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的内容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3: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心理健康的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心理健康的内容

篇1

摘要:健康是人类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项最重要的社会目标。然而,对于什么是健康,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在许多人脑子里,一提到健康就理解为身体没病,体格健壮。这种单纯的身体健康观,存在很大的片面性,忽视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偏重幼儿身体保健教育,缺少幼儿心理卫生教育方面的内容,这种倾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克服传统健康观的片面性,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完全将健康剥离到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范围,是当前我们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健康 全面 身心并重

概述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说到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我就不得不说说我认为的心理健康的意义了。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

究竟怎样才算是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一般是指人的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个性健全,能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协调,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标准的心理状态。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 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的长处、短处,自己的个性特点,都有一个现实的、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能干什么,适合干什么;对于办不到的事,也不会苛求自己。

② 有自信自立精神,有自我发展的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的人,一般都明确的生活目标,有自我发展的驱动力。因此,在困难和逆境面前能调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冷静对待和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并不断前进。

③ 能和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协调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对人对事都能采取和睦相处、友好对待、克已让人的态度;对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能采取友好宽容的、公平的、有理有节的方式处理,容易与他人合作和相处。

④ 主动适应环境,顺应社会需要。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自觉地调整个人和环境的关系,不是环境顺应自己,而是使自己适应环境。在任何复杂的环境中,一方面保持自己人格、个性上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有扬长避短、适应环境需要的应变能力,无论是在艰苦的逆境中,还是在顺利环境中,都能很好地发展自己。

判断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很难用一个统一标准来衡量,所以一般学者认为,应以整个行为的适应情况为基准,而不要过分看重个别症状的有无。了解了心理健康的基本内涵,就可以帮助判断自己的心理健康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心理卫生保健措施,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健康。

二:幼儿心理健康的分析

幼儿心理教育是以幼儿为本,也就是把孩子当成与大人有着平等人格的人来关照,老师在关心与爱护孩子的同时,切莫丢掉尊重与平等,这两种当代人文意识,老师不仅仅是蹲下来与孩子交流,更是真正地将大人的架子放下来,用心同孩子交流。孩子虽小,但却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一种来自老师母爱般的关照,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老师的温情关照下健康的成长。

三:如何关注幼儿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心理的健康,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反之,若是缺少了心理健康,那么幼儿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在其以后的发展就有可能出现人格障碍或心理疾患。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在家庭中凡事以他们为中心,而在集体中他们却必须考虑到别的同伴的喜好和意见,独生子女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幼儿少有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所以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更应该抓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抓起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理健康问题已日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注个人的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文明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文明意识的人都知道,对正常人来说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影响其劳动效率及对社会的贡献,而如果一个人患有精神和心理疾患则会成为社会的一种负担。古今中外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关注孩子长大后未来社会中是否具有生存能力的家长,不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认为至少应包括下面这五条: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欲;

(2)能逐渐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境;

(3)能学会与周围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与合作、尊重别人、乐于助人;

(4)能自我接纳,有自制力,能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困难,适应环境;

(5)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这五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要靠大人的培养,如何培养呢?我们不要忘记孩子的身心发展变化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把学会认知、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作为对孩子的终生教育的目标,点点滴滴、持之以恒,我们一定能把孩子培养成适应新世纪社会生活的栋梁之材。

而在现今社会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出现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认识不足

世界卫生组织早在1977年就提出了健康应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完备状态,将心理与社会适应这 两个重要内容作为了健康的基本要素。但是,在相当多的幼儿园中,目前对健康的认识仍然停留在生物医学模式的水平上,还没有实现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新模式的转变,因此,明显存在着重生理保健轻心 理保健的现象。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不够,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普遍存在对幼儿心理健康知识的匮乏,在于对幼儿身心关系的认识模糊,在于没有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许多人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 表现看成为孩子成长中的自然现象,不去加以关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严密的系统性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能形成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迄今为止,全国除了少量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与情绪问题等方面的书籍之外,尚未见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二是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开设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课程 的极少;三是无论高校,还是幼儿师范,都没有一本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的教材;四是尽管《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了应做好幼儿的心理保健工作,但内容分散、零乱,大多体现在其他内容之中,如培养幼儿活泼开 朗的性格,引导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等。这些内容之间没有一个内在的联系系统和统一的观念,而且还有许多有关幼儿心理健康及教育的内容没有纳入到教育之中或没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这导致我们在对幼儿实施心理 健康教育时,大多只能借鉴其他相邻学科或中小学、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经验,而且整合不够。

三、理论与实践的脱离

近年来,注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幼儿园日益增多,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而高校中不少 教师也开始重视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但是,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的脱离。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工作者较少深 入到幼儿园中去进行指导,更少去建立几个点长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此项工作时,又只能是停留在一种对表面现象的认识,不能由现象认识其实质,因此,在很多时候,其工作的最终结果,只能是一种 经验的总结,而难以使之得到更深的发展,主题难以深化,妨碍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进行。

四、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施行者本身的素质、专业知识的结构及丰富程度。然而,在沿袭 已久的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尚未完全跟上形势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导致了幼儿园教师有关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的缺乏。而扎实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是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与此同时,如何 把握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幼儿科学教育的关系,注意教育内容的整合,也影响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时下,在不少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此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五、具体操作中的非科学性

1.违反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例如: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本属于品行障碍,对于这一类行为的矫正 与教育应当坚持正面教育,树立榜样作用,或采用暂时隔离、减少刺激的方法。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对待这一类孩子时,采用宣泄的方法来加以矫正,为其提供摔打的物品,让其发泄愤怒的情绪。而研究表明,幼儿在宣泄 后习得更多的攻击技能,可产生更强的攻击倾向。因此,采用宣泄法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些教师甚至在对待这类孩子时采取体罚的方法,这更加强化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因为,体罚本身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起的就是示范作用。

2.家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 育本是一件有利幼儿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 实施中如未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则可以使幼儿园的努力付之东流。某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坚持对幼儿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目的在于让孩子学会与他人的交往、分享与合作、提高其社会适应力。但在具体操作中, 他们忽略了与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而有些家庭对其子女一向采用溺爱、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幼儿园中所教与家庭所教的冲突,教育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3.不能区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在部分幼儿身上,说谎这一现象是较为常见的。造成幼儿说谎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幼儿认知发展水平较低,在思维、记忆、想象、判断等方面出现与事实不符时造成的说谎;另一 方面,是由于幼儿做错了事,怕受到处罚,或由于老师、家长对幼儿的过分严厉所致。因此,我们对幼儿的说谎问题应全面分析,区别对待。如因认知水平低所致,则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如因过于严厉的要求所致 ,则为教育方面的问题,但这些都与成人时期的说谎有本质的区别,无所谓道德不道德。而在某些幼儿园中,防止一旦出现诸如偷窃、说谎等行为时,斥责幼儿品德不好,将心理问题与道德问题混为一谈的现象并不少见 。

4.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的问题。由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尚未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一些幼儿园在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鉴中小学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这导致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对 幼儿的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如对一些有行为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矫正时,有些幼儿园的老师简单地照搬一些行为治疗的方法,而未考虑这种方法采用后,对幼儿会有什么样的消极影响,结果导致行为问题未矫正,又出现了新的适应问题。

其实,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素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 。在这里,我们仅仅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分析,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一方面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与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幼儿园、家庭、社会诸方面的共同努力。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幼儿。

篇2

关键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280-01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纲要》中提出要想培养21世纪的人才,必须将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幼儿园我们不仅仅要培养他们有良好的智力、知识等智能素质,更要培养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完整的人格。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是热点,毕竟刚刚起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都丞待我们去探讨和解决:

一、新《纲要》中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表述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向上、性格活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同时新《纲要》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纲要》中将幼儿园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这些领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融会贯通的,我们细细分析每一领域当中,都可以看到有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因此,教师在制定教育活动计划时,要根据儿童成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儿童的已有经验将心育目标与某一领域目标有机融合。例如“自我意识”的教育;在小班我们开展了《自我介绍》《我与别人不同》等培养幼儿自信的教育活动。在中班开展了《说出自己的优点》《我为大家服务》等体现自己优势等活动,在大班开展《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教育内容;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有重点地在各年龄阶段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而这类活动除了进行专门的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外,还要关注其发展目标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例如《木偶奇遇记》中的彼诺超,用他坚强勇敢的性格特征来教育幼儿,使幼儿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受到启发和教育。这样,便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整合式教育走向生成式的,持续发展的,整体性的教育。

二、当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的观念与行为的转变。在幼儿园里教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理解为传统意义的“上健康课”。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在日常生活、学习和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幼儿把教师看做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和模仿的对象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自己言语和行为中加以仿效。其次,要注重幼儿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幼儿的同伴不仅是一种对孩子心理发生作用的影响源,而且也可以作为一种社会结构中的一个因子,影响儿童行为的发展。再次,要关注家园共育。家园共育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只靠幼儿园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新《纲要》更加提倡家园共育的模式。因为家庭环境,家长的观念和行为,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等都会对幼儿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和睦的孩子心理安宁、活泼愉快,而家庭冲突的孩子则内心焦虑、心神不宁,常导致心理问题。所以我们必须与家长搭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家长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和年龄特点,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是必要的和重要的,那么我们幼儿园应向家长大力宣传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最后,注重社区对幼儿的影响。社区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有利环境,社区的生活、社区的道德风貌等都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孟母三千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探讨

篇3

【关键词】 幼儿心理健康 教育 影响因素 加强途径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有了健康的心理,幼儿就可能有充分的发展。佛洛伊德说:“早期的心理健康对一个人未来的发展很重要。”成年期许多心理特征源自于其儿童早期,幼儿阶段是孩子语言、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其性格、情绪、意志及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阶段。儿童时期的心理健康,对幼儿今后一生的健康和幸福产生深远的意义,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人格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国家教委制定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指出:要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一、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1、家庭因素。家庭是幼儿最先接触的社会环境,也是幼儿长期的生活环境。在家庭因素中,影响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是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因素是家庭气氛。研究发现,生活在宁静而愉快的家庭中的孩子与生活在气氛紧张家庭中的孩子,性格上有很大差别。如果家庭中父母关系融洽,孩子就会有安全感,信心十足。如果父母关系紧张,则会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也会影响心理的健康发展。

2、教育机构因素。托幼机构是幼儿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进入托幼机构的幼儿,托儿所或幼儿园的环境和教育对其心理发展也起重要作用。在幼儿园,如果师幼关系不密切,气氛不融洽,幼儿得不到教师的尊重、和认可,甚至受到冷落或惩罚,幼儿就没有安全感。同时,教师的人格特征也影响到幼儿的心理健康,如教师情绪不稳定,对幼儿不友善,不亲热,无同情心和爱心,脾气暴躁等都会导致幼儿的心理紧张,对周围环境无所适从。

3、社会因素。如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方便快捷,孩子们也深受影响。在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面、娱乐生活的同时,一些言情戏说的影视作品、打打杀杀的动画片逐渐成为他们的钟爱。内容低劣粗俗的图书、光盘,也充斥着孩子们的眼睛和心灵,这些都危及孩子的心理健康。

二、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更新观念。⑴树立新型的幼儿教育观。俗话说:“没有错误的学生,只有错误的老师”。我们应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不能用是否“听话”来衡量一个孩子;⑵提高自身素质。跟上时展,多充电学习,自身素质跟上。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完善自己,自觉抵制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保持一份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做好幼儿心理健康的表率;⑶将儿童看成一个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贡献者,学会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幼儿的潜能在一个有利的环境中得到自我发展,催发幼儿心灵深处智慧的种子发芽。

2、利用游戏活动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⑴游戏有利于调节幼儿的消极情感。游戏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它不仅接近幼儿生活、带给幼儿快乐。游戏能再现那些难以忍受的体验(如打针、吃药等),宣泄和抒感,缓解心理紧张,从而达到自我调节。在游戏中,他们可以尽情地想象,并在想象中满足自己参加成人活动的愿望,这对缓解幼儿内心的紧张和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⑵游戏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著名教育家陈鹤琴通过数年的研究分析认为“各种道德几乎都可以从游戏中得来,什么自制、什么克己、什么诚实,什么理性的服从,这种种美德之形成,没有再比游戏这个利器来得快,来得切实。”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满足自己身心的需要,并且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行为准则。

3、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幼儿的心理犹如一张干净的白纸,你在上面画什么,就是什么。所以“浇花要浇根,育童先育心。”在施教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优势,做好启蒙培养,引导幼儿拥有积极的心态。⑴充分利用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学会遵守规则、自我约束,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等等。我在所带的班上曾经开展过“不做‘小皇帝’,要做‘小公仆’”为主题的试验教育活动。收到了显著效果,受到家长和同行的称赞;⑵持之以恒。贵在坚持,我们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要,有效地渗透到每一天教学中,并做到持之以恒,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4、家园配合,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家长是幼儿教育中不容忽视的后备力量。任何活动的展开如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也不例外。我们通过家长园地、家园联系册、家长会,大力向家长介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机会,与家长作简短交流沟通,纠正不良的家庭教育方式。我们还通过“家长问卷”了解幼儿在家的真实表现,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咨询活动,交流家教经验,让更多家长从传统家教观念中走出来。

篇4

关键词: 幼儿 心理健康 教育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变革,未来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人具有面对现实,不怕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具有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意味着现代人不仅要有良好的智能素质,更要具有一种健康的心理。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幼儿园健康教育就是使幼儿的身心发展达到预期的水平,其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幼儿教师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善于发展幼儿健康的人际关系。幼儿的人际关系,虽然简单,但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关系重大。在幼儿园里,幼儿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与同伴的交往有益于形成和发展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养成合作,为幼儿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2.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在一日的生活中,每一天的环境影响着每一件事物的现状,社会上每个人的行为状态,都影响着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3.教师要善于掌握幼儿心理产生发展的特点。幼儿从2至3岁开始到幼儿园,这个时期幼儿生活范围开始扩大,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幼儿离开了父母和熟悉的亲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与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生活在一起,开始会感到陌生、孤独、惧怕、焦虑,从而产生留恋家庭、父母、爷爷、奶奶及亲人,出现爱哭、缠人的现象。幼儿到4岁时,心理发展出现较大的飞跃,开始适应幼儿园的环境,学会调节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能自觉地维持和老师、小朋友良好的人际关系。幼儿到5至6岁时,开始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较小,心理已经开始形成系统,已改变了部分性格,在社会发展条件的影响下,在人际间和现实生活相互交往中发生较广泛的变化,这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基本特点。

4.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心理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媒体就是信使,它通过儿童读物、广播、电视、电影、游戏机来渗透幼儿的好奇心灵,不少幼儿可从以上媒体中模仿自己所喜欢的鲜艳色彩、新奇、变化、形象丰富、活动有趣的事物,从而促进想象、理解、记忆、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兴趣爱好、能力、性格,促使心理健康发展。

5.教师要以正确的教育行为影响幼儿人格的发展。对于幼儿来说,教师尤其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会成为影响儿童人格教育的重要因素。有的幼儿因为遭到教师训斥、讥讽、惩罚等而不愿意上幼儿园,幼儿的社交能力退缩,有的也是由于教师不当的言行所造成的。

二、幼儿教师在实施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把握的关键

1.教师要有夯实的科学卫生保健知识,强调信息传播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思路清晰、循序渐进、表达无误。

2.师生关系和班级气氛会对幼儿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其中教师是关键。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求教师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情操,能理解尊重幼儿,有宽容友爱的态度,有适当的感情表现、积极合理的语言动作等,使幼儿对老师充分信任,以积极的态度培养自控能力,同时要形成民主、热忱、向上的班级氛围,创设良好的环境,满足幼儿内在的心理需要。

3.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活动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对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让幼儿不断地看到自己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的进步,进而增强自信心,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三、如何制定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

1.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基本动作,同时培养活泼开朗不怕困难等心理素质。

3.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的健康常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如何选择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

1.与幼儿健康目标相对应。一方面教育目标要以教育内容为依据才能得到落实,另一方面,教育内容必须以教育目标为依据。

2.与幼儿身心发展与生活经验相关联,也就是说要针对幼儿的健康现状及其趋势选择教育内容。

3.家园密切配合、做好健康宣传工作是对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保证。

4.教育内容的深浅应符合幼儿的接受能力,但在教育的过程中将必要的内容以幼儿可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显得更为重要。

5.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在健康教育中可针对社会治安问题教育幼儿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如: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东西、在家不随便给陌生人开门,等等。

五、如何实施幼儿园健康教育

1.在实施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努力做到把握规律、遵循原则、讲究方法。

2.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的习惯,采用丰富的知识、动作和行为练习,讲解示范,体育游戏,训练行为,培养习惯等方式进行。

3.设计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与途径,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增强自信心,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

4.实施适宜的教育方法,给幼儿自由选择、讨论、合作的空间,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锻炼身体,锻炼意志。

5.家园共育,本着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六、幼儿园在实施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应把握的关键

1.注重人文环境,建立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其次,教师要善于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帮助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再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及职业修养。

2.加强幼儿园场舍建设,建设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高标准幼儿园。幼儿园的园舍建设应有足够的空间,满足幼儿正常的活动及起居的需要。应尽量保证幼儿园内及周围的空气清新,光线充足,无噪声污染。园内应有足够的绿化面积,以种植花草为主,乔灌木为辅,还可结合科学常识教育,种植一些常见的树木和蔬菜。室内外花草树木的栽种,盆景、雕塑和画像的配置,走廊和橱窗的装饰和布置,应烘托出一种促使儿童积极向上的气氛,有益于儿童心理健康地发展。

篇5

关键词:幼儿 心理 健康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人类进入21世纪,健康的儿童将是21世纪的宝贵资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一直以来,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非常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而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重视不够。在成人的眼里,幼儿是快乐的,无忧无虑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幼儿存在心理障碍,他们的孤僻、嫉妒、胆怯等心理,以及由此产生的任性、自私、霸气等行为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我国的儿科专家、幼儿心理和教育专家认为幼儿心理健康有五大标志:①动作发展正常;②认知发展正常;③情绪积极向上;④人际关系融洽;⑤性格特征开朗;⑥没有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一直以来,无论是幼儿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过分注重智力开发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因此产生了许多令人担忧的现象。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当前我国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和发生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有心理问题的幼儿数量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的趋势。据相关资料显示,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达13%。另据某地区对当地5000名4-6岁幼儿心理健康调查,9.7%的幼儿有不良行为,14%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8.9%的幼儿忧虑、紧张。同时,本人在工作中,在对本园幼儿的日常行为观察和教育中发现:有的幼儿性格过于内向,表现出胆小、不善言语、缺乏自信;有的幼儿由于长期受家长的溺爱而任性、霸道、受不了挫折,唯我独尊,与人格格不入。个别幼儿甚至带有问题行为,或蛮横无理,或依赖退缩等等。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不仅妨碍着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和良好品德的形成,还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联合国专家曾经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象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期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时期的心理健康与否,与其长大后能否适应社会、抵御挫折有密切关系。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对一个人的教育成功与否取决于5岁以下的幼儿期。”所以,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要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生活习惯,形成一种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心理定势或反射,包括个性心理品质、情绪情感、社会适应等。

2、注重幼儿园精神环境建设。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是指幼儿园的心理氛围,它是一种重要的潜在课程。精神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广泛性、潜移默化性、持久性等特点。特别是对于正处在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幼儿来说,精神环境的影响更是潜在而深刻的。

2.1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

2.1.1 热爱、关注幼儿。冰心老人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爱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如温暖、关怀、宽容、安慰、奖励、赞扬、支持、信任等等。每个孩子都渴望教师的爱与关注,都企盼鼓励的目光与真爱友情,都需要热情地赞美与灿烂的微笑。幼儿会说喜欢某某老师,因为“他帮我梳小辫”、“她常摸我的头”、“她还常常让我分玩具”……老师的这些行为常是有意无意的,但在幼儿的心里都代表着教师的爱和关注。同时教师还应利用集体活动的机会,帮助引导幼儿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由此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可以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2.1.2 尊重、信任幼儿。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们不仅要以慈母的胸怀去关心每个幼儿,还要努力成为幼儿的朋友,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以民主、宽容的态度对待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不随便训斥、体罚幼儿。教师应允许幼儿犯错,并给予幼儿改正错误的机会。这样孩子在平等和谐的环境中才能心情愉快、茁壮成长。

2.2 管理者优化幼儿园管理方式。不良的管理方式会使教师负担过重,身心疲惫。教师整天忙于些教学计划、教育笔记:上公开课,排练节目,迎接各种检查,思想政治学习、理论学习,教师时刻担心幼儿安全,精神极度紧张。这样,教师的时间被条块分割占用,相对占用了教师对幼儿关注、观察、关心的时间;并且教师很容易把消极情绪带到工作中去,甚至发泄到幼儿身上,从而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幼儿园领导要在园内建立民主、和谐、理解、信任的人际关系,另外,要确实为幼儿教师减负。这样才会真正使幼儿的心理健康得以保障。

3、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家庭环境。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也是铸造孩子良好性格和人格的重要场所。家庭环境和家长教育方式的优劣将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使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得不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把养育孩子的重任交给了爷爷奶奶。隔代的宠爱式教育滋长了孩子惟我独尊的不良个性,而父母对孩子的忽视养成了孩子冷漠的性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家园同步,延伸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首先,让家长从思想上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明白孩子的心理健康将影响他以后一生。同时,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帮助分析家庭教育方式与孩子心理健康的关系,提醒家长从点滴做起,从自己做起,用自己健康的言行、人格去影响孩子。

其次,让家长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家庭融洽和睦,团结友爱,对陶冶孩子的心情和情感是十分重要的。要让家长懂得自己要有一定的追求,生活积极乐观,对人宽容,言传身教,才能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孩子在这种环境中会心情愉快,活泼开朗。此外,还要提醒家长注意教育方法,坚持说理,善于引导,给孩子更多鼓励。

第三,提醒家长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他们自己的愿望、要求、兴趣和爱好,成人应尊重孩子的个性。要提醒父母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

孩子,从而扼杀孩子的天性:不随意挖苦、讽刺孩子,要允许孩子失败,支持爱护孩子的尝试行为。父母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保护其自尊心。

最后,提醒家长重视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独立性差的孩子容易患上抑郁症或对生活不适应等心理疾病,而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健康。还有利于孩子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的形成,也是知识技能学习的基础。因此,要让父母懂得该放手时就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以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竞争与挑战。

4、组织开展多种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幼儿心理强度。由于健康心理的形成是多方面影响、多种行为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一日活动中去。通过语言、艺术、科学、健康、社会活动的组织,角色游戏、表演游戏、体育游戏、结构游戏等游戏活动的开展及一日生活常规管理,有意识的将心理健康的内容渗透其中,挖掘各个活动的心理培养目标,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例如,在小班的表演活动“礼貌娃娃”中,教师可让幼儿分别扮演小猴、小兔和山羊老师,并利用这三个角色创设不同的情景,如遇到山羊老师时该说些什么,小猴踩到小兔的脚该怎么办,使幼儿逐渐学会移情和换位,进入情知交融的境界,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

在游戏活动中,要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自主选择、满足自己心理需要、表达或发泄自己情绪的场所,并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合作的愉悦,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合作能力,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帮助幼儿克服人性、霸道、孤僻等不良的心理倾向。在生活中还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进行健康教育活动。如以强调幼儿公平竞争为重点的“抢椅子游戏”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我们可以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比如让抢不到椅子的幼儿出局,体验受挫失败的情感,让幼儿思考和讨论如何帮助抢不到椅子的幼儿,培养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品质。

此外,针对幼儿出现的各种行为问题,教师还可以选择多种方法进行教育,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1 情境模拟:让幼儿以表演的形式表现出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如何做出有效的行为和对策。这种方法能帮助幼儿认识在社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做出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反应,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经受挫折的能力,增强其社会适应性。

4.2 榜样示范:通过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的形象,让他们进行模仿,从无意到有意,从被动到自觉地去学习榜样的行为,逐渐养成与榜样一致的行为习惯。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模仿能力强,因此,这种方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十分有效。

4.3 行为实践:让幼儿对学习过的行为及技能进行反复练习,在具体实践中加深对他们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篇6

重视,势必影响一代人的素质。所以,我从三方面阐述了幼儿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息息相关。

在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由于方法不当,语气、言词过重或偏听偏信,从而导致幼儿产生逆反心理,引发抵触情绪。这种心理一旦形成,教师和幼儿就很难沟通交流。因此,针对逆反心理,消除幼儿戒心,对及时有效地做好教育工作,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1.建立相互间友好的关系。作为教师要善于和幼儿打成一片,要多通过学习、游戏和各种活动让幼儿熟悉你、喜欢你、信任你,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觉得你是他们的一分子,是知心的朋友。

2.对事不对人。在工作中教师常对那些顽皮、淘气的幼儿批评得多,关心得少,久而久之,很容易对这类幼儿产生偏见和反感,看什么都不顺眼,以至于对本不是问题的问题横加指责,在一定程度上严重的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和积极性。这正是所谓的对人不对事。因此,克服凭主观臆断不能容人的作法,对于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不翻旧帐。本来这个幼儿只做错了一件事,如果我们将以往的问题一五一十地抖出,就容易被幼儿认为你不喜欢他,从而对你产生反感,这样会使本来简单的工作变得复杂。

二、心理健康教育完全可以渗透于教学领域中。

《纲要》明确要求:“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幼儿健康教育的价值和幼儿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进行任何领域的教育时都必须把维护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放在首位,因此,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完全可以渗透于其他领域的教学中。

首先,目标中的融合。在制定教育活动计划时,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融合于某一领域的目标中。如“自我意识”的教育,可以围绕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等内容,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有重点地在各年龄班展开。教师除了专门组织的健康教育系列活动,还要关注其发展目标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例如: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教师的首要目标应是幼儿让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培养对自己的认同感;其次是让幼儿通过自己去探索,发现可以使物体转动的不同方法。

其次,内容中的融合。教学内容的融合要以目标为前提,以幼儿原有的经验为基础,抓住各领域教学内容中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的结合点,挖掘领域间新的更多的联系线索。如语言《竹篱笆和牵牛花》中,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和理解故事的同时,还要善于挖掘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让幼儿懂得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就像这样将这些线索扩展,不但能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而且在具体形象的感知中也能形成良好的态度和健康的行为。

最后,评价中的融合。在活动实施后的评价中,首先教师应该以尊重孩子为原则,对孩子的活动给予较多的肯定,帮助幼儿树立学习的信心,形成对学习积极主动的情感和态度;其次教师要善于反思,捕捉和发现幼儿行为所反映的新线索与新内容,由此生成新的活动目标与活动内容,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整合式教育走向生成式、持续发展式、整体性的教育。

三、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密不可分。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也是铸造孩子良好性格和人格的重要场所。家庭环境和家长教育方式的优劣将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使越来越多的家长不得不把将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把养育孩子的重任交给了祖父母。隔代的宠爱式教育滋长了孩子唯我独尊的不良个性,而父母对孩子的忽视养成了孩子冷漠的性格。

家长应经常带幼儿外出旅游或参加野外生存活动,既可开阔幼儿眼界,又可培养幼儿独立、吃苦耐劳及无畏的心态,磨练意志,学习生存。家长也可以在家中适当安排幼儿做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家务,培养幼儿劳动观念、劳动能力责任感,让他们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学会生活。还可让幼儿利用节假日去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充分发展幼儿的个性特长,培养兴趣爱好,以此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勇敢的品质。

篇7

助其快乐成长在分析幼儿心理是否健康的一条重要因素就是情感健康。孩子们情感健康,就会表现出快乐的情绪,愿意和身边的小朋友或者母接触、交流。反之,儿童的情感不健康,可能会造成幼儿的性格孤僻、做事不积极等现象。为了帮助幼儿养成一个健康的心理,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结合游戏进行,在游戏中能够解放孩子们爱玩的天性。幼儿在游戏中既能感受到游戏的快乐,又能在游戏中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同时,游戏中孩子也易放松心情,一切烦恼都消失了,因为在孩子的世界里,只有通过一些简单的事物来认识世界,这时候教师或者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以为孩子选择一些带有角色扮演式的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初步去感觉每个角色的职责,不同的角色也能让孩子乐在其中,有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情感。再如:幼儿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活动。在区域活动中,培养他们礼貌待人、主动交往以及谦让、合作的品质,不断地丰富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培养孩子们的语言交往的能力,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认识。通过游戏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社会交往的能力。游戏中处处有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资源,因此,开展游戏时,教师可以把心理健康的目标融入到游戏当中,这样可以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和培养。

二、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在孩子们的每日活动当中

日常活动要以幼儿心理健康的目标与内容为导向,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每日的活动当中。在日常活动中,蕴含着很多心理教育方面的因素,比如,孩子收拾玩具时,就是一个责任心的培养过程。因此,在每次的日常活动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有些儿童会把玩过的东西整齐地放回原处,有些孩子则没有收拾。针对这类问题,教师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仔细地去观察每一位幼儿的表现,并且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对那些整齐收好玩具的孩子要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那些不收拾玩具的孩子,要教育他们做事有始有终,要有责任心。再如,在户外活动时,教师也可以开展“学做”或者“走独木桥”等游戏,培养胆小幼儿大胆、勇敢且不怕困难的精神。此外,很多孩子积极的自我意识通常来源于教师对他们肯定的评价。这也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生活中要注意正确地认识和评价每一个孩子,多鼓励他们,让孩子们在鼓励中健康的成长,帮助孩子克服自卑的心理,让他们建立良好的个性与群体的关系,在群体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孩子时刻都能感觉到其他小朋友对自己的尊重,逐渐地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心理。

三、开展音乐活动,促进孩子们的心理健康

篇8

1、背景

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到来,给幼儿园的生源带来了后备军,但随之也带来了很多麻烦:各地的外来孩子聚集在一起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不通,特别是有些偏远的山里的孩子,不会讲普通话,也听不懂普通话,使孩子很难适应环境,并表现出反应迟钝、孤僻、不善言辞、攻击性强等不良的行为习惯,造成孩子的不良心理,这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以前老师们对班级里的那几个特殊的外来孩子,经常会闹出一些笑话或造成尴尬,没办法老师们只能抱以无奈而任其自然。如我园小班的一个男孩子叫赵杨,一次午睡时他突然捂着肚子叫“爸爸”,老师以为他肚子疼,就帮他揉肚子,可揉了半天也没用,(实在憋不住了)只见他往厕所冲去,老师这时才恍然明白他“爸爸”之意,如果是小便早就解在身上了。孩子的需要经常得不到理解和满足的话,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孩子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2、意义

(1)适应当今社会教育发展的要求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幼儿园的孩子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和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孩子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此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2)全面实施新纲要精神的需要

新《纲要》第一部分的第五条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它首先强调了我们幼儿园的教育要尊重幼儿人格和权利,外来孩子也是我们大家庭中的一员,他有权利接受早期教育,有权利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有权利得到全面和谐发展。所以我们老师就不能因为棘手就舍弃对他们的教育;另外它还强调了我们幼儿园的教育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必须一视同仁,认真对待每一位孩子的发展,真正做到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同时在纲要的第二部分提出: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它把幼儿的心理健康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用了“高度”两个字来强调它的重要。为了使新《纲要》精神落到实处,在我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而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迫在眉睫。

(3)幼儿园自身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计划生育”这个口号已根深蒂固于人们的脑海中,使我们农村孩子的出生数比较少,而且现在的家长择校心理强烈,使区域内的学校生存面临危机。但一支强大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到来,使我们幼儿园的入园率大幅度增长,随即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攻击性行为多、不喜欢与同伴交流等等,适应过程比较长,这给幼儿园的教育带来了困难,给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理造成了压力,带来了困绕,不能安心工作。所以对外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但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刚刚起步,他们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我园全体幼儿生动活泼和谐发展,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总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针对我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主要心理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探索一条开展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路子,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园成功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主要目标

(1)探寻在我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积累切合我园实际的、有自己特色的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

(2)研究我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不同年龄、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外来孩子心理现状进行科学的测查分析,掌握基本情况,并针对本地孩子的心理现状进行比较,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3)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外来孩子和本地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咨询与辅导(与家长一起),一方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摆脱心理障碍,调节自我;另一方面,也积累个案,为个案研究提供素材。

(4)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师,搞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保障和推进我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分析,掌握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现状,找到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

2、进行实验、观察本地幼儿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现状进行比较,找出差异,御用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研究。

3、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的突出障碍,进行排除,使他们活泼健康地与本地幼儿同成长。

4、各班建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档案,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5、不同年龄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时在环境适应过程中不同表现,研究各自的对策。

6、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合理安排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三)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要以如何引导幼儿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探索、自我完善为主线,以他助、互助、自助等手段,构建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运行体系。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幼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2、整体性原则

要以面向全体幼儿,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并以心理素质教育的发展为实践的价值目标。

3、可行性原则

在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教育体系过程中,要明确区别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幼儿,注意切实根据自己幼儿园和幼儿的实际,重在针对性、实践性、操作性。

4、灵活性原则

各子课题实验时要根据原有的心理健康基础和发展目标,指定体现纲要和幼儿个体的灵活的实施方案和计划。

(四)预期突破的难题

对区域内不同地域、不同族别、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状况的测查、建模,以及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具体方法的探寻。

三、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1.方法

(1)调查法

课题研究将通过有关量表测查,掌握所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建立幼儿心理档案,把握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因素。

(2)个案法

建立成长档案,对孩子进行三年的跟踪研究,观察外来孩子通过三年的培养,与本地孩子的差异程度。

(3)经验总结法

根据幼儿的特殊心理表现,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大胆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创新研究,积累总结经验,为以后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便利。

2.途径

(1)全面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全过程中。在各项活动、家长工作中,都应注重对孩子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2)除与原有健康教育等相关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外,还可利用一日活动中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幼儿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幼儿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一般在咨询时要由家长带着)

(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沟通的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引导和帮助幼儿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

四、 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阶段目标

1.周期:三年

2003年11月-2006年12月

2.主要步骤和阶段目标

(1) 2003年11月—2004年1月 制订方案,组织宣传。2004年1月申请立项。

(2) 2004年2月-2004年7月

①理论学习,师资培训;

②做好宣传,落实分工;

③选取小班和中班各班进行研究,列出各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作为研究对象,在全园开展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基础上,开设每周一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保存好资料;

(3)2004年8月-2006年8月

①新小班加入研究,其它各班继续做好个案跟踪研究。

②全园开展深化研究,总结经验,在全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展示活动,邀请联合课题组成员参加,研讨研究情况。

③召开中期研究成果汇报会,交流经验,出论文、个案、读本。

(4)2006年7月-2006年12月,

完善资料,形成成果,申请结题,同时借鉴研究成果,进行第二轮研究工作。

五、课题研究措施

1、进行教师心理教育能力的培养

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掌握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幼儿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我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

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分为一般性能力和特殊性能力。一般性能力包括:培养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培养情绪情感的能力,培养意志力的能力,培养个性心理特征的能力;上好心理教育活动课的能力;进行心理咨询的能力;在主题活动和游戏活动中培养一般心理素质的能力;对家长进行心理教育的能力;对孩子心理素质发展进行评估的能力;培养创造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能力。特殊性能力包括语言能力、科学能力、艺术能力、体育能力等。

篇9

【关键词】幼儿健康教育教学

幼儿园健康教育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古语早有之:正心修身。这恰恰也是符合我们健康教育的一个标准。在新的教育理念中,“健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生理的健康发育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是有机结合的,更渗透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幼儿园的“健康教育”要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帮助幼儿逐步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1 现阶段幼儿健康教育的问题

1.1 幼儿的健康教育和其他的幼儿教育之间的矛盾。许多的幼儿教育表面讲究“健康首位”的观念,实际却只注重对智力的开发。许多幼儿园不断增加对资金、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投入,对孩子进行大量的智力训练和开发,却没有按照孩子成长的规律来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不遵循科学合理的教育原则,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不仅和幼儿园的教师的观念有关,还与一些家长的观念有很大的关系。家长往往更加关注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知识,而不是得到了怎样的能力。然而,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健康放在首位,才是实现其他发展的基础和保证。

1.2 各学科教学分散,没有实行有效的渗透。上面提及的是对幼儿健康教育不够重视,这里要谈及的是,有些幼儿园的健康教育得到有效地开展,通过开展一些体育课和常识课,来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但是,这种教育往往只注重对幼儿进行专门的教学,而没有实现幼儿教育整个课程的整合和综合教学。只有把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合到其他课程的教育中去,注重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才是不浪费对孩子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机。

1.3 幼儿教育自身存在问题,就目前现状而言,对幼儿的健康教育往往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足。以往的观念是孩子没毛病就行,但是,随着近年来出现虐童等一系列问题,更多的家长开始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了更大的关注。幼儿的健康,既需要身体的健康,更需要心理的健康。心理健康的孩子,才能在生活中乐观积极地融入集体的活动里去,养成开朗的性格和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在幼儿园的教育中,要注重孩子的情绪和行为,不要对孩子进行体罚式教育,给孩子的心理留下阴影。

2 创造融洽的交流环境,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师生交往中的分分秒秒

2.1 师生平等是师生沟通的基础。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创设主动与幼儿沟通的时机,放下做教师的架子,虚心向他们“请教”,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2.2 尊重幼儿,满足幼儿的需要是师生沟通的前提。幼儿是社会的人,因而,幼儿具有一种对于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尊重的需要,要求得到成人的关注,要求自主,要求被赞扬和被认可。

2.3 把握好与幼儿沟通的时机。沟通时要注意把握沟通的时间、地点及与幼儿沟通的内容,积极寻求主动与幼儿沟通的契机,使沟通产生事半功倍的成效。

2.4 提高挫折承受力,培养积极的情绪。在现实生活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挫折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使人失望、痛苦、沮丧,另一方面又能给人一生受益。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避免幼儿经受重大挫折,防止严重的心理创伤;另一方面要有意识的培养、锻炼幼儿的挫折承受力。教师可有意识的把幼儿置身于现实生活中,让他们通过亲身的感受,获得有益的知识和经验,从而提高应付挫折的能力。成人应有意识的设置各种能引起幼儿积极情绪体验与表现的情景,使幼儿不断地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这对幼儿心理强度的提高,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3 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将心理健康教育嫁接到家园配合的方方面面

《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3.1 心理健康的教育更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成员之间和睦、民主,营造良好的情感环境和家庭气氛,在观念上和行动上真正尊重孩子,更有利于幼儿良好性格形成和心理健康发展,通过家园交流、合作,做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由此可见,家园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育要求,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利用家长园地、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多种形式,特别是开设家长学校:举办有关幼儿和家长心理的讲座,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开展亲子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互动;请家长共同参与教育活动;开展咨询,切磋经验,提高家教水平和家园合作质量。

幼儿健康教育是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为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改善幼儿的态度,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所实施的教育。为此,只有正确认识当前幼儿园开展健康教育的现状,并正视存在的问题,结合健康教育本身的特点以及幼儿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进行深入的剖析和研究,相信在今后的幼儿健康教育中一定会取得很大的改进和成效。

幼儿的健康教育是每一个教师的重头之戏,乃至国家的重头之戏,只有幼儿的健康得到多方面的保护,国家的未来才会更加辉煌灿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篇10

众所周知:身体和心理都健康,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健康。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受到重视的程度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幅度成正比。幼儿阶段年龄在三至六岁,是心理发展速度最快,最易稳固的阶段,健康的心理能使孩子有积极的上进的生活态度,能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地施展和发挥出来。那么,如何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呢?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活动环境,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在总则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首先,教师自身得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高尔基曾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 教师首先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尚的情操,能理解尊重幼儿,有宽容友爱的态度,有适当的感情表现,积极合理的语言动作等。我们教师每天都要说很多相同的话,都要做一些非常烦琐的事,所以我们要学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中找到成就感和满足感。只有自己有了一个良好的心态,才能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对待工作,才能对孩子投入自己的热情。

其次,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纲要》中说:“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的确,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取得成效的必要前提。爱是幼儿发展的“精神食粮”。作为幼儿教师要象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每个幼儿,工作中,我们应尽量寻找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尽量让每个孩子树立起信心。蹲下来讲话,抱起来交谈,牵着手教育,使他们在师爱的摇篮中,获得满足,获得自信,从而使其心理健康发展,同时在教师一言一行所流露的关爱中,培养幼儿关心集体、关心父母、关心同伴的积极情感。

最后,满足每个幼儿的心理需要。平时,我们要细致地观察了解每个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情绪、行为,满足幼儿正常合理的需要。在活动过程中发掘各人的长处,让孩子在得到同伴、老师的赞许和尊重的同时,感受到自己的集体中的位置,当幼儿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后会产生积极情绪,激发其主动积极地学习。幼儿是在主动积极的活动中发展的,要满足幼儿对玩具、游戏活动的需要。为了减少不必要的组织等待、限制,我们改进了活动方式,以开放式的活动角形式,使幼儿能随时自主地进入活动角,自由、愉快、充分地活动,满足各人不同的兴趣需要。同时,在活动中体验同伴友好相处的乐趣,逐步使幼儿理解集体生活应有的行为、规则和习惯。

二、开展丰富多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幼儿拥有健康的心理

1、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切教育都在游戏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发挥增效作用。陈鹤琴说:“从心理方面说,小孩子是好动的,好模仿的,游戏可以给小孩子快乐、经验、常识、思想和健康。”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游戏和活动是幼儿学习交往技能的最好机会,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通过游戏,让幼儿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游戏除了本身的教育作用外,还能发挥增效作用,也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在游戏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满足幼儿的需要,使幼儿感到自我价值的鼓励性语言并注意运用眼神、笑容、身体等肢体语言肯定幼儿的积极行为。如在角色区“娃娃家”活动时,教师可以有意地进行强、弱搭配。这样,在活动时以强带弱,相互配合,促进幼儿交往,也可让每个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参加其中某一组的活动,在活动中自由地交往。这时教师要认真观察,带动部分不善表达、不善交往的幼儿参加到集体活动中去。活动内容由孩子自己选择,让孩子们完全处于平等、和谐的气氛之中,有利于幼儿表现出积极的求知欲望,他们能以良好的情绪与周围人交往,在儿童世界中学会处理和解决一些问题,克服胆怯、害羞的心理,学会自主、谦让和协作。

2、教学活动中灌输心理健康教育。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如:幼儿的音乐、美术和舞蹈等等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热情与兴趣,增强注意力,引发驱动力;能使孩子们充分表现思想感情,释放精神能量,满足审美需要;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升华和净化,从而自觉地去追求真善美、排斥假恶丑,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借助成功的艺术活动,可以收到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