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竞赛的起源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2: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竞赛的起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田径 赛前训练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174-02
目前各地区高校组织田径比赛比较少,难以长期展开田径业余训练,一旦有比赛任务,大多数院校都是临时组队,通过赛前短期集训参加比赛。针对这些不具备长期系统训练,以业余训练为主的高职院校田径运动队,大部分运动员都是进行临时性的集中训练来参加比赛, 运动员参加训练的时间短,任务重。为了更好地保护运动员,快速提高运动水平,短期内创优异运动成绩,教练员必须改变训练模式,探索短期集训新规律,科学控制训练过程,提高运动训练效果,达到最大限度地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一、高职院校田径运动队赛前训练存在问题
(一)高职院校田径运动队集训的周期短
高职院校田径队大多数都是以短期集训的方式进行训练,接到有关比赛通知后才组织进行的,平时较少进行训练。赛前短期集训时间一般较短,时间长的两至三个月,短则一个月左右,而且只能利用课余时间和休息日进行训练,训练时间难以得到保证。
(二)参加田径训练运动员的水平参差不齐
选材是运动训练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前提之一,选一个好苗子是成功的一半。由于目前高校组织田径比赛少,造成各校难以坚持常年开展田径训练,一旦通知有田径比赛,只能临时组队参加,所以运动员的选材受较大的制约。当前各高职院校体育课都是自主选课,田径课鲜有人选择,使田径课在高职院校难以开成课,另高职院校普遍不重视招收体育特长生,造成运动员选材来源较单一。多数运动员都是通过院级体育教学、体育竞赛中发现,选拔出有一定田径基础的学生参加。这部分运动员身体素质及专项能力较弱,所以选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三)组队参加田径比赛经费紧张
由于高校组织田径比赛少,各校往往没有专门的经费预算,一旦通知有比赛临时组队,经费却难以落实,训练经费不足,伙食补助低,运动员营养水平达不到运动负荷的需求,从而造成田径运动队训练无法系统化地进行,训练质量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成绩也难以大幅度提高。教练员训练没有训练补助也没有课时补贴,造成组队训练积极性不高,也会影响运动员参赛的积极性。
二、把握高职院校田径运动队赛前训练特点,做好赛前各项工作
(一)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做好报名与组队工作
若学校决定组队参加田径比赛,作为教练员必须认真领会运动会的竞赛规程,对报名人数、性别比例、项目设置、录取名次和计分办法都要了解清楚,并进行针对性组队。参考以前田径运动会或大学生运动会的成绩,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确立优势项目,扬长避短,确定能拿名次和获取高分的队员名单与参加项目。
(二)高度重视运动员的选拔
准确地选拔出代表学校最高水平的运动员队伍,除了确定学校体育特长生参加外,还有选拔一些身体素质好、吃苦耐劳、可塑性大、有一定的专项特点、能全身心参加田径训练的爱好者,充实到田径赛前短训队伍中,保证参赛队伍的完整及队风的建设。
(三)根据田径赛前短期集训训练特点,重视负荷结构和专项能力的训练
1.浓缩安排训练计划,把握训练过程的控制
从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出发,根据阶段训练指标、任务科学安排训练计划,是竞赛取得好成绩的重要保证。所以短期集训也要划分训练阶段,根据集训时间,相应缩短各训练周期的时间。集训按阶段划分,才能科学地安排训练,排除干扰,保证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安排的系统性、合理性,有利于控制训练过程和节奏,防止伤病的发生,确保短期集训的连续性。
2.合理控制负荷强度,重视专项能力的训练
开始进行集训时,由于运动员在较长时间没有训练,因此在训练初期,运动员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难以承受连续较大负荷的训练,应该给运动员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依据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特点和适宜负荷原则,各周训练负荷的组合有不同的形式,应选择节奏比较科学的组合,如果以6周为一个短期阶段集训,第1-2周为基本训练周期,通过负荷的改变,增强运动员的生物适应能力,提高训练水平。该阶段集训应交替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使运动员所需的各种素质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又可避免负荷太集中而引起的过度训练。第3-5周的任务是使运动员的机体逐步适应比赛的要求和条件,负荷的安排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不断提高负荷强度,采用的练习更加接近于专项的比赛形式,对长距离项目的训练,可采用间歇训练等方式,来适应比赛时身体承受的负荷强度,最好不进行全程的极限强度训练,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第6周,降低负荷总量,消除机体疲劳,但应保持一定的负荷强度。赛前1-3天安排中低强度的一般性训练,使运动员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处于最佳的竞技状态,能充分发挥通过艰苦训练获得的竞技能力,并防止由于负荷安排不当,竞技状态出不来的现象发生。
要重视专项能力的训练。专项能力的训练在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中已受到高度重视,随着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训练中专项性练习的比重也随之提高,全面身体训练必须与专项特点和需要相结合。熟练掌握专项技术,提高专项素质和专项能力,具备高水平的专项运动技能,是比赛中获得优异运动成绩的保证。所以进一步提高专项素质和专项能力,训练内容以专项为主,目的在于熟练技术与节奏,保持和提高专项能力。并逐渐加大训练负荷,进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依据专项技术结构和运动员技术特点,择优选择专项素质训练方法与手段,因集训时间短,应选择简单实用、重点突出的方法手段。教练员要正确认识专项练习的重要性,把握好各项目的特性,增加实战练习的次数,努力提高运动员专项练习的稳定性,创造优异竞技成绩。
3.保障训练经费的投入,改善训练条件
学校竞技体育的开展,必须要有充足的经费支撑。特别是运动员的伙食补助一定要落实,运动训练会使体力严重消耗,加大运动员对营养的需求,经费不足会影响运动员营养的补充,造成训练恢复慢,运动员运动量、运动强度难以突破,更谈不上超量恢复了,营养不足不仅使运动训练效果事倍功半,而且还会因训练恢复慢,造成运动员伤病的发生。训练经费需争取领导重视,保障经费的投入。
三、实践的成效
从广西经干院运动员参加全区第三届田径运动会表现来看,运动员经过6周的集训,运动成绩得到大幅度提高,训练过程无一运动员受伤,在比赛中,获两块接力金牌,两块个人项目金牌,并以134.5分总分获得乙组田径总分第一名及“体育道德风尚奖”。经实践证明这种短期集训的方法效果显著。
同时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高职院校进行赛前短期田径训练,要了解短期集训的规律和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计划,确立优势项目,科学安排短期集训周期,排除干扰,确保短期集训的连续性。第二,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注意区别对待原则。应该给运动员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依据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特点和适宜负荷原则,区别对待水平不同、项目不同、性别不同的运动员,保证负荷量和负荷强度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防止伤害的发生,确保短期集训的顺利进行。第三,集训经费落实到位,运动员的营养需得到保证。运动训练会使运动员体力严重消耗,应注意营养、休息和恢复手段的落实,以保证运动员正常训练,快速提高运动水平,达到短期内创优异运动成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崔权明.高职院校田径训练方法新探[J]. 职业教育,2011(3)
[2]杨宝.高职院校运动员田径课余训练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 .体育教育,2010(12)
篇2
一、竞争精神
体育竞赛能有效地培养人们的竞争意识,没有强烈地取胜欲望,不可能取得胜利。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竞争精神的良好境地,“竞争是体育的灵魂,没有竞争就没有超越,就没有创新和发展”。竞争是体育运动本身固有的属性,竞争是体育的强大生命力。体育竞争激励着学生拿出所有的体能、勇气、智慧去奋勇拼搏、积极进取、大胆创新,为集体争取荣誉。在体育竞技运动中,有严格的竞赛规则、比赛制度,有高超的技术、特殊的身体素质要求,竞争精神的体现尤为突出。体育比赛的最大魅力在于永恒的竞争,在于有规则的、公正的、平等的竞争。体育比赛的另一个魅力在于不停地追求与超越,追求人类的健美、完善、聪慧、愉悦,通过更快、更高、更强而不断实现人的自我超越。体育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其现场性和公开性,快慢强弱现场表现,没有丝毫的掩饰和遮挡,只能是自立自强,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因此,体育的现场性和公开性会产生明显的激励性,在体育教学中要依靠体育自身所特有的竞争性,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
二、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指学生关于规则和规则现象的思想、观点、心理和知识的总称,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主要包括:学生对规则的起源特征、本质、作用的观点、看法,对涉及到自身的规则的理解、态度、认识,以及学生关于规则的知识。
三、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人在自身先天活动能力的基础上,在不断的学习、交往和相应的教育过程中建构起来的一种优秀的思想品德和能力,是一种受个人知识、品德修养、能力等多种因素制约,希望与人合作并善于与人合作的稳定的意识倾向。团队精神成为当代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及其学习与事业成功的重要品质。
体育竞赛,特别是在集体项目的竞赛过程中,要想取得胜利,既要有力争胜利的顽强竞争意识,又要懂得与同伴和队友的团结协作,才可能达到目的。因此,体育教学是一项特殊的教育,提倡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员合作教学等形式。体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要求等,都具有很强的集体观念性。在体育的绝大多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当中,团队意识的培养和强化是极为重要的部分。体育团队是营造“赢”的文化、讲求拍档意识和团队精神,关注如何争取一切可能去实现目标。在足球、蓝球、排球、接力跑、游戏等多项体育运动教学中,学生的团队意识是决定一支队伍运动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只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组织形式,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提出严格的教学要求,逐渐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在运动中学会尊重对手、配合队友、舍一己之小利而顾全大局。在平时组织教学时,应随时灌输学生要有大局观和集体观,尤其在集体项目中,要发挥团体的力量。
四、责任感
责任就是要求人应当做成某事或做事达到一定的标准,责任就是担当、承受,责任就是指人应尽的义务以及承担的职责。在整个道德规范体系中,责任居于最高的层次,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
在体育教学中,在传授体育知识的同时,运用体育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责任感是一种隐性因素,责任感的培养必须在实践中不断的尝试、反复的感受才能建立。在游戏、教学比赛时,体育教师要具体指定学生的各白责任,如果他们在参加活动过程中失职了,在总结、分析失败的原因时,全队应首先承担这一结果,然后再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表现,每个人承担各自的责任,让学生明白个人的责任是和全队的成败和荣誉联系在一起的,引导并培养他们承担责任的意识。这样,通过不断的责任承担,让学生在参与的每一次教学活动中都能有所感悟,那么,学生的责任感就会逐渐增强。另外,在学生进行体能练习时,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在遇到困难时,面对困难的反应方式往往不同,采取消极方式、不负责任的学生应对困难的能力低,具有较好责任意识的学生表现出较强的能力,责任意识驱使着他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一定时间的体育教学后,对学生进行检查总结时,要采取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明白责任的重要性,对于一些面对困境又消极的学生,找出原因,让他们承担这一责任。同时,在体育教学中,在一些突发事件、伤害事故发生时,学生应该有责任和义务积极采取应急措施,对受伤同学进行急时处理或关心服务,体育教师应及时加以表扬,并树立榜样,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意识。
五、意志品质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人的意识对客体的能动关系的反映。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在实践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质,是衡量人的意志是否坚强的标准。
体育教学具有较强的竞争性、规范性、实践性、集体性和普及性等特点,并且,充分利用体育教学中的困难因素是意志品质培养的良好时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掌握任何一种体育技能,都要经过反复的练习摸索。在此过程中,必须付出大量的体力和脑力劳动才能完成。在体力方面,如累、酸、胀、痛等生理反应;脑力方面,如学习某一动作记忆动作要领时,要反复强化记忆,会很快引起大脑疲劳。从而产生畏难心理。这时教师要激励学生克服来自身体和心理上的畏难情绪,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困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品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意志品质的理论输入;利用自然条件,体验艰苦环境;榜样引导;行为训练;采用数字指标;课内外结合,持之以恒。
教育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体育教学就是要在体育活动中让学生养成一种正确的行为习惯,在体育教学中加强道德教育,结合体育教学的实际,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在体育教学具体的道德实践中,教育者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时代精神、内容性质和对象等客观条件,勇于开拓、推陈出新。只有这样,道德教育才有活力,才更能适应体育教学中道德教育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万发. 浅析学校体育对素质教育的作用[ J ]. 河北教育学院学报, 2004-1 (13) : 75~76.
[2]刘兆厚.高校体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J].上海体育学院报.1992( 2) .
[3]赖勇泉.谈体育素质教育[J]体育师友, 1999( 2) .
篇3
关键词:室内 体育课 教学
我们在上体育教学中都会碰到雨雪天气,由于受到场地设备条件的限制,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没有室内场馆不可能和室外空间一样进行教学,所以我这里所说的室内体育课是指在教室内的体育课。
室内体育课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1、教室内能利用教学的空间小;2、学生人数多;3、在室内能结合教材内容的器材少;4、教室周围的教室还有其他班级在上文化课。因此,必须做到:一、教师备课要精心策划,妥善安排;二、学生要一切行动听指挥;三、动作要做到快、静、齐。这样既能课上得生动活泼,又不会防碍他人上课,顺利地达到教学目的。室内课对某些教材安排有一定局限性。一般的想法是:静多动少,讲多练少,徒手多器械少。这几多几少无形中形成了上好室内课的思想阻力。如何有效的进行室内体育教学是我们广大体育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通过几年的教学总结,我觉得不防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一、转变教学观念,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室内课教学
室内课是体育课重要的一个部分,但现实中许多教师往往忽视室内课的教学.使得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几乎都是室外活动,很少有教师在室内课内容选择上花时间,这样致使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果遇到下雨天气,体育课在室内进行,教师便没有了准备,连课都没备好,怎么能上好课呢,于是体育课变成了自习课.“天晴一二一,下雨就自习”的现象普遍存在。
因此,要想上好室内体育课,首先就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从思想上重视室内体育课的教学。在学期初制定教学计划时就要根据学校安排,选择一部分内容进行备课。
二、利用好开学第一节课
每学期开学第一节课,我们都要利用第一节课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始业教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有:体育课常规要求、学期体育课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学校和上级体育活动内容及安排、体育学习成绩评价方法、课余体育活动练习要求、调查了解体育特长生情况等。
三、运用多媒体,让学生学习体育技术动作
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通过画面、图片、声音等综合性多媒体技术能给学生提供直观的感受,带给学生生动的、真实的形象,并引导学生发展思维,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果。除把复杂的动作清晰地展示给学生外,在体育教学中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还有许多独特的作用。例如在课件的开始,可播放一些活泼的flash(计算机动画),配上节奏强劲的韵律音乐,激发学生的参与情绪,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在三级跳远教学时,观看爱德华兹破世界记录的视频影像。在双杠教学时,让学生观看李小双获得世界冠军的视频资料等。这不仅能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还能够促使他们在课上课后自觉、积极地学习训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合理利用体育室里的器材,创新教学方法
雨天,为了满足学生锻炼身体的需要,我们在教室里,充分利用课桌、凳子和桌凳之间空隙进行体育课教学。如进行仰卧起坐、俯卧撑、提踵练习、双人靠背下蹲起立、双人负重练习、负重搬运联系、立卧撑等;速度素质练习中的摆臂、仰卧蹬车轮、原地支撑(手扶课桌)小步跑等;还有许多有关发展灵敏、协调、柔韧素质练习都可以作为室内体育课教材。
五、讲授体育竞赛规则,培养学生体育文化意识
我们可以给学生介绍体育运动项目的起源、发展、小故事等,重大体育赛事的演变,体育竞赛规则的讲解,如何欣赏体育比赛,让学生通过这些知识喜欢体育运动。例如哪年有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篮球世锦赛就给学生讲讲这些方面的知识。或者学校要开运动会、篮球赛通过室内课给学生讲讲各种项目的起源、规则。
六、体育与健康知识学习
教师讲授的内容应包括理论知识课,如体育常识、卫生保健、安全常识、养生之道等。新课标在每个水平段都安排有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学习内容,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水平,收集材料,进行小的专题讲座,学生都有探求未知的需求。俗话说得好: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们教师要多看多听新闻,多查资料,不断充实自己。每节课都安排新的内容,使学生觉得有趣有味。最好是有录像示范,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规则讲解变得生动起来。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发明和创新一种新的体育活动在以后尝试活动。老师还可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近期国内外重大比赛的内容编成几十道小题目,分组进行抢答,评出优胜组,丰富了室内课的内容。
七、组织适合室内做的游戏课
体育游戏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教师把所学习的内容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实施,并在规则许可的范畴内,完成其课堂中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等。教师把教学内容转换成学生易懂易听的语言,来讲解游戏活动的方法、规则,必要时采用示范等形式,来求得学生的理解,这样在游戏的内容形式中调节课堂气氛和学生对室内体育课的兴趣。例如:传递粉笔接力赛、夹橡皮接力赛、成语接龙、照镜子、九宫棋、对角棋等。
八、室内体育课的要求
1.根据教室和学生情况选取教材内容。在室内体育练习课中,采用的教学手段,绝大部分选用与室外体育课内容类似的手段,但由于室内空间小、人数多,因此所有的练习手段、方法,都要经过认真的筛选和改编,以适合室内活动的环境条件。
2.教室内操练必须切实掌握“度”。室内上体育练习课,活动范围小、人数多,再加上课桌等,学生练习动作的方向,大小,必须交待清楚。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反复交待,随时提示,手势由慢到快,用力由小到大,口令清晰准确,以确保全班每个学生在练习中不出现差错。
3.室内体育课必须严明纪律。由于室内体育练习课是在教室上课,教学楼内上下左右都是教室,不能因一个班上课,而干扰其他班级上课。因此上课前,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提出严格的纪律要求,必须做到动而不乱,搬动东西轻拿轻放,脚步高抬轻放,不准大声喧哗,一切行动听指挥。
4.及时跟上表扬与批评。表扬与批评在室内体育课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每堂室内体育练习课,对遵守课堂纪律的同学要及时表扬,对违犯要求的同学要进行批评教育,甚至“惩罚”使他们改正过来。
参考文献
[1]、杜英《浅说室内体育教学的一些方法》学生之友2009年第11期
[2]、佚名《室内体育课的教学设计》六维2010-3-13
[3]、朱建国《实施新课程室内体育课探索》常熟辛庄中心小学
篇4
论文摘要:随着恶劣天气的不断递增,不适合上体育室外课的时间也有所增加。同时大部分学校不具备足够使用的室内馆、棚。因此,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上好室内体育课,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合理选择室内课教学内容的必要性
1.课程标准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2.气候特点限制
根据我国气候特点,我国南北纬度大,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东南沿海地区易受台风暴雨侵袭;北部地区冬季极寒,甚至有些地方四季常冬,终年积雪;长江中下游地区又会受到梅雨的影响,有长时间的连绵雨季。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适合上体育室外课的天气逐年呈现递减的趋势。
3.国情的影响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很多初级中学特别是农村学校,还不具备足够适应教学的体育场馆,然而教材上所给的教学内容又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二、选择初中体育与健康室内课教学内容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教学循序、系统、连贯地进行,能够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作为教师在选择体育室内课的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知识的梯度,由浅入深,由简入繁。
2.科学性原则
室内课的内容要符合体育教学的指导性纲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选择内容时还要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要向他们介绍科学实用并能使他们终身受益的知识。同时,学校和地区的特色也是在选择内容时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3.多样性原则
初中学生是一个年轻而有活力的群体,他们对周围产生的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感和浓厚的兴趣。教师在考虑每一个内容自成体系的同时,也要考虑这些体系的多样性和交叉性。这样教学才会生动,这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4.时代性原则
近年来,随着国家开放程度的扩大,网络的普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项赛事全球直播,新兴体育运动层出不穷。体育教师要有高度的敏锐感,善于捕捉一些符合时代特征、学生兴趣的内容进行教学。
5.急需性原则
每年的体育教学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事件,这时候学生对某一类知识有迫切的渴求。体育教师在此时就应根据此原则选择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
三、初中体育与健康室内课参考内容
1.课本同体育与健康理论知识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与健康7~9年级》全国体育与健康教材中,体育室内课有四个章节的内容,分别是“你的身体健康”“积极自觉的参与体育锻炼”“体育与心理健康”“体育与社会适应”。这些教材中规定的内容是我们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我们还要适当增加其他的教学内容。
2.常见的运动损伤初期处理和常见疾病的预防
在中学生活中最常见的运动损伤有擦伤、扭伤、挫伤、肌肉痉挛、骨折和脑震荡。学生不会正确地处理很容易造成损伤加剧或二次损伤。通过教学生了解发生损伤的原因,防患于未然。同时也提高学生对损伤的实际处理能力。
3.室内基本体操和素质练习
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为保证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也为了室内体育课教学需要,教师可以自编一些室内广播操,还可以自编和选用一些其他徒手操或轻器械体操。
4.传统运动项目的介绍及技战术的讲解分析
室内课也可以是室外课知识的补充,通过对室外课学习的运动项目的起源、发展、规则、裁判法等进行介绍,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体育运动。
5.体育比赛的欣赏与新兴项目的介绍
体育室内课还可以选放一些精彩的体育竞赛录像片段,组织学生观看讨论,激发学生对室内体育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为国争光的高尚情操,还可以介绍一些国内外新兴的体育项目,拓宽学生的视野。
6.体育时事及游戏、竞赛
体育室内课还可以结合各年度的体育时事进行介绍,例如通过奥运会、各种联赛等的介绍。让学生对体育赛事、体育明星有更多地了解和接触。在学生追求偶像的同时还可以介绍一些体育明星背后不为人知的拼搏、奋斗故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篇5
引言
体育运动和美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紧密相连、相互借鉴的。在物质与文明均高度发展的今天,社会对体育运动的美学要求也在日益增加,人们认为体育运动也应该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因此,在当前情况下,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许多的体育运动中或多或少的融入了一定的美学艺术。
1 体育运动与美学艺术
体育运动是指人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加强自身身体素质所逐步发展起来的各种活动。体育运动一般都是以舞蹈、走、跳、跑等多种形式展开的,我们通常都把体育运动当做身体练习的过程。而美学艺术则是一种关于人们精神文化层面的审美表现,它主要是人们对世界的美学体验和感受。
从字面上看起来,体育运动和美学艺术可以说是毫不相关的。体育运动具有教育、娱乐、经济、政治以及强身健体等多种功能,但是在体育运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体育运动一直都是以强身健体和娱乐为主要目的。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体育运动逐渐拜托了其传统理念的束缚,并逐渐转演变成为了一种的社会文化现象,当代社会的体育运动还是以身体活动为基础的,但是它的目的变得更加的丰富了,现在的体育运动不仅仅在于保持健康、增强体质,还在于培养人们的各种品质以及体现民族文化等等。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人们的审美也有了质的改变,为了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现代的体育运动一般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艺术,并且其美学艺术的体现是多种形式的,它往往存在与体育运动的各个方面。例如体育运动中丰富多彩的竞赛环境、优美的肢体语言以及紧张的比赛节奏等都体现了体育运动中的美学艺术。也就是说体育运动不仅给人带来了精神上的舒畅感,还给人们带来了心灵上关于美的享受,可以说当前形势之下的体育运动和美学艺术是密不可分的。
2 体育运动所蕴含的美学
2.1 体育运动的刚性美和柔性美
刚性美和柔性美是体育运动中基本的美学艺术特征,体育运动是一种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社会活动。可以说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的基本形态,它最初是起源于人们的生产劳动的。由于人是拥有生命的活体,且人的所有特征都是在环境的长期影响下产生的,因此,人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自然结构美,其结构的美主要体现在身材外形的匀称和形态的协调。而且由于男子和女子在生理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男子和女子在生理结构以及体育运动中所体现的美都是各不相同的。首先,男子一般都是具有阳刚之气的,他们棱角分明、肌肉发达,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往往都能体现出一种刚性美。而与男子相比较而言,女性的体态表现了柔和、秀美等阴柔之美,他们在参与体育运动时一般都体现出了一种柔性美。男子的阳性美和女性的柔性美都是美学艺术在体育运动中的具体表现。
2.2 体育运动的平衡对称美
除了刚性美和柔性没,平衡对称美也是美学艺术在体育运动中的一种具体表现。体育运动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进步的,虽然从一开始是起源于人们的生产劳动,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价值观和审美观的不断进步,人们也对体育运动进行了一些列的改进。因此,在现在的体育运动中我们不仅能有效的锻炼体质,还能在其中看到体育运动的平衡对称美。在体育运动进行的过程中,有些动作与项目只有保证平衡与对称才能顺利的进行,因而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的也表现了美学艺术中的平衡对称美。
3 体育运动中的美学艺术
3.1 体育运动的节奏艺术
体育运动进行的环境实际丰富多彩的,因此在体育运动进行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可以感受到各个运动项目中所蕴含的节奏美。在体育运动中,不同的运动项目及运动员队伍都会体现出不同的节奏,且每一种节奏都是独特的。例如集体运动项目中,队形的变化、攻守的策略等都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格和基调。除此之外,个人运动项目中,每个运动员的动作、步伐以及步幅也都体现了不同的节奏。所以说,体育运动还蕴含了丰富的节奏艺术。
3.2 体育运动的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也是美学艺术在体育运动中的一种具体表现。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外在造型以及身体的又要造型都是无处不在的。首先,是运动员外在造型上的艺术美,不同的运动项目运动员往往都会有不同的造型和丰富多样的色彩,这些独特的造型和色彩往往就体现了体育运动中的造型艺术。其次,是关于运动员的身体造型美,且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其身体造型美都是各不相同的,例如田径运动中,奔跑的身体如满弓之箭是一种身体造型美,篮球运动中,投篮瞬间的千钧之力聚于一身也是一种造型美。虽然运动员的身体并没有大的动作,但是他们的体内如爆发的火山,这种内在力量与外在动作的协调,无不体现了体育运动中的造型艺术。
3.3 体育运动的艺术精神
艺术精神是美学艺术在体育运动中的最高表现,我们要想保证体育运动与美学文化的融合就必须加强艺术精神的把握。艺术精神可以说始终贯彻与整个运动项目。首先,体育运动的目的必须体现出崇高的艺术精神,我们在运动中要努力的超越自我,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其次,体育运动的过程也必须体现崇高的艺术精神,体育竞赛的重在参与过程,而不是竞赛结果。这一系列的精神都是艺术精神在体育运动中的具体表现。
篇6
【关键词】舞蹈啦啦操; 师范院校;课程
啦啦操运动在我国还是一项新型的体育项目,但自传入很快受到我国青少年的喜爱。啦啦操是与赛场现场气氛互动的产物,随着我国竞技联赛职业化、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啦啦操出现在各种球类联赛的开场和中场休息等。此外,近年来啦啦操还在大型的活动、运动会的开闭幕式、节日庆典中表演。学校是啦啦操运动的主要开展场所,啦啦操本身的要求和高校的特点是一致的。要调动观众的情绪,本身就要求表演者充满激情、活力,而且啦啦操讲究集体风貌和团队精神,这个对与组织纪律性强、又有青春活力的学生的校园来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1啦啦操运动的起源
啦啦操源于美国,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啦啦操一词源自英语cheerleading,就如同啦啦操的表现形式,cheer一词就表现有振奋精神、提神士气的意思。最早的啦啦操仅仅是球队亲友团在比赛场边进行鼓掌与呐喊,进球之后,他们会用手边擦汗的毛巾和衣服挥舞欢呼,这便是啦啦操最初的表现形式,后来有人把这支球队的人群组织起来,女性的加入以及音乐的融合形成了啦啦操最初的舞蹈形式,毛巾和衣物演变成了绚丽多彩的花球,啦啦操表演形式就这样产生了。后来由于男性的加入,使队伍的能力得到更大提升,于是啦啦操不再仅仅只有舞蹈,一些托举和抛接动作随之而来,后来啦啦操就发展成一项目运动,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啦啦操已经初具规模而且形成比赛一直延续到至今。目前,世界上大约有32个国家拥有啦啦操项目,多盛行于欧美、大洋洲、日韩、新加坡、港台等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2000年后,中国大陆也开始流行。
2啦啦操运动的发展状况
2.1国际啦啦操运动的发展状况
20世纪80年代初,啦啦操开始向全世界传播,在短时间内得到了世界各国青少年和大学生们的青睐。到2001年,第一届啦啦操世界锦标赛的成功举办,使啦啦操项目成为一项世界性体育运动。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有80多个国家或地区开展此项运动。
在美国,各个大、中、小学校均有自己的啦啦操,并有十几个大规模的协会或啦啦操组织,每个协会组织都拥有自己独立的竞赛体系,同时也形成了啦啦操的联赛。每年都举行全美高中啦啦操联赛、美国全明星啦啦操锦标赛、世界全明星啦啦操锦标赛。在欧洲啦啦操运动得到迅速发展,许多国家成立了啦啦操协会,1984年英国成立啦啦操协会,现在,英国啦啦操协会已成为欧洲最大的啦啦操组织。在亚洲,啦啦操运动在日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迅速发展,各国和地区都成立了相应的啦啦操协会。在日本大约有来自不同年龄阶段的10多万人参加了啦啦操的训练,其中绝大多数啦啦操队员是来自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队以及毕业生团体俱乐部队等。
2.2国内啦啦操运动的发展状况
啦啦操运动在我国是一个新兴的体育项目,1998年传入我国,从2000年以后,日本、美国啦啦操专家陆续应邀来我国讲学,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开展。2001年我国首次举办了全国大学生啦啦操比赛,虽然啦啦操运动在我国仅有12年的历史,但它以其独有的魅力深受广大青少年和大学生们的喜爱。特别是2008北京奥运会体育展示活动,共有北京、广东、上海、黑龙江、陕西、新疆、等全国21省市自治区及火车头体协、网络平台共计23个分赛区共计近万人参加入围赛,此外还有来自香港的啦啦操代表队也参与了入围赛的角逐,这次活动也因奥运会的影响力把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发展推向了。
在我国,高校是我国啦啦操运动的发源地,高水平的运动员也聚集在高校,啦啦操运动在高校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精神,加强学生之间的精神交流,同时还是校园文化非常好的载体。到2010年已在全国有28个城市,两万多所学校进行了推广普及,五年参与人数达到1千多万人,大大推动了我国校园啦啦操运动的推广和普及。
3 舞蹈啦啦操课程在师范院校开设的可行性
3.1舞蹈啦啦操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时尚运动项目
舞蹈啦啦操是基于赛场上观众自发的啦啦队活动而发展成的一项运动,集中体现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和青春动感的活力。作为一种新的健身形式,它的动作融合了多种艺术形态和元素,是一种个性的、艺术的、动感的、健美的运动项目。由于它刚柔相济、热情奔放,极符合大学生青春活力的个性,它的技巧性打开了大学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的大门,它诉说着大学生的渴望,反映出大学生勇于创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人生追求。将舞蹈啦啦操引入师范院校体育课堂,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习热情,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团队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情操的养成。
3.2 师范院校是开展舞蹈啦啦操运动的主要场所
在啦啦操发展最好的美国,大、中、小学拥有众多的啦啦操人口,是啦啦操运动的基础所在。啦啦操初始传入我国就受到了大学生的青睐,也最先在高校得到开展。舞蹈啦啦操的青春活力与大学生对个性自由、开放的追求是相契合的,这项运动在我国高校找到了它发展的合适人群和环境。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校啦啦操运动体系,各种全国和地方性的啦啦操比赛也相继开展,丰富了校园文化,为师范院校体育课开设舞蹈啦啦操运动项目提供了广阔空间。
3.3 师范院校校园文化活动为舞蹈啦啦操运动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舞蹈啦啦操在各个国家的发展之初大多是伴随某项运动而发展,具有很强的依附性。虽然现在有了独立的啦啦操比赛,但啦啦操的依附性依然存在,这主要体现在各种体育赛事的场间表演和其它社会活动的表演助兴上。大学生是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师范院校举办的包括体育竞赛在内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总有一些商家愿意提供赞助以获得宣传效应。商家的赞助使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校园文化活动又给各院系舞蹈啦啦操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从而促进舞蹈啦啦操运动项目在大学生中的普及。
参考文献:
篇7
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其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并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中学体育教学大纲中提出的教育任务之一,就是要教育学生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并养成为锻炼身体的习惯,在"中学体 育目的和任务"一章中明确指出;"体育知识技能的教学,不能理解为仅仅是运动技术的传授,而更重要的是 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然而,长期以来,中学体育课的教学方式基本上是"一个哨子,几 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或教师只注重教授技术动作,学生单纯模仿技术动作,不注重基本理论和技术理论 的教育,因此,学生缺少体育科学知识,对体育的目的任务不明确,对体育这门学科产生了不正确的认识,那 么,"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能力,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又从何谈起呢?
在体育课、活动课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同学,提高整体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面对班上"文弱书生"的体能现状,首先就是使学生的观念转变,加强思想素质教育,从第一次班会,第一次家长会做起,配合班主任向家长、学生宣讲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德智寄于体",健康第一,才会有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的存在,使学生与家长产生共识,使学生自身对体育课、体育锻炼有足够的认识,学生才会自我充电。在抓住学生思想开始发生转变的契机,让体育素质教育迅速占领宣传阵地,利用初三的黑板报广泛宣传。
1.根据学生的体能现状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进行体能分组强化训练,以点带面,抓好学习尖子体能及差生的转变工作
例1:张三同学在第一次体能立定跳远测验为零分时,还是无所谓的态度,班上许多同学都关注着她的情况,面对典型的文弱书生,教师耐心的指导训练,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转变她的体育意识,强化和布置她在课外要自觉加强锻炼,告诉她要逼出自己的潜能,在平时遇有楼梯不要走上去,而要跳上去,并号召全体同学监督她,几个月后,她的立定跳远素质就达到满分,还带动了其他同学。
例2:李四同学,文化成绩是第一名,可在体能测验,引体向上、俯卧撑两项均为零分,是一个典型的轻视体育素质重视文化的"文弱高材生",且在上体育课时有病无病经常请病假,独自躲在教室看书。针对该生的思想,让大家都来关心他、帮助他,同时教师利用每天的课间操,在操场单杠练习场地上等他,让他伴身边好友一同前来参加锻炼,教师及时保护、帮助他们练习,风雨无阻,雨天教师为他撑伞,从不间断,终于使他在引体向上、俯卧撑两项体能素质达到测试满分,而且从此,他从未请过一天病假,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校"三好"学生。
例3:王五同学,她的外语成绩排第一,可对体育课的热情,远不如对外语的专注。她在体能测验仰卧起坐素质上为零分。从此她就经常因故请病假、例假,独自在教室或站在操场边读看英语,针对她的思想及心理,教师主动了解关心她,使她吐出自己的心里话,她认为反正这项中考体能素质测验项目我拿不到1分,还不如利用体育课,请病假、例假,多抽出时间背单词,获取中考高分。在教师的及时教育下,指出体育素质的测试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健康。未来世界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人的体质是素质的基础工程,通过教育,使她又回到体育课、活动课中来。教师耐心帮助指教基本技术,同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告诉家长,请他们帮助女儿,每晚入睡前,在床上做规定次数的仰卧起坐,每天早上起床前做规定次数练习锻炼,坚持天天练。几个月后,该同学在仰卧起坐体能测试中,终于取得满分。通过在班上对典型的学习尖子实施体育素质教育,激励了全体学生,促进了全班体育素质的整体提高。我们还通过体育比赛来促进、推动体育素质教育的实施。一年来,我们举行过多次体育竞赛,如50m对抗赛,立定跳远对抗赛,力量项目对抗赛,男女混合接力赛等等,活跃了学生课外生活。同时把每次比赛结果,每个学生的体能成绩公布在宣传栏,公布对抗赛的名次、成绩,并发奖状、通报表扬。学生对参与比赛非常热烈、激动、紧张,每个学生必须参加,班与班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了强大的动力感。
2.合理运用理论指导教学
2.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水平。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保持用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授学生,这是体育教师完成体育理论教学 任务的必备条件。
2.2结合学生实际,传授基本知识。相当部分中学生认为:"只要不生病,即为身体素质好";"经常干活,就是最好的体育锻炼';"穿着皮鞋、牛仔裤,一样可以上好体育课";"关节扭伤肿大后,立即揉一 揉就会好"等等,这些看法都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应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学生实际 ,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是怎样增强体质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冬季体育锻炼的好处"、"锻 炼身体的几种主要手段"、"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对体育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
篇8
关键词 健美操 啦啦操 异同点
中图分类号:G831.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rough video observation, literature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respectively Aerobics and Cheerleading project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and then compare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projects through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order to make it to cheerleading and aerobics sport has a relatively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boundaries, so that there is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nd knowledge.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theoretical level of specialization coaches and athletes to promote rapid and aerobics and Cheerleading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while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aerobics and theoretical cheerleading researchers.
Key words aerobics; cheerleading;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健美操与啦啦操两个项目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健美操与啦啦操项目的起源、运动技术特点、动作编排、音乐的选择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比较,继而分辨清楚两个项目的异同。
1.2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中国知网、万方等数字图书馆查阅了与健美操和啦啦操相关的论文。这些资料与信息都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2)观察法。观看相关健美操与啦啦操方面的视频:健美操艺术体操协会举办的健美操比赛以及啦啦操比赛。(3)比较法。通过对其健美操与啦啦操两个项目的比较研究,分析出两个运动项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更好地对其项目加深认识。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健美操与啦啦操项目不同点的比较
2.1.1 健美操与啦啦操的起源与发展
(1)健美操。现代健美操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萌芽,最初是美国太空总暑医生库博士为太空人设计的体能训练阿洛别克(Aerobic)项目,而后被影星简・方达现身说法,为健美操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作出了贡献。1992年9月中国健美操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健美操运动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现代健美操是时代的产物,它给人们带来激情飞扬的情感体验,也符合现代人追求健与美的需要,所以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2)啦啦操。啦啦操是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校园,它最早是以体育比赛的形式出现的,在二战后逐渐形成了技巧翻腾技术动作、抛接技术动作、造型、口号及队形变换为主体结构的现代模式,且随着时间迁移,从起初自发的助威活动到有组织的表演助威,演变到现在有规定动作、有规则的体育比赛。早在19世纪80年代,美国就组织了正式的啦啦操比赛,随后比赛活动迅速在全球蔓延,并且逐步演变成为体育竞赛项目。这正是啦啦操运动从最初体育赛事的附属品逐渐发展为一项竞技赛事,是由依附性项目正式转变为一个独立的项目。而我国是从2001年才开始正式引进啦啦操,也正是在2010年我国首次举行了全国性的锦标赛。
2.1.2 运动技术特点
(1)健美操。健美操是以8种基本步伐为基础在此形式上变换并与当代最流行的舞种相结合,例:爵士舞、广场舞、街舞等舞蹈中的精华动作为主,通过操化动作的快速变换、较强的躯体控制力、着重强调动作在技术上更为精准,要求动作的夸张的激情表现,进而展现出完美无瑕疵的套路。
(2)啦啦操。舞蹈啦啦操是以基本技术和三种难度动作为基础,通过基本操化动作以及舞蹈的步伐、技巧、跳与跃、旋转等动作的完成,并且表现力度、速度与强度的技术特征。
①肢体动作制动与速度定位。成套动作中,动作与动作之间的变化应保持躯体的的基本姿态且在其动作过程状态中都应有力度且利落。
②动作转换时重心的稳定性。平稳的身体重心是动作之间的转换和转体动作所必需的技术,在变换动作后要求其动作的身体重心向下,步伐清晰且稳定。这种无需有意识地缓冲是区别于健美操脚腕的弹动技术的最显著的技术特征。
③起跳与落地快速衔接技术。在做此类型技术动作时要求踝关节须有足够的力量支撑整个身体,利用自身的弹跳力使身体达到一定高度,并在一定腾空的范围内做出优雅的身体姿态且有短暂的停留。
2.1.3 动作编排的局限性
(1)健美操。成套技术动作的编排中,不允许有绕矢状轴和额状轴转体技术动作;且完成支撑类的技术动作时身体要在一个平面上,并且动作要高于水平面30%以上;肢体在发力上要完全反自然方向地用力,任何杂技动作、抛接等技术动作都属违例动作。(2)啦啦操。成套动作编排中,注意手臂始终要处于额状轴前方。动作发力的速度快,有控制的制动且过程短,其基本动作比较随意,动作的发力方向是向下用的力,整套技术动作主题要明确且开始与结束要清晰明了。
2.1.4 音乐的特点
(1)健美操。音乐曲风鲜明,节奏清晰,乐曲中周期性的节奏序列的出现,强、弱拍的交替出现,更能体现表达出动作的力度的强弱效果的表达。健美操音乐选择上大多为爵士乐、迪斯科、现代音乐和具有民族特点的乐曲为素材,或是选择几种不同曲风的音乐编排在一起,不仅可运用打击乐器的伴奏,还可添加特殊的音效,充分体现现代的高速度、快节奏的音乐特征。(2)啦啦操。啦啦操在音乐的配合下展现其独特的啦啦操的魅力。啦啦操的音乐可以是现代音乐、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等等,其音乐可使用一首或多首乐曲混合的音乐。
2.2 健美操与啦啦操的相似性比较
2.2.1 健身与健心并重
两项目都是以健身为基础,并融入健心、健智为一体的具有综合效应的体育手段,既注重形体美的锻炼,又强调内在修养的统一,充分反映了健心、健智的综合性。随着两个项目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清楚地懂得了啦啦操的健心、健智作用以及在其它方面所体现出的积极作用。
2.2.2 身体素质的相似性
两个项目都需要队员们极致展现出个人的表现力来吸引观赏者。因此在表演中队员们的基本素质、基本姿态、较强的艺术表现力等综合素质是十分重要的。基本素质包含有柔韧素质、力量素质、协调性与身体的协调性等,它是顺利完成成套技术动作的基础。而良好的身体姿态是完成成套动作的保证。良好的表现力是队员们为了更好地表现出技术动作使其动作更加完美。
2.2.3 动作内容的多样性
在徒手体操与现代舞的基础上创编而成,在此基础上又不断发展融入各种舞蹈风格、武术等元素经过提炼改进使成为具有其特色的动作。在动作技术协调性方面,主要表现在动作的力度、节奏、速度及准确到位上。动作内容的丰富多样性与时俱进等的特点,使健美操与啦啦操更富有美感、趣味性及娱乐感。
2.2.4 深受大众喜爱
两项运动都符合现代人对于追求健身健美健心的需求。在动感的音乐中,即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又能给人们带来欢快的情感体验,因此深受人民大众的广泛喜爱。同时由于健美操的运动强度与负荷的不同,练习者可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选择,因此深受不同人群的喜爱。另外,两项目的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练习起来既简便又安全。
2.2.5 注重个体能力但奉行集体至上的团队精神
啦啦操与健美操运动基本都以集体形式开展的。只有人数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够在队形的编排上更具有创造性与层次感、技术动作更具复杂性,只有完成更多的空间转换及队形变换,才能真正体现啦啦操与健美操运动的无限魅力。在技能上,队员之间的技术、经验交流以达到技术动作的实施和配合的默契,特别是在拖举、抛接组合中彰显队员的团结协作,强调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激励及配合,以争取团队目标的实现。在强调团队完成技术动作的一致性,又能凸显运动员对不同能力的展示,使每个队员在参与团体配合的动作时能够在不同位置扮演重要角色,形成一种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团队集体意识。
3 结论
3.1 健美操与啦啦操的不同点
(1)健美操与啦啦操的起源不同,健美操起源是为太空人设计的体能训练,而啦啦操起源于美国NBA赛场。(2)技术特点不同,健美操以8种基本步伐并融入多个舞种并要求动作的精准与力度。啦啦操是以基本技术动作和三种难度动作为基础,要求具备身体重心的平稳性,肢体快速制动技术以及跳落技术的衔接的技术。(3)技术编排的局限性,在编排上不允许编入所有绕矢状轴和额状轴转体全部动作技术,反自然方向用力的动作。而啦啦操手臂永远处于额状轴前方,基本动作比较随意,动作时的重心方向是向下。(4)健美操在音乐选择以周期性的强弱拍的爵士乐、迪斯科、轻音乐、现代音乐和具有民族特点的乐曲为元素。而啦啦操的曲风更加广泛,在音乐的基础上更多地加入特殊音效,与之相匹配的口号。
3.2 健美操与啦啦操的共融性
(1)具有健身健心的特点。都应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基本姿态与良好的表现力才能使成套的动作更加完美。(2)动作内容是以人体的自然动作、舞蹈动作和自我表现为基础。(3)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发展速度快,形式多样,深受不同人群的喜爱。(4)注重个体能力但奉行集体至上的团队精神。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审定.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2010-2013版)[S].
[2] 张庆如.体育赛场啦啦队活动的文化诊释及组织运行模式[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3] 叶知飞.舞蹈啦啦操技术特征及表演风格的研究[D].山东体育学院,2011.
[4] 刘攀云.论音乐在健美操中的重要性[J].体育世界(学术版),2009.9:51-52.
篇9
1、教师的喜好和特长影响教材的选择
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能在此基础上,灵活的应用与创造新的运动技能。一个新的运动技能形成,必须通过教师用精练的语言讲解技术要领、示范动作过程、学生通过听、看来感知技术过程,而且看是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这样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技术水平和示范能力,否则很难把示范动作做得很规范,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每个体育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总是把自己喜欢的、善长的内容安排的较多。时间长了,势必违反全面发展的原则。这种现象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是普遍存在的。
2、动作技术难示范影响教学进程
大家都知道,在体育教材中有很多腾空、高速、翻转的技术动作。学生很难把这些瞬间完成的动作看清楚,也就很难快速建立一个完整的动作表象。这时教师只能反复示范,重复讲解,最终的结果是影响了教学进程,而且,过多的讲解和示范还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这也是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的一个难题。
二、提出问题
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已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多媒体已逐渐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我运用多媒体这一新的教学手段,解决了这些长期困扰着我的难题。 以其鲜明的图像,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来优化教学过程的一种新型教学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来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易如反掌。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自己很难示范清楚的技术环节,用动画或影像表现出来或把空中动作停下来示范给学生看,这样就帮助学生看清了每个技术细节,更快、更全的建立起表象。加深了对动作的理解,缩短了泛化过程,对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三、解决问题
(一)研究方法:查阅相关资料,寻找相关论据
1、正确认识多媒体计算机与传统体育教学的关系,着力构建以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核心的体育教学计划。
体育教学是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基本途径。体育教学与其他课程的教学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最大的不同点是体育课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来进行,学生在反复的练习中,通过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的知识、技术与技能,并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中学阶段的许多体育项目是需要在室外进行的,中学体育课的大部分授课时间是必须在户外完成的。多媒体计算机集文字、图形、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于一身,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虽然没有改变教育过程的实质,但它确实实实在在的改变了教育过程的模式和分析教学问题的思路。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的基本组成要素。
2、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应该如何正确运用这一全新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呢?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实现是要依靠多媒体教学平台来实现的,也就是说它的教学场地是需要在室内进行的,而我们在前面说过,中学体育课的大部分教学场地是在户外,也就是说体育课是无法在室外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从而降低了它的使用频率,使它不能成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同时,体育课件的贫乏也使得多媒体的运用受到了限制。那么是不是说多媒体教学就不能在体育课中使用了呢?不,我认为只要使用得当、合理,多媒体教学是辅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重要教学手段。
3、如何体现多媒体教学在中学体育课中的辅助地位?
(1)体现在理论课上
中学体育大纲中要求每学期必须要上四节理论课,这些内容涉及了许多体育竞赛知识、生理、心理、卫生知识,这些内容是非常适合在多媒体课堂里上的,以因特网为代表的国际互联网排除了时空及人为因素的限制,这使得学生能够获得大量的知识,从各项体育竞赛的起源到比赛规则,从长跑时出现的极点到运动后的肌肉酸痛,从如何应对比赛失利时的心理状态到青春期运动生理的特点,都能一一找到很好的答案,这不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还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认为体育课只是掌握运动技能的课程,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也符合目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实质。
(2) 多媒体教学与技能课的紧密结合
在每教授一种体育技能的时候,应该划出一定的课时利用网络和相关课件向学生讲解动作原理和生理基础,把学生对动作的认识由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例如,在讲解短跑动作要领时,摆臂动作一直是一个授课难点,在传统的教学手段中只能利用教师反复的示范和学生反复的练习进行学习,可是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学生们往往由于平时的习惯很难一下子改过来,从而影响了整个短跑技术的学习质量,但是,假如让学生通过观看网上的一些资料和图片,使他们了解到高级运动员的正确跑姿,通过课件的动画效果了解肌肉构造和动作的生理原理,让学生了解在摆臂过程中,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的最佳运动角度是多少,为什么这样的摆动角度才是最佳角度?它在整个跑的技术动作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体育运动是最讲究感觉的运动项目,当学生明白了整个动作的来龙去脉时,在上技能课时,他就能够自觉的去理解和体会老师的动作讲解而不是单纯的模仿,感觉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整个技能课的授课质量也会得到质的突破。
(3)制定多媒体教学计划
在制定多媒体教学计划时要努力体现学生学习的层次性、主体性和创新性。
――层次性。学生认识事物是循序渐进的,知识的形成是靠一点一滴。由难到易,从旧知到新知积累起来的,计划的制定就应该体现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这一规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思维积极性,并显现整个过程,突破重、难点。
――主体性。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主体性,课堂上始终要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多媒体教学中要体现这一点,该用的精心设计、制作,充分运用,不该用的就坚决不用。否则制作的课件过分程序化、单一化、形式化,在教学中,学生就会缺乏思维的空间,跟着计算机的程序走,与初衷相违。
――创新性。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运动,设计的课件不能仅仅围绕知识目标,要让学生面对知识和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努力探索,在不断解决问题的时候培养创新能力。
(二)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1、动画的应用
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和动画的移动、旋转、定格、慢速播放、闪烁、色彩变化、配以同步解说等手段来表达教学内容,增强教学效果。例如在技术动作讲解示范过程中利用图形的移动、旋转、定格来演示运动的轨迹,动作过程及身体各部位的空间位置。而传统教学手段中靠挂图展示或教师自身的动作示范讲解达不到较好效果。我们以挺身式跳远为例,教师在示范的过程中不可能做到同步解说、慢动作示范,更别说空中旋转和定格。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就较容易做到。学生通过图形和动画的同步解说、移动、旋转、定格、慢速播放、可生动直观地掌握挺身式跳远的动作要点,加深理解,掌握正确的动作概念,迅速形成运动表象。
2、人机对话
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教师根据体育理论教学目的和内容的需要,通过制作合适的课件可以很方便地实现人机对话。例如我在给学生讲解足球规则中“什么是越位”这一问题时利用多媒体技术有针对性地编写了一些交互性练习。若回答正确则弹出一个对话框,对话框内有一句赞扬的话和“解释”与“下一题”两按钮。若回答错误也弹出一个对话框,对话框内有一句鼓励的话和“解释”与“下一题”两按钮。学生通过点击“解释”按钮可以看到教师详细的解释,从而及时检验是否真正理解规则。这种带交互性和娱乐性的练习效果非常好,可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它激发了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演示
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很方便地根据教学需要把零散分布在不同影视、录象、VCD以及网上有关的视频、音频、图片等素材采集起来,再把它们合理加入到课件中去应用于体育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或学生在自学中可暂停、慢放或多次播放所需影音材料,或加以文字说明同视频画面同步运行形成动静结合的多位一体的多容量的教学内容,达到视听结合、生动有趣、直观形象、便于观察和模仿的目的。
4、对照分析
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运动技术录像或图片和优秀运动员的技术录像或图片放在一起对照分析,找出学生技术动作的差异与不足,帮助学生改进动作。这一技术以往运动队训练应用较多,应用于体育教学对身体本体感觉较差,不能很好感觉自身动作的学生尤为有效。
(三)多媒体教学的前提条件是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
多媒体教学能否能成为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 ,有一个关键因素,那就是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体育教师必需加强对自己信息素养的培养,正如1994年美国教育部在题为《用技术来支持教育》的报告中所指出:“教育技术作用的发挥,可以促进教育的改革,可以突破诸如学时、课程、专业以及年级的限制”。因此体育教师应能够熟练使用电脑和多媒体教学平台,掌握课件制作软件,并制作简单的教学课件。
篇10
关键词 街头篮球 社会学 现状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街头篮球起源于美国,随着篮球运动的进一步开展、普及和传播,美国街头篮球运动也应运而生。它将传统的顶尖篮球技艺与充满个性和创造力的HIP―HOP文化完美结合、使其变得更加迷人。今天,街头篮球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文化现象已经吸引了众多青少年,成为对我国青少年很有影响的一种运动体闲方式。它为什么如此快速地流行开来?它究竟有哪些社会和体育功能?它将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本文就将试图对上述问题作一些社会学分析。
1我国街头篮球的现状
体育文化的产生与盛行,分别取决于社会的推动和一定数量人群的心理需求。目前来看,街头篮球主要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最大,他们深深爱上了这种形式的体育。从社会学角度而言,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主要处于依赖、服从、被社会教化和塑造的地位,受到来自社会和成人不同程度的控制,并向其灌输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的发展更多地不是自我选择,而是对社会的适应。青少年虽然对社会的规则做出了一些逃避甚至抵抗的行为,但是,他们在大多数情况下仍是屈从,由此,感受到的学业压力、感情压力和不满情绪却在不断累积。这时,青少年迫切需要一种“减压文化”来卸下长期隐忍的心理意识。
正是由于以上的原因街头篮球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他们躲避压力、休闲消遣的好地方,多重压力下的青少年更需要这种忘我的休闲运动来进行精神上的补充和放松。
从近几年我国举行的全国性大型街球比赛来看,青少年和大学生的参与热情高得惊人, 阿迪达斯街头篮球挑战赛是目前国内街头篮球历史最长的赛事,自1998年以来,阿迪达斯街头篮球挑战赛已先后在中国的8个城市举行,这项一年一度的赛事成为各地球迷切磋球技的盛会。伴随着街头篮球在中国青少年中的日益普及,参加各项街头篮球比赛的青少年越来越多。1998年,第一届阿迪达斯街头篮球挑战赛仅仅在全国四座城市展开,到了2005年比赛则拓展到了全国八个城市,参赛的球队多达数千支。耐克街头篮球争霸赛和锐步3+1篮球赛也受到了青少年的喜爱,耐克2005街头HIP―HOP文化其中还包篮球争霸赛,在国内的十个城市开演,共有三千多支队伍参加了该项赛事。
由上不难看出,中国的街球文化已经初步形成。无论是醉心于街球技艺的青少年,还是那些在场边呐喊的街球迷和观众,都不可避免地产生对街球的需求,对HIP―HOP文化的需求。因为他们感到这样的场所、这样的气氛确实有一种暂时的脱离感和逃避,是为压抑的心灵提供宣泄的最佳场所。
2开展街头篮球的社会学价值
2.1心理渲泄与创造性表演
无论是全国性的、大城市的,还是高校里举行的街头篮球比赛,整个赛场总是一片欢呼雀跃的气氛。在这种完全是自由的、不受拘束的氛围中,体验最花哨、最前沿、最个性的节奏、动作、音乐,对传统事物的依恋松弛了,渴望创造和谐节奏感的乐趣占了优势,这就是街头篮球流行、传播的作用。街头篮球文化是从美国弱势群体中发展起来的亚文化,这无疑为承受学业压力、感情压力和社会教化约束下感到压抑的青少年提供了一个渲泄豁口,从这一角度来说,街头篮球文化起了社会“安全阀”作用。
2.2对主流文化的促进
高科技发展、社会进步、西方文化的涌入,对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感染。街舞、说唱乐、涂鸦、街头篮球、台湾嘻哈音乐人等。多种多样的文化表现HIP―HOP都是同一主题:对现有主流文化的无声的反抗和拒绝服从。
街头篮球有与一般体育不同的特殊性,除了三对三半场篮球赛之外,玩球表演(杂耍)、扣篮大赛、三分球比赛、转盘投篮、吊带空中灌篮等,都说明这种体育群体整合性不强,突出个体性,玩乐大于约束。街头篮球的主要特点是花巧、自由、流畅和野性。从美国街球术语来看,Free style (自由模式)、HIP―HOP(街舞风雷)、Crazy handle(出神入化的控球)、Dtibbling (控球技巧)、Trick (花巧的动作)……,街球文化特点、风格已在这些词汇中充分表达出来。但需要注意的是,正因为街头篮球源于美国弱势群体,来自美国的贫民区,而美国贫民区是和暴力集中的地区。所以,在今后我国街头篮球的发展中,同样要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取有意义的部分。
2.3促进篮球的商业运作和经济繁荣
广义的体育市场,不仅包括各类体育商品及各种体育服务,而且指将体育产业的各种要素,包括体育人才、体育信息、体育资金、体育科技、体育竞赛等都纳入交换范围的商品流通活动。街头篮球市场运作前景很好。
近几年,我国的街头篮球发展迅猛,这也是中国街头篮球瞄准了商业运作这个方向。从国内商业运作的情况来看形势喜人,如2004年6月中旬举行的“可口可乐三对三篮球赛”,是由中体经纪管理公司主办,各组前三名获得北京男篮四国邀请赛的门票,所有参赛者都将获得男篮四国邀请赛的7折门票优惠卡。2004年“成都阿迪达斯三人篮球赛”上,各组冠军可获得价值5000元的阿迪产品。中国百胜餐饮集团旗下的肯德基这样的商家当然不会袖手旁观,该公司于2004年与中国篮协合作举办了“2004肯德基全国青少年三人制篮球冠军挑战赛”,为了打出肯德基的招牌和扩大品牌影响,主办方专门把报名点设在肯德基快餐店,可谓是别出新裁,而且开出极具诱惑的奖筹,总决赛冠军队成员每人除了得到奖杯之外,还可携带两位亲属前往泰国度假。其诱惑力、影响力和出资大方由此可见一斑。
我国街头篮球市场运作的崛起,不仅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一个极大的冲击和解构,也必然会带来体育文化和商业文化市场的繁荣和发展。
2.4推动中国篮球事业的发展
街头篮球,摒弃了传统比赛的束缚,甚至可以翻腕和走步,简单的设施、平等的权利、无功利的游戏,集趣味、幽默、竞争、激荡人心的rap节拍,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青少年。街头篮球的自由朴实和体现平等权利,加上它本身的内容能提高球技和促进身体健康,所以街头篮球在青少年中比一般体育活动有更大的影响力和传播性,这无疑对促进中国篮球事业的发展十分有利。
3我国街头篮球的未来发展
自从国门打开之后,中国人对西方文化有了进一步认识,在体育方面也加强了东西方的互动交往。其中,篮球文化、NBA球员的高超球技,无论在视角上还是在文化上对国人都是一个很大的冲击,这是街头篮球文化进入我国的前提。
然而,无论什么样的异文化,当它在某地传播的时候,都会遇到本土化的问题。比如,作为典型美国文化的篮球,在中国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就成了地方化、中国版的美国文化的代表,中国人曾穿着长袍打篮球,现在福建人喜欢赤足打球。中国篮球场不比美国少,但中国不少篮球场总是空着的,单位篮球场通常也是摆样子的。CBA就是对美国篮球文化NBA的最新版本的模仿, CBA在国内虽然也受到一定的欢迎,但与美国NBA相比还有很大的距离。美国NBA不仅商业化程度很高,而且国际化影响也很大,这也不是中国的CBA比得了的。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 CBA的规模、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尽管CBA的初始是模仿美国NBA模式,它最终的发展还是中国模式的,因为要受到社会环境、地理环境和思想观念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梁利民.大学生运动休闲生活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
[2] 吴建春.论街头篮球的特征与价值[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
- 上一篇: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感受
- 下一篇:法理学的认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