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常见疾病及护理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2: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年常见疾病及护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年常见疾病及护理

篇1

关键词:呼吸系统;护理;呼吸道感染;病变

现今世界各个国家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1],护理专业也因逐渐增加的老年人口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老年人群体本身就较为脆弱,老年患者在患上疾病之后,病情会表现的更加复杂,恢复时间长,在老年人群体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便是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行动会受到极大限制,据相关统30%左右的老年人因呼吸系统疾病而死亡。多病共存是老年群体的主要特点,在临床中的不会有典型的表现,但临床表现极为复杂,给治疗和护理造成很大的困难。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临床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50例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7.5±5.2)岁,50例均为慢性支气管炎以及阻塞性肺气肿患者。50例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中45例患者末梢血液白细胞数及中性粒细胞出现增高情况。40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血红蛋白下降情况。46例患者肺功能存在不同程度减退情况,心电图出现改变的患者5例。50例患者入院后都及时接受抗感染治疗以及镇咳治疗,并在治疗前后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2]。

1.2方法 患者在入院之后,护理人员要保持患者病房的整洁度,病房室温保持在18℃~20℃为宜,并保证病房通风,护理人员要及时为为患者更换衣物和床单,空气污染以及有害尘雾污染的预防是护理过程中注意的重点,以此避免患者呼吸道再次受到刺激50例患者入院之后均出现不同程度和合并感染,因此,护理人员在使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前要及时取患者的痰液进行培养,可采用3%的双氧水在患者咳痰前漱洗口腔,以此防止患者口腔以及咽喉部受到细菌的感染,在取得患者痰液之后及时送检。抗生素的选取要根据患者的痰液培养出的细菌类型为选取依据,在为患者使用前要应该对抗生素的性质进行仔细了解,其中包括药物的半衰期以及溶解性能。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该对患者的痰液进性状进行仔细观察,以此观察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应该记录患者每日的痰量。

在护理过程中,患者若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时,护理人员应该及时给予患者吸氧。重症患者在吸氧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若患者在吸氧之后意识逐渐恢复,设备显示患者的身体指标较为稳定则说明患者情况得到了良好的改善。若患者呼吸逐渐变浅,则患者可能出现CO2麻痹情况,此时护理人员应该及时加入呼吸兴奋剂并及时对氧流量进行调节。必要时护理人员要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并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及时抢救。在护理痰液较为粘稠且不易咳出的患者时,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多饮水,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对适当对患者补液,以此促使患者的痰液能更轻松的排除,同时对患者呼吸道通畅也有良好的保持作用。帮助患者排痰最为有效的方式便是采用超声对患者气道进行雾化以及湿化,在雾化的过程中选取1~5μm雾粒为宜,雾粒小能使药物均匀而缓慢到达终末支气管及肺泡, 有效降低痰液黏稠度, 促进痰液排出。阻塞明显者,可先行导管吸痰。

护理人员要及时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促使患者年老体弱情况以及悲观情绪改善,鼓励患者参与文体活动,引导患者锻炼,以此增强老年患者体内的免疫机能得以增加,保证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2 结果

50例患者通过有效治疗和科学护理之后均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24.5±5.2)d,50例患者及其家属多护理较为满意,护理满意度为100%。

3 讨论

呼吸困难的患者应该及时采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①在辅助呼吸时要注意和患者的呼吸频率一致;②在为患者通气的过程中要定时为患者翻身,必要时用吸痰器为患者吸痰,使患者呼吸道保持畅通,在连接管道存在漏气情况以及痰液阻塞患者呼吸道的情况时患者多表现为呼吸不畅,患者气道的阻力也会因此明显增大;③护理人员在患者接受通气治疗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呼吸频率进行密切观察,同时送气压力以及机器的运转情况也是主要观察对象,护理人员要防止通气过程中气管出现脱落以及漏气情况出现,并且对患者所吸取氧气的浓度进行控制;④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患者接受通气治疗的过程中若出现恶心、烦躁以及面色苍白的情况下要及时停止为患者供养,此情况表示患者可能存在氧中毒的情况,护理人员应及时向医师汇报,检查患者此种情况是否是因为吸入性酸中毒以及呼吸性碱中毒所导致。本研究中50例患者通过有效治疗和科学护理之后均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24.5±5.2)d,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治疗以及护理效果[3]。

参考文献:

[1]孟爱凤.预防高龄肺癌患者手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7):1573-1575.

篇2

关键词:静脉输液;护理;老年精神病患者

Abstract:Objective Nursing problems and nursing countermeasures of common elderly mental patients in the infusion process. Methods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232 cases of transfusion patients,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 put forward the nursing countermeasure. Results The elderly psychiatric patients with venous transfusion common nursing problems and psychiatric symptoms, patrol is not timely, not pay attention to health education, professional level is low, deficiency of nursing human resource and protective restriction. Conclusion To take certain measures of elderly mental patients during infusion, can prevent and reduce the problems, ensure smooth transfusion therapy.

Key words:Vein transfusion; Nursing; Elderly psychiatric patients

静脉输液是最常见的护理工作内容之一,也是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随着精神医学的不断发展,精神病的治疗也日益多样化,静脉输液联用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控制其急性期也日益多见,由于精神病患者的知、情、意不协调,认知功能缺陷,不能正确理解和接受治疗,而且有部分患者受精神症状支配对治疗拼死反抗,在输液治疗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老年精神病患者皮肤松弛,皮下脂肪少,血管细小表浅,弹性充盈度差,血管活动度大,血流变慢,弹性降低,这给输液护理也带来一定难度。笔者对2013年8月~9月在老年科住院的并接受输液的共63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分析,找出输液过程中常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3年8月~9月我院老年科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计63例,其中精神分裂症33,各类痴呆18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5例,情感性精神障碍 4例,脑器质性精神障碍3例。

2 静脉输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2.1 穿刺失败穿刺失败的常见原因 穿刺部位选择不合适,患者不配合,常需要对其进行保护性约束,在约束情况下手部活动度较大,如选择手背静脉容易造成穿破或脱出血管;老年人皮肤松驰,血管细小表浅,弹性降低;否认有病,拒绝治疗;在穿刺时反复挣扎致穿刺失败;护士操作水平低等。

2.2 输液外渗肿胀患者往往不配合治疗,输液时兴奋、躁动不安导致针头移位至皮下组织而肿胀;也可因为固定不当,针头移位、脱出所致。

2 .3 未能及时发现输液故障和病情变化护理人员巡视不及时,患者又往往缺乏主诉或者不能正确描述躯体不适,另外,目前医院护士又趋向年轻化,工作经验少,专业知识又以内外科为主,对精神科知识了解甚微,缺乏与患者的沟通技巧,以致不能及时发现输液故障和病情变化。

2.4 拔针后针眼出血目前,我院输液采用输液贴覆盖针眼,拔针时直接用输液贴按住针眼处,多数护士拔针后叫患者按压,未告知患者正确的按压方法,可因按压不当造成针眼出血;也有部分患者认为使用输液贴就可止血,不需按压,而造成针眼出血。

2.5 输液相关的物品遗留在病房护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不重视病房的安全管理制度,将棉签、止血带、输液瓶、输液架等危险物品遗留在病房,成为患者自伤及伤人毁物的工具。

2 .6 未尽告知义务护士少,工作量大,未重视健康教育,未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如未告知患者不可随意调节输液速度导致输液过快造成不良后果;未告知患者使用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发生跌倒或坠床等。

3 护理对策

3.1 充分的精神状态评估老年精神病患者症状较复杂,虽思维混乱但有时言语尚符合逻辑,易产生患者意识清晰的假象。因此在静脉输液前,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对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合作程度做出正确的评估;对极度兴奋躁动的患者,可按医嘱给镇静药物,待患者安静后再进行穿刺输液;尽量把输液患者集中到监护室,便于观察;必要时,对患者采取保护性约束,以保证输液顺利进行。

3.2合理的血管选择与固定长时间接受静脉滴注治疗时,血管选择的原则是由远及近,从远心端开始,精神病患者发作期受精神症状支配四肢活动增多,输液时选择远端静脉,针头滑落机会增多。所以穿刺时应根据患者耐受静卧程度,输液量多少、滴数要求、输液次数、血管弹性等进行全面科学的综合评估。特别是比较躁动的患者被约束保护时,宜选择远离关节,约束部位以上的血管(以肘关节以下、腕关节以上;膝关节以下、踝关节以上部位优先)。待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可自行配合治疗时,再选择手背、足背等远端静脉。穿刺时速度不宜过快,要稳,观察判断针头进入血管腔后稍停片刻(因有的患者血管回血本身很慢),或挤捏输液管连接头皮针的近端以负压回血,证实穿刺成功,避免反复回针操作损伤血管壁。胶布固定要足够稳固,被约束患者除固定穿刺处外,还应用1~2根胶布固定离穿刺部位较远处的输液管于床头或输液架上,以防患者自行拉掉输液管。

3.3必要的心理疏导护理在精神科治疗护理过程中,不少护理人员(包括家属)总认为患者思维不正常,治疗前的解释与安慰等于做"无用功"。其实,经长期观察发现,精神病患者对于鼓励、信任、肯定的言行有很强的依从性。因此,在输液前应用温和、鼓励的语言向患者讲解输液的目的、注意事项及一些配合的方法,运用适当的触摸技巧或肢体语言让患者感受到信任和鼓励的信息是很有必要的。同时嘱咐陪护人员做好看护,尽可能做到一组药液穿刺一针。

3.4 加强输液过程管理输液中要仔细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有无肿胀,敷贴是否贴紧,对有冲动、伤人、自伤的患者要做到重点观察,以防伪装,穿刺部位尽量暴露。严密观察患者的输液滴数,活塞尽量置于高端,对于反复交待仍不配合的患者,行保护性约束。进餐时,护士要将饭菜端至患者床旁,将患者安置于舒适座位,不方便进餐者,护士要协助喂食。做到一人一根止血带,输液完毕及时清点,若有误,要认真查找,不得将止血带、棉签遗漏在病房。

3.5提高安全意识强调护理常规及操作规程,讲解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落实精神科病房的安全管理制度,杜绝将止血带、棉签、输液瓶等任何危险品遗留在病房,避免发生护理问题。

3.6 重视健康教育,履行告知义务要主动告诉患者及家属或者陪护疾病相关知识,所用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如指导患者输液完毕不能立即起床,因为有的抗精神病药物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突然起床可能出现性低血压导致跌倒等等。

篇3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疾病;护理措施;护理效果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93-01

老年群体中的一种常见疾病是心血管疾病,是一项死亡率很高的疾病,严重的影响了老年人的生命健康问题,该疾病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医学人员的普遍关注[1]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老年群体的疾病中呈现着明显的上升趋势。本文选取了某院治疗的老年心血管疾病100例进行临床观察,对照分析并给予其中一部分患者护理措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某医院2010年,在这个期间的进行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治疗的患者案例200例作为实验的组员,将这100例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100,观察组中分别是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龄处于55-80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的年龄也是处于60-85岁。这两组的患者文化程度分别是中学50例,中学至高中100例,高中以上30例,其他2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可以临床对比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情况及护理效果。

1.2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医务人员去总结其的护理情况及护理效果,治疗护理的结束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治疗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5.0%,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性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 讨论及护理

3.1 我们知道心血管疾病是老年群体中的一种常见疾病,老年人的生命健康问题严重的受其的影响,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一定护理措施,及时有效的帮助患者减轻病情。

3.2 护理

3.2.1 医务人员要定时对患者进行测量脉率、脉律,心率、心律、呼吸和血压,相应的使用血压等的监督及护理。

3.2.2 要细心的观察患者的症状,做到及时了解患者情况,有效与患者沟通病情进展,住院期间,患者若出现胸闷、胸痛等情况,医务人员要进一步观察其的问题,及时采取如吸氧等的相应措施。

3.2.3 针对患者具有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等情况出现,医务人员要对其进行生活护理,发挥协,护理患者的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问题。

3.2.4 重症患者他们必须卧床进行休息,那么医务人员要对其进行休息护理。病情逐渐稳定的患者,鼓励其进行床上活动或是下床活动,长期卧床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按时帮助其更换,也需要根据其病情的轻重,细心、有耐心的进行护理。

3.2.5 患者的护理措施还涉及到药疗护理。心血管常用药物的剂量、方法、作用及副作用一定要掌握好。如应用洋地黄类药物时,医务人员应该准确掌握好药物的剂量,用药前后,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率、心律变化等等。

3.2.6 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护理措施最重要的一项是急救护理,因为心血管疾病是一项死亡率很高的疾病,如果急救及急救护理不及时,就会造成患者死亡。因此,护理人员对常用仪器、抢救器材及药品的使用方法等等要熟练掌握;定点放置,定人保管,定量供应,定时核对,定期消毒各抢救用物,保持各抢救用物的完好备用状态;如果患者发生晕厥等状况,医务人员一定要立即就地抢救,及通知其的主治医师;各类药物的使用遵医嘱,快速、正确地进行;如果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医务人员一定立即采取心、肺、脑复苏措施。

3.2.7 健康指导是一项辅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很好的促进性作用。因此,医务人员可以向患者及家属,宣传有关疾病的防治与急救知识;积极鼓励患者去治疗各种原发病,尽量减少各种诱因的出现;根据患者不同病情,指导其掌握劳逸结合的原则,确保足够的睡眠,避免任何精神刺激的情况出现;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医务人员指导其选择相应的治疗饮食;冠心病患者应提醒其要随身备好急救药物,避免紧急情况失控;医嘱患者应遵按时服药。

本文研究中,讨论了对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效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有效的帮助患者减轻病情,对其康复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及提出一些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冯杰,宋克群,杨君,郎森阳.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抑郁症状的初步研究[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0.10.28,9(05):172-176.

篇4

从上述临床常见疾病观察,我们可以得知当前疾病存在以下特点。一、老年性疾病常见,随着人口逐渐老年化的趋势,老年人脏腑功能衰弱,容易罹患各种内科疾病。二、多与个人生活密切相关,人们日常生活水平提高,饮食偏于肥甘厚腻,生活习惯与起居规律异常,“富贵病”,“三高征”常见,并有年轻化趋势。三、病因多为外感,饮食,情志与体虚。四、农村条件相对落后,诊疗费用偏昂贵,因此病情多迁延加重。

由此观之,关注老年人及老年性疾病是一项重大的任务,合理饮食,提倡低盐低脂饮食,改变不良生活卫生习惯,提倡体育运动,增强人体免疫力,能减少疾病的发生发展,提高农村生活水平,能促进疾病早期诊断,早日康复,延缓病情的发展。

在内科的这段临床实习过程中,我掌握了一些常规病历书写,熟悉并了解这些常见疾病的症状体征,一般体格检查,辅助检查, 诊断治疗,常规护理及预后转归。比如:神经内科应注意监测血压,注意病人意识、瞳孔变化,区分脑出血与脑梗死,从ct或mri可以加以鉴别;心内科应注意病人,心电图、心肌酶学检查,避免感受寒邪,患者多因肺部感染而引起胸闷气促。肾内科应注意病人水肿程度,复查电解质及肾功能变化;贫血患者应询问病人有无长期饮茶史;毒蛇咬伤患者应区分神经毒与脏腑毒,及时给予抗毒血清,目前常用“季德胜蛇药膏”敷用,但必须注意伤口部位不能敷药;2型糖尿病常见,胰岛素的使用应控制用量,避免过度使用导致低血糖昏迷;消化道疾病多表现上腹部疼痛。

这些疾病西医临床常用的诊疗措施是在入院询问病史与一般体格检查之后,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心电图,胸片等辅助诊断,经抗感染,护心,护胃,扩血管,降糖,降压,利尿,增加肾血流等,对证支持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出院医嘱是注意饮食,注意休息,避免受凉,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不适随诊。可病人稍稍不注意疾病又容易再发。由此我们可以知道预防很重要,中医内经有“治未病”的思想,所以我体会到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的重要性,我们临床过程中应积极地真正地做到中西医结合。

在临床的学习过程中,我体会了西医治病的迅速,降压药,降糖药等对证后有立竿见影之效果;但同时也感受到了单纯运用西药的局限性与对身体的有害性,比如卡托普利可以引起咳嗽,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我基本能够诊断一些常见疾病,也了解一些治疗措施,但对西医用药的规格剂量不熟悉,需要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加以熟悉与掌握;还有临床技能操作方面欠缺一些,胸穿、骨穿、腰穿也只单纯地看着老师操作,充当一下助手,缺乏亲自操作,也需要在以后临床上加以锻炼与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

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做一名好的医生必须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病人负责,对疾病负责,是我们每一个临床医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临床学习中要学会做聪明的医生,有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医疗纠纷,胆大心要细,耐心地为病人家属讲解病情的危重程度,这样一来也能改善医患关系,能更好地促进医生与病人及其家属之间的交流。医患关系很重要,只有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才能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彼此应当“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体验,疾病的难度,患者的焦急,医生的尽力,都需要很好的交流与沟通。我们医生应当把病人与疾病放在第一位,以治好疾病为目的,以减轻病人痛苦为原则,认真耐心地对待每一个病人及每一个疾病。

我是中西医结合专业,在西医院实习能够直观的了解病种,能够掌握视触叩听,能够了解一些临床常用技术,但是对于中医方面的望闻问切,辩证论治,处方用药,缺乏老师的临床指导,只有自己在平时有一小些体会,体会到中医实质上疗效的快捷与标本皆治。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学会将中医与西医结合在一起,更好地诊治疾病,也为中西医结合做一些贡献。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年的时间就过去了,在理论学习后的临床实践我才刚刚起步,临床经验还需要很大程度的积累,临床技能还需要很大程度的加强。这段学习的日子,也开始收获临床的点点滴滴,这些就是我第一次临床实习过程中对自己学习的评价,对自己不足的总结,对学做医生的体会,对自己学医路上的重新思考,也含有一些对医学事业的瞻望。

篇5

慢性支气管炎属于慢性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病程较长,诱发因素可能与病毒入侵、细菌感染、季节、气候、年龄等有关,发病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以长期持续性咳嗽、咳痰多见,伴随气喘,病情易反复发生,需接受长期治疗。肺气肿疾病患者多存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基础病史,病理发展过程包括支气管远端部位发生气道弹性降低,影响肺部容积,患者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气喘等多见,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1-2]。本文研究对于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患者提供早期护理干预措施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6.2月-2016.11月间收治114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按照床号先后顺序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57例与观察组57例,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41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在48-72岁间,平均为(60.1±8.3)岁,病程时间在2-7年间,平均为(4.8±1.2)年;观察组包括男性患者40例、女性17例,年龄在49-73岁间,平均为(60.6±8.0)岁,病程时间在2-8年间,平均为(5.0±1.3)年。两组患者疾病基本资料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疾病一般护理服务,包括针对入院后患者积极评估其病情变化,登记基础体征,询问家属病史,检查肺功能表现,遵医嘱嘱咐患者按时服药,加强巡视,监测病情变化,提供温馨舒适病室环境,了解患者吸烟史,劝诫患者戒烟限酒,指导患者学习有效排痰技巧,进行生活护理指导。

观察组患者接受早期护理干预服务,包括:㈠基础护理同对照组,心理干预:护士评估患者心理情绪变化,对于合并焦虑情绪患者,积极疏导,根据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程度提供针对性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宣传手册、播放视频资料等提高患者疾病认知能力,鼓励患者积极倾诉,护士耐心倾听,主动关心患者,提供生活协助。㈡生活干预:护士了解患者日常饮食习惯,进行饮食指导,告知饮食应坚持低盐、清淡、少油、优质蛋白原则,多进食蔬菜与水果,每周保持合理运动,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包括骑自行车、散步等。㈢出院指导:护士为患者制定院外运动计划,发放服药指导卡,与家属保持联系,嘱咐家属积极监督患者完成运动及每日按时按量服药,重点加强生活护理[3]。

1.3 观察指标

科室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生活护理、用药、运动干预等,于出院前1日发放,指标包括非常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总例数×100%[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检验,P

2.结果

2.1 评估两组患者出院后一年内复发率

出院后一年内,φ兆榛颊呒膊「捶⒙饰8例(14.04%),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3例(5.26%),观察组患者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4.421,P=0.036)。

2.2 满意度评估

3.讨论

3.1 护士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提供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复发率,提高满意度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疾病均为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病程均较长,导致此种疾病复发主要危险因素与患者存在吸烟史、不良生活习惯等有关,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积极针对危险因素提供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与入院患者保持密切交流,了解其过往病史及生活习惯、饮食、运动现状等,护士评估可能威胁疾病治疗效果及导致复发的危险因素,制定健康宣教计划。

护士重点为患者介绍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疾病发病原因、病理发展过程、疾病对机体危害性,利用多媒体视频放映、宣传海报、手册、口头宣教等方式加深患者印象,提高认知能力。护士定期组织科室同类型疾病患者参与健康讲座,鼓励家属陪伴患者共同参与,重点宣教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对疾病预后的不良影响。护士联合家属共同监督患者戒烟,加强生活协助指导措施,包括鼓励患者保持良好休息,每周陪伴患者进行适量活动,重点加强出院指导,护士每周为患者提供电话随访一次,询问患者日常生活及服药情况,及时解答相关问题,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疾病复发率[5-6]。

综上所述,护士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提供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患者出院后一年疾病复发率较低。

参考文献

[1]周爱民,刘旭晨.层次理论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214-216.

[2]郑佳.综合性护理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1):1-3.

[3]王伟.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3):183-184.

[4]李丽会.肺气肿及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护理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3):180-181.

篇6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症手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2-0180-0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寿命延长,老年前列腺增生症也越来越多。我院泌尿外科2006年9月~2011年9月,共行前列腺摘除术25例,对老年前列腺摘除术实施相应护理,病人恢复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共25例,年龄61~89岁,平均76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排尿困难3~10年,尿频,尿急,尿线细,夜尿增多,合并有尿潴留13例,血尿者6例,膀胱结石6例,重复合并有阻塞性肺气肿5例,糖尿病4例,高血压4例,心脏病3例。术前均行B超检查、尿流率测定,及心肺功能测定及常规检查。前列腺肿大Ⅰ°1例,Ⅱ°10例,Ⅲ°13例。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术中输血1例,术后出血1例,并发附睾炎1例,呼吸道感染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痊愈出院。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住院时间14~25天,平均15天。全部病人恢复出院,出院后随访6个月,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2护理

2.1 术前护理

对25例老年患者根据不同年龄、病情轻重及个性,做好心理护理,减少老年患者的焦虑、疑问,促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前列腺增生患者病史长,而且都是老年患者,有一定心肺脑疾患的潜在病变。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风险。我们应该耐心向患者解释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发病机制及可治愈性,以及手术的操作步骤及优越性,介绍院内技术力量及同类病人手术的事例。使病人处于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

2.2 术前准备

BPH病人多见于高龄,且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肺脑疾病或高血压、糖尿病,手术耐受能力差,术前必须控制在手术耐受范围内。指导病人术前2周开始戒烟,忌饮酒。老年人注意保暖,避免感冒,长期卧床病人注意翻身,鼓励咳嗽咳痰,防止呼吸道感染。长期卧床易致大便干结,术前在床上练小便,多食粗纤维食物利于大便通畅,认真倾听病人的叙述,熟悉各种临床检查的意义,发现问题必须及时报告。

2.3 术后护理

病人从手术室返回病房后,安放在有软垫的床上,接心电监护,吸氧,接通各种密闭引流管,保持膀胱持续冲洗通畅。根据冲洗液颜色调整冲洗速度,保持冲洗管道的通畅及密闭,防止血块阻塞。术后10h绝对卧床休息,手术次日可在床上适当活动。可伸腿,翻身半卧位,防止栓塞的发生,多进流质饮食,防止大便干结,必要时服用缓泻剂。尿道外口用碘伏消毒,每日2次。

3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

3.1 出血

术后出血主要是腺窝创面出血。前列腺摘除术后腺窝创面主要靠术中缝扎及气囊压迫止血。同时检查固定气囊的位置是否移动,如出血加重,立即通知医生做相应处理。同时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活动。为防止术后继发出血,要保持大便通畅,一般病人可口服麻仁丸,避免排便时用力过度。

3.2 “膀胱激惹”的预防

前列腺摘除术后最常见的症状是“膀胱激惹”现象。目前由于“镇痛泵”的应用,这一症状明显减少。对于有严重不稳定膀胱及低顺应性膀胱者,术后易发生膀胱痉挛且症状较重。症状严重者,镇痛泵留置时间要长。对这些患者我们一般预先给予口服钙离子拮抗剂及消炎痛栓塞入,症状可缓解。

3.3 感染

保持导尿管冲洗通畅,防止重压折叠,膀胱持续冲洗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每日2次会阴护理。如尿道口有血性分泌物,用碘伏棉球擦洗干净,避免附睾炎的发生。

3.4 心肺并发症的预防

前列腺增生症为老年常见病,而且老年人一般都有高血压、肺气肿、糖尿病。在手术应激反应后,加之卧床,易发生心肺疾患。故要勤翻身,叩背,祛痰并咳出,防止肺部感染。在床上翻身活动,防止褥疮形成。冬天要注意保暖。

4出院指导

术后随访3~6个月,本组有1例病人在拔管后小便控制不住,经肛提肌锻炼后症状消失出院。有的病人可发生一过性尿失禁,指导其进行肛提肌训练,连续做30min,每日2次,一般均能消失。同时指导病人多饮水,多摄入粗纤维素食物,保持大便通畅。1个月内避免性生活及骑自行车,防止腺窝继发出血。

篇7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最终导致细小动脉痉挛外周血管产生阻力,血压升高,世卫组织确定成年人在安静休息时正常血压应<140/90mmHg,150~159/90~99mmHg为轻度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为中度高血压,≥180/110mmHg为重度高血压,当患者确诊为高血压时,需要根据血压值及并发症合理调整治疗药物。

老年人高血压病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最常见疾病,且常合并有严重心脑肾等部位的并发症。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状况,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并发症率及死亡率较高,因而患者均伴有一定程度的心理负担。依据老年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有助于患者疗效的提高。在临床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能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并发症,产生满意的效果。

资 料

2008年12月~2010年11月收治高血压老年患者80例,男44例,女36例;年龄60~80 岁,平均67.3±2.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规定的诊断标准。

心理、生理特点

老年人由于疾病的折磨,身体各种功能受限,易产生心理紧张和不愉快等焦虑情绪,表现为紧张、不安、急躁等,严重的可出现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或丧失。患者做事缺乏毅力,喜欢凭经验办事,固执己见,情感冷淡,遇到重大刺激反应强烈,难以控制。性格由外向转为内向,懒得交际,易产生自卑心理,行为古怪、易怒、不近人情。老年患者听力下降既有生理上听觉功能退化原因,也有各种病理原因,如脑梗死,常常造成老人不能与他人共享各种信息。

护理措施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人在心情愉快时,机体可分泌有益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把机体代谢活动调节到最佳状态,并可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1],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始终以和蔼可亲的面容、热情中添几分平静的表情来接待他们,介绍医院的环境、主管医生、护士,消除患者紧张、陌生感;尊重患者,经常与患者交谈,了解其思想情况,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使患者感受到温暖、诚恳,以及自己被尊重。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忌讳用高频率、高声调的声音说话,应做到语速稍慢,声音高低适中,目的是让老人既能听清又不感到护士是在对其喊叫。老年患者精力不足,行走不便,要集中时间安排好其治疗检查,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和痛苦,使彼此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心理护理:在护理过程中要细心观察,收集患者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对不同心理类型的患者有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对于悲观绝望者,应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劝慰,鼓励其说出内心感受,让其将内心的压抑发泄出来,并给予同情、理解、安慰,使他们能保持愉快的心情积极配合各项检查、治疗及护理。对于孤独、忧虑、恐惧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交谈,详细介绍各种检查、治疗、护理的目的和方法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外出检查时应有护士陪同,以消除其忧虑恐惧心理;同时多鼓励亲友前来探望及照顾,营造一种家庭化病房气氛。对于急躁易怒者,以温暖的情感和语言化解患者的情绪,多巡视、关心他们,及时解决患者具体困难,满足其合理要求。积极维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必备条件。

临床护理:药物应用及观察:护理人员应熟悉常用降压药药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禁忌证及注意事项。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钙拮抗剂。利尿剂使用于颅压增高者,大剂量时可产生低钾,糖耐量降低,小剂量利尿剂对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有效降低血压,多数患者都能很好耐受,有个别患者常出现持续性咳嗽,停药后可自行缓解。老年人高血压在治疗时[2],所有降压药物宜从小剂量开始,此后在调整剂量时也应该缓慢。某种降压药物一旦从小剂量开始后,即使效果欠佳也应应等待1周再缓慢增加剂量,这是因为老年人的所有反应机制均较缓慢之故。注意降压不宜过快过低,服药后如有晕厥、恶心、乏力应立即平卧,并取头低脚高位以增加脑部血流量。老年患者,服药后不要站立太久,因长时间站立会使腿部血管扩张,血液瘀积于下肢,脑部血流量减少,导致晕厥。用药期间指导患者起床不宜太快,动作不宜过猛,防止头晕加重;外出活动应有人陪伴,以防晕倒引起外伤[3]。护理工作中熟悉常用药作用机制及常见并发症,有利于观察患者用药疗效。用药前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做到正确给药;用药过程中要密切观察,静脉输液时应按要求控制滴速,发现不良反应立即停药,及时报告医生,同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结 果

依据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80例患者的均得到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王含珍,徐晓露.现代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3335.

篇8

胆囊颈部或胆囊内出现结石相关疾病视为结石性胆囊炎,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患者临床主要表现取决于结石发生部位及大小、是否引发机体感染及梗阻情况,发生于胆囊内结石临床症状为腹部右上角会出现隐痛、胃部反酸及腹胀、嗳气等;常于患者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1]。发生于胆囊管内结石症状较明显,患者可以感受到明显胆绞痛、右上腹突然出现疼痛且发作时间较久,呈放射状,患者可能同时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临床医生诊断时可触及墨菲征阳性[2,3]。本文研究临床治疗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期的老年患者,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对其预后效果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30例与干预组30例,其中常规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5~70岁,平均年龄为(60.7±3.4)岁;干预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1~68岁,平均年龄(59.7±4.3)岁。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相关病理学检查均符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临床诊断标准[4],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胆囊切除术,常规组实施一般护理,包括术前备皮及健康教育等;干预组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具体如下:

1.2.1术前护理 ①结石性胆囊炎处于急性期患者由于临床症状较明显,患者担心术后效果可能出现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向患者介绍手术目的、过程及术后效果等,安抚患者,认真倾听患者主诉并耐心解答,缓解其紧张情绪。②为患者提供温馨及舒适的治疗环境,全面了解患者综合病情及各项病理学检查结果,预见性估算患者术中可能出现并发症并积极预防,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相应临床症状,随时准备进行紧急救治。③嘱咐患者做好术前一般准备,如备皮等,嘱咐患者禁食禁饮,尽快通知手术室做好手术准备。

1.2.2术中护理 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相关指标,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1.2.3术后护理 ①为患者连接生命监测系统如心电监护并密切观察,观察患者机体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颜色及性状并做好记录;协助患者翻身及晨晚间护理时注意妥善固定引流管位置,避免受压。②患者应卧床休息,待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以便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防止出现肠道粘连情况。③嘱咐患者及其家属饮食应遵循高热量、维生素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的原则,保证机体营养充足。④教会患者进行有效咳嗽方法,应用变换促进排痰,对于痰液粘稠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药物雾化吸入治疗,避免患者咳嗽时腹压上升引起手术切口裂开。⑤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切口处定期更换敷料并严格消毒,避免出现伤口感染。⑥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健康宣教,包括术后恢复情况,术后注意事项,为患者制定术后康复训练计划,视自身病情发展而定,告知患者术后早期离床活动的意义。⑦嘱咐患者多吃蔬菜及水果,预防便秘。

1.3观察指标 记录相应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自制疗效测评表,结果分为疾病治愈、病情恢复良好、病情有所改善、病情无进展;疾病治愈:患者经治疗后,临床表现消失,未出现复发;病情恢复良好:疾病表现明显改善;病情有所改善:疾病表现有所恢复,仍需住院观察;病情无进展:疾病症状改善不明显。总有效率=(疾病治愈+病情恢复良好+病情有所改善)/总例数×100%。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手术切口感染、切口裂开、腹腔感染等。两组患者均接受治疗1个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观察两组临床疗效 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6.7%,干预组为100%,干预组高于常规组,P

2.2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4%,干预组为6.7%,干预组低于常规组,P

3 讨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急腹症之一,起病较急且发展较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多发生于老年患者,临床主要依靠手术治疗,由于老年人机体抵抗力较差、身体机能处于退化阶段,手术后容易出现感染情况及各种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效果。临床为准备手术患者实施术前、术中及术后三个时段综合全面的护理视为围手术期护理,其中术前及术中护理是基础,术后护理是关键部分,围手术期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效果[5]。

篇9

【关键词】康复护理;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R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88-02

在当今大力推行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康复服务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康复护理是人民群众的健康需要要。为使我国康复护理跟上国际康复护理发展趋势,做到基本上与国际接轨,并逐步满足广大病、伤、残者康复护理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我国康复护理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1 康复护理教育现状

1.1多数临床护士没有接受系统的康复护理教育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业务逐渐普及,患者的病死率下降,病后残疾者及老年慢性病患者不断增加,为他们恢复残存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活的能力、改善生存质量成为护理的重点。因此,以往的临床护理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需要规范的康复护理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然而,目前各级医院康复医学科学的护士多数来自其他临床专业科室,没有经过系统的康复护理知识和相关的康复护理技能培训,她们在工作中仅能对患者实施疾病基础护理和少数的康复护理技术,如呼吸训练、排痰训练等,无法运用正规的康复护理治疗技术做好临床常见的康复护理工作。

1.2国内只有少数院校开设康复护理课程

我国在2002年8月第一次出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康复护理学》供护理专业使用1,但是,目前大多数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只把康复护理课程列为选修课2,,王元娇的教学现状作了调查,结果显示学校将康复护理设为必修课的占16,9%,将康复护理设为选修课的占48.5%,未开设康复护理课的占34.6%。

1.3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关系到康复护理教育的质量。康复护理学老师既要懂护理学知识,又要有全面的康复学知识及康复护理技能。我国康复护理学老师大多来自其他教研室,他们中的部分人仅通过康复专业短期的培训和进修 ,缺乏临床康复护理的经验,无法保证康复护理学的教学质量。

1.4康复护理教材及技术操作规范有待统一

目前开设康复护理学的院校较少,教材多以自编教材为主,缺乏统一的教材。同国外物理治疗、作业治疗、义肢矫形等专业教育教材的系统性、全面性及其发展状况相比,教材还在自编、混用的状态,这将制约国内康复教育的发展3,康复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目前尚无统一的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这势必会对临床护士及护理院校学生的康复护理技能的提高造成一定影响。

1.5部分院校康复护理实验室建设尚未起步

国内康复医学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而康复护理学刚起步,为使康的复护理教育做到基本上与国际接轨,让护理院校学生掌握熟练的康复护理技术,学校应具备设施完善的具有康复护理特点的实验室,国内只有少数院校开设康复护理课程,更谈不上实验室的建设。

2 加强康复护理教育对策

2.1开设在职短期康复护理培训班

随着康复医学向临床的不断渗透,以及整体护理模式在各级医院的普及,康复护理将成为各种老年病、慢性病的常规护理内容4.每个临床护士都应掌握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方法以及基本的康复护理技术,然而,目前国内大多数临床护士缺乏系统的康复护理知识的技能,开展短期康复护理培训是十分必要的。可根据医院工作的特点,并结合神经科、心血管科、骨科、老年病科等临床专科的需示,具有培训资历的学校可以利用康复护理的教学资源,举办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康复护理继续教育培训班,使临床护士掌握规范的康复护理技术、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及社区康复护理等知识与技能,并建立考核机制,与有关部门合作颁发专科护理证书

2.2护理专业学生的康复护理教育

康复护理教育要从学校护理专业教学开始,各医学院校的护理专业均就开设康复护理课程,并确立护理专业教学计划中康复护理的专科地位,学校完成护理教育基本课程后,应进行康复专科护理知识学习,让广大护理专业学生接受系统的康复护理教育,为毕业后开展临床、社区康复护理工作奠定基础。

2.2.1适当增加学时 康复护理学教学总学时应达到3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时间各占一半,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和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教学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的内容,在课时分配上应突出重点。

2.2.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理论的讲授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内容分配上应突出重点,让学生学完理论后可用此理论解释康复护理技能训练中的实际问题。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采取示教、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角色模拟练习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问题、实践解决问题及创新的能力。在每节理论学习后,安排实际操作训练。通过反复的现场演示以及分小组进行模拟训练,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实践训练,使学生能够尽快掌握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和临床常见疾病的康复护理,熟悉康复护理治疗技术,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帮助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回归社会,达到康复护理的最终目的。

2.2.3改革考核方法 采取“理论考核成绩+实践课平时考核成绩+实践课期末考核成绩”的形式。理论考核:重点考核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课平时考核方式:阶段性复习考核、随堂抽查考核、创新能力考核等;实践课期末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康复护理基本技术及临床常见康复护理技能。

2.3康复护理师资队伍建设

2.3.1培养护理专业教师 对新上岗及转岗的教师常规进行刚前培训,相关专业的理论培训和临床康复科室的进修均应达到6个月以上。上岗后仍应开展相关专业继续教育,参加校外各种会议进行学术交流,不断增加和更新专业知识,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安排专业教师轮流到教学医院康复科参加临床工作,定期轮流到国内外领先医院进行参观、学习和进修,以提高教师的康复护理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并且与各自从事的临床康复和教学工作的相关行业学会保持密切联系,以便掌握最新的专业动态,获取前沿学科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安排资深老师指导青年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将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带领年轻教师承接科研课题。支持和鼓励中青年老师接替老老师在社会各级学术团体中的工作,扩大青年教师的社会影响,提高他们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在实践中选拔和培养类别采用不同的经费投入办法。

2.3.2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必须注重教学学术水平的提升,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掌握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基本知识、教学的方法和规律,才能高质量地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可通过以下途径提高康复护理教师教学水平:一是为教师创造各种条件,二是制定各项支持政策;三是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的发展,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扩大学生的眼界。从教学角度,对教师准备的教案目标是否突出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并差距,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教师同行评估重在教学态度、教学技巧不同,教师同行的重点一般放在教师对本学科内容的掌握程度、掌握本学科最新知识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情况等方面。

2.4教材建设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教材的基本构成包括目录、正文、作业、实验、图表、附录、索引各注解,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业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7.康复护理学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教材、教学大纲及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在教材建设上主导思想先解决教材的有无问题,再实现教材的优化配套。各类学校选用的教材内容应符合自己学校学生的特点及专业培养目标,有利于老师把握授课深度、学生掌握授课内容。另外,可由全国或各省大医院选派长期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和护理教学的中青年护理专家编写康复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做到既要注重理论性,又要注重实用性,既可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及康复护理技能考核,又可作为在校学生康复护理实践课考核标准。

2.5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

康复护理的实践训练要有专门的实验室,如对患者进行转移的训练、呼吸训练、辅助排痰及日常生活能力等训练,都需要一个安静、适宜的场景。实验室建设以分步实施和重在实用为原则,条件不成熟时可先利用康复治疗专业的实训基地,不断添置接近临床实习所必备的器材和设备,如牵引床、站立床、红外线、低中频治疗仪等,以达到模拟实习的效果,使康复护理与临床护理相结合,促进现代护理的全面发展。

康复护理是从基础护理中发展起来的一门专科护理技术,是一个新兴的专业,不可避免地存在不成熟或缺陷之处,今后还需紧跟临床专科护理岗位的变化趋势,不断完善康复护理教育,为培养符合新一代康复医学与护理学实际需要的人才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桂荣,施宇、赵明惠。康复护理现状与教育模式初探[J]吉林医学,2007,28(8):1040

篇10

1.1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4年1~6月收治的52例黄斑变性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31例,女21例,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1.8±4.2)岁,视力0~0.8,本组患者均经吲哚青绿造影或者荧光眼底造影确诊。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52例患者分为健康教育组与常规组,各2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视力、治疗费用、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措施

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后,为患者发放本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患者进行填写,若患者视力不佳,可以由家属根据患者口述进行填写。对常规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回答患者提出的关于检查与疾病方面的问题;对健康教育组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检查知识、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知识、治疗方法、技术进展、科学用眼方式、心理调节方法,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及时解决患者存在的问题。

1.3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后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进行评价,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干预前,健康教育组与常规组患者焦虑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健康教育组焦虑评分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