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间艺术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2: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民间艺术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传统民间艺术的意义

篇1

关键词:民间;艺术形式;文化遗产;类别

人们通常会将民间艺术的类别抽象的划分到非正式的艺术形式中去,认为民间的就是自然流露的,是延续传承中所遗留的非物质遗产,是非正统的。这种想法是片面的,由于民间艺术是各民族历年的、创造的、各类特色艺术文化的集合,是大众智慧的杰作,其种类之庞大可想而知。

1 简述民间艺术的种类

民间艺术其种类主要分为:装饰类、娱教类、用品类、生产类、祭祀类、民居等等。装饰类中年画,面具,脸谱,剪纸人们都颇为熟悉,另外雕刻、刺绣、草编布绣等则会较为陌生。娱教类有木偶玩具,泥玩具,陶塑以及皮影木偶等。穿戴类和用品类以及生产类,则更贴近于生活习惯,如手工布鞋、器具、农具等。这些都算是民间艺术的范畴。不同民族的习性会存在不小的差异,宗教信仰间也会各有所好,例如在祭祀方面,出现的神像以及供品间的艺术形态特征则颇为丰富。

2 映射在人文气息下的装饰民间艺术

2.1 年画

上面所提及的民间艺术中,装饰类的寓意更为浓烈一些。例如:年画是人们对于新生活的祈祷和祝福。它始于门神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是的老人和孩子们在过年时常常接触的习俗的、艺术的形式,大多会用来张贴或是装饰环境,含有祝福新年吉祥喜庆之意。

2.2 面具

面具和年画一样有着其独特的寓意,也是节日庆祝或是戏剧里用来伪装的道具。当然面具的具体形式很不一样,有龇牙咧嘴的;有的憨厚可人的,总之面具的表情是来自于人们内心世界,是纯艺术的象征,是一种特殊的、重要的文化传承情趣。不仅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更具有非常特殊的外在形式。由此看来,在造型装饰艺术中,面具算的上是一个特殊的领域。面部的表情的表现手法和色泽的搭配成为了很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2.3 脸谱

脸谱和面具类似,但面具多搭配的是部落和图腾的寓意而脸谱则是与国粹相映衬。是属于中国戏曲演员脸上的一种独特的艺术。与舞台、灯光、服装、动作整体形态共同烘托着整个戏剧的动脉。不同的人物性格会造型不同。最熟悉的是丑的造型,鼻梁上的一小块白粉,现出了该角色的幽默诙谐。而生和旦面部的淡妆与净的重施油彩形成了素脸和花脸的鲜明对比。 3 “纯正”的民间

从上面的民间艺术的装饰方面来看,每种艺术都有其独到的存在意义。都值得我们去深究和发扬,从传统民间艺术中我们可以挖掘创作的营养。因为它们有很朴实的品质。这和设计的初衷是完全吻合的,都是以人为本,贴近生活。每一件精微的艺术品,无不是成功于所实的基本功之上。的民间艺术是基于各民族高度的审美能力和卓越的创造于一体的精华。他们产生、流传、的丰富多彩,是民族色彩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把对于生活中的朴实明朗、火热向上的态度利用艺术的形式很的表达出来,记录着人们内心最纯正的、最真挚的、最善良的、最直率的、最热情的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

4 结语

从中国的民间艺术中我体会到了“物以致用”“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的魅力,虽然不能用专业的美学标准评判,但通过民间美术特有的吉祥寓意等方向看,中国民间艺术是值得我们去感受、体会和鉴赏的“宝”。

: [2]包贵韬.《民间艺术读本》[M].大连出版社.2011.03

[3]王琥.《装饰与民间艺术》[M].重庆出版社.2003.03

篇2

关键词:传统民间艺术;艺术类硕士;人才培养

十以来,同志对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他认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等等。同志的讲话深刻揭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它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各类新兴艺术的日新月异、飞速发展,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在时代的浪潮中被人渐渐地遗忘,没有大众关注、没有观众去欣赏而无法传承,民间艺术正遭受着严峻的考验。[1-2]因此,要真正做好优秀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高校育人是一个重要途径,从高等教育做起,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到高校艺术类硕士人才培养体系中,用教育串起中国传统文化的珍珠,如何将传统民间艺术与人才培养体系相结合,是目前亟需研究的课题。

1构建高校艺术类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1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近年来,随着全国各大高校不断扩招,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化教育发展,艺术类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在此背景下,一般高校人才培养存在着一些弊端,已经无法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适应,比如:人才培养体系门类比较单一、教学方式和课程设置不合理、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结构失衡等。[3]艺术类研究生在学习和科研的过程中表现为思维活跃、个性独特、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而在此人才培养体系下已经不能满足研究生的学习欲望与需求,逐渐表现为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培养的毕业生素质和能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毕业生就业难或者就业适应期较长,需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适应才能顺利进入工作状态。

1.2高校艺术类硕士人才培养体系中忽视传统文化教育

在中西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我国高等艺术类硕士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偏重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训练,忽视传统文化的教育。长期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不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吸收,没有清理和发掘传统文化的积极内涵。因此,要真正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工作,这要求我们从高等教育做起,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到高校艺术类人才培养体系中,在教学、科学研究体系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1.3民间艺术的传承逐渐呈现后继无人的局面

民间艺术作品的完成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长,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能坚持下来的人不多,尤其是一些年轻人耐不住寂寞,熬不过艰辛,等不及作品产生收益;许多人不了解艺术作品,认为手工艺品很简单的手工,民间艺术作品能带来的价值还未能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可;现有手工艺人受客观条件所限,再创作力不强,不懂得打造自己的品牌,使得民间艺术很难出精品,严重制约其长远发展。因此,民间艺术被渐渐地淹没,民间艺术的传承问题普遍存在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局面,大量优秀的民间艺术资源正逐渐走向衰亡,急需要青年学子担负其这一重任。近年来,由于西方文化的冲击,不少学生往往对我们传统民间艺术不屑一顾,认为民间艺术是“土”的东西,不如西方“洋”的东西,使得研究生在专业学习中注重对西方文化技能知识的学习,而不愿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带有本民族设计的源头。

2基于传统民间艺术的高校艺术类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通过建立一批真正双师型教师,将传统民间艺术整合到艺术类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民间艺术活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民间艺术创业实践等培养环节中,构建新型高校艺术类硕士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艺术类硕士人才。同时,利用高等教育提升并创作民间艺术作品,使民间艺术进一步发扬光大。

2.1建立一批真正双师型教师

教师是教育的关键人物,直接影响到艺术类硕士人才培养质量。由于一些历史原因,艺术类教师和其他教师相比,学历水平比较低、外语能力普遍较差,这些严重制约了艺术类人才的培养。高校要培养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求教师在思想素质上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而且在技能上掌握现代的艺术类教育方法,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充足。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艺术类硕士人才。

2.2优化课程设置体系

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基础知识方面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在课外知识和交叉领域也需要广泛的涉猎和储备。所以,在人才培养体系中改革课程设置,朝着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以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方向发展。为了更好地优化课程设计体系,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是关键,充分认识和理解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探索课程体系以学生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新途径。然后,通过汲取传统民间艺术精髓,增加传统民间艺术课程到学生专业基础教育中,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2.3丰富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成形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必须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按照一个模式培养学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因此,需要丰富教学方法,由于艺术类专业的个性化、独立性特点,上课方式多样,不拘于课堂,在专业学习、参加科研项目、外出调研、研究创作等培养过程中较为独立,宜采用走出去的方式,即:出外民艺考察;出外民艺实践;出外民艺调研。

2.4开展民间艺术活动

文化育人真正进入高校艺术类人才培养领域,需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让学生在校期间接受民间艺术教育,既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又能充分挖掘民间艺术遗产,使中国的民间艺术遗产在中国的大地上得到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活动主要包括民艺讲坛、民艺讲座、民艺实践、民艺创作等形式。学生受益面比较广的一种方式是在校内定期举办一系列民艺讲坛、民艺讲座,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艺术欣赏能力。民艺实践是指把最基层的民间艺人请进教室,让学生参与民间艺术创作,建立学生和民间艺术直面接触的体验平台。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设计创作,增强学生对民间艺术元素的专业应用能力,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间艺术设计比赛,增强对承载着民族情愫、民族灵魂和民族根基的传统节日文化的关注;鼓励学生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内容,用专业所长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使同学们在民间艺术创作中受到艺术熏陶,在对传统民间艺术弘扬和传承中得到思想道德的启迪。

2.5民间艺术融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受外部环境的熏陶而潜移默化的改变,民间艺术恰好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它是我国优秀的民间文化,其形式具有美感,且饱含情感,同时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在培养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作用。因此,将民间艺术有效地融入到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5]有利于唤起他们对民间艺术的记忆、了解和认同,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热爱和继承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使他们成为传承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力军。

2.6创建民间艺术创业实践基地

民间艺术作品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为了更好的保护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长久地存活下去,最好的办法是让更多学生去了解他们,喜欢他们,并把民间艺术作为创业就业的载体长期发展下去。作为高等院校,创建民间艺术创业实践基地,[6]帮助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见习岗位机会,多鼓励艺术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以文化传承为主旨,发扬民间艺术创业实践精神,服务地区经济建设,在各自岗位上施展才华。总之,无论是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还是高校艺术类硕士人才的培养,都是一个循序渐进漫长的过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发展。因此,将传统民间艺术纳入高校艺术类人才教育中,不仅能形成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同时更能形成有效的人才培养路径,这对培养艺术类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正如同志所言:“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参考文献

[1]刘莉莉.设计艺术教育与民间美术的传承[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6-29.

[2]杨远.濒危民间艺术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基于豫北剪纸的调查[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85-88.

[3]曹宏,刁艳飞.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中我国艺术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6.3:166-170.

[4]陈梅.民间艺术的传承机制与保护措施研究[J].大众文艺,2015.21:33-34.

[5]孙维.艺术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神州,2012.28:136+138.

篇3

关键词:传统民间艺术;包装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J5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11-0223-01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拥有者深厚的文化内涵积淀与艺术审美价值。而现代包装设计作为现代文化与商业的产物,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包装设计同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结合,既是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更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文则针对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展开具体探讨。

一、包装设计中应用传统民间艺术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种类繁多,文化内涵深厚,寓意深刻,既有着极高的文化技术价值,同时也保持着实用价值。这种独特的文化传统艺术风格,在现代经济浪潮冲击下的多元化社会中,显得更具艺术价值与魅力,其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也正是传统与时代的完美融合,作为一种二维平面艺术表现形式,传统民间艺术极大丰富了现代包装语言,使现代商品的包装更具时代感与民族文化感,体现出了商品的个性与特征,对商品的销售与推广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包装设计作为一种流行的现代艺术形式,其受众也越来越广泛,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为人牢记的根本在于其抓住了消费者的内心情感需求,如何在现代设计语言当中反应出具有中国气派的包装作品,既是现代设计者所需承担的历史与文化责任,同时也是促进我国民间传统艺术普及化、视觉化的重要手段。

二、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风格千变万化,从商周青铜器图案到古漆器图案,无一不为现代包装设计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元素。民间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也通过多种形式体现出来,其中具体包含了造型应用、色彩应用、象征意义的应用等。

(一)民间艺术造型的应用。传统民间艺术造型风格迥异,寓意深刻,例如盛唐时期的花鸟纹饰,体现出了充实、华贵之美,诸如此类的传统造型符号,广泛地应用于包装设计当中,同现代包装设计以及商品的结合,能够准确地表现出商品的文化内涵。比如西凤酒的系列包装则以凤凰图案为主题,体现出了吉祥平安的寓意,再加上象征着富贵的牡丹图案的点缀,同时展现出高雅的文化气息。

(二)传统民间艺术色彩的应用。色彩是艺术设计的根本,其在包装设计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现代包装设计利用鲜明的色彩、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来提升产品包装的吸引力,进而吸引顾客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而色彩浓艳与明快也是我国民间艺术色彩的突出特征,因而其能够与现代包装设计有效结合。例如民间的年画、京剧脸谱等,将黑白、红绿、蓝橙等强烈对比的颜色放在一起,形成强烈的视觉效果。其在包装设计中也能够很好的应用。例如某青花瓷产品包装的设计,如下图所示,此包装采用蓝色与白色,色彩鲜明而简洁,同所包装的产品特征遥相呼应,体现出青花瓷的独特色彩魅力,视觉整体上给人以清新古朴之感,提升了包装的吸引力。

(三)民间艺术象征意义的应用。我国传统民间艺术除了图案的多变与色彩的丰富,同时也具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如下图的月饼盒包装设计,整体为圆形,并采用牡丹点缀,色彩鲜明,寓意“花好月圆”,体现出中秋佳节的文化内涵,同中秋节的文化寓意相呼应,展现出文化与审美价值。

三、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发展

现代社会日趋多元化,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产品要想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必须要体现出自身的特征,同时也要富有生命力。对于包装设计而言,其与传统民间艺术的交融,既需要完美地结合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同时也需要设计者有超前的创新意识。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创新民间传统艺术的应用,巧妙利用民间艺术作为设计元素,用现代文化艺术语言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延伸其“意”与“神”,深入挖掘民族文化的深层含义。其次,在应用当中,作为设计者要敢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展现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优秀的一面,去伪存真,反应出当今时代的内在精神追求,对艺术形式进行延续。才能够使商品展现更强的吸引力与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与现代包装设计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楼正国.传统民间艺术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J].包装工

程,2007(05).

[2] 闫波.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J].中国包

装工业,2012(09).

[3] 李楠.包装设计之传统民间艺术文化探索[J].考试周

刊,2011(04).

篇4

关键词:民间艺术;陶瓷装饰;运用

1民间艺术的文化性与艺术性

民间艺术作为民俗文化及乡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鲜活的艺术形式。其存在方式具有历史性、地域性、生态性等特征,它是社会发展过程中自觉形成的一种文化创造。由于其多来源于民间的日常生活,因而也具有民间典型的大众性、生活性、民俗性特质。促使其起源发展的因素主要来自生活、民俗、宗教等人文环境及意识形态。民间艺术以物质或非物质形式反映着特定时期及地域人们的生活图景,既体现出某种造物文化,同时亦传达出相应的思想观念及审美意识。具体来看,民间艺术涵盖体系庞大,除了常规的年画、剪纸、皮影、刺绣等物质性的存在的工艺形式外,还包括诸多如戏曲、民歌、舞蹈等非物质艺术形式。

正因为民间艺术来源于民间大众的日常生活,因而其艺术内核中包含了民间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剪纸艺术的题材,便主要选取自民间年俗、婚俗、节气等,是传统民俗文化中的重要一环。又如版画、戏曲等,则多源于百姓喜闻乐见的评书、小说、故事的改编。通过赋予其艺术化的表演形式,进而丰富民间大众的精神生活。由此可以看出,民间艺术的文化性及艺术性总是伴随着民间生活化场景而存在的。从中可以提取出相应的设计、艺术、文学、语言等创作观念,这些对于艺术创作而言都是巨大的文化宝库。对于树立本土文化自信,并建构具有本土文化内核的艺术生态体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2 民间艺术装饰艺术特征

2.1 图形的简洁概括性

形态化的艺术创作往往都需要对现实图象进行转化,这其中甚至涉及到设计学概念。在转化过程中,对形象的简化便是一种重要方式。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提出:“艺术创作是有意味的形式,是通过简化的方式得到的。”简化的作用不仅在于对物象形态抽丝剥茧的提取与概括,更在于转化的思维方式,其中融入了创作者的思想、意识、情绪等。

民间艺术在装饰层面上所呈现的也是这样一种形态。受民间朴素主义审美意识的影响,其对物象的转化往往采取去粗取精,避繁就简的原则,以高度概括化的手法,经过长期的传承与沿袭,形成轮廓化、符号化的视觉图象。譬如剪纸,在形态上并不追求高度写实性,造型、色彩均简化至纯粹,仅凭单色系的轮廓及线条,展现一种简朴之美。但事实上,这种简洁的表达意象却又内涵丰富,其中包含了大量象征吉祥寓意的典型视觉符号,如文字、图案、纹饰等。这也同样体现了中国传统造物文化意识形态中“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审美取向。

2.2 造型的心象性

所谓“心象性”,强调的是物象转化为艺术形态过程的主观性特征。其中,“象”源于《易传》中的“观物取象”。民间艺术发源并形成于民间,其发展形态存在一定的随机性。这种随机性包括民间创作群体自身所固有的随意性特点。由于不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民众得以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创作实践。在创作过程中,大都按照自身的主观认识来对物象进行把握,仅凭观察和体会即兴而作。加之没有专业的艺术功底,因而只求会意,不求形似,率性而为。因而我们所看到的民间艺术装饰面貌大都风格迥异,不拘一格,洒脱自如。

此外,非逻辑性、时空错位等怪异的文化结构也体现出民间艺术装饰的“心象性”特质。创作者不受科学、严谨的历史、地理、思维辑的制约,甚至抛开美术创作理论中透视法、时空构成等形式法则的约束,仅凭自己的喜好和瞬间的即兴发挥,来表达一种当下的真情实感。譬如某些装饰图案并未遵循近大远小的空间安排,甚至刻意打乱逻辑次序;抑或采取变形夸张的手法,将部分造型扭曲处理,这些都是“心象性”的特征性表达。

民间艺术注重场景化的情景交融,民众的艺术创造并不是要极力追求极具视觉震撼力的形色表现,而更多地在于对真实生活情态的传达。因而,这种创造既要体现一定的形式感,更需要承载丰富多彩的涵旨寓意。除了常规的物象寓意外,如石榴象征多子多福,龙凤象征喜庆祥和,鸳鸯象征夫妻恩爱等,还囊括了许多地方性、民族性、宗教性寓意。此外,色彩的特征性搭配,亦成为一种特定的表达方式。

3 民间艺术元素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体现

3.1 造型表现

现代陶瓷装饰在广泛借鉴西方自由表现主义的创作理念之后,开始逐渐建构起具有自身文化内核的艺术体系。其中一种特征性表现便是,创作者开始将关注视角边缘化。尤其是不少出生于上世纪70、80年代的艺术家,尽管从农村走向了城市,但传统民俗在他们的脑海中烙下了挥之不去的乡土记忆。如故乡民居的白墙黛瓦、青砖石板、剪纸窗花等。这些意象都被创作者运用于陶瓷装饰的造型表现中。如刘颖睿的作品《青砖上的记忆》,以青砖造型展现了一幅民间乡土画卷,民居、古窗、苔痕都呈现出浓郁的乡间风情。青砖斑驳,凹痕遍布,刻满了光阴岁月的沧桑。作者以别具创意的媒材和手法,塑造出陶瓷材质特有的工艺语言。又如张亚林作品《悠然》系列,以传统民居古窗造型展现一种情境化装饰形态,同时以“隔景”手法展现江南荷塘盛开的景观,饱含浓浓的乡情。

此外,“文化生态”亦是民间艺术介入现代陶瓷装饰的重要特征。它强调表达的是从民间艺术形式到内容、文化、观念的一种整体把握,所展现的并非只是一种形态化视觉,而更多的是对民间艺术生态体系的观照。譬如在题材的选取上,不少创作者开始注意到部分边缘化的民间素材。典型的如朱乐耕的作品,吸收了我国少数民族的艺术元素。作品《苗家风情》,以苗族文化艺术为视角,将具有浓郁民族性、地方性特色的舞蹈、服饰、建筑等予以展现。色彩的表现也极具典型的民族风韵。三段式的画面结构,传达出一幅幅生动的生活化场景,增强了文化性及装饰美感。

3.2 色彩表现

在视觉传达效果上,色彩往往比造型更具视觉冲击力,人眼对色度的敏感性要强于造型。而民间艺术中,色彩也往往有着较高的辨识度。赵春雷在《中国民间色彩在现代生活陶艺色彩装饰中的运用》一文中提取出民间艺术中几种典型的色彩组合方式,如红、绿、黄、青、黑等。并且,民间艺术装饰的色系主要为饱和度较高的色域,色值浓郁、明艳、热烈、张放。并且,造型与色彩的综合表现更能体现出某些特定的民间艺术风格。如民间剪纸艺术,朴素的大红色,灵活多变的线条轮廓,充满喜庆气氛。著名陶艺家施于人的作品,有一类专以剪纸、年画为装饰题材,@些作品既无写实性较强的形色表现,更无纷繁芜杂的色彩穿插,仅以单色或双色营造一种高对比度的色彩反差,以色彩的纯粹单一凸显造型。并且其中的纹饰所提取的也主要为大众所熟悉的民间剪纸图案。又如其作品《蓝风》系列,灵感来源于民间朴素布艺风格,细碎的蓝色碎花布纹成为作品装饰图案的主体元素。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陶瓷工艺在色彩表达上的优势,采用明澈幽亮的青花来展现蓝色,深邃而明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这些作品所传达出的民间艺术气息十分浓郁,辨识度也较高,观者能够透过作品自然联想到相应的民间艺术形式,进而唤起内心的乡土记忆。

3.3 综合表现

现代陶瓷装饰十分注重陶瓷材质特性的发挥,强调工艺本身所产生的各种变异效果的营造,即泥性和火性的表达。为此,传统以技艺性表现为主的陶瓷装饰绘画逐渐演化为一种较具现代创作意识的媒材性语言,借助艺术家的主体自觉及内省,充分发挥艺术个性,由此产生各种综合性的跨界表达效果。譬如,现代陶艺家对颜色釉的综合化运用,恰体现出这一特点。此外,正由于颜色釉在表达效果上具有较好的宽容度,能够实现许多传统彩绘及雕刻工艺难以实现的形色表达,因而也开始被运用于民间艺术形式的表现上。如程云的综合装饰作品《老屋》,通过将我国江南传统民居以印象主义之风呈现于陶瓷装饰中,充分发挥颜色釉的色彩与肌理,产生极具变化性的釉色效果。坍圮与斑驳的造型与釉色相互映衬,与作者所表达的情境极为贴合。

此外,从艺术精神的表达向度来看,部分作品通过综合表现手法,呈现出浓重的批判性色彩。通过对传统工艺性表现形式的分割、拆解、夸张、变形等方式,来从形态上展现作者对当下民间文化保护现状的批判思考,独创意识及个性表达十分强烈。

4 结论

民间艺术包含了民族性、地域性的情感化内容及形式,它不仅承载着现代陶瓷艺术家的浓郁乡土情怀,同时也体现出对民间文化生存状态的精神观照。随着乡村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许多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形式正面临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要使得民间艺术文化保持鲜活及创新力,就必须让其成为“活”的艺术形式。其中,陶瓷装饰作品对民间艺术元素的吸收借鉴,恰是对文化多样性的一种保护与传承。随着现代陶艺家对当下文化视角关注的延伸,民间艺术正在成为一种典型文化样式呈现在陶艺创作中。在表现手法上,以造型、色彩、纹饰等特征,实现形态及内容在解构主义及结构主义层面的提取与转换,以及工艺技法的媒材化、语言化表达渠道,由此使得传统民间艺术重新焕发生机,同时展现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陶瓷艺术景观。

参考文献:

[1]张道一.中国民间美术词典[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181-208.

[2]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60.

[3]刘清云.古朴典雅相映成趣――论现代陶艺中的祥和民俗风[J].艺术评论.2013:145.

[4]杨志.民俗陶艺的产生背景及其原因[J].中国陶瓷2007年8期.

篇5

关键词:民间传统艺术;平面设计;文字;图形图像;色彩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168-02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对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我国民间传统艺术元素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几千年来积淀之一,种类多样、内容丰富,如果将其在平面设计中加以合理的运用,不但有助于发展中国特色的平面设计风格,还能够对我国艺术设计的进步产生积极的促进意义。鉴于此,本文就针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希望对我国民间传统艺术元素与我国平面设计作品的有效融合能够有所启发。

一、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元素的内涵

中国民间传统艺术,顾名思义就是源自于民间的,由劳动人民自己创造的,能够生动的反应劳动人民的生活场景、展示的服务于其日常生活,且集审美与实际功用于一身的民间艺术形式。例如:剪纸、民间年画、版画、皮影、刺绣、石雕、泥塑等等,均是我国典型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而与此相对应的,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元素,也就是构成我国民间传统艺术整体形态的各种因子,是出自于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能够体现中国民间审美和创造最本质的精神的艺术元素,也是现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

二、常见的民间传统艺术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一)民间传统艺术元素之文字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文字较其它的元素而言,能够更为直接的表达艺术作品所蕴含的寓意和情感,这一点在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中也不例外。具有中国特色的汉字书法在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中同样非常常见,经常被用来利用谐音或者是寓意的方式来表达作品内在的情感和审美。例如:在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中汉字应用的最为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吉语,吉语通常与图形并用,如:喜、、富贵有余等等均是汉字与图形(喜鹊、桂、鱼)并用来表达直观生动的表达劳动人民对生活的喜悦态度和美好祝愿的方式。

文字是现代平面设计中重要的元素之一,如果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中的文字元素如果能够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加以巧妙的应用,将会大大提升设计作品的内涵,有效彰显中国传统的民族特色。如图1所示:泸州老窖・喜酒就将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中的“”字巧妙的融入了招贴设计之中,不但寓意吉祥喜庆,形式优美,而且有效的突出了我国婚俗的民族特色和喜酒的特点,达到了很好的设计效果。

(二)民间传统艺术元素之图形图像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早在汉字出现之前,我国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就开始利用图形图像的方式来进行沟通交流和传达感情,而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带有内涵和寓意的图形图像不但为劳动人民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便利,还逐渐的成为了我国最早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之一。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中的剪纸、版画、刺绣、皮影、石雕等多种艺术形式都利用了各种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图形和图像,如:人物、植物、动物、符号以及图腾等等来做为艺术元素,这些带有寓意的图形图像生动的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期望和朴素的审美追求,而这些均可以作为平面设计的元素融入到现代平面设计作品之中。例如:在中国民族传统艺术中,蝙蝠常常寓意为“福”,仙鹤则寓意为“长寿”,葫芦则寓意“子孙万代”均体现了民间传统艺术中图像图像的特性,因此,可以在平面设计的过程中,根据设计的需求,合理的进行选择和应用。

但是要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实现民间传统艺术图形图像元素的合理、有效应用,并不是简单的挪用就可以的。而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不但要根据设计的主题,有选择的借用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形或是图像,还要在充分了解了所选择的传统图形图像的基础上根据设计作品的需求,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挖掘、变化和创新,以更好的突出设计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情感,让其在具备中国民族传统艺术特色和风格的同时,还要具有现代平面设计的特色和意蕴,从而让所设计出的平面作品成为中间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作品。如图2所示,凤凰卫视的台标就利用了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中常见的喜相逢的结构形式,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推崇的一凤一凰,一阴一阳两个主体,将其设计成两团燃烧的火焰的形式共存于一个圆内,代表了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传统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凸显了浓郁的中华文化特色,而且将品牌的特点变现的淋漓尽致,是一个成功的将中国传统图形图像应用于设计作品的案例。

(三)民间传统艺术元素之色彩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在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中,最为重要的色彩理念就是流传已久的“五色观”。五色观不但呈现了我国劳动人民对于色彩的认识,而且还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对民间传统艺术中的色彩元素进行挖掘和研究,不仅对于我国的色彩学史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也同样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色彩与一个民族的文化理念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色观实际上就是将青色、黄色、赤色、白色、黑色被定义为最基本的五色,而将其它颜色定义为间色的一种色彩定义理念,这一色彩理念在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中有着诸多生动的解读与应用,而且具备各自的象征意义。例如:在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中,黑色通常被定义为神秘、红色则代表了喜庆吉祥、黄色代表了权利尊严、白色代表了纯净神圣、青色则代表了朴素善良,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而且五色还分别代表了五行金为白色、木为青色、水为黑色、火为赤色、土为黄色,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审美意识和哲学理念。除此之外,在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中,颜色的搭配还有一系列朗朗上口的口诀。如:“红配黄,喜煞娘”“红红绿绿,图个吉利”等等均反映了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中色彩元素的运用特点,如能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可有针对性的进行运用能够让作品在具备了民族特色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视觉冲击力。

然而在现代平面设计中运用民间传统艺术的色彩元素时要注意,虽然说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中的色彩元素很好的体现了民间特色,但是却要注意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多民族国家,色彩在民间艺术中的寓意和内涵会随着地域的变化和民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在将民间传统艺术中的色彩元素应用于设计作品时,一定要确保全面了解各个民族和地区人民对于色彩的喜好和禁忌,深入了解各个民族的用色习惯,以尽可能的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影响作品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民间色彩与现代创意的有效结合。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元素不但能够体现劳动人民对真善美的真情颂扬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而且其生动、自然的特征能够让现代平面设计作品融入民族的灵韵和才气,让所设计出的作品呈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对现代平面设计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因此,在进行现代平面设计的过程中,应将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元素与现代设计思想有效的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再创造,让具有中国特色的平面设计在世界平面设计的舞台上绽放其应有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李承华,董德丽.谈民间美术对中国现代平面设计的几点启示[J].美与时代.2004(08).

[2]谢秩勇.传统文化与现代平面设计[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

篇6

    一、天津“泥人张”彩塑艺术的传承保护

    天津“泥人张”彩塑艺术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至今流传、发展已有180年的历史。“泥人张”的彩塑,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刻画人物准确传神,表现手法细腻入微,作品题材丰富多样,敷彩匠心独运,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其影响远及世界各地,在我国民间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使“泥人张”彩塑艺术更好地传承保护下去,1959年在“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铭的主持下成立了天津“泥人张”彩塑工作室,“泥人张”开始首次面向社会招收学员,“泥人张”彩塑的创作从封闭的家传式走向了公共创作,发展成为社会性艺术事业,由此使得“泥人张”彩塑重新焕发了生机。经过近50年的发展,彩塑工作室培养了不少优秀的人才。2006年5月20日,天津“泥人张”彩塑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天津的“泥人张”第六代传人张宇作为艺术品的制作者和经营者现在仍然采用手工作坊模式进行生产。原因是批量生产难以完成高艺术价值的作品,需要极大精力和技艺去刻画;培养一个高技能的手艺人需要漫长的时间,然后日后“弟子”自立门户,反而会给自己增加竞争对手,也不利于企业自身长久的发展。综合考虑,张宇对自己的“作坊”较之先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现如今“泥人张”的作品,部分精品由张家传人亲自完成,价格不菲,并且专门配备专业收藏证书和传人印章。另一类则是由作坊雇用工人完成的旅游纪念品,相对物美价廉。同时由专门生产泥塑的工厂为其供货,使得供货渠道得到了相对的完善,从根本上解除了生产材料的后顾之忧。“泥人张” 随着经营方式的改变,还采取在社会上招聘优秀设计者和熟练工人的方法,使得作品更好的面向大众。同时管理上也进一步加强,并逐步由封闭的手工作坊向着市场转变。如今,“泥人张”也开始把产品打向海外,主要以艺术品的形式小批量输出,对象主要是国际上的“收藏大户”,用于珍品收藏。在国家不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形势下,作为北方民间泥塑代表性样本的“泥人张”也在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而进行着改变。天津“泥人张”成功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今后的发展带来了更好的商业契机,进而随着生产的扩大推演到产业化改革的新阶段。

    随着天津“泥人张”彩塑艺术的产业化进程的发生,其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在艺术产业化的开发过程中仍然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我们应该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去客观研究,政府应发挥在民间艺术保护传承中的主导地位,调动民间力量去积极参与,不断推动民间泥塑艺术有序合理的产业化进程,营造全民重视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必然能够推进天津“泥人张”彩塑艺术的保护和传承。

    二、天津杨柳青年画艺术的产业开发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始创于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以其印绘结合的特点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首”。杨柳青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流传至今已经在中国民间艺术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物质文化产品需求的不断提升,单一的年画形式已不能满足多样化的现代生活需求。新形势下,天津杨柳青画社成立年画产业开发部,由专业人员开发独具创新理念的新产品,从2009年3月开始,画社总共研发出年画题材的内画壶、瓷瓶、折扇、拼图、剪纸、手机链品、琉璃挂件、金属书签等8大载体的200多款新产品。新载体年画工艺品投放市场后受到大众的一致好评,不仅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进一步扩大了天津地方文化的品牌影响力。这些新载体的年画艺术品每件售价从十元至几百元不等,可以满足各阶层大众消费的需求。

    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在天津杨柳青画社的积极探索下,成功的研究出一套适应当代社会条件的生存模式,在保护与传承杨柳青年画艺术同时,发挥自身优势进行大胆创新,借助传统和现代的工艺技巧,将传统木版年画赋予新的内涵,形成一系列新时代特征的创新产品,彰显了杨柳青木版年画独特的内涵和文化魅力,给予了年画事业新的希望,为天津杨柳青年画的长久保护寻找到新的力量。

    天津杨柳青画社为了开发出贴近人们生活以及物美价廉的产品,他们参加国家非物质遗产展览会、国际手工业博览会、国际礼品博览会等一系列大型展销会,调研新时期年画赋予的新载体,走向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深入了解考察市场的需求,赴原材料产地了解载体材质,深入载体加工地,摸清制作成本,制定合理销售价格,成立年画新产品销售队伍。由于年画新产品的开发准确的了解群体需求,新产品上市后成功的做到当年设计,当年投产,当年受益。天津杨柳青画社认为年画产业在新时期下应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三、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天津“泥人张”彩塑和天津杨柳青年画在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产业开发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其它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在保护与传承中仍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掌握传统工艺技能的民间艺人已为数不多,有的民间艺术传承困难直至逐渐萎缩,甚至一些传统民间艺术伴随着老艺人的逝去而销声匿迹,现存的许多工艺产品粗制滥造、没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感,缺乏创意。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天津民间艺术事业的健康发展。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传统民间艺术行业发展创新意识比较薄弱,地方民间艺术缺乏产业化的运营,民间艺术行业管理模式与保护方式的单一,民间艺术发展需要的人才匮乏,民间艺术发展资金短缺等。笔者通过大量调研国内外先进地区民间艺术的保护情况,以及借鉴成功的经验,对天津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产业开发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大力宣传民间艺术,扩大社会影响力。一是制作一系列民间艺术宣传片,利用媒体进行宣传。二是建立民间艺术信息化网络平台进行推广活动。三是定期举办传统民间艺术节。这是促进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制定适应天津市民间艺术特点的保护规划,完善保护制度。各级要制定详细、操作性强的抢救保护方案,对重要的民间艺术人才及其作品建立档案,使民间文化遗产得到系统全面的保护。

    (三)建立系统完善的传承机制,提出全面合理的民间艺术保护措施。一是对传承人给予必要的政策和专项资金的支持,鼓励老艺人带徒授艺。二是要积极抢救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鼓励和组织老艺人进行挖掘、整理、研究和创作。

    (四)成立民间艺术协会,打造特色民间文化。积极开展“民间艺术文化节”和“优秀民间艺人手艺大赛”评选活动。二是民间艺术要和当地旅游品牌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旅游景区和景点,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艺术文化品牌。

篇7

关键词:民间剪纸;图形设计;中国元素;民族性;图形视觉文化符号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8-53-2

一、引言

(一)选题背景和目的

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丰富和多样性的艺术形态,为探索现代图形设计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从审美意识或创作形式上看,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与现代图形设计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都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时,现代图形设计需要从这一民族文化的本质寻找出新的艺术形式和语言符号,并与国际的设计理念进行融合,产生新的质的飞跃。另外,面对视觉符号的“本土化”语言严重缺失的现象,人们开始意识到,传统文化对现代图形设计来说非常重要,社会有责任使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融、接轨,从而使现代图形设计与民族传统文化能产生更多的共鸣。

二、民间剪纸艺术的起源与现状

(一)民间剪纸的起源与发展

据考证,从商代开始(公元前1600-前1064年)就有用皮革、金银箔或丝织品进行镂空刻花制作装饰品。在河南辉县战国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用银箔镂空刻花的弧形装饰物。这些用银箔镂空而成的装饰物,虽然不能说就是剪纸,但在刻制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剪纸艺术的雏形。目前发现的剪纸实物最早的是1959年在新疆古丝绸之路附近发现的5幅南北朝团花剪纸,里面有对猴团花、对羊团花、图案。这说明民间剪纸艺术至少存在上千年的历史。

(二)民间剪纸艺术概述

作为中国最为广泛的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剪纸不仅仅只具有装饰作用,更多地体现在人们对生活中衣、食、住、行以及主观精神行为的喜、怒、哀、乐的表达与抒发。剪纸的取材大多来自喜庆节日、欢庆五谷丰收、民间传奇故事等,既富有人文情趣,造型又精美可观,因此深受民众喜爱。如今,剪纸已经不仅局限于装饰生活的范围,已经成为了艺术形式的一种,受到了民艺爱好者的广泛收藏。民间剪纸艺术受地域划分、生活习俗、历史地理环境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如南方的剪纸多清雅秀逸,而北方的则苍劲浑厚。但是随着文化的交流,剪纸相互融合,南方剪纸出现了很多粗犷豪放的作品,然北方剪纸也不乏秀丽工整之作。剪纸的题材来源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日常生活题材、吉庆寓意题材、神话人物故事题材。因为剪纸的作者大多来自农村,所以作品题材大部分是来自于民间的实际生活。如喜庆节令、五谷丰收、牲畜兴旺以及参加田间劳动、亲戚往来等,有的直接表现自己伺养的家禽、家畜,如鸡、鸭、鹅、牛、马、狗、猫、兔等。也有的表现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如:梅、兰、竹、菊、牡丹、荷花、水仙,还有各种瓜果、蔬菜等。这些题材都来自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我国民间剪纸的现状

起初的剪纸活动大多分布在我国的农村,在相对闭塞的环境中,剪纸是依照着一定的样本剪,这些“样本”均由家里的女性长辈珍藏,一代代传承下来得以保存。经过世代的流传,剪纸“样本”也慢慢地被修改成更能反映剪纸者自身心情境况的新“样本”。 有些技艺高超的剪纸艺人,不看样本,也能得心应手地剪出新花样。每件作品再经过几代人的演进改良,千剪百炼,越变越精巧。然这些新花样又吸引和影响着周边地区的人们。其中陕西的“剪花娘子”库淑兰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她热爱剪纸,她的剪纸以原始画片做图形,具有浑厚的色彩肌理效果,色彩艳丽,造型生动活泼,也有人将其称为“俏色剪纸”,极具艺术价值。

创作出这些精美艺术作品的作者,大多数是那些不识字的家庭劳动妇女,在闲暇时刻用来打发时光以及维持生计的一项活计。她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灵巧的双手不断创造出这些艺术精品,吸引着大批的追随者。在我国广大农村,剪纸这一民间活动曾使很多人找到对生活的共鸣。但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生活发生了迅速的变化,民间剪纸正在渐渐失去依托的民俗文化背景。年轻一代农村妇女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和教育方式的改变,已不再去继承民间剪纸技艺,民间剪纸已渐渐失去 “用武之地”,剪纸群体正在迅速蒸发。因此,保护剪纸艺人,实现剪纸艺术可持续发展,提升社会不同群体的文化素养,已成为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 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对现代图形设计的启示

(一)关于图形设计

尹定邦教授认为图形设计是“语言对思维的无能之处,恰是图形的有为之始”

图形是人类视觉形象通过相关媒介传达出的一种有一定信息的特殊的语言形式。在不同领域,图形都有着广泛的用武之地。它向人们传递信息、观念和情感,不受时空、地域、文化、民族的限制,为人类的文明和文化交流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图形作为设计的语言,在处理中必须抓住主要特征和细微差别,否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比如手机、电话、电脑等在功能上有着相似点,但实际上却有很大不同,这就需要我们在处理中抓住它们各自的特征。而通俗易懂、简洁明快的图形语言,是设计人员追求的最高准则,因为这样的图形才能达到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必要条件,以便于人们对设计主题的认识、理解和记忆。

(二)民间剪纸造型艺术在现代图形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图形设计为了追求图形的新颖、奇特来引起人们的眼球,往往从自然形态入手,提取客观对象的本体特征,超越客观事物的外在形态,从而进行主观的有意识的重构和再创造。比如一些具象的图形,就是按照构成的形式规律,将具象物体进行打散、重构,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后进行重新组合,再创造出抽象的新颖的视觉图形,以达到一种新的视觉效果,满足不同群体的设计需求。这种图形创意造型方法和中国的民间剪纸象征性造型相比,虽然各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但却有着相近的图形再造观念和手段,使图形具有原始概念之外的新的涵义。在剪纸中,通常使用的表现形式有平视、对称、变形、夸张和混合手法等。

例如:麒麟、瑞虎、祥狮、凤凰等是中国民间瑞兽,是用来表达祈福驱邪的重要题材,在表现这些特殊形象时有着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固定形式,如:龇牙咧嘴、一身正气等。而这些动作经过剪纸的刻画和表现,多了一份质朴可爱、憨态可掬的形象,利用图像的夸张变形,按照主观愿望进行创作,同时利用心理进行调试,使剪纸艺术更具有表现力和生命力,进而体现出图形创意的精髓,形成新的视觉中心,吸引受众的眼球。

(三)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对现代图形设计的启示

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以其独特的造型、题材、表现形式等与社会日常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将民间剪纸艺术的优秀传统与现代图形设计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为现代图形设计服务。如今,在强调设计民族化的今天,我们可以利用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优点,结合现代图形设计方法,使现代图形设计扎根在民间传统文化的沃土上,从而在国际设计舞台上演绎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风格”。

参考文献:

[1]毛德宝.图形创意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郭庆丰.纸人记――黄河流域民间艺术考察手记[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6.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广东:新世纪出版社,1995.

[4]陕西省群众艺术馆编辑.陕西民间剪纸[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

[5]陈竟.中国民俗剪纸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安塞县文化文物馆编.安塞民间剪纸精品[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7]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8]张道一,廉晓春.美在民间[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7.

篇8

关键词:传统民间剪纸;艺术设计;灵感

中图分类号:J52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9-0160-03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是上千年来广大先民智慧积淀,是推进和强化中国现代设计的民族化的基石。由于这种剪纸艺术承载的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通过民族历史流传下来的具有历史性、民俗性和文化性的延续。民族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独特性,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表现着很强的民族特点,是广大设计者学习和研究具有民族特征的现代艺术设计进行艺术创作的重要艺术文化源泉。因此,民间剪纸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具有民族特征和特色作品的创作与研究和更灵活的创作途径。

一、民间剪纸为具有民族特征现代艺术

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民间剪纸是具有独特审美情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民族艺术特色的民间艺术,有着上千年来受政治、宗教、历史等各方面的影响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发展空间,传承了中华民族的艺术特色和民族精神,体现了艺术最本质的审美特征和精神境界。在其他如刺绣、皮影、印染、木雕、陶瓷等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中都有剪纸的踪影,所以传统民间剪纸是中国民间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样式,是其他民间艺术的基础。因此在现代艺术设计中通过结合传统剪纸艺术表现手法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出现在标志设计、平面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动漫设计、室内外装饰设计、服饰设计等各个设计领域中。

中国民间传统剪纸元素种类丰富、形态多样、蕴涵深厚的民俗文化、因此它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对各类现代设计形成具有民族特征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在创作中充分展示传统的虚实辩证关系,并用简洁、单纯的色调将艺术创作展示于观众。

传统的剪纸艺术造型中的虚实结合体现的特别突出,利用虚实辩证关系的互动性提高视觉传递信息的能力。由于在设计中强调阴阳互补、阴阳相依的表现手法,这种造型基础给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路,由于在现代设计中尤其在平面设计中许多作品是具有商业性,目的是为企业推销产品和某种服务,用最简洁的表现手法将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传统的剪纸艺术的那种图与地的虚实关系及简洁的单色及具有视觉的注意力和冲击力为现代设计提供了更好的有效途径。

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由于源于民间遍布全国东南西北各个地区,因此,无论从体裁上,还是在表现内容、审美观念、民俗民风及创作群体等各个方面,都有广泛的普遍性和个性,这个特征是其他艺术难以达到,同时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主要依附于民俗活动,并应用于各类艺术活动中,它的表现题材丰富,源于最底层的民众,它凝聚着集体的智慧,有着悠远的历史积淀性,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因这些特点,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是一座丰富的民族民俗艺术博物馆,有许多东西值得现代艺术设计借鉴和吸收,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提供了充分的设计基础和资源。

二、民间剪纸为具有民族特征现代

艺术设计激发无穷的设计灵感艺术设计是一种创造性的设计,其本质决定了在艺术设计中灵感思维占重要的地位,同时灵感思维也是提高设计师创新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设计作品质量的关键手段之一,因此在艺术设计中获取灵感思维,全面提高设计师的创新素质,推动艺术设计发展就是寻求好的灵感,灵感是在技术、科学、文学、艺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与探索、长期实践、不断累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出现的富有创造力的一种思路,灵感是人脑直觉思维活动和理性思维活动共同的结果,同时灵感是艺术设计者在艺术构思探索过程中由于受某种机缘的启发,而突然出现的精神亢奋、豁然开朗取得一种突破性的特殊的心理现象。在艺术设计中灵感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创造,但它的产生却是突然而来、倏然而去,并不为人们的理智所控制,具有突然性、短暂性、亢奋性和突破性等特征的同时。它是一个人在对某一问题长期思考、冥思苦想之后,通过某一事物、现象的诱导的启发,触发某一种新的思路使其突然接通。灵感的出现正常人都有可能,只是水平高低不同而已,并无性质的差别,只不过有的人灵感少一些,有的人多一些,那只是设计者各自的思维过程不同,专注程度、思考广度及深度不同,对信息的分支界定方法不一样,艺术实践的多少不同而已。因此在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的艺术宝藏中蕴涵诸多的触发灵感的因素,这就要求艺术设计者进一步探究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创造中思维方式的必要性。

中国传统民间剪纸来源于最底层的广大民众和对社会实践及其亲身的生活体验,是劳动人民由于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地,并结合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独特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诞生和生存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价值观念和功利思想的制约,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在灵感和创意方面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通过对各地区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研究,充分利用各地区传统民间剪纸资源,学习继承民间艺人直抒事物美的惯用夸张、象征、意想、借代、谐音、装饰、造型更趋于写意而不在写实、更趋于传情而不在写型的表现手法,甚至用抽象的表现是生活原型可以完全服从艺人手中那方特殊纸片,这些受创作内容、材料、时间、空间限制,更适合于现代设计中受内容、客户、观众或消费者、材料、媒体、时空条件的制约等,在现代设计艺术实践创作中借鉴,所以通过对中国传统民间剪纸的思维方式的探究能够给现代艺术设计以无穷的启迪和设计灵感。

篇9

一、开展桦树皮工艺教育的必要性

鄂伦春人的狍皮服饰、桦树皮屋、盆、盒等不仅仅再现着过去鄂伦春人的原始生活,同时也记载着鄂伦春民族从原始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实现三次历史性跨越的社会进程。2006年,鄂伦春族桦树皮制作技艺经国家文化部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北方有几个少数民族也有桦树皮工艺的制作,但鄂伦春族的桦树皮工艺历史悠久,具有传统的造型及丰富的装饰纹样,而且种类最多,保留也最完整。受现代文明的影响,鄂伦春族的传统民族文化发生了很大变化,桦树皮工艺就是一个典型的说明,在过去,它们主要用做生活用品为主。现在制作桦树皮工艺多以收藏和观赏性为主。

生活在鄂伦春民族文化繁衍生息的地区,我们被这悠久的、传奇的桦树皮工艺所感染。知道作为教育工作者要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纲要》中提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因此,我园立足于幼儿的年龄特点,着眼于鄂伦春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开展了“幼儿园鄂伦春民族传统桦树皮工艺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让更多的幼儿了解制作桦树皮工艺的技法。

二、如何在幼儿园开展鄂伦春民族桦树皮工艺文化的教学活动

(一)运用多种方法向幼儿介绍鄂伦春民族传统的桦树皮工艺

1.利用家长资源。我们开展“家长志愿者”活动,把不同文化背景、职业的家长请进幼儿园。邀请鄂伦春族家长身穿民族服装,现场为幼儿边讲解边制作桦树皮工艺品,介绍桦树皮工艺品的名称。在欣赏制作过程中幼儿对鄂伦春族传统桦树皮制作工艺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以后自己动手制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利用社区资源。与社区联系,带幼儿到桦树皮手工艺品店进行参观,了解鄂伦春民族桦树皮工艺制作的过程和新兴的工艺品制作技法。如在桦树皮上烫画、制作书签、笔筒、筷筒、茶叶盒、凉帽等。引导幼儿观察、欣赏、感受、体验民族文化,激发幼儿感知、参与鄂伦春民族传统桦树皮文化教育活动的兴趣。

(二)开展对鄂伦春民族桦树皮制作有效的教学活动

1.建立一间鄂伦春族桦树皮制作工作室。工作室中有大量供幼儿操作的制作材料,让幼儿和有着一定桦树皮制作经验的教师和孩子一同制作;创设与鄂伦春民族桦树皮文化相适宜的良好环境,让幼儿在鄂伦春民族环境中学习和生活,通过环境传递给幼儿大量的鄂伦春民族艺术美的信息和刺激,使幼儿在充满民族特色的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在工作室中教师也可以提高自己制作桦树皮工艺品的技能,还可以进行“亲子桦树皮制作活动”。在活动中幼儿与家长有了一定的亲子互动,家长有了更多了解自己孩子动手能力的机会,从而扩大了桦树皮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幼儿带动家长加入到保护与传承鄂伦春民族桦树皮制作工艺的队伍中来。幼儿在活动室中可以自己制作桦树皮工艺品,也可以集体制作,有利于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幼儿支持、肯定、表扬,以形成积极的心理环境。

2.开展关于“白桦树”的主题教育活动。从环保的角度出发,以幼儿的视觉观察,解开幼儿心中的疑团。“剥桦树皮会伤害桦树吗?”“桦树要多久才可以长出新的皮来呢?”这些都是幼儿关心的问题。剥桦树皮也是一门学问。有经验的鄂伦春妇女剥桦树皮手法灵巧,她们剥过的桦树,从不会伤到树里面的嫩皮,因此,一两年后树又可以长出新皮。既要传承传统的民族文化,又要保护好白桦树,是我们的责任,也是要幼儿在上大后能看到高高的兴安岭的一份担当。

3.在活动区中投放相关的制作材料。给幼儿提供一个有利于幼儿表现的良好机会。幼儿在活动区中能够动手操作,自由结伴,自由选择,有利于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例如,在美工区中投放桦树皮、废布、彩纸、卡纸、画笔等材料,幼儿可以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绘画、剪贴等多种形式制作。在活动区里幼儿自己动手制作的桦树皮作品,虽然没有精良的做工,但在制作的过程中幼儿了解到了鄂伦春民族桦树皮制作的过程,对鄂伦春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幼儿的民族意识,从而培养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篇10

随着当前全国乃至世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河北在保护与传承民间艺术方面也作了许多工作,目前对民间艺术的保护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从理论上进行总结和归纳。一方面对河北民间艺术著书论述,另一方面也是对其保护和发展的探析与思考。事实上,民间艺术多为活动的、视觉的艺术,应根据其自身特性,积极探寻更为直观、生动的保护措施;其二兴建了不同类型的民间艺术博物馆和产业园。如衡水内画博物馆、蔚县剪纸博物馆、省会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北戴河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等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间艺术的发展。然而我们对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除了采用这种静态的展示外,还应努力寻求一种更为生动、有效的传播方式;其三是民间艺术网的建立。目前此项工作已经初步展开,如河北工艺美术网、中国武强年画网等。据笔者的调查,目前这些网站主要采用信息与静态的网页制作,访问流量还比较低,没有达到网络所应具备的传播速度。

相较而言,用影视动画的方式进行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可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上述缺憾。影视动画能够以更为生动、直观的形态推动民间艺术的传播与发展。基于上述原因,本文重点探讨利用影视动画技术对民间艺术进行保护的有效途径。

一、动画片与河北民间艺术的保护

1.制作民间艺术风格动画片的意义

动画片是一种电影语言、视听语言。动画片中的动画语言与其他的文学作品不同,它主要凭借视觉图像传递文化信息,能较为轻松地跨越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语言文字的障碍,易读易懂,可以在不同层次的人群中进行传播和交流。所以,动画片是普及大众文化教育的最佳传播方式,也是继承和弘扬中国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

动画片以“寓教于乐”为追求,其教育意义远大于单纯的说教。动画片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产品,其播放的内容自然且充满乐趣,以动画片形式传播民间艺术,能做到深入浅出,让观众在娱乐的同时,得到民间艺术内外兼修的回味和潜移默化的熏陶,这对于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弘扬与传播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制作具有民间艺术风格的动画片,不仅是民间艺术本身普及推广的需要,同时也是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继承、学习和发展的需要。中国有许多吸收民间艺术元素并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印象的动画片,如《猪八戒吃西瓜》,采用了民间剪纸艺术样式;《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四大天王等造型设计,也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中民间年画、剪纸的形式风格,这些极具民族文化特色和艺术感染力的动画片,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本民族灿烂多彩的文化艺术。影视动画表现丰富的民间艺术,使其通过动画片传递到世界各地,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些民间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2.具有河北民间艺术风格动画片的制作

2007年,河北科技大学动画系独立创作了一部动画短片《武强年画传奇》,动画片中的幼童人物造型就来自于武强年画中的《六子争头》。在选择年画中的艺术造型进行设计变化,体现民间文化艺术方面,我们进行了一次大胆、有益的尝试。

动画片在形象设计上,采借武强年画中的造型、用线以及色彩特点,设计出来的动画形象具有鲜明的年画特色。角色设计借鉴武强年画人物夸张的头部,重点表现眼睛的造型特点。在色彩搭配上采借武强年画以红、黄、蓝、黑白为基调,产生色彩鲜艳且具有强烈对比效果的色彩。在造型用线上强调武强年画粗犷奔放,挺拔疏落的特点。具有武强年画风格的角色造型展现在动画片当中,使观众在欣赏动画片的同时,加深了对年画的感知,在不知不觉中也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民族精髓蕴涵在动画作品之中,动画创作必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同时具有民俗特色的动画片也彰显了民族民间文化及其艺术形式。

二、影视动画与民间艺术数字博物馆的建设

1.数字博物馆对民间艺术保护的意义

传统的博物馆是把民间艺术作品放进博物馆、展览室中,让观众透过玻璃窗去了解。这种做法虽然在民间艺术的普及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静态的展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民间艺术的活态性。如果我们通过计算机、网络来整合资源丰富的民间艺术,利用影视动画技术全面生动地展示民间艺术文化遗产,那么观众会更加直观地了解这些艺术瑰宝。

目前,在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的民间艺术数字博物馆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如云南省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中,设有纳西族东巴画自动浏览数据库;自贡市图书馆地方文化数据库中,建立了富顺豆花工艺流程,为学习和研究地方民间艺术的制作提供了大量的可视性资料。河北省图书馆也可在当地档案馆、艺术馆、博物馆等知识机构及有关专家、传承人等的协助下,建立河北民间艺术的专题数据库,利用三维动画展示技术实现对民间手工艺的生产、使用等存在方式进行数字化信息存储与再现。

2.利用三维动画展示技术再现民间艺术的存在状态三维动画展示技术是计算机对真实环境进行模拟仿真的一种技术。操作者进入这个环境后,能够操纵场景中的虚拟对象实现人机交互。有时文字语言很难将一系列民间技艺完整地记录下来,如果利用此种技术,通过三维动画的形式模拟民间艺术的工艺制作流程,可以生动、完整地展示其具体内容。三维动画展示技术以独特、鲜活的方式对民间艺术信息进行整理、收集和记录,可以达到理想的展示要求与保真效果,能更安全、更长久、更逼真地保存这些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民间艺术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迫切需要对这些传统民间艺术资料进行数字化存储与保护。数字博物馆通过虚拟展示民间艺术的生存环境以及制作工艺,能够使参观者更加直观地了解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内涵及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如在虚拟武强年画工艺制作流程游览中,观众可以欣赏一整套年画制作的程序,还可以尝试亲手操作,并在此过程中真正体会民间艺术的真谛。利用三维动画展示技术,使观众融入到了民间艺术的创作之中,缩短了人们与民间艺术之间的距离,增进了民众对该艺术形式的了解,在实现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实现了对该项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播。

三、网络动画与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与传播

1.网络动画传播民间艺术的意义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迅速转变,在互联网时代,为了传承和发展传统民间艺术势必将建立起自己全新的生存方式及精神风貌。

网络动画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与播放的动画片。网络动画具有极强的娱乐性,易于青少年接受。网络动画片《小破孩》自面世以来曾多次获得大奖,《小破孩》中的动漫形象设计就注意借鉴中国传统艺术文化,《景阳冈》中的老虎造型就是从民间艺术中吸取元素进行创造的。目前《小破孩》在网络上已成为中国人气最高、最受网民喜爱的网络动画之一。事实证明,好的网络动画作品,可以帮助青少年愉快地接受民族文化,增进他们对民间艺术的喜爱,进而达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效果。

2.具有传统民间艺术特色的网络动画片制作

网络动画强调个人的体验性和参与性,所以创作者在制作网络动画时,要充分考虑到青少年具有天性好动的特点,仅仅作为观众观看,并不能最大限度的引起他们对网络动画的兴趣。因此,在以传统民间艺术为元素进行网络动画创作中,要加入大量的互动环节,如互动游戏、智力问答等等,使观众在娱乐的同时,又受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

对于河北民间艺术来说,充分挖掘不同民间艺术的特色,制作网络动漫、新媒体传播动画短片等适合在网络上传播的创意文化产品,将是未来有待开拓的重要领域。目前,河北一些民间艺术已经纷纷着手制作网络动画,如武强年画博物馆与河北玛雅影视公司签署了开发武强年画网络动漫项目,实现网络动漫宣传,武强年画必将注入新鲜活力并以崭新面貌呈现在观众面前。

3.利用网络动画加强民间艺术的传播

目前,从网络跟踪调查来看,河北民间艺术网的传播方式比较单一,在民间艺术信息表现形式上多为静态的文字和图片,缺乏创意和互动,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和特点,从而使得这些信息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传播效果不佳。

为了使网站内容更丰富、网页的表现手法更富创意、更具互动性、特色更鲜明,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动画(Flas)制作网络广告、网络多媒体互动杂志等文化产品。Flas打破了原有网页“文本+图片”的信息表达模式,使其具有动态图、文、声、像相结合的效果,满足了网络观众多元化的需求。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