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存在问题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2: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能训练存在问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能训练存在问题

篇1

摘 要 在篮球运动中,运动员的体能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篮球训练中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加强体能训练的对策与措施,以期能够更好地提高篮球运动员的体能素质。

关键词 篮球 体能训练 问题 对策 研究

一、篮球训练中体能训练所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体能训练重视程度不够,训练理念缺乏科学性

长期以来,我国的篮球训练中对于体能训练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不够,教练人员以及篮球运动员的大部分精力花在了战术、心理以及技能等方面,过分注重比赛以及训练的成绩,同时对于运动员体能方面的训练理念缺乏科学性、时效性,无法紧跟时展步伐做出及时有效地训练调整,传统的训练理念已经满足不了现代社会对于篮球运动员体能方面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于体能训练认识不足,无法保证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训练进行均衡发展,制约了我国篮球运动员的体能素质的提升,对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与进步存在诸多不利影响。

(二)缺乏科学合理的系统性体能训练

目前,我国的篮球训练中的体能训练仍然沿用传统的较为落后的训练方式,对于平时的体能训练也缺少科学有效的安排,体能训练作为一个系统性的训练工程,必须根据其自身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与短期、中期以及长期的训练目标,才能够保证体能训练的时效性。但是,我国篮球体能训练在系统性、科学性、计划性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缺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以及自信心的培养,同时不利于我国篮球事业的正常发展。

(三)体能训练方式单一,训练强度不足

体能训练对于篮球运动来说极为重要,作为篮球训练项目中的关键性基础训练内容,体能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运动员的发挥,进而影响到竞赛的结果。但是,我国的篮球训练中体能训练方式过于单一,训练手段不够科学,无法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计划训练,一般是以速度或力量为主,并且训练时间与训练次数的安排上存在一定问题,训练强度不足,导致我国运动员的耐力、灵活性以及身体协调性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影响着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

(四)缺少专职体能教练员,训练能力有待提高

近年来,我国的篮球运动发展遇到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就是运动员的体能素质不高,体能不行限制了篮球战术的发挥,同时比赛失利也加剧了运动员的心理负担。造成篮球体能训练不理想的原因之一为专职体能教练员的缺乏,同时大部分体能教练员的训练理念不够科学与先进,无法适应现代篮球运动对运动员体能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训练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些都影响到我国篮球运动员体能素质的发展与提升,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二、加强篮球训练中体能训练的对策研究

(一)提高对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树立科学的体能训练理念

篮球运动员的体能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运动员自身的技能以及团队的战术是否可以充分发挥出来,体能训练作为篮球训练中的基础性重要训练项目,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同时体能素质的好坏对于篮球运动员的心理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将会影响篮球运动员的发挥水平。提高对篮球训练中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认识到其在篮球训练中的地位,同时均衡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之间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体能训练理念,积极引进先进的体能训练技术与先进的训练思想理念,从而促进篮球训练中体能训练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强化体能训练的计划性及系统性

篮球运动中不同位置的运动员对于身体机能的要求会有所不同,为了更好地发挥运动员的作用,提高运动员自身的体能素质,必须加强对运动员体能的系统性训练,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增强运动员的体能。体能训练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练人员与运动员持之不懈的坚持,严格按照训练大纲与训练要求制定的系统性训练内容进行全年或多年体能训练,同时促进一般体能与专项体能的协调发展,并且要转变观念、引进新的训练方式与手段形成系统的科学的体能训练。

(三)制定合理体能训练计划,采用科学训练方法

篮球运动中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一定要讲究“循序渐进”,制定合理的体能训练计划以及适当的训练目标,避免直接对运动员进行高强度训练,那样不仅不利于增强运动员的体能,而且有可能对其身体造成意外伤害以及心理负担。实现体能训练方法科学化、规范化以及制度化,借鉴并吸收先进的科学训练方法以及思想,制定符合现代篮球运动训练规律的训练方法,充分认识体能训练科学化的重要意义,从而取得良好的体能训练效果。

(四)提高体能教练员的训练水平,更新其训练理念与手段

体能教练员的训练水平的高低以及其训练理念的先进与否对于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提高运动员的体能素质,加快培养一支高水平的体能教练员队伍势在必行,根据我国篮球运动员的实际身体素质,引进先进的训练理念以及科学的体能训练手段,同时体能教练员不断学习与进修,提高自身的训练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尽快提高我国篮球运动员的体能素质,推动我国篮球运动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将纯金,董志飞.高校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运动.2010(04).

[2] 飞.浅谈篮球训练中体能训练存在问题[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11).

篇2

摘 要 我国体能类主导项目早期训练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运动选材把握不住专项本身的内在需要,而表现为现象选材;过分强调技术细节的训练,而弱化了体能类主导项目决定性因素的训练。在早期专项化训练过程中,应该避免过分采用不符合项目主导性的“专门技术化”或“专门身体化”的极端训练手段与方法。

关键词 我国 体能类 早期训练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以体能为主导类的项目,除举重具有一定的优势外,其它项目的训练仍然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虽然,有些项目(如:田径、游泳和赛艇等)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获得过金牌,但并没有形成自己的训练优势和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梯队潜力。

体能类主导项目只能够在青少年阶段形成“所谓”的优势,到成人阶段所谓的优势荡然无存,与世界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我国部分体能类主导项目在世界青少年类的比赛中获得的冠军和创造的记录,但进入成人阶段后在奥运会和世界锦标赛的赛场上却鲜有表现[1]。说明我国在这些项目上的早期训练存在较大的问题。为此,我们针对我国体能类主导项目早期训练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与分析,为我国体能类主导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训练参考。

二、体能类主导项目的训练学特点与训练依据

(一)体能类主导项目的训练学特点

体能类主导项目主要有:速度力量性、速度性和耐力性三种类型。其作用特征表现分别为:快速集中发挥力量、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在神经系统支配下肌肉组织的收缩速率以及省力省时延缓疲劳。

从竞技能力的构成与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来看,体能类主导项目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机能水平和运动素质水平。王军霞一天一个马拉松的训练量和从1500米到马拉松之间的所有项目都能参加大赛的比赛能力,充分反映了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和运动素质是决定体能类主导项目的关键。

另外,刘翔作为跨栏运动员,10秒4的100米水平虽然不能与阿兰约翰逊的10秒2相比,但20秒的200米成绩可以说让世界所有的110米栏运动员汗颜,他决定了刘翔具备了良好的速度耐力水平,也决定了刘翔具有比别人能更多次连续参加比赛的能力。充分证明了体能类主导项目运动员的实力,源自于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和运动素质水平的高低,

它是决定体能类主导项目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首要因素。

(二)体能类主导项目早期训练的理论依据

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与体能类主导项目的竞技能力高度相关[2]。说明体能类主导项目对运动员本身身体内在的、本质的成分要求非常高,即优秀的体能类主导项目运动员的先天的、遗传的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应该非常好,它是决定后天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内因。而身体机能与运动素质生长发育的“敏感期”是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表现出生长的异速性,不同的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生长速度变化。

因此,利用科学的手段,选拔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具有良好先天遗传内因的苗子,结合身体发育的“敏感期”,采用多种合理的外因训练手段与方法,不失时机地发展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是体能类主导项目早期训练的重要理论依据。刘翔能在欧美人的“世袭领地”中占据一席之地,是因为个人的出色的身体条件、运动机能、运动素质和后天的科学训练。对于这种身体条件,是可遇不可求的。

三、我国体能类主导项目早期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青少年身体训练的早期专门化是我国体能类主导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

早期专项化训练的标志是在确定专项以后进行的早期训练,而运动员选材是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开始。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开展是运动员选材的需要,是实现运动员选材达到最终成绩目标的起点[1]。

因此,可以确定,“早期专项化”与“早期专门化”是训练系统中的不同层次问题,早期专项化是竞技体育专项化平衡发展系统的环节,符合竞技体育专项化的发展趋势。在早期专项化训练过程中,应该避免过分采用不符合项目平衡发展主导性的“专门技术化”或“专门身体化”的极端训练手段与方法,青少年身体训练的早期专门化是一种片面的、急功近利的的段,对于青少年在短期内是可以快速见效的捷径,但是,危害是破坏了青少年身体器官机能的健康发展与平衡发展,目前在我国青少年训练中这种拔苗助长的训练方式还是大有存在的。

(二)重视技术细节发展是体能类主导项目早期训练的最大弊病

我国青少年运动员与国外同龄运动员相比,无论是在体能还是在技术上都优于国外运动员,但进入成年以后却反而落后于国外运动员。主要是“中国青少年选手基本上是早期专业化训练,对技术抠得多,但往往对一些基础的东西和专项力量、柔韧性重视不够,一旦进入成年,因技术已定型,可挖掘的潜力已十分有限[1]”。

对于早期训练的体能类主导项目来说,把握住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生长发育的“敏感期”,重点发展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是体能类主导项目早期训练的重中之重。如果在该时期过分强调技术的发展,必然会导致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训练比重的下降,也就会出现上面青少年运动员的“早熟”现象。徐本立教授的一项调查表明,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业余体校成材率很低的早熟型运动员的比例在46%,而到90年代已高达60%。该时期重视技术细节的发展,其实就是典型的早期专项训练过程中的“专门技术化训练”。它违背了体能类主导项目发展的主导性与影响竞技能力构成因素的高度相关性。

同时,在过分“专门技术化训练”的训练过程中,必然会导致采用与技术相近或高度相关的专门手段发展运动员的技术训练。河南是我国皮划艇项目发展的重点省市,宋应华副研究员等在《专项力量训练对皮划艇成绩贡献的研究》中得出的研究结论是:“皮划艇专项力量与运动成绩正相关,不同练习内容的专项力量对成绩的贡献不同,练习越接近符合运动技术特征和肌肉用力方式,对成绩的贡献越大”。而我国体能类主导项目在世界青少年运动员中的“冠军”现象,显然是早期训练中“专门技术化训练”发展的结果。

我们清楚地看到体能类主导项目早期训练的核心,不应该是技术的细节,而应该是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的适时发展。过多的“专门化技术训练”是体能类主导项目早期训练的天敌,是影响我国体能类主导项目后天可持续发展的根源所在。这也充分反映了我国体能类主导项目早期训练的基本现状。

(三)体能类主导项目注重运动员外在表现的选材而忽略身体内在能力

罗雪娟身材不高,只有1.67米,体格也显得不够健壮。这种身材,在游泳比赛中,属于“第三世界”,如果按照我国传统的选材模式,不可能有今天的罗雪娟。刘翔,原先练的是跳高,跨栏是半路出家。跳高属于田赛,讲究向上的一种跳跃;而跨栏属于径赛,比的是协调与速度。在田径比赛中,这两个项目都是独立的技术性颇强的项目。孟关良与杨文军以前都是练单人划的。他们配在一起练双人,一年也不到。从单干户到两人配合,绝不是简单的1加1。另外,我国著名的三级跳远运动员邹振先,原来是练跨栏的,到18岁开始三级跳远项目的训练,最后成为世界优秀的运动员,亚洲记录保持至今。

以上例子,主要是想说明运动员内在身体能力的潜力,是运动员后天创造优异成绩先天保证。如果过分注重运动员外在的表现,那么就不可能有刘翔等优秀运动员转项成材。日本游泳项目训练水平在世界上的领先,并不是日本运动员具有与欧美运动员相媲美的外在身体条件,关键是训练方法科学,特别是选材科学,值得我国借鉴。有关研究表明,日本游泳运动员注重身体内在运动能力(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的选材与训练,是日本游泳项目成功的科学体现。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影响体能类主导项目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是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

2.我国体能类主导项目早期训练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早期专项训练,过度采用专门化训练;过分强调技术细节的训练,而弱化了体能类主导项目决定性因素的训练;运动选材把握不住专项本身的内在需要,而表现为现象选材。

(二)建议

1.在体能类主导项目早期训练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对运动竞技能力起主导作用和高度相关因素的发展,而避免过多采用直接影响运动成绩的主导作用因素。特别是在我国体能类主导项目的早期训练中,更应该避免过多采用“专门技术化训练”的极端手段与方法。

2.对于我国体能类主导项目的运动员选材来说,应该注重身体机能与运动素质内在能力的选拔,而不应该从外在的成绩的表现。

参考文献:

篇3

新课程标准进一步降低笔算要求,提出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这里把口算放在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我们看到在口算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无论是学生、家长、老师,对于口算都存在很大的迷茫和困惑。

一、口算能力训练存在的问题

1、面对多样的口算方法,忽视正确定位。

小学生学习算法,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接受式,即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直接接受某一种算法;另一种是探索式,即经过自己的独立探究、思考,创造出算法。就计算方法而言,算法多样化是新教材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口算方法的多样化,有其成功的方面,也给少数学困生带来了学习上的“后遗症”。

其实,算法“多样化追求的是尊重差异、尊重事实、尊重学生的原生态思考,而算法的”优化“就是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在多样化的算法中,找到一个普遍都能接受、最能理解和最容易掌握的算法的过程,”多样化“只有得以优化,才能更好的促进口算能力的提高。

2、算理与算法之间脱节,忽视方法渗透。

算理和算法是相互联系、有机统一的一个整体,是计算教学必须关注的两个方面。算法是对行为的规定,是计算的具体方法;算理是对算法的解释,是计算的原理。口算教学,只有让学生正确理解算理,才能灵活掌握算法。而事实上,算理与算法脱节,造成算法抽象与算理直观之间出现了断层,已经是口算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3、只重视结果的正误,忽视过程指导。

很多教师平时也加强口算训练,而事实上,许多教师只重视学生口算结果是否正确,而忽视过程指导。可见,口算出现问题,教师不能简单评判“对”还是“错”,而应该尽可能地挖掘错题背后的教学资源。要分析错误原因,是学习习惯问题,还是口算方法问题,是心理因素影响,还是短时记忆问题。只有找到错因,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过程指导,口算训练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4、训练时重“量”轻“质”,忽视习惯培养。

良好的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良答题习惯经常会引发学生计算错误。目前很多教师在口算训练时重“量”轻“质”,忽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因此,我们不能把这种错误简单归咎于“粗心”或“马虎”,而应该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克服提笔就算的毛病。不妨通过听算训练学生听的习惯,要求书写工整;通过视算,训练学生看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楚并正确记忆。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看到题目要寻找最简(最优)算法。检验的习惯,口算时要有细心、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还有改错的习惯,要让学生学会主动分析自己出现的错误。

总之,学生在任何地方、任何状态下完成口算题时应集中注意力,不说话,独立思考,养成“看清题目、注意符号,正确口算、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努力提高口算正确率。

二、关于口算教学的建议

1、转变师生观念,正确认识口算教学价值。

组织教师在业务培训中学习口算教学的相关理论,利用互听互评等教研活动开设口算教学的研究课、观摩课,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促使教师和学生转变观念,重新认识口算教学的价值。让教师理解口算不仅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笔算、估算和简算的重要基础;而且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手段。口算是每个未来公民必备的基本技能,口算的正确、合理、迅速反映了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高低。因此口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师应该认真对待口算教学,坚持在大部分课时中利用3~5分钟的时间进行针对性口算训练,特别是要进行适当的听算训练,(教师口头说题目,学生听题目,通过心算得出结果并口答)要做到天天练、课课练,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使口算教学常规化,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口算水平。

2、精心选择口算训练的内容,灵活组织口算训练的形式。教师应该在充分研究教材和学生学习心理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口算训练的内容。首先要抓好低年级学生口算达标,一年级20以内,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二年级表内乘除法口算,这些是基础中的基础,因此在这部分口算教学时,必须保证基础口算人人过关,达到熟练程度要求,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易混淆的口算要对比练,经常出错的口算要反复练。如,25×4、24×5、125×8等进行对比练习,可以防止混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对于易出错的口算如24+15-24+15等,要及时纠正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3、对较特殊的口算内容,应引导学生熟练掌握。

篇4

关键词: 篮球运动 体能训练 身体素质

体能主要是一个描述人体基本运动能力的综合概念,它由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五种身体素质构成。体能作为篮球运动技术和战术的基础,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提供参考与帮助。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我国各级篮球运动员。

2.研究方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百度等搜索网站输入关键词:“篮球”、“力量”、“体能”、“耐力”、“柔韧”、“速度”、“灵敏”,收集研究所需要的各类文献资料。

二、篮球运动的项目特点

对于篮球项目而言,快速多变是灵魂,技术对抗是手段,速度力量是保障,投篮得分是目的。速度是竞技体育的生命,是篮球运动进攻、防守、攻防转换的关键。有速度才有可能捕捉有利时机、有利位置,摆脱防守、抢断成功、控球得分。因此,可将篮球运动的项目特点总结为:篮球运动是一项以投篮得分为目的,攻防快速多变的速度力量型、强对抗性的体能―技能类项目。这表明篮球运动不单纯是技能类运动项目,而是对体能有很高要求的运动项目。篮球运动的体能训练要以速度力量型、对抗性身体联系为主,以保证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能投篮得分。在篮球运动中快速多变是灵魂,技术对抗是手段,身体对抗是基础,力量是保障,投篮得分是目的。

三、篮球运动体能训练对策研究

1.提高力量训练方法

篮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是身体对抗能力、移动速度、篮球技术掌握与完善的基础和保证,也是篮球运动整体训练水平提高的基础与保证。应继续保持力量训练的系统性、计划性和连续性,并将其贯穿于训练计划和训练周期始终,促进体能的全面增强。

2.加强速度训练方法

速度训练主要用于进攻与防守。篮球场只有28m,运动员一般都是在做变速跑与变向跑。跑动距离只有十几米,大多在作瞬时改变身体姿态的曲线跑。因此,进行速度训练时,主要采用爆发性的动力练习,如追球跑、跨步跳、急停与转身跑、曲线跑、快攻等。篮球运动员的专项速度有别于田径运动员的短跑速度,并不是像田径运动员一样要求绝对速度,而是要求加速跑速度和高速运行的突变性与稳定性。

3.加强耐力训练方法

体能训练中的运动耐力主要是指大强度、长时间从事篮球专项活动的能力。体能训练的运动耐力水平主要取决于功能系统的机能能力、在比赛中有效地利用机能潜力的能力、疲劳情况下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耐力训练一般采用重复训练法、间歇法、持续法等。长时间的移动与跑位练习有利于篮球运动员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提高,增强肌肉的耐力,使血乳酸清除能力增强,使运动员的供能效率提高,并且能使运动员赛后恢复能力得到提高。这种训练一般在准备期运用较多。可以采用篮球场变速跑练习、长时间“米”字移动练习、篮球场往返跑练习等。

4.从实战出发促使体能与技战术训练水平共同发展

反应速度快、移动速度快、动作速度快是取胜的前提条件,更是战术配合、创造获胜机会的前提条件。在体能训练中必须以提高专项速度为首要考虑,同时在体能训练的类型和手段的选择上,应以专项速度为核心进行安排和设计。体能训练是为技战术的运用服务的,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必须与技、战术训练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体能训练目的。实现在体能训练中提高和完善技术、战术,在技战术训练中发展和巩固体能的目的。训练水平越高,越应注重二者的有机结合,坚持以体能训练来促进技战术水平的提高。

5.注重恢复完善保障体系

在长期训练负荷和外界环境(比赛、训练环境)的刺激作用下,运动员机能得到改善,满足比赛所需要的体能,同时也积累了神经、肌肉上的疲劳。因此在训练中或训练后,不仅要通过变换训练手段、调节负荷等原始的方法对肌肉疲劳进行恢复,而且要充分利用药物、理疗、按摩等医学方法,重视运动员神经系统的恢复,及时消除因训练或比赛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隐性”疲劳,保证体能训练质量的提高。

6.提高实战配合能力

篮球比赛要求运动员能最大限度地表现自身身体潜能与技术能力。在技能实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胜负仅是在微小差异中,即表现在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水平的高低和比赛过程中驾驭能力的强弱上。因此,制订体能训练计划和安排训练内容、手段时,要以实战要求为指导准则。在提高个人体能训练水平基础上,突出全队五名运动员体能互补优势,默契配合,提高整体体能训练水平和技战术配合实力。

7.重视心理能力训练

竞争激烈的球类竞赛时常出现逆境对抗,而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就成为取胜的关键因素。要注重培养运动员在面临难以忍受的疲劳感时,保持稳定心理状态,使神经系统发挥作用,挖掘和动员机能潜力去完成训练和比赛。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1.训练过程存在误区

有些教练员对于现代篮球训练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认识不够全面,过于注重技术和战术的作用,而忽视体能作用。对体能训练认识存在两类极端倾向:一是篮球的技战术训练代替体能训练,二是体能训练基本上脱离篮球运动专项特点,用长跑和杠铃下蹲来代替篮球运动员高强度体能训练。

2.训练手段和方法的不科学

训练条件较差,训练设施简陋,训练手段单一,训练方法落后,这些因素造成了我国各级篮球运动员体能薄弱的现实。教练在制订训练计划、实施训练的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技战术方面的因素。因此,对体能训练研究不够,认识相对不够深刻,计划性、系统性和正对性相对不足。

3.力量训练存在的问题

训练中普遍以杠铃负重为主要手段,力量练习内容与方法不符合篮球运动的肌肉工作特点,事倍功半。所以,力量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当前篮球运动员体能和身体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速度训练存在的问题

篮球技术特点、场地等因素决定了起动速度、加速跑速度和速度耐力是速度训练的重点。然而当前一些教练员对专门速度训练的理论与方法还了解不够,训练中有针对性的方法手段不多。

5.耐力训练存在的问题

运动员的耐力素质包括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有氧能力直接关系到比赛中和比赛后的体力和机能恢复。目前的青少年的有氧训练以长跑为主,是低水平的有氧代谢,而比赛要求的是高强度、高质量的有氧代谢,二者差距较大。高水平有氧代谢能力是工作、运动和比赛的基础,也是提高比赛能力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全美篮球体能教练员协会.NBA体能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

[2]王保成,王川.球类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9.

[3]王清.力量训练研究综述[M].体育科技,1989.

[4]何斌.对少年篮球运动员训练时负荷强度的探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4).

篇5

一 士官学员军体训练情况简要介绍

1.士官学员身心特点。

军事体能训练是士官学员第一学年必须完成的训练科目,我校2012级士官学员平均年龄22.6岁,学兵队学员平均年龄18.5岁。这一年龄段,学员普遍心智不是很成熟,学习和理解能力不是很强,对于训练科目的要点和训练方法需要教员反复讲解示范才能理解。此外大部分士官学员来自后勤保障单位,除了本身身体素质较差之外,还存在意志力不够顽强,吃苦耐劳精神不够,很难自觉训练,教员必须随时在旁督促,否则很难有训练效果。另外为例,在新生体能测试中,单杠引体向上平均只有7个,有10%学员甚至一个也完成不了。俯卧撑每两分平均40个,仰卧起坐每两分钟平均45个,双杠臂屈伸为10个,五公里跑及格率为85%;学兵对学员甚至更差。

2.目前士官学员体内训练科目设置。

目前我院军体训练课分为三个训练模块,意识基础体能训练模块,主要内容有基础体能训练,即力量类俯卧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卷身上、双杠臂屈伸;速度类100米跑;耐力类5000跑。而是技能类,即400米障碍、格斗、游泳;三是基础体能训练知识讲解;运动训练伤病预防与处理、基本体能组训方法。分2个学期完成,共50学时,其中基础体能训练、四百米障碍、格斗共30学时,为第一学期完成。游泳因为季节问题,在第二学期完成,共20学时,主要要求学员学会蛙泳。基本体能训练知识讲解主要在每堂课结合教学训练实践进行讲解,大约15分钟。考核内容和标准参照《中国人民军人体能考核标准》。

二 士官学员军体训练存在的问题

1.学员人数多,课时量不够。

我校是目前全军办学规模最大的试管培训学校,目前编制十个系,加上学员旅、学兵队、士官轮训队,在编学员人数为4600人。每届新生学员大约1800人。而整个军事教研室军体教员才5人,其中还有文职人员一人。每个教员承担留6个教学班的军体教学任务,没个教学班大约70人左右。游泳教学因为安全问题的考虑,没个教学班为40人左右,每名教员需承担8个教学班的教学任务。此外还有学兵队军体教学,还有每年学校组织的各种军事基础训练任务,教学任务非常繁重。所以军体训练课只能安排一名主讲教员,无法安排辅导教员。此外由于士官学员年龄较小,身体和心理素质相对军官学员更差,需要教员在训练组织上投入更多精力,而由于学员人数多,在训练上往往兼顾不到所有学员,完全依靠学员的自觉性,二30个学时需要完成基础体能训练、障碍训练、格斗技能训练,训练时间不够,通常一个训练科目还没有完全掌握就进入下一个科目的训练,训练效果往往大打折扣。

2.学员对军体训练的认知存在问题。

由于士官学员是中专和大专学历教育,毕业后还是士官,每年的体能联考及格与否对他们今后在部队的发展影响不大。此外有与我校士官所学专业为军械修理,毕业后回单位主要靠修理技术立足,身体素质的好坏显得并不很重要,因此对于军体训练抱着玩一玩,试一试的观念,能完成的,有兴趣的科目则训练积极性高,难度稍大的科目则有畏惧和退缩心理,能躲则躲,比如五公里训练中提出有伤病不能训练的情况就比其他训练科目多很多,游泳科目中参与的积极性要明显高些,但有很多在水中嬉戏,并没有完成教员所布置的训练内容。而由于学员人数多,教育啊你是难以全部兼顾,训练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3.军体训练教学模式还需改进。

身体素质训练本身是比较枯燥的,对于目前士官学员这一年龄段的学员来看,重复枯燥的训练往往让人厌倦,长生抵触心理。此外有的科目强度大,难免造成伤病,学员对此也会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严重影响训练连积极性。目前我们的军体训练课程内容衔接还紧密,训练方法还有些单一,训练内容后还有改进。比如,现在很多学员一想到军体训练,就会想到五公里跑,心跳就加速,双腿就不听使唤,哪里还有训练的的兴趣。对此还需寻找跟适合士官学员特点的训练方法,不如加强任务式训练、目标式训练,增加一些趣味性高,同时能有效提高身体素质的辅助训练科目,比如游泳类。体能强化训练周等有趣味、有难度的训练科目,激发学员的训练积极性。此外还可以在士官新生中选拔身体素质好、自身要求高,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员进行组训方面的学习,作为训练辅助教员,帮助主讲教员进行督促和管理,进一步提高训练效果。

三 士官学员军体教学的改进方法

1.提高士官学员对于军体训练的认识。

教研室与学员队要紧密配合,在日常的的学习生活管理上要让学员认识到,军事体能训练是军事训练连重要组成部分,他是军人完成各项任务,赢得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在现在战争条件下,由于战争环境恶劣、精神压力大,对官兵体能的要求更高了。虽然未来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武器大的影响因素越开越大,但正如所说的:"战争的的决定因素是人,力量对比不单是军力和经济对比,而且是人心和人力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要靠人去掌握"。可以选择让学员管看一些军体训练和战争视频、电影,强调体能训练的重要性。此外,还要让学员认识得到军体训练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健康是长期效应的,不管是在部队服务还是在地方工作,都将对人的发展产生长期的影响。

2.转变观念,加快军体训练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在军体教学中,要从以往的"知识传授教学模式"逐步走向"体验教学模式"。注重教学互动,使学员真正融入到教学活动之中,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在体验中掌握知识技能、在体验中磨练意志品质、在体验中提高身心素质。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员的特点、条件和需求,灵活制定不同的训练模式,可以把基础体能训练、技能训练不同阶段的训练科目设置重新组合,为不同层次学员量身定制军体训练教程。

3.注重学员能力素质的培养。

在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学员不同能力的培养,可以采取分类训练法:如意志训练法、技能训练法、体能训练法、独立作战训练法、协同作战训练法等。精心设计训练内容,对不同学员所需的素质进行分门别类的训练。用以达到"循序意志,同分结合"的训练效果。可以采用特殊训练方法如刚性训练:主要指从军人职业特点出发,在训练中培养学员无条件服从,克服艰难困苦,坚决完成任务的军人品格;模拟实战训练;模拟为了来战场环境进行训练。可以充分用现有的教学器材,模拟实战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尽量做到环境、场面、气氛渲染近似战争环境。通过模拟实战训练,使学员既能全力以赴投入训练,又能从中获得近似战争体验。防止"训战脱离,操场似草场"的麻痹思想;柔性训练:主要是从"以人为本"思想出发,在训练中运用引导教育、以赛促训、心理辅导、寓教于乐等方法,激发学员训练热情,提高训练效果;引导教育:在学员体能训练中,对基础体能训练部分,如:跑步、引体向上等单调枯燥,有不可缺少的训练科目,通过讲解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相关知识,帮助学员分析认识基础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其他运动项目的作用。使学员提高体育知识水平,由"外驱被动训练",变为"内驱被动训练";以赛促训:充分运用体育竞赛优势,调动学员与生俱来的群体竞争意识,使训练在竞争中惊醒、训练效果在竞争中提高,学员体能在竞争中增;寓教于乐:在学员体能训练中,要充分利用人性特点,可以把体育游戏与军事训练结合起来融入到训练之中,使学员对训练产生兴趣,提高训练效果。

篇6

关键词:中国;女子;网球;突破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160-02

随着中国女网在职业网坛取得的一系列成绩可以看出,在短短的几年内中国女子竞技网球完成历史性突破与整体性水平提高的双重使命。在中国女网取得辉煌成绩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看到中国女网与国际职业网球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网球职业化改革在传统思想观念、行政垄断、训练竞赛体制、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着严重挑战,而当前对网球职业化属性的认识、理解上存在误区;网球后备人才不足,可持续发展难以得到保证;网球市场的开发仍受到制约;运动员的个人利益诉求与国家利益的矛盾等成为制约我国网球职业化进一步发展的障碍[1]。如何使中国女网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网球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国内学者主要从网球技术与战术统计分析、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项目的发展现状以及网球职业化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较多。而目前尚未有学者针对中国女子竞技网球在短期内取得突破的过程结合运动训练学、管理学等理论进行思考与梳理。因此,本研究将会结合运动训练学与管理学相关理论与知识对中国女子网球发展实践中存在问题及经验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归纳出其成功的经验,为更好促进中国女子网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借鉴。同时,研究该项目成功经验也为中国其他体育项目的突破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一、中国女子网球项目发展简况

网球项目虽然早在19世纪后期就传入中国,但前四十年发展坎坷,成绩也不理想。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女子竞技网球运动才得到较快发展,竞技网球水平有了较大水平的提高。1986年李心意获得第十届汉城亚运会女子单打冠军,1990年北京亚运会中国获得三金三银一铜。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期我国女网发展又面临低谷。2002年釜山亚运会中国女网未拿到一枚奖牌。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中国女网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雅典奥运会,中国女子双打运动员李婷、孙甜甜终于站在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上。2006年郑洁、晏紫先后在澳网与温网上获得大满贯赛事双打冠军。2008年奥运会李娜进入单打前四,郑洁、晏紫获得双打铜牌,郑洁先后两次进入大满贯赛是前四名,2011年李娜夺得法网桂冠,2012年夺得辛辛那提公开赛冠军,2012年中网进入四强,世界排名最高上升到第六位。近几年,中国先后有六位女运动员进入世界排名前100位。总结来讲,中国女网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成绩上升——成绩下滑——成绩突破”三个阶段。

二、“两个忽视”的发现与“两个坚持”的提出

在对中国女网成绩下降阶段的系统调研中,结果有两个重要发现。

1.忽视对职业网球属性的认识。职业网球体现的是一种价值实现多元化,强调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前提下运动员以网球运动为职业而谋生的发展模式。而中国传统的专业培养模式是以“为国争光”为目标的单质性培养,这种单质性目标体系已经不适应职业网球的发展需要[2]。尽管奥运会、全运会的优异成绩能给运动员带来较大的经济利益,但是与网球职业化的收入相比相差还甚大。从另一个侧面讲,运动员只有在职业赛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竞技水平,才可能在奥运网球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因此只有提高对职业网球属性的认识,才能打破传统的观念,树立实现职业网球的价值理念。

2.忽视专项体能训练。从釜山亚运会的比赛录像以及运动员在国际比赛现场来看,我们大部分运动员在发球速度、击球速与移动速度方面与国外职业选手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在比赛后半程出现体能严重下降的现象。这从另一个侧面可以反映出我国网球女子运动员在体能训练方面存在这严重不足。体能是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的重要构成部分,是运动员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3]。在传统专项体能训练模式中,均依据比赛时间进行技术训练,通过技术训练来带动专项体能训练,或者只进行一些简单的耐力性、力量性训练。因此,这要求我们必须对职业网球的专项体能训练进行重认识。所以,探讨提高职业网球专项体能训练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是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实现突破的基础和前提。

3.“两个坚持”指导思想的确立。在对世界职业网球发展现状、趋势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女网发展实践明确提出:“坚持以女子网球发展为重点,以女子双打为突破口”的战略方针,这为我国女子职业网球实现突破指明方向。

三、我国女子职业网球水平落后的深层反思

一个运动项目职业水平发展的成功与否,总会有其内外部因素之间的必然联系。中国女子职业网球水平落后的主要结症在哪里?这也是中国女网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通过对中国女网发展实践调研与专家论证发现了中国女网落后的认识根源与实践根源。

1.缺乏科学把握网球项目规律是中国女网落后的认识根源。运动训练的实践证明,训练理论是训练过程系统化和科学化的基础,是快速提高运动水平的保障,而项目的制胜规律又是项目训练理论的基础[4]。当中国女网水平出现下滑和停滞不前时,我们不能把全部原因归结在选材、训练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而是应该对训练理念进行反思,更重要的是把握项目制胜规律。大量成功案例证明,只有正确地认识竞技项目的本质规律,才能准确把握竞技项目发展的关键与导向。对网球项目特征与制胜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是导致了中国女网不能突破,这种观点不仅正确,而且也被同行认可。

2.训练过程机械移植,缺乏科学训练是女网落后的实践根源。训练质量不高的重要表现是在训练实践中机械移植,而主动创新不足。而我们的教练只是机械地把国外的力量训练指标与评价作为训练指导,不重视专项力量的科学化设计、评价与转化,没有将力量训练成功转化到水平上。我们的训练主要是凭教练的直觉与经验进行训练,缺乏科学的训练。在训练课中强调的是“内容要多、时间要长、节奏要慢”,与现代职业网球所提倡的“高质量、短时间、大强度”的训练理念相违背。

四、中国女网取得历史性突破的核心启迪

李娜在法网上的夺冠,使得中国女网在短期内成绩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他的意义绝不是一项大满贯赛事冠军,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女网取得突破背后的思考与探索。

1.走职业化发展道路是实现短时间内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女网的发展实践表明:正是决策者从战略上进行超前设计,准确的把握项目发展趋势和方向,坚持走职业化发展道路为项目的发展开启了思路。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统一职业化思想认识,形成职业化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了网球职业化发展规律;其次,借鉴职业化训练理论,形成网球职业化的训练体系,在职业网球训练理念指导下对训练进行安排、设计和科学实施。最后,结合中国网球发展实践,构建网球职业化的管理体系,让人才各进其能,分工协作,达到高质量、高效率的职业化发展目的与要求。

2.管理与训练一体是取得突破的组织保证。没有决策层提出走职业化发展道路,就不可能有管理与训练模式的创新,更不可能有“一个核心”、“两个机制”、“两个结合”、“六个精”的提出。有英明的决策没有强有力的管理与训练也不可能使得中国女网在短期内取得历史性突破。正是管理和训练一体为成绩的突破提供了组织保证。

3.职业化团队提升竞赛与训练的竞争力。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学习渠道不断提高教练的执教水平,引入在网球训练领域有重要成果的科研教练,进一步加强我们在人才培养与科学选材等方面的合作,选派有竞争力的教练出国学习,逐步形成高水平职业运动员、职业教练员、职业科研人、职业管理人员为一体的职业化团队,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网球训练系统,也大大提升了女网竞赛与训练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卫华,宋晓宇.中国网球职业化现状与对策分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32(2):100-102.

[2]孙晋芳.中国竞技网球发展的战略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5).

[3]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84.

[4]杨桦,池建.竞技体育实战制胜案例[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1.

篇7

1.安徽省本科院校间排球联赛的可行性研究 

2.影响高校普通本科排球教学效果的因素研究  

3.广西本科院校气排球联赛运行效应研究 

4.安徽省民办本科院校排球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5.河南省地方本科院校排球运动队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探索

6.新形势下普通本科院校排球普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7.河南省普通本科高校排球教学内容现状调查 

8.对全国部分体育院、系本科排球专业学生毕业论文题目的分析与研究

9.安徽省本科院校非体育专业学生课余排球活动开展现状与建议研究

10.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施排球俱乐部教学的实践研究 

11.安徽省民办本科院校排球课程设置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 

12.安徽省民办本科院校大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13.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改革探析——以排球课程为例

14.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排球教学中乐的诠释

15.高师体育函授本科排球教学刍议

16.应用型本科教育中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排球课程为例

17.浙江省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排球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18.体育系本科排球专修课考试内容及成绩鉴评初探 

19.普通本科院校开设沙滩排球选修课的可行性分析

20.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排球普修课教学质量评估探讨

21.体育教育专业自考试点班(本科)排球普修课教学初探

22.四人制排球在高职院校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23.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体系的主要特征及其构建

24.高校排球运动队训练与比赛的现状调查——以张家口市高校为例 

25.将气排球运动引入广西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可行性探究 

26.高校体育排球普修课教学分析

27.排球普修课72学时最佳教学程序研究

28.串连技术和提高学生比赛技能的研究 

29.对函授排球教学若干问题探讨 

30.安徽体院排球队2届毕业生情况统计分析

31.我国体院体育教育专业排球专选课程教学改革动因探析

32.长期排球训练对男大学生身体不同部位骨密度的影响

33.高校学生课余排球运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34.排球垫球教学应用图示教学法的实验研究

35.体教专业排球必修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36.对体育教育专业排球必修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

37.近3年山西师大排球专修学生论文选题的研究

38.致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 心系排球运动发展——访北京体育大学葛春林教授

39.对师专体育系排球普修课教学的探讨

40.排球传球技术目标教学的实验研究

41.浅谈我校高考体育班的管理策略

42.排球普修课课时压缩后的教学对策

43.吉林省高校运动训练专业排球专项课程设置现状分析与研究

44.图示教学法应用于排球垫球教学的实验研究

45.排球普修课中促进基本技术教学最优化的研究

46.影响排球基本技术的身体素质分析

47.山东体院排球专选毕业论文的现状分析

48.对我国残疾人坐式排球运动员基本状况的研究  

49.防守反击在现代排球比赛中的应用  

50.现代排球防守战术原理及应用 

51.河南省高校排球运动“海南现象”研究

52.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排球课程体系的主要特征及其构建

53.排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的核心要素

54.论我国首创的气排球运动

55.我国优秀大学生女子排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结构特征及评价模型的建立

56.排球运动员对扣球动作各期段图示眼动特征的实验研究

57.对排球青少年运动员选材和早期训练的若干问题的探讨

58.膝关节损伤对排球专项学生急停纵跳的生物力学影响 

59.我国少年女子排球运动员身体形态的现状分析与评价 

60.对高校排球教学现状的研究与探讨 

61.中国竞技排球发展的新思路 

62.中国竞技排球发展的促进因素 

63.我国青年男子排球运动员身高、体重和部分身体素质特征的研究

64.我国男子排球后备力量调查及北京奥运战略分析

65.论气排球运动的健身价值及其推广 

66.普通高校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及预防 

67.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方法探讨

68.我国气排球运动社会化进程中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69.山东省排球后备人才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70.对我国职业排球俱乐部现状的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 

71.我国沙滩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72.全国排球联赛看台文化研究 

73.排球二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74.国内外排球专项体能理论研究进展 

75.“攻防链”理论解读发球在竞技排球比赛中的作用 

76.高水平沙滩排球运动员核心稳定性与下肢专项移动能力的相关性研究

77.大学生排球运动员的运动损伤调查及原因分析

78.我国排球运动员的运动创伤情况调查研究

79.实行新规则新赛制后排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规律

80.2003年世界杯男子排球赛优秀接应二传运动员进攻特点分析

81.对中国青年男子排球运动员身体形态和专项身体素质的研究

82.对中国排球运动训练实践中若干理念的反思

83.浙江省优秀青年男子排球运动员强攻扣球手臂挥摆动作运动学与表面肌电学分析 

84.论排球运动在学校的发展出路

85.21世纪排球运动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86.排球运动员踝关节扭伤调查分析  

87.广西气排球推广的经验与启示

88.论我国竞技排球的可持续发展

89.我国排球运动可持续发展各子系统间的互动关系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90.对我国排球俱乐部经营现状的调查分析  

91.陕西省普通高校排球运动的开展状况与发展对策

92.气排球与室内排球技术的比较分析 

93.对我国男子排球联赛运动员年龄、身高、体重及克托莱指数的动态分析

94.世界排球运动发展趋势和我国排球运动改革现状

95.跳高、排球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生物力学的特征

96.安徽高校排球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97.论排球运动员的战术意识

98.排球竞赛中战术行为决策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研究 

99.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及其未来趋势分析

100.中国优秀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特征及其评价  

101.我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102.新规则下排球比赛规律初探 

103.广西普通高校气排球教学的现状调查 

104.盘点排球运动弹跳力训练 

105.排球教学训练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06.广东台山学校排球运动研究 

107.技战术创新对排球运动发展的推动作用

108.现阶段我国排球后备力量状况调研报告 

109.2009—2012排球新规则的修改对现行排球比赛的影响 

110.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111.排球扣球技术教学之我见

112.中国男排参加第十届世界杯排球比赛技术分析与评价

113.我国女子排球实力演变分析 

114.排球运动中的时间和空间特征分析 

115.论排球运动中踝关节的损伤及预防 

116.广东高校排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现状及预防对策研究

117.美国排球竞赛管理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18.论排球竞赛竞技战术节奏原理  

119.文化学视角下的现代排球运动——浅谈排球文化之“内”与“外” 

120.排球、足球运动员膝关节等速向心肌力测试比较研究

121.我国沙滩排球运动发展研究 

122.当前排球发球技术特点比较分析 

123.高校排球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24.世界排球运动的新发展对我国排球运动的启示

125.浅析气排球运动的锻炼审美价值 

126.对沈阳市部分学校排球运动开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127.我国排球运动科研现状调查与分析

128.执行新规则后排球比赛技战术特点及世界排坛格局变化——2000年奥运会排球比赛技术统计分析

129.中国排球市场失效与市场规制——兼论中国排球产业的发展

篇8

[关键词] 半军事化管理; 实践; 航海教育; 综合素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4. 075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4- 0142- 02

船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具有危险性、艰苦性及涉外性。鉴于船员职业的特殊性,地方高校普遍采用半军事化管理的方式来管理航海类专业学生,以便培养出适应国际航运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航海类专业人才。浙江海洋学院港航学院(以下简称“港航学院”)自开设航海类专业以来,大胆革新半军事化管理理念,积极创新半军事化管理方式方法,不断学习和探索航海类专业半军事化管理新模式,在航海类专业半军事化管理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培养出一大批深受航运企业欢迎的高素质航海类专业人才。

下面以港航学院为例,剖析半军事化管理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

1 地方高校航海类专业半军事化管理的特点

1.1 目标性强

航海类专业半军事化管理的根本特点就是目标性强。这是由航海类专业半军事化管理的原始属性决定的。

1.1.1 目的明确

对航海类专业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的最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准的航海类专业人才。半军事化管理以这个目的为中心,即紧紧围绕如何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准的航海类专业人才这个问题,开展半军事化管理模式的探索和尝试。港航学院通过对半军事化管理模式的不断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1.2 方向明确

相对于普通院校的学生管理,航海类专业的半军事化管理的方向很明确,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像军人一样,具有顽强战斗作风,听从指挥,严守纪律,肯于吃苦的航海类人才,以适应未来航运业的发展需要。各地方高校普遍采用中队制,对航海类专业学生进行有效的半军事化管理。港航学院,实行学院党总支领导下的大队负责制,建立三级管理机构,即大队、中队、区队。

1.1.3 责任明确

在管理机构中,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学院总支书记任半军事化管理大队长,军事教官担任中队长,党员班长担任区队长,逐步形成了一套从上到下、层层负责的管理体制,狠抓学生的半军事化管理,提升半军事化管理的质量。半军事化管理在机制上确保了各级的责任明确,使得管理的目标性更强。这样的管理机制既能发挥军事化管理机制的效能,又能适应航海类专业的需要。

1.2 约束性强

半军事化管理的基本特点就是约束性强。半军事化管理是部队的严格管控措施与院校人性化的教育手段相融合的产物,所以决定了半军事化管理必定带有很强的约束性。具体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2.1 制度性约束

严格的制度是半军事化管理工作的关键。各高校在进行半军事化管理过程中,纷纷制定了一系列配套管理制度,以确保半军事化管理的顺利实施。以港航学院的半军事化管理为例,学校、学院先后颁布和修订了《半军事化管理办法》和《半军事化管理实施细则》,把航海类学生的日常表现与学分挂钩,并纳入半军事化管理的体系中。比如,不按时参加早操和体能训练,相应的学分就会被扣除,并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1.2.2 管理性约束

人员管理是半军事化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半军事化管理广泛采用以人管人的管理模式,依靠教官和各级队长开展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半军事化管理工作。港航学院在半军事管理工作中除了专门设主管半军事化管理的教官之外,还广泛吸收退伍的优秀大学生士兵担任中队长,运用他们在部队所学的技能,协助教官进行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半军事化管理。

1.2.3 自我性约束

自我约束是半军事管理工作的基础。航海类专业作为一个极具特色的实行半军事化管理的专业,对学生的自觉性提出很高的要求。首先,要区别其他普通专业的管理模式,自觉接受航海类专业的半军事化管理;其次,自觉遵守半军事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最后,要自觉落实半军事化管理的各项要求。

1.3 针对性强

半军事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针对性强。在对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半军事管理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是从航海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

1.3.1 管理理念具有针对性

学校以引领学生的思想为主要管理理念。首先,倡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特别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以严格管控措施为辅,纠正同学们的错误思想和不良习惯。

1.3.2 管理手段具有针对性

推行早操、体能训练和队列训练是半军事化管理的重要手段,这既是学校管理的要求,也是海上职业的需要。通过这些训练,可以使航海类专业学生增强体质,提升形象,强化团结意识,不仅提高了半军事化管理的水平,也给未来从事海上运输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地方高校航海类半军事化管理中面临的挑战

2.1 航运业对航海类人才的要求标准不断提升

随着航运业的发展和进步,企业对航海人才的要求和标准也在不断提升,除了要求在技术上过硬以外,随着世界海盗劫船事件的高频率发生,为确保航行的安全稳定,如何防范海盗和反劫持成为航运业面临的新挑战,这不仅对船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也给地方高校航海类半军事化管理提出了新课题:如何在半军事化管理中,提升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应急自救和求救能力。

2.2 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

目前,全球经济处于低谷,航运业首当其冲受到影响。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成为学院半军事化管理中面临的一大难题。面对就业岗位的不断减少,如何在半军事化管理上下功夫,增强航海类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以后就业增加筹码,成为学院在半军事化管理中思考的重要问题。

2.3 学生性格的多元化与个性化

现在航海类专业在校的学生大都为“90后”,他们视野更为开阔,思维更加灵敏,性格也是多元化与个性化。现在的学生追求自由、个性、非主流,与传统的社会观念格格不入,展现的是一种不羁和反叛。这与半军事化一板一眼的管理形成了鲜明对比,也给半军事化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3 航海类专业半军事化管理实施的几点建议

3.1 健全半军事化管理制度

半军事化管理要紧跟国际航运业发展潮流,瞄准航海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不断完善航海类专业半军事化管理的发展计划,合理应对瞬息万变的航海类就业形势。在目前的航海业发展形势和就业形势下,半军事化管理应注重历练航海类学生在海上遇险、遭遇海盗劫持时的应对能力和自救能力。 要建立应急救援机制,通过不定时举行应急自救演练,锤炼航海类专业学生应急自救能力。增加心理训练辅导力度,不断提高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应对未来从事航海职业的需要。强化体能训练。通过一定强度的体能训练,练就航海类专业学生的强健体魄,为从事艰苦的航海事业,打下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

3.2 创新半军事化管理的方式方法

半军事化管理只有有机融合学生的自我管理,再结合心理健康教育、适应性教育等,才能使受训者达到训练者所期望的水平,这需要不断创新半军事化管理的方式、方法。首先,创新管理模式,推进多元化管理,以多元化的管理应对学生性格的多元化。其次,创新管理手段,丰富管理内容。学生的求知欲在不断增长,传统教育手段,既满足不了他们求知的欲望,也无法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只有科学创新管理手段,不断更新管理内容,才能让学生在这种管理体制下不断成长和进步。

3.3 强化制度化管理的作用

坚持严字当头,把制度管理作为半军事化管理的关键。要牢固树立“人人守制度,事事循制度,处处有制度,时时念制度”的理念。把半军事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的细节普及到每一个航海类专业学生,让守规遵矩的理念牢牢扎根在他们心底。要完善奖惩机制,做到惩罚分明,既要激励守纪的同学更加严格地遵守半军事化管理制度,又要惩戒违反规章的同学,督促他们遵守半军事化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奖惩机制的效能。

3.4 积极发挥人性化管理的优势

人性化管理作为半军事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发挥着无可比拟的内在优势。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应该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心态出发,符合学生个性特点;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在管理中要增加丰富有趣的训练方式以提高训练效果,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改变半军事化管理枯燥乏味的单一模式,使大多数学生欣然接受半军事化管理的各项活动。要格外注重和学生沟通交流,形成双向互动、共同管理的局面。还要及时准确地了解半军事化管理下的学生心态,不断提高半军事化管理服务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伟,季超. 航海类专业学生半军事管理实证研究[J]. 教育研究,2009(8).

篇9

【关键词】中学生;训练方法;篮球

提高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对抗能力应该从提高身体素质、加强防守、进攻和争抢篮板球对抗能力等方面训练做起,特别是力量素质尤为重要[1]。本文通过淄博市3所中学篮球训练中的力量训练方法进行调查,总结了现阶段中学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对中学生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淄博实验中学、淄博六中、淄博十七中等3所中学的40名篮球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高一学生15人,年龄16.16±0.36岁;高二学生11人,年龄17.11±0.41岁;高三学生14人,年龄18.27±0.45岁;训练年限均在2-5年。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对淄博中学的40名篮球运动员发放调查问卷。在设计问卷过程中,就问卷的信度请有关专家指导并进行了检验,经过多次修订后达到研究要求。

1.2.2 观察法

通过观察淄博中学篮球队力量训练,以及力量训练的方法和在力量训练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

1.2.3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到的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淄博市中学篮球运动员对力量训练的认识

通过表1可知,针对力量训练重要性的认识方面,40名淄博市中学篮球运动员中,认为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分别有30人和10人,占调查人数的75%和25%。表明所有的淄博市中学篮球运动员认为力量训练很重要,对力量训练的重要性认识比较深刻。

针对力量训练的知识体系的了解程度方面,40名淄博市中学篮球运动员中,比较了解的仅占10%,表明淄博中学篮球运动员对力量训练的知识体系了解程度较差,需要加强。

针对力量素质跟其他素质的关系的理解方面,40名淄博市中学篮球运动员中,有9人认为联系密切,占22.5%;有4人认为有联系,占10%;有10人不清楚,占25%;有13人和4人认为联系不大或没联系,占32.5%和10%。表明淄博中学篮球运动员对力量素质和其他素质的关系的认识欠明确。

针对学生对教练的训练满意度方面,40名淄博市中学篮球运动员中,有4人非常满意,占10%;有5人比较满意,占10%;有11人无所谓,占调查学生人数的27.5%。说明学生对教师的力量训练方式不是很满意,满意的学生是因为不了解力量训练的理论体系,对教师的训练方法默认。

针对教师制定的训练计划对成绩提高的看法方面,40名淄博市中学篮球运动员中,有4人认为有很大提高,占10%,有6人认为有提高,占15%,有19人觉得一般,占调查学生人数的47.5%,有11人觉得提高不大,占调查学生人数的27.5%。说明淄博中学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存在问题,训练计划不够完善,教师应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来提高淄博中学篮球运动员的力量。

2.2 淄博中学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现状

淄博市中学篮球运动员在进行下肢力量训练时,基本采用抗杠铃深蹲或半蹲,负荷重量为自己体重±10kg。对各部位的专项力量训练没有进行进一步细化,腰腹肌背肌训练上采用仰卧起坐和背起练习,训练方法单一。现在淄博市中学篮球队力量训练为一周2次,大多采用传统的力量训练方法,而且在力量训练时都会以下肢力量为主。在训练器材方面基本采用杠铃来训练,所以运动员在第一年力量训练会有较好的效果,可是在后两年就很难再会有进步。

2.3 淄博中学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训练解决方案

力量素质是篮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发展的基础,是指运动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做功能力的体现。常见力量训练方法可以参考表2。

3 结论

淄博市中学篮球运动员对力量训练没有深刻的理性认识,淄博市中学篮球队在力量训练方法上过与传统,基本以杠铃为主,已经跟不上现在篮球的发展形式。淄博市中学对篮球运动员的重视程度大不如从前,特别是教练员的水平,以及器材都有待提高。因此,教练员应该多接触一些新知识,力量训练应该更注重科学性和多样性。

篇10

关键词:篮球教学;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1.前言

高校篮球教学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且是独特的一项科目,篮球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大部分参与篮球体育训练和学习的学生主体大多是以男生居多。篮球自身的对抗性、持续性、体力的支撑等等都要求它的教学方式和理念区别于一般文化课程的辅导和传授。近年来,篮球以强身健体、竞技比赛的角色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也有相当部分的年轻人以休闲娱乐来培养自身素质、结交朋友。不论出于哪种什么性质的教授或学习,篮球运动都是一项不可多得的体育训练。但是在普通高等学校当中,篮球的传授与教学在现阶段明显存在误区和不当之处,本文就凸显几个已经影响到教学质量的问题简单的罗列,并提出较为新颖的拙见以供读者了解。

2.高校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学生在生理发育上已经趋向成熟,处于运动的最佳时期,但是由于高中学业紧张并未让青年学子进行篮球锻炼的充足时间。换句话说,除了极个别的篮球爱好者有专业篮球的基础外,大部分高校学生并没有实战基础。因此,在开设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篮球往往由于其自身的特点而产生男多女少,教学以比赛娱乐为主的现象。

2.1健康理念的缺失

在21世纪大力提倡健康第一位,人们研究各种养生手段的时候,作息规律,适当运动这一联合国提出的口号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但是,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理念大多以完成学分任务或者是出于校方之间的篮球比赛而进行篮球的专业教学[1]。目前由于教师配备上多以年轻且是男性教师为主,他们秉承的是传统的教学思想和竞技训练的模式,大都和学生进行技术上的探讨,并未强调这一思想理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师范动作,学生只要会模仿即可,课堂上会产生沉闷的现象丧失了篮球本身的互动性、趣味性和为学生强身健体的功效。这些现象是与当前体育教学中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是相背道而驰的,可以看出的一点就是目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整体素质都是不容乐观的。

2.2教学模式过于保守

文化课教师往往持有的是将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这也在体育教学中深有感染,篮球教师往往把专业技能传授,而且在传授过程中,教学模式往往是先讲述基础知识然后开展单一动作的讲解和练习。但是其中可以看出的是,由于各大高校体育设备投入不足以及课堂时间的限制,篮球教师往往只是与大部分学生进行基本技术的沟通[2],并没有加入篮球文化、运动价值、篮球战术风格以及团结精神、互助友好品格的升华。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挫伤学生学习篮球技能的积极性,不能开阔其学习视野,同时,只注重技能培训的单一性容易让学生产生好狠斗勇的脾性,不能完成体育教学中完善学生心智的初衷。

2.3考核评价体系单一

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首先是教育教学的对象,同时也是教学目标是否达标的考核对象,在现有高校篮球体育课的考核中,大都是整齐划一的考核标准体系。在诸多高校篮球体育课程中,教师会按照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来对学生的篮球专业技能评价。这样的做法忽略了学生自身“个性化”和特殊化的表现,每个学生能力有强有弱,身体素质也并非都处于同一水平。教学的开展和考核是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的判断标准,正确具体的考核评价能够有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和锻炼能力的提高。而单一的考核评价以技能的达标和成绩的高低为依据,这样的评价体系脱离了体育教学的精神。

3.对高校篮球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对于上述存在的影响高校篮球教学质量的凸显问题,笔者认为,教师和教学研究者应当采取积极地态度,在结合自身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寻求新颖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正确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也要锻炼学生的意志。

3.1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法

以往篮球教学大都采取教师教,学生进行大致模仿的程序,教师往往忽略学生进行技能切磋的心理需求和篮球本身具有竞技性的特点。在篮球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小组中安排技能差异的组员进行互动,这样既能够节约时间,也能够达到使小组成员进行相互交流技能、沟通情感的目的。同时,让学生小组之间进行一定周期的各种形式的比赛[3],使学生真正的理解篮球运动的魅力和学习的欲望。这样在实践实战中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也可以使学生之间形成向心力,培养他们的素质。

3.2注重身心塑造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技能训练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不能再按照往常重技能轻素质的教学方式,现代篮球运动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在篮球运动过程中,既学会篮球运动技能的美妙之处,又进行了强身健体、活跃身心、增强自信的意识。不论是哪种教学模式,都应当强调学以致用、塑造身心的基础作用,在这样的基础上技能才能得到合理的提升,也体现了教学指导思想中,教与学、技能与素质双丰收的理念统一。

4.结语

高校篮球教学的完善措施不仅仅简单的几个步骤,需要课堂教学的实践演练和教师生的大力配合,在宣传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理念上,我们应该对篮球训练的地位加以凸显。这样技能提高大众对篮球价值的认同感,也能够形成健康的认知。(作者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文国强.浅析高校篮球普修课的教学方法[J]. 新西部(下旬.理论版), 2011(07):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