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能训练方案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2: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青少年体能训练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 体能是游泳项目的基础所在,专项体能训练的质量对于游泳运动员能否发挥出自身的实力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通过阐述体能训练对运动员的重要性,重点探讨了游泳项目专项体能训练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训练方法,以供实践借鉴。
关键词 游泳项目 必要性 体能训练 存在问题
随着现代体育的不断发展,游泳运动逐渐成为全球体育界最具观赏性的比赛项目之一,也受到全世界许多运动爱好者的关注和喜爱,尤其是年轻一族,更是极为追捧。目前,伴随着游泳项目的进一步发展,游泳项目的特征不在局限在运动员技术的细腻程度,而更多地对要求运动员具备较强的体能。体能训练是运动员在游泳专项训练的比赛负荷下,最大限度的动员各种有机能能力和对抗疲劳能力所采取的手段,也是游泳运动员在比赛中完成各种技战术任务的基础。但目前游泳项目专项体能训练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训练理念有误区、训练方法单一和训练机制不完善等,严重影响到运动员体能的强化。因此,加强游泳项目体能训练的研究力度,对我国游泳项目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科学、全面的体能训练能使青少年运动员更好的适应现代游泳发展
游泳专项体能训练是提高现代游泳运动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在世界泳坛的激烈竞争中,人们对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也更加关注,谁拥有雄厚的高质量的游泳后备人才基础,谁就能称霸于世界泳坛,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水平是掌握与运用游泳运动技术和战术的基础,青少年训练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在未来的竞争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青少年游泳运动员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技战术水平越来越高,必须加强对少年游泳运动员科学系统地体能训练,抓好青少年的专项体能训练,使其能够适应现代游泳发展的需要。
(二)体能训练有助于青少年运动身体的全面发展,为提高专项技能打下基础
青少年正处于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在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时期对运动员进行系统的、持续的不同负荷的刺激,会使运动员的身体不断产生各种适应的变化,有效地改善身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同时,体能训练可以克服心理障碍,磨练出运动员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保障运动技术在战术运用中充分发挥,弥补运动技能的欠缺,也是培养运动员适应大赛心理的重要途径之一,使其身体得到全面的发展,为提高专项素质和技战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科学地体能训练能有效预防运动损伤,延长运动寿命
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科学化、个性化体能训练,是保持不同个体相关肌肉力量特别是薄弱肌肉群均衡发展的必要手段,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内脏器官,特别是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机能,增强肌肉、肌腱、骨骼和韧带等运动器官的功能,并使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得到改善。在国外,体能训练早已科学化,并成为运动员自觉的必修课。世界游泳强队对体能训练都非常重视,而我国游泳教练员,特别青少年游泳教练员既负责技术训练,又负责身体素质训练和球队的日常管理,难以对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进行科学合理的训练。同时,教练员对体能训练的认识也存在偏差,对训练量与强度模糊控制,过于注重技术的要求,致使训练手段不科学,使得过度训练现象始终存在,导致运动损伤经常发生。因此,科学地运用体能训练预防游泳运动损伤,不仅能有效地协调青少年运动员技能与体能的协调发展,还可以更好地发挥运动员的潜能,延长其运动寿命。
二、我国青少年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训练理念存在着一定的误区
长期以来,我国在技能主导类竞技体育中一直处在世界领先地位,而体能主导类项目总体上处于劣势,于是错误的认为“体能”是影响我国专项竞技运动水平的主要问题。这样就出现了各级运动队对于“体能训练”过分重视,甚至出现了个别体能主导类项目“体能测试”制度,出现了“体能”与“技术”分割的、脱离的现象,造成我国体能主导类项目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现象。而茅棚认为,“训练大方法具有普遍性,训练小方法是具体的”。运动成绩的提高,不但取决于“训练大方法”的理论认知和操作,还取决于“训练小方法”的具体操作。所以,把“体能”与“技术”分割、脱离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同时,多数教练员认为体能训练在游泳的平时技术训练中已经覆盖,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认知。重视技术训练轻视体能训练是我国青少年游泳队普遍存在的现象,教练员认为体能训练在技战术训练中可以实施就行了,实际上这样仅解决了速度素质和速度耐力素质的问题,而力量耐力和基础力量训练没有保证,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运动员的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训练方法、手段比较单一
从“生物适应”理论的角度来看,影响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训练手段和负荷。训练手段确定了机体的刺激部位,而训练负荷的大小决定了某一部位所受刺激的程度,训练手段和负荷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才能确保体能训练的最终效果和训练方向发展。我国青少年游泳体能训练中普遍存在训练方法、手段单一。如力量训练时以杠铃、弹力带为主,所采取的手段主要是克服自身体重的负重练习和抗阻练习,其它方法、手段练习则很少;对速度的训练只注意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位移速度的训练,而忽视了只有结合专项特点进行水点的速度训练才是专项运动所需的;陆上耐力训练多采用田径式长跑,忽视了力量耐力(肌肉耐力)和速度耐力,田径式长跑训练是低水平的有氧代谢训练,根本不能满足游泳项目特点的高强度的有氧代谢;对柔韧素、力量等其他身体素质的训练时往往忽略与专项相结合,个别教练对青少年运动员在训练时,进行大力量训练,这样会影响青少年灵敏素质的发展。
(三)体能训练缺乏系统性、计划性
科学、系统的体能训练是取得最佳训练效果的必要条件。人体对训练负荷的适应必须通过机体自身的各个系统、各个部分肌肉的变化,逐步地实现。因此,游泳体能训练只有长期系统性、计划性、科学性才能保证体能逐步提高。青少年正处于运动素质发展敏感期,体能训练有其特殊性,需和成人训练有所区分。由于我国青少年游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大多没有专业的体能教练,训练是主教练负责制,训练任务由主教练在训练前临时分配给助理教练,这势必造成体能训练的随意性、盲目性。而泳坛强国的体能教练对于每天的训练内容必须清楚地讲解、示范、帮助和纠正,体能教练每天都要带笔记本或卡片,随时根据训练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做记录,对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出了精心的指导。在这些方面我国教练员比较欠缺。
(四)不注重训练数据的采集和训练的监控
体能训练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运动成绩竞技水平。要解决这个问题,教练员不仅需要科学的训练安排、科学的恢复手段,还需要科学的训练监控。我国青少年游泳教练员在体能训练中往往只注重训练的内容和数量,对体能训练产生的效果并没有明确的数据和科学有效的监控。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有着良好的游泳项目传统,游泳体能训练积累了大量训练数据,有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有训练数据的支撑,也就减少了训练的盲目性,增强了训练的科学性。国内的青少年游泳运动队一般没有配备专门的体能训练师,很少对体能训练进行监控,即使有,也多为训练后监控,缺乏运动中监控,对体能训练监控没有形成规范化和制度化,训练监控与训练本身严重脱节,很容易引发一定的伤病,使体能训练本身不但没有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反而干扰和阻碍了训练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体能是游泳项目竞技能力发展和发挥的先决条件,也是充分发挥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基础。因此,在游泳项目专项体能训练过程中,教练员应掌握当前体能训练的先进理念,结合游泳项目的专项特点,制定出合理、科学的训练方案,同时针对每个游泳运动员的特点制定出相适应的体能训练方案,通过合理地训练,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从而促进我国游泳项目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摘 要 游泳运动员体能的发展水平,受身体形态、机能、素质三个因素的影响,而运动素质是体能训练的基本内容,体能水平通过运动素质水平表现出来。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游泳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并表现在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相对平衡状态。处于青春发育前后的游泳运动员,体能结构的平衡是相对于不同素质发展敏感期快速增长和个人潜能优势差异的不平衡状态,竞技能力结构的非平衡性就显得格外突出。因此,对青少年儿童的核心力量训练应依据这一规律特征,设计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案。
关键词 青少年 游泳训练 核心力量
一、核心力量的概念
核心力量是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即肩关节至膝关节之间的部位)、控制身体重心、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的力量能力。
二、核心力量训练在游泳中的作用
核心力量强调动作的发力应依靠身体的中心,肢体末端的用力以躯干和腰的发力为起点,能够延长力臂,增大力矩,获得更大的力量。此外,人体核心部位的能力增强,可以让身体各环节形成有效的动力链,协调一致地发挥作用。运动员在运动时,腰至臀部的位置是整个身体的中心地带,它控制着上下肢的协调用力,对全身的运动起着纽带的作用。核心力量越发达的运动员,其在做动作时就会越协调,从而表现更加协调有用的发力。控制和发挥核心力量,在游泳运动技术发展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核心力量训练对游泳运动员保持基本姿势、完成基本动作和专项技术动作起着稳定和支持作用。同时,也是运动员身体发力的主要环节,对上下肢的协同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核心肌群的力量越大,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就越好,游泳运动员就能在竞技运动中具有更好的控制能力和制胜力。因此核心力量训练越来越被业内专家和教练员们认为是运动员力量训练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对于核心力量训练的认识,多数人还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或者错误地等同于腰背和腹背肌的训练,不能真正领会核心训练的实质和要点,常将浅层肌肉训练作为核心力量训练的重点,走到了核心力量训练目的的反面,因而未能在竞技运动训练中充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7]。
三、游泳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一)核心稳定力量与传统的腰腹力量训练有很大的不同,核心稳定力量的训练涉及整个躯干和骨盆部位的肌肉,特别是注重深层的小肌肉群的训练。
(二)核心力量在游泳训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为有效地发展力量,提高核心力量训练效果,游泳核心力量训练必须有针对性。游泳核心力量训练的针对性包含两个方面:其一,应重点发展与游泳推进力密切相关的肌群力量。其二,核心力量训练要体现游泳力量特点。游泳力量的特点是等动性用力,游泳动作发力强调动作的面,划水和蛙泳蹬腿属于远端支撑用力,而鞭状打腿则属于近端支撑用力。游泳核心力量训练的目的是提高专项力量水平,改善动态力量工作的机能保障,并在划水动作中表现出核心力量能力。
(三)由于核心稳定力量的主要功能在于对身体重心的控制,所以该力量在很多情况下是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训练,以此使更多的小肌肉群特别是关节周围的辅助肌参与运动,培养游泳运动员在运动中稳定关节和控制重心的能力。
四、核心力量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
(一)科学安排训练时间。如今的游泳运动在国际上呈现了一种高节奏、短周期的训练形式,要想在国际泳坛上取得优异成绩就要求在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核心力量训练时进行科学的、适当的训练时间安排。如在进行整体肌肉力量训练时,可以与地面力量训练适当的相结合,以期获得均衡的发展。而在进行局部肌肉力量练习时,应先让运动员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而后再进行稳定性力量练习。
(二)从核心力量训练的理念看,游泳训练的方式分为两大类:第一是仰泳和自由泳,第二是蛙泳和蝶泳。在这类的训练方式中核心部位力量的发展是有区别的在侧重点方面。如在第一类训练方式中,运动员核心部位力量应当趋于平衡、静止,强调运动员的身体姿态要紧、平、直,是一种静态力量训练;在第二类训练方式中,核心力量部位应趋于变化、起伏,强调运动员的四肢的同时发力,是一种动态力量训练。
(三)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每一个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都存在着差别,因此,每个运动员核心力量的稳定性及需求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不能对所有的运动员实行同一套训练方案,否则就很难收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时候,教练员是其中的主导因素,需要在明确核心力量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意义的基础上,从注重与泳姿相对应方面着手,增强运动员的核心力量,提高其比赛成绩,促进我国体坛游泳项目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柳仲妮.核心力量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4):28-29.
[2] 杨警非,康莉.核心力量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运动.2014(4):39-40.
[3] 牛哲斌.浅谈力量训练在游泳训练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3(19):29,31.
[4] 郭慧.核心力量训练在游泳训练实践中的应用问题[J].浙江体育科学.2010(1):38-40,44.
[5] 李嘉琦.浅谈如何进行游泳运动核心力量的训练[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1(12):56.
篇3
【摘要】通过对浙江省多名市体校教练员,及少儿武术培训教练的调查与访问,对竞技武术启蒙训练内容及训练方案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对比大量体育学科的文献资料后,把少儿竞技武术启蒙训练的内容、要求、手段进行了初步的梳理、总结。对少儿竞技武术启蒙训练内容、方法及手段进行研究,为基层培养竞技武术套路后备人才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少儿 启蒙训练 竞技武术
在大量现代竞技体育在我国不断普的冲击下,武术作为我国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因其技术动作内容复杂多样、基础训练时限长等项目特性,逐渐的在少儿培训方面体现出了劣势。同时在国家现行规则的促使下,越来越高的难度动作和更加苛刻的技术要求,迫使现代的竞技武术运动员需要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和更好的体能。因此,少儿武术启蒙训练的重要性凸显的更加明显了。
1少儿的生、心特点
根据现有资料表明,7~12岁是目前公认武术启蒙训练的适合年龄,而在这一年龄阶段的少儿生心特点与成人有着很大的差别。 其骨骼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完全骨折,但容易弯曲变形。关节伸展性与活动范围大,关节的灵活性与柔韧性都易发展,但牢固性较。差肌肉收缩能力较弱,耐力较差,易疲劳,但恢复快。红细胞、白细胞及血红蛋白含量大心脏重量体积小,心率快,血血压较低。呼吸肌弱,肺通气的阻力大。表现呼吸浅快,肺活量、最大吸氧量较低。神经过程兴奋和抑制发展不均衡,兴奋占优势,并易扩散,表现为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动作准确性差等特点。另外,心理活动过程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迅速发展。集体意识和个性的逐渐形成。无意注意主导向有意注意发展等。因此,我们在组织少儿武术启蒙训练时应依据少儿生、心的发展特点。
2少儿竞技武术启蒙训练的内容和实施
武术启蒙训练阶段以一般的身体素质训练为主,以增加少儿运动员运动能力和培养运动兴趣为主要任务,为系统良好的开展基础训练奠定基础。其训练内容包括有:运动兴趣的培养、一般身体素质、柔韧和武术形态神态的训练。经多名教练员建议这一阶段的训练时间为一年到两年之间为佳。
⑴运动兴趣的培养
在运动训练中,运动兴趣是影响训练积极性和自觉性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基础训练的前期就着重培养运动员对运动项目的训练兴趣,不仅利于整个基础训练过程中训练方案的实施,而且对于更高武术技术水平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价值。按运动兴趣的形成因素将培养兴趣的训练方法分析如下:①明确训练动机:主要的训练实施手段为直观或言语性的对运动员思维观念上的影响,如:讲授一些优秀运动员的事迹故事,利用电视、电影和技术录像等多媒体教学以及言语鼓励等等。②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变化多、内容丰富为原则选用教材,不仅能培养运动员的训练兴趣,同时也能提高训练效果。比如时常编排一些武术韵律小体操、初级步型手型组合、各种素质内容的花样式结合等训练手段的运用。③提高认知和情感的联系:训练中应控制良好的训练气氛,使其形成积极的训练情绪。如根据少儿运动员的心理认知特点进行形象生动的教学、多给予表现机会和动作独立思考的机会、在训练中多参插评比及竞赛等训练手段。
⑵一般身体素质
这一阶段的体能训练是进行以提高运动能力为目的一般身体素质训练为主,主要任务是提高活动能力。要求训练量不宜过大,身体负荷强度不宜过高,循序渐进,适量安排训练计划。在已有的研究中已证明目前青少年的体质普遍下降,同时考虑到儿童身心的特殊性,过分的大负荷训练容易使少儿训练导致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这阶段训练我们应更注重训练量与强度的掌控,合理分配体能训练内容和训练手段的运用。
7~8岁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虽逐步快速的向成人转变,但在初期阶段都还处于幼儿状态。因此,在训练手段运用上我们应多采用具有引导性、趣味性的训练方法,如:跑、跳、爬、滚、翻、钻、攀、拉等游戏成分高,强度小的素质训练。同时这些训练手段丰富、内容多样则更容易激起运动员的训练兴趣,提高训练热情,从而改善训练效果。具体训练方法和手段:(见表3)
柔韧素质的提高是少儿竞技武术启蒙训练最为关键的身体训练内容。它不仅是武术运动的基础,必备的体能条件,也是技术发展层次高低的关键。因而,在少年儿童时期各部关节十分柔软、灵活,骨骼的弹性大、硬度小,肌肉也较柔软等生理特点的有利条件下,是发展柔韧素质的最佳时期。在训练时不易发生骨折、肌肉韧带拉伤等现象,也没有青年时期拉韧带的痛苦感。只要方法得当,少儿的柔韧练习一般只需要经过7~8 周,身体各部位就能够达到灵活自如的程度。实施方法:(见表4)
⑶武术形态、神态训练
其内容包括有基本站姿和坐姿以及手型、步型、身形以及神态部分。武术套路中的每一个动作无不是由这些动作经转变或组合后形成的,是通过武术中的“形态”和“眼神”的有机结合,在一系列的有次序、多变的动态静态中,才可将武术套路表现的淋漓尽致,出神入化的。由此可见,抓好这部分训练不仅是有利于开展后续的基础训练,也是运动员今后技术发展的必要条件。(见表5)
在武术形态训练中常见的方法:①重复练习法:以集体训练的形式为主,进行原地或者行进的对动作反土废坝杏谛纬啥作定型。②持续练习法:主要是指对每一动作有一定的持续时间的练习,目的在于加深动作静止时的本体感觉。但独依据少儿生理特点,在进行步型训练时用此训练法需要慎重处理持续时间,以免造成运动员下肢骨骼变形、弯曲。③组合训练法:对上肢、下肢或上下肢结合的几个或多个不同动作进行组合训练,以及五步拳套路的训练,有利于武术规格的提高和步型手型的配合运用。④变换训练法:几个或几组动作,通过口令及顺序变换训练内容。⑤直观法和言语法:因启蒙训练期的少儿运动形象思维强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心理特征,运用动作示范和多媒体等的直观性教学手段效果较佳。同时训练时应反复强调正确动作技术要领和及时纠错、攻防含义讲解。使其大脑在外界信息不断的刺激下形成正确动作概念。
同时,武术套路讲究“形神兼备”,所谓的神就是套路演练中所表现出来的精、气神,是武术动作中潜在的攻防含义的体现。而眼神是武术精、气、神的核心和窗口。因此,武术的神态训练主要也就是眼神的训练。在武术神态方面训练有三法:①眼神本身的训练:即为眼睛瞪、转、追、开合的的训练,要求精神饱满,目光如炬,且练到收缩自如。②头部灵活性训练:主要个各方位的甩头训练,利于形成目光定位和提高甩头动作是的神态展现。③眼神动作训练:眼神动作训练是典型的武术动作与眼睛的配合,眼到手到,手眼相随是武术运动中眼与手配合的基本原则。如并步穿手亮相(注重甩头和抖腕的配合)、前点步架掌(注重点步架掌和甩头的配合)等,建议在练习中应反复强调手眼配合,并作为此阶段武术专项技术训练的重要部分。
3小结
根据少儿与成人生、心特点的不同,在武术训练方法的选择上也存在着差异。如体能训练应采用一些自然的源于本能的动作练习,将青少年运动员导入自觉的运动状态中,激发他们的生理潜能和参与热情。同时技术训练中也应根据少儿的生心特点,运用变化多、内容丰富等训练手段,初期训练中以模仿动作、简单的武术手步型体操和简单攻防格斗动作等游戏成分较重的训练内容来进行,而后根据训练时间和训练水平的积累逐渐减少游戏成分。少儿的武术启蒙训练必须要以少儿的生心发展为中心,做到训练和成长的有利结合,才能使其训练效果得以保障。
参考文献:
[1]林小美.武术基础训练与儿童生理_心理发展之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6):851-853.
篇4
关键词 高尔夫运动 核心柱力量训练 运动员 协调能力 核心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G849.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6-000-03
高尔夫运动不仅仅是一项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项目,它整套运动动作形式比较复杂,看似简单的动作实际上需要很强的腿部爆发力和肌肉协调能力,同时还需要很强的空间预知感觉。近些年,很多高尔夫运动教练越来越注重对队员核心柱力量展开训练,这能帮助队员提高和维持体能,同时也弥补队员在专项力量上的薄弱。以核心柱力量训练的理论为基础,高尔夫球员击球的效率、准确性等都能因此而逐渐得到改善。不少研究文献均表明[1],过去传统的力量训练往往只能调动运动员60%的肌肉群参与运动,效率非常低,但是核心柱力量训练在60%的基础上却增加了肌肉群整体协调性的训练,而这些训练则是对其余40%未调动能量的补充,有助于运动员提高动作效率。本文对此进行探讨。
一、高尔夫运动
纵观世界性的体育产业,高尔夫已经逐渐与足球和网球成为了三大支柱性质的产业,而这种运动近些年在我国也得到了很好的推广与发展。但是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高尔夫在我国兴起以及引发的潮流相对较晚,我国高尔夫运动员整体的技能水平还没有与体育产业水平相契合,尤其体现了体能上,严重限制了高尔夫运动员技术的提升和能力的提高。纵观世界级的知名高尔夫运动员,伍兹就是非常注重个人体能训练的代表之一,他专门高薪聘请体能专家为自己制定个性化的体能恢复训练,而在种种科学体能训练方案中,伍兹确保了自身体能的大幅度提升,从而也保证自己在高尔夫运动界超高的竞技水平。每一项竞技运动的发展都需要后备人才的培养和补充,如今,高尔夫对我国除了体育产业的带动外,作为一项休闲运动也给经济带来了很大的发展,因此,新时期下教练员更要注重对高尔夫运动员的科学培养,尤其是体能训练,更是成为运动员的必修课。
二、核心柱力量
核心柱力量最早由美国AP体能训练机构提出,而其应用的初始领域是康复领域,出现于解剖学的教材上。医学家对核心柱力量做出解释,核心柱力量是指人体中间部位肌肉群的力量,包括腹肌、臀肌、背肌以及胸部的肌肉群。也有学者对人体核心柱部分和核心柱肌肉展开了研究,指出人体腹部与背部包含的绝大多数核心柱肌肉群,但并不是所有肌肉群的训练都对人体整体的体能产生影响,强调只有29块肌肉群能成为体能提高的重要训练对象[2]。
在核心柱力量训练实现全球范围的传播与推广以后,我国不少学者和教练员也更关注了核心柱力量所产生的作用。比如,人体在跑步时首先发力的不是腿部或上肢肌肉,而是腹横肌,所以关于核心柱力量训练并不是四肢肌肉群的首先发力,核心区肌肉群会优先,在稳定躯干后保持身体平衡才组织其他肌肉参与。再比如有教练学者指出,核心区属于人体的能量库,其提供的力量就是能力库中的有效动力,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首先是产生动力,推动人体运动并完成各项要求动作;其次是核心区深层小肌群起到的稳定作用,帮助人体支撑身体,保持平衡;再者是提高运动过程中神经系统对肌肉的协调控制能力,核心柱力量训练基本都处在不稳定的环境下,这才有助于激活神经对肌肉的协调支配能力,提高完成各项动作的效率;最后,核心柱肌肉群还能控制人体身体平衡,完成动作r保护躯干,避免脊柱损伤。
三、体能训练在高尔夫项目中的实践应用分析
伍兹曾将自己多年的高尔夫运动经验写入到一本《怎样打好高尔夫》的书中,术中提到高尔夫项目不只是运动竞技场和对手展开的竞争,还包括自己与自己的对抗,而这种对抗则体现在球员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技能和体能方面,这对运动员竞技场上水平的发挥是非常重要的,且与各要素的影响有着直接的相互关系。长期的实践表明,高尔夫运动员爆发力也影响着成绩,尤其是挥杆的动作,这与击球时杠头速度、球速和击球距离相关。此外还有柔韧素质,包括挥杆的幅度、做功距离等。比如高尔夫运动员躯干或关节柔韧性受限,那么就会直接影响击球效果和竞技水平,还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在几年前,瑞士高尔夫球协会曾对运动员进行了身体形态、身体素质、机能测试等方面的研究,发现高尔夫球运动员的躯干、肩关节和髋关节的力量与试验进行前比有非常大的提高,水平较高的球手与较低的球手之间在躯干、肩关节、髋关节、柔韧性、睁眼平衡能力方面差异非常大。台湾的高尔夫球研究学者也研究了全挥杆速度和运动员体能的关系,最终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员腹肌肌力和挥杆速度呈现正相关关系,而肌肉之间的协调性与挥杆速度有显著关系[3]。也就是说,当前对高尔夫运动员的培养中,注重球员核心柱力量的优劣情况,对专项能力的提升有非常大的影响,而针对高尔夫水平不高的运动员,确保其体能素质改善后,挥杆速度才能受到正面的影响,线速度也会大幅度加快,也就是提高了爆发力。由此可见,高尔夫运动核心柱力量训练对运动员各方面提升的重要性。
四、高尔夫运动核心柱力量训练对运动员协调能力及核心稳定性影响的实例研究
(一)研究对象
笔者选取队伍中16名青少年高尔夫球员的情况,进行有关核心柱力量训练对其协调能力与核心稳定性的影响展开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各8名,青少年高尔夫球员的基本情况如下。对照组8名运动员平均身高(173.1±5.3)cm,平均体重(59.6±7.6)kg,平均年龄(18.4±0.5)岁,平均肺活量(18.4±0.5)ml,观察组运动员对应数据分别是(170.8±3.2)cm、(58.2±3.0)kg、(17.9±0.4)岁、(2498.8±62.8)ml。
(二)研究方法
本论文共采用3种方法展开研究。
1.文献资料法
笔者翻阅知网关于“高尔夫运动训练”“核心柱力量”“协调能力”“核心稳定性”等关键词,从国内外的文献中参考进行切入,整合消化相关知识与观点融入研究工作中。
2.问卷调查法
主要通过调查本校甚至城市内相关的高尔夫运动员、教练员以及高尔夫俱乐部相关人员在体能训练方面的意见,将其整合为问卷形式发放调查,发放21份,调查对象有效回收20份,有效率为95.2%。现归纳主要的问卷问题,集中于体能训练对高尔夫运动核心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是否满意高尔夫运动的核心柱力量训练,最终20例当中非常满意有10例,比较满意有8例,一般满意为2例,不太满意与不满意的结果均为0。证实参与的研究者均对高尔夫运动中核心柱力量训练有一定程度的认可。另外,笔者通过了问卷重复调查的方式,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法求出问卷可信度,最终r=0.92,这表明笔者所用问卷的有效性与研究指标相符,并由较高的可信度。
3.实验法
这是本研究论证观点的重点方法,以下进行详细的分析。
笔者在2016年10月―2016年12月期间对16名在校的高尔夫运动员进行8周时间的实验,得出相应数据和结果对观点进行论证。根据高尔夫运动员专项力量的特征以及年龄段内身心发展的特点,集合当前使用的科学先进的核心柱力量训练理念与方法,笔者特设计符合高尔夫运动员该年龄段中的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将16名运动员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例。对照组运动员以过去相对传统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观察组则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调整,尤其是加强核心柱力量训练,对比训练后的数据和结果。训练的具体时间安排在2016年10月10日―2016年12月9日,共8周。对照组运动员每周只做专项的体能训练,观察组运动员则加入3次核心柱力量训练,每次维持的时间为1小时。具体的协调能力与核心稳定性指标测试内容如下:协调能力指标包括肌肉间协调和本体感觉,测试内容分别是侧抛实心球、击球、立定跳远、1分钟拍球、1分钟跳绳、闭眼前行、侧滚。核心稳定性指标包括核心柱力量和平衡能力,测试内容包括1分钟仰卧起坐、平板支撑、踩球和走板。
体能训练实施过程:(1)训练目标:提高运动员专项力量;促进肌肉整体发展。(2)训练任务:结合高尔夫运动探讨高尔夫运动核心柱力量训练对运动员协调能力及核心稳定性的影响,以提高运动员的体能水平。(3)训练原理:扩大肌肉横截面与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能力,先训练形成大肌肉,再练习小肌肉,前者不易疲劳,后者容易疲劳。(4)训练量保持中等,训练强度也为中等。(5)内容简述:准备活动10分钟,运动员慢跑热身2圈,静态关节活动操,必要的拉伸;基本训练40分钟,俯卧撑10次,训练胸大肌、肱三头肌和三角肌,仰卧双腿蹬伸8次,训练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组合器械平推8次,训练背阔肌与肱三头肌,俯卧后折腿12次,训练半腱肌、股二头肌、半膜肌,坐立双手下拉8次,训练斜方肌、三角肌、大圆肌和冈下肌,背起10次,训练竖脊肌,坐立前摆小腿10次,训练胫骨前肌,仰卧起坐10次,训练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和腹直肌,引体向上8次,训练斜方肌、肱二头肌和背阔肌;整理训练10分钟,慢跑1圈,拉伸。(6)效果评估:运动员每节课后做好训练笔记,针对每一次的表现进行记录与描述,根据效果适当调整训练。
核心柱力量训练实施过程:(1)训练目标:提高运动员核心柱力量;提高协调能力与核心稳定性。(2)训练任务:结合高尔夫专项设计进行相应的力量训练,提高体能水平。(3)训练原理:训练有助于实现运动员对自身力量的控制、协调与传递,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协调控制能力与力量训练效率,提高核心稳定性。(4)训练力量中等,训练强度中等。(5)内容简述:准备活动10分钟,慢跑热身2圈,动态关节活动操,动态拉伸;基本训练40分钟,仰卧顶髋15次,训练半膜肌、半腱肌、臀大肌、盆底和股二头肌;跪桥伸展8次,训练三角肌、臀大肌、竖脊肌;侧桥转体10次,训练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三角肌;俯卧双肘支撑1分钟,训练三角肌、股四头肌和腹直肌;坐立左右D体10次,训练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竖脊肌;弓步抬手蹲10次,训练臀大肌、三角肌和股四头肌;转体垃10次,训练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和股四头肌;俯卧背起15次,训练竖脊肌和臀大肌;转体抛球10次,训练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股四头肌;俯卧撑10次,训练腹直肌、肱三头肌和胸大肌。(6)整理部分:慢跑1圈,拉伸。(7)效果评估:运动员每节课后做好训练笔记,针对每一次的表现进行记录与描述,根据效果适当调整训练。
(三)结果分析
(四)结果小结
1.肌肉间协调性表现出运动的动作效率。侧抛实心球、击球以及立定跳远能够反映高尔夫运动员动作的效率,由表3可知,在8周训练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增长均超过对照组,P
2.空间感知能力是协调能力的重要判定指标,闭眼前行与侧翻能反映高尔夫运动员对空间的感知能力,由表3可知,在8周训练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增长均超过对照组,P
3.动作节奏也是协调能力重要的判定指标,1分钟拍球能反映高尔夫运动员动作节奏,此外还有1分钟跳绳(表中省略),表3的两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4.高尔夫运动员需要有力的核心柱力量支撑技术来实现竞技场上技术动作的完成,根据两组运动员身体素质情况并结合高尔夫专项体能需求发现,平板支撑和1分钟仰卧起坐(表中省略)能反映运动员核心柱力量评价指标,由表3可知,在8周训练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增长均超过对照组,P
5.根据运动员身体素质特征结合高尔夫专项体能需求确定走板与踩球(表中省略)符合训练标准,并将其作为高尔夫运动员平衡能力的评价指标,由表3可知,在8周训练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增长均超过对照组,P
五、总结
通过本次研究,笔者得出以下结论:
(一)核心柱力量训练有助于改善高尔夫运动员的平衡协调能力。对高尔夫运动员而言,平衡能力与协调性是其需要重视与训练的基础能力,也是核心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从运动学角度上看,平衡能力与协调性是人体重心在支撑面内或有外来力量时保持身体的稳定状态的能力。有研究显示[4],人体的协调能力与平衡能力与核心区肌肉相关,比如专家将人体核心区分为表层运动肌和深层稳定肌两个部分,前者参与人体运动,后者则负责运动过程中身体的控制协调与平衡。另外,深层肌肉群还被统称为稳定性肌肉群,成为人体维持平衡与协调稳定的重要部分。深层稳定肌肉只有在人体非稳定状态下才能有效激活,过去的训练方式过于注重四肢大肌肉群的训练,且训练的方式较为单一,运动轨迹相对固定,所以难以对肌肉产生有效的刺激作用。而核心柱力量训练的手段较多,更注重多关节肌肉的参与,且动作轨迹也不固定,同时加入非稳定状态肌肉训练方法,可以实现深层稳定肌肉群的激活,确保这些肌肉得到锻炼而提高,改善力量,提高人体身体平衡与协调的控制能力[5]。
(二)核心柱力量训练显著提高核心柱力量和核心稳定性。首先核心柱力量是核心稳定性的基础与保障,与传统训练相比,增加了核心区肌肉群的训练,细化深层肌肉群力量训练,达到促进核心区肌肉群整体发展的目标。很多研究文献表示,主动肌力量训练越大,肌纤维越粗,那么就会增大受伤的可能性,而不均衡运动会导致两块肌肉力量悬殊,将有可能改变关节力学结构甚至影响关节解剖结构,导致其错位而影响正常体态,严重限制高尔夫竞技中技术动作的发挥[6]。核心柱力量训练则更注重肌肉群的整体发展,有研究显示[7],核心柱力量属于人体最基础与最重要的肌肉群,从人身体处于发育状态开始,就应首先对这部分肌肉进行锻炼与管理,这也是人运动的基础,也是为后期培训运动员高水平竞技能力以及预防运动损伤而做好的准备。核心柱力量训练方法是对传统力量训练形式的强化,重点放在核心区肌肉群的强化上,采用了多维度、多平面与多关节的力量训练方式,更好地激活核心区肌肉群尤其是深层小肌肉群,这对人体的身体稳定性与平衡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多关节训练则使得更多的肌纤维参与工作,激活肌纤维比例大增,也有助于力量训练效率的提高[8]。
综上所述,高尔夫运动核心柱力量的训练对提高运动员协调能力和核心稳定性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教练员要针对高尔夫运动员协调能力的提高与核心稳定性的发展积极采用科学的核心柱力量训练方式,全面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 郭云聪.青年赛艇运动员核心稳定性力量训练的实验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2,1(22):11-17.
[2] 张莉清.核心柱力量训练对9-10岁高尔夫队员协调能力和核心稳定性影响[J].青少年体育.2015.3(25):41-42.
[3] 鲍杰.青少年男子游泳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对传统力量训练优化的实验研究――以河南省体工队12-16岁男子游泳运动员为例[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5.
[4] 张硕.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实验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3.
[5] 李山.力量专项化训练的结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7(4):47-49.
[6] 赵佳.核心稳定性训练的研究综述[J].宜春学院学报.2012.11(4):108-110.
篇5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
当前国家开展的选拨人才的方式以高考为主,对于一些有着美术、体育以及舞蹈特长的学生,国家开放了特长生选拨的通道。这种特殊选拨的方式既考查学生的基础文化课程,又要检验其专业成绩,很多特长生不能平衡文化课与特长训练,很容易造成特长生的心理压力,进而影响其文化课与专业训练两方面的成绩。在这些特长生中体育专长的学生表现尤为明显。如何将文化课与专长训练协调好,将两者成绩共同提高,是当下教育研究的重点。
1当前高中阶段体育特长学生现状
1.1学习现状
曾有国内学者对高中体育专长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进行过调查显示,95%的特长生文化课都处于不及格状态,平时对于文化课学习普遍处于排斥状态,这些特长生的整体成绩都处于年级的中下游。这些体育专长的学生之所以选择走特长生这条道路,多数都是为了上大学,为自己的将来谋一条出路。如果说是特长生主动选择了体育,倒不如说是他们只是选择了一个上大学的机会。调查还显示,体育专长的学生专业成绩越好,其文化课成绩就越差,这种情况约占特长生总体的65%。
1.2训练状况
高中阶段,体育特长生所接受的日常体育训练根本达不到一对一这样的训练形式。目前高中学校的体育教师数量有限,而体育专长的学生却有许多,教师只有采取大班式训练方式。除了基本的体能训练之外,专业内容主要围绕考试展开,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很少会考虑到特长生的心理以及情感状况。此外,当前高中从事体育教学的教师们很少有专业素养过强的,不是专业不对称就是教师不是专业体校毕业的。如今国家在大学增设的体育项目越来越多,但从事高中体育教育的教师们开展的体育教学还围绕着田径和球类展开,显然这些教师已经无法跟上时展的节奏。
1.3自身状况
据调查,体育特长生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并不是因为喜爱体育而选择走体育特长的道路。这种出自于非兴趣驱使下的学习很容易造成学生对专业知识认识的程度不够,甚至有的学生根本不了解体育以及专长特点就选择了体育,并不是所有力气大的人都适合当举重运动员,所有跑得快的人都适合田径。每一项体育运动除了对学生身体素质有一定要求之外,对其心理素质以及体育方面素养都有一定要求。例如,射击项目,除了对技术要求很高之外,对心理素质要求更高。体育运动是具有竞技精神的,而竞技运动就会有输有赢,特长生在面对输赢时必须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同时,每一种体育项目对学生的身体素质的要求都是不同的,学生必须先对所选择的体育项目及自身素质有足够的认识,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自身体育特长发挥到最好。显然,现阶段高长生对于这些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认识或者完全没有这些概念,这必然导致其日后的训练效果无法达到要求。
2影响体育特长生体育训练效果的因素
2.1自身因素
如今,许多高中学生将上大学作为一种终极目标,其目光仅仅局限在了大学,都受着这种固有思维的深刻影响。笔者并不是认为将上大学定为目标是错误的,但是将大学作为学生一生的终极目标,显然对未来缺少规划的学生思想比较固化。当前许多高中生并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是知道为了考试而学习,这样过于局限。尤其是体育专长学生,为了上大学而选择体育,其是许多特长生通往大学的一条特殊途径。本身就没有对体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未来更加没有一个明确的想法及目标。现阶段多数高中生为了上大学盲目的进行体育训练,很容易出现急功近利、适得其反的效果。这种对待体育不端正的态度必然会限制特长生日常训练成绩的提高。
2.2学校因素
特长生平时的训练以及文化课学习计划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制订的,可以说,学校制订的计划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特长生的训练及学习成绩。学校引导学生树立端正的训练及学习态度可以直接影响特长生整体成绩的提高。当前,高中开设的体育方面特长生培训方法主要是为了升学需求,由此可见现阶段高中阶段具有体育专长的学生具有很强应试性。在这样的训练期间,教师过于关注成绩必然会造成教练对于学生其他方面因素的考察。而缺少对体育专长学生全方面的情况了解,教师很难针对特长生各自的特点开展相应的训练。所以,学校也是影响特长生体育训练效果的因素之一。
2.3家庭因素
如今家长对学生关注的重点在学习成绩上。对于体育特长生来说,他们当中的大部分文化课都偏差,家长很容易用一种怀疑的眼光看待他们,对于他们选择体育的态度也大多处于不认同的状态。家长的固有思维都认为孩子在普通高考的道路上走不通了才会选择体育特长的道路。家长的这种观念本身就是偏激的,缺乏对体育正确的理解。而且,家长这种态度很容易传染给孩子,让学生对自己的选择存在一定怀疑。甚至有的家长直接反对学生参与体育训练,不仅在思想上不支持学生的选择,而且在经济上更不予以支持。家长的这些想法都会影响着特长生在体育方面的训练效果。
3提升体育特长生体育训练的有效措施
3.1重视德育教育
据调查,大多数高长生都有着桀骜不驯的个性,普遍自控能力较差,这直接导致体育特长生相对其他学生更难管理,所以大部分的体育特长生对学习和训练没有较强的自控性。这种随心所欲的特点多是因为他们时常参加各类竞技性与高强度比赛与训练导致的。体育方面具有专长的高中生除了学习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在进行枯燥的体育训练,不仅与同学接触较少,而且对于道德方面更是学习不多。因此,教师在开展专长训练与文化学习时,必须重视对特长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其竞技体育下的协作精神。德育教育不仅起到提升高中生品质的作用,道德更能增加体育方面特长学生的坚韧程度,帮助高中生在这种竞技体育长期的训练之中,坚守住对于专业的坚持。道德修养可以帮助特长生在面对失败时及时调整自己。由此可见,特长生只有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够有效提升其训练效果。
3.2全社会必须对具有体育特长
生有全面的认识现阶段,社会、学校及家长对体育特长生的认识都有失偏颇,这就需要教育部门针对这一问题展开宣传,正确引导社会和家庭对体育特长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例如,学校可以如运动会、讲座以及共同观看体育赛事的方式逐渐引导教师对特长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消除以往教师与同学对特长生的排斥思想,让教师以及学生主动与体育方面具有特长的学生进行沟通,帮助特长生打开其较为封闭的内心。另外,学校也要时常与特长生沟通,让特长生体会到学校对他们的重视程度。同时,学校还可以采用一些鼓励的政策,帮助他们提升自信,如语言鼓励,教学表彰以及奖学金等。精神与物质方面的鼓励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升对体育方面训练的热情。
3.3学校可以给予体育特长生一些特殊照顾
特长生除了学习文化课外,还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专长训练,很容易导致特长生与普通学生存在一定差距,这样一来,特长生在文化课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而成绩越差特长生就越缺乏学习的动力,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必然导致对特长生在进行更深的教育途径受阻。针对这些情况,在日常教育中,学校可以给予特长生一些特殊照顾,以此来提升体育特长生文化课与专长训练两方面的成绩。例如,学校可以将各年级的所有学生集中在一起,让教师单独对他们进行文化课辅导,根据其自身水平,帮助其在有限时间里提升文化课成绩。
3.4加强对体育特长生的心理教育
因为体育特长生常参加一些竞技比赛,所以心理素质对特长生而言非常重要。学校平时在对体育特长生进行专长训练及文化课教育外,一定要对特长生定期进行心理教育,帮助其疏导内心的压力,构建一个稳定的心理环境。例如,学校开设的心理咨询室要主动联系体育特长生,增加与特长生的心理沟通,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动向,对于心理有些偏激的体育特长生心理教师一定要及时帮助其进行心理疏导。同时,教师可以多开展课间活动,增加特长生与普通学生之间的交流,毕竟同龄人之间同共语言较多,这样也可以帮助体育特长生打开心扉。这些方法能够有效提升特长生的体育训练效果。
3.5采用科学训练
一个科学的训练方案是保证体育特长生训练效果的重要保障,如果训练方案不科学,不但不会发挥体育特长生的优势,反而可能会抑制其天赋的发挥。所以,教师在对体育特长生进行专长训练时,一定要讲究方法的科学性。例如,在体育特长生训练之前,教师一定要先向特长生讲授该项目的特点与训练之中的难点与注意事项,然后带领学生进行热身训练,掌握技术要领。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标准动作演示,让体育特长生保持一个标准的姿态进行特长训练。教练也可以先进行基本动作的讲解和示范,然后结合特长生的特点,采用合理的训练方法,确保训练效果。
4结语
高中开展的教育之前必须区分学生的群体,将体育特长生与普通学生区别开来,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这样的方式可以给予体育特长生与普通学生相对公平的教育。社会、学校以及家长必须对体育专长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正确看待这一群体。同时,学校在主抓特长生体育与文化课之外,还要重视德育教育与心理教育,运用科学的手段提升体育特长生的专业成绩。
作者:周富平 单位:重庆市万州新田中学
参考文献:
[1]王萍,高雪娇.普兰店市高中体育特长生田径项目训练现状探析[J].辽宁体育科技,2014(4):114-117.
[2]王国强.简析如何提高高中体育特长生训练效率[J].青少年体育,2015(3):79-80,121.
- 上一篇:家政服务公司管理制度
- 下一篇:宝宝消化不良的护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