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2: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知识

篇1

关键词:森林资源保护;策略;勐腊县

中图分类号: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12-0139-02

1引言

森林资源不仅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内容。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森林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多,这使得人为活动对森林资源造成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为了减少外界对森林资源带来影响,应该加强森林资源的管理,为森林的自循环提供一定的条件。在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保护的时候,要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保护和建设,实现森林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2勐腊县森林资源管理现状

勐腊县位于云南省最南端,地处热带北缘,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植物王国皇冠上的绿宝石。勐腊县是中国热带生态系统和森林植被保存比较完整,而且热区生物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勐腊县森林覆盖率为86.24%,比云南省境内的其他县要高,更是比全省的森林覆盖率的平均值高出很多,而且森林资源的分布相对均匀。在勐腊县境内,森林种类十分丰富,有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和竹林等多种类型的森林资源,而且有多种国家珍稀保护的动植物,如望天树、版纳青梅、版纳黑檀、木莲和桫椤等,在丰富的森林生态环境中也有多种动物资源,被称作是动植物王国。加强森林景观和森林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当地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

森林资源管理,对于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的补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近年来对森林资源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已经逐步形成了一种比较成体系的宏观管理模式。在实施森林资源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客观的地理条件复杂,技术人员对森林资源管理知识以及技术的掌握不足,工人在山上的实际操作能力有限等原因,造成了森林资源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森林资源管理人员综合水平较低,导致对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在基层森林管理部门,很多森林管理人员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缺乏相应的职业道德,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在工作过程中的责任意识不足,最终导致森林资源管理流于形式。

同时,森林资源管理制度存在缺陷。当前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包括林业系统中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不够,很多森林管理部门没有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等,这对于森林资源的全面管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使得森林资源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不能形成一定的合力。

3森林资源保护的策略

3.1不断提高基层林业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

基层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有很大的影响,森林资源管理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基层林业站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素养的提升。当前勐腊国营林场下属2个分场,即勐捧分场、尚勇分场。截至2014年全场职工总人数为316人,其中:有固定职工人数163人,在固定职工人数中在岗119人,已办理退休手续的退休职工44人;聘用临时护林员13人。为了扩大基层林场管理队伍,还需要不断招募更多的人员,当前勐腊县在9个乡(镇)内设有2个森林管护站,管护着国有森林近310万亩。另外,应加强基层林业站、森林管护站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从勐腊县情以及林情来看,在当前的林业经济发展以及森林资源保护过程中,必须要从技术创新的角度出发,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得他们能够具有更加先进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技术,进而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科学保护。

3.2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健全

森林资源管理制度的完善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制度的完善过程中,需要从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基层林业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不断完善基层林业部门的管理制度,对传统的管理理念进行改革,在基层林业部门内部营造一种规范的、科学的管理氛围。第二,森林管理部门领导者要明确对基层林业部门工作的领导责任,领导需要对森林资源管理工作进行负责,对森林基层林业部门、基层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实施管理行为的监督,保证森林资源保护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第三,加强森林资源管理责任体系的创新。在森林资源管理过程中对森林资源管理责任体系进行创新,需要将森林资源管理的责任落实到个人,保证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顺畅,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要能够及时找到相应的责任人并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处理。

3.3加强森林保护的宣传工作

在森林资源的保护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森林保护工作的宣传,一方面,要加强对森林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的宣传,使得他们能够具备更加全面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能够将森林保护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其次,还应该要加强对周围群众的宣传,群众也应该要成为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主力军,而且群众在森林资源保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更为重要。对此,森林管理部门应该定期举行相应的宣传活动,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强化群众对森林进行保护的意识,使得森林保护工作可以得到深化,积极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加强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

3.4合理开发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巨大经济效益的资源,在进行保护的时候也应该要注重对其开发,大力开发森林资源的经济优势。比如在勐腊县,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使得当地的旅游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以望天树、雨林谷和绿石林森林公园等森林景观为主,当前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森林旅游模式,为当地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森林资源进行开发的时候,应该要以不损害森林资源为前提,挖掘其经济潜力的时候也要保证其生态潜力。

4结语

森林资源管理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手段,森林资源管理的发展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森林资源管理发展过程中要从多个方面着手,比如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工作机制的完善、加强对森林保护意识的强化,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地森林资源保护,促进森林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富昌.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2).

[2]张建文.浅谈森林资源保护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湖南农机,2012(1).

篇2

虫害防治技术,就是指对林区发生的虫害病进行仔细研究,快速找到有效的防治措施,将虫害病控制在发病潜伏期内,将其消灭,来减少虫害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所以,在林业管理中,需要管理部门对常见的灾害性虫病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拟定具体的防治措施,制定应急方案,并利用信息技术加快对林区虫害现场进行全面了解,快速采取措施控制虫害范围。林业管理必须要把虫害预防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将其作为依托,才能真正做到林区虫害的有效防治,保护森林所有权的经济利益,由此可见,虫病防治对林业管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林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以松材线虫为例阐述林业管理中虫害防治的具体措施

2.1清楚虫害的发生时期、发生规律和发生树种等,做好预防工作一般来说,松材线虫病多发于每年的5~10月,受温度影响,尤其是10月份是松材线虫病的高发期,被感染的松树普遍出现死亡的情况,当温度在25℃~30℃时,该病虫害的扩散会进一步加强,所以在林业管理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中,首先要清楚虫害的发生规律和具体演变过程,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

2.2加强对林业的动态监管建立信息控制系统来加强对林业的动态监督,对森林中出现的松材线虫病的具体发生情况,进行范围划分和精确定位,建立动态的监控点。每年该虫害病多发期时,对松树的病状情况进行统计和资料更新,监测虫害的扩散面积和具体的病死株数,建立监测报告制度,来实现对病区的动态监控,为预防措施的制定奠定基础。

2.3通过强化林区的管理,做到虫害病情的有效控制强化对虫病多发区的管理,主要目的是能有效地对病死数目移除过程的监督。因为病死林木中还潜藏着大量的虫卵和幼虫,是虫病再次发生的根源。病死林木属于林区所有者的财产,如果肆意进行买卖,就会造成病情的蔓延和进一步扩展,所以为了有效控制病源,防止病虫害的扩散,病死林木需要在管理部门的监督下做统一移除处理。因此,在管理中要严格把关对病木的处理,严禁病木非法流通运输。

2.4具体林业管理工作中做到分层管理,责任到人由于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涉及范围广,管理难度大,要做到有效的管理,就需要明确管理分工,做到每一项管理工作落实到个人,由各级领导进行责任分担,一级控制一级,一级管理一级,切实将虫害防治管理工作落实到位,避免责任推诿现象,切实做到对虫害病的有效预防。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使他们具备较完备的虫害管理知识,真正发挥管理工作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作用。

2.5加强对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不断加强对生物防治措施、化学防治措施和物理防治措施技术的研究,来提高对虫害的预防能力,保护我国森林资源免受虫害。生物防治措施就是通过生物圈内的天敌来消灭虫害,不使用任何药物,对林区无任何污染,虽然过程漫长但是效果明显。物理防治措施指将化学药剂喷射或涂抹在病虫害发生的区域,来做到对虫害的控制和消灭,从而达到防治虫害的目的。化学防治措施是利用一些简单物理工具,比如电、热、光、辐射和微波等物理技术来达到对虫害防治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饵木和灯火来诱杀害虫。

3结语

篇3

关键词 国家储备林;工程建设;现状;问题;对策;云南玉龙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21-0191-02

国家储备林是指列入《国家储备林树种目录》,由国家统一收储、动用及轮换,具有一定规模和培育潜力的珍稀树种及大径级活立木资源[1-2]。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地域分布不均,林分质量低下,林地单位面积产出率低,木材供给结构不平衡,我国人工林年均生长量5.55 m3/hm2,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大径级木材和珍稀树种木材对外依存度持续增高,2012年进口木材2.35亿m3,占全国木材消耗总量的47%。木材资源问题已由经济贸易问题逐步演变成生态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储备林贯彻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维持供给平衡、保障木材安全,对活立木资源进行储备是有效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具体措施。一方面能提升国内木材供给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提高木材产品品质、带动就业。

国家储备林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培育大径级用材林。大径级材是建筑业、装修装饰业和家具制造业的主要原料,是目前云南省内外木材短缺结构性矛盾的主要方面。丽江古城具有民族特色木结构民居建筑与修缮的需要,加大了对木材的需求量,对外依存度过高,使木材价格越来越高,加大了建设成本[3]。

用材林中近、成、过熟林面积、蓄积的比例过高对玉龙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不利。从发展趋势看,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玉龙县木材供应仍将处于短缺状态,尤其是木材结构性短缺。

1 玉龙县国家储备林工程建设实施基本现状

玉龙县地处云南省西北部,丽江市西部。全县辖3个镇13个乡,共有100个村民委员会,1 162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212 950人,县内有2个省属森工局和1个县属森工企业。

根据2009年玉龙县二类森林资源报告统计,全县土地总面积620 029.0 hm2,其中:林业用地面积493 336.1 hm2,占总面积的79.57%;非林业用地面积126 692.9 hm2,占总面积的20.43%。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为418 255.5 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84.78%;疏林地面积为1 492.6 hm2,占林业用地面积的0.30%;灌木林地面积为69 563.2 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14.10%;未成林造林地面积为226.4 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0.05%;苗圃地面积为2.7 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0.000 5%;无立木林地面积为3 025.9 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0.61%;宜林地面积为769.8 hm2,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0.16%。森林覆盖率72.3%,林木绿化率78.78%。由表1可知,国有林中用材林近成过熟林的蓄积占全县的20.5%[1]。

2014年7月根据云南省林业厅下达计划指标,玉龙县国家储备林工程建设共设计1 333.3 hm2和占10%储备林面积的后备林133.3 hm2,培育树种为林地中占优势的云南松;培育目标主要为大径材,建设方式现有林改培。由具备一定实力、自然环境比较优越的巨甸林业局和森龙实业有限公司(县属森工)分别在西部林区的3个乡境内的国有林用材林地块内各自承担承储任务(表2)。其面积占全县国有一般用材林云南松林地的13.2%;蓄积占国有一般用材林的49.2%[2]。

2 玉龙县国家储备林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培育技术与采伐利用

储备林工程建设目标的大径级用材林的生长与培育周期相对缓慢[4-5]。云南省乔木林年均蓄积生长量4.905 m3/hm2;人工林培育周期达到30年以上才能成熟,天然林则需40年以上。尚未出台相关管理办法以及申报采伐利用等规范性文件,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在管理和指导中缺乏依据,工作较为被动。部分生长良好的林分因其在公益林区域而无法列入国家储备林范围内。

2.2 常规管理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集体林管护权已落实到小组或个人,森林资源从而得到有效的保护[6]。国有林部分因其执法权限、管护力量等多方面的原因陷入被动局面。此外,少数群众法制观念、保护意识淡薄,对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眼前经济利益所驱使,偷砍盗伐林木、违法运输木材、乱占林地及毁林开荒等破坏森林资源现象时有发生。

玉龙县主要森林树种的组成以云南松(Yunnanensis)、高山松(P.dansata)、云杉(Picea spp)和冷杉(Abies spp.)等针叶林树种为主(表3)[3],其树木含挥发性油和松脂,小枝易燃。成熟林分郁闭度在0.6左右,非常易燃,在陡坡地段易形成树冠火,尤其是在占多数的低产林、天然次生林区域。以易燃树种云南松为优势树种的储备林林地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多年营造的立木资产将付诸东流。

2.3 投入资金不足

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建设项目投资包括2个部分:一是中央预算内林业基本建设投资,建设方式为集约人工林栽培和现有林改培,国家按照7 500元/hm2进行补助;二是中央财政补贴,建设方式为中幼林抚育,国家按照1 500元/hm2进行补助。

承储单位划定国家储备林的后续经费和建设资金如何落实、如何进行补贴尚未明确和细化。曾在2012年玉龙县实施森林抚育工程中支出就达1 800元/hm2,考虑到物价上涨等不利因素,而且培育周期达10年以上。管护及抚育等支出将突破预算。

3 对策

3.1 技术保障措施

(1)储备林建设工程的目的是培育大径材,很有必要强调“三分造、七分管”的原则;如补植、补造后如何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是造林成败的关键[7]。承储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认真抓好各组各类技术人员的各种培训,加强对造林户及林农的营造林技术培训工作,积极搞好现有科技成果的整理、挑选和推广,尽快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真正走上科技兴林之路。

(2)根据玉龙县早春干旱、冰冻、森林火灾等自然或人为灾害频繁的实际情况,应当针对国家储备林建设中的薄弱坏节组织力量,与各级科研机构、教学部门密切合作,聘请有关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攻克技术难关,严格确保工程质量。

(3)承储单位已在各自划定的国家储备林(后备林)中设置了一块固定监测样地,样地规格为28.28 m×28.28 m,以备每年对各项因子进行1次复测,开展质量评价,以监测储备林(后备林)的动态生长因子,以便于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3.2 组织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储备林建设领导小组县营林绿化股、县天保办森工企业乡(镇)天保所管护点管护员”的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推行层层落实责任制,县人民政府与各天保实施单位签订森林管护和储备林建设目标责任状,同时与各乡(镇)天保所签订目标责任状,再与下属的管护点签订目标责任状,根据签订的造林合同、育苗合同、管护合同,合理确定施工组织形式,将山头地块落实到个人,做到“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目标”。承储单位必须要有完善的森林防火预案,实行防火目标管理。如在营林等作业时禁止吸烟,禁止野外用火。无论是在作业区还是楞场,每位作业人员都要时刻保持警惕,凡是从事可能引起火灾的一切活动,都要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4]。

(2)充分利用广播、有线电视、报刊、标语等多种舆论媒体,多形式、多层次深入实地开展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理解国家储备林工程的重大意义和目的,以提高实施储备林工程的知名度和重要性,形成全体动员、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因此,必须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的方针,强化新的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坚决制止乱砍滥伐、乱垦滥牧等破坏森林的行为[8-9]。加大国有林区的管护力度,做到山山有人管,块块有人护,同时通过合理渠道改进农村能源结构、增加林农创收,降低森林资源的消耗;为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3 资金保障措施

(1)根据承储单位的实际经营需要,按照“动用轮换”管理思路,通过上报审批即可对部分成熟林进行采伐动用。利用这部分前期收益来弥补资金缺口。

(2)保护与发展并重是建设现代林业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因此,在争取国家投资及林业国际贷款项目支持的同时,政府部门应出台适应本地实际情况的“水电补林、旅游补林”等反哺林业的政策措施,多渠道争取保护性项目所需的资金[10]。

4 结语

林业不仅是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时还担负着林产品供给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双重使命。在全力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的同时,在商品林的一般用材林地块搞好国家储备林工程建设,对国家储备林贯彻森林可持续经营理念;维护森林资源供给平衡、保障木材安全,对活立木资源进行储备是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具体措施,是林业转型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选择。

5 参考文献

[1]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R].大理: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2009.

[2] 国家林业局.办丰字[2014]43号国家储备林划定办法(试行)[EB/OL].[2014-07-16]..

[3] 李文,马赛宇.玉龙县森林火灾发生的因素分析及防火探讨[J].西部林业科学,2012(S1):69.

[4] 金可参,居恩德,文景贵.林火管理知识问答[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5] 陈德洋.浅谈雅长林场国家储备林可持续发展策略[J].科技风,2014(4):271,278.

[6] 明.弥勒市竹园林场国家储备林(后备林)划定成果探讨[J].绿色科技,2014(8):92-94.

[7] 王.加强森林培育技术的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166.

[8] 彭立,苏春江,徐云,等.森林对流域水文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2007(4):94-97,103.

篇4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人工造林更新技术

1 我国人工造林更新技术现状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虽然资源总量较为丰富,然而由于人口众多,因此人均资源占有量并不具有优势。同时,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足,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保护问题日益恶化,已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作为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有效方式,人工造林更新技术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此非常有必要对人工造林更新技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当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便推动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1 人工造林更新质量不断进步

近年来,人工造林更新面积逐年提升,各地本着质量优先、慎用资金、加强管理的原则,全面提高人工造林的质量。当前,各种资源较为紧张,为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提高人工造林更新的质量势在必行。充分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和手段,推动人工造林更新质量的提升和进步,成为林业工作的重心。

1.2 人工造林投资不合理

当前,我国对于人工造林的投资方面,存在着投入力度不足和分配不合理的现象。每亩的投资力度不少于200元,是国家对于重点工程的投资标准,然而一些重点工程如三北防护林,仅达到标准的一半。对于投资的分配,缺乏科学的规划,各工程投资标准不一,并且针对性差,没有根据地域特点进行划分,从而导致国家发展不平衡,严重地影响到了造林的质量。

1.3 基本工作不周全

人工造林更新作业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是影响工作质量的关键要素,并与工程成本的降低和工程进度的保持息息相关。设计工作属于基础性的工作,需要科学而严谨的态度。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着设计标准不规范的情况,因此很难保证工程的质量。甚至存在边设计边施工、先设计后施工的现象,失去了设计的指导意义,无法在施工前针对工程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对于施工中遇到的问题经常是仓促解决,必然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和进度。此外,对于工程的检查和验收,一些地区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和标准来执行,流于形式,给后续工作的进行带来不利影响,工程质量得不到保障。

1.4 因地制宜工作不到位

作为一种植物,林木品种对于生态环境具有适应性的特点,因此在造林时应充分考虑林木的品种,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同时,为提高土壤的利用率,还应种植混交林,防止林木品种单一的问题。此外,有些地区对于有潜力的树木品种较为忽视,而为了见效快仅种植前期生长较快的品种。这些不合理的现象,都导致了造林工程收益不高、效率低下,并严重影响造林工程的质量。

1.5 重视造林过程而忽视了后期管理

随着我国对于造林工程重视程度的增加,人工造林的面积大幅提升,然而对于工程的后期管理却重视程度不够,管理不到位。对于新造林地疏于管理,杂草丛生,对林木生长造成不良影响,林木成活率和抚育率不高。同时,在一些地区,还出现了在林木种植地进行放牧和种植过多农作物的情况,不利于苗木的生长。

2 人工造林更新技术的意义

人工造林更新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对于提高森林覆盖率极为有效,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历史使命,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首先,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温室效应频发,而二氧化碳正是引发温室效应的关键,森林资源具有固定二氧化碳的作用,可以有效调节气候条件,降低温室效应的频率。因此,保护森林资源对于环境的保护至关重要,人工造林更新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造林技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次,人工造林更新技术采用人工进行设计规划和种植,林木排列规则而均匀,促进林木的光合作用,加快林木的生长速度,使林木的成熟期缩短。最后,在树种的选择上,人工造林更新技术可以根据当地的地域特点进行自由的选择,灵活性较强,能够更好地满足生产生活的需求。方便集中管理和集约经营,因此森林的生产率也相对较高。机械化程度较高,节省人力物力,适合应用现代化的经营和管理方式。

3 人工造林更新技术的发展

3.1 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合理因地制宜

实施人工造林,要考虑多种因素,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土壤的条件,以及温度、光照、水源、空气等因素都会对树苗的成活率造成影响。因此,为了提高苗木对当地生态环境的适应程度,使苗木成活率得以提高,选择合适的种植环境尤为重要。

3.2 改善造林制度

第一,为了使造林规划设计更具规范性和高效性,应该提高人工造林工程施工队伍的专业性和市场化程度,这对人工造林的质量有很大好处。第二,做好检查工作和管理工作。第三,应当不断提高规划设计的市场化程度,以此来确保规划设计的整体质量。最后,充分结合3s技术提高造林的质量,对造林工程进行监督与管理。

3.3 努力探究退耕还草技术

我国辽西北地区曾经有过持续干旱的问题,这种情况可以借鉴内蒙古的灌草混交方法,按照例行灌木八米草带的分布方式进行种植,并采取隔年隔带轮流打草制度。

3.4 完善投资结构,进行标准测算

在对人工造林进行投资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造林所需费用和在安排营造林资金时,不能只考虑抚育管理费用。俗话说“三分造,七分管”,只有管理好所造林木才能使林木实现可持续发展,减少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状况发生。

3.5 加强管理,提高人员思想意识

在人工造林更新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理念是必不可少的,为更新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具体工作中,应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意识,即质量意识和安全意识。将责任落实到位,避免只重过程,不重结果的现象,及时发现和补救在苗木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苗木成活率得以提高。

3.6 加强相关培训,提高技术水平

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技术培训,种植时要保持苗木立直,种植时深度适宜,苗木根系伸展充分,要有利于排水、蓄水保墒。相关种植技术都得培训到位,根据不同的地形特点采用不同的种植技术。

4 结束语

人工造林更新技术在不断发展,对我国森林资源面积的增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于我国的木材产业和资源保护的意义深远重大。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只有不断探索与改善,才能更好的保护我国森林资源,促进我国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彦彬.论人工造林更新的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6):237.

[2]许刚,侯昆龙,刘鑫.人工更新造林成效分析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2007(1):48-49.

[3]佟晓光.浅谈人工造林中应注意的问题[J].科技与企业,2012(13):191.

篇5

本月我市遭到台风“风神”的袭击,暴雨频繁。我局作为区三防指挥部办公室,立足于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洪的思想准备,全力组织落实各项防洪措施和抢险工作,辖区生产、生活基本未受影响。

一是全面加强河道管理,开展河道查违专项行动,加强排洪沟渠等防洪设施管理,确保辖区多处防洪排涝设施安全运行。二是完善水库安全隐患排查制度,重点组织实施正坑水库、大水坑水库、跃进水库等病险水库的抢险工程。三是及时做好清淤、水毁设施修复等防洪工程,四是认真开展防汛安全大检查,对各设施及相关单位的三防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排除隐患。五是完善了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

二、落实水保治理计划,加大水保执法力度

一是加强对开发建设项目的依法督促管理工作。通过加大监督和监测工作的力度,督促开发建设单位依法申报水土保持方案,及时防治责任范围内的水土流失,大大降低了潜在的水土流失。

二是加强对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的后续监管。为了确保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落实到实处,重点督查、检查了社区公园前期弃土场工程、实业有限公司园项目、东部沿海高速、项目、山庄房地产项目等数十个开发建设项目水保措施落实情况,对不按水保方案施工的建设单位发出整改通知,要求严格按已审批的水保方案落实各项水保措施。

三、扎实落实森林防火措施,有效保护森林资源

一是加强对街道办及有林单位的管理,进一步落实森林防火责任。二是加强宣传。共在盐田电视台播放电视公益广告,发放宣传资料3500多份,在林区悬挂宣传横幅38条。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对护林的巡山工作进行布置及责任制落实,确保林有人守,路有人巡,责有人担。四是设卡检查。对全区开放的登山路口进行设卡检查,确保市民进山不携带火种。五是做好物资储备检查,补充森防物资,确保山火发生的物资后勤保障。

四、加强对下属事业单位及辖区各水厂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长效安全机制

1.健全制度,以防为主。我局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同时,也加大了对下属事业单位及水厂的监管力度,要求其完善其相关制度,贯彻以防为主的方针。

2.加强巡查和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下属事业单位防洪所、动防所、辖区各水厂均做好日常巡查和节假日期间的值班检查工作,对本单位的用电线路、消防安全、防盗设施、监控摄像头、实验室危险气体安全状态、车辆等进行定期检查,同时,还专门请来专业技术人员对相关安全情况进行细致的检查,确保各项设施的安全运转。

五、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确保居民吃上放心农产品

1.以日常监督抽检为基础,全面加强监测体系。一是对辖区屠宰场严格做到有宰必检,对病害肉坚决销毁处理。二是对各市场、超市农产品来源、质量自检等情况进行严格督促检查。三是每月对蔬菜、肉品、水产品、水果等主要农产品质量进行全面抽检,对存在质量问题的企业跟踪整改。

2.强化执法检查。组织人员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检查市场超市农产品安全把关情况,对监测中检出的不合格农产品,监督商家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对存在违法行为的商家依法进行处理。

3.加强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理论和技能水平。通过邀请有关专家到场授课、现场指导等形式,举办相关的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单位内部人员和企业从业人员的理论和技能水平。

六、狠抓责任,确保施工安全

进一步加大责任制的落实力度,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定期到施工现场进行安全隐患大排查,检查施工单位落实安全措施情况,督促施工单位对排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限期整改。由于措施得力,我局所监管的工程没有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无人员伤亡。

篇6

一、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现状和取得的效益

广昌县沼气建设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试建,当时由于使用老式池,存在池型结构不合理、气密性能差、进出料不方便等技术问题。用途仅限于提供能源,效果不理想,加上沼气科学知识的普及、宣传不到位,群众发展沼气的积极性不高,到80年代中期就中断推广运用。进入90年代以来,在池型结构、密封性能、进出料诸多方面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与沼气生态建设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等,使得发展沼气生态建设日趋成熟,为沼气生态建设的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广昌县的沼气建设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1998年开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沼气生态建设列为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现代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来抓。从县“三高”农业示范项目中列出一定资金用于沼气生态建设,从新拉开了全县沼气生态建设的帷幕。经过几年的项目支持和推动,全县累计建池4000余座,联户沼气七处供气120户,大中型沼气工程1处4000立方米,沼气建设由零星分散开始走向集中连片发展,成为我县沼气发展历史上最好最快最多的时期。4000余座沼气池的使用将每年为我县节约薪柴1万吨,相当于每年封山育林2万余亩。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随着农业综合开发力度的加大和农业产业结构的动态调整,沼气、沼渣、沼液的应用与多种农业项目相结合。使沼气生态建设内涵更新,形式多样,全县涌现出猪-沼-果(莲、烟、稻、菜、猪、鱼)等多种结合形式,沼气生态建设的生产模式不断优化。沼气生态建设的发展,带动了农村能源革命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沼气工程在生产和生活中所表现出“三省”(省柴、省电、省劳)、“三增”(增肥、增效、增产)、“两减少”(病虫害减少、投资减少)、“一净化”(净化环境)的综合作用,日益受到农民的青睐。

二、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的经验做法

发展沼气生态农业,利在当代、惠及子孙。遵循“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实效”的农村能源十六字方针,按照可持续农业发展战略、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重点突破、示范引导、以点连线、以线带面、辐射全县”的沼气生态农业发展战略,立足保护生态,着眼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以沼气建设为重点,“猪-沼-果”工程为主要模式,以农民直接受益为目的,按照突出重点,分布实施的原则。推动我县生态农业沼气工程的发展。具体做法是:

1、领导重视,部门配合,加大宣传力度

我县农村沼气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为加快沼气建设步伐,县里成立农村沼气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资金调配、任务落实全县沼气建设。各乡镇也相应成立沼气工作领导小组,乡镇领导真抓实干,体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几套班子合力抓,一任接着一任干,保证沼气生态农业建设的连续性。各乡镇同时配备专职农村能源管理和技术干部,管理沼气生态农业建设。

农村能源和农业环保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大事,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效措施。加快完成沼气工程的建设,既是能源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又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奔小康的需要。我们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一是积极主动向领导宣传,多向领导请示汇报,引起领导重视;二是向社会宣传,采取多途径、多手段的方式,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的宣传作用,大张旗鼓的宣传实施沼气生态农业的重要性、优越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三是向群众宣传,对农民现身说法,典型引路,吸引农民建池。从而在全县形成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大力支持、群众积极参与的好局面。

2、真抓实干,脚踏实地,促进工程建设开展

农村沼气建设是一个新生事业。是关系广大农村生产生活和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社会公益性事业,需要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的工作。各乡镇领导对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十分重视,专门召开班子联席会议和镇村干部农村能源沼气建设动员会,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千方百计调动农户建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突出重点,典型示范,扩大沼气覆盖面

按照沼气建设项目要求,项目区内重点突破,首先在农民素质较高、建池积极性强的村组入手,示范引导,从而带动周边乡村农户建池;其次按照百池村建设的要求,集中连片,形成沼气生态农业长廊;第三与县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结合新农村改厕、改栏、改水、改路,村组连片,形成规模效应;第四因地制宜选准模式,根据各地实际农村经济情况,采取猪-沼-果或烟、瓜、莲、菜、猪并举等,充分发挥沼气的综合效益;第五抓点示范多样化,领导带头抓典型、扶持能人树典型、干部联系建典型、部门参与搞示范,从而推进沼气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

4、科技进步,严把质关,强化技术指导服务

沼气生态农业的发展历程,就是技术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技术服务不断发展的过程。为加强建后管理确保长期发挥效益,在服务上严把“四关”:一是把好规划关。要求农户新建沼气池必须全面实行猪栏、厕所、沼气池“三结合”,实行“一池三改”;二是把好技工关。组建培训了一支思想作风好、业务素质高的沼气专业技工队伍130多人,其中41人获得农业部沼气生产工职业资格,担负全县沼气池建设任务。对建池技工实行统一调配、凭证上岗和包规划、包建池、包传授管理知识、包赔偿的“四包”责任制;三是把好材料关。由县农业局组织材料,对沼气物资配件实行专管专用,防止伪劣器材坑农害农;四是把好质检关。建立由建池技工、农户、验收人员三方签字的建池档案,严格保证建池质量,实行对建池户的跟踪服务,确保建池成功,用户放心。

5、多方筹措,部门支持,确保沼气生态建设

沼气建设是一项工程短、投入少、见效快、产出高的项目。为了确保资金的投入,促进沼气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县多层次、多渠道筹措资金:一是以农户自筹(含投劳 折资)为主;二是从国家沼气项目中补助;三是从新农村建设资金中切出一块每户500元用于沼气生态建设。

三、我县农村沼气建设与后续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的观念转变问题。全县沼气发展很不平衡,盱江镇、头陂镇、赤水镇、甘竹镇、长桥乡、尖峰乡等发展快一些,多数乡镇发展缓慢,这在相当程度上是认识差异所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有的地方没有看到沼气在农村社会、经济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将沼气建设与当地生态农业、环境保护、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还是停留在过去那种“就沼气而沼气”的水平上,片面地认为办沼气仅是帮助农民解决生活用能问题;二是认为沼气技术目前没有过关,还不能大规模推广。这是因为对当前沼气技术的发展情况尚差了解,或以往偏见的误导,把因“重建轻管”造成的沼气池停用归罪于“技术不过关”:三是过高地认为农村沼气可以解决建池户全年的生活用能,对农户一家出现多灶的现象不理解,缺乏对沼气的科学认识;四是认为自然和森林资源丰富,不缺能源,建不建沼气无所谓,因而导致宣传力度不够,工作不支持配合。

2、沼气建设的质量提高问题。沼气要发展,质量是保证。(1)建池质量。建池质量的好坏与技工有直接的关系。一些建池技工文化素质差,没有严格按照建池技术要求规范施工,影响沼气建设的声誉。(2)农村沼气池输气管路安装质量。一些技工没有按照沼气输气管路安装操作规程,进行管路安装,有章不循,安装混乱。

3、老池的改造维修问题。我县80年代兴建的沼气池现在都已停用,影响了沼气的声誉。老池不用好,新池难发展,沼气建设甚至有可能再一次掉入低谷。

4、服务体系的完善问题。我县沼气技术服务体系特别是乡村基层服务跟不上,沼气池建成后的长期维护管理工作比较薄弱,不能满足建池农户的需求。

5、工作方法的转变问题。当前我县的沼气建设还是计划经济时期那种靠国家补助、行政推广的办法,它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也影响了沼气池的巩固和使用率的提高。

四、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的潜力分析

1、我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特色农业县,是国家确定的扶贫开发县,著名的“中国白莲之乡”。县内主要以种植白莲、烤烟、水稻、林果业生产为主,畜牧业以饲养生猪为主,已构成广昌县的特色农业经济支柱。根据对养殖业调查,每头生猪每年约排2.1吨粪尿,我县年生猪出栏8万头,产粪尿约16万吨,按每户4头猪可供一座沼气池原料计算,可解决2万个3口之家燃料,年可节约薪柴木料4万吨。

2、我县农村能源资源有秸秆、薪柴、人畜粪便等生物质资源,秸秆以水稻秸秆为主,薪柴资源主要是松杂树及四旁树,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可为沼气提供原料,境内无煤等矿物能源资源。过去由于对土地资源过度垦殖。森林资源锐减,水土流失范围占全县1/3多,洪灾、旱灾等自然灾害频繁,每年有大量泥沙流入盱江、冲入抚河。由于大量砍伐树木,山区丘陵地区有1/3农户缺柴,全县用材林和薪柴林几乎损失殆尽,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全县除白产的生物质能外,商品能源以煤炭、石油、液化气为主,全部靠外部调入,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尤其是煤、石油气、电等严重短缺。这就使得农村能源建设特别是沼气生态建设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

3、目前我县自然、地理条件对沼气发展都十分有利,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与沼气生态建设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沼气生态建设的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发展沼气生态建设条件日趋成熟。通过近几年国家生态项目、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的实施,群众积极性高涨,充分认识要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只有建设沼气生态农业和搞好沼气综合利用才能做到。

4、沼气生态农业技术日趋成熟。被农业部命名的“南方模式”――“猪-沼-果”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是一个成功的模式。该模式即是利用山地、农田、水面、庭院等资源,采用“沼气池、猪舍、厕所”三结合工程,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开展“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从而实现对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等效果。沼气池可消化动物粪便、植物秸杆等废弃物,而转换成的沼气又可用作生产、生活燃料,同时它的剩余物沼肥又是种植业所需的优质有机肥料。一个8立方米沼气池年均产沼气500立方米,提供16立方米的优质沼肥。沼气池是该模式的核心技术,起着联结养殖与种植、生产与生活用能的纽带作用,它在能源生态模式中是一个枢纽环节。

五、推进农村沼气建设与加强后续管理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结合外地的经验和广昌实际,我们认为,广昌沼气生态建设应坚持“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典型示范、强化科技、搞好服务”的方针,实现大发展。

1、必须加强领导。这是沼气生态农业大发展的重要保证。各级都要建立沼气生态农业建设领导小组,确定主要领导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当地沼气生态农业建设。各级党政领导要真抓实干,真正体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着力抓,几套班子合力抓,一任接着一任干,保证沼气生态农业建设的连续性。各乡镇要配备专职农村能源管理和技术干部,管理沼气生态农业建设。要把沼气生态农业建设工作列入各级的目标管理,县里确定发展目标,并逐项分解到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实行领导班子任期目标考核和业务部门年度考核,真正做到有落实、有奖惩。

2、必须加大投入,这是沼气生态农业大发展的基本动力。要积极争取国家对本县沼气生态建设的项目资金投入,采取财政拨款、农民自筹、项目支持等方法,多渠道、全方位筹集资金,加大沼气生态农业的投入力度。县乡两级财政拿出一定经费用于沼气建设,林业、土管等部门要在沼气建设用材、用地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老建扶贫、农业开发、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果业开发、林业、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要切出一块用于沼气生态农业。总之,要广泛动员农民群众多投资、投劳,形成以财政为导向、农民为主体、项目支持为支柱、社会资金和外资为补充的投入机制。

3、必须抓示范典型,这是沼气生态农业大发展的有效措施。要始终坚持典型引路、效益吸引、宣传引导的方法,充分发挥典型的导向力、辐射力。说服力和推动力。一方面。抓紧制定总体规划,突出抓好沼气生态农业走廊建设。规划要体现“重点突破、示范引导、以点连线、以线带面、辐射全县”的发展战略,在抓好示范户、示范村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206国道、昌厦公路沿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及水保治理重点乡镇的沼气生态农业走廊建设,加大三沼(沼气、沼渣、沼液)综合利用力度,开发模式因地制宜,可采取猪-沼-果或烟、莲、菜、猪、鱼并举等。另一方面,抓点示范要多样化,要领导带头抓典型、扶持能力树典型、干部联系建典型、部门参与搞示范,从而推进沼气生态农业工程的快速发展。

篇7

关键词: 项目建设;使用林地;矛盾;对策;太湖县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4-0116-03

近年来,各地为了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实施民生工程,项目建设不断增加,对征占用林地的范围也越来越大,据笔者对太湖县近3a来征占用林地情况进行统计,各类项目使用林地面积达304.1hm2。而如何确保林地与建设用地得到平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互补,是目前值得探讨的问题。

1 太湖县项目建设使用林地现状

1.1 公益事业征占用林地 为了发展区域经济或为了完成招商引资任务,以提供用地的条件导致了大面积林地被征占用,特别是少数典型的粗加工落后经营模式企业,大多数采用“杀鸡取卵”方式,或“此处吃完换一处”方式经营,以掠夺资源为盈利目的的,使部分林地破坏严重;同时铁路、公路、国家电网、油气管网、市政工程、文教卫体等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及民生工程需要大量使用林地,还有一些村、组为了修道路、建公墓、造祠堂等公共事业由于经济实力不足,以毁林卖山,卖矿产资源,以换取眼前急需的经济来源,从而造成了大量的林地被使用。2014年以来,太湖县上述各类公益事业使用林地面积为161.7hm2,占征占用林地总面积的53.2%。

1.2 群众的生产生活使用林地 20世纪末,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农村住居用房基本上是面积较小、较为集中的砖瓦房。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大多农村家庭都改造成为独立小院。另一方面,由于国家惠民政策的不断增加,危房改造、扶贫避险解困、异地扶贫搬迁等项目的实施,农村建房也是大量使用林地的原因之一。3a累计使用林地面积达10.7hm2,占全县总用量的3.5%。

1.3 农村家庭经济发展使用林地 近年来,由于前期外出务工的人员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同时由于长期背井离乡也产生了回乡创业的激情,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凭借在外学习的各种经验,返乡发展养殖业或林a品加工业,产业发展的基地和厂房建设等需要征占用林地,该类项目使用林地面积为6.9hm2,占全县使用林地总面积的2.3%。

1.4 招商引资项目征占用林地 从20世纪末太湖县城搬迁后,原老城所有的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都必须在新的区域重建,除了新城搬迁后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使用林地外,特别是为了不断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扩大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规模,持续的招商引资项目每年需要征占用一定量的林地。据目前统计,全县招商引资项目累计使用林地面积为96.1hm2,占使用林地总量的31.6%。

2 项目建设与使用林地的矛盾

2.1 项目建设选址与林地控制使用区域的矛盾 一方面,按照林业政策要求,项目建设的选址要把生态安全放在首位,坚持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的原则。而另一方面,在城市规划区内建设工程的选址和布局要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同时从项目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项目建设选址必须全面考虑建设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选址地区的地理、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条件要能保证项目的后期发展。这就产生了项目选址与林地使用的矛盾,项目的理想选址可能是林地保护等级较高的区域,而有条件使用林地的版块不一定适合项目发展。

2.2 项目快捷建设与使用林地审批的矛盾 目前征占用林地是一个审批流程较为复杂的用地类型,特别是其申报材料中,需要提供被占用单位或农户签字的征地协议和补偿协议[1],而目前征地拆迁是一件最困难和耗时长的工作,反之一旦签订了征地协议和补偿协议,说明项目基本可以动工建设了,但此时由于林地才能刚报批,要一直等到林地批复后才能真正开工建设。另一方面,有的建设单位甚至把荒山误认为非林地,绕开了林业主管部门的审查就完成了项目的选址和初步设计等工作。无疑,在立项、选址、批复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等环节均脱离了使用林地,待开始动工时林业主管部门介入后,由于介入林地审核的时间严重滞后,以至于林业主管部门根据生态保护的规律要求该项目重新考虑最优化的占用林地方案时,不仅大量浪费了前期投入,而且延误了项目建设时间[2]。

2.3 项目建设征占用林地与林地定额指标的矛盾 近年来,为了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做好农村扶贫工作,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一些民生项目、本土发展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急剧增多,在使用土地时为了节约投资成本,大多选择使用林地,所以征占用林地的面积呈上升趋势。但在征占用林地审批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征占用林地年度定额制度,在审核同意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时,必须控制在定额指标以内[3]。对当年无法追加林地定额的,则必须等待下一年度审批,所以直接影响了项目建设进程。

3 化解项目建设与使用林地矛盾的对策探讨

3.1 统筹规划,依法使用林地

3.1.1 加强林地保护,严守林地保有量生态红线 对林地使用方面,林业主管要有可实际操作的产业准入标准,禁止一些对林地破坏性大且难于进行植被恢复的项目使用林地,限制经营性建设工程使用林地,实施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和落实用途管制[4]。把保护林地资源放在与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正确处理好加快经济发展与加强林地保护的关系,不以损失林地、牺牲生态为代价换取单一的经济效益。

3.1.2 强化林地征占用管理,严格行政审批 项目建设征占用林地属于行政审批范畴,林业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职尽责。对申报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行政许可所提供的要件材料,必须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上级主管部门要求进行认真审查。对建设项目申请使用的林地范围、类型等与数据库逐一核对,严格控制建设项目使用Ⅰ、Ⅱ类保护林地和国家一级公益林[5]。从严审查采石、采矿项目,优先保障重点基础项目使用林地,确保既支持经济建设,又节约使用林地,切实管护好林地资源。在使用林地批复下达后,要安排专人加强监管,严格控制少批多占破坏林地的行为。

3.1.3 加强对征占用林地行政许可的前置审查工作 在申报征占用林地时,林业主管部门必须要走在工程建设的前面,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时就提前着手开展工作。通过预先的科学评审,抑制一部分不合理的建设项目上马,调整一部分建设项目不合理的的选址,压缩一部分项目不合理的建设规模,努力保障征占用林地审核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在实现森林资源持续发展和永续利用的同时、积极促进和保障区域经济发展。

3.1.4 合理规划,科学使用林地 项目建设要使用林地,必须符合林地保护和利用规划的总体要求,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大的破坏,不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项目选址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项目建设单位在项目前期立项过程中对项目支持性文件的取得、项目用地、核准备案手续等重点风险问题要开展细致、扎实的工作。对需要征占用林地的项目,要提前申请林业主管部门对林地使用情况进行审核,合理、科学使用林地,尽量避让林地保护等级高的敏感区域,避免在目后期才发现颠覆性问题而导致项目受阻甚至失败。

3.1.5 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优化行政审批流程 坚持及时快捷审核报批用地的原则,最大限度的保障项目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要素保障。对需要征占用林地的单位或个人,林业主管部门要主动做好对接工作,认真宣传林地管理知识,积极跟踪服务,提前预防未批先占的现象发生。同时与国土等部门加强联系,对林业部门预审通不过的项目,国土部门不能出具用地预审意见,发展改革部门不能批准立项;对可以使用林地的建设项目,要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为项目建设节约时间。

3.2 加强对临时征占用林地的恢复监管 对输油管道及输气管道等一些临时占用林地的项目,林业部门要加强监管。在施工中,对挖掘的地表土分层剥离、分类堆放,在管道填埋结束后,应当及时清除临时建设的设施、表面硬化层,采取表土覆盖的方式,进行地貌恢复,并组织国土、环保等部门进行验收。恢复林业生产条件后,在不影响管道安全的情况下,选用浅根性树种进行造林恢复;对项目建设中占用林地的临时办公用房,在施工结束拆除后要督促建设方对破坏的林地进行恢复,保持林地性质。

3.3 对项目使用后被破坏的林地进行修复复绿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为了满足生产生活需要,提高农村交通条件,林区内的大部分交通主干道都进行了改线改造,许多路段停止使用。还有部分项目在经营多年后停止运行或搬迁,在林区内留下了许多被硬化的场地。为了恢复林地活力,对这些停用的硬化路面和场地,要进行破碎修复,通过森林自然更新恢复林地功能。另一方面,对一些无法确定治理责任主体的废弃采石场和破损山体,要纳入政府生态治理范畴,及时采用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结合方法复绿,恢复采石区域的森林生态环境。对正在开采的采石场,林业主管部门要督促开采方采取边开采边治理的方式,尽快对森林植被进行恢复,并落实后期抚育管护措施,确保复绿修复取得实效。

3.4 通过造林绿化新增林地面积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在申报征占用林地的同时,要着力做好森林植被恢复工作,确保恢复森林面积不少于征占用林地面积,实现占补平衡。经国土部门核准后,利用退耕还林后续项目或其他造林投资项目,对林区内一些偏远区域荒芜的水田、旱地,大量陡峭的坡耕地、未使用地以及因人口迁移进城所造成的大量废弃的荒地进行绿化造林,并通过行政审批纳入新增林地范围,保证一定时间、一定区域内项目消耗林地与林地新增面积维持相对的稳定性。

4 结语

经济发展是硬道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护林地也是为了保障区域经济发展,两者并无矛盾。关键在于科学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林地资源,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必须考虑社会效益。在项目建设使用林地的问题上,既要保证相关项目得以顺利进行,又需要从保护生态,从林地资源持有量角度出发,制定相关的保护措施,确保林地使用的规范性和高效性,只有这样,林地才能保护好,项目建设用地也会有保障。

参考文献

[1]安徽省林业厅.安徽省占用征收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试行)[Z].林资[2014]97号.

[2]布和,丁明秀,单志涛,等. 对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工作的探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9,32(2):111-113.

[3]国家林业局. 占用征收林地定额管理办法[Z].林资发[2011]98号.

[4]国家林业局. 关于加强临时占用林地监督管理的通知[Z].林资发[2015]121号.

篇8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辽宁大连116025)

摘要:家具产业作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个支柱性产业,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勿庸置疑。然而,面对近年来欧美反倾销、人民币升值和原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家具企业的发展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面对凸显的行业风险,无论是家具生产企业还是地方政府部门都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本文从家具出口企业的现状入手,主要分析企业面临的反倾销、人民币升值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及其成因和给家具企业带来的影响,并针对各个问题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旨在为家具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一些发展思路。

关键词 :家具企业出口;反倾销;人民币升值

中图分类号:F746。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5)06-0041-05

收稿日期:2015-03-13

有人说过风险和机遇是孪生姊妹。近几年来随着家具产业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加凸显了。美国对中国木制家具反倾销的阴云未散,欧盟对中国软体家具进行反倾销调查近期

又见端倪,家具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节节攀升,人民币汇率又上新台阶,面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阻力,中国家具企业将何去何从?

一、中国家具出口企业的特点和优势

中国家具行业的持续增长与其特有的竞争优势是密不可分的,主要体现在:

1。劳动力成本优势和技能优势突出

从家具行业工人的绝对工资来看,中国家具工人的基本工资是4元/小时左右,而欧美国家家具行业工人的基本工资是12美元/小时,即使在墨西哥和波兰等国家,家具工人的工资也远远高于中国家具行业工人。而中国悠久的家具制造历史为该行业提供了大量成熟劳动力,使我们在面对客人复杂的设计要求时,能争取更多的订单,降低设计成本。

2.具有产业集群优势

家具制造的产业链,涉及原木、锯材、木板、五金配件和塑料等原材料和油漆、胶水、砂纸和包装材料等辅料。目前中国现代家具的产业集群和专业化分工已逐步形成,这提高了中国家具制造的专业化程度,发挥了产业规模优势。首先,家具产业集群带一般以工业园形式存在。其次,一些区域和企业进行行业细分。比如东莞大岺山的中国家具第一镇,中山大涌镇的红木家具生产基地,浙江安吉的中国椅业之乡,山东宁津的中国桌椅之乡等。

3.生产效率优势明显

欧美传统家具生产大国虽然贴近消费者市场,但是劳动时间制度缺乏弹性,新兴家具生产国家则缺乏发达的产业配套系统,这些都限制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如印尼的劳动生产成本低,森林资源丰富,但由于家具配套设施不完整,生产设备相对落后,导致家具质量控制不严,交货不及时,从而削弱了印尼家具行业的竞争力。

中国家具企业正是凭借着以上竞争优势,近年来在全球家具产业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然而,出口增速过快并非好事,繁荣背后体现出中国家具行业的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由此导致美国对中国木制家具实施反倾销,欧盟也酝酿对中国软体家具进行反倾销调查,家具行业正在经受国际贸易壁垒的考验。另外还有原料以及人力方面价格上涨等也导致家具行业风险凸显。本文将着重从反倾销、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等方面分析目前家具行业面临的风险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中国家具出口企业面临的风险

美国国际集团中国成员公司主席助理彭德智曾表示,困扰中国商品出口欧美市场的主要有汇率风险、反倾销风险、应收款风险、延期交货风险、货物损毁风险、政治风险、产品召回风险及产品责任风险等风险。家具出口企业自然也不能避免这些风险,但是从近期来看,影响最大、最明显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反倾销、原材料价格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等方面。

1。欧美对中国出口家具反倾销加剧

(1)欧美反倾销的主要表现

2004年12月2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公布了对中国木制卧室家具的“反倾销”终裁结果,美国国际贸易委员终裁结果采纳美国商务部(DOC)同年11月9日的终裁结果,最终认定进口中国木制卧室家具对美国产业构成损害,批准美国海关对中国木制卧室家具征收反倾销税,东莞上百家向美国出口木制卧室家具的未应诉企业因此面临高达198。08%的惩罚性关税[1]。据悉,这一惩罚性关税还将殃及东莞木制卧室家具产业链数百家上下游企业。

2014年以来不断有消息称,加拿大的一些家具制造商提出对中国家具的反倾销申请,要求对中国的木制卧室家具甚至皮制和铁制等家具进行反倾销调查。虽然加拿大商务部目前还没有批准立案,但是中国家具行业由此陷入的被动局面可见一斑。

(2)欧美反倾销形成的主要原因

第一,产能规模扩张,中低档产品过剩。

专家认为,近年来国内外市场需求的迅速增长,刺激了国内一些地区家具产业的急剧膨胀。由于家具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设备简单而制作相对容易,门槛较低,因此,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而很多地方政府都将其作为支柱产业来抓,进一步促进了产能规模的扩大,致使中低档家具产品过剩。另外,家具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使很多企业忽视了产业整体依然供大于求的现状,盲目跑马占地几平方千米甚至十几平方千米,建厂速度远远大于需求增长速度。实际上,产能规模的迅速扩大,不仅会造成能源、资源消耗过大,更不利于产业的长远发展。

第二,缺乏自主品牌,长期停留在贴牌生产环节。

中国正在成为家具出口大国,但大部分出口家具没有品牌,都是OEM产品,没有形成整体的品牌效应。目前,广东省家具业只有1个国家名牌、5个国家免检品牌。严重缺乏自主品牌,缺乏真正可以与国外家具行业巨头相抗衡的名牌产品。即使生产的是国际知名品牌,也只能长期停留在贴牌生产环节。

在产品的功能、价格、质量日益趋同的前提下,产品设计和品牌建设便成了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重要因素。在国际贸易中没有品牌,再好的产品也只能算是廉价的加工品,而品牌家具则可以获得较大的附加值。

中国大陆生产的家具与发达国家生产的家具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相差七至十几倍,设计和工艺水平固然是影响产品价格的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所生产的家具,仅仅作为一种产品出现在国际市场上,产品的技术含量及附加值低,营销环节多,与外商难以形成共同利益关系,加上产品替代性强,也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第三,出口市场高度集中。

中国家具企业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外资企业占很大比重,而且出口集中度较高,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大。从家具出口市场看,美国市场占出口总额的60%,亚洲和欧盟分列第二、三位。这种出口格局极易埋下贸易隐患。

第四,欧美反倾销对家具企业的影响。

在I。T。C(美国国际贸易法庭)做出产业损害认定之后的10个月里,情况并不如部分人想象的乐观。据海关部门统计,2005年前三季度广东家具出口增幅同比回落10个百分点,广东家具减产三成,不少企业被迫转型,很多专攻美国市场的中小型企业更是遭受毁灭性的打击[2]。

2.人民币升值对家具出口企业的影响

目前,中国家具企业普遍为中小型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主要是以价格低廉为主。人民币升值使得这一优势有所削弱,势必会对出口造成影响。出口导向型企业将会遭受出口收入转化成人民币时的汇兑损失,以及由于出口量减少造成的损失。当人民币升值时,一方面,出口产品在国外市场的价格提高,销售量减少,出口收入将会减少;另一方面,出口所获外汇收入需要转换成人民币,人民币的升值会带来出口收入的汇兑损失。总之,家具出口企业在人民币升值中必将遭受损失。

同时,由于中国家具原料依靠进口,而家具出口比重比较大,因此,人民币升值对原料进口和家具商品出口都有较大的影响。从2014年全国各大家居建材展的情况来看,人民币升值对家具出口企业带来的压力已初现端倪。据参展商反映,目前最大压力在于人民币升值,展会上的欧美客商已表示,部分订单开始转移到越南等其他国家。因此,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众多家具出口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3.家具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的上涨

由于中国森林资源的匮乏以及国家对森林砍伐的限制越来越严,很多家具企业不得不依赖从海外进口木材资源,目前一些出口木材的主要国家对木材砍伐和出口也要求越来越严,已经影响到木材进口的价格和数量,并且一旦木材出口国政治上出现不稳定,将严重影响相关家具公司的经营业绩。

国内原木、塑料、金属等家具生产主要原料价格一直呈上升之势,工人的工资也呈上升趋势,而家具的出厂价格却一直呈下降之势。按照常理,原辅材料价格升高,家具的出厂价格也应随之升高,但事实恰恰相反,此升彼降。特别是近两年,原辅材料价格一路飙升,家具出厂价格却一路猛跌,家具制造企业连喘息的机会也没有,拼死挣扎,愿望只是求得生存,盈利多少只在其次了。

4.其他风险

2015年9月,国家将14个税号的家具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为11%。出口退税率下调直接导致家具企业出口利润下降。

近年来欧美法庭倾向于对消费者进行保护,只要消费者遭受损害的事实存在,不少厂家是否有疏忽都会被判败诉,甚至经常出现天价赔偿,不少企业因为产品责任问题在欧美市场成为被告。2005年欧盟非食品消费品“快速预警系统”中,701宗可能对消费者造成严重损害的商品涉及中国制造产品的占49。4%[3]。针对这一情况,美国国际集团中国成员公司主席助理彭德智特别提醒,中国不少中小型企业虽然多是进行来料加工、贴牌生产,但仍然要承担出口后可能产生的产品责任风险。家具企业也应如此。

三、对家具出口风险的防范措施

1.有效化解反倾销风险

(1)积极开拓市场,使出口地区多元化

中国家具企业应积极开拓其他市场,降低对欧美市场的依赖性,使家具出口地区更加多元化,从而降低出口风险。

国际家具市场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第一,以价取胜。继续大量生产便宜家具,争取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泰国甚至墨西哥的份额,也可以争取一部分印度尼西亚及菲律宾的生意,这一部分可能有高达30亿美元的市场。

第二,以质取胜。努力提高家具产品质量,争取加拿大、意大利及英国等国家中高档家具的份额,在美国的进口家具中,这一部分也有30亿美元的市场。

第三,努力拓展美国市场。中国从1999年开始,就已经取代加拿大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家具供应国。美国国内2014年自产的家具价值高达124亿美元,这些工厂如果不能保持价格优势、质量优势、设计优势等竞争优势,也会被进口家具所替代

[4]。粗略估算,美国市场还有100亿美元以上的市场空间有可能争取。这个数字相当于中国目前总出口金额的两倍左右。

(2)持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

中国家具出口产品结构应不断优化,在继续强化木制家具出口主导地位同时,要加快其他类型家具的增长速度,尤其是金属家具和家具零件,以顺应全球家具行业金属化、标准化的趋势。这一点,中国家具企业已经正在努力,2005年,中国家具出口中,木制家具占33。8%,金属家具占14。3%,而包括沙发在内的其他家具占44。3%。但是,从增长率看,2004年和2005年,木制家具增长率分别为29。7%和26。5%,增长率最低;金属家具为40。9%和42。7%,家具零件为43。2%和43。8%,增长率最高[5]。中国家具企业应该保持这一增长态势,继续加快其他类型家具的增长速度。

(3)创立自有品牌,告别贴牌生产时代

中国家具企业要提高自身设计能力,改变以中低档产品为主的现状,告别贴牌生产时代,要按跨国公司的模式,到国外办展,到国外办销售网点,开设工厂,并以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参与国际竞争。

2.积极应对人民币的持续升值

中国家具企业普遍为中小型企业,处于低积累、低投入、竞争激烈的发展状况,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还比较低下,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主要是以价格低廉为主。人民币升值使得这一优势有所削弱,势必会对出口造成影响。因此,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众多家具出口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除了上文提到的加速产品换代,走差异化、品牌化之路之外,还可从以下方面进行防范:

(1)关注人民币汇率变动,增强汇率风险意识

关注人民币汇率变动是出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长期任务,企业对此要高度重视。要组织专门力量学习汇率管理知识,密切跟踪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和变化,尤其要关注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日元等主要币种的汇价变动情况,深入研究人民币升值对本企业出口产品的影响程度,努力提高应对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出口企业要增强汇率变动的风险意识,掌握控制汇率风险的有效手段,不断提高应对汇率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2)向客户转嫁成本或压低制造成本

和客户共同分担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利润空间压缩的损失,是很多出口企业很自然想到的避险方式,但是这要冒着客户流失的风险。就国内家具出口企业的总体情况来讲,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价格提升是可以通过压低内部消耗来实现的。对于使用进口原材料的家具企业来讲,人民币升值使得他们的材料采购成本降低,目前还不到5%的涨幅是可以弥补的。另外,家具企业也可以借此契机购买国外的先进设备,增强企业的生产实力,也为企业的发展增添了更加雄厚的硬件设施。

(3)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强成本和费用管理

家具出口企业要积极运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减少价低利薄的低档次产品出口,扩大质量效益好和自有品牌的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综合竞争力。此外,出口企业要切实加强采购、生产、销售、资金运筹等各个环节的成本和费用管理,充分挖掘内部潜力,降低成本和费用开支,扩大产品利润空间,增强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

(4)积极扩大进口,大力发展加工贸易

人民币升值降低了原材料、半成品和技术设备的进口价格,带来了扩大进口的好时机。加工贸易型家具出口企业要以此为契机,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增加技术设备和重要原材料进口,提升产品结构,缓解国内资源瓶颈制约,通过不断扩大进口规模,实现“以进补出”,减少升值带来的影响。

(5)加快出口变现,减少应收外汇账款占用

企业出口成交后,要加速单据流转,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回笼有关出口单据,采取票据押汇、保理等方式,使在手票据及时结汇变现,力争出口额的一半以上运用这种方式实现货款变现。

企业要多开展出口回收快的业务,适当控制出口回收期限长的业务,同时要加大应收外汇账款催收力度,缩短结汇期限,尽快回笼货款,减少在途资金占用。

目前人民币升值已成事实,对家具出口企业来说,谈论它的利弊已经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最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策略去应对。苦练内功,提高自己企业的产品竞争力,走高端名牌之路。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攀升,出口企业必须未雨绸缪,除了增加自身抗风险能力之外,还应依靠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发的金融工具避险,为自己获得和准备更多的“救生圈”,以达到套期保值或规避风险、提高经营效益的目的。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家具出口企业需要积极面对挑战,尽快掌握各种外汇避险工具和手段,增强自身适应汇率浮动和应对汇率变动的能力。在规避汇率风险的同时,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竞争力,注意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和开展技术改造的方式来挖掘潜力,走品牌兴企之路,这样才是企业发展的长久之计、根本之策。

3。节约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

企业无论大小,生产成本的增加,都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负担,要想减轻或消除负担都不容易。直接提升产品价格,虽说简单易行,但决非良策。其实企业可以通过控制成本来增加效益。

(1)节约原材料成本

首先,企业可以通过降低材料成本,即是更换家具生产材料,来降低产品的价格。

如以科技木皮替代原生木皮,对产品的各方面并无太大影响,科技木皮也是由原生木制造,但价格低于原生木皮。

如以粉末涂料替代普遍液体涂类,虽前期在设备等方面增加了投入,但从长远看,能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品质,为企业降低价格,保持利润奠定基础。

又如,用贴科技木皮替代贴纸,产品档次提高了,价格上涨的幅度却也不大,企业获得了双重收益。

其次,重视产品设计开发也能抵御材料上涨所造成的风险。

在原辅材料持续上涨的今天,模仿别人的产品设计,不仅不能为自己减少风险,反而会因为设计的无优势得不到市场认可而可能导致投入无回报。当然,这里所谈的产品设计不一定是独有的原创设计,而是指按照市场节奏,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要达到这个目的,其实一点也不难,难的是企业毫无自主设计意识,根本就不想进行原创设计,这样的企业,唯一的竞争手段只能是降价。

品牌塑造是抵御材料价格上涨的最好方法,也是企业永恒的话题,它是企业最本质的东西,没有它,企业就会投入大、回报小,企业的生命力就极其脆弱,企业就有可能出现生存危机。

最后,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木质家具企业应充分重视环保和资源问题,如采用新的资源品种来替代传统品种,采用新的工艺产品替代木制产品,大力发展和利用人工林来替代对天然林的过度依赖,加强木材的节约回收,以循环利用来降低木材的消耗量,用科技创新和自己的知识产权来发展中国的木制品家具,打响自己的品牌。

(2)节约劳动力成本

首先,只有转型升级,才能增强竞争力。

其次,从长远看,成本要素提高,恐难以避免。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只有不断地进行产业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只要产品有竞争力、质量好和价格低,员工的收入提高也才能得到保证。

应对劳动力成本提高的有效方法是,设法提高他们的素质;普通中小企业步履维艰,减负还需政策支持。提高绩效工资的比重。

重视“高底薪、低奖金”。如果要使劳动成本更低的话,薪酬的灵活性就非常关键。基本薪酬是固定成本,奖金是变动成本。基本工资可以比喻为航空公司购买的飞机,从北京飞到上海,固定费用是不变的,坐一个人也是飞,坐两个人也是飞。如果要使劳动成本变得比较低,当然是变动部分多一点比较好。但是联系上一条建议,买聪明不买辛苦,中国企业未来如果要设计绩效薪酬的话,要更多地以团队为基础,而不是以个人为基础;以鼓励员工参与为基础,而不是以排斥员工为基础。

最后,增加劳动时间而不是新雇用员工。

在应对劳动成本上涨方面,美国的经验是延长劳动者的加班时间而不是雇用新员工。雇用新员工会增加固定成本,比如福利和固定报酬的增加。延长劳动时间只是增加加班成本,但不用花那么多培训费和解雇费。所以,要在延长工作时间上做文章,而非在增加新劳动力上做文章,这是应对工资上涨的重要策略。

四、结论

目前,中国家具企业的目标是:增加板式家具、金属家具、高档家具的出口,改变目前以实木家具出口、低档家具出口为主的局面,提高出口家具的附加值,使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家具产业强国。为达到这一目标,中国的家具企业必须齐心协力,看清家具行业发展的态势,积极调整自己的定位,让中国家具在国外市场上不再是“MADEINCHINA”,而是有叫响的品牌。

参考文献:

[1]韩建涛。中国国内家具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预测[J]。林业科技情报,2012,(4)。

[2]云虹。中国家具标准化现状及其对产品出口的影响[J]。木材工业,2012,(6)。

[3]宿海颖。《雷斯法案》修正案与欧盟木材法案比较研究及中国应对策略[J]。林业经济问题,2012,(4)。

[4]王连茂。《雷斯法案》修正案对中美木质家具出口影响及对策分析[J]。江西林业科技,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