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2: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课外阅读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课外阅读教学反思

篇1

关键词:语篇分析;高中英语阅读课;PWP三段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215-02

传统高中英语课外阅读课教学以词汇为核心,注重语法讲解,而忽略了对课文的整体分析与学习。也忽视了引导学生对语篇内在的篇章衔接手段和外在体裁结构模式特点的理解和掌握。本文探讨尝试在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中对说明文采用语篇结构分析模式,帮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一、语篇分析理论概要

语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也包括篇章和话语。语篇分析以语篇为单位,从篇章的整体出发,帮助学生养成通览全局的语篇意识,并掌握语篇分析的策略和能力。

二、语篇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笔者以浙江省绍兴一中英语组出的一张单元卷的阅读B篇为例,试图探索语篇分析在课外英语阅读里的具体作用。

1、语篇内容概述。该文章话题大致属于healthy life一类,所以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结合。文章第一段主要讲述了当今社会的医疗保健的焦点由治疗疾病转向预防疾病。第二段内容主要对“well”和“wellness”的概念进行了详细解释。

2、基于PWP三段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英语阅读PWP(pre-reading,while-reading,post reading)三段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图示理论基础上的。依据这一模式,笔者把文章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1)、Post-reading

教师通过PPT展示三张做运动的图片,要求学生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What are they doing?学生也不难猜出:They are doing exercises/they are losing weight/they are keeping healthy。

之后的问题就带有挑战性了,Q1:“Why they are doing so?这一系列原因的解答是用句子填空的形式,A1:Since good healthy can have a b____i____/effect/influence on the ways in which people live and work in daily life.(beneficial, impact)

Q2:How could we lose weight or keep healthy?

A1:Doing exercise r____rather than o____(regularly, occasionally)

这样的导入内容不仅是关键词的首次展现,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些上课内容的主题信息,具有预测性,为接下去的读后活动post-reading 做好铺垫。

(2)、While-reading

学生预测好后,教师用What writing style does it belong to?过渡到while-reading 的环节,要求学生分别找出两段文字的段落大意,并以首字母填空的形式回答问题。

笔者是由深入浅地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维,逐步靠近各段主旨。现以第一段为例:

针对第二个问题,pursue是一个关键词,因为由它引出第二段的几个重要问题,所以这个词需要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笔者打算在traditional和present的前提下,对well和wellness的观念上做了比较,以及well和wellness之间的异同点也加以区分开来。并且对strive这个关键词也做了详细的解释。

(3)、Post-reading

阅读是英语学习者信息输入的主要途径,而写作是信息输出的主要形式,是英语学习者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读写内容是密切相关的。本环节设计如下:

三、反思小结

成功之处:

1、读与写的美丽结合。高中生的智力和认知能力以及分析能力逐渐成熟,对于语篇的整体性把握有很好的基础,他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2、问题的设计有导向性。特别是问题链的设计和第一段example的分析。显得有层次感和深入性,这样的操作浅显易懂并且让人印象深刻。

3、灵活运用阅读模式。以侧重语篇分析的“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为主,必要时采取“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 模式可以相互交织,最终达到建构语篇的目的。

不足之处:1、个体差异的现象依然存在。2、在时间的分配上不是很紧凑,出现了前松后紧的的情况,以至于在最后小组讨论时,时间太少,有几个学生没能充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3、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小组讨论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小组内不可避免地出现能力强的学生控制小组的局面,组员之间也有相互推搡的现象出现,这阻碍了全组成员平等参与小组活动。4、教学的方法欠丰富多样。

四、改进措施

1、在设计阅读的时候,应该充分注意对问题难度的控制,把问题设置得更有梯度。2、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讲,让学生探究。3、注意课时容量,适当地减少一部分可有可无的内容,使一些重要的内容更加紧凑,从而一堂课的内容会变得更高效,更有意义。4、定期开展英语活动。在学校范围内创设一种英语学习的氛围,丰富学生的语言生活,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总之,今后的课外英语阅读教学中也别要注意对文章语篇的整体性把握和方法的灵活语用,只要教师充分解读文本,充分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文本解读的有效侧重点,就能取得较好的阅读教学效果。

篇2

一、有效性评价的概念

所谓的有效性评价,指的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解释资料、进行标注、描述阅读进展情况、收集结果,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反思记录、表现进行评价,是帮助学生发展其优点,改正学生的缺点的一个过程。有效性评价不是传统的阅读评价,有效性评价不以学生的考试分数、指出学生的缺点为评价标准和目的,通过有效性评价,检测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思考、分析、鉴赏、批评以及整合知识的综合能力。阅读和评价相互补充,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培养学生的浓厚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成就感,帮助学生培养阅读的自信心。

二、有效性评价遵循的原则

有效性评价主要分为两种评价方式,即真实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就是在学生生活环境中评价学生的阅读表现,表现性评价就是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定期对学生进行观察,评价学生的表现。在真实性评价中,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1.参与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是实施真实性评价的首要原则。衡量学生阅读品质的关键就是看学生是否真正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

2.尊重性原则

通过课外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实现个人目标。

3.真实性原则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开展的阅读评价要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作为依托,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愉悦。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开展多样化的课外阅读指导,开展真实性的评价实践。

4.多维性原则

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阅读的经历和知识结构也是存在差异的。对学生的评价要结合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多维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设计多样化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并制定其相应的多元化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

5.反思性原则

在有效性评价中,要注重对学生个人反思的考评。教师在实施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形态、层次和阶段进行不断反思,反思评价标准和措施是否有效、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改正的。通过不断反思,会使教师和学生之间进步,实现共同提高。

三、有效性评价的策略

1.给学生提供真实性的阅读任务

有效评价的关键就是通过评价促进教学完善,在评价中用真实性的任务,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调整,在学习中不断进步。通过对人物评价,学习和领悟正面人物思想价值,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例如,教师可以把《孟姜女》这个故事推荐给学生,让学生阅读有关孟姜女故事的文章,也可以去看电视剧或者动漫,了解孟姜女这一人物形象,并让学生在阅读以后,写出对孟姜女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千百年来广为流传。学生通过对孟姜女这一人物的了解,可以体会到孟姜女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同时,该故事也表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恶势力的憎恶,让学生学会关心下层人民生活,理解他们的辛酸,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

2.对不同层次的阅读者进行评价

篇3

关键词:中职教育;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9-0018-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9.010

V泛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宽学生的视野,开拓他们的思路,对于他们的智力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当前情况下,很少有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大多数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都比较盲目、随意,阅读的主动性差。基于此,本文主要就课外阅读在中职语文教育中的作用进行简单归纳,总结现阶段中职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重点探究如何开展课外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课外阅读教学在中职语文教育中的作用

在中职教育阶段,学生已经学习了很长时间的语文知识,日常的语言交流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总体而言知识储备还比较贫乏,语言比较枯燥,遇到比较正式的场合时经常会出现无法准确表达自身观点的情况,写作时文章内容十分平淡,缺乏情感,表达不流畅,措辞不合适的情况十分常见。课外阅读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形式,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加优美、富有节奏感、韵律感,更加生动鲜明。

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比较弱,综合素质参差不齐,行为习惯、思想意识都存在着问题,许多学生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缺乏责任意识、纪律观念,自由散漫。课外阅读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在浩瀚的书海中感悟文字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而且,课外阅读对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十分有帮助。

二、当前我国中职语文课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当前我国中职学生主观上比较喜欢课外阅读,大部分学生表示自己愿意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一些书籍。但大多数学生在课外阅读时都比较盲目、随意,总体而言,很少有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没有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很少有人会做读书笔记,对于文章中的一些精彩内容没有进行摘抄、概括,阅读方式十分粗浅。

(二) 阅读主动性较差、品味较低

教育部明确地列出了中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的篇目,但经过调查之后发现,基本上很少有学生将此书目中的篇章完全读完,大部分学生都是在教师布置了之后才进行阅读,主动性非常差,每天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非常少。此外,对学生常读的书目进行总结之后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网络小说、校园爱情故事、时尚杂志、卡通绘本等书目阅读较多,而诸如上文提到的古今中外经典的文学名著的阅读十分少,少数学生观看过改编之后的文学作品,部分学生只是阅读了故事概要或者精缩版本,阅读原著的比例很低,由此可见学生的阅读能力较低,十分浮躁。这对于学生思维模式、创新能力、人文素养等的培养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三) 缺乏良好的阅读环境

学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应该是课外阅读的主要场所,但现阶段许多中职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形同虚设,每学期开放的时间非常少,馆内图书资源不够丰富,学校既没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又没有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这对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十分不利。加上现阶段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认为课外阅读浪费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对学生的学习十分不利,因此不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部分家长甚至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大加斥责,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自然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课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 转变观念,重视课外阅读

首先,家长及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的观念,正确认识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品德养成、性格塑造的重要作用,要能够站在长足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语文教师要能够积极地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反思自身教育实践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能够利用自身的身份,及时地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让家长认识到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性格、素养培养的意义,从而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课外阅读的条件,形成良性循环。对于学生来说,要正确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能够将专业学习与语文知识完全分割开,要认识到语文学习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意义。

(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前中职学生对于课外阅读有一定的兴趣,但这种兴趣并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要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要让他们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基于此,教师要做好模范带头工作,要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开展课外阅读,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在语文课堂之中要能够熟练地将其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要结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多组织一些与课外阅读有关的教学活动,比如“每月读一本好书”等等,月底班会中学生们可以自由讨论读书的感受,交换阅读读书笔记,并评选出感悟最深刻或者读书笔记记录最佳的学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篇4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技巧 阅读能力

一、目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阅读教学重视不足

虽然使用了新教材,但传统教学思想仍然桎梏教学。一些教师在阅读课上只是让学生听听录音,将文章翻译成中文,讲讲语言点,不注意进行阅读训练。他们在课堂上主要侧重于语言知识的讲解,忽视语篇教学,不重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2、教师在教学中对阅读训练不当

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大同小异。具体表现为:第一课时教师教学生词和短语:第二课时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或自读课文,教师就课文提问,然后教师分析课文,讲解语言点,学生记笔记,最后让学生复述课文和做练习。这样,实质上并没有真正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因为学生总是在没有任何生词障碍的情况下阅读,而且尽管阅读课文前后都已安排了略读、排序等适合阅读策略训练的练习,但教师缺乏对他们的指导,不注意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并且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积极主动的阅读、训练的意识。有些教师还逐句分析课文,使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的思想。

3、完全开放式的教学

名为阅读课,但学生在整个课堂上根本就不用打开课本阅读,他们只是在完成一个又一个的任务中热热闹闹地活动,缺乏实质性的阅读,没能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向学生渗透阅读策略并兼顾学生其他语言能力的培养。

4、只强调精读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要求,但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认为课外阅读与高考没多大关系,读与不读成绩都差不多,只强调精读课本,不进行课外泛读,就无法扩大知识面,无法提高阅读速度,无法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5、学生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欠缺

阅读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天文、地理、人物、历史、科技、文艺、教育、医学、体育等诸多领域。如果缺乏对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以及文化差异的足够了解,学生就会错误地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去理解所读文章,因而造成一知半解、甚至完全错误的结果。

二、如何改进阅读教学

根据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的分析,笔者对当前的英语阅读教学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第一、教师应从思想――上转变教学观念,应把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阅读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同时,教师要逐渐完成角色的转变,即要由教育理论的实践者转变为研究者,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做出改进:教师还要转变为一名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指导学生确认当前使用的阅读策略是否得当,帮助他们学会阅读。

第二、教师要加强英语教学理论的学习,学会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设计。教师要有效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自己要先做阅读策略的学习者。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清楚应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对学生进行哪种阅读策略的训练,才有可能选择恰当的阅读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阅读技能,并能有意识地运用阅读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第三、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阅读策略的指导,通盘考虑高中三年的教学内容。从高一年级起,就要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明确每年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应采取的措施。教师要使阅读策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文化背景、认知能力和情感特征等;要结合教材内容,把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细化到每――个教学单元,尽量减少阅读教学中学法指导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第四、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要提高阅读能力,仅利用课堂和课本上的课文是不够的,英语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读物的选择对阅读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选择不当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及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一些内容健康、思想性强、难易适中的文章,使学生真正做到“读有所得”。

篇5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课内 课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9-0055-02

作者简介:徐敏美(1975―),女,江苏张家港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张家港市塘市小学教导主任。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研究。

随着“大语文”教学理念的深入贯彻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越来越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然而,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内外阅读并没有很好地衔接起来,以致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时成了无用功,甚至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笔者通过长期的调查研究,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认为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有如下策略。

一、积极探索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点

(一)深化内向型衔接

内向型衔接即衔接阅读指向课内阅读。具体来说,是指通过有效、有机的课堂链接阅读,强化学生的阅读期待,深化学生的阅读感悟,进一步优化课内阅读的质态。语文教材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塑造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各种语文教材的选文大多相近或相似,多注重爱国主义思想、集体主义思想的渗透,教师在教学具有类似主题的文章时,可让全班学生共同阅读之后相互交流,碰撞思维。例如,当教师讲到“白衣战士”叶欣不顾个人安危去抢救非典病人时,可以引导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医生有什么看法?自己身边有没有像叶欣这样的“白衣战士”呢?自己要是做一名医生,应该做一名什么样的医生?医生要具备什么样的品质才是一位好医生呢?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在无形之中就给学生提供了课外阅读的动力。学生要回答这些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阅读相关题材的课外书,这样学生既学习了新知识,又回忆了旧知识,拓展了眼界。

(二)开辟外向型衔接

外向型衔接即以教材为圆心,以课堂为辐射源,课内得法,课外发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其阅读能力。首先,给学生介绍课外阅读法,比如最常用的有略读法、泛读法和精读法。对于不同的文章,应选择不同的方法。有些文章文句优美、寓意深刻,应该摘录到笔记本上并经常翻阅;而有些文章只需简单了解即可,没有必要花大力气去精读。其次,上好课外阅读指导课。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课,启发学生兴趣,指导读物选择,并展开交流评论,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着力构建课内外阅读体系

(一)阅读材料的推荐

教师要集思广益,综合多方面情况,以课内阅读为依托,给学生推荐一些具有较高价值的文章。可以选择与课文文体相似的课外文章,可以选择课文作者的其他文章,还可以选择与课文主题相似的同类阅读材料。对于名著节选,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原著,以文中主要人物为兴趣激发点,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二)建设课外阅读推荐书库

当前小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一个障碍就是手头上能够阅读的书太有限。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城乡结合部小学,家长中新市民占到了70%以上,很多新市民打工辛苦,舍不得花钱给孩子买课外书。因此,建设课外阅读推荐书库就显得很有必要。首先,成立班级图书角,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多阅读资源,解决了大家无书可读的烦恼。其次,开放学校图书馆,充分利用图书馆的宝贵资源,在规定时间向学生开放。再次,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号召大家把自己的课外书带来,交换着阅读。

三、有效开展课外阅读实践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做好课外阅读实践能够有效促进课内外阅读的衔接。

(一)建立阅读摘录卡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说明了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教师应教给学生摘录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摘录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好词、好句、好段,之后时常翻阅,长期受其熏陶,最后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各自的摘录卡,确保阅读的有效性。

(二)定时定量阅读

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除了学生要有自信心和恒心外,还需要老师、家长的监督。有了阅读量的保证,才能有学生阅读质的飞跃。在校期间,教师要安排好课外阅读时间,要求学生每天定时阅读。阅读量要有最低限定,但不必有最高限定,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倡导亲子阅读

很多父母把业余时间花在打麻将、看电视等娱乐活动上,却很少花时间与孩子沟通,而读书恰恰是父母与孩子进行沟通的最好媒介。父母每天花半个小时听听孩子朗读自己的作文,或者给孩子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以身作则地陪伴孩子一起静静阅读,会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

(四)组织主题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心挖掘一些有意义的主题,通过举办主题活动,促使学生阅读。例如,教师可以围绕“有志者,事竟成”的主题,推荐阅读《张海迪》《霍金的故事》等文章;围绕“走进”,推荐《金色的鱼钩》《丰碑》等文章;围绕“体味亲情”主题,推荐《爸爸的左眼》《隧道》等作品。与此同时,还可以举办辩论赛、演讲会。例如,设计辩题“愚公移山不明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课余查阅资料,阅读相关主题的书,以有效激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四、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要想让课外阅读落到实处,教师就必须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从而鼓励热爱阅读的学生,鞭策不爱阅读的学生。

(一)开展“阅读之星”“书香班级”评选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满足孩子内心的需求。当学生阅读课外作品,形成了热爱阅读的好习惯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学校每学期举办“阅读之星”“书香班级”的评选活动,这对每个学生都是一种鼓舞。

(二)积极开展阅读成果展示活动

要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自己的阅读成果被别人肯定、赞扬后的愉悦、幸福,为此,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搭建展示阅读成果的平台。例如,对学生的优秀的读书笔记、剪报、摘录卡等进行展示,并评奖、颁发证书。有了这样的成果展示,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借鉴,共同进步。

(三)建立学生课外阅读档案

篇6

【关键字】语文 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在中学阶段,阅读教学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语文教学也正是为了学生能够正确地利用语言文字来进行听、说、读、写。但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很多老师仅仅是在课堂上对文本进行分析,然后要求学生记笔记进行背诵。这种教学方法,从根本上很难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那么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才更有利于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呢?以下将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深入探讨。

一、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要以“情感”作为基础,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语文老师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往往决定了语文课堂的氛围。要使得语文课堂充满活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学生喜欢语文课堂。那么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应该成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的活动载体,老师应该作为交流活动的主导者展开,师生之间的交流。首先,老师可以用饱含深情的导语去感染学生,从而引发学生在心灵深处的共鸣。

如在学习《理想》这篇文章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先满怀深情地做开场白,以促使学生产生共鸣,深刻感悟到理想对于人生的影响。上课过程中,老师可以用自己的富有亲和力的眼神,话语和热情对学生进行感染,对课文声情并茂地朗读,可以让学生对于课文的感情基调理解得更为形象。适当的一些幽默,也可以给课堂带来调剂,营造一个更为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热情。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学作品都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学生在阅读这些语文作品的时候,如果没有很好地投入并参与到文章中,没有感情的波澜,那就算有老师激情的演讲,学生对于课文的认识也是非常抽象与枯燥的。所以,要深化对于课文的深刻理解,就必须激发学生自己的形象思维,依据课文的内容进行情境的设置,以此来丰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感受。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名著《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的时候,学生都兴致勃勃地说了很多,很多学生还会模仿诸葛亮的样子。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先谈一下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感情,去仔细品味父爱,由此来设身处地地理解文章中作者的心理体会与描写父亲背影的作用。通过老师对于情境的设置,不仅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更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理解。

二、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将阅读训练引向课外,让主动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

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仅仅只能算是语文学习的冰山一角。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必须要让学生试着走出课堂,使用在课堂中学习到的方法去进行课外阅读。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积累,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和作文水平。语文是来源于生活的一门学科,在一些影视作品和广告之中也有很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歌谣就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贴近生活而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另一方面,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贴的春联,都写出了人们对于来年美好生活的盼望。作为语文老师,教会学生欣赏语文与学习语文,是应该做到的事情。

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使得学生的精神生活丰富起来,阅读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和家长对于课外阅读的理解还存在着一些误差,认为这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认为这会占用到学生的学习实践。其实在课堂之外的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是对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是对学生知识的实践检验。通过阅读课外文章,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帮助他们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作为语文老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指导,培养学生读好书、爱读书的好习惯。可以开展手抄报的活动,将一些比较好的文章、好的段落进行摘抄,同时鼓励学生写读书比较和心得,对在阅读中的一些感受进行记录。通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一些阅读活动,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课外阅读,从而达到同学间相互促进和相互学习的目的。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取以课堂为中心,以课外阅读活动为半径的方法,让语文阅读教学不断进行延伸,这需要全体学生和老师坚持不懈的努力。当学生将阅读看做一种不可或缺的活动,真正热爱读书的时候,老师的努力就是有意义的,这种意义已经完全超出了考试之外,会对学生的后期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基础支持。

参考文献:

[1]徐学福,宋乃庆.新课程教学案例引发的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7(06).

[2]陆素萍.有关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J].语文学刊.2007(10).

篇7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附录中要求学生9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在前面的实施教学建议中,对于阅读教学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求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欣赏与评价能力,提倡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并注重反思和批判,要注意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的指导。那么,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加强学生的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呢?下面谈谈我的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曾经,在我们农村初中,尤其是我们偏远的乡镇,由于受办学条件的限制,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很少,因为无书可读,学生也不想去阅读,随着近几年办学条件的改善,教育部门对阅读的重视(盐城市曾专门下达关于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意见的文件)。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阅读兴趣才能引导学生走进阅读的大门。我们可以用名人的事例教育学生。比如:我常给学生讲爱读书的故事,即使是在嘈杂的大街上,也阻挡不了读书的爱好。这样可以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在阅读时,我还做到以身作则。就是和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和学生共同阅读时,我有意注重情感的外露,这对学生起着强烈的感染作用。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氛围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地进行阅读活动。此外,我还常常通过推荐一些好书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亦会被老师所介绍的书籍吸引,会很热情地去阅读,这样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注意阅读分层,引领学生共同进步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不能对学生统一要求。这样,不能照顾到全体,因为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样。正如俗话所说,十个指头也有长短,虽然新课标规定初中毕业的学生应该阅读量达到400万字,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课标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指导学生阅读时,应该以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为前提,并不是说,让所有学生在同一时间段完成相同的任务。

因此,要注意阅读分层,引领学生共同进步。如果我们在让学生阅读时,注意分层进行的话,会让学生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内容,可更有效地提高阅读的质量,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平时要全面了解学生,这是搞好分层阅读的关键。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爱好,让学生主动要去阅读。教师必须发扬民主,不能凭个人印象或主观意见、硬性地对学生们进行分层,这样必然会使一些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而且分层不科学的话,会导致学生目标性不强,学生动力性不足,进而导致分层阅读教学的失败。我在给学生进行分层阅读的时候。先通过问卷调查和综合分析,并结合学生自己的意见,然后才进行分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量力而行。这样做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自主阅读,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就会更有信心地去进一步阅读。

三、让学生记读书笔记,并传授学生阅读方法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对课内教学起到巩固促进的作用。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又很多,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再加上前面提到的学生理解能力也有差异。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们应该要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进行指导。比如说:要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记读书笔记时有很多的好处:可以加强记忆,能促进大脑的思维,更有利于积累资料,日积月累,笔记本就能成为知识的宝库。用时,打开它,丰富的词汇、名言警句、疑难题解等都会涌现出来,使人思路开阔,得心应手。记读书笔记还可以节省查找资料的时间,在阅读时花上点时间记上几笔,存储起来,用时会很快查找到,避免把很多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搜寻之中。

还应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该诵读时要让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搞清楚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可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至于诵读,常指的是一些大家名篇,名言警句等等。

四、挖掘书源,让学生有书读

篇8

【关键词】新的语文教学视角 阅读教学 学生的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02-01

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新课改浪潮中,彰显出它独特的视角。学生是整个教育的主体,语文教师在教学之余,不免为自己的阅读教学进行留白,认真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吸收和扩充知识,转变观念,关注学生在阅读中人格、思维方式的生成,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是简单空洞的说教,而是读书明理,读书用书,不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思想。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惑

在新视角下,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和观念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也使得老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很多困惑。一是教师讲多少的困惑。传统语文阅读教学注重课文分析,忽视了学生自我品味和欣赏语言的主体性地位。但是不讲又不行,学生已经依赖于老师讲授,不愿意主动学习,讲多少已经成为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最大困惑;二是教师如何调动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后拓展学生进行阅读学习的困惑。我们知道很多教师以自我接受能力为基点,把设计的相关课堂问题充斥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不但没有调动学生学习阅读材料的兴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审美欣赏的能力,如何把课前课后有机的结合起来是教师改变教学观念和调整教学手段的困惑之一。三是阅读教学的终结性评价方式所带来的困惑。新视觉下,依然存在部分教师把语文阅读教学的视野局限于课堂和书本,到底语文阅读这一块学到了什么?仅仅凭借学期末考的语文成绩来衡量,这就削弱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后所获取知识的优势,评价方式偏重考试,用一分定高低,显露出评价方式的单一和绝对化,没有形成动态评价体系。

二、新视角下的语文阅读教学

(一)案例精彩回放

《羚羊木雕》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亲情。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情感,浓浓亲情,动人心弦,描写亲情的诗文往往最能打动人心。本单元所安排的课文都是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写出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不能不引起学生和教师的心灵共鸣。新视角下,笔者准备这样进行本课的教学:

1.课前预习,全面获得本课的相关信息

在学生预习本课时,不应该孤立地看待本课,应该关注本单元专题“亲情”进行预习。可以理解本文所出现的新词、读好课文、积累词语、了解作者、提出相关的问题等等,鼓励学生把自己所获得的知识信息记录在“预习本”上,做好语文课文中的问题批注,为新授做好充分的准备。

2.课中新授,教师精讲给学生读书的时间

对学生收集的资料和预习所获得的信息进行交流共享,然后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小组交流,筛选不理解的问题,在全班让小组长作为代表进行交流,最后提炼一个问题,即爸爸把贵重的羚羊木雕给了“我”,“我”把木雕转送给好朋友,这样可以吗?为什么?全班同学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加以讨论,如同学间讨论、查资料来解决问题,问题可以形成为小练笔、小演讲等等,把每位学生的想法都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教师要激发学生品味语言的兴趣和敢于提问的勇气,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总结,羚羊木雕有价,情义却无价。只知道珍惜有价的木雕,不知道珍惜孩子们的感情,重财轻义,只会严重伤害孩子的心灵。针对所提的问题和解决的方式,再多读相关的文章,进一步体会亲情。

3.课后阅读,扩大阅读量

课后布置作业,美美地诵读课文,并且积累本课你认为最好的句子。让学生养成勤积累的好习惯,并且能够读一本关于亲情的文章或者小故事,记忆一句感人的亲情语句等等,进行课后拓展和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接触更多的阅读资料,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

(二)新视角下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彰显

1.彰显于课外阅读中

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拓宽范围,扩充阅读空间,让阅读教学生活化。加强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外阅读量,其语文实践性活动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语文阅读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加强课外阅读与课内优秀文章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自己的视野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彰显于欣赏美文佳作

语文课本上的优秀文章,其语文文字之优美真是堪称“一绝”。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讲,把剩余的四分之三的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品味语言文字,深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写作意境,而且教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不断启发学生,要有目的去读书,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彰显于多写多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的最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写作。阅读教学后,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多写多练,把平时看过的书籍和杂志等上面的相关句子或者优美的语言进行摘录和积累。把自己的读后感分享给全班同学听,让大家为你的体会和感悟喝彩。

三、结束语

新课改、新视角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尽量让每堂课都有琅琅的读书声,并能激发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不同程度上享受到多资多彩的精神生活。因此,新课改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勤于反思,在反思中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许敏.语文新课程理念与魏书生语文教育教学改革[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山东省沂源县中庄中学 焦玉安.新课标下教师角色的转化[N].学知报,2010年.

篇9

【关键词】新课标;主体性;个性化阅读;探究性阅读;目的性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1-0196-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本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社会各界对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不断进行着反思和总结。最后得到的结论几乎都是:中学语文教学存在“少、慢、差、费”的弱点。关键在于忽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忽视学生对文本主动、自主的阅读。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影响了学生潜能的发挥。

但是现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着几个误区:

一是教学目标偏离,即忽视、轻视学生阅读的主体性地位,削弱甚至不尊重这种主体性;

二是教学过程简化,即教师不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程序式分析代替学生的个体化的认知过程;

三是教学教法单一,即教师往往拘泥于课文、局限于课堂、偏重于考试,未能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失误直接导致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动摇和削弱,与语文《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建议”第四条“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的相背离,影响着语文教育的效果,甚至扼杀学生对语文原本的兴趣。

根据整个高中阅读教学内容,并结合高中三年的教学进度来说,可以从整体上来考虑,具体说来可分三个阶段:

1 个性化阅读

第一阶段适用于高一学年,主要强调阅读的兴趣。主要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进行放开,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阅读对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阅读的兴趣,语文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相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是否会很好的阅读。会边读边想的学生,比起那些不会迅速阅读的人来,处理任何事情要快些,顺利些。”日本石井勋博士说:“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因为每一门学问都是从阅读书籍开始的。”

为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在实际教学中是这样进行得:

1.1 发挥教材优势,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课堂是学习语文的主阵地,课堂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课外阅读则是课堂阅读的延伸,教师在教学中应很好地发挥教材的优势,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到课外,从课内阅读来带动课外阅读。例如在学习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可以再介绍他其它一些作品,甚至还可以介绍美国其他著名作家的作品。

1.2 可以开展形式多样活动,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可以通过每天语文课的5分钟的口语训练,内容是个人的阅读心得;利用各种节日、班会定期举办诗歌朗诵会、辩论会、手抄报比赛、征文比赛、读书报告会等读书交流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1.3 努力营造氛围,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平时要有意识地积极营造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2 探究性阅读

高中生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其阅读就不免带有有很强的功利性。学生要实现高考的理想,光靠个性化阅读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阅读层次序列。教师要借助第一学年个性化阅读已经形成的探究习惯和方法,促成学生的阅读成为自觉;要让学生的视线引导到老师指示的范围上,并要求他们把兴趣爱好阅读的经验自觉地加以运用;并且要培养学生对各类文体的阅读方法,尽量使学生阅读的感悟能力、认识能力趋向教学的要求。

并且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著名学者靳玉乐在《探究教学论》中指出:“探究性学习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学习环境二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因此,探究性阅读教学必须把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结合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参与阅读实践,经历阅读探究过程,从而有效地改变纯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创造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究性阅读,在阅读活动中,解放学生的童真个性,张扬学生的生命活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实现知识的主动建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目的性阅读

第三学年直接为高考服务,要求学生把已锤炼到手的探究性阅读本领,针对高考阅读题进行目的性阅读训练。高考阅读试题的答案虽然是开放性的,但仍然有很大的限制,尤其是受文章思想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的限制。因此,必须要求学生依题意答题,并且总结出一套解题“程序”,尤其是对解题思路的总结尤为重要;且使其答题逐步趋于科学化、规范化。规范阅读和规范答题可以说是高三学年的主要任务。当然,后两学年也并不排除个性兴趣阅读,最好是能把两者有机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就目的性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形式来说,它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其基本流程可分四个步骤:

(1)明确问题,确立阅读目标。用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为阅读定向,帮助学生确立阅读目标;

(2)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

(3)讨论交流,提高阅读效率。分小组讨论、研究,教师加以启发引导;

(4)交流评价,反馈阅读质量。由学生主体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反驳、完善,教师评价。

在这种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会很多,师生问答不能是简单的对错判定,而应该是平等协商的讨论;所以,学生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再询问老师的看法并与之讨论;如不同意教师的意见,要进一步质疑,再讨论。

篇10

一、合理安排序列

教学内容的变序决不是随心所欲的, 而是要以现代课堂教学理论为指导, 根据教材自身的特点, 突破传统教学的固有模式或教材结构来组织教学, 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如交待了事情的前因后果的课文, 可以从课文记叙事情的结果或结论入手, 例如教学《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可从“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 我真比不上他!”入手, 引导学生讨论“事情的起因是怎样的?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学生就会从课文中找事实,举例子,进一步理解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善谋划;而含有直接点明中心的段落和语句的课文, 阅读教学时就可找准文章的中心, 直奔中心, 像《凡卡》这种采用顺叙和插叙相结合的写法的课文就可以采用内容切割法。此外教学中还可以采用插入重点式、主线牵动式、视角交叉式等变序方法。由此可见, 在阅读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序列, 是优化教学过程,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二、阅读教学应让学生成为主人。

高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能力。因此,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更应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阅读教学的主人。让学生真正置于阅读教学主人的位置上,教师首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给学生阅读的空间;其次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不能强迫学生适应教师,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应努力研究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学习心理,使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再次是建立民主平等、互助合作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学生尊敬教师,教师指导学生学、学生帮助教师教;再者是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求,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特长出发去积极发展自己;最后,教师应当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引导他们自主读书,自主学习,逐步增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意识。

三、明确阅读重要性,教给学生方法。

阅读能力是能够综合体现学生的语感、语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同样也是需要学生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培养出来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段话:“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也是鼓帆,也是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就没有风,阅读就独立地在知识海洋里航行。”再加上在应试考试的试题中,阅读理解也占了相当大的分值。由此可见,阅读对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以及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认真地设计教学过程,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阅读,从而受益终生。先让学生略读全文,对文章的内容有个初步的把握:文中主要讲述了些什么?留给你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什么?文章的写作顺序是什么等。再让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只有大声地将课文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读出来,学生才能发现一些自己把握不准,不敢确定读法的字词,然后再通过查字典或其他工具书的方式来认识课文生字。最后是让学生复述课文,让学生凭借两次的阅读,用自己的语言将课文的内容表达出来,这样不仅能够检验学生阅读的效果,还能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激发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思维。

在教学的过程巾,我们要考虑到学生的识字程度、朗读水平和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品赏能力差的弱点,我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的最有效的方法是范读。则教师的有感情范读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只有教师自己进入了角色、动了感情,才可能使学生领会“文美”.才可能把学牛引入意境,激发阅读兴趣,,范读时要求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细心、正确听教师的语速、轻重缓急等.让学生进入文章意境.从而营造气氛.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在新课程标准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在描写中都给学生学习写作留有一定的空白和机会,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空白点,深刻挖掘其言犹未尽之处,在课堂上创设阅读写作的情境,从而引导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去努力填补文章的空白。要学会填补文章空白。

例如:在《草原》一文的开头,文章先描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然后又抒写了作者自身的感受:“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学完课文后,同学们已对草原的辽阔和美丽有了充分的感受。于是,我乘机引导学生:“如果此刻你就在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什么样的小诗呢?”这时,同学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我激励起来,纷纷举手,跃跃欲试,都想过一把“小诗人”的瘾。我精心设计的这种新颖别致的填补练习,一下子把学生的思维拓展开来,不仅培养了同学们对美的欣赏领悟能力,还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感悟和理解。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

阅读活动不要只局限于课堂上、书本里,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日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锻炼阅读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因此学生阅读的范围也扩大了。教师要指导学生利用信息平台进行探究性阅读,使学生在探究性阅读中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50篇 (段)。”吕淑湘先生曾说过,他的成功,得益于课内知识的占 30%,得益于课外阅读的占 70%。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对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特殊的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发挥,必须依赖于每位学生扎扎实实地完成这个课外阅读量。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制力,但完成课外阅读还需教师引导、督促。首先要在课堂内严格训练,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其次是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给学生,做好书刊导读;最后是开展实践活动,激发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