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2: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科学决策的内涵
科学决策是指决策者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做出正确决策的过程。科学决策的根本是实事求是,决策的依据要实在,决策的方案要实际,决策的结果要实惠。
二、当前影响领导科学决策的原因
影响领导干部科学决策,导致决策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唯上”引起失误
决策一般可以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相对较低层面的决策通常要以较高层面的决策为前提和依据,以确保较高层面的决策得到落实。但是,建立在单纯“上级”观念基础上产生的形式主义往往导致脱离实际的照搬照抄和盲目执行,不仅使本级的决策缺乏创造性,而且使本级决策既脱离上级的精神实质,又脱离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造成决策不具有科学性,产生决策失误。
2.专断引起失误
应当说,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充分发扬民主,依靠科学技术和决策者的知识、阅历、经验、直觉以及专家、群众的意见,才能做出科学决策。如果领导干部认为领导决策就是领导者自己拿主意、作决断,不重视发扬民主、不调查研究、不科学论证,单凭个人主观意愿和想象,武断‘拍板’,那就必然会由于领导干部的个人素质和掌握情况的局限性而导致决策失误。
3.情绪引起失误
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具有很强的主观随意性。热烈而健康的情绪与躁动和偏激的情绪对决策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领导干部凭着情绪决策,“跟着感觉走”,决策失误就在所难免。
4.经验引起失误
经验决策是一种传统的决策方式,具有直观感知性、认识表面性、分析情况的非定量性的特点。在生产不发达、科学比较落后、事物发展变化缓慢的条件下,靠经验决策还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进入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之后,如果还继续沿用“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或者照搬书本经验的老框框、老办法,决策十有八九要失误。
5.低能引起失误
领导干部决策,必然受其运用知识的能力、理性思维的能力以及决断能力、直觉能力的影响。如果不能综合地运用现代科学知识,或者不能将科学知识转化为理性思维能力,或者抓不住机遇而优柔寡断,或者不能运用既以多向性思考为特征,又注重事物整体性的直觉能力,即领导干部能力低下,也会引起决策失误。
三、提高行政决策的有效途径
1.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正确决策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责和各种素质的集中体现,也是衡量一个领导集体和一名领导干部能力与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领导者是决策活动的主体,其能力素质直接影响决策,决定決策的效果和成败。特别是现代社会信息瞬息万变,社会形势日新月异,新知识、新经验、新理论、新观念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积极树立“学以立德、学以明志、学以增才、学以致用”的理念,不断提高适应新形势和岗位需要的各种能力。
2.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基础
实践证明,调查研究是正确决策的前提,领导者的谋事之基,成事这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就没有决策权。只有通过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的深入调查研究,才能增强对事物的感情认识,掌握第一手材料,尤其是能够及时准确掌握上级政策、指示的贯彻落实情况,重大任务的进展情况和出现的倾向性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处理好调查与研究的关系,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对来源于群众中的情况和问题进行全面综合地概括、分析与总结,才能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分析研究,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取得制定工作方针政策和工作方法的可靠依据,才能使决策更加科学化。
3.善于决断,敢于负责是科学决策对领导的要求
现代决策要求领导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要有敢于担风险,敢负责任的决策素质。领导者要正确处理“有为”和“有位”的辩证关系,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政治水平和驾驭工作的能力,注意理清工作思路,找准工作切入点,对自己负责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了如指掌,能够在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准确吃透情况,拿出正确的解决方案,且要有勇气和魄力,敢于决策和负责,做到“必行,行必果”,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4.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是科学决策的关键
民主决策的最重要标志便是建立在决策过程中能够使各种不同意见和利益得到最充分和客观表达的体制,整个决策过程畅通、规范、透明和趋向完善,并浸透着一种宽松、自由和畅所欲言的民主氛围。决策的决断者、决策方案的选择者、决策的评价者、决策的最终受益者在这里是高度统一的。因此,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决策质量,它也在最大程度上弥补决策者的信息不足、知识不足和能力不足,纠正他们价值的、理性的、观念的偏见,并且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提升了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决策的实施获得最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5.认真遵循科学决策的程序和方法
从决策议题的提出,到调查研究,开会讨论形成多种决策备选方案以及聘请专家咨询、论证和进行可行性分析以选出最佳方案,再到决策领导层的通过,各个环节都必须有严格的规范,以防止决策行为的混乱和决策权的滥用,也使领导的决策有章可循,为决策的科学化提供制度保障。
篇2
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在作出决策前,决策机关通过多种方式广泛了解社情民意的过程,也是公民积极参与决策形成的过程。
2、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对同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公示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的参与度。
篇3
论文关键词 政府决策 决策科学化 科学决策
政府决策是国家决策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政府公共管理过程中有重要地位,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要推进国家决策科学化,必须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科学发展观战略需要各级政府的贯彻落实,各级政府的科学决策水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政府决策是政府公共管理的关键环节,是政府其它管理环节的前提和基础。政府决策为政府公共管理和治理提供目标、方向和价值判断标准,是影响政府公共管理和治理水平的核心要素。决策的失误是管理中损失最大的失误,科学化水平低是产生政府决策失误的重要原因,如何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是现实政府决策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政府决策与政府决策科学化
政府决策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派出机关以及法律法规授权而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行政机构为了履行行政职能,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按照法定程序,针对各种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制定政策、对策和方案,并通过执行达到特定目标的过程。
政府决策不同于私人决策,具有以下特征:(1)政府决策的制定主体是具有法定权限的行政机关,以政府机关为主,但不限于狭义的政府概念。(2)政府决策的对象是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包括各种公共决策问题。(3)政府决策的依据是国家宪法和法律,不论是政府决策制定过程、执行过程,还是监督过程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4)政府决策目标不仅是为了履行行政职能,最主要是为了解决各种公共问题和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5)政府决策一旦做出,具有权威性,这样才能提高决策执行的效率。(6)政府决策还有责任性,即政府决策出现决策失误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因主观失职而出现的决策失误,应追究相应决策者的责任。
决策的科学化是把科学引入决策的过程中,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采用科学的方法,按照科学的程序,通过科学的论证,为正确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政府决策科学化是指政府决策制定主体和其它各相关决策主体按照科学的决策理论、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和决策制度、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和手段进行决策,使决策过程符合实际规律、决策结果有效解决决策问题。政府决策科学化需要尊重科学,按照客观规律决策,需要运用科学的决策理论、方法和技术。
二、政府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是因为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政府科学决策具有以下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政府决策科学化有利于促进政府管理现代化
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旧的政府管理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世界范围内的政府管理改革浪潮不断兴起,服务型的政府治理模式正在取代管制型的政府管理模式,成为政府管理现代化的趋势。服务型政府强调运用企业的服务理念和管理精神来改革政府;强调顾客至上,顾客包括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和作为社会主体的公民和社会团体,并实现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合作与和谐相处。要实现服务型政府的管理模式转变,政府必须深入了解公众的不同需求,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决策、政策、法规,提供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以满足公众和社会的多方位的、多层次的要求和愿望。大力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是政府深入了解公众的多层次需求、制定符合现实的决策和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必要环节。政府决策科学化能使政府适应日益变化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环境,不断提高政府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加快实现政府管理现代化。
(二)政府决策科学化是政府决策本身的要求
政府决策的发展趋势和如何减少决策失误的现实需要政府决策科学化。政府决策是政府运用公权力对社会资源进行协调和配置,政府决策失误可能造成的是经济的巨大损失、大范围的社会负面影响、政府公信力下降、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了预防和减少政府决策失误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必须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减少因为决策不科学所带来的决策失误。现代社会的发展使政府决策的内容、范围、难度也在不断变化,社会新问题、新情况的不断产生使得政府决策涉及的内容越来越多,社会问题的高度复杂性、高科技的迅速发展、经济社会结构的迅速变化使得政府决策的难度不断增大、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因此,政府决策的现代趋势要求政府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不断完善科学的决策程序和决策制度,不断拓展科学的决策方法。
(三)政府决策科学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主体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需要的是一个成熟的规则和制度体系,需要政府的微观直接管理转变为宏观间接管理。宏观地间接管理需要政府制定具有导向性、规划性的规则和制度,这就需要一个健全的科学决策制度和机制,否则宏观决策失误的经济损失、社会影响和政治影响都是巨大的。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伴随的是多重利益主体的存在,平衡和协调各种市场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和诉求将是政府决策的重要内容,这也需要一个科学的决策程序和机制来处理市场中效率和公平之间的博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放性特征要求同国际市场接轨,以分享国际资本、技术、劳动等生产要素的投资优势,这在客观上也要求政府决策科学化。
(四)政府决策科学化是政府应对科技发展的有效前提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知识经济和网络社会成为现实。知识经济时代中,知识更新速度日益加快,传统的经验决策模式根本不能适应理论、信息、技术、知识创新的步伐。网络社会的发展使得社会组织结构由线性向网状结构转变、管理方式由自上而下向团队式和同心圆式转变,传统的政府管理的决策模式需要向电子政务式的决策模式转变。要想有效应对知识经济和网络社会带来的复杂局面,就需要政府决策实现科学化,主动适应科技发展新形势。
三、我国政府决策中需要加强科学化的方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府决策科学化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但也存在着以下问题及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政府决策相关主体的科学观念有待提高
政府决策相关主体既包括政府决策者,也包括政府决策过程中的相关利益公众。政府决策科学化需要决策过程中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手段,遵循科学的程序、规则、制度。部分政府决策者的程序意识、规则意识、制度意识淡薄,决策过程中不遵循已有的程序和制度,依靠个人主观愿望决策。在决策方法上,定量决策运用不够,定性决策以个人经验为主,决策技术也不能跟随社会现实的变化调整。政府决策的相关公众的科学意识有待加强,在个人利益面前,经常忽视合理、科学的参与政府决策的途径,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政府决策科学化。
(二)政府决策体制存在缺陷
现代政府决策体制是一个包括决策信息系统、决策咨询系统、决策中枢系统、决策执行系统和决策监督系统等既分工合作又密切配合的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在我国当代政府决策实践中,决策信息系统的建设刚起步,调查研究技术和方法有待改进;决策咨询系统中存在着咨询组织独立性不强的问题;决策中枢系统中存在着决策权力、职责划分不明确、决策权力过分集中、决策制定主体决策方式和方法单一的问题;决策执行系统存在着因执行职能受制于决策中枢系统而执行不力和执行低效的现象;决策监督系统存在着监督主体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够的问题;且各子系统之间的内在联系不紧密、分工合作的效率有待提高。
(三)政府决策程序的科学性有待加强
我国政府决策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调整和优化,建立了许多科学的政府决策程序,但与西方国家成熟的政府决策程序相比还有不足,如调查研究的程序不规范导致政府决策信息系统的信息能力低,专家咨询论证的程序不健全导致政府决策咨询系统的利用程度低,集体选择的程序不完善导致部分决策中枢系统决策失误多,决策评估程序的不健全导致政府决策监督系统的不完善等。
(四)政府决策的制度化不健全
政府决策的制度化、法制化水平低容易造成政府决策缺少约束和监督,主观随意性大,易出现决策失误。当代我国政府决策中有许多相关的决策制度,但制度的执行力需要加强,决策实践中缺少一个系统的制度组合,调查研究制度、决策咨询制度、决策公示制度、决策听证制度、集体决策制度、决策评估制度、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之间的联系性有待加强。
四、推进我国政府决策科学化的对策
鉴于政府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针对我国政府决策科学化中存在的问题和出现问题的原因,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我国政府决策科学化。
(一)树立正确的决策指导思想和决策原则
指导思想和原则是行动的前提,政府决策指导思想和决策原则是政府决策行为的前提,政府决策科学化必须有合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政府决策必须以基本原理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指导思想。坚持基本原理,就是要在政府决策中运用的思想、理论、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中国现实国情。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就是要在政府决策中始终站在中国的发展阶段、历史位置的高度来思考问题。政府决策坚持科学的原则就是要用科学的精神贯穿于政府决策过程中,如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客观实际出发。科学地处理好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重点与全面的关系等。
篇4
一、事业单位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意义探析
(一)有助于促进单位科学决策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事业单位具有知识性、公益性和服务性等特征,要保证事业单位的科学决策必须要求事业单位能够从长远发展出发,从资源优化配置、环境适应情况等方面出发开展财务会计工作。管理会计是现代事业单位会计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财务会计为基础,通过对财务会计信息的处理和整合加工,对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进行科学预测和规划。此外,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还要求事业单位能够创新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对集成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来达到管理会计的目的。可以看出,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能够帮助事业单位跟上时展的步伐,适应当代科技时代的环境变化,以便更好地进行经营决策,推动本单位的更好发展。
(二)有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
从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方面来看,管理会计行使的是会计的管理职能,会计人员需要利用管理会计来加强对整个事业单位的管理,以便促进事业单位的科学决策和长远发展。因此,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有助于帮助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实现单位的更好发展。此外,从内部控制规范的角度来看,我国近两年来对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较为重视,相继颁布了《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关于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指导文件,要求各事业单位能够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管理会计必须要通过内部控制发挥作用,因此构建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实际上也就是加强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和管理,有助于事业单位从内部提高管理水平。
(三)有助于深化事业单位的改革
事业单位深化改革事业是我国一直强调的经济建设内容之一,其要求各事业单位能够加快现代化发展步伐,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绩效考评管理制度和全面预算制度。而管理会计系统的建立正好能够在传统的财务会计基础上进行补充和调整,有助于实现事业单位的现代化建设和深化改革发展。
二、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策略
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预测规划;第二,控制;第三,评价;第四,决策。由于事业单位性质的特殊性,单位在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的过程中还必须要遵循成本效益、适应性、融合性以及战略指导等原则的前提下,采用多种管理会计方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下面就这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讨论。
(一)预测规划和决策系统的建立
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需要以事业单位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因此要建立完善的预测规划和决策机制。具体来说:首先,要求事业单位能够建立健全的预测系统。预测规划指的是事业单位在管理会计过程中能够以本单位当前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并利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预测未来单位的发展潜力、方向以及发展中可能面临的难题,然后制定相应的短期发展规划和长期发展规划。在此过程中,单位必然需要掌握相关的信息和数据,而这些信息数据以及方法的总称就是我们所说的预测规划系统。其中,事业单位可以采用的科学预测方法和手段包括定量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包括因果预测法、趋势预测法,而定性分析法则包括调查分析法和专家判断法等;其次,单位需要建立健全决策系统。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目的是帮助单位进行科学决策,从而推动单位的更好发展。因此,在预测系统的基础上,单位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决策系统,帮助单位进行科学决策。当然,事业单位的科学决策需要依靠一定的依据,而这依据就是管理会计的结果。因此,管理会计人员需要综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利用科学技术,建立科学的模型,并进行决策过程的模拟。这样,单位领导就能在模拟决策的过程中看到决策方案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提高决策的正确性。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会计需要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提高模拟决策的有效性。而不同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对应不同的决策目标,因此在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时需要采用相对应的方法进行问题分析,如风险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等。
(二)建立健全的控制和评价体系
健全的控制和评价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健全全面预算管控系统。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其对于控制事业单位的生产成本,加强内部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建立要求从事业单位各个方面进行预算的监督和控制,加强对事业单位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情况的管理,进行信息的及时反馈,这样可以出现预算超标的情况,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第二,建立健全的项目管理制度。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构成了部门的预算支出,因此要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还需要从项目管理着手,明确各部门责任,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对项目的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加强对各项支出的严格控制和监督;第三,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价系统。绩效评价系统的建立能够帮助提高部门和工作人员的业绩水平,有助于推动事业单位的更好发展。因此,事业单位在构建管理会计体系时必须要求建立健全的绩效评价体系,对各个部门进行综合考评,全面提高部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因此,绩效评价系统的建立要求包括两个方面,一为绩效评价,即对部门人员进行业务和能力的考评,一为绩效激励,即对部门人员的行为和积极表现进行肯定和激励;第四,建立健全的内部报告系统。内部报告系统的内容必须要全面,包括内部控制报告、经济运行分析报告、预算执行报告以及会计报表等,要对事业单位的经济情况、内部控制情况以及资金活动等进行全面报告,为事业单位领导的决策提供详细的报告依据。
(三)加大人才和技术投入
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除了要从系统建设方面着手,还要求事业单位能够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信息建设的投入。管理会计的难度和精准度较一般的财务会计更高,因此对人才的要求自然也更高。各事业单位应该要从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方面着手,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此外,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要求以一定的信息技术为前提和支撑,因此事业单位还需要适当增加技术投入,加强信息化建设。
篇5
[关键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治化;实现路径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154
[中图分类号]D92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1
1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制化的核心
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领域重大事项的科学决策机制是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治化的核心。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一个分支,必须加强行政决策制度建设,进而推动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在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治化过程中,对于科学决策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一定要依照法律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事项做出决策。依法执政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在作出重大决策时最基本的一种方式,坚持以宪法为基础,维护法律权威,在法律的规范下,更好地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对各方面的利益进行统筹兼顾,并且要获得群众支持,使群众对其认可。第二,完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决策机制,对程序进行规范,达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目的。目前,交通工具越来越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一定要保障道路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对各项决策必须进行风险评估,并征求广大群众的意见,使公民积极参与到国家的法律和政策的决策中来。
2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治化的前提
良好的立法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治化的前提。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健全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律体系,主要是以公安部的规章制度为主体,以地方、政府等的技术标准为补充,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实现了有法可依的目标。但是理想和现实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要想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系更好的为群众服务,一定要进一步完善。
要想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实现良好立法,首先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第一,要对政府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之间的权利进行合理的配置。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涉及的比较广,主要包括人、路、车、环境等要素,还包括安全、教育、交通、农业、卫生等各个部门。如果按照原有的法律规定,由公安部门来管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很难使各个部门集合在一起。因此,必须要有良好的立法来规范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第二,保障用路人在用路过程中的人身安全以及使用道路的权利,满足人们用路的基本需求。为了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法治化,必须用合理的路权配置来规范用路人以及路权所有人之间关系。第三,增加立法的社会参与度,实现民主立法。合理的立法需要民主作基础,需要群众积极的参与到立法当中,以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
3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治化的关键
严格、公正、规范、文明执法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治化的关键。实施法律是法律的作用所在。实现法治化不仅要对立法工作提起重视,还要注重落实法律的机制和环境,使法律能够规范的实施。道路交通执法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灵魂,也是行使国家权利的方式,主要是指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交通警察将法律法规应用到确定的公安交通管理行政上面,如果一旦有违规行为出现,必须按照相应的规定给予处罚。为了道路交通畅通无阻,并且使交通参与者与交通警察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以及《交通警察道路执勤执法工作规范》规定了交通警察执法的要求以及规范。
要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执法的严格、规范、公正以及文明,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严格执行法律规定。职权法定不仅是严格执法的基础,更是法治的重要原则。根据职权法定的要求,公安交通安全管理部门的权利必须是法律的授予,并且管理部门一定要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工作。第二,执法活动必须遵守法定程序。执法程序的设立是对执法机关权限的控制,目的是要使执法行为的效率得到提升,预防暗中操作及腐败行为的发生。第三,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建立完整的执法体系,明确交通警察的执法范围,提高其执法的水平。对一些违法行为一定要做到违法必究,确保交通警察和群众的合法权益。
4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治化的根基
推进全民守法、提升道路交通文明,发挥社会自治功能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治化的根基。要想实现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的目标,必须要提高我国人民的交通安全以及法治意识,使人民的交通素质逐渐提高,进而规范其交通行为。全民守法是为了人民的道路交通安全,更是一个提升道路文明的有效途径。通过对人民进行交通安全的教育,使人民养成良好的交通习惯,文明出行。要想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社会自治,必须将公安机关和管理部门结合在一起,运用综合的法律法规、管理手段等协调交通参与者与交通环境之间的关系。除此之外,为了推进全民守法、提升道路交通文明,还可利用社会的力量达到宣传的目的,发挥社会的团体作用,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治化。
5 结 语
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管理活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要依照我国依法治国的方略,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治化体现出来。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领域重大事项的科学决策机制是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治化的核心,良好的立法是其前提,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是关键,推进全民守法,提升道路交通文明,发挥社会自治功能是根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要努力实现其法治化,使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效果达到最佳化。
主要参考文献
[1]罗芳芳,王建懿,张得杰,等.小议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法治化之路径[J].汽车与安全,2015(5).
篇6
关键词:GIS 空间分析 科学决策
中图分类号:D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我国金土工程、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以及数字城市的建设等,各种各样的地理数据汇集到县级政府部门,这就为县级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利的数据基础,而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和应用,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地理信息数据,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进行科学决策,减少人为因素,增加科学性和全局性是各级政府部门应该重视和面对的问题,笔者在此提供一些方法和思路供参考。
1县级政府部门决策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县级政府部门在重大项目决策时,一般采取听证、主要领导听取汇报、领导集体研究、专家咨询、多部门联合研究认证和咨询评估等方法和制度。在重大项目实施前,虽然都会听取专家或评估会的意见,但最终决定是否实施时,是人说了算而不是数据说了算,所以近年来,多地出现刚建成的大楼就要拆除,刚完工的重大项目因不符规划要求而停工,规划好的设计换了领导后又要更改等问题。
2 GIS的特点和功能
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它可以对地球上存在的东西和发生的事情进行展示和分析,是为特定的应用目标而建立的空间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及网络支持下,对有关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存储、检索、更新、显示、制图、综合分析和应用的技术系统。它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地理信息数据库系统和系统开发、管理与应用人员四部分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数据采集和输入、数据编辑与更新、数据存储与管理、空间查询与分析、数据显示与输出。GIS技术把地图的视觉化效果、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数据库操作集成在一起,从而使其在解释事件、预测结果、规划战略中具有非凡的实用价值。
3 利用GIS科学决策的方法和思路
利用GIS进行科学决策,除了需要硬件支持外,还需要专门的软件系统和必要的地理信息数据。GIS软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越来越完善,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其代表产品有ArcGis、MapGis、SuperMap等。县级政府部门已经集聚了多种地理信息数据,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及年度更新调查数据、基本农田建设数据、林业核查数据、规划数据、交通数据、人口普查数据等。这是利用GIS对项目论证进行科学决策的前提条件。
3.1 GIS能做什么
GIS具体能做什么呢?
3.1.1. 制图并输出
图件在GIS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GIS的制图方法比传统的人工或自动绘图方法要灵活得多,可根据要求显示、输出、打印图件。如: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基本农田保护图、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图、森林灾害防治图、地质灾害分布图等。
3.1.2. 进行地理信息查询和分析
GIS分析,就是研究数据的地理分布模式以及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的过程。在大量的地理数据中,利用GIS软件所提供的工具找出对我们有用的信息,这就是一个地理分析的过程。它可以用来观察地理数据的空间模式和空间关系。GIS在数据的支撑下,具有强大的处理和分析功能,分析结果会帮助人们集中精力做出全面的、最好的选择或计划。如国土部门可为规划部门、农业部门、环保部门等提供土地利用数据;规划部门利用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城区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等;公路部门可监控道路和桥梁运行情况,编制预防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的规划方案;公安部门研究犯罪模式,以便合理布置警力和了解街道巡查的效果;环保部门研究在取水源地区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电力部门构建电力线路模型图,以便使电力损耗最小化,同时规划新增设备的配置方向;消防队根据地形和气象资料预测森林火灾蔓延范围;商家通过分析附近居民点的密集程度,对新增零售网点的选址进行评估等。可以说,与地理信息相关的领域都可以应用GIS进行分析、处理,获得科学合理的数据模型。
3.2 GIS怎么做
面对大量的地理信息数据,怎样利用GIS对一个项目进行科学决策呢?GIS软件不会自己解决问题,为了得到期望的结果,需要人们提出正确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和获取正确有用的信息数据。
3.2.1. 确立项目目标,分解目标
为了能够使项目结果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必须先提出问题,确立项目目标。如:“垃圾处理场建在哪里合适?”、“新农村建设村庄选在哪最合理?”“本县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频发点在哪?怎样建立应急处理机制?”等。问题一旦提出后,就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分解,并使之最终转化为GIS数据库的一个设计和分析方案。这个过程主要是将一个问题分解成几个在逻辑上存在联系的部分,确定解决每部分问题所需的数据,并找出完成
具体目标之间各数据的相互关系。一般来讲,就是如何建立地理空间模型。以“垃圾处理场建在哪里合适?”这个问题来分析,可分解成如下的具体目标或者约束条件。
3.2.2. 分析具体目标,解决问题
篇7
一般情况下,石油项目是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运输等项目的综合。它的工程量十分的庞大,而且建设时间长,对于科学技术的要求也特别高。除此之外,石油项目涉及的企业非常多,工作程序繁杂,投资金额众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石油投资项目的风险。石油项目的投资对于能源市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又由于其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此在进行投资决策前必要对其效益和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
二、石油工程的发展现状
现有的一些建设项目造价管理方法比较落后。由于石油工程项目对于技术的要求十分的高,而且原有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除此之外,一些工程造价管理手段和方式都较为的落后,使得其很难准确的反应工程造价的变化,这不仅不利于工程的实施而且不利于投资工程的进行。
除了工程造价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之外,建设项目的过程中也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建设项目往往和一些工程主体缺乏沟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项目投资的难度。油田建设项目关系到社会上很多单位和团体的利益,由于每个团体和单位的利益各不相同,这就使得建设项目很难进行准确的预算,因此工程建设之中不能缺乏沟通机制。
目前很多石油工程缺乏专业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石油工程的发展关系到整个石油行业的前景,但目前很多石油工程的工作人员却缺乏专业的知识素养和工作能力,这就导致了很多石油工程项目不能顺利成功的进行。
三、影响石油工程项目投资效益的因素
(一)决策者的综合素质
一项决策是否成功往往取决于决策者本身,因为决策者是决策的直接参与者和决定者。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决策者具有良好的决策素质和决策能力。综合素质较高的决策者往往能够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合理全面地分析,而且能力较强的决策者既能有效地抓住机会,又能恰当地消化风险,合理巧妙的处理投资中的问题,使投资效益最大化。
(二)决策者的专业知识和经验
决策者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对于问题的判断和未来的预测具有重要的影响。影响石油投资项目的因素有很多,许多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都要经过专业的分析和判断,然后再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方案。因此全面认识这些不确定因素,才能规避风险,使得石油项目的投资效益达到最大化,完成投资目标。
(三)石油行业发展的大环境
石油行业的发展不仅受国内环境的影响,而且还受国外环境的影响。因此在进行石油项目投资之前必须要对国内外的经济发展环境以及石油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行充分的分析与预测,为投资效益做出良好的评估。除此之外,要和国内的政府和相关企业进行沟通与交流,全方面的了解投资信息,为投资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石油工程项目投资效益评价的方法
五、石油工程项目投资效益评价决策
(一)加强权力制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建立高素质的决策和管理团队对于石油企业良好科学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社会在发展,石油企业的管理也要跟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进步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进行成功投资,因此石油企业的管理和决策对于石油的投资效益评价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为了保障项目投资效益的最大化,石油企业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制度,改变依靠个人经验进行决策的决策方式,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
(二)制定合理的目标,完善投资战略,制定科学的投资计划
每一项工作的进行都是围绕着目标展开的,因此石油项目的投资也要有合理的目标。由于石油项目的建设周期长,所以投资者可以把其目标划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部分。每一个目标都要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分配,并且确立清晰的投资战略,充分考虑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
(三)培养专业的人才,并对投资风险和效益进行准确的评估
每一项的投资都需要有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准确的评估和预测,这是投资成功的重要前提和重要环节。因此相关石油企业必须引进和培养投资人才,让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得到充分的运用,为石油的项目投资提供良好的保障。
六、结论
篇8
我们在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既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也是加强企业管理、进行科学决策的一项重要原则,是实现企业健康发展的可靠保证。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不仅没有矛盾,而且更为必要。为此,我们在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过程中牢牢把握以下重点与要求:
增强全局观念。熊猫集团是重要的军工企业,虽然已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但全部是国有股东。为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更好地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我们十分注重增强全局观念。在各股东之间,我们以公司整体、全局、长远发展的利益去协调矛盾、统一思想、形成合力。董事会坚持以大局为重进行决策;经理层认真执行董事会决议,努力实现公司整体利益、股东利益最大化。例如,2000年集团公司与股份公司进行资产重组,虽然从局部和短期看对集团公司利益有所影响,但股东会和董事会从全局和长远利益考虑,支持重组方案,使股份公司迅速扭亏为盈,实现了超常发展,从而也促进了集团公司加速发展。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全局观念是现代企业制度下坚持和贯彻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思想基础。只有不断增强全局观念,才能更好地统一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意志与目标,实现民主与集中的有效统一。
强化民主教育。民主是科学决策的前提。现代企业制度不仅没有否定民主集中制原则,而且对民主集中制赋予了更多新的内容。特别是法人治理结构实行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分权制衡,各司其职,这种制度安排使民主集中制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组织管理原则。市场竞争加剧,企业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使经营风险增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十分注重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增强民主意识,一方面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加强学习,把握现代企业制度下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摆正个人与集体、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自觉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另一方面组织广大职工学管理知识,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提高参加决策与管理的主动性,做到企业各项决策既充分发扬民主,又体现集中意志。
篇9
论文摘要:政府执行力的弱化对我国社会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其建设已被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文章主张通过科学决策、合理变通、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制度建设、扩大执行主体等途径完善政策执行,促进政府执行力的有效提升。
作为政府行政管理意义上的政府执行力主要表现为对各项政策的执行力。提升政府执行力的实质和关键也就是增强和提高各级政府对政策的执行力。
当前,我国在政策执行环节上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诸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执行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严重地影响了改革目标的顺利实施。由于受模式变迁、行为偏差和制度约束等种种因素的制约,政府执行力的弱化导致政策执行效果偏离最终目标的现象时有发生。完善政策执行,提升政府执行力,方能保证我国和谐社会的顺利构建。
一、科学决策:完善政策执行,提升政府执行力的重要前提
在公共管理领域,许多政策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执行过程中困难重重,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政策本身的缺陷有关。因此,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定是提升政府执行力的重要前提。科学决策首先要求的是内容的正确、方向的正确;其次要求的是政策制定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严密的逻辑关系、科学的规划程序。
科学决策,一是要保证决策的正确合理性。正确合理的政策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代表人民根本利益,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给人民带来利益,能被执行相关人员认同和拥护,因而能得到有效地执行。二是要保证决策的具体明确性。政策的具体明确性决定着政策在执行过程中的可操作性,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政策往往给执行中的投机取巧者留下钻空子的余地。政策的具体明确性是执行人员行动的依据,也是对执行进行评估和控制的基础。一项政策要能够顺利执行,操作上和技术上必须具体明确,即政策方案和目标具体明确,政策措施和行动步骤明确。三是要保证决策的公平性。政策对社会资源和利益所进行的权威性分配会涉及公平性问题。这种分配的公平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政策执行相关人员对政策的接受程度。作为一种基本需求,社会公平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品。四是要保证决策的稳定性。政策多变,朝令夕改,法无常规,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就无法建立起政策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政策不稳定一旦变成可以预期的事情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短期行为;人们就不会对未来做周全的考虑,因为在大家看来,未来是什么样子,谁都不知道;人们就会围绕政策做文章、找窍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除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科学决策还应具备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和形式,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各级决策机关都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
二、合理变通:完善政策执行,提升政府执行力的基本要求
政策执行的原则性是指执行政策必须遵循政策的精神实质,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的要求去做,保证政策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全面地、不折不扣地实现政策目标。政策执行的灵活性是指在不违背政策原则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坚持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制宜,使政策目标得到真正实现。灵活性的核心在于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执行政策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也就是要求政策执行人员要能够把握政策的精神实质,创造性地执行和完善政策,最大限度地实现政策目标,这其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政策创新。
我们国家的政策跨度大,地区发展不均衡,在政策执行的时候会碰到很多难题。所以,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要始终强调灵活性。况且,我国正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许多事情还处在探索阶段,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此,把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变通,创造性地实施中央和上级政策就显得更为必要。在不违反政策原则的情况下,政策执行的时候依照实际情况可以进行改变,即牢牢抓住政策的精神实质,遵循政策要求,结合实际,合理变通,创造性地加以贯彻落实政策,提升政府执行力,“求神似、去形似”,真正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辩证统一。
三、提高人员素质:完善政策执行,提升政府执行力的根本关键
“执行者对政策的认同、对政策执行行为的投入、创新精神、对工作的负责、较高的政策水平和管理水平是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条件所在。”1为了防止执行偏差,完善政策执行和提升政府执行力,就必须提高执行人员的素质,增强其对政策的理解以及对外在信息的获取、识别、学习和利用的能力;尤其是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来及时获得各种政策信息或寻求外来政策援助的能力以及通过有效的、合法的政治渠道对政策执行进行政治参与和法律监督的能力,真正实现从人治走向法治,从官本位走向民本位,从集权走向分权,从管制走向服务。
一要具备现代执行理念。执行人员能够以民主、法治、公开、高效理念为指导,在执行政策时能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基本出发点,以关心人民群众生活为最高宗旨,以解决人民群众问题为根本要求,摒弃各种投机心理。
二要具备高尚的执行道德。由于政策执行的复杂性和制度规范自身的局限性,执行人员要能够把制度规范和道德约束有机结合起来,法治以德治为基础,德治以法治为保障;能够自觉增强大局观念,强化行政道德意识,强化自律精神,规范执行行为,唾弃各种不良动机和腐朽思想,自觉主动地认真执行政策。
三要具备健康的执行心理。在社会转型期,由于西方拜金主义及享乐主义等腐朽文化的侵蚀和传统执行中的官本位及全能型心理的存在,容易导致执行人员心理的失衡与堕落。塑造健康的执行心理,能够使执行人员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对外在环境的心理承受和忍耐能力,对各种投机和私欲心理及时进行心理过滤和心灵净化,不因外来诱惑而动摇,不因眼前困难而退缩,确保政策执行的顺利推进和政策目标的最终实现。
四要具备优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所要执行政策的专业及其相关知识决定了执行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对业务工作的熟练程度、复杂程度和工作效率,也决定了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对政策信息的搜集、筛选、处理、传递能力及对政策信息的敏感程度。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在“信息爆炸”、“知识激增”的这样一个时代浪潮中,合格的、高素质的执行人员必须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具有多方面的能力。
四、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政策执行,提升政府执行力的切实保证
制度变迁或供给的科学合理有利于加强对政策执行的制约、激励和监督,实现执行的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切实提升政府执行力。目前,我国在执行过程中应注意加强以下方面的制度建设和创新。
一是建构信息沟通制度,畅通信息传播和反馈渠道,消除“伴生噪音”的产生,尽量避免或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应加强行政公开,有效沟通信息,实现公民知政、参政、督政;应建立健全政策执行的信息网络,构建电子政府,使政府机关借助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建立广泛沟通网络,实现政府组织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息沟通;应完善政策信息的传播机制,优化政策信息传播和反馈渠道,建立完整的信息传播网络;建立起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机制,优化政策信息传播和反馈渠道,使政策能真正地深入人心。
二是创新激励制度,营造良好执行环境。增强执行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对所执行政策的支持度。为了提高执行效率,降低执行成本,应遵循“经济人”规则,考虑到执行人员追求更多的闲暇、名誉等其他需要的客观存在,给予适当的尽可能的满足,完善执行的激励机制。激励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必须尽可能在有限资源供给的范围内创新有效的激励机制,以确保政策目标的最终实现。如引入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任期制等竞争机制;引入能绩制,彻底打破级别和工龄限制,突出能力,体现公平性和公正性;引入功绩制,充分承认和尊重执行人员的工作业绩,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以薪养廉;科学规范晋升制,创新职务晋升要求,重视优秀人才和有突出贡献者的晋升,不拘一格用人才,突出破格晋升等。
三是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切实提高监督实效。首先,必须建立健全多层次、多功能、内外沟通、上下结合的监督网络,进一步加强监察监督工作;其次要进一步形成和完善以党的监督为先导、权力监督为主体、舆论监督为动力的监督体系,要做到监督系统具有相对独立性,要保证监督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再次,要对政策执行情况及时地跟踪评估和监督,强化监督控制,加强廉政建设,充分运用审计手段,加强对财政资金、国有资产和重大工程项目的审计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强化对行业协会、学会和社会中介机构的管理和监督,严肃查处违规违法行为;最后,必须实行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监督原则。对于违法渎职、贪污腐化、执行失误等各种行政案件要坚决查处,毫不留情地依法惩处各种违法失职的行政官员,使任何犯了法的人都不能逍遥法外。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不存侥幸心理,不敢随意变通、怠慢各种政策,从而提升政府执行力,使各项政策得到切实的贯彻实施。
四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规范执行行为。权责一致,是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之一。对由于个人主观专断、以权谋私或相互扯皮等造成执行失误者。必须严格追究责任,甚至法律责任。如果只有权力而没有责任,将无法保证正确行使权力。当前,在政策执行中的典型弊端就是推诿扯皮、权责不清。有多大权力就要承担多大责任,不能借口集体领导而无人承担责任;要建立责任追究机制,使贯彻不力、执行失误甚至违背和对抗政策的责任落实到具体的执行者身上,使执行者对结果有清楚的认识和心理预期,以保证执行的责任明晰和实施严肃,从而增强执行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意识,控制执行方向,规范执行行为,提升政府执行力。目前,工作的重点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现象。
五是优化公民参与制度,减少执行阻力。政治参与机制的完善和参与渠道的畅通可以使公民有效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从而缓和由于社会利益分配不公而导致的不满情绪,增加其对政治体系的认同感。公民参与是公民依法介入国家社会政治生活并享有真正管理国家和企事业的权利;是体现民意、反映民情、提高执行民主化水平的根本要求;是实现公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功能的基本途径;是体现“民主自治”原则、增强主体意识和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优化公民参与制度要求体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执行中公民参与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其主要表现为公民参与执行计划、执行监督和执行评估等方面。
五、扩大执行主体:完善政策执行,提升政府执行力的必然发展
作为全能政府模式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一种反映,执行主体单一化的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和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扩大执行主体是完善我国政策执行和提升政府执行力的必然发展趋势。
当代政策执行的主体不仅包括各类政府组织,也包括所有的非政府公共组织;不仅包括所有的国家公务人员,也包括各类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成员,以至全体社会成员。执行的同体化与异体化同步发展,这是当代公共管理的基本要求,也是未来公共管理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
政府制定的政策一部分由政府执行机构和人员承担,即制定与执行的同体化;另一部分可以面向社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用出租、承包、委托、签订合同等方式,由非政府公共组织或其他组织执行,即制定与执行的异体化。政策执行异体化的出现意味着原来由政府垄断的公共权力越来越多地转移给公民社会。执行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激发各种执行相关人员的责任心,降低执行成本,激发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参与意识,提高执行活动的效率;有利于加强政策制定系统与公民社会的沟通与互动,减少执行阻力,有效提升执行力。
参考文献
[1]莫勇,提升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路径选择——基于 制度创新角度的探析[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05,
(6).
[2]孙增武,等。我国政府执行力的模式分析与途径选择
[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6,(4).
[3]丁煌,政策执行阻滞机制及其防治对策[M].北京:人 民出版社,2002.
篇10
黄主任对县决咨委2010年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刚才。对2011年决策咨询工作进行了扎实的安排安排,会上还对2010年优秀调研演讲和咨询建议以及先进个人进行了惩办奖励。下面,就我县当前的经济形势向大家予以通报,并就做好今年的决策咨询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2010年工作回顾和“十二五”工作布置
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2010年。努力克服“7.24特大暴雨洪水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紧扣年初确定的十项重点工作、十大创建任务、十件惠民实事”全县经济社会坚持着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全年完成生产总值29.61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76亿元,增长51.87%完成财政总收入2.37亿元,增长48.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1亿元,增长56.4%农民人均纯收入3681元,增长22.8%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653元,增长15%全县多项工作受到中省市的惩办奖励,先后荣获了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全国平安疏通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示范县、省级双拥模范县、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乡村、全省招商引资先进县、平安家庭创建示范县、优秀科技特派员示范县、全市重点项目观摩综合评比第一名、全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奖等20多项荣誉,实现了十一五”完美收官。
既是县各套班子解放思想、精诚团结、共克时艰的结果,这些来之不易的成果。也是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务实创新、共同奋斗的结果,更是决咨委各位主任、各位委员的科学顾问、睿智建言的结果。2010年,县决策咨询委员会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了5份课题研究演讲和18份委员咨询建议,这些研究演讲和咨询建议质量很高,有深度、有价值,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全面的咨询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突破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借此机会,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各位主任、各位委员的辛勤工作和对县委县政府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率先突破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时期。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切实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也是赶超兄弟县区、跟进省市发展步伐的攻坚时期。全县上下将全力抓好五项重点工作:
积极打造“四大基地”一个中心”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经济,一是狠抓重大项目建设。抓项目才干促突破”理念,围绕现代资料、生态旅游、绿色食品、新型能源、城镇建设、三产服务、社会事业、环境维护等重点,大手笔谋划和实施一批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的重大项目,精心打造西部现代资料工业基地、水电能源产业基地、绿色食品供应基地、国内生态旅游最佳目的地和三省八县物流中心,以重大项目建设拉动经济社会率先突破发展。
精心打造十大循环产业链。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二是着力构筑特色产业体系。加快“四大园区”建设,大力发展钒、钛、硅、镁和建筑材料、水电能源、绿色食品、循环生物、生态旅游、生物医药十大循环产业链,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低碳循环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县有1个外汇入口过亿元企业、有2个产值超10亿元企业,培育5个产值超5亿元企业、10个产值超亿元企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家,省级名牌产品5个以上,国家级名牌和上市公司实现零的突破。
奋力打造“五个”围绕“区域最美、人居最佳、产业最强”建设目标,三是全力加快城乡建设步伐。依照“规划引领、市场筹资、项目带动、文化提升”思路,深入推进城镇带动战略,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力争到十二五”末,城区面积扩展到15平方公里,四条大道、四大片区”建成,供气、供暖工程和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置厂、第二水厂竣工投用,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乡村创建胜利,农村面貌发生崭新变化,绿色、水韵、不夜、文化、健康“五个”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竭力打造资本市场新洼地。依照“全民招商、借力发展”工作思路,四是深入实施全民招商战略。不时创新招商方式,实现以资源引资金、以项目融资金、以招商促发展。不时加强与西安、十堰、南阳等周边地区的经济技术协作,加大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关中、陕北、山西等为重点区域的招商力度,积极寻求新的战略伙伴。力争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的大企业、大财团、大公司入驻,吸引全省乃至全国更多的资金流向,十二五”期间实现招商到位资金150亿元。大力实施全民守业战略,采取各种综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让全县想创业、敢创业的干部群众实现守业致富愿望。
努力打造平安和谐的新。高度关注民生,五是统筹发展各项民生事业。通过改善财政支出结构,扩大公共服务,完善保证体系,让广大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切实关心群众的冷暖安危,增加民生投入,发展社会事业,解决好群众关注的入学、就医、出行、住房等热点难点问题,帮民富、保民安,尽最大努力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生活得更加幸福。
二、对过去一年县决咨委工作的评价和下一步工作期望
(一)2010年县决咨委工作卓有效果
县决咨委以强烈的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2010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及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负责地开展咨询研究,决策咨询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取得了新成绩。
高等院校知名教授、专家,一是决策咨询实力得到加强。聘请了由省厅领导。党政机关、群团部门专家、干部组成的九名咨询顾问和十名咨询委员,县决咨委的研究领域更加广泛,知识结构更加合理,更加贴近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需求。同时,县委、县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及时为决咨委落实了办公室编制、经费、办公地点和必要的办公设施,县决咨委的工作实力全面加强。
县决咨委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二是决策咨询效果更加突出。2010年。积极开展决策咨询研究,先后提出了5份课题研究演讲和18份委员咨询建议,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多方面的咨询服务。比方《关于打造百里生态画廊的建议》关于加快我县工业园区建设步伐的建议》关于加快修编县城总体规划和编制建设性详细规划的建议》等决策咨询演讲和建议,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参考依据,这些演讲县政府都已批转相关部门研究操持,这些效果的落实已经在全县经济社会突破发展中开始发挥作用。
县决咨委对原有的一些工作模式和方法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三是决策咨询方法不时创新。2010年。通过分组学习、分散活动、集中调研、集体研讨等形式,充分调动委员工作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咨询工作效率。各位委员通过深入调研,提出的演讲和建议具有强烈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咨询研究演讲和建议质量不时提升,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借鉴参考作用。
(二)对决策咨询工作的期望
全县上下共同的责任。县委县政府希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新。县决咨委各位委员要牢牢掌握全县工作大局,认真研判经济走势,注重决策研究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和决策咨询,为加快突破发展进程作出新贡献。
必需要围绕中心工作。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要突出决策咨询工作重点。开展决策咨询。根据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我县实际情况,县今年将以“科学发展、富民强县”为主题,继续强化“投资拉动、产业支撑”把工作重心放在促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上,今年生产总值的预期目标是增长15%希望各位主任和委员围绕全县总体要求和目标,特别是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全民招商、城镇建设和旅游开发等中心工作,积极开展有深度的咨询研究,多提供有价值的调研效果和参考建议。
要注重理论研究与现实研究相结合,二要创新决策咨询工作方法。各位委员在开展调查研究过程中。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掌握翔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把调查得来的情况同县情认识结合起来,同自己的工作经验、工作阅历和知识积累结合起来,做到反映的情况真实可靠,形成的观点高瞻远瞩,提出的建议切实可行。进一步增强超前意识,多研究前瞻性、苗头性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决策咨询的顾问智囊作用。要敢于突破条条框框,打破思维定势,创新调研和思考的工作方法。要注重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研究相结合,把问题研究得更系统、更透彻。要采用开放式的研究方法,注重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加强与其他咨询机构的交流合作,构筑更广阔的决策咨询研究公共平台。
符合人民意愿,三要确保决策咨询真实科学。政府的政策要做到符合实际。就必需倾听来自人民的意见。各位委员来源于基层、扎根在基层,要敢于讲真话,乐于讲真话,也唯有讲真话才干确保决策咨询意见科学真实。委员们学识渊博、阅历丰富,特别是身份相对超脱,不带有部门利益,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希望大家敢于坚持真理,始终遵循“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原则,敢提不同意见,决策咨询真实客观科学,使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更加符合发展规律、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
- 上一篇: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教学方法
- 下一篇:信用管理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