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决策的原则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2: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决策的原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前言
经济管理决策的正确与科学不仅需要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能够从经济管理工作的全局角度出发,科学地制定企业的经济建设发展决策,而且在进行决策的制定时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正确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经济管理的科学决策,才能够实现企业经济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有效。企业的领导者要树立起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务实精神,要根据自身企业的发展情况以及内部管理现状来作出科学的决策,实践经验证明科学的经济管理决策能够有效的符合企业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并能够正确反映出经济规律的客观要求,对于促进企业的各项经济管理工作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因此做好企业经济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建设具有极高的价值,必须将其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工作内容。下文我们就经济管理中科学决策的原则与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
2、经济管理中科学决策的原则
经济管理中科学原则是经过长期的经验总结而来,其能够正确科学的反映出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对于做好企业经济管理决策具有基础性、决定性的作用和价值,企业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相关原则,从而依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科学正确的决策。
2.1 集体决策原则
之所以将集体决策原则作为第一个论述对象是因为本文认为集体决策原则依托于高素质的企业经济管理领导队伍,有助于推动和激励企业管理者自我学习与自我提高意识的增强。而所谓的集体决策原则内涵为企业在进行经济管理决策的制定时要树立起全局观念,要在综合多领域、多行业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决策内容的改进和完善,有必要的可以通过专业的咨询机构以及行业市场评估机构对具体的决策意见进行专业的检测和评估,集体决策原则在于充分
利用和发挥大众的智慧,不断的对决策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进而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经济管理决策的科学性。除此之外,集体决策的原则有助于调动广大各级管理人员以及企业普通职员的积极性,鼓励其树立企业主人翁意识,为企业经济管理建言献策,全面推动经济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建设,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现代企业管理民主化模式的发展和进步。
2.2 可行性原则
经济决策不仅仅要重视其制定基础的科学性,同时也要对其日后的实用价值进行科学的评估,因为企业经济管理决策应用到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其必须具备较高的可行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有效发挥科学决策的价值和意义,指导企业经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求经济决策的制定者应当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原则不动摇,要依据企业当前的经济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策略,要注意保障经济决策的可行性,从而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2.3 创新原则
当前形势下企业面临的发展形势与发展环境已经发生重大的改变,这种改变仍然持续存在,因此经济决策的制定不能够受到环境条件的束缚,要树立起创新意识,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情况,制定适应性较强的经济决策,不断改变自身决策内容中的不科学或者落后的方面,树立创新意识,大胆地进行决策创新,进而全面提高经济管理工作的创新性,以创新性来推动决策的科学性发展。
2.4 信息的全面与准确
决策的科学性与否必须建立在完善的信息供应基础之上,企业的经济活动信息对于经济管理决策的制定具有深远的影响。现代企业的经济活动范围不断地扩大,和经济活动相关的数据信息种类以及数量也越来越多,如何能够在海量的信息数据中提炼出有助于企业管理者作出科学决策的参考信息,决定了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因此企业的管理工作必须重视并做好经济活动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建立科学的信息数据分类收集系统,通过正确的归纳整理,挑选出最有价值的信息对其进行统筹制作,从而为科学决策奠定良好的信息基础。
3、经济管理中科学决策的方法
在具备科学的决策原则的基础上还必须采取正确的决策方法才能够成功的实现科学决策的工作目标,决策方法的采用必须依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各项经济指标、企业管理模式以及生产力等方面全方位的进行综合分析,在诸多的决策方法中优中选优,选择适合自身的、有助于进行科学经济管理工作的决策方法。
3.1 各类经验的总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企业要注重对自身以及其他同行经济管理工作的经验总结,因为即使当前存在的包括排队法、归纳法以及数量分析法在内的诸多数学模型化的决策方法,在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以及新问题,这些决策方法显然灵活性不够,难以真正的满足企业进行经济管理科学决策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经验的总结工作至关重要,既要从自身的经验教训中总结同时也要把握行业的整体发展现状,这样才能够全面的认识并发现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问题,确保在决策的制定过程中能够很好地解决有关问题,降低决策执行过程中各类问题的发生几率,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3.2 建立起健全责任体制,提高科学化素质教育
企业的经济管理决策归根结底在于管理者与决策自身,具有较高素质与责任意识的管理者更加易于作出科学化的经济管理决策。因此要积极推动企业管理责任体制的建立,明确各级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与工作任务,规范其监督管理以及决策行为,避免决策权力的过度集中,推动管理责任体系的系统化、科学化以及民主化建设,鼓励各级管理者以及决策者责任意识的提高。此外可以通过综合素质教育以及科学文化的培训使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和决策水平得以逐步提升,进而为科学化的经济管理决策奠定充足而稳定的人才队伍,保障决策制定过程以及制定结果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4、结语
经济管理工作在现代企业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决策水平更决定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发展水平,科学的经济管理决策不仅能够保障企业内部各部门各机构高效地按计划完成工作任务,而且有助于全面提高企业的经济资源配置效率,确保企业良性发展。现代企业运营,依赖于有效的经济管理手段,而科学的决策是企业管理的根本,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学习和掌握科学决策的原则和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晓敏.经济管理中科学决策的原则与方法[J].才智.2012年02期.
[2]雷弯山.提升领导思维方式 实现领导方式创新[A].构建和谐社会与领导科学创新——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彭银凤.论领导者在经济管理中的科学决策[J].审计与理财.2008年12期.
篇2
首先,学校科学决策,需要内行领导。学校科学决策是指学校领导为了实现一定的办学目标,根据过去的情况、当前的条件和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分析,从各种选择中遴选出最佳的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学校科学决策是书记校长特有的职能,是学校管理当中一个极其关键的环节。决策之前需要调查研究、系统分析、深思熟虑、民主参与;决策之后要制定计划、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总结奖惩。如果决策得当,平凡的人也可做出不平常的事情。因此,书记校长决策能力的提升在整个学校管理中显得极为重要。
学校科学决策要以教育方针、素质教育、师德规范、办好学校的基本规律和办好学校必备的条件等为依据,遵循量力性原则,瞄准决策的契机,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以培育名优教师为重点,以教育科研为动力,最终实现决策的目标――示范校保持领先,普通校后来居上,薄弱校改变面貌,校校办出特色。这些都对学校领导者的专业性提出了要求。
其次,学校教师管理,需要内行领导。“学校的重要性到处都等于学校教师的重要性。”19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的这句名言表达了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看出,加强教师管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领导者的重要责任。
篇3
1.1 财务战略的新内涵
美国学者W.H.Newman认为,企业战略是确定长远的主要任务,以及完成这一任务而采取的主要行动。财务战略是在财务方面全局性的规划,这要求企业不但要着眼于当前的财务状况,而且要树立长远眼光,以企业永续经营为目标进行全方位谋划。在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必须建立更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构建财务战略框架以适应企业规模的扩张。经济新常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财务战略赋予了新的内涵,在构建财务战略体系时,一方面,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和财务效益;另一方面,也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培养创新意思,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1.2 上市公司财务战略框架构建的特点
上市公司在构建财务战略框架时,应遵循科学性、持续性、完整性、新颖性及技术性的一般原则,以及针对企业的经济性、公开性、集权性特有原则。这样构建财务战略框架,才能够更加适合企业的现实所需,更加有益于企业的长时间持续的发展。财务战略框架构建受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因而构建时需考虑环境要素。探究上市公司财务战略框架构建问题,应该掌握上市公司财务战略框架构建所处环境的真实现状及发展方向,掌握实施财务活动的有利条件及不利条件,为企业的财务战略框架提供真实有效的依据,并总结出相应的策略,增强财务工作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利用能力。
2 科学决策理论在构建财务战略框架中的应用
科学决策对企业管理和企业战略资源规划至关重要,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Herbert A.Simon曾经提出管理就是决策的理念,管理与决策相辅相成,科学的决策将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构建财务管理框架是上市公司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发展战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强化公众监督、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企业科学决策的重要目标。财务战略框架构建与企业的经济利益具有最直接、最有效、最紧密的关系,尤其是在如今知识经济环境下,上市公司更需要以科学决策为基础,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财务目标和发展战略,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社会公众的信息披露需求奠定坚实的基础。
3 上市公司构建财务战略框架存在的问题
3.1 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在传统的经济制度下,我国的财务管理体系中囊括了上市公司的财务战略框架,所以,以往的上市公司财务战略规划受到行政因素的严重影响,政企不分现象越来越严重,公司并没有适应自身发展的市场地位和财务理念。在这种情况下,上市公司财务战略框架的构建,只需要依照国家的政策制度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实施,上市公司在进行财务战略规划过程中,仅片面结合国家财务政策体系,而忽视了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决策。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企业制度逐渐得到推广和实施,上市公司实行现代化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政府和上市公司的分离,但是企业文化和生产经营理念并未适应时代潮流,传统观念仍然根深蒂固。
3.2 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财务战略的规划与实施离不开基层财务人员,只有财务人员依照财务战略框架的规划,落实每一个财务管理细节,公司的财务质量才能得到提升,财务管理体系才能得到进一步完善。但是当前很多上市公司财务战略的执行者专业素质偏低,并不具备现代化的科学的财务管理理念。上市公司当中,很多企业欠缺对财务战略框架构建的认识,还处在记账、算账的认知中,普遍存在不合理的建账、做账、代账、白条等现象。这种财务战略规划和执行过程中的无序及混乱现象,致使企业财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活动无法正常开展,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带来隐患。
3.3 财务战略具有滞后性
通常上市公司在进行财务战略规划时,大都以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实现的预期收益为基础,仅仅关注会计期间的投资收益率和投资回报周期,而没能把非系统风险和货币的时间价值充分考虑在内,这就导致很多投资项目或资本运作规划。因不可控的意外情况而无法达到预期收益。上市公司在当前经济条件下,财务决策具有滞后性,难以全面有效地分析内外部环境,无法用市场经济的变化法则来理顺投资与回报之间的关系。
4 上市公司财务战略框架构建
4.1 决策层需转变管理理念
基于科学决策构建财务战略框架新模式,企业的决策者一定先要树立创新思维,善于接受新事物,立足当前的经济局势,从企业自身出发,将传统的固有战略框架逐步转变为符合经济新常态运行状况的战略决策。要明确企业的具体状况和进步阶段,规划与企业自身发展相切合的财务战略框架。在构建财务战略框架时,可以实行企业资本多元化,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主动探索和外资协作的途径,拓展多元化资金来源。对因为环境改变而产生的突发状况做好应急预案,及时解决问题,将损失和风险降到最低,增强企业本身的抵挡风险的水平。
4.2 基层管理人员需提高综合素质
现有对企业财务人员专业水平的统计数据表明:财务人员业务和管理水平偏低,无法切合财务战略框架构建工作的需求。仅仅依靠财务人员来构建财务战略框架并不科学,财务战略框架的构建,需要全局性视角和各部门协调运作,这就需要部门管理层的全面参与。很多上市公司历史遗留问题严重,管理人员特别是中低层管理人员财务基础薄弱,了解简单的账目处理却看不懂财务报表,无法与财务宏观战略有效衔接。因此,企业中低层管理人员需要积极学习财务知识,除掌握本部门工作管理技巧外,还需重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努力提升自身管理水平。
篇4
论文摘要:领导干部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领导干部是决策者,决策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着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方向与方式的科学与否。领导干部的科学素养是科学决策的基础保障。领导干部必须具有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才能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沿着科学的道路不断向前发展。
一、 领导干部科学素养的社会特征
科学素养是人们坚持科学精神,自觉地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修养和能力。科学素养决定着人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关系着人们工作与生活发展的优劣与成败。公民的科学素养,除了关系到自身的发展,作为国民素质的基本元素也同时关系到国家的发展。领导干部的科学素养与普通公民具有不同的社会特征,作为决策者,领导干部的科学素质不仅只是作为一个普通个体对社会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作为社会发展的领导和推动力量对社会产生影响。
领导干部的科学素养对于经济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决策的科学性上。决策的科学与否关系着发展目标的正确与否和发展方式的优劣与否,科学的决策符合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能够促进事物向好的方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推动力量。不科学的决策则违背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会使事物的发展与人们的希望背道而驰,阻碍社会的发展。因此,决策的科学与否,对于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领导干部的科学素养是科学决策的基本保障。领导干部必须具有科学素养,才能具有科学决策的意识与科学决策的能力。首先,领导干部必须具有科学精神,才能在决策过程中自觉地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工作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发展。其次,领导干部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才有能力在决策过程中客观地认识环境,正确地分析和判断形势,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确保决策这个主观行为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决策具有科学性。
二、 科学精神是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意识保障
精神是推动事物发展的灵华,领导干部的科学精神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意识保障。科学精神来自于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的积累和升华,它又反过来制约着人们行为和习惯的科学性。科学精神所代表的核心内涵是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与实事求是的理性精神,创新精神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而理性精神则是各项事业沿着科学道路、按照科学方式发展的保障。
首先,创新精神是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动力。科学精神的本质要求是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科学技术之所以不断发展,就在于科学研究在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大胆创新。创新精神是一种强烈的创造欲望、开拓精神,是一种对于新问题、新方案、新途径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科学的创新精神体现在对旧概念的修正和不断发展新的概念,它对陈旧的现实、落后的现象不满、并提出质疑,而且要求改变现状,追求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创新精神是由科学探究的实践升华而来的,科学探究的过程是寻找新发现的过程,“科学上的新发现,必然冲击原有的认识,产生新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境界”。由于新的发现变革了人的认识,而这种认识又引导了人们新的行为,因此,使工作出现了新的局面,事业得到新发展。所以,创新精神是变革的动力。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转变和思维的更新都来自于人们的创新意识。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创新精神的推动。
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不断产生。面对新环境、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领导干部如果墨守成规,仅拘泥于经验,就有可能使新的机遇丧失、使旧的情况恶化。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创新精神,这样才能面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主动审视现实的状况,质疑制约发展的现象,自觉地变革陈旧、落后的东西,在思想认识上和工作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用新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问题,以新的目标和新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第二,理性精神是促进各项事业沿着科学道路、按照科学方式发展的保障。实事求是的理性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首要要求。实事求是的理性精神要求人们必须依靠理性思维来把握事物的本质,实事求是地去探索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得出事实和逻辑的必然性,而不是单凭直觉和经验。实事求是地理性精神体现的是一种尊重客观事实、探索求知、追求真理,不盲从潮流,不把偶然性当必然性,不把局部看作全体的精神。这种科学精神,来自于人们对于科学本质的认识。科学的本质就是整理事实,从中找出普遍性的规律和结论,而不是仅仅抓住现象作出的结论。一个具有普遍性的规律和结论,必须是在观察、试验所得到的事实基础上进行整理、分析、判断,然后经过实践的验证加以证实,这样才能将其作为具有普遍性的科学结论。因此,科学的理性精神是把握事物科学发展的保障。
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朝着科学的方向、按照科学的方式发展,必须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具有实事求是的理性精神。领导干部的理性精神是科学决策的理性支撑。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理性精神,才能自觉地排除掉主观唯心的东西,以科学的态度处理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通过调查研究来了解发展中的问题;以事实为依据来研究、寻找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实践作为检验结论的标准。领导干部在决策过程中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使各项事业科学、系统、有序、稳健地发展,从而确保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 科学知识是认识和判断发展环境与形势的基础保障
科学知识是领导干部具有这种认识和判断能力的基础支撑。领导干部必须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才能具有正确认识和判断环境与形势的基本能力,并以此来保证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正确的方向和目标。
首先,科学知识是领导干部辨识能力的基础支撑。科学知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客观的事实,它包括自然的事实、历史的事实和社会的事实。另一个是规律,规律是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和必然的联系。人们必须具有科学知识,才能认识和分辨各种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及其规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科学的发展中,领导干部要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必须首先对发展环境和形势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科学的判断,这样才能为决策方案的制定提供基础信息。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具有科学地辨识能力,而这种能力来自于科学知识的支撑。领导干部只有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才能识别国家政策方针和大众传媒中出现的各种相关信息,才能利用科学知识去分析和判断各种事物。如果领导干部缺乏必备的科学知识,就会妨碍其对于环境和形势的客观认识与科学判断。例如,为了应对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的局势,我国提出了“节能减排”这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为了落实这一措施,国家明确了“到2010年,中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将由2005年的1.22吨标准煤下降到1吨标准煤以下,降低20%左右”;“到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由2005年的2549万吨减少到2295万吨,化学需氧量(COD)由1414万吨减少到1273万吨”等任务和要求。但是,在我们对某市部分现任局处级领导干部进行的科学素质调查中发现:对于“标准煤的含义是什么?”这个问题,有43.30%被调查的领导干部选择了错误的答案;11.34%的人选择了“不知道”。对于二氧化硫排放主要来源的问题,有35.57%的人选择了错误的答案,6.70%的人选择了“不知道”。对于“COD是什么?”这个问题,有22.68%的人选择了错误的答案,35.57%的人选择了“不知道”,对于“循环经济的‘3R’原则是什么?”这个问题,仅有54.12%被调查的领导干部选择了正确的答案,而有近一半的领导干部对这一原则不够了解。由上可见,由于一些领导干部由于缺乏相应的科学知识,因此,无法搞清这项措施中的相关概念。这必然影响他们对“‘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等项约束性指标的客观认识;对发展“循环经济”这项“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的意义的正确理解。同时,也会妨碍他们对“节能减排”这一战略措施实施后未来发展环境与形势变化的正确判断。
第二,科学知识是提高认识效能和预见能力的支撑。科学知识是人们对外部世界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人们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寻找和认识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由此来掌握社会发展的进程,利用事物之间的促进关系、消除发展进程中的制约因素,提高预测和预见能力,使社会有计划、有目的地朝着人们希望的方向健康地向前发展。目前社会系统纷繁复杂,各个社会部门、各种社会现象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构成社会自身的矛盾运动。因此,领导干部必须依靠科学知识去再认识这些社会现象和发展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必然联系以及相互促进和制约关系,以便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制定社会的改革方案、工作计划、方针政策;及时调整社会关系和上层建筑,加强意识形态的建设,以此去改造和管理社会活动,引导和管理人的行为,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而如果领导干部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则会制约领导干部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视野和高度,影响其决策的大局性和系统性。例如,我们在对领导干部进行的科学素质调查中发现:对于“在我国,专利分为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和固定构造四种”这个判断正误的问题,有40.72%被调查的领导干部选择了“正确”这个错误的答案,17.53%的人选择了“不知道”。这说明超过五分之三的领导干部,对于我国的专利法不够清楚。对于“恩格尔系数越小,说明生活水平越高。”这个判断正误的问题,仅有43.30%被调查的领导干部选择了正确的答案;而有4.12%的人和52.58%的人,分别选择了“不知道”和错误的答案,这说明大部分领导干部对于测量人民生活水平的常用方法不了解。对于“科学决策的民主化意味着民主选举与言论自由。”这个判断正误的问题,仍有10.31%的人选择了“正确”这个错误答案。这说明,少数领导干部,缺乏基本的科学决策知识。
专利法、恩格尔系数和决策的民主化,是目前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些横向知识。其中:专利法是保护创新的重要科技政策之一,它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密切相关。领导干部对于我国专利法的基本内容和内涵缺乏了解,说明他们还不能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对什么是创新、为什么创新和怎样创新有一个认真的思考。“恩格尔系数”是家庭收入中食物支出金额与总支出金额的比,它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领导干部对此指标的含义不了解,说明他对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目前的差距是什么、问题是什么、发展目标是什么还没有一个客观的判断。决策的民主化是科学决策的根本内涵,领导干部对于科学决策的民主化,除了意味着民主选举与言论自由外,更重要的是意味着“在照顾大局的条件下,公平地照顾各方面的利益”这个基本内涵都不清楚。说明他对现代社会的决策环境与决策需求还缺乏应有的理解,对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缺乏基本的认识。
四、 科学方法是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的手段和途径保障
科学方法是领导干部科学决策能力的支撑,是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思想方法与措施、手段的保障。面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复杂局势,领导干部只有按照科学的思维方式、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才能充分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确保决策的科学性。
首先,科学方法为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科学方法为人们有计划地管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例如、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等科学思维方法,为人们对社会的整体和部分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确立改革和管理的最佳方案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科学思维是人们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思考,获得理性认识的基本途径。当今社会已发展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大系统,任何个人的行为,局部的事物都与整个社会系统密不可分。同时,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资源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这使决策环境日趋纷繁复杂。这些都给领导干部的决策,提出了新的要求:决策问题复杂、规模庞大、涉及面广泛、因素繁多,决策问题变化快、动态性强是现代决策的面临的新问题。面对这种复杂的决策环境与决策需求,领导干部如果不能很好地运用现代科学思维的方法,特别是系统思维的方法,则难以把握好各项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和方式。但是,从我们在对领导干部进行的科学素质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领导干部对于传统科学思维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比较好,而对于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等近代科学思维方法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比较差。调查显示:80.11%被调查的领导干部,能够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得出测试题的正确答案。而在对系统思维方法进行的测试中,只有11.29%被调查的领导干部能以系统的观点,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处理测试题中的问题,而其余88.71%人,均按照传统思维方法对问题进行处理。系统思维是按照客观事物本身的系统性,“从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关系中综合地考察和研究问题,以达到最佳处理方案的思维方法。领导干部只有运用系统思维原理,来探究工作中整体与局部、整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与相互作用,才能将自己的局部工作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才能将各个方面的关系与利益统筹、协调起来,才能有效处理好当今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诸多矛盾,按照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全面发展”和“统筹兼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全面共同发展。
第二,科学方法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先进的手段与措施。科学方法是处理问题的方式、途径、手段、程序和技巧。科学方法是把握事物发展方向与方式的有效工具与锐利武器。领导干部运用科学方法,一方面,能够为决策提供更加全面和精准依据。另一方面,能够使主观决策更贴近客观事物变化的规律。因此,充分、有效地利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是保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我们在对领导干部进行的科学素质的调查中发现:部分领导干部对于定量分析科学方法的运用还存在差距。调查显示:72.04%被调查的领导干部对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完全理解;有56.45%被调查的领导干部对于比对实验方法完全理解。但是,在对统计方法进行的调查中,对“统计科学的总体性是从整体上反映和分析事物的质量特征。”这个正误判断题,有59.79%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正确”这个错误的答案,11.34%的人选择了“不知道”。这说明有超过三分之二的领导干部,对于统计科学的总体性是从整体上反映和分析事物的数量特征这个概念不清楚。在对领导干部的综合数据分析能力测试中,我们给出了一组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能源消耗的比较数据,内容为:“中国火电厂供电煤耗为404(gce/kw.h),国际先进水平为317(gce/kw.h);中国每吨钢可比能耗平均值为966kg(标准煤),国际先进水平为656(kg标准煤);中国每吨水泥熟料燃料消耗为170(kg标准煤),国际先进水平为107.5(kg标准煤);中国每公斤标准煤能耗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为0.36(美元),国际先进水平为5.58(美元)”。要求被测试者根据给出的数据,对我国能源状况进行判断并得出结论。结果只有44.62%被调查者选择了“我国节能潜力大”这个正确答案,而超过一半的人分别选择了“我国能源消耗量大”和“我国能源安全问题大”两个错误的答案。这说明部分领导干部对于数据分析方法的运用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对于“单位”数值与“总体”数值反映客观事实的区别认识不够清楚。
由上分析可见,领导干部的科学素养是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基础保障。要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朝着科学的方向、按照科学方式发展,关键要靠各级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领导干部的科学素养是科学决策的保障,领导干部必须具有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才能使决策成为经济社会沿着科学道路发展的动力与方向盘。
参考文献:
[1]田夫.科学与领导[M].中国科协现代管理知识讲师团编辑出版(内部限额发行),1983.
[2]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网7-06/03/content_634545.htm.
[3]中央组织部等.科学决策知识讲座[M].人民出版社,1987.
篇5
关键词:办公室;文秘人员;能力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办公室文秘人员的角色定位不断在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组织架构中进行演变。从最初简单的文件起草、档案管理、日常事务管理等逐渐演变成为领导科学决策的信息提供者、领导与各部门之间沟通的纽带、上级政策传达和下级信息反馈的桥梁。创新能力也就成为新时代对办公室文秘人员素质的特殊要求。本文将通过对企事业单位办公室文秘人员的日常工作入手,分析如何拓展创新思维,开展多角度、全方位的能力创新,最终达成企事业单位内部信息有效流通、提供科学的参谋咨询服务,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新时期办公室文秘工作的新任务。
1 强化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开展业务创新
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概念不断提出的今天,通过信息和数据进行科学决策已经是各级企事业单位领导常用的决策手段。以往经验决策时代,办公室文秘人员只要做好事务性工作即可。但是在科学决策时代,办公室文秘人员的主要工作则是以知识和信息协助领导工作,服务各级员工。而这就决定了通过业务创新,通过扩大信息量,优化信息结构为领导科学决策时提供数据支持是办公室文秘人员的必备能力。开展以强化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为主要内容的业务创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⑴收集和分析单位的内部信息。内部信息包括内部基层员工、各级管理者的意见和建议、单位各级职工信息、职工工作态度和质量、单位内部存在的问题等。通过以上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协助领导及时解决单位内部的问题,进行内部管理改善和政策调整。⑵收集和分析单位的外部信息。外部信息包括国内外同行业的发展情况、新产品开发及投放情况,客户群体特征等。以各类丰富健全的数据,对外部环境进行清晰刻画,协助领导决策。⑶搜集和分析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政策的导向作用和法律的规范作用,对各类企事业单位都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如果领导的决策和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不符,最终结果必然南辕北辙。文秘人员需要有高度的嗅觉和灵敏度,及时为领导解读新的方针政策。
2 强化协调与组织能力开展职能创新
协调与组织能力是办公室文秘人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协调组织能力分为对内协调组织和对外协组织协调两个方面。对内协调组织有上下关系、文秘人员与领导的关系、各级领导之间的关系、职能部门之间关系等协调组织。外部协调组织包括公共关系的处理、政府部门机构的沟通、各类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交流等。
首先在协调与组织时要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原则是灵活变化的度,灵活是在原则限制范围内的灵活,又反作用于原则。
其次在协调与组织时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树立全局观念。只有树立全局观念,才能主动将自己的工作置于全盘工作的大视野中,才能正确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才能促进全局工作的协调发展。
最后在协调与组织时要注意自己的权限范围。办公室文秘人员在对内协调组织和对外协调组织时,大部分情况下属于受权办事。受权办事指领导干部依据工作的需要,将自己权限范围内的事务授权给办公室文秘人员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办公室文秘人员要对授权的方式和任务内容进行清晰界定,是属于确定授权还是弹性授权、亦或不确定授权,依据授权方式决定处理事务的步骤和方法。
3 强化服务意识与质量开展服务创新
办公室文秘人员从工作内容和职责来说,对单位领导、基层员工也是服务性质的人员。这就要求办公室文秘人员必须开展服务创新工作,扩大自己能力创新的范围。第一是转化思维,化被动为主动,第二是改变态度,从死板到热情。第三是力求务实,致力于解决实际问题。要从服务方式的创新到服务质量的提升,围绕企事业单位的中心工作,以领导放心、员工满意为标准进行工作。在服务意识方面要有主动服务和超前服务的意识,应用现代化的眼光了解工作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及其规律性,积极探索办公室文秘工作对领导和员工服务的动态适应性。
4 利用现代化理论与工具开展技术创新
随着办公自动化的不断加强,信息化、自动化作业对我国普遍的办公环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加速办公自动化,进一步改进办公设施,改善办公条件,提高办公室文秘人员工作质量和效率,是当今社会的大势所趋。实现办公自动化可以促进办公室的管理工作改革,辅助领导实现时间管理自动化。同时办公自动化能够更加及时准确的进行信息分享,建立单位内部信息分享网络,实时进行信息传递和反馈。办公室文秘人员要不断加强专业能力和技术能力的学习,利用现代化的理论进行内部协调组织和文件档案管理;利用现代化的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结语:办公室文秘人员的能力创新要结合工作岗位职责和新时代对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从业务创新到职能创新,由技术创新带动服务创新,不断加强办公室文秘人员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办公室文秘人员从万金油到职业化的转变,适应时代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杨群欢.秘书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09.06.
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听取民意、深入了解民情,广泛集中民智、实施科学决策。
二、工作内容
(一)问计议题:乡场镇居民生活用水水质提升。
(二)问计对象:乡文兴社区全体党员干部、群众代表,老干部代表,场镇各单位,乡“两委员一代表”,乡其他群众。
(三)问计形式:1、广泛问计,通过走访了解、问卷调查等形式在全乡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
2、专家问计,组织水利方面的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决策评估和对策研究;
3、集中问计,组织召开专题决策会议,直接听取党员群众意见和建议。
(四)时间:2013年3月。
(五)会议地点:乡
三、组织保障
(一)成立领导小组。为加强领导、提升效能,保证乡问计群众法试点工作顺利开展,成立以党委副书记黎健为组长的“乡问计群众法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二)加强前期宣传调研。为达到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目的,成立宣传调研工作组,采取入户宣传、带题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深入基层,向全乡群众宣传本次试点工作并作全面调研,开展座谈讨论。
(三)多渠道征求意见。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台、社区宣传栏等方式,进行广泛地意见征集,形成《乡场镇生活用水提升工程初步实施方案》。
(四)召开专家研讨会。邀请水务局等相关部门的专家,对乡场镇用水现状实地考察并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进行专题研究、决策评估,形成《乡场镇生活用水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五)参考区委“三重一大”集体票决机制,召开乡镇党委(扩大)会。按一定比例邀请普通乡镇干部代表,村、社干部代表,村民代表及与该项决策相关的其他代表人士出席,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对重大决策进行集体票决,以赞成票超过应到会人数的50%、实际投票人数的60%为通过,并当场宣布票决结果,形成会议纪要。
(六)对重大决策进行社会公示。票决结束后2个工作日内,对成功票决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通过广播、传单、社区宣传栏、村级黑板报等方式面向全镇(乡)进行公开,公示5个工作日,并在公示过程中继续收集整理群众意见和建议。
(七)对重大决策进行执行跟踪。重大决策公开实施后,试点乡镇牵头责任人要安排专人对重大决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并随时对社会进行公开。对执行情况未达到形象进度的,限期进行整改。
四、实施要求
篇7
【关键词】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经济评价
【 abstract 】 investment project decision-making investment project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nd the decision is correct relationship to investment project success. Through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of the meaning of investment decision analysis, elaborated the scientific investment decisions must abide by the princi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nvestment decision-making procedures and evaluated, and the major construction project investment decisions in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nalysis, and points out the make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must want to effor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decision-making.
【 keywords 】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vestment decision; Economic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 F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个大的建设项目,往往需要数百万、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资金。项目建成以后能否盈利,能否达到预期效果,这是每个业主非常关心的问题。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对项目从立项、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直至竣工验收进行全过程跟踪,使项目投资控制贯穿于项目建设全过程,包括投资决策、项目设计、招标、施工及竣工决算审计等五个阶段,而前期的投资决策阶段是至关重要的。
目前在项目投资阶段也就是项目建议书阶段,通常由建设单位向公司投资计划部提出投资估算,内容相当简单往往造成漏项。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勘察设计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编制投资估算,该投资估算经审批后将作为此项目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但由于本阶段以经济分析和方案比选,工程量不明确,所以设计院本阶段的投资估算,准确性较差。同时由于建设单位通常不是投资估算和造价控制的内行,而且对工艺流程和方案缺乏认真研究,有时建设单位为了所报项目能被批准,要求设计单位在投资估算时有意低估,增加了估算的不准确性。决策者不注重调查研究,不做充分的论证,就盲目上马,给后期项目的运营带来了很大困难。因此,正确的投资决策是合理确定控制工程造价的前提。
2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涵义及主要原则
2.1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涵义
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实现预期的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目标、内容及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何谓投资决策,就是投资主体(项目法人)为实现投资的预期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并按照一定的决策程序,对若干可行方案进行分析、研究、论证,从中选出最满意方案的过程,是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的过程。投资决策分为宏观投资决策和微观投资决策两个层次,宏观投资决策是国家及省(市、自治区)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规划目标,国家的产业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结合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财力、人力、物力的可能,对投资的总规模、投资方向和重点、投资结构和投资布局等重大课题,进行论证、评价和决定的过程。而微观投资决策则是投资主体(国家、地方政府、企业或个人),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比较选择,以及对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指标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在西方称为资本预算)。
投资项目决策是投资项目管理的重要一环,决策是否正确是关系到投资项目是否成功的大问题,为保证投资项目决策的正确性,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应遵循以下原则,即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原则;投资项目决策责任制原则和提高经济效益原则。
建设项目决策是选择和决定建设项目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及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建设项目投资决策是投资行动的准则,正确的建设项目投资行动来源于正确的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由此可见,建设项目投资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工程造价的高低及投资效果的好坏。
2.2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主要原则
投资决策是对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投资系统进行逻辑分析和综合判断的过程,包括拟建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分析论证,对项目投资方案的制定与选择,以及对投资方案的评价与审批。为保证投资决策成功,避免失误,在决策过程中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2.2.1科学化决策原则
投资决策要尊重客观规律,要按科学的决策程序办事,要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为实现科学决策,应做好下列环节工作:①确定投资目标;②围绕预定目标拟定多个实施方案;③在多个方案中进行技术与经济比选;④要预计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及应采取的应急措施,要考虑到预定目标实现后的实际效果。
2.2.2民主化决策原则
投资决策应避免单凭个人主观经验决策,应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由集体做出决策,民主决策是科学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2.2.3系统性决策原则
要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全面考核与投资项目有关的各方面的信息,如市场需求信息、生产供给信息、技术信息、政策信息、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基础条件等信息。要考虑相关项目的建设,研究项目建设对原有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项目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与发展潜力。
2.2.4效益决策原则
要讲求项目总体效益最优,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统一,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的统一。
2.3投资决策的要素
2.3.1决策的主体,即决策者
它可以是自然人、法人和政府。项目决策要求把投资决策的效果、收益和风险与决策者的利益结合起来,使决策者在决策时注意自我约束,采取谨慎和科学的态度。
篇8
按照区委的统一部署,我街道今天召开党员领导干部专题民主生活会,这对于进一步加强我街道领导班子建设,提高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素质,保证街道各项事业顺利推进,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蒙区委、区政府及街道广大干部群众信任,让我担任某街道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这是党和人民的重托,也是对我个人工作能力、思想作风等各方面的一次考验和检阅。由于刚上任不久,我在这里向各位党员领导干部表个态,我将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具体来说,我将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抓好班子建设,树立班子良好形象
抓好班子建设是干好街道各项事业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什么也干不成。从街道党工委来说,我将积极配合党工委书记某同志抓好街道四套领导班子建设,坚决服从党工委的领导,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不越权、不越位,遇事多请教、多商量。从街道办事处来说,作为办事处主要责任人,我将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带头抓好办事处班子建设,盘活队伍,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充分发挥办事处班子各个成员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在干事创业中树立班子的良好形象。
二、坚决执行健全民主集中制,坚持科学决策
把民主集中制作为街道办事处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集体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凡办事处改革措施出台、人事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大额资金开支等都实行集体讨论决定,不搞个人说了算,使街道决策充分体现班子成员的共同意愿,体现依法依规决策的原则性,防止出现大的决策决误。
三、积极维护班子团结,营造和谐共事的良好局面
班子的团结至关重要,要象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班子的团结。在这方面,我作为办事处主任,将主动与班子各位领导成员之间多通气、多沟通、多商量。在决定重大工作事项前,做到先与班子其他成员交流看法,形成统一意见后最终决策。要做到以诚待人,以诚处事,和谐共事,合力谋事。要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增进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合作,绝不搞“窝里斗”,不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实实在在、真心实意维护班子团结和谐的良好局面,使街道领导班子真正成为街道事业发展的“火车头”。
四、加强自身建设,坚决做到勤政廉政
篇9
区统计局 李永涛
统计是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基础,是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统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促进更好的搞好统计服务、推动统计工作进一步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深入调研发现,一是我们的统计工作还不能满足区委、区政府全面发展的实际需求,计划经济下的传统的统计方法还不能完全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需求;二是统计队伍的知识结构老化,统计人员的事业心、荣誉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基层统计力量薄弱等都是我们急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作了专题的研究,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以服务政府为主,向服务经济、服务民生延伸,形成“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全体统计工作人员树立起“服务他人就是发展自己”的理念。
一、服务政府决策是统计工作的首要职责
统计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工作全面展开,做到区委、区政府的经济列车开到哪里,统计工作就延伸到哪里,重点改进解决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把死的数字变成活的信息。统计分析是统计的最终产品,其价值量也最大,我们要透过数据看趋势、看发展、看问题,把死的数据变成活的信息,通过加工,使数字发挥出它的内在价值。有针对性的拟一批调研课题,责成专人进行调研,撰写出一批有价值、高质量的统计分析报告。为全区政府及社会各界提供优质服务。
2、加强与周边区县的工作联系。不定期的与周边区县进行沟通,了解掌握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与本区的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及时的提供给区委、区政府,为领导决策提供第一时间信息。
3、改进统计制度。现行的统计数据还不能全面满足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的需求,我们借着实践科学发展眼观活动的东风,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根据我区统计工作的实际情况,站在改革创新的前列,改进统计方法制度,使统计数据能及时、准确、全面的反映我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满足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的需求,为我区的又好又快发展做贡献。
二、服务经济建设是统计工作的中心任务
为促进我区经济发展,我们统计部门不仅要像以往那样关注量的增长,更要注重经济结构、质量、趋势、方向等方面的特征,不仅要关注过去,更重要研究现在怎样、将来会怎样变化,不仅要知道本区经济情况如何,还要了解周边地区相比的位置和差异。
三、服务民生是统计工作的基本落脚点
在扎实做好为区政府服务的同时,服务民生显得尤为重要。树立民生思想和为民意识,以实事求是、尊重民意为原则,强化统计服务民生工作,使统计信息多元化,做到社会公众想要什么,我们统计就能反映什么,重点围绕物价、住房、收入等群众关心问题展开社情民意调查,及时、客观、准确地捕捉民意,协助政府多为百姓谋利益。服务政府、经济、民生“三位一体”的服务是我们今后统计服务的方向。
四、建设一支适应形势需要的高素质统计人员队伍
统计人员是统计工作基础的基础,统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统计工作质量的好坏,做好“三位一体”服务,必须有一支高质量的统计队伍作保障,所以加强统计队伍建设是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目前,部分基层统计人员事业心、责任感不强,有一种干统计没有出路的认识,在此新形势下,我们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培养他们事业心、荣誉感,树立起服务他人就是发展自己的理念,行行出状元,怎能说干统计没有出路呢?什么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只要我们积极肯干,能利用我们统计的优势为各级政府献计献策,争取领导对我们统计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我们的统计人员、统计工作就会有长足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
篇10
抗震救灾是2008年各地卫生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浙江省陆续派出医疗卫生防疫队伍前往四川省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抗震救灾工作。本文根据唐家山堰塞湖的排险处置,探讨地震发生后如何科学处置堰塞湖的次生灾害。“5.12” 大地震产生了堰塞湖34个,而在北川出现的唐家山堰塞湖是这次汶川地震中最严重的次生灾害。
1 成因
唐家山堰塞湖位于北川县曲山镇大水村,距县城上游3.2 km处,属高山峡谷地带。涪江支流湔江河发源于雪宝顶南坡和小寨子沟,在禹里乡汇合,流经漩坪、唐家山、启明星苦竹坝水电站、北川县城、通口,在江油青莲汇入涪江、流经涪城、绵阳城区、游仙区及三台县以远。5月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两边山体崩塌滑坡,形成了长803 m,宽611 m,高82~124 m的堰塞体,阻断湔江河积水成湖,坝顶高程750.2 m,估算最大可蓄水量约3.2亿m3。
2 危害
2.1 溃泄威胁
地震后,随着水位上涨,唐家山堰塞湖溃泄的风险与日俱增,时刻威胁着下游130余万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湖水迟迟悬而不下,严重干扰了当地居民正常的生活秩序和社会秩序。北川县城是汶川大地震的极重灾区,位于唐家山堰塞湖的下游,是灾后救援的重点区域。5月15日、17日,救援队伍2次接到唐家山堰塞湖可能溃堤紧急撤离的通知,上万救援人员急速撤离,这不但让救援人员饱受心理恐惧,还严重影响了早期的救援工作。
2.2 洪涝灾害
从5月12日唐家山堰塞湖形成至6月11日解除警报,北川县12个乡镇经受了一场数十年一遇的洪涝灾害。5月15日,北川县漩坪乡被淹水下。22日,禹里乡民房开始进水。至6月10日1时30分,唐家山堰塞湖水量达泄洪前的最高峰,约2.6亿m3,坝前水位743.10 m,漩坪乡、禹里乡及白坭的大部分地区被淹没。6月7日7时,泄流槽开始过水,6月10日爆破泄洪,禹里乡虽复出水面,唐家山堰塞湖下游的北川、江油9个乡镇的部分地农田、农房、及部分企业被淹,造成的立体污染,给清理、防疫、消毒工作带来巨大压力。
2.3疾病影响
唐家山堰塞湖泄洪前组织对下游群众进行疏散安置,政府按1/3溃坝组织疏散19.7477万人,群众自发迁移约5万余人,共新增安置点132个(不含群众自发迁移形成的聚集点)。范围局限、人口密度大、气温高,新增安置点各种供水、供餐、厕所、垃圾处理等设施相对地震灾民安置点要滞后且简陋,安置点卫生安全隐患较多。从疾病症状监测结果可以清楚看出唐家山堰塞湖对群众健康的影响。唐家山堰塞湖泄洪人员疏散到解除警报期间出现疾病症状或不适日均为13 025人,泄洪后,降为7 017人,下降了46.13%。(见图1)
3 措施
3.1处理原则
5月15日,从航拍图片中发现唐家山堰塞湖是汶川地震中形成的34个堰塞湖中的高危堰塞湖之一,蓄水量约3000万m3。从5月16日到5月21日,相关部门连续组织了6次对唐家山堰塞湖的勘探,部队通讯人员与地方技术人员冒死空降唐家山,给后方传来珍贵的数据5月19日,水利部、四川省水利厅等专家紧急前往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研究北川县唐家山堰塞体处置方案。5月22日,总理飞往唐家山堰塞湖视察,提出处理堰塞湖问题的三条原则:一是主动处理,避免被动处理;二是要立足早处理,防止因水量增大增加处理难度;三是同时制订工程排险方案和人员转移避险方案,确保群众安全,确保部队和抢救人员安全,绝不能再造成人员伤亡。5月24日至31日,武警官兵、救灾部队和大型机械设备运抵唐家山堰塞湖开挖溢洪槽。共完成土石方挖掘13.55万m3,原高752米的堤坝削低到740米,使这一危险程度极高的堰塞湖理论满载库容量从3.2亿m3降为2亿m3,同时因减少了12米的落差,有效降低了对下游的冲击。
3.3 避险
在主动挖槽排险的同时,水利部专家组计算出1/3溃坝、1/2溃坝和全溃坝影响的范围和人口。出现1/3溃堤险情,全市将撤离常住人口14.76万,流动人口1.1万,淹没城镇面积460.2万m2;如果出现1/2溃堤险情,全市将撤离常住人口91.16万,流动人口29万,淹没城镇面积5368.6万m2;如果出现全部溃堤险情,绵阳将撤离常住人口99.01万、流动人口30.99万,淹没城区面积6234.6万m2。5月21日,绵阳市政府及有关方面制订下发《北川县湔江唐家山堰塞湖下游沿岸的撤离疏散方案》,明确此次撤离范围以县包干,以乡包干,以河道包干,动员干部、公安人员、抗震救灾部队、年轻党员、民兵等力量,统一将群众撤离至高处,以村或乡为单位集中安置。确定了80条疏散路线,确保疏散快速、安全、有序。
6月1日凌晨,唐家山堰塞湖堤坝抢险工作全部结束。上午,绵阳市按全溃方案进行了撤离演练。6月5日下午,四川省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进行了唐家山堰塞湖全溃坝预警预报通信保障系统演练,舟桥部队进行抗洪抢险演习,作好救援准备。自5月19日媒体报道唐家山堰塞湖有溃泄风险时,即有群众自发向地势较高处转移。唐家山下游的北川、江油、涪城、游仙各地按《北川县湔江唐家山堰塞湖下游沿岸的撤离疏散方案》中1/3撤离方案组织群众在5月24日前完成撤离。
3.4 防疫
我们根据泄洪可能造成洪涝灾害,制订防疫应急预案和防疫工作方案。按属地化原则,明确分工,分解落实职责和任务。为防止洪水造成环境、水源污染,提前组织开展淹没区污染源调查。将有毒有害污染源提前转移或处理。泄洪前对淹没区的厕所、粪便、垃圾、禽畜圈舍进行清理消毒。泄洪后对场镇街道、居民生活区域进行清淤、消毒。加强对城乡生活饮用水的消毒和监测。
4 讨论
堰塞湖带给人类的灾难异常惨痛。史料记载,近三百年来,由地震引发的堰塞湖溃堤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了地震的损失[2,3]。唐家山堰塞湖是汶川大地震中形成的最大堰塞湖和最大的次生灾害。与1786年6月1日,四川康定南发生7.5级大地震和1933年8月25日四川北部岷江上游茂县叠溪城发生7.5级大地震中堰塞湖的处理相对比,唐家山堰塞湖的排险、避险、防疫措施可谓计划周密、组织有序、处置科学、无人员伤亡,灾后也未发生大疫情。 但是,在完美的背后也暴露出处理特大次生灾害中的遗憾。
突发事件的特点和应急处置的时效性要求应急决策必须及时、果断[4]。唐家山从险情到制定预案用时4 d,第5天开始疏散,第19天挖泄洪槽,第23天泄洪,第27天爆破泄洪,解除警报。而1786年四川康定南大地震大渡河堰塞湖在震后第11天溃决。可见唐家山排险处置的时效性是值得探讨的。
在唐家山堰塞湖的处置中,专家组于5月19日抵达,而总理又3次亲临唐家山,直到6月6日,温总理要求“采取果断措施解除唐家山堰塞湖威胁”。6月10日,实施爆破作业,唐家山堰塞才得以迅速泄洪,解除了危险。科学决策是现代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将取代原有单一价值标准的决策思想[5]。而专家决策是民主决策的一种形式,不等同于科学决策,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价值标准,因此,科学决策应是在不同专家决策信息的综合对比分析后所作出的决策,这就界定了专家在科学决策中的参考地位。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和次生灾害时决策者不能因责任重大而将决策权推给专家,让专家决策,其后果可能是是谁也不愿承担有风险的决策责任。
5参考文献
1 新华视点.唐家山堰塞湖避险大撤离决策前后[OL]. society.省略/,2008,06,01.
2 北京晚报.历史教训:四川曾发生两次溃坝损失均超地震[N]. 2008,06,06.
3 Schuster R L, Wieczorek G F. "Landslide triggers and types". Landslides: 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European Conference on Landslides[G] A.A. Balkema Publishers,2002,5978.
4 王陇德.卫生应急工作手册[M].2005年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