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

篇1

关键词: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发展方向;技术展望

在工业化及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食品生产和生活水平的现代化,人们对食品的消费逐渐向社会化转变,由原来主要由家庭烹饪转向以专业企业加工生产为主,食品安全的隐患也随之增加。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开展农产品和食品对外贸易,获得国际市场准入的重要制约因素。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就必须对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等各环节实施全程管理和监控,这就需要大量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快速、方便、准确、灵敏的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技术

一、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现状

快速检测技术是相对于传统和经典的化学检测与仪器检测而言的,其特点是,需要的检测时间相对较少,对仪器设备等条件的要求不高,能够携带到交易(生产)现场实施检测或在线检测,目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类仪器与方法:检测农药残留的仪器;检测兽药、渔药残留的仪器;检测有毒有害元素及其价态分析的仪器;致病菌检验和细菌鉴定的仪器;转基因农产品检测仪器;检测农产品品质和营养成份的仪器;样品前处理的仪器设备;实验室必备的中小型仪器设备。

随着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受到政府和老百姓的广泛关注,常规的化学检测方法已不能满足现场、快速判定食品是否安全的需要。尤其是对于大批量的样品来说,常规的检测手段耗费时间长、成本高,并且相关条件要求复杂。而快速检测则不同,在现场用几分钟、十几分钟最多几十分钟,即可判定该食品是否食用安全。既快速方便,又节省开支。对于政府监管部门对市场上产品的日常监测来讲,尽管样品量大,也可先用快速检测方法对其进行筛选,发现有问题的食品再上仪器定量分析,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近几年发展很快,在日常监测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技术的应用首先体现在检测技术上,检测是保证食品安全最为基础的手段。在食品的不安全因素无法检出的情况下,安全是无法保证的。没有可靠的检测技术,你无法知道一种食品是不是存在不安全因素,也无法获知这种不安全因素危害的程度如何,因此可能导致人们长期受其危害却浑然不觉。

食品的危险性评估是世界卫生组织(WTO)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用于制定食品安全法律、标准和评估食品安全技术措施的重要手段,我国目前也还没有一套健全的危险性评估体系——技术装备不足与食品污染物的“家底不清”,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的食品安全。

三、目前我国食品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我国食品检测技术存在许多问题,第一,检测方法不够,多残留检测方法还较少。根据我国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农兽药的残留检测都是单检测的方法,目前建立的38项农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中,有一个SMS33495可以同时检测22种的农药残留量,这是检测农药最多的实际应用的方法。第二,快速筛选的检测技术还不成熟。近十年来我国也开展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研究,但在灵敏度、特异性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三,缺乏超痕量分析等高技术检测手段。第四,样品前处理技术过于传统,提取净化的效果不如人意。第五,系统分析和质量控制落后,通行的做法是,按一定的规范对受检食品进行检测,如果是阳性就不允许上市。由于一些客观原因,这样系统分析方法在我国还不能大规模使用。

四、目前常用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

随着高科学技术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大量快速和采用现代技术的检测方法不断出现。对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而言,残留分析包括样品前处理和检测两大基本主题。传统样品前处理技术主要是索氏提取、液液分配、柱层析等,现代技术涉及固相萃取技术(SPE)、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基体分散固相萃取(MSPD)、分子印迹技术(MIP)、免疫亲和色谱(IAC)、凝胶层析(GPC)、加速溶剂提取(ASE)、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和微波辅助萃取MAE)等,得到了广泛应用。快速检测技术通常采用化学和生物两方面分析技术。化学方面主要指化学检测试剂盒(试纸、卡)和电化学传感器等;生物方面包括免疫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和生物芯片等

(一)生物化学检测技术

国内外诸多研究者研究开发了多种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测定方法,包括生物法和化学法。生物法采用的是生物材料,目前比较好的方法有活体生物测定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生物化学测定法。活体生物测定法使用发光细菌或敏感性家蝇作为测定材料。分子生物学方法则采用免疫反应,如酶联免疫反应,使用的酶联免疫试剂盒。生物化学测定法利用胆碱酯酶抑制原理,使用范围仅限于能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的农药。

(二)食品金属污染物检验技术

食品金属污染物检验技术,特别是快速检验技术的发展,是食品安全检验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金属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首先从样品前处理制备入手,通过有效缩短样品前处理时间达到快速测定的目的。因为随着各种高效、灵敏、快速的金属污染物分析仪器(分析方法)的不断出现,传统的样品制备技术与之相比已不相适应,成为快速检验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

(三)微波溶样技术

微波溶样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有了一种很好的快速的样品预处理技术与金属污染物的快速准确的检验技术相配合,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常规方法时间,达到食品安全快速检验目的。

(四)快速检验纸片法

目前已经有许多微生物检测纸片,可分别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沙门菌、葡萄球菌等,这些纸片快速检测与传统检测方法之间的相关性非常好。如用大肠菌群快检纸片检测餐具的表面,操作简便、快速、省料,特异性和敏感性与发酵法符合率高。美国3M公司生产的PF(Petrilm)试纸还加入了染色剂、显色剂,增强了效果,而且避免了热琼脂法不适宜受损细菌恢复的缺陷。在大肠菌群检测方面,国际方法报告的是MPN值而不是每g食品中的大肠菌群数,PF法则可以得出精确数据。霉菌快速检测纸片采用25℃或36℃生化培养箱培养48h就可以观察结果,能够准确、快速地反映食品中霉菌的实际污染情况。纸片法与国标法在霉菌检出率上无显著性差异,且菌落典型,易判定。纸片荧光法利用细菌产生某些代谢酶或代谢产物的特点而建立的一种酶——底物反应法。只需检测食品中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的有关酶的活性,将荧光产物在365nm紫外光下观察即可。同时纸片可高压灭菌处理,4℃保存,简化了实验准备、操作和判断

(五)微生物毒素检测技术

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快速、有效的检验方法可以检测食品中是否受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通过检验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以保证消费者食用的食品不含黄曲霉毒素。传统黄曲霉毒素分析一般采用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TLC虽然简便,但灵敏度差;HPLC虽然灵敏度高,但样品处理烦琐,操作复杂,时间长。免疫亲和柱法和免疫化学法是近年来用在黄曲霉毒素快速检测的有效方法,虽然都可以达到快速简便的效果,但免疫化学法仅能检测单一毒素含量,而且易出现假阳性结果,难以控制。而对于贝类毒素的测定,目前由于毒素的缺乏显得难以进行。在贝类毒素检测中,虽然也出现了使用酶联免疫快速分析方法,但由于易出现假阳性结果,难以控制等种种原因而不能得到推广。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验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的提高了检测效率和检验速度。现行一些快速检测方法用于微生物计数、早期诊断、鉴定等方面,大大缩短检测时间,提高了微生物检出率。微生物快速方法包括微生物学、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免疫学和血清学等方面及其它们的结合应用。

目前,对转基因产品的检测提到日程。总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正在迅猛发展,不同领域进展不尽相同,但其应用价值日显突出。快速检测方法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

五、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今后发展方向是:对食品安全的关键技术攻关,研究开发当前急需的食源性危害快速检测、监测、控制及评价技术。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着食品安全性的严峻形势,迫切的任务是要与国际接轨,一方面用国际先进的快速检测手段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另一方面要迎头赶上,研制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先进检测设备和方法,用现代的检测技术装备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一)提高产品质量,使产品检测更快捷、更准确

目前采用的快速检测方法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如普遍使用的酶联免疫法还有假阳性的问题存在,应采用新的工艺,提高产品质量,使检测更准确。

(二)增加快速检测产品的品种

目前虽说已经有一些快速检测产品应用于饲料行业,但总体来讲品种还很少,应加快这方面的研究,丰富快速检测产品的品种。

(三)实现快速检测产品的国产化

目前采用的大多数是国外的产品,检测成本还非常高,国内只有很少的企业及单位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在以后的工作中,应采取多种方法,引进、消化国外的先进技术,生产出我国自己的快速检测产品。

(四)建立快速检测产品的标准

目前我国还缺乏快速检测技术的国家标准,可组织研究所、大专院校和企业的专家建立国家标准和规范,推动我国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

六、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展望

目前国际国内都在积极制定食品安全控制体系,从食品原料、加工到消费过程都必须考虑质量和安全因素,虽然对食品的采样检测和分析无法提供充分保护,但食品安全的检测技术是保护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产品的快速检测技术更加显得必须和重要。

(一)对快速检测的速度要求越来越高

不仅要求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结果,有些产品还需要在现场或生产线上检测。总之,在保证检测精度的前提下,时间越短越好。

(二)对检测灵敏度的要求越来越高

检测灵敏度也就是最低检出限。随着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人们对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认识日益深入,从而对这些物质的限制值要求也越来越低,要求快速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也越来越高。

(三)快速检测技术产品系列化

要提高快速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必须有相应配套的前处理技术,将被检产品的干扰物质、杂质等去除或屏蔽。

(四)集成化技术

单个的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时间长,浪费人力物力,迫切要求一些能够通过一次检测可同时测定多种成分的技术。

(五)检测仪器微型化、智能化

随着农产品和食品流通速度的加快,要求检测方法越来越快速简便,以实现生产线在线检测和交易现场检测。微型化、智能化仪器能直接打印结果且判定出产品合格与否,并能同时检测多类成分,真正体现检测技术快速、准确、方便的优势。

结论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食品安全的快速检测方法在食品卫生检验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免疫学、分子生物学、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建立更敏感快捷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建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生产、运输、销售过程中质量的监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快速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是对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一个改进和提高,也使我们的食品质量安全有了进一步的保证,从而推动食品工业更加健康、快速向前发展,也将改变人类的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提高健康水平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琳石磊-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华南理工轻工与食品学院-《中国科技成果》-2008(22)

[2]王晶王林黄晓蓉-《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J]-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07)

[3]--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王静-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进展与问题-2008(01)

[4]张素霞-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02)

篇2

关键词:食品安全 快速检测技术 应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但关注食品的多样性,而且日益重视各类食品的安全问题。在食品的安全检测中,传统的检测技术已经难以适应实际需求,必须及时研究和应用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与方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得以应用,而且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食品快速检测技术是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基础,对于食品的安全性进行快捷、有效的检测,以进一步提升食品的安全性。

一、我国面临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领域、各行业在发展中都面临了不同的缺陷和问题,其中国内食品生产领域现阶段首要解决的就是安全问题。由于受到社会生产力水平、监管模式和力度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违法生产与经营食品的问题较为严重

由于受到我国现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影响,在国内大中城市的城乡结合部,以及部分乡镇、农村都存在较为严重的违法生产与经营食品的问题。部分食品生产厂的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导致大量不符合安全检验标准的食品流入市场,这个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2.各类新老问题并存

目前,国内的食品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生产、加工与经营条件相对较差,以及食品生产工艺落后、卫生操作规程不科学、不合理、滥用食品添加剂等各类新老问题,导致流入市场的食品出现重金属污染、微生物数量超标、添加剂过量使用等问题。同时,随着我国食品生产的工业化发展,特别是各类生物技术、酶制剂、益生菌在食品生产中的大量应用,导致各类食品安全新问题的出现,必须引起国内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和相关机构的高度重视。

二、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

与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相比,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具有检测时间缩短,以及在实验准备、样品制备、操作过程等方面尽量简化的特点,但是必须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性、经济性、可靠性。从技术的角度进行分析,食品快速检测技术主要具有如下优点:1)检测实验的准备过程较为简单,无需使用大量的化学试剂;2)检测中采集的各类样品仅需进行简单的处理,即可进行实验室测试;3)实验室操作过程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特点,并且在较短时间内出具专业的食品安全检测报告。综合分析我国的食品安全检测现状,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如下:

1.有害微生物的检测

在各类食品的安全检测中,有害微生物是重要的检测项目之一,也是确定食品安全性的重要指标。在食品有害微生物的检测中,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实际效率,而且是限制有害微生物传播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主要应用生物技术进行食品有害微生物的检测,例如:田银芳等人应用“酶联免疫”快速检测技术,对于奶制品、果汁饮料、罐装咖啡等样本中的沙门氏菌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达到预期的目标,证明在食品有害微生物的检测中,应用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具有敏感性、特异性的特点。

2.食品中药物残留的检测

在部分食品中含有大量的药物残留,其对于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因此,我国加强了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药物残留检测中的研究和应用。国内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人员结合农产品检测的经验,将生物传感器技术、生物酶技术等新型技术应用食品中药物残留的检测。在1995年,我国开始应用快速检测技术对食品中的二乙基酚、硝基酚等进行了有效的检测,检测时间明显缩短,而检测结果却较为精确。

3.食品样本成分与品质的检测

在食品样本成分与品质的检测中,基于现代生物传感器的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应用较早,但是实际可以检测的食品种类相对较少。例如:在早期的食品样本成分与品质检测中,快速检测技术仅适用于葡萄糖传感器,对于食品中的含糖量进行相应的检测。但是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多种样本成分和品质的食品快速检测技术逐渐被研发和应用。

4.转基因食品的检测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生产中应用的广泛,转基因食品的数量不断增多,但是对于其安全性世界各国、各领域的食品安全专家持有不同的观点。因此,我国在综合各种转基因食品安全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较为科学的快速检测技术体系,其检测项目主要包括:酸检测、酶活性检测、蛋白质检测等,通过多种要素的快速检测,以确保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否达标。

三、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途径

目前,我国在食品的安全检测中,已经基本形成了较为系统、科学的快速检测技术体系,但是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的食品快速检测技术与欧美、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相比,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这是必须及时得到解决与处理的社会焦点问题之一。结合我国食品安全检测的现状,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应遵循以下两条途径:

1.扩大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

目前,快速检测技术在我国各类食品的安全检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实际应用范围相对狭窄,这也是制约其全面应用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我国食品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中,必须扩大检测技术的应用领域,以及检测产品的种类,进而才能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稳步发展。

2.提高食品快速检测技术对于复杂样本的检测能力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在我国食品行业的广泛应用,导致食品的生产过程更加复杂化,对于检测技术的要求也更为严格。在复杂食品样本的检测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必须做到快速显示食品的成分、添加或残留物质等,以便判断食品中各类物质是否超标,同时出具专业的食品安全检测报告。

四、结束语

在我国现代社会的建设与发展中,食品安全不但是敏感的公共安全问题,而且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社会问题之一。在食品的安全检测中,加强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有利于提高实验室检测的效率和质量,而且是我国食品行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另外,在今后的食品安全检测中,应注重快速检测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的有机结合,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食品快速检测技术体系,促进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稳定、科学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邓平建,赵锦,刘建军.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检验的核酸检测技术研究[J].湖南卫生研究,2002,(01):37-40.

[2]孙铨,石立杰.食品安全现场快速检测:保障食品安全的轻骑兵[J].食品安全导刊,2009,(15):120-123.

篇3

[关键词]食品检测;快速;检测技术

中图分类号:F416.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346-01

与传统的检测技术相比,快速检测技术具有快速、灵敏、准确、方便等特点,满足大量样品快速分析的需求,是监督管理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和有效监控、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基于大型设备如核磁、气相的实验室检测方法精确度高、可靠性好,但同时耗时长、专业性强、费用高,很难在短时内掌控食品的质量情况,不适于较多样品的筛查。通过现场快检仪器对可疑食品开展初级筛查,给食品安全搭起一层绿色屏障,提升了监督成效,促进了科学执法,健全现场快检能力迫在眉睫。

一、食品安全快速检测

食品安全分析的待测样品量大,时效性强,样品成分复杂,快速检测按照使用目的、场所和要求的差异,可划分为现场快检、实验室快检和在线快检。国外在这个领域着手较早,很多产品已经相对成熟,部分已经投入市场。在我国,最近几年研究所和企业潜心研发,大批快检设备诞生。

(一)实验室快速检测

实验室快速检测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种,为快速查找出目标物质并达到检测结果可靠,需要改进实验室仪器设备,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实验室快速检测专业性强,只适用于少量食品的检测,很难掌控食品的质量。

(二)现场快速检测

快速检测仪器装置便于携带,可很好地实现现场快速检测。如传感器技术能够实现食品的现场快速检测,半导体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通过将食品待测物含量信息转化为相应的光、电信号等传感信号,对残留在食品上的农药、兽药进行快速检测。传感器技术稳定的定量分析是一种十分实用的现场快速检测。

(三)在线快速检测

食品快速检测常用的方法是便携光谱技术,便携式光谱仪具有优化的光路系统、体积小的特点,常常用于在线快速检测。光谱在线快速检测技术不污染样品,根据特征峰定性分析出微量有害物质,光信号强,反应快,大大提高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准确性。

二、食品安全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

(一)样品前处理技术

实现快速检测的前提是高效快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高效快速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利用物质的性质差异,分离出待测物,浓缩待测试样中的目标物,可有效降低基体对快速检测技术的干扰,提高准确度,拓宽快速分析方法的适用范围,更好地服务于后面的快速检测技术。如固相萃取技术能有选择地吸附目标物质,从而降低复杂基质的影响,提高快速检测技术的灵敏度。

(二)快速分析方法

实现快速检测的基础是准确方便的快速分析方法。当今食品安全分析要求对多残留同时检测,快速分析方法要求做好采样、处理、检测、分析各个环节的效率工作,解决食品种类和检测对象繁多的问题。如免疫快速检测法利用流动注射免疫层析等新的免疫分析技术以及抗体的专一性,使抗原与抗体发生快速的特异性反应,简单快速,成本低,重现性好,实现测量的自动化。

(三)快速检测仪器

实现快速检测的关键是简单易用的快速检测仪器。随着各种检测仪器设备的开发和应用,小型质谱仪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该设备装置小,功能多样,发展速度快,检测可达到微秒级,精准度更高,保证检测的准确性。

三、快速检测结果的判定及应用分析

在快速捡测结果的判定与应用方面,目前还会受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的限制,而不能作为判断样品安全性的最终依据,但是作为发现问题的第一步,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上,一些突发食源性事件的现场调查也往往以现场快速检测作为筛查的第一步。为了进一步突出快速检测的作用,2015 年国家对 《食品安全法》进行了修订,规定“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查检测,被抽查人对捡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时起四小时内申请复检。复检不得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同时,这项规定除适用于食用农产品外,也应当适用于对其他食品的抽检。也就是说,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对食品进行抽查检测,被抽查人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这对于进一步推进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四、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展望

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状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很多先进技术也是引进国外的,为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需要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检测仪器不仅简单易用,还高度智能化,实现自动控制各种复杂过程,可以总结出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方面的具体发展方向。

(一)建立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的标准

目前我国还缺乏快速检测食品安全标准,建立快速检测食品的标准不但可完善相关食品安全检测规范,约束食品安全行为,还可推动我国快速检测技术事业的发展,从而促进食品行业向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增加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的品种

目前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的品种还不足,研究并丰富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的品种刻不容缓。完善快速检测方法,设立专门的食品安全资金,培养食品安全专业人才,引进并创新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的品种,如基于光学分析、电化学、PCR、纳米材料等快速检测技术。

(三)建立全方位的食品安全教育体系

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工作,创新宣传方式,提高消费者对我国食品安全的认识,提高消费者食品安全素质,加强对食品中的有害有毒物质的限制。同时,食品安全检测对保障食品安全检测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篇4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市场

中图分类号:TS73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345-01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人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食品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影响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尤其是近几年来是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使食品质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同时市场上依旧频频出现一些安全事件,主要是因为一些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存在一些疏漏和问题。该文通过对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现况的研究,检测深度不足的原因总结如下。

1.1 食品检测标准的滞后

检测标准落后,监测机制不完善,如苏丹红事件出现后,我国才陆续出台了一些法律规制,可见法制对食品安全的保护做的并不完善,让打法律球的无良商家有机可乘。所以,致力于完善食品安全保护的法制机制,也是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重要任务。加之深入研究市场,制定相关技术措施,来提高食品检测的效果。

1.2 食品检测方法的缺失

我国食品检测方面还存在不够精准、技术方法缺失等问题,如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含双氧水、膨胀剂等有害物质的产品,没有更好的方法,更快更精准地去发现他们,将给消费者的人身安全留下了许多隐患。

所以,研究更有效的食品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1.3 食品检测范围过小

随着食品检测工作的有序开展,近些年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在农产品安全检测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分析了化学药品、肥料残余等物质的含量。但在成品中一些激素和激素衍生物等的检测工作却有一些欠缺,其体现了食品安全监测中还存在检测范围过小的问题。检测范围的不足,会直接导致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事件的发生;检测范围上的疏漏,也无法保障消费者的安全利益。所以,检测范围的广度问题,研究方面的不足,把握程度有所缺失,也是食品检测工作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现阶段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食品质量检测虽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有效规范了食品生产企业的商业行为,提升了我国的食品安全。但由于自身发展的时间较短,对于食品检测工作缺乏相应的经验,在食品质量检测的实际操作中涌现诸多问题。因此就需要不断提升我国食品质量检测技术的深度与水平,通过检测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开发,提升我国的食品安全。

2.1 天然毒素检测技术

天然毒素检测技术主要是针对黄曲霉等毒素,由于在食品质量检测技术在发展的早期对于黄曲霉等有毒物质的检测不够科学,不能满足检测的实际需求,加之其技术流程过于复杂,成本投入过高,检测结果准确性不足,使得我国传统的天然毒素检测技术发展水平受到严重制约。随着我国食品质量检测技术不断进步,将酶联免疫技术引入到黄曲霉等天然毒素的检测流程之中,酶联免疫技术能够有效的将食物中存在的黄曲霉等天然毒素高效的分离出来。但是从实际检测见过来看,虽然我国将酶联免疫技术引入到食品安全的检测技术中,但是由于现阶段的生物技术的应用还不够成熟,并不能有效地与食品中绝大多数天然毒素产生反应,得出科学准确的检测结果。

2.2 药物残留检测技术

为了减少蔬菜、粮食作物的病虫害,提升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我国现阶段的粮食生产环节大规模的使用抗真菌药物,虽然有效的降低了病虫害对食物生产所带来的危害,但是抗真菌物的滥用,使得药物残留成为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又一大问题。因此对于食物中抗真菌药物残留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我国食物中抗真菌药物残留检测技术主要有摘定法、波谱法、免疫分析法、生物测定法等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方式对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抗真菌药物残留进行科学的检测。从其营养成分与有害物质的种类方面对使用抗真菌药物的食品的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测,加之相食品质量检测设备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为波谱法、免疫分析法以及生物测定等检测方式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可能。

2.3 转基金食品的检测技术

虽然转基因食品看似健康, 但尚未得到明确的科学验证,这就要求在食品检测中,注重对其的质量检测,此时通常采用的是聚合酶链式反应和免疫分析方法, 随着科技的进步,实时荧光检测技术应运而生,攻克了以往的检测瓶颈, 而且当下处于研究中的检测试剂会为转基因食品质量检测工作带来新的契机。概括的讲, 我国食品质量检测技术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距理想的检测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存在诸多空白和不足,如膨松剂、甲醛、双氧水等原料检测技术匮乏,超痕量分析技术缺失,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不足, 快速筛选、检测技术滞后、精度差等,严重制约着食品质量检验水平的提高,不利于为社会输送安全放心食品, 故不仅要注重创新检测方法,研发检测技术,也要以完善的食品检测体系为重要保障。

2.4 有机物检测

工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污染程度的加深,使食品中的有机物含量和浓度成为食品质量检测的重要内容。食品可以采用清洗和浸泡的方式降低有机物的含量,但是不会完全消除食品中的有机物,所以在进行食品质量检测时,需要对有机物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控制。目前,食品质量检测中有机物检测方法主要包括有机物痕量检测和超痕量检测,能够实现对二英、氯丙醇、多氯联苯等物质的检测。

3 小结

食品质量检测部门应基于传统的检测方法和手段,予以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切实掌握更多先进而高效的检测技术,以此适应新形势下的检测工作,以此为公众享受食品严把质量关。这就要求其致力于简化检测准备,快速筛选样品,节约检测时间,提高检测精度,即大力发展快检技术,如选择试粉、干燥纸片等用于改进培养基,采用便携式光度计、色谱仪等先进的分析仪器,借助分光光度计法用于快速测定农药残留,通过微波溶样技术快速检测食品金属污染物,利用免疫亲和柱法便捷、精确测定黄曲霉素,借助特定试纸检测金属元素等,均在具体实践中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而且更多的新技术新方法已经走入了开发试验阶段。

食品安全问题是我国当前社会永不过时的话题,食品作为一个人生存的基础条件,其安全是切身关乎人民群众的事情,也是需要广泛关注的问题。所以,人们对食品检测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因此,食品检测部门着力于监控食品安全,保障为公众提供健康、放心的食物。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食品样品 快速检测 联用方法 饮食安全

中图分类号:TS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a)-0020-02

近年来由于市场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染色馒头”、“毒奶粉”等食品安全问题屡次出现,人们的饮食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食品安全已成为了人们广泛关注的重点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更新,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食品样品进行快速准确的检测成为了当前食品安全检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1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

快速检测技术是基于分析事物某一特性而建立起来的快速筛选方式,它能够准确、迅速的判断食品中的特定物质的含量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准确发出检测信号。同时,这种快速检测方式能够满足食品检测样品量大、时效性强等方面的要求,成为现代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技术手段。总的来说,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可视化技术

实验介质与检验目标物样品发生反应后可引起颜色变化,可视化检测技术就是据此判断食物安全性能的检测方式。可视化检测技术具有方便、易携带、检测效率高等优势,是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方法。目前,可视化检测技术主要包括显色速测技术、测试条技术和荧光检测技术三种,各有优势,具体为:(1)显色速测技术,主要根据显色反映出的颜色变化来对目标物质含量进行快速分析,一般而言,不同的显色代表目标中的不同物质,该方式能够对不同的目标进行检测。目前,常用于显色检测的物质是甲醛,因为甲醛与羟胺反应后会产生硫酸和甲基黄,通过显色反应可以很快的检测出食品中的甲醛含量。(2)测试条速测技术,这种检测方式利用的是酶联免疫反应,它能够准确检测出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情况、非法添加剂含量及霉菌毒素含量,该方式应用广泛。(3)荧光检测技术,该技术利用的是荧光计,能够快速、灵敏的检测出食品样品中黄曲霉素含量。

1.2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面的应用主要是:将待检测物质的含量信息转化成光、电等传感信号,从而实现有效检测。目前,化学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及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最为广泛。笔者根据近年来传感器技术使用情况,挑选了几项典型案例,如表1所示。(1)半导体传感器主要是对食品气味、农药残留进行检测,例如Alpha-MOS FOX4000列阵式传感器与气相色谱能够对食品的气味进行有效的检测,20 min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对橄榄油中28种挥发成分的检测;(2)电化学类传感器主要是对食品样品中添加剂的含量进行检测,例如以纳米管薄膜为基础的电化学传感器能够对辣椒制成品中的苏丹红成分进行快速检测,整个检测过程只需耗时10 min,且检测效果明显,线性范围能够保持在0.01-1.0 mg/l范围内;(3)生物传感器主要包括酶传感器和免疫传感器两种,其中酶传感器具有高效、专一的特点,使用较广,如流动酶传感器能够对谷物中的玉米烯酮含量进行快速检测,大约25 min就可以完成整套全自动检测,而新发明的安培免疫性传感器则能够对牛奶中的氯霉素含量进行有效检测,回收率高达80%以上,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传感器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由于其具有选择性低、使用寿命短等弊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仍然受到一定的限制,难以实现准确、稳定的定量快速分析。

1.3 便携光谱技术

便携式光谱检测技术是由传统的光谱仪检测方式发展而来的,经过多年的设计优化,目前使用的便携式的光谱仪的体积越来越小,携带越来越方便,更加适用于现场安全检测。就目前的使用状况来看,拉曼散射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是现代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常用方法。

拉曼效应是由科学家Raman于1928年的试验中发现的,而拉曼散射技术的原理在于粗糙的贵金属表面可引起被测物质发生拉曼效应,依据效应强弱程度来实现食品安全检测,检测时间仅需几秒钟。目前拉曼散射技术主要应用于对食品中的三聚氰胺、农药残留量的检测,其中基于金纳米粒子的拉曼散射技术能够对食品中的抗生素物质含量进行有效的检测,检测限值可以达到5 mg/l。但是由于拉曼散射自身存在的问题,真正适用的检测对象非常少,并且整个检测过程会对基体产生很大干扰,还需要进一步对该技术进行改善。

1.4 便携气相色谱技术

在食品样品检测中,气相色谱技术中的小型气相色谱技术与快速气相色谱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其具有便携性,能够快速的对食品中的常见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检测,便捷、高效、快速的优势使其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面的优势非常突出。即使是复杂、多成分的食品样品的检测,也只需要十几分钟。

目前,便携式气相色谱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对食品风味的检定和对农药残留物的检测。但是,虽然其能够对样品进行准确、快速的检测,其仍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检测样品要求高,检测效果容易受到食品色素及样品处理手段等的影响,使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1.5 酶联免疫检测技术

酶联免疫检测法主要利用具有专一性的酶抗体抗原的反应效果来进行检测,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能够对食品中的三聚氰胺、偶氮染料和邻苯二甲酸二丙酯等非法添加物质进行检测。但是,由于酶联免疫检测法的抗原抗体反应很容易受到基体的影响,因此检测的结果容易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从而对检测的结果造成一定的误导。另外,该方式也存在研究周期过长、成本偏高等缺点。

2 食品样品前处理检测联用方法

目前,食品样品安全检测的发展瓶颈主要是样品基体干扰严重,这使检测结果的准确率大大下降,对检测物的选择性也不高。为了有效减少对样品基体的干扰,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效率性,我们必须继续发展食品样品前处理技术,将其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联用,这也是发展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关键所在。目前,食品样品的前处理检测联用用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2.1 微萃取技术

微萃取技术主要包括液相微萃取和固相微萃取两种,这两种方法都具有介质体积小、萃取时间短、操作便捷的优势,因此非常适用于现场食品样品安全检测,并且微萃取技术能够与后续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实现有效的衔接,进而实现对复杂物质的快速检测。液相微萃取主要与LPME技术联用,包括了悬滴微萃取和分散微萃取两种方法,悬滴微萃取技术的原理为:悬挂在进样器针端的小体积有机液对大体积的样品溶液中的目标物质进行富集和萃取,具有装置简单、容积使用量少等优势。分散微萃取技术的原理为:在样品中加入少量萃取剂得到乳浊液,再通过离心分层来进行萃取,分散微萃取技术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固相微萃取技术是微萃取中的另一种方式,它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样品处理技术,具有不用或少用有机溶剂的优势,不仅能够将富集、萃取和进样合而为一,且操作简单。一般而言,固相微萃取技术主要与自动化及其他技术例如气相色谱法联用。

2.2 固相萃取技术

固相萃取技术主要以液相色谱分离法为基础,通过吸附样品中的目标物质和杂质成分来进行样品前处理,可有效降低复杂基质的干扰,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度。固相萃取技术主要分为基质分散固相萃取技术和分散固相萃取技术两种。基质分散固相萃取技术是一种新型的SPE技术,通过研磨含有聚合物的固相萃取材料与样品来提取样品中的混合物,然后再采用淋洗液洗脱依附物的方式完成检测前的处理工作,从而有效提高检测效果。分散固相萃取技术是2003年提出的适用于食品农药残留检测的前处理方式,具有处理速度快、操作简单方便、检测稳定有效等优势,也被称为QuECh-ERS方法,它能通过溶剂提取食品样品中的待检测物质,然后向提取液内直接加入除水剂或者固相吸附剂,达到除水净化的效果。在经过离心处理后,取得上层清液就可以对目标物质进行有效分析。总的来说,这种检测方式是一种省时、绿色、成本较低的新型前处理技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效果明显。

2.3 磁分离技术

磁分离技术一般采用具有磁性的富集材料为处理介质,在前处理完成后采用磁铁吸引就可以将富集的材料与样品的基体进行有效分离,从而实现食品安全检测的目的。磁分离技术的使用不仅大大的减少了离心、过滤等样品前处理步骤,而且还有效的降低了样品的损失,大大的缩短了样品的分析时间,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联用效率、检测结果准确率均很高,是食品样品安全检测前处理的有效方式。

3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为了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效率,我们必须要对相关检测技术进行不断地探索与研究,选择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易行、成本低的优食品检测方式。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小型、便捷、稳定、灵敏度高的食品样品安全检测方式是发展的主要趋势,我们一定要正确的把握方向,不断的优化检测方式,完善检测程序,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黄怡淳,丁炜炜,张卓F,等.食品安全分析样品前处理-快速检测联用方法研究进展[J].色谱,2013(7):613-619.

[2]梁祈.中成药和保健食品中添加盐酸西布曲明的快速检测和确证方法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

[3]周思,肖小华,李攻科.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色谱,2011(7):

580-586.

[4]赵静,孙海娟,冯叙桥.食品中重金属汞污染状况及其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4(7):357-363.

[5]韩晋辉,翟培.食品中重金属快速检测的前处理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4(18):5962-5965.

[6]Taher Ahmadzadeh Kokya,Khalil Farhadi,Aram AliMohammad Kalhori.Optimized Dispersive LiquidCLiquid Microextra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Sorbic Acid and Benzoic Acid in Beverage Samples by Gas Chromatography[J].Food Analyti

cal Methods,2012,15(3):22-25.

篇6

关键词:检验检测体系;现状分析;改进建议

我国大多数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是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而设立的,带有一定的国家强制性,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是本着对人们生命健康负责的态度而进行的质量安全评定工作。通过专业的技术性检测,不仅有效的实现了对食品安全的质量监管,更极大的提高了我国食品生产安全管理水平。为更好的将这一工作发展下去,建立健全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就显的十分必要。

一、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存在的重要价值意义

因食品安全问题而产生的危及人的身体健康现象的频发,为全球性食品安全工作敲响了一记警钟。食品安全不仅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也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食品检验检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生产水平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构建以食品安全为主的规范统一的国家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对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国际相关产品贸易经济发展和国家社会的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改革检测体制,整合检验资源,充分发挥各检验检测机构的作用,建立健全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已成为开展食品放心工程的重要课题。

二、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现状

1、食品检测方式存在差异性,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标准。加大对于食品的监管力度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进行食品检测工作,通过用统一的检测方式和规范的检测手段,使食品检测形成行之有效的制度化运用模式,从而有效的实施对食品生产至使用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但是目前,我国在食品检测工作上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制度化检测体系。

2、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整体水平较为落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严重的差距性。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例如苏丹红、三氯氰胺等事件,不仅严重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更严重挑战着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水平。具体来说目前我国食品检测技术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多残留检测方法较少、快速检测方法开发利用率低下、检测技术手段单一、待检测样品检测前处理方法落后、检测方法不适用于现代食品安全生产标准、检测项目不完善等等,严重降低了我国食品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实效性。

3、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力量薄弱,有的检验检测机构人员较少,检验检测设备跟不上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对我国现阶段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而言,只能将食品检验检测工作重点放置在大规模企业的食品加工出厂的最后检测阶段,特别是对于小型的分散的食品加工企业或家庭式生产工厂而言,对于其原料、生产、加工等环节的检验检测工作无法开展,导致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在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督控制工作中出现空隙,致使因为食品添加剂问题而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频发。

4、检测机构对于检测方式选取不同,而导致对食品安全的认定结构出现差异性,重复确认即影响了食品生产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度,更增加了认定的成本费用。部委直接认定、行业主管部门资质评价并存,如此的食品安全认定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开展,需要对其进行统一整合,设立综合检测机构,避免重复检测现象的出现。

三、建立健全食品检验检测体系的几点建议

1、完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强化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网络建设。将开放式、竞争式、责任负责制的检测市场进行重点投入,逐步消除行业垄断和壁垒现象,加快民营性质的食品检测机构的力量注入,将食品检测工作引入到规范的市场竞争模式当中。民营性质的食品检测机构的存在,不仅可以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设立有力的食品安全市场准入屏障,更可以为我国政府的食品检测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促进我国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准确性和实效性的提高。

2、健全检测标准,提高检测技术手段。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特点,跟踪国际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发展,加强食品检验检测先进技术、方法、标准的研究。重点开发食品质量安全监控中急需的有关安全限量标准中对应的农药、兽药等重要有机污染物、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与违禁化学品、生物毒素等重要共患疾病原体和植物病原的快速检测技术。同时,要有选择性地研究与研制部分先进(高、精、尖、超痕量)的检测方法、仪器设备,加快研制检测所需要的消耗品,积极引进国际上先进的检测技术。

3、加强检验检测机构技术力量建设,加强源头控制,对食品生产销售的整个环节进行监管。合理采取属地监管的原则以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作用,并加强对偏远地区相关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支持,建立起国家统一管理的食品检验检测机制。

4、 建立检测资源和检测信息的共享平台,避免重复检测。食品检验检测部门要强化职能分工,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以此来减少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之间不必要的重复检测。相关的食品检验检测主体部门要在客观调查分析的基础之上,对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进行核定,建立起食品检测资源和检测信息的共享平台。同时,要有专门的部门负责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数据库的信息维护,保障信息平台的时效性,对于不再具备食品检验检测的机构要及时清理并向社会公布信息。此外,还应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及各项配套措施。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外食品安全法律的研究、消化,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行政法规规范性文件等多层式法律体系,探索和发展既和国际接轨,又符合我国国情的理论、方法和体系。针对我国国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对食品等涉及安全等健康的产品实施严格监管的经验,制定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场准入的法律制度,提高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确保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从而构建出我国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结语

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以及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实践中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食品检验检测体系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必要的改进,最大限度地整合和利用现有的检测资源,避免重复检测,从而构建出我国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免疫检测技术;食品检验;应用分析

免疫检测技术是建立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识别技术和相关的结合反应基础上的一种检疫技术。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参与反应和抗原抗体反应等检测方法是食品检验工作中经常应用的检验方法。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让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免疫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为食品安全提供一定的保障。

1免疫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分析

1.1药物残留检测抗生素药物检测

与农药残余检测是免疫检测技术在食品药物残留检测领域的主要应用方向[1]。从抗生素药物的检测工作来看,酶联免疫法可以对牛奶中可能存在的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新霉素进行检测,也尅对水果蔬菜中的杀虫剂、除草剂和杀菌剂的含量进行检测。蜂蜜和动物内脏等食品的四环素含量可以利用竞争性酶联免疫技术进行检测。

1.2有害微生物检测

在食品的储藏过程和运输过程中,有害微生物会对食品的安全性带来严重的威胁。人们在食用了这些被微生物污染的食品以后也会出现一些健康问题。免疫检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对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进行快速检测。酶联免疫分析法也可以对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进行有效检测。

1.3真菌毒素检测

食品中的真菌毒素是真菌次级代谢作用的产物。毒性大、污染性强是这种毒素的主要特点。黄曲霉素是毒性和致癌性最大的一种真菌毒素。它是霉变的花生食物中的一种常见毒素。酶联免疫分析法的应用,可以被看作是对真菌毒素进行检测的有效方式。

1.4转基因食品检测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食品问题也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问题。目前食品领域并没有对转基因食品的好坏与否进行确定。酶联免疫分析法是对转基因蛋白质进行间接检测的有效手段。PCR检测法可以在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直接检测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2免疫检测技术的应用分析

2.1酶联免疫检测技术

酶联免疫检测技术主要由酶联免疫测定技术和酶联免疫组化技术两部分组成。它对酶反应的敏感性和抗原抗体的特异性进行了有效结合。检测成本低、检测效率高和较强的特异性是这一技术的主要优势。它可以在对视频的完整性进行保障的基础上,对检测物质进行定量分析。

2.2单克隆抗体检测技术

单克隆抗体检测技术也是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所常用的技术。它与细胞培养技术和融合技术作用下产生的具有抗原特异性的单一克隆抗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一技术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复性和特异性相对较强;二是试验的交叉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这一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提供一定的保障。

2.3荧光免疫检测技术

在食品检验领域,荧光免疫检测技术主要由以下几种技术组成:一是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方法。二是底物标记荧光测定方法;三是基于荧光淬灭免疫的测定方法;四是荧光增强免疫测定方法。从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方法的应用情况来看,在激发光为偏振光的情况下,分子的运动状态成为了偏振荧光的主要影响因素。反应液中存在的一些游离的标记物在体积过小、转动速度过快的情况下只能产生一些普通的荧光。在标记物与抗体结合以后,激发光会成为偏振荧光。底物标记荧光测定方法对食品内酶的催化作用进行了应用。在这一技术应用以后,一些自身无荧光的酶的底物就成为了待测食品的主要标记物。在与之相对应的酶产生催化反应以后,酶底物就转化为了一种特定的荧光物质。在基于荧光淬灭免疫的测定方法应用以后,荧光会在荧光标记物与对应抗体相结合以后出现淬灭现象。荧光增强免疫测定方法与荧光淬灭免疫测定

2.4其他免疫技术

脂质体免疫检测技术和克隆酶给予体免疫测定技术也是食品检验领域常用的技术。前者对磷脂双分子层的固有特点进行了运用,它可以对食品中待测物的含量进行精确测定。后者可以在对DNA获得的蛋白质片段进行重组的基础上,对待测物的含量进行确定。

3免疫检测技术的应用前景

从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来看,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了我国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在免疫检测技术不断创新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可以借助前沿化的免疫检测技术,。对传统检测方法中存在的处理过程繁琐、操作要求过高等问题进行解决。从这一技术的发展现状来看,水溶液中分子印记识别技术仍然相对薄弱[2]。在印记成分未得到充分处理的情况下,食品免疫检测的检测结果会出现一定的误差。误差问题的出现,会对视频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带来不利的影响。从多组分免疫分析系统的现状来看,在试验进行过程中,检验人员需要对不同的标记物进行综合考虑,这就会对多组分检测的灵敏度带来不利影响。食品安全领域涉及到的检测技术和监测内容相对较多,免疫检测技术检测范围的拓展,成为了对这一技术的适用度进行提升的有效措施。

4结语

食品检验中应用的免疫检测技术涉及到了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单克隆抗体检测技术和荧光免疫检测技术等多种技术。在食品种类和食品来源不断丰富的情况下,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工作可以让食品的质量保障机制得到强化。免疫检测技术检测范围的拓展,免疫检测技术的重要性会得到不断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程炳麟,邹淑君.免疫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J].现代食品,2016,15:40-41.

篇8

关键词:食品安全检测;快速检测技术;应用措施

随着时展,食品安全问题受到更多的关注。为了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对食品进行快速检测是其重要的技术手段。但由于当前食品安全监管环境相对复杂,种类较多,资源严重不足,如果采用常规的检验方式方法并不能满足其需求。快速检测的方法更适合食品安全检测,因其具备快速、成本低的特点,在当前已经成为较为新颖的手段,并受到更多的关注。食品安全使用快速检测技术能有效扩大对食品的监管范围,极大地节约检测的时间和费用,做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提升对食品安全监管的针对性。食品安全中快速检测的方法已经成为重要的技术。但也要认识到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导致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受到限制。为此,在食品安全检测中要正确认识快速检测技术,以此更好地发挥快速检测的作用[1]。

1食品快速检测现状

当前食品检测中存在假阳性、假阴性的现象,且特异性不强,灵敏度相对较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快速检测试剂盒以及设备本身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快速检测的产品质量不稳定或在快速检测当中缺乏较为有效的手段,操作者自身的水平相对有限等[2]。

2食品安全检测中快速检测中问题分析

在样品检测当中可能会存在假阳性或者假阴性的结果,如果去除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这是因为选择的快速检测方法并不恰当,样品中所含的化学物质与目标待测物相似,或者结构与目标化合物相似,最终导致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的结果。检测当中所用的方法原理技术相对有限,技术本身的特异性并不是很强,产品质量相对不稳定,表达不清晰,甚至错误。在运输或存储过程中可能会被污染,发生质的变化,所采用的快速检测方法不够合理,最终影响到测试的灵敏度,从而导致假阴性结果的出现。在检测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控制,检测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不规范或者失误,也会导致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快速检测方法的检验底限往往要高于食品标准方面的要求,最终会导致在结果当中出现假阳性或者是假阴性的结果。快速检测结果的判读主要是依据一定的化学原理,在操作过程当中如果有不同的规范也会导致结果出现一定的失误,并在质控样式是与最终的结果相比较,对于可能存在的临界值或者是可疑的结果需要再以此进行检测,并采用质控、蛋白等方式进行验证,再对结果进行判定是否合格时,先明确自身检验的类别,然后要选择最为有效的判断标准,检测人员需要经过专业化的培训,并能够熟练的查找到检测当中的依据,对检验数量标准要有严格的把握[3]。

3食品安全检测中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措施

3.1做好试剂的保存与使用

快速检测中试剂的使用对于检测结果有很大的影响,试剂一般都是有化学用品组成,需要在保存时避光存放,如果试剂对温度相对比较敏感,需要放置在冰箱进行冷藏。快速试剂供应商都会对试剂的保存进行明确的说明,应该按照相关的说明对试剂进行保存并做好记录。如果快速试剂过期,就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一定的偏差甚至错误。为此,过期的快速试剂不能使用。

3.2快速检测仪器的准确性

快速检测仪器的准确性会影响到检测最终结果的可靠性,如果采用的检测方法不科学也不合理,那么使用实际的质量以及环境温度影响到最终结果,对于快速检测仪器的准确性,其中包括可行性以及科学性,但如果快速检测采用的原理不正确或者不合理,也会影响到最终的检测结果。快速检测当中最终的检测结果往往会受到样品设备以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此,在对质量检测时要注重质量方面的控制,比如检验方法的选定、人员的培训、不同检测以及在方法以及使用上的对比,重复进行测定曲线。快速检测操作比较方便,在日常工作当中应该根据情况进行选择使用[4]。

3.3发挥监管部门作用,做好快速检测工作

快速检测最后的结果会体现出检测人员自身的水平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也能反映出单位对系统的管理能力,这就需要基层监管部门要更好地提升检测的水平,从整体上重视检测工作的开展。相关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对检测方法以及农产品进行抽查检测。为此,这就需要在选用食品的快速检测产品时要符合国家监管部门的相关要求,当前食品监管总局也在选择一些相对标准的食品检测方法以及指标,并规定了相应的规范,制定评价的方式方法,如果评价的品种不能满足监管的需求,需要重新进行选择。

3.4规范采购、验收,做好快速检测工作

在进行快速检测时,还要注重规范采购和验收,质量的采购工具主要包括使用的测试设备辅助以及测量的器具,根据检验工作要求对关键性的材料进行验收,并对供应商进行选择和评估。做好日常的使用、维护和监督。快速试剂的使用要根据需求进行购买,并做好维护保养,以便在快速检测中发挥做好的状态[5]。

篇9

【关键词】PCR检测技术 食品微生物 应用

因食品面临微生物的污染,导致有害微生物破坏食品的品质,影响人体健康,所以我国现代食品行业对微生物的检测要求越来越高。为及时发现食品中的有害微生物,检测是最有效的手段,及时发现及早控制能为人类身体健康奠定保障。目前,我国食品行业中PCR检测技术获取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其具有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等特点,在我国食品行业中逐步拓宽了应用空间。

一、PCR技术原理

PCR技术应用于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原理可简要概括为:经高温变形、低温退火及中温延伸等三步不同环节反复操作,从而检测微生物核酸序列,通过利用单个核酸分子序列完成复制达到扩增的目的。具体分析PCR技术的应用原理,需根据温度不同整合信息,即高温变形。被检测食品微生物处于双链状态的DNA序列于温度高达94摄氏度状况下变性,成功解链,以双链形式存在。低温退火。55摄氏度下,被检测微生物特异性引物与处于单链状态的DNA进行融合。中温延伸。72摄氏度下,需以被检测微生物引物的引导延伸为条件进行复制,检测微生物DNA序列。以上所述三点,需反复操作,直至获取足量被检测微生物DNA序列,以达到PCR技术检测要求。

二、PCR技术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特点

我国民间一直流传“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生命得以延续的物质基础,而食品安全则与人类身体健康具有直接关系。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大国,对食品的需求量远远大于别国,食品安全问题不仅能直接影响我国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且能构建对外贸易关系及塑造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因此,食品安全对于我国可持续发展与国民后代均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目前,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食品面临的有害微生物数量逐渐增多,一些企业过于重视经济效益,往往忽视了微生物检测管理,因食品受污染而影响我国社会的稳定,对国民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为及早控制食品微生物污染源,PCR技术应用于食品检测中具有重要意义,据调查,该技术已获取令人满意的效果。

(一)操作便捷

传统自动化技术检测程度不仅缺乏一定高度且花费较长时间,影响微生物检测工作效率。微生物检测工作涉及多方面,如:微生物生长应用的培养基、微生物生长环境的PH值、生长温度等均因微生物类型不同需花费不同的检测时间、人力及物力,为严密观察培养基中菌落特征、微生物细胞特征及生理生化等鉴定,传统自动化技术检测步骤较为繁琐,虽投入大量时间与人力,但难以提高工作效率。与传统自动化检测技术相对比,高自动化检测技术的出台及应用获取显著的检测效果,例如PCR技术的应用,该技术特点之一的操作便捷与传统自动化检测的操作形成鲜明对比,仅需一人实施人机一体化便能控制所有检测程序,便捷式的检测步骤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拓宽了我国现代食品行业发展的空间。

(二)检测快捷

传统自动化检测技术下,微生物检测通常需要2-5天不等,较长时间可达1周或1周以上,因检测时间过长,往往出现食品已投向市场流转而检测结果尚未出来的情况,体现了传统自动化检测具有费时的弊端,对我国食品行业实际生产运作造成滞后影响,从而影响我国社会稳定与经济的发展。然而,高自动化检测技术PCR完全规避了费时这一弊端,较短时间之内便能得出检测结果,通常几小时,较长时间仅为1天,因此,高自动化检测技术PCR对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具有的指导意义。

(三)准确率高

经济时代,我国各类食品微生物种类较多,传统的自动化检测技术分离食品上的微生物较为困难,已难以全面辨别食品微生物的种类。这一难题最关键性的关卡是检测活性薄弱的菌落,通常不仅检测不出,且难以培养,不利于顺利实施食品微生物检测工作。然而,目前的高自动化检测技术PCR安全可规避这一问题,运用高自动化技术较为准确的检测出食品上微生物的类型,为食品生产监督提供主要依据,为我国食品安全奠定保障,从而实现利国利民这一夙愿。

(四)潜在发展空间

PCR属于现阶段高自动化技术,其在食品微生物检测中体现的优势相对于传统检测技术较高,无论是对于我国食品行业的生产管理或是食品投入市场流转等均具有利国利民的重要意义。回顾性分析,传统检测技术较为落后,制约了工作效率,不仅难以保障我国食品行业安全生产,且给国民身体健康带来直接影响。随着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PCR的出台是我国技术发展的成果,不仅体现我国科研的进步,且成为了我国食品安全保障的有力手段,因此,其具有极大潜在发展空间。

三、PCR检测技术的展望

食品行业属于环环相扣的生产、运营过程,食品不可避免在生产、流转及销售等环节受到各类微生物的污染,影响品质,因此我国实行微生物检测是监督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生物技术的更新,各项新出台的技术与高自动化PCR技术相结合势必拓宽微生物检测空间,提高食品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在未来。我国微生物检测面向于鉴别有毒微生物产生的毒素,对毒素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使PCR检测技术在我国食品行业中不断延伸发展空间。

我国未来食品微生物检测将随着国内外技术的更新而不断提升应用水平,就目前而言,高自动化PCR检测技术已经在我国食品行业中发挥了令人满意的成效,因此,技术的更新必将带动PCR的应用水平,促使其迈入另一个发展阶段,继续为我国食品安全做出贡献。

四、结语

以上论述,PCR高自动化技术属于高新科技成果,随着我国生物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的更新,两者相结合之下将会促使PCE继续为检测贡献其操作便捷、检测快捷及准确率高等优势,为我国食品行业的发展及国民身体健康奠定保障。因此,PCR技术的应用不仅利于民生基础设施,且利于我国与国际间的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篇10

1.快速检测技术

食品安全要得到保障,必须要有质量监督,质量监督则须用食品标准来衡量。食品质量的体现要通过由有关权威部门的食品质量要求或食品质量的主要指标检测确定,即食品质量标准。要全面、正确评价食品质量必须获得食品中有害成分的种类和含量、营养成分的种类和含量、物理特性、感官指标。食品安全指标主要包括:(1)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指标,如致病菌、毒素、必须严格按照标准的规定执行;(2)食品污染指标,包括化学和微生物污染指标,如农药残留、重金属、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等;(3)食品掺杂使假指标;(4)安全指标,如转基因成分。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检测手段与方式多种多样,检测仪器越来越灵敏,检测方法的检测限值也越来越低。如何采用最快捷、最经济、最准确的检测方法,是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在食品在生产、储存、运输及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控制质量安全。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控人员、质检人员、进出口商检、政府管理部门都希望能够得到准确及时的监控结果,因此准确、省时、省力和省成本的快速检测方法是多方面都迫切需要的。

什么样的方式算是快速呢?快速检测方式是能缩短检测时间,以及在样品制备、实验准备、操作过程简化和自动化上简化方式。可以从3个方面来体现:一是实验准备简化,如培养基的改进,选择容易得到且保存期较长,能够制成稳定的混合试剂或培养或辅基,如干燥纸片培养基、试粉等是快速分析的较佳选择;二是样品经简单前处理后即可测试,或采用先进快速的样品处理方式,如分析测试中的微波溶样技术、黄曲霉毒素的亲和层析等,或如GB/T18979-2003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三是简单、快速和准确的分析方法,能对处理好的样品在很短的时间内测试出结果,如GB/T18630-2002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残留简易检测方法(酶抑制法)。酶抑制法比GB/ T5009.20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测定,速度快而且灵敏度高。总之,当试剂采购备齐后,从样品处理、试剂配制开始,能够在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内得到检测结果是最理想的,但这种方法目前还很少。作为理化检测,能够在2h内得出检测结果即可认为是较快的方法。作为微生物检测,与常规或传统的方法相比,能够简化试剂的配制和能够在1/2或2/3的时间内得到检测结果的方法就可认为是较快的方法。如GB/T4789.32-200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只需18h~24h,比GB/T4789.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大肠菌群测定时间缩短24h~48h。

在对检测仪器的选用上,不排除采用先进的分析仪器。只要条件许可,样品处理和测定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即可归纳为快速检测方法之列,如便携式光度计、便携式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色谱仪等。

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很多,包括微生物、生物毒素、有害残留物质(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硝酸盐等)、重金属、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释出物、放射性物质等。这就决定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项目内容和要求。这些快速检测技术均在我国食品安全、质量监督检验部门和科研院所得到使用,其中50%以上在基层就可使用。同时我国针对一些快速检测方法正在制订国家标准,如蔬菜中硝酸盐快速检测方法,还有的已经成为了国家标准方法,如GB/T4789.32-2002食品卫生微生物学大肠菌群的快速检测、GB/T18630-2002蔬菜中有机磷及氨基甲酸酯残留简易检测方法(酶抑制法)、GB/T18979-2003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等。

2.快速检测方法

随着高科学技术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大量快速和采用现代技术的检测方法不断出现,这些新方法,一般都缩短了传统检测方法的时间,并且操作相对简单。

控制农药残留对人体的危害,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加强对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力度。常用的农药残留理化分析方法不但要有昂贵的气相色谱等分析仪器,而且分析方法复杂。国内外诸多研究者开发研制了多种农药残留的快速测定方法,包括生物法和化学法。生物化学测定法利用胆碱脂酶抑制原理,使用范围仅限于能抑制胆碱酯酶活性的农药,如我国成型的农药残留快速测定方法分光光度计法。

食品金属污染物的检测技术,特别是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是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金属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首先从样品前处理制备入手,通过有效缩短样品前处理时间达到快速测定的目的。因为随着各种高效、灵敏、快速的金属污染物分析仪器(分析方法)的不断出现,传统的样品制备技术与之相比已不相适应,成为快速检测技术发展的主要障碍。微波溶样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使快速样品预处理技术和金属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快速发展,并相配合,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常规方法时间,达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目的。另外,对金属的检测,人们也在试图通过试纸条等快速检测方法进行突破,有研究表明,铅检测试纸可达到最低检测限为20mg/L。

对食品中黄曲霉素快速、有效的检验方法可以检测食品中是否受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通过检验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以保证消费者食用的食品不含黄曲霉毒素。传统黄曲霉毒素分析一般采用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TLC虽然简便,但灵敏度差;HPLC虽然灵敏度高,但样品前处理烦琐,操作复杂,时间长。免疫亲和柱法和免疫化学法是近年来用在黄曲霉毒素快速检测的有效方法,虽然都可达到快速简便的效果,但免疫化学法仅能检测单一毒素(如黄曲霉毒素B1)含量,而且易出现假阳性结果,难以控制。黄曲霉毒素酶联免疫试剂盒在我国已研制成功。我国标准推荐方法中已有黄曲霉毒素酶联免疫快速检测食品、饲料黄曲霉毒素B1,但它的检出限较高,而且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免疫亲和柱法(包括荧光光度法和HPLC法)却能达到既定量准确又快速简便的要求,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合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比传统的HPLC法更加安全、可靠、快速,灵敏度和准确度高。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合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已制定成国家标准推荐方法,GB/T18979-2003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GB/T18980-2003乳和乳粉中黄曲霉素M1的测定,都采用了这种方法。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方法在食品微生物检测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检测效率和速度。现行一些快速检测方法用于微生物计数、早期诊断、鉴定等方面,大大缩短检测时间,提高了微生物检出率。我国科技检测工作者在微生物快速检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大肠杆菌试纸片法已经列为国家标准推荐方法;很多微生物快速检测方法都很成熟。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发展趋势

新世纪,各国都在加速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从定性和定量检测技术两方面出发,准确、可靠、方便、快速、经济、安全检测方法是食品安全检测的发展方向,尽可能使快速检测技术的灵敏度及准确度要能达到标准限量要求,至少要与标准方法检测结果相当,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检测大量的样本,必须具有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无论是判定技术标准,还是检测技术方面都不同程度地相对滞后,很多方法缺乏国家级权威检测标准。为应对国际挑战和保护消费者利益,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检测,先进准确的快速检测方法必须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