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务公司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3-12-07 18:02: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政服务公司管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服务相融合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企业管理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建设的各个方面。但从其本质意义上来看,企业管理服务始终离不开对“思想着的人”的管理。因此,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工作在目标和职能上出现了相互渗透与融合的趋势,这种趋势也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目前,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面临生存压力,这种压力必然会传递到每名职工,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转变观念,减轻压力,拓宽企业和职工的生存空间。企业的各项改革需要一个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这要靠思想政治工作来营造,保持队伍稳定。企业产权结构多元化、分配方式多样化、职工竞争上岗、持股等新的管理方式,需要在经营者与劳动者、劳动者与劳动者之间建立一种协调的关系,这也离不开思想工作。技术进步的加快,知识经济浪潮的兴起,需要高素质的职工,而提高职工素质,思想教育工作更是必不可少。
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只有融入企业管理服务全过程,才能增强主动性和实效性,才能焕发强大生命力。管理是影响职工思想行为的最直接因素,而职工的思想状况也只有在管理过程中才表现得最真实、最充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管理,就可以更贴近生产实践,更贴近职工群众,就可以及时捕捉各种思想信息,掌握热点难点,把思想问题化解于萌芽状态,就可以做到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激活和巩固职工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服务相融合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以交叉任职和选拔复合型干部为手段,营造党委领导与行政领导"一岗双责"的新型企业领导体制。目前,国有企业党政交叉任职的工作机制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了组织保证。同时,“一岗双责”也使企业找到了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的结合点,极大地提高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行政干部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加强管理、改善管理的重要手段,由于他们直接负责生产经营活动,对生产管理过程中的职工思想情况了如指掌,使之工作起来针对性强,在管理过程中他们把重点放在做好人的工作上。政工干部把思想工作当作管理工作来做,把管理工作看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归宿,与行政干部互相配合、相互支持,使思想政治工作与经营管理工作有机地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有效解决了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管理“两张”皮"问题。
第二,坚持“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切实解决经营热点和难点,营造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经济效益提升的效能机制。只有通过一系列与生产经营紧密联系的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使企业的广大干部职工正确认识了个人与企业、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转变员工的观念,统一职工的思想,才能有效增强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信心和愿望。
第三,坚持"软引导"与"硬控制"相结合原则,营造融思想政治工作与生产经营为一体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通常被视为软任务,往往被忽视。在企业目标管理过程中,要始终坚持“软引导”"与“硬控制”相结合。“软引导”指思想引导、目标引导、利益引导,“硬控制”指硬性约束手段的运用,即层层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明确各级行政领导的责任目标和责任奖惩,依靠行政的规定、条例等规章制度和行政手段来促进和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通过把“软任务”性质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进行量化后,与具有“硬任务”性质的生产经营管理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共同纳入经济责任制考核,从而形成了党政工作既各有侧重又协调一致、有机融合、双向考核、总体检验、同奖同罚的管理目标体系,使思想政治工作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第四,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营造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相辅相成、相通相融的新型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文化是影响思想、行为的重要因素,注入文化内涵的思想政治工作通过人文精神的传播与教化,为现代管理创造了宽松的人文环境,使管理者确立文化管理理念,从而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要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润物细无声”的文化魅力,确立企业文化体系,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的企业理念,建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墙。既有口号形式的引导性内容,更注重在经营管理实践中加以运用,使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了非常好的结合点,达到了对内引导员工充满朝气,激活潜能,自主地积极向上;对外则完善了企业与产品的形象,展示了其内在的文化,在满足人们的物质感官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精神和心理的需求,极大地调动了员工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员工们自觉产生一种回报企业、为企业做贡献的心理和动力。
三、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管理服务的建议
人是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人的管理是当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部分和有机因素。把以人为对象的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企业管理服务,使企业的活力得到充分的挖掘,从而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才能实现我们和谐示范矿区建设的目标。
第一、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服务工作有机融合,要避免思想政治工作讲形势、走过场,要通过“融亲情、强管理、提素质、促和谐,全面推动企业各项工作上水平”主题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把个人价值统一于企业整体价值取向,树立统一的信仰和目标,真正发挥经济工作生命线的作用,推进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目标的顺利完成。针对职工中普遍存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通过大讨论、为职工办实事等方式理顺员工情绪、化解矛盾、平和心态,引导职工接受改革,支持改革,为企业做贡献,使职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搞好企业的任务目标上来,为企业体制改革和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第二,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管理服务工作有机融合,要使各级领导干部都自觉“两手抓”",做到“两手硬”,凝聚了人心,构建了优秀的团队。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基层和一线,了解职工想什么、需要什么,与员工及时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把眼光放在挖掘和调动职工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上,用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扫除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中的一个个障碍。同时,还要在职工工福利待遇方面给予职工更多的关怀,为职工过生日、改善职工作条件、开展各种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生活、提供各种培训机会提高职工技能和素质等,极大地鼓舞和感动职工。让广大职工感受到了关爱、感受到了尊重,使得他们愿意在这样的企业工作,愿意把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企业,从而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篇2
l、网点布局
家政公司成立初期,在23处较大的居民小区购买、租赁了靠近街口或小区中心位置的房屋,做为小区邮政服务的场所。每个小区机构负责20~30栋楼房,统一设置标识。配备l~2名服务人员,实行登楼服务。其后,依托小区托管会、物业管理站、街道居民委员会,发展委办网点37处。截止目前,通过购买、租赁、委代办三种途径,共发展各类网点62处,招聘服务人员68名。
2、作业组织
从分拣、运输、投递三个环节上自成网络体系。针对各小区网点布局,根据区域划分成立3个二级管理站。以管理站为中心,所有进口报刊、信函和包裹,由分拣部门按三个管理站进行分拣。其中,偏远小区网点组成环状网,采用汽车运递;中心点和距离近的小区网点形成辐射网,采用自行车投递。网络改革后,各小区服务网点分别在早8点和下午3点出班投递邮件。
3、用工方式
以社会聘用的协议工为主,服务人员全部从社会招聘。先培训,后上岗。
4、内部机制
首先,小区服务人员的收入来源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根据楼房栋数和服务范围核定出保底工资;另一部分则主要以各项业务酬金来获得。采取上不封顶、下不保底。重奖重罚的约束机制,辅之以台阶式激励,最大限度地挖掘潜能。其次,采取末位淘汰制,对服务人员实行动态考核,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的良性循环局面,先后淘汰了14名自办网点的服务人员和3名代办点的人员。第三,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业务流程”、“工作制度”、“学习制度”、“经济责任制”、“质量考核办法”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等。
5、对外宣传
一是广告宣传,二是形象宣传,三是面对面宣传。统一制作业务宣传牌,悬挂在楼区显要位置,并在所有交通路口,设置了指向路标。小区服务点内配置了音像制品架、书刊架、集邮柜,陈列各种售品,悬挂了业务宣传标语,形成一种联锁店式的格局。服务人员还通过登门入户的宣传,使用户真正了解了邮政家政公司的服务内容。
6、服务
家政服务公司先后推出了“名片服务”、“上门服务”、“全天候服务”、“承诺服务”等一系列服务措施。每个小区都开展电话预约服务。在办理业务时,坚持“五个一样”:即平房楼房一个样,区内区外一个样,楼高楼低一个样,整订破订一个样,订多订少一个样。出现服务违诺现象,对责任人进行双倍扣罚,限期整改,并向用户赔礼道歉;发生用户申告三次以上的,坚决辞退。
7、营销策略
家政服务公司注重发挥自身优势,采取了“地毯式”营销、感情营销、现场营销、关系营销、公关营销等一系列营销措施。利用小区住户中午和晚上在家的时间,逐门登记,上门宣传发展业务。从最平凡事做起,培养与住户之间的感情,有效地拓展市场。
二、取得的成效
家政收投服务公司运行一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业务经营范围扩大,除去传统的邮政业务以外,开始尝试开展“商品配送”以及家政业;服务范围向纵深发展,直投到户和登楼投递使小区居民感受到用邮的方便,也对邮政服务有了崭新的认识;从经营的效果来看,业务收入在不断增长。*年,家政公司实现收入39万元;其中报刊业务收入24.4万元,揽收居民存款650万元,销售集邮票品9.8万元,音像图书收入1.08万元。截止*年6月,完成私费订阅报刊流转额102万元。家政公司的运作,解决了整个邮递网运行效率不高、内部处理环节多、传递速度慢、邮件不能妥投到户特别是高层楼房投递等问题。家政服务公司一改组织生产作业以自我为中心的传统思维,以用户和市场为中心,自建网络,从运输、分拣、投递等环节上自行组织作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机动性,加快邮件处理时限,实现了报刊、包裹、信件的直投到户,大大提高了邮政的市场竞争力。家政公司与用户的亲近性为邮政提供了一个承载新业务的信息平台,为各项新业务发展创造了条件,并成为业务发展和信息反馈的起点。家政公司进入小区市场后,在不断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中,业务范围已经拓展到了家政服务和实物配送,使邮政社区服务由单一的投递网向集信息反馈、实物配送等各种功能为一体的多元复合型网络转变。最近,家政公司发挥小区网点投递平台的优势,与邮购公司联合,试办物品配送业务。根据用户的具体要求及时将预约商品按时送到家中,已发展商品配送业务300余笔,实现收入7000多元,家政公司已成为发展电子商务的投递平台。
三、下一步的思路和做法
⑴以家政公司为基点,打破现有的条块分割模式,使社区服务网络与整个实物投递网进行融合和重组,将投递服务的重点转移到社区服务上,缩短投递时限,同时新增小区网点30处,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将投递服务分层划分,把重点用户服务作为第一层次;把社区分散的用户作为第二层次。对第一层次成立大用户服务中心实行专人专送;对第二层次的用户依靠社区家政服务网络实现直投到户。
篇3
关键词:居家养老 社工介入 社区服务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069-02
要规避西方养老问题走过的弯路,就不能将养老问题全部推向社会化,而应实行社会工作介入的居家养老方式,发挥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功能的长处,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的养老服务氛围。
一、社工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的前提是政府的主导作用
要想解决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匮乏问题,不能完全依靠政府投入,还需积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其中。发挥社区社会工作组织的作用,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筹集工作,社区社会工作者组织募捐等公益性活动。国家出台政策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居家养老服务行业,解决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问题。
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子女与父母同住。“孝道”是人的根本。只有能够孝顺父母的人才能成为忠于祖国和人民的人。鼓励子女与父母同住不能靠强制性的措施,可以采取减低税收,或者经济补助的方式。在社会加大子女与父母同住的宣传力度,可以潜移默化的教育下一代孝顺长辈的“孝道”文化。父母对“孝道”的言传身教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子女的悉心关怀和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服务能够解决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后顾之忧,降低老年人的意外发生率。在购房政策上也可以向与父母同住的家庭倾斜,并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政策。与父母同住的家庭可以优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缓住房需求的增长速度。
市场经济大潮席卷之下,传统家庭养老的价值观念受到很大冲击。维护我国传统养老文化不仅需要道德伦理的传承,还需制定赡养老人的法律法规,在现实中具有可操作性。制定相应法律法规,使家庭养老成为子女的强制性责任。对赡养老人的家庭经济负担重,可以适当进行经济补助。尤其当家庭面临窘境的状态下,可适当加大经济补贴力度。为失业家庭提供了就业岗位培训,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对赡养老人的家庭子女接受教育实行相应的减免政策,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健全养老保障制度,解决老年人就医和日常生活费用。社区社工组织受政府委托,负责管理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来源有居家老年人自身的工资、养老金、子女的赡养费、社会福利等,社区社工组织负责最大程度的提高每个居住在家的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质量。社区社工组织负责组织和监督养老服务队伍的福利性质和公益性质的服务,但同时还要引进市场化运作,解决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缺口问题。
二、发挥家庭养老功能的优势
家庭养老能够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慰藉需求。老人与子女同住,能够保持与社会的联系,更有效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并获得社会认同感。子女在社会快节奏压力下,能够感受家庭温情。家庭养老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增强了家庭的稳定,进而促进社会稳定。家庭养老能够使老人与子女互相照料。老人可以力所能及地为子女分担家务,减轻子女负担,老人挺能实现自身价值,能够获得自我认同。老人需要照料时,子女力便照顾老人,子女与老人互相帮扶。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方式的传承,随着我国向现代化迈进,传统家庭养老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是并行不悖的,只不过二者适合的社会发展程度不同,我国当前家庭养老的社会化是不可避免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面临困境的重要方面是老人对养老资源需求的增加。社区社会工作者介入居家养老服务,调节社区养老资源,提高居家养老的社会化程度,最大程度地减轻子女的负担,发挥家庭养老的优势。社工组织介入居家养老,可以对家庭主要照顾者定期展开培训,提高家庭主要照顾者的生活照料技能和加强对老人的情感慰藉,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指数。
居家养老能够节省国家修建大规模养老院舍的资金,同家可以将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购买养老服务,惠及老年人自身,从而缓解社会化养老的压力。居家养老是开放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模式让老年人在自己熟悉的居住环境中养老,不改变老年人原有的人际关系,满足老年人的人际交往需求。良好的居住环境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方便老年人获得子女等家人的照料。
三、发挥家政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功能
子女工作压力大,不能时时在父母身边,家政服务有效缓解了子女照顾老人的压力。家政服务的养老服务功能缺乏监管机制,家政服务人员本身缺乏必要的培训,养老服务不够专业化。社区社会工作者利用社区资源,提升家政服务人员的养老服务专业素质。
社区社工组织参与政府居家养老服务的采购T作,实现居家养老服务的良性竞争。从发展家政服务着手,壮大养老服务队伍。吸收农村和城市剩余劳动力加入到家政服务队伍,对家政服务人员进行养老护理培训和社工专业知识培训,获得结业资格方可进入家政服务队伍。严格规范家政服务队伍的监管制度,实行家政服务人员业绩公开制度,便于业主根据表现选择家政服务人员。家政服务公司与社区街道办事处建立合作关系,优先满足养老服务家庭的家政人员供给。家政服务公司与社区街道办事处做好家政人员和养老服务家庭的记录工作,及时联络供求双方。社区应严格家政服务从业人员的管理制度。为家政公司从业人员建立信用公开制度,南业主公开打分。公开家政服务人员工作信息和擅长的业务,便于业主选择家政服务人员。加强家政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促进家政服务的发展,充实和壮大养老服务队伍。
四、整合居家养老服务人力资源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社区养老服务队伍由社工组织介入,能够提高社区养老服务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社工组织能够定期对养老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素质,定期对养老服务人员开展心理知识培训和日常护理技能培训。社工组织介入居家养老能够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对老人的精神慰藉服务,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社工组织能够吸引优秀的养老服务人员参与到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中来,提高工资待遇是留住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最有效手段。
居家养老服务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其中,可以开设养老服务储蓄项目,发挥老年人自身的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中来,比如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志愿服务,换取将来养老服务的储蓄。老年人在生活能够自理之时,还可以实行自我养老,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提供老人自立。
社区社工组织能够大力发展志愿者养老服务队伍,吸引社会各界志愿者加入到养老服务队伍中来,提高养老服务队伍的凝聚力。社工组织人员要积极调动居家养老服务志愿者的工作热情,建立志愿者档案,详细记录志愿者的表现,定期向社会通报嘉奖等激励机制。志愿者服务队伍让贫困或者孤寡老人享受到公益,度过祥和的晚年。
五、拓宽居家养老服务内容
社区养老服务主要由社区为居住在家的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者托老服务等服务项目。具体服务项目包括个人卫生、饮食起居等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服务项目。居家养老将家庭提供的养老服务转变为社区提供。社区开办老年人活动场所,开设全托或日托等托老服务,缓解家庭的养老压力。社区开办老年人培训班,让老年人发挥余热,对社会有所贡献。社区社工组织要监督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对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务情况,并及时收到居家养老老人的反馈,根据反馈情况,对养老服务人员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对居家老人的生活照料水平。社区社区社工组织者组织养老服务人员为居家老年人建立健康梢案,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实施跟踪服务和关注。定期向家庭通报老人的健康状况,为老人提供日常保健护理,还可以陪老人就医问药等日常服务。
要拓宽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如为居家老人提供日常餐饮服务,可以送饭上门;为居家老人提供个人卫生服务和房屋打扫等情节工作;为老人提供代办业务,如缴费、取款、代购物品等上门服务项目。
社区社工组织培训养老服务人员为展家养老的老人提供精神慰藉服务,如为老人提供心理咨询、人际关系指导、读书看报、健身等服务项目。社区社工组织应组织养老服务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和讲座,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的法律索质,为老年人提供法律知识和维权咨询服务。社区社工组织应建立老年人的法律援助小组,做好老年人的维权服务。社区建立老年活动中心作为老年人的业余活动场所,由社区工作人员实行统一管理,政府适当补贴,满足老年人的休闲娱乐需求,社区社工组织应考虑到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开办老年人大学,开设健身、餐饮、知识学习等课程,提高老年人适应社会的能力。
社区社工组织牵头建立社区居家老人的紧急救助系统,在老年人家里和社区服务办公室安装紧急呼救装置和直拨电话,方便老年人的上门服务和紧急救助服务。社区社工组织成拓展居家老人的服务项目,为生活不能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提供暂托或者整托服务。暂托或者整托服务项目能够让家庭主要照顾者全力投入工作,或者有时间彻底放松休息,又方便及时了解老人近况。
参考文献:
1李伟.社区老龄工作手册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
篇4
杭州十大搬家公司排名
1、蚂蚁搬家
杭州蚂蚁搬家服务有限公司是蚂蚁搬家公司在杭州开设的分公司,于2010年9月6日成立,现在是杭州搬家运输行业达标单位和“五星级”企业,是杭州G20峰会后勤维护队指定人员供应商。蚂蚁搬家公司是一家私营搬家公司,成立于1996年11月8日,总部设在成都,在昆明、贵阳、西安、武汉、济南、青岛、重庆、深圳、石家庄、广州、南京、北京等地成功开设子(分)公司。
2、四通搬家
四通搬家杭州公司是北京四通搬家有限公司旗下的分公司,成立于2019年。四通搬家杭州公司集居民搬家、办公室搬迁、搬家货运、长短途运输、临时仓储、物品包装、拆装家具、计时工服务、钢琴搬运、空调移机、服务器搬迁、保洁等服务为一体的搬家服务公司。四通搬家有限公司目前在全国19个大中型城市建立了连锁公司,仅仅用了5年时间就已经完成了对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六大区域的品牌连锁布局。
3、三替搬家
三替搬家是三替集团旗下的专业化搬家部门,也是浙江省一级搬家企业,拥有一支由20余名管理者、300余名专业搬家师傅及100余车型齐全的车辆组成的大型搬家队伍,致力于为单位及家庭搬家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三替搬家公司曾荣获“一级搬家企业”和“全国内贸行业质量信得过班组”称号,现已成为全国搬家服务标准制定者。凭借多年的优质服务,公司常年合作单位多达100余家。
4、杭州福临门搬家公司
杭州福临门搬家公司隶属于杭州福临门综合服务部,成立于1997年,是经杭州市工商局批准的成立较早的杭州搬家公司之一,是二十多年的老品牌,浙江省企业联盟行业合作伙伴。公司现有各种类型搬家运输车辆二十多台,各种起重、工具30多台套。公司与杭州华为等知名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先后直接或间接参与了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浙江正泰仪器仪表、阿里巴巴、浙江大学等知名单位搬迁工作。
5、黄蚂蚁搬家
武汉市黄蚂蚁搬家有限公司是中国物流AAA级连锁品牌企业,成功创立并发展品牌多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认证,是搬家行业自主计价器研发者。武汉市黄蚂蚁搬家杭州分公司是武汉市黄蚂蚁搬家有限公司的直属分公司。公司自主研发HMY系统,实现客户在线上通过PC端和移动端自主计价满意后下单,线下实行科学调度、就近派工、在途运输、服务验收。对所有服务进行回访和跟踪,建立售后数据库来规范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6、自如搬家
自如搬家是自如品牌下的搬家服务,自如搬家服务承诺免费使用被褥、书本专属收纳箱,并协助打包以上物品;价格透明、无隐形收费、杜绝坐地起价;上楼下楼、搬进搬出、师傅负责、无需动手;搬家服务准时守约,若超过约定时间半个小时以上,本次搬家服务免单。自如搬家从搬家车辆、搬家工具以及服务者三大关键环节入手为客户提升服务品质,进行标准升级。其次自如搬家对于搬家工具进行了一定升级,目前使用的打包材料多是自如独有的,能够确保其在搬运过程中的防护。
7、蓝犀牛搬家
蓝犀牛品牌成立于2013年11月,于2014和2015年先后获得君联和百度投资,是“车型+楼层+距离”收费模式的开创者。蓝犀牛搬家app提供明码标价,全程搬运的24小时搬家服务。用户可自助下单,实时查看订单轨迹,全程无现金支付。曾被知乎官微、App Store多次推荐,与贝壳找房、蛋壳公寓等在内的40多家品牌公寓有长期战略合作。截止目前,已为超过400万用户提供优质搬家服务,全国现已开通包括杭州在内的20多个重点城市服务点。
8、骆驼搬家
骆驼国际物流(上海)有限公司(简称:骆驼搬家)是一家为了满足国际化客户群体定制化搬迁服务企业,公司成立于魔都上海。骆驼搬家可为每一位客户都量身定制一套专业的搬家解决方案,真正做到不动手轻松搬家新家。公司被中国产品质量认证监督协会和全国品牌认证联盟评为:中国搬运行业最具影响力十大领先企业,以及被中国企业发展协会和全国品牌认证联盟选为:中国3.15重点推荐品牌。
9、易丰搬家
易丰搬家隶属于上海易丰国际物流有限公司,始创于2002年,主营全国国内长途搬家、国际移民搬家、国际快递、市内搬家、办公室搬迁、家具电器拆卸安装、货物安全包装、钢琴托运等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在全国上海、北京、天津、杭州等重点城市设立分公司,并在全国各地加盟了数百家专线联盟合作单位,累计开通206条国内搬家线路和12条国际移民搬家线路。
10、杭州良运家政服务有限公司
篇5
酒店人必须知道的营改增应对策略在我国现行的税制结构中,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我国两个最为重要的流转税税种,二者分离并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税制日渐显现出内在的不合理和缺陷,已经不利于、不适应经济结构优化的需要。因此,税制改革和完善税法势在必行。由于对劳务、不动产和无形资产征收营业税,增值税的抵扣链条不完整,转型后的增值税制度在消除重复征税、促进产业分工方面的优势仍然难以充分发挥,急需在覆盖广度上取得突破。营该增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营改增是指以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成缴纳增值税,增值税就是对于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纳税,减少了重复纳税的环节。
增值税(value-added tax)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纳税义务人。
增值税具有以下特点:
1、差额征税:增值税仅就增值部分征税。
2、价外税:增值税作为商品(含应税劳务)价格之外附加的税,具有可转嫁性(可抵扣性)。
3、以票控税:开具增值税发票意味着需要承担增值税纳税义务;进项税额实行凭票抵扣政策。
4、监管严格:增值税监管严格,增值税专用发票视同现金管理,甚至涉及刑事责任。
根据纳税人的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是否能够提供准确的税务资料以及企业大小,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
5、一般纳税人:根据所提供货物或服务不同而适用税率不同(一般为17%,13%,11%和6%),可以凭收取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进项税额抵扣,也可以向其他一般纳税人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6、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进项税额不可抵扣,一般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特殊情况下由税务机关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7、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标准:(1)工业企业年应税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上;(2)商业企业年应税销售额在80万元以上;(3)营改增试点企业应税服务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
增值税的计税公式是:
应纳增值税=不含税收入适用税率-[不含税采购金额适用税率-进项税额转出]
其中,不含税收入适用税率构成销项税额,需要注意的是,销项部分视同销售,也是要征税的。
影响一:泛酒店业务单位以不含税作价作为收入,将难以避免收入下降的局面。
影响二:营改增后,泛酒店业务板块由于收入来源多样性,面临多档税率。
影响三:地产公司旗下泛酒店业务之间的关联交易若涉及合并报表,该如何确认计算相关单位的收入与成本?
进项抵扣方面,不含税采购金额适用税率-进项税额转出构成进项税额。
影响四:可抵扣采购事项以不含税价作为成本/费用。因此及时获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抵扣进项税额,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最重要手段。尤其是餐饮部门日常果蔬等采购如何取得增值税发票?集中一站式采购或许是解决之道。尽可能选择税点高的供应商。
影响五:需要加强存货和资产管理。控制库存,加强资产管理和盘点制度。资产、物资的不善管理(丢失、被盗、毁损等)导致进项税额的转出,增加企业成本和税负。
营改增实施管理细则 20xx年营改增实施管理细则内容全文一、增值税即征即退
(一)一般纳税人提供管道运输服务,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
(二)经人民银行、银监会或者商务部批准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试点纳税人中的一般纳税人,提供有形动产融资租赁服务和有形动产融资性售后回租服务,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商务部授权的省级商务主管部门和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批准的从事融资租赁业务和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的试点纳税人中的一般纳税人,20xx年5月1日后实收资本达到1.7亿元的,从达到标准的当月起按照上述规定执行;20xx年5月1日后实收资本未达到1.7亿元但注册资本达到1.7亿元的,在20xx年7月31日前仍可按照上述规定执行,20xx年8月1日后开展的有形动产融资租赁业务和有形动产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不得按照上述规定执行。
(三)本规定所称增值税实际税负,是指纳税人当期提供应税服务实际缴纳的增值税额占纳税人当期提供应税服务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的比例。
二、下列项目免征增值税
(一)托儿所、幼儿园提供的保育和教育服务。
托儿所、幼儿园,是指经县级以上教育部门审批成立、取得办园许可证的实施0-6岁学前教育的机构,包括公办和民办的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幼儿班、保育院、幼儿院。
公办托儿所、幼儿园免征增值税的收入是指,在省级财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审核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收费标准以内收取的教育费、保育费。
民办托儿所、幼儿园免征增值税的收入是指,在报经当地有关部门备案并公示的收费标准范围内收取的教育费、保育费。
超过规定收费标准的收费,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和兴趣班等为由另外收取的费用以及与幼儿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支教费等超过规定范围的收入,不属于免征增值税的收入。
(二)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
养老机构,是指依照民政部《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民政部令第48号)设立并依法办理登记的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的各类养老机构;养老服务,是指上述养老机构按照民政部《养老机构管理办法》(民政部令第49号)的规定,为收住的老年人提供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
(三)残疾人福利机构提供的育养服务。
(四)婚姻介绍服务。
(五)殡葬服务。
殡葬服务,是指收费标准由各地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核定,或者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的遗体接运(含抬尸、消毒)、遗体整容、遗体防腐、存放(含冷藏)、火化、骨灰寄存、吊唁设施设备租赁、墓穴租赁及管理等服务。
(六)残疾人员本人为社会提供的服务。
(七)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
医疗机构,是指依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49号)及卫生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卫生部令第35号)的规定,经登记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机构,以及军队、武警部队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具体包括:各级各类医院、门诊部(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急救中心(站)、城乡卫生院、护理院(所)、疗养院、临床检验中心,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举办的卫生防疫站(疾病控制中心)、各种专科疾病防治站(所),各级政府举办的妇幼保健所(站)、母婴保健机构、儿童保健机构,各级政府举办的血站(血液中心)等医疗机构。
本项所称的医疗服务,是指医疗机构按照不高于地(市)级以上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卫生主管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制定的医疗服务指导价格(包括政府指导价和按照规定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的价格等)为就医者提供《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所列的各项服务,以及医疗机构向社会提供卫生防疫、卫生检疫的服务。
(八)从事学历教育的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
1.学历教育,是指受教育者经过国家教育考试或者国家规定的其他入学方式,进入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的教育形式。具体包括:
(1)初等教育:普通小学、学。
(2)初级中等教育:普通初中、职业初中、成人初中。
(3)高级中等教育:普通高中、成人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学校)。
(4)高等教育:普通本专科、成人本专科、网络本专科、研究生(博士、硕士)、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
2.从事学历教育的学校,是指:
(1)普通学校。
(2)经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同级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成立、国家承认其学员学历的各类学校。
(3)经省级及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成立的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
(4)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技师学院。
上述学校均包括符合规定的从事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但不包括职业培训机构等国家不承认学历的教育机构。
3.提供教育服务免征增值税的收入,是指对列入规定招生计划的在籍学生提供学历教育服务取得的收入,具体包括: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并按规定标准收取的学费、住宿费、课本费、作业本费、考试报名费收入,以及学校食堂提供餐饮服务取得的伙食费收入。除此之外的收入,包括学校以各种名义收取的赞助费、择校费等,不属于免征增值税的范围。
学校食堂是指依照《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14号)管理的学校食堂。
(九)学生勤工俭学提供的服务。
(十)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农牧保险以及相关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
农业机耕,是指在农业、林业、牧业中使用农业机械进行耕作(包括耕耘、种植、收割、脱粒、植物保护等)的业务;排灌,是指对农田进行灌溉或者排涝的业务;病虫害防治,是指从事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病虫害测报和防治的业务;农牧保险,是指为种植业、养殖业、牧业种植和饲养的动植物提供保险的业务;相关技术培训,是指与农业机耕、排灌、病虫害防治、植物保护业务相关以及为使农民获得农牧保险知识的技术培训业务;家禽、牲畜、水生动物的配种和疾病防治业务的免税范围,包括与该项服务有关的提供药品和医疗用具的业务。
(十一)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文物保护单位管理机构、美术馆、展览馆、书画院、图书馆在自己的场所提供文化体育服务取得的第一道门票收入。
(十二)寺院、宫观、清真寺和教堂举办文化、宗教活动的门票收入。
(十三)行政单位之外的其他单位收取的符合《试点实施办法》第十条规定条件的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
(十四)个人转让著作权。
(十五)个人销售自建自用住房。
(十六)20xx年12月31日前,公共租赁住房经营管理单位出租公共租赁住房。
公共租赁住房,是指纳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批准的公共租赁住房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按照《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建保〔20xx〕87号)和市、县人民政府制定的具体管理办法进行管理的公共租赁住房。
(十七)台湾航运公司、航空公司从事海峡两岸海上直航、空中直航业务在大陆取得的运输收入。
台湾航运公司,是指取得交通运输部颁发的台湾海峡两岸间水路运输许可证且该许可证上注明的公司登记地址在台湾的航运公司。
台湾航空公司,是指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经营许可或者依据《海峡两岸空运协议》和《海峡两岸空运补充协议》规定,批准经营两岸旅客、货物和邮件不定期(包机)运输业务,且公司登记地址在台湾的航空公司。
(十八)纳税人提供的直接或者间接国际货物运输服务。
1.纳税人提供直接或者间接国际货物运输服务,向委托方收取的全部国际货物运输服务收入,以及向国际运输承运人支付的国际运输费用,必须通过金融机构进行结算。
2.纳税人为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之间的货物运输提供的货物运输服务参照国际货物运输服务有关规定执行。
3.委托方索取发票的,纳税人应当就国际货物运输服务收入向委托方全额开具增值税普通发票。
(十九)以下利息收入。
1.20xx年12月31日前,金融机构农户小额贷款。
小额贷款,是指单笔且该农户贷款余额总额在10万元(含本数)以下的贷款。
所称农户,是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还包括长期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住户和户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以上的住户,国有农场的职工和农村个体工商户。位于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和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国有经济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的集体户;有本地户口,但举家外出谋生一年以上的住户,无论是否保留承包耕地均不属于农户。农户以户为统计单位,既可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也可以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农户贷款的判定应以贷款发放时的承贷主体是否属于农户为准。
2.国家助学贷款。
3.国债、地方政府债。
4.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的贷款。
5.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用住房公积金在指定的委托银行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
6.外汇管理部门在从事国家外汇储备经营过程中,委托金融机构发放的外汇贷款。
7.统借统还业务中,企业集团或企业集团中的核心企业以及集团所属财务公司按不高于支付给金融机构的借款利率水平或者支付的债券票面利率水平,向企业集团或者集团内下属单位收取的利息。
统借方向资金使用单位收取的利息,高于支付给金融机构借款利率水平或者支付的债券票面利率水平的,应全额缴纳增值税。
统借统还业务,是指:
(1)企业集团或者企业集团中的核心企业向金融机构借款或对外发行债券取得资金后,将所借资金分拨给下属单位(包括独立核算单位和非独立核算单位,下同),并向下属单位收取用于归还金融机构或债券购买方本息的业务。
(2)企业集团向金融机构借款或对外发行债券取得资金后,由集团所属财务公司与企业集团或者集团内下属单位签订统借统还贷款合同并分拨资金,并向企业集团或者集团内下属单位收取本息,再转付企业集团,由企业集团统一归还金融机构或债券购买方的业务。
(二十)被撤销金融机构以货物、不动产、无形资产、有价证券、票据等财产清偿债务。
被撤销金融机构,是指经人民银行、银监会依法决定撤销的金融机构及其分设于各地的分支机构,包括被依法撤销的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除另有规定外,被撤销金融机构所属、附属企业,不享受被撤销金融机构增值税免税政策。
(二十一)保险公司开办的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产品取得的保费收入。
一年期以上人身保险,是指保险期间为一年期及以上返还本利的人寿保险、养老年金保险,以及保险期间为一年期及以上的健康保险。
人寿保险,是指以人的寿命为保险标的的人身保险。
养老年金保险,是指以养老保障为目的,以被保险人生存为给付保险金条件,并按约定的时间间隔分期给付生存保险金的人身保险。养老年金保险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保险合同约定给付被保险人生存保险金的年龄不得小于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
2.相邻两次给付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一年。
健康保险,是指以因健康原因导致损失为给付保险金条件的人身保险。
上述免税政策实行备案管理,具体备案管理办法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一年期以上返还性人身保险产品免征营业税审批事项取消后有关管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xx年第65号)规定执行。
(二十二)下列金融商品转让收入。
1.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委托境内公司在我国从事证券买卖业务。
2.香港市场投资者(包括单位和个人)通过沪港通买卖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A股。
3.对香港市场投资者(包括单位和个人)通过基金互认买卖内地基金份额。
4.证券投资基金(封闭式证券投资基金,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
5.个人从事金融商品转让业务。
(二十三)金融同业往来利息收入。
1.金融机构与人民银行所发生的资金往来业务。包括人民银行对一般金融机构贷款,以及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等。
2.银行联行往来业务。同一银行系统内部不同行、处之间所发生的资金账务往来业务。
3.金融机构间的资金往来业务。是指经人民银行批准,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金融机构之间通过全国统一的同业拆借网络进行的短期(一年以下含一年)无担保资金融通行为。
4.金融机构之间开展的转贴现业务。
金融机构是指:
(1)银行:包括人民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
(2)信用合作社。
(3)证券公司。
(4)金融租赁公司、证券基金管理公司、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投资基金。
(5)保险公司。
(6)其他经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批准成立且经营金融保险业务的机构等。
(二十四)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担保机构从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或者再担保业务取得的收入(不含信用评级、咨询、培训等收入)3年内免征增值税:
1.已取得监管部门颁发的融资性担保机构经营许可证,依法登记注册为企(事)业法人,实收资本超过20xx万元。
2.平均年担保费率不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50%。平均年担保费率=本期担保费收入/(期初担保余额+本期增加担保金额)100%。
3.连续合规经营2年以上,资金主要用于担保业务,具备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的能力,经营业绩突出,对受保项目具有完善的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追偿与处置机制。
4.为中小企业提供的累计担保贷款额占其两年累计担保业务总额的80%以上,单笔800万元以下的累计担保贷款额占其累计担保业务总额的50%以上。
5.对单个受保企业提供的担保余额不超过担保机构实收资本总额的10%,且平均单笔担保责任金额最多不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
6.担保责任余额不低于其净资产的3倍,且代偿率不超过2%。
担保机构免征增值税政策采取备案管理方式。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应到所在地县(市)主管税务机关和同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履行规定的备案手续,自完成备案手续之日起,享受3年免征增值税政策。3年免税期满后,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可按规定程序办理备案手续后继续享受该项政策。
具体备案管理办法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免征营业税审批事项取消后有关管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xx年第69号)规定执行,其中税务机关的备案管理部门统一调整为县(市)级国家税务局。
(二十五)国家商品储备管理单位及其直属企业承担商品储备任务,从中央或者地方财政取得的利息补贴收入和价差补贴收入。
国家商品储备管理单位及其直属企业,是指接受中央、省、市、县四级政府有关部门(或者政府指定管理单位)委托,承担粮(含大豆)、食用油、棉、糖、肉、盐(限于中央储备)等6种商品储备任务,并按有关政策收储、销售上述6种储备商品,取得财政储备经费或者补贴的商品储备企业。利息补贴收入,是指国家商品储备管理单位及其直属企业因承担上述商品储备任务从金融机构贷款,并从中央或者地方财政取得的用于偿还贷款利息的贴息收入。价差补贴收入包括销售价差补贴收入和轮换价差补贴收入。销售价差补贴收入,是指按照中央或者地方政府指令销售上述储备商品时,由于销售收入小于库存成本而从中央或者地方财政获得的全额价差补贴收入。轮换价差补贴收入,是指根据要求定期组织政策性储备商品轮换而从中央或者地方财政取得的商品新陈品质价差补贴收入。
(二十六)纳税人提供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
1.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是指《销售服务、无形资产、不动产注释》中转让技术、研发服务范围内的业务活动。技术咨询,是指就特定技术项目提供可行性论证、技术预测、专题技术调查、分析评价报告等业务活动。
与技术转让、技术开发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是指转让方(或者受托方)根据技术转让或者开发合同的规定,为帮助受让方(或者委托方)掌握所转让(或者委托开发)的技术,而提供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且这部分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价款与技术转让或者技术开发的价款应当在同一张发票上开具。
2.备案程序。试点纳税人申请免征增值税时,须持技术转让、开发的书面合同,到纳税人所在地省级科技主管部门进行认定,并持有关的书面合同和科技主管部门审核意见证明文件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查。
(二十七)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合同能源管理服务:
1.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相关技术,应当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GB/T24915-20xx)规定的技术要求。
2.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企业签订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其合同格式和内容,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合同能源管理技术通则》(GB/T24915-20xx)等规定。
(二十八)20xx年12月31日前,科普单位的门票收入,以及县级及以上党政部门和科协开展科普活动的门票收入。
科普单位,是指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对公众开放的天文馆(站、台)、气象台(站)、地震台(站),以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对公众开放的科普基地。
科普活动,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二十九)政府举办的从事学历教育的高等、中等和初等学校(不含下属单位),举办进修班、培训班取得的全部归该学校所有的收入。
全部归该学校所有,是指举办进修班、培训班取得的全部收入进入该学校统一账户,并纳入预算全额上缴财政专户管理,同时由该学校对有关票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开具。
举办进修班、培训班取得的收入进入该学校下属部门自行开设账户的,不予免征增值税。
(三十)政府举办的职业学校设立的主要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并由学校出资自办、由学校负责经营管理、经营收入归学校所有的企业,从事《销售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注释》中现代服务(不含融资租赁服务、广告服务和其他现代服务)、生活服务(不含文化体育服务、其他生活服务和桑拿、氧吧)业务活动取得的收入。
(三十一)家政服务企业由员工制家政服务员提供家政服务取得的收入。
家政服务企业,是指在企业营业执照的规定经营范围中包括家政服务内容的企业。
员工制家政服务员,是指同时符合下列3个条件的家政服务员:
1.依法与家政服务企业签订半年及半年以上的劳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且在该企业实际上岗工作。
2.家政服务企业为其按月足额缴纳了企业所在地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对已享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险或者下岗职工原单位继续为其缴纳社会保险的家政服务员,如果本人书面提出不再缴纳企业所在地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的相应的社会保险,并出具其所在乡镇或者原单位开具的已缴纳相关保险的证明,可视同家政服务企业已为其按月足额缴纳了相应的社会保险。
3.家政服务企业通过金融机构向其实际支付不低于企业所在地适用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三十二)福利彩票、体育彩票的发行收入。
(三十三)军队空余房产租赁收入。
(三十四)为了配合国家住房制度改革,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按房改成本价、标准价出售住房取得的收入。
(三十五)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农业生产者用于农业生产。
(三十六)涉及家庭财产分割的个人无偿转让不动产、土地使用权。
篇6
关键词:劳务派遣;劳动合同法
一、劳务派遣的立法背景
劳务派遣制度是指劳务派遣单位分别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受派劳动者在用工单位的指挥和管理下提供劳动,劳务派遣单位从用工单位获取派遣费,并向派遣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的一种特殊劳动关系。劳务派遣制度涉及派遣单位、用工单位和被派遣的劳动者三方主体,其最大的特点是劳动力雇佣和使用的分离,即派遣单位雇佣劳动者,成为劳动关系的一方主体,但其不使用劳动者,用工单位使用劳动者却与劳动者之间没有劳动关系,形成“有关系、没劳动”和“有劳动、没关系”的格局。
劳务派遣源于美国,成长于欧美、日本,是劳动力市场配置竞争的产物。20世纪90年代初期,劳务派遣作为新生事物进入中国并在90年代末,为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就业,劳务派遣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一种新的用工形式。由最初的家政服务公司迅速发展到各类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来势之凶猛,大可上升为主流用工形式之势。
劳务派遣具有的用工灵活、降低成本、规避风险等特征特别吸引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对其情有独钟,实践中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机关事业单位使用劳务派遣工实属无奈。机关事业单位编制有限,加之编制内人员存在效率低下等问题,也导致使用劳务派遣人员。然而劳务派遣是一把双刃剑,其一旦上升为主流用工形式,将会导致国家就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被架空虚置,影响社会安定,严重损害劳动者的切身利益,必须要加强监管。
目前,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已经从政策理论层面充分进入国家立法机关视野,直至出台《劳动合同法》相关条款加以规范。
二、劳务派遣的发展态势
《劳动合同法》无论是立法目的还是具体制度,规定劳务派遣制度绝不是为了鼓励劳务派遣制度的发展,而是对其进行规范和约束。使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得到规范,走上良性健康发展的道路,使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护。但是《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实践表明劳务派遣制度不仅没有得到规范和限制,而呈泛滥之势。
1.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很高
按照全国总工会最新的一份调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劳务派遣工总数已经高达6000多万,占到中国国内职工总人数的20%。每年劳务派遣工占企业全部用工数不断攀升,以上海市为例,2003年、2006年、2007年、2008年这四年的劳务派遣工占企业全部用工比例分别为28.3%,33.8%,38.3%和39.7%,2009年和2010年这两年仍呈现上升趋势。而世界发达国家劳务派遣工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不大,美国为2%、日本为3.4%、英国为2.6%、德国为1.2%、法国为2.1%、荷兰为2.5%,多数分布在3%以下。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劳务派遣人工占企业全部用工比例很高,中国部分经济发达城市此项占比高达近40%。
2.分布行业较广
“全国各行各业使用劳务派遣工非常普遍,统计分类的20个行业和七类所有制单位都或多或少使用劳务派遣工。”以上海为例,劳务派遣工几乎遍布各行各业,包括各类企业和学校、医院和事业单位,涉及的职业、岗位门类齐全,甚至一些党政机关及其所属的事业单位也在大批量使用劳务派遣工。可见,劳务派遣用工已经渗入各行各业,即包括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这样需要大量劳动力的行业,也有如金融保险业(银行业)、医疗卫生业这样的技术性较强的行业。
据统计不同行业类型中,服务业、制造业和建筑业比例最高;不同所有制类型中,国有企业最高。
3.劳务派遣趋向主流用工形式
上海市总工会的调查显示,企业一线职工的80.4%是劳务派遣工。根据南京市总工会的调查,有的企业劳务派遣工占到职工总数的83.6%,有的单位在部分工种中全部使用劳务派遣工。劳务派遣特别受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的欢迎,在这些企业,劳务派遣用工已上升到主流的用工形式。截止2008年底,邮政和电信企业共使用劳务派遣工93.2万人,其中,中国邮政集团公司41万人,占职工总数的50.18%;中国电信集团公司8.9万人,占职工总数的72.19%;中国联通网络通信集团公司12.8万人,占职工总数的36.9%。
4.劳务派遣单位数量增长迅速
最初出现的劳务派遣是在家政服务公司,后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发现使用劳务派遣工可以节约人工成本,同时,一些长期从事职业介绍业务、劳动力市场开发业务的机构和个人也开始涉足劳务派遣领域,越来越多的资本纷纷涌入该领域,劳务派遣单位数量迅速膨胀。
以北京市为例,2007年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的劳务派遣机构有658家,从业人员33.3万人;到2008年底,派遣单位激增至1149家,从业人员52万人,企业增长175%,人员增长58%,亦庄开发区2007年使用派遣劳动者有5000多人,2008年末激增到1.9万人,是原来的3.8倍。广东东莞市在2008年以前有劳务派遣公司22家,2008年新增加了劳务派遣公司51家,2009年5月底前又增加了24家。
三、劳务派遣存在的突出问题
1.劳务派遣工权益受损
首先,劳务派遣工与正式用工“同工不同酬”。同工同酬是平等权在劳动法领域的具体表现,也是国际劳工组织提倡的“体面劳动”的重要内容。《劳动合同法》对于同工同酬的规定对于大多数被派遣劳动者来说是一纸空文。从掌握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劳务派遣工的劳动报酬低于所在企业正式用工,有的只相当于正式员工的一半,最低的略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其次,劳务派遣工的社会保障权得不到保障。比如,缴纳社会保险方面,正式工的社会保险是按照企业上年度平均工资的标准缴纳的,而劳务派遣工的社会保险是按照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缴纳的。还有多数派遣劳动者不能享受住房公积金、带薪年休假以及其他福利待遇。最后,劳务派遣工的民主政治权益无法真正落实。实践中,由于用工单位的工会与用人单位的派遣劳动者没有任何直接的利益关联,用工单位工会组织很难从内心接纳劳务派遣工,更不用说为了维护他们的权利而与本单位博弈。结果导致大量的劳务派遣工游离于工会组织之外,无法实现组织和参加工会的权利。如果职工代表中没有劳务派遣工的身影,如果劳务派遣工不加入工会,何来职工代表真正代表职工中的劳务派遣工群体。陷入“爹不管,娘不问”的尴尬境地。
2.劳务派遣适用范围超出“三性”岗位
我国《劳动合同法》将劳务派遣定位为非主流的就业形式,在肯定劳动派遣的同时,也对其进行适当限制即将其适用范围限定为“三性”(临时性、辅、替代性)岗位。而现实中,这一法律要求很多企业很难做到。劳务派遣成为部分企业的主流用工形式。多数企业都在常设、主业方面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其岗位性质大多都突破了临时性、辅、替代性。并没有将劳务派遣工作为正常雇佣的一种补充,而是成为企业主要的用工形式,“三性”标准被束之高阁。
3.劳务派遣单位的设立及监管不规范
(1)设立条件过于简单。实践中,劳务派遣单位的市场准入门槛低、投资者无需进行厂房、设备投资,《劳动合同法》仅对注册资本的法定资本最低限额给予特别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劳务派遣市场,然而,并没完全使劳务派遣市场有序发展,导致劳务派遣单位的发展参差不齐,阻碍了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健康发展。
(2)我国劳务派遣市场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缺乏有效监管制度。我国的多数劳务派遣机构是在各级政府及劳动保障部门鼓励、引导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与政府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种又是管理者又是营运者的身份如何公开、公平、公正地履行其监管职能。
4.派遣劳动者维权艰难
劳务派遣关系中,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的“雇主”地位确定模糊,当劳动者发生伤害时救济责任该由派遣单位承担还是用工单位承担难以确定。《劳动合同法》对该问题也仅仅规定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之间承担连带责任而没有进一步说明,用人单位和用工单位对劳动者的共同雇主地位,如果没有说明这一点,劳动法律的很多问题都不能解决。这就为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可能利用劳务派遣形成的三角法律关系,通过模糊与派遣员工的法律关系的性质,转移或推诿雇主责任,规避法律义务提供了可能。
劳务派遣的特殊关系中,劳务派遣工处于派遣机构和用工单位的夹缝中,由此引发劳动争议案件,往往需要三方同时举证、质证,有涉及共同被告、第三人追加、责任承担等一系列问题,又会同时导致诉讼成本的增加以及诉讼时间的延长,劳动者维权十分艰难。
四、完善劳务派遣的立法建议
1.加快落实“同工同酬”原则
劳务派遣即使根本不符合“体面”或“尊严”的标准,但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用工单位降低用工成本的双重困境下,派遣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的尴尬处境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在承认劳务派遣短期无法消除的情况下,应该逐步完善“过渡措施”,缩小工资和福利保障差距,进一步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落实同工同酬原则的具体操作办法,向“同工同酬”靠拢,减少劳务派遣领域的不公平现象,维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对劳务派遣岗位进一步细化列举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66条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该条规定符合国际通行做法,但却不符合我国国情,缺乏实践操作意义。对此应按照行业及工种进行列举限制的做法界定劳务派遣适用的范围,增强其实践中的操作。一方面,通过正面列举的方式明确列举出,那些临时性、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规定可以使用劳务派遣的用工方式。另一方面通过负面列举的方式对规定存续时间超过一定期限的稳定工作岗位不得使用劳务派遣工的禁止性规定,通过正负面列举的方式明确对劳务派遣的适用行业和职业进行限制性规定,从而对劳务派遣适用范围加以限定,对劳务派遣岗位进一步细化列举,提高实际操作性。
3.加强劳务派遣监管制度
法律对于劳务派遣单位缺乏规制,对其资质和运营的规范相对较少,导致劳务派遣机构泛滥,严重损害劳务派遣员工合法利益。对此,我国应借鉴劳务派遣市场发育较早国家的立法经验,明确规定劳务派遣机构设立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须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在工商登记部门备案,并且还要对其营利性做适当限制。劳动行政部门对劳务派遣公司的经营活动实行资质管理制度,并实行年审制度。对劳务派遣市场的从业人员也应逐步予以从业资格的限制,从而合理控制劳务派遣公司的数量,保障其在法律范围内的有序竞争。
4.疏通维权障碍,合理设计劳动争议解决制度
(1)我国《劳动合同法》在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责任承担问题上采用了连带责任,这是非常有必要的,问题的关键是对两者承担连带责任的共同雇主地位没有进一步明确。发生劳动纠纷时,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相互推诿、久拖不决,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利益无法得到实现。建议法律对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的责任承担明确规定为共同雇主地位,给予劳动者双重保护。
(2)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方式主要包括协商、调解、仲裁及诉讼。然而实践中真正有效果的还是仲裁与诉讼,协商与调解最终不欢而散,相对薄弱。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对协商、调解的重视,使更多的案件在进入司法途径之前得到快速、经济、妥善解决。
参考文献:
篇7
区工作会议有关区稳定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国务院关于“争取到年使这些地区生态环境局部有明显改善。结合我州实际,根据全会对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部署。城乡居民收入接近或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省委、省政府有关促进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及总理在参加全国会议代表团讨论时提出的经过5年的努力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年全国平均水平等精神。今后五年,州的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产业要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深入实施以“牧区繁育、农区育肥、农区种草、牧区补饲”为主要内容的农牧互补”战略,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升畜牧业物质装备水平,健全完善畜牧产业体系,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增强畜牧业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发展现代畜牧业,把打造成我国西北重要的高原有机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重点发展牦牛、羊、乳制品和草产业。年全州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年全国平均水平,年均增长15%以上,其中畜牧业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劳务输转对农牧民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28%以上,加快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立足我州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三大区域的产业优势和生产基础。坚持分类指导。全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二、重点工作
广大农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牦牛、羊是高海拔地区纯天然、无污染的特有优势资源。人们崇尚自然生态、关注食品安全的大背景下。把以牦牛、羊为主的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产业培育成我州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发展农牧村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因此,围绕这一特色产业,要把专业化布局作为首要任务,把产业化经营作为主要途径,把标准化生产作为主攻方向,把技能化培训作为重要基础,加快推进“一特四化”着力促进农牧民增收。
一)着力推进专业化布局
一是加快调整养殖业结构。推进牦牛、羊的专业化养殖。压缩马类家畜。扩繁绵羊,大力调整畜种、畜群结构。淘汰山羊。有效拓展牦牛羊发展空间。对能繁母畜、仔畜进行冬春季圈养补饲,提高成畜保活率和仔畜繁成率,加快牲畜出栏周转,切实转变生产方式。年,全州牦牛、羊能繁母畜分别达到92万头和160万只以上,能繁母畜比例达到60%和70%以上。要以压缩马、发展牦牛羊为重点,调整畜种结构,逐步把牦牛繁育乡镇的羊调整到羊繁育乡镇,把羊繁育乡镇的牛调整到牦牛繁育乡镇,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实现牦牛、羊的集中连片专业化养殖;以提高能繁母畜比重为重点,调整畜群结构,大力淘汰非生产畜和老龄母畜,培育犊牛羔羊,及时补充后备母畜,优选后备种公畜,出栏其它幼龄牲畜。要把牦牛作为肉用牛来培育,推行少挤奶或者不挤奶,切实改变过渡挤奶造成幼畜发育不良的状况,确保母牛的全部乳量哺食犊牛,提高幼畜生长发育性能。半农半牧区、农区要以退粮还草、压杂扩专、淘汰山羊、压缩马类等低效畜种、开展育肥牛羊为重点,依托繁育产业带,发展规模育肥户和养殖小区,实施专业化、规模化牦牛羊反季节短期育肥,加快养殖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走农牧结合的路子,使牛羊育肥产业成为农牧户增收的主渠道。
二是加快调整种植业结构。把发展草产业作为调整种植业结构的重中之重。使耕地、草场向种草养畜大户适度集中,要用足用活退牧还草、黄河水源补给项目等相关政策。大幅度压缩高山、半高山中低产田粮经作物播种面积。通过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按照整村推进、连片种植的要求,坚持实施退粮还草,按每年10万亩以上的速度,发展70万亩集中连片的草产业带,走退粮还草、种草养畜的路子。要切实加大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落实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制度,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加快治理沙化草场,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多渠道筹集、落实草原、水土保持等生态效益补偿资金,逐步提高补偿标准,实现农牧民增收和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双赢。
三是加快实施牲畜良种工程。按照“牧户繁殖饲养、基地选购配送、三年定期交换、淘汰劣质种畜”要求。建立牦牛、羊优质种公畜配送、回收与交换使用的新机制。积极扶持农牧户规模经营种公畜,要以种公畜基地为依托。加大基地和牧户对种公畜的优选劣汰力度。进一步改制和完善现有的种公畜基地,加快牲畜本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步伐。积极推广人工授配改良等先进技术,实现畜种改良的低成本、高效化,加速牲畜良种化步伐。要按照《种畜管理办法》加强特色优势畜种资源的保护管理,严格实行种质资源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防止品种混杂和种质退化。
四是促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确定各区域畜牧业发展重点,各县市要按照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构建我州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跨区域实行专业化布局。整村整乡推进专业化生产,形成优势突出、各具特色的产业带:以纯牧区和牧业比重较大的牦牛(包括犏牛)羊主产乡镇为主,分别发展牦牛繁育产业带、羊繁育产业带;以半农半牧区和农区乡镇为主,实行分散经营和集中连片相结合的方式,发展牦牛、羊反季节短期育肥产业带;依托牦牛(包括犏牛)繁育产业带,发展奶牛产业带;海拔3000米以下适合种植优质饲草料的乡村,整村推进,集中连片种植,发展优质饲草料产业带,海拔3000米以上的乡村,充分利用圈滩种草、暖棚种草,培育半人工刈割草场贮备饲草料等作为补充,引导饲草料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工、流通、储运设施建设等产业服务体系向上述优势产区集中。
五是积极发展地方性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牧家乐等旅游服务业;迭部、舟曲、临潭、卓尼等县市农区乡镇和部分林缘乡村。发展中药材、山野珍品等地方性特色产品,要依托我州丰富的旅游资源。按照一村一品或多村一品的要求。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的补充,增加农牧民收入。舟曲、临潭等县具备生猪养殖条件的乡村,开展生猪专业化养殖,形成地方性特色产业带,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二)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
一是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带动面大)高(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外(外向型)新(新技术、新产品)原则。增强带动能力。重点扶持发展草产品、畜产品和畜副产品系列加工销售三类龙头企业。引导同类企业通过参股、兼并、合作、租赁等方式联合,要把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作为实施“工业强州”战略的重要举措。按照“大(规模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龙头企业技术改造和资产优化重组,创建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增强竞争力。引导龙头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增值。以玛曲、夏河现有肉类加工企业为基础,组建牦牛羊肉食品加工企业集团,以合作市现有乳品加工企业为基础,建立乳品加工企业集团,将合作打造成高原“乳都”夏河、临潭、迭部各改制、培育一个规模化的草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对皮、毛、绒、骨、血、脏器及熟食品等畜副产品进行规模加工、系列开发,形成特色鲜明、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格局。年,培育一批涵盖种、养、加、销各环节的省级和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年销售额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家,其中5亿元以上的1家。
二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引导集团内各企业共同研发产品。统一标准,按照集团创品牌、企业增效益的思路。统一质量。共同打造品牌,共同开拓市场。由产业主管部门牵头,争取三年内对牦牛、欧拉羊等主要特色畜种及其产品尽快进行地理标志认证;支持龙头企业申报无公害、绿色食品并进行有机食品认定;鼓励企业争创驰名商标,争取更多的产品进入国家名优品牌序列和国内外高端市场。各县市要争取尽快完成国家对本县市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认证、有机畜产品生产认证和有机畜产品贸易认证,争创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三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县城或交通沿线人流、物流、信息流相对集中的区域。全方位服务农牧业、农牧村、农牧民。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功能齐全、设施完善、吞吐量大的要求。建立健全活畜及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大力发展酥油、曲拉、牛绒毛等畜产品专业市场以及牧草种子、网围栏、兽药、饲料等生产资料市场。建设一处在甘、青、川具有重要辐射带动作用的大型活畜交易市场,按照便捷、公平、合法的要求,改善交易基本条件,为客商提供储运、信息、安保、食宿一体化的服务平台。由州县畜牧局牵头,尽快建立“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中心”确定专人,建立网络,开展草畜产品方面的市场实时价格信息服务和市场动态咨询,促进产品网上交易,提高信息的权威性、时效性和准确性。通过发展订单生产、合同收购、期货交易和产销直挂、网上交易等现代营销手段,积极发展草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减免运销环节收费,长期实行绿色通道政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草畜产品营销网络。
四是建立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一特四化”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必然要求、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基本保证。公益和经营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一特四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按照“提升州级、强化县级、充实乡级、延伸村级”思路,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从机构、设施、队伍建设三方面着手,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加强州、县、乡三级饲草料、畜种改良、动物疫病防控、农技、农机推广等体系的改革与管理,切实加强业务人员的考核、培训,鼓励科技人员在原单位待遇不变的前提下,深入产业化经营各环节开展技术服务,另行取得服务报酬,调动科技人员的创业服务积极性;建立多元化的科技服务与技术推广机制,切实发挥服务体系的职能作用。一特四化”专项资金要重点扶持公益性的农牧业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州、县、乡三级服务体系房屋破旧、设施简陋、手段落后等突出问题;安排专项资金切实解决村级防疫员报酬、乡站药械周转金、应急物资储备、农牧业科技人员培训不足等问题。支持供销合作社、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牧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以产业带建设为主,各乡镇普遍建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总量由现在16个增加到80个以上,实现70%以上的农牧户加入各类合作经济组织。按照“民办、民有、民管、民享”原则,支持各类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围绕特色产业,开展信贷、技术、信息、仓储、运销、培训等服务。引导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内部结构,健全规章制度,充分发挥传递产业信息、推广技术、促进农牧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等方面的作用。保障农牧业生产资料供应,整顿和规范农牧村市场秩序,严厉惩治坑害农牧业、农牧民的行为。
三)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
突出特色。加快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依托青高原纯天然、无污染的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和生态畜牧业示范基地。完善牦牛、欧拉羊、河曲马等特色畜种和牦牛肉、羊肉、牦牛乳制品等特色产品的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全面推进特色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年,牦牛、羊和草产业带基本实现标准化生产。
一是加快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把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纳入标准化生产的轨道。积极推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我州现有的13项畜牧业地方标准进行补充完善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按照有机食品的要求。尽快制定一批突出特色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年,制定、修订畜牧业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60项以上,使我州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有章可循。从开展生态灭鼠、推广中药材、减少环境污染等细节入手,营造有机食品的草场、水源、空气等产地环境,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按照有机畜产品的标准,积极开展产地环境、畜牧业投入品、生产过程的监管,扶持和引导重点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牧户、专业化种草养畜大户等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牦牛、羊等特色产品的质量水平和市场知名度,努力打造有机畜产品基地。
二是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体系。按照“以州级为主、向县市延伸、以检测终端产品为主”原则。改善检测手段,切实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大对州、县市检测机构的扶持力度。全面提高检测技术水平。开展例行检测工作,扩大鲜奶、牛羊肉等特色畜产品的检测品种和数量,并做好检测信息、法定检测报告的和检查,确保市场销售的活畜及畜产品质量安全达标。
三是积极建立特色标准化养殖基地。大力推广“公司+基地+标准+农牧户”示范模式。以标准体系、核心示范区、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质量控制制度建设、标准化技术推广、畜牧业投入品管理和品牌培育为重点,按照“依托资源、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原则。以主导产业、特色产品、优势资源和生产条件为载体。进一步加大畜牧业标准化养殖基地的建设力度。
四是切实抓好动物防疫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科学高效的兽医监管体系、动物防检疫队伍和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动物免疫、检疫、监测、诊疗等关键环节的工作,健全完善动物防疫、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增强业务单位和科技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减少牲畜因病造成的损失,确保动物健康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注重从源头入手,加大产地环境、畜牧业投入品和生产加工过程的全程监管,积极推行养殖档案和标识制度,构建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推行屠宰加工企业分级管理制度,实行定点屠宰、集中检疫。鼓励发展“就地屠宰、冷链运输、冷鲜肉消费”等新的流通消费方式,逐步减少活畜外运数量,扩大就地加工,严厉打击病害肉、注水肉和以次充好等不法行为,确保牦牛肉、羊肉等特色肉食品的质量。
四)扎实开展技能化培训
以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农牧民增收为核心。畜牧、农林、扶贫、科技等部门配合,以提高农牧民就业创业能力为重点。由州、县市新农办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活动。
一是整合培训资源。搭建培训平台。健全农牧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与培训机制。依托州农牧民技术培训中心(州畜牧学校)州综专和各县市职业技术培训学校、村级“六位一体”活动室等方面的教育资源,创造农牧民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条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建立农牧民培训基地,以“农牧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和“两后生技能培训”等为重点,因地制宜与企业联合开办订单式培训,加快构建州、县、乡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建立农牧民流动培训学校,开展上门培训。加快编制培训规划,储备师资力量,组织编写教材,制作声像资料,建立实训基地。
二是坚持分类指导。分层次开展培训。按照“实际、实用、效能”原则。主要围绕公路建设、建筑施工、机械维修、农畜产品经纪人、民族文艺表演、民族服装加工、民族用品加工、宾馆餐饮服务、家政服务、家电维修等开展,分类分层次开展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增强农牧民转产转岗创收能力。对年龄偏大、文化基础偏低的农牧村劳动力,重点开展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的实用技能培训;对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青年农牧民,重点开展交通运输、汽车维修、建筑业等技术工种培训,加快培养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的初、中级技工;加强对民族文娱演职人员的创收培训指导,搭建演艺平台,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用技术培训,主要针对纯牧业县的牧民劳动力,加强暖棚养畜、疫病防治、饲草料加工调制等畜牧业生产实用技术培训;对农区、半农半牧区的农牧村劳动力,加强科学养殖技术、疫病防治、饲草料种植加工、中药材栽培加工等实用技术的培训,要把取证率、就业率作为检验农牧村劳动力技能化培训成果的重要指标,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强化职业资格认证。
三是加强转移就业指导服务。保障农民工权益。加快建设劳务输转基地。提高劳务输转的层次和水平。健全劳务供求和服务体系,扩大劳务规模。扶持发展劳务中介组织;坚持就地就业和外出输转并重,突出扩大州外劳务基地,着力打造劳务品牌,提高劳务输转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农牧民自愿组织外出务工。扶持奖励外出务工农牧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
四是加快非农产业发展。积极为农牧民转移就业创造条件。要按照全会关于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促进非农牧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农牧村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为农牧民就近就地转移和增收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农牧民积极发展加工、运输、商业、服务等家庭经营,促进农牧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加强城镇建设的规划指导,完善基础设施,增强辐射带动功能,引导更多农牧民进入城镇,逐步形成产业发展、人口聚集、市场扩大的良性循环,增强吸纳农牧村劳动力和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功能。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探索将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固定住所的农牧民登记为城市居民的办法,推进农牧村人口离土离乡向城镇转移。依托城郊经济的培育发展,扶持和引导有条件的农牧民发展农(牧)家乐、乡村旅游和观光休闲农牧业,开发农牧业的多种功能。
三、保障措施
实施“一特四化”不动摇,常抓不懈、一抓到底不动摇的思想,切实把加快发展“一特四化”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工作部署、项目安排、财力分配、干部配备等方面,切实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使推进“一特四化”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加快发展“一特四化”,州委、州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特色畜牧业主导地位不动摇。贯彻落实党的全会和省委(32号文件精神、促进我州农牧民增收的关键措施。把以牦牛、羊为主的高原生态畜牧业培育成我州的战略性主导产业。
一)强化政策扶持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确保各项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出台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减少中间环节。使农牧民直接受益。
一是建立地方财政扶持机制。切实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州县市用于“一特四化”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从年起州县市都要设立“一特四化”专项资金。州级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以上(现有800万元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惠农补贴和资金的同时。连续五年。增加1200万元)玛曲、碌曲、夏河、临潭、舟曲、合作六县市每年不低于800万元,卓尼、迭部两县每年不低于600万元。全州扶贫资金的80%以上要投入到一特四化”专项资金由州、县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统一安排,捆绑使用,重点用于服务体系建设、规模化养殖、畜种改良、疫病防治、退粮还草、标准化生产、龙头企业、市场体系、农牧民培训等方面的补贴和奖励。各县市要足额落实国家政策补助资金和各类涉农项目的配套资金,确保各类资金发挥效益。要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对农牧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增加农牧民收入的中心任务。
二是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对中央和省级安排的农牧业技术推广资金、两州一地”资金、以工代赈资金、阳光工程”培训资金等性质相近、使用范围一致的各项支农资金。形成良性互动的投入机制。综合运用财政贴息、民办公助、以奖代补”等手段,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计其功、形成合力”原则。按照产业规划布局进行整合。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作用;实行税收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鼓励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发展。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对社会资金、民间资金和外来资本投资“一特四化”除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外,还可以采取“一事一议”办法给予更优惠的政策。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牧业、农牧村领域,不断增强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的后劲。
三是建立农牧村现代金融制度。加大政策性金融对“一特四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信贷支持。扩大邮政储蓄银行涉农涉牧业务范围。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鼓励发展适合农牧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允许农牧村小型金融组织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允许有条件的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加快农牧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牧村信贷担保机制。农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都要积极支持农牧村改革发展。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大力发展小额信贷。
四是坚持完善农牧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牧村土地(草场)承包关系。健全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要按照党的全会精神。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加强土地(草场)流转中介服务,探索土地(草场)流转新模式,鼓励土地(草场)向种草养畜专业户集中,积极推动种草养畜专业化、规模化经营。
二)扎实搞好项目建设
抓紧完善本区域发展规划。形成一批前期工作到位并能支撑规划实施的重大项目。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把抓项目作为大力推进一特四化”重中之重。加大前期工作经费投入。
一是创新项目工作推进机制。按照“投产一批、续建一批、开工一批、规划一批、储备一批”要求。项目工作上取得新突破。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做好项目的论证、筛选、申报。狠抓一批生产性、基础性、控制性项目和成长型、税源型、增收型项目。要建立动态的项目库,按照“收集市场信息、包装好项目、敲定市场准入条件、推向市场招商”思路,进一步完善项目前期工作机制,以项目吸引民间投资。
二是支持龙头企业多渠道融资。继续争取国家对畜产品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大型商品基地、农村“六小”工程方面的投入。支持“一特四化”龙头企业步入国家和省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要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省外、国外客商投资畜产品加工业。鼓励引导信贷资金、社会资本和外商资本等投入到畜产品开发建设。继续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三是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要在全州上下形成谋项目、抓项目、促项目落实的良好氛围。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困难和问题,项目建设是推进“一特四化”重要支撑。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责任追究制。围绕具体的项目抓协调、抓服务、抓落实。认真做好与项目建设相关的要素供给。加强部门内部和部门之间的项目协调,科学规划,紧密围绕“一特四化”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项目效益,确保项目质量。
四是抓好典型示范。以点带面。围绕特色产业,抓好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引路、试点先行的示范带动作用。各县市、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树立新的抓项目理念,把每个典型和试点作为一个项目来抓,努力抓好典型示范的培育和建设,至少要抓23个好的典型,主要在养殖小区、反季节短期育肥、退粮还草、良种工程、龙头企业、市场建设方面选点示范,加快推动“一特四化”全面实施。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切实增强促进农牧民增收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各级党委、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认识增加农牧民收入的艰巨性和紧迫性。始终坚持把推进“一特四化”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
一是强化领导责任。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推进“一特四化”上。按照产业布局配置各种资源,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一特四化”工作。强化综合协调和管理职能。合力解决“一特四化”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各有关职能部门特别是州县市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围绕“一特四化”建立和完善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形成合力的长效机制。州、县、市新农办要发挥科学统筹、督促检查验收的职能作用,协调相关部门加强督查考核;畜牧部门要发挥产业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做好产业管理和项目规划,具体论证实施推进“一特四化”各类建设项目,搞好技术服务与指导;发改、财政、扶贫、经贸、商务、招商、科技、乡企等作为产业促进部门,要按照产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一特四化”建设项目和专项资金,督促项目实施,落实项目资金,加大项目建设投入;规划、土地、交通、水电、劳动保障和金融保险等作为产业支持部门,要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放宽限制条件,支持“一特四化”发展;工商、税务、质检、卫生、审计、纪检等作为产业规范管理部门,要规范“一特四化”相关经营行为,保护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州县市都要成立专门的一特四化”宣讲培训小组。抓好宣讲人员的培训,各级宣传部门要加强对我州“一特四化”政策宣传。制订详细科学的宣讲培训计划。编写、制作汉两文、通俗易懂、符合生产实际的宣传资料。要将专门办班集中培训宣讲和流动宣讲相结合,政策宣讲和对农牧民的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教师的宣讲与教师同农牧民之间的互动相结合,使“一特四化”思路目标和政策措施深入人心。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家政服务应急预案