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训练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2: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能训练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能训练的特点

篇1

[关键词] 中小学生;体能训练;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48-1

中小学生处在特殊的年龄阶段,有其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中小学生体能训练中训练的内容、训练方法、运动负荷、运动恢复就要有特别的要求,科学地让中小学生参与体能训练对促进他们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为他们以后参与体能训练提高运动成绩,成为高水平运动员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中小学生体能训练的意义

中小学生体能训练对于学生增强体能,激发运动兴趣、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集体精神,提高身心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塑造坚强的意志品质,陶冶情操,养成审美情趣和环保意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要关注体能训练以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促进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担负着提高青少年儿童学生体质,为国家发现体育苗子,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人才的重任。如何让中小学学生得到科学有效的锻炼指导,是摆在教师面前应探索并加以实践的问题。体能的构成及其意义为了提高青少年儿童的身体素质,就必须提高其体能。

(二)促进自身身体健康发育。中小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体内新陈代谢显著增强,体力消耗与产热也都增加。研究证明,他们的身高、体重、胸围等指标的增长幅度可显著地高于不参加体育锻炼者。骨骼生长是体格发育的基础,中小学正值生长发育的突增阶段,此时期学生多做跑、跳、蹲、腾、跃等运动,可以活跃骨骺的微细循环,有助钙磷矿物质的骨内沉积,促进长骨发育和身高增长。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的神经细胞获得更充足的葡萄糖和氧气供应,保证大脑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中获得充分的营养,能显著地提高学生神经系统的功能、反应能力和大脑工作能力,有助提高学习效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还是一种运动性的休息,能把因疲劳而降低的视觉、听觉感受力提高30%,使学生学习起来精神饱满,思维敏捷。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通过对新陈代谢的直接作用,使肌肉获得更多的营养,有助肌纤维增长变粗,肌肉体积增大,弹性、肌力和耐力都得到增强。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使学生的心输出量增加,一般人安静时每搏心输出量约为50~80毫升,而运动时可使之增加3~5倍;又可使青少年的心脏容积增大,一般人的心脏容积约750~800毫升,而久经训练的少年运动员可达1000毫升;还可使心率减慢,这是心脏容积增大、心输出量增加、血管弹性增强的实际效应,能使心脏获得更多时间的休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还可使学生呼吸肌变发达,肺活量增加,使机体供氧能力明显提高,上呼吸道疾病患病大大减少。利用暑期,参加锻炼是再好不过的了。

二、体能训练要根据中小学生的身体发育特点

一般情况下,中小学生的内脏器官,尤其是心血管系统发育明显落后于运动器官。在安排体能训练时,充分考虑到他们身体发育的不平衡性。对一些暂时处于薄弱的环节,应加强保护。例如静力练习,对中小学生的心血管系统损伤比较大。他们骨骼柔软,骨化过程尚未完成,软骨成分较多,关节支撑能力较差,切忌采用大负荷、大重量的器械练习,会阻碍骨骼的生长发育,或者造成脊柱变形。完成动作速度快的训练,容易使关节和韧带损伤。而神经系统、动作频率的提高,中小学生阶段是最佳训练时期

(一)体能训练要避免过早专业化。训练手段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既可使少年儿童的体能状况得到全面发展,又可掌握大量的运动技能,同时还可通过训练手段的转换,提高训练的兴趣,从而提高运动能力、运动技能和运动技术。对于青少年的体能训练,切记采用狭窄的专项体能训练手段,应根据多项运动所需要的体能能力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科学选择训练手段,合理安排训练,让学生在运动中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感受到参加运动对自己体质增强的实效

(二)强调以技术为中心的体能训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各器官系统是相互紧密联系的,要提高体能,应根据其生理、心理特点。体能训练内容要以学习掌握体能训练的基本技术为主,建立动作的正确性、合理性,进行以技术为中心的全面体能训练,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及灵敏、协调等素质,防止单一刺激和片面追求专项成绩,这样能全面协调发展中小学生各器官系统机能和各种运动素质,为以后的体能训练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体能训练要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在中小学生体能训练过程中要逐渐培养运动员的勇敢、顽强、艰苦朴素、吃苦耐劳、有自信心、有进取心的良好心理品质,养成努力拼搏的精神,既有助于提高体能训练质量,促进运动成绩提高和健康成长;又能树立爱祖国、为国争光的思想,把体能训练当成一种追求,形成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培养公平竞争、遵纪守法的观念。

三、结论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如果缺了体育素质,那就不是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接班人。中学生正处在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做好中学生的体能训练既是学生自身强身健体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总之,进行中小学生体能训练,要遵循其生理、心理生长发育特点,重视中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运动负荷,体能训练手段应多样化,提高学生体能训练的兴趣,并注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宝椿,万仲平,李田.儿童少年肺活量与形态、体成份的相关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5,(06).

[2]张国华.试论青少年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训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03).

[3]张天成,罗婉红,涂绍生.湘、青少数民族学生体质状况的动态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03).

篇2

关键词:排球训练 体能训练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b)-0230-02

现代化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排球运动也在进步。如今,对运动员的技术技能要求越来越高。以排球运动的技术与战术为基础,体能水平需要提升,体能训练很重要。可是,随着现代排球运动的发展,传统的体能训练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如今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发展需求。所以,在排球体能训练中,只有科学合理的进行体能训练,这样才能促使排球运动员快速的发展。

1 体能训练的含义

体能训练主要是为了提升运动员身体运动能力而进行的训练方式。体能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在训练中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使身体的各方面得到提高,掌握更多运动技能,为专项运动技能提供了条件。合理的体能训练,是提升技术训练的基础部分,是运动员承受高负荷训练的基础条件,是得到积极心态的重要方式。能够预防伤痛,是延长运动寿命的根本保证。在现代高校排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体能。因为体能的训练是长时间的,而学生体能的提升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达到的。学生体能能力的提升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操之过急的话,很有可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此外,体能训练并不意味着大量的身体力量训练。其实体能训练不仅仅需要训练学生的身体力量的能力,同时更加需要注意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这也是提升体能训练的质量所必须要考虑的事情。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的认识到,排球运动虽然是一项技巧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但是实际上,这一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的提升,让运动员在运动和训练过程中,能够有效的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这样,这一运动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好自身的价值。而体能训练就是更好地发挥好排球运动价值的必然选择。在体能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认识到,应该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调整训练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 体能训练的现状

当前,随着高校排球竞技的增多,我国高校的排球运动项目获得很大的提升。然而,在我国高校排球体能训练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2.1 缺乏对体能训练重视

我国高校对排球体能训练不够重视,主要方面还是教练的配备不符合、注重战术训练与缺乏排球理论的探究等等。最先是教员配备不符合;当前,我国高校的排球教练分工不清楚,许多教练都是身兼多项训练项目,不能合理的按专项进行的分配,不难看见一个教练把整个团队的日常生活管理与训练技能都全面负责的情况。另外,尽管许多教练都觉得应该把体能训练作为单一训练课程,但是,在实际排球训练中,教练们常常注重战术训练,而忽视体能训练。最后,缺少排球体能训练这项体育运动的研究与分析。尽管我们在体育类别中已经有了体能训练的探究课题,但是关于排球运动的专项探究还是没有多少。所以,没有可以给予教练参考的资料,这样排球的体能训练就得不到提升。

2.2 缺乏深入对排球竞技的研究

不管哪一个运动项目,在明确训练原则前,教练要最先掌握这个项目的规律与特点,以此才能达到训练效果。可是,我国排球运动基本没有掌握现在规律,并没有认识到排球运动的特点。因为在训练上注重技术、忽视体能,导致我国高校排球运动员体能跟不上,技术没办法展示出来。

2.3 训练方式单一化

从生物的方面来说,训练的手段对训练的效果影响很大,训练手段的选定体现了体能训练的效果。当前,在高校排球体能训练中,教练的训练手段比较简单化,训练负荷也比较盲目。例如,在力量训练时,总是从杠铃训练开始。教练员对体能训练没有正确的认知;在力量训练方面,并不追求方法;在速度方面,盲目的排球体能训练主要表现在训练次数上,导致运动员的体能得不到提升。

2.4 缺乏专项的体能训练

从运动学方面来说,专项体能训练和一般体能训练的要求不同,前者主要是为了保证运动员的健康,而后者是为了提高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素质。目前,我国高校排球体能训练普遍采用一般体能训练方式,然而缺乏的是专项体能训练。以专项体能训练为的目标,一般体能训练要达成一定成果后才能进行专项的体能训练,但我国高校的排球队的体能训练模式并没有针对性,总是采用传统那套方式,导致了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互不联系。

3 改善排球体能训练的对策

根据我国排球训练中体能训练情况,我觉得可以采用下列方法进行解决问题。

3.1 提升对体能训练的认知

我们必须明白,要想获得一些成果,一定要对体能训练有一个认知。所以,教育部门,教体部门与高校要通过各种高效k法,增强培训排球教练与运动员的学习水平,得以对体能训练的重视和认识,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水平。

3.2 专研排球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在排球训练的同时,也要掌握排球运动项目的规律,把握排球运动训练特点,针对科学的训练,排球专项需要力量、速度、耐力等素质。

3.3 改善体能训练的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量的先进排球训练设备已经进入市场。一些简单的设备已经不能满足排球运动员训练的需求。因而,要完善排球运动的体能训练,要增强科学体能训练方法的研究,运用先进技术设备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监督和控制,期望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体能训练的水平。

3.4 要合理分配教练人员

以我对高校的排球体能训练状况来看,许多高校的教练兼顾很多兼职的情况很普遍。所以,在高校的排球队中,要分配专职的体能教练,设立相关的训练制度,并不断推广。

3.5 要落实训练的情况

把握了排球运动的规律与特点之后,要设立与实行全面的排球体能训练。重视每一次的体能训练,紧抓训练的落实情况,在达成体能训练后要和专项体能训练相互结合。其次,才能更好地使排球运动员的运动素质得到平衡发展。

3.6 根据运动员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地训练

高校的排球运动员在体能方面展露不同。这需要教练在设定训练方案时,要依据每个运动员自己的情况,来设立适合每个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案。既要考虑到运动员的生长发育状况,还要考虑到运动员比赛的相关经验。在一个排球队中,排队员的体能水平肯定会有一些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练在个人需求的根源上依据发展的不同水平编写出个人训练方案,这应该是最好的训练方式了。

4 结语

总之言之,排球体能训练是技术能力训练的根基,给予运动员一个良好心态,给予运动员一个预防身体损伤的保证,给予运动员一个提升运动竞技的关键,所以,我们更应该要重视排球训练中的体能训练,根据需要的排球专项体能分配教练员,灵活运用排球运动特点,掌握排球运动的规律,改进体能训练的模式,并落实体能训练的情况,这能使运动员在高水平的比赛中可以合理战术奠定了基础,让排球队能够获得更优异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谷昱,王红英.我国沙滩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分析[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3(3):49-50.

篇3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指导系统;研究指导

体能是源于竞技体育的专业词语,是一个非常广泛、非常开源的领域。泛泛地说,体能是除专项技战术之外,所有基础运动能力的总称。具体地说,体能可以是涉及身体形态、体成分、以及如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运动素质的综合属性。一场比赛需要有好的战术来使用会使球队的整体实力上升,但好多战术必须要有足够的体能来支撑,如果没有足够的体能就算你有大把的应对战术也发挥不出来。

一、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现状

体能是由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在篮球中我们熟知的乔丹、科比、詹姆斯等一些球员他们如何可以在球场上担任起球队的灵魂任务因为他们有过硬的技术以外还有充足的体能,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充足的体能能使你的投篮姿势不会改变只有你投篮出手姿势不变形的情况下才能增加你的投篮命中率,对于篮球这种以得分为目的的运动项目一切战术都是围绕着进球为目的以阻止对方进球为要求而开展的。我国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对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不明确。无论哪种运动项目在制定训练内容时,最重要的是要明确其影响比赛成绩和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即项目特征或项目特点是什么。教练必须深刻理解自己所从事的运动项目特点,它是实施正确训练的前提,否则将导致训练效果甚至事倍功半,事与愿违。我国对现代篮球运动竞赛制胜规律的特征认识模糊,重视技术战术训练,轻视体能训练,导致我国篮球运动员体能在高水平比赛中不能完全适应激烈比赛的需要,专项体能缺乏导致技战术发挥不好。(2)训练方法简单。当前我国篮球体能训练中训练手段、方法简单化,体能训练手段方法简单化反映在训练方法单一落后。如力量训练时杠铃挂帅。目前先进的力量训练方法除杠铃外,还有大强度的跳跃练习器、综合力量练习器、等动和电刺激力量训练,以及各种组合力量训练;对速度的训练单纯认为加速跑就可以提高了;耐力训练单纯采用田径式长跑。(3)体能训练的无计划性和欠系统性。篮球运动员体能的提升是需要周期的,只有坚持持之以恒的体能训练,才能达到体能素质的提高。但是当前,很多大学的篮球教练在学生的体能训练中缺乏一个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没有根据运动员的体能状况制定一个短期、中期和长期的体能训练计划。

二、篮球体能训练系统的实现

(1)丰富体能训练的内容,创新体能训练的方法。对篮球运动员来说,体能训练主要包括核心力量的训练、速度的训练和耐力的训练等。要根据不同体能项目训练的需求,丰富训练内容,创新训练方法。(2)制定科学的体能训练计划。首先,要制定科学的体能训练计划,这是保证体能训练持久进行的保证。这就需要篮球队的主教练和体能教练等对运动员的体能状况进行分析,对薄弱环节进行把握,然后根据运动员体能的普遍性问题制定体能训练的中、长、短期计划,并根据各个运动员自身体能情况的不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计划。这样有助于将体能训练具体化、系统化,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提升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在制定体能训练计划时,要充分参照国内外关于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先进理论和科学方法。(3)模式化训练方法。针对球队的整体特点和技术战术风格,采取相应的体能训练模式,将个体素质经过训练使其融入到球队,提高球队整体素质。模式化训练方法要求以球队的整体技战术风格为原则,以提高球队的集体体能素质为目的,通过一定的内容练习,按一定的训练量度和强度控制球队整体体能训练。就目前我国篮球运动专项技术体能训练存在的众多问题,我们应认真学习和探索并及时做出科学的改善,从而促进我国篮球事业的快速发展。

篮球是一个对抗性很强的项目,所以体能的消耗也跟力量有很大的关系。即使你照这个训练方法练成了田径场小霸王,但是如果核心力量和对抗跟不上的话打比赛的时候还是会感到吃力,所以要把体能和身体素质的训练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做到在场上游刃有余。

篇4

关键词: 篮球运动 体能训练 身体素质

体能主要是一个描述人体基本运动能力的综合概念,它由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五种身体素质构成。体能作为篮球运动技术和战术的基础,在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今后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提供参考与帮助。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我国各级篮球运动员。

2.研究方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百度等搜索网站输入关键词:“篮球”、“力量”、“体能”、“耐力”、“柔韧”、“速度”、“灵敏”,收集研究所需要的各类文献资料。

二、篮球运动的项目特点

对于篮球项目而言,快速多变是灵魂,技术对抗是手段,速度力量是保障,投篮得分是目的。速度是竞技体育的生命,是篮球运动进攻、防守、攻防转换的关键。有速度才有可能捕捉有利时机、有利位置,摆脱防守、抢断成功、控球得分。因此,可将篮球运动的项目特点总结为:篮球运动是一项以投篮得分为目的,攻防快速多变的速度力量型、强对抗性的体能―技能类项目。这表明篮球运动不单纯是技能类运动项目,而是对体能有很高要求的运动项目。篮球运动的体能训练要以速度力量型、对抗性身体联系为主,以保证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能投篮得分。在篮球运动中快速多变是灵魂,技术对抗是手段,身体对抗是基础,力量是保障,投篮得分是目的。

三、篮球运动体能训练对策研究

1.提高力量训练方法

篮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是身体对抗能力、移动速度、篮球技术掌握与完善的基础和保证,也是篮球运动整体训练水平提高的基础与保证。应继续保持力量训练的系统性、计划性和连续性,并将其贯穿于训练计划和训练周期始终,促进体能的全面增强。

2.加强速度训练方法

速度训练主要用于进攻与防守。篮球场只有28m,运动员一般都是在做变速跑与变向跑。跑动距离只有十几米,大多在作瞬时改变身体姿态的曲线跑。因此,进行速度训练时,主要采用爆发性的动力练习,如追球跑、跨步跳、急停与转身跑、曲线跑、快攻等。篮球运动员的专项速度有别于田径运动员的短跑速度,并不是像田径运动员一样要求绝对速度,而是要求加速跑速度和高速运行的突变性与稳定性。

3.加强耐力训练方法

体能训练中的运动耐力主要是指大强度、长时间从事篮球专项活动的能力。体能训练的运动耐力水平主要取决于功能系统的机能能力、在比赛中有效地利用机能潜力的能力、疲劳情况下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耐力训练一般采用重复训练法、间歇法、持续法等。长时间的移动与跑位练习有利于篮球运动员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提高,增强肌肉的耐力,使血乳酸清除能力增强,使运动员的供能效率提高,并且能使运动员赛后恢复能力得到提高。这种训练一般在准备期运用较多。可以采用篮球场变速跑练习、长时间“米”字移动练习、篮球场往返跑练习等。

4.从实战出发促使体能与技战术训练水平共同发展

反应速度快、移动速度快、动作速度快是取胜的前提条件,更是战术配合、创造获胜机会的前提条件。在体能训练中必须以提高专项速度为首要考虑,同时在体能训练的类型和手段的选择上,应以专项速度为核心进行安排和设计。体能训练是为技战术的运用服务的,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必须与技、战术训练有机结合才能达到体能训练目的。实现在体能训练中提高和完善技术、战术,在技战术训练中发展和巩固体能的目的。训练水平越高,越应注重二者的有机结合,坚持以体能训练来促进技战术水平的提高。

5.注重恢复完善保障体系

在长期训练负荷和外界环境(比赛、训练环境)的刺激作用下,运动员机能得到改善,满足比赛所需要的体能,同时也积累了神经、肌肉上的疲劳。因此在训练中或训练后,不仅要通过变换训练手段、调节负荷等原始的方法对肌肉疲劳进行恢复,而且要充分利用药物、理疗、按摩等医学方法,重视运动员神经系统的恢复,及时消除因训练或比赛所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的“隐性”疲劳,保证体能训练质量的提高。

6.提高实战配合能力

篮球比赛要求运动员能最大限度地表现自身身体潜能与技术能力。在技能实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胜负仅是在微小差异中,即表现在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水平的高低和比赛过程中驾驭能力的强弱上。因此,制订体能训练计划和安排训练内容、手段时,要以实战要求为指导准则。在提高个人体能训练水平基础上,突出全队五名运动员体能互补优势,默契配合,提高整体体能训练水平和技战术配合实力。

7.重视心理能力训练

竞争激烈的球类竞赛时常出现逆境对抗,而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就成为取胜的关键因素。要注重培养运动员在面临难以忍受的疲劳感时,保持稳定心理状态,使神经系统发挥作用,挖掘和动员机能潜力去完成训练和比赛。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1.训练过程存在误区

有些教练员对于现代篮球训练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认识不够全面,过于注重技术和战术的作用,而忽视体能作用。对体能训练认识存在两类极端倾向:一是篮球的技战术训练代替体能训练,二是体能训练基本上脱离篮球运动专项特点,用长跑和杠铃下蹲来代替篮球运动员高强度体能训练。

2.训练手段和方法的不科学

训练条件较差,训练设施简陋,训练手段单一,训练方法落后,这些因素造成了我国各级篮球运动员体能薄弱的现实。教练在制订训练计划、实施训练的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技战术方面的因素。因此,对体能训练研究不够,认识相对不够深刻,计划性、系统性和正对性相对不足。

3.力量训练存在的问题

训练中普遍以杠铃负重为主要手段,力量练习内容与方法不符合篮球运动的肌肉工作特点,事倍功半。所以,力量训练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是当前篮球运动员体能和身体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速度训练存在的问题

篮球技术特点、场地等因素决定了起动速度、加速跑速度和速度耐力是速度训练的重点。然而当前一些教练员对专门速度训练的理论与方法还了解不够,训练中有针对性的方法手段不多。

5.耐力训练存在的问题

运动员的耐力素质包括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有氧能力直接关系到比赛中和比赛后的体力和机能恢复。目前的青少年的有氧训练以长跑为主,是低水平的有氧代谢,而比赛要求的是高强度、高质量的有氧代谢,二者差距较大。高水平有氧代谢能力是工作、运动和比赛的基础,也是提高比赛能力的根本。

参考文献:

[1]全美篮球体能教练员协会.NBA体能训练[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

[2]王保成,王川.球类运动员体能训练理论与方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9.

[3]王清.力量训练研究综述[M].体育科技,1989.

[4]何斌.对少年篮球运动员训练时负荷强度的探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4).

篇5

摘 要 本论文在阐述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过程中存在的观念、资金及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并从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建立独立运动康复体系、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三个方面提出了改革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基地的建议。

关键词 体能训练 运动康复 基地建设 改革

一、概述

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发展运动疗法的国家之一,气功、五禽戏、推拿术等流传千年,至今仍沿用广泛。在我国体育训练中结合体能训练和康复医疗理念,促使运动员达到最佳运动状态和为专业体能康复提供训练服务,填补医生和运动间的空白地带,保障运动员取得良好的竞赛成绩。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的发展,人们的健康观念和国家医疗政策的变化,大众运动康复事业开始受到广大爱好体育运动的社会公众关注,然后我国当前体能训练和运动康复实践基地建设落后,远不能满足我国社会公众体能训练和运动康复的需求,研究我国社会公众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基地的建设与改革成为我国广大体育教育者和运动学研究者需要迫切解决的重要课题。

二、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理论

(一)体能训练理论

1.体能训练概念

体能是指运动者的运动能力,是运动者的运动技能的基础。体能训练是指为提高运动者的体能,改变身体形态以适应运动要求而进行的专项训练,体能训练通常与技术训练、心理训练一起构成完整的运动训练体系。体能康复训练的宗旨是通过训练帮助运动者恢复健康、治疗伤病和防止伤病复发,提升体能适应专项要求。

2.常用体能训练方法

(1)力量训练。体能训练常用的力量训练方法包括大腿、小腿、上肢和腰腹力量训练。不同身体部位的力量训练方法也不一样,如对大腿的力量训练通常采用鸭步行走的方法进行训练,对小腿力量训练则采用踮脚跳方法、对上肢力量的训练则采用俯卧撑方法、对腰腹力量的训练则通常采用仰卧起坐的方法。

(2)柔韧训练。柔韧训练方法则通常有单杠悬垂、压腿和拉伸身体肌肉等。

(3)耐力训练。耐力训练常用的有8000米长跑、背负30公斤的负荷在小路行走的负重越野或者游泳、骑自行车等方法。

(4)平衡训练。平衡训练通常有单脚站立完成前仰后俯的单脚平衡、通过单脚跳格子或者走平衡木的动态平衡锻炼法。

(二)运动康复理论

1.运动康复概念

运动康复是指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依据锻炼基本原则,选取合适的各种运动方法以改善患者的关节灵活性、提高心肺功能、增强神经调节能力和患者体质,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和精神康复方法。

2.运动康复方法及功能

现代医学概念下的运动康复方法主要有依靠患者肌肉力量进行运动的主动运动疗法、全身运动的全身疗法和患者根据身体情况进行自然治疗的自然疗法。

3.运动康复基本特点

运动康复的训练过程是训练者在指导下掌握身体练习技能、发展身体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预防和抵抗疾病以恢复健康的过程。运动康复训练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运动康复训练需体现训练个体在遵循康复训练的客观基础上,根据个体运动康复训练的目的和个体康复训练计划的个体主观要求。

(2)继承与发展的统一:运动康复训练应遵循和继承传统个别对待原则、循序渐进等原则的基础上,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赋予新的时代涵义和全新的解读,体现时展的特征。

(3)系统与全面的统一:运动康复训练原则不仅关注运动康复训练过程的各要素、各阶段、各环节,也关注运动康复与其它疗法的协调统一,更关注患者的全面发展,体现出全面系统的特点。

(4)安全与有效的统一:运动康复训练原则对于保证运动康复训练活动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完美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已被运动康复实践所证明。

三、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基地建设与改革

(一)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基地建设现状分析

本研究通过对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基地的建设现状调查,从政府资金投入、基地建设理念、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基地资源分配等四个方面阐述我国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资金投入较低

当前传统、粗放的体能训练模式已不能适应我国大众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的需求。受我国传统的体能训练与运动损伤治疗的影响,我国政府部门对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基建设的投入普遍存在不足现象,导致各地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基地的建设经费严重不足,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基地的维持资金靠收取昂贵的使用费来补充。

2.基地建设理念滞后

运动者在运动过程中的伤病要想得到痊愈和彻底康复,五成依靠医学治疗、五成依靠运动康复。但在当前我国竞技体育运动不断取得新的进步和更多辉煌的同时,我国体能康复训练理念已经严重滞后,这也是造成我国国家运动队缺少科学训练、运动员饱受伤病困扰的主要原因。忽视运动康复设施的升级和建设,对于运动者伤病注重医学治疗,轻视运动康复。

3.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当前,我国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理念的之后,导致我国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更加落后,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在受伤后通常会聘请国外体能康复人才或者直接去国外接受康复训练,这充分说明我国体能训练和运动康复专业技术人才的缺乏。我国专业体育教育的不足导致国内尚未建立完善的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尽管国家体育总局尝试推出退役运动员运动体能康复训练职业培训班以解决退役运动员的就业问题和培养高素质的青年运动体能训练和运动康复人才队伍,但如此小范围的培训班远不能满足我国运动者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的需求。

4.基地资源分配不均

我国运动康复资源的归属较复杂,基本是挂靠其他学科,从隶属关系看,有隶属于卫生部、地方政府、残联系统、企业的,以及民办等,其服务对象也有各自特点。当前我国城市运动康复资源多集中在公立大型医院、康复医院中,社区医院和民营医院分到的资源非常有限,而在我国农村基本没有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基地。

(二)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基地建设与改革研究

针对我国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从加强政府投入、建立独立运动康复体系、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五个方面改革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基地建设。

1.加强政府建设经费投入

我国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基地建设经费主要有供方投入和需方投入两类,政府取向的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我国政府需投入大量资金以加快我国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基地建设,弥补运动康复基地建设的不足,保证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产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我国政府主管部门需在重视需方资金的同时,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覆盖,使更多的社会公众能购买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服务,促进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基地的建设质量。

2.建立独立运动康复体系

为解决我国城市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资源过于集中的问题,我国政府需通过在公立、民营、社区、乡村等各级医疗机构中设立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科室,以提高城镇社区和农村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水平,保证独立运动康复体系的监理及体能训练与运动康复实践资源的均匀分配。

3.加大技术人才培养力度

通过发挥医院运动康复工作者可以发挥资源中心作用,从理论和实践中培训基层运动康复工作者,让他们掌握最基本的评估和治疗技术。当某一患者回到所辖的社区时,将他的所有医学资料向基层运动康复工作者做详细的介绍,结合患者的预期目标,要求基层运动康复工作者做定期的功能评估,纠正治疗中的问题,促使治疗向有效、简捷的方向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足球专修生 功能性体能 运动训练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c)-0000-00

1前言

足球作为世界第一大运动,在广大体育爱好者中间有绝对的影响力,目前各高校均有足球专修,而体育院校的足球专修又是培养足球方向体育教师的主要途径,足球专修生较高的专业素养也是强大中国足球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本文通过分析体育院校内足球专修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结合目前较为流行的功能性体能训练,将从功能性体能训练进入足球专修生的日常上课中为出发点进行可行性研究,以期找出在传统足专课中融入功能性体能训练的理论依据以及作用与注意事项等具体问题,以便为广大足球专修生进行高质量的学习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普通高校足球专修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体育学院图书馆和现刊室以及校内电子图书馆查阅与本论文相关的资料,并加以整理归纳,为论文提供理论依据;

2.2.2逻辑分析法

将自己所收集到的内容和信息进行逻辑分析,找出其之间的相关关系。

3结果与分析

3.1功能性体能训练

自2000年以来,由美国专家来华讲学,将源自于理疗和康复领域的功能性体能训练带到中国,2008年奥运会后功能性体能训练便迅速在国内推广开来。功能性体能训练是以身体的基本功能和运动专项目的性相一致的训练方式,其概念可以归结为:以身体各运动部位基本运动功能为基础,在遵循人体运动链的基础上,以专项运动所要达成效果为目的,三者相结合的一种过渡性体能训练方式,即可以作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之间的桥梁。在运动实践中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功能性力量训练,此外还有功能性速度训练、功能性耐力训练等。

3.2足球专修生进行体能训练的作用

功能性体能训练在进行训练时往往首先是进行一些简单的与专项技术动作无关的练习,而这些练习更多的可以发展平时被忽视或者根本练不到的肌群,主要用于发展运动部位的整体牢固程度以及提高其刚体性质,进而形成良好的人体运动运动链;然后是进行与专项技术相关的慢速练习,主要用于建立良好的运动感知觉,形成良好的动作模式;最后是进行快速的专项技术动作练习,用以发展专项能力。

3.2.1体能方面

足球运动是一种技能主导类的同场竞技类的运动,其虽然是技术为主导,但现代足球发展的趋势是更注重体能的训练,因为踢一场完整的比赛要来回跑多次,要多次进行身体上的碰撞和拼抢,足球运动员移动的方向和路线不是固定的,需要不断的转换方向和改变步伐,并且需要不断的加速、减速、急停等,而这些都必须建立在良好的体能基础上。

3.2.2技能方面

根据上面所论述的足球专修生具备较高的专项技能,但在激烈的对抗比赛中却发挥不出,这就是由于功能性体能不足所导致。首先,因为良好的功能性体能训练可以使练习者快速的建立运动链,这样可使上下肢产生的力量、速度在此链上传递以及通过传递进行向关的整合,这样便能使肢体末端形成较好的动作速度,在技术上表现出灵活快速的动作表现;其次,在进行功能性体能训练过程中,需要练习者对自身动作进行感知和控制,进而发展练习者的本体感觉和控制能力,这在技术中表现为练习者可以更好的控制动作。

3.2.3运动损伤方面

功能性体能训练在运动损伤方面主要表现为预防和损伤后的功能性康复。由于功能性体能训练的基础就是先建立运动部位的牢固程度,即增加相关运动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的力量,进而提高了运动关节的刚体性质,为预防损伤奠定基础。在损伤后的恢复方面,功能性体能训练的训练之初便是简单的、慢性或静止、运动关节最基本供能的练习,这样做可以使受伤环节在不再二次受到大负荷刺激的基础上接受一些适当的运动负荷,可使受伤部位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接受到一定的刺激,以便恢复期运动,其次也可以刺激到周围的运动神经,进而在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两方面为伤部的痊愈提供治疗帮助。

3.3足球专修课的上课时间

体育学院足球专修课时间通常为一节课90min,其中主要就是三部分:准备活动部分、基本活动部分、放松活动部分。而功能性体能训练训练内容非常丰富,根据训练目的的不同可以分别安排在准备活动部分,基本活动部分,放松活动部分。放在准备活动部分可以使准备活动的内容更加丰富,可以快速的使机体进入专项训练的状态,同时可以提高趣味性;放在基本部分中既可以发展专项体能又可以发展专项技能;放在放松活动部分可以使机体快速的由高强度的运动状态转入低强度的恢复状态,并且可以快速的消除掉基本部分产生的疲劳,使练习者感觉专修课一点不累。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功能性体能训练是根据运动链原理,以运动关节基本运动功能为基础,以达到专项运动目标为目的的衔接式体能训练方式,训练中主要变现为功能性力量训练,此外还有功能性速度和功能性耐力训练等;(2)功能性体能训练通过建立运动链,使力量、速度等运动素质在其中进行传递并整合,进而提高肢体末端表现,从而提高专项体能。此外,功能性体能训练也是一般性体能训练向专项性体能转化的桥梁和通道;(3)功能性体能训练通过建立运动链、提高神经控制肌肉能力、肌肉间协调能力、良好的本体感知觉等来促进专项技能的掌握以及促进相关运动技能的正迁移;(4)功能性体能训练分为三个过程:第一个过程是静止或者慢速的,与专项技术动作结构没关系的,以提高小肌群力量为主的练习;第二个过程为:相对快速的,与专项技术动作有关的,以提高整体肌群协调做功,突出专项动作模式的练习;第三个过程就是符合专项实际的专项练习;(5)功能性体能训练可以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在足球专修课的准备活动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4.2建议

足球专修学生进行功能性体能训练时必须清楚不同的位置需要进行不同的训练;训练时采取的手段应符合足球专项需求;进行功能性体能训练不能取代传统训练,应视其需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功能性训练的比重。

参考文献

[1] 沈贺.对足球技战术训练与体能训练有机结合的几点看法.[J].健康教育.2012.03

[2] 黄杰.对足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探讨.[J].健康教育.2012.03

[3] 黄正.浅析足球专项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及其训练方法.[J].体育科学文献通报.2012.03

[4] 药宏慧.对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思考.[J].搏击.2012.01

篇7

[关键词]篮球运动;体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7-0318-01

1 现代篮球运动中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1.1 体能的强弱是篮球运动员能否承受大负荷、高纱度训练和比赛的基础

从运动生理学的角度来看,进行长时间的专项体能训练,我机体对承受高强度、大负荷运动的适应,篮球运动员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使机体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等诸多身体素质得到了前面提高, 以便使其能够在激烈的身体对抗中承受对方的撞击。 从而使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得到提高,能够适应高强度的篮球比赛。随着体能水平的提高,运动员对负荷刺激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 竞技运动的发展表明, 科学的运动负荷和系统的体能训练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体能不好的运动员往往在比赛的后程,失误频频,不敢主动进攻,最终导致比赛的失利。相反,体能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在激烈的比赛中,可以积极奔跑,主动出击,尤其是在比赛的后半程,当别人的体能下降时,体能好的运动员仍能防守时积极主动,进攻时快速奔跑,主动抢位,创造战机。智、高、壮、准、巧、变、攻守兼备、高度与速度结合、个体与群体统一筹是21世纪篮球运动发展的总趋势。

2.1、提高磷酸盐供能

篮球运动特点是以磷酸盐、 糖酵解供能为主代谢特点。篮球比赛中 90%能量是无氧供能形式提供的,包括磷酸盐供能系统和糖酵解供能系统 。因此,体能训练的重点是发展、提高运动员的无氧供能能力,磷酸盐供能系统是在短时间以最大强度运动的主要供能方式,表现为最大力量和最大速度。

2.2、提高糖酵解供能系统

在篮球比赛消耗的能量中,糖酵解供能占主导地位。专项全能训练应以提高糖酵解供系统为主,核心是速度耐力。训练强度控制在最大跑速的 75%-90%,持续时间在 1~2min,间歇时间是负荷时间的 2~4 倍。国内常用的训练方法是在田径场 400,800in 的间歇跑练习。这种训练法对提高糖酵解供能系弘机能、发展速度耐力效果明显,但很枯燥,阴员的训练积极性高。有学者通过对大学校队、运动系和省高级竞技全校的篮球队,进行了两种不同的体能训练。一种是传统的体能训练,前面所述的训练法,另一种是通过对专项技术的训练发展体能,指出:两种训练方法,在提高速度耐力的效果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两种训练方法的确定是根据训练目的,确定好负荷强度、持续时间和间歇时间后,内容是全场的篮球技术训练。 例如全场的快攻练习。 开始只规定练习的组数和完成的时间, 严格控制每组练习的时间、负荷强度,确保是以糖酵解供能为主。训练要求只强调速度和攻守转换的节奏。随着训练的深入,逐渐缩短完成练习时间,同时,逐渐提高完成动作的质量和成功率。经过三个月的训练,两组的速度耐力都明显提高,在提高幅度上,二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4] 。对照组在田径场跑的更快,实验组在篮球场上的快攻、攻守转换的速度、质量、成功率和快速运动中处理球的能力都明显强于对照组。 传统的在田径场中进行体能训练, 运动方式是长距离的直线快速跑,而篮球比赛中,多数是短距离的变速跑,加速与减速、直线与曲线、急停与急起相结合的运动方式。 二者的运动方式并不相同, 因此这种体能训练对展厅技术的促进作用不大。与专项技术相结合的体能训练,在运动形式上,与篮球比赛完全一样,更好的结全了专项的特点和比赛的需要,在技术训练中,发展体能:体能又促进了技术的熟练程度,提高了训练的实战性和实效性。

3 间歇时间的安排

在篮球场中进行体能训练,和专项技术相结合,可以达到技术,体能共同的高的目的,提很多教练员愿意采用的。但是由于篮球队员人数多,练习方式是轮流练习,在控制练习时间与间歇上,受到场地的限制,很难达到两全。增加练习时间,必然导致队员等待练习(间歇)时间的成倍增加,间歇时间过长,影响训练效果。

4 现代篮球体能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4.1 体能训练的内容

4.1.1 力量素质分最大力量和力量耐力。最大力量是指运动员以最大意志力收缩肌肉对搞阻力时所发挥的最高力量值。发展最大力量常用负重训练法。快速力量:快速力量是指在最智囊的时间内发挥肌肉力量。 肌肉收缩速度是快速力量的决定因素。

4.1.2 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一种能力。速度是篮球运动中最重要的素质,是比赛中争取时间优势的重要条件。篮球运动的速度基本表现形式有: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速度可分为一般速度和专项速度。

4.1.3 耐力素质是篮球运动员的重要素质。耐力素质从器官系统分类可分为肌肉耐力和心血管系统耐力,从供能特征角度又可将心血管系统耐力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4.1.4 弹跳素质是运动员取得比赛主动权、发展运动技术、提高战术配合质量的物质基础,因此,弹跳素质的训练在篮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7]。

4.1.5 灵敏素质是一种典型的复合索质,是运动技能、专门的运动感觉和各种素质在运动中的综合表现,它与先天的遗传因素有较大的关系。

4.1.6、柔韧性练习改善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提高运动员的运动技术的动作幅度和动作灵活性,减少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4.2 现代篮球体能训练方法

4.2.1 力量训练 必须超过自身体重100%~120%做提重、半蹲、挺举等,做 3~6 组。采用间歇训练法、重复法。二是速度力量训练,运动员用自力量40%~60%,快推、抓举、负重高抬腿等,一般做 5~8 组,3、训练中用运动员最大力量的 85%左右,抓举、挺举、负重高抬腿、卧推等自到身体精疲力竭。

4.2.2 速度训练方法 篮球运动中速度主要取决于步频,篮球运动在28m长内做变速跑,曲线跑,在得比赛中步长一般不能发挥出来,基本是步频在起作用,因此篮球运动速度训练时,主要采用爆发性的动力练习,30m 跑、 跳台阶、 负重高抬腿、 立定跳、 跨步跳等。 篮球运动员速度发展的敏感期一般在 10~15岁左右,这时候来发展服运动员的速度为佳[8]。]

4.2.3 耐力训练方法因一场篮球比赛的时间一般在 1~2h。因此,长跑是发展运动员耐力的最好方法之一。在训练中一般采用重复训练法、间歇法、持续法等。长跑有利于篮球运动员心血管系统机能效率提高,并能使运动员的赛后恢复能力得到加强[8]。这种训练一般在比赛的准各期运用较多。在运动员耐力训练中,要注意提高星球运动员的速度耐力,一般采用 3000m 变速跑以加强耐力速度。

5 结论

篮球运动的体能训练应该根据比赛中的供能规律,结合技战术特点,重点发展、提高最大速度、最大力量和速度耐力。体能是篮球技战术达到高水平的基础和保证,专项化的力量、速度、耐力训练是技战术达到高水平的手段和途径。离开体能训练,技战术的稳定发挥就失去了保证;只强调体能训练,忽视了技战术的专项化训练,必然造成技战术的竞技水平低,体能训练必须和技战术的专项化训练相结合。篮球体能训练必须贯穿于始终,连续的、可持续的发展;在不同训练周期分阶段、有针对性的发展专项体能,在一般准备期重点发展速度耐力,在比赛期重点发展最大速度和力量。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高校;乒乓球训练;体能训练;方法探讨

随着高校体育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体育比赛也逐年增加,高校对体育教育的关注程度也逐渐加大。乒乓球运动是在各大高校发展较早、比赛最多的体育项目之一,但由于大学生与专业的运动员差距较大,所以他们的竞技能力以及整体水平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要想在能力以及水平上有所突破,就必须在进行乒乓球技能训练的同时加强对体能的训练,还要合理的分配技能、体能训练的时间,以此来提高学员的整体水平以及实力。

一、高校乒乓球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体能是经过锻炼所表现出来的人体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要素。体能的大小直接影响着运动员运动能力的高低,如运动中的力量、速度、灵敏、协调等各种运动能力,都体现着运动员的体能状况。而乒乓球是一种有氧运动,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所以就要求运动员要有一定的体能储备。并且,随着乒乓球运动的不断发展,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对运动员的体能和意志力都是一个极大的考验[1]。

例如,在某高校乒乓球课上,教师为了使学生的训练达到满意的效果,就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来对他们进行体能训练。在经过几节课的训练之后,教练发现学生不仅身体方面得到了一定的锻炼,就连精神方面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此外,这个锻炼的过程还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精神,使他们的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身心得到了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高校乒乓球体能训练的方法

(一)基础练习

高校乒乓球训练虽然不需要国家运动员训练那般严格,但也应该重视对学生体能的训练。最基础的体能训练包括速度、耐力、力量、灵敏度以及柔韧度等方面的训练。速度是体能训练的关键要素,训练速度是练习运动员的爆发力,在练习中可以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针对每一位学生的力量、强度进行合理的分组练习;耐力是考察一个人耐心程度的要素,对乒乓球运动员有重要的作用;力量是进行体能训练的核心要素,是体育运动的基础;灵敏度是对一个人迅速改变动作方向的灵活性进行的训练。灵敏度的提高,能有效改进运动员动作的协调性,从而提高动作的准确性[2]。

例如:某高校在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速度训练的时候,教师针对每一位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了合理的分组,并分别让他们进行了30米、50米、100米的短跑练习。在此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进行了重复间接性的练习,即学生在短跑的时候,心率若超过180/min,就让学生稍作休息,等心率降到120/min以下后再继续进行训练,此方法对锻炼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很大的作用。

(二)教师重视程度

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能训练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球队对体能训练的重视。高校体育教师一般都是从事多年体育教育或者具有较高的学历和竞技能力的教师,所以他们对体能训练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但碍于条件的限制,所以他们不得不对体能训练进行取舍。要想加强学生的体能训练,就必须加强教师对学生体能训练的重视程度,对此,高校可以聘请高水平的专家对体育教师进行讲座授学,同时向体育教师介绍国外乒乓球的发展趋势以及他们进行体能训练的方法和手段,以此来帮助高校体育教师拓展训练思路;另外,学校还可以对成绩突出的教师给予外出学习、参观的机会,以此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思想上重视学生的体能训练,同时还要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使学校乒乓球队的水平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3]。

(三)合理安排训练时间

高校的乒乓球训练是业余的训练,教练也是学校的体育教师,学生也只能利用闲暇的时间进行训练。对此,作为专业的体育教师,就必须要明白,只有合理有效的区分技能训练与体能训练,才能真正提高竞技水平。所以为了保证学生的训练效果以及训练质量,一定要制订一份合理的时间计划表,使学生的技能和体能同时得到提升。

例如:某高校的体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为了确保每位学员都能顺利地进行训练,他将训练的时间定在周内每天下午五点之后,周六上午,并且规定周一、三、五进行技能训练;二、四、六进行体能训练。这样合理的时间安排,让学生觉得教师很人性化,因此都愿意积极地参加训练。

(四)加强学生思想重视

在乒乓球体能训练中,不仅要提高教师对学生体能训练的重视,更要加强学生在思想上对体能训练的重视,因为这决定着他们对教练所安排任务的态度以及积极性。由于教师没有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及时的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在进行体能训练时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对此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体能训练对一个人身体素质的重要性,还要启发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乒乓球运动,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体能训练更深层次的理解[4]。

例如:在某高校的体育课上,由于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并不高,所以教师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了运动员训练的视频,并针对“体能训练对一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展开了讨论。经过此环节,学生明白了加强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并且对体育课的兴趣也大大提高了。

结语

体能训练是对运动员进行各项训练的前提,体能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运动能力、运动成绩,还可以避免运动拉伤。在高校乒乓球训练中,为了培养更优秀的运动员,应该根据每一位学员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这不仅可以提高学员的运动成绩并且赢得比赛,更能培养大学生优良的品质,进而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樊丽静,李颖,马国瑞. 浅谈大学生乒乓球运动员专项体能训练[J]. 当代体育科技,2014,35:38-39.

[2]曹爱斌. 普通高校乒乓球训练中体能训练方法研究[J]. 搏击(体育论坛),2011,08:77-78.

篇9

【关键词】竞技健美操;体能;体能训练;方法

一、竞技健美操运动的项目特点

竞技健美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要求运动员不间断地在1 min45 s的时间里完成包括健美操操化动作组合、难度动作、过渡与连接动作和集体项目的托举配合动作四个组成部分的成套动作。成套动作必须在所有动作、音乐和表现的完美融合上体现创造性。它要求运动员在三维空间中交替进行难度较大的动力性和静力性动作,高频率、大幅度地完成复杂的动作组合,流畅地完成各种托举、支撑、配合等动作,并要表现出具有强烈吸引力的人体美和运动美。据此,竞技健美操运动项目特点可归纳为一句话:健美操是一项以柔韧、协调为基础;以力度、力量为核心;以耐力为保证的表现难美性非周期性技能类运动项目。竞技健美操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运动项目之一,其体能含义有其自身的特点,所以,在谈体能训练之前,很有必要认识一下到底什么是竞技健美操的体能。

二、体能训练的概念

体能训练是一种以发展机能潜力和与机能潜力有关的体能要素为目的的大负荷训练,是人体在艰苦环境中,长时间、高强度、大负荷持续工作能力的训练。体能训练突出对人体各器官和机能系统的超负荷适应训练,旨在产生体能和心理适应,以达到挖掘机能潜力,提高整体运动能力和培养顽强拼搏精神的目的。

三、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

竞技健美操是一项难、美、高强度的竞技体育项目,内容繁多,不仅对人的一般身体素质( 力量、有氧耐力、无氧耐力、柔韧、协调、灵敏) 有极高的要求,同时在心理、韵律感、表现、审美、抽象思维等方面也有高水平的要求,因此作为体能训练的内容广泛、方法繁多。根据竞技健美操的项目特点以及体能训练的具体要求将其分为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两方面进行阐述。

1.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一般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一般体能训练主要包括一般力量素质练习、耐力素质练习、柔韧素质练习。

(1)一般力量素质练习。①上肢力量练习: 肩、肘关节主要用力肌肉有肱三头肌、三角肌、胸大肌等,一般采用卧推、平推、计时的单臂俯卧撑、单臂侧倒俯卧撑、单臂单腿卧撑,负重俯卧撑,自由倒地、俯撑跳走等训练方法。②下肢力量练习: 髋、膝、踝关节的主要用力肌肉有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臀大肌、腓肠肌、大腿屈肌等,常采用负重足踵屈伸、足负重踢摆、负重深蹲、半蹲跳起、抗阻力( 踝绑弹力皮条) 踢摆腿、多级跳深、负重蛙跳、团身跳、科萨科跳等训练方法。③躯干部位力量练习: 脊椎的主要用力肌肉有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背长肌、斜方肌等,一般采用仰卧起坐转体、手持重物转体、负重转体、肋木悬垂收腹举腿、倒挂屈收上体等训练方法。

(2)耐力素质练习。竞技健美操是以无氧代谢为基础、机体是在缺氧或供氧不足的情况下,是由磷酸元系统供能和糖酵解系统供能的代谢形式。因此,练习时采用80% ~90%的训练强度,将心率控制在 180 次/分 ~190 次/分,采用一次练习 1 分钟 ~2 分钟的计时跑、连续踢腿跳或连续完成成套动作的方式进行耐力素质训练。

(3)柔韧素质练习。①上肢柔韧练习: 各种徒手体操中活动肩、肘、髋关节的动作练习; 双手握肋木直臂压肩韧带;双手体后握肋术向前探肩; 与同伴互扶侧身正侧压肩②下肢柔韧性练习: 正压腿、侧压腿、后压腿、劈叉控腿。③躯干部位柔韧性练习: 体侧屈、体侧转、体后屈。

2.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内容与方法

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是指运动员在掌握专项基本技术后,通过对基本技术动作的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训练以达到提高专项素质为目的的训练途径,主要是指通过技术的发展促进体能提高。专项体能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动作力度训练。力度不等于力量,但力量素质是形成力度感的必要条件,没有一定的肌肉力量,不可能正确的发力,更不可能体会由此产生的正确感受,且高质量的健美操运动员是在高速度下以大幅度身体动作来完成的。对运动员的速度、柔韧、灵敏、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都有一定要求,其中速度力量的练习是最重要的,也就是爆发力,所以,力度训练首先要进行加大肌肉力量的训练。可采用负重训练,把沙袋或重物绑在手臂、脚腕等需要练习的部位进行操化动作练习,采用的动作要熟练,完成动作要快速。规定最高速度指标和变化练习程序进行重复训练,以最高速度完成操化动作,练出“肉体极限”速度,持续不超过 30 秒,然后合理安排休息五分钟,恢复后再练第二次。还可以用快速击掌引导练习,教练员可变化练习节奏,并发出“用力太大了”、“再狠一点”等,给予提示性反馈口令使运动员保持神经系统的高度兴奋性。

(2)综合力量训练。综合力量训练主要是指在一般力量训练的基础上,更加强调深层肌肉群、小肌肉群的控制力以及协调全身力量全面性和整体性的训练。操化动作训练肌肉控制力原地纵跳训练( 此训练法着重训练运动员对身体重心上下移动的掌握与控制) 、剪刀跳练习、改变动作幅度和方向进行训练。弹动技术训练肌肉控制力健美操的弹动主要依靠躁、膝、骸关节的屈伸缓冲而产生的,而屈伸是通过腿部肌肉的协调控制产生的。因此,可以通过弹动技术的反复训练以进一步提高体能水平。核心力量训练,它指的是一种训练躯干部位腰腹肌群、脊柱部位肌群、盆骨部位盆带肌群的综合训练方法,结合了核心部位肌肉的力量、灵敏、平衡、柔韧以及本体感受训练。如采用半仰卧交替屈髋收腿、单臂上举仰卧起坐、坐姿两头起、单臂撑侧卧髋侧挺伸臂等练习形式。手腕关节的力量训练如推小车、控倒立、倒立爬行、连续俯推跳、负重手腕屈伸等练习动作。

(3)灵敏素质训练。灵敏素质在竞技健美操中主要表现为身体的协调能力。在练习过程中多采用如下练习方式: 配合音乐进行七种及其组合变形基本步法训练; 手臂的基本动作或组合动作通过音乐进行训练; 上、下肢相互配合训练; 躯干及肩、髋关节的协调性训练。

(4)身体姿态训练。身体姿态训练一般多采用舞蹈训练法如芭蕾舞等,但要注意健美操与芭蕾舞的身体姿态区别要求。同时还可借助健美操动作的反复练习如在完全掌握操化动作之后,改变动作数量进行训练。在不改变音乐节奏的情况下,通过加快动作速度的方法如用某一音乐完成一个八拍动作,然后加快动作速度,仍用原音乐节奏完成两个八拍的动作等方法。

(5)表现力训练。练习不同的套路动作或反复练习同一套路以加强其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训练; 模拟比赛训练法:有意识地制造一些比赛场所喧闹地气氛,或模拟正式比赛的裁判员评分、组织观众参观等环境氛围等进行专门表情肌的训练,通过听音乐,理解音乐与动作的内涵,将想表达的内容表现于面部。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体能训练 功能性训练 功能性体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8. 1 文献标识码:A

1对功能性训练概念的理解

功能性训练的概念由Gary于1997年首次提出,他从动力链的角度阐述了功能性训练注重完整的训练模式,并在训练过程中寻找薄弱环节加以具有针对性的训练。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功能性训练概念的理解分别持有不同的观点。中国内外学者对功能性训练的理解,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从动力链的角度理解功能性训练; 从施加负重的途径理解功能性训练; 从动员肌肉群的深度和广度理解功能性训练; 从目的性的角度理解功能性训练; 从训练方法的选择依据的角度来理解功能性训练。其中不乏相悖观点,如对于功能性训练负重的选择,部分学者认为功能性训练应当以自身体重为负重,同样有学者认为功能性训练可以通过器械训练来完成。

2功能性训练与体能训练之间的关系

体能训练,田麦久教授将其概念定义为提高运动员运动素质,改善运动员的机能状况和身体形态,使其符合运动项目需要。逻辑学称,定义是揭示概念的内涵的逻辑方法,而概念的内涵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特有的属性。由此推断出提高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改善运动员的机能状况和身体形态是体能训练的三条属性。形式逻辑学称,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由此推断,符合提高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改善运动员的机能状况和身体形态这三条属性即为体能训练的外延。

功能性训练,作为一个较新的理念,由康复领域逐渐延伸并运用到竞技体育中。通过国内外各界学者对功能性体能训练的概念、特点、目的及方法手段的总结,不难分析出,功能性体能训练具备体能训练的三条属性,固将其归为体能训练体系。通过以上方法分析,与此类似,可作为体能训练的外延的概念。

3功能性训练的特点

3.1功能性训练具有目的性

功能性训练是以提高运动表现为直接目的,也就是在设计训练方法时,紧密结合其专项运动表现,采用一种更加完整的方式(动力链),更贴切目标动作的方式进行练习,以求在提高运动表现的同时,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3.2功能性训练具有普遍性

有学者称任何动作都具有功能性,在此,认为这一说法应当加以限定更为准确,即任何基于正确动作模式的动作都具有功能性。也就是说,体能训练中,除功能性训的训练方法具有功能性,其他训练方法如传统训练与专项训练中的练习仍具备功能性。需要区分的是,某种训练方法具有功能性和功能性训练中的“功能性”的区别在于其目的不同。功能性训练的目的是提高运动表现,预防运动损伤,而具有功能性训练的练习方法,则可能具有不同的训练目的,例如通过器械训练来增加某一肌群的肌肉力量,其训练目的就是通过器械训练,增加其目标肌肉群的肌肉力量。

3.3功能性训练具有整体性

功能性训练具有整体性是从其以链动运动为基本运动方式的角度讲的,功能性体能训练注重完整的动力链作用,是在多关节、多平面的情况下经行训练,避免单一动作单一环节单一平面的练习,再通过寻找动力链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训练。

3.4功能性体能训练具有系统性

功能性训练在训练过程中,系统的动员了除目标肌肉群之外的更多肌肉群,使得更多的生层次肌肉群和小肌肉群得以动员,参与到训练、比赛当中,除了可以发展运动员的运动能力,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还可以有效的预防运动损伤。

4结论

(1)目前过内外学者对功能性训练概念的理解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着不同的见解,同时存在着部分功能性体能训练认识相悖的观点。

(2)功能性训练是体能训练的外延概念,而功能性体能训练,是功能性训练体系中的一个分支,这一种具有功能性的体能训练,在体能训练的方方面面都得以体现。

(3)功能性训练具有目的性、普遍性、整体性和系统性。

参考文献

[1] GRAY C.Functional training for the torso [J].NSCA Journal,1997(4):14-19.

[2] Boyle M.(2003)Functional Training for Sport.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

[3] Gambetta V.(1999)Force and function.Training &Conditioning 9(5):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