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课堂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2: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课堂教学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首先我代表xx中学,对莅临我校检查指导工作的各位专家和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
自2012年秋季x省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严格按照《x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意见》和x市、x区两级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认真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下面我将我校新课程实施情况作以简要汇报,敬请各位专家和领导给予批评指导。
一、组织建设
为切实加强我校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各项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建立了组织管理与业务指导机构。一是成立xx中学新课改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新课程的改革做出决策和部署,并负责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审定课程的设置,落实国家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保障在经费投入、制度建设、师资培训等。二是成立学分认定委员会,负责为每个学生组建学分档案,制定学分认定标准,统一学分认定程序,认真监督学分认定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确保学分认定的公正、公平、公开。三是成立选课指导小组,制定学生选课的各种政策,向学生提供学校详细的课程安排、任课教师名单与课程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发展趋势,为学生选课、补修、重修、改修做好参谋。四是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领导小组,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五是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本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组织实施评价工作,审定评价结果。
二、制度建设
为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试行)》、《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等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高中新课程实施和研究指导小组制定了《xx中学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xx中学新课程改革三年发展规划》、《xx中学高中新课程三年课程方案》、《xx中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xx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xx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xx中学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实施方案》和《xx中学高中新课程学分认定和管理办法》等方案和办法,全面指导高中新课改的实施工作。目前选课指导委员会正在完善《xx中学高中新课程学生选课指导手册》,保证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三、课程设置
四、课堂教学
我校的教学研究有着优良的传统,教学研究蔚然成风,新课改以来,教研活动更加活跃,特别是集体备课和学生学案两项工作有声有色,体现了教师们之间互相协作的良好氛围。
(一)重视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作用
高中新课程课堂容量大,单凭教师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备好一节课的。学校在高三级试行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修订了《xx中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集体备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集体备课可以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二是集体备课有利于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三是集体备课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通过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方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与个人备课相比,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更加准确,对学情的分析更加细致,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更加规范,因此,集体备课的教案更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适应高中新课改。我们学校集体备课的流程是:
组长主持在前学期期末制定本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实施细则(含备课计划)草案,并提交备课组讨论通过 主备课人提前一周准备教案简案(备课提纲)和学案,并打印下发全体参备人员(一备) 组长主持召开议课会(主备人发言,参备人员讨论),全体参备人员修改教案简案(备课提纲)和学案,任课教师可根椐各班的学情,在不离开“五统一”的前提下,撰写详案(二备)教师们做好课后反思,下一次集中时,把在上次教(学)案实施中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三备)。
备课组长要在前学期期末制定本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实施细则(含备课计划)草案,将备课任务提前合理地分配给组内成员——主备人(中心发言人),并督促主备人做好准备,认真组织开好议课会。主备人(中心发言人)接受备课任务后要分析教材,提出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所备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备教法和学法,备教具及多媒体,设计教学活动,并且编制教学简案和学案,在议课会前下发全体参评人员。参备人(本学科组教师)要认真听取主备人的发言,质询主备人的观点和设计思路,列出补充和修改意见,不当“局外人”。
根据集体讨论的意见,参备人修改教学简案和学案,要充分体现“五统一”的原则:教学目标、教学进度、重难点处理、作业训练、检测评估必须统一,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可根椐各班的学情,在不离开“五统一”的前提下,发挥各人特长,在教案本上撰写教案详案。集体备课既要强调共同研讨,统一认识,又要突出个性特色和自主发挥。教师特别要在教案后记录好课后反思,下一次集中时,把上次教(学)案实施时反映出来的重点问题提出来,供以后借鉴。
集体备课,营造了研究氛围,增强了课程实效性;同时发挥了集体作用,展示了集体智慧,还解放了教师思想,树立了创新精神,进而培养了教师的超前意识和反思意识。
(二)重视学案编写,促进自主学习
篇2
课堂教学改革与措施
为了有效推进全校课堂教学改革,笔者所在校采取了科学的、理性的、积极的改革策略和改革措施。学校实施了“三二五”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整体策划,强力推进和不断完善,改革以课堂教学模式为线索,从建模、入模,到优化、完善模式,达到最终“出模”即超越模式的境界。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首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并建立与改革目标相对应的若干工作小组,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推进检查评价制度、问责制度;课堂教学改革从学校层面强力推进,所有管理者要做到统一认识、统一思想、统一指挥、统一行动,改革方案和重要的工作计划经教代会通过执行。以班级文化建设推动“规范、和谐、共生”的课堂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学生发展中心、各年级组长、班主任制定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各班级形成有目标、有特色、有个性的班级文化取向,通过班名、班徽、班旗、班歌、班服、班级誓言等,营造班级环境、制定班级制度、规范学生行为、形成班级精神;七年级学生入学后,集中进行班级文化培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并尽快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各种规定和要求。
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如《沧江中学学案研制和编写的实施方案》《沧江中学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沧江中学教师课堂行为规范》《沧江中学小组合作学习课堂评价标准》《沧江中学学生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实施办法》等,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确定基本价值取向
建设“规范、和谐、共生”的课堂文化为改革的总体目标,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观基础。其核心价值是改变教师教的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现代课堂模式;这也是学校依托省级十二五规划课题,从理念上先行。
“问题引领的学案”为改革的着力点和路径,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载体。研制和编写以“问题设置、问题引领”为主线的学案是课堂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传统的“教案”是教师“教”的思路和程序,“学案”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路径(包括问题、目标、思维导图、知识点、应用、知识联系等);学案是学生课前预习、自主先学的文本;教育信息技术将从根本上变革课堂,微课(慕课)和微视频是学案的电子版呈现形式,它将给教师、学生、家长提供公平、统一的预习机会。以“合作学习”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这是形成新型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新型学习方式的保障条件。“小组合作”是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生成”方式,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沟通、交流、碰撞、辩论成为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契机;“合作”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共享、信息增值的重要途径。
构建教与学的新型关系
关注学生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开发和训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以巩固的记忆加深理解,建立起知识点的联系,形成认知的体系链条;关注学生思维力和兴趣点的挖掘和发展,以思维导图开拓学生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和增强联想、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习惯和兴趣,激发学生创新、发现、发明的欲望。
自主学习 这是课堂改革最重要的着力点,是彻底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的切入点。学习的本质功能是学习者根据所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学习者必须是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根本上讲是学生的学习态度。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把学生带入学习状态。自主学习的“起步”是学生通过“学案”或“微视频”进行预习即“先学”。“先学”的成果是学生把即将学习的知识梳理成若干“问题”。
目标导学 在学生自主先学的基础上,课堂教学的起点是教师把学生“先学”中的“问题”设置为教学目标。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教师准确把握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并把达成教学目标渗透于课堂的所有流程,换句话说,在任何意义上,学生自主学习都不等同于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始终是学生认知的引导者。学生完成学案的情况,既是教师备课的依据,也是教师决定在课堂上根据教学目标处理教学内容的依据(教师精讲、略讲、学生问、学生答、学生讲)。学案中的知识目标、训练目标,都应体现分层和差异教学。
合作探究 按照学生预习中梳理出的“问题”,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集中为若干知识点,由各学生小组讨论、寻找答案,学生通过设疑、追问、冲突、争论,达到解疑、顿悟,这是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思维力的重要标志。教师通过巡视课堂,会发现学生讨论的结果见仁见智,要鼓励不同意见。
交流展示 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的关键一环,让学生的潜能、智慧、表现欲望充分体现出来。展示时,学生既可以单独登台,也可以小组集体上台;展示后,其他学生既可以评价,也可以质疑,展示者回答。交流展示中,教师用画龙点睛的语言予以点拨、提示、纠正、澄清,对交流展示的过程和结果要给与简单、精准的总结,从而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认知和学法的提升。
篇3
语文教学设计是语文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探讨最优的语文教学途径,以促使学生的语文认知结构、语文行为技能和语文情意品质产生预期变化的系统工程。它提出最优的教学途径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教学设计的目的是开发促使学生获得这些知识技能的经验和环境。语文教学设计课程旨在开发与总结有效的语文教学理论与经验,促进中小学生在语文认知结构、语文行为技能和语文情意品质等方面实现预期变化。
一般说来,教学设计就是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说来,则是指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教学设计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逐渐发展成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语文教学设计的研究始于1996年,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原理在语文学科的应用与发展。它从学生语文学习需要分析入手,由确定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起点行为,到分析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任务,落脚于用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来陈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目的在于使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和可检测性,从而有利于中学生在语文认知结构、语文情意品质和语文行为技能方面实现预期变化;不仅如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语文教学设计还着力于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开发研究,从教学媒体、教学方法与课堂结构等方面做出全面规划,并且对学生的学习业绩评价也要求做出前瞻性预测。
一、语文教学设计的性质与任务
语文教学设计作为一门教师专业教育技术课程,具有应用理论性质。它不仅要提供相关的教学设计的陈述性知识,而且以传授语文教学设计的程序性知识为教学重点,以提高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技能为目的。
因此,语文教学设计的任务,就是作为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语文教学论的补充知识,以选修课的形式对高师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实习前的培训。同时,它也是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在岗语文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
二、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
中学语文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良好的教学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语文教学设计以当代行为科学、系统科学、教育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例如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奥苏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等。
一般说来,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现代语文教学理论。
理论的指导是教学设计由经验层次上升到理性、科学层次的一个基本前提。科学的理论是对教学规律的客观总结和反映,依据科学的教学理论和学习原理设计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要求教学设计的方案和措施要符合教学规律。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特别是从事教学工作时间不久的教师,由于不懂得如何在教学理论指导下对教学做出详细规划。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往往随意发挥,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即使是有些有经验的教师,由于轻视系统的理论指导,教学时局限于经验化处理,因而教学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教育工作者只有自觉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设计,才有可能使教学摆脱狭隘的经验主义,才有资格谈论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
从根本上讲,教学设计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满足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在于为实现这种需要提供最优的行动方案。因此,教学设计最基本的依据就是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离开了教学的现实需要,也变谈不上进行教学设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集中体现在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首先明确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并对它们进行认真的分析、分解,使之成为可操作的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各种教学因素,选择设计必要的教学措施和评价手段,使教学设计方案在立足教学现实需要的基础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3、学生的特点。
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之一是它既关心“教”又关心“学”。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着教师的“教”,也存在着学生的“学”。教是为了学,学是教的依据和出发点,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在决定教什么如何教时,应当全面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认识规律和学习兴趣,着眼于辅助、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
篇4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从唐诗宋词到元曲,迭起,名家辈出,精彩纷呈。中华古诗文经典,知识广泛,包容博厚,辞章精华,内涵丰富。它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长的深厚土壤。灿若星空的优秀诗篇,熏陶着、滋养着无数的中华儿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来也会吟”。正是国人醉心诗词,热恋古文化的真实写照,诗歌的节奏始终激荡在我们民族的血脉中。
二、课题界定与理论依据
(一)课题界定
古诗文:是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久经历史考验的具有普遍心性修养意义的诗文典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是开启人类智慧的工具。
经典: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中华名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诵读:通读与精读相结合,既侧重在读准字音、理解词语、读通句子的基础上,掌握句读、语气、停顿,又侧重字斟句酌、深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上;美读与品读相结合。既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又能品味语言的音韵美、品味语言的意境美。
(二)、课题理论依据
1、《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要求1―6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强调“学生能诵读经典诗文,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2、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他们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都蕴藏着独立的潜能。小学古诗文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研究,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观。3、教育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的记忆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水平的基础。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能背诵一定量的经典诗文,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和人文修养。2、 通过对诵读经典诗文与古诗文课堂教学整合研究,探索经典诵读的方法和途径,提高诵读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并构建古诗文“知―读―悟―拓”课堂教学模式。3、通过对罗浮文化资源的收集、开发和整理,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4、通过课题实践与研究,提高教师诗词文化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促进专业水平的提高。
四、课题研究内容
1、怎样培养学生诵读经典古诗文的兴趣。通过诵读经典,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研究如何把小学古诗文课堂教学与经典诵读整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3、新课程下弘扬罗浮文化策略以及古诗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增强教师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提高科研能力,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4、如何融合新教材古诗词、罗浮诗词与《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诗词,精心筛选,编写一套以中华古诗文经典为核心的具有罗浮特色的校本诵读课程。。
五、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2、文献研究法。 搜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掌握有关经典诵读理论和案例。借助理论和经验,指导实验研究。3、行动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4、案例研究法。通过实践探索与研究,对古诗文教学和乡土文化研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不断反思、论证,形成新的道德建设措施,以利于进一步的推广应用。5、总结研究法。重视资料积累,按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对研究实验中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总结出具有普遍的意义和推广价值。
六、课题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11年2月--2011年4月。(1)课题的提出。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搜集整理关于经典古诗文诵读的讲座,明确经典诵读对于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意义。(2)撰写并修改完善本课题研究方案,形成正式研究方案。(3)学习研究计划和相关材料,明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各成员确定各自的研究侧重点。
2、研究阶段:2011年5月----2012年8月。(1)课题开题,完善方案。(2)"罗浮文化知多少"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3)整理新教材有关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古诗文,制订教学方案。(4)开展诵读经典古诗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5)举行课题研究展示课,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对课题全面实施研究。(6)收集整理地方民族文化资料,建立档案。(7)完成课题阶段总结,编写校本诵读课本。
3、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3年7月(1)做好教师论文、课例、教学设想等资料汇篇。(2)完成课题总结报告。(3)申请结题;推广经验。
七、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1、课题领导小组:组长:邱婉嫦 副组长:陈凤娇 李颖红 骨干成员:邱嘉恩、朱燕玲、陈秀玲、邱嘉艳、陈燕芬2、实验人员:园洲中心小学全体学生3、实验老师:全校语文教师
八、课题研究措施
1、成立课题组,健全制度,完善机构。为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的力度,学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学校负责人直接抓,业务主任具体抓,建立了校长室――教务处――教研组为一体的组织网络。全体语文老师为具体实施者,做到组织机构细化、层层落实,职能明确,形成规范、务实、高效的工作管理体系。学校建立健全创建活动的各种规章制度,制定了《园洲中心小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园洲中心小学经典诵读评估细则》等制度,并落实到位,确保活动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
2、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为检查和督促同学诵读古诗文,我们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活动以,以每学期“假日读书活动”为契机,要求全体师生都参与诵读活动。学期初各班定好诵读计划,并围绕学校创书香校园举行一系列诵读活动:古诗接龙赛、经典诵读我能行 、中华经典诵读会、诵读小小擂台赛、诵读大考场、开展小品、故事、歌咏、表演、展示等活动。以此激发学生诵读的积极性,让浓郁的书香味溢满校园。
3、健全考评长效机制。落实考核评估诵读活动的开展不能流于形式,注重实效。因此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园洲中心小学经典诵读实施方案》,对不同年级的诵读篇目、完成目标、巩固率提出了明确要求。
九、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课题实验报告。2、课题教学论文、案例集、课堂实录、教学课件。3、教师、学生诵读成果集。4、园洲中心小学校本诵读教材《中华传统文化精选读本》。
篇5
一、教学开放活动有特色、重实效。
1、开放活动主题鲜明,组织周密。
此次开放月活动我校以“创建开放式学习环境、促课程改革的研究”为主题,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周密地进行了安排与部署,使开放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开放活动中,学校教学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做到了全程参与,客观评价,实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开放,促进了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2、开放活动注重全面性与实效性。
为期一个月的教学开放活动,我们做到了班班开放、科科开放,面向全体教师及所有家长;实现了教学方法最优化,教学手段现代化;注重了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学科间的整合;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提高了教师的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活动结束后,我们能倾听家长的意见,让教师进行探讨交流,并针对活动中的不足对教师进行培训、指导,使全体教师在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深入,有声有色。
本学期,我校把教研工作作为一项制度,强调其规范化,其次注重充分发挥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研究学校本身急需解决的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三月份,学校开展了全校性的教研活动,教师们进行了研讨、交流与反思,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四月份,我们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组级教研上,更增强了教研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我们强调讨论研究问题必须来源于课堂,还原于课堂,运用于课堂,旨在通过教研活动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让教师学会自我反思,促进自身专业性发展。
我校的组级教研注意抓实“五重”。
一、重自身学习。
二、重集体研究。
三、重公开示范教学的实效性。即组内教研要发挥集体智慧,又有个体风格,课后认真导评,做到一课一得。
四、重对外交流。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让教师分期分批外出听课学习,或请名师来校讲座。
五、重资源共享。在会课及教学设计上,重视发挥集体智慧和团队合作精神,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由于学校扎扎实实地开展了两级教研活动,教研组内形成了讨论、研究、交流的良好氛围,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期中考试工作安排井然有序。
篇6
教学质量进入全县前8名。
二、工作思路
突出一个主题:教学质量
强化二项重点:精细过程管理,课堂教学改革;
抓好三个落实:校本研修,设施设备资源应用,中考备考。
三、工作任务
(一)全面深化素质教育
2、抓好学校特色建设。我们将依托美术课堂和综合实践课以学生手工制作为基础,充分发挥校本教材引领作用,不断提高手工制作和科技制作的技术含量。坚持社团活动推进此项工作的深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艺术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水平。
(二)规范办学行为,精细过程管理。一是本学期抓管理的基本思路就是实事求是,严格按照规定办事,以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坚持周小结公示。要求各部门管理人员敢于突出问题,敢于担当问题,敢于解决问题。二是学校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和县局下发的《关于加强常规管理的实施意见》,严格落实课程计划、开足开齐课程,规范课程管理,.三是落实岗位目标责任,逐层签订岗位目标责任书,加强过程管理,教师在校工作的点点滴滴如实计入教师档案。四是严格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教学环节管理,加大教学环节督查力度,要求教师每周教案、作业周周清,规范问头书写,做到一查就准,一看就明。主要开展:?领导干部落实好"十个一"活动,要求班子成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诊断,对症下药,促其整改;?"一周查"常规检查,要求下组领导和教研组长共同参与检查、诊断、评价和反馈,重在查摆矫正存在的问题;?坚持"周通报"制度,检查结果与绩效挂钩。五是加强实验教学管理。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管理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抓好四落实:强化组织,保证投入,加强管理,做好培养。力争今年顺利通过县局实验教学达标校验收。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继续深入推进"目标导航,分层训练,当堂达标"高效课堂模式,基于课堂教学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的理念。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和发动,为活动开展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一是修订和完善《实施方案》,确保深入推进。二是聚焦课堂,关注成长。三是加强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加强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各科任教师务必要立足实际,灵活变通,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要克服片面的拿来主义,不唯教学模式,摈弃形式主义。本学期县局继续开展课堂教学达标活动。
(1)、抓好课前备课。本期教师要实现高效课堂的新突破,要在课堂教学的时间安排、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师生双边活动上下工夫,积极探索实践行之高效,质量上乘的教学模式。在备教案时,对每一个知识点务必在时间分配、重难点的突破、训练检测等重要环节做到精致备课,要发挥好课程育人功能。各科任教师要充分认识课程育人的重要性,在备课和上课中充分挖掘显性和隐形的育人要素,特别是文科和体音美健学科的育人功能,根据要求,课程育人要素作为高效课堂评估的重要指标。我们要立足学生的长远发展,牢固树立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借助课程渗透德育内容,传承美德,精心打造高智慧课堂,使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从中得到人生启迪。在备导学案时(导学案与教师教案不能混淆),教师必须备教学设计简案。在选题上要例题典型,题型全面,问题重难点巧妙构思,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导学案,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2)、聚焦课堂,关注成长。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体"原则,以目标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方式、手段等,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优势,突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研究性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加强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课堂教学要抓住有效导课、教学组织、教学活动、重难点突破、课堂训练、思维拓展六个关键点。
(3)、抓训练。作业训练上要严格落实"精选、精讲、精炼、精评"八字基本要求,同时要善于从学生作业训练的错误中捕捉信息,及时诊断、矫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和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作业布置方面避免重复性作业,作业量要严格执行《xx镇中学生作业量的规定》,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业的检查、辅导一定要落到实处。本学年要将学生导学案的完成作为常规作业,教师要严格督查作业的完成情况,做到检查常规化、及时化、制度化,避免学生抄袭作业,弄虚作假等现象。要抓实作业的批改和学生的做题订正,建立学生作业纠错本,对典型错误要进行精讲精评。教师要将每次作业的布置记录在《xx镇中学生作业布置单》上。要重视单元检测,精心设计单元检测试题,认真做好评卷和质量分析,通过检测及时准确的捕捉教学信息,诊断教学效果,矫正教学方法。教导处定期进行检查。
(4)、抓反馈、辅导。要强化课堂信息反馈,课堂信息反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学生的课堂练习,教师巡视看到的问题;另一种是以书面或口头征询学生意见反映出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问题是普遍性的还是个性的,做好解答辅导。今年教师个人教学信息反馈要制度化,教师要充分认识信息反馈是完善教学抓落实的有效手段。(在实际中,我们一部分学生有问题却不敢问老师。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切实加强与学生的亲和力。)为了弥补我校尖子生不尖,学困生后缀的缺憾,学校将制定尖子生、学困生培养方案,实行教师包干责任制,学校定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到个人工作考核之中。
(四)深化校本研修,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一是加强加强薄弱教师培训。积极与县教研室和兄弟学校的联系。搭建平台,以请进来、走出去及网络培训等形式,加强专业非对口教师的培训。二是活化教研形式。要深入开展研读课标活动,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要定期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等校本研修活动。三是要积极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活动。学校要结合实际,制定教师基本功训练达标实施方案。四是规范课题研究工作。按照"人人有课题、课题既问题"的思路,从教育教学中的小问题入手,确立小课题,按照要求。做好学校骨干课题的立项、管理、实施、结题等工作。五是加强联片教研和网络研修。要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以论坛、微信、QQ群等形式,开展教研活动,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六是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建立教师校本研修工作手册,记载教师的基本情况、学习计划、职业发展的规划、成长记录等发展轨迹,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七是积极推进名师梯队建设。
(五)强本固原,提升师能。师能是教师的根基,学校要依据《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达标活动的安排意见》,制定实施方案,分阶段分任务,在2019年之前全员达标,每位教师要依据实施方案认真制定个人训练达标工作计划。学校每周组织专题培训活动,做到有培训安排,有培训签名,有培训内容,有图片或视频,有培训通报,确保全体教师按要求参与培训。培训中要严格考核,不走形式,严格按照县局统一要求,不讲面子、不讲条件,严格操作,确保测试过程富有实效。学校制定教师基本功训练达标的相关制度及奖惩措施,重视过程管理和资料收集,此项工作与教师校本研修结合起来,确定学分,纳入到教师年度校本研修考评之中。
(六)加强设施设备的管理与应用,切实发挥其功能,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篇7
P键词:集体备课;教学流程;具体措施
备课是教师实行优质教学的前提。集体备课是同年级同学科老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共同制订教学目标和方案,分析课程标准,教材重点、难点,确定突破方法,研究学情,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结构的过程。为了更好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我结合我校目前学生的学情及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再结合永威中学、枝江一中、衡水中学等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高效性,反复完善集体备课措施。通过思考,总结得失,本着加强集体备课,尽快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整理出了以下集体备课实施方案:
一、学思想,明确教学流程
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经常因为课堂学习目标不明确而影响了课堂效率,而教师作为整个教学环节的主导者和组织者并没有发挥好其本身的作用,教师总是把教学目标写在教案上,说在口头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贯彻执行,导致课堂教学内容泛而不精,华而不实,教学环节松弛,甚至有时一堂课下来教师不知所教,学生更不知所学,这些都与我们的高效课堂是背道而驰的,对于这个问题追究其根源主要还是在于教师的导学方法上,所以在教学中我认为我们应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做到“三讲”与“三不讲”,即讲重点、难点、易错易混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同时,要加大对多媒体的利用,在每节课前,认真备课,明确教学目标,将当堂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展现在电子白板或者写在黑板上,使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具体化、明确化,让每一位同学课前清楚这节课要学什么,怎么学,最终要达到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培养什么样的学习能力。这样做就有效的避免了课堂乱序和低效的现象,使教师与学生的每个行为都有的放矢,师生互动,合作学习等环节流畅。
二、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集体备课就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为优质高效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绝不是走过场,搞形式主义。通过集体备课,明确下周的教学任务,从而学进度,通过说课制度,让组内每个成员提前规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对人人说课和评课活动及讨论活动集思广益,合理筛选教学重点,制定出统一、高效、具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师有所讲,学生必有所得,讲练结合,练有层次,实现“练出高效,讲出重点”的高效课堂。同时,在组内评课和讨论活动中,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脑资源共享,使全体英语教师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在立足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进行,结合以往的经验,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避免集体备课、评课群而不谋,主题淡化的现象。
三、集体备课的具体要求
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五统一”,同时注意搞好“六备”,钻透“八点”,优化“两法”,精选“两题”。一是三定:定单元集体备课课题,定中心发言人,定单元教学进。二是五统一:统一单元教学目标,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间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必做和选做的布置和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三是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四是八点:重点、难点、疑点、知识点、能力培养点、易错点、易混点、常考点。五是两法: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六是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
四、集体备课的具体实施步骤
以备前、备中与备后三个阶段对集体备课模式进行构建。
备前阶段:个人初备。在每次集体备课前备课成员应有“备”而来,要提前做到阅读“三书”,即《课标》、教材、教学参考书。做好“六备”,即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教法、备学法。找出“八点”,即重点、难点、疑点、知识点、能力培养点、易错点、易混点、常考点。每位教师应简要地写出备课提纲,同时提出自己独特的设想并记下有疑问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带着自己的疑惑与想法进入集体备课环节。
备中阶段:集中研讨。集中研讨时每位教师都要有“备”而来,带着自己在初备时碰到的疑惑而来,认真听取主发言人的发言,并根据主发言人的说课内容加以评议、质疑与补充,发表自己的设想,同时,提出改进教学方案的建议,经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方案。个人二次备课。个人二次备课是一个“个人一集体一个人”的过程。在集体研讨形成“共案”的基础上各任课教师融入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在不离开“五统一”的前提下,发挥各人特长,结合不同的学情与自身的特点, 最终形成具有个性化特点的“个案”。
备后阶段:个人课堂实践。个人课堂实践是集体备课活动的延续。集体备课之后,组内教师可主动去听主备课人的讲课,也可相互听课,取长补短,也是共同提高的好途径。课后总结 反思提高。课后研讨是集体备课的反馈与总结环节,相互听进行回顾和小结,总结经验和教训,反馈教学效果,讨论课堂成败得失,以供以后备课借鉴参考。
参考文献:
[1]王颖.加强实践活动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M].语言文化教育研究论坛,中国国际教育出版社,1999.12.
篇8
今年8月5号——8月7号,我县举行了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活动,这次培训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会使用怎样通过网络来进行集体备课,并会上传自己的教案以及撰写个案等内容。通过这次培训活动使我受益匪浅。现就这几天的学习谈一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虽然网络集体备课提了有一段时间了,但集体备课到底备什么?怎样备?网络集体备课又有什么优点?它有什么意义?在这几天首先我们学习了如何进行网络备课的操作。在机房中我们学习了怎样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加入小学数学协作组、怎样进行编写共案、如何查看共案、编写个案和进入聊天室的操作。然后集中听了里庄、双堠、界湖、大庄兄弟学校集体备课经验的介绍和张主任的《如何搞好网络大集体备课》的报告。网络集体备课有别于以往的集体备课,他和我们以前的集体备课交流的形式变了,网络集体备课借助网络,只见备课不见人,可以畅所欲言。我们的交流范围广了,在学校团队优化的基础上,再提升、再优化、再运用,范围是一个县。可以说是更加的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提高协作与交流经验,可以明显的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少走很多弯路,能充分的展现与提高个人素质。
网络大集体备课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减轻了劳动强度,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从事教材教法的研究。由于各位教师都任同一学科,教学进度基本一致,大家在备课时都当作自己的事,当自己拿到从网上传来的其它教师的教案时,可以和自己的设计来对比一下,取长补短,看看哪些地方设计的是自己所没有想到的,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设计自己个性化的个案,形成自己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更好的提高,并及时记录教学的心得体会,并整理、分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逐渐生成对教学活动本身的理性认识。
一次集体备课的讨论就是教师间的一次思维碰撞,一次碰撞就会有一次的提升,就会有一次的收获,大家群策群力,将个人的智慧和特点展现出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能及时将教学过程中反馈出来的信息及时处理,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充实教案,完善教法,在互动中提高工作效率,使我们选择最适合自己实际的教学教法,从而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网络集体备课强调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为教师之间的交流协作提供了平台,是教师合作交流的载体,能较快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
我们应该怎样来进行网络集体备课呢。我们不仅要向有经验的兄弟学校学习,更要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制定合理的集体备课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坚持不懈的落实到实处,少走形式,多做实事,总之网络备课优势甚多,而最主要的还是我们老师们的重视与坚持!为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去努力,来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篇9
一、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1.集体培训
每双周的周五下午是全体教师集体培训时间。学校领导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崂山区实验小学推行合作学习实施方案》,让老师们明确实施合作学习的具体方法;带领教师学习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马兰的《合作学习》、刘玉静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等关于合作学习的专著。
2.自主学习
为转变教学方式,提升教育理念,促进合作学习顺利推行,学校采取了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老师们利用课余时间,自主翻阅报刊、上网学习、研究专著、查阅资料等等,积极学习有关的合作学习的知识,并自觉撰写心得体会。
二、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1.合理分组
学校首先打破了课桌的摆放传统,将原有的“秧田式”座位排列,变成每组6人成“一字型”排列。在组长的带领下,学生给自己的小组创意取名,编写响亮口号,增强组员的凝聚力。
2.明确分工
组内要有一定的分工,每位学生都要担任特定的角色。为提高小组成员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学校定期对小组长进行专门培训,班级还定期要进行合作角色互换,实现合理分工,增进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三、立足校本行动研究
1.组内研究
各教研组结合本组实际及学科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定研究的内容和研讨形式,为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指明了方向。隔周一次的组内研讨,为大家提供了学习交流的机会。数学组采取了带课研讨的方式,主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综合组教师针对教材编写比较简略的特点,确定从挖掘合作学习内容入手进行研究。组内研究,克服了推行合作学习中的困难,有效推进了合作学习活动。
2.专题研讨
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也遇到了一些困惑,如如何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如何解决学生上课纪律较乱的问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等。为了解决这些困惑,学校定期组织专题研讨。学校先后进行了“走进合作我的困惑”“实施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何进行有效评价”“我的模式我的课”“浸润模式,生本课堂”等专题研讨,老师们一起分享合作学习实践中取得的经验,一起研究如何解决出现的问题。大家在实践、研究和反思中不断得到提升。
3.专家引领
为提高合作学习研究的实效性,学校定期聘请青岛大学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专家到校指导。专家与课题组老师一起观摩展示课,深入到各个合作学习小组中,对同学们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并结合课例探讨小组合作学习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专家的引领,使老师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指导组员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等等,为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提供了助力。
4.课堂历练
为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学校开展了一系列课例研究。如自荐课、教研课、接力课、师徒同课、名师课堂、带题授课等等,老师们在合作学习研究中不断历练成长。语文组的林伟老师在《滴水穿石的启示》一课的执教中,有效地选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点,课堂上学生的小组合作恰到好处、富有实效。英语组刘琳琳老师能够在文本学习中,通过创设情境,恰当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寓教于乐中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综合组朱媛媛老师的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了小组合作的优势。她执教的《城市的名片》一课,引领组员之间的有效合作,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切实提高了课堂效率。数学组杨安平老师执教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规律》一课,通过巧妙设疑激发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知识的生成。
教师在课堂历练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中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四、收获的喜悦
1.提炼教学模式
为使合作学习走向深入,学校在行动研究中逐渐提炼出和美教学法“四环节十步”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明确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学期各个教研组根据学校和美教学的基本模式,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逐渐提炼出各学科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并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和实践。教学模式明确了各学科的教学环节,同时详细阐述了各环节中的具体做法,为老师们实行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益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激活课堂教学
篇10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2―0030―01
学校的特色发展,归根结底就是“学校发展、学生发展、教师发展”三位一体全面优质的特色发展。创建特色学校要与时俱进,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本文就创建特色学校谈几点体会。
一、创建特色学校的意义
学校特色强调“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这也是特色学校的追求和主要特征。建设特色学校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学校生存、发展的需要。同时,学校特色也是一所学校能体现并推动学校整体发展的精神品质,是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实践、发展、积淀而趋稳定、成熟的标志,是学校获得突破性发展的生长点,也是学校所具有的独特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二、创建特色学校的策略
1.用固有的特色元素来丰富办学理念。一是继承和发扬学校的光荣传统与优良校风,激励全体师生员工刻苦学习,严谨治学,开拓创新,不断奋发进取。二是办学思路的提出。学校在发展中明确要达到的美好愿景,即“学校有特色,校长有思想,教师有风格,学生有特长”。
2.选准优势项目。选择特色项目,是取长而不是补短。因此,学校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分析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要在与同类学校的比较中分析出自己的特点和差异,找准优势作为创办特色学校的突破口。选择优势项目要遵循“三出发”原则: 一是从学校实际出发,要对本校实际进行客观分析,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二是从素质教育出发,特色学校建设必须坚持素质教育大方向,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三是从公众需求出发,教育是为公众服务的,学校创特色其实就是创优的过程,就是学校给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的过程。
3.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是保障。学校要以国家课程为基础,采取稳步推进建设校本课程的策略。一是成立学校课程委员会、学分认定委员会等组织机构来统一规划、指挥和宏观协调。二是制定课程开发、课程审议制度,对每一个校本课程的开发进行审议与评价。三是为了保证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制定选修课程实施方案、校本课程评价方案,为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与效果保驾护航。四是学校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才艺大比拼等丰富多彩的课程活动,形成“涉及面广,实施灵活”的校本课程特色。通过课程体系的构建,推动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生本化、学生活动课程化、校本研训特色化,凸显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4.用特色高度的视角来引领教师群体。学校的特色首先特在教师,没有特色的教师,就没有特色学校。教师特色是学校特色的着力点。学校对全体教师的优点特长、潜能优势进行全面调研,从培养和培训两方面建设特色教师队伍。具体来说,一是制定并实施学校打造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队伍培养方案、教师特色专业成长发展规划等。二是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团队建设,加强校本特色课程培训,开展教育科研、创建特色学科、开发特色校本课程等实践,增强教师对学校特色的认识和把握。三是加强教师的对外交流与学习。学校选派教师到其他学校参观学习,同时请专家来校培训。使学校基本上形成一支具有与学校特色建设相吻合的教学理念、与特色课程实施相适应的教学能力、与特色课程开发相匹配的特色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