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焊接技术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2: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焊接技术的认识和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焊接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篇1

关键词:焊接技术 教学 安全教育

1焊接技术安全教学的必要性

《焊接技术》课程教学是从事机电行业的人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门技术基本课程,通过学习可使学生了解焊接技术的安全、卫生防护及焊接设备的基本知识,树立安全文明生产意识,掌握常用的焊接工艺理论和操作方法,以提高其电气焊接操作技能,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年纪小,接触社会少,基础知识差,安全意识差,而焊接技术又存在强弧光幅射、触电、火灾、爆炸、中毒等危险,所以在焊接课程的课堂教学与车间实训过程中,必须全面地、系统地讲清楚手工焊接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安全防范措施,做好全面的、细致的、万无一失的现场实训工作,确保学生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2焊接技术教学过程的的危险性与原因

2.1焊接技术教学过程的的危险性在焊接技术教学过程中,由于焊接常用电能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来加热焊件,一旦对这些能源失去控制,就会产生一定的危险性。焊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两方面:影响焊接生产安全的危险因素和影响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

2.1.1影响焊接生产安全的危险因素

(1)爆炸和火灾:是焊接过程中易发生的工伤事故,而且发生的火灾和爆炸事故主要是在气焊、气割、焊条电弧焊焊接过程中。焊接过程中之所以容易发生爆炸火灾事故,一方面是由于焊工需要经常接触可燃易爆物品;另一方面是由于焊工需要经常接触压力容器和燃料容器,如乙炔发生器、氧气瓶、液化石油气瓶、乙炔瓶以及检修补焊时的罐、塔、柜、槽、箱和管道等,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用明火,因此容易构成火灾和爆炸事故的条件。

(2)触电:利用电能转化为热能的各种焊接方法都有触电危险。焊条电弧焊操作触电的机会较多,尤其在容器、管道、锅炉内和钢架上的操作,四周都是金属导体,其触电危险性更大。特别是在高空作业中,触电事故还易引起高空坠落的二次事故。

2.1.2影响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

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可分为物理有害因素与化学有害因素两大类。在焊接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物理有害因素有电弧弧光、高频电磁波、热辐射、噪声及放射线等;可能存在的化学有害因素有电焊烟尘和有害气体等。在各种影响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中,由于接触电焊烟尘的人数最多,因此电焊烟尘是影响最大的有害因素。长期吸入电焊烟尘而发生的电焊工尘肺职业病,是当前焊接安全卫生工作中影响最大的一个主要问题。

2.2造成焊接技术危险性的原因

(1)焊接切割作业时,尤其是气体切割时,由于使用压缩空气或氧气流的喷射,使火星、熔珠和铁渣四处飞溅,当作业环境中存在易燃、易爆物品或气体时,就可能会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2)在高空焊接切割作业时,对火星所及的范围内的易燃易爆物品未清理干净,作业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乱扔焊条头,作业结束后未认真检查是否留有火种。

(3)气焊、气割的工作过程中未按规定的要求放置乙炔发生器,工作前未按要求检查焊(割)炬、橡胶管路和乙炔发生器的安全装置。

(4)气瓶存在制定方面的不足,气瓶的保管充灌、运输、使用等方面存在不足,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等。乙炔、氧气等管道的制定、安装有缺陷,使用中未及时发现和整改其不足;

(5)在焊补燃料容器和管道时,未按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在实施置换焊补时,置换不彻底,在实施带压不置换焊补时压力不够致使外部明火导入等。

3如何加强焊接技术课程教学安全教育

3.1必须树立安全的观念和意识

安全的观念和意识的树立是提高安全教育效率和质量的保障,也是焊接技术课程教学的首要内容。只有让学生认识到焊接技术的危险性,让他们切实认识到树立安全观念和意识的必要性,才能促使他们认真学习和理解焊接技术的安全措施,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行焊接技术的学习。

3.2场地教学中要听从教师的指挥

学生进入训练场地要听从指导教师安排,应注意作业环境的地沟、下水道内有无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以及是否有可能泄漏到地沟和下水道内可燃易爆物质,以免由于焊渣、金属火星引起灾害事故。进入训练场地后未经同意或未了解设备性能,不能私自乱动场地内的设备及其它物品。学生必须在掌握相关设备和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后,才能进行操作。遇到问题立即向教师询问,禁止在不熟悉的情况下进行尝试性操作。

3.3做好焊接技术的操作安全教育

(1)学生焊接操作前要检查电器线路是否完好,二次线圈和外壳接地是否良好,检查周围环境,不能有易燃易爆物品。焊补燃料容器和管道时,应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焊补方法。

(2)开动电焊机前检查电焊夹钳柄绝缘是否良好。电焊夹钳不使用时,应放在绝缘体上。推闸刀开关时,人体应偏斜站立,并一次推足,然后开动电焊机。停止时,要先关电焊机,再拉开闸刀开关。氧气瓶严禁与油污接触,不能强烈振动,以免爆炸。操作时必须佩戴防护用具,以免弧光灼伤眼睛和皮肤。气焊操作时,必须由指导教师调整好后,指挥学生现场操作,严禁学生私自操作。

(3)高空焊接切割时,禁止乱扔焊条头,对焊接切割作业下方应进行隔离,作业完毕应做到认真细致的检查,确认无火灾隐患后方可离开现场。应使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程要求的气瓶,在气瓶的贮存、运输、使用等环节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4结语

焊接技术安全教育应是职业课程教学重点内容。焊接技术安全教育应该充分根据焊接技术自身固有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水平,然后制定出合理的安全教育的教学目标,设计出具体的安全教学的内容和细节,从而有效提高焊接技术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加强焊接技术安全教育有两个重要环节:一是必须树立安全意识,二是必须掌握安全操作程序。做好这两点,是提高焊接技术安全教育效果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邓泽民,韩国春.职业教育实训设计[M].北京:铁道出版社

篇2

【关键词】技工教育焊接加工培养

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和我国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依靠自学和师傅的传、帮、带培养焊接技术工人的模式已被淘汰,现阶段大量焊接技术工人的培养主要由职业学校来完成。同时我们也应知道:培养一个合格的焊接技术工人、高级焊工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现阶段主要涉及到技工学校和社会本身。

技工学校教育传统上是一种就业教育。它的基本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具有熟练的某一类专业技能,必备的通用技能以及一定的其他专业技能。

技工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加强学生的人生观和职业道德教育。学校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要使毕业出去的学生不仅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健康的心理、远大的追求,正确的社会分工概念,对本职工作充满激情。人们都有一个老的观念,从学生到家长,普遍存在着想当干部,搞管理,搞科研,不愿做技术工人,我们称之为“白领情结”,觉得当“白领”风光、收入高。与“白领情结”相应出现的是“蓝领恐惧症”。恐惧什么呢?一怕脏、苦、累。当工人就得沽油腻,当工人就得费体力,当工人就得实实在在干够8小时。二怕当不了官。在许多人的心目中,还是当官有出息。三怕没面子,怕被人瞧不起。四怕收入来得慢,是个高级技术工人,每月几千块,当然也不错,但那得熬到哪年哪月呀!等到四五十岁,什么都晚了。结果是需要就业的年轻人包括他们的家人,“麻雀跟着燕飞”,导致了学生在选择受教育的途径时,瞄准的是大学,不愿接受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引导学生转变这种观念。我们知道,德国素以重视教育著称,在教育发达的德国,每年高中毕业考入大学的比例通常不足二分之一,其余的则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各类专门人才,他们照样拿高工资,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尊重,待遇和社会地位很高。德国教育的努力方向,并不是把所有的孩子都送进大学,众多职业对劳动者的专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像汽车机械师、银行商务员、数据处理员,特别是大量的产业技术工人,不是一般的大学所能造就的,都需要专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当然,在我们国家,人们“白领情结”的背后还有诸如包括技术工人在内的整个工人群体待遇偏低,社会地位不高以及企业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好在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技术工人供不应求,某些领域“蓝领”收入超过了“白领”,对人们旧有的观念是一种冲击,同时也会对偏激的认识起到纠正的作用。

技工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培养目标的实现,说到底也都是为了学生。然而学生对我们职教理念是否理解,是否认可,是否接受,是否配合,这是我们育人模式成功与失败的关键。有些学生对到企业实习实训有模糊认识,缺乏吃苦耐劳精神,还有的学生厌恶劳动等等。因此技工学校应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增强劳动观念,树立做普通劳动者的思想,把职业道德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同时开展紧密结合技术工人职业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将职业思想教育列入学生教育的重点。

其次技工学校要加强焊接专业和教师队伍的建设。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技工学校焊接专业课程内容设置与社会要求不相适应,对就业指导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造成焊接专业技工毕业生在就业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期望值过高、依赖性较强、自卑心理较重等现象,以及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的现状,怕脏、怕累、怕吃苦,使得技校毕业生的就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所以技工学校的焊接专业课程设置要面向市场,不断改革创新,通过改革教材内容、课程设置、教育方法,增强自身的活力,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具有焊接技术的人才。

学校要打造焊接专业建设,其核心就是建设一支充足、优秀的焊接专业课教师队伍。学校的焊接专业建设,依靠焊接专业教师去完成。一支优秀的焊接教师队伍,是培养合格焊工的重要力量。技工学校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核心的工学结合育人模式,这就要求焊接专业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讲述,更重要的是焊接技能的传授训练。这种关系体现在焊接师资队伍上,表现为教师要具有双向双师的特点,技工学校要有一支双向、双师型一体化教师队伍。双向,即来源的双向(企业、学校)和相互参与的双向。双师,即在拥有教师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证书的同时,还拥有焊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或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证书。一体化是教帅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又具有指导学生实操、实训能力。

技工学校要加强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使从技工学校毕业的焊接专业学生一进入工作岗位就能上岗,那么学校就要加强学生的实训工作,使学生在校就能熟练操作各种焊接设备进行生产。要实现这一目标,技工学校加强生产型实训基地的建设就不容置疑,实训基地是焊工教学的主课堂,校内生产型实训应根据焊接结构件的要求,使学生在模拟真实企业环境中从事生产性焊接实训,降低教学成本,促进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有效落实。同时,围绕焊接项目或任务型焊接生产实训,聘用和培养焊接专业教师、开发教材、调整课程体系,使之主动适应工学结合,培养出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合格焊工。

学生在技工学校接受焊接专业教育的时间是短暂的,学校培养出的焊工最终要走向社会,在社会中工作和受教育的时间是漫长的。要使学生最终成为高级焊工甚至焊接技师,那么就有赖于社会或企业的继续培养。

参考文献

[1]王宗杰. 熔焊方法及设备.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2 引用部分从第198页到第226页

篇3

[关键词]高职 焊接 教学改革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下,出现的新情况之一,就是高校录取率大幅度提高,新生录取分数线大幅度下降,生源的质量也就区别于以往。

首先,扩招后,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知识结构缺乏完整性。教师的教学任务完成质量低于往届,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在不同程度上偏低。其次,学生的学习意识普遍不强,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再次,不同层次学生的自我感觉及社会看法的差异。因录取批次靠后,考入高职院校的学生短时间内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的依旧不能摆脱传统思维的桎梏,部分学生在入学后有一定的自卑情绪,对所在院校及高职教育缺乏正确认识,没有及时明确学习目标,对教学的开展造成了一定阻力。

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下,我们需要正确理解高等教育层次的多样性,以及相应的生源质量的变化——是“降低”,还是“层次多样”,需要我们建立合理的高等教育发展层次,树立与之相应的教育质量观,摸索出科学的人才培养方式。对于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就更应探索新的培养方式,真正符合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国企业的焊接技能型人才短缺,在岗工人大多是初中毕业生或者是八十年代末期的技校毕业生,知识和技能水平偏低,只能从事简单的焊接操作,对于先进设备的操作和新技术的应用显得力不从心。我院高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以下简称焊接专业)人才规格定位:不仅能操作,还应读懂图纸、制定工艺参数、安排生产工序、分析工件焊接缺陷产生的原因、确定修复工艺、熟悉产品质量检验标准与方法等。

据中国焊接学会与焊接协会统计,在焊接结构生产一线的技术员仅占焊接工程技术人员的17%;焊接技术工人队伍中,焊接技师与焊工的比例是1∶140。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焊接生产一线严重缺乏高素质技术人才,主要归结为“五少”:①掌握高新焊接设备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少;②熟悉高新焊接技术,并能应用于实际生产的技术人才少;③熟悉焊接结构生产,能合理制定生产工艺的技术人才少;④懂得焊接结构生产管理特点的人才少;⑤焊接设备销售、售后服务的专业人才少。因此以突出新技术应用为特色的专业教学改革,是国家战略调整的需要,是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是机械制造业、机械装备业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越来越需要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实用人才。为此,担负这一类人才培养任务的高职教育,必须切实加强实训教学的改革和建设。

(一)尊重个人发展需要的职业指导

高等教育大众化下,生源考分的偏低,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意味其能力的偏低。我们着力于帮助学生及家长确定科学的学业成绩观念,淡化学生不良的自我感觉和社会对他们的偏见或负面期望,积极开展入学教育和职业指导,树立正确积极的专业意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兴趣和爱好,过去只用一个模式培养,扼制了某些人的个性,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正是适应了个人价值及兴趣的多样性特点。这一教育过程把目光从注重理论及研究转向了注重职业能力、实际操作等个人实际问题上,把职业指导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世界,促进学生职业自我概念,包括职业角色技能与生活角色技能的形成与发展,同时考虑老师的分析及学生认真的选择之后的专业调整要求,力求学生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专门的知识与技能,以及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基础上,发展其全面的职业自我观念,形成基本的“职业角色技能”,使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开辟的多种教育类型能促进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二)专业能力培养

高职学生所学的专业不是万能的,而是对某一能力有所侧重。焊接专业的能力大致可分为焊接操作能力、焊接工艺编制能力和焊接设备维护与销售能力。

1.焊接操作能力。焊接操作人员要动脑,不仅学会,更要会学;不仅要会操作,还要会读懂图纸;要熟悉操作各种焊接设备,选择焊接材料,使用工具、夹具、量具、掌握安全常识。按照国家焊工行业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的要求,毕业生应达到焊工高级技能(国家三级),使学生毕业就能顶岗。

2.焊接工艺编制能力。船舶制造、航空航天、矿山冶金、铁道车辆、锅炉容器、石油化工等诸多领域都急需焊接工艺人员。我国焊接结构生产技术总体水平尚处于工业化初期的落后状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焊接技术结构不合理,焊接新技术推广速度缓慢;②焊接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缓慢,而且应用面不广,焊接新工艺的开发与推广速度缓慢。

我国高校焊接专业毕业生从事科研开发的相对较多,真正从事焊接结构生产工艺编制,现场解决焊接问题的人员不多,技工学校毕业生从事工艺编制又会有许多困难。而高职学院的学生在学完标准、规范、规程及一些相关知识后,再经过企业训练,就可初步具备编制工艺规程的能力,这也就是遵循培养目标的“错位”原则。转贴于

3.焊接设备维修与销售能力。随着焊接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相应出现许多先进的焊接设备,对这些先进设备的维修和销售也需要既会维修又懂销售的人才。

(三)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转变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一是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实验教学中采用开放式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现场教学。

二是改革课程内容,在重点主干专业课程《焊接方法及设备》、《焊接冶金学》、《焊接结构生产》中大量采用案例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强化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实际应用,组织编写相关课程的实验指导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书。

三是改革考核方法,在考核中采用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理论考试与技能考核相结合、书面考试与答辩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把考核重点放在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

四是改革实践教学指导方法,生产实习、综合实训由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指导,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主要来源于生产实际,做到“真刀真枪”,突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加大投入,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目标,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建立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相配套的实训基地非常必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显著特点在于它的专业技术、技能的教学和训练,不具备一支有实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充足的校内实训场室,是不可能培养出合格人才的。实训教学一般分校外实训和校内实训两大部分。校外实训一般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主要是认识和参观实习,包括现场聆听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讲解,现场观摩生产过程,在生产现场顶岗实习等。因此,加强校企联合,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很有必要。校内实训主要以培养基本工程能力和专业专项能力为主,一般在校内实训基地和相应的专业实训室进行,要求校内实训基地和相应的专业实训室必须具备培训现场应用型技术人员的条件,应能体现出工程应用性、综合性的特色。近几年来,学院先后投资建成了焊接实验楼,并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大大地改善了专业实验实训条件。譬如焊接实训,我们就根据要求对学生安排了如下课题:水平位置单面焊双面成型、立焊位置单面双面成型、管—管对接水平固定全位置焊(单面焊双面形成型)等。通过这些强化训练,学生较为全面地掌握了焊接的操作技能,在实训结束后,即可由省劳动厅组织技能鉴定,获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这样,学生毕业后就多了一份就业的机会,而且一上岗就能很快地胜任工作。通过实训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学生在校期间,可获得3-4个国家劳动部门所核发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从而大大强化了学生适应工作的能力。这既符合国际社会现行的就业惯例,又能对我国正在推行的持证上岗制度起到促进作用。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院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按新的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已经毕业。2006年和2007年,本专业的一次性就业率连续两年达到了95%以上,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普遍反映良好。

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是有实质性进展的。但是,虽然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目标是可以预计的,但它的真正实现却并非轻而易举。他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发挥自己的优势,从本国本地区本校的实际出发,从市场的要求出发,办出自己的特色来。

参考文献

篇4

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化学、数学等方面的知识,思维也更有逻辑性,所以在电子控制技术课的教学中操作不仅仅是一个重点,另外,引导他们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技术素养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导究―操作―反馈”模式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同时也培养了他们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究是指导学生研究问题,找到问题,学会解决的方法,操作是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反馈是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指导。教师在其中指导学生,起到枢纽的作用,让学生成为研究实践中的主体。

下面谈谈自己在电子控制技术教学中的一些方法。

一、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培养学习兴趣

电子控制技术课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是光动手不动脑,动手的水平也得不到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我以“教学片,电子小制作,电子元器件的认识”引入新的知识,例如:引导学生在试验箱上进行《电子控制报警器模型》实验和《光控路灯模型》实验中引导学生从外形上认识常见的干簧管、光敏电阻等。使学生产生兴趣。深深地体会到电子控制技术课,乐在其中。使学生产生自觉动手制作的欲望,使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电子元器件在电子控制中的作用。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在教学中可以引导他们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地去进行学习,研究,从而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二、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实物演示,提高学生操作技能

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一目了然。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缩短教学时间,加大了课堂容量。更多的是分散了教学难点,把纷繁的知识变的有序。例如:在讲授“焊接技术”这一节知识时,仅用语言表述很难讲清楚,需要演示实验、示范操作、动手实践才能达到的目标。我借助“焊接技术”录像及示范操作使学生先学会线路板的识别,电子元器件的安装方法及锡焊接、点锡焊接法。这样把教学内容更具体,更形象地传授给学生。因此,多媒体对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有利于知识的同化。使学生更加充分,更容易理解焊接技术的要领,很快掌握焊接方法。指导学生练习焊接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保证了学生获得知识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去,成为教学的主体。

知道了如何进行操作并不代表学会了操作,实践操作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一个过程,要让学生感觉真实的实践过程。教师的演示是向学生讲解操作的细节部分,操作中的经验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相当于慢动作演示。例如对电子控制技术试验箱的正确使用的教学,在演示中一定要用正确的手势和方法,因为演示的目的是要学生进行模仿,任何一个错误的动作都会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后果。在操作中一定要把握、组织好操作的步骤,把握好学习的气氛,因为学生经过学习后都有一种想要动手的冲动,这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学生的状态,在教师讲解演示操作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顺利完成多种电子实验。操作开始后还要到学生当中指导纠正错误。操作中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安全问题,及时纠正危险的错误操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不违规操作。

学生操作中要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操作方法去体会实践的过程,体会其中的乐趣,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技术素养。

三、分组学习,加强学生间的相互交流

电子控制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突出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设计一些电子小制作,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活泼,鼓励学生进行实践的学习,探索的学习、合作的学习。教学应该是形式多样的,除课堂讲授外我们还分组讨论,分组检测,实验,进行操作实践等。我在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让学生2~3人一小组,进行检测,实验,制作电子作品。这样既加强了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交流同时还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创新思维。这样各组同学在思想和技能上的交流,有利于学生共同进步,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当堂讲评,及时反馈

课堂评价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及时分析、总结学习过程的得与失,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不断提高教学的质量,使学生自身素质不断提升。例如:实验结束后我们对好的电子作品进行展示,对有创新的电路分析,加深学生对电子控制的理解和掌握。反馈可以对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检验,及时纠正,同时也可以进行归纳总结。在教学中我们对学生在电子控制技术试验箱上所进行的实验,做到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出现的情况及时调整,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完成整个教学过程。

篇5

一、明确项目教学法的目标

根据工程实际需求设计职业技能标准的要求,为了让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较为全面地了解电子电工基本技术,我们将课程分为两大部分,电子技术技能训练和电工技能训练,电子技术内含电路图的读识、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技术、焊接技术、安装技术、调试技术、维修技术。电工基础内含电工识图、室内布线、导线的连接、照明灯的安装、配电板的安装。

利用电子技术制作一个超外差式收音机为主要任务,要求学生完成收音机的安装调试,如果出现故障,就要解决。要完成这个任务就要学会电子元器件的检测技术、焊接技术、安装技术、调试技术和维修技术。电工基础以完成室内配电安装为任务,如果要完成这个任务就要学会电工识图、室内布线、导线的连接、照明灯的安装和配电板的安装。教学任务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有技术在今后工作中用到得,因此课程目标非常明确。

二、清晰项目教学中的每个知识点

教学内容根据实际生产生活确定,项目根据行业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设定,教学过程随着项目确定就可以进行了,教师对每个项目知识点进行讲解,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每个项目的内容通常包含两部分;理论部分讲解基础的理论知识,实践部分进行设备的安装和调试。

电子技术理论部分的重点在电路图的读识,因为读电路图是完成任务的第一步,而在读图过程中,涉及很多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因此要教会学生读图技巧,在教授过程中,逐步了解一些元器件的知识,掌握各种元器件的性能与作用,再根据掌握的元器件知识读图,这样既有面又有点,让学生掌握读图技巧,也为维修打下理论基础。

实践部分是完成电子产品的安装与调试,在完成电子产品制作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电子元器件的检测、焊接、安装、调试和维修。这个过程一定要运用到前期的理论知识,这样学会一件电子产品的安装调试,不仅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并且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基础理论知识,学会分析、解决问题,让理论知识贯穿实践过程。

电子电工技术理论部分的重点在于电工识图、电工常识,电工常识包含基本电工理论知识、电工安全常识。难点在于电工识图,由于电工图的信息量比较大,因此读图对从没有接触过工程图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要仔细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讲解。实践部分完成室内配电安装任务。要既会电工识图又会室内布线、连接各种导线、安装照明灯和配电板。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如何规范布线,正确连接导线,以及照明灯、配电板的安装方法。

在明确学习目标与要求的前提下,掌握每个项目的知识点的基础上,知道每个知识点需要掌握什么技能,如何通过训练掌握,以及最后技能怎样才算达到要求。

三、认真组织完成项目训练

明确学习目标后,采用独立完成的方式完成任务,因为实际过程中,这些工作通常由一两个人完成。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掌握操作技能,采用这种方式,但是在完成过程中,要学会互相帮助、合作学习。

每个项目实践操作时,教师首先做示范,详细讲解电子产品和配电装置的安装要求和规法,强调规范一定要严格遵守,并随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明确解答;示范完成后,学生要动手安装,同时采用逐步递进的方式进行训练。

因此每个项目在设计之前,我们为每个项目准备了相关材料和工具。如电子技术,我们准备了功放板、电子双音门铃、收音机的制作。首先学会拆各种元器件,然后制作一个完整的功放板,功放板的制作主要是训练学生学会元器件的安装、焊接技术。了解焊接工具及焊接工具的一般使用方法,了解电子元器件的安装方法,通过大量练习掌握焊接技术,要求安装平整对齐、焊点平滑、焊接牢固,不能虚焊。

只有焊接技术达到要求后,才能进行下一个项目:电子双音门铃的安装,主要让学生先学会比较简单的小电子产品的安装和调试,因为门铃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所以学生不觉得难学。完成门铃的安装后,学生对电子产品有一个简单了解,在此基础上再安装比较难的收音机。电子产品的安装即要求学生通过看图寻找元器件,同时找出正确的安装位置,测量元器件,然后焊接,这样就把所学知识体现在一个实际作品中。

学习电工技术我们准备了导线、白炽灯、配电板、单相电度表等,要求学生完成室内配电的安装。包括室内布线、白炽灯、配电板的安装。室内布线应根据线路要求、负载类型、场所环境等具体情况,设计相应的布线方案,采用适合的布线方式和方法,选用符合要求的导线,对导线的要求包括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两方面,布线应牢固、美观。明线敷设的导线走向应保持横平竖直、固定牢固。暗线敷设的导线一般应水平或垂直走线。导线穿过墙壁或楼板时应加装保护用套管。敷设中注意不得损伤导线的绝缘层,学会定位、放线、护套线十字交叉敷设。

白炽灯的安装要求了解白炽灯照明安装的过程、掌握电工基本布线技术、熟练掌握白炽灯接线原理图、掌握白炽灯照明安装的方法。照明灯的安装要求定位、布线,布线要求采用明线,明线敷设的导线走向应保持横平竖直、固定牢固。敷设中注意不得损伤导线的绝缘层,要求采用护线套,注意按图正确接线,主要是要注意零线与火线的颜色。最后用万用表检查接线是否正确,然后通电检测安装的线路。

配电板的安装要了解家用配电板和动力配电板的安装过程,熟悉家用配电板和动力配电板的电路图,掌握家用配电板和动力配电板的安装方法。按照布线要求采用明线,明线敷设的导线走向应保持横平竖直、固定牢固。敷设中注意不得损伤导线的绝缘层,要求采用护线套,按图正确接线。注意零线与火线的颜色。装接线完毕,进行检查后方可通电试验。这些项目实训的完成,最终都为学生今后工程实践打下扎实基础。

篇6

【关键词】电子制作;教学;实践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21世纪,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中,引起了各个方面的重视,电子技术也成为国民经济强有力的基础产业。“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技术”等课程是职业教育电类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程,理论课抽象晦涩,必须辅以大量的实验、实训。现在的新教材本身就加大了电子制作的比重,每章节后都有针对该章节内容的课外小制作。但是实验实训课时有限,只能完成演示性的实验。真正让学生静下心来亲自动手操作的时间不多,笔者根据多年从事实践教学的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认为课外电子制作是实验、实训课的必要补充。

一、课外电子制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课外电子制作辅导中,首先带领学生制作简单的音乐门铃,有源音箱等,学生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能唱出美妙的音乐,会有强烈的成就感,也就有了进一步探索电子知识的愿望。从简单到复杂,从知识性到创造性,多加肯定,激发自信,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2、验证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抽象的理论学习,学生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上。理解不深刻,有关的计算公式也容易混淆。这就要求所学的理论知识要在实践中验证,才能巩固理论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进行“分立元件OCL功放”的制作时,为了使学生易接受,我们先给学生讲解其工作原理,然后按照线路图装接元件,再进行焊接。焊接完成后,对他们的焊接工艺进行检查。找出虚焊、短路等问题并加以解决。最后的通电调试最困难,先给学生找出几处关键的测试点,根据测试点电位的正常与否,判定是哪个单元电路出了问题。逐一解决,最终调试成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三极管共射组态、共集组态,以及运放(差分输入的OCL功放电路本质就是一个运放)的工作原理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理论知识得到了实践的验证。加上配套电源的制作,几乎可以涵盖《模拟电子技术》各个主要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的理论学习,学生似懂非懂,通过实践的验证,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3、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电子制作的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能够正确识别和使用元器件,了解各个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弥补课堂教学不能达到的目的。同时,在电路组装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故障,学生通过学习,排查故障,有效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课外电子制作过程中,线路板装接元器件多、工艺要求多、标准高。制作内容立足于操作技能的达标和规范化,立足于学生独立分析、独立操作,立足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

二、课外电子制作辅导的实施要点

课外电子设计与制作,就是利用课堂和课余时间,学生自己动手开发制作电子产品,是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学生自己通过制作电路,到排除电路故障,最后实现产品的功能,从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为以后的就业提供保障。

1、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由易到难

对于初学者,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制作复杂的电路,往往会使之畏难而退、或者制作失败而挫伤积极性,所以先制作一些简单而有趣的、不需要调试或较少调试的电路。随着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步加大制作难度。同时要加强辅导,如果不经过教师的有序指导就盲目动手,可能烧毁元器件与电路,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2、强调工艺规范,养成良好的习惯

课外电子制作的对象是学生,大部分是初次接触电子制作,所以必须从最基本的制作常识讲起,如从印制板哪面插人元件、引脚露出印制板的高度、焊前元件的检查、元件极性的判断、焊前处理、导线去皮长度等方面严格规范。在通电调试时,要求学生认真检查元件是否有虚焊、错焊及搭锡,是否有因导线去皮过长铜丝相碰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短路等等。总之在制作过程中的每一步都要一丝不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合理设计电路,为教学服务

为教学服务是开展课外电子制作的目的之一,期望通过电子制作来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所以在教师在设计电路时,本着切合学生实际、注重趣味性及实用性、元件易购、成本不高等原则,还要体现教学内容,使每个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都能在教材中找到答案,学生也能够用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帮助分析电路,读懂电路,让学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别资质好的学生,也可以鼓励他们自行设计电路,设计好的电路能通过仿真软件的测试,或由教师检查无误后,即可开始制作。

4、确保学生亲自制作

课外电子制作要给学生提供制作时的活动场所以及制作条件,包括工具、场地等。保证人手一把电烙铁,还要配备剪刀、焊锡盒、带烙铁架、刮刀、镊子、适量的松香、焊锡,工具包、万用电表每人一块。为安全起见,每个人需要一张带有保险丝插座的课桌。一般情况下,一个制作班人数在二十至三十之间,以便于教师具体指导。人少有利于教师进行检查分析,便于具体指导学生如何排除故障,真正做到每个学生都制作成功。

三、课外电子制作辅导内容

课外电子制作,需要从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开始训练,包括焊接技术、万用表使用等。然后再根据学生自身水平选择合适电路进行制作,并完成功能测试,以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1、焊接训练

元器件焊接是电子制作的第一步,其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电路板能否实现功能需要。所以,在课外电子制作教学的初期,必须对学生进行焊接技术的训练,可以先拆卸废旧电路板上的元器件进行练习,并逐个检查学生的焊接情况,经过反复训练后,可提高学生焊接技术和质量,为下一步电子制作打好基础。

2、万用表测试

在制作中经常用到电阻、电容、二极管、三极管、发声、发光等器件,要培养学生对它们的识别能力。对于初学者来说,对上述元件无法区别,对三极管的管脚更是无法识别。所以在制作之前训练学生对常用元件的识别和判断,是电子制作的首要问题。

3、PCB板制作及元件装配

比较简单的电子制作,PCB板可由学生人工布线,手工描板腐蚀。对于比较复杂的电路也可以指导学生用protel等软件布线,热转印方式制板。装配焊接好后的电路板必须让学生认真检查焊点是否可靠,有没有短路断路等问题,元件装配是否正确,以免在通电调试时出现短路起火、元件炸裂等事故

4、通电调试

通电调试是一个细致的工作,学生的电子制作或多或少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故障,教师首先要尽量让学生理解每个单元电路的原理,教会学生找出电路的关键测试点,引导学生根据关键测试点的电位来判断电路是否正常工作,判断故障点。最终排除故障。

四、结论

课外电子制作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以适应社会需要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们将继续探索课外电子制作的相关课题,努力做好今后的实践工作,希望大学生课外电子制作对培养电子类专业学生的工程能力,综合素质方面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国兴.电子技能与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唐永刚.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设计与制作》校本课程的构建[J].中国西部科技,2009(18).

篇7

关键字:焊接;跨学科训练;创新教学;人才培养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前的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职业色彩浓郁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为培养出来的学生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颏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产品更新换代快的情况,感到在校期间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逐渐落后,学无所用,从而造成教育资源很大的浪费。为改变不利局面,黑龙江技师学院进行了大规模资源整合和专业调整。

开展创新焊接专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1.1目前焊接人才培养管理形式的局限性

人才培养包括人才培养者、人才培养措施和人才培养对象三个内容。目前焊接人才培养过程的管理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管理流于形式

目前的教学管理主要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保障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但这些规章制度在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上保障力度不强,不利于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实践表明,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必要的社会实践与创新活动,有利于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2)行政制约过多

教学管理实质上只是教育教学的一种方式和手段,不是目的,培养创新人才才是真正的目的。行政制约过多,必然制约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才华的发挥,影响其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一卜进心,难以真正对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把关。教学管理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的,教学管理改革必须围绕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进行。

2.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焊接专业通常设置了[]“焊接冶金”、“焊接电源”、“焊接方法与自动化”及“焊接结构与生产”等骨干课程,还设置了“焊接检验”、“焊接工装夹具”、“焊接金相和断口析”等辅助课程,并设置了与之配套的专业实验、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教育.这些课程和环节系统地向学生呈现了解决材料连接工程中遇到实际问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应用各种基础知识和技术基础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具体体现.因此,在这些课程和环节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课程的概念和内容,更重要的让学生学会解决这些专业问题的思想方法、方案设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实践中也能循此方法再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在思考和解决专业问题中,往往需要系统思考,从问题主要矛盾着手,分析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次要影响因素,通过理论抽象和逻辑推理建立相关模型,由表及里触及问题实质和核心,达到解决问题目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思考模式,培养学生在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中,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主次关系及解决问题的方案的优与劣,让学生对客观事物及其变化规律的认识从定性到定量不断深化,准确把握事物的尺度和各种影响程度,并能应用理论思考结果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科交叉、引用与借鉴其它领域技术成果解决本专业的问题和技术集成是当前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这大大加快的技术发展进程,显著降低了技术开发成本,同时也为新技术研发开辟了重要途径.在专业教育过程中要不适时机地向学生介绍技术发展脉络、新技术发展趋势和现代技术发展新成果,引导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建立开放、创新的思维模式.焊接专业尽管是相对传统的学科,但其发展带有明显的学科交叉和技术集成的烙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外技术引进和相关技术的发展,焊接技术在现代物理技术、电子技术、测试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数值模拟技术的支撑下得到了迅猛发展,自动化、数值化程度越来越高,连接工程尺度正向着超大和超微2个方向不断延伸,结构性能参数不断超越,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如能抓住这一特点,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3.跨学科创新焊接人才培养教学方法与实践的重要意义

目前中职教育实践研究学习已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国家正在大力推动和支持实践研究教育模式与体系的建设。焊接工程作为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世界各国均极为重视。例如美国一流大学丁学院70%均设有焊接专业,并在焊接专业领域强调各学科的协调发展。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各学校还采取了一些措施推进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如麻省理工学院焊[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FFB090557

子课题项目: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接专业教学采用“本科生科研计划活动”训练计划,即:本科生与硕士生、博士生一起进行较长时间的科研训练,并在结束时召开学术研讨会;日本高校采用增设创造性教育科目,使其与专业科目相

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化的课程结构,同时重视智力和能力以外的情绪、意志的培养,具有知、情、意三者和谐发展为根本的创造性教育的特点。国外大学焊接专业学生教育都非常注重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拓宽专业面,强调创新能力、研究潜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创新思维、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终生学习能力放在教育的首位,并有稳定的实习基地和良好的实验条件。

结束语:

通过教学改革研究实践认为,对于具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电气工程自动化学科交叉特色的焊接专业方向大学生,教育实践中要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推行实践型学习为基础的多样性的教学训练方法,结合本专业的特色、市场的需求以及学生个体差异,着力进行多样性教学训练模式与实践的研究,完善焊接专业方向现代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促进焊接工程多层次、跨学科创新型人才的成长与涌现。

参考文献:

罗建.高等学校焊接专业方向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新方法与实践

电焊机2010 1.

篇8

首先,中职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文化课基础较差,所以学生对学习的要求也就不高,这样导致在进行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入学之前,有大多数学生对电子技术专业的了解较少,所以他们在刚开始学习电子技术的时候,就会感觉很吃力,甚至有一些学生会对电子技术产生惧怕心理,这样一来也就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电子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而对于基础较弱的中职院校学生来说入门难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所以这就为中职学校的电子技术教学增加了难度。

其次,教师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实训相脱节,学生在进行实训的时候,没有正确的理论支撑,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也是现阶段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学习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多数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按照教师的教学步骤机械地进行学习,并不能积极主动地对技能进行掌握,甚至还有一些学生要么干脆不听讲,要么不参加实训。此外,还有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训的时候,将大部分时间用在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上,学生真正动手进行操作的时间比较短,学生在短时期内很难掌握电子技术的应用技能。这样一来既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又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实训训练也就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

二、提高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学习效率的措施

1.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理论教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改进,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如,在对理论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的时候,教师要灵活运用电子仪器以及中职学校中现有的硬件设施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不能照本宣科地进行纯理论的讲解。此外,还应该要求一切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有正确的理论作为支撑,从而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在教学方法上,首先,教师要缩短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时间间隔,也就是说在上完理论课之后,立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训,这样不仅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实训,还能够使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教师在讲完某一仪表仪器的使用方法后,马上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证明相关理论知识,从而加深记忆。其次,还要加强电子技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如当讲到生活中某一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时,教师要教学生学会用这些电子仪表,让他们学以致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联系。最后,教师还要多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如在介绍电子仪器的时候,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加清晰地对电子仪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和了解。在多媒体展示完之后,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还应该配合相应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实验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所以要想提高中职学校电子技术的学习效率,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如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的方式导入,并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教师提的问题不能太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深奥难懂,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后能够回答上来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探索新问题,并在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同时,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篇9

关键词:实训周;课程设计;技能操作;集中实训

在一次德国专家职业教育论坛的讲座中听到了这样的一句话:科技超前于产业,教育却总是滞后于市场。深思此句,至少能说明一点:从学校里走出去的学生无法满足新时代市场劳动力的需求。为能跟上时代,紧随市场,必须积极探索如何培养现代产业所需的人才。中职学校作为此类人才的培训基地,应努力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出能适应现代职业特点的复合型劳动者和中初级专业对口人才。目前,中职的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大都在分散独立的课时里完成,这已严重制约学生实训技能的整体发展。为改善这种情况,经多方努力筹划,我校成功举办电子专业专题实训周。即在一周时间里,停止所有的公共课和专业理论基础课,定下专题实训方向与方案,对电子专业班学生进行集中实训,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全面掌握专业实训中的某一模块。使他们学有所成,学有所长,紧随市场专业技术发展步伐,以备将来就业之需。如何设计实训周的实训课程直接关系到实训周的实训效果,科学设计,则可事半功倍,设计不科学,则徒劳无功。以下就此谈谈《电子产品安装工艺》专题实训周课程的设计理念。

1《电子产品安装工艺》实训周实训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

依据现代化电子产业所需的基本常识与技能,让学生全面了解PCB电路板各种形成方式,简单到手工,复杂到软件处理问题等;另实训课程的实施要切合学生实际情况及学生的接受能力,方不至于纸上谈兵,无实际操作可能。此模块课题看似简单、基础,但只有夯实了基础,方能建高楼大厦,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再学习及二次发展。

2《电子产品安装工艺》实训周实训课程设计的内容安排与时间安排

(见表1、表2、表3、表4和表5

3《电子产品安装工艺》实训周实训课程设计的构想与目的

3.1项目一:THT焊接工艺(手工插件焊接)[1]现代电子产品的装配已广泛运用可编程的贴片机代替人工焊接,但总有些不规则元件或不适用于自动焊接的特殊元件,还是需要手工焊接。另在科研、返工和返修的时候,手工焊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而对于小型生产和家电维修的作坊而言,手工焊接仍是最实用最便捷的操作。因此,手工焊接技术仍是电子装配技术工程人员必备的一项专业技能,同时也是掌握其它焊接技术的基础。所以该专题实训周的第一个实训课程选用THT焊接工艺这个项目。并以让学生完成CD4511八路数显抢答器THT焊接套件(如图1)来完成此项目的实训,同时也为第二个项目打下伏笔。

3.2项目二:SMT焊接工艺(贴片焊接)表面贴装技术(SMT)在减小电子产品体积重量和提高可靠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新一代高密度、高效率的电子装联技术已经渗透到市场电子行业的每个领域[1]。SMT表面贴装工艺发展迅速,应用广泛,在众多领域中已经甚至完全取代了传统的电子装联技术。虽然表面贴装器件可采用大型工艺设备来实现自动化焊接,但在批量少,品种多生产情况下和维修中常常需要采用手工焊接。鉴此让学生熟悉并掌握SMT表面贴装工艺是非常有必要的。为达到实训的实际效果,选用包含有12类元件129个贴片313个焊点的练习套件(如图2)。

3.3项目三:物理方法形成复合放大管组成的简易串联可调式稳压电源的PCB电路该项目实训课程设计包括两方面:3.3.1用万能板形成复合放大管组成的简易串联可调式稳压电源的PCB电路虽然手工PCB电路板生产早已被工业规模生产代替,但用万能板形成PCB电路的方法在许多的学生技能大赛、教师技能大赛及电子专业教师资格选拔赛均中有采用;即使是软件形成的PCB电路,在排版时及一些特殊情况下还是需要人工做合理调整,而完成这些工作的前提都必须得全面掌握PCB电路万能板形成的知识与技巧;还有,一些科研工作及实验时也往往要利用该项的灵活与单一;还值一提的是:学生只有在认识手工形成PCB电路的不易和效率太低的情况下,才会深刻认识到利用软件的优越性,从而更认真的去学习软件的操作;故在此课题的实训周内把该项目列为必不可少的一项课程。3.3.2用单面覆铜板手工雕刻形成复合放大管组成的简易串联可调式稳压电源的PCB电路这种PCB电路的形成虽工艺原始,效率不高,但很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单从这点,该课程在实训周的出现就很有意义。

3.4项目四:用PROTELDXP2004软件形成PCB文件,再用化学方法形成PCB电路板PROTELDXP2004电子设计软件因为其有强大元件库和布线功能、加之界面友好和操作简便、实用等优点,已成为EDA行业尤其是PCB设计领域中发展最快、使用时间最长、运用范围最广泛的EDA软件之一[3]。其特点是:(1)通过设计捆绑的方式,将原理图编辑、PCB设计及打印这些功能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提供了一个项目开发环境。(2)DXP2004提供了丰富的原理图库和PCB封装库,并为设计新的元器件提供了封装向导,简化了封装设计过程。(3)TELDXP2004提供了丰富的元件库,但不可能包括所有的元件,必要时需要自己动手封装元件,建立自己的元件库。通过该课程学习设计,让学生对PROTELDXP2004软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利用这个软件绘制原理图的相关命令有了更多的理解,也对绘制原理图的过程更加的熟练。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制作一个完整的PCB电路板是非常的不容易,每一个环节都需精雕细琢,不可粗心大意,还考验了学生实训操作的耐心和耐力,让他们在此次学习操作过程中深刻的感受到同学、同伴之间互相协作的重要性,完成这样一个PCB生产过程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可以的,而是需要大家之间不断的付出与配合。为今后工作时所需的专业素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3.5项目五:多路程控万年历的安装与调试(综合练习竞赛套件,如图3)首先说明一点项目五是以技能竞赛的方式完成。经过一周的紧张练习与实践,为更好地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反馈老师一周来的工作效果,促进学生继续探索的学习兴趣,应全方位地考骇与评价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的实际情况,这也是对前面实训操作的一次应用与总结。更是对该项技能的一次综合提升。让学生有一个自我反省、自我总结的机会。所以说举办这样一次综合练习或者技能竞赛是这个实训课题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项目。当然实训周的课题是可以多角度进行专题选择,如:《电工安装及电工安全》、《智能楼宇》、《制冷设备检修》、《C51单片机调试》、《PLC基础应用》等。以《电子产品安装工艺》课题开始举办实训周,在这基础上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通过举办不同课题的实训周进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尽可能让学生在学校掌握的技能可以快速应用到工作岗位上,尽量缩小学校与工作岗位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无负担地走向自己的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杠江淮.电子手工焊接工艺及质量控制[EB/OL].

[2]聚零电子.淘宝网店[EB/OL].

篇10

【关键词】电子信息专业技术;基础课;教学实践

0 前言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信息化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信息化和数字化时代逐渐到来,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在这样背景下,高校开始重视起电子信息专业技术的培养,以顺应时展的趋势。但是就目前来看,高校电子信息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的顺利进行,需要引起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1 电子信息专业概述

电子信息专业,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专业性学科,其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技术。对于电子信息专业教学而言,学生必须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能够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技术基础和理论知识;

2)能够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以及实验技术,对电子设备进行分析和设计;

3)具备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了解信息产业的基本政策和法规,以及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5)掌握电子产品的一般生产工艺,能够对其生产进行管理;

6)掌握电子电器产品的维修焊接技术,能够独立完成设备的焊接和拼装;

7)具备对电子设备进行熟练安装、使用、调试、维护的能力。

2 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电子信息专业教学中,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导致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使得教学工作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2.1 实践教学缺乏

电子信息专业是一门面向应用的学科,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但是,在当前电子信息专业的基础课教学中,由于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导致课程教学以理论为主,实践教学较少,严重影响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中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

2.2 存在与实际脱节的现象

电子信息专业作为引领社会发展的高科技产业,在课程的设计上应该充分体现创新性,以推动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当前的电子信息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内容设计、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等方面,仍然沿用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内容,缺乏创新性,与实际发展情况存在严重的脱节,不利于学生的就业。

2.3 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以理论为主,辅以少量的实践教学,教师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对知识进行枯燥的讲解,容易导致学生对枯燥的知识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3 提升基础课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提升电子信息专业技术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3.1 精编教学内容

针对电子信息专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编制。首先,要对教材进行合理选择,选取概念全面、原理清晰、方法独特、内容创新的教材,并以此为基础,辅以其它相关资料,对不同材料的优点进行充分挖掘和融合。其次,在教案的编写方面,要具备清晰的思路,确保概念准确、语义分明,能够充分反映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同时可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3.2 加强实践教学

首先,要对课程进行重新设置,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其次,要加大对于实验设备的投资力度,完善实践教学的基础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然后,要确保理论与实践的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作为一门面向实际应用的专业性学科,电子信息专业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如果单纯的传授理论知识,无法满足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微机原理课程为例,其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如电路原理、编程原理等,同时也具有自身特定的结构和形态,要对其进行全面掌握,单纯依靠理论和图纸是行不通的,如果不实际接触,只凭借想象不可能了解微机的内部构造,会直接影响其对于微机工作原理的理解和认知。而理论结合实践的形式,可以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装机和实践机会,加深学生对于相关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3.3 改进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关系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要结合学科特点,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开展教学工作。在电子信息专业技术基础课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对难点进行简化,清晰地显示出理论研究的流程,从而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同时,可以结合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增加教学的信息量,从而使得教学更加直观,更加生动形象,而且可以减少教师的压力,课件在经过适当更新后,也可以重复利用,能够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今信息化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校电子信息专业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必须完善师资力量,加大资金投入,采取必要的措施,从容应对挑战,通过相应的课程改革,提高电子信息专业技术基础课的教学质量,为社会提供紧缺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青.浅谈电子信息专业技术基础课的教学[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