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土壤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2: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改良土壤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改良土壤的措施

篇1

【关键词】:土壤改良 措施

中图分类号:S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26-01-01

1.土壤改良的阶段

土壤改良工作一般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逐步实施,以达到有效地改善土壤生产性状和环境条件的目的。土壤改良过程共分两个阶段:

①保土阶段,采取工程或生物措施,使土壤流失量控制在容许流失量范围内。如果土壤流失量得不到控制,土壤改良亦无法进行。对于耕作土壤,首先要进行农田基本建设。

②改土阶段。其目的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良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改土措施主要是种植豆科绿肥或多施农家肥。当土壤过砂或过黏时,可采用砂黏互掺的办法。。

2.土壤改良的意义

(1)苗木培育周期长,而且是全株利用,土壤养分消耗大,需要通过土壤改良来补充。

(2)育苗活动及土壤天然缺陷产生的土壤养分不足和结构不良,需要通过土壤改良来调节。

(3)树木正常生长所需要的有益生物,苗圃中常缺乏,需要人工添加。

(4)合理施肥可以有效调节土壤肥力,有效促进苗木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3.土壤改良的几点措施

3.1合理使用化肥

根据农作物的目标产量和土壤养分的测定值,确定施肥量、施肥种类、施肥时期等,这样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平衡供应,以避免盲目施肥,减少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化肥应与有机肥合理混用,在肥效上达到互补,提高肥料利用率,改善土壤结构,防止土壤板结;由于微生物肥料具有无污染、提高作物品质、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等优点,应大力推广和施用,从而减少对化肥的需用量;施用长效氮肥和氮抑制剂。长效氮肥由于供氮比较缓慢,不会造成土壤中无机氮素的快速升高,使施氮周期符合作物需肥规律,尤其在蔬菜作物上可大大降低硝酸盐的累积和施用次数,经济效益显著。氮抑制剂是一种可使有效氮缓慢释放的化学品,如氮吡啉、双氢胺等,可显著减少蔬菜中硝酸盐含量,从而改善其品质。

3.2施用土壤调理剂和新型植物生长素

农药在作物体内残留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减少农药用量,首先选择施用免深耕土壤调理剂。该剂是一种生物化学制剂,对作物无毒、无副作用,可打破土壤板结、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促进土壤微生物活性、增强土壤肥水渗透力、减少病虫害发生,从而减少农药的用量。在保护地蔬菜生产的中、后期,由于大水漫灌、人工踩踏等原因而发生土壤板结,极不利于根系对水分、营养的吸收。因此,该调理剂尤其适用于保护地蔬菜生产。其次施用一些新型植物生长素来增加作物的抗逆、抗病性能,从而减少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以达到改善作物品质的目的。

3.3推广应用可降解农用地膜

自觉清除农田残膜,把收集到的废膜统一进行合理的回收利用,同时减少有毒农膜的购买使用,可用黑色药膜或黑色可降解膜。

3.4采用微灌工程合理灌溉

目前微灌形式有滴灌、渗灌、微喷和涌泉灌4种。在保护地生产中,应根据不同作物选择与之适应的微灌方式。

3.5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

未腐熟或腐熟不够的有机肥,由于碳氮比(C/N)过高,土壤微生物难以分解,作物很难利用,而且新鲜的禽畜粪含盐较高,作物不但不吸收,还容易加剧地下害虫的为害。腐熟的有机肥是一种养分较齐全的肥料,大量施用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有益保护地蔬菜生产。

4.土壤改良的具体方法

4.1酸性土壤改良方法

使用石灰中和酸性,每亩每次施40~50千克石灰,以后每次施用量减少1/2,直至改造为中性或微酸性土壤。施绿肥,增加土中有机质,达到改善土壤酸性的效果。增加灌溉次数(水田可串灌),冲淡酸性对作物的危害。种植耐酸作物,如油菜、水稻、茶、桑、红苕、果树等,边利用边改造。增施碱性肥料,如碳酸氢铵、氨水、石灰氮、钙镁磷肥、磷矿石粉、草木灰等,对提高作物产量有好处。

4.2碱性土壤改良方法

所谓盐碱土也叫盐渍土,是指土壤中含有过量可溶性盐类的土地,包括盐土和碱土两种性质不同的土壤。所谓盐土,主要是指土壤内含有过量水溶性盐分的土壤,多属中性盐,呈碱性反应,pH值在7―8之间。因此,我们应使用酸性肥料,如硫酸铵、硝酸铵、氯化铵、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等,定向中和碱性。种植耐碱作物,如棉花、豆科作物、麻类、地下结实作物、麦类等,边利用边改造。加深耕层,三沟配套,降低水位,逐年洗碱(盐)。多施农家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增强土壤的亲和性能。

4.3黏性土壤改良方法

掺沙质土,改善土壤耕作性。经常清理三沟,增加土壤通透性,协调水、肥、气、热、菌的矛盾。多施有机肥料,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勤中耕松土,加速肥料的分解释放能力,为作物幼苗及时供给有效养分。

4.4沙质土壤改良方法

砂性重的土壤一般表现为过分疏松,漏水漏肥,有机质缺乏,蒸发量大,保温性能低,肥劲短,后期易脱肥。一是大量施用有机肥料。这是改良砂质土壤的最有效方法即把各种厩肥,堆肥在春耕或秋耕时翻入土中,由于有机质的缓冲作用,可以适当多施可溶性化学肥料,尤其是铵态氮肥和磷肥能够保存在土中不流失。二是大量施用河泥、塘泥,这也是改良砂土的好方法。如果每年能每亩施河泥4~10吨。结合耕作,增施有机肥,使肥土相融:由于在日光温室新建过程中富含有机质的表层土大多被取走,故此新建温室首要的问题是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土壤有机质具有提供作物所需要的养分和提高养分的有效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强土壤的保肥性能和缓冲性能的作用。几年后土壤肥力必然能大幅度提高,过度疏松漏水,漏肥的情况将有改善。三是在两季作物间隔的空余季节,种植豆类科蔬菜,间作、轮作,以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和氮素肥料。四是对砂层较薄的土壤可以深秋压砂,使底层的粘土与砂土掺合,以降低其砂性。

4.5冷凉土壤改良方法

增施农家肥,改善土壤结构。三沟配套,降低水位,排明水、滤暗渍,经常中耕破板(水田则泥脚薅草),提高土温。.多施磷钾肥(因冷浸田多缺有效磷肥)和暖性肥(如牛马骡粪、渣肥、火粪土、稻草及作物茎叶等),促根壮秆夺高产。水旱轮作(3~5年轮换1次),减少病、虫、草害。

4.6瘦土壤改良方法

种植豆科或绿肥作物,提高土壤含氮量,如红花草子、箭舌豌豆、草木樨、黄花苜蓿、柽麻、蚕豆、油菜等。增施氮素含量高的肥料,如尿素、硝酸铵、硫酸铵、氯化铵等,提高土壤肥力。逐年加深耕层,促进土壤熟化,同时施足农家肥料作底肥,则改造力度更大,效果更好。清除土中的砂砾石块,减少“吊气”死苗,确保密度和稳产。

参考文献:

[1]周家成.关于对苗圃土壤改良的思考[J].农业与技术.2013.07.

[2]申鸣,方亮.盐碱地不同措施的改良效果及树木存活率比较[J].中国园艺文摘.2013.06.

篇2

关键词:粘重土壤;土壤含水量;土壤含盐量;土壤改良剂;灌溉;咸水;土壤含盐量

中图分类号:S15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5.013

Water and Salt Dynamics of Coastal Sticky Soil Irrigated Saltwater under Different Improved Techniques

HE Hong—da, ZHANG Yu—liang, WANG Zheng—xiang, WANG Yan, LIAN Xiao—juan

(Tianjin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ianjin 300192, China)

Abstract: Field experiments of soil water and salt dynamics after saltwater irrigation were carried out on coastal area heavy soil in Tianjin.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irrigation saltwater increased surface layer (0~20 cm) soil moisture immediately, the middle layer (20~40 cm) soil moisture content and the subsoil (40~60 cm ) moisture content increased with time gradually after irrigation. Salt content of surface soil was higher just after saltwater irrigation than other times, and then gradually decreased, down to a minimum value after 6 months ,salt content of surface soil increased slightly after this low.Middle soil salinity changed little , subsoil salinity increased in the late. The soil pH of all layers increased after irrigation saltwater. pH of the soil adopted salt control technology had the same trend with the soil not adopted salt control technology.

Key words: sticky soil; soil moisture ;soil salt content;soil reclamation;irrigation;saltwater;soil salinity

天津滨海地区淡水资源缺乏,土壤粘重,地下水位高,严重影响到该地区的农业。采用水利技术、工程技术控制和降低地下水位在临界深度以下,改良土壤粘重的物理性状,持续干旱情况下解决灌溉水源是保障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天津地下微咸水(2~5 g·L—1)、咸水(大于5 g·L—1)资源丰富,滨海新区的浅层水矿化度在5~20 g·L—1的可开采量非常可观,如果将地下微咸水或咸水充分利用起来,可大量节约淡水。传统认为直接利用微咸水或咸水进行灌溉,会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和土体各层积聚,而使土壤进一步盐碱化,造成土壤物理性状恶化,土壤团粒结构差,结构粘滞、板结,渗透系数低、渗水困难,通气性差,土壤pH值高。目前研究表明,采用调盐和肥控措施能够保障咸水,特别是微咸水持续、安全地利用。为了解灌溉咸水、微咸水对土壤盐的影响,明确灌溉咸水的安全性,本试验主要研究滨海地区粘重土壤灌溉微咸水后土壤全盐、土壤pH值和土壤水的变化动态。

1 材料和方法

试验设置在天津市静海县,试验期间降水量520.3 mm,灌溉水的矿化度为4.725 g·L—1,pH值为8.22,盐离子组成等其他基本情况参见表1。

篇3

关键词:盐城地改良;园林绿化;技术

1 盐碱地改良措施

1.1 物理改良措施

在盐碱地改良的主要措施中,采用最多的方法就是成本低、环保安全的物理改良措施,主要包括整地法、深耕深翻法、秸秆覆盖法和排水洗盐法等。

整地法是指通过削高垫低的方法将土地平整的过程,原理是通过这样的整合后可以使灌溉或者降雨得到的水分均匀下渗,从而提高冲洗土壤中盐碱成分的效果。

深耕深翻法是依据土壤中盐分的分布规律而产生的,土地表层的盐分聚集多,下层的盐分比较少,通过深耕深翻,可以把表层的盐分翻到下层,切断土壤的毛细管,达到增强土壤通透性、减弱土壤水分蒸发和提高肥力的效果,最好的时间一般是春季和秋季,因为这是土壤反盐比较重的季节,且春宜迟秋宜早。

秸秆覆盖法,顾名思义,是将作物的秸秆直接还田的措施,目前随着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发展迅速。秸秆覆盖可以提高入渗效果,抑制水分蒸发并防止耕层盐化。在秸秆分解时,为植物提供肥料和生长平台,达到环保、低成本、快速恢复植被的目的。根据盐碱化程度和质地的不同,都会造成秸秆覆盖的效果不同,根据研究发现在土壤盐碱化程度较低、沙壤土质地的土壤效果最好。

排水洗盐法,是建立在水利工程设施的基础上的,采用大定额的灌溉,相对来说成本要高,作用机理是通过充分溶解盐碱地土壤中的可溶性盐碱并下渗到深层土中,从而改善土壤的盐碱性,在整个过程中排水是保证冲洗效果的关键。

1.2 化学改良措施

盐碱地的化学改良措施,是通过化肥与土壤发生化学作用而逐渐改善土壤质量的方法。盐碱地的土壤性质一般具有低温、盐度高、碱性、结构差的特点。盐碱地的化学改良是在盐碱地中投入人或动物的粪尿、麦草肥或混合制成的肥料等有机肥,有机肥料会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会转化成腐殖质,并且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机酸,产生的有机酸可以中和土壤碱性和加速分解速度以提高肥料有效性。此外,无机肥料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其中硫酸钾复合肥是微酸性肥料,更加适用于盐碱地。化学改良的常用方法还有施用石膏,也就是硫酸钙,然后灌溉并冲洗,双向措施共同作用,达到改良土壤的效果。

1.3 生物改良措施

盐碱地的生物改良措施,是选用抗碱作物种植在需要改良的盐碱地,以减轻盐碱危害,确保作物能够增加产量,常用的抗碱作物品种有大豆、棉花、玉米、葡萄、高粱等,有时也可以采用选种水稻,这是适合中国采用的改良并利用盐碱地的重要方法。具体的做法是,在插秧之前首先进行排水洗盐,在水稻生长期淹灌以及大量排水换水,冲洗和排走土壤中多余的盐分,起到改良盐碱地的作用。需要的前提条件是健全的排灌水利工程系统,保证按时按量的供水、排盐和水位控制。在水旱轮作区,需要在水稻田周围挖很多排水沟,将地下水位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在不适于干旱作的广大地区推广种植改良水稻更容易取得良好效果,这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2 园林绿化中盐碱地改良策略

园林植物蒸腾作用有利于降低地下水位,浓郁的绿色覆盖减少了地面的水分蒸发,在种植初期需要创造盐碱环境下园林植物能够生存的立地条件,并需要加强养护管理。但是盐碱地对园林绿化会产生障碍,所以在园林绿化的过程中还是需要采取相应的改良策略,具体探讨如下。

2.1 渗管排盐法

渗管排盐法是园林绿化工艺中改良盐碱地的常用方法之一,依据的是土壤中的溶解于水的能力,措施是在土壤中铺设滤水管,目的是将土壤中的盐分浓度过高的盐分随水排出,降低土壤的含盐量,此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起到控制地下水位的作用,可以防止土壤生盐渍化现象的出现。在铺设滤水管时,采用水平封闭的铺设模式,需要将一级管和二级管紧密地结合起来,保证一级管的水顺利渗入二级管中,最终流入污水管道,经过处理后排放到自然水体中,或在二级管末端设立集水井,对渗滤水进行定期排放。渗水管的管道间距、管底高程和铺设坡度,需要根据该地区的土壤结构、地下水水位、气候类型和污水管道的埋设深度来确定,并依据园林绿化工艺和植物种类来进行科学改善,以确保管道各方面的参数均满足园林绿化的要求。

2.2 大穴换土法

园林绿化的盐碱地改良过程中,可能会在地势较高的地方,给改良过程带来困难,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如果排水良好、含盐量不高,可以在植树前挖一个长、宽、高尺寸一定的大穴,拣出石块等垃圾后再填回原土,灌足淡水待土壤干后再灌2~3次后才可以栽植园林中的树木。大穴换土的优点是起效速度快、效果明显,能够及时改善土壤性质,进而达到土壤改良的目的。发生降水时,水分在中立作用下向下移动并带走土壤中的盐分,从而避免穴内土壤盐分难以上升的现象。在穴上部种植园林时,合理地进行施肥、灌溉,巩固大穴换土效果并实现改良土壤的目的。

2.3 加强养护和管理

在进行园林绿化的盐碱地改良过程中,要遵守因地制宜和灵活实施的原则,综合采用多方面的措施共同运用,并采取一定的养护和管理方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进行园林绿化时,要设置水管网来提供自来水浇绿地,浇水时要确保浇足浇透,防止土壤再次发生盐碱化,另外,低洼处容易引起积水造成植物被淹,所以要格外注意排水的管理。园林的施肥管理要根据树种、树龄和土壤的不同而不同,并注意防治病虫害的管理,城市绿化植物的防治要注意环保,不可以滥用农药。

3 总结

在园林绿化的过程中,对盐碱地改良时采用的是从单一到综合的过程,同时又强调突出重点。对于盐碱地改良利用的研究,还应该在长期监测的基础上,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因地因时对物理、化学和生物改良措施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同时还要加强区域盐碱化的检测研究。园林绿化在现展进程中的地位不断突显,盐碱地改良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通过上述改良措施的进行,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效果,在园林绿化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对进一步的改善措施也是在研究中。

参考文献

1 唐旭日.盐碱地改良模式现状及探索[J].江苏农业科学,2011(6)

2 张兵,刘颖新.盐碱地改良及园林绿化施工工艺[J].现代园艺,2011(15)

3 刘萍,魏雪莲.盐碱地园林绿化技术[J].陕西林业科技,2005(2)

4 唐旭日,张法琴.盐碱地改良及园林绿化施工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7(3)

5 王春娜,宫伟光.盐碱地改良的研究发展[J].防护林科技,2004(62)

6 王金才,尹莉.盐碱地改良技术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

篇4

盐渍化土壤由于盐分多.碱性大,使土壤腐殖质遭到淋失,土壤结构受到破坏,表现为湿时黏,干时硬,土表常有白色盐分积淀,通气和透水不良,严重的会造成植物萎蔫、中毒和烂根死亡,所以必须对盐碱地进行土壤改良。

1盐碱地的形成原因

土壤盐渍化分为原生盐渍化和次生盐渍化两类。其中不受人为影响,自然发生的土壤盐渍化为原生盐渍化;而由于人类活动引发的土壤盐渍化为次生盐渍化。其形成的实质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底层土和地下水中所含的盐分,由于地面蒸发作用,随着土壤毛细管作用使所含盐分的水上升到地表层,水分蒸发后,使盐分停留在土壤表层.聚积而形成盐碱地;合理的灌溉等人为措施也能使地下水位上升,使易溶盐类在地表层积聚,从而形成次生盐渍化,人为的形成盐碱地;在海滨地区,由于常驻海水侵渍.形成盐碱地含盐的地表径流。也能形成盐碱地。

2盐碱地对植物的危害

2.1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

盐土中含有过多的可溶性盐类,可提高土壤溶液的渗透压,从而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使植物根系及种子发芽时不能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水分,甚至还导致水分从根细胞外渗,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

2.2伤害植物组织

土壤含盐量过高,尤其是在干旱的季节,盐类集聚表土常伤胚轴,其伤害能力以碳酸钠和碳酸钾为最大。在高pH值下,还会导致氢氧根离子对植物的直接伤害。有的植物体内集聚过多的盐,而使原生质受害,蛋白质的合成受到严重的阻碍,从而导致含氮的中间代谢物的积聚,造成细胞受害。

2.3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由于钠离子的竞争,使植物对钾、磷和其它营养元素的吸收减少,磷的转移也会受到抑制,从而影响植物的营养状况。

2.4影响植物的气孔关闭

在高浓度盐类的作用下,气孔保卫细胞的淀粉形成受到阻碍,致使细胞不能关闭,因此,植物大面积推广。“禾康”土壤改良剂是一种棕红色略带酸味且无毒无害的有机液体肥料,可以直接作用于土壤,因此,它广泛适用于巾、低产田改造、盐碱地的治理及荒漠绿化等。容易干旱枯萎。

3盐碱地改良的国内外情况

早在150多年前,俄国就开始营造农田防护林,其主要目的是防止风蚀,抵御干旱,保持水土,其中一部分农田防护林就营造在盐碱土上,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前苏联对盐碱地造林的植物选择、造林技术、选育耐盐植物、地下水位与盐碱地的关系,以及树木对盐碱土壤的改良作用和土壤滋生盐渍化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匈牙利也进行了相关研究。美国科学家在盐害和植物盐机理方面提出了原初盐害和次生盐害的理论,并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探讨了植物耐盐机制。巴基斯坦、印度、埃及、以色列以及澳大利亚等国的科学家在作物耐盐性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我国的耐盐改良研究起步较晚,总的来说,我国的盐碱地改良经历了生物改良.生物与工程改良、综合改良三个过程。1949年以前,金陵大学的科研人员在苏北盐碱地的治理、改良和利用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而大规模的改良利用则是从1949年开始的。20世纪50-60年代,在盐碱地治理中侧重水利措施,以排为主。重视浇灌冲洗。由此,陈恩风教授提出了以排水为基础,以培肥为根本的观点,水利工程、农业耕作和生物培肥措施相互结合.综合治理。在这种改造盐碱地的思想指导下,盐碱地的改良利用跨上新的台阶。目前,我国学者对盐碱地的研究已经全面展开。邹长明等研究认为:盐分主要聚集在0—150m土层,尤其是0-5cm土层。马献发等认为0—10cm土层的盐分积累远远高于其它各土层。总之,表层耕作土是主要的改良对象.对不同盐碱化程度的盐碱土应该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进行改良。从广义上来讲,改良盐碱地的技术可分为水利改良、农业耕作改良和化学以及生物改良。此外,还应考虑人为因素,如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耕作制度。范佑民认为旱水轮作可以有效改良盐碱地。此外,旱作物的灌溉采用膜下灌溉.可有效地减少水分蒸发,节约灌溉用水,从而减少盐分的积累。周和平等研究了在淡水和微咸水交替灌溉条件下,灌溉制度的优化设计、合理的模型及管理方法,实施节水控盐可显著提高经济和环境效益。

4盐碱地土壤改良措施

4.1物理改良措施

物理改良主要是对土层的修改。有平整地面、深耕晒垡、客土抬高地面、微区改土及大穴整地等方法。对于平整地面应当注意留一定的坡度,挖排水沟,以便灌水洗盐。凡质地粘重,透水性差的土地,特别是盐碱荒地,在雨季到来之前要进行翻耕,疏松表土,增强透水性,阻止水盐上升。四周不具备排水条件的小型绿地,采用客土抬高地面下设隔离层,利用高差排水滞#,丛到_改土的目的。土壤临界深度减去地下水位深度即为抬高高度。还有就是事先将塑料薄膜隔离袋置人树穴中添以客土。有时在树穴内铺隔盐层,强过铺粗沙、炉灰沙及植物秸秆等,然后添以客土,有效控制土壤次生盐渍化,并通过采取适地适树、小苗密植、适时栽植、合理灌溉、及时松土及多施有机肥等一系列栽培措施,改良土壤结构,减少盐碱和大风对树木的危害,有效的抑制客土发生次生盐渍化,从而保证栽培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

4.2化学改良模式及土壤改良剂的应用

化学改良盐碱土是使用化学改良剂,利用酸碱中和原理来改良土壤化学性质的方法。化学改良剂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改良土壤结构,加速洗盐排盐的过程;二是改变可溶性盐基成分,增加盐基代换容量。调节土壤酸碱度。化学改良包括施用石膏、磷石膏、过磷酸钙、腐植酸、泥炭及醋渣等。例如:通过增施化学酸性肥料过磷酸钙,可降低pH值,提高树木的抗性。施人适当的矿物化肥,补充土壤中氮、磷、钾及铁元素含量,有明显的改土效果。施用大量的有机质,如腐叶土凇针、木屑、树皮、马粪、泥炭、醋渣及有机垃圾等,可增加土壤有机物质,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常见的土壤改良剂有以下几种类型。

4.2.1营养型酸性土壤改良(NPK增效剂)

该改良剂根据酸性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营养特点,采用蒙脱石、橄榄石及硫矿等多种天然矿物为原料,在改良酸性土壤、平衡作物养分及提高化肥利用率等方面有显著功效。

4.2.2“禾康”盐碱良剂

目前已在山东、内蒙、新疆、东北及天津等地。

4.2.3康地宝

利用盐土植物(盐蒿、海莲子等)及作物El身通过根系分泌物改良根际微环境,来适应逆境的机制,通过生物络合、置换巨应及清除土壤团粒上多余的N旷,活化盐碱地土壤中难利用的P5+、Fe2+、Ca2+等离子及微量元素,使其转变为可利用状态被植物吸收.改变植物生理缺索症状。同时通过降低Na+,活化Ca2+和M2+等离子之后。可以使土壤水传导能增高,使土壤水分更容易流动,从而改善作物的根系环境,促进根系生长。

4.2.4钠离子吸附剂

该吸附剂具有很强的交换能力,对盐土中的Na+和CL-等有吸附能力,改良后的土壤可以降低pH值和碱化度,吸附铵离子和钾离子并提高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从而达到改土和脱盐的目的,使土壤向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方向发展。另外,钠离子吸附剂交换性能好,可用来提高阳离子交换能力,调整pH值,交换土壤中有害金属离子,降低土壤含盐量,脱盐率可达18.6%-29.3%。

4.3盐碱地改良的生物措施

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生物措施是改良、开放和利用盐碱地的有效途径。通过生物改良的盐碱地具有脱盐持久、稳定且有利于水土保持以及生态平衡的效果。早在20世纪30年代,美国\原苏联、日本、以色列及澳大利亚的学者就开始关注土壤盐碱化及植物的耐盐性研究,而我国则在盐生植物筛选和培育方面占有一定的优势。生物改良土壤利用的主要方法:一是选用耐盐树种,树木可以防风降温,调节地表径流,树冠可蒸发大量水分,使地下水位降低,减轻表面积盐;二是种植抗盐性较强的绿肥和牧草,如田及紫花苜蓿等,对盐土有积极的改良作用,且有投资小和无污染等特点;三是利用高抗盐植物;四是提高植物的抗盐能力。

在微生物方面,土壤中存在的固氮微生物能通过固定空气中的氮素来提高根际矿质元素的有效性,也能通过有效抑制土壤病原菌繁殖等作用来改善土壤条件和促进植物生长。

5小结

经过改良的盐碱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5.1复杂性

盐碱地的发生受自然条件如气候、土壤、水文及水文地质方面的影响。也受人为活动,如土地利用方式、农业耕作技术及水利工程设施等因素的影响。在同一类型盐碱地上,危害程度往往不同。改良利用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5.2不稳定性

经过改良的盐碱地,由于土体仍保豁部分可溶性盐类,如果灌溉和排水措施不当,遇内涝积水,又会造成次生盐碱化。

5.3地域性

各地自然条件,土壤含盐量与盐分组成也有差异,改良利用必须因地制宜。

5.4综合性

因为盐碱地的发生与发展是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所以对其改良利用也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篇5

1盐碱地改良利用措施

1.1建立良好的工程体系在改良时应结合盐碱地的成因和性质,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完善盐碱地的改良工程体系,工程体系主要包括指平整土地、建立排灌溉系统及换土等措施。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盐碱地地表蒸发量较大,可以通过整平措施来降低水分的蒸发,还可以通过土壤的翻动来减少盐分的上升。建立排灌溉系统,能够满足盐碱地的灌水需求量,防止气候干旱和过涝对土壤造成的伤害,这是盐碱地改良中的重要措施。在具体应用中,盐碱地地区的农民探索出了新的模式,在农田中挖掘一定面积的水沟,用土筑成台田,用来种植农作物,并在沟中养鱼,而在干旱时可以从沟内引水灌溉。在内陆盐碱地的改良过程中可以考虑采用井灌井排的方式,在农田中打一口深井,干旱时可以用井水灌溉,雨水比较多时盐分会随着水而渗入到井中。由于这种改良方式所需井的数量比较多,具有比较高的投资成本,在具体应用时可以考虑和沟渠等相结合。

1.2综合性措施由于盐碱地的成因涉及到的因素比较多,所以在改良时应采取综合性的措施,从多方面着手进行改良和治理,最终提高土壤的利用率。除常见的一些措施之外,还可以考虑通过植树造林来降低地下水位,同时抑制盐分的上升,植树造林还有其他生态意义上的功能,能够防止旱涝灾害的影响和干扰等。盐碱地的形成和地下水位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通过降低地下水位,对于盐碱地的改良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盐碱地来说,地下水的补偿来源主要依靠降雨,在植树造林后,土壤中的雨水一部分能够被树木所利用,增加水的消耗。一些树木的根系可以直接应用地下水,通过树木的蒸腾作用,能够有效地降低地下水位。

2盐碱地造林技术

2.1选择合适的林木在盐碱地的改良过程中,生物措施是重要的改良措施,在进行盐碱地造林时应当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耐盐林木。林木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生态资源,对于生态环境的作用和影响是其他植被所无法替代的,在盐碱地造林中要研究林木耐盐性和其他的生物特点,通过比较和评价林木的耐盐碱水平,选择优良的耐盐碱林木,积极地应用到盐碱地造林过程中。为了得到品质较好的耐盐碱林木,可以通过生物方法(如利用转基因技术)来创造新的林木品种。目前,我国在盐碱地林木研究中已经研发出了新的品种,为盐碱地造林带来了新的希望和可能。

2.2选择合适的土壤改良方法在盐碱地造林时,应选择合适的土壤改良方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功造林。目前,我国在苗木培育等技术方面的发展,促进了盐碱地造林技术的进步,如常见的容器苗造林方法,能够为苗木适应盐碱地提供一个过渡期,可有效提高林木的成活率。通过改进盐碱地的土壤结构,能够为苗木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常用的保水剂,能够在苗木栽培的初级阶段保障根系的需水需要,能够改善苗木的生存状态,有利于苗木的存活和生长。目前,已应用了比较多的土壤改良剂,这些改良剂能够增强土壤的肥力,减少土壤盐分所造成的危害。一些高效的土壤改良剂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均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而且效率比较高、持久有效。目前,我国盐碱地造林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在苗木的存活率及生长量等方面都有大幅度的提高。2.3加强后期管理盐碱地造林和普通的造林工作一样,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对于苗木的存活和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盐碱地造林来说,由于条件比较恶劣,所以应当更加重视。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结合林木的生长规律,做好浇水和排水工作是林木成活的关键。在管理过程中要防止病虫害的影响等,当林木幼小或者比较弱小时,容易受到病虫的危害,此阶段应当尤未重视预防病虫害。可以根据具体的条件与其他作物进行搭配种植,如大豆等作物,这些作物能够产生林木生长所需要的元素,增加土壤的肥力。为了减少林木的蒸发,早期可以适当地增加林木的密度。同时,由于盐碱地土壤肥力不足,在管理过程中应根据需要及时追肥,这是促进林木生长的重要措施。

3结语

篇6

改良方法:一是重施有机肥料。施入的有机肥料易于形成腐殖质,从而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发送土壤结构及耕性。一般每年每亩施有机肥15—20吨,3—4年即可形成良好的菜田。二是压沙降低黏性。有条件的情况下,每亩地施入河沙土20—30吨,连续两年,配合施有机肥料,可使黏重土壤得到改良。

低洼盐碱土壤的改良。低洼盐碱土壤—般易于积水,盐分含量高,其pH值在8以上,妨碍作物的正常生长。

改良方法:一是增施有机肥料,促进有机质含量的提高。改良盐碱土的最基本方法是切断表土与底土的毛细管的联系。可使有机肥料转化成的腐殖质,促使表土形成团粒结构,起到压盐的作用。所以深耕结合大量施入有机肥料是有效措施。二是农业生物措施,包括平整土地、土壤培肥、种植耐碱作物与绿肥。三是化学改良措施,主要是使用土壤改良剂。

篇7

1.耕地改良利用分区原则与分区系统

1.1耕地改良利用分区的原则

耕地改良利用区划的基本原则是:从耕地自然条件出发,主导性、综合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按照因地制宜、因土适用、合理利用和配置耕地资源,充分发挥各类耕地的生产潜力,坚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近期与长远相结合的原则进行。以土壤组合类型、肥力水平、改良方向和主要改良措施的一致性为主要依据。同时,考虑地貌、气候、水文和生态等条件以及植被类型,参照历史与现状等因素综合考虑进行分区。

1.2耕地改良利用分区系统

根据耕地改良利用原则,将影响耕地利用的各类限制因素归纳为耕地自然环境要素、耕地土壤养分要素和耕地土壤物理要素,将全县耕地改良利用划分为3个改良利用类型区,即:耕地自然环境条件改良利用区、耕地土壤培肥改良利用区、耕地土体整治改良利用区,并分别用大写字母E、N和P表示。各改良利用类型区内,再根据相应的限制性主导因子,续分为相应的具体改良利用亚类。

2.耕地改良利用分区方法

2.1耕地改良利用分区因子的确定

耕地改良利用分区因子是指参与评定改良利用分区类型的耕地诸属性。由于影响的因素很多,我们根据耕地地力评价,遵循主要因素原则、差异性原则、稳定性原则、敏感性原则,进行了限制主导因素的选取。考虑与耕地地力评价中评价因素的一致性,考虑各土壤养分的丰缺状况及其相关要素的变异情况,选取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耕地土壤有效磷含量、耕地土壤速效钾含量、耕地土壤有效锌含量和耕地土壤有效硼含量因素作为耕地土壤养分状况的限制性主导因子;选取灌溉保证率、坡度和有效土层厚度作为耕地自然环境状况的限制性主导因子;选取耕层质地条件和土体构型作为耕地土壤物理状况的限制性主导因子。

2.2耕地改良利用分区标准

依据农业部《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根据山东省各县区耕地地力评价资料,综合分析目前全省各耕地改良利用因素的现状水平,同时针对影响蒙阴县耕地利用水平的主要因素,邀请具有土壤管理经验的相关专家进行分析,制订了耕地改良利用各主导因子的分区及其耕地改良利用类型的确定标准。具体分级标准见表1。

表1 耕地改良利用主导因子分区标准

2.3耕地改良利用分区方法

在GIS支持下,利用耕地地力评价单元图,根据耕地改良利用各主导因子分区标准在其相应的属性库中进行检索分析,确定各单元相应的耕地改良利用类型,通过图面编辑生成耕地改良利用分区图,并统计各类型面积比例。

3.耕地改良利用分区专题图的生成

3.1耕地土壤培肥改良利用分区图的生成

根据耕地土壤养分限制因素分区标准把蒙阴县耕地有机质分为两类,即有机质改良利用区和有机质非改良利用区,有机质改良利用区以代号No标注;同样,有效磷改良利用区用代号Np标注,速效钾改良利用区用代号Nk标注,有效锌改良利用区用符号Nzn标注,有效硼改良利用区用代号Nb表示。编辑生成耕地土壤培肥改良利用分区图(图1)。

图1 耕地土壤培肥改良利用分区图

3.2耕地自然环境条件改良利用分区图的生成

根据耕地自然环境条件限制因素分区标准进行蒙阴县耕地改良利用分区。灌溉保证条件分为灌溉保证条件改良利用区和灌溉保证条件非改良利用区,改良利用区用代号Ei标注;坡度条件分为坡度条件改良利用区和坡度条件非改良利用区,坡度条件改良利用区以代号Es标注;有效土层厚度分为有效土层改良利用区和有效土层非改良利用区,有效土层改良利用区以代号Ed。标注结果见图2。

图2 耕地自然环境条件改良利用分区图

3.3耕地土体整治改良利用分区图的生成

根据耕地土地条件限制因素分区标准,耕地耕层质地条件改良利用区用符号Pt标注,耕地土体构型改良利用区用符号Pc标注。在GIS下检索生成耕地土体整治改良利用分区图(图3)。

图3 耕地土体整治改良利用专题图

4.耕地改良利用分区结果分析

4.1耕地土壤培肥改良利用分区面积统计及问题分析

蒙阴县耕地土壤培肥改良利用区各改良利用类型面积及其比例见表2。

表2 蒙阴县耕地土壤培肥改良利用分区面积统计表单位:hm2,%

由图1和表2可以看出,蒙阴县土壤主要养分状况总体一般,非改良耕地面积3177.70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0.44%。其中缺乏钾素的耕地面积为24228.41hm2,占耕地总面积的79.60%;缺乏硼素的耕地面积为14001.33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6.00%。缺乏单一养分的耕地面积为6720.64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0.08%;同时缺乏两种养分的耕地面积为10309.25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3.87%;同时缺乏三种养分的耕地面积为7432.89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4.42%;同时缺乏四种养分的耕地面积为2797.22hm2,占耕地总面积的9.19%。全县锌素含量较高,不需培肥改良。可以看出,蒙阴县土壤养分的特点是耕地中多种养分同时缺乏较普遍,需要培肥改良的耕地分布比较广泛,主要是有机质、速效钾在大部分地区不同程度的缺乏。

从各类型面积比例看出,蒙阴县耕地土壤培肥改良的主要方向为增施钾肥和微肥,同时应注重有机肥料的施用,逐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和钾素含量。

4.2耕地自然环境条件改良利用分区面积统计及问题分析

蒙阴县耕地自然环境条件改良利用区各改良利用类型面积及其比例见表3。

表3蒙阴县耕地自然环境条件改良利用分区面积统计表单位hm2,%

由图2和表3可以看出,蒙阴县耕地自然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在对蒙阴县耕地自然环境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只有25.92%的耕地面积不需改良,需要改良的耕地主要分布在蒙阴县的西部和中部地区。其中灌溉保证水平需要提高的耕地面积为14293.55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6.96%;有效土层厚度需要改善的耕地面积为17200.35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6.51%;坡度条件需要改善的耕地面积为3582.52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1.77%。单一自然条件需要改善的耕地面积为11818.96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8.83%;多种自然条件需要改善的耕地面积为18618.74hm2,占耕地总面积的61.17%。可见,蒙阴县耕地自然环境条件改良利用的主要方向为改善耕地灌溉条件,尤其是西部地区的灌溉条件,提高灌溉保证率;其次有效增加土层厚度,防止水土流失,保护耕层土壤。

4.3耕地土体整治改良利用分区面积统计及问题分析

蒙阴县耕地土体整治改良利用区各改良利用类型面积及其比例见表4。

表4 蒙阴县耕地土体整治改良利用分区面积统计表单位:hm2,%

由图3和表4可以看出,蒙阴县耕地土体结构整体一般,不需改良的耕地面积为5241.37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7.22%。需要改良的面积主要分布在蒙阴县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耕层为砂质、粗骨土等障碍性层次。其中耕层质地较差的耕地面积为16208.08hm2,占总耕地面积的53.25%;土体构型较差的耕地面积为23924.03hm2,占总耕地面积的78.60%。单一条件较差的耕地面积为10260.55hm2,占耕地总面积的33.71%;两种条件都较差的耕地面积为14935.78hm2,占耕地总面积的49.07%。

总之,对于西部和中部地区应采取深耕等措施来改善不良的土体结构,对于西南部和中部地区除采取上述措施外,还应采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料等措施来改善偏沙的土壤表层质地,这将是蒙阴县耕地土体整治改良的主要方向。

5.耕地改良利用对策及措施

5.1增加经济投入,加大耕地保护力度

农业是既要承担自然风险又有市场风险的弱质产业,保护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由于调控体制不健全,受比较利益驱使,各层次资金投入重点向非农业倾斜,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要达到农业增产的途径就要增加耕地投入,加强中低产田改造,不断提高耕地的质量,从而提高耕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蒙阴县宜进一步加强对耕地改良利用的投入,通过对耕地的改良逐步消除制约耕地生产力的限制因素,培肥地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田生态环境。

5.2平衡施肥,用养结合,增施有机肥料,培肥地力

长期以来,蒙阴县在耕地开发利用上重利用,轻培肥,重化肥,轻有机肥,虽然全县化肥的施用量逐年增加,但有机肥投入量却逐年减少,且投入的化肥以氮磷肥为主,引起土壤养分特别是速效钾和微量元素含量的下降和矿质养分的失衡,导致耕地肥力下降。全县普遍存在速效钾含量偏低和微量元素特别是有效硼含量偏低等限制性因素。因此,蒙阴县要持续提高中低产耕地的基础地力,为农作物生长创造高产基础,必须将用土与养土妥善结合起来,广辟有机肥源,重视有机肥的施用,提倡冬种绿肥和使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同时应利用中低产耕地调查评价成果,科学指导化肥的调配,采用科学优化平衡施肥,重视合理增施钾肥和微肥,不断培肥地力,实现中低产耕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5.3加强水利建设,改善灌溉条件,注重农田基本设施建设

水是作物生长的必要条件,灌排条件与耕地的基础地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实现自然降水的空间聚集,改善区域农田的土壤水分状况,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改善和扩大灌溉面积。

(1)健全灌溉工程,改善灌区输水、配水设备,加强灌溉作业管理,改进地面灌溉技术,采用增产、增值的节水灌溉方法和灌溉技术。应加强水利建设,修筑田埂,防止水土冲刷;安排好水利规划,修好水渠,制止渗漏,加强管理,提高引灌水的利用率。

(2)人工富集天然降水,建造大、中、小型蓄水池、塘等蓄水体系,将集纳雨水、拦截径流和蓄水有效结合起来,在作物需水的关键时期进行灌溉,解决作物的需求和降水错位的矛盾,以充分发挥水分的增产效果。

(3)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蓄水能力,通过对土壤增施有机物料(如施用有机肥、秸杆还田等)和应用土壤改良剂,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结构的稳定性,提高土壤对降水的入渗速率和持水量。

5.4采用农业措施改良土壤质地、改善土体结构

蒙阴县耕地土壤限制性因素主要为土层薄,要从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建设基本农田起步,改广种薄收为集约经营,改单一经营为农、林、牧、副全面发展,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综合治理,连续治理,实行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坡地治理与沟道治理相结合,田间工程和蓄水保土耕作相结合。在不宜种粮的粗骨土和棕壤性土、褐土性土上,因地制宜的大力发展果、药土特产,在土层较厚的地方,可以发展果粮间作,以尽快提高经济效益,在交通不便的山区选种板栗、银杏等。在土层薄、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应先种草、养畜,发展牧业生产。

篇8

关键词:园林 酸性土壤 危害 处理方式

Abstract: garden plant with diversity, the soil is plant growth environment of necessary conditions of material, different plants need different soil conditions.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through the soil improvement for landscape plants by creating good growth environment,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improvement of construction quality, also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landscape plants process.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garden engineering acidic soil in garden plant to harm,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biological measures, chemical measures, physical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other minerals and industrial waste the amelioration of handling in four aspects.

Keywords: garden acidic soil treatment hazard

中图分类号: TU98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引言

土壤是城市园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园林绿化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直接影响着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然而,由于园林景观和绿化效果主要是由植物直接来体现的,园林植物的质量易受到重视,而对于园林植物的生长基质――土壤的质量则往往考虑较少。园林土壤来源复杂,相当数量的土壤存在pH值偏低、养分含量低、容重大、砾石含量高、质地黏重、通气性差等缺陷,直接或间接地带来了苗木成活困难、苗木成活后长势衰弱、后期管护困难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园林绿化又好又快的发展。目前,随着大量园林建设的进行,园林土壤酸性的问题越发凸显。如何管理和改良园林土壤质量,为园林植物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园林绿化建设的质量已显得十分重要。

二、园林工程施工中酸性土壤的危害

我国长江以南广泛分布大面积的酸性土壤,主要集中于园林建筑丰富的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南方省份,总面积约2亿公顷。大部分酸性土壤的PH值小于5.5,其中小于5.0的占比更大。另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酸性封面积和土壤酸化程度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土壤酸化是制约城市园林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酸雨沉降不断增加、铵态氮肥大量使用等导致土壤酸化加剧,土壤酸化导致土壤中的Ca、Mg、P等营养元素大量流失,土壤中的Al 大量溶出。酸性土壤铝毒害是抑制园林植被生长和导致园林绿化效果下降的主要原因。

园林土壤酸化后,土壤中含铝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加速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园林植物可吸收形态的铝化合物。园林中植物过量吸收铝,不仅会降低植物品质,而且会对植物体特别是植物根系生长产生极大影响,甚至导致植物中毒死亡。土壤酸化使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降低,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流失严重;土壤酸化还使土壤对磷酸根和钼酸根的固定作用增强,土壤磷和钼的有效性降低,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土壤酸化还会引起土壤中有毒金属元素的活化,影响植物生长。土壤酸化会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土壤酸化后土壤微生物数量会减少,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受到抑制,并从而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土壤中C、N、P、S的循环。园林植物中大部分通过人工种植,土壤酸化更使得园林中的植被难于健康成长。

三、园林工程施工中酸性土壤的处理方式

在园林绿化中,对土壤的利用应根据园林植物生物学特性所要求的土壤条件,把园林植物种植在适宜其生长的土壤中,同时对已生长园林植物的土壤,应根据园林植物对土壤条件的需要,人为地调节和改良土壤肥力因素,以满足园林植物需要的土壤条件。使树和花卉按照预期的目的生长发育。

(一)生物措施

①栽植耐酸园林植物。一些园林植物本身具有一定的耐酸能力,如白桦、白鹃梅、白皮松、白三叶、白穗花、糙叶树等。这些园林植物都能在pH值5.5左右的酸性土壤中生长发育。对于pH值5.5以下的强酸性土壤,因为其高酸性对土壤水肥平衡和园林植物生理代谢的强烈影响,对这些耐酸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也会产生危害,应该先改良再栽植。

②栽植绿肥植物。一些绿肥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土壤酸性物质,同时又能在其根部分泌碱性物质以及其根瘤腐化后能在土壤中残留酸性物质。因此,栽植绿肥植物能达到降低土壤酸酸性的目的,可以用作酸性土壤生物改良的绿肥植物有麦草、黑麦草、燕麦、绿豆、苜蓿等。对于新建设的单位、公园、小区等绿地,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改良。

(二)化学措施

①离子中和。改良偏酸土壤的常用措施,对于大面积的偏酸土壤改良较适合。主要是通过强碱根离子将土壤中的酸性离子中和,达到降低土壤酸性的目的,如施用石灰、石灰石粉等。在实际应用时,要确定用量的大小,一般应通过测定土壤的总酸度再计算出相对精确的用量,也可以根据中和试验筛选出相对合适的用量。

②施有机肥。有机肥料含有许多腐殖碱等碱性物质,可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防止土壤板结,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它还具有很强的螯合能力,能交换土壤团粒上的致酸离子。不仅能降低土壤酸性,还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三)物理改良措施

物理改良主要是对土层的整改,有平整地面、深耕晒垡、客土抬高地面、微区改土、大穴整地等方法。对于平整地面应当注意留一定坡度,挖排水沟,以便灌水洗酸性土。凡质地结实、透水性差、结构不良的土地,特别是酸性荒地,在雨季到来之前要进行翻耕,以能疏松表土,增强透水性,阻止酸性上升。四周不具备排水条件的小型绿地,采用客土抬高地面下设隔离层,利用高差进行排水淋盐,达到改土的目的。抬高高度以土壤临界深涧减去地下水位深度即为抬高度。另一方法是把植物事先将塑料薄膜隔离袋置树穴中添以客土,或在树穴内铺隔盐层,通过铺粗砂、炉灰渣、锯屑、碎书皮、牛粪或麦糠等然后添以客土。有效地控制土壤次生酸化。并通过采取适地适树、小苗密植、适时栽植、种植地被植物、合理灌溉、及时松土、多施有机肥等一系列栽培措施,能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盐碱和大风对树木的危害,有效的抑制客土发生次生盐渍化,从而保证栽培植物正常生长和发育。

(四)其他矿物和工业废弃物的改良作用

除了利用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的传统方法外,人们还发现利用某些其他矿物和工业废弃物也能改良土壤酸度,如白云石、磷石膏、粉煤灰、磷矿粉和碱渣等矿物和制浆废液污泥等工业废弃物。

以上的一些改良剂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中和土壤酸度,原料也比较充足,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施用白云石需消耗宝贵的矿产资源,也会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大多数工业废弃物含有一定量的有毒金属元素,如磷石膏、磷矿粉中含有少量的铅、镉、汞、铬,粉煤灰中也含有少量的铅、镉、砷、铬。虽然含量很少,但是长期施用仍然存在着污染环境的风险。所以,在园林工程施工中,对于酸性土壤的处理必须合理使用其他矿物和工业废弃物,或者将其作为一种辅助工具较为科学。

四、结束语

园林土壤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对其改良的工作是个重要的过程,而其特殊性质又决定了对其改良又是个长期的过程。在园林绿化建设中,通过多种改良措施改良酸性土壤,为园林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条件,对园林植物在种植后成活和恢复生长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是提高园林绿化质量的根本基础。同时,与具体的改良措施相比,园林土壤的质量管理也非常重要,通过建立科学的园林土壤准入体系、珍惜保护土壤表层土、建立适合园林绿化的栽植和养护规范、控制土壤污染等手段,能有效地促进园林土壤的改良和保护,是提高园林绿化质量的有力保障。

总之,在园林绿化种植施工中,通过“改土适树”的方法,为园林植物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条件,为植物在种植后成活和恢复生长发挥巨大的作用,是提高施工质量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陈修富.园林土壤及其管理保护对策[J].四川林业科技,2003,24(2):59-62.

[2] 胡素英,刘豫明.广州地区园林土壤质量现状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03(5):36-37.

[3] 黄庆,林小明,柯玉诗,等.多元酸性土壤调理剂在辣椒上的施用效果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7(1):42-44.

篇9

关键词:盐碱地 新和县 改良治理

一、新和县地理位置介绍

新和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东隔渭干河与库车县相望,北隔勤格山与拜城县相邻,南连沙雅县。地势北高南低,东北部尖,西南部宽,呈三角状。分东北部渭干河冲积平原和西南部洪积平原两部分。主要水源来自渭干河。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气候干燥,降水稀少。夏季炎热,冬天干冷。年均气温10.5℃,年均降水54毫米。

二、灌区土壤盐渍化的危害

(一)降低作物产量,形成低产田

土壤盐碱化对农作物最直接的影响是导致产量降低,甚至颗粒无收盐碱对作物的危害是通过土壤溶液直接危害作物细胞,影响作物正常的吸收和代谢机能。

(二)造成绿洲野生植物的破坏

在灌区内,人们为了减轻耕地土层中的盐分,往往进行大水压盐灌溉,使地下水矿化度提高,而灌区内的夹荒地由于没有灌溉只有蒸发作用,耕地中的盐分转移到荒地中,形成所谓的干排或旱排现象,荒地中自然植被随着土壤含盐量增加而遭受破坏。

(三)危害人类健康

盐随水来,盐随水去,水是盐分运动的载体,又是盐分寄存的场所灌区在引水过程中,盐分也随地表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农区如果没有完善的排水系统,则引入灌区的盐分就会积在耕地土壤和通过淋洗进入浅层地下水中,长期发展下去地下水矿化度提高,水质逐步恶化,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恶劣影响。

(四)危害人类社会环境

土壤盐碱化还危害人类社会环境土壤盐碱化严重的地区,居民房屋倒塌,自然植被减少,土地日趋荒漠化,风沙大,生态环境极其恶劣。

(五)农区耕地土壤退化

土壤次生盐渍化对耕作土壤的物理性质及肥力均可产生不良影响,盐碱化严重的地区可导致土壤退化,甚至被迫弃耕,最终导致土地荒漠化。

三、新和县盐碱地改良治理措施介绍

按照阿克苏地区盐碱地实际情况以及新和县地理位置分析,笔者认为所进行的盐碱地改良措施应当按照流域作为一个整体,并且将生态环境治理以及盐碱地治理相互结合共同治理。所以笔者建议:

(一)通过水利对土壤盐碱化进行改良治理,效果突出

根据相关的改良结果看来,通过水利进行改良的方式,对于降低土壤盐碱化程度有着较好的效果。因为地下水位的太高,导致土壤盐碱化程度加深,但是,通过排盐以及排水等一系列水利工作可以将地下水位实现有效地降低,并且此类的降低方法多种多样,一般包括有竖井灌排,明排以及暗排等等多种方式。对于新和县的盐碱地而言,其大多数都处于地下水,并且这种地下水的矿化程度较高,按照相关的调查结果分析表明,中度矿化的地下水,一般情况下在地下埋深的深度保持在

(二)通过节水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地下水位得到适当的降低,同时节约水资源

通过将先进的水资源技术应用到土壤的灌溉工程中,可以使得土壤本身的盐碱化程度最大限度的降低,同时对于水资源的合理使用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一般情况下主要采用的节水技术包括有喷灌、低压管道灌以及膜下滴灌等技术,都属于高效率的水资源节约技术,在制定向相应的节水技术的同时,可以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的灌溉制度进行选择以及制定,一般情况下所选择的便是一方面保证灌溉物只接收到生长所需要的用水,但是同时又可以使得在生长所需水的使用过程中,并不对地下水进行补充,从而使得整个地下水会随着土壤在不断地高温蒸发的过程中,降低地下水的水位,这样做便可以有效地降低因为地下水水位增高而导致的土壤盐碱化的问题。所以,在一些条件比较充足的地区,按照实际要求采取相应的节水措施,以及对相关的节水配套措施进行加强,可以有效地降低农业用水,同时将水资源过度使用所带来的矛盾问题一定程度的降低,使得最终收取到的经济效益最大限度的增加,使得土壤的盐碱化程度最大限度的降低。

(三)通过化学的应用进行土壤盐碱度改良质量

所谓的化学手段,便是通过化学性能对土壤的盐碱程度进行一定程度的优化概念,其主要针对的便是苏打盐土以及碱土的一种特殊的改良手段,并且经过大量的实际验证结果表明,通过生物改良、农业改良以及水利改良等相关的改良措施,对于土壤碱化而言,有着极为突出的改善效果。尤其是针对中度盐碱度以及轻度盐碱度、苏打盐化土壤而言,有着极为突出的改良效果,但是对于一些盐碱程度较为强烈、碱性土壤程度突出以及苏打盐土的改良而言,还应该通过化学添加剂的方式进行配合使用,才能从真真意义上的对眼见土壤进行有效的改良,真正做到绿色概念。

(四)对盐碱土壤进行农业改良

所谓的农业改良,对于已经完全盐碱化或者尚未完全盐碱化的土壤而言,改良的效果十分突出,对于一些盐碱程度较高的农田而言,可以有效地加快盐碱土壤的治理效果,而对于一些盐碱化尚未发生的土壤而言,也有极为突出的预防效果。在目标土壤进行土地平整,并且通过一系列合理的栽培技术以及土壤耕作技术,对地力进行科学的培肥,可以使得土壤逐渐恢复正常,并且成为高产的土壤田地。对于一些地下水位较高以及地势相对比较低的土壤而言,一般选择稻早轮作的方法,并且采用洗盐的方式进行改良质量,一般在2年或者3年以后,土壤的盐碱程度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降低。

四、结束语

对于土壤而言,其盐碱化将直接导致耕地的减产甚至是无法适合耕种,从此成为一片废土,同时对于人类的日常生活而言能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只有对土壤的盐碱化进行合理并且科学的改良治理,并且对土壤的盐碱化进行一定的遏制,才能真正的使得土壤恢复活力以及生机。对于该类的改良治理而言,还有许许多多的办法,笔者只是将其中较为常见以及作用比较突出的几种改良治理方法进行简单的说明,希望可供相关研究人员进行借鉴以及分析。

参考文献:

1.潘多锋 申忠宝 王建丽 高超 李道明 张瑞博 邸桂俐.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对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土壤改良效果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10):127-131.

2.崔喜艳 刘忠野 胡勇军 郭继勋.不同盐碱草地羊草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比较[J].中国草地学报,2012,34(5):40-46.

篇10

关键词 蔬菜基地;土壤肥力;改良措施;湖南宁远

中图分类号 S1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2-0170-01

宁远县位于湖南南部,现辖20个乡镇(街道),总面积为2 508 km2,是湖南省省级蔬菜产业重点县,夏秋与高山蔬菜重点县。本研究以宁远县蔬菜基地面积在6.67 hm2以上的基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样品的采集、室内检测以及种植户的调查,分析宁远县蔬菜基地土壤肥力现状,并提出改良措施,以供参考。

1 土壤悠返牟杉

本次土壤样品采用“X”法均匀采取,按照“随机”“等量”和“多点混合”3个基本准则进行采样,采样深度为0~20 cm,重量约为1 kg,共采集土壤样品94个。测定方法按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土壤技术分析规范》的方法进行。土壤肥力丰缺指标根据湖南省农业厅土肥站主编的《测土配方施肥理论与实践》的要求确定(表1)。

2 土壤肥力检测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宁远县蔬菜基地土壤肥力状况进行检测、分析,宁远县蔬菜基地土壤肥力现状如表2、3所示。

2.1 土壤酸碱度总体适宜,少数呈酸性

总体来看,宁远县蔬菜基地土壤酸碱度在4.2~8.2之间,平均pH值6.1。有9.6%的土壤样品土壤酸碱度在4.0~5.0之间,其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与大田作物相比,蔬菜是喜肥作物,复种指数高,大量施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现象严重,增加了菜园土壤朝酸性发展的趋势;二是宁远县属湖南南部,属酸雨严重灾害区,降水量大而且集中,淋溶作用强烈,导致大量流失钙、镁、钾等碱性盐基,是导致土壤酸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种植方式的改变,农业部门大力推广农田停用施石灰技术,土壤缺少了钙的投入,pH值下降,导致土壤酸碱度不平衡[1-2]。

2.2 养分不均衡,氮、磷、钾比例失调

从本次调查的情况来看,土壤氮素有盈余,有效磷含量大多处适宜等级,速效钾仅有18.1%的样品处于适宜等级,其主要原因:一是多数种植户过分相信氮肥的增产作用,加大了农家肥和化肥施用量,使得土壤中氮的含量有所增加。二是与农田磷肥施用量逐渐增加有关。三是蔬菜生产中钾肥的投入量不足。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土壤氮素的补充,忽略了钾肥的重要性,造成原本钾素充足的土壤由于没有得到钾肥的补充,导致土壤钾素含量逐渐降低。四是免少耕、复种指数高,加剧了土壤钾素的亏缺[3-4]。蔬菜因其复种指数高的特殊性无法像水稻、玉米等大田作物一样大范围推广秸秆还田等技术,加剧了土壤耕层钾素的亏缺。

3 宁远县蔬菜基地土壤肥力改良措施

3.1 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一是选择喜酸、耐酸蔬菜品种,做到边利用边改良。可通过合理安排栽培模式改善土壤酸碱性状,如淮山―白菜,马铃薯―莴笋―大白菜,萝卜―瓜果类―马铃薯,葛根―白菜。通过轮作种植淮山、马铃薯等喜酸蔬菜,前期增施有机肥、中期合理施肥、后期作物秸秆还田等途径,提高土壤的通透性,调节土壤的酸碱度。二是定期施用石灰类改良剂,进行定向改良。酸性土壤在整地期间,通过逐年施石灰和石灰类改良剂的方法改良土壤,结合宁远实际情况,施用量第1年为750 kg/hm2,第2年为450 kg/hm2,第3年为300 kg/hm2。

3.2 因地制宜,多渠道扩宽有机肥源,科学提高土壤肥力

首先有就近肥源的蔬菜基地可将鸡粪或者猪粪堆沤发酵,施用发酵后的农家肥75 t/hm2,深耕细耙到田平土碎,使土肥融和,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其次新建基地首先种植菜肥、饲料兼用型绿肥蔬菜,如小白菜、菜薹等,在蔬菜生长前期施用普通农家肥,生长中期在行间或厢面覆盖各种细碎的作物秸秆,生长后期施用商品有机肥等方式来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最后在秋冬闲暇时期种植绿肥,将绿肥直接翻耕,既为下季蔬菜提供氮素等多种营养元素,又为土壤直接提供新鲜有机质。

3.3 控制氮肥施用量,合理施肥,提高氮素利用率

按照蔬菜种类、目标产量以及土壤肥力情况选择合适的施肥数量、肥料种类,施肥时期合理安排氮肥的施用量。安排轮作模式时,可利用部分蔬菜生物固氮的特性,丰富土壤中氮素的贮量。推行淮山―白菜、葛根―白菜、豆类―茄果类蔬菜―西兰花、周年种植毛豆及冬豆等豆科作物模式。豆科作物能固定氮素,在采摘其可食部分后,将秸秆还田,尤其是将毛豆、冬豆等鲜嫩茎叶压青,可增加土壤氮素含量。

3.4 平衡施用磷肥,防止有效磷过量累积或缺乏

磷肥的施用应注意将磷肥与有机肥料混合堆沤后施用,减少磷肥与土壤的接触,增加磷肥与蔬菜根系的接触面积,促进根系对磷肥的充分吸收。其次根据蔬菜特性合理施用磷肥。在不同的轮作换茬中,磷肥应重点施在明显发挥肥效的茬上,例如在豆科作物参加的换茬模式中,应把一部分磷肥重点施在豆科作物上,起到“以磷增氮”的作用。

3.5 提高认识,适当施用钾肥,提产增效

当前宁远县土壤钾素含量缺乏明显,有59.6%的土壤样品速效钾含量处低等级。可通过3个途径来提升土壤钾素含量:一是加强钾在农业中的循环与再利用。马铃薯、豆科等作物的秸秆比籽粒含有更多的钾,将其以秸秆还田的方式归还给土壤,对维持和改善土壤钾的状况有重要的意义。二是提倡与石灰或难溶性磷肥配合施用。宁远县常用的钾肥品种有氯化钾和硫酸钾,但两者都是生理酸性肥料,因此在土壤偏酸性的基地施用钾肥时应配合施用石灰,但应将石灰与氯化钾等钾肥错开施用。三是按照蔬菜自身特点施钾肥。豆科蔬菜对钾肥最敏感,施钾肥增产效果显著,对薯类(淮山)等喜钾蔬菜施用钾肥,能增产提质。而一些蔬菜如黄瓜、萝卜、甘蓝等需大量硫,施用硫酸钾利于产品贮存。

4 参考文献

[1] 王志敏,付照周,孔令舰,等.蓝莓种植土壤肥力检测及改良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6(8):104-107.

[2] 刘武辉,艾爱明,谢小平.金溪县土壤肥力基本情况与改良措施[J].基层农技推广,2016(5):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