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有关的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2: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工有关的基础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中专 电工基础 教学策略
职业中专的《电工基础》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其专业性以及理论性均较强,学生对《电工基础》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其之后的专业课程,《电工基础》对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这门课程对刚刚进入职业中专学习的学生而言,其学习难度较大。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基础就是其在初中中学习的物理知识,由此进入《电工基础》是有一定难度的,针对这种现象,中专《电工基础》教师应该进行怎样的改进措施呢?
一、《电工基础》的课程特点
(一)有较强的理论性
《电工基础》课程的理论性在概念多、单位制较复杂以及基础知识较多得以体现,除此之外,学习《电工基础》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电工基础》具有复杂、公式繁多的特点,其难题的解法也较为灵活,需要较强的电路逻辑,学好《电工基础》的一个重要性要素就是具有扎实的数学功底。还有就是《电工基础》的内容具有整体性以及层次性的特点,其教学课程是呈现难度逐步增加的趋势,知识逐步开展以及深化。
(二)与实际联系较为紧密
《电工基础》的实验课程属于实践环节,对学生认识事物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是学生技能得以训练的基本部分。通过《电工基础》实验课程,学生可以收获感性认识,对所学的基本理论进行验证以及巩固,使其对基本概念以及基本定理的了解得以不同程度上的加强。通过电路实验环节,学生可以掌握一般电量的基本调式的方法以及测试的方法,还可以准确掌握如何正确使用电工设备和仪器。
二、《电工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中专的学生相对于高等教育院校的学生而言,前者知识掌握不是特别充分,尤其是从初中升学上来的学生。对由初中升上来的学生而言,掌握《电工基础》这门课程的基础知识就是其学习了两年的物理知识,可见由简单的电路基础知识转向学习《电工基础》知识,对中专学生而言,难度是较大的;但是对于由高中转至职业中专学习的学生而言,由于其有三年高中时间学习物理知识,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学习《电工基础》的过程相对而言是较为容易的。所以,现阶段中专《电工基础》教师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层次不同,教师应该针对这一情况进行相对应的措施,实现改进教学方法以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三、关于《电工基础》教学的策略
(一)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对教学质量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应该根据不同的教材以及不同的学生进行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尤其是职业中专电子类专业的学生,其接触实际的电子电工设备的机会是相对极少的,缺乏对电子电工设备的感性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即“满堂灌”,学生会感觉到极为深奥,难以在短时间内接受教师所讲内容,将慢慢失去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取得的学习效果较差。所以,在《电工基础》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章节,不同的内容进行相对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采取将本章节《电工基础》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连接的方法,将基础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使教学成为一定的有机体。根据理论分析以及长期的实践表明,学生在学习《电工基础》的专业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希望在实践中可以运用自身所学的电路基础知识,所以教师要注意在《电工基础》课堂上添加一部分动手项目,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电工基础》的重要性以及实用性,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所学的《电工基础》知识得以巩固,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准确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还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习对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的途径有很多,但是最终的目标是相一致的,就是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最终为学生汲取知识提供动力。针对这种情况,中专学校或者是专业课程教师可以采取邀请《电工基础》的学习者,而且保证《电工基础》的学习者在其从事的与电有关的事业上取得较为优异的成绩的措施,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自豪感和成就感,进而产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而且学生还可以对社会的需求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明确自己专业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采取组织与《电工基础》相关的专题讲座的措施,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熟悉、了解自身所学专业的相关信息,进而产生学习本专业的兴趣。除上述的学生被动接受之外,学校以及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参观工厂、在工厂中见习,使学生对所学专业在实践中的应用得以了解,使自己的奋斗目标得以明确。
四、小结
综上所述,改善电工基础教学的单调性以及枯燥性,使电工基础教学的课堂变得较为活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电工基础》的兴趣,使学生学会更多的电路基本理论知识,为其之后的专业课程打好基础。本文从《电工基础》的课程特点入手,进而引出对《电工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对应的解决策略的详细阐述,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电工基础》的学习兴趣,进而达到学生准确掌握电工基础理论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叶菲.要学,会学,乐学――谈中专《电工基础》教学的体会[J].考试周刊,2011,13 (65):213-214.
篇2
关键词:维修电工 培训教材 技能鉴定 问题建议
维修电工是从事机械设备和电气系统线路及器件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修理的通用性技术工种。该职业分布于各行各业,具有覆盖面广、技术性强、智能化程度高、安全要求高、工作责任重大等特点,是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首批实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的工种之一。诚然,维修电工也是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人数相对较多的工种之一,它遍及采矿、选矿、冶炼,铜材压力加工等各个生产单位。由于维修电工的工作质量及其操作的安全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的正常运行,关系到产品质量与企业经济效益,关系到国家财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因此,公司对维修电工的职业培训十分重视。自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以来的十多年里,对该工种的培训与技能鉴定就从未间断过。其间,笔者作为一名考评员多次亲历了维修电工的初、中、高级培训与技能鉴定考核工作,在实践中,不仅对维修电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日趋规范有着切身体会,同时也感觉到培训教材及技能考核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现提出来与同行商榷。
一、维修电工的培训与技能鉴定日趋规范和完善
由于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是一个集采、选、冶、加等于一体的特大型有色企业,技术工种和技术工人都较多,因此,原江西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于1998年就在江西铜业集团公司设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2002年又升格为职业技能鉴定所,其技能鉴定对象主要是本公司技术工人和技校学生,十多年来,仅参与各等级维修电工技能鉴定的就有上千人次。通过技能鉴定,大大地激发了员工崇尚科学和自觉钻研技术的积极性,这对于保证公司的正常生产,提高公司的生产效率,促进公司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其技能鉴定站(所)是一个服务于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的机构,因此,多年来一直受到公司领导的重视并得到各厂矿单位的大力支持。同时也正因为这种“服务于江铜”的性质,从而形成了其技能鉴定站(所)“坚持标准,从严把关,不粗不滥”,以公司利益至上,以“鉴定质量”为根本的特质。这一特质,使得鉴定所至今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这不仅需要有一支思想素质较高、专业水平过硬的考评员队伍,还要有一套比较科学、规范的培训与技能考核体系。例如,维修电工的技能鉴定就很复杂,不同岗位的维修电工虽然在理论和技能方面有不少共性,但由于不同的生产单位、不同的生产机械其电路功能、电器的种类及技术内涵千差万别,个性十分鲜明,如采矿设备的电路与选矿设备的电路就大相径庭,能娴熟地维修选矿设备故障的电工要去维修采矿设备可能会一时无法应对。因此如何做到比较科学、客观、公正地评判不同岗位维修电工的技术水准的确比较困难。尤其是在起步阶段,由于没有形成权威的职业标准和培训考核体系,使得职业培训与鉴定的组织实施困难重重。回顾维修电工技能鉴定所走过的路程,其实是一个在艰难中前行且日趋规范和完善的过程。虽然1993年国家就颁布了《职业技能鉴定规定》,但维修电工的技能鉴定真正开始步入正轨应是2002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维修电工职业标准》之后。有了《维修电工职业标准》,才有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在2003年组织统编的《维修电工培训教程》,才有了后来与之配套的《维修电工考核题库》。标准、教材、题库三位一体,真正为技能鉴定走向规范,成为以社会化服务为基本特征的职业技能鉴定体系铺平了道路。
二、维修电工的培训与技能鉴定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维修电工的培训与技能鉴定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探索与实践,已步入了规范化的轨道,其体系也在日趋完善,这为培训与技能鉴定工作的有序开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总会存在一些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再说事物总是发展的,也就不可能一劳永逸。因此无论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还是用发展的观点看,存在问题是必然的,然而只有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才能使事物趋向完美。
1.关于培训教材的问题与建议
纵览《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其特色是十分明显的,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充分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突出了职业培训特色。二是在具体技能内容的选择上有着突出的通用性与典型性特色。三是具有明显的不同等级对应不同水平的差异性特色。然而,在培训的实施过程中《教程》也存在以下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知识体系与等级模块的关系处理上有失偏颇。由于《教程》是对应《标准》编写的,每一条标准都有教材内容与之对应,如果把《标准》看成是画的圈,则《教程》便是圈内的充填物,这样的充填实际上是对原有知识体系的分解与组合。由于这种分解与组合从根本上打破了原有的知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有悖于学习者的学习思维与认知特点,从而增加了学习上的困难。有些地方因分解过细,不免给人以“碎、散、乱”的感觉。例如,基础知识篇是初、中、高三个等级的必备知识,从等级间知识的兼容性看,高一级应兼容低一级的知识,也就是说,初级的所有知识中、高级都是应当具备的。因此,初级技能篇中的有些相关知识应尽量合到基础知识篇中去,如初级技能的配线与安装相关知识中的“电子电路基本原理及应用知识”与其对应的操作技能并无关联,完全可以放在基础知识篇的第一章第八节,这样还可以避免一些重复。又如整流电路,基础知识篇里有,初、中、高三级的技能篇中也都有,虽然内容不同,侧重点不一样,但这样的分解未免显得过于零碎。再如,中级工的读图与分析中有晶闸管直流调速电路,可相关知识又不讲晶闸管变流技术,而是放到电气故障检修和配线与安装的相关知识里,其实电气故障检修和配线与安装的技能操作内容又与晶闸管变流技术无关。诸如此类问题还有一些,因此建议基础知识篇与技能篇中的相关知识作些调整,在以技能为核心的前提下,还应尽可能顾及到理论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性,亦即分解成的模块尽可能大一些,不要太零碎。
二是知识与技能不够匹配,知识相对弱化。由于电路中的电磁物理量的隐形性特点,使得维修电工在电路读图、故障分析与调试等技能上需要足够的理论支撑。然而《教程》中,编入的基础知识未免显得过于简单。例如分压分流公式、基尔霍夫定律、相量、三相负载的联结及相、线电压电流关系等很基本、很重要的知识都未编入。在技能篇中编入的相关知识有不少是以结论性的语言编写的,显得过于精炼,可以说如果没有经历过技校或高职等电工电子知识系统学习的人很难学懂,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教程》缺乏可读性。所以建议强化基础知识,相关知识也要适当细腻一些,以增强教材的可读性。
三是《教程》中有些内容编排不尽合理。例如钳形电流表、数字式万用表以及电阻、电容的型号标志等笔者认为初级工就应该掌握,而无需等到中级甚至高级工阶段才学习弄懂。因此建议对于此类问题作相应调整。
2.技能考核问题与建议
自2007年以来,由于技能鉴定考核实行了《标准》《教程》《题库》三位一体,技能考核主要有以下两大特色:一是考核范围比较确定。由于试题均源自于培训教材,而教材的各等级内容泾渭分明,不再有一种漫无边际的感觉,这有利于应试者学习和把握。二是考核形式相对简单。分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两个方面,其中理论知识试卷全部采用客观题(单项选择题与判断题)。技能操作题也只需备好一般工量具和相关器材,借助条件较好的实验室便可完成,而无需到生产现场进行,大大减轻了考核的经济负担。
然而,在技能鉴定的实践中也不难发现一些问题有待完善。一是理论考试题基本上是死记硬背的概念或数据,很少有分析计算,几乎没有主观发挥的空间,难以体现理论水准。因此建议理论试题要含有一定的分析计算题或作图题,以更好地体现其相应地理论水准。二是题目内容完全拘泥于教材,使得一些与电路有关的试题也没有电路图,应试者只有完整地记住了该电路(包括文字符号的下标)才有可能答对。例如:高级工的选择题:(1)锯齿波的形成则主要靠晶体管V12、电容C2、电阻R5、电位器RP组成的( )电路;(2)积分电路C1接在V5的集电极,它是( )锯齿波发生器;(3)KC41的输出端10~15是按后相给前相补脉冲的规律,经V1~V6放大,可输出驱动电流为( )的双窄脉冲列。因此建议:出题要完整,所需电路图不能省略,以免增加不必要的难度。
总之,维修电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经多年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有了规矩,成了方圆,但还须百尺竿头,再进一步,对培训教材中的不足进行改进,使之既能体现以技能为核心,又能顾及到了理论知识体系;同时有利于更为科学地加强鉴定题库建设,使培训与鉴定工作更加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S].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维修电工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篇3
以练好基本功为主,即练习实际操作的基本动作,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按照部颁电业生产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应知、应会”的要求,达到“三熟三能”。
1、变电、线路及设备运行人员的“三熟三能”
(1)熟悉设备、系统和基本原理;
(2)熟悉操作和事故处理;
(3)熟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本岗位的规程和制度;
(4)能正确进行操作和分析运行状况;
(5)能及时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
(6)能掌握一般的维修技能。
2、供电所人员的“三熟三能”(含农村聘用电工)
(1)熟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本岗位的规程制度;
(2)熟悉电工基础知识;
(3)熟悉检修、维护工艺和质量标准;
(4)能熟练地进行本工种的检修、维护和运行操作,正确处理事故;
(5)能熟练地进行触电急救和人工呼吸;
(6)能看懂常用图纸和掌握常用材料性能。
3、财务、审计和用电营销人员的“三熟三能”
(1)熟悉本岗位的规程制度和相关法规;
(2)熟悉本岗位的业务知识和要求;
(3)熟悉电工基础知识;
(4)能熟练地进行财务或经营统计、测算和分析;
(5)能熟练地填报各类报表;
(6)能熟练地运用电脑进行文档处理和制表;
4、计量人员的“三熟三能”
(1)熟悉电能计量装置的基本原理;
(2)熟悉本岗位的规程制度和相关法规;
(3)熟悉电能计量装置的检修工艺和质量标准;
(4)能熟练地进行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和校验;
(5)能及时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
(6)能正确地进行计量误差的退补。
二、新工人培训
1、新工人进公司,首先要经过安教部一段时间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分配岗位。内容分为:政治思想和传统教育、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教育、安全生产和局规局纪教育、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
2、恢复传统的师徒传、帮、带培训新工人到达岗位后,指定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工人为师傅,经现场基本制度学习、现场见习、跟班实习三个步骤,考试合格并确认有独立操作能力,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
三、专业骨干培训
1、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优秀的、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热爱本专业、思想进步的生产工人和班组技术人员,作为专业骨干培训的对象,编制专业骨干培训计划,并取得主管部门的同意。
2、对专业骨干的培训,要做到有目标、有方向,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般情况下,不轻易变动他们的工作,鼓励他们从专业上提高。
3、所、站长的培训
所、站长的培训由公司编制计划,组织实施。所、站长应从组织领导、技术业务、思想政治工作三个方面提高,特别是要学会管理,学会做人的思想工作。
四、培训的形式和方法
1、岗中培训。由各部门(或班、组、站)根据本岗的实际和要求,自行组织本部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岗中培训是职教培训的主要方式。
2、集中培训。组织公司相关人员集中学习,由各职能科室负责人或具有较高技术水平人员轮流授课;
3、专题讲座。聘请公司外专业技术人员,针对某一专项内容,到公司进行授课。
4、短期脱产培训。公司根据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将专业技术骨干送往外地进行短期脱产学习。
五、培训时间要求
1、岗中技能、安规培训,每月一次;
2、技术考问,每月一次;
3、异常和事故分析,每月一次;
4、模拟演练和事故预想,每季一次;
5、集中培训,每季两次;
篇4
【关键词】电工基础信心生活多媒体类比
《电工基础》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电类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一直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电工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着本专业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效果。但是,近年来由于职业学校生源质量的不断下降,使得电工基础的教学难度增加。职高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在初中时学习成绩比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毫无兴趣的孩子。他们来到职高念书,除了自己对自己不抱希望之外,就连家长也已对他们失去希望和信心,所以几乎所有刚入学的学生都对自己日后的学习和生活没有任何目标,这必然给我们的教学造成一定的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在我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如下方式方法:
1、情感转化
职高的这些学生在初中时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自己丧失学习信心的同时也失去了老师的关爱,在他们眼中,他们已然成了班级的“弃儿”,所以要想让他们重获学习的信心,首先教师要摆正心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少责备、多鼓励,少批评、多表扬,少埋怨、多关爱。让他们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尊重和爱护,他们自然会“亲其师,信其道”。
2、信心提升
职校生经历中考失败,就认为自己太笨,不是学习的料,自暴自弃,放任自流,自卑严重。要想让他们建立学习的信心,必须解决他们的畏难情绪。例如,在第一节课上,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连接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电路:手电筒电路,虽然学生在生活中都见过也用过手电筒,但他们并没有亲自动手安装过,在小灯泡闪亮的瞬间,他们不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也重拾了学习的信心。紧接着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对此给以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明白并相信自己能够学好本课程。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要想让学生学好《电工基础》这门课,除了要有学习的信心之外,还要有自主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在教学中如果我们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久而久之,可能还会让学生再次丧失学习的信心。所以,在讲授知识之前,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职高的学生书本知识缺乏,但生活经验相对丰富,所以以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导入新课,往往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解“电能”的知识点时,可以让学生提前统计家里电器设备的功率和工作时间、家庭每个月承担的电费是多少,让学生思考电费的多少是怎么计算的,电费的高低和那些量有关?又如:在讲解“串、并联”的知识点时,问:为什么教室里的灯有一根坏了,其它的灯不受影响可以正常工作,而节假日悬挂的成串的霓虹灯如果中间有一个坏了,整串灯都会灭了呢?这两种灯在连接上有什么不同呢?由这些学生已知的知识为基准,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4、利用多媒体,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电工基础的内容大都比较抽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单靠语言讲解,很难把抽象的内容讲解得形象化,而多媒体教学恰恰可以完成抽象到形象的转化。例如:电容器的充放电,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点动控制和正反转控制原理的讲解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让学生看到电子的移动、电流在线路中的流动过程和电路中各点的动作顺序,变抽象为具体,既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同时又能提高学习兴趣。
5、类比教学,化难为简
要想让职高的这些学生把电工基础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内容理解掌握,降低学习难度势在必行。课堂中的类比教学可以让比较难理解、难记忆的内容变得较为容易。例如:“电”和“水”相同点的类比教学:电流和水流的比较;漏电和漏水的比较;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可以从某地海拔高度给予解释,海平面作为零参考点,比海平面高为正值,比海平面低为负值。这些以生活中的已有知识为基础进行的类比教学,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了课堂效率。
6、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做中学
篇5
关键词 电工基础 实验 改革 联系实际
《电工基础》是主要介绍电路基础知识、直流电路、磁场与电磁感应以及交流电路等知识,是学好电工专业课程的基础。《电工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具有抽象性、实验性、专业性等特点。大多数学生感到:《电工基础》课,原理枯燥难懂、实验深奥难明、习题面广难解,于是厌学、厌听、厌钻的情绪油然而生!
一、课程体系
(一)内容抽象,整体性强。
《电工基础》课程的理论性首先体现在概念多、基本知识点多、单位制较复杂上。如“磁场与磁路”这部分内容,基本概念有磁力线、磁感应强度、磁通、磁路等,概念多而且较抽象;基本知识点有磁场的性质、安培定则等;单位制有特、韦、高斯等,不常用,易遗忘。其次要有一定的数学功底,“电工基础”中公式繁多、复杂,解题的方法较为灵活,电路逻辑性较强,扎实的数学基础是学好此课程必要条件。另外其内容有较强的整体性,例如“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知识分为两个层次,层次一是层次二的前导和基础,层次二是层次一知识的继续和深化。它们是逐步展开和逐步深入的,且脉络清晰,共同组成一个密切相关的整体。
(二) 实验的重要性。
《电工基础》的实验课是学生对事物认识的实践环节,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技能的基本训练部分。学生通过实验获得感性认识,验证和巩固所学的基本理论,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的理解。通过电路实验环节,使学生掌握一般电量的基本测试方法和调试方法及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仪表与设备等。
二、教学方法改革
(一) 联系实际,启发学生思考。
在《电工基础》的教学中善于引导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讲到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时时,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在闭合电路中,外电路由两个电阻串联组成,其中一个电阻特别大,大到了无穷大,也就是断开了,那么在断口处的电压是多少?有的学生感到茫然,有的学生说那就没有电压了。其实这个问题可用动态抽象的电路去想象——在那个逐渐变大的电阻两端接上电压表一直观察,则电压表读数必然会越来越大,最终电压表的读数必然与电源电压相同。
在研究两点间电压的计算时,很多学生认为如果一个原来闭合的电路中有某处断开,那么断开的两点间的电压为零。这时我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电线断线后如果有人碰到就会触电。学生很快理解了我的意思,明白断开的两点间的电压并不为零。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挖掘学生的想象力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而且同时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到学的东西有用。
(二) 注重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获取知识;不仅要重视教法,更要指导学生的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多教给学生如何理解、分析、归纳、总结问题,避免死记硬背、机械理解,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使传统授课方式向具有启发性、思维性、综合性的授课方式发展,给学生思考和自学的空间,使学生在获得电工电子技术知识的同时能学会像专家那样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其求知欲,活跃学术氛围,培养创新能力。
在专业知识教学中,从器件、电路产生的背景和需求谈起,然后讲清其在系统中的作用、结构的构思方法,分析问题的特殊方法,再现“器件、电路的获得过程”,并为解决新问题作好铺垫。针对目前听课人数越来越多的情况,每一堂课均很好地“设计问题”“引导思考”“假设结论”“探索求证”。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听完课后都觉得值得回味,可以在不同层次上举一反三。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现象,在教学中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除了上述的方法外,还采用:
1.基于兴趣教学法,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2.基于问题教学法,教师提出几个综合性的问题,然后逐个加以分析,按设定条件一层层提出解决办法,引导学生领会思路,学习解决问题的途径。
篇6
关键词:电子电工学;课程改革;电子设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2-0042-02
一、《电子电工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伴随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近年以来,我国在电子科技等方面取得了极大发展。针对各行各业的不同工作人员而言,在现阶段工作过程中如果能够掌握有关电子科技等方面的一些知识和技术,对于未来是十分重要的一种技能,同时也是必然的一种发展趋势。在现今的各大高校内,对于大学工科专业的学生而言,《电子电工学》是一门专业性的基础课程,其主要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课程实践和设计来配合课堂的教学。然而,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得电工专业在电子技术等科技方面有着显著的提高,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传统的教学内容主要以理论为主,实践课程的实验器材和设备相对简单和单一,在运用中也是刻板地按照说明步骤进行,缺乏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独立思考性和真正的实际操作能力,只是机械性地使得学生知道和掌握基本操作流程和步骤。而对于《电子电工学》专业而言,实际的操作只是基本需要学生掌握的能力和基础水平,《电子电工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一门科技性的实践学科。因此,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实际的学习和操作中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形成独立探索、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是十分迫切需要的。《电子电工学》进行课程改革的实践和探索刻不容缓。
作为工科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电子电工学》在各行各业的运用十分广泛,尤其是电控设备和电子仪器的大量使用,即使是非电类专业的工作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需要或多或少的和电有关设备有各种联系。因此,对于学生而言,除了掌握电子电工学有关基础知识以外,对各种电子设备和仪器拥有较高实际操作能力更为重要。在如今的工科专业内,电子电工学已经成为他们知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课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如今的各行各业实现了各方面的融通,各个学科的交叉性也越来越大,电子电工学与其他的社会科学学科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因如此,许多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同样需要跨学科的去学习电子电工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如何让电子电工学既能够满足本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同时又能够普及给非专业的学生学习,这就需要对电子电工学做更好的、更适应学生学习的课程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理论性知识的讲解过于生硬,在实践操纵课程中的运用过于呆板,缺乏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对于非专业的学生而言,理工科基础不好的对于学习电子电工学十分吃力,改革课程的需求刻不容缓。
二、如何进行《电子电工学》课堂教学的改革
传统的电子电工学课程的教育主要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而在教学方面,教师更注重对知识的理论性掌握,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够重视。而对于实践课程的教学,只是生硬地教给学生如何操作的步骤,学生缺乏对于实验课程的兴趣,对于所学的知识真正了解得很少,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要改革电子电工学的教学课程就需要引进新的教学理念。“STS”就是一种诞生于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兴的一种结合社会科学以及新型科技技术的新教育理论理念。“STS”的教育主导思想主要是让学生们去了解科学技术的功能、体会到科学技术的作用,结合书本上的知识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电子电工学在社会中的作用,从而对电子电工学产生兴趣,才能综合地学习电子电工学的知识和技术。其次,在结合“STS”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首先要了解和明白电子电工学的基础,即物理知识,从基础的内容中结合生活的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感受生活的乐趣,让电子电工学的知识可以成为学生的一种技能,让学生在学习中独立思考、开拓创新。
此外,在电子电工学的课程改革过程中还要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学习的趣味性。电子电工学的教学课程由于是理科专业,课程相对于沉闷,因此,更要结合现今条件的科学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物展示以及电子仿真技术,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知识的奇妙无穷。而对于实践课程来说,要建立科学的实验机制,不仅仅要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电子设备和仪器,更有让他们去思考实验课程的理论基础,将课本的理论知识和实验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实验室要对学生完全的开放,让学生随时都可以进行单独的实验学习。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合作,一起完成整个实验过程,让他们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要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让学生摒弃之前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心理,让他们真正地了解和学习电子电工学的知识。如何设计实验、实验课程的设计方案、实验规范操作过程等都可以成为学校考核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思考。
社会的飞速发展要求大学工科专业的学生提高《电子电工学》的基础课程学习,而《电子电工学》主要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传统的填鸭式课程教育只是知识的一味灌输,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在授课时也更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弱。对于实践课程的教学,也只是生硬地教给学生操作的基本步骤,学生缺乏对实验课程的兴趣,同时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STS”是一种诞生于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兴的一种结合社会科学以及新型科技技术的新教育理论理念。要改革电子电工学的教学课程,就要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增加教学学习的趣味性。
参考文献:
[1]方丽梅.“STS”教育指导下的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
篇7
1 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1.1理论与实践脱节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汽车检测诊断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在专业成立初期,课程因没有很合适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教材,选用《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本教材教学,教学内容没能与汽车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而且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分开的,大部分老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往往过分追求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忽视了《汽车电工电子技术》作为应用学科的实用价值,尤其是在汽车上的应用,导致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难以理解课程的目的,造成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困难,也影响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高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2教学方法落后
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的方式,有些教师对高职教育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适应,课堂教学讲得过多过细,缺乏新意,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供学生实践和操作,导致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无法激起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1.3考核方式单一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传统的考核方式采取闭卷笔试的考试方式,主要考核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也不利于高职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
2 课程改革创新探索
针对该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此以“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以“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应用”为主线,对该课程大胆进行教学改革。
2.1课程内容“工作化”
教师深入汽车企业一线掌握汽车相关岗位流程、岗位职责,收集并整理经典案例和成功经验,为将实际工作任务转化为典型学习任务奠定基础。根据职业分析研讨会和企业调研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突破学科体系限制,重新构建教学内容,体现出高职一体化教育的特色。从实际岗位需要出发,将各课程的知识与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加实用性和针对性,删去一些与今后工作关系不大的内容。
本课程以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实际工作任务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内容,将学习内容整合成不同的学习任务,课程学习从工具使用和仪表使用入手,学习汽车上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检测,基本汽车电路的分析与应用,尽量让学生不再机械地、割裂地学习理论知识,而是接受基本的工程训练,为学生核心职业能力的形成提供必要的保证。
2.2教学过程“职业化”
全部学习活动围绕课程目标展开,整个学习过程是企业真实工作过程的“再现”,帮助学生树立质量意识、成本意识、工艺方法、安全操作和工作态度等工程意识,实现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形成相结合。改革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实际识别、分析及检测实际的汽车电子电路中常用的电器元件和电路,使学生真正掌握汽车电子技术的主要专业技能,以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教师给不同专业的学生上课时,授课内容既要注意与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衔接,又要兼顾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在教学中,每章都从最基本的应用实例出发,由实际问题入手通过技能训练引入相关知识和理论,由实训引出相关概念及相关电路。首先是教师提出学习的内容、目的、要求及其他相关事项,学生自主学习有关内容,再通过自己动手做的方式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获得相关技能的训练。
2.3教学手段“多样化”
高职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对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和重点内容精心组织,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为了适应目前既要减少教学时数,又要增加课堂信息量的教改形势,同时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自学能力,充分利用大学城空间上的网络资源教学是最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
2.4 课程考核“能力化”
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强调考核学生的能力,实现课程考核向过程考核的转变。考核的内容和方式要“以能力的考核为中心”作相应改革,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整个教学过程,与之相适应,考核也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考基本理论采用闭卷的形式;考实训采用项目制作的形式,根据学生态度和动手操作能力,现场综合评定学生的实验实训成绩;对于综合分析和电路设计采用开卷的形式。
3 结语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汽车类专业的《汽车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经过多年的思考与经验积累已初有成果,在以后的改革中,使该课程更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具有鲜明的特色,真正的实现做中学、学中做地快乐学习,培养应用型的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篇8
我公司的培训教育在经理的领导下,以安教部为主,负责全公司的文化,技术,业务培训,做到统一规划,组织实施。并把培训教育计划纳入公司的生产计划,同时下达,同时落实,同时总结考核。
一,岗位培训
以练好基本功为主,即练习实际操作的基本动作,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按照部颁电业生产工人技术等级标准“应知,应会”的要求,达到“三熟三能”。
1,变电,线路及设备运行人员的“三熟三能”
(1)熟悉设备,系统和基本原理;
(2)熟悉操作和事故处理;
(3)熟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本岗位的规程和制度;
(4)能正确进行操作和分析运行状况;
(5)能及时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
(6)能掌握一般的维修技能。
2,供电所人员的“三熟三能”(含农村聘用电工)
(1)熟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本岗位的规程制度;
(2)熟悉电工基础知识;
(3)熟悉检修,维护工艺和质量标准;
(4)能熟练地进行本工种的检修,维护和运行操作,正确处理事故;
(5)能熟练地进行触电急救和人工呼吸;
(6)能看懂常用图纸和掌握常用材料性能。
3,财务,审计和用电营销人员的“三熟三能”
(1)熟悉本岗位的规程制度和相关法规;
(2)熟悉本岗位的业务知识和要求;
(3)熟悉电工基础知识;
(4)能熟练地进行财务或经营统计,测算和分析;
(5)能熟练地填报各类报表;
(6)能熟练地运用电脑进行文档处理和制表;
4,计量人员的“三熟三能”
(1)熟悉电能计量装置的基本原理;
(2)熟悉本岗位的规程制度和相关法规;
(3)熟悉电能计量装置的检修工艺和质量标准;
(4)能熟练地进行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和校验;
(5)能及时发现故障和排除故障;
(6)能正确地进行计量误差的退补。
二,新工人培训
1,新工人进公司,首先要经过安教部一段时间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分配岗位。内容分为:政治思想和传统教育,遵纪守法和文明礼貌教育,安全生产和局规局纪教育,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
2,恢复传统的师徒传,帮,带培训。新工人到达岗位后,指定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工人为师傅,经现场基本制度学习,现场见习,跟班实习三个步骤,考试合格并确认有独立操作能力,报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
三,专业骨干培训
1,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优秀的,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热爱本专业,思想进步的生产工人和班组技术人员,作为专业骨干培训的对象,编制专业骨干培训计划,并取得主管部门的同意。
2,对专业骨干的培训,要做到有目标,有方向,理论和实际结合,在一般情况下,不轻易变动他们的工作,鼓励他们从专业上提高。
3,所,站长的培训
所,站长的培训由公司编制计划,组织实施。所,站长应从组织领导,技术业务,思想政治工作三个方面提高,特别是要学会管理,学会做人的思想工作。
四,培训的形式和方法
1,岗中培训。由各部门(或班,组,站)根据本岗的实际和要求,自行组织本部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岗中培训是职教培训的主要方式。
2,集中培训。组织公司相关人员集中学习,由各职能科室负责人或具有较高技术水平人员轮流授课;
3,专题讲座。聘请公司外专业技术人员,针对某一专项内容,到公司进行授课。
4,短期脱产培训。公司根据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将专业技术骨干送往外地进行短期脱产学习。
五,培训时间要求
1,岗中技能,安规培训,每月一次;
2,技术考问,每月一次;
3,异常和事故分析,每月一次;
4,模拟演练和事故预想,每季一次;
5,集中培训,每季两次;
篇9
关键词: 分层教学 必要性 有效性
在职业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学生的不同发展情况、不同专业教学要求等采用分层教学法组织教学,充分关注、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最大限度地进行个别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
目前不少学校的《电工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不同专业使用同一本教材,不同层次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的现象。笔者所在学校也是如此,目前我校有初中起点三年制中专生、五年制大专生及高中起点三年制大专学生,虽然分班授课,但是教学中使用相同教材,而不管学生层次不同,基础知识储备不同,学生学制不同,教学学时安排不同。面对初、高中学生、三年、五年制学生使用同一本教材进行学习的局面,根据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次教学是获得教学实效的保障。我校使用的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机械类通用教材第四版《电工学》,现谈谈如何开展分层次教学。
一、根据学制合理调整教学内容
学生自身知识储备、学制等情况影响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层次,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调整授课计划和进度,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达到教学要求,实现教学目标,具体做法如下。
(一)初中毕业三年制学生教学实施过程
初中毕业生的特点是底子薄,基础差,缺少相应的物理知识,没有扎实掌握电磁感应相关知识,在学习交流电、变压器、电气控制等知识时困难重重。为此我的看法如下。
1.调整授课内容、进度,放缓授课速度。
我校所用教材共计七个章节,第七章常用电子元电器件及应用电路可作为选学内容。该门课程内容在一个学年内讲完,我认为第一个学期讲前3章(直流电路、磁场与电磁感应、单相交流电路),第二学期重点讲授3至6章(三相交流电路、变压器与三相异步电动机、工作机械的基本电器控制电路),第七章是选学内容。这样的教学安排确保第一学期有充足的课时给学生填补知识漏洞,为第二学期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补充相关物理知识、数学知识。
备课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薄弱环节,弥补与强化知识,凡是新知识点涉及的物理知识都要提前准备好,在讲授新课之前,先把学生缺失的知识补上,然后慢慢渗透,层层递进地进行讲解。有的基础差的同学连基本的数学计算都掌握不牢。如在讲授正弦交流电路时,有的学生连正弦函数知识已经遗忘,甚至一些特殊角度的正弦函数值都已经遗忘,老师在讲授前要把与数学相关的知识给学生复习一下。
3.教学过程中重视实际使用部分知识的讲授
针对三年制机电专业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强化本书中有关实际的应用知识。其中测电笔使用、电阻器主要指标、常用照明电路、受控白炽灯的安装、安全用电常识、三相异步电动机使用、控制电路常见故障及简易处理等知识应作为重点讲解。
(二)五年制高级班教材使用及教学过程实施
1.根据教学需要补充必要的教学内容。
通用教材的针对性较差,教材中部分章节内容对于五年制高级班学生而言深度不够,需要补充。例如:6-2中,教材仅介绍了电气控制系统图识读的基本知识。补充电气安装接线图与元件布置图等知识可以为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契机。这部分知识采用PPT实施教学,不仅可以增加教学内容,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补充物理知识及相关数学知识。
初中毕业五年制高级班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同样要分析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及掌握情况,补充必要的物理知识及相关数学知识。例如:矢量运算知识。
(三)高中毕业生教学过程实施
高中生有较好的物理基础,对电路、电磁场的学习相当于复习。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与横向课程的衔接,增加实验与实训训练,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与此同时,根据学生将来的工作实际状况,将学生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电气、机械设备涉及的国家电工和电子元器件类安全标准作为教材内容或辅助教材,让学生熟悉或了解相关标准,为以后就业做好准备,如三相异步电动机教学中可顺便辅助介绍小功率电动机的安全运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经济运行等国家标准。
高中生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要引导学生掌握控制电路相关的知识。关于这部分知识传授,我的教学思路是提出学习内容,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书籍自学,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方法掌握该节知识点,具体过程如下。
电路分析由简单到复杂。启动控制电路介绍点动(加短路保护)连续控制连续加过载正反转控正反转控加过载带电气互锁的正反转控制带有双重互锁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分析时重点分析电路连接及实现功能有什么不同,要求学生对照分析、对比掌握。
具体学习过程为:在学生掌握直接启动电路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控制,包括启动和正常运转时的要求。
(1)引导学生设计电路。
(2)画控制电路图进行交流讨论。
(3)挑选典型线路进行班级交流,对学生设计中遇到的疑点逐个进行分析、解惑。
(4)按照线路进行安装,通电演示,看接触器、时间继电器、电动机的动作过程,加强感性认识。
二、根据专业特点确定教学内容
职业学校普遍存在不同专业使用相同教材的问题。《电工学》主要内容有: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三相交流电路、变压器与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应用电路。不同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不同。
(一)机电类专业
《电工学》课程是机电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本课程教学以电工基础知识为基础,以机电技术的学习为重点。课程教学目标:根据专业特点和教育目标,突出教材的定向性或针对性,兼顾学生今后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使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传授知识同技能培训紧密结合。确定课程目标如下:(1)掌握直流电路分析;(2)掌握常用电工测量工具的使用;(3)了解各种三相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运行特性、启动和制动方法;(4)掌握常用低压电器元件的原理和使用;(5)掌握基本电器控制电路,了解电气控制装柜等电器装置(补充)的安装。
(二)非机电类专业
该课程作为非机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授课,教学目标是:培养非电类学生掌握一定电工与电子基本知识,以电工部分的学习为重点,了解电子技术的学习。例如:我校电子专业是弱电方向。《电工学》课程中电工基础知识等内容是强电,该专业课程目标:(1)了解直流电、交流电及电磁感应的基本知识(补充电阻常用电阻器识别、电阻器参数、固定电阻色环识读、检测等知识),掌握万用表的使用。(2)了解常用电器的基本结构、原理及主要特点。(3)了解电气设备、元器件的性能、用途和简单的电子线路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及安全用电常识,增加电容部分的知识,掌握电容器的识别及检测。(4)能看懂简单的电气控制线路图。(5)重点掌握常用电子元器件及应用电路(补充二极管、三极管极性判及正反向电阻检测等内容)。
四、根据学生情况开展分层次教学
篇10
一、物理教学应因“材”施“教”
1.根据具体专业变通教学内容
技工学校的专业与其培养目标有密切关系,因此各科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很强。对于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在材的基础上,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协调关系,做到根据专业种类选择、制订教学计划,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尽可能让物理课为专业课服务,让学生学有所用。对机械、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力学部分应作为教学重点,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力学部分的课时量,同时把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矩平衡条件的应用等内容加深拓宽,为《机械基础》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而对电子电工、计算机应用与维修等专业,可以酌情减少力学内容,突出电学、电磁学部分的重要性,例如电路计算、电路的连接、电磁感应、交流电产生和应用等,并适当增加课时,为以后开设《电工学》《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作好准备。
2.根据学生实际变通教学内容
技工学校学生情况各异,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因此任课老师首先要做好课前摸底测试工作。这样,在教学中才能紧密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征、认识能力,增加、删减、压缩有关章节的教学内容,既按教材系统教学,又不呆板划一。
二、物理教学应培养学生兴趣,密切联系实际,使抽象知识生活化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笔者觉得最重要的是密切联系实际,使抽象的知识生活化。将书本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实践中去,才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他们真正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学习物理。例如,讲解撞击与缓冲时,笔者出示了一则资料:有关机构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所有可能致命的车祸中,如果正确使用安全带,就可以挽救约45℅的生命;如果同时使用安全气囊,这一比例将上升到60℅。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原因,并提醒学生以后驾车时注意“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这样学生体验到物理就在他们身边,物理不再玄妙莫测。
三、物理教学应注重实验,就地取材,引导学生学习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做好实验是掌握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做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他们对物理概念、原理和定律的理解。这种实验,一是可以借助实验室中已有的仪器教具,二是可以就地取材。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用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自制的简单教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时,将黑板擦放在斜放的书上就能演示出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而且能形象地表现出压力随斜面倾角变化的情况。
四、物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动手能力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因为技工学校的主要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大批动手能力强的蓝领乃至金领人才,而这一培养目标应贯穿于技工学校的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对于一些合适的小试验、小制作,我们应鼓励学生多动手,多参与。比如自制摆球的等高性实验装置、电容器的充放电实验装置等。
五、物理教学应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多媒体课件在物理教学中也显示出了独特的魅力,我们可以利用课件来模拟和放大物理的微观世界,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比如,电磁波本来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利用课件就能形象地演示电磁波的形成过程,既增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又扩展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教学质量。
六、物理教学语言应尽量幽默和通俗
- 上一篇:地理信息系统实践报告
- 下一篇:保护生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