初期水深约为80-100cm。适时适量注水,改善水质,通常每月注水2-3次,入伏后最好每天冲1次水,以保持水质清新,由于鱼池载鱼量高,因此,必须配备增氧机。鱼种池池水透明度应该保持在35-40cm。

4.2 定期检查鱼种生长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发现鱼种生长缓慢,须增加投饵量。

4.3 加固好鱼塘

做好防雨、防洪工作,同时也要防止鱼种外逃。定期做好鱼种的防疫工作,发现病鱼,及时处理。做好鱼塘的清理工作,保持鱼塘干净,无杂物。

4.4 做好日常管理的记录

鱼种池的日常管理是经常性的工作,为提高科学管理,必须做好放养、投饵、施肥、加水、防病、收获等方面的记录和原始资料的分析、整理,并做到定期检查和总结。

5 放养结构

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当地鱼场鱼种、饲料、设施等主要养殖条件,拟定好各种养殖鱼类的放养方式,切忌有啥放啥以及随意放养,或为追求产量而片面加大放养量。应按照科学养鱼的方法进行合理混放密养,选用低龄、大规格鱼种,增放优质鱼,套养新品种,以求食用鱼品种多,规格大,价格好,产量增和效益高,即可提供最大的鱼产量,最好的技术指标,又可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谢玉浩.东北地区淡水鱼类[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夏艳洁,杨富亿.养鱼实用技术[M].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养殖实用全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4] 刘焕亮.中国水产养殖学[M].科学出版社,2008.

[5] 张洁月.池塘养鱼[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6] 苏建通,梁拥军,孙向军,等.日本锦鲤鱼苗培育技术[J].科学养鱼,2009.

[7] 曾建林.鱼苗养殖技术探讨[J].山西水利,2008(05).

篇5

关键词:红鲤;健康养殖;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432110

1 水质要求

养鱼用水的水源应符合GB11607的要求或SC/T1009的规定,水质条件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2001)的标准,底质应符合GB/T18407.4―2001中3.3的要求。

2 鱼种放养

选择健康无病害的鱼种,采取多种鱼类混养的方式,放养密度要科学合理,根据饲养管理水平保持适当密度,同种类要求规格整齐;鱼种下塘时选择晴朗天的上午进行。放养时操作要小心轻快,避免全体受伤,发现病鱼及时对症治疗。

特别注意:同一池塘培育已达性成熟后备亲鱼或放养大规格鱼种时,最好将雌雄个体错开放养,即先放足雄性或雌性个体,待繁殖季节过后再放足另一性别的个体,或采取在这些池塘中套养适量的肉食性鱼类的方法以控制兴国红鲤自行繁殖鱼苗的数量,达到符合上市规格和预期产量的要求,以获得高效益的目的。

3 饲养管理

3.1 水质管理

经常加注新鲜水,定期使用生石灰、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微生物水环境改良保护剂,保持水质鲜、活、嫩、爽。

3.2 投饲管理

应使用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无公害食品渔用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标准与要求的饲料,自制及其他饲料要求新鲜、清洁卫生、未受任何污染;日投喂量按吃食鱼体重的2%~5%投放,具体数量应根据鱼的种类和饲料的干湿度做灵活调整;投饲方法应坚持定点、定时、定质、定量的“4定”原则,投喂时间应根据天气、水质、池鱼的活动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最大限度地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对养殖环境的影响;加药饲料使用的器具应严格消毒后方可再用;不直接使用鲜冰鱼和动物内脏作饲料,必须使用时应保证新鲜无腐败。

3.3 施肥

应遵循适量节约、不污染水质的原则,按SC/T1009的规定执行;施放的有机肥需完全发酵熟化,提倡使用渔业专用肥料。

3.4 日常管理

做到勤巡塘,及时掌握水色、溶氧的变化和池鱼活动等情况,经常清除池内杂物,保持池塘清洁卫生,检查和保证配套设施的完好性,保证可正常运行、池水有充足的溶氧,避免缺氧浮^、泛塘的发生,降低池鱼的应激反应。

4 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并重、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积极提倡生态综合防治和使用生物复合制剂、中草药进行防治。

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且符合《兽药管理条例》和《无公害食品渔药使用准则》(NY5071-2002)规定的渔药,绝不使用违禁药物和对环境有污染危害的药物。

绝不购买和使用假、劣兽药及农业部规定的禁用药品、化合物及生物制剂。

采取隔离、消毒措施,对病死鱼类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发生病害必须用药时,渔药使用应符合NY5071的规定,最好选用中草药防治鱼病;严格执行休药期的规定,施药后的水产品在休药期内决不用于人类食品消费。

篇6

论文摘要从养殖前准备、放苗、投喂、饲养管理和敌、病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淡水龙虾养殖技术,以期为水产养殖户提供参考。

淡水龙虾是一种经济型淡水虾种,它具有6大特点:一是体大肥美;二是生长快、产量高;三是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四是适应性强,能在恶劣天气、环境中生存;五是食性杂,既能吃动物性饲料,也能吃人工配合饲料和腐殖质;六是经济效益高。经矶滩乡高乐村水产养殖场小面积试养,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并初步摸索了一些养殖经验。

1养殖前的准备工作

1.1养殖环境与水质要求

选择通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充足无污染、饵料来源丰富、植被茂盛、溶氧量充足、排灌方便、交通和供电便利的地方建养殖场,可利用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的水,井水和泉水也可使用,要求溶氧4mg/L以上,pH值6~8。

1.2虾池环境

虾塘面积大小不限,但以0.20~0.67hm2为好,要求长方形,长宽比为1∶3,水深0.7~1.5m,最好东西走向、向阳,池内四周略有坡度,池底平坦,向排水口一侧略有倾斜,便于排干池水。池的四周必须是泥土护坡,主要让龙虾打洞栖息,使其安全过冬;池埂高出水面40~50cm,池埂宽度要达到60cm,主要是防止龙虾打洞滤水,如果池水面积超出0.2hm2,可在池中另建1~2条田埂,呈田、井、十字形均匀分布,主要让龙虾打洞栖息,产卵繁殖。淡水龙虾有怕光的习性,可在塘底多放一些纹瓦、旧轮胎、PVC管、竹排、砖头瓦片、旧筐等隐蔽物,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在池上适当搭设遮阳棚。几种方法相结合,为龙虾创造一个半阴半阳、安静而舒适的栖息环境。

1.3防逃措施

龙虾喜欢夜间活动,沿地爬行。防逃方法是:在水池埂用石棉瓦、花绸布、塑料薄膜或钢纱网等,用木桩作支架,建一高50cm的防逃墙,底部埋入土中约30cm封严,保证无龙虾逃出即可。

1.4水池消毒

(1)生石灰。留5~10cm池水,将生石灰打碎均匀洒入池水内溶化,用量一般为600~750kg/hm2,第2天,用铁耙搅动池底,使石灰浆和淤泥充分混合。

(2)漂白粉。排干池水,漂白粉用量7.5~15.0kg/hm2,未排水的池塘漂白粉用量22.5~37.5kg/hm2。使用时先将漂白粉放入木盆或铁桶内,加水稀释向池塘中泼洒。消毒后的水不要放走,继续留在池里,第2天开始进水,达到饲养要求的水位即可。生石灰含钙量在50%以上(理论值71.4%),因龙虾生长过程中会蜕壳,须摄入足量钙。

1.5水池培肥

达到饲养要求的水位后施有机肥,如施经过发酵后的猪、牛粪等动物性粪便2250~3750kg/hm2,使水深80~120cm之间,3d后,如果池水不肥,可多次少量泼洒经过发酵的有机肥水,使池水逐渐转化为适当的肥度。要求水的透明度25~35cm,以清绿色为宜,池中逐渐有浮游生物生成,消毒5d后即可放入种虾。

2放苗

2.1放苗时间

一般是在4月至6月初,当春季水温上升至16℃以上时即可放苗。放苗时水位要求0.8~1.0m以上,由于放苗季节气温变化较大,较深的水位有利于水温保持相对稳定。如果是低温采用充氧法运输来的虾苗,应先取出虾苗,注意缓慢调整温差,待袋内水温与池水温基本一致时,再放入池中。

2.2虾苗选择

选择体表光洁亮丽、肢体完整健全、体质健康的苗种进行放养。

2.3放养密度

依虾苗规格、养成要求、虾池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等因素而定。一般体长1.5~2.0cm以上的龙虾苗,投放量7.5~9.0万尾/hm2,成活率通常在70%~80%以上。每口虾池投放苗要一次放足,且要在虾池四周浅水处分散投放。

2.4混养鱼类

池塘养殖淡水龙虾不宜混养肉食性、杂食性鱼类,但可适当放些鲢、鳙鱼,一方面使水不至于太肥;另一方面这类鱼对水中溶氧较为敏感,也能为池中缺氧起报警作用。

3投喂

3.1饲料的种类

(1)植物性饲料有黄豆、豆饼、小麦、玉米、山芋等。必须注意的是,如果选用豆类植物作饲料,一定要经过加温处理,以去除抗胰蛋白酶,有利于对植物蛋白的吸收。龙虾也会摄食一些鲜嫩的水草,可在池塘内浅水区或池边种植适量的当地能生长且对龙虾有利的水草。

(2)动物性饲料有鱼粉、鲜杂鱼、螺蛳、河蚌肉、蚯蚓及畜禽内脏等。

(3)配合饵料。目前市面上尚无淡水龙虾专用的配合饲料,可用对虾、毛蟹配合饲料代替,也可自己配制。

3.2投饵量

日投饵量干料大体是小虾体重8%~10%,中虾体重5%,大虾体重3%~4%;如果是投放鲜料投放量可适当高些。龙虾摄食情况应视天气、水温、水质等状况灵活掌握,及时合理进行调整。

3.3投饵方法

一般2次/d,分上午、傍晚投放,最好是日出前和日落后投饵,并以傍晚为主(占全天的80%),但也有人把下午投饵改在夜间10时左右,因为龙虾有明显的昼伏夜出的习性。投饵方法是“四定四看”,即定时、定点、定质、定量;看季节、看天气、看水质、看龙虾摄食情况,确定饵料投量的增减。主要在岸边和浅水处多点均匀投喂,上午投饵应离滩远些,傍晚投饵应近些。也可在虾池四周增设饵料台,以便观察虾只摄食情况。各阶段投饵不同:体长1.5~5.0cm的幼虾,投碎细饵料;5~10cm的中虾,要把饵料加工成一定规格大小再喂;成虾阶段的饵料可稍粗些。虾苗刚放进池时,要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中期应逐渐转向投喂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后期多投喂动物性饵料,做到“两头精,中间青”。

4饲养管理

虾池水质要求保持清新、含氧量高,不受污染。前期以肥水为主,透明度25cm左右。中后期勤换水和加水,最好15d左右加换1次,透明度为30~40cm。做好增氧活水,保持良好的池塘环境,促进食欲和生长,有条件的可采用微流水养殖。中后期每15d使用1次生石灰用量300~375g/hm2(水深1m),间或全池泼洒底质改良剂,以调节水质。如有条件可在饵料里掺入0.1%的蜕壳素或喂虾蟹用的颗粒饲料。

5日常管理

(1)经常巡塘。早上主要是检查有无残饵,以便调整当天的饵料;中午主要是测水温,观察池水变化;傍晚或夜间主要是观察了解龙虾活动及摄食情况。

(2)经常检查维修加固防逃设施,暴风雨时应特别做好防逃工作。

6敌、病害防治

(1)敌害种类主要有老鼠、青蛙、水鸟、水蜈蚣、摇蚊幼虫等。要及时做好灭鼠工作,同时清除池内蛙卵、蝌蚪,在虾池四周装上围网30~40cm,以防止青蛙、水蛇侵入。池内发现水蜈蚣可用捞海捕捞。

篇7

徐立鸿介绍,同济大学2011年建立了国家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年来参与的两个863项目分别是设施农业植物工厂化生产低碳环境控制和温室植物生长数字化与可视化过程再现。

设施农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温室技术,是一种采用人工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温、湿、气(CO2)、营养灌溉等条件,创造适宜动植物生长的理想环境,使之能够全天候生长的设施工程。

“这类研究我们已经做了20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十二五期间又继续进行了以上两个子项目的研究。植物的生长要依靠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灌溉、营养等因素,非常复杂,我们对作物生长机理缺少深入的了解,需要研究智能算法来进行调控。”

要实现对温室作物生长环境的智能调控,首先要充分获取相关信息。徐立鸿老师的团队设计了一套温室调控物联网系统,采取了“4+1”的架构。第一层是感知网络或者传感网络,采集包括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土壤温度湿度、营养、水分等信息,同时还采用了图像识别技术收集其他植物生长信息;第二层是现场控制系统,可以在本地进行一些简单的调控处理。例如当现场控制系统发现温室内温度过高,则需要马上打开天窗等调节手段;第三层是中心管控一体化系统,其核心是他们研发的国家发明专利成果“温室环境多因子协调控制算法”,用此实现对整个园区各温室植物的生长环境的优化控制;第四层就是云服务器系统,汇聚来自各温室信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和大数据等技术对温室植物生长和气候环境建立模型,以代替过去的经验判断。“4+1”的一是指手机等终端设备,使用户可以在移动终端随时了解温室内的情况并进行实时干预调控。

得益于人工智能等技术,设施农业已经可以实现多因子调控和节能低碳等环境调控措施。

温室植物生长数字化与可视化过程的虚拟实现则主要依靠VR技术在计算机上模拟植物生长和调控过程,可以进行调控决策优化。深度学习技术可以从获取的视频或者图像中获取叶片的亮度、颜色变化等信息,判断出植物体内氮磷钾元素含量从而推断其营养状况指导灌溉控制。

在国家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控制实验室,有一个建在沙盘上的可以调控的模拟温室,它与真实温室和计算机虚拟现实平台三方联动,联合实验,力求准确建立温室作物与环境的相关模型、优化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和相关的调控技术,“破译”植物生长“密码”。

产业化应用即将爆发

荷兰是设施农业农产品净出口额的“世界冠军”,设施农业世界一流。其如此高的土地生产率得益于设施农业,有数字表明温室和大田的产出比为8:1。

要真正实现设施农业的智能调控与管理,物联网系统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无公害蔬菜、水果等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生产中必不可少。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达到了一个较高阶段,人们对农产品的安全优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用物联网系统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武装的设施农业产业化前景较为乐观。

上海是农业部信息化试点城市,目前在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的行动计划。互联网和物联网必须结合互通,对农业生产来说,物联网是内网,互联网则是外网,内外网互通,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环境友好生产,实现产前规划,产中管控,产后加工、存储、物流及电子商务等多环联动。才能实现农产品的溯源。

同时,徐立鸿表示,物联网获取的是真正的客观信息,比起需要手工录入的信息,物联网设备采集的信息不能作假,更为真实,在无公害或者有机种植时更为可信。比如农药用量如果以人为填报为主,信息容易作假。对农产品农药残留进行抽样检测也是事后行为,不如对农产品生产过程全程监控,例如对土壤中有害成分、植物的病虫害情况等进行检测,对保证农产品优质安全生产更为有效。

徐立鸿认为,物联网的各类传感器是一个关键因素。为此,智能感知技术成为关键技术。

人工智能是用机器模拟人的智能,其核心是智能算法。近年来由于深度学习算法的诞生,使得诸如语音识别、图像处理等智能感知技术跃上一个新台阶。这些极大的促进了物联网相关感知产品的研发和物联网系统应用的进一步推广。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扫码、拍照等使得物联网数据更加容易获取。再加上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可以提供远程服务,人们对物联网的应用更加清晰与迫切,物联网的行业应用已经并将持续爆发。

徐立鸿老师还提到仿生机器鱼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这项技术最早在美国应用于水源保护和水源质量监测等领域。将仿生机器鱼纳入水产养殖水质监控管理和水质监测中也是其产业化应用的未来方向。

目前的水质监测主要依靠在池塘中安放固定传感器,只能监测固定点的水质数据,且传感器容易损坏,影响捕捞。携带水质传感器的机器鱼可以实时获得不同位置的三维水质数据,这对水产养殖是非常有益的。但机器鱼走向应用还有一个过程,目前还存在运动速度、水下通讯能力、续航能力不理想等问题。

篇8

关键词:水利设施 养殖 水体污染 安全

一、农村水利现状、发展方向及水利工作的原则

(一)农村水利现状

1.1 管理滞后。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大量开采地下水,也是对水资源的极大浪费,这样下去,不仅是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生存环境也会受到破坏。

1.2 对水质要求更加严格。由于水产养殖业发展较快,对水源水质的标准要求更加严格。水质不能保证一定会引发水源污染,水质破坏,水产养殖业等养殖业者利益的矛盾,甚至影响到水利工程水费和水资源费的收缴。

1.3 资金投入不足。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在欠发达地区农村,没有较多的资金用在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上,很多工程不能按期启动。

(二)发展农村水利工作的方向

2.1 首先把抓好管理工作放在首位。围绕充分发挥效益,切实强化水利工程管理。水利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我国水利工程面广量大,管理任务十分繁重。

2.1.1 坚持按照层次的原则,健全和完善管理责任体系,真正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到个人。

2.1.2 在现有管理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水利工程管理的新办法,走管理维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以管理促开发,以开发促管理”的新路子。

(三)农村水利工作要坚持以下原则。

3.1.1 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的态度科学发展,促进人水和谐。

提倡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加快水环境治理步伐,增强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3.1.2 继续落实水管体制改革各项政策。要逐步将水管体制改革延伸到小型水利工程、基层水管单位,切实落实管理责任、管护措施和管理人员,全面提高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二、农村饮用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的变化,饮用水安全问题和供求矛盾逐步显现,而且越来越突出。

(一)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不平衡。乡镇集镇所在地的饮水问题基本解决,但边远山村和水源条件差的地方解决很少。

(二)卫生设施简陋,水质不达标

由于建厂选址没有统一规划,建设标准不高,卫生基础设施简陋,水源防护条件差等诸多因素,致使不少水厂供水水质不达标。水厂的制水区与生活区分不开,取水口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水厂取水口附近没有水源保护警示标志、无泵房,水厂取水口附近有厕所、粪坑、水井附近种植农作物、饲养牲畜、或建有工厂,个别水厂取水口既无泵房,也无井台,井口没有密封,随时可能遭受农药、污水等污染,安全隐患极大,潜伏着随时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

(三)资金投入不足,设备管网老化

多数水厂使用的机电设备已经相当陈旧,管网也普遍老化,少数水井已出现倾斜、渗漏现象,已不能继续使用,有的水厂负责人反映他们整天忙于井泵修理、管网堵漏,开机供水无法正常,定时供水也只能勉强维持。由于不能全天候供水,停水时管道破损处因负压形成污水回流,致使水质无法达标。

(四)水质较差。在这次调研中,疾控中心共监测水样,其中合格不合格的占多数;其中细菌总数超标,总大肠菌群指数超标的29个,耐热大肠菌群指数超标的29个。

三、农村饮水安全探讨几点建议

(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注民生的重大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切实加强对农村饮用水安全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管理与服务职责,对县级部门、乡镇和村组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建立协调配合机制。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饮用水建设规划要与城市建设规划、经济发展规划和集镇及村庄建设规划相衔接。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根据轻重缓急分步实施。对距城镇现有供水管网较近的农村,可依托已有自来水厂的富余供水能力或扩容改建已有水厂,辐射延伸供水管网发展自来水。对人口较多,水源水量充沛,地形、管理、供水成本等条件适宜的地方,可结合当地村镇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区域供水整体发展,合理规划水厂建设规模和供水范围,新建适度规模的跨村跨乡镇联片集中供水工程。

(三)保护环境,管好水源。

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工作。要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制定管理办法,在保护区内禁止一切排污行为和对水源有影响的生产经营活动。

(四)严格管理,强化服务。

篇9

关键词青虾;池塘;养殖技术

青虾学名日本沼虾,主要分布在中国和日本的淡水水域中。近几年来,我县各地纷纷掀起池塘养殖青虾热,但由于技术不够过关,因而效益不太明显。笔者经过多年试验和探索,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青虾池塘养殖技术,现介绍如下。

1池塘条件

青虾养殖池塘面积最好0.13~0.33hm2,水深1.2~1.5m左右,池塘塘埂要有一定的坡度,坡比通常为1∶2.5~3。水源要活,做到排灌方便,有水草,池塘淤泥10cm左右。每口池塘配备一台增氧机,一般0.33hm2以下配备1.5KW增氧机1台,进排水口要用密眼网或双层筛绢遮拦,防止敌害生物和野杂鱼及排出的卵进入池塘。

2放养前准备

池塘要彻底清塘消毒,清除敌害。用生石灰750~1 125 kg/hm2干塘消毒,池塘消毒后10d移栽水花生或水葫芦等水生植物,在离塘埂1m的浅水地带沿虾塘四周移栽,草带宽1m左右,移栽面积占全塘面积的1/5左右。移栽水草主要为青虾提供栖息场所,防止青虾脱壳期间敌害和同类的残杀,同时还可起到遮荫降温、增加水中溶氧、吸收塘中过多养分、净化水质、提高虾的品质和消浪护坡的作用。移栽水草切不可满塘移栽,防止水草过多影响青虾的摄食和捕捞,同时消耗池塘中过多的营养物质。移栽水草后往池塘施7.5~11.25t/hm2粪肥作基肥。

3苗种放养

待清塘消毒后7~10d进行虾苗或虾种放养。虾苗放养量为75~90万尾/hm2,规格在1.5cm左右,时间宜在6~7月份。虾种放养300~375kg/hm2,规格为1 000~1 600尾/kg,时间宜在10~12月份。虾苗放养宜在阴天或阴雨天进行,如遇晴天应一早一晚,避免阳光直射,影响成活率。苗种要求规格整齐,肢体完整,一次性放足。在虾苗放养10~15d后,混养黄白鲢600~750尾/hm2,可调节水质和增加收入。放养适量的黄鲢,通过黄鲢摄食浮游动物的食性,控制青虾过度繁殖造成虾规格大小不一影响上市,提高青虾上市规格和价格,也可放养7 500~10 500只/hm2幼蟹,可起到相同作用且年底可捕捞成蟹750kg/hm2左右。

4饲喂技术

青虾食性是杂食性偏动物性,常用豆粕、菜饼、米糠、鱼粉、野杂鱼、河蚌、螺狮等,如用全价颗粒喂养青虾,则生长速度快、规格大、成本低、水质易控制。投喂做到上、下午各1次,上午投喂1/3,下午投喂2/3,日投饵量一般控制为虾体重7%~10%,饵料要均匀地沿池塘四周投放在离塘埂边近1m处的浅水滩边。上午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下午以青虾颗粒饲料为主。动物性饲料在青虾养殖过程中不可忽视,主要是满足青虾的营养需求、促进生长、避免青虾同类相残、降低成本。

5日常管理

要坚持每天早晚巡塘,遇闷热天气,增加半夜巡塘次数,仔细观察青虾活动。青虾对水质要求较高,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根据季节调节水位,7~9月高温季节,5~7d换水1次,换水量20~30cm,同时要做好虾塘增氧,做到晴天中午开机增氧,阴天清晨开,连续阴雨半夜开。如发现浮头迹象,应尽早开机,必要时再加注新水和泼洒增氧剂进行急救。

6病害防治

6.1清除敌害

虾塘经一段时间的养殖,野杂鱼较多,常与青虾抢食、争氧,增加养殖成本。因此,应定期泼洒药物将其杀灭。

6.2疾病预防

每隔15~20d,用生石灰300kg/hm2,全塘泼洒,起到杀菌补钙、调节水质作用。青虾在正常情况下不易发病,但由于饲养管理不当,也会出现疾病,常见病主要是黑鳃病和红腿病。黑鳃病症状是鳃组织受到细菌、真菌侵袭发生病变,呼吸困难,鳃部呈黑色,虾体消瘦,导致死亡。红腿病是由弧菌属的病菌引起,主要是操作不当、损伤青虾肢体导致病菌感染,病虾尾柄先变红,逐步扩大到腹部游泳足、头胸部步足及所有附肢,严重时整个腹部呈红色。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发现后应及时治疗。以上两种疾病治疗方法相同:①用1~2mg/kg土霉素和1mg/kg呋喃西林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3d。②用0.4mg/kg超菌净A全池泼洒,连用2d,同时用克瘟停拌饵投喂,每千克饲料拌10g,连喂5~7d。

7适时捕捞

篇10

该鱼体体型侧扁,头后背部稍隆起,体厚丰满。头小,眼大,吻尖,口亚上位,口裂斜,下颌突出,比上颌略长。胸鳍长稍超过腹鳍基部或与其等长,尾鳍深叉、上下叶等长。体色背部呈灰蓝色,侧腹部呈银白色。全身鳞片整齐晶莹,体色鲜艳。侧线完全,略有弯曲。

1 推广意义

1.1 营养价值高

该鱼体型丰满,肉质鲜美,口味芳香,营养价值极高。该品种的2龄鱼鱼肉经权威部门实验检验具有以下特点。含肉率高,该鱼含肉率高达84.38%,比团头鲂、丁桂鱼高出10%以上,比翘嘴红高近20%。蛋白质含量高,该鱼蛋白质含量为19.99%,普遍高于普通优质鱼类,特别是比东北野生大白鱼高1.96%,比黄颡鱼还高3.42%。氨基酸含量高,该鱼肌肉中含有18种氨基酸,含量占鲜肉量的18.59%;其中10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占9.22%,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必需物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该鱼富含20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 8种,不饱和脂肪酸12种),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67.81%;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血压,提高生物膜液态性,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单不饱和脂肪酸4种,含量占32.88%;具有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作用的多不饱和脂肪酸8种,含量占34.93%。

该鱼肉中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中DHA(二十二碳六稀酸,俗称脑黄金)和EPA(二十碳五稀酸)。DHA和EPA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是人和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人体试验证实,每天食入2~4克EPA和DHA,能显著降低血浆中的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在国内外人体医学临床研究中,DHA和EPA已用于治疗和预防脑血栓、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病患以及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疾病。

1.2 适温范围广

生存水温为2~34℃,生长水温为14~32℃,适宜生长水温为18~30℃,最佳生长水温为19~29℃。在冰下水位1.5米,水温2℃以上,溶氧含量每升3.5毫克以上,只要水质良好都能安全越冬。水温8℃以上开始摄食,水温6℃以下停止摄食。

1.3 耐氧能力强

经饲养实践得知,该鱼是一种耐低氧鱼类。当水体中溶氧低于3毫克/升以下时,该鱼摄食量减少,生长受阻;溶氧低于2.2毫克/升时,摄食量减少80%,甚至停止摄食;当溶氧低于1.5毫克/升时,该鱼开始浮头;溶氧低于毫克/升时窒息死亡。因此在饲养池塘,水体中的溶解氧下限保持在3.5毫克/升以上就能使其旺盛生长。

1.4 摄食食性杂

它既摄食池塘水中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轮虫、小型枝角类、桡足类以及有机碎屑等,也可摄食人工饲料。可摄食池塘中的浮游植物,特别在与水生植物联合养殖的条件下,池塘浮游植物可得到有效控制,起到明显的控藻作用,这是其极重要的生物学特性。人工饲养条件下,从鱼种到成鱼,喜食蛋黄浆,豆浆,人工配制的粉状料,软面食饵和碎小的颗粒,特别喜食浮性颗粒。该鱼在摄食习性上,极喜欢集群争抢。该鱼摄食能力强,不怕人,可以驯化。

1.5 饲料营养要求低

该鱼对饲料的营养要求不高,蛋白质含量30%~40%即可。但科学配比营养要求,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配比为2∶1以上为佳。

1.6 生长条件要求低

该鱼对水质要求不严,通常用于养殖常规鱼类的合格水体,都能饲养。水温、溶氧、pH、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各项数值均在适宜范围内,该鱼完全能够在池塘饲养条件下健康地生长。

1.7 生长速度快

该鱼体长增长以1~3龄生长最快,3龄后开始变慢。体重增长以2~5龄为快,5龄后开始变慢。2~5龄鱼,平均一年体重可增长300~400克。

1.8 抗逆性强

该鱼抗病能力极强,在该场3年的饲养实践过程中从未发现病害发生,亦没有无故夭亡现象。特别是在苗、种的饲养期间,在667平方米(亩)有效水面存活秋片达6.8万尾的特高密度下,从未发生浮头或越冬死亡现象。

1.9 易于饲养

池塘准备:常规生石灰清塘后,暴晒2~3天,放水60~80厘米,施肥,经7~8天,浮游藻类和枝角类大量繁殖后,选择良好天气投放鱼苗。鱼苗放养:放养的鱼种要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鱼体全长达12厘米以上。实际667平方米(亩)有效水面放养密度大小,要依据水源、水质及设备、环境、条件、料源质量和饲养管理技能而定。一般667平方米有效水面可放养鱼种全长12~15厘米的鱼种3000~3500尾。

2 人工投喂

摄食量:该鱼新陈代谢旺盛,摄食量大,生长迅速。在正常饲养条件下,温度在16~30℃范围内,水中溶氧维持在在4毫克/升以上,夏花育成期投喂量占鱼体重的32%左右,鱼种育成期投喂量占体重的15%左右,成鱼育成期投喂量占体重的4.5%左右。上午投喂总摄食量的40%左右,下午60%左右。具体投喂量应根据池塘和鱼体情况适当调整。投喂次数:该鱼喜集群争食,投喂次数以少量多次为佳。经饲喂实验证明,日投喂次数3~4次较为适宜。每次投喂时间以60~90分钟为宜。投喂方法:坚持从少到多,从多到少,从慢到快,从快到慢的规律,防止饵料浪费且污染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