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2: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

篇1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应较少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的作用已不仅仅只是“传递、授业、解惑”而更应加强学法的指导。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语文阅读应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主,强调“学法”指导,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仅就阅读方面谈谈几种较为可行的阅读方法。

1 文体结构阅读

根据某一类文体的内容特点和规律性,经过分析和归纳,形成一个个文体“结构”。在学习有关方面的内容时,便可按已有的“结构”去归纳和对比,迅速找到相应的内容,更好地把握记忆。论文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那么这三个要素就可以构成议论文的阅读框架。按这一文章结构,我们在读以上几篇文章时,就要看它们提出了什么样的论点,怎样提出来的,用了哪些内容作论据,是怎样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也就是使用什么样的论证方法。边读边考虑框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读完以后就会对这一类文体的内容和特点掌握得更清楚全面。一般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如记叙文的六要素,小说的三要素,就是现成的结构。

2 换位思考阅读

即阅读时不按常规先阅读文章内容,而是看到文章标题或文章论点时,先考虑这样的标题,这样的论点让我自己来写该如何写,也就是换位思考。

如在阅读《驳“实惠”论》一文之前。先对“学雷锋,不实惠”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大量的个人观点发表后,再去阅读课文,审查作者巍巍的论证思路,发现巍巍正是从逻辑上,从人生观上,从揭示“实惠”论的本质是“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三个方面来层层驳斥“学雷锋不实惠”的观点。与自己的想法比较,其差别是明显的。这样的阅读对文章的理解会更深刻,留下的印象也更强烈。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归纳出逆向阅读法一般遵循的顺序是:问题──思考──求证──对照──彻底理解。同时也可以看出,这种阅读方法的核心是独立换位思考,只有强调善于独立换位思考,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 同中求异阅读

在看似相同的内容中,仔细寻找细微差别,往往会有不到的收获。如在学习《孔乙己》一文时,大家注意到:写孔乙己到酒店喝酒受人嘲笑、奚落后,同样表现孔乙己死爱面子,自欺欺人的情景,在文中前后两处的描写却极不相同。

A、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

B、“取笑?要是不偷,怎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A处虽不可辩却硬要辩故意混淆“偷”“窃”的概念,迂腐可笑、自欺欺人。B处无法辩而不得辩。虽已写服辩但还是遭闷打,无可奈何,只能自欺欺人,谎称“跌断”。如果说A处的“自欺欺人”还能为孔乙己争回一点所谓“读书人的清高”的话,那么B处的“自欺欺人”已完全陷一种弱者的可怜的“哀求”。A到B处的变化,正显示了孔乙己从窘迫到穷途末路的生活轨迹,透露出悲剧的色彩。

4 异中求同阅读

篇2

关键词:小学 语文 阅读 教学 方法 策略 经验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语句是文章的基本构成体,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所以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

二、培养阅读兴趣,关键是要让学生爱读书

“兴趣是阅读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孩子读书的欲望增强,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读书能力,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

1、“以讲诱导法”

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着,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

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结合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法

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对于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也各有不同,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以便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这就需要教师:

1、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教师在正确深入解读文本后,正确定位教学目标尤为重要。课堂教学目标的拟定,是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也是规定或规范课堂师生行为的指南。设定教学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一定弄清楚一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然后将这一问题具体化,转换成可以评价的指标,还应当是关照了整篇课文结合课文的重难点后再确定教学目标。如《一株紫丁香》的教学目标若设定为“懂得尊敬老师。”显然这样的目标比较模糊,检验的可操作性也不强,若改为“知道老师的辛苦和对学生的疼爱,并能说说自己要怎样尊敬老师。”这样的目标就更为具体,也容易检验。“阅读教学提效从精选教学内容做起。”教师在教学前应依据教学目标,结合课文特点及思考练习的提示,确定本课语言训练的内容、瞄准课文的重点、训练的难点、学生的疑点、语言发展的生长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等,然后在此基础上精选出教学内容。精选出的教学内容一定要正确无误,体现科学性;要反映目标,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还应富有启发性或实际教育意义及培养价值。因此,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2、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决定着教学方法,如果没有了教材内容,也就无所谓教学方法可言了。教学必须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同体裁如记叙文的教学、说明文的教学、诗歌的教学方法各不同。即使同一体裁,如写人为主和叙事为主的记叙文,教学方法也会有不同。像说明文的教学就不宜过多运用朗读法,诗歌的教学就不宜过多运用讲授法。教学方法选择一定要从教学内容出发,要避免那些花架子,千万不要用教学方法的展示冲淡了课文内容的学习。

3、了解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任何教学方法要适应学生的基础条件和个性特征,要学生欢迎和接受。有的内容,学生已经有了大量的感性认识,教师就不必再使用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只需联系一下学生生活实际即可。反之,对于学生来说缺乏感性认识的课文,就不能只靠抽象讲授,而要尽量采用直观的方法形象地进行教学。

4、权衡自身特点,确定教学方法

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还要注意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寻找自己的个性特色,把握自身的客观实际情况,扬长避短。朗读功底好的教师,课堂可多用朗读法,善绘画的教师,课堂可适当运用绘画直观法。由此可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是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才是最为重要的。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高校英语;阅读教学;幻灯片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8-0078-02

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英语学习中占有异常重要的地位。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积极思维活动,它要求读者积极主动地从作者提供的书面材料中去寻求理解的线索。书面语从表面来看是单向的,实际上阅读就是一种交际活动,是由作者和读者双方参与的一种潜在的信息交流,是高校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因而,阅读能力的提高与否,某种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英语教育的成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如何增强高校阅读教学的效果呢?

1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在高校英语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结构的不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和探究学习过程,增强英语阅读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中运用点拨学生思维,激发阅读兴趣的方法。点拨思维就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阻碍时,教师可以结合不同的阅读材料进行适当的言语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和补充自己的阅读体验和见解,这种方法与传统英语教学中常用的“讲授法”和“导入法”截然不同。传统“讲授法”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严重阻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更加不利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提高。而所谓“导入法”也是教师提前设计好“圈套”,再与学生以“一问一答”的方式把答案引入既定的模式中。这种方法固定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久而久之学生便会逐渐失去质疑文本的能力,创新意识也被悄无声息地抹杀了。

英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作者与文本的多重对话,是他们之间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的动态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点拨学生思维的方法,不仅可以引导学生重建对文本的阅读意义,还可以加强师生互动,促使师生相互补充,共同进步。另外,教师的思维点拨应当少而精当,准而适当,不要滔滔不绝地讲授和分析,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阅读文本,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梳理和完善所学知识,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亲自体验与讨论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强阅读教学的效果。可见,只有科学地运用思维点拨,才可以使其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发挥最大功效。

2 注重背景知识的引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Carrel(1984)建议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文本的背景材料,如播放幻灯片或影像片段、猜想文本内容、课堂讨论等。而对于词汇量偏少的学生,则建议先讲解相关英语词汇;如果文本较难,可给予适当的提示。研究表明:在英语阅读和听力训练过程中提前给学生一个内容概要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而Langer也提出在阅读之前让学生思考并回答3个方面的问题:1)对概念的初始联想(听到某一个关键概念时想到的任何事物);2)对最初联想的反映(为什么会在第一时间想到这些,目的是否定、修改和整合这些联想内容);3)重建知识结构(在讨论前两步的基础上构成关于此概念的新想法)。Hudson在研究阅读准备时发现,组织学生提前观看与文本有关的图画,并通过讨论交流猜测文本内容,可以促进学生在初级和中级阅读阶段的理解能力的提高。

3 强化英语阅读训练,加强学生的阅读技巧

教师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阅读技巧的加强,有计划、有目的地传授英语阅读的技巧,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3.1 培养寻读和略读技巧

寻读和略读是两种行之有效的快速阅读技巧。寻读法是让学生根据课后练习题的要求进行有的放矢的阅读。这样学生在明确的阅读目的的带领下,便可以迅速地扫视整篇课文,找出答案,与练习无关的课文内容就可以选择跳读,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而略读法则是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了解课文的基本脉络和写作意图,从而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

此外,精读和泛读有机结合。精读是阅读的基础,泛读是对精读的巩固和促进。反之,精读做好了,也能起到提高和加深泛读的作用。由此可见,精读与泛读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在高中英语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处理好泛读和精读的关系,让学生在精读的基础上与泛读相结合,通过阅读人物传记、科普文章、励志故事等不同题材的英语作品,熟悉和了解英美文化知识背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稳步提高。

3.2 根据语境猜测词义

这是一种结合上下文进行词义猜测的比较重要的英语阅读技巧。语境就是指词汇所在的上下文的语言环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词汇所处的语言环境,结合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猜测词语的含义。学生也可通过一些英语符号(如括号、冒号、破折号等)、单词或短语(i.e.、namely、in other words等)、同义词或反义词的关系(and、whereas、however)等方法进行猜测。此外,教师在讲解新单词时就要提醒学生不要只是单纯记忆,而是应该学会运用阅读技巧推测出词汇在课文中的含义,以促进学生对阅读技巧的综合应用能力。

4 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英语是一门来自西方国家的语言学科,拥有相当丰富的西方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很多学生觉得学习英语非常困难,其原因就在于根本不了解英语存在和使用的文化背景。由于中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有较大差异,学生的英语语感也相对较差。因此,教师要设法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英语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培养良好的语感,提高自身的英语阅读能力。例如:组织大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观看配有中文字幕和英文发音的外国电影;收听英语广播;利用电脑观看英美原声的名人演讲并努力模仿其发音;等等。学生一开始可能听不太懂,但语感的培养并非要求学生完全听懂每一个句子和词汇,而是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感受英语正确的发音方式和思维方式,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提升自身的英语阅读水平。

总之,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应当在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加强和巩固各种知识,同时讲求阅读的技巧、方法和速度,鼓励学生多进行阅读,积累知识和经验,提高阅读效率,从而达到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芳琼.关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思考[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1):56-58.

[2]龙鹏屹,夏洋.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原则体系与实施[J].民族论坛,2011(3):99-100.

篇4

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势在必得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关系到人文修养的培养、个人的视野、发展健康的个性、培养健全的人格。这些都体现在中学阶段,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一起构成了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阅读教学在整个中学阶段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语文课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课中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进一步锻炼、培养写作的技能。在与其他学科的比较中,阅读能力作为基础的地位更显重要,所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势在必行。

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难以提高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反复训练以达到形成良好的稳固持续的能力是语文阅读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而在如今,开放性题目越来越多,越来越加强的大环境下,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必然面临更大的考验。对于此方面能力的缺失,如果简单地归之于学生阅读能力太差,而尽量加大训练的力度,必然使学生事倍功半,阅读能力也难以提高。究其原因,我们可以发现这是因为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伟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一贯的语文教育思想。他认为“语言文学的学习要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只有养成了这种习惯,才算是具有这种生活的能力”。他还多次在不同场合提到培养语文学习习惯的重要性。他说:“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阅读教学之目的,首在养成读书之良好习惯”。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思想是在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又借鉴了外国先进文学教育成果之后提出来的,给我们深刻揭示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内部规律,对我们当今的语文阅读教学有着充分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如何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这一点从对那些语文成绩优秀学生的考查中不难发现,他们都具有自主读书的习惯,一般来说他们都有上课前预习课文,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抓住课文的重点,摘抄名言名句,记读书笔记,使用工具书和参考书等等习惯,这些习惯还不足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果学生的眼界只局限于课本,哪怕把课文啃得一字不剩,背得滚瓜烂熟,那语文成绩也未必上得去。相反在班级里也有些其他科目成绩平平,甚至较差的同学,而他们的语文成绩往往不错。问其原因不外手两方面:一方面基本上理解课堂的内容,但是也不是拼着命去学习那些死知识;二是大量的课外阅读。大量的课外阅读,拓展了他们的眼界,积累了他们的语文知识,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而那些其他学科成绩很好,语文却不行的同学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只注重了课堂上的所谓“精练”,却忽略了适当的课外阅读,读死书,不善读书。所以坚持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前提,并终身受益。

三、朗读在阅读中的作用

阅读教学中,一开始把握整体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接下来的任务是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分析其局部的意义,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基础知识能力。细读的过程也是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教师应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勤于动笔、划要点、编提纲、摘佳句、作批注、写心得等。在读书的同时动笔,可以使阅读细、深、透、活一些,要使学生养成阅读时动笔的习惯,不但有利于语文教学,而且有利于整个中学基础教育阅读时动笔,将手脑活动与思、看、记配合在一起,也可以有效地开发大脑的潜能。

篇5

关键词 新课程 新课改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识码:A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根据高中学生的交际需求和认知发展水平,高中英语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得体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高中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应该立足于学生对这几方面的发展需求。根据长期的英语教学实践,在高中阶段获得这些能力的主要基础是阅读。高中学生阅读水平的发展是高中英语教学的关键环节。英语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虽然教师们重视英语阅读教学,但是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最终似乎并不能满足他们生活和工作的需求。这其中有学生自身的原因、教材的原因以及测试评价的原因,但是,更主要的还是阅读教学的原因。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开展英语阅读教学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所参加的培训,听课与评课活动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与各位同仁一起进行探究,希望能对今后的英语阅读教学有所帮助。

1明确阅读教学目标

阅读教学目标包括:阅读教学的技能目标、阅读教学的知识学习目标、阅读教学的图式建构目标、阅读教学的自主学习目标和阅读教学的综合素养目标。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认知层次不同,阅读的内容也自然不同。高中阶段的阅读目标不仅包含理解大意、理解不同文体的文本,包括各种商品的说明书等非专业技术性资料,同时还必须能够阅读一般的英文杂志、报纸等。在设计阅读目标时必须了解不同年龄阶段阅读能力的发展情况,了解不同学段阅读目标的特征。

2激发学生阅读动机

阅读是为了read to learn,而阅读教学是为了learn to read。激发阅读动机是教学有效性的保障。阅读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工作、生活、与人交流、自我发展的必需手段,所以教师可以尝试给学生提供外语阅读的真实目的、理由,而不只是培养学生阅读英文材料的能力。把阅读变成一种生活需求、娱乐需求、交流需求,变成学生展示自我的方式,那么就可以激发其更大的阅读欲望和热情。很多情况下,如果能把阅读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有可能对阅读更感兴趣。在布置阅读任务时,教师可以分析阅读材料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尤其是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寻找生活中的阅读动因。比如,购物海报、公司简介、环境问题、将抗生活的话题等都能从生活中找到接口,历史、地理、文化、人物等同样可以找到生活中的切入点。

3灵活运用教学模式与方法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当中,主要有以下几种英语阅读教学模式:PWP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模式,支架教学模式等。PWP教学模式指将阅读教学分为pre-reading, 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 三段教学的一种模式,任务型教学就是一种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一种教学方式;情景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具体场景,组织学生通过交际、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情景教学也称实例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要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景,组织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支架教学也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把教师的教学比喻成“支架”源于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他认为,教学至少要确定个体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指学生在其发展的现阶段还不能独立解决问题却能借助成年人和同伴的指导与合作或其它相关知识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同伴或老师的暗示、指导等就是“支架”。教学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教学内容的需要,学习者的需求和教师自身的情况而灵活运用教学模式与方法。如果课堂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而不是训练略读、浏览、词义猜测等阅读策略或培养细节阅读、推理判断等技能,而只是因为完成真实的任务需要从阅读中获取信息,那么我们就应该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如果课堂教学目标时培养主题句阅读技能、词义猜测、推理判断等技能,那么就应该选择PWP教学模式。不同教学内容也需要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英语课程标准》规定了中小学阶段英语学习应该包括以下24类题材:个人情况、家庭、 朋友与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日常活动、学校生活、兴趣与爱好、个人情感、人际关系、计划与愿望、节假日活动、购物、饮食、健康、天气、文娱与体育、旅游和交通、语言学习、自然、世界和环境、科普知识与现代技术、热点话题、历史与地理、社会、文学与艺术。故事类与说明类文章的处理方式不同,故事类文章可以采用故事语法的教学方式,或体验型教学方法,但是说明文就要采用分析型教学方式;教学中信息识别与信息应用的处理方式不同,信息识别可以采用选择型教学方式,而信息应用就要采用表达和体验式教学方式。在选择教学方式时,必须注意阅读文本的特点和信息处理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不同学习者认知水平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教学方法也不同。我们不能用小学阶段的教学方法开展高中阅读教学。再者,不同的学习风格对教学方法的要求也不同:对于动觉型学习者,可以采用表达和体验式教学方式;但是对于分析型学习者,就要设计分析型学习任务。每个教师由于自身语言能力、教学技能、教学观念以及信息处理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所适应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也不同。有的教师习惯于讲解,有的教师擅长组织体验型活动;有的教师喜欢传统的听说或者翻译教学,而更多的教师会接受新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尝试任务型教学,指导学生进行项目学习、探究式学习等等。因此,从教学策略设计的角度出发,教师应该协调教与学两方面之间的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

4精心设计阅读活动

阅读活动的设计要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循序渐进原则。(2)学生主体原则。(3)搭建适当的支架。(4)合作原则。(5)任务型原则。(6)关联性原则。(7)真实性原则。在设计活动时,一般情况下应该先识别事实信息,再识别观点态度信息;先识别,再表述。或者说先进行字面理解,再进行推理理解。就同一个活动而言,活动所涉及的问题也必须在同一个认知层次上,或者呈逐步递进的关系。阅读活动的设计必须体现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多元智能、背景图式等方面的差异,也因此必须增加活动的变化性。任何理解都需要一定的图式基础、语言基础和策略基础,支架原则适用于阅读教学的各个阶段。因此,在设计阅读理解活动时必须考虑学生在图式、语言、策略等方面的基础,根据具体情况为理解活动搭建应有的支架。由于学习风格的差异,有些学生的分析能力相对偏低,很难对文章的结构、功能或关系进行分析。但是阅读教学必须培养每个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其在所有的认知层面都有所发展。因此,分析活动应采用小组活动、小组讨论的方式,少用个体活动。尽管可以通过概要、缩写、改写的方式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综合活动最好能够符合任务活动的要求,也就是要有一个真实的目的、真实的场景,以便学生为了真实的目的综合阅读信息,从而增加活动的可操作性。阅读理解活动之间要有关联。在设计活动时还必须考虑所设计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有无发生的可能。与训练不同,运用要求活动目的、形式、人物角色和语言都必须真实。

此外,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被广泛应用到阅读教学之中。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激活图式、呈现文本、创设语境、开展技能训练以及辅助理解。

5结论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要符合新课程的需要。教学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在英语教学探索、研究和实践中找到更加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阅读教学是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教师应深入研读英语新课程标准,反复钻研教材,吃透标准中“用中学,学中用”的精神要点,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走出一条具有个性特点的英语阅读教学新路子。

参考文献

[1] 王笃勤.英语阅读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2] 朱晓燕.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102-112.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性 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新课标提出:初中语文教师应从新的视角,审视阅读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根据初中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有效地开展语文阅读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

一、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语文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到的结果,可见,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指挥性的作用。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仅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更能帮助语文教师顺利地完成自己的教学计划。但目前看来,有部分语文教师在制定语文阅读教学目标时存在不明确、不恰当的问题。很多语文教师在没有了解阅读课程的主要内容之前就设定了教学目标,这种不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在学习阅读课程的过程中思绪混乱,而教师也会因错误的教学目标达不到自己的教学计划。

2、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存在误区

很多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比较传统,一般只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教学目标。在中考的巨大压力下,很多家长、教师都只注重学生成绩的高低,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观念束缚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严重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3、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需要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将阅读内容中所表达的感情和作者的写作手法向学生讲解,而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这样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学习阅读课的兴趣和动力和教师的教学效率都降低了。

二、如何有效地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1、明确教学目标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前提下展开。首先,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情况,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提出不同的阅读方法。第二,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其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同的人往往有不同的阅读理解,例如,在一些阅读题中,经常会出现一个问题:“请谈谈你对本文的看法?”对此,很多同学的答案都不一样,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初中语文教师,不能“一棒子”否认学生的答案,而是只要答案有一定的意义,就可以给分。第三,在对学生进行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不仅仅只重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更要注意培养其欣赏、评价文章的能力。第四,引导学生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去。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一些常用的写作手法和文本题材,如果教师能够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将这些阅读收获合理地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那么,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阅读能力必然得以有效提高。

2、转变教学观念

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还不够,如果语文教师不能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语文阅读的教学效率也不会提高。初中语文教师应在做好自己工作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行备课,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阅读内容。教师不能将教学目标仅停留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更应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3、选择有效地教学方法

选择有效地教学方法,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很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同阶段的学生其阅读数量和阅读目标均有不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首先,语文教师应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俗话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对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有着很大的意义。那么,怎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中多彩的画面、生动直观的展示,不仅能形象地将文章中的内容表达出来,更能直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其次,创建学习小组,培养学生相互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往往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进行学习,但事实表明,在阅读教学中,这种学习方式所产生的效果并不好。阅读本来就是一个开放式的学习过程,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通过与同学们相互交流,从而解决问题。这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在集思广益的过程,通过交流,学生相互交换了自己的问题,通过讨论,学生解决了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第三,要注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应鼓励其参与到阅读教学中来。学生通过欣赏文学作品,不仅了解了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情感,更可以从文章中获得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感悟。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紧抓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其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中的问题进行提问,引导其合理有效地解决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能够对文章有更深的理解,而是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的含义。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开展方法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不断普及,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师生所认知,而且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将会对他们整个中学阶段的学习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甚至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使他们增长知识,还能够使他们的视野得到开拓,情操得到陶冶。而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采用有效方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探索研究谈谈如何开展有效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要回归文本。若离开了文本语文课堂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只有在充分理解文本的情况下,才能超越文本走出文本。如何立足于文本呢?教师要静下心去钻研教材。无论在什么样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对于教材的正确把握和理解,都将决定教学的质量,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需要从两个方面深入钻研教材。首先,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前,要与文本对话,对文章要有自己独到地见解。学生在一堂课中,对课文能感悟到多少收获多少,取决于教师对文章的理解,教师理解得越深入到位,学生就能理解得更深入。其次,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和意图。新课程实验教材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教师要正确理解各种呈现方式所传达的信息和提供的教学提示。

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是让学生爱上阅读以及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比如,1.充分利用好班级的黑板报、学习园地等,向学生推荐好书,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营造书香氛围。2.引导学生征集读书名言,可以把从各方面征集来的名言抄在黑板报上,或是做成书签与同学交换。3.建设好班级书吧。教师要搞好书吧的环境布置,营建浓厚的读书氛围。同时发动学生踊跃献书,鼓励他们换着看,保证书吧常年有充足的藏书量。4.建议学生在家设立自己的小小书库,家长督促孩子每天至少有半小时的阅读时间。5.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以读书为内容的班队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

三、加强语感训练,注重积累

语感是阅读的基本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训练,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可见培养语感能力非常重要。语感训练包括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两部分。在训练时一方面可以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去体会、领悟语言运用的精妙,另一方面可以强化语言训练,让学生能针对不同的语境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去选择、去运用最恰当的语句。同时,让学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尤其应注重让学生积累重点字词,优美的句、段、篇。

四、引导学生品味语言,领会文章中心

初中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依赖于他们对文章的洞悉、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对中心思想的把握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到文章所设定的语言环境中,并对关键词句进行重点理解和反复品味,进而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这样学生才能够通过学习课文使自己的阅读能力进入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比如,教学《孔乙己》时,文章的开头是这样一句话:“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针对这句话,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1.为什么孔乙己需要站着喝酒?2.孔乙己为什么会穿着长衫?3.这句话当中“唯一”是什么意识?说明了什么?通过质疑解疑,学生明确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又理解了用“唯一”来限制,表明在这里仅此一人,一下子就把孔乙己的形象特征凸现出来,为进一步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征及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奠定基础。在品味文章其他的重点语句和段落时,我着重通过朗读、剖析和比较,让学生了解含义,受到感染,使学生对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有了透彻的理解和深层的感悟。

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

初中生虽然已经具备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但是他们自制力还比较差,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和诱惑,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必要的指导。首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图书。书籍是人类获取知识的源头,是进步的阶梯,但前提是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目。如今是信息时代的社会,各种图书琳琅满目,倘若学生选择了一本不健康的书来阅读,还不如不读。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推荐一些阅读书目供他们选择,还可以教给学生通过看序言、目录、后记等方式来选择图书,或者让他们在家长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好工具书。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已经基本掌握了常用的汉字,但是他们在阅读中,难免会遇到不认识的字、词,或者知道的人名、地名、事件等,这时就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来解决问题。语文学习中常用的工具书有《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成语字典》,教师要教会学生使用这些工具书,以免他们因为在阅读中遇到各种小问题无法解决而放弃了阅读。

综上所述,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阅读教学也有了较大的改观,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积极探索和研究,根据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有效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使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0(07).

篇8

关键词:初中英语;精读;有效性;氛围

听、说、读、写是英语教学中的有机整体,在这其中,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往往决定着其他三种技能的发展和提高。不仅如此,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英语分析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的形成,对于英语教学,乃至学生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生词。在面对这些生词时,很多学生会停下来查字典,以至于形成遇到生词就读不下去的坏习惯,这不仅影响阅读效率,更是难以提高阅读能力。既然生词总会存在,那么,帮助学生学会通过语境来猜词的能力是解决阅读障碍的最有效的办法。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猜测词义,鼓励学生通过上下文语境,猜测单词、短语。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构词法猜测词义,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前缀、后缀来确定词义。

精读与泛读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两者结合能够提高阅读效率,快速获得信息。因此,阅读教学必须从整体入手,重视精读与泛读的相互结合。精读可以为泛读打好基础,并使学生熟悉句子结构,扩大词汇量。泛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使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对语篇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获取信息。在阅读教学中,要求学生在第一遍阅读时进行通篇快速阅读,抓住大意,能够抓住文章中心句;在深入分析文章时,应要求学生理解各段文章的思想内容及表达方式,掌握文章脉络和结构,摄取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全方位立体、生动形象的特点,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增大教学内容容量,能有效地改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英语阅读中单词是基础,词汇量的掌握情况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英语文章的理解程度,通过信息技术能把单词和声音、图像甚至动画相结合,寓教于乐,不仅能使教学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进行,而且能增强学生对单词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篇9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整体性阅读

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对文章内容整体进行的心理认知。通过局部性针对的阅读,将重点落在文章整体的教学方法,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整体性阅读教学。整体性阅读教学模式,关注的是让学生掌握理清文章里各个部分、各个结构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自行分析理解文章的真正含义,同时把文章中的精华部分转换成自己可以灵活运用的语言知识的过程。这种模式的教学不但有助于建立学生的整体认知能力,还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整体把握能力。

一、整体性阅读教学模式的分解

整体性阅读教学模式实际上就是由教师来教会学生建立整体的认知意识,以整体认知的理念来进行文章的反复阅读。进行首次阅读的时候,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知感觉,之后再通过多次细致的研读,深入探究文章各个部分彼此之间存在的联系,在进行最终阅读的时候,掌握文章的真正含义、文章的写作思路,同时将其纳入到自己的语文知识积累中。该模式下,教师应该借助以下步骤来让学生从浅至深的领会文章的真正含义。

1.切入点即为初读建立的整体认知

整体性阅读教学的初衷无非是要建立学生对文章的整体认知,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安排学生进行首次阅读文章的时候,让他们仔细体会初始阅读的心理感受,这是一种对字面知识的浅层理解。学生在进行初读的时候,应该明确文章的主题、文体、文章的主线,领会文章的基本内容,所以,需要他们借助初读建立起整体的认知。教师需要提前设计好初读的时候,学生应该感知到的文章有关内容,例如:文章里面对哪些人物、哪些时点、哪些事件进行了描述,需要仔细阅读哪部分的内容,通过初读有何感受之类的问题。

2.关键点即为局部研读累积的知识

阅读教学绝对不是仅仅通过一次浏览就可以实现目标的教学,它必须通过学生带有目的性、计划性的反复阅读才能实现。学生通过初读建立了对文章的整体认知之后,教师需要安排学生进行再阅读,这时的阅读应具有针对性,选定文章的部分内容,进行深入仔细的阅读,以上阅读必须在通过初读建立对文章的整体认知基础之上进行,从而建立起对文章的更深一步了解,这同时也是过滤关键信息的步骤。该阶段的重点是要学生们确定出文章的核心部分、重要语句、关键段落,体会作者的写作初衷,大致掌握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更清晰的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以及情感。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局部研读必须是在已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知基础上进行的,对局部关键的段落的进行深入仔细的解读,梳理文章里描述的事件以及因果,生动的建立起文章描述的真实景象,为找到文章的真正含义,为领会个性化文章的内涵,同时把这些转化成自己的语文知识积累做准备。

3.落脚点即为整体把握收获的知识

整体性阅读教学的最终环节就是整体把握阅读,这一环节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发现文章里的闪光点、核心点、深刻意义点,并对这些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深刻的体会与理解,把局部阅读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和信息,借助整体性的归纳和总结,与其他的所有知识融汇在一起,彼此联系为一体,从而最终实现将知识凝聚为整体。学生可以借助这个过程,彻底理清文章的行文结构、描述方式、呈现方法、主题含义、背后深意等,从而建立起自己独有的感受以及知识获取过程,进而将以上这些转变为自己的语文知识积累,提升自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自己的语言以及文字运用能力。

二、整体性阅读基本教学方法

1.统读法

统读法最好在开始进行整体性阅读教学的时候应用,教师需要安排学生进行文章的统读,统读也就是要在短时间内快速了解文章的大意,建立起学生自己对文章的初步认知,初始印象,没有必要进行一字一句反复的斟酌,仔细的研读。统读法关注建立学生对文章进行总体概括的认知能力,是能够训练学生挑选、区分、总结信息实际能力的方法。在资讯高度发达、信息高速流通的今天,统读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在今后的阅读时,尽可能迅速的获取更加全面、更加准确信息的能力。例如在进行《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首先根据题目,确定文章描述了关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事情,之后安排学生进行文章的快速浏览,把反复出现很多次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个点题的句子做标记,然后借助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找出文章重点讲述的是雅鲁藏布大峡谷作为世界最深最长河流峡谷的数据证明以及特有景观。这样学生对文章的大致内容就有了很清晰的认知,也基本上了解了文章的脉络。

2.朗读法

朗读法作为传统教学里最常用的方法,很多教师把让学生以标准普通话流利朗读课文作为朗读法的教学目标。不过,朗读法其实也能够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以及领会能力,并且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效果,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复习以及巩固。应用朗读法绝对不是简单的大声朗读,应该带着问题、充满感情的朗读,即可以采取大声朗读的方式,也可以采取默读的方式,借助听觉神经的辅助实现大脑对所读文字信息的变形。有效的朗读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读音准确性,还能够调动他们的感情参与程度,训练他们流利的表达能力。例如在进行《巨人的花园》的学习时,文章里有很多关于巨人的语言描写,这对于自小听了很多童话故事的小学生来说一点也不会陌生,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需要模仿“巨人”的声音、语调、语速,并带着学生一起进行朗读,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带动课堂的活跃气氛,进而提升阅读教学的实际效率。

3.注读法

篇10

关键词:阅读教学;三个条件;教学目标;教材;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111-01

每次看到优秀教师、名师或者是特级教师在课堂上精彩表演时,我们都会激情澎湃,似乎自己也能找到提高阅读教学、展示自己风采的金钥匙,但是,回校以后,感觉课堂教学又是那么的千头万绪,让人手足无措,无从下手。于是乎,我又不得不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经过专家的指点以及再学习,再实践,我觉得做好 "三点",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1 明确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条件

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的活动。所以,没有"目的"就不能称之为教学。而语文教学的目的又是一个比较庞大体系,新课程标准里有总目标,以及学段的具体目标,每一本教材里又有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这些目标体系必须要花时间去学习,去弄清楚,只有这样教学才有方向,自己的教学思考才有依据,或则教学就像是无头的苍蝇一样,乱飞乱撞,要想取得教学的效率也就是一句空话了。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规定了总目标有10个,这10个总目标在教学中都应该有相应的体现。只有准确把握这10个教学目标,我们才能很好地解读教材和挖掘教材的有价值的东西。其次是学段目标,小学阶段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每个学段分为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部分。其中阅读教学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2 吃透教材是有效阅读教学的基本条件

有专家说过,吃透教材是成功教学的基础。不错,吃透教材是有效阅读教学的基本条件,没有吃透教材,就不可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钻研教材呢?对于钻研教材,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每次备课都是先埋头读课文,读啊,想啊,想啊,读啊,什么时候读出门道了,什么时候兴奋起来了,什么时候才肯罢休。只要我读得有种兴奋的感觉,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那就意味着教学的成功。这法那法,读不懂教材就是没办法。读懂、读出文章的妙处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要读出感情来。老师绘声绘色的朗读也会使语文教学富有趣味性。范读是我的绝活。有的课文我能读得学生眉飞色舞,有的课文我能读得学生潸然泪下。"通过这段话,我们不难看出钻研教材基本有三个方面:(1)读懂。(2)读出文章的妙处。(3)读出感情。比如要读懂课文大意和课文的思想感情,要能准确把握课文的重点、难点。

3 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有效阅读教学的重要条件

除了具备前提条件和基础条件,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则是有效阅读教学的重要条件。根据具体教材和不同学段学生的特征,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多样。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使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总之,一切的教学方法都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下面我总结四个常用的阅读教学方法。

3.1 词语删减法,即把语句中关键词语删去,让学生读一读,然后再读读文中原句子,在比较中体会关键词语的好处,以增强学生的语感和语文能力。如在教学《小鹿的玫瑰花》一文时,我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 拿掉括号里的词,句子也是通顺的,到底有什么不同呢?通过比较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很容易分辨出添加了括号里的词语会使句子更美。这时再深入引导:用上这些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这样一比较,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不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有情有感的鲜活形象。

3.2 替换关键词语法,这种方法,有利于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比如《荷花》中"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师提问,其中的"冒"子还可以替换成什么字?学生回答有"钻、长、探"等字。我接着问:这几个字哪个更好呢?想一想,比一比,好吗?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对"冒"字的理解和体会,也发展了学生思维,增强了学生措词能力。

3.3 探究法,即引导学生提出中心问题,再逆向思维,让学生找出能体现这种思想感情的关键词语,增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21《槐乡五月》,"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我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写的是槐花的"香",然后,问: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到了槐花的"香"呢?通过读,学生很容易找到了"清香、醇香、浓香,香气扑鼻"。师:有个字更能体现槐花的"香"。有的学生恍然大悟,说出了"浸"。师:通过"浸"字你好像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思维和想象力一下子被打开了,有的学生说:我看到了到处都是槐花。有的学生说:我闻到槐花的香味了。有的学生说:槐花的香味就像云雾一样,布满了整个乡村整个天空。总之通过探究性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