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观察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15:43: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德观察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道德观察 河南省濮阳市中原油田 河南濮阳中原油田井下小学五一班 张戈 所谓“道德”,字典上的解释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段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但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道德”就是指人们的品质、品格、素质和修养。依我看现在社会上许多人就缺乏这种“道德”,而这种“道德”也就是我们最熟悉的“雷锋精神”。以前我从报纸上看了一条消息,标题特别醒目,上面写着:雷锋出国了?!我心里一惊,又接着往下看,越看越惭愧,因为上面写了中国人和外国人的比较:很多外国人天天做好事,可有些中国人天天干坏事,不讲诚信很自私。难道中国人真的把“雷锋精神”丢了吗?
不讲道德的人和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屡见不鲜,就连我们班也存在,我们班的同学正如老师说的那样,像个炮筒子,一点就燃。所以我们班同学经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打架。这时,有些同学就好言劝架,有些同学则装着没看见,只顾干自己的事。这不就是一个很鲜明的对比吗?
有一次,一个朋友给我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故事讲的是:一天晚上,一辆出租车停在酒店门口,司机刚准备开车回家,突然从旁边冲出几个醉汉要乘车,他不肯,几个醉汉便要告他拒载乘客,他没有办法只好拉上他们走了。刚走到半路,一个乘客突然伸出一把亮晶晶的匕首,要司机交出钱来,司机一点儿也不怕,与他们博斗起来。路上围了好多行人,可没一个人帮这位司机。最后他被捅成了重伤,这几个凶手也逃跑了。第二个故事讲的是:一天,一个阿姨在逛街时包被几个歹徒抢了,她大声呼救,可是行人很多却没一个帮她的,只有一个理发理正在给客人理发,听见喊声就立刻冲出去与歹徒搏斗。最后歹徒砍伤了理发师的胳膊跑了。后来当记者采访理发师时他坦然地对记者说他不后悔做这件事。现在是法制社会,但有些人为了钱财早已把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优秀传统美德置于脑后,不惜铤而走险,也使人的素质下降,不讲道德。
“雷锋精神”源泉于中国,勤劳勇敢、诚实守信、乐于助人、尊老爱幼等很多美德是我们中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是我们的精神财富,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雷锋精神”一定会回到我们身边,我们人人都是活着的雷锋! 指导教师:袁海霞
[推荐给朋友] [显示打印]
篇2
作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小学生最感苦恼的是“无米下炊”。究其原因,并非生活中真无“米”,而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观察力较差,还不善于通过观察获取和积累作文材料。九年声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观察作文,就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为中心的作文训练,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
我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生观察作文,充分 发挥多媒体组合的整体优势,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
一、 利用不同媒体的表现力,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媒体的表现力,指媒体在表现客观事物时的能力。不同媒体的适当组合,可以增强其表现力,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小动物时,考虑到小动物本身的生动、活泼,将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于是便以事物为媒体。在作文课上,我告诉学生,今天带给大家一个惊喜,然后把一只活泼可爱的小花猫放在了讲台上。这时学生的确惊喜万分,观察的兴趣也十分浓烈。然而活泼可爱的小猫不可能老老实实地蹲着。为了保持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学会观察小动物,我又以录相为媒体,以活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来展现小花猫的外形和生活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有了观察兴趣后,才可以有观察的主动性,才可能逐渐形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二 利用现代媒体的可控性,教学生有目的地观察。
媒体的可控性,指媒体可在人的控制下,有选择地再现所需要的内容。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活动。学生对观察的目的越明确,感知就越清晰。然而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东张西望,抓不住事物的特征。现代媒体中的录相,电脑等都具有较强的可控性,就可以有效地指导学生在观察中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从而教会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比如,我在指导学生观察故乡的梧桐树时,就以录相为媒体,分步明确观察目的——梧桐树的干、枝、叶、花、果。在引导学生观察梧桐树的叶时,画面上就出现了梧桐叶的特写镜头,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观察梧桐叶上。然后采用定镜和反复播放的手段,让学生看清老叶和新叶的不同,叶形和叶脉的特点,反复经过这样的训练,有利于小学生克服观察中的无意性,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给自己提出观察目的的能力。
三 利用现代媒体的重现力,教学生观察的方法。
媒体的重现力,指媒体可不受时空限制,将记录存储的内容随时重新使用的能力。小学生的感知较笼统,总是满足于观察事物的整体,获取对事物的综合印象,而忽视对事物的更为具体,细致的把握。而录音,录相都具有极强的重现力,以此为媒体,有利于教学生观察的方法。例如,我校是少年军校,每年都要进行军训,今年还进行了会操表演,学校进行了全程录相。在指导学生写活动的作文时,我利用录相为媒体,再现活动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按活动的过程有序地观察。这样学生仿佛又回到了会操表演时那飒爽英姿、振奋人心的场 面,学生写出的作文不仅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而且注意了场面描写,文章生动活泼。
篇3
一、多维心导理论
所谓多维心导理论,是尊重学生的心理认知,对学生进行劝导、引导、疏导、建导,帮助学生建构良好的道德品质。劝导是针对学生的行为过失循循善诱,使学生认识原有道德观念的不对之处,树立新的道德观念。引导是在适当的时机对学生的道德观念进行教育,让学生向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自己的品质。疏导是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矛盾,并且及时进行疏导,使学生豁然开朗,形成良好的道德。建导是构造影响学生心理品质发展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在有意识或无意识中建构正确的道德观念。与传统的德育工作相比,多维心导理论存在着三点显而易见的改进之处:其一,以学生为本,多维心导理论把学生视为感情丰富的人,基于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这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自我建构;其二,以导为中心工作方式,多维心导理论改控为导,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导正学生的道德观念,兼顾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其三,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多维心导理论的基础是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方式是学生自主构建,目标是引导学生向着适合自身年龄段的最近发展区靠近,强调了德育目标是在学生发挥主动性的基础上实现的。
二、多维心导理论于小学德育工作中的实践
1.劝导,导正学生的道德观念
小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一直以来陷在两个误区中,一是偏重于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疏忽了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导正,二是一味灌输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观念,却没有认知学生现有的心理状态。然而,新的观念的形成,并不是在规范学生行为与纯粹灌输中实现的,是在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失误具有正确的认知并经过深度的心理纠葛后作出的自我选择,是学生心理体验后的结果。所以,在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通过讲解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事例或者道理,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思想和行为的过失,并且明确改正方向;其次是教导学生勇于认错并改正过失,圣人都不能时时注意自己的行为,何况只是一个小学生,但是在犯错后不应该逃避或者屡教不改,应该敢于坦诚错误并且心服口服地接受处罚后知错便改;然后是引导学生总结过失,避免重复犯错。
2.引导,把握机会因势利导
心理品质的构建,需要一定的时机,不是任何场合任何时间都可以随意为之,否则,是难以达到思想价值渗透的。这个时机,指的是趁热打铁。一次,在学校组织“讲文明树新风”的实践活动后,我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用餐、购物、乘坐公交等场合的文明礼貌表演,让学生对照表演和自己的日常行为,写一些感想。翻看学生的习作,不由得为这些孩子骄傲,他们会喋喋不休自己的过失之处,也会为自己的表现优异之处要求表扬,毫不掩饰,这就是儿童,这就是可以塑造的闪光点。后来,在课堂,我又集中对孩子们进行了引导:同学们,讲文明树新风是为了什么,大家进行一下答案的选择:A让别人表扬我们、B让自己成为绅士或淑女,有些学生恍然大悟,点点头痛快地做了选择,有的似懂非懂,不过从善如流,我说道“孩子们,让自己成为绅士或者淑女比别人的表扬重要的多,你是一个绅士或者淑女,你现在得不到表扬,以后也会得到表扬,而且,表扬你的不只是老师一个”。这就是因势利导,就着情势让学生走出困顿,走向宽阔。
3.疏导,排解学生的心理痛苦
小学生虽然年级尚幼,却不是全然不知世事,他们也有很多的痛苦,教师需要善于观察学生的行为,及时了解学生的痛苦,为学生排忧解难。一个学生曾经在作文中这样写到:爸爸,为什么你不要我和妈妈了,我恨你,恨你让妈妈夜夜流泪,恨你让我变成了没有爸爸的孩子,我好想杀了你。我读到后忙找这个学生谈了话:孩子,爸爸不是不要你了,也不是不关心你,老师看见过他带东西来学校看你,你爸爸他只是,不再和你住在一起了,而且,爸爸不在身边,你有没有发现妈妈更爱你了呢,妈妈很不容易,你要鼓励她,做个懂事的好孩子,才能报答妈妈对你的爱。后来,没有在这个学生的言行中再见凌厉之态,他学会了体谅和珍惜身边的人。
4.建导,构建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发展良好氛围
篇4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以往的作文教学,教师总是要求学生以自己的思维方式、认知水平、道德观、价值观去写作,学生一看题目,有的感到无话可说,有的却有话不知从何说起。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水平不但没有提高,而且连学习语文的兴趣也大大下降。造成这种后果的责任主要在教师,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放下“严师”的架子,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重视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确定学生在作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这种需求也就是参与的需求。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识发展的规律,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爱写,写自己喜欢的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写出真情实感,而不是空话连篇。
二、加强平时积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作文水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要想学生的作文水平切实有所提高,其工夫不在课内,而在课外,在于平时的积累。平时的积累就像装修房子之前的备料,只有“料”备齐全了,这“房子”才能一气呵成。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做好平时的积累工作呢?
1.指导阅读,加大阅读量,从读中积累素材
提普洛夫说过,“一个空洞的头脑是不能进行思维的。”厚积而薄发。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好书。除了教师推荐好书、组织读书汇报、摘抄读书笔记等方法外,还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新颖的、体现学生自主性、参与性的训练方法,如让学生制作读书“备忘录”、名言佳句“袋袋裤”等。
2.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积累写作素材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在这一前提下,指导学生留心观察,认真体验,带领他们走向自然,走向生活。另外,还要在观察、体验中培养他们的“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只有热爱生活,才能积极地投入生活的怀抱,才能从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
篇5
关键词:创设活动 治疗作文头痛 方法研究
【分类号】G633.34
一、 学生患上作文头痛顽疾
(一) 学生作文头痛症现状
下面是对某校初二年级42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统计的结果。
(二)学生作文头痛顽疾的症状
一谈到写作文,学生中十有七八会有不现程度的头痛表现症状:有眉头紧锁的,有瞪眼朝天的,有抓耳挠腮的,有唉声叹气的,有摇头晃脑的……唉!好难啊! 作文。
在写作中的症状是这样的:先是搜肠刮肚地写上一句,停下来,绞尽脑汁再写上一小段,然后看看,离550字,还差得远呢。唉!继续重复上面的故事吧。唉,好苦啊,写作。
大功告成之时表现是:“搞定啦!”或振臂高呼;或本子一扔,一溜烟跑着玩儿去,嚷嚷道:“辛苦了,靠劳靠劳自己应该的!”…… 噢!写完了,解脱了,轻松了!
(二)生作文头痛顽疾的成因
1.老师畏难,不引导。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教师、学生在思想上对作文也很重视,但现实是要使作文教学有成效,教师就要用心,用情,用智慧从方法上去去引导,启迪他们,慢慢教会学生作文。但这会让老师很辛苦,也很费神,也就有一些老师不愿循序渐进、踏实认真地进行作文方法上的教学,只让学生背背范文长此以往,学生基本上不会作文。
2.学生无米,难下锅。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学生的生活累积和生活经历都有限,让他们作文,有一定的困难。因为“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对生活产生意思情感,才会唤起学生急于表达,乐于作文的动机。
二、创设活动能有效治疗初中学生作文头痛顽疾的原因
(一)创设活动,能让初中学生有米下锅
课堂活动的有效创设,丰富了作文课堂,激发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倾情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掌握了第一手新鲜的资料,也就不难生火做饭了。创设活动主题鲜明,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思想道德观念,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提高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让学生便于立意。
(二)创设活动,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教室是一个单调的环境,学生由于长时间处于教室里,处于单调的书本知识学习之中,学生生活像一潭死水。那教师就要通过创设活动,让单调的教室丰富起来;引导学生的倾情参与到活动之中,让他们的青春飞扬起来,思维活跃起来;启发学生关注日常的生活,让学生的心灵飞出教室,飞向多彩的世界,激发学生去留意身边的生活,去领悟人生的真谛,打开写作的思路。
(三)创设活动,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生习作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
1.观察要立体。观察要五官并用的全方位、立体式”观察法,要调动眼、耳、口、鼻、舌、肤等感觉器官从形、色、声、气、味、质等方面的性质进行切身的感受,这样才能较全面地把握事物。当然还要留意自己的心理活动,思想状态和情感变化,这些都观察的内容。
2.观察要有序。观察时要顺序,并留意自己的感受,最好是把自己观察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这样逐渐养成观察的习惯。
3、观察要仔细。观察时不要一晃而过,要细细看,认真听,轻轻摸,用力嗅,努力尝。还要仔细分辨一番。
(四)创设活动,能激发学生写作冲动
叶圣陶认为:“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泼流个不息。”
课堂活动的有效创设,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零距离的观察,切身的感受,激荡的情感,学生有了第一手鲜活的材料,产生一定表达、述说叙写的冲动,写起来当然顺畅,不废力
三、有效创设活动,治疗初中学生作文头痛顽疾的方法
经过两年时间的探索研究,我基本形成了自己“创设活动,有效提高初中习作水平的“四步曲模式”:精心组织活动DD巧妙指导观悟DD保证时间写作DD语感评改提高。
(一)激发兴趣,精心组织
1.内容关注度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创设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的活动内容既要有思想、有热度、有一定深度、高度,还要能点燃学生兴趣的兴奋点,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他们才会乐于参与其中。
2.形式新颖性强。活动的形势如果太平淡,太陈旧,太呆板,太老套,学生会没有兴趣,不喜欢。所以活拥男问揭欢ㄒ新新颖,必须要在瞬间点燃学生的参与热情;还要给活动起一个亮丽的名称。
3.时间标准是短。创设活动终极目的不是活动本身,或是政治思想教育,而要落实在学生的习作训练上,所是活动的时间就要好好把握,活动组织一定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用时少,效果好。
(二)给足时间,保证习作
俗话说“打铁要趁热”,趁着学生兴奋与激动而产生的较强的述说写作的冲动,立马布置学生作文。并且在时间上充分保证,这样他们就会埋头奋笔疾书,浏畅写作,他们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再不会为五六百字眉头紧锁。
如果不这样而让学生课外去完成,有的学生会马虎不认真,或贪玩不做,这样质量与效果就得不到保证。
(三)语感修改,评价提高
通过“自己读-同学读-小组读-老师读”四读环节,既培养学生语感,也让学生读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相互的修改、评价,最后推荐佳由教师作展评。
这个环节,教师在组织的教程中,要加强指导,不然学生由于自身作文水平的缺限会感到困难;或由于偷懒、会贪玩,马虎了事,走过场。
在初中生的作文教学中,希望广大的语文教师,利用小小的教室、校园、多媒体,创设有效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学会合作、学会感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习作。让我们的作文课堂不再单调枯燥,学生作文不再痛苦万状;让作文课堂丰富多彩,让学生作文轻松流畅。
参考文献:
[1] 倪文锦著《关于写作教学有效性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3期
篇6
生活是万花筒和百科全书,我们的语文学习是对生活的学习,我们的写作也应是社会生活的的再现。因此,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注入生活的元素,让学生感悟生活,再现生活,写出内容真实可感,生活与时代气息浓郁的作文;让作文教学理性回归。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 生活化教学 策略探讨
生活即教育,而教育理应也是生活的过程。我们让个性思想和道德观点已经初步的高中生写作,就应该让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再现和映照生活。因此,推进生活化的作文教学,能够让学生写真情、抒真感,使得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质精准呈现。
一、转换视角,让写作成为生活需要
我们学生一般都不喜欢写作,总感觉自己写不好。一让写作就搜肠刮肚,真真原因是他们没有东西可写;写作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是带着功利的为了得到比较高的分。这种不是发自内心的,不是对生活有感而发的的写作不可能写出优美篇章的;而没有兴趣、没有热情的作文是没有什么艺术与思想的。
我们在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中,要引入生活,让学生感受生活。苏教版高中语文很多优秀的篇章都是生活呈现的典范之作。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们可以让学生读读作者笔下地坛的景致,说说自己的校园、家园的风景,谈谈自己对身边环境的看法。如此,我们能在“绿色生活”“忧与爱”,甚至2013年的“探险者与蝴蝶”等高考作文中都有内容可写。历年高考的高分、满分作文中就有不少写自己身边的环境环保的作文。因而,留心生活,从经典作品的感受生活,对写作业帮助莫大。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我们老师总是用自己角度去审看和批阅学生的作文。因此,学生只要写一些自己的生活中负面的事件或感受,我们都要遏制。如青春期的学生写写朦胧的男女生的情感,写写对社会上一些不道德的事件的消极看法,我们老师总要提醒他们思想要健康,要积极向上。其实,生活就是真善美与假恶丑大杂烩,是可以多面观的棱镜。只要是学生能够客观而真挚抒写的情感,我们都应该冷静而公允的看待,没有必要扼杀他们的生活感受与体验。
二、注重引导,让生活成为写作源泉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作文教学需要与生活接轨,倡导学生在感悟生活中“我手写我口”的写作。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作文教学方法,不一定非要注重怎么写的指导,而应该让学生向生活去探究写作的源泉;写出个性的有灵性的作文。
1.培养学生走进生活能力
大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学生往往三点一线的学习,忽视或漠视了生活的风景。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体验社会生活,感触自然的魅力。一方面,让他们注意生活中的人,如《我与地坛》学习中,我们感受到了史铁生给他母亲出的难题,那么,现实生活中,我们和父母总是和平相处的吗?我们有没有让父母感到痛苦与失望的事情呢?你想象同龄人会给自己的父母出怎样的难题呢?于是,亲情这一永恒的话题就能激起学生生活体验与感悟的抒发,能够以小见大的写出成长的烦恼。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事情,能够折射出不同的人性;也可以从影视、报刊等媒介获取生活的信息。这样,我们的写作的生活体验就会更有代表性。
另外,春夏秋冬的轮回,自然景象的变化都蕴含着一定的哲理。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景物的观察和描写中感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观察生活、思考、憧憬生活,就会有所发现、惊喜与陶醉。
2.提高学生体悟生活能力
生活的本身是平凡的,但蕴含的哲理确是不平凡的,能够发人深思的。林清玄的散文大多是生活哲理散文,我们可以从《可以预约的雪》学到生活的无常,我们怎样去看到这样的无常。如陈光标先生做慈善事业重视花样跌出,因而,有的人批评有的人赞许。如他曾经在贵州毕节举办个人慈善演唱会,只要农民听完全场可领猪羊的活动,是他故弄玄虚的炒作自己呢?还是有什么其他意图呢?怎样看待观众反映的“陈光标所捐赠猪羊纷纷感冒,已经死亡20多头”?如何看待民众讽太难听“我都比他强”的说法呢?如此,我们可以就此事,让学生深入思考,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因此,提高学生的体验生活的能力,一方面需要引导他们能够深入的思考和辩证的看待所见的事件,力求深入地分析与理解。如此,能够想的更深,新颖而别致;只要重视对学生的训练和培养,我们学生的生活化写作的能力就能得到增强。
3.提高学生再现生活能力
走进生活、感悟生活,还需要能够将触动我们心灵的人和事或情景精彩再现。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明确写日记、写周记的目的,让他们能够写出自己的情感,在不断优化思维品质和写作技巧的掌握中获得心灵净化、情操陶冶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当然,学生再现生活,也不意味着原封不动的实录,应该是注重细节,突出主题的浓缩与凝练,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注重从背景、立意、选材、情节、细节和个性表现与表达。
另外,在作文教学中,我们激发他们去关注生活、重视体验生活。那么,他们语文思维能力,诸如具体形象思维,能准确描写和表现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能发展的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能力;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和创新思维都能够得到训练和提高。
总之,新时期的高中作文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写真话抒真情,需要让学生找到写作的源头活水,需要我们老师引导和指导他们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素材,获得真情写作的能力。只要我们激发学生主动写作的热情和兴趣,那么,他们就能写出富有生活气息、个性体验的优秀作文。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小学美术;发展;素质教育
小学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就阐明了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即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儿童自身的生理特点,大多数儿童喜欢涂涂画画、拼拼贴贴,他们可以在对周围世界做了观察以后产生新的感受,去对自己的想象做出各种各样的尝试。不管画得好与不好,这是一种自我表现,只有满足少年儿童这种自我表现的要求,他们的情感与智慧才能真正得到平衡发展。另外,学生还会因为美术方面的兴趣自己督促自己去学习语文、数学等课程。在以前曾把美术课看成副科,每天只是语文、数学枯燥乏味地重复出现的情况下,学生可以通过美术课来调节情趣,培养兴趣。如果美术课的形式开展得多样化,会使学生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习成绩不但跟上去,学习兴趣也会逐渐浓起来。
二、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充满好奇心是少年儿童的一大特点,很多学生通过美术课学习以后,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对周围产生兴趣,因而会更细致深入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只有不断地观察,才能得出更新的内容。这些新内容在幼小的心灵深处扎根,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这样一来,少年儿童的观察力会得到提高,并不断发展。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兴趣,更主动深入地观察了解,并进行写生,写生时学生感觉到事物是这样的美,就会把这些美的印象深藏在心里。在作文课上,有的学生就会将美术课上观察到的东西带到课堂,并进行语言文字的描述,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
三、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学生在完成一件作品时会有意识无意识地注意表现对象,并加以记忆。观察得越多,记忆内容越丰富,这样就会将那些本来无联系的内容随意地组合在一起,并进行一些细节的“添枝加叶”,时间一长,他们的想象力就会更丰富,就能在作品中体现儿童的个性思想。
四、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积极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美术重在创造、求异。越表现出和别人不同的就越有自己的特点,越有个性,这就产生了创造性。而美术作品的这一特点又来源于思维,只有在学习过程中对周围事物多提几个“为什么”进行思考:为什么要这样画?为什么要这样添?为什么要这样构思……这些都是一个创造过程,是培养创造能力的具体途径。
五、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美术”是一种表现美的活动,如果不美就达不到目的。要表现美就得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美和发现美。在了解美、认识美的过程中,美会自然而然地深入到你的心中。另外,小学美术教育《新大纲》中明确指出了美术课具有审美功能,美术教育过程是审美活动,是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热爱美、表现美的愿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良好品质。比如在上欣赏课时,学生既认识了我国的各种画种,又了解了我国从古到今的一些著名画家和作品当时的历史背景,每一幅画的特点以及这些画家的优秀作品,使学生对这些画家产生一种崇敬之情,并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同时也对中国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可以陶冶儿童的性情,塑造美好心灵
鲁迅先生曾指出:“美术可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遂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上,亦可辅道德以为治。”美术教育用视透形象刺激人的思维意识,让人潜移默化地接受某种道德观念。是进行精神品质和思想意识的教育,能触动灵魂的向往而达到优美崇高思想境界的效果。可谓以美感人、以美益德,它在涵养人的性情,制约一些不良习惯,自然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如在一年级小朋友中进行《可爱的小鸟》记忆画,让学生从小鸟飞时的各种美丽的姿态,漂亮的颜色中感受小鸟的天真可爱,我们不忍伤害,而应该爱护它,喂它食物,为他搭窝、植树,创造优美的环境,领悟一颗可贵的爱心和保护环境、保护美好大自然的纯洁心灵。在小学美术教育的各种训练中,如静物写生,真实而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东西,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如画校园题材的游戏,反映了学生天真烂漫和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让学生为童年生活和学习而陶醉,产生爱学习、能与人友好交往,并会互相关心、团结向上的好品质。在《民间工艺》的制作中,让学生了解民间工艺的丰富多彩,民间艺术的精湛技艺以及悠久的民族文化,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进行一些《我的家乡》、《难忘的旅游风光》、《蓝天白云下的城市》等记忆画训练中,让学生大胆表现祖国江山的美,家乡改革开放的迅猛发展,大自然的美好风景,引起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怀。课文中还有各年级的不同内容的欣赏作品。如六年级的《激奋人心的革命历史画》欣赏,通过欣赏学生懂得了中国革命的斗争史,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安定环境和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的雄心。通过形象的观感,在这些思想健康、情趣高尚、有益身心的各种活动中,使他们在感官上愉快、情感上受到感染,心灵上得到触动,达到陶冶性情,塑造美好心灵的目的。
总之,美术素质教育从思想教育、能力培养、智力发展、审美教育等方面,全面地促进素质教育的各项目标的实现,其作用是巨大的。可以说,离开了美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各项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深知责任的重大、任务的艰巨,自觉实施美育素质教育,做素质教育的先行者。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写作教学;自主学习策略;高中语文
写作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陶冶情操的主要方式。但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现阶段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还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语文写作教学现状,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自主学习策略是新课改中大力推行的一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写作教学效果。本文对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一、自主学习和语文写作教学的联系
写作教学是一种训练学生写作能力,并帮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教学活动。写作能力是一种运用语言表达自身思想和认知的能力,高中语文人教版的新课标中对写作能力进行了明确阐述。提高学生运用文字的能力是写作教学的主要目标。写作教学具有较高的抽象性,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学生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写作训练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包括审题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和谋篇布局能力等。写作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写作的教学规律对学生进行训练,而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础。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掌握学习进度就是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首先对学习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和科学划分,并对自己的学习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对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控制和调整。由于写作教学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才能为课堂写作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将自主学习策略应用到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
1.转变高中语文写作传统教学观念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按照原有的教学思路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也不要限制文体和内容,避免遏制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感觉写作枯燥乏味。通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等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和发挥的空间,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文体和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写出能够展现自身才华的文章。
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从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写作文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写出来的作文生硬而缺乏新意,不仅无法获得高分,还会打击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导致学生对写作越来越反感。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指导他们练习自己擅长的体裁,并且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且尝试用不同的文体写作,并使用不同的语言描述同一事物,以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写作产生
兴趣,并且能够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写作中,有效地提高写作
水平。
3.通过多种途径开阔学生的视野
语文学习包括的内容非常丰富,具有无限的外延性。语文课堂学习只能学到课本上的基本知识,课外学习学到的知识对学生的影响更加深远。写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以此提高写作教学水平。例如,引导学生抽空看《百家讲坛》等,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历史的了解,通过《科学与探索》节目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而《道德观察》能够让学生了解各种社会现象,增强学生的道德和法制观念。学生通过这些节目学到的知识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让自己的作文变得充实而生动,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以此提高写作水平。
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小组合作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写作教学方式。传统的写作教学批改中,教师往往只是在学生作文后面写上几句简单的评语,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也不能完全理解教师评语的意思。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写作教学中的自主探究意识。例如,教师可以指导每个小组的学生互相评阅作文,通过学生批改的主动权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运用自己的知识对别人的作文进行理解揣摩,然后写出自己的修改评语。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的写作体系,以此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应时展的需求,改进和创新写作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课程;作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初中作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通过写作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如何让学生写出文质兼美、富有真情的文章,是语文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把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放在写作教学的重要位置上,那么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第一,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是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第二,应当在写作课上创设出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写,破除畏难情绪,允许学生大胆设想,敢于质疑,鼓励他们的创造想像和求异思维,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思维,鼓励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与交流,营造一种安全心理氛围。第三,提倡学生写有个性的文章,学生的个性主要表现他们的特点和气质,体现在写作上就是要在立意、谋篇、选词、造句等方面有自己的特色,而不是人云亦云。第四,采取激励措施。作为教师,不但要注意拔尖的个体,还要顾及大众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不但要肯定一些文章的整体美,更要善于发现文章的局部美,并及时给予褒扬,以此激发学生对写作“有兴趣”的热情,“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写作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学生在写作中能够抒发自己的感情,缓解自己的压力,调整自己的状态,但是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写作往往追求高分,追求稳妥,盲目的套用一些名言警句、空话套话,多采用排比等方式来进行写作,这样写出来的作文虽然不会出现大的问题,不会在语文考试中拉分,但是学生的个性也被埋没了,作文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没有新意可言,更别说抒发真情实感了。机械化的作文训练使学生逐渐失去对作文写作的兴趣,逐渐懒于动笔,懒于思考,写作文也是应付教师完成写作任务,使得作文质量每况愈下。教师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情,创新作文教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写作的好习惯,比如鼓励学生写周记、日记,建议学生建立笔记本,专门记录优美的句子,在写作课上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传阅、相互学习,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三、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
学生能否进行自主地、充满真情实感地写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写作动机和对写作的情感。因此,教师在注重“导”的技巧手段和学生“作”的策略方法研究的同时,必须重视调动学生的内在写作动机和写作情感,并将形成发展这种动机和情感作为写作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学生写作的心理基础。写作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情者文之经”,学生如果没有丰富的情感,就不可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来。现实生活是色彩斑斓的,学生只有善于体验生活、捕捉生活、了解生活,才能在生活中找到写作的素材,才能写出真情实感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多一份用心、多一双眼睛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才能捕捉到别人不注意的细节,才能以小见大。文贵于情,而真情又来自生活的感受,有了真实而细腻的感受,才会写出真情。
四、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
写作时,学生常常感到无话可写,写出的文章往往没有深度,主要原因是缺乏生活的积累与感悟。生活是一个万花筒,蕴藏着人生百态与真善美丑。让学生走近它,观察它,感悟它,写作不仅有了无尽的题材,而且平添了无尽的底蕴,折射出深沉的悟性。感悟生活,就是对生活条分缕析,由此及彼,从现象到本质进行系统深入的体验,把生活濡沫于情感之中。缺乏对生活的感悟,人生便缺乏激情与深度。没有感悟的思想是苍白的,没有感悟的写作是浅薄的。只有教会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学生才会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写作的品位才能得以提升。为此,教师应把学生从狭窄的课堂和繁重的课业负担下解放出来,让他们走向大自然、走进社会去观察、体验、思考,增进人生阅历;使他们有时间与好书为伴扩大视野,增长见识,丰富素养;同时,激活他们的思维,挖掘他们的思维,挖掘他们的潜能,放飞他们的心智,让他们用自己的灵魂与世界对话、沟通。
五、改革作文的评价方式
以往,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是作文评改一支笔,以教师的自身经历和阅历代替学生的经历和阅历,以教师的一已之见代替学生的想像和发挥。语文新课程理念把写作看做是学生记叙生活、表达情感、发表见解的重要手段。为此,对学生写作态度的评价应采用“主动、积极”定性,对写作品质应采用“很好、好、还需要努力”等来定性,对写作的性格应采用“勇敢、顽强“等来定性。对学生各抒已见的有创意的表达要给予充分鼓励。同时加强对学生“多读、多记、多观察”等日常写作习惯的评价。重视对写作修改的评价,注重考察学生修改写作的态度、过程、内容和方法。写作因个体差异呈现出不同的水平,教师在评价时,不能沿用传统的“一刀切”“统一标准”的评价模式,应用不同层次的标准衡量不同层次学生的写作。在开放的评价氛围中,在写作教学的园地里,将会融带刺的仙人掌和鲜丽的玫瑰同园,怯生的含羞草和耀眼的丽菊共圃。
六、鼓励学生的课外阅读
很多学生在写作时都会有文思枯竭的感受,感觉无从下笔,即使自己感觉这篇文章很简单,却也不知道从何写起,这就说明学生的脑子里缺乏写作素材,没有在平时生活中积累素材,也没有对生活进行思考和感悟。教师要鼓励学生的课外阅读,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促进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的形成。我的做法是:发动学生捐书,建立图书角。书是有了,怎样引导学生积极地去阅读呢?我鼓励学生一到教室就静静地在班中阅读,在以后的语文课上,我总要拿出一点点时间,让看过书的学生给大家讲读后的感受。我还要求学生在书包里也装一本书,课间随时可以拿出来看。
总之,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关注学生的心路成长历程,让学生通过自主写作充实学生的精神,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是新课程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应有之意。
篇10
一、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与课文相关知识紧密结合,适时有度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时,必须将语文教学内容与法律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法制教育因素,而要恰当地把握分寸,适时渗透,潜移默化。如:教“赡养”一词时,教师要与“抚养”联系起来,指出“抚养”是指父母或长辈养育后代,而“赡养”则指成年子女对父母或长辈的养老行为。在学生理解词义后,教者进一步引导学生:在《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等法律文件中规定,父母有扶养教育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你有要求父母教育扶养的权利,但也相应的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从而明白享受权利就要尽义务的道理。教学中,我们要明白主次轻重,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能正确把握和准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以及听说读写能力,一节课的主要时间要置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上,法制知识的渗透要适可而止,恰到好处,见好就收,不能喧宾夺主,主次不分。这样的语文教学,使学生在接受祖国语言文字熏陶时,也受到一次深刻的法制教育。
二、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因课而异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有关环境保护、赞美大自然的课文,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在读书中享受自然美,也应让他们明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如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要宣传环保知识,讲授相关环保法,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保护自然生态,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使湖泊消亡的悲剧不再重演。新教材课文《云雀的心愿》中,小云雀看到由于人们乱砍滥伐造成土地沙漠化、沙尘暴肆虐、洪水泛滥成灾的严重后果,告诉人们森林的重要性。
(二)在口语交际中渗透法制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校即生活,生活即学校”。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对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在进行“口语交际”教学时,也应适时渗透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道德评判,做个知荣辱的人,同时也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如口语交际 “学会鼓励”中有这么一段话:张为民买了一套航模材料,回家拆开包装盒,发现有几个零件损坏,他想去退换却没有勇气。在教学时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买了东西,我们就是消费者,与商家就有了合同关系,就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商家对于售出的商品应该保证质量,这种伪劣商品完全应该找他退换,这是你的权利。商家如果不肯退换,你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甚至可以到法院他。通过讨论交流,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还提高了学习法律的积极性。
三、作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
- 上一篇:美容院营销策划方案
- 下一篇:企业后勤总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