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2: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区别

篇1

整合营销时代,人们容易忘记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就是市场细分,但是,市场细分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如何在整合营销中进行市场细分也与传统意义上的市场细分是有显著不同的。

1.传统意义上的市场细分是基于市场调研之后的一个步骤。而整合营销中的市场竞争是基于资源分析后的步骤。

具体来看,传统意义的细分的资料来源是一个背景的系统分析,它为细分提供论据。比如,我们在进行亚文化分析的时候,其实就是为细分奠定这样的基础。整合营销是以资源为基础的,细分的前提是资源分析,目的是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产品营销。

2.传统意义上的市场细分内容主要是消费者群落的划分,而整合营销中的细分是对于资源可以最大利用层次的类别划分。

也就是说,细分的目的是要实现最大化的利用这个类别或者区域的资源。

当然,二者的区别不仅于此。

那么,我们如何在新型的营销战略中进行市场细分呢?

笔者认为,其流程如下图所示: 第一步 综合资源分析

一、外围资源分析

内容包含:

1.社会生产力。

企业只有把社会生产力化为自身资源,借助外力才能够更快发展,而这也是提高营销效率,降低营销成本的要素之一。比如,新技术的诞生会带给整个社会一个巨大的推动力,比较直接地作用于营销决策。其中,新技术的含义不仅在于科学技术,人文科学的进步同样可以推动营销战略的实施。“绿色产品”概念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许多名不见经传的产品冠以绿色的概念之后就迅速走红,行销全国。

2.市场资源

这个概念区别于传统意义的市场分析。市场已经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已经成为了一种资源。并且,这个资源并不是所有企业都拥有的。从最初的共有资源逐步被瓜分,最终化归各个品牌,或者品牌拥有者。 但是,这里的市场资源指的是广泛的没有被划分的状态,主要指市场容量(其中包括市场的周期)。

二、内部资源分析

内容包含:

1.人力资源

2.财力资源

3.公共关系资源

4.企业形象资源

5.市场资源(划分后) 第二步 资源排列

篇2

[论文摘要]现代市场营销观念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与传统的营销观念存在着本质的差别。同时,现代市场营销观念还具有自身的内涵和独特的特征。

随着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国际贸易往来以及投资与金融资本的国际流动显著增加,各国经济跨越了国界走向融合而形成国际市场营销的商务活动。国际市场营销是在跨文化的背景下进行的,文化是经济活动的内在推动力。因此,传统的营销必定与关系营销产生一定的冲突。

一、其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传统营销是以6P’S理论为基础的,即以产品(Product)、价格 (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和政治力量(Political Power)六个方面的组合来开展营销活动。而关系营销则是以4C’S理论为其基础与前提的。

(二)传统营销的核心是交易,企业通过与对方发生交易而获利;而关系营销的核心是关系,双方在买卖关系的基础上建立非交易关系,以保证交易关系能持续不断地确立和发生。

(三)传统营销只注重竞争,处在一个敌对的环境中。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竞争者甚至与顾客都是敌对的;而关系营销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有竞争。与供应商、经销商结成战略同盟;与竞争对手合作研发降低成本,合作渠道开发市场;与顾客保持长久关系赢得顾客终生价值;与政府合作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形成自己稳固的网络关系,增强了开拓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竞合的目的在于使参与方都获得收益,达到多赢。

(四)传统营销关心如何生产,如何获得新的顾客;而关系营销强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强调保持顾客。

(五)与传统营销相比,关系营销更注重为顾客服务,重视与顾客的关系,以获取有关关系方的满意,甚至力图建立与维护与有关关系方的相互忠诚与归属感,从而达到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境界。交易营销与关系营销的比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与协作关系不断加强,物质生活资料极大丰富,我国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关系营销在我国的产生、运用、发展存在着客观必然性。企业运用关系营销,可以在不断吸引新关系方和顾客的同时,留住老关系方或老顾客;可以树立企业良好形象,获得竞争优势,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为此,企业需要深入市场,调查了解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分析竞争者的产品及市场状况,结合自身条件,正确确定企业的目标市场,根据目标顾客的需要,集中企业的一切资源和力量,运用适当的营销组合策略,满足目标顾客的需要,从而使利润最大化,实现企业目标。

二、下述几种新型营销观念对我国企业营销活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服务型营销观念

服务型营销也称有形商品的无形性营销。该观念认为,在当今科学技术相当普及及信息快速传播的条件下,不同企业生产的同类或近似产品,其设计、制造水准已不相上下,使得一些有形产品其有形部分的属性如品质、功能、特性等方面的差异较小。顾客对商品的判断和选择,主要不再单单依据商品的有形属性,而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其无形属性的一面。顾客之所以购买某企业的产品,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能否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即企业“如何提供商品”,“如何服务顾客”。服务营销将企业间的竞争引向更高层次的竞争领域。未来的市场竞争,就是“优质产品+优质服务”的竞争。因此,服务营销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意义。

(二)包装型营销观念

中华民族的服装文化源远流长,并一直为世界所称道。可是,在注重人的穿着的同时,却不注意产品的打扮。中国包装技术协会披露:我国每年因包装不善造成的损失高达500多亿元。包装被誉为“无声的推销员”,尤其当人们对某产品不太熟悉时,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产品的包装。在超市,人们往往根据包装来选购商品。精美的包装会使产品身价倍增,消费者愿意付出高价购买。包装的完善不仅扩大了销售,还减少了商品损耗,提高了经济效益。

(三)关系型营销观念

关系营销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西方企业界兴起的,它以管理企业的市场关系为出发点,核心思想是建立发展良好的关系,使顾客保持忠诚。该观念认为,建立有利的商业关系需要企业与顾客及其他利益相关人(包括供应商、分销商及其它合作者)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强调不仅要争取顾客和创造市场,更重要的是维护和巩固已有的关系。关系营销与传统营销观念相比,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传统营销观念的核心是商品交换,这是一种短期行为。而关系营销的核心是关系,指在双方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则是个长期的概念。关系包含的意义远远超过交换,因为如果在两个或多个商业合作伙伴间存在相互信任的关系,交换肯定会经常发生的。从本质上讲,关系营销不过是对人类商业与贸易活动本源关系的回归,同时顺应了新时期商业和营销环境的挑战。因此,争取稳定的顾客群,建立良好的顾客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四)文化型营销观念

文化在全球的商务营销活动中起到核心作用,而文化差异对国际营销活动会影响到营销者在目标国的新环境下做出决策和谈判,具体表现在对目标市场选择策略、渠道策略、产品策略等企业国际营销决策的影响上。文化营销是商品营销发展到最高层次的表现,也是国际市场营销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渗透市场营销组合的策略中,文化营销应用得当,营销者可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而建立品牌文化,已由简单意义上的产品标识演化为综合营销者形象的文化营销,产品质量和文化内涵的鲜明标志,成为营销者进行市场营销的主力。这种无形的 “文化力”为营销者打造强势品牌,增强品牌竞争力提供有利的支撑,并能引导一种新的、健康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打造一个品牌,维护一个品牌并创造一个国际营销市场。因此,成功的把握住跨文化营销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差异因素,制定正确的跨文化营销进入策略,必定有助于营销者在世界经济营销活动中获得竞争优势。

(五)生态型营销观念

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要求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实施则要求开展绿色营销,开发绿色产品,获取绿色标志,以满足国际目标市场的环保要求,冲破走出去过程中所谓遭遇的绿色贸易壁垒。同时加入世贸组织也使国内企业面对来自外部的绿色冲击,因此实施绿色营销是必然的趋势。

(六)创新型营销观念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最为稀缺的资源,关于创新的理论最早见于经济学家熊彼得的《经济发展理论》,他认为,创新是企业实行生产要素的新结合,包括创新产品或赋予产品新品质;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开拓新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全新共给源以及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等五种情况。从这个创新的经济学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营销创新是根据营销环境的变化,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经营实力,寻求营销要素某一方面或某一系列的突破或变革的过程,它是企业市场竞争力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营销创新的关键是市场。创新的成功不取决于它的新颖度,它的科学内涵和它的灵巧性,而取决于它在市场上的成功。营销创新的核心是市场导向,其关键就在于了解市场、诱导市场和开发市场。

参考文献

[1]徐俊,中小企业营销的优劣势分析及其营销战略的选择[J],《中小企业研究》2007年第8期P150

篇3

【关键词】新经济;市场营销;营销战略;新思维

作者简介:崔娜(1988-),女,北京人,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方向)

随着现代社会企业的经济不断变化,现代企业已经变为国民经济的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形成企业稳定的市场对国家社会主义进程有直接的影响。自从加入WTO之后,我们国家的企业面临之前从未经历过的挑战。国家企业的市场营销对中国企业的未来发展起着决定的作用,也受到各国国家广泛的关注。并且为了可以帮助企业更好适应在新形势的情况下面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企业对市场营销策略进行有效创新非常有必要。本篇文章主要是讲述在新经济的背景下企业所采取的市场营销战略。

一、传统企业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营销的观念落后

与计划经济时候的市场环境相比较,现在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市场激烈竞争的今天,增加了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让企业面对市场上巨大的风险。但是相较于这样的情况,企业营销的观念没有跟上市场环境的变化脚步,有很多中小型的企业还是按照传统营销的观念在营销。没有将营销和推销之间的差别区分开来,甚至有一些直接将两者画上等号。企业一般会站在自己角度上面去思考问题,没有考虑整个市场的变化,也没有考虑市场上面消费者的变化,没有将消费者和市场真正的需求搞清楚,仍然处于产品导向阶段。

(二)营销的手段落后

因为企业市场营销的观念非常落后,即便是有一些中小型的企业自己认识到营销的理念对于整个市场的营销重要性,但是在实际营销的过程中还是运用传统营销的理念,因此使得企业营销的手段非常落后,一般只是根据自身能力对市场动态的情况进行一定了解,极少用到网络或者是一些其他专业性非常强的信息机构等方法去取得企业自身所需市场上面的信息。

(三)忽视营销的细节

一旦当企业在营销的工作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相关的营销人员和管理人员只是将其注意力集中在推广的策略和营销的策略上面,不断对方案进行修改,忽视对营销的细节进行认真的考虑。事实上,有很多企业之所以会营销失败,其主要问题并不是营销方案的失败,而是企业忽视很多细节。例如:有一家超市在推广其榨汁机的品牌,超市的营销人员把要推广的榨汁机和蔬菜、水果等放在演示台上面,受到很多消费者微观。在开始的时候,消费者反响非常好。但是相关营销的人员每天非常忙碌,总是忘记将隔夜的蔬菜汁或者是果汁倒掉,使得整个演示台上面发霉出现异样的气味,给消费者注入该榨汁机清洗非常困难的信息,使得消费者对于该榨汁机的购买力减少,最终使得整个营销方案失败。

(四)品牌的形象模糊

企业的品牌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建设品牌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将品牌的建设忽视或者是建立的品牌没有很好的特色是整个中小型的企业面临的常见问题。中小型的企业在对品牌的形象进行塑造的时候,其本身就是不断与消费者交流的一个过程,换言之是营销过程。在整个过程里面,企业会把自身定位和价值注入顾客的思想里面,将一种持续和固定认知的强化模式在消费者头脑中形成。可是非常遗憾的情况是,有许多企业只是将其眼观局限在一个时尚的潮流、一次事件或者是某一特定的时间段里面非常突出的现象,企业为了能够在短时间里面获取高利润,将企业销售量最大程度提高,最终将企业的营销变为一次性的买卖,与企业长远的发展要求相背离,对企业成长有非常大的阻碍。与此同时,这也是一种资源浪费的现象,对企业未来长远的发展非常不利。

二、企业的市场营销创新的策略

通过分析企业的市场营销情况可知,想要确保企业能够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要制定出与企业市场营销相符合的策略,将所有可能发生潜在的问题科学防范好,即便经济市场上面出现大的动荡,也能够确保企业的损失能够降到最小。

(一)创新的营销主体

第一,将集约式规模和发展的效应形成。企业要选择集约式的经营模式,充分利用所有资源,同时要将现代的技术和管理方法合理集中运用好,将人力资源积极的效应充分发挥出来,将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提高。企业是典型规模的经济效应。企业营销的时候销售额非常大,才可以将采购的成本压低,将企业盈利的能力提高。第二,建立、培养出一支素质高的团队,在营销过程中企业将一些具有优秀素质的采购员派送到各个商品的生产企业,并且企业也去将流程的标准化、零库存和人均劳效等措施实现,将这些措施加入到企业内部的管理和审核里面去,将次品的数量和运营的成本降低。最后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将成本降到最低,使得企业达到生产企业和本企业双双盈利的状态。将新型的信息物流体系构建好,并且将区域的物流配送系统完善好,将单一区域的销售网变为区域的采购网、配送网和信息网三者结合现代化的商业网络结构,将企业的销售、采购和配送体系不断完善好。

(二)创新营销的组织

尽管市场营销的工作综合性能很强,要企业在多个方面共同努力好,可是就实际执行的操作看来,企业营销的组织是企业营销工作展开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尽管从企业管理人员到最基层执行的人员开始,对企业营销的工作都投入重视和关注,可是目前的现状是很多企业营销的工作没有将其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没有将市场营销的工作有效做好,其中营销组织不合理、不科学是导致该结果重要的原因。在网络的环境下面,企业的营销组织要具备快速反应的能力和灵活应对的能力。企业传统的营销模式是采用广告、分销、公关以及推销的部门分散形式进行营销,该方法将会逐渐被淘汰,因为该分散营销的组织模式对企业工作开展非常不利,将结构精简、高效便捷以及具有弹性营销的组织建立好是整个企业进行创新重要的内容。

(三)创新营销的网络

不管采用怎样营销的模式,直接效果是为了能够对市场上面商品的流通起到促进的作用,网络营销是现在商品重要的流通渠道。将高效网络渠道建立好,不仅仅是技术的问题,需要整个企业所有的力量相结合,将人力、硬件和技术资源等方面协调好。企业在市场营销的时候要按照企业产品在市场上面需求变化的情况,适当调整资源配置的情况。并且不断疏导和创新流通的渠道,将营销的网店有效开拓出来,将客户的群体不断扩大,最终建立成为多层次、多方面以及立体营销的络。

(四)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指企业在营销的时候整体要能够表现出发展和谐理念,主要可以从企业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以及制造等方面进行考虑,确保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能够将利于企业市场营销和谐发展的策略确立好。第一,确保绿色营销的方式是与可持续的发展策略相适应必然的选择,这样才可以确保企业能够在未来有序且健康的发展。第二,现在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将其物质需求满足,更多的是重视美好的环境,所以绿色消费理念逐渐变为消费的观念。第三,将绿色的营销模式建立好能够对企业资源进行科学的配置。总之,未来绿色营销的手段将会成为主要营销的手段。

(五)充分理解营销市场

想要将企业营销的工作做好,必须要将营销的实质充分认识清楚,有学者曾经对营销和推销两者之间的区别入手来进行分析得出,一些推销的工作是需要的,可是营销目的是为了将推销成为多余的手段,其目的在于对顾客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识,重新对产品和服务进行设计,确保能够适合顾客的需要形成产品的自我销售。事实上理想营销会有准备购买的消费者,接下来需要做的是怎样方便顾客得到该服务和产品,在企业营销的时候,推销的手段就是将产品推销出去,但是营销是建立出拉动式销售的过程。因此,充分理解营销的市场是中小型的企业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经济的背景之下经济的特征和形式与传统经济有着明显的区别,实际上也是要求企业的营销策略在新形势的引导之下要有别于传统营销的策略。企业实际的经营过程中,营销战略是整个企业营销的灵魂。所以,在新经济的背景之下需要用新思维来制定与执行企业市场的营销战略,有效利用现在高科技电子技术,进行市场调研和市场细分,并且在进行企业营销的过程中要将关注环保和社会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

参考文献

[1]骆雪峰,李海龙.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思维[J].中国商贸,2011,(8):40-41.

篇4

关键词: 院绿色贸易壁垒 绿色营销

 

 

一、绿色壁垒的分析 

 

1 绿色壁垒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绿色壁垒与传统的贸易壁垒如关税、配额等有着很大的区别,传统的贸易壁垒由于违反了自由贸易原则越来越受到国际舆论谴责并易遭到对方报复,所以成为势力日渐减弱的壁垒形式,而绿色壁垒之所以在国际贸易活动中非但不会被淘汰,反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会不断强化,是由于能保护进口国的经贸利益,同时绿色贸易壁垒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绿色壁垒是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的积极响应,环保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面临的严峻挑战,将环保措施纳入国际贸易的目标和规则日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广大消费者的认同支持,绿色壁垒是日益发展的绿色化浪潮的必然结果,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态价值观被广泛接受,为满足国内居民的绿色需求,保护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发达国家政府便在国内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与政策约束和限制国外的非绿色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发展中国家也需要绿色壁垒,发展中国家一方面需要通过绿色壁垒提升自己的环保水平,另一方面也需要用它来阻挡发达国家将一些高消耗、高污染产业和产品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绿色壁垒不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自身的环境保护,也有利于全球环境的改善。

    2绿色壁垒的不合理之处

在合理的外衣下绿色壁垒也掩藏着许多不合理,这些不合理自然成为人们怀疑甚至攻击的切入点,其不合理主要有以下几点:在经济与科技发展的不同阶段适用同一标准不合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与科技上的差距使发展中国家在环保上始终处于被动局面,这极大的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步伐的加快。绿色壁垒是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处于经济与科技存在巨大反差的背景下施行的,在两个发展水平不相等同的阶段适用同一标准,这本身就不公平,而且从一开始就不公平。绿色壁垒造成的单边贸易极不合理,在推行绿色壁垒时,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标准落后于发达国家,过于强调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通过制定与实施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可能达到的环保标准使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处处碰壁难以进入发达国家,以致丢失了大量海外市场,而发达国家则利用发展中国家对环保的低要求低标准大肆在发展中国家兜售产品,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这种单边贸易不仅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新的环境危机,把环境污染的责任完全推给发展中国家是极不公平的。首先,发达国家利用经济技术优势对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其次,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土的环境和资源将国内的大量高能耗尧高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破坏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大幅提高。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业的影响

首先影响的是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对外贸易的市场准入,许多发达国家都已经针对我国的纺织品出口设置了严格的诸如技术标准等限制的贸易壁垒。其次使纺织品成本上升,影响产品的竞争力,出口的纺织服装产品成本上升主要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一方面是因为厂家为了避免产品中含有禁用染料,不得不使用昂贵的进口染料替代国产染料,致使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是由于禁用染料检测费用较高,根据检测标准的要求,印花制品必须对每种颜色抽取样品,并对每个样品逐个进行检测分析,而检测费则根据色样的多少来收取,从而又额外增加了产品的出口成本,绿色营销对于色彩丰富的我国纺织丝绸服装制品业的对策尤为明显,面对日趋强化的绿色壁垒, 纺织服装业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去迎接全球绿色化的挑战,即大力开展绿色营销,利用绿色营销去融消绿色壁垒,具体而言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树立绿色营销观念,纺织服装企业应及早树立绿色营销观念,从战略的制订到具体实施过程都应始终贯彻一种绿色理念而不是寄希望于消极回避或通过抗争去减弱绿色壁垒的阻碍。产品包装绿色化,绿色包装正成为绿色营销中引人注目且行之有效的一环。由于产品包装占用了大量物质材料,污染了自然环境,损害了人体健康,而许多不可回收的包装物更是又污染又浪费,所以推行绿色包装的重要性日益上升,而且作为最外在表现的产品附加成分,包装的绿色化无疑能最直接地向消费者传递绿色信息,在公众心目中树立绿色产品形象,所以绿色包装对于绿色营销的顺利实施无疑具有重大意义,争取获得绿色标志,在当今的绿色社会中,绿色标志无异于企业打破绿色壁垒,立足国际市场,赢得顾客,获得发展的金钥匙。获得绿色标志的产品,就等于拿到了市场准入证遥开展绿色促销, 树立绿色品牌形象,绿色促销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围绕绿色产品而开展的促销活动。传递有关绿色产品的绿色信息,其目的是通过绿色信息的传递来树立企业和产品的绿色形象使之与消费者的绿色需求相协调,从而吸引消费者,增强其市场竞争力进而促进销售。其二,绿色促销即绿色的促销,是指企业在促销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以“绿色”为指导原则,例如在促销活动中不污染环境,节约资源等等。通过在国际市场上大力开展绿色促销活动,树立起我国纺织品服装的绿色品牌形象,有利于改变我国纺织品服装在国际市场上较低档的形象与地位,提高档次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国际市场竞争力。绿色营销是21世纪的营销主题之一,在21世纪非绿色营销企业将受到多重压力而难以生存,绿色营销企业将受到广泛欢迎而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陈依慧袁金毅. 绿色壁垒院国际贸易中的新障碍咱允暂. 改革月报,2001,(10)55 

篇5

[关键词]绿色营销;可持续发展;路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人类对土地、淡水、能源的需求加大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证资源的永续可用成为广泛研究的课题。

绿色营销作为一种新型的营销理论,主张实现有限资源的最佳配置,追求企业利润和社会、自然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逐渐成为主流的营销理念。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大前提条件下,对企业绿色营销的要求就越来越迫切。但由于我国企业的绿色营销起步晚,当前面临很多现实性的问题。

1影响我国企业实行绿色营销的内在因素分析

1.1绿色营销观念还没有真正建立

对于企业来说,绿色营销与传统营销的主要区别就是对待消费者的态度。前者追求的是可持续的消费模式,以生态环境的改善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以提高消费质量来减少消费数量;而后者重在刺激消费、鼓励数量的消费。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营销重点仍是传统营销的模式。

1.2绿色营销企业面临成本和技术难题

环境成本内部化因其能有利地合理配置资源,推行清洁生产和全过程控制而在国际上十分通行。而我国的一些企业沿用旧的生产管理方式,使企业陷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收益的增长路径,对环境造成了大量的污染。推行绿色营销,意味着企业对绿色产品的研发力度、技术、设备和绿色产品认证都有更高的要求,即便有的企业具备绿色营销的意识,也会因为实施的难度和成本等问题而有名无实。

1.3企业营销策略与绿色营销不相适应

企业缺乏绿色的会计和审计制度,产品定价没有包含环境保护的绿色产品价格;在产品销售渠道上没有考虑怎样简化分销环节,如何防止绿色产品在分销过程中的二次污染。产品促销方式陈旧,缺乏绿色沟通和绿色广告。很多企业没有担负起绿色营销的责任,缺乏引领消费者绿色消费的意识。

2影响企业实行绿色营销外部性分析

除企业本身存在的问题,我国绿色营销实行的外部环境也有待改善。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缺乏绿色消费的需求。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货币支付能力及环保意识有关。消费者的绿色消费需求不足将影响绿色消费市场的形成和消费行为的产生。

另外一个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外部性问题。外部性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正外部性指生产者或消费者的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了好处,但生产者和消费者本身并没有因此得到任何相应的补偿。最典型的现象就是搭便车,非绿色营销的企业受益于绿色营销企业,却不会向实施绿色营销的企业支付任何费用。负外部性指生产者或消费者的经济活动给社会其他成员,或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但并没因此付出任何应有的代价。如传统的企业采用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但因为国家对企业经营的绿色指标评价体系的不成熟而使得相应的惩处滞后或者乏力。

3企业实现绿色营销的对策和建议

3.1企业实现绿色营销的战略路径分析

企业要实现绿色营销,把绿色营销落实到企业的战略管理的各个环节,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3.1.1用企业文化指导绿色营销

企业文化是指导企业营销的思想基础。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要把绿色营销的理念当做战略指导思想贯穿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之中。不仅要考虑企业和消费者利益,更要把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落实到产品的开发、设计、生产、包装、使用以及服务等各个环节之中。具体来说要培养员工绿色营销的意识,使员工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性;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设计中注重节能减排,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在绿色消费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趋势的影响下,企业只有树立绿色的营销观念,构建绿色企业文化才能在市场营销中取得消费者的认可并最终获得成功。

3.1.2合理运用绿色营销组合策略

正确的营销组合策略能激发消费行为的产生。对于企业来说,一是开发绿色产品。作为企业营销组合的载体,营销行为的基础,绿色产品的开发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与行业结构、企业的战略目标、实力相适应。企业要积极地进行绿色需求的市场调研,辨别市场机会。产品的设计和制造遵循“3R”(Reduce,Reuse,Rcycle)的原则。二是制定绿色价格。绿色产品的价格受市场状况、竞争需求和政策法规的影响,总的趋势是高于其他产品的价格。为了让消费者接受,企业可以从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的角度,以需求为导向进行合理定价,让消费者接受。三是选择合理的绿色销售渠道。适当的销售渠道有助于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量的扩大。绿色销售渠道要本着品质保证和生态保护的原则,减少各个物流环节的资源浪费,从效益的角度进行资源的配置。四是开展绿色促销活动。企业通过各种媒介宣传产品,既有利于产品的销售也适时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社会形象。

这四点既是绿色营销的组合策略,也构成企业绿色管理的基石。

3.2政府为企业实现绿色营销提供制度保障

生态环境的公共属性要求政府成为社会利益和生态环境的维护者。要利用正外部性,控制负外部性,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来实现。借鉴发达国家企业绿色营销的发展规律,政府对环境的干预越厉害,企业实施绿色营销的广度和深度就越好。因此,作为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主体,政府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3.2.1重视绿色知识的培育

使消费者了解绿色产品的内在价值,对绿色产品的特点、优势和益处有全方位正确的认识,让绿色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政府可以通过各级政府组织机构,层层落实绿色知识的教育工作。学校通过对学生的宣传,社区组织通过对居民的倡导,政府通过与企业、媒体的互动让绿色消费成为社会的时尚,成为引领人们消费时尚的直接动力。

3.2.2尽快建立绿色营销考核体系

政府除了奖励绿色营销的企业,还要加大对绿色投资的力度,为绿色营销营造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要建立绿色营销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应以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维度,全方位多方面体现企业满足消费者需求,承担相关社会责任和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把此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3.2.3完善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体系

对于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我国目前已经制定了30多部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针对国外企业的绿色壁垒,有必要遵循国际惯例,适时进行修补和完善。同时还要加大环境执法的力度,强化环保行政的功能。

4结论

绿色营销是社会潮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必然选择。企业绿色营销的实施能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效率,最终实现企业营销活动与生态系统的协调。绿色营销的实现离不开企业自身的建设和政府的职能发挥,如何正确引导消费者乃至全社会都重视、参与绿色营销,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2]刘凤军,吴琼琛.我国企业绿色营销问题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2).

[3]杨慧.绿色营销:是挑战也是机遇[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8):13-15.

[4]黄淑萍.绿色营销的优劣势及其对策措施[J].北方经贸,2006(1):6-9.

[5]王霞.我国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的问题及对策[J].池州师专学报,2006(7).

篇6

传统旅游中旅游业的投入是以资源、资金、设备为主,是“物”起决定性作用。而现代旅游业则以营销、管理、知识、智力为主,根据市场状况和旅游消费需求进行策划、组织、创新、反馈、控制,以提供高效的产品和服务。旅游市场营销需要不断拓展业务空间和业务范围,推广高效运营,使游客满意,心情愉悦,使企业获利,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旅游市场营销非常注重管理与协调,特别是旅游文化服务理念的管理与协调,旅游资源的管理与协调,游客与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与协调。

2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的发展特点

2.1旅游营销理念的变革

随着市场营销从早期的生产观念阶段发展到今天的社会营销观念阶段,人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注重环境、资源与人口的协调发展,旅游业的经济效益也与全社会、全人类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现代旅游营销理念紧扣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绿色营销观念、生态环境观念、品牌服务观念已经开始成为现代旅游市场营销的重要理念。

2.2营销职能的演变

旅游营销的产品策略、促销策略、价格策略和渠道策略就与传统市场营销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更强调旅游营销的管理与协调,特别是旅游文化服务理念的管理与协调、旅游资源的管理与协调、游客及旅游从业人员的管理与协调。

2.3营销组合策略及营销模式的延伸

随着市场需求的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传统4Ps策略已滞后于旅游营销功能及理念的演变,因此美国著名市场学家菲利浦·科特勒于1984年提出的“大市场营销”理论对旅游企业市场营销的指导意义得以逐渐体现。大市场营销理论认为营销人员要去影响企业所处的营销环境,而不应单纯地顺从和适应环境。营销组合还应融入权力与公共关系两大要素,特别是将公共关系的手法运用到营销组合中,运用以整合营销和关系营销为基础的新的营销传播模式,进而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纽带、培养旅游品牌已经逐渐成为世界旅游市场营销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3我国旅游市场营销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3.1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不够

目前,国内大多数旅游产品老化、单一,缺乏较强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产品结构不合理。现代旅游产品包括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和特种旅游三大产品结构。国内旅游业迄今为止还是以观光旅游为主,可是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只靠一条腿是站不住的。二是旅游产品质量存在问题。旅游产品质量可分为普品、精品、特品和绝品四大类,国内的旅游产品可以说是普品比较多,特品、绝品有一些,而精品更少一些。三是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慢。总的来说,国内旅游产品,创新不够,多年一贯制没有新鲜感。四是旅游产品的参与性不强,给游客带来的体验比较少。五是旅游产品开发无序,喜欢盲目从众跟风,一哄而上,投入产出水平低下。

3.2旅游信息传递渠道不健全

受制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居民消费收入等因素的制约,在我国还有绝大部分地区的旅游消费者难以得到具体的旅游综合资讯服务和市场预测性信息,特别是与目的地旅游相关的交通、饮食住宿、旅游客流等信息的传递速度滞后,使旅游客流的区域不平衡性加大,加剧了旅游特别是节假日旅游无序性的产生,并间接影响到热点线路的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

3.3信息传递科技含量低,营销手段落后

网络技术具有高效、快捷、信息量大的特点,欧美许多大旅游企业在八、九十年代就广泛将网络技术用于市场营销。但到目前,我国大多数旅行社还是利用电话、传真进行日常工作。手段上的落后影响了高质量的旅游营销策略,会制约旅游业的规范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这与日益发展的各国旅游业相距甚远,加大了我国旅游市场营销与世界各国旅游市场营销的差距。4加强旅游市场营销的几点建议

4.1完善旅游营销战略计划,树立良好的旅游形象

未来旅游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理念、文化及品牌的竞争、是忠诚顾客的竞争,在旅游营销中必须制定相应的长期战略计划,处理好市场短期效益与长远发

展的关系,确立顾客服务的理念体系并将其视为确立竞争优势的核心理念。在此基础上完善和改进营销组合,彻底改变现有的粗放的营销模式,将绿色营销、

关系营销、整合营销及知识营销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现有的旅游营销体制中,将这一理念加以有组织的系统化,使之渗透到所有员工意识领域并成为所有员工的基本行为准则以树立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

4.2组建高素质的旅游营销队伍

旅游企业要重视旅游营销队伍的建设,把提高营销队伍的素质作为企业员工建设的主要工作,选择责任心强,文化水平高、热爱旅游事业有开拓精神的人作为营销人员。企业要完善用人机制,把好录用关,提高员工队伍的知识结构水平,提高营销队伍的素质层次;造和谐的企业文化和员工工作环境,把人才的流失速度控制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

4.3发展旅游网络营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旅游企业市场竞争也越来越集中到获取经济信息和营销信息两个方面,通过营销信息系统,可以反馈旅游市场营销活动效果,并针对不同营销效果加以控制,为决策层提供最新的营销动态,使其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旅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信息系统的建立为管理者提供了一个使产品或服务区别于竞争者的工具,主要表现在信息传播及时、服务超前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从发展趋势来看,互联网营销的实施是必然的。传统营销也有其长处,互联网营销和传统营销只有紧密结合才能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把旅游市场营销做得更好。

篇7

[关键词] 农产品 绿色营销 机制与对策

一、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内涵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环保成为许多发达国家政府和民众所关心的议题。环境保护意识和市场营销观念相结合,产生了绿色营销思想。绿色营销观念的兴起,对社会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营销方式。而农产品绿色营销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新趋势。

农产品绿色营销是指农产品企业在可持续发展观念要求下,把自身利益同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在农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全过程中,充分考虑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因素,引导和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需求,提高农产品绿色竞争力,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农产品绿色营销的内涵可以从三个层面理解:其一,节约原材料,保护地球资源,以保证农产品企业持续发展需要的各种资源;其二,确保农产品安全、卫生和方便,以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提升;其三,引导绿色消费,培养人们的绿色意识,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

二、农产品实施绿色营销的机制分析

1.农产品实施绿色营销的外部驱动因素

(1)生态环境恶化呼唤绿色营销。在工业化进程中由于对环境与发展的问题处理不当,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如热带雨林地区每年丧失1130万公顷森林,300亿吨土壤因为侵蚀损失,1200万公顷土地失去肥力,慢慢变成沙漠。我国近来酸雨危害日益严重,每年造成经济损失达几百亿元,受影响面积占国土的三分之一。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在全国调查的3518.8万吨农畜产品中,有650万吨产品污染物残留超标,占监测总量的18.5%,其中受污染最重的是蛋类、蔬菜,水果、肉类、粮食也在其中。为了人类的生存与健康,人类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其中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开展绿色营销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2)绿色消费兴起引领绿色营销。严峻的生态危机、环境污染,促使人们重新考虑原来的消费观念和价值取向,逐步抛弃原来的高消费、高污染的生活方式。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安全意识大大增强,崇尚自然、关注环保、注重安全、追求健康的思想已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绿色消费渐渐成为世界消费主流。据资料调查,77%的美国民众认为其消费选择受到公司环境信誉的影响,82%的德国人和67%的荷兰人购买行为考虑环境污染因素,40%的欧洲民众喜欢购买绿色食品。而2001年中国社会调查所对我国一些大中城市的调查就表明,近54%的消费者愿意购买绿色食品,近38%的人曾经购买过绿色食品。面对市场需求的绿色转变,农产品企业只有实施绿色营销,开发生产绿色农产品,才能够占领市场。

(3)政府环境管制迫使绿色营销。全球经济资源环境危机日益加深,其重要的原因在于企业的粗放生产方式,因而对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提出了愈益严格的要求。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了各种环保法规,通过立法强制企业的行为。我国政府近十年来也对生态环境问题给予了很大关注,除制定了《环境保护法》之外,还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比如,严禁使用对农产品、食品造成残留、污染,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农药、生长调节剂、食品添加剂等。在政府环境管制的强大压力下,农产品企业要使自己的行为不受法律惩罚,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实施绿色营销。

2.农产品实施绿色营销的内部驱动因素

(1)开拓绿色市场促动绿色营销。绿色消费意识的增强和绿色消费群体的扩大,促进了绿色农产品市场的快速壮大,预示着企业可能获得极佳的市场机会及丰厚的利润回报。据国外专家预测,全球绿色食品产值到2010年将增至1000亿美元,绿色食品市场2008年将达到800亿美元。目前美国42%超市经营有机食品,年增长率20%以上,日本300万~400万消费者经常购买绿色食品,欧美市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超过其本国生产供应能力。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绿色食品,到2006年末食物总量已达7200万吨,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5676个,产品覆盖了全国各省、市、区,出口19.6亿美元,已经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因此,面对快速崛起的庞大绿色食品市场,农产品企业应该积极开发绿色食品,开展绿色营销,以抢占新的消费领域。

(2)增强竞争优势推动绿色营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有没有竞争优势,是关系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按照迈克尔・波特的观点,竞争优势来自于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超越或胜过其他竞争对手的价值的能力。而企业为消费者所提供的价值,与社会价值观的取向、市场需求变化密切相关。目前,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农产品质量, 营养、安全、卫生、无公害的绿色农产品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因此,绿色环保要素将成为继质量、成本、时效、服务后新的竞争优势要素。开发绿色农产品,实施农产品绿色营销可以使企业与政府和消费者保持良好的关系,赢得政府的支持和消费者的好感,从而,树立和提升自身良好的社会形象,使自己区别于竞争对手,为获取竞争优势赢得先机。

(3)突破绿色壁垒驱动绿色营销。在WTO 环境下,关税,以及传统的非关税壁垒起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小,于是一些发达国家制定了苛刻的卫生检疫标准和强制性的环保标准,树立“绿色壁垒”。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环保意识和环保水平较差,因绿色壁垒而造成的贸易损失十分严重。如发达国家严格的卫生检疫制度使我国冻鸡、双壳贝类产品退出欧盟市场,使我国大部分蔬菜、瓜果产品对日本市场出口受到极大影响。严格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标准使我国牛肉不能进入欧盟市场,猪肉和牛肉几乎不能出口美国,龙眼、柑橘、苹果、香梨均不能出口美国。农药及有毒物质残留及包装的苛刻要求,使我国不少农产品出口受到影响。面对绿色贸易壁垒的限制,为了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开发绿色农产品实施绿色营销成为农产品企业的必然选择。

三、农产品实施绿色营销的对策分析

1.强化政府主导作用

(1)培育绿色意识。政府应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包括对消费者的教育与引导,树立农产品的绿色消费观念,使消费者关心消费中的环境代价,自觉地接受既无污染又有益健康的绿色农产品,积极抵制非绿色农产品;对生产者的教育与引导,树立农产品的绿色生产观念,使生产者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自觉地遵循农业可持续发展原则,积极采用绿色技术,大力开发绿色农产品,极力推行农产品清洁生产;对管理者的教育与引导,树立农产品的绿色管理观念,农产品绿色信息,提供农产品绿色标准,加强对农产品绿色营销的扶持激励、监控管理。

(2)加大扶持力度。目前,我国农产品市场组织程度低,规模偏小,经营分散。政府必须在资金、税收上支持龙头企业实施绿色营销战略,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对外贸易,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农业院校的合作,提高绿色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引进外资进入农业领域,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组织化程度及绿色营销运作能力;加大财政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建设支持力度;优先给予绿色农产品生产所需资金支持;开辟绿色农产品的运输通道,支持建立绿色农产品的营销服务体系,提高绿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支持农业生态建设与传统农业绿色改造,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支持开辟绿色农产品市场、专卖店、专柜、生态商场等。

(3)完善绿色法规。绿色营销法规就是指保障企业开展绿色营销活动的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法律法规的总称。目前我国已制定了《环境保护法》、《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中国21 世纪议程》、《大气污染防治法》、《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规与政策,再加上众多的地方性环境法规, 初步形成了绿色营销法规体系和框架。但当前面临的挑战是具体立法尚待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仍存在。因此,当务之急迫切需要政府进一步修改和完善现行的绿色营销法律规范,为规范绿色营销行为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应加大执法力度,严惩违法者,以强制手段规范企业营销行为,促进农产品绿色营销活动的顺利开展。

(4)规范认证体系。绿色农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认证体系是农产品实施绿色营销、开拓国际市场的重要保障。政府应参照国际标准制订各种绿色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与认证体系。包括建立健全农产品的国家标准(包括质量标准、残留物标准等),尽可能地与国际标准相一致,使标准国际化,并得到其他国家与组织的认可;建立和完善国家统一的、规范的农产品认证体系和与之相配套的管理、监督机制,使之法制化和制度化,提高认证的权威性,并以此提高和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内外的信誉与竞争力;加大管理和监督力度,以确保标准、管理的统一化,并迅速将标准、管理手段与国际标准相衔接,争取其他国家的认可。

2.强化企业自律行为

(1)开发绿色产品。绿色农产品的开发是绿色营销的支撑点。开发绿色农产品,必须从农产品的生产、包装、使用、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在生产过程中应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控制农药化肥的施用,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在使用过程中及使用后,应不含危害人体健康和破坏生态环境的因素,产品使用后易回收处理、重复使用;在包装方面应选用无毒、无害、易分解处理的材料,采用组合型、复用型等节料包装物;在废弃物处理上,应考虑到废弃物的回收和处理的便利性。

(2)实施绿色价格。绿色价格的主要特征是反映环境成本。在农产品定价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农产品生产成本以外,还必须根据目标市场购买者的消费心理、承受能力、产品进入市场的难易和竞争强度,以及社会经济总体水平、国家法规政策和国际市场价格等因素来选择农产品的定价策略,如利用农产品季节差、区域差和消费者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可定高的价格,但在国内市场上考虑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绿色产品的价格定位必须面向大众消费者,定价就不宜过高。

(3)选择绿色渠道。绿色渠道的通畅是成功实施绿色营销的保证。农产品分销渠道包括:“农户+销售商”的形式,即农户根据销售商的要求,组织绿色农产品生产,由销售商负责销售;“农户+龙头加工企业”的形式,即农户按绿色产品加工企业的要求,为其生产绿色产品的加工原材料;选择性分销策略,即在某一个地区选择几家有一定经济实力、有良好口碑、良好形象的销售商负责销售其绿色农产品;零层分销渠道策略,即生产者自己设立绿色农产品的专卖店或在大型商场设立经营专柜;特许加盟连销经营的分销策略,即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者允许他人使用企业名称或品牌开设专卖店,销售其绿色产品。

(4)开展绿色促销。绿色促销的主要形式有:举办绿色农产品展销会、洽谈会等,扩大绿色农产品与经销商和消费者的接触面,通过绿色信息的传递,树立企业和产品的绿色形象,促进绿色农产品的销售;制作POP绿色广告,宣传绿色农产品,塑造企业的绿色形象,把绿色农产品信息传递给广大消费者,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刺激消费需求;开展绿色农产品讲座、散发绿色农产品宣传册,搞好绿色公共关系,显示自己在绿色领域的积极表现,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通过阳光营销、口碑营销、关系营销等技巧维持老顾客,吸引新顾客,提高市场占有率。

参考文献:

[1]谢华兴:农产品企业绿色营销问题探讨[J].价值工程,2007,(1)

篇8

第二阶段(2006年—)。2006年以来,国内学者对商业绿色经营(或绿色商业)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体现在开始比较深入地进行有关问题的研究。如柴艳萍等(2006)从环境伦理和商业的角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构建与自然相和谐生态商业的设想;上海商业经济学会朱成钢(2006)提出应该“建立与绿色消费相适应的商品流通业”。尤其是2006年底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与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共同组织的“中国绿色商业发展战略”课题的研究,将更多学者的眼球迅速吸引到这一方面。随着“中国绿色商业发展战略”课题研究中延伸出的一系列全国范围的绿色商业发展研讨会的举行①,国内学者对绿色商业相关问题的关注与研究越来越多。

绿色经营是商业(包括零售业)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发展绿色经营也是商业企业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与使命。虽然学者们已经从不同角度与层次探讨(这可以从发表的学术论文、出版的著作、研究课题等方面得到证实)了商业绿色经营(或绿色商业)有关的问题,但商业领域绿色经营依然是一个谈得少而不深入、系统研究不够的命题,研究成果还远远不能满足零售业实践发展的需要,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尤其是急需进一步清晰“绿色商业”、“零售绿色经营”等基本概念、含义的界定。

一、对零售绿色经营的界定

绿色经营(greenoperation)一般指企业适应社会经济可持持续发展的要求,把节约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与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的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的有机统一。20世纪90年代初,为了解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和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把环境作为经营的重要内容。具体来说,进行绿色经营的企业在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时,以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在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时,以长远利益为重;在处理局部与全局利益的关系时,以全局利益为重。因此,绿色经营服从于全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绿色经营所提倡的是既要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发展构成危害,并为其发展创造优良条件为宗旨的经营活动,这也是企业的永续性经营活动。

对零售绿色经营的界定就是要在全球绿色经济发展的环境下,分别从零售企业的绿色经营理念、绿色经营方式以及对绿色商品的经营这三个方面进行细致地考察。本文认为,对零售商绿色经营的界定应该从三个维度进行:一是经营绿色商品,这绿色经营的基本特征与业务活动,也是考察零售商绿色经营的基本指标;二是以“绿色”方式从事经营活动,即以保护环境、保护消费者安全为核心进行营销与管理活动,包括售前环节绿色供应链的建立、对供应商提高环境效率的激励、对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教育,售中对绿色商品销售的促进、对环境负面影响较小的服务方式的采纳等等;三是以“绿色零售商”的身份从事经营活动,绿色零售商的核心是在根本上拥有绿色经营理念,并将绿色理念贯穿到企业的文化与一切业务活动中。

如果用一幢房子来形容零售绿色经营,三者的关系是:(1)经营绿色商品是“房顶”,它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也是显见的企业活动;(2)以绿色方式进行经营是“围墙”,它是房顶的支撑,因而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没有按绿色方式从事经营活动,也很难做好绿色商品的经营;(3)绿色零售商则是“地基”,它是整幢房子的基础与根本。如果零售商不能从战略的、生态的角度塑造自己,就难以长久地做好绿色经营活动。

零售绿色经营的三个维度也是零售绿色经营发展的三个阶段。国外零售商绿色经营的发展与国内零售商绿色经营的实践都表明了这样的发展轨迹,即引进绿色商品探索绿色方式经营打造绿色零售企业。“沃尔玛”就是先从经营绿色商品入手,逐渐向绿色零售商转变的典型代表:2004年在美国一家山姆俱乐部销售用有机棉花制成的19万套瑜伽运动服;在达拉斯的一个超市经营着四百种有机食品;有机婴儿服、有机海鲜鱼类和有机蔬果等也都已经纳入了沃尔玛的视线;在与供应商的合作中,积极支持有机产品,并在供应商中推广对环境友善的生产程序等。2005年沃尔玛提出了在三年之内每年投资5亿美元开发“绿色建筑”,以减少商店能源使用量30个百分点,减少能源浪费25个百分点。按照公司的计划,2005年7月20日沃尔玛在德克萨斯州麦尼金市的达拉斯郊区,开设了一家基于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科技为理念的大型超市,超市的建筑设计采用了20多种以绿色特征为目标的措施;如沃尔玛(中国)也积极采取措施,以保持室内26度恒温、使用红外线空气幕、采用T5节能灯、分阶段除霜;等等。2005年底以来更是积极携手政府、媒体和社会组织进行了许多环保活动;积极捐赠环保项目,与社区共同开展可降解购物袋与旧电池回收、捡拾垃圾、植树等环保社区活动。而且将环保议题融入到业务中去,全面树立绿色企业形象。如2008年3月13日,在沃尔玛芜湖的购物广场举行了“绿色生活2008公益活动”。向顾客免费赠送了3000个绿色环保布袋。②

二、对零售绿色经营的三维分析

零售绿色经营的研究是应用型研究。对零售绿色经营的界定与研究,首先应该从零售绿色经营的实践出发,并紧密结合有关理论。本文认为,环境伦理学理论、产业生态学理论、战略营销理论可以从不同侧面解释零售绿色经营的三个维度,因而可以成为研究零售绿色经营的理论基础。

(一)环境伦理学分析

从环境伦理学分析,是要解释“树立怎样的经营理念”。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是利益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它体现在经济利益与道德的关系;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两个方面。[3]环境伦理学(environmentethics)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发展需求扩张下的自然资源的稀缺性、以及自然资源禀赋和利用特点等引发的人与人之间或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问题。[4]日本一桥大学社会学系岩佐茂认为环境伦理学的建设不仅仅是提出与传统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工业化模式相反的理念,关键还在于企业道德、技术工作者道德、消费者道德、行政道德的建设。[5]

用伦理学理论分析零售经营,是环境伦理学在零售经营中的具体应用。零售经营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从环境伦理学角度看,零售经营中始终需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零售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即企业利益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二是零售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也即企业利益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关系。因此,所谓零售绿色经营,从根本上说首先应该是绿色理念的建立以及在经营过程中的贯彻,包括:(1)注意环境保护。即在经营的过程中,将环境保护意识纳入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企业文化中要有一定的环保理念;企业的运营文件中要有“关注环保”的字样;各个层次的员工都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实行“不过度包装”。(2)注意消费者人身安全。即以适当的方式销售安全的商品。(3)注意经营活动中的人文关怀。即以消费者为本开展营销活动。在满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的合理利润,在兼顾节约资源的情况下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商品的消费需求。

(二)产业生态学分析

从产业生态学理论分析,是要解释“以怎样的方式经营”。产业生态学是研究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科学。它探讨产业系统与经济系统及其同自然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产业生态学的关键问题包括:现代技术循环是如何运作的?它们有什么环境影响?人类文化系统中涉及资源的组成部分是如何运作的?它们有什么环境影响?技术-环境关系未来将如何演变?如何具体地界定和实现可持续性,它与负责人的环境表现有什么区别?[6]而产业生态学实践者界定的产业(industry)的外延非常广泛,包括了采掘业、制造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能源生产和使用业、消费者和服务提供商对产品的使用以及废物处置等活动。[6]从产业生态学思考零售商的绿色经营问题,实际上涵盖了对上游的供应商、对零售商自身、对下游消费者所进行的不同的环保措施与行动。

(三)价值迁移理论分析

从价值迁移理论分析,是要解释“经营怎样的商品”。价值迁移(valuemigration)是战略营销中重要的理论。原意为“顾客从原有的已经过时的业务设计所提供的产品的购买转向能够为他们提供优异价值产品购买的过程”。[7]譬如顾客原来购买普通彩色电视机,而现在则转向购买液晶电视机。人们虽然对看电视节目的需求没有改变,但对电视节目载体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即液晶电视能带给人们更舒适、更美观的感受;譬如顾客以前购买传统食品,而现在则转向购买“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人们对食品本身的需求没有改变,但对食品的安全性有了新的要求。

价值迁移理论告诉我们:第一,顾客需求是动态变化着的。顾客所追求的“价值”是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不断改变的。因此,顾客的价值迁移是一种常态,其根本原因是产品利益与顾客需求之间的不协调。顾客价值迁移总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而进行的。经济发展导致人们收入增加,为顾客价值迁移产生了内在动力;而科技进步,又使得新产品、新技术不断涌现,为顾客价值迁移创造了实现的条件。第二,顾客价值迁移的过程其实也是消费升级的过程。在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顾客只能购买过时的业务设计所提供的商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的提高,顾客产生了对优异价值(绿色环保)商品的需求,具体可以表现在:一是在原有商品(或服务)上增加对商品的新的要求,即要求商品达到一定的生产和销售条件标准,希望购买的商品不仅能满足物理上的需求,而且还能避免商品的消费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绿色商品出现,人们的视线逐渐从普通商品专向同类绿色商品,绿色食品、绿色家电等绿色商品的畅销就是很好的证明;二是在原有商品(或服务)领域增加对新品种的需求,即希望购买和消费更利于健康、更利于环保的新产品;三是对新的消费领域的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即希望购买和消费更多新的符合健康和环保要求的商品与服务。[8]

三、结语

我国零售业绿色经营起步比较晚,实践中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理论研究中也有需要不断深化的方面,例如对“沃尔玛”的绿色经营进行系统的案例分析;对地方零售业绿色经营的实践进行对比研究;尤其是建设基于环境伦理学、产业生态学、战略营销学基础上的、符合绿色经济发展要求的、结构完整的、对实践有明确指导作用的零售绿色经营教材。

注释:

①2006年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确立了“中国绿色商业发展战略”课题;2006年11月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绿色商业发展论坛”;2006年12月13日在西单召开了商品流通论坛,20多位国内的流通专家就发展绿色商业进行了问题探讨;2007年5月在河南郑州举办了“第二届绿色商业发展论坛”;2007年5月在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举行了课题研究研讨会;等等。

②芜湖:“绿色生活2008公益活动”——责任消费、环保沃尔玛[EB/OL].[2008-03-13]..

[4]李真真,杜鹏,黄小茹.环境伦理的实践导向研究及其意义[EB/OL].[2008-06-04]./html/Dir/2008/06/04/8770.htm.

[5][日]岩佐茂.研究环境伦理学的基本视角[EB/OL]./chuban/zxdt/dtgqml/02/020.4/dt020402.htm.

[6]T.EGraedel.B.R.Allenby.产业生态学(第二版)[M].施涵,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9,21.

[7]DavidCravens.NigelF.Piercy.战略营销[M].韦福祥,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39.

[8]赵亚平,李萍.从顾客价值迁移考察沃尔玛的绿色经营[J].生态经济,2007(9):138.

篇9

【关键词】 服装 色彩 时代 心理 应用

服装发展与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服装的发展史是曲折而漫长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距今4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衣服就已经诞生了。到了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开始用纤维来制作衣服了。有关服装的起因,现在已基本得到确认,那就是随着猿人到早期智人的进化,人体的毛发越来越少,加之自然气候的变化,人类不得不裹上兽皮、鱼皮甚至巨大的植物叶子来抵御日晒、寒冷、风雨的侵袭,保护皮肤以免被物体伤害。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图腾崇拜、神灵崇拜以及人类的审美感、性羞感越来越强烈。因此,衣服在这一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除了作为保护身体的物质包装外,还有了美化与装饰的功能。由此,服装的发展终于走向了正轨,一部伴随世界文化与文明发展的服装发展史,正式拉开了帷幕。

在服装发展的过程中,除了形制和款式的变化外,服装色彩的运用也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色彩在服装图案中的应用,把人们的生活习俗、审美情趣以及宗教观念和政治理念都融入其中,折射出了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以及一方地域的文化心理和精神内涵。

一、不同时代对服装色彩的运用不同

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起,在服装应用上就已经有了流行色。以我国为例,我国古代的服装虽然也有流行色,但是由于受长期的等级思想和封建思想的束缚,其变化周期长,流行感不明显,且带有强烈的等级意识。因此,与其说是流行色,还不如说是某个朝代中贵族和平民百姓的专用色,通过服装的色彩,就可以判断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如有逾越,将会受到法律严惩。

自秦以后的历朝历代,反映在服饰上都有了自己的主流色彩,而这些色彩根据历史传统和君王喜好都被赋予了等级、贵贱的含义,文武百官与平民百姓的地位差别有了越来越明显的外化表现。到了东汉,开始用服饰的颜色区别官员的等级,到了唐武则天时期,颁命服绣袍,文官绣禽、武官绣兽,开创了补服时代的到来,依靠服饰的颜色和形制来反映封建等级贵贱差别逐渐达到顶峰,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清朝末期。至于历代帝王,几乎一律用黄色作服饰色彩,这在世界上任何时代和地区是很少有的。

到了近现代,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服装的形制打破了传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格局,服装色彩的运用,不再受到官方的约束,民间的服饰色彩越来越五彩缤纷。

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服饰色彩的运用上也越来越体现出人性化、个性化和时尚化,人们在服装方面的审美意识和色彩意识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二、色彩心理对服装色彩应用的客观影响

色彩作为一种传播符号在受众脑海中所引起的反映,称为色彩的视觉心理。不同的色彩,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环境下给人们带来的情感是不一样的,所以,这种情感直接确定了人们对这一色彩的态度。从这一角度来讲,色彩心理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在服装印染过程中,正确地运用不同色彩,给人留下美好的、庄重的甚至是新奇的印象,是进行有效地人际传播和社会交往的前提条件之一。

在服装色彩的研究中,首先要考虑色彩的心理现象,包括色彩的情感、色彩联想以及色彩象征和偏好等。一般而言,首先要选择与自己的性格、气质、风度较统一的服装色调。比如红色热烈,黄色高贵,蓝色沉静,绿色和平,白色纯洁,黑色庄重,灰色典雅等。在服装设计中加上色的明度与其它不同色调的组合,其含义就变得更为丰富。另外,还要考虑到服装颜色的协调。

再有,不同的民族和地区色彩的心理有很大差异,比如汉族,历来把“青、红、皂、白、黄”五种颜色视为“正色”,这明显地受到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除了正色以外,又按阴阳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思想,调配出很多介于五色之间的间色,多为平民在服饰上所用。因此,这种色彩心理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它对服装色彩的应用所产生的客观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三、对服装色彩流行趋势的前瞻性思考

今天,信息高度发达,人类的传统生活方式,面临着空前的巨大挑战。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烙上了明显的时代印记。在服饰选择方面,前卫与古典并存,标新与传统同在。人们在感受流行文化给社会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在思考着传统价值的回归。社会的高度开放,使人们可以根据自身的色彩偏好自由地选择服装的颜色和款式。但每当遇到传统节日或一些特殊的场合,代表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特征的传统服饰和传统色彩一定会成为主流。

尽管市场色彩的动向和流行色专家以及服装设计师的灵感与创新不断刺激着服装色彩和款式的稳步发展,但它绝不会脱离自身的文化土壤而独立生存。服装界的专家和设计师们应该牢记:盲目的模仿和借鉴只会把服装色彩的发展带入死角,它注定要在继承和借鉴中获得新生,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服装流行色发挥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必要前提。

四、结语

从世界范围来看,服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并趋于白热化,服装市场营销作为一门科学被人们广泛地实践和研究着,其中关于服装的色彩研究,是这门科学的重要组成。如何对服装市场进一步细分?如何了解目标市场的色彩心理?如何开发出特定市场的流行色彩去引导消费?这些都是设计师和营销专家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只有弄清了这些,才能真正体现出色彩在服装设计、制作和营销等诸多环节中的重要性,才能把服装流行色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充分地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 黄元庆. 服装色彩学.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1999.

[2] 王军云. 中国民居民俗. 北京.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7.

[3] 杨以雄. 服装市场营销. 上海. 东华大学出版社. 2004.

[4] 新浪BLOG:blog.省略/chenjingyuan.

作者简介:

篇10

“能够把投入风景区的垃圾捡回来实现再利用,这就是实行旅游循环经济的一个典范”。

邹统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同时也是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学术带头人。荣获“2005年度影响中国旅游业的十大新闻人物”入围奖的他,谈起旅游,一下打开了话匣子。

《经济》:旅游循环经济要求按循环经济理念进行开发和开展,通过资源循环持续利用、清洁生产,以保护旅游资源和减少废弃物的排放。请您谈谈循环经济理论对发展旅游的原则要求?

邹统钎:旅游循环经济是按照“3R”原则来要求的。即:资源利用的减量化(Reduce)原则,即在生产的投入端尽可能少地输入自然资源;产品的再使用(Reuse)原则,即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并在多种场合使用;废弃物的再循环(Recycle)原则,即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力争做到排放的无害化,实现资源再循环。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即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尽可能减少对物质的消耗,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以实现保护环境的目的。

《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实施旅游循环经济战略,是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您如何看待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之间的关系?

邹统钎:传统经济更多强调的是一种线性的生产方式,也就是说任何的物质和能源都是采取一次性的消耗,变成废弃物。而循环经济更多强调的是环形的经济,重视多次利用,循环利用,尽可能减少对物质方面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

这两个经济方面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给自然环境方面的假设完全不同。之前的传统经济认为大自然中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即把整个自然环境当作材料厂,最后作为垃圾场,投回到大自然。而现在的循环经济更多的侧重于大自然中的资源是有一定的限量的,强调要尽可能节约有限的资源,而不是把废弃物投入到大自然中污染环境。这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就是原来更多强调的是线性经济,而现在强调循环经济,这两个观点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后者比前者要科学,先进很多。

《经济》:实现旅游循环经济需要依靠哪些方面的保障?

邹统钎:一般来说,旅游循环经济的实现需要三个层次方面的保障。1、观念层次:要转变传统的两种观念:一是“旅游业是无烟工业”;二是“环境投资是旅游企业的负担”。应该认识到旅游发展会对环境产生消极影响,环境投资是旅游业重要的竞争手段。如瑞士流森湖度假村强调的是“享受自然比享受舒适更重要”;奥地利维也纳黑天鹅集团则提出“提供循环与再生物品,减少浪费”;美国的旅游业也形成了“安全、无公害”的共识。举一个非常有名的例子,张家界风景区早些年因为对这些方面不太重视,对森林方面造成破坏以及水污染,世界遗产组织差点把张家界风景区“世界遗产”的牌子给收回。为了挽回损失,风景区方面把新修建的建筑物都拆掉,拆掉的建筑物损失达到3亿多,相当于风景区成为世界遗产之后十多年的门票收入之和。

2、社会经济体制层次:①建立旅游者道德准则:让游客认识到高质量的旅游经历有赖于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树立只购买对环境负责的公司的产品的准则。游客方面是最大的参与者,其行为正确与否对于景区的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游客再进入旅游景区后,能够把自己产生的个人垃圾带出景区,那么对于景区的保护无疑能够起到决定的作用。在西方国家的任何旅游景点,都特别强调游客个人对于环境的保护,形成固定的理念。②产业道德准则:旅游企业采用对环境敏感的方式开发与经营,并保护自然环境,决不经营动物皮毛旅游商品。同时,作为旅游企业方面来说,也要求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要遵循“3R”原则,尽量减少原材料的消耗,避免环境破坏,尽量食用可再生能源材料,比如说光能、风能。尽量减少对于一次性能源的使用,比如说煤,比如说石油。③产业指导分针:政府管理上重视多种目标平衡,多种利益协调。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要逐步向公众宣传这种意识,同时在政府税收方面对于采用绿色材料的企业要适当给与优惠和鼓励,对于实行循环经济的企业在社会设施改造方面给与补贴,比如说煤改气、柴改电工程,这对于实行循环经济,节能减排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第三,科学技术层次:①实施垃圾冰冻与回收;②建设绿色旅游设施:建设依赖于自然的旅游住宿设施,保存典型建筑风格,少建钢筋水泥高建筑,采用与周围环境协调的建筑风格,利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应尽量采用可回收建筑材料;③节约能源(使用绿色能源),节约资源:使用可再生资源(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不用煤、不用电、不用油;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以减少石油能耗的增长,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自然资源。在日程经营中节约用水;减少使用洗涤剂,避免造成水污染;纸张回收利用;④开发绿色食品;⑤构造绿色交通。

只有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层次的保障,四个人群的参与,才能保障绿色循环经济的顺利进行。

《经济》:旅游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涵盖旅游的开发活动和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和旅游区的工业、农业等各类社会活动,对于法律、规章制度方面有哪些要求?

邹统钎:在我国,目前对于绿色循环经济在法律法规方面的保障还不是十分完善。相对来说,在一些绿色循环经济发展得比较好的国家和地区做得比较多的一项活动称为“生产标识运动”,一些绿色组织比如“绿色环球”生态标识运动。这些都需要通过企业,通过认证来进行,以纠正企业的一些行为,保障绿色循环经济顺利进行。

另外,有些国家比如说地中海,尤其是加勒比海岸的一些国家,这些旅游业相对来说比较发达的地方,为了保护环境,对于通过认证的一些企业在税收上给与减免,在能源升级方面给与政府方面的补贴。在英国有一个“绿色企业”计划,这个计划包括好几项内容,比如说“对话平台”,经常召集一些相关人士就“绿色旅游循环经济产业”开展讨论论坛,交流彼此的思想和经验。以期通过从这方面提升人们环保的意识和观念。

现阶段相对来说比较强制的一个措施就是,对于旅游景区之内开设的饭店,必须通过“环境影响评估”,否则不予开设。“环境影响评估”内容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相应饭店开设之后对环境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此种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影响强度会达到多大,以及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尽量避免负面影响带来的后果。

《经济》:据了解,旅游业是一个依靠自然秉赋和社会遗赠的产业,资源是其出售对象的组成部分。那么在旅游业中分析和探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和价值?

邹统钎:在我看来,现实意义和价值一共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发展旅游循环经济是实施资源战略,促进资源永续利用的重大战略措施。第二,发展循环经济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第三,发展旅游循环经济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商机。举例说明,我最近正好做了一个有关绿色循环旅游经济的项目――“蟹岛”项目。其起源来自开发商希望为北京市民塑造绿色田园生活环境,它最主要强调两个方面,其一,为市民提供绿色食品。其中的绿色项目全部采用“天敌防治法”代替“药物防治”,即不使用化学品,不使用农药,所有的物资都是纯天然的。其二,塑造绿色的田园风光。通过这两点,来满足游客的需求。“蟹岛”项目的重要性在于,循环经济到了最后会变成重要的营销战略和竞争策略。而循环经济同时又对于促进资源持续利用起了重要的作用。

《经济》:您如何评价现阶段我国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

邹统钎:现阶段公众对于我国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的意识可能不是很强,但是游客对于保护环境、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意识在逐步增强。公众教育的增强主要依靠道德教育,目前此种情况已有很大改善,比如出境游之前对游客进行短期环保教育可以达到预想之外的效果。

我国旅游循环经济的前景是乐观的,但是道路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其关键在于企业不要把对于环境的投入当作一种负担,而要将其视作企业营销的手段,竞争的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